六年级下册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说课稿

2024-06-20

六年级下册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说课稿(精选10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说课稿 篇1

⒈认读 6 个字。

⒉知道“我”在扎龙保护区都看到了什么,理解课文为什么以“通灵仙鹤” 为题目。

能力目标:按要求积累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教学课时数:1 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3’)

课件出示扎龙保护区和丹顶鹤的图片。 师:这是扎龙保护区的一项“绝活”———丹顶鹤留鸟的飞行表演。作者张抗抗用 自己的妙笔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通灵仙鹤》 。打 开书,自己读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15’)

⒈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 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 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⒉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述了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介绍丹顶鹤的飞行表演、仙鹤、仙鹤 夫妻相守,通人性、作者的感慨。提问:那么课文能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呢? 第一部分(1——7)描述了扎龙保护区丹顶鹤的飞行表演。 第二部分(8——9)介绍了保护区中或像超级明或有着的王者风范的仙鹤。 第三部分(10——11)仙鹤一夫一妻终身相守,通人性。 第四部分(12)写作者的感慨。面对至诚而圣洁的仙鹤,人类是否多少有些愧疚 呢?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词语:(19’)

⒈默读课文,说一说“我”在扎龙保护区都看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以“通灵仙 鹤”为题目? 生自学回答。

⒉细心的你一定被文章所打动,为文中的仙鹤而感动不已,更会被本文优美的词 语所深深吸引。细细品读课文,哪些四字词语让你感动,就试着读出你的感动。

四、课外延伸:(3’)

孩子们,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对,是张抗抗。她可是我国当代女作家, 她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今天老师就推荐她的作品: 《张抗抗儿童文学作品选》 。

课后反思:

教师:指导理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不足:在在阅读课文中不能够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完整。

说课稿

《夜晚的实验》说课稿

《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并利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实。这篇课文是“探索与发现”的典型例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认知目标:

学会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说重、难点:

1. 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斯帕拉捷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说考点、易混点:

考 点:斯帕拉捷的4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以及结果是什么。

易混点:区别“灵巧”与“轻巧”、“敏锐”与“敏捷”

说教法:

在突破认知目标时,我采用自学检测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些学困生适时点拨,不理解的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及查字典的方式来解决,生字回忆以前学过的形近字来比较学习,以达到温故而知新。

在突破能力目标时,采用合作探索法,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分自然段轮流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提问题,小组内探讨,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分项读书收获。

对于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和感受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就采用自读自悟法及互动式教学法,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后,由教师布置新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精神。

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是一片有关实验的文章,但作者在叙述中语言组织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想象空间,这样的描述,这样的跳跃,却给学生的质疑、思考、探究、创新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于是我对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一、话说科学,诱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为什么?你们知道科学的任何一次发明、发现都是从哪儿开始的吗?

2、师:课文《夜晚的实验》讲的就是一个科学家发现的故事,让我们一块去经历一下科学家发现的过程,同时探究一下课文在表述这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看见了一个什么现象?

②这位科学家一共做了哪几次实验?这些实验都是从哪儿开始的?

注:学生交流时,可让学生把“人物、时间、现象、疑问、实验”的有关内容写在黑板上。

2、师:你能把这些疑问处都找出来吗?

三、读中诱疑,转换创新。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第1次实验和第1个疑问之间的关系好吗?

谁愿把第2自然段读一下?(指名数人读)

2、师:再请同学把第1个疑问句读一下。(可找两三人)

3、师:你们觉得科学家斯帕拉捷所做的第一个实验,是从这个疑问开始的吗?

注1:如果学生听不懂,可换个角度:假如你就是斯帕拉捷,你看到这个现象,产生这个疑问,会马上就去做这个蒙眼睛的实验?

注1: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是”,一种是“不是”。可让学生说说理由,展开矛盾,让同学们仔细听辨,哪部分同学说得更有道理。

4、师:可是,作者写了斯帕拉捷的这个疑问后,却紧接着就写了斯帕拉捷做的第1个实验。这样写,你们觉得合适吗?

注:不管是说合适还是不合适,都要说出理由,这样就有可能自然地说到第3自然段的有关内容上。

5、师: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这里有没有说清,如果认为说清了,能说说作者说清了什么吗?

注:学生可能会说作者在这里说清了第1次实验的理由或假设,教师可在原有板书中添加“假设”。

6、师:假如我们要改变一下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你觉得可以怎样改?

注:学生会把假设的内容放在第1句疑问后说。当学生在尝试语言转换再创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听,思考怎样把表达清楚意思、恰当使用句式。

四、读中质询,感悟再创。

1、师:请同学们读读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的描述,你觉得这三次描述中,哪些地方可说得更清楚点,读过以后和同桌交流、商讨一下,行吗?

2、学生集体交流。

注1:学生继上学习后,一般能发现第2次和第4次实验的描述缺乏一定的假说。交流时可让学生说清文字的描述缺失了什么。

注2:当学生在语言重组和再创时,可引导学生注意添加有关假说的句式,要多样化,尽可能不与上面的句式雷同。

3、师: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

注:这一步着重是让学生再梳理一下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体味科学研究就是从身边的现象开始,从疑问开始,进而提出假说,不断实验,逐步逼近实质的过程。

五、再读感悟,发现意义。

1、师:作为一个科学实验,是不是仅仅为了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7—9小节,想想科学家为什么对蝙蝠飞行的秘密还要继续研究下去,目的何在?

注:学生可能会马上说到“发明创造,造福人类”这个目的上去,教师可引发学生再读第8自然段,想想继续研究的目的,首先应是什么。

2、师:能说说科学家对其它事物或现象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什么而发明创造,造福人类的事例吗?

六、回顾小结,诱发再探。

1、师:读了这个故事,研究了这篇课文语言文字的特点,你有哪些启发和收获。

注:这里的回顾、小结,不应仅仅指向教材内容所呈现的科学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所持的态度和精神,还应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对课文表达的学习上,有什么收获和启发,以让学生建构一种批判、反思、深究、再创的学习品质。

2、师:课后有这样一个习题,让我们也来探究一下好吗?(出示课后练第4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⑴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⑵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注:探究方式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完成,但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交流中辨别、区分、选择。同时还可有机引导学生搜寻相关资料,证明个人见解。

七、展示图片,启发联想

1.人类从动物身上揭开了许多奇妙的现象,并受到启发发明了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人们从鱼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多少呢?请写下来。(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或者上网查找,或者问问爸爸、妈妈去更多地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说课稿 篇2

板桥学区壕洼小学 贺建花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纸、硬纸条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课件展示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图形?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等……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自己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2)、教师出示小黑板,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B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C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练习纸,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画出三角形的高。生:将三角形房顶下面的边做底,房顶做顶点,过顶点作底边上的垂线就是房顶的高。

(2)、指名回报画法,教师板演。

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作高的方法,首先强调底和高的概念。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明确:三角形有几个底,每个底边对应的顶点在哪里(学生依次指出来),从哪里向哪里作高,这条高是谁的高?

提问:三角形有共几条高?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全班这么多同学我们是用什么来区分,不会认错的?(名字)黑板上这么多的三角形怎样很快说出每个三角形呢?(起名字)我们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标注abc在顶点,我们叫它三角形abc。另一个可以叫做三角形def.三、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 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1)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2)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的说课稿

板桥学区壕洼小学 贺建花

一、说教材。

(一)教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在合作、表达和交流中,增强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观察←→讨论←→操作←→观察”的循环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节课属于几何知识概念课,因此在设计中我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每个概念都是让学生由感知——表象—— 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故此,本课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演示、归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研究、探索,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观察和操作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想方法作结论,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

三、指导学法,自主探索。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而合作能力是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能力。人如果不会与他人合作,就会限制自身的发展,也会妨碍个人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合作能力是人不断发展的社会能力。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把人际交往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也提升到一定高度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小组合作来培养协作精神,增强团队观念,促进交往能力。这节课我们也从动手,动口和动脑相结合,从发现新知到概括新知再到获取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直接引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做到简单明了。

(二)合作探究新知。

A: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通过画三角形,同桌互相指自己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总结三角形的特征。

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正是有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动手去发现这个图形所具有的特征,才能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角”“顶点”和“边”的存在。

B:教学三角形的定义:

学生有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也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取得成功,有效的学习数学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画三角形,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玩中 学,在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逐步探索、去相互交流,从中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围出三角形,通过三角形的特征验证评价所围成的三角形是不是规范,从而引导总结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的定义。

C:三角形高的画法:

这块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这是在学生学会画平行四边行画高的基础上学习找三角形的高。学生先自学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自己先探索画出一条高,教师示范讲解三角形高的画法,然后通过观察—独立探索—动手操作,在答题卡中找出几个三角形的高。订正时重点说说画出锐角三角形任一一个顶点向对边做出条高的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得出结论:三角形有三条高。

D: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

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讲讲生活中哪里都用到了三角形?从例举生活中的用三角形的例子,提炼经验中的数学因素,使经验数学化,上升为数学知识。再通过对经验的分离和提取,从实验中对比推拉三角形和四边形,进一步得出三角形受力后不变形,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从而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总之我认为只要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学会找高,能找到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一条高就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巩固性的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特性。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在老师的眼里,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它还是一种美丽的图形。它和圆、长方形等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形世界,可以说数学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五彩纷呈,生活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更加丰富多彩。

六、总之,这节课,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板书设计:

三 角 形

1、特性: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稳定性、不变性

2、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三角形。

六年级下册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说课稿 篇3

1、认识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讲述,了解“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都督、军令状、翎毛、胶漆”等名词术语,结合课文,采用推测、换词等方式,了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才干、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特征(反应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主要情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结合全文内容和词语之间的联系,来深刻理解“才干、嫉妒、神机妙算”几个词语并体会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处处伏笔照应”、“人物对比”“诸事情发展一切由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顺序”的表达方法和思路对表现诸葛亮“计谋神妙”的作用,深入体会“神机妙算”的含义和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情感。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认准读音;找到文中的一些介绍古代官职、器物名称的词语,通过询问、揣摩、结合影视剧回忆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意思;读课文,尝试着通过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理解文中一些其他读不懂的词语的字面意思。

2、反复讲课文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跟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不一样,除了小说内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语也还带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迹,我们先来认真读懂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纠正易错读音。(强调擂鼓助威的“擂”字读音,区分多音字。)

2、让学生介绍自己课下了解到的课文中写古代官职、器物词语的意思。在学生不能介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介绍“丞相、都督”,顺便向学生交代清楚“三国魏蜀吴、曹操的丞相、诸葛亮这个丞相、周瑜这个都督”的官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介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情况,结合“才干、妒忌”的理解,介绍小说第四十五回周瑜设计杀曹操水军头领被诸葛亮看破而生嫉妒之心,要杀害诸葛亮的缘由,结合理解“神机妙算”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写周瑜要害诸葛亮,最终没害了,周瑜不得不服了诸葛亮。

4、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自己对课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讲了怎样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节来介绍。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诸葛亮的应对、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点、结果(包括周瑜长叹)”,用简单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节、做法主要特征介绍清楚的话,表述主要内容。

指导要点:看看学生是否把上面的要点介绍清楚;语言是否简练。针对存在问题,让学生跟重复说,一直到说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说清楚)。

(意图,通过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表述,基本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知道了诸葛亮用怎样巧妙的方式来“造出”了十万支箭。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忆神机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推测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在本文,诸葛亮的什么计策是巧妙地?那些机智是惊人的?(回忆课文内容)

好,那么,我们换个词: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这比不上他。这样换行不行?

(可能有结果。如果有结果,就是:足智多谋,没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机妙算高。如果学生有结果,那就顺着学生的结果往下进行:好,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写出来的。

如果没结果:好,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机妙算”的特点表达出来的,看看换了到底行不行。)

一、研读本文相互照应的特点,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体会诸葛亮的计谋的“神妙”所在。

1、教师布置任务:本文写作上很有特点,那就是我们读文章的时候,一边读一边会产生一些疑惑,一直读下去,疑惑解开,一直读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开。

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笔勾画出那些让我们疑惑的地方,表上序号,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出疑惑解开了的地方,标上上同样的序号,看看我们能够找出多少这样的地方。

2、学生自己读书,做对应性勾画。

3、学生相互交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用)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感受文章伏笔照应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笔照应)。

相关要点:

(1)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并且说只要三天,还立了军令状(——为什么答应人们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军令状?能完成吗?为诸葛亮担忧),结果:草船借箭,借来了十万多支。

(2)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只、草把、军士,能够造箭吗?(——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鲁肃是周瑜的人,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准备船只草把军士的事情。(万一告诉了怎么办?)鲁肃果然“没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没动静。诸葛亮不用做准备(因为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发才明白,诸葛亮要等大雾。

(5)到曹营阵前擂鼓呐喊,(曹兵出来怎么办——才二十条船,六百军士啊,鲁肃替我们提出了担忧),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来,(真的吗?)曹操果然没出来,只是射箭。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提出来:为什么不到这里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担忧了。

3、讨论,认识诸葛亮对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们不明白的这些事情,鲁肃明白吗?周瑜明白吗?曹操明白吗?他们分别不明白什么?

但是,诸葛亮明白吗?他都明白什么?(对应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条一条的体会)

周瑜肯定不会给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须另想办法(教师总结: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后有大雾,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师总结:知曹操、知天文);明白鲁肃这次一定不告诉他借船的事情(教师总结:知鲁肃)。

教师引导思考:这么多事情,文中的其他人物不明白,只有诸葛亮自己明白,所以,一些事情都按照诸葛亮的设计,顺利发展、实施,最终成功。你们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谋”怎么样?

神机妙算!

用足智多谋行不行?

不行!

诸葛亮太神奇了,说是什么事情都聊得到——这叫料事如神!

正因为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事情吗,对诸葛亮来讲,可以立军令状吗?既然可以,说明诸葛亮觉得这事情怎么样(提示:他是刘备的丞相,军师,还得帮助刘备打天下呢!)?(非常容易,很有把握!)

所以,诸葛亮在整个过程中,他都表现得非常轻松,用一个词语来讲叫举重若轻。

读课文,看看诸葛亮的言行、语言中,哪些词语突出了诸葛亮的举重若轻。

学生读书,再勾画。

(只要三天!原立军令状。甘愿受罚。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来,只管饮酒作乐!),指导学生朗读有关部分,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4、认识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回忆第一课时,文中人物的官职:(顺便介绍鲁肃的官职:参军校尉,相当于部队的参谋长),想象:这些人都是傻瓜吗?

但是,在诸葛亮面前,他们显得怎么样?(弱智一般)

介绍小说的特点:很多情节为想象出来的,而不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在《三国志》(介绍《三国志》),其实是没有“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情节是虚构(介绍虚构的概念)出来的。作者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将周瑜、曹操、鲁肃这些政治家、军事家写成这个样子呢?(为了表现诸葛亮,诸葛亮做事,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而诸葛亮却知道他们所思所想,实在太神奇了!)

老师总结:这就叫做对比衬托,是为了更好的突出诸葛亮的神奇啊!

5、研究开头结尾的特点:首尾照应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文章开头写了周瑜,结尾又写了周瑜。我们看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结合全文来思考,这一叹,叹出了周瑜当时怎样的情感态度?

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无可奈何!朗读这段话!读出周瑜的感叹中的“无奈、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来!

二、布置拓展阅读

本次诸葛亮给了要加害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有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怎么气的?气到什么程度?请同学们去读三国演义,找到有关章节,一睹为快!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说课稿

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课文主要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十万多枝箭,最后令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宜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性格,同时,课文的思考练习主要设计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练习。

说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互相解决。(这是能力的培养)

2、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总结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说教学重、难点:

1、感悟人物形象,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说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再加上课后思考题中有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我将本文的教学方法设计为自主、合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问题能力。)

说学法:

以品读感悟为主,采用猜一猜,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及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素养。

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知天文

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小结:看来诸葛亮胸有成竹,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刚才咱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前面那句话是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话前后联在一起能够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2、晓地理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3、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他还了解哪些人呢?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

四、拓展延伸,扩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

2、设想一下当诸葛亮归来时与周瑜相见,周瑜会怎么说?诸葛亮又会怎么说呢?

五、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识人心,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

说板书:

草船借箭

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晓地理 我真比不上他!

六年级下册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说课稿 篇4

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搜集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

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

穗(suì) 杆(gǎn) 摄(shè)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

②师补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主要成就表现在杂家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影响。他虽然年满80岁,仍让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板书设计:

17 袁隆平访谈录

1.认识生字词

2.交流资料

课时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挫(cuò zuò) 穗(huì suì) 摄(shè ni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辛-----(艰苦) 偏僻-----(偏远)

反义词:失败-----( ) 创新-----( )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度边思考:

①从体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点?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可以看出?

2.分组交流

3.合作交流,师引导

①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访谈的过程,是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②指名回答课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语句。

学生交流,师小结袁隆平先生的特点。

a. 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我国人口众多,而且还不断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积不多,而且不断地减少,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粮食问题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b. 不怕困难,不败失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花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难与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出路,印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 开朗乐观,虽然一辈子进行科学研究,可个性却像小孩子一样,童心未泯。

d. 敢于创新,袁隆平谈到创新的时候用了“不断’,说明他对“创新”非常重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同桌互读

②指名互读,读袁隆平的话也不要过分强调激情,应以朴实,充满智慧的语调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另选采访对象,小组商量采访内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访谈录,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学探索的艰辛。希望同学在学习到路上要有创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壮志。

板书设计:

17 袁隆平访谈录

热爱祖国, 关心人民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不怕困难, 不败失败

开朗乐观 童心未泯。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及说课稿 篇5

授课年级:五年级 授课教师:李维忠

一、说教材

本次课授课年级为五年级,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五年级学生属于水平三的范畴,则本次课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在原来已掌握的翻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翻滚能力的内容。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次课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前滚翻的作用和意义——保护自己;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前滚翻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 精神。

根据以上的学习目标本人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为:

1、学习前滚翻的方法;

2、前滚翻接力;

重、难点。重点:翻滚时的低头、团身。难点:团身收腹、动作连贯。口诀:两臂撑垫成蹲撑,两腿蹬地快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

二、说学情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奇。这样的天性应该予以保护,而不是抹杀,由于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对事物的注意而引起的感情状态,是出于对某些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所以说要想保持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设计出能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好奇的教学情景。本次课我主要通过提问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诱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通过自主练习、学生展示、老师指导纠正、翻滚接力跑等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

1、自主练习:上课时前提问学生:我们怎么才可以低头看到天呢?学生们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老师根据这些回答汇总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前滚翻。接着老师简要地介绍翻滚的种类,有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下面同学们根据原来学过的翻滚动作自由练习,自由组合,多人一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展示:小学生天生爱表现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是他最大的荣誉,所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3、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标准、完整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天生的好表现致使他们敢于模仿,乐于模仿,而且并不在乎模仿的对错、好坏,追求的是一个“乐”字。

四、说学法

1、体验: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自主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造:学生想象力丰富,在练习中通过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来加深翻滚动作的技能。如学前滚翻教学时,采用不同方法使学生明理前滚翻技术的内在,并能通过完成翻滚动作,创造出新动作。

3、展示:通过学生的个体展示,使同学们直观的获取多种的翻滚方法,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欲望,更为有利学生掌握翻滚动作。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6

《出色的老师》是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公平规则”,单元重点是了解公平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及规则意识。为此,本课设计了4个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其中目标1、2为重点,目标3、4为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导入法,三个板块教学法,启发设疑,循序渐进,扶放结合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五步教学程序开展教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例句(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3。

七年级蹲踞式跳远教案及说课稿 篇7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快感。

从而养成体育课上所有学生的生龙活虎的跳起来、蹦起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来。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

二、课的内容:蹲踞式跳远(6课时)

三、教材分析:

选用初中体育教材有关蹲踞式跳远的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是课改实验教材必修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运动技能,着重学习跳跃基本动作,掌握跳跃基本原理,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发展弹跳,使下肢肌肉富有弹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和战胜自我,获得成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我在本课实行男女生分组练习。一方面保证学生的运动密度和负荷,另一方面男女生分组有利于女生做动作时能放得开。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练习和总结对蹲踞式跳远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跳入沙坑;

能力目标:全部学生敢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起跳时的摆动腿要与两臂协调配合。

难点:起跳腿尽量往肩部提高

跳远项目可以是先让学生通过辅助性的专项练习勇敢果断的进入沙坑,然后能加速,然后腾起空,最后起跳,跑与起跳应至少

六、课的设想及安排:两课时。中间应穿插跳高的练习。

七、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但能力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有利因素:由于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普遍较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此对本次课内容将会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很容易调动的。

(二)不利因素:由于学生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出现“老师教、学生学”的依赖心理,也有可能会出现厌学现象,这些现象将会给本次课增加不小难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组织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教法设想:

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对蹲踞式跳远进行理解,并通过典型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九、学法指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在课堂中利用尝试练习、强化训练,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十、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提出相关的要求,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之进入课的良好状态。强调纪律问题。

2、准备活动,绕操场跑、蹲踞式跳远辅助练习。基本体操。在课的准备部分钟,采用绕球场跑代替原始的慢跑,让学生的兴奋点迅速转移到课堂中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蹲踞式跳远之素质练习:单脚跳练习+原地起跳摆臂练习+行进间摆臂练习

4、分组:女生跑步。男生练习蹲踞式跳远。中间交换。男生分成2组,一组在沙坑旁观察另一组的跳远动作,要求注意观察并讨论:如何才能跳得更远?二组学生轮流跳跃和相互讨论学习。

5、一轮之后,集合学生了解学生通过练习得到的跳远方法。总结出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方法:

助跑:放松自然,逐渐加速。直线跑进,两脚力量均衡。

后蹬跑:摆动的前腿提膝,后面的腿后蹬要充分,注意是脚跟过渡到脚掌,尤其是提膝时勾脚尖,往前踹脚的意识要明显。两臂的摆动要协调,要伸直,这样更能提高全身的协调性。左右脚各5次,熟练后左右脚各10次。

起跳:脚踏上助跳板后,蹬伸用力,起跳快,摆臂摆腿配合快。

教授学生练习口诀:助跑有节奏、重心抬高度、起跳要快速、落地要稳住。

6、学生练习:学习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动作。在蹲踞式跳远的过程中,采用“先高后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要求:(1)开始练习不要太快,4——6步约12米左右助跑即可。

(2)一组练习,另一组在沙坑的右边观察思考,好的要鼓励。

(3)一个同学跳完离开沙坑,下一个再跳。男生跳完后到女生那面,女生跳完到男生那面,每生只跳一次。

7、学生展示。对每一位学生给予正面的评价,缺点和不足委婉的提出。由于个别学生的性格原因,和学生一块儿练习时非常标准,老师单独让其做示范时乱了手脚,这是更要鼓励他们,共同进步。

8、集合,放松活动,提醒跳远易疲劳,这时最要注意安全问题,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到恢复。课快结束时,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情况,教师做个小结。

9、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铁锹)。

十一、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预计(1)练习密度:35~40%(2)平均心率:130~160次/分

十二、场地器材:

沙坑场地一个,铁锨一把。

补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8

《夜莺之歌》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自称“夜莺”的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以“战争”为主题,课文内容有古代,有现代;有中国,有外国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单元的重点是: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根据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渗透品词析句,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主要通过学生抓住词句分析)

3、学习小夜莺热爱祖国的品质。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通过对小夜莺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分析小夜莺的形象,从而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过程: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理解个别词语的含意。课堂上,要更注重在文章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的运用。)

二.再读

跳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课上,要更注重阅读方法的运用,注意抓住重难点词语分析)

三.细读

小组读,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主要抓住几个句子和词语的分析:)

如语言上:

a“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b“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c“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提示:

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主要抓(唱、叫、甩、打、弯、拾、踢)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抓住语句体会)

四.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

《天鹅大虾与梭鱼》教案及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天鹅、大虾和梭鱼》告诉了我们只有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成功的道理。诗歌共三个小节,第一小节点名了寓意: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把事情办成功。第二小节生动地描写了天鹅、大虾、梭鱼拉车的情景,第三小节写了拉车的结果: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未动分毫,令人寻味。这首诗歌短小精悍,文字通俗易懂,但诗歌中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刻,而且这一寓言诗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可以通过学习让他们体会到学会与人交往、合作是多么重要。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字形。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归类识字、语境中识字、字理识字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同时让识字为阅读服务。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而且喜爱朗读和体验式的教学。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一定的朗读、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的感悟方面仍有欠缺。根据其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培养能力。

三、说目标。

1、认识“费、烦”等15个生字,会写“合、伙”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学习“合伙、谁是谁非、未动分毫”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朗读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五、说过程。

(一) 激趣导入情境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通过谈话和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感到课堂的轻松,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并且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初读感知情境

这一部分的教学分为以下几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帮助读对字音。3、指名分小节读,纠正字音。通过这三遍不同形式的读,孩子们都能把字音读正确。

2、在处理二类字时,我分为以下三步:带拼音读词、去拼音读词、字卡读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准二类字的字音。

3、在处理一类字时,除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还让学生说识记方法,建立音形义的结合,真正做到一类字的四会。

(三)朗读深入情境

1、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是按照起因——结果——经过的倒叙方式进行的,并且让孩子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培养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

2、在处理三个小动物是怎么拉车的这个问题时,我让孩子充分的朗读相关的句子。首先是想象画面读,接着出示插图,教师引读,然后加动作读,最后指名读。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体会读出来,慢慢的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最后出示第一小节的寓意,全班齐读。

(四)写字延伸情境

1、重点指导“弓”字,并带着学生分析字形。

2、出示“伸 非 命”三个带有竖的字,指导学生把竖写正写直,字才好看。(并且跟语文天地里的第一题相结合。)

3、学生独立写字,同桌合作,互相帮助,体现合作的意义。

六、作业。

六年级下册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说课稿 篇10

一、今天,我所研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

二、说教材流程:

一、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二、编写意图

三、编写体例

四、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五、教材内容分析

六、教学策略

七、体育高效课堂

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1、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的体魄应是第一位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的教学就是引导,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初中学生是早晨7、8点钟的太阳,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未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这是一棵《课程目标》知识树,具体目标有: 运动参与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础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的主要体现是:(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教材编写意图:

(1)力求正确处理运动、技术、生活之间的关系,精选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内容。(2)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激发学习欲望。(3)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器材设施、自然资源来整合材料,优化课堂。(4)适当引入信息技术,以促进现代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充实课堂(5)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安全运动的方法。

五、编写体例

初中体育与健康八个模块的内容可以是相互穿插,互相应用的。一项技术的教学步骤可以因人、因事、因器材和场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一节课可以是一项内容、两项内容或者是多项内容。因此更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

六、内在结构及逻辑关系:

(1)纵向联系:注重同一项目内技术之间的相互关联,如篮球技术:运球、传球、投篮、抢断以及战术的运用。排球技术垫球、传球、扣球及战术的运用。(2)横向联系:加强不同领域体育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如田径是运动之母,所有的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跑、跳、投。三大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等等!(3)弹性设计:既注重基础,又提供发展空间。如:就同一项技术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掌握或开放性的提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4)螺旋上升:重要的技术与战术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如:技、战术的理解、运动能力的培养与升华。(5)联系生活:体现技术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如篮球的传接球,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体现了“问题情境—实践和思考—掌握技术—应用与拓展”的模式。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突破,逐步学会学习。

七、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大模块及其所包含的项目,具体包括球类、武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田径、游泳、体育理论、野外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能激发兴趣,近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适合学生的心理,既科学严谨,又生动活泼。

球类知识树

篮球知识树

田径知识树

体操知识树

八、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三个中心

2、基本要求: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让学生经历体育技术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四)注重体育技术、体育与其他学科、体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九、体育高效课堂

快乐的:

学生愿意上你的课,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轻松的:让课堂真正飘扬自由呼吸的空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像自由放飞的风筝,能在蓝天翱翔但依然离不开老师的“牵引”

有效的:

有利于学生适应现实生活,体验社会,为学生学习体育技、战术提供支撑,为终身体育的发展提供土壤。

互助的: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真正展现自我。

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乐园。如此的课堂,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反思、领悟学习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真正成为一节高效的课堂。

上一篇:讲文明有礼貌重礼仪国旗下讲话4分钟下一篇:老师谢谢您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