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2024-08-27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1

一、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记记:战役、封锁、暂时、硝烟、情谊、噩耗、刚强、大嫂、篮子、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势不可当、跌跌撞撞、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祭奠、抽噎、红锈、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青稞面、宿营地、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词语积累:

AABB式:重重叠叠、干干净净、郁郁葱葱、高高兴兴、跌跌撞撞、平平安安、读读写写、严严实实、星星点点、浩浩荡荡

ABB式:红艳艳、蓝盈盈、绿油油、黑乎乎、白茫茫

无。无。式:无边无涯、无影无踪、无缘无故、无穷无尽

含有“不”的成语:势不可当、势不两立、赞不绝口、手不释卷

一.。不。式:一声不吭、一言不发、一字不漏、一钱不值、一毛不拔

含有“雪”字的成语:雪中送炭、程门立雪、冰雪聪明

二、近义词

担心(担忧)休养(疗养)刚强(坚强)忘怀(忘记)焦急(焦虑)崎岖(坎坷)情谊(友谊)看守(看管)温暖(温和)封锁(封闭)特别(格外)收拾(整理)增强(增加)爱惜(疼惜)信心(信念)分配(安排)照料(照顾)安顿(安排)弥漫(充满)严厉(严峻)咆哮(怒吼)惊慌(惊惶)拥戴(拥护)艰巨(艰难)放肆(放纵)逼近(迫近)祭奠(祭祀)发抖(颤抖)干净(洁净)梦想(梦幻)爽快(直爽)请求(恳求)

三、反义词

干净(肮脏)污染(净化)奖励(惩罚)放弃(坚持)严厉(慈祥)饱满(干瘪)增强(减弱)低沉(响亮)困难(容易)热烈(冷淡)幸福(痛苦)惊慌(镇静)衰弱(强壮)崎岖(平坦)温暖(寒冷)坚定(动摇)沙哑(清脆)放肆(约束)脆弱(坚强)粗糙(细腻)雪中送炭(雪上加霜)刚强(脆弱、软弱)

四、词语搭配:

洗补衣服解开绳索钻进屋里混进敌占区皱着眉头搂到身边收敛笑容拧成疙瘩坚持走路服从分配增强信心安定情绪舒展皱纹露出笑容长满红锈

狠狠地说喜出望外地跑悄悄地跟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严厉地说轻轻地摇摇头 焦急地等待沙哑地喊话放肆地舔着痛苦地呻吟迫不及待地冲爽快地答应 热烈地鼓掌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慈母般的温暖唯一的亲人刚强的孩子粗糙的手贴身的衣兜崎岖的山路 热气腾腾的热汤无边无涯的草地白茫茫的世界灿烂的光芒受惊的野马

五、词语意思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狂奔:迅猛地奔跑。狞笑:凶恶地笑。拥戴:拥护推戴。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颠簸:上下震荡。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

六、重点句子分析:

第14课《再见了,亲人》

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②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最后一句感叹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③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④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句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之间深情厚意。运用反问句,无论在情感的抒发和语意加重上,反问的表达效果比陈述句更好。

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再见了”,说明志愿军战士的依依不舍;呼唤“亲人”,表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留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离的感情。

⑥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这段话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⑦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中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长,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16课《桥》

①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存希望的“靠山”。

②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

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七、课文简说

1、《再见了,亲人》为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先人后己、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雄献身的老共产党员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课文按“突遇山洪—》指挥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的顺序发展。

4、《梦想的力量》课文通过记叙一位年仅6使梦想成真的经过。本文是按事情发展、时间顺序描写的。

瑞恩梦想的实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得到大家的帮助筹集2000块钱,三是聚集更多人力量筹集买钻井机的钱。

瑞恩梦想的实现按时间顺序记叙体现在每个步骤时都有相应的时间词语:如1998年的一天,4月下旬的一个早上、9月、2000年7月、2001年3月等词语。

八、背诵默写:

1、日积月累:

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指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愚公移山:传说古代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铲平,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铲去一点就少一点儿,终有一天可以铲平的。”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含辛茹苦:茹,吃。经受艰辛困苦。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百折不挠: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很遥远。

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

风雨无阻: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照常进行。

坚贞不屈:贞:有节操。形容有节操,坚定不变,绝不向来势力屈服。

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

全心全意:用全部精力。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扶危济困: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也说扶危济急、扶危救困。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

1、向敌人冲锋,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2、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门外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尊师重教、立学求道

九、文学常识

1、《再见了,亲人!》的作者是魏巍,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创作的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主要作品《魏巍诗选》《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活动。每年的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金色的鱼钩》的写作背景是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草地之上。老班长瞒着病号们吃鱼骨头、自己挨饿还用笑容来鼓励病号振作精神以及他在奄奄一息之际还劝病号们珍惜食物,不要放弃的画面让我们印象深刻。

3、《桥》的作者是谈歌,曾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期刊文学奖。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园笔记》;中篇小说集《大厂》;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绝唱》等。

4、《梦想的力量》中“梦想”是指人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力量”在这里是“作用;效力”的意思。6岁的小瑞恩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听起来,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梦想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心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爱的力量!小瑞恩被人们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接受国家荣誉勋章,10月被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十、句型练习

1、老班长在吃鱼骨头。(扩句,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揣起搪瓷碗觉得很重。(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一动不动,身上落满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渐渐升上来,漫到人们的腰。(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2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3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4

这四个词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其中

dúcuōmājiǎochúxiá()打()手()平打()()窗()子 chú chuāngróuzhòupiězuǐxiázichōuyē()()()()()tiánmìshângdànshùyúguànãrrù()()()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带点的宇的正确读音。(2分)1.身为邮差.(chāichā)绝不能出一点儿的差.

(chāichā)错,否则,会使别人受到很大的损失。

2.喷.(pân pēn)泉旁边的小店喷.

(pân pēn)出烤鸡的香味。

三、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游手好娴()天崖海角()鱼贯尔人()落谎而逃()

与世融绝()文所未闻()用之不歇()郑重其是()

四、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空格处。(2分)

精美精通精心精彩

这次艺术活动真是丰富多彩!陈明对数码摄影比较(),每次活动都

能把其中()的镜头拍摄下来;李刚做的浮雕画()极了;全班同

学还()设计了新年邮票,那图案让人看了越看越喜欢。

五、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因为下雨,所以没有参加植树活动。

B.经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

C.凡卡对以后的生活非常绝望。

D.由于改变生活水平,东莞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六、请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句子连成一旬话。(2分)

1.我家离学校很远。我每天早上六点就得起床。2.放暑假后我去武汉。放暑假后我去上海。

七、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2.《凡卡》的作者是契诃夫写的。()

3.《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所救的野人叫星期五。()

4.《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英国的马克·吐温。()

八、读故事,理解标点的含义。(3分)

法国作家雨果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书稿寄给出版商。过了很长时

间投有回音,于是他在信纸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寄给出版商。很快出版

商回信了,上面也没有一个字,只画了一个“!”。

雨果画的“?”的含义是

出版商写的“!” 的含义是

九、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在横线上再写一句类似这样的句子。(6分)

1.正直是。

2.眼泪无法

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

4.守信是一项财宝,5.,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段,回答问题。(12分)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

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

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

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

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强烈——()光明——()

2.请你给这个感人的画面起个题目。3.“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

4.文中最后一句中有两个“幸福”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一个“幸福”是指:第二个“幸福”是指:

二、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冲(chōngchòng)动挣(zhēngzhâng)钱喷(pânpēn)香作(zuòzuō)台

三、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1分)

1、冻僵堵住维裙薄纱明晃晃

2、裂缝淤泥凉爽照顾博物馆

3、舒适喷香潮湿腐烂圣诞树

4、按装商店厉害模样湿淋淋

四、先把词语补充完全,然后填空。(4分)

目不转()赏心()应接不()眼()潦乱

表示东西多得看不过来: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表示看得认真专心:表示因眼晴看见复杂粉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五、按要求填词语。(7分)

1、根据意思,写出含有“天、地”的词语。(1分)①理所当然,不容怀疑()②同天地一样长久()③天坍塌,地开裂,比喻重大事故()

2、根据前面的几个成语的大意,写两个类似的成语。(4分)完璧归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呆若木鸡守口如瓶心如刀绞文质彬彬想入非非小心翼翼

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急高忽低

3、在括号里填一个有关“神”组成的词语。(2分)

刚上场,你看她一副()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

个球以后,()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恢复

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掉了关键的一局,你看她那()显得十分

沮丧。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火炉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很舒服。

改为感叹句:

2、有一天,鲁滨孙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

缩句: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上没有用。

改为反问句:4、凡卡觉得爷爷一定能收到他写的信。

改为双重否定句:

5、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改为陈述句:

6、凡卡对爷爷说:“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改为间接叙述:

7、请你尝一尝,不热不甜不要钱。改肯定句:

8、面对困难,我们也不轻易放弃。(补充句子)

七、在原句

上修改病句。(3分)

1、床上的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寂静地睡着。

2、在海上航行了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3、气象组的同学们每天都仔细记录并观察天气变化。

八、读句子,找出准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A、说明小女孩穿的拖鞋很大。()

B、说明小女孩穿的是她妈妈的鞋。()

C、说明小女孩家里很穷。()

2、《凡卡》一文运用的最突出的写法是。

A、倒叙()B、插叙()

九、积累运用。(10分)

1、她们俩在()和()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

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地方去

了。这段话出自丹麦作家写的。文中的小女孩

次擦燃火柴,第三次看到了什么。你还读过他的作品

是、。

2、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告诉我们要靠坚强战胜一切苦难的名句

是,出自(冰岛)拉克司内斯的《》:告诉

我们要守信用的是你还想起了哪句关于诚信的名言。

3、我们常听人说:三天不念,三天不做个,赛过诸葛亮。

4、请你写出一句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主题编排,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和时间赛跑》能让人获得和时间赛跑就会获得成功的启示;《检阅》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尊重、相互关怀的价值观;《争吵》让人认识到知错就改、宽容待人的好品质;略读课文《绝招》让人懂得勤学苦练方能练成绝招的道理。这些课文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写照,能引起孩子们感情的共鸣,对语言文字产生亲切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阅读方法。《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分别是和同学交流自己学本领的经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习作和交流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忧、哀”等49个字,会写“赛、疼”等41个字,辨析字形,正确读写词语。

2、会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学习用多种方法积累运用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4、能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疑问和体会,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

四、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4。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可用12-14课时完成,其中

《和时间赛跑》

2课时

《检阅》

2课时

《争吵》

2课时

《绝招》

1课时

《语文园地》

4课时

单元复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6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教具准备

准备自学题目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地学习、生活着。而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孩子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快速读下课文,你就知道了。二 初读课文,自学交流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1)字音。

木屑(xiâ)削(xiāo)苹果

尘埃(āi)(2)字形。

喂:不多一撇。滚:不少撇。毁:左上是‚臼‛,笔顺是‚‛。

惯:右上是‚‛笔顺是‚

‛。

2.说说你对课文题目及课文内容的理解。(1)课文题目。

‚夜莺‛指为游击队报信的孩子,他用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的消息。

(2)课文内容。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消灭了很多德国侵略军。

3.质疑问难。三 默读课文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描写的?(夜莺的歌声。)2.还可以说是按什么顺序?(事情的发展。)3.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四部分,迅速浏览,看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歌声引敌

以歌声传情报

转身钻入树林,消灭敌人又响起歌声)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制作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题目,老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因为课文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小孩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包围圈,并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信,最终消灭了敌人的故事。)2.导入新课: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面对一群德国鬼子兵,表现得沉着、机智。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这位‚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精神了吗? 二 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想象当时是怎样的情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边读边想边标注。2.班内交流。

(1)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在空无一人的村子里,到处是黑色的碎瓦,烧焦的树木,然而‚小夜莺‛却悠闲地唱着歌。他唱一阵,停一会儿,好像在喘息,其实是在观察周围的动静、侦察敌情。发现敌人后,他唱得更起劲儿了,他已经做好引敌上钩的准备了。

(2)‚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会学杜鹃叫,这样为给游击队报信做了准备。可见他与敌人周旋很有经验,十分巧妙。(3)‚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这是在暗暗地骂鬼子,既不使德国鬼子有觉察,又表达了他心中对敌人的憎恨。

(4)‚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小夜莺‛面对鬼子不能直接骂他们是鬼子,把他们称为野兽,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他是在麻痹敌人,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同时,学不同的鸟叫也为同游击队联络做了准备。(6)‚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小夜莺‛不着边际的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他什么都不懂,只是个顽皮的孩子,巧妙地掩护了自己。

(7)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他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三 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

1.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2.自读或分角色朗读。3.指名朗读。

四 总结全文,体会领悟

1.‚小夜莺‛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啧啧称赞,值得我们学习。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小夜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一介绍了‚小夜莺‛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2.‚小夜莺‛的一些语言、动作、神态,从表面来看,他是活泼顽皮,不懂事理,可这正是他与敌人周旋、引敌上钩的手段。这些句子都有深一层的意思,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呢?(画、读、想情境,思考原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话中去体会、品味,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字词。口 胸 备 精会神 子 好 烧 兴致 2.比一比,再组词。

3.读第20自然段,摘录描写‚小夜莺‛动作的词语,说说你的体会。

学 甩 打 弯 拾 踢 这些动作从表面来看,让人感觉‚小夜莺‛不过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可这正是他机智勇敢的表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让敌人相信他只是个顽童,为消灭敌人做了很好的掩护。

4.缩句。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打破沉寂。

(2)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小路穿过空地。

(3)机灵的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孩子回答。

5.你还知道哪些抗战小英雄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吧。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2.认识本课生字。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故事。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重点难点

1.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2.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脉络,给课文每个部分写个小标题。教具准备

制作课文每部分小标题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揭示背景

本文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管桦,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著名作家、诗人、画家。他的作品《小英雄雨来》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本侵略军集中主要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残酷扫荡,妄图消灭我军抗日力量。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篇课文就展现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日本侵略军斗争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字音。

‚还‛‚弹‛‚扎‛‚拧‛在本课读‚huán‛‚dàn‛‚zhá‛‚níng‛。

(2)新词。

晋察冀地区:晋,山西省的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的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地区是我军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劫难:灾难。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有一个小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高,为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最终逃脱了敌人的魔爪。

3.说说初读后的感受。4.质疑问难。三 快速阅读每部分,给每部分加小标题(出示幻灯片)(即浓缩段意,可以是词语、短语、句子)第一部分:游泳高手 第二部分:夜校上课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宁死不屈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死里逃生

四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军英勇做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教具准备

把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老师点拨,突破难点

1.你认为哪几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三、四、五、六部分。)2.快速地阅读这几部分,找出能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画画,读读,体会一下。

(1)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表面来看像是雨来怕敌人的刺刀,实际上他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2)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表现了雨来为了祖国,为了保护交通员,宁肯流血牺牲也决不屈服的革命意志。既写出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与爱国联系起来,令人回味。(3)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纪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你认为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介绍雨来游泳本领强,为后文他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跳水逃脱做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受到身为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教育,为他能有机智勇敢地掩护革命干部的行动打下基础。正是因为他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文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事迹。

二 快速浏览,体会写法

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1)课文三处写景写得好。

开头写景:描绘了芦花村的美景,展示雨来家乡的可爱,预示着它神圣不可侵犯。

第五部分写景:描绘还乡河的独特景色,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

第六部分写景:又写还乡河,烘托出人们失去小英雄的悲愤而暂时沉默的心情。

(2)课文四次写雨来的识字课本。

第一次:表现了雨来对学文化、学革命道理的认真态度。第二次:写雨来接受爱国教育。

第三次:写雨来对课本爱不释手。说明他喜爱课本,深信革命道理。

第四次:写雨来用鲜血实践着革命道理。(3)拟声词使用多,具体、形象、声情并茂。

(4)通过对敌人阴险狡猾、凶恶残暴的描写,反衬出雨来的勇敢。

三 总结扩展

1.全文条理清楚,描写生动具体,雨来机智勇敢的形象刻画得鲜明而突出。

2.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搜集一些感人的抗战英雄的故事。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暴风骤雨》的作者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很好地领悟这种写作方法。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把这个写作特点的要点把握住。

课堂作业 1.连一连。

2.再写几个拟声词。哐啷 呜呜 嘎嘎 轰隆

3.用两个字概括每部分的小标题。(1)游泳(2)念书(3)掩护(4)斗敌(5)枪声(6)脱险

4.谈谈你读了《小英雄雨来》后的感受。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要求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3.理清层次。教具准备

课前请同学搜集国内国际大事,尤其是关注一下动荡不安、硝烟弥漫的地区的局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他们勇敢机智,令人敬佩;战争残酷,不能正常生活……)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充满了亲人离散的悲伤。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不信,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板书课文题目)二 审题质疑

1.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为什么发出呼声?什么样的呼声?)2.请你走进课文,置身于‚我‛的内心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四 汇报交流 1.字音。

卓越(zhuï)蓝盔(kuī)呼吁(yù)给予(jǐ)鲜血(xuâ)2.字形。

牺:右边是个‚西‛,不要多一横。凯:山下山旁两个‚jǐ‛(己、几),右边不要写成‚攵‛。姨:右侧笔顺是‚3.新词。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凯旋:战胜归来。灵柩: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蓝盔: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的蓝色盔帽,上有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

4.主要内容:‚我‛一个中国孩子在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并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和崇敬中表示要向爸爸学习,最后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五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信的正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1.‚痛失父亲‛这部分的录音。2.世界不安定局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青山间攀爬,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小朋友来说,将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痛。

二 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

1.默读有关段落,找出‚我‛痛失父亲的句子,画出来。2.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其中的含义。3.汇报交流:(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既表明爸爸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也表达他对和平的向往,还表现出他对孩子的关爱,是个好父亲。(2)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我‛万分悲痛。爸爸在呼唤和平,表现了爸爸对和平的渴望。

4.老师小结:失去父亲,悲痛不已,这悲痛中有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崇敬,也有对和平的深切呼唤。让我们用心、用情来体会吧。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放录音。)三 体会‚世界不太平‛

1.导入:小作者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与痛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想到世界上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人们,想到当今世界不和平的局势。而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读这一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1)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2)‚和平之花‛虽然美丽,但它是很容易被破坏的。(说明世界只要有战争,就会难保太平。‚和平之花‛容易被摧残。)3.是啊,无数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你们能说说吗?(出示图片。)‚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死伤无数。

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人民至今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4.在无数事实面前,你有何感想呢?(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四 体会作者的心声

小作者是战争的受害者,他更是和平的呼唤者,我们要和他一起向国际社会呼吁!齐读第7自然段。

五 小结拓展

1.我们期望和平,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世界上的硝烟,让我们心中总有一丝不安。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制止战争,但让我们一齐为维护和平做点儿事吧。请说说你的打算。

2.请你给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怀。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板书设计

悲痛——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世界弥漫硝烟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ēng(牺牲)kǎi xuán(凯旋)ā yí(阿姨)jīng tōng(精通)gîng xiàn(贡献)zuì â(罪恶)jiàn kāng(健康)yǒng zhù rãn jiān(永驻人间)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鲜血(xuâ xuě)

呼吁(xū yù)卓越(zhuō zhuï)给予(jǐ gěi)蓝盔(kuī huī)丧钟(sāng sàng)3.修改下面的病句。

(1)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歌声走向校园。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歌走向校园。

(2)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和读书。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4.填写词语。

(1)千变万化 千难万险 千差万别千军万马(2)谈天说地 惊天动地 翻天覆地昏天黑地

5.请你组织同学们一起以‚热爱和平‛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吧。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2.认识本课生字。

3.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伊拉克战争和巴以冲突中有关妇女儿童悲惨遭遇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及图片。(出示幻灯片)你还知道近年来有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出示课文题目。)二 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轰隆隆,在这儿读lōng lōng 祈盼qí,不读qǐ 2.思考: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第1小节:大海是海鸥的乐园,战舰水雷却成了不速之客。第2小节:沙漠是蜥蜴、甲虫的天下,可这里来了坦克和大炮。

第3小节: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可导弹搅得它很不安宁。第4小节:草地是小孩子的运动场,可这里散落着地雷碎片。

第5小节: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3.针对这种人类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作者发出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和平的呼唤,对战火中的人们的同情。)三 汇报交流

四 小组朗读,交流体会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把感受读出来。五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六 自己朗读,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表述美好的春天,当学生沉浸在对美丽事物的遐想中时,再逐渐把残酷的战争展现给学生。这种强烈的反差,可以使学生产生痛惜、愤恨之情,充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2.教师可通过四个连续的‚再也不是‛的引读,将美景与战争的场面重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此刻,痛惜、伤感、愤恨、惋惜、难过等多样的情感在学生的心间升腾,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望无际)的大海

(月朗星稀)的夜空(广阔无垠)的沙漠

(碧绿宽阔)的草地(奇异美妙)的梦幻

(宽敞明亮)的教室 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战争让孩子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食物,失去了学校,失去了运动场,我们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3.请你仿照第1至第4小节的写法,写一节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美丽的校园, 本来是我们读书的地方, 可是如今到处是断壁残垣, 炮火斩断了琅琅的读书声, 这究竟是为什么?

语文园地四

教学要求

1.关心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有更深刻的认识。

2.了解新闻的内容。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3.提高搜集、组织信息的能力。提高口头、书面的表达能力。积累一组描写战争的成语。

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的指导与训练。2.看图作文的指导与修改。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具准备

1.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

2.黑板布置:写好‚新闻发布会‛的专题。3.请同学们准备好串联词,主持会议。教学过程 一 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生活在幸福祥和的环境中,享受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爱。然而,社会并不是处处都有阳光雨露,还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无论怎样,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有责任去关心,去了解周围发生的事,以便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着同学们手中的资料,就知道他们早已行动了,正迫不及待地准备交流呢!二 小组交流

1.每人将自己搜集的新闻在组内讲述。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评价指导。3.选出组内的最佳新闻。4.老师巡视指导。三 全班汇报

1.各组的最佳新闻发布人选上场。2.班内同学进行评价,质疑。

3.选出班内‚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四 小结提升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新闻发布,我很有感慨,你们能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搜集各类你们感兴趣的信息,不仅范围广,而且内容新。同时,你们能进行较为合理的加工整理,展现给大家,你们已经成为班级内的‚新闻工作者‛了。今后每天早晨的十分钟,就作为发布你们搜集的新闻的时间,让我们在这里继续增长见识,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练习。2.提高写作能力。

3.激发对战争中遭受苦难的儿童的同情。教具准备

习作挂图,1937年日本入侵我国的纪录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导入:同学们,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请看录像。

2.放日本入侵的纪录片。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 引导观察

1.无数的中国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惨遭杀害,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多少个儿童失去亲人!请看,(出示图画)这个小孩正在废墟中号啕大哭!2.读‚习作‛,弄清楚这是一张什么照片,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2)要求: ①仔细观察,想一想: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儿?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②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③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观察想象。

(1)画面上的情景怎样?(2)小孩的外貌、年龄及哭的原因是什么?(3)他的父母在哪儿,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4)孩子将来的命运怎样?(5)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 三 交流评价

将看到的、想象到的进行交流,师生评价。(想象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能否表达对小男孩的同情及对日军的无比痛恨等。)四 确定顺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1自然段:介绍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略写。)第2自然段:轰炸后的房屋、桥梁、车站及老百姓惨死的情景。(略写。)第3自然段:小男孩的父母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小男孩而惨死的情景。(详写。)第4自然段:小男孩惊恐无助地爬出废墟痛哭。(详写。)第5自然段:哭声越来越响,可没有人来帮助他,只有硝烟的气味,血腥的气味不断飘来。(略写。)2.倒叙写法。

先介绍小男孩在废墟痛哭,然后介绍事情的原委。五 打草稿,老师指导部分学生 六 修改作文

1.找一名同学读文,共同评价。(内容、条理、语句等。)2.根据评价的要求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2.了解比喻句的特点,积累成语。

3.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实例,提高实践能力。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读文中的句子,体会有无带点词的不同。(把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加强了。)2.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它有哪些特点呢?(把要说明的事物比作另一熟悉的类似的事物,使要说明的事物更清晰、更形象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般比喻句用‚……像……‛‚……仿佛……‛‚……好似……‛等。)3.课文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快去找出来,读读,体会体会。4.你能说一个比喻句吗? 二 日积月累

1.读成语,你发现了什么?(与战争有关的成语。)2.不理解的成语查查词典。

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趁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又趁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3.读读背背。

4.同桌互背,集体轮背。三 宽带网

1.内容: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7

济()住()枪()防()

挤()驻()抢()仿()

三、根据典故写成语。

1、《汉书?高祖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2、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信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3、《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4、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望八公山,草木皆人形”,非常惧怕。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四、帮下列词语找到它们的反义词朋友。

黝黑 —— 卓越 —— 寂静 —— 光荣 ——

五、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出其不意()

A、意思 B、意见 C、意料

2、声东击西()

A、声音 B、发出声音 C、声明

3、风声鹤唳()

A、鹤叫 B、哭泣 C、憎恨

4、攻其不备()

A、准备 B、防备 C、设备

六、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盼望 祈盼

1、我日夜()的“六一”儿童节来到了。

2、我们希望,我们()——让战火中的孩子都能上学。

沉寂 寂静

3、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4、清晨,森林里十分()。

七、修改病句。

1、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他穿戴的都是新衣服。

2、不一会儿,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3、我的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数学作业还没做完。

八、照样子写句子。

例:您不要随地扔纸。

请您不要随地扔纸。

您不要随地扔纸,好吗?

你陪我去公园。

九、给下面的一段话加标点。

这学期 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杂志有 小学生语文学习少年文艺 和 故事大王 大量的课外阅读 使我们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写作水平因为这 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班集体 呢

十、快乐读短文,轻松做练习。

可爱的小鸟

没有()绿叶,没有()炊烟,没有()泥土,没有()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姍姍而来,近了,近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也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niǎn)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么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青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dǔ)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qiān)吝(lìn)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带来了乐趣,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选择恰当的数量词填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

A、一枝 B、一堆 C、一片 D、一丝 E、一阵 F、一缕

G、一朵 H、一粒

2、读下面的两个句子,你认为哪句写得好?请说明理由。

A、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

B、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不停地叫着,叫声时长时短,时高时低,很好听。

3、你认为小鸟哪些方面可爱?

4、“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小鸟为什么憔悴?

5、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后有什么感觉?

十一、交际应用。

放学回家,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我会这样赞美妈妈:

十二、习作。

请你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说说你最想说的话。注意书信格式。

第四单元测试卷的部分答案:

三、1、运筹帷幄

2、围魏救赵

3、四面楚歌

4、草木皆兵

四、雪白 无能 吵闹 可耻

五、1、C

2、B

3、A

4、B

六、1、盼望

2、祈盼

3、沉寂

4、寂静

七、1、去掉“戴”。

2、去掉“乌云和”。

3、将“,只剩下数学作业没做完”去掉,或者将“都”改为“差不多”。

九、依次为:,: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8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学情分析,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isidanyuanjiaocaijiedu的文章。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

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其中《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外国作家的名言警句,也紧扣单元主题,收集了关于意志品质及做事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学会生存》提出遇到灾难或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话题;习作中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从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可见,整个单元都是紧扣单元主题的。这样的安排,为我们整体了解多元文化,进行更多更广阅读外国名著提供了视野,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1.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本单元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教学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课时,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在读中理解内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本单元以“外国名篇名著”为主题,从教学内容看,它可以分为四个板块:短篇小说精读模块,主要让学生体会人物命运悲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其二是长篇小说模块,主要让学生了解面对灾难和挫折该怎样应对。《语言园地四》主要整合了本单元主题,对“学会生存”进行探讨,积累有关名言警句,让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外国文学作品,根据教学类型可以再分为口语交际习作和整合探究两个模块。于是,本单元教学分为四个模块来设计。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的阅读

随着年级升高,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视野,教材编写者在第四单元特意安排了四篇《外国名篇名著》,其中短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长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故事梗概 精彩片段)方式呈现,这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也正因为与众不同,“作品梗概+精彩片段”,成了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 “梗概” “精彩片段”捆绑式出现,教学时该怎样准确定位?如何处理好“梗概”、“精彩片段”和整本书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点实用的阅读技能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恰巧前些天发现蒋军晶老师在博客上撰文阐述观点和做法,仔细拜读,值得借鉴。

(一)、确定教学目标,激发阅读欲望。

教学这类课文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也就是借助于“梗概”与“精彩片段”作一个高效的“名著导读”。为达成这一目标,可以借鉴“读书会”、“聊书会”的一些方式方法,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的定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正如蒋老师认为:把教与学的过程更多地处理成,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多听少说,多组织,引导,多观察。如果学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梗概猜测具体的故事情节,或到精彩片段中找答案,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鲁宾孙来到荒岛是怎么过着寂寞生活?他又是如何克服寂寞、孤独的?种出了粮食,他怎样做成食物?野人野蛮的宴会是什么样的?鲁宾孙是怎样教化“星期五”的?鲁宾孙和“星期五”是怎样救船长的?如果有学生读过这本书,可以让他们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也可以请他们讲讲书中其他的精彩片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自己读原著的体会。这些环节的安排,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

(二)、“梗概”、“精彩片段”有机整合。

《鲁滨孙漂流记》的“精彩片段”,篇幅很长,并且细“碎”,没有前因后果,阅读时如果没有“梗概”,理解上会出现情节空白以至无法连贯,是真正意义上的“片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把两者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浏览“精彩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判断的过程实际就是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过程。

(三)、运用语言材料,培养语文能力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梗概”试着用更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尝试之后,学生发现,鲁滨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既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故事重点的把握过程。上“精彩片段”时,可以更多从“作品赏析”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例如“

1、野人为何取名“星期五”,从片段中找出能够印证时间的语句,谈谈时间描写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2、在这个故事中,有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作者却会用很长篇幅不厌其烦地写,找出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

3、结合精彩片段,评价鲁宾孙是怎样一个人?

4、摘录片段中描写作者对生活感悟的经典语段,并作分析。

上一篇:我去了北京英语作文下一篇:基层团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