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特色活动方案

2024-07-24

地理学科特色活动方案(共12篇)

地理学科特色活动方案 篇1

一、地理学科特色建设的总体构想

1.遵照学校提出的学科特色建设的总体构想,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充分发挥地理组教师的各自优势,团结合作,不断学习,加强教学科研,投身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地理教师队伍,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高三地理高考、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努力彰显地理学科的特色,挖掘地理组教师的潜力,体现我校地理学科的优势,努力打造地理学科教学的品牌。

二、地理学科特色建设的实施方案

1.进行理论学习,个人总结反思,组内研讨,将本学科本组学科特色建设上升到理论高度。

2.在教学中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教师在教学中要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地理时事、多媒体技术整合,用鲜活的时事内容、直观的地理情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地理练习系统的变革,改变单一的、枯燥的练习,形成灵活的系列化、多元化的练习,体现基础性、能力性及智力性。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3.加强教研组活动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组,全组教师要认认真真树立科研意识,选择科研课题,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并结合教育教学具体实践,认真反思个人教育教学的得与失,每学期末撰写一到两篇论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进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组教师个体、集体相结合,进行“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整理。

4.编制预习案、导学案,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设计和制作切实可行的预习案、导学案(以上2部分课前1天发给每个学生),练习检测(附在预习案、导学案后),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资源达到最佳优化组合,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标要求、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5.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

集体备课力求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往好的教学经验能够不断得到推广,同时研究地理教与学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意见统一后各人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同时备课组也要应有一定的制度,并加以落实、强化。

6.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依托,实现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组每位老师要总结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案例、教育教学资源(课件、试卷、导学案)努力实现资料的积累、整理归类,并通过不断总结升华,备案成库,实现地理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

7.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学科优势

地理学科特色活动方案 篇2

一、上好绪言课, 激发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

初中地理的绪言课, 在“想一想”栏目中,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用途, 使这种认识和个人需要、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巨大用途, 从而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必要性, 坚定学习地理的信念。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课文以问题拉开地理学习的“序幕”, 奠定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向。通过分析我们身边的地理, 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历史责任感

西·索洛维奥克“满怀兴趣的学习”实验表明, 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其不感兴趣的学科, 并坚信能学好这门课, 会从中获得无穷兴趣。众所周知, 地理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地理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指导人类生产生活的方针政策, 往往涉及到地理知识。我们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认识到,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 接受地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肩负着21世纪的地理环境的改造与利用的历史责任, 这是关系到21世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作基础, 在这种责任感的驱动下, 学生定会“满怀兴趣”地学习地理。

三、用参观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参观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 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一定场所, 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考察、研究, 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走进大自然, 通过大自然的陶冶, 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花草虫鱼, 无不给人有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地理考察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考察中, 既能一饱眼福, 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又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巩固加深地理知识。如考察徐州的地理状况, 既能目睹都市的繁华, 了解古城的风采, 又能欣赏潮光出色, 见识“五省通衢”和“发达的经济”,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四、运用情境教学法, 活跃思维, 增强兴趣

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图文并茂, 其中蕴涵着大量的情境素材, 有《苦难的母亲》那样的漫画, 有开拓视野的“读一读”, 有引发思维的“想一想”, 有鼓励动手的“做一做”, 更有各种各样的导入语。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创设和调整教学情境, 提高情境教学的实效, 首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 进一步丰富教材的情境, 提高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 如让学生观看放大的漫画《小鸟的悲哀》, 并给它配上一段解说词, 这样学生不仅能说出森林遭破坏使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这一表层含义, 而且进一步指出其对人类本身的影响, 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 增强了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五、挖掘身边的活教材, 增强教学趣味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一种途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使学生的认识需要更具现实性, 因而增强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的有关理论比较抽象, 如复合农业, 学生既不好理解, 也不易掌握。教师在讲清复合农业这个概念后, 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实地考察, 请农技人员讲解“稻圈养殖”的意义、方法。学生不仅见识到复合农业的实例, 而且了解到复合农业是充分利用地理空间,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增强农业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这样, 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也能提高学生对科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讲练结合, 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

讲练结合, 就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动起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选择和设计“动”法, 精心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动”中学, 通过“动”对大脑皮层的刺激, 激发学生快乐的情绪,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学习。如讲述“澳大利亚”的经济时, 选择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骑上羊背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为“动”点。教师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描述有关地理事物, 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指导学生利用有关数据进行说理, 使学生愉快地掌握了有关澳大利亚的经济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特色活动方案 篇3

关键词:注重;地理学科特色;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3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本学年我们八年级地理教学面临最紧迫的任务是迎接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下面结合我校在教学中的探索、学习以及自己的实践,笔者谈谈在复习过程中构建“高效地理复习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地理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标准,同时也是学业考试出题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成为我们把握复习和考试方向的标尺。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认真研读,特别是要对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进行细细斟酌和推敲,对于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进行梳理,对部分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归纳。

新学期开始,我们备课组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地理学科特点及课时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4月下旬完成一轮复习,夯实基础;5月下旬完成二轮复习,实现专题突破;学考前完成第三轮复习,进行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二、明确各阶段复习重点,完成各阶段复习目标

第一阶段:立足教材,重视基础。课本是积累知识、训练能力的根基和依据,在复习的第一阶段,立足教材,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逐章复习,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对课本的一次全面的扫描。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地理基础知识有点多面广、比较琐碎的特点,这阶段的复习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各章节我们重点抓“知识体系、主要图表、基础知识点及应用”三方面内容,分别进行系统、全面而又认真地梳理。哪些知识点需要梳理、每个图表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等,都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市中考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选用复习资料《世纪金榜》,每个单元都包括四个部分:1. 图文梳理,2. 核心要点突破,3. 中考真题体验,4. 综合检测。课堂环节基本上这样设计:第一环节:基础知识——对应知识梳理——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二环节:精讲点拨——对应核心要点突破,第三环节:检测提升——对应的是中考真题体验与综合检测。每节课的最后都要有精心创编的习题或选择的最新模拟题,但一定要是精心准备的,不可贪多,也不可以没有思考性。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讲究实效。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以下几个专题:一是认识地理的方式——地图;二是地形、气候、河流;三是工业、农业、交通;四是民族、文化、旅游;五是人口、资源、环境;六是地理中的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七是世界区域的趣味专题;八是中国区域的艺术专题;九是地理眼观天下——时政热点汇总等九大复习专题。

复习的目标是专题梳理,整合迁移;纵横联系,适度综合;优化训练,提高能力。通过切块专题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复习将知识进一步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第三阶段:学考模拟,规范提升。本阶段的目标是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堵漏补缺;模拟训练,规范提高。通过适当的模拟试题训练,进行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突出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地图在复习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重要的知识载体,地图集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于一身,掌握了地图就等于把握了地理的脉络。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业考试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读图、析图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我们充分利用地图来复习,依托重要的地图(教材、地图册)和典型试题,结合身边的地理、家乡的地理,把重要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讲清讲透,让地图会说话,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让学生形成内容丰富的“脑图”。可以让学生到讲台指图、说图、析图,加强图文转化训练,教师从中启发引导和点拨归纳,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利用地图教学还可以增加课堂的系统性和趣味性,改变复习乏味单调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我们地理学科的亲和力。比如在复习世界人口分布、人种、语言、宗教时,本部分知识点很多,内容琐碎,在精讲点拨环节,笔者对世界各大洲的人种、语言、宗教情况进行了整合,使琐碎的内容条理化,简练了很多,也让学生对本部分内容从大洲或地区的层面上有了整体的把握。如北美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再如在西亚和北非部分: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简称“白阿姨”,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还有复习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部分时,各农业区、带的分布是难点,可以对照图用口诀来“北畜南棉西灌溉,中间夹着玉米带,玉米两边种小麦”就好记多了。

我们让每位学生都设立专门地图本,每周都有绘图任务,开学第一周画“山谷山脊图”,第二周是“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包括东西半球各大洲大洋分布图和南北半球大洲大洋分布图。第三周是“世界人口、人种分布图”,每周都有做图任务,将复习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去,学生自己画的图,读起来更亲切,复习效果更好。

四、认真分析上年度学业考试情况,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上学年学业考试试题特点:(1)考查面广泛,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考查基础,范围广;(2)强化(下转第36页)(上接第32页)了对读图能力的考查,去年学考共32题,有图题20个,26幅地图,无考图题12个,但很大部分无图题也是无图考图;(3)紧密联系实际,紧扣时代热点问题,体现了试题突出的实用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2. 学业考试考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基础掌握不牢、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审题不严,答非所问;思路不全面,推理不严密;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错别字较多等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都需要在复习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对于双基部分要在复习和检测过程中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强化记忆;对于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的问题,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读懂题意,按照要求作答,规范答题,注意使用地理术语,表述有条理,作答有层次,这些要在课堂检测和学考模拟测试及讲评中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以上这些是我校近几年在地理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与同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地理学科特色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内容:地理学科中考研究

二、活动时间:2018年3月29日

三、主办单位:岳阳楼区教育局教科室

四、承办单位:洛王中学

五、活动流程安排: 1.8:30 签到;

2.8:55-9:40 微课制作方法与技巧 姜颖超 3.10:10-10:55 研讨课《青藏地区》 胡其恬 4.11:10-11:30 教学点评,活动小结 袁沙生教授 5.下午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 钟林武教授

六、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后栋教学楼三楼)

历史学科活动方案 篇5

参与教师: 全体历史教师 参与学生:初一初二全体学生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活动安排:

1、准备工作:(1)确定微社团:指导教师将全班学生共分为12组,其中前6组为A组,后6组为B组,每组4—5人,设定组长,分组原则为组内根据历史成绩优劣搭配

(2)教师分配任务:按小组顺序,每组每位学生负责根据本册课本两课的内容出填空题10个,选择题10个,比如A1、B1组负责1、2两课的出题,A2、B2组负责3、4两课的出题,每位同学出的试题不能完全一样,并确定答案,交由指导教师指导。由指导教师在每组出的试题中选出一份最好的作为展示试题

准备时间:一个月

2、活动开展:

参与人员:初

一、初二全体学生

时间:四月

2天

下午后两节课 地点: 学校操场

形式: 第一天:由初

一、初二的所有A组同学展示,B组同学参与

第二天:由初

一、初二的所有B组同学展示,A组同学参与

具体安排:

1、展示同学按班级顺序分别位于操场的六个位置

2、班内按组的顺序排列

3、展示同学带好试题和红笔

4、参与同学带好中性笔或钢笔

5、参与同学选择组时要在不同的班级选够1-6六个组,也就是要做六个组的试题

地理学科特色活动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着全面参与和更高更强的`原则,以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素质,为品牌学生的产生、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二、竞赛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z、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三、竞赛工作小组

组长:zz

副组长:z

成员:z

四、考试时间:第15周

时间 年级 考试科目 考试地点(监考老师)

周一 中午 12:45—1:55 初一数学 四楼多媒体教室(1z)(2z)(3z)

五、考务要求

1.参赛人员名额分配如下:初一年级130人(生物100人),初二年级100人(生物80人),高一年级60人。

2.笔试科目命题老师请将试卷于第14周周四送教务处,交试卷之前确保试卷无误。

3.请监考老师提前10分钟到教务处领取试卷,进入考场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坐好,准备考试。考试中督促学生写好姓名,班级。考试结束后,并将试卷送教务处密封装订。

4.监考老师如果跟本年级安排有冲突,请跟年级组长协商解决。

5.阅卷工作由备课组长负责,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集中流水作业。阅卷结束,请备课组长将成绩(excel表格)报教务处。

6.考试期间,请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进行巡视,请年级组长指派学生做好考场的卫生打扫工作。

六、奖励办法:

1.各年级一等奖人数=参赛人数×10%,二等奖人数=参赛人数×20%,三等奖人数=参赛人数×20%。计算过程中出现小数时,按四舍五入计。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篇7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 在地理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给学生带来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跨越时空, 化远为近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 无论教者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 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例如:在学习火山爆发、地震、宇宙空间、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时, 在课件中插入视频影像就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特别在区域地理中, 涉及大量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地理事物或要素。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等, 学生无法实地考察和感知,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跨越地域范围, 展现实地景观。

2. 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形象

在学习“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一知识点时, 课本上只有一段文字及一幅图片,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段FLASH动画:一架飞机从上海飞往纽约, 在穿过“日届线”前, 飞机上一孕妇生下一女婴, 飞机穿过“日届线”后, 该孕妇又生下一男婴, 若干年后, 该男孩称呼女孩为妹妹。让学生看过该动画后, 想一想有何疑问。学生通过观察, 同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先出生的女孩却被称为妹妹呢?然后, 我让学生去思考, 并展开小组讨论。将静态的图、物变成动态的过程, 便于学生形象感知, 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加强合作, 展开讨论, 体现了互相协作、探究的精神, 这是新课改的最基本的理念, 是“以人为本”, 与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3. 营造教学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 思维主动活跃,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兴趣并不是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终的目标。多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例如:在教“美洲概述”这一节课时, 首先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 我利用了FLASH动画形式, 非常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比如:“地理大发现”这一知识点, 我制作了一个“地理大发现”的FLASH短片给同学们观看, 学生马上从枯燥的文字上被短片吸引了, 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这样, 通过短片, 学生对“地理大发现”的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 并且对西印度群岛这一名词的掌握也更深刻。在新课导入方面, 我为了引出美洲的新课, 用动画展示9·11恐怖事件, 随着两架飞机对建筑物的撞击, 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很快吸引了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

总之,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给学生带来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许多学校“校园网”的兴建, 如何发挥“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功能成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我们应重新认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为此, 我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构建新的地理网络教学模式。

下面以《巴西》为例, 谈一谈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 建立“地理课堂”网站

(1) 在校园网主页上建立“地理课堂”网站及其相关链接, 网站开辟BBS论坛、教师信箱、留言簿等板块。

(2) 网页的导航栏上分别设定三个功能区:在线测试区、BBS论坛区、教师信箱, 左侧是与教材对应的文字区, 右侧是教学多媒体素材库, 包括视频、文字和图片等。

(3) 收集资料, 主要靠教师进行收集, 也可以发动学生收集资料, 通过扫描、视频采集、自己制作或者从多媒体光盘上获得, 同时通过登陆相关网站下载图片、文字材料、影像等。

(4) 搜集整理相关地理网址, 作好相关链接, 作为教学网站的延伸, 组成一个包罗中外、纵贯古今的因特网大课堂。

2. 网络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网络教学应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 有目的地进行“网上冲浪”,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只有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才能为自己确立非常明确的目标, 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

(2) 独立探索, 进入情景:有了具体的目标, 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进入情景, 独立完成有关内容。例如:点击“地理位置”进入下一页面, 里面有一幅《巴西政区图》和一幅《世界政区图》, 要求读图完成“在线测试”, 完成后返回主页面。点击“地形”进入地形区页面, 将是一个拼图游戏。要求掌握主要的地形: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 并列出世界主要高原、平原、河流的大小、所处位置, 在图上找到后点击会闪动并显示其主要特征。点击图片区与视频区, 将有许多有关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的图片和视频, 然后完成“在线测试”, 返回主页面。点击“气候”进入气候页面, 将看见热带雨林景观图、热带草原图及相对应的降水、气温图, 要求对比分析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并在BBS论坛发表意见: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面对砍伐热带雨林的现象谈谈自己的观点, 展开讨论。最后, 居民、经济, 同样利用文字材料、视频、图片分别说明巴西发展迅速的经济, 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完成“在线测试”, 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回家后登录网站, 进入BBS论坛发表见解或者给老师发电子邮件,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

这一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 教师要敢于放手, 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 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从而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 初步形成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3. 合作学习

课后全班分成六个小组, 通过上一节课的自主学习及搜集的信息, 让学生就自己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 对巴西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发表见解。

4. 学习效果评价

首先是对“在线测试”的完成情况和BBS论坛的见解进行评价。其次是对小组合作当中的积极性和作出的贡献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以个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为主。通过这样的评价,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三、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几点说明

1. 在课堂上全部或大部分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其效果不如间断地用、适时地用好, 一般地说,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以16分钟—20分钟为宜。

2. 应用多媒体地理教学, 要打破流水式的设计方式, 设计出交互式、随机的地理教学课件, 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反馈信息, 随时选择教学内容, 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网络化地理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将削弱。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没有师生的交流学习, 学生的学将是无目的的学, 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4. 网络化地理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少了, 但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而得到了增强, 且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5.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要求教师掌握使用PHOTOSHOP、AUTHORWARE、3DSMX、FLASH、声音、视频采集的软件及网络技术等。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特别是WINDOWS系统的操作知识、文字输入的方法等。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1 (8)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1 (11)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2 (6)

[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2 (10)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6]陈玉琨, 代蕊花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地理学科特色活动方案 篇8

关键词:博物馆 地理课外活动

在湖南省博物馆内,珍藏着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一幅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一幅长沙国南部驻军图和一幅城邑图。它们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我校将省博物馆资源引入教学机制,充分运用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增加地理教学的文化韵味,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的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2100年前汉初南部驻军及地形情况和“长沙国”城邑的分布情况,感受我国汉代高超的地图制作技术。②通过读图、填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动手能力。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2 教学准备

①长沙国南部驻军图(翻制)及空白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翻制)、绘图纸。②西汉长沙国背景资料、西汉战争场面影视片段、汉城图片(复古)。

3 教学活动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运用地图基本知识,根据西汉时期长沙国三幅地图和相关的文字资料,绘制长沙国南部驻军图、绘制长沙国首府——临湘(今长沙城)平面图或景观图。讨论复古建筑的价值。

4 教学程序

第一板块: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第二板块:复活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感知:①登录湖南省博物馆网站数字博物馆,再次欣赏三幅珍贵的历史地图,从文字介绍、声像等方面立体感知三幅地图的魅力。②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历史背景。材料:西汉高后末年,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向长沙国南部发起进攻,朝廷及长沙国随即派兵征剿。《驻军图》是汉文帝初期,为防范南越赵佗再次出兵阳山关,侵扰长沙国岭南桂阳县及九嶷山地区,长沙王派出三个集团军,在九嶷山与南岭之间的沱水源流区驻防设阵图。该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主区比例尺约为四万五千分之一到五万分之一。③阅读长沙国南部驻军图(翻制)。图例说明:四方框表示的是县城;不规则形状表示兵营;三角形表示各驻军的指挥中心;深色线条表示驻军营地防区前线;浅色线条表示河流、山脉;虚线表示道路。④讨论:a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b地图三要素中,长沙国南部驻军图(翻制)缺少哪一个要素?其方向的表示与现代地图有什么不同?c图中地名中有很多“里”,用散落的圆圈表示,猜一猜,“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⑤分组活动:a三人一组,将长沙国南部驻军图(翻制)的地理事物,填注在长沙国南部驻军图(翻制)空白图上(填注内容:县城:深平城、桂阳城、徐都蔚军、周都蔚军、司马得军三支驻军的9个分布点;主要河流:大深水、深水、资水、湛水、条水、智水、满水、延水等)。b讨论:图中徐都蔚军、周都蔚军和司马得军分别主要驻守在什么区域?根据布防,猜一猜,哪支军队是主力?

图中的村落有什么分布特点?

第三板块:复活长沙国首府——临湘(今长沙城)平面图或景观图

①观看汉城图片(复古)及相关的视频,欣赏汉代建筑,领略汉代建筑的风格及特点。②阅读长沙国首府——临湘(今长沙城)的文字资料。材料:西汉时长沙古城墙的范围:东在黄兴路和蔡锷路之间,南到坡子街一带,西临下河街,北在五一路与中山路之间,面积大约是1.5平方公里。活动:三人一组,根据文字资料,发挥想象力,绘制长沙国首府——临湘(今长沙城)的平面分布图或街景景观图。③作品展示及说明。④讨论: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很多地方投资兴建古城,如开封拟兴建宋城,你认为在长沙兴建一座“汉城”是否也有必要?说出你的理由。

5 教学延伸

教师介绍世界地图制作发展的现状,使学生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雪莲.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辅助人文地理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

[2]彭花明,郭福生,夏菲,潘家永,张雷雷.东华理工大学博物馆江山实习基地展区及其教学服务功能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3]黄书华.第二课堂促全面发展——论博物馆教育对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0).

作者简介:

学科主题月活动方案定稿 篇9

活动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宏小“积小善成大德,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示“七三课程”丰富内涵,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特举办宏德小学语文学科主题月活动。本活动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书写、朗诵的快乐。活动主题:

展示七三课程内涵——汉字听写;诗词、经典诵读。时间:10月29日下午1:50.活动流程:

1、开场舞

2、熊英致辞

3、主持人入场

4、汉字听写大赛决赛

5、诗歌朗诵展示

6、颁奖

7、赵和平总结 活动安排 汉字听写大赛

比赛形式:三轮淘汰制。

比赛规则:

10月27日海选:(全体学生参与)

1年级:共听写10个拼音,每次念一个,一个念一遍。

2至6年级:每个年级听写10个词语,其中前面四个每次念一个,一个念一遍;后面六个词语每次念2个,一次念一遍。

海选出线人数:1、2、6年级各班15人,3、4、5年级各班20人。(最后一名有并列书写工整者进入复赛)10月28日复赛:(各班海选出线人员参与)

1年级:共听写10个拼音,一次念1个,一个念一遍。2、3年级:共听写10个词语,一次念2个词语,一次念一遍。4、5、6年级:共听写10个词语(其中8个词语,一次念2个,一次念一遍;2个根据意思写词语,一次念1个。)复赛出线人数:每班前三名。

10月29日决赛:(各班复赛出线人员参与)

现场听写,现场评改,错一个就淘汰。各年级留在最后的为特等奖,其他奖项根据比赛现场具体情况而定。

其他同学在场下听写本年级词语,每班评选一名优秀学生上报王娟老师处,学校在10月30日课间操时间颁发复活奖。节目名单及顺序:

1、一年级组《古诗新唱》

2、三年级组《感恩老师》

3、五年级组《弟子规》

4、二年级组《一株紫丁香》

5、四年级组《中华颂》

6、六年级组《中华少年》

奖项设置:最佳表演奖

最佳朗诵奖

最佳创意奖(各设2名)本次活动人员安排

主要负责人:王娟

张杰

王雪梅 安全负责人:王培文 主持人:

罗松林 唐燕 调度:

王娟

诗歌朗诵评委:熊英

赵和平王培文 张昌敏

李英 周红 任亮 黎秀华

1、背景广告制作、4个话筒、2个话筒架及站台: 王培文

2、舞台布置人员:张杰(主要负责人)

黄俊林

张昌敏

罗松林

孙巍(舞台的布置在12:00前完成)

(1)张杰安排三四年级搬花

(2)孙巍、张昌敏负责舞台背景的布置

(3)、黄俊林,罗松林负责搬桌凳(评委席8套;每个班前2套)

3、音箱准备:符川

邓仁甫(29日上午12:00前完成)

4、音乐准备、摄像:邓仁甫(入场,颁奖时音乐;各班所需音乐在10月27日下午放学前交邓仁甫老师处)

5、开场舞准备:

陈振宁

欧阳佳黛

6、奖状:110张,汉字听写大赛决赛72张,复活赛、诗歌朗诵各班

1张,共38张。(购买:汤小燕;制作:符川 ; 盖章:王雪梅)

7、参赛学生用纸准备: 王娟 符川(王娟负责设计模板,符川负责打印,28日放学前完成)

8、活动表格制作:王娟(汉字听写大赛各班进入决赛名单,各班获奖人员名单,诗歌朗诵获奖名单汇总表)

9、题库整理、打印:张杰(各年级题库由各年级语文组长于10月26日前发送至张杰QQ,整理打印后于28日前交王娟。)

10、各班奖状、参赛用纸、表格分发:王娟、王雪梅。(在29日上午用文件袋封好分发给班主任)。

11、奖状书写: 汉字听写大赛: 一年级:

薛春梅 二年级:

邱术梅

三四年级:

张杰

王雪梅 五六年级:

张昌敏 黎雪英: 复活赛:

罗松林

诗歌朗诵:

张昌敏(用毛笔书写)汉字听写大赛现场评委:

一年级1、2、3班 : 罗琴

一年级4、5、6班:欧玉玲 二年级1、2班:

何倩

二年级3、4班:

苏琳 三年级1、2、3班:

王雪梅

赵和平四年级1、2班:

许慧

黄俊林

五年级1、2班:

张昌敏

刘兴 六年级1、2班:

薛春梅

熊英

12、汉字听写大赛决赛现场淘汰学生试卷收管: 王娟

13、汉字听写大赛决赛现场现场记时:

张杰

14、跟班老师安排:(负责班上纪律、组织班上其他同学听写本年级词语、收发试卷)

一年级一班 :李芳

唐塾乙

一年级二班:吴霞

孙巍 一年级三班:徐技红

黄波

一年级四班:刘红梅

一年级五班:李习琼

汤小燕

一年级六班:刘蓉

刘素琼

二年级一班:

杨婕

二年级二班:邱术梅

姚远

二年级三班:

张兰

二年级四班:

黄琴

三年级一班:

邱先辉

三年级二班:

魏利群 三年级三班:

欧阳佳黛

四年级一班:

陈振宁

四年级二班:陈先蓉 五年级一班:

杜丽

五年级二班: 陈华荣 六年级一班:黎雪英

中学学科活动节方案策划 篇10

一、田稻中学参加“中南院雨花杯”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z

成员:zz

二、雨花区第六届“中南院雨花杯”中学生学科竞赛安排

(一)参赛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

(二)竞赛科目与形式

1、竞赛分初赛和复赛两阶段。初赛由各学校组织,10月20日前完成。复赛由教科中心具体组织,11月中旬在中南院学校进行。

2、竞赛形式:(1)演讲比赛

(2)实验操作比赛

(3)知识抢答赛

(4)笔试

3、竞赛科目

年级 学科 竞赛内容 考试形式

七年级 英语 口语 演讲、小品、讲故事、课本剧等集体性质的表演 文科综合 抢答

八年级 数学 基础 笔试 英语 基础 笔试 理科综合 基础 笔试 语文 基础+作文 笔试 文科综合 抢答

竞赛内容均以课标和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为主。

七年级、九年级学生英语竞赛形式为口语演讲。七年级英语口语竞赛为集体项目,4——8人组成一支队,男女生都要有,要重点突出英语口语的特点,人人要开口,竞赛时间控制在12分钟内。九年级口语竞赛分朗读和口头作文两部分。朗读150字左右,口头作文主题在竞赛前抽签决定,20分钟准备时间,竞赛时间为3分钟。各派5名学生参赛。

九年级学生理科实验操作竞赛,以班为单位进行,参赛班级在竞赛前30分钟抽签确定。实验操作的内容教科中心将在竞赛前一周在网上公布,具体实验操作内容在竞赛前10分钟抽签确定。

七、八年级文科综合竞赛形式为抢答比赛。抢答赛的必答题在竞赛前从教科中心网站下载,提前预习准备。我校七、八年级各派一支队参加复赛,每组3人。

(三)复赛时间与地点

1、笔试科目时间:11月17日地点:中南院学校

日期 时间 科目 地点

2、文科综合抢答比赛,英语口语比赛11月18日在中南院学校举行。

3、实验操作比赛11月21、22、23日在本校举行

(四)报名与设奖

1。复赛报名人数请各年级严格按年级在校人数的25:1的比例于10月23日前报教务处,并交参赛名单的纸质和电子文稿。学校于10月25日上午8:00去教科中心中学教研室报名。

2。准考证领取时间为11月8日上午。

3。比赛设奖:学生个人奖、优秀教师指导奖、学校优秀组织奖。

三、田稻中学参加“中南院雨花杯”学科竞赛初赛安排

(一)科目和参赛学生

1。科目按区要求。

2。初赛学生确定方式:

笔试科目初赛,学生自愿报名和科任老师推荐相结合。

非笔试科目初赛,英语请范艳老师、王泉老师负责;文科综合知识抢答请易剑玉老师、李淑辉老师负责;理科综合实验操作请肖建国老师负责。

(二)初赛安排与辅导培训

1。笔试科目时间

日期 科目 地点 备注

2。初赛组考命题等工作。各年级组自行组织,并及时把初赛成绩、参赛名单及组考工作人员报教务处。文科综合抢答赛、英语口语比赛、九年级理科综合实验操作竞赛请各负责老师及时传达精神,会同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确定参赛名单,动员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3。培训辅导工作请各年级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参赛学生集中培训。培训后要求有培训方案和培训的基本小结,交教务处备案。

4、各年级必须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初赛和复赛,确保竞赛活动有序进行。

(三)参赛名单及奖励

1。参赛报名:学生自愿报名参赛,每人限报两科(笔试科目),初赛和复赛均不收报名费。

2。学校进行初赛后,确定正式参赛名单,报教务处备案,学校将初赛成绩和正式参赛学生名单(名单到班)张榜公布。

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1

要想培养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注重理解地理事物产生的原理

高中地理课程有这样的特点:自然地理重原理,人文地理重关系。地理事物纷繁复杂,大到深邃的宇宙,小到一粒微尘,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照一定的原理运行着,所有的自然现象:地壳变迁、日月轮回、风吹水流、等等涉及到太多的知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那是背不完的。只有理解,尤其是理解地理事物产生的原理,才会真正学懂地理,一时的死记硬背可能在某一次考试当中得到高分,理解之后的懂得,才是延续高分和保持高分的法宝。例如在教授热力环流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仅提到受热气流膨胀上升会使得近地面形成低压,冷却气流收缩下沉,使得近地面形成高压,但是没有提及气压在同一垂直高度处的特点,这导致很多学生局限于会判断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且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原因。而有些老师为了学生不出错,就给学生总结了“高高低低”规律,只要学生会背就好了,这样做实际上是违背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产生思维能力上的障碍,一遇到比较气压的问题就会觉得很难,从而产生畏学情绪,难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最好的做法就是利用定量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气压高低产生的原因。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地理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和物理、历史、生物、政治、天文等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地理学涉及的知识对象本身也很多,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在学过海量的地理知识之后,高二或高三的学生往往对各章节各部分知识难以形成体系框架,容易遗忘,容易遗漏知识点,并且对知识的各部分逻辑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教师应在教学时鼓励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不仅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而且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教师应该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搞清楚地理知识的脉络,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甚至相关研究还表明思维导图能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思维导图具有很大的可伸缩弹性,所以它顺应了学生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在笔者交过的学生当中,很多成绩好,地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也有部分学生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等。

第三、 会运用地图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运用地图,便于贯彻直观和理解相结合的教学原理。学生通过对地图符号的识读,不仅可以获得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们主要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在高中阶段,学生又会系统的学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无论学习的是自然地理的某一個要素,还是人文地理的某一种现象,都应该培养学生有一种大格局的思维意识,而这种思维意识的培养过程,实际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绘制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简要轮廓的能力,因为地理事物是具有空间性的,在水平分布上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大小,在垂直分布上有高低的差异。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形状、面积、河流、山川、湖泊等地理事物。只有运用地图,才能确切地建立起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的概念。另外还要学会比对地图,例如把农作物分布图和气候图相对照,就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巨大影响,把交通线路图和地形图相比对,就会使学生 明白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四、 从生活出发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要想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要在教学中经常例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地理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比如讲地转偏向力,可以让学生自己录制水池中的水旋转下漏的视频;讲大气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朝霞和晚霞出现时天空是红色的;讲中国农业时提出我国饮食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特点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讲乡土地理是让学生讲讲陕西八大怪是怎么形成的等等。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做一些归纳,比如服饰与地理,饮食与地理,住房与地理,出行与地理之类的专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很多地理现象都值得深思,从而养成在生活中进行地理思考的习惯。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篇12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 在教学中学科的渗透有其自身的优势。现行初中地理教材 (湘教版) 中很多知识内容已离不开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 现代信息技术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必须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以发展学生思维。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感想与反思归纳如下:

一、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我们知道,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 除了体现本身对课本知识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之外, 语文在地理中的渗透也是很常见的。如“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道出了新疆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北国冰城的景象;“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给我们过去北方美丽大草原的神秘想象;在学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时, 可以有意识的引用一些成语或诗句, 增加学生的判断能力。此外, 在恰当的地方添加一些歌曲, 更可谓如虎添翼。如讲长江时的《长江之歌》;讲我国民族时的《爱我中华》;讲青藏高原时的《青藏高原》、《天路》等。总之, 地理教学中时时渗透着语文的气息, 处处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数学学科也是如此, 在地理教学中同样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通过测量、作图与计算;通过空间立体概念的建立。最终得出结果, 才能对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进行准确的描述。如教学中的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同纬度地区两地气温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温差的计算;气温、降水量的统计图、表格的绘制与填充等, 均需运用数学知识来完成。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加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英语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是最广的, 每当教材出现新的地理名词时, 相应的括号里边都有英语匹配。如学科本身的“地理” (geography) 一词、地球 (earth) 、地球仪 (globe) 、陆地 (land) 、人种 (race) 、语言 (language) 等, 单七年级上册就有近二十个。每当遇到的时候, 我就转变角色, 当起了英语教师。

二、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地理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 常常涉及到物理知识, 如在讲到亚洲气候的季风性特征时, 分析不同季节为什么吹风向完全相反的风, 即冬季风为什么从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风又为什么从海洋吹向陆地, 运用物理中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加上海陆本身的性质, 说明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再如给学生讲述气候现象中风雨雷电、冰霜雨雪形成的物理过程, 以及分析地壳运动, 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时,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等等。

化学这个学科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讲, 是一门完全还没有涉及的学科, 但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比比皆是。如八年级上册在介绍“中国的海洋资源”一节中, 专门提到了海洋中巨量的化学资源, 其中讲到了海水中有80多种元素, 像钾 (K) 、纳 (Na) 、钙 (Ca) 、镁 (Mg) 、溴 (Br) 、碘 (I) 等。在讲我们自己家乡贵州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联系化学中碳酸岩与空气中H2O和CO2的循环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CaCO3+H2O+ CO2←→Ca (HCO3) 2, 于是“奇特的喀斯特景观如地下暗河、溶洞、石山、石钟乳等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还与生物学科联系十分紧密。如植物根系的生长特性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树叶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取水和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和储藏能量, 使氧在空气中保持人类和生物呼吸所需的动态平衡等等。

三、政治、历史学科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生活中的热点、热门话题、时事是政治学科关注的对象, 把这些对象引入到地理教学中, 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关注。如七年级下册在教学“西亚”时, 我联系长期的巴以冲突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让学生对西亚地区有初步了解, 再结合教材让学生明白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水资源等因素, 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台湾一节时, 组织学生观看中央台《海峡两岸》栏目,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如给学生介绍印度洋的海啸、日本的地震、青藏铁路的修建、三峡工程的进展等等, 既让学生了解关心国际国内大事, 又让学生拓宽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更加频繁, 常言说:“史地不分家”, 哪里有历史事件发生, 就离不开那里的地理地形因素, 反之, 当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 讲到哪里, 自然就会联想到那里曾经所发生的一切, 犹如讲故事一般把地理和历史学科融合在一起。如讲到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时, 就会联想到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宋代张骞多次出使西域, 把历史知识结合在一起;又如讲到自己家乡贵州遵义时, “遵义会议”又是很好的教材, 1935年红军长征到此, 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同时对学生又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目前, 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信息技术正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就当前情况来看, 这项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主要针对我们教师本身, 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制作精美可行的多媒体课件, 把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变得形象直观, 学生易懂。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大陆的漂移过程演示;台风、沙尘暴、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等等, 利用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吸引学生,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上一篇:英语培训学校招生简章下一篇:送王司马赴润州,送王司马赴润州郎士元,送王司马赴润州的意思,送王司马赴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