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2024-05-18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通用14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1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年,4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国民素质逐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国际地位日益稳定。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发展成就和科研成果,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科技便利和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40年经历的风雨征程和成功实践,证明了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和执着探索;

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绩和硕果累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目标,从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科技兴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公共服务、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制定并落实相关惠民政策,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大力扶持科技产业,加强国防力量储备,致力提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切依靠人民,这是改革开发的着力点,也是中国的历史经验总结。马克思曾说,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遭受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侵略和疯狂掠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抵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与人民团结一心,用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还我河山的决心赶走了侵略者,拉开了新中国的序幕。北京、上海、深圳等这些城市地标的兴起、“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青岛港前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是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哪一样不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创造出来的?哪一样不是人民群众的勤劳和努力换来的?人民是改变历史、创造奇迹的主力军,也是变革的根本力量。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2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省档案学会组织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工作征文评选。活动启动以来, 各市地学会及省直分会认真组织论文撰写和推荐工作。此次活动共收到征文62篇, 其中省市县区档案局馆28篇, 省农垦分会28篇, 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6篇。根据活动评选方案, 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 所有论文一律匿名评审, 由7名档案学专家、学者、教授组成评委会, 分各评委分散独立审读论文与集中讨论评审两个步骤进行评选。论文的评选侧重于在应用实践基础上富有创新性, 并对档案工作有具体指导作用。

经评委会初评、复评, 共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佳作奖23篇。

获奖名单

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 篇3

跌宕起伏,反复曲折的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23年中,中美两国几乎处于互相隔绝的状态。自尼克松访华的40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中国四代集体领导和美国八位总统,以及国际环境从冷战向冷战后发展的深刻变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1979年1月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和摩擦却未随之消失。美国国会于1979年3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坚持向台湾出售武器,以国内法的形式干涉中国内政。1982年8月中美签署“八.一七”公报,美国承诺妥善解决售台武器问题。在那段时期,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较量相当尖锐。前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原有的基础不复存在。在寻找新的合作基础的过程中,两国关系中困难和矛盾增多。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期,虽“1996年台海对峙”等事件先后冲击中美关系,但中美还是实现了1997-1998年首脑互访,提出“致力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小布什入住白宫后出现对台军售和“撞机事件”,中美关系降至新低。然而,“9.11”事件发生,峰回路转,美国对华政策从保守转为现实,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中美关系成为美国的外交重点。奥巴马总统上任以来的中美关系,大起大落。去年中美之间爆发了从未有过的全方位摩擦和竞争。今年初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扭转了去年的局面,两国关系趋于平稳,合作交流有新发展。

两国的经贸关系和共同利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中美之间的《上海公报》说:“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4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以跃进速度向前发展。1979年两国贸易只有24.5亿美元,到2010年上升至3853.4亿元,是两国建交时的150多倍。据估计到2015年,中美双方贸易额将达5000亿美元。中美两国现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关系,相互依存,高度互补,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两国正朝着“利益共同体”的方向发展。中美经贸合作与交流,对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中美两国重大利益的交汇点。它有助于两国关系保持相对稳定。中美经贸合作的成果已广泛惠及两国人民,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崛起,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将会进一步紧密和发展。中美长期交往表明,两国关系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双方之间一直存在的“共同利益”。中美之所以几十年来能克服困难,通过沟坎向前发展,也是因为双方拥有的共同利益。4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就是两国不断确认共同利益的过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共同敌人凝聚共识”,中美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苏联。到冷战后期,中美已是事实上的联盟关系。冷战结束后,中美的政治关系总体上冷淡,而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很快,金融联系也趋密切。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共同利益大大扩展。新世纪以来,两国在众多全球性问题和地区性问题上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增强了两国进行更广泛合作的意愿。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格局也开始呈现。两国广泛的合作和共同利益,有力推动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今年初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确立了两国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强调共同利益的重大意义,呼吁两国深化合作,推进共同利益,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0月发表文章表示,“过去两年半,美国与中国确认并扩大了共同利益的领域”。

中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难点

意识形态向来是美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美国人重视信仰追求,有着以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强烈愿望。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上,一直存在意识形态的问题。“反共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中美建交后,美国把人权问题纳入双边关系。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意识形态成了两国磨擦的突出根源。美国对华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中国的自由化。中国仍是“美国对之抱有意识形态偏见的主要国家”。美国常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大多数中国人对此很反感,坚决拒绝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是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台湾问题往往是影响双边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一直严重阻碍中美关系发展。自中美交往以来,美国一方面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放弃控制台湾。美国把台湾作为应对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把台湾视为其全球战略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美国历届政府的两岸政策的基本构架是,美国对华政策时而向台倾斜,底线是不允许公开独立;时而向大陆倾斜,底线是不帮中国实现统一。尽量让两岸分裂,最好是永远分裂。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对台军售接二连三。只要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美对台军售就一天不会停止。美国对台军售,是加剧两岸紧张局势和干扰中美关系的祸根。在中国迅速崛起的新形势下,台湾问题被增强了遏制中国和美国保持在亚太地区优势的功能,同中国核心利益难以调和,冲击两国关系的稳定。

回首往事,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40年的中美关系是“一组矛盾的结合”,“这些矛盾的相互交织越来越紧密,变得越来越复杂”。两国的利益蕴藏在冲突之中,相互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与意识形态相混合,合作与竞争来回摆动。然而,虽然中美关系多年来经历风浪波折,双方磕磕碰碰不断,风风雨雨,“紧张、摩擦、调整、缓和”,但中美关系中的积极方面要大于消极方面,两国关系还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现在,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共同利益日渐增多,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两国高层及各级别对话日益增多,建立了涵盖政治、外交、经贸、军事、文教、科技等广泛领域的6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两国在双边、多边和全球领域加强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以及全球问题上的沟通协调,成效显著。双方还不断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交往,夯实中美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中美地方和民间交往蓬勃发展,日益成为推动两国关系的生力军。双方结成了36对友好省州,161对友好城市。赴对方国家旅游成为时尚,往返中美的旅游者每年超过300万人次。在今年5月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两国讨论了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的重大问题,取得了48项具体成果。双方还签署了称为《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从经济、贸易、投资、金融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领域,确定了双方未来的合作方向。中美关系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的未来发展更会相互交织在一起。中美关系进入双方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新阶段。

回首40年中美交往的历程,我们都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欢欣鼓舞。现在中美关系的规模和深度,是当初建交时不能想象的,即使最乐观的人也难以想到两国关系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希拉里在今年5月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说, “我不禁为我们走过的这段道路惊叹”。在一定意义上説,中美两国创造了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两种不同的文明行态以及两种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大国之间的长期和平共处。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仍将会是非常错综复杂。中国无意向美国挑战,无意对美构成威胁。美国对华政策却因受美国内政治的负面影响,经常表现摇摆和不一致。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将长期存在,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两国领导人和高层官员的互访而荡然无存。双方战略竞争的态势和彼此的猜疑也无法根本消除。因此,中美关系起伏不定的态势还会继续下去。经贸关系紧密,共同利益增多,而麻烦不断,紧张时起,会是两国关系的常态。然而,“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双边关系已被两国决策者所熟知,并成为规范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只要双方拿出更加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努力挖掘和进一步拓宽两国关系的积极面,在各种问题中寻找推动两国加强合作的新的增长点,大家就能把两国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保持住,把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好。相信中美两国领导人会像老一代领导人一样,有勇气和远见,公正地看待对方,为两国关系的长治久安,做出更加艰辛努力。我们希望中美关系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并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抱有信心。

2011年11月13 日

作者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秘书长。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4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我家这40年---电视的变迁

来源 课 件 5 K j.o M 2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我家这40年---电视的变迁

如果说有一样家电,一直深深影响了我,那么我一定选择电视机。我的成长一直伴随着电视,而电视也一直深刻地影响了我。

我是典型的80后,出生于1981年的浙江,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大地,电视机作为时髦产品正逐步进入每一个家庭,成为那个时代小康家庭的标配。

我对电视机最初的印象应该是在我三岁左右。有一天,我发现隔壁家总是有奇怪的声音,邻居正围坐在一个方方的木头盒子前面,那些奇怪的声音就从那个盒子里发出,而且盒子里还有各种黑白的图像,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电视机。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一直渴望也有这样一个木箱子,可外婆家里条件不好,一直没有买。那时买一个电视机可是一大笔投资。后来我看到隔壁的孩子,总觉得他特神气,就因为他家有电视机。有时候故意和他套近乎,就是希望他请我去他家看电视。

后来我回到父母那儿,当时家里买了一台14寸西湖牌黑白电视机,别提我当时有多高兴了。那时刚刚推出一些动画片,如:黑猫警长,葫芦娃、铁臂阿童木,还有刚刚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每天一到节目播出时间,我就端着小板凳在电视机前面等候,有时候也很大方的邀请周边的小伙伴到家里看电视,那时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再后来,大概1988年左右,因为父亲单位效益好转,他拿着几年赞下的工资和奖金买了一台三洋牌日本进口的彩色电视机。这台彩电质量很好,一直跟着我们搬了几次家,从平房到楼房,再到市区的新楼房,一直没舍得换,它带给我太多的童年乐趣了。

直到1999年我考上了大学,家里条件更好了,父母买了第三台彩电,那是一台大屁股的海信电视,屏幕更大也更清晰。再后来就是液晶电视,屏幕越来越薄,图像也越来越清晰,电视节目更是越来越丰富。

2011年,我已经在中山工作、成家,买了一台46寸的液晶电视,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辛苦一辈子的父母也跟着看上了清晰美观的大电视,别提有多高兴了!再后来,我有了孩子,他也像当年的我一样,端坐在电视机前面看电视。看到这画面,让我想起了那些过往的岁月,那些美好和感动,那些欢声和笑语......四十年来,电视机不断升级,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电视机里,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变化,从电视机外,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

纪念唐山大地震征文40周年 篇5

在40年前的这一天,在我国一个有着上百万人的大城市——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在白驹过隙的一瞬间,一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整个华北大地在剧烈震颤。天津房倒屋塌。北京摇撼不止。全世界都震惊了!

36万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这一个个数字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但是这次地震是可以避免的,大自然在7月27日已经向人们发出了最后通牒。当天,唐山城里的动物们都开始集体逃亡,人们注意到了这点但是没放在心上。第二天凌晨,所有人正在睡梦中,突然天崩地裂,人们还没逃离就被瓦砾掩埋了,数十万的生命就此终结。

地震发生后,北京的军区领导来了,空军机关来了,河北省委领导来了,沈阳的军区和辽宁医疗队来了,煤炭部救护队来了,救灾部队涌向唐山…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朗诵 篇6

铸华夏辉煌 甲:四十年斗转星移 弹指一挥 乙:四十年沧海桑田 华夏巨变

合:时光如水,日月如梭,伟大的瞬间总会被人铭记

蕾:十年浩劫,极左路线,“四人帮”倒行逆施、为所欲为,国民经济持续衰退,已到崩溃的边缘!中华民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一九七八年的深秋,一个重要的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个严肃的命题在这里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张关于国家、社会、人民前途的考卷,放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蕾: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我们将打开思想的禁锢,在关乎命运的问题上不再含糊,让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再受“两个凡是”的束缚,我们将在每一块石头上站稳脚跟,迈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

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甲:困厄久兮,定谋图壮举;苦难久兮,势策画辉煌。那年春天,一位伟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春潮涌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共和国似一只涅槃的凤凰昂首高唱;似一只展翅的鲲鹏,万里翱翔。四十年风云激荡,旧貌换新颜。在改革开放号角的催征下,勤劳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用热血和奉献,用拼搏和汗水,在神州大地织出了锦绣篇章。演绎出不朽的神奇与荣光!

乙:民族兮,寻回失落之信仰;黎庶兮,盼来久违之福祉。改革深化发展,开放容纳八方,东方睡狮已醒,伟大之中国梦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一点点实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革开改之决策在国之迷茫中掌稳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正确航向,扭转乾坤、重整山河!中华民族的不忘耻辱、发愤图强、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我们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威望直线攀升,成为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中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新兴大国!

甲: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创造誉满全球,大国利器彰显力量,一带一路共赢共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创造人类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乙:厉害了!我的国!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和谐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中国工程享誉世界,第二艘航母出海试验;神舟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长征运载火箭凸显中国实力......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进步,让我们的民族越发耀眼。

甲: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我们有幸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乙:坎坷曲折的四十年,我们全程领略了一路创业的艰辛

合:九寰惊羡、五洲仰慕!今春风兮,独眷顾吾之华夏;今秋月兮,唯留恋吾之神州。当伟大的祖国日益强盛,我们发出心底的欢呼:与祖国同行,铸华夏辉煌。

甲:灿烂的朝阳里,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与祖国同行 乙:无限的黄昏中,我们绽放的笑脸祝祖国繁荣昌盛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7

这次音乐会的交响乐队的编制如下。

弦乐部分:第一小提琴12人,第二小提琴10人,中提琴8人,大提琴8人,低音提琴6人;

木管乐器:短笛1人,长笛2人,双簧管2人,单簧管2人、大管2人;

铜管乐器:小号3人,长号3人,大号1人,圆号4人;

打击乐器:定音鼓1人,打击乐4人;

民乐乐器唢呐1人,管子1人,高胡、二胡1人,竹笛1人,琵琶1人,扬琴1人;

钢琴1人,竖琴1人;

演唱:独唱1人,伴唱3人。(如图1)为保证音乐会的播出质量和现场的听音效果对话筒及舞台监听提出的要求,决定针对现场扩音和电视台的播出制定两套不同系统的音频制作方案,以最好的现场音响展现交响乐优美的旋律给现场的听众以及把最好的录制效果还原给电视观众,为观众献上一场视听艺术享受。

四川广播电视台1500 m2演播室的音频系统是录制、扩声两个系统相分离的调音模式。两个调音台,一个为电视播出录制调音台,一个为演播室内扩声返送调音台,两个调音台都有明确的功能,电视播出录制调音台的录音师根据节目类型决定声音的录制方法,现场录音师可以根据需要把扩声做的相对准确,能够更精确地把控演播室的扩声音量,调动现场的观众情绪满足多种节目的返听需求,同时两个调音台能够互为备份作为应急。舞台上布置的话筒/线路音源输入通过无源话筒/线路分配器,分别送至电视播出制作和现场扩声两套调音系统同时进行声音效果处理。

1 制定舞台话筒摆放方案

在研究了乐队的编制以后,我们决定采用立体声X/Y制式进行节目的现场扩声和后期制作,立体声拾音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精确定位乐器的位置,使乐队中心的乐器会在两个音箱之间的中间位置重现,乐队两侧的乐器则会被从左边或右边音箱中听到,在中间偏左偏右一侧部分的乐器演奏时,则会有从音箱的中间偏左偏右一侧的位置重现。确定舞台的话筒摆放方式如下(见图2)。

悬挂总体立体声话筒1只;

弦乐器:首席小提琴1只,第一提琴3只,第二提琴3只,中音提琴3只,首席大提琴1只,大提琴2只,低音提琴3只;

木管乐器:短笛、长笛1只,双簧管1只,单簧管、大管1只;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大号2只,圆号1只;

打击乐器:定音鼓1只,打击乐3只;

民乐乐器:唢呐、管子、竹笛1只,高胡、二胡1只,琵琶1只,扬琴1只;

钢琴1只立体声话筒,竖琴1只;

演唱:独唱1只,伴唱3只;

主持人:2只;

观众效果收音:8只。

合计使用:立体声话筒2只,单声道有线话筒37只,无线手持话筒8只。

2 制定现场扩声音频系统方案

在舞台上使用4只返送音箱LA-115XTHIQ(两分频,1×15"中低频、1×3"高频。频率响应-10dB50Hz~20kHz)分别照顾演唱表演区及和指挥使用,舞台两侧两只超低音音箱L-ACOUSTICS SB28(频率响应-10dB25Hz~80Hz)左右各1只指向观众区。主扩音箱是L-ACOUSTICS设计的DV-DOSC(频率响应-10dB 65Hz~20kHz,两分频扬声器,2×8”中低频、1×1.4"正常的扩声而对乐队主要是针对钢琴、竖琴等特殊乐器进行增加话筒音量的扩声,对其它乐器进行补声的方法,以保证现场观众能够欣赏到整体感、融合感以及现场感很强的同时又充满感情色彩情绪的音乐作品。

3 制定前期多声轨音频录制系统方案

为保证电视播出的质量,将1500 m2演播室的Studer Vista 8录制调音台的2个立体声话筒和29个有线话筒以及8只无线手持话筒(另外8只观众效果收音高频,具有优良的中远距离投射,最大声压级:127dB),准备期间用L-ACOUSTICS公司的扩声软件计算好吊挂位置及音箱间的夹角,保证舞台正面观众席有足够的声压级和均匀的覆盖,再利用频谱分析仪处理好乐队演出时的频响。

根据交响乐的特点,SOUNDCRAFT Vi6现场扩声调音台需要对声乐部分进行话筒设为一组立体声)的输出信号设置为:(1)制作立体声信号输出到PGM到篮光盘录像机。(2)所有的立体声话筒单声道话筒和无线话筒的每一路输出信号又单独通过调音台分配到音频系统中配置的Nuendo音频工作站的MADI卡上,在Nuendo音频工作站建立3个立体声声音轨和37个单声道声音轨用来录制40个话筒输入信号(如图3)。

多声轨音频录制优点是乐队演奏的音准和节奏经过后期制作,一般要高于现场同期调音台的两轨混音的水平。各个声部的乐音色彩层次、音乐的频响、空间混响及动态范围等也可以经过单独处理后变的效果更好。缺点是必须要进入后期合成录音棚,制作的周期会加长。

4 制定后期多声轨音频合成制作系统方案

当演出结束后,把Nuendo音频工作站录制的声音文件放到后期混音录音棚的音频工作中建立新的工程文件。

根据现场乐队座位的摆放需要先设置好立体声总体话筒声音轨,然后对每一个单声道轨进行声像定位(Pan Pot)布置,并且需要利用音频插件对不同乐器采用不同方式处理,然后导出一个立体声音频文件进行音视频合成(如图4)。

5 结束语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8

2011年11月7日,长阳中柬友好人民公社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房山区长阳镇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柬友好协会会长顾秀莲,中国对外友协会长李小林、副会长冯佐库,柬埔寨公主、柬中友好协会会长诺罗敦·帕花黛薇,柬埔寨驻华大使凯·西索达,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总工会主席梁伟,北京市对外友协会长赵家琪,房山区委书记刘伟、区长祁红等中柬双方领导,以及两国各界代表300余人出席,共同见证中柬友好人民公社40年的光辉历程。

7日上午,中柬两国贵宾来到长阳,其中包括李先念副总理的女儿李小林、西哈努克亲王的女儿帕花黛薇、宾努亲王的孙子宾·达拉烈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后代。来宾们为象征中柬友谊的五棵柏树系上红丝带,浇灌常青水。顾秀莲、李小林和帕花黛薇为“中柬友谊碑”揭幕。

在主题为“见证”的纪念活动上,两国来宾通过40年前拍摄的珍贵纪录片重温了当年两国领导人来到长阳出席公社成立仪式并亲手种下友谊树的历史画面,并观看了短片《今日长阳》。在访谈环节,公社成立仪式的亲历者——时任长阳公社书记的吕镒、为周总理献花的许士清和社员安秀兰深情讲述了他们的亲身感受,场面感人至深。

顾秀莲在致词中说,中柬两国人民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始终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携手共进。如今,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传统友谊日益牢固,友好感情已深入人心。相信纪念“中柬友好人民公社”成立40周年活动必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入,为两国友好注入新的活力。

帕花黛薇说,能够出席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感到十分激动,看到中柬友谊树在长阳人民的精心照顾下茁壮成长感到十分高兴,她代表西哈努克太皇和莫妮克皇太后向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中柬友好世代相传。

为进一步推动中柬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中国对外友协决定将房山区长阳镇确定为“中柬友好交流基地”。同时,长阳镇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在对外友协设立“中柬友好交流基金”。

40年前栽下的象征中柬友谊的五棵常青树已从青青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中柬人民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老一辈领导人为中柬友谊所倾注的心血、所体现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有感精选1 篇9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偏远的乡村,童年的记忆里:交通基本靠走、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通讯基本靠吼;一年到头吃的都是玉米面馒头,穿的也就冬夏两件衣服。所以,我和妹妹最高兴和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只有那几天,家里才能吃上几顿肉,自己才能有新衣服穿。晚上的夜生活基本没有,一吃完晚饭,大人们喂喂猪和牛就上炕了,小孩子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两个鼻孔保准都是黑灰。

后来,村里沿公路栽了很多电线杆,听说是要通电了。父亲把打渔积攒下来的几十块钱拿取来买了个电表和几个灯泡,记得家里亮灯的那一晚上,我是盯着灯泡睡着的。从此,我再也不要用针挑灯芯了。更让我兴奋的是,晚上不再死抱住住那台收音机听单田芳说的评书和常香玉唱的豫剧选段了。因为,有一家在镇上打铁的人家买了台黑白电视机,没有作业的时候,基本上是晚饭都没吃完就跑过去占一个位置,这样自己才能够看到最清晰的剧情,也才能够在第二天在小伙伴面前胡吹一番。

由于经受不住从广东打工回来人的游说,父亲在我刚上初中就出去打工了,那时候对打工没什么概念,直至过年父亲从南方回来。每次,他总会带回来我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如海螺做的喇叭、大块的冰糖、色彩绚丽的衣服等等,这些即使在集镇上都很少见到。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最喜欢和父亲一起睡,不怕他的硬硬胡子茬和如雷的鼾声,因为他会跟我讲很多外边的故事,高耸入云的大楼、躺着比站着跑的都快的火车、还有蚂蚁般的汽车、拿起来就能说话的电话等等,每次都让我想象很久,也很久的向往。

由于受“吃商品粮”的影响,刻苦的努力让我进入初中学习,为此,家里还特地为我配备一辆崭新的凤凰自行车。每次周末骑车走在铺着柏油的公路上,看着身旁不时飞过的车辆,不要20分钟就到家了。要知道,在过去,为了去镇上买卖东西,有多少人要肩挑背扛走上1个多小时,雨雪天气泥泞路滑更不用提了。“要想富,先修路”。通往外界的路通了,我们家种的农产品和在河里捞的鱼都能够到更远的县城卖个好价钱,加上父亲在农闲外出打工挣点钱,慢慢家里有了点积蓄。在初二那年,家里买来了砖头和楼板,盖起了三四间平房,据说是将来给我娶媳妇的,原来的几间茅草房都用作牛圈和猪圈了。

外界的不断发展和新的思潮不断冲击着家乡,同时也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村里的拖拉机多了,联合收割机有了,后来干脆家里把牛卖掉,基本上都是用机械化生产。由于在家很清闲,听说南方工作很好找,父亲就又去了广东打工。

逐渐长大的我,也慢慢懂事起来,有知识、有文化,才能开启自己梦想的生活。后来,上了高中,又考上了大学,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妹妹也在深圳有了一份工作。家里人虽然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相隔千里,但是基本没什么距离之感,因为都有了手机。现在,我们时不时都会打个电话问候几句,就像在身旁一样。有时父亲开玩笑的说:原来你小的时候,同一个村子喊你吃饭你都听不见,现在几千里都可以知道你吃的是什么,真是不敢想呀,人老几辈都碰不着的事儿,让我赶上了,我还要多活几年,看看还有什么变化。有时过节不能在一块,小妹就会用QQ和我聊天,就像面对面坐着一样。

有时出差坐在飞机上,不禁就会想起小时候常听的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选段中的唱词“现在的人可真能呀,天都黑了,还在云彩眼里飞嘞”。是呀,短短**年的变化,就让唱词变成了现实,电脑、手机、轿车,这些原来只有听说甚至想都没有想的东西,都成为我们生活中很普通的一部分了,更不用说吃和穿了,基本上天天都象过年。

家乡发生的变化更大。每年春节回家都会看到新的不同。“村村通”工程,让处处都有水泥马路,并且还通了公交车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几层小洋楼,还装了电话,带着手机的乡亲随处可见,摩托车基本上每户都有,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原来城里人家的专利,现在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10

爸爸、妈妈从教育方面讲改革开放:他们上小学的时候都是破旧的平房,没有现在的教学楼,更没有各种教学设施;上学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没有现在的柏油马路,更没有这么多的汽车;每年都要交书费、交学费,没有现在九年义务教育,更没有素质教育的普及。

我问他们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呢?爸爸说:“变化最大的是电脑、手机、网络的普及,原来一个村就有一部电话机,按装一部电话机都是特别有钱人家才能做到的,而且,只能打电话,不能上网、视频,现在的智能手机,能打电话、上网、微信……”

爷爷、奶奶从生活的变化说改革开放:奶奶说:“那时候能吃一顿饱饭是一种奢侈,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爷爷接着说:“那时候,根本吃不上白面,每天上学都要背着半袋高粱先放到磨面的地方,再去上学,放学回家赶快背着磨好的面跑回家,这样全家人才能吃上饭”。

奶奶抢过来说:“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穿暖,我们那时的衣服颜色单一,不像现在衣服颜色鲜艳、时髦”。

听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改革开放,我也想了一下,从我记事这几年的变化,虽然没有他们那时的变化大,但是也在变,例如:我们居住的环境,从原来杂乱无章到现在的干净整洁,变化还是很大的。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11

一、征文活动以回顾中国有线电视发展历史、总结经验为重点, 在此基础上对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有线电视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征文内容要反映我国有线电视各个时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的历史事实, 要求突出重点, 对事件与有关人物的描写要力求生动, 可读性强, 避免对发展过程作一般的罗列。

三、文稿字数控制在6000字 (含图表) 以内, 并提供摘要 (不超过200字) 及作者简介。

四、征文投寄需使用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以Word格式保存, 如有照片, 请以扫描件形式提供, 或原照片。征文作者请务必附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及通讯地址。

五、征文评委会对征文进行评选, 入选者收录纪念文集, 文集将寄送作者, 并在ICTC2010期间 (10月28-30日) 宣布评奖结果并颁奖。

六、论文经采用后请勿再转投其它刊物。

七、征文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一律不退, 作者请自留底稿。

八、征稿自即日起, 论文报送截止时间为9月15日, 请在8月10日前先报论文题目。

来稿请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国家广电总局南业务楼717室 (100866) 联系人:毛晓红

电话:010-86091407、86092922 传真:010-86092922 邮箱:mailto:twc@crta-tc.org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12

1.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3.经济特区特在经济政策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1980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随后又在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建立特区

7.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 8.“南方谈话"强调改革要打破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束缚,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9.2017年1月18日回答时间: 2017年10月25日 最佳答案: 1993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①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8年10月24日2018年4月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表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8% 2005年:废除农业税

1.(B)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攻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B)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问题。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B.时代主题 C.姓“资” 姓“社”

3.(B)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环保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C)提出的。A.马克思 B.列宁 C.邓小平5.(A)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大体和日本相等。A.1960 B.1950 C.1940 6.1977年(A),《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的发表的社论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

A.2月7日 B.2月8日 C2月9日

7.(B)年4月,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A.1976 B.1977 C.1978 8.1978年(B),《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A.5月10日 B.5月11日 C.5月12日

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B)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10.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A)率先提出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引起大多数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

A.陈云 B.邓小平C.李先念

11.邓小平在(B)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A)在北京召开。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B),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A.加快企业技术升级 B.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的拨乱反正,其范围包括(A)。

A.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 B.思想领域 C.政治领域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从(A)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A.1979 B.1978 C.1980 16.(A)重新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果断的停止使用(A)的口号。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钢为纲” C.“以粮为纲”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B)。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C.中央顾问委员会

19.邓小平在1983年同(B)共产党主席谈话时说:“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日本 B.澳大利亚 C.匈牙利

20.(A)率先提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课题。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21.我国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C)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A.消费、出口 B.消费、投资 C.消费、投资、出口

22.邓小平在(A)的重要讲话中,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南方谈话”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A),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4.在(C)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25.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C)、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规模 B.数量 C.结构

26.20世纪(A),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A.7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27.1978年,全国仍有(C)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A.1亿 B.3亿 C.2.5亿

28.邓小平于(A)年6月指出:“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A.1987 B.1982 C.1979 29.邓小平说:“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A)。”

A.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必须对外开放

30.邓小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A),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A.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B.对外开放 C.解放思想 31.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时间,实际上处于(A)的状态。A.停滞和徘徊 B.快速发展 C.停顿和倒退

32.(A)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新时期。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形成的东西方两级严峻对抗的局面覆盖了20世纪(A)。

A.50年代至60年代 B.50年代至70年代 C.50年代至80年代 34.20世纪(A)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世界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形成,改变了两级对抗的局面。

A.70年代 B.80年代 C.60年代

35.20世纪70年代,以(A)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A.电子工程 B.生物工程 C.纳米 36.195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A)。A.4.7% B.5.7% C.6.7% 37.时代主题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的(C)问题。A.重要战略 B.关键战略 C.基本战略 38.世界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在(B)。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39.从20世纪(A)开始,中国面对的国际大气候呈现以缓和为主流的态势。A.80年代初期 B.70年代初期 C.90年代初期

40.世界主题转换为(B),使中国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新的背景下展开改革开放的蓝图。

A.发展与脱贫 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环保 41.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1980年比1955年(B)。A.提高了 B.下降了 C.相等 42.中国的出口总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1980年比1959年(B)。A.提高了 B.下降了 C.相等

43.1977年12月,(A)提出世界战争可以推迟,我国经济建设可以争取更多的和平时间的判断。

A.邓小平B.陈云 C.李先念

44.要走(B),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45.新时期的思想开放,是从(B)开始的。A.平反“右派”

B.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4 46.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间,(A)。A.没有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实现历史的转折 C.经济结构趋于改善

47.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A)会议的讲话中着重阐述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批评了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两个凡是”的错误态度,并指出“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是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A全军政治工作B.中央组织工作C.中央宣传工作

48.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A)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9.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钢的年消费量增加了(B)倍。A.9 B.29 C.49 50.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是(B)。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章 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51.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A)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A.党的工作中心 B.党的奋斗目标 C.国家社会性质

52.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B)建立。

A.完全 B.初步 C.全面

53.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A)。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54.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C)的发展道路。A.既重视效益,又重视数量 B.既吸收传统,又借鉴他国

C.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

55.以(B)为标志,我们党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56.(C)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A.1978 B.1980 C.1982 57.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是在(B)开幕词里。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58.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A)这个主题开展的。A.建设、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政治民主

59.(A)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0.(B)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1.(C)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62.(B)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3.(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行动纲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4.邓小平在(B)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A.1978年11月 B.1978年12月 C.1982年9月

65.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A.社会主义性质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C.社会主义阶层论

66.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理论的新境界。(A)以后,国际形式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67.我们党从容答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B)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A.第一步 B.前两步 C.全部

68.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工业化、(C)、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A.机械化 B.电子化 C.信息化

69.科学发展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形成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B),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系统理论。A.自主创新 B.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

70.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A),这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形成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观 C.和谐社会关观 71.(A)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改善人民生活 B.提高综合国力 C.和平与发展

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B)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A.共产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7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4.对外开放是(C)。

A.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 B.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全面的开放

C.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全面的开放 75.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包括(B)。

A.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成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成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6.改革开放是(B),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兴国之要 B.强国之路 C.立国之本

77.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A),再到实现科学发展,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可持续发展” C.“均衡发展”

7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C)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A.供求矛盾 B.东西差距 C.资源环境

79.进入新世纪,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A),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A.自主创新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引进来,走出去”

80.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必须做到(A)。

A.关键是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警惕和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更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B.关键是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警惕和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

C.关键是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更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81.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端正了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C)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

A.风气 B.文化 C.制度

82.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主要是(C),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A.投资不足 B.消费增长过快 C.投资增长过快

8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C)。A.主权国家的基础 B.前提条件 C.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8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共产主义

85.就我国来说,(A)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A.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6.我国社会在近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积贫积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C)是最基本的情况。A.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B.工农业生产遭破坏 C.生产力落后

87.我们领导的(C),目的是推翻三座大山,改变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A.社会主义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88.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C),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A.私有化改造 B.国有化改造 C.社会主义改造

89.又好又快发展,所谓“好”,就是要保持发展的(A)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防止出现大起大落。A.稳定性 B.效益性 C.共享性

90.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A)。

A.总体小康 B.全面小康 C.完全小康

91.1989年北京“政治**”发生的国际大气候是什么?

答:所谓国际的大气候,主要指的是西方一些国家的敌对势力对我国加紧进行思想渗透和政治渗透,试图在我国国内扶植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极力挑动和支持我国国内极少数人制造**的国际因素,同时也包含当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各国政局日益动荡在国际上和我国国内所产生的影响。这种特殊的国际背景,不仅在这场政治**形成过程中起着诱因和催化剂的作用,而且在**过后使我国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过的外部压力和困难局面。92.什么是“三资企业”?什么是“三来一补”企业?

答:“三资企业”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93.国务院在1987年底提出实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素质较好的优势,以“三来一补”等形式,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必要的原材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与知识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把加工的产品打人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两头在外”,是指把生产经营过程的两头,即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都放在国际市场)。

94.中央提出的海峡两岸的“三通”指什么﹖ 答:通邮、通航、通商。

95.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96.什么是“菜篮子工程”?

答:1988年7月,农业部宣布,将组织实施一个被称为“菜篮子工程”的计划,以保障我国城乡副食品供给水平的逐步增长。“菜篮子工程”的基本设想和措施是,通过发展生产,调整副食晶供给结构,引导消费,逐步实现肉食晶消费多样化,增加节粮、高蛋白的禽、兔、蛋、奶、鱼的供给比重;在保证大路菜供应的基础上增加细菜供给。

97.实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是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答:实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是考虑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再次出现高潮,发达国家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正在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劳动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就为我国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利用沿海地区劳动力素质较好,对外通商联系口岸较多,科技人才比较集中等优势,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包括劳动密集型和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在出口创汇上可以迅速见效,而且还能使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转入二、三产业,从而减少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就业结构转换的压力。98.我国第一家企业自办的银行是什么?何时成立?

答:第一家企业自办的银行是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9月。99.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体制转轨中遇到了哪些深层次的矛盾? 答:所遇到的深层次矛盾主要包括:第一,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形成投资和需求双膨胀的局面,由此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二,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又开始突出起来,农业重新成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第三,经济秩序紊乱,国家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减弱。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13

党员学习改革开放40周年有感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40年,是上海努力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40年。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大步跨入“富起来”的新征程。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政治面貌,改变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以永不懈怠奋斗姿态的精神脊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60后的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前夕。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红色的:红旗、红太阳、红像章、红宝书、红袖标、红领巾等等,还有与红色相关的革命理想、革命意志、革命豪情和革命斗争。我没有赶上上山下乡,没有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吃过苦头。尽管60年代初出生的人有少数人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尾巴,但他们去的一般是条件比较好的近郊农村,而且很快就回城了。

1978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上大学,进了国企,有了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在单位的那段时间内,我虚心地向工人老师傅们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踏实的工作精神,在他们的带领下,自己虚心好学,努力工作,于1980年加入共青团,由于长时间内在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且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向先进的党员学习,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1984年经过组织考核,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在当时,24岁入党在同年人当中是比较早的。这是改革开放给了我最大的收获,没有改革开放,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80年代后期,上海启动了14项重点项目全市攻关打会战,拉开了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序幕,中央对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逐步替代传统产业的老大地位。国企的产业提升,大部分人面临下岗、转业、再就业,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协保”应运而生。上海市推出的协保政策,保留了我们的社会保险关系。在当时,自己也加入了改革开放洪流中去,成为了“协保”一员,在国企干了后,结束了铁饭碗的时代,1995年进了私企工作,赶上了改革开放并成为受益者。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享受到了由改革开放带来得生活上巨大变化,自己有了新房,住房环境大大改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知识,再次走进了学校的大门,2年的电视大学学习,通过努力,于取得财务会计大专文凭。通过8年的私企工作锻炼,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20通过招聘到了事业单位工作,直到现在工作了(其中退休聘用8年)。

回首过往,这40年,对于人类历史长河,弹指一挥间;对我来说:从18岁的小姑娘到58岁的中老年人,从国企—私企-事业单位的跨界领域里,我得到了不断地磨练和成长,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使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得成果,使我的生活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感受最深的是“以人为本”的治国战略逐渐落实到位。40年后的今天,我们中的大部份人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我们应该感谢政府当初的政策,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不断完善的市民服务中心、社区医院,不断增加的社区医生和绿地花园,让我们感受到“以人为本”的落到实处、真心为民。

改革开放40年,最为触动的是中国的国力。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中国梦,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磁悬浮列车的研发、5G技术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和科研成果,就是一个个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在于能让你免签去多少国家,也在于在碰到麻烦和危险的时候,祖国能带你回家。为我们祖国的巨大进步而倍感自豪。

感恩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作为曾经的新时代的建设者,也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我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40年,是伟大而不平凡的40年!

教师学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只东方睡狮觉醒了。全世界都在关注它,它将以怎样的方式崛起,将在未来的世界扮演怎样的角色,每一项政策,每一点进步,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作为一个后发的国家,中国虽然觉醒的晚,但其他发达国家当初崛起的经验,无疑是笔巨大的财富。不用走太多弯路的中国,想用更快的速度赶上来。当然,在解放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时候。中国实事求是的决策原则是最关键的。任何大国的崛起之路都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这其实是其他国家崛起时留给我们的一条不变的真理。

西方国家的崛起,有启蒙运动做思想基础。这是崛起的关键。中国经历了“”时期的思想混乱后,终于拨乱反正,解放了思想。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被解开,于是开始在这条新的道路上大步流星。但思想文化从来不仅仅只起到启蒙的作用。中国政府似乎对这方面不够重视。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信仰缺失、****丛生等,就与思想文化建设的滞后有很大关系。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而中国在这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中国威胁论”近年来在西方闹的沸沸扬扬。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也难怪人家草木皆兵,于是,中国究竟要走怎样一条崛起之路。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法国的拿破伦,德国的希特勒,还有日本的东条英机,他们选择了一条对外侵略扩张的崛起之路。然而历史证明了,妄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来壮大自己以求崛起的想法是危险而又愚蠢的。共同发展,和谐共赢才是崛起的正途,中国在这一点上是明智的!

除了上述这些宏观的发展经验外,西方国家在崛起之路上,还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西方启蒙思想家、科学家追求真理的决心,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时的冒险开拓的勇气,英国、荷兰创造新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模式时的创新精神,美国、德国、法国在崛起时人民的团结统一,还有俄国和日本崛起时的可贵的学习精神等等。

这些支撑人类繁荣至今的人类的高贵品质,如果中国能兼容并包,必将使其崛起的道路更加顺利。崛起成为大国的中国也必将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14

一、住房资源配置效率与住房市场化

住房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实行的一整套基本方针政策的总和。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社会中, 住房制度和政策的核心是住房资源配置的效率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住房的投资生产、分配、消费、经营管理是一种经济行为, 它同任何经济活动一样, 必须高度重视效率问题。首先, 这是住房政策目标所决定的。住房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居住权利、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住水平,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讲究效率, 加快住宅建设, 控制住宅成本与价格, 使居民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获得合适的住宅。其次, 是住宅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住宅业要又好又快地发展, 必须集约节约使用土地,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提高投资效率。再次, 是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住宅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宅的设计、建造、布局和外观, 同整个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市政建设和交通设施都有密切的联系, 直接涉及到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 无论从微观到宏观都必须充分体现效率原则。住房作为稀缺资源, 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任何一个国家住房制度和政策的基点。

住房资源配置效率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制和调节机制。在建国后的前30年中,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与此相应住房资源完全由政府的行政性计划机制配置, 实行的是计划型、福利性、实物分配、行政管理的住房体制, 其要害是否定住房的商品性和市场调节。造成的主要弊端是:住房投资资金不能良性运行, 陷入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恶性循环;住房的实物福利分配助长了平均主义和分配不公;住房的统包统分制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严重挫伤了群众自己解决住房问题的积极性;住房资源的行政性配置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发育, 最终结果是效率极差, 住宅建设十分缓慢, 群众的住房困难加剧, 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围绕着住房解困展开的。在寻求出路的过程中, 首先从解放思想开始, 以邓小平关于住房制度改革思想为指引, 开展了住房商品属性问题的大讨论, 明确了住房是商品, 必须按商品经济规律组织生产经营、流通、分配和消费, 改革的方向是实现住房商品化。90年代初,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又进一步明确房改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实现住房市场化, 加快住宅建设, 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可见, 住房商品性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住房商品化和市场化改革的途径有以下四方面:一是住房的生产经营商品化, 即把住房作为商品, 按商品经济规律由开发商进行投资建造, 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住房的分配、流通、消费市场化, 建成的住宅由市场交易进入消费, 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 纳入职工工资, 职工通过购买或租赁解决自身居住问题;三是住房的管理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由市场型的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管理服务;四是住房资源的配置市场化, 由市场机制调节住房资源的配置, 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归结为一句话, 就是要把住房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以市场机制调节为基础, 实现住房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近30年的我国住房制度改革, 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走了一条住房商品化的路子, 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已基本建立;住宅建设规模迅速扩大, 住宅建设取得了大发展;住房条件大大改善, 居住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住房制度的改革促进房地产业从复苏到快速发展, 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对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述这些成就证明, 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近30年来的住房制度改革, 大大提高了住房资源的配置效率。当然, 在实现住房市场化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房地产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和规范性不足, 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住房供给结构不协调, 特别是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住房市场化之过, 而是市场经济的某些盲目性、滞后性和分化性等缺陷的反映, 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近几年政府正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逐步解决。由此也得出一条经验:在实行住房市场化的同时, 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法制建设。

二、住房公平性与住房社会保障

住房的公平性, 也是住房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行住房市场化、提高住房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居民在住房问题上的公平分配和消费。

从本质上说, 住房公平性是从住房的社会性引伸出来的客观要求。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生活问题, 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一方面, 由于住房是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 安居才能乐业;另一方面, 由于住宅资产占有上的多寡反映社会财富在不同人群中分配的公平性。因此, 关系到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其社会性十分明显。在各国政府总是把住宅问题, 特别是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当作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来看待。无论从住房问题的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来看, 都要求住房制度和政策体现公平原则。

在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新的住房制度和政策, 应当说比原有的住房制度更能体现公平性。首先从生产领域看, 原有的住房投资体制以单位投资建造为主, 不仅投入少, 而且造成各单位住宅供应极不平衡的状况。而改革后的开发商投资建造, 实现了市场公平竞争, 大大增加了投资量, 使住宅建设大发展, 有利于促进公平分配。其次从分配领域看, 原先的住房福利分配, 平均主义和分配不公同时并存。而住房分配货币化, 纳入工资分配以后, 更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再次从流通领域来说, 将原先的实物分配改为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 有利于根据自身能力和爱好自由选择住房。最后从消费领域看, 在住宅供应量大大增加、住宅功能和品质更加完善的基础上, 大幅度地提高了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 大部分的居民拥有了住宅资产。总之, 住房制度改革使住房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领域的公平性大大前进了一步。有一种观点认为, 房改加剧了住房问题的不公平现象, 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当然也应该看到, 在房改过程中住房的公平性还存在一些欠缺,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问题上:一是住房供应结构方面存在着大房型过多、中小房型过少的问题, 使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二是房价过高、上涨过快, 大大超过普通居民的购房承受能力。三是投资性需求过旺, 影响自住需求的满足。四是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在一段时间内存在重视不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在加强宏观调控中已出台了多项政策, 正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三、完善住房政策效率性与公平性相结合的建议

住房政策的效率性与公平性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必须更好地实现效率性与公平性的完美结合。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 着重要抓好以下几点:

1. 坚持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继续加强宏观调控

30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住房商品性的理论是正确的, 住房市场化改革是实现住房资源配置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虽然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 但这是支流, 决不能因噎废食, 全盘否定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重新回到实物福利分房的老路上去。

进一步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 一方面要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 制止哄抬房价等混乱现象;另一方面, 要加快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 增加住房消费在工资中的含量, 提高居民购租房的承受能力, 切实解决住房市场化后出现的承受力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 住房市场化也不是万能的, 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市场配置住房资源, 在激烈竞争中会出现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盲目性和调整的滞后性;又如开发商追求高利润, 人为抬高房价等。为克服这些缺陷, 国家必须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必要的干预,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 实现住宅市场的健康和平稳发展。近几年政府采取的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 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2. 切实把房价控制在居民可承受的限度内, 促进住房市场交易公平

住房价格猛涨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中始料不及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取消实物福利分房, 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后, 大多数城镇居民必须通过购租商品房来解决自身的住房问题, 能否把房价控制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限度内, 是体现住房公平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品住房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 受住宅供求关系变动、土地使用权价格、建房成本和开发利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房价涨幅超过收入增幅, 房价大大超过真实价值, 使居民从不等价交换中遭受重大损失, 这是违背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平等原则的。

当前, 实现住宅市场公平交易原则的主要举措是:一要挤压房价特别是地价泡沫, 合理成本构成和利润。二要实行紧缩货币政策, 压缩信贷规模, 制止因货币流动性过剩拉动房价大幅上涨。三要从严控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过度膨胀、人为炒高住房价格。为此, 要尽快开征物业税, 实施差别房贷政策, 抑制炒买炒卖。

与此同时, 要着力构建住房价格体系。在住房价格形成方式和控制力度上应有所差别。一般来说, 高收入者可以承受高档商品房, 其房价可完全由市场形成。而中等收入者购买的普通商品房价格, 关系到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 政府在建房成本和利润率方面可作适当控制, 以平稳价格。供应给中低收入者的经济适用房, 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性, 采用政府指导价, 物价部门可规定基准价, 允许一定幅度内浮动。而供应给低收入者的廉租房 (政府公房) 的租金则实行国家定价。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价格体系, 有利于适应不同收入层次的购租房能力, 满足不同家庭的住房需求。

3. 努力改善住房供应结构, 重点开发满足大多数居民需要的中小户型住房

住房供应结构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收入层次结构;二是家庭人口结构;三是土地资源可供度。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收入虽有较大幅度提高, 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住房的舒适度不可能要求很高;同时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也决定了住宅用地面积不可能很多, 只能是发展节地型住宅;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三口之家已占多数。因此, 90平方米住房占70%是合适的。

4.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支持力度

住房保障制度是新的城镇住房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也是实现住房公平的关键。住房问题上的公平通过两次分配来实现。第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但同样也存在公平问题, 主要是体现在收入分配中的住房公平。住房消费作为工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要求在工资中具有足额的含量, 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要求房价符合价值、体现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市场交换中的公平原则。但是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 特别是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住房水平差距很大, 低收入者从市场购租房的能力很差, 影响公平的实现。为此, 必须通过第二次分配即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帮助低收入者解决基本的住房需求问题。这就是通过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提供廉价公共住房和廉租住房对低收入者实施救助, 实现住房分配和消费公平。

5. 抓紧法规建设, 尽快出台《住宅法》

上一篇:推广普通话周活动方案下一篇:《执行力》读后感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