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口算教学设计

2024-06-22

除法口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除法口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百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教具,学具:课件 小棒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过儿童节或元旦的时候,同学们总会想到把教室装扮一下,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都喜欢用哪些东西装扮教室呢?老师的想法与有些同学的想法是一致的,也喜欢用气球来装扮教室。可是在分气球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问题,请看。

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1、出示例1(1)的主题图

①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怎样列式。板书:80÷20= 师: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③你想怎样算出它的结果呢?先自己想想办法,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④我听见有些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板书:a:20×4=80 80÷20=4 想乘算除 b: 8÷2=4 80÷20=4 表内除法

师:看 b方法,你为什么这样想,能用学具演示一下吗? 生:80就是8捆,20就是2捆,8捆里面有4个2捆,也就是8个十里面有4个20,所以可以分给四个班。板书:4 把你喜欢的方法在说给同桌听听。

师:像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十的除法你会做了吗?光说是不行的,老师出几道小题考考大家,不但要说出结果,还要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出示口算卡片)60÷20=

90÷30=

80÷40= 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分气球的问题。可是我又想到气球是容易爆破的,所以我又多买了3个,现在有83个气球,仍然是每班分20个,大约分给几个班?板书:83÷20≈

①师:这个算式与80÷20=有什么不同?约等于多少,结合我们以前学的有关估算的知识,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②如果80个气球,破损了几个,只能每班分19个,大约分给几个班?板书:80÷19≈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结:回过头来,我们看像这样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两位数的除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师小结:我们在估算除数、被除数都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应该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④出示口算卡片

62÷2 0≈

93÷30≈

80÷38≈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刚才咱们顺利地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老师还是感觉只用气球装饰教室有些单调,于是又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能分给几个班呢?

(1)指生列式。120÷30=(2)独立计算结果,完成79页的填空,包括想一想。(3)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4)观察总结。它与80÷20=有什么不同?但是能用同一种办法计算120÷30。

(3)汇报想一想的答案:122÷30≈ 120÷28≈

(4)小结: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与两位数除法的方法是一样的。

(5)趁热打铁,完成79页做一做:

• 180÷30=

240÷40=

420÷60= • 184÷30≈

240÷37≈

420÷58≈

3、同学们,我们通过分气球和分彩旗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及估算,自评一下,认为把本节课知识都学会了的请举手。(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举起的手代表着同学们已经学有所获,如果能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做到回答准确无误,那将更有说服力。敢于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口算下列各题。(出示口算卡片)第二关:我能算准确。(出示口算卡片)第三关: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关:你能填几组?(整十数除整十数或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3

四、总结:

板书:

口算除法

80÷20=4(个)

120÷30=4(面)答:

答: ①想20×4=80

算80÷20=4

想乘法算除法 ②8÷2=4

80÷20=4

用表内除法算

83÷20≈4

80÷19≈4

除法口算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起始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探讨口算方法, 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此外, 教材还安排了相应

的除法估算, 在重视口算的同时加强估算, 为今后的笔算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 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知。创设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口算方法, 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商一位数) 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加深对口算方法的理解。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进行除法估算。

难点:探索口算方法,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铺垫激趣

师:同学们, 今天数学小精灵要带大家一起到育英小学去走一走、看一看, 不过我们得闯过三关才能顺利到达, 大家有没有信心闯过这三关呢?

第一关:口算。

20×3=60÷3=

把他们放在一起, 也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琢磨一下?

好, 继续!

30×8=50×4=

240÷8=200÷4=

第二关:口答。

1.60里面有 () 个十;

2.140里面有 () 个十;

同学们再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试试!

第三关:估算。

89÷3≈

你是怎么想的?

163÷8≈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 以“闯关”的游戏形式完成对已学知识的复习, 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尽早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的状态。在玩“闯关”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也为新课的探究体验奠定了基础。设计的这三道题与新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利于学生运用旧知迁移进行探究学习。)

(二) 创设情境,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口算及估算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师: (课件出示图片) 看!育英小学的小朋友正在操场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呢!再过几天, 他们就要开运动会了, 学校准备在开幕仪式上让一些班级负责放飞气球。你们看, 这位老师正在分发气球呢!这里面也有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分气球情境图)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把计算的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 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而又应用于生活, 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主动去发现、探究,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 探究交流, 理解算理

1.教学例1 (1)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有80个气球, 每班20个。) 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以分给几个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 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探究的兴趣。)

(2)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谁能先列出算式?

(指名列式:80÷20=) 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借助数量关系明晰除法算式的意思。)

(3)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口算方法,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口算方法:

a.画图的方法:4个20是80。

b.因为20×4=80, 所以80÷20=4 (适时点拨:算除法, 想乘法)

c.因为8÷2=4, 所以80÷20=4 (适时点拨:灵活运用表内除法)

让学生再把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跟同桌同学说一说。

(4) 教师巡视, 找出有代表性的方法, 让学生按思维层次的高低从低到高逐一展示计算方法, 引领学生通过比较, 找出各种方法的相同本质, 联系具体情境理解算理。

(5) 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引导学生掌握较简洁的计算方法, 体现数学的简洁美。此环节注意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亲身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在交流中提升对口算方法的认识, 加深对算理的理解。通过探究活动,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同时也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5) 如果学校买来的不是80个气球, 而是83个气球, 你还会算吗? (出示:83÷20≈)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 再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把83看作80, 因为80÷20=4, 所以83÷20≈4) 。如果是80个气球, 每班19个, 能分给几个班, 又该怎样算呢? (出示:80÷19≈)

先同桌同学交流, 再指名汇报:把19看作20, 因为80÷20=4, 所以80÷19≈4。

(6) 比较这两道估算题, 你能说说估算的方法吗?先独立思考, 再交流。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 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在此安排相应的除法估算, 意在为试商做准备。由于学生有加减法估算的基础, 所以这里放手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而掌握估算方法,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 练一练:

60÷20=90÷30=80÷40=

62÷20≈93÷30≈80÷38≈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 说说口算及估算的方法。

2.教学例1 (2)

师:育英小学不仅为同学们买来了气球, 还准备了很多的彩旗。 (出示分彩旗的情境图)

(1) 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有120面彩旗, 每班30面。) 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

(2) 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指名列式:120÷30=)

(3)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20÷30和80÷20的异同点。相同点:除数都是整十数。

不同点:例1 (1) 中80÷20的被除数是整十数, 例1 (2) 中120÷30的被除数是几百几十数。

(4) 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口算方法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先小组讨论、计算, 再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小结:像这样, 用整十数除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都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或想表内除法的方法来口算。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设计意图:创设分彩旗情境,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通过前后两个例题的比较, 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迁移,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5) 师:那么, 除数是两位数, 被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你会估算吗?

出示:122÷30≈120÷28≈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6) 练一练: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先独立思考, 再以“摘智慧星”的游戏形式完成;抽学生说口算及估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完成计算的练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 应用反馈, 巩固新知

1.口算。

60×4=80×5=

240÷60=400÷80=

(设计意图:在口算练习中巩固“算除法想乘法”的口算方法。)

2.数学游戏“摘桃子”。 (课件出示情景图)

(设计意图:创设摘桃子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口算和估算的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

3.解决问题。 (出示情景图)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 放手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4.抢答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口算能力。)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用富有趣味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入, 不仅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 还特别强调从学生的自身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主动探索问题, 通过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 解决新的数学问题。这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穿始终, 老师不断给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和数学活动, 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 在做中学。人人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在此基础上合作交流, 相互碰撞思想。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 采取先学后教, 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创设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出问题, 是有主见;善于提出问题, 是思维活跃;乐于提出问题, 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学生有了问题意识, 他对事物就有自己的看法, 会质疑, 而对自己和他人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上课伊始, 教师就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将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 把计算的内容与生活素材结合在一起, 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有用”, 同时在具体情景中理解算理, 使计算道理更生动形象, 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创设的“分气球”和“分彩旗”情境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产生了进一步解决的欲望。在研究估算方法时, 教师也没有直接告诉估算方法, 而是让学生发现问题, 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中理解算理, 进而掌握知识。

2.注重互动对话, 培养主体意识

课堂中师生的交互是必需的, 但生生互动的小组学习更为重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也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设计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的环节中, 教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加深理解口算的算理, 提升对口算过程的认识。教师特别设计了多个层面的比较, 给学生提供交流的话题和交流的时间, 如例1和例2异同点的比较, 口算与估算方法的比较, 估算中两道题目异同点的比较等, 让学生在比较中辨析, 在比较中发现, 在比较中迁移, 通过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比较, 进行方法优化, 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掌握得更加牢固,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和谐、持续的发展。

3.注重经历过程, 培养探究意识

除法口算教学设计 篇3

一、好课难评。我们在看课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很好的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执行,都显得无可挑剔。在评这类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用尽溢美之辞,你若从众很难突出个性。另外,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即使再优秀也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缺憾,你若直奔要害,又显得妄自尊大。

二、坏课难评。跟以上的情况相同。

三、无个性的课难评。如果一节课上得没有任何“滋味”,这样的课也很难评。说成这样也行,说成那样也行,反而也为难上之难!

今天,《黑龙江教育》编辑给我发来两篇教学设计:分别是鹤岗市新南小学徐丹老师和七台河市第六小学王淑玲老师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我认为两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各有千秋,在教学执行上也各具特色。如何评这两节课呢?在我的面前摆着评课的“新三难”:

一、同课异构难评

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从教学设计当中,我看得出两位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水平。比如,徐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改编,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她结合学校的“红领巾种植园”种西红柿、黄瓜、辣椒、菠菜4种蔬菜的情境展开教学。这情境就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种植活动即将开始,关于“西红柿籽60粒,黄瓜籽600粒,辣椒籽240粒,菠菜种子124粒,如何分配”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数学规律进行数学学习。王老师在学生当堂检测上大下工夫。王老师除了利用了书中的基本练习,还设计了“限时算”这一练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短时进行知识内化,及时反馈利于学生形成基本技能。而且这一练习里的习题既有对比练习,又有深化练习,还有变式练习。区区12道题看似简单,细细品味可谓深刻。“同课异构,各领风骚!”两位老师特色突出,而且在自己擅长的方面用足心思,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关注点不同难评

王老师和徐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案式教学设计。王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新课伊始,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进行预习反思: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惑?学生们进行交流,突显出问题所在。学生们反思后的困惑均在“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就是“算理”。师生明晰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这种“释疑式”的学习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效率。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着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比较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理解算理。在教学设计中,徐老师配合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其算理,使学生明白:“几个十或几个百除以几”的道理。另外,徐老师还在课中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王老师采用的是“学案式”教学,徐老师采用的是“情境式”教学;王老师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释疑能力的培训,徐老师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文化的熏陶……殊途同归,学生在课上对算理的理解都很深刻,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程度不同难评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会口述口算过程。

2、通过每一组上下两题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练习题,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和养成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口述口算过程达到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达到熟练口算。

具:、口算卡片

时:1时

一、前小研究:

口算:80÷20=

60÷30=

70÷10=

20÷40=

00÷0=

240÷60=

从以上题目中选一题说说你的想法并写下来:

()

口算和估算对比题组:

(1)80÷20=

(2)60÷30=

83÷20≈

64÷30≈

78÷20≈

9÷30≈

80÷19≈

60÷28≈

80÷22≈

60÷32≈

(3)160÷40=

(4)420÷60=

62÷40≈

421÷60≈

7÷40≈

417÷60≈

60÷42≈

420÷63≈

60÷38≈

420÷8≈

二、堂上学习

、小组内交流,补充、修改自己的前小研究,达成共识。

2、组间交流,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3、小组内再一次互相说说口算过程。

4、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题,轮流说说口算方法。、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估算题,轮流说说口估算方法。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的估算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6、完成书P79的“做一做”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5

教育学院 05小教本一 林利岳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口算除法P78-79。【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同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情境图分气球,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80÷20=4得出方法多样化。延伸,对于被除数跟除数进行估算练习。例2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一百几十除以整十的算法。同时也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总体来说,教材的特点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口算除法过程,得出方法多样化,最后优化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开火车报答案)

20×3 60×4 80×5 30×4 70×8 40×9 400×5 500×7 110×6 200×9 150×3

2、提问:指出150×3 70×8 400×5 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乘法算法,并对算法技能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为这节课引出新知作好铺垫,让学生能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提供生活情境,为运动会做准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 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 b.8÷2=4,则80÷20=4(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c.80-20-20-20-20=0,这里有4个20.所以80÷20=4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的各种算法,我先不急着进行评价哪种算法好,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后面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中学生自己会体会到用b种方法为最好。这里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情预设: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 b.83÷20=4……3(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设计意图】:提供实际情境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估算。

(三)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60÷20= 90÷30= 80÷40= 60÷20≈ 90÷30≈ 80÷40≈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创设情境:运动会开幕式不仅要气球,还要彩旗,为运动会添彩。现在刘老师那里有120面彩旗,每班要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120÷30= 学情预设: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a.12÷3= 4 则120÷30= 4(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b.30×4=120,则120÷30= 4

3、想一想:122÷30≈ 120÷28≈

【设计意图】:对于几百几十除以整十,学生的计算技能倒不是问题,主要是让让他们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识,同时又巩固了口算除法的算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180÷30= 240÷40= 420÷60= 184÷30≈ 240÷37≈ 420÷5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口算与估算,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等被除数较大时,进行口算的话,用前面提到的b种方法好,把几百几十看成两位数,进行口算,更简便,同时也不容易出错。

四、练习巩固、提高应用

1、要求口算:

90÷30= 150÷30 360÷40= 143÷70≈ 632÷90≈ 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4、练习十三第5题:

小红在看故事书,这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对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不仅有技能训练,又有解决问题。练习的难度也逐步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2、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第*页,书上练习十三第3题

【板书预设】

口算除法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80÷20=4(个)

答:还有4个班级没有领到气球。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0×4=80 8÷2=4 80-20-20-20-20=0 80有()个10 20有()个10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九义教材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块内容的安排是在第六册,其中口算除法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用整十数除(60÷1 0、150÷50)。与九义教材相比,课标教材把这内容编排在四上,比九义教材晚了一个学期,内容编排上,删除了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的口算,因为整体计算要求降低,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不太大。保留了用整十数除(80÷20、120÷30)的内容,并把估算内容与口算内容结合起来一并教学,这样,既减少了课时量,又加强了口算、估算之间的联系。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把用整十数除与估算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旨在用口算来解决估算,重点还是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口算方法的掌握。对于新知教学则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算理于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在口算之后,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为给试商做准备。

教材安排的一个例题有两个小情境:

(1)是分气球(整十数除整十数)。

(2)是分红旗(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之后都安排相应的估算和做一做,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基本一致。而两小题学生思维水平基本处在同一层面上,分开教学意义不大,因而我重组教材,把两部分内容置于同一情境中进行教学,集中突破80÷20的算理和算法,多给学生“说”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提供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分气球,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置计算于现实的情境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口算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解决整十数除两位数、整十数除三位数这两个式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再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方法”使算法得到优化。在学生基本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通过情境信息的变换,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白为什么要估算。对于估算方法的处理上,则重在转化,把估算方法转化到口算方法上来。让学生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数学思维品质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3、巩固算法,拓展应用。

在学生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上,再通过一定量、趣味性的练习,加强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算法形成后,让学生用240元钱到体育用品超市购物,设计购物方案,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又为学习计算找到落脚点,算用结合。

4、全课总结,知识升华。

通过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使所学知识在总结中进一步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商是一位数);并学会相应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买了气球来布置环境。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认真思考,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谁能够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4、怎样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问题?

5、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探讨80÷20的算理。

(1)如何计算80÷20呢?

把你的计算方法跟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2)反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反馈算理,要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让算式回到图,使数与形结合起来,支撑学生算理的理解。)

2、那如果是6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120个、100个,那分别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请你在数学本上试试。

(1)学生小试练习。同桌互说口算方法。

(2)反馈时重点讨论:120÷20、100÷20是如何计算的?

(3)小结揭示课题:通过分气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这些算式时,我们把它转换成表内除法或想乘做除的方法,然后用口诀进行计算。

3、估算。当各班的体育委员去领气球的时候,体育老师告诉大家,其实一共有83个气球每班20个,最多可以分给几个班呢?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3÷20≈ 80÷19≈

4、总结。

三、巩固算法,拓展应用。

1、小试身手。

20×3= 60×4= 80×5=

60÷20=240÷60= 400÷80=

62÷20≈ 240÷61≈

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三题有什么联系,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方框中可能藏着哪些算式?

2、争做计算小能手

3、应用生活。

四、全课总结。

另眼相看口算教学 篇7

一、口算教学的现状

口算也称心算, 是不借助任何工具, 仅凭记忆与思维而直接算出结果。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个极端, 一是被忽视, 二是被过分强调。

忽视主要体现在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口算的意义。他们舍不得花费课堂上的有效时间进行常规的口算练习。当学生出现口算错误时仅仅认为是“粗心”现象, 无关紧要, 只要细心一点就能避免。也有的教师认为口算就是笔算的台阶, 学会了笔算, 口算就没有意义了。其实口算能力的提高恰恰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计算中出现的“粗心”现象, 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过分强调主要是指一些教师过分注重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这一理念, 在教学中过度强调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想方设法“逼”学生说出不同的口算方法。一些低层次的口算方法显然没有必要逼迫学生一一讨论出来。如果忽视口算过程的优劣, 忽视方法的优化, 即使让学生创造、交流出再多的口算方法, 学生也不能灵活掌握、合理运用, 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有认知层面上, 很难提高口算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也无从谈起。

二、口算的意义

面对口算教学的种种现状, 我们有必要正确理解口算的意义。

口算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 也是笔算、估算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口算更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口算是“用你的脑子去算”, 而不是“在你的脑子里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的开发和教学的设计都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进行口算, 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时计算者要将计算分割成很多的小过程, 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地拆分、拼组等, 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 这是一个很高级的心理活动。而计算者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活动, 锻炼了自己的思维, 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 (瞬间记忆力) 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而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三、优化口算教学的方法

针对上文中谈到的口算教学的现状,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来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口算能力。

1. 重视口算教学, 明确口算算理。

重视口算教学就要改变错误的观念, 不能认为口算就是相对较简单的计算题, 是一种能让学生口头回答或能直接写出得数的计算题。不能认为口算教学内容是浅层次的, 是附带的教学内容。更不能在课堂教学中, 很简略地处理口算教学的内容。在口算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 明白其中的算理。

2. 合理把握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度”。

对于任何一道口算题来讲, 必定存有优劣之分的多种方法。在口算时, 如果采用“劣”的方法去做, 转换过程必定复杂, 且耗时多、正确率低, 而采用“优” (优化) 的方法去做, 则简捷、省时, 还能提高正确率。在口算教学中, 倘若过分地追求方法的多样化, 往往就会得出一些只适合于个别优秀学生的、不带有普遍性的方法, 错失了优化基本算法与熟练掌握运算技能的时机, 这样一来, 口算教学的目的是不能达成的。因此, 笔者觉得在口算教学中, 不该盲目地追求算法多样化, 而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基本的算法, 从而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并形成基本的运算技能。

3. 讲求科学的口算训练形式。

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 能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口算练习形式, 值得鼓励, 但形式是为实效服务的,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形式”深入到“实质”, 避免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的加法口算时,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 在教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用“想加算减”或者“破十法”等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有时教师组织口算练习时喜欢采用指名口答或“开火车”的形式, 学生积极性高, 且易于组织又节省时间, 但是这样的形式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教师要坚持长期训练口算, 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一是每天的数学课开始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口算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 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质量。二是坚持口算与笔算相结合, 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 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三是定期开展口算竞赛, 检验学生的口算能力, 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四是鼓励学生同桌合作, 相互出题进行口算, 让学生主动参与口算。再如口算游戏, 可以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 如摘苹果, 利用孩子们喜爱奖品的特点, 将口算题写在小苹果图案的背面, 口算正确就能得到,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练习。还可以设计成帮小动物找家、巧开智慧锁、小猫钓鱼、小兔子采蘑菇等游戏形式。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8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除法口算教学设计 篇10

一、科学合理地训练, 强化基本口算

在小学的口算内容中, 两个一位数相加与其相对应的减法, 表达乘法与其相对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中的基本口算。俗称:“四张九九表”这“四表”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务必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为此, 在口算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还要注重口算训练的科学合理性。笔者调查了当前小学生基本口算能力的现状和错误分布情况, 发现在低年级阶段有些老师过分提高口算的速度要求 (每分钟算30道甚至50道) , 而中高年级则忽视基本口算训练, 过分一赖笔算。要强化基本口算, 首先应重视基本口算方法的教学, 小学生口算的方法一般有三个层次:逐一重新计数→借数数加算或减算→按数群运算。在教学基本口算时, 要重视让学生逐步掌握按数群运算的方法。所谓数群, 是指学生在计数时能将最后说出的数作为所数过的一群对象的总体来把握。所谓按群计数, 就是计数时不以某个物体为单位, 如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 等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 在教学初期, 为了达到算法指导下的正确计算, 可不做计算速度的要求。

二、运用知识“迁移”, 促进学生形成算法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常说。学习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即指学习迁移。数学知识是具有系统性的。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基础学习新知, 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 逐步学会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 在教学“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时, 借助了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首先。我通过复习, 引导学生回顾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为推导新的日算方法作铺垫。然后通过例2“小猫观鱼图”引出13-8和13-5, 之后,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 让学生根据旧知, 推出新知的解决方法。由于学生具有十几减9的基础, 为此, 能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讨论出以下几种解决新知的方法: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直接数出来:用“破十减”的方法;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最后, 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 从而明确“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纵观整节课, 我们不难看出, 新知的解决方法, 并不是由老师讲述出来。而是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找到方法。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科学合理地运用“迁移”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能有效地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形成, 能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获得全面发展。

三、明确口算算理, 优化口算方法

口算练习, 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掌握科学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优化算法。首先, 在口算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重算法、轻算理, 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如果教师只以学生口算结果正确为目标, 不去花时间分析学生口算的思维过程, 不帮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劣, 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算理和算法, 学生就只会满足于套用方法机械口算。当遇到稍有难度的口算, 即使以“笔算”代替“口算”, 仍会出错。其次, 在口算练习过程中要改变只“练习”不“疏导”的现象。很多情况下, 教材中的口算练习都是以题组的形式出现, 目的是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 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所以, 口算练习结束后, 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 还要帮助引导学生结合口算过程说说算理, 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算理的疏导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自主选题交流算理, 口算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几道题在小组或全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 寻找易错题交流算理, 口算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哪些题目容易算错, 应该注意什么。 (3) 借助题组对比梳理, 如, 让学生口算后说一说13×30, 13×300, 130×30这几道题之间的关系, 怎样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

四、选用恰当的口算训练方式

当前口算教学中大量采用视算的形式, 有看着题目直接写出得数和看着题目口述得数两种方法。进一步分析这两种方法, 我们不难发现, 要学生用笔写出答案, 很容易造成学生采用“笔算化”的口算方法。如计算45+38时, 学生就可以先算5+8=13, 并在得数处写好3, 然后再来计算十位上的数。这样一来, 实际上就已经背离了“口算即心算”的本意。而看着题目口述得数, 则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口算, 因为日常生活中用到口算时, 往往是需要计算者根据听到的某几个数据, 通过大脑的思考以后脱口而出。而视算时将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 相对来说, 削弱了学生的心算过程。所以, 如果长期以视算方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可能有所不妥。笔者曾对一直以视算方式做口算题的本校二年级276名学生作过如下测试:10道平时常做的口算题, 教师报出题目, 要求学生边听边写出答案, 每题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每分钟约7-8题, 低于课标要求的每分钟10题) 。结果能全部做对的仅有27.2%, 而平均错误率却高达22.4%, 远远大于课标所要求的平均错误率4%。从中可以看出, 长期以视算方式训练出来的学生, 当要真正将口算用于生活之时, 效果何其之差。

上一篇:第四届“好书伴成长”暑期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下一篇:信 息.2015-19-国庆诗歌朗诵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