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024-08-15

六年级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7篇)

六年级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1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用百分比来解决问题,是九年义务小学数学六年级对本书内容,本课教学在例子3的第93页,以及相关的培训。这是基于对方法的十进制,分数,相互的百分比和应用的一般分数的研究,应用学习的更深入的扩展可以看作是前段的分数应用教学巩固和深化,也可以被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研究也比较容易接受。2,教学目标:

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小学数学在一类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完成知识传播,能力训练,情绪激励和习惯的发展等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践,我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应用程序中的一种类型的问题的百分比百分比;然后继续问问题,让学生回头看百分比的含义-一个数字是另一个数百%的百分比。然后我指出:为了比较数字的大小,经常需要得分,百分比,分数相互,然后产生两个交叉主题,命名为学生完成答案。然后我在课程的计算和应用的生命中提出了一组共同??的分数,让学生分析,思考和命名学生的口语风格,在黑板上演算,让老的知识,也为新的教学必要的床上用品(C)新课程的引入:我使用类型的转换方式来完成,将评分2分在一个百分比内,我们成为今天学习新内容-----寻求一定百分比有多少应用的问题,产生的问题,新类的介绍和黑板问题的问题情景导致下一个学习链接。

(四)探索新知识:

1,出实例4,引导学生在董事会后独立思考。让学生揭示关系的数量,并在自己的练习中回答,在完成集体校正和评价之后,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这部分学生参加每个学生的学习,以取代教会突出学生的主要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心态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与回顾问题2相比,寻找同一点和不同点。在学生成功完成案例4之后,指导学生分析比较例4和评论2中的两种类型的应用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让学生组讨论讨论,然后命名答案,然后显示结果与课件------也是同一点:单位1相同,同样的问题。差异:实施例4的第二已知条件表示为百分比 而Review 2的第二已知条件表示为分数。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而且也拓展了知识的深化,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感应力,及其表达口语的能力。3,转换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更深,回答。案例将被改编成几个百分之几的申请问题的数量,以指导学生回答。这是示范教学的进一步扩展,只是学会寻求少数几个应用的问题,抓住学生有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应用的问题,回答思路,方法一般归纳。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后面的名字的答案,显示-------学习的几个百分之几是少数。它是以前的研究中的少数几个是多少含义是一样的,在解的方法是一样的,是通过乘法计算。在答案找到谁是单位1金额,谁是金额相应金额的几个百分比直接用:单位1金额×百分比=相应金额的数量(让学生读出来,深化印象。)

(4)巩固实践:做93做一(一板,个人辅导,集体纠正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进行练习,组织学生练习课,使教会学习知识要应用。这不仅使学生能够应用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和使用的意义,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5)总结评价:教会的教训通过知识,类型特点,解决方案,预防措施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要评估。并重新展示------学习寻求几个少数是多少。它是以前的研究中的少数几个是多少含义是一样的,在解的方法是一样的,是通过乘法计算。在答案中发现谁是单位1金额,谁是金额相应金额的几个百分比直接用:

单位1的金额×百分比=相应金额的百分之几,让学生再次阅读以加深印象。

六年级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七年级教学,方程,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比较高深的课程, 在多个领域都有涉及. 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体系中属于初级阶段, 其具体的教学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内容当中, 方程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方程不仅是初中七年级的教学重点, 也是这个阶段教学难点, 因此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让教师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领导, 准备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七年级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要求

七年级属于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 无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在不断进行转变, 而数学教学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初中数学主要还是以学生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 但是在其中增加了平面几何和代数等具体的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 难度太大,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反感. 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 对于数学知识的内涵没有进行比较认真的解读, 这样就会使数学课堂变得单调枯燥. 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自然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所以, 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将数学方程知识的具体方式进行引进, 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 在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一元一次方程所涉及的所有知识进行系统的设计, 不断进行深度的分析, 针对一元一次方程所涉及的知识, 设计出科学方案, 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 提高学生有关于应用问题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 将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 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标准, 使制定出来的教学策略具有针对性. 不仅可以提高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 还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知识表面, 可以不断进行深入的挖掘.

二、七年级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具体的教学策略

( 一) 深度思考应用题的内容

数学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 可以逐渐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制定数学解题策略的时候, 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基本的出发点, 使制定出来的数学策略更加科学, 使学生可以深入解析数学习题, 对于方程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加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 要重点提升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如: 课堂上进行数学习题的解析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习题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挖掘, 让学生学到剖析数学习题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使学生可以拥有有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转化能力, 促进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

( 二) 改革数学习题的具体剖析方式

方程转化能力在七年级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具有很大的优势, 因此在剖析具体应用题过程中, 要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基础, 对具体的七年级数学习题的解剖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 在七年级数学习题剖解方式的过程, 要将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而且七年级数学习题具体的剖析方式要和数学习题的制定进行充分的结合. 这个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掌握方程转化能力, 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掌握数学基本的理论知识,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有关于未来的发展方面.

例如: 教师在将七年级数学应用题进行具体的讲解的过程中, 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生其实没有必要对于数学基本概念进行死记硬背, 教师要将习题分析的具体方式进行讲解, 在具体的课堂过程中, 将七年级数学习题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具体内容进行综合的研究. 教师在每节课中, 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讨论, 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 可以把自己学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进行分享, 使学生可以共同进步, 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使其产生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所以他们对于方程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将题分析的时间用的很短, 可以迅速的找到相等关系. 但是有些学生就做不到这样, 有的是因为解题思路没有被打开, 有的或许是因为学生本身思维方面就存在不足, 所以理解题意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时教师就要进行耐心的指导, 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实现共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主要针对七年级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希望对我国七年级数学教学起到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亚玲.浅谈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 (19) .

六年级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3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一)<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②、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③、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 指名板演)

④、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⑤、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 2/5是多少?“

⑥、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⑦、通过计算知道了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 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①、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②、列式解决,讲评。

2、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3、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板书设计:求2500的 2/5是多少?

2500x2/5=1000(平方米)

六年级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4

预案

一、教学内容:P37例4

二、教材分析:

这节是人教版十一册三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解决问题。这类解决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解决问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

三、学情分析:

我对我班学生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我班有48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数量关系式。

3、使学生感悟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六、设计理念: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程标准,把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堂的主人。

七:教学准备:、画图工具。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下面的已知条,说说你的理解。(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是相对于那个量而言的?把谁看作单位“1”?两个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 /3。

(2)新购图书数量的2/是童话书。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简单地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题的热身,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做铺垫。)

探索交流

收集信息,合作交流。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和问题。

(2)你选取了哪些已知条解决问题,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例题所涉及到的多余信息,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读题获取信息、通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本环节的实际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选取有用信息并阐述理由的机会。)

分析与解答。

(3)小组合作,画图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小组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弄清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式。)

(4)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试着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预设1:用方程解答。

预设2:不知道单位“1”,用除法

预设3:另一种算术方法,28÷4×=3(g)。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体会利用顺向思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在有效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渗透方程思想。)

(三)回顾与反思。

反思1:我们的结果是否合理?

反思2:题目中还有一条信息“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与要求的问题有关系吗?题目为什列出这一条信息?

反思3:这道题与前复习时所做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反思1”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反思2”是是对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过程进行回顾,在次强调阅读与理解题意的重要性。“反思”3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的数量关系,学会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提示学生只需画草图。)

2、完成练习八第2题。思考“鲜牛奶20l”这个条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五)堂小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篇5

【教材研读】

1. 经历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例1先告诉学生摆1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让学生计算摆2个、3个、4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列出乘法算式,然后类推出摆a个三角形需要a 3根小棒。a 3这个式子既可以表示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又可以表示摆a个三角形与需要小棒总根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把用字母表示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例如用数量关系式表示、用一句话表示等)进行比较,学生从中体会到:1 3、2 3这些式子只能表示摆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而用字母表示的方法不仅可以表示摆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还可以表示摆任意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字母a可以表示任何数,用字母表示数更加概括、简洁。

2. 丰富、拓展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

例2的教学,我计划改用猜老师年龄的情境。老师的年龄比某个学生大24岁,可以用一个式子24 + x表示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字母的值确定后,式子的值也就确定了。这样的改动是因为在这一情境中,年龄受自然规律的约束,用字母表示数的范围也是受限制的。

3. 追溯代数历史,传承数学文化。

代数历史的介绍可以凸显数学学习内在的亲和力,提升思考的张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丰富性和体验性。韦达是16世纪末的法国数学家,他是第一个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的人。那个时代,西班牙和法国正在进行战争。有一次,法国军队截获了一些秘密信件,韦达利用自己精湛的数学知识,成功地破译了军事机密,帮助法国打败了西班牙。他在破解密码的时候大受启发,认为在数学中,大家也可以事先约定好一套数学符号,表示特定的意思。后来,韦达赢得了代数之父的美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是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用字母表示数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学习需求还是潜意识的`,没有被激活。由具体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飞跃,是由数字王国走向代数王国的必经之路。本节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积极重组教材,帮助学生在做数学的情境中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感悟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简洁,发展数感与符号化思想。

【教前思考】

1. 如何看待生活情境中的用字母表示事物?

生活中用字母的缩写与简写表示一些特定的词义,是本课的一把双刃剑,许多老师列举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事物的现象,例如:NBA、sohu、苏DA5520使学生感受到字母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象征一个品牌,代表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等。这与数学上的用字母表示数有一些共同之处,即简约、概括。但是,生活中的字母大都是英文缩写,与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数量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教学时应避免学生将两者混为一谈。

2. 学生初次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情境怎样选择?

第一次教学,我认为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似乎过于简单。于是,我尝试在操作活动中注入更多思维的分量。请学生按要求摆棋子:

观察棋子摆放的规律,思考填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规律比较复杂,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探究规律,挤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时间,偏离了教学目标。所以第二次教学,我决定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

3. 教学含有字母算式的简写如何化难为易?

教材以文字介绍的方式呈现了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规则,由于内容较多,容易混淆,再加上教学该内容时大都已接近课的尾声,因此,教师难免会蜻蜓点水,学生则是囫囵吞枣。据说,英国数学家威廉在1631年使用了表示乘法,但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与x相似,他赞成用表示乘法。所以,有位老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点。x向数学国王诉苦:自己与乘号外貌相似,许多人容易混淆。为此,国王颁布了三条法则:

(1) 字母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可以记作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乘号。例如:2x和x 2都可以记作2x或者2x,一般情况下数字写在字母前面。a b、b a都可以记作ab或者ab。

(2) 字母与1相乘,1都可以省略。1 x和x 1可以写成x。

(3) 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x x,写作x2。

这样的故事情景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值得借鉴。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活经验

1. 谈话引入: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你接触过字母吗?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以及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等。)

为什么用字母来表示数呢?(学生尝试猜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律,对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激活已有的经验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进行抽象概括,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会达到更高的抽象水平。】

二、活动体验

1. 初次体验。

(1) 出示问题: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3个、4个三角形呢?

照这样摆下去,摆5个三角形应该用多少根小棒?摆10个、60个呢?

学生会照例继续说下去,有些学生会意识到说不完。

教师指出:可以用表示。

(2) 启迪思考。

这里有几道算式,每道算式都只能表示摆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你能想一个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摆任意几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根数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

① 用文字数量关系式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3 = 小棒的根数;

② 用一句话表达:小棒的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③ 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摆a个三角形,需要a 3根小棒。

比较a 3与4 3,两道算式有什么不一样?(4 3只能表示摆4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

a 3能表示摆任意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

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

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a 3不仅可以表示摆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还可以表示摆任意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用字母表示的方法更概括、更简洁。

(3) 内化认识。

在这里,a可以表示哪些数?当a = 12时,所需要的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如果照这样摆,用300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三角形?

讨论交流:你从a 3这个式子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教师相机指出:在这里,a 3这个字母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即小棒的总根数,还能表示出所需要的小棒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这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经历了具体情境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在对比、分享、交流中,初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的简洁、概括,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2. 再次体验。

(1) 创设情境。

教师先请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年龄比大24岁。

学生都能理解只要知道的年龄,根据老师比大24岁这一关系就能算出老师的年龄了。

要求:下面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同学们可以回忆从前,也可以展望未来,推算当几岁时,老师有多大,在组内交流并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 启迪思考。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就表示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

① 学生可能用字母表示的年龄,再用字母加24来表示老师的年龄,例如:x和x + 24;

② 学生还可能会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和老师的年龄等。

教师小结指出:由于的岁数是变化的,所以用x表示的岁数,而老师比大24岁是不变的,因此,x + 24不仅可以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能表示老师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没有必要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

想一想:当x = 3、8时,老师分别是多少岁?这里的x可以表示任何数吗?

六年级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6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是在教学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是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要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二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1,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个片断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六年级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7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出示自学提纲:

(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1、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

1、(1)出示练习:

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小组内订正。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本部分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只是相应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复习上,我安排了与例题较为相似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对题目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二者的联系。因为题型及解题方法几乎都相同,学生学起来也会较为容易。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折 扣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视频播放)

。节日期间各商家打折促销的活动场面:买二送一、八折、七五折、五折……

学生分析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教师讲解:打折出售,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什么叫折扣?

(2)几折如何用分数表示?百分数呢?

2、学生自学课本第97页的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练习检查自学情况。

八折:(  )/10  (   )/%   七五折:  (  )/10  (   )/%

六折:(  )/10  (   )/%   四五折:  (  )/10  (   )/%

(   )折:9/10   (   )/%  (   )折: (  )/10      25/%

个别学生回答,并说出是什么意思。集体订正。

4、小组长说出几折、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组员轮流说出相应的数。教师各小组间查看。

5、讨论,找规律。

原价乘以( )%恰好是现价;现价除以原价是( )%;现价除以(  )%是原价。

(二).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教师提出自学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2 、学生试做,教师在学生中了解学习情况。

3、小组内讲评。

4、教师问:谁还有什么不懂得请提出来。并讲评。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判断(20分)。

①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 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练习(40分)。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3、解决问题(40分)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讲评、得分。教师让学生说出“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理解情况。

四、课堂总结;

在节日里你能否购买打折的商品?

设计意图:

1、重视情景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

2、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3、当堂测评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上一篇:挂职锻炼考核情况下一篇:党员民主测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