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手足口病预防

2024-08-12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精选12篇)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 篇1

2013年4月11日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2.避免与患者接触,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做好学校的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者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 篇2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手足口病重在预防 篇3

感染初期有何特征?

“我3岁多的孩子最近手上出了不少皮疹。又拉肚子。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啊?”王女士的疑虑一度引起了全家人的恐慌。

手足口病患者初始症状为低热、咳嗽、咽痛、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和臀部皮肤会出现小丘疹,丘疹周围有红晕,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同时,嘴唇、舌、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糜烂面。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成人的免疫力好,发病率相对低。

由于近期季节性变化较大。所以各地医院门诊接收的感染肠道病毒的患儿也明显增多。但事实上,引起幼儿手足口病的很可能是除EV71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故此不要一看见孩子有类似症状就心急。

部分家长在孩子发病初期将丘疹当成“过敏”,乱给孩子涂药膏,尤其是激素类药膏,会破坏人体免疫,反而导致病情加剧,一旦把疱疹弄破。还会引起严重感染。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会误把手足口病当成出水痘。虽然水痘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但水痘的皮疹先发于躯干,并转化为水疱疹、破溃、结痂,同时瘙痒感明显。

正确认清手足口瘸的传染源

“医生。我的孩子曾患过手足口病。还会再次感染吗?”有患者家长为此专门咨询医生。

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常见于4至9月,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至6天。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通过食物、水、唾液、空气等媒介经肠道、呼吸道或皮肤接触传播。人群密切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专家强调。有症状的患者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轻型或隐形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尤以轻症和隐形感染者为传播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不少儿童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等发病。通常不严重,并发症不常见。专家建议,幼儿园和学校要做好展间体检。发现有发热、手足口皮疹的孩子。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预防关键词:个人卫生

因为肠道病毒类型众多,加之目前市面上仍未有特效药可以预防柯萨奇、EV71等病毒感染。所以。必须依靠人们从个人卫生习惯入手。尽量避免病毒入侵。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筑起“防病壁垒”:

孩子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保证充足休息,不要让孩子太过疲劳.以免免疫力下降。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饮食清淡多洗手

别让孩子的肠胃负担过重,少吃油腻、燥热、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一旦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平时应清淡饮食及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时洗手,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

喝开水、勤消毒、吃熟食

肠道病毒虽然可以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但50℃可以就可以迅速将其灭活,所以开水中无存活病毒。因此,在手足口病的疾病流行期间,要注意喝开水,食用新鲜熟食。

专家介绍,肠道病毒对一般的物理化学因素抵抗力强。天气潮热的季节最有利于肠道病毒繁殖。所以家长需要定期用沸水煮孩子的玩具、毛巾、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另外,餐具要放进高温消毒柜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曝晒。尤其是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注意切断主要传播途径,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护理有方手足口病患儿早康复

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更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都不错。家长还要注意避免让孩子食用高蛋白食物、饮料、水果、油腻食物以及干硬、难消化食物,以避免胃肠黏膜屏障被破坏后。使病情加重,导致病毒扩散。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4

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1 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大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二、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挂图、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三、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 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3 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手足口病的防治

活动时间:4月27日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较深得了解,从而在生活中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准备:制作有关手足口病的课件 活动过程: 1.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病毒在外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 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 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 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例致瘫,44例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多为1—4岁婴 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29例病人死亡。

2.如何预防: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定诊学生要隔离治疗满21天方可复课。

3.点拨: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汇报)活动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预防手足口病总结 篇5

一、督导检查:

各中心小学(九年制学校)、幼儿园积极行动,成立防控组织,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对保育员、幼儿教师、食堂工作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指定疫情报告人,实行疫情零报告,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发现可疑患儿即采取送医、隔离及居家隔离治疗等相应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县疾控中心印发宣传材料15000份发放到每所幼儿园、小学,学校通过家长接送孩子之机发到每个儿童家长手中,普及手足口防病知识,倡导家长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实现家园共防。

各小学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严格进行餐具、茶具、玩具等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建立因病缺勤登记和跟踪记录,从源头上加强防控。

虽然各小学、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安排早,采取措施比较到位,目前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主要发生在城区,没有发生广泛扩散和流行,但仍不断有散发病例发生。部分幼儿园在晨检方面存在过程不细致、记录不完整、个别儿童带病入园、消毒液配制操作不熟练等细节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和纠正,非常时期非常措施,杜绝儿童带病入园,严格控制传染源,强化通风和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发生广泛传播和流行。

对医院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中发现县医院有关人员均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发现病人能及时上报或转诊。设立有宣传版面,设立有单独发热门诊,存在门诊消毒设施不配套、制度不完善,不能按照三专四严要求开展工作,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医院领导均表示将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积极整改。

二、存在主要问题与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认识,明确“四早一不”基本目标,即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控制,尽可能减少或不发生死亡病例。

预防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篇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病安全和身心健康,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国静 副组长:刘艳华

成 员:郝君伟 胡 艳 侯长伟 朱凤兰 雷 婷

郑 旭 于 童 付 依 侯语涵 王桂梅

1、总负责:园长作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本园卫生工作。

2、副园长:负责落实督查全员防止“手足口病”工作,督促和指导全员教师做好各班环境、消毒工作,并指导教师科学地认识“手足口病”。严格认真做好幼儿园的晨检工作,并负责教师与家长防治“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二、防治措施:

1、宣传教育

①组织全园教师学习防“手足口病”知识。②开展防“手足口病”活动,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③通过宣传单、宣传画、儿歌等形式宣传有关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

2、做好幼儿园的晨检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和家长带幼儿到医院检查治疗。

3、做好缺勤幼儿原因调查并做好结果记录,排除“手足口病”疫情。

4、做好室内通风,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5、做好日常用品、玩具的卫生消毒。

6、个人防护:

①全园工作人员及幼儿要勤洗手,衣服及时消毒更换。②尽量减少外出。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手、多喝水。

三、疫情报告及处置

1、一旦发现疑似病幼儿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家长,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

2、幼儿园立即对幼儿、发病幼儿班级进行隔离,(用餐、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均到指定地方,传染病班级幼儿的毛巾被子等各类物品均单独消毒使用)。

3、召开会议,思想上加强重视,每天正确掌握本园的出勤人数,了解各班缺勤情况。做好宣传工作,对家长、对幼儿、对教职工开展各种有关手足口病宣传,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指导。

4、要求各班教室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小时,木制玩具500mg/l消毒液擦拭,书本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毛绒玩具不玩:毛巾: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消毒1小时(抖松):杯子: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水开1小时:幼儿被褥:每周带回清洗暴晒。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 篇7

1 强化培训

1.1 医务科、院感办联合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 主要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处置流程、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现场进行考核。通过培训, 全院医务人员提高了对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知识的认识, 增强了责任心, 强化了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

1.2 加强对卫生保洁员的培训、指导和监督 要求护工掌握手卫生指征和方法、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大小便的处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2 增加预检分诊护士

指派3名有经验的护士, 对每例就诊的患儿进行检查, 初筛分诊。对发热伴手足皮疹或口腔溃疡的儿童进行体温测量和手足皮疹的检查时, 分诊护士必须戴手套, 并做到接待每一患者后必须更换手套并用流动水洗手。适时使用避污纸, 避免接触患者或患者物品的手污染分诊台的洁净物品。

3 增派儿科医生

发热门诊增加一名儿科医生, 加快门诊患儿周转, 缩短候诊时间, 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要求各科门诊医师在后接诊过程中要仔细询问病史, 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4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4.1 医务人员上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口罩每4 h更换, 沾湿时及时更换。手足口病诊疗科室医护人员工作服每日更换, 被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随时更换。

4.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 均应认真用流动水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有可能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时要戴手套, 脱手套后要用流动水洗手, 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

5 加强环境消毒与管理

5.1 候诊区和诊室的空气流通

每日两次用强度大于70uw的紫外线灯对诊室进行空气消毒60 min。及时疏导患者, 避免候诊区和诊室人群过于密集, 导致交叉感染。

5.2 地面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三次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对感染科门诊或隔离诊室进行清洁, 并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遇分泌物或大小便污染地面时, 及时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后清洁干净。

5.3 就诊区物表的清洁

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对感染科门诊和儿科门诊治疗台、椅子、扶手、诊床擦拭2次。

5.4 诊疗器械

听诊器:每听诊一位患者应用快速手消毒液或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棉球对听诊器进行擦拭, 接触分泌物或疑有污染的应用消毒液擦拭后用流动水清洗。压舌板:一人一用。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拭擦消毒后再以清水擦拭。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6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对手足口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 使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装, 并及时密封, 按医疗废物处理。

7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栏、卡片、向家属发放手足口病等形式教育有患者的家庭应特别注意家庭环境和室内卫生, 保证家人和孩子经常使用洁净水洗手。用肥皂或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家居物品以及小孩的玩具。对可能被病毒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及时消毒处理,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 将小孩衣被阳光下曝晒, 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8 加强督导检查

重视预防 阻击手足口病 篇8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宝宝发病率最高。儿童感染病毒后,通常2~7天出现症状。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患儿典型症状有:

1.发烧

本病患儿常以发热起病,其初始症状为低热居多,测量体温在38~39℃之间。

2.皮肤出疹

于发烧1~2天内手、脚和口腔内出现疱疹,口腔疱疹见于舌、颊黏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毫米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皮疹为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和臀部,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足跖亦多见。疹子不像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和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还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个特征。

中西医对症治疗

据临床儿科医生观察,本病95%以上的患儿病情较轻,可在门诊治疗,不需要住院。当幼儿园和小学老师通过晨检,发现可疑学生时,要对学生采取及时送诊、让家长接回家休息,隔离以避免传染他人,并对其所用物品立即消毒处理。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让患儿卧床休息,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增加抵抗力。鼓励多喝温开水或清洁饮料,促进病毒排泄,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高热时首选退热药物(如口服泰诺林或百服咛),有高热惊厥者给予镇静止惊药,对体弱年幼小儿可洗个温水澡帮助退烧。抗病毒药常选用病毒唑、板蓝根冲剂及维生素C等。

对累及脑、心、肝等重要脏器者一定要住院治疗,早期给予血清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强化治疗。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但要注意口腔内、手、足等处的疱疹破溃时,要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局部外用擦剂等药物可减轻患儿不适症状。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温病”范畴,为外感时邪疫毒,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的药方,基本药物为金银花、芦根、淡竹叶、生甘草等,适量使用即可。

因本病有自限性,经门诊或住院正规治疗,患儿症状大多持续一周左右可消退,预后良好。

预防重于治疗

1.勤洗手

由于本病传染源是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因此父母亲下班回家后,先把外套换下来,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颊,以免把病毒传染给宝宝;教育并督促孩子经常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玩耍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外出回来最好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洗手;剪短宝宝指甲。对于小孩吃手、咬玩具的习惯要尽量纠正。

2.饮食卫生

婴幼儿肠胃发育不够完善,因此只能吃熟食,不给他们吃生食,不要吃他人吃过的食物,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食自己嚼过的食物,不要使用他人的水杯;母乳喂养儿照常吃母乳,断奶后幼儿吃清淡、温性、易消化、柔软的流食或半流食,少吃零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应逐渐培养规律进食、按顿吃饭的习惯,使胃肠道得到规律进食“信号”形成自身的“生物钟”;多喝开水,平时鼓励孩子多饮温开水或自制果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400毫升;孩子的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3.环境卫生

以往的研究证实,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且传染性较强,患儿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较长;该病还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居室勤通风,晒太阳,家里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拖地一次。

4.口腔和手足异常改变

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勤测体温,幼师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发烧,查看他们的手足皮肤是否长疹子。早期发现轻症病例,应尽快隔离并消毒,同时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孩子回家后,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孩子口腔、手足有无异常,警惕在幼儿园被传染上本病。

5.被动预防

据观察,本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或与患者同处一室最易感染。被动预防措施:①在病毒流行期间,家长不宜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②对有接触史的婴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毫升以预防感染本病,在托幼机构中出现流行时,亦宜用此种被动免疫措施,对控制该病流行有一定效果;③可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

6.及时就医

怎么预防儿童手足口病 篇9

导读: 手足口病高发的时期,妈妈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如何为他们做好预防疾病的措施呢?领育网小编为您介绍!

感冒和手足口病之间如何区别,家长们一头雾水。孩子经常在外面玩,该如何防止不中招?这更让家长们关心,我们现在就把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知识和预防措施跟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宝宝,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被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如果家里有5岁以下的儿童,回家后一定要先洗手,换过外套后再去拥抱孩子。对于孩子常玩的玩具要定期消毒,室内也要注意多通风。

此外,家长之间不要互相哄抱幼儿,如果家里孩子出现了手足口病症,家长注意不要带孩子去幼儿集中地,以免造成传染。

怎么预防儿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目前虽然没有疫苗预防,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在此,儿科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7至10天就能治愈,督促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忌食生冷食物,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同时,呼吁幼儿园、小学等预防手足口病的重点单位,应加强晨检,尽早发现患病儿童,搞好园(校)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加强课室、宿舍及午休室通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家长和幼教老师必须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同时,提醒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吮手指,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洁的食物,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如果家里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只要注意休息,对症治疗、护理,一般都能很快恢复健康,不留后遗症。病程约一周,最长10天。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并且该病病发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到其他病毒和细菌,所以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肺结核的预防方法?

预防肺结核的方法都是有哪些呢?从得病到现在一直不胖,没得病以前不这么瘦,检查肝胆脾肾都正常。就想胖起来,这个肺结核的治疗该怎么治啊

分享到:

2012-05-31 09:55 提问者采纳

肺结核一度是个“穷病”,因为肺结核最青睐抵抗力弱的人,除了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很多劳累过度、长期熬夜的年轻白领也加入进来。就是说肺结核就是一种“欺软怕硬”的疾病。所以预防肺结核就要加强抵抗力。

肺结核耐药性增强,治疗肺结核讲方针

如今,肺结核不但发病率上升,耐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肺结核菌做体外培养,只要对任何一种抗肺结核药不敏感,即可称为耐药。其中耐多药和广泛耐药最麻烦,前者是最主要的两种药———异烟肼、利福平无效,后者则是对所有药物没反应。据统计,耐多药的发生率已经达到8.32%。不耐药的病人一般正规治疗半年即可治愈,但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起来难度就大多了,死亡率也增加了。

肺结核的治疗一直强调“早期、规律、适量、联合、全程”的十字方针,即刚发病就开始治疗,3—4种以上药物合用,治疗不能间断,只要一项做不到位,都会增加耐药风险。

一旦发生耐药,也不是束手无策了。医生可以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合以前的用药史,来优化治疗方案,患者则需要配合坚持完成全程治疗。目前疗程要求,初治肺结核患者用药达到6个月,复治8个月,耐多药者两年,广泛耐药者需要3年。

预防肺结核

进入90年代后,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肺结核病,又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广泛流行趋势。人们对肺结核的斗争进入了新时期。有一定抗药性的结核菌,治疗更为困难,故而对肺结核的预防十分重要。

一、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肺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

二、对肺结核治疗应有正确的认识,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物治疗,疗效十分满意。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应有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

三、锻炼,增强体质。可选择气功、保健功、太极拳等项目进行锻炼,能使机体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逐渐恢复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注意防寒保暖,节制房事。

四、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

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五、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

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在痰菌阴性时,可取消隔离。

六、饮食要注意

预防肺结核饮食要以高蛋白、糖类、维生素类为主,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应戒烟禁酒。近年来研究证明,吸烟会使抗痨药物的血浓度降低,对治疗肺结核不利,又能增加支气管痰液的分泌,使咳嗽加剧,结核病兆扩散,加重潮热、咯血、盗汗等症状。饮酒能增加抗痨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性肝炎,又能使机体血管扩张,容易产生咯血症状。

七、加强预防常识

当你有原因不明的低烧、消瘦、乏力、咳嗽、盗汗,又没有查到其他病因,应迅速到医院查检、确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全程用药,疗程不得短于半年,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休息、充分营养、适当户外活动、增强全身抵抗力,仍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病人在排菌期间应适当隔离,保护家庭成员和集体人群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保护儿童。

追问 谢谢你告诉我这么多,真的很有用,很全面,我在网上看到还有一个中药饮片是何氏肺痨方,治疗肺结核效果不错,而且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保障肺部健康,正是我想要的药,所以我想试试何氏肺痨方来治疗我的肺结核。

提问者评价

小儿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篇10

手足口病症状【1】

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3、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潜伏期为4~7日,起病以低热、口腔溃疡、口痛为主,伴有流口水、食欲减退等。

症状重者可以出现高热,体温38℃~40℃。

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与预防 篇11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5-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且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1]。由于肠道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导致手足口病实施有效控制较为困难,容易出现传染范围扩大的现象。此外,手足口病的发生没有地区性和时间性,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93例,女157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按1-9天,平均3.4天

1.2 病情观察。我院所收治的患儿一般是在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最多。由于患儿病症的潜伏期一般是3-5天,因此,批准患儿住院时,首先需要对患儿的出疹状况进行检查,并对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询问,避免其他科室将手足口病患儿收入。如果患儿出现连续发热、恶心、没有精神的现象,且发病时间在5天之内,需要对患儿进行留院观察。如果在48小时内患儿的病情出现好转,可以解除对患儿的留院观察;如果留院观察时,患儿的病症表现符合了住院治疗的条件(呼吸困难、抽搐、痉挛等现象)[3],则应立即对患儿实施住院治疗。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重症病情的患儿,并能够使患儿在专门病区进行治疗,医院必须明确自身职责。为此,医院设立了应急预案,以及专家会诊制度:①医院在设立预案和会诊制度时,需要做好与专家所在医院的联系工作;②当发现重症患儿时,需要及时向感染管理和预防保健的科室报告,使其能夠及时做好病毒的控制和管理工作;③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后,需认真清洗双手或是对双手进行消毒。同时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仪器(非一次性)、工具进行擦拭消毒;④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房内,禁止收治其他患儿。同时需要对重症患儿单独隔离,然后进行治疗。对患儿住院时使用过的物品和设备等必须在消毒之后继续使用。此外,需要对患儿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受到污染的用品进行消毒[4],并妥当处理;⑤如果发现出现病症的患儿增多,或是出现重症患儿,需要及时向执行预防保健的科室进行报告,并由该科向市里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控制机构进行统一汇报。

2 结果

350例患儿均出现了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疹的现象,并且疱疹的周围还出现了红晕,其直径有2-4毫米,液体比较少;部分患儿的口腔黏膜上也出现了疱疹,并带有明显的疼痛感;同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恶心、无精神、咳嗽等病症。350例患儿均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并且均全部痊愈出院。

3 预防措施体会

3.1 加强预防力度。根据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指南,我院对病症患儿制定了专门病区和诊疗室。建立了专门对手足口病实施预防工作的预防小组,制定了多项预防措施,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医院的各部门要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相互合作,以实现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患儿诊断和治疗的管理力度:①在病症盛行时期,医院需采用预检分诊的方法。对出现发热、出疹的患儿,引导其到专门的诊疗室进行就诊[2];对只是出现单纯发热现象,不是手足口病的患儿,引导其到普通的儿科进行就诊。同时在进行就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儿的出疹状况、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②定期为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开创同分,以保证病区的空气流通。还要对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多次清洁和消毒,同时室内需实施湿式清洁,以减少病毒的传染;③禁止患儿在治疗室内使用玩具。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治时,需要先洗手。

3.3 加强培训力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病症预防和诊断培训,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信息的掌握。同时开展专题讲座,对主任和护士长进行强化培训。与此同时,还可把与病症预防、诊断、治疗方法相关的报告制成多媒体,发布到医院的局域网上,通过网络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病症的了解,提升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此外,还需要对陪护人员进行预防病症的相关教育,加强卫生理念,对不合理的喂养方法进行纠正,并实施反复教育。

4 讨论

通过对350例患儿的病症进行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没有地区性;②男患儿多于女患儿;③患儿的病症以轻型为主;④传染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并且病毒的传染性强。因此,在对手足口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必须加强对病情影响的宣传,从而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接诊原则,进而避免患儿病情的继续发展与传播。此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便更好的促进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患儿家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易武韬,刘成根,谢兰星.581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0):101-103

[2]韦勇宁,徐长风.儿童手足口病96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1):888-890

[3]谭丽兰,胡新菊,李春燕.179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03):253-255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将来我区院治疗的手足口病的患儿106例作为了观察对象, 其中男患儿有54例, 女患儿有52例, 都是2~4岁, 平均年龄是3.6岁, 对这些患儿观察了7d, 其中有2例是重症病例, 无死亡的病例。

1.2 方法

首先对这106例病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其患病症状, 以及病情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也相应地记录了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的时间等信息, 并利用现代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主要是计算式辅助处理数据等方法将这些病例信息进行了汇总, 最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时节和易感人群

春天, 虽说是万物复苏, 一切都是生机盎然, 但是同时也是疾病的多发季节, 因为这一时期浊气易于上升, 许多的悬浮的颗粒都会漂浮于空气中, 而且春天也会经常起风, 利于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播。5岁以下的儿童是易感人群, 因其年龄幼小, 自身的抵抗能力低下, 而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很容易受到手足口病病毒的入侵, 使其患病。

2.2 传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 因为肠道病毒只寄居在人的体内,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和健康的携带着都为传染源, 同时对于一些隐性该病毒的感染者也是成为传染源。

2.3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呼吸传播, 当患者说话时, 一旦口飞泡沫, 则病毒就会很容易扩散到空气中, 利于其传播;或者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 即为患儿的粪便中带有病毒, 病毒通过该方式易扩散到空气中进行传播;接触传播, 一旦不慎接触到了患儿疱疹中的液体或者是患儿所使用过的一些玩具等都会带有病毒。

2.4 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是3~7d, 其发病的主要特点是病程短、发病快, 如果该病到了及时治疗, 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但是一旦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就很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该病的主要的症状是患者的手、足、口、背等部位会有明显的疱疹和红色的丘疹, 起初时是红色的丘疹, 而后随着时间渐渐的变化, 逐渐的变大, 进而变成了疱疹, 此时患者并不会感觉到疼痛和痒, 该疱疹一般不会破裂, 但是若是该疱疹长到了口唇附近, 则会防癌患者饮食, 使得部分的患者会有厌食的表现, 而且该部位的疱疹也很容易破碎。

部分的患者还会出现发烧的临床表现, 一般温度会在38℃~39℃, 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 咽喉疼痛等, 若果是儿童发病也会有呕吐、烦躁而引起的苦恼等现象出现。部分很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肌炎等心脏方面的疾病。

2.5 流行特点

该病一般多是发生在儿童, 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 在儿童的聚集地例如幼儿园也最容易发生, 该病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欧美和亚洲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地区。

2.6 预防和控制

由于该病具有易于流行、潜伏期短、常发生于春季等特点, 并通过观察了这106例临床病例, 总结出了其具有出现红色丘疹, 并容易演变成成水泡, 患者也容易发热的特点, 由于其没有明确的疫苗进行预防, 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加以控制其的流行。

2.6.1 注意生活环境, 讲究个人卫生

个人的生活环境要充分注意, 一定要保持一个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要定期整理房间和清扫卫生, 可以喷洒一些保持空气清新的清新剂, 最好是在室内在中一些植物, 例如:仙人掌、各种花草等来通过其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空气清新。也要讲究个人的卫生, 一定要定期的洗澡、理发, 叮嘱其饭前洗手等, 在饮食方面也要多注意, 一定要合理膳食, 均衡的饮食是保证健康的必要条件。对于儿童来讲, 也要使其卫生良好, 经常为其换洗衣服, 而且一定要注意其饮食, 要营养均衡, 尤其是在其成长阶段, 每天要为其补充必要的维生素类的营养物质, 这样才会增强其抵抗力。

2.6.2 注意社交场所

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春季, 一定要注意社交的场合, 例如在人多的商场、车站、对于儿童来讲在幼儿园等, 由于这里人员比较密集, 所以很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如果一旦是入住宾馆等地方或是在公共场所尽量不要使用那些公共的用品, 例如:毛巾、香皂、牙膏等, 因为可能会有手足口病的患者使用过, 所以很容易感染该病。

2.6.3 做好病情监测和调查

对于然眼流动比较大的地方, 例如车站、幼儿园、学校等地一定要开展病情的监测工作, 例如:每隔一段时间要为所有人员测体温, 或者安排专人随时查看这些人的表现, 同时也要定期进行调查某些人员, 尤其是儿童, 询问其身体状况, 如若发现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人要及时救治。并且也要定期的将检查报告递呈相应管理部门。

2.6.4 开展科普讲座

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安排由一些医院的医生为市民讲解一些有关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方面, 也可以通过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宣传, 最好是有互动的形式。

2.6.5 控制措施

对于一些公众场合, 要由管理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也要做好卫生方面的教育工作, 对于人员聚集的地区, 例如幼儿园等地一定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尤其是一些玩具等的消毒情况。

3 讨论

通过观察106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病例, 得到了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 发病的群体主要是一些5岁以下的儿童[1], 主要是由于儿童的抵抗能力比较低, 所以是主要的易感人群, 该病多数是由于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的传染病, 春季时期该病易于流行和传播[2], 而且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和手足等多个部位出现疱疹, 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并发症, 部分的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咽喉疼痛、流涕, 甚至会有食欲不振等表现, 多数的患者双手和足部都会看到红色的丘疹继而又会慢慢的变为水泡, 大约7d后便会消失, 一般不会留下瘢痕, 但是少数的患者会出现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该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手足口病很容易流行, 所以针对该病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3], 对于个人来讲一定要注意卫生, 例如饭前便后要勤洗手、经常洗澡和换洗衣服。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营养和安全问题, 例如要合理的膳食、要避免食用一些不健康的食品等。对于一些公共的场合一定要由相应的管理部门来制定一些管理措施, 例如:对于一些公共器材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和处理, 而且最好也是要多举办一些有关手足口病方面的讲座, 管理部门也要按照管理条例对一些人员聚集的地方定期进行检查, 对于一些有相应症状的患者一定要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4]。

综上, 通过临床病例, 得出了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 以及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使得该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蔡皓东.手足口病预防之计在于春[N].健康报, 2009-02-23.

[2]周立民.权威专家释疑EV71感染[N].健康报, 2008-04-02.

[3]孙军玲, 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 (9) :973-975.

上一篇:免费模式策划书下一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百花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