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红色印记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2024-06-24

溧阳红色印记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通用4篇)

溧阳红色印记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篇1

今年是我国建党90周年的日子,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地走进人民的心中,走向时代的顶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小康生活,中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加强团员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外院小分队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我们暑期去了溧阳红色革命基地,开始了我们的寻访红色印记之旅。主要工作内容:

此次溧阳暑期实践活动,受到了当地负责人的积极支持和配合。首项实践活动就是对军人的采访,作为我们的采访对象——史首长,现在是溧阳工商局的一名领导,曾作为志愿兵,参加过越南战争。作为在溧阳市的第二实践点,我们选择在新四军纪念馆,在那里追寻党的足迹。实践过程中,我们小分队合理分配任务,拍照、录制视频、采访、笔录都进行了分配,每个人都各司其职,认真完成任务。

一、挖掘战士事迹,弘扬爱国情怀。(采访抗战士兵——史首长)

作为铁血男儿,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当年史首长凭借一腔热血激情,参加了军队,成为了一名士兵。进入军营,军事化的生活,让人难以承受,但是作为军人,必须忍耐,无条件服从组织。战场上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烙在心底,艰苦的作战环境,让他们学会了坚持;战场上的烽火交接,让他们学会拼搏;战斗时的伤痛,让他们学会坚强。史首长告诉我们,在他们走上战场之前,每个战士都留下了一份

遗书,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走向敌人。他们的英勇拼搏让我们感动;他们的义无反顾让我们佩服,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军人。

二、追寻历史的印记,展望美好未来。(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缅怀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满怀敬仰震惊之情,我们参观了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和纪念馆。在讲解员的陪同下,我们穿过门庭,进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此时的面貌已恢复到30年前的模样,走在房屋间,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场景,仿佛置身于当年革命时期。草鞋、蓑衣、小木床、烛台。。。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作战条件是相当艰苦的,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实在来之不易。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新四军纪念馆的设计相当独特,馆内更是别具一格。每层都有相应的主题,陈列物品俱全,将历史与现代科技结合,给人以视觉冲击的新鲜感。革命英雄的精神永在人心,不断鞭笞我们前进,铭记历史。

工作成绩和不足:

溧阳红色印记社会实践活动在我们全队的努力下,成功地拉上了帷幕。当地负责人对我们给予了好评。我们收集了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记录了英雄的感人事迹,拍摄了一幕幕历史的画面印记。我们将所有材料都整理完整,每位队员都记录了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心得。

虽然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已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我们依然还有些不足的地方。

(1)由于当天的天气是下雨,给我们的形成带来了些许

不便。第一次来到溧阳,对于路线都不熟悉,浪费了一些时间。

(2)我们事先联络的采访对象数目具有不确定性,给工作行程带来影响。

(3)摄像设备没有带全

饮水思源,追寻党的足迹;缅怀过去,展望美好未来。我们会记住党的光辉历史,记住那些感动,那些拼搏,那些告诫。。。希望党的明天会更好!

大学生红色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篇2

为庆祝建党90周年,歌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几代人的苦难后,最终迎来了新的曙光。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深入了解历史中的中国共产党,还原战争年代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引导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

2011年7月1日,在建党90周年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踏上了红色暑期社会实践的征程——90后对话90周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调研,地点是陕西延安。我们在团委李远煦老师的带领下,一行8人前往延安,开始了我们的探索还原之旅。

我们的第一站是西安,作为我们实践的辅助目的地,我们一到西安,就在极具地都气场的西安火车站前留影纪念。作为历史文化古城,西安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古都带给我们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韵味和它自建都以来所经历的磨难,一排排古城墙,一座座古建筑,一条条古街道,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亲历历史。

在西安,我们不得不去的是华清池,当然我们不是去游玩,而是感受那烽火飘摇的战争年代。华清池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嬉戏游玩的地方,以温泉驰名,刚到华清池,就被它优美的环境,优越的地理环境,优雅的温泉所吸引,也深深感受到了,不爱江山爱美人带给国家的灾难。华清池是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实行兵谏,抓捕蒋介石的地方,当时蒋介石就住在华清池里,其住所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文

物,事变时留在门窗上的弹孔清晰可见,似乎西安事变就发生在我们昨天,依稀可见的是蒋介石逃跑的狼狈样,也看到了国共合作,积极抗日的希望。

离开西安,我们前往了我们的目的地——延安。作为当时党的革命根据地,延安最著名的参观景点是延安革命博物馆。厚重高大的博物馆大门,给我们一种庄重的崇敬感。整馆记录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立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等考验党的生命力的历史事件。一路走来,风雨飘摇,时代变迁,国家巨变,证明了我们党是科学的党,先进的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相信中国人民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7月5日,我们开始了最后的环节——寻访老兵。这是要去访问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蒋爷爷,听他诉说战争年代的传奇故事,以及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他对党和国家的祝愿和期许。他参与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初,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爷爷说当时没有半点多想犹豫,“国家需要嘛,那就去了。国家决定了,就是要去的。”质朴而动人的语言令大家钦佩。

“朝鲜战争是53年7月份胜利的。不过我们这一批队伍到了52年下半年就回国了,我分在山东东营当铁道兵,就是修铁路。” 问及建党九十周年举国上下的庆祝,爷爷立即自豪地说“我是老党员嘞,47年4月27日入的党,党龄有六十四年了。我46年当兵,63年退伍,兵龄也有十八年零六个月。这个电视机是国家给我们的,四

五年了,这些的报纸也是老干局给订的送的。”

访问的最后,老人从抽屉里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勋章,一枚枚,有的还用泛黄的纸包裹着。可以辨认出和平鸽图案的勋章代表着维护过国际和平,精致的表彰勋章上有着毛主席的头像,年代已久的团徽党徽也完好的保存着。这都是那峥嵘岁月里的光辉印记,是老人一辈子在坚定信念积极奉献中的荣光。这位83岁的老人这因动荡的战争岁月而改变的一生,不凡而可敬。

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篇3

一、出征 xx年7月27日上午,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厦门大学古田红色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探访红军足迹,坚定革命信念”主题社会实践正式开启。本支实践队伍由人文学院辅导员朱晓芳和历史学系7位同学组成。

古田红色实践队是今年暑期厦门大学742支实践队伍之一,是厦门大学校级实践队。实践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辅导员朱晓芳任党支部书记。按照实践队的计划,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将在福建龙岩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临江楼纪念馆和蛟洋文昌阁旧址等地方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主要内容有参观红色革命遗址、访问红军战士后代和调查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与内容等。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希望进一步学习党史知识,深切体会红色文化,在历史现场感受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坚定社会主义和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磨练意志品格,增长本领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历练,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实践队在此之前已经召开多次会议,明确了实践主题和目的,研究和讨论了实践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分配了每一名实践队员的任务。实践队队员热情高涨,为即将开始的“红色之旅”加油助威。

二、探访上杭历史文化

为深入了解上杭县红军足迹和革命遗址,7月28日,古田红色实践队一行八人走访了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文化股股长钟思群,并实地参观考察了上杭县博物馆(临江楼)。之后,实践队走访了老党员王其新一家。一天的丰富收获另队员们早已忘记那炎炎烈日和不断流下的汗水。

上午九时许,实践队来到了上杭县文化体育出版局,还没等我们进门,钟股长就满怀热情地出门迎接我们。座谈中,实践队围绕上杭历史文化特别是毛泽东与红军遗迹以及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后向钟股长请教了“上杭主要的红色遗址”、“毛泽东九次到上杭后来革命形势发展的关系”和“文化局主要以何形式开展包括哪些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钟股长循序渐进,一一作答,并赠送《上杭苏区永流芳》给我们每一名实践队员,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多多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队员们纷纷鞠躬致谢。钟股长谈笑风生,使得座谈寓教于乐,轻松愉悦。

下午二时许,实践队来到上杭县博物馆,即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临江楼。它因毛主席的一首伟大人生战歌《采桑子·重阳》而名扬天下。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和相关文献记载,1929年10月,毛泽东第二次来到上杭,住在临江楼。一天清晨,毛泽东伫立在临江楼二楼正厅前,迎着深秋劲风,望着对岸漫山遍野盛开的菊花和逝者如斯的汀江水,回想红四军入闽半年多来的战斗历程和闽西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这不朽诗篇。令人颇感遗憾的是,汀江对岸的“黄花”、“春光”已然不在,被一排排楼房取代。不过,与讲解员一起吟唱这千古名词,词中描述的景色不时浮现在眼帘,而词中毛主席那宽广的胸襟实在令人钦佩。参观访问结束之前,实践队在临江楼前合影留念。

五、古田会议: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上杭古田溪背村曙光小学召开。大会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和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等五项议案。作为由历史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队,我们对古田会议及其精神内涵(思想建党、永葆先进;政治建军、人民本色;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团结奉献、勇闯新路)预先作了了解,并仔细研读了相关史料。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实践队深入历史现场,感受苏区重镇的风土人情,学习古田会议的历史和时代精神。

刚进入古田境内不久,公路两旁就开始出现一个个党旗形状的路牌,上面写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两行大字。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队员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苏区重镇古田,都十分激动。古田是我们整个暑期实践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站,参观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纪念馆,走访纪念馆相关负责人,并瞻仰毛主席像是这一站的核心内容。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古田大道东侧,背靠青山,山上绿树成荫,面临荷塘与稻田,一派田园风光。大门横匾镌刻着“北郭风清”四个大字,鹅卵石堆砌的院落显得古朴端庄。跨过一道红色木门,古田会议会场映入眼帘:桌椅整洁,场地宽敞,马克思与列宁像悬挂在屋墙的正中央,旁边的欧式壁钟格外显眼。走出会议旧址,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赫然入目,高高耸立在群山之中。队员们疾步如飞,向着毛主席像走去。登上百余石阶,实践队来到毛主席雕像面前,集体敬礼并合影留念。

古田会议纪念馆位于古田大道西侧,在古田会议会址的西北面。整个建筑以灰白色为主色调,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纪念馆陈列内容分为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光辉的古田会议决议和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三大部分,共有十个展厅。图文并茂、庄重朴素、主题鲜明的展览使得队员们深受感动,连连称好。参观完毕后,实践队就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特意拜访了纪念馆的负责人。据他们介绍,古田会议纪念馆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在“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都会举办临时展览,平时则组织小分队到部队、学校等机构进行宣传,邀请老红军到纪念馆给中小学生作报告,并与驻闽部队和大中专院校以及周边县市30多所中小学签订了德育协议书。可以看出,革命老区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有声有色。

来自上杭的实践队队长龚晓伟,他在中学时代就曾多次到古田来参观,今天他带领着实践队员重回古田,他说:“通过文字了解古田会议与来到历史现场了解古田会议是不同的,来到这里仿佛自己是当年开会的人之一,那段峥嵘岁月似乎历历在目。” 古朴庄重的革命遗址、意义非凡的会议精神、雄伟壮观的纪念展馆和巍然耸立的毛主席像都深深感染着实践队,仿佛是历史的长波在不断地拨动一代又一代的心弦,让我们勿忘古田精神,勿忘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六、与乡亲共话红军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在实践中学习古田会议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毛泽东才溪乡深入实际和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实践队特意安排实践队队长龚晓伟(大洋坝村人)带领的小分队在“八一”建军节深入农村,与上杭县溪口乡大洋坝村的村民唠家常,谈红军,讲爱国主义教育。

去大洋坝村的山路蜿蜒曲折,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让队员们“吃尽苦头”。小分队暂住在龚晓伟的家里,叔叔阿姨的悉心照顾让我们倍感亲切,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名符其实,特别是他们的豪爽、真诚和纯朴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及其家长的热心帮助使得实践队的调查得以顺利开展。

上午,小分队首先来到罗桂聪家里,他的爷爷罗欧民19XX年生,1931年参加革命,是红军新编第十二军的战士,1955年被追认为烈士,他本人曾当过大洋坝小学的校长,对红军和爱国主义教育都比较熟悉。据他介绍,红军在1930年左右来过大洋坝村,大洋坝村许多人都参加了红军,罗桂聪骄傲地说:“罗舜初中将就是我们大洋坝的!”。关于红军的事,罗桂聪向我们推荐了一位名叫罗赠光的先生,说罗赠光先生非常熟悉红军在大洋坝村时的情况。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罗桂聪说,大洋坝小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红色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事迹和参观革命遗址等方式开展。在队员问道学校有没有组织过学生去上杭、才溪或者古田等地参观时,罗桂聪说:“由于山区小学交通不便,经费有限,还没有集体去过。不过,学校确实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毕竟,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

下午,在罗桂聪的引荐和陪同下,队员们来到了罗赠光先生家里。罗赠光先生是全国《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委员、上杭县客家联谊会三届理事和溪口乡客家罗氏宗亲会会长。走进罗先生的家里,贴在墙上的毛主席像、十大元帅像和国家领导人像等十多幅漂亮的画像引起了队员们的极大兴趣,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罗先生见到厦门大学的学生十分高兴,一面热情地为队员们倒茶,一面与队员们攀谈起来。队长龚晓伟问:“罗先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您有参加庆祝活动或者写文章吗?”“有,有,有……”罗先生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书房里拿出一些自己创作的诗歌给我们看。这些诗歌全部是xx年创作的,既有赞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又有颂扬中国共产党的,其中《红色经典大洋坝》中的六首诗歌以凝练的诗句概括了红军当年在大洋坝的情况,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摘抄一首:

红色经典大洋坝,红军部队驻在它,司令部驻竹林祠,毛委员住闽初家。

最后,队员们又参观了罗先生向我们介绍的星聚小学、红军医院等红军在大洋坝的足迹。

暑期实践《红色建筑》 篇4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参观调研地点:南京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拍绘重点:烈士纪念碑、和平大钟

拍绘时间:2011年暑期

拍摄红色建筑照片张

(注:电子稿上每页要求粘贴2-4张图片,要求图片清晰,积极健康,符合暑期社会实践要求)

绘制红色建筑图片张

(注原则上必须是A2大小绘图纸张,素描、水彩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即可,不做其余特殊要求)

附: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姓名:

步入大学已经有一年了,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年,更是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祖国的未来。

暑期是一个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好时间,学校给了我们社会实习的题目:“追寻红色足迹,肩负时代使命”。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今年是建党90周年,短短的90年,中国共产党从刚成立到如今的巨大成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付出了他们的泪水,汗水,甚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如今安逸幸福和平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面对繁华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跟多的感激与思考。

利用暑假时间,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崇敬之情,带着对今天幸福生活来源的思考,我来到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从北大门进入,九座威严的烈士雕像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金秋的阳光照耀在烈士雕像上使其更加庄严、肃穆,苍松翠柏环绕着先烈的英灵,摇曳滴翠.九位烈士视死如归的英勇形象,使我浮想联翩:想到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英勇献身前悲壮的呐喊,想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拯救民族危亡而英勇奋斗的雄伟画卷,使人心潮澎湃,天空中仿佛有一种声音不停地撞击着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又仿佛萦绕在你的耳边,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的丰功伟业永载千秋。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建于雨花台海拔60米的制高点上,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宽7米、厚5米,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拾阶而上,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仰望雄伟庄严的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奕奕闪光,碑座前矗立一位带着镣铐的烈士铜像,那种爱好和平、追求自由的精神强烈地震撼每个游人的心灵,它不仅仅是一尊铜像,而是千千万万个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仁人志士的化身。碑基座上,始终有“咕咕、咕咕、咕咕”声不断的白色和平鸽围绕着先辈的魂灵,难道它们是天上派来的天使?让它们来告慰先烈们的英灵:你们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成功了,现在和平了,子孙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先辈们若地下有知,也应该含笑九泉了……

《国际歌》和《国歌》照壁位于纪念池南北两端,花岗石质地,分别用汉、蒙、藏、维、壮5种文字镌刻。来到《国歌》照壁前,耳畔好像想起了浑厚有力的歌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是啊!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血肉身躯,筑成了一座新的长·城,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却牺牲了自己。“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站起来,迎接挑战,不断的前进,才能成功。

南边还有纪念群雕,虽然造型,神态各异,但用墙体连接,象征了一座城墙,正如“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保卫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他们或举起拳头,或伸出双手,或扶着同伴,团结一致,奋发向上,象征了永不磨灭的革命精神。

除了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我还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纪念缅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军屠杀的同胞们。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面对这血淋淋的历史真相,缅怀感慨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我们动力,它让我们热血沸腾,激励这我们奋发向上,去努力学习知识,来提高国家的综合力量,使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之巅。

站在十字架下面,仰头凝望着“1937.12.13-1938.1”几个字,我想起了高不平的几句诗:“十字架,我站在十字架下,看三千万同胞的冤魂吸附在上面,高大的十字架倍感沉重,十字架沉重地耸立在我的心中,耸立在十几亿中国人的心中”。历史是沉痛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段屈辱,但也不能心怀仇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使国家更加强大,是国人活的更有尊严,获得世界的尊重,因为中国是一个宽容大度的国家。但是,对于日本一些仍然不知悔改,企图掩盖历史真相的人,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还中国人民,还历史一个公道。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平大钟”。大钟高3米,寓意30万遇难同胞。总重量6.6吨,表示于遇难同胞66周年祭日铸建。蒲牢为醒狮造型。钟面上部纹饰为30朵梅花和56个祭字,下部纹饰为66朵浪花中映衬66个和平图文,撞击点为醒目的和平鸽造型,表达我国56个民族及滨江城市南京人民勿忘历史、爱好和平的心愿。下摆口径为1.937米,意为南京大屠杀始发时间

1937年。钟体正面由书法家启功书写钟名,背面刻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6个大字。两侧刻有铭文和浮雕。该钟由14位旅日爱国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外形仿明式青铜古钟样式,是目前南京城最重的一口钟。看着这巨大的钟,我陷入的沉思,耳畔好像传来“嗡嗡”的钟声,希望这钟声能够传遍世界各地,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守护和平。

另外,利用暑期时间我还上网搜索了一些革命故事,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历史真相,更能体会到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会用感恩的心对待

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革命先辈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在心中默默地许愿,我和我的子孙会常来这里……

上一篇:2015-2016上学期保教计划下一篇:文明上网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