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

2024-07-03

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共3篇)

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 篇1

一、设计导入, 求新、激趣

写作前,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 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 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 我带来了小时候和老师的一张合影, 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 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 好奇地欣赏着, 并窃窃私语, 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 我打开音乐, 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 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 每当空闲时, 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 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 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 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 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 稍停片刻, 我接着说道:“同学们, 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 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 台下鸦雀无声, 学生屏息凝听, 讲完后,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 我有些许感动, 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 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 只见学生托腮沉思, 满面春风, 继而畅所欲言, 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 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 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 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二、亲近生活营造氛围

回归生活, 注重实践,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习作教学的“生活本源”。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让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生活, 参与社会实践, 并从生活中得到启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第》是一首表达浓浓思乡之意的诗。在上完课文内容时, 我交代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受。其中有一位女学生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 今天, 当我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第》这首诗时, 我不由得想起了远在珠海打工的你们。你们还好吧?我在家里还行, 可是特别地想念你们, 夜里经常做梦梦见你们, 可每次醒来时四周却是黑漆漆的, 我只能伤心地大哭……”这是一位“留守儿”真实的内心世界, 也是千千万万“留守儿”的心声。让学生亲近生活, 热爱生活, 从生活中积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情可泄, 是解决习作教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的最佳办法。

三、开导学生用“心”去揣摩, 提高写作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 学生常常表现为就事论事, 刚刚动笔写了个三五句话, 就觉得已经说清楚、写明白了, 绞尽脑汁, 抓耳挠腮也写不出来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根据观察引发联想。他们看到的只是眼前之景。要想让学生有话可写, 必须教会学生根据观察引发联想。我们再以《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作为例子来说明。福楼拜在开导莫泊桑如何揣摩时这样说:“光仔细观察还不够, 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比如你要描写一段篝火或一株绿树, 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记在心头, 平时不仅用心去观察, 更用心去揣摩, 积累了许多素材, 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浅谈激发学生习作乐趣的几种做法 篇2

一、游戏激趣,乐于表达

儿童心理学表明:好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习作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习作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地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充分运用眼、耳、口、鼻,在玩中激活他们的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是激发学生习作乐趣的一种好方法。在习作教学中,我每周都花一定的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习作,和习作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中再现游戏的乐趣。

二、巧用偶发,即兴习作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习作之源,生活即习作,习作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一次上课时,学校警报突然响起,我马上意识到学校可能要突击地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大声叫道:“同学们,地震了,该怎么办?”同学们先是一愣,然后立即两手抱头钻到桌子底下,第二次警报响起时,同学们立即两手抱着头弓着腰迅速有序地跑下操场。因为这次演练学校没有事先通知,刚好前几天台湾花莲6.8级地震福州很多地方明显有震感,所以在演练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孩子信以为真,脸上充满了慌乱和害怕。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偶发事件,是学生即兴习作的好机会,演练结束后,我停下了课,卷起一本书当起了话筒,对同学们说:“现在我是记者,要进行一次采访,刚才警报响起时,你们有什么反应?”“当老师说地震时,你害怕吗?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看到其他的同学有什么表现?”“你觉得这样的演练对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的话匣子被打开了,顿时教室里像砸开了锅,同学们都抢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甚至还想到了四川地震,想到了前几天台湾地震自己在家的表现,最后我让孩子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就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孩子们交上来的习作,都写出了真情实感。如果我们学生平时都能把发生在身边的偶发事件用笔记录下来,不仅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三、重视评改,不吝肯定

学生习作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习作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习作,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评改这一环节。在评改中,我常常采取面批与实物投影集体批相结合、精批与略批相结合、教师批和学生批相结合、自批与同学互批相结合等方式,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在评改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吝肯定,大张旗鼓地表扬学生在习作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习作的勇气。

四、推荐发表,强化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强化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好手段。每次习作,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用E-mail发送到《福州日报》、《晚报》、《读写天地》等报刊杂志上,每发表一篇习作,我都努力营造一种“发表文章无上光荣”的氛围,用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通知家长,推荐校园电视台播报刊出信息,在班上贴出(挂出)刊有学生习作的报刊杂志……这样,发表作文的学生充分感受到发表习作的份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继续创作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学生 “我也要发表作文,我也要认真写作!”的欲望,这样大大调动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强化了孩子们浓厚的习作兴趣。这个学年以来,我班上就有21篇习作在正规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 篇3

一、创设习作情境是激发习作兴趣的关键

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感染的,当学生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感情。学生有了这种感情,就能激发兴趣,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某老师在给同学们讲什么叫人物描写时,他倒背着手走进教室,突然用手指着同学们,瞪着眼睛,大声说:“谁把香烟带到课堂上来了,给我交出来!”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叫吓得简直有些不知所措,胆小的女孩眼睛瞪得溜圆,几个男孩子下意识摸起自己的兜来,看到他们吓成这个样子,老师笑着说:“我是故意的,是为了让你们懂得什么是人物描写。”他们一听也都开情大笑,连说:“老师真行,老师真行。”随后,老师就是这个举动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描写老师刚才的举动,学生们各个都来了兴趣。写出的习作精彩极了。教师要充分创造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玩一玩”的情境,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二、多向评价交流是激发习作兴趣的重要环节

新大纲也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已修改习作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多向交流评价,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互评互改,这是四、五人一小组讨论修改,每一小组都有作文优秀的“主心骨”。先让学生自批自改,再要求优秀学生检查他们下了评语没有,原因找准没有,改明白没有。

2自评自改,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一般情况下混合使用,这一环节要求一作一得,必须自己动手评改。

3面评重改,在“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基础上,教师把关,并进行技巧性评价,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这正是叶老希望的“指在点子上”,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上”。

小学生都不好强、好胜的心理,他们会为“不是老师改好的”“是我自己改好的”而特别高兴。学生兴趣盎然。

三、体验成功喜悦是提升习作兴趣的保证

成功能够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满足,激发学生的学生动力,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提供学生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展示自我。

1鼓励学生给亲友和英雄模范写信,给学校广播站写稿,为班级发通知,给老师写建议书。如一个学生写的建議。

2习作到报刊上发表。如一个老师经常把自己学生的优秀习作寄往“中国少年报”,“儿童学习月刊”,“小学生作文园地”等报刊杂志,不少被发表了。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习作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让学生把优秀的习作及报刊上发表过的习作自己制成文集,如“小草”“希望的花蕾”……让他们过过作家编辑的只要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应用的一切办法,形式,机会我们都没有理由放弃。这些都给学生极大的鼓舞。

上一篇: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纪要下一篇:高二的家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