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

2024-05-08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精选10篇)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 篇1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叫“庚伢子”。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关时,地主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病情加重,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雷锋的父亲雷明亮,从小和雷锋的爷爷一起务农,租佃地主的地生活。在1929年着名的湖南农民运动中,参加过农民运动。后来大革命失败,雷明亮到长沙市仁和福油盐铺当了挑夫。资本家逼迫他到江边去运货,结果遭到歹徒毒打,重伤吐

血,又带着伤回到家乡种田。1944年雷明亮被日寇拉去做挑夫,由于反抗遭受毒打,吐血越来越厉害,也没有钱医治,于1945年春天病死。雷锋的哥哥雷振德,12岁时离家到几百里外的天津市一家工厂做童工,得了童子痨(肺结核)。由于身染重病,工作时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被轧伤了胳膊和手指,随后被老板辞掉。雷振德带着病残回到家乡,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做童工。由于劳累

过度,肺病一天天加重,又没钱医治,1946年也死去了。雷锋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也是连饿带病死在妈妈的怀里。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贫穷,父母无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妇女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

了童养媳。后来,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子凌辱而自尽。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

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

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

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 篇2

雷锋叔叔, 你响亮的名字, 在我踏进小学的大门, 您就一直伴随着我。我被您的事迹深深地吸引着……

植树节我们学校种了许多树, 下午一点钟, 同学们有的还没到校, 我提着水桶来到操场上干了起来。我先把杂草拔掉, 再给树浇水, 干得满头大汗。不一会儿, 一双小手红通通的, 还隐隐作痛, 我也觉得有点累了, 刚想放弃。但转念一想:能为大家做点好事, 不就是一个活雷锋吗?于是我的劲头又来了。一会儿, 一个高年级的同学走过来夸奖道:“你真棒!”说着也参于到劳动中来。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接着有位小同学也来了, 她弯下腰, 蹲着拔草, 脸上露出甜甜的笑。一个……两个……有的拔草;有的浇水;有的给小树填土;有的顺便把操场的杂物捡掉。大家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是啊, 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 不仅仅是人帮助人做好事, 人与人的事, 还可以是人与周围事物的事。我将让雷锋精神成为我人生的启明星, 陪伴我茁壮成长, 引领我走向美好的明天。

斯霞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篇3

识字教学要着眼于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我主张识字数量不要太多。一些儿童暂时难认、难理解的字词不必硬灌给儿童,以后他们有了相当的知识基础就不难掌握。这有利于减轻负担,也有利于智力发展,还有利于常规训练。(摘自《斯霞文集》第3卷《我的识字教学观》)

小学语文教育要重视美育:

在小学,美育很重要。现在要培养现代化人才,但没有美育、美的设想,如何搞现代化?在教育上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能缺少美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没有美。目前培养文明行为,进行礼貌教育,推行《小学生守则》,一举一动都要讲究文明礼貌。(摘自《斯霞文集》第2卷《小学要重视美育》)

抓好阅读教学: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但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还普遍存在。表面看,课堂上似乎活跃起来了,但实质上,学生词汇贫乏,说话、朗读、默读、概括、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差,可是这些情况又常常被“高分数”掩盖着,以致造成一些同志不注意从实质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摘自《斯霞文集》第4卷《抓好阅读教学》)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聪明才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语文是小学生入学后学习课时最多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摘自《斯霞文集》第4卷《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一条首要的基本功。教师天天要上课,教师的语言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要使学生会说普通话,说话口齿清楚,咬字正确,声音响亮,语言完整,简短扼要,用词准确,那么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些。(摘自《斯霞文集》第2卷《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一代先贤斯霞老师语言平白,但思想深刻,她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她面向的是儿童的未来。她不仅是语文教育者、思想者,更是一位勤勉的实践者。她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为着儿童的快乐成长,为着儿童一生的幸福。请看她是如何教育儿童的。

我教一、二年级时就对学生讲:“老师不在乎你们写多少,只要字写得好。”这样要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大不一样了。布置一大堆作业,学生急于要做完,他就做得马虎;相反,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多,那么学生就会认真地写了。从效果上来说,课堂作业要好,字可以少写一点。只要他记住,有的字不一定要写在本子上,可以用手书空,嘴巴说说,手再写写,这样印象深。(摘自《斯霞文集》第3卷《谈识字教学》)

为了防止儿童写字过快过草,我有时采取报一个词叫他们写一个词,报一个句子写一个句子的方法。这样,儿童不但能做到认真耐心地写字,而且大家写字的速度也差不多。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对笔画、字形结构达到相当熟练时,就可以适当地要求写得迅速了。

指导低年级儿童使用橡皮擦、铅笔和薄本等工具,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时儿童写错字,就用口水和手指去擦,既不卫生,又容易把本子弄脏;有的儿童用橡皮去擦字,用力过大,常常把纸擦破;有的随便一擦,要擦的字没有擦去,别的字倒被擦模糊了。因此,我非常注意指导儿童使用橡皮擦的方法。

儿童很喜欢用小刀削铅笔,往往把铅笔削得很尖,用力一些就断,断了再削,削了又断,一支铅笔用不到三两天就削完了。有的儿童没有铅笔刀,任凭一支秃铅笔涂写,写得又粗又肥,很不整洁美观。也有的儿童因为怕铅笔用得太费,就买很硬的铅笔来用,给写字带来了很多困难,写轻了看不清,写重了容易把纸戳破。这些事看起来好像都是小问题,但与写字的好坏关系很大。我不但要儿童的字写得正确,写得好看,还要培养他们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且爱惜这些工具。

保持薄本的整洁,关系到孩子审美观念和品质的培养。我总是要求儿童薄本不要弄脏,不要卷角,不要撕破,有时为了防止袖口把书角弄皱,我叫他们把右书角用其他书本压住了再写,尤其在冬天衣服穿得多的时候,更要注意叫儿童这样做。从这些细小的地方来培养儿童爱护薄本,这就使儿童懂得如何来爱护一切物质财富,养成俭朴节约的美德。(摘自《斯霞文集》第3卷《教儿童写字》)

从这里不难看出,斯霞老师从事教育何等用心。是斯霞老师的母爱教育思想哺育了万千儿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她成为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斯霞老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关爱有加,不仅悉心指导,有时还不顾高龄亲临培训会。斯霞老师说:“苏教版教材把看书、写字和用眼卫生放在课本的开头,每个字的笔顺都印在书上,要学生在田字格里写,而且强调天天写,每次不一定写得很多,但是要认真写,要写得好。用这样的课本,写字训练就得到落实了。”她接着又说:“要加强朗读背诵,要用范文的语言来规范学生的语言。我不赞成多分析。有的老师提出,‘低年级分析课很难上,学生不喜欢’。其实,不能怪学生,短短的几句话,学生已经读懂了,你还分析什么?不如让他多读读……读得熟了,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到时候也能自然而然地用上了。把书面语言用于口头语言,主要靠朗读,这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摘自《斯霞文集》第2卷《教材要有自己的特点,要便于教学》)作为教材的编者,斯霞老师关爱的话语言犹在耳,虽时过境迁,但仍然激起我强烈的共鸣。每每念及,内心总是充满着感激之情。

记得2002年11月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要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一次大会,届时将有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代表参加这次盛会。大会的筹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突然萌发一个念头:要是斯霞老师能和代表们见见面,那该多好啊!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斯霞老师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斯老师,她听清是我的电话后说:“我没病,我身体很好。”当时我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很是清脆悦耳,哪像是九十多岁的人哪!我向她说明我的想法,我说老师们很想念你,想见见你,你能到我们会上来么?她对我说,我也很想念大家。我说广东很远,这事情我们两个人定不了,要征求你家里人的意见,我过几天再给你打电话。当再次接通电话时,我得知为斯霞老师这次出行,全家人开了一个会,决定由大女儿陪伴上路。没想到的是斯霞老师那几天的身体特别好,情绪也极其饱满,思维也很清晰。她女儿对我说,斯老师比在家里时还好。记得开幕式上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地坐在主席台的中央,老师们的兴奋之情难以控制,台下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开幕式一结束,向斯霞老师问好、与她合影、请她签名的老师像潮水一样涌向主席台,争先恐后。这怎么行?会把老人家累坏的,我连忙安排同事上前劝阻,直到下死命令,才让斯霞老师得以脱身,此时斯霞老师已经为三十多位青年教师签了名。也许是斯老师太留恋课堂了,怎么劝她都不肯离去,她要坚持听课,而且是站着听,把凳子放在她旁边她也不坐。会议结束后,去中山公园游览,我一看那近45度的几十级台阶,就为斯霞老师发怵,但斯霞老师说不要紧,她能上得去。斯老师迈着缓慢而坚实的步子,在女儿的搀扶下,终于走到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前。93岁的年纪,有这样的好身体,堪称奇迹啊!

我还想起了十多年前的那一幕,我们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当时她也已80多岁高龄,我们派专人照应她被她谢绝了。她说,如果要人照应我,我就不出来了,说着还做了一个从面包车上跳下来的动作。这一下把站在旁边的我吓坏了,连忙问她有没有事。她笑着说,有什么事呀,我这是告诉你,我身体好着呢!望着她80多岁但却充满童心的样子,我当时想,有斯霞老师这样的评委,我们的工作一定非常顺利。

斯霞老师胸襟广阔,说她超凡脱俗,一点儿也不过分。她对孩子的事业比对她自己还在心,她对待利益想躲还来不及。有一次,她参加省里的教材审查工作,按规定有几百块钱的审读费,就这么微薄的一点报酬,她居然不肯签字,说是应该的。我们说,现在对专家的劳动都要表示一下的,经反复说服动员,才算完成任务。别人请她的事,她都无保留地支持,只要对社会有利。斯霞老师为苏教版而奔走,多次出席我们的培训会,对我们的工作充分肯定、热情扶持,表达了一个老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殷殷期望和深深关切。

斯霞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她“爱满天下”,她的母爱教育深入人心;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遗训,她躬行实践,身体力行,她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师表。而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也是中国母语教育的一个理论宝库。学习它,研究它,实践它,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共同责任。

斯霞老师生病后,我和几位同事前往探望。第一次看望斯霞老师时,她坐在轮椅上,气色还好,但消瘦了许多。后来两次,斯霞老师精神已不如前,其中一次她正熟睡,听呼吸的声音即知病得不轻。记得那次从医院出来,大家都没有说话,张庆、袁浩、汪晓铅等同志一个个神色凝重,死神在威胁着斯霞老师宝贵的生命,我们心中的无奈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们敬爱的斯霞老师走了,她走得那样安详。她“捧着一颗心来”到这个世界,走的时候却“不带半根草去”。她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在庆祝斯霞老师90华诞的座谈会上,我曾经即兴颂过一首小诗,献给敬爱的斯霞老师:

你是太阳

——献给斯霞老师的歌

你是太阳,因为你总是给人爱的阳光;

你是海洋,因为你纯粹,洁净,宽广;

你是丰碑,它不是在地面上,而是矗立在人们心中;

(下转第7页)

(上接第10页)

你是高山,因为人们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将你仰望;

你是旗帜,许多认识或不认识你的人都追随着你去实现教育的伟大理想;

你是春风,因为只有在春风里,万物才得以生机勃勃,茁壮成长。

你就是你,

你是斯霞,

你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师表,

你是共和国园丁永恒的榜样。

如今,斯霞老师已经作古,然她的精神永存,她的思想永存。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 篇4

我们观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影片讲述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将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为他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太阳穴上,使得雷锋同志壮烈牺牲……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

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在一家公交车公司当司机,并且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一次,一位年长的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汽车撞倒,随后,肇事汽车迅速逃离现场。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前者同样的汽车,为了不给自己惹祸上身,司机谎称为老人追车,尔后也驾车离开事发现场。乔安山在运输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人。他马上把老人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而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让他赔偿4万元钱。难道雷锋牺牲后,他的精神就消失了么?因为此事电视台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在一次出车中,乔安山的汽车上,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坚持不住了,他毅然停下车来,送这位孕妇去医院。可谁知在途中,一个检查处让他停车接受检查,在这紧急关头,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那位检查员——自己的亲生儿子,才使车子顺利通过。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看来人们并没有忘记雷锋啊!

的确,雷锋他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叔叔、阿姨,有照顾孤寡老人的中小学生,还有许多捐款捐物,热心公益事业的不知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雷锋永远活在我心中作文 篇5

雷锋同志的光辉榜样,给我最深刻的启发就是,作为革命者,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好每一件小事,都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丢失的那份助人为乐热情找回来,把忠于职守的社会责任捡起来,要让雷锋精神在我们身上闪光。

我与雷锋同庚,同年参军,他虽然英年早逝,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雷锋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伴随着我。

远的不说,近四五年来,我在雷锋精神鼓舞下,也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好事。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邻居好,赛元宝。

我家楼梯共四户,四户尤如一家人。我住三楼,五年前,四楼迁居一农村小夫妻,带着两个小女孩。长女上幼儿园,幼女还不会走路。丈夫常年在外地经商,少妇小许照料家务,看管小孩,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外出,不得已将小孩放在我家。

我和老伴就叫小孩和阿太玩。阿太就是我的岳母,95岁,离休干部。她近年动过两次大手术,全身麻醉两次,脑子麻坏了,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力。三位老小孩玩着玩着就吵架了。我和老伴就拿糖果哄她们,劝架,做调解员。现在小许大孩上小学,小孩上幼儿园,接送成了问题。我就主动为她分忧,经常帮她接送小孩。我和老伴还经常为她们辅导功课。

我老伴从电视、报纸上学得一手烹饪技术,做的饭菜特别香,特别好吃,就手把手地教小许。小许而今不但炒得一手好菜,还学会了做馒头、包饺子、赶面条。

小许的母亲经常从乡下带些新鲜蔬菜给儿孙,也分些给我们。她逢人就夸:“我女儿前世修的,合了一房好邻居。”

二楼老张,80多岁,老伴早逝,儿子分居。他是老病号,我们经常问寒问暧,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和老伴、老张都是党员、退休干部,三人有共同语言。老张经常到我家拉呱解闷,谈起国内外形势,谈起山海经,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老张最近病故,呜呼哀哉。

一楼阴潮,整个冬天没有太阳。我家的阳台就成了他家的晒台,为他晒衣服,晒被子。

我时常打扫楼道卫生,一至四楼的楼梯我拖得干干净净。我种的几棵爬山虎,爬满了整个外墙,对净化空气,减轻雾霾起到了微作用。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此话洵非虚语。

说罢邻里,再谈谈别的小事。

四年前的一天,我在齐山植物园马路上遇到一位带有岕里口音的老太太,她问我长途汽车站怎么走,我下车向他指路,说前面龙山大道有公共汽车去汽车总站,按照我的指引,老太太往公交车站走去。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老太太问的“长途汽车站”共有两个,“一个是汽车总站,一个是客运中心,很多农村人也叫它长途汽车站。”于是我赶紧追上了老太太,反问了一句:“你家住哪里?”她说住长潮。果然!我告诉老太太,去长潮不在汽车总站乘车,而在汽车客运中心。我又问她是回家还是去别的地方,她说是回家。

时间已是下午三时多,开往客远中心的公交车,她可能找不到。我叫她上车,抱着我的腰,我以最快的速度,把她带到客运中心,去长潮的末班车快要开了。当她坐上末班车,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否则,她去客运总站,当天肯定回不到家,她又没有手机,家人不要急死啊。

再说前几天吧,我的信箱多了一封错投的平信。收信人是金临小区,而我是台苑新村,楼号户号相同,肯定是邮政分栋员疏忽大意分错了。

我晚饭后每天都去台基山公园散步,这天我改去金临山公园散步,顺便把错信转投。我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了收信人。收信人是一位中年妇女,当她得知原委后,对我表示再三感谢。我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我骑自行车旅游时,经常发现路面有矿车掉在公路上的砖块、石头,我会毫不犹豫地停车,把这些障碍物搬下路基。这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功莫大焉。否则快速行驶的汽车撞上石头,后果则不堪设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雷锋精神就体现了这种美德,愿这种美德永远传承、弘扬、光大。

【雷锋永远活在我心中作文_学生作文大全】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 篇6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有幸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10月17日,与公司党员、团员一起在密云大剧院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们再次看到周总理那熟悉的身影,深邃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片描述了1961年5月,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时的四个昼夜,听汇报、求实情;走田间、访民生的动人场景,浓缩了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廉洁奉公忠于党的光辉人生,再现了我们的党与革命老区人民血脉相依的鱼水之情,一幕幕场景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感人至深的片中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午饭时间到了,周总理和随行人员一起来到饭堂,当看到桌上摆放的红烧肉和鸡蛋时,迈进门槛里的一条腿停住了,随即又迈了出来,表情凝重对大家说:“毛主席都已经很久没有吃红烧肉了”。要求工作人员将红烧肉放进大饭锅里,要与大家一同吃。在小学补课教室里,见到光脚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周总理快步走到老师跟前,蹲下身子,拿过鞋亲自为老师穿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百姓一起抢救田间受灾秧苗。

淳朴憨厚公社主任郭凤林本着为党分忧的初衷没能讲出真情、说出实话,弄虚作假将少数村人关了禁闭。周总理用一句:“不了解实情我不会走!”面对生活困苦老区人民,周总理真诚的表示,“我是人民的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 最终老区干部群众讲出实情,说出真话,惭愧的低下头做自我批评。百姓的诉求、百姓的疾苦,让周总理连夜向毛主席如实汇报,“大食堂解散还是保留,伯延人民说了算”为及时调整农村方针策略,解散公共大食堂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正是这“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群众说了算”的承诺,让我们相信,党是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

同样是一次吃饭,周总理望着连弟爸爸端来的热腾腾的拽面,毫不犹豫的踏进饭堂,对邓大姐、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一定要当着连弟爸爸的面大口大口的吃下去,让连弟奶奶高兴。”嘱咐身边人员,将连弟奶奶为买面卖掉的寿材买回来送还给连弟奶奶。;一幕一幕,此次此景,怎不潸然泪下!

日夜奔波考察调研的四个昼夜很快结束了,周总理要离开了,连弟爸爸背着奶奶来了,补课老师背着瘦小的孩子来了,醒悟后的公社主任郭凤林来了,独吃自家饭的老人来了,全村上下,老老少少,人们眼含热泪,欢迎周总理下次再来„„.一定再来。

周总理走了,挥动着手臂渐渐远去了。欢送的人群久久不愿离去,周总理我们想念您,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王新艳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 篇7

有人说,他没有浴血奋战于沙场,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却有一颗朴实无华的心。正是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随着春天的脚步唤醒了大地上的每一个生命。他是谁?他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榜样!他就是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有多少人在生命的尽头回首,黯然神伤——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我坚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雷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什么又是雷锋精神的真谛所在,雷锋精神过时了吗?其实答案就在你我身边,就在你我心头,雷锋精神永远不会泯灭,只因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爱与责任,而爱与责任是全人类所共同追寻的生命的方向,雷锋早已离开了我们,五十年了,五十年沧桑巨变而爱与责任依旧是永恒的话题,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雷锋精神就不会走远~~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的效果。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五十年了,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五十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 远刻在我们的心头,这座永恒的丰碑将长久屹立不倒。或许有些明白了,有的人死了,他依旧活着,有的人活着却早已死去。拿什么拯救你——我们最亲最爱的傻子。一位88岁老人失足摔倒,在地上躺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人上前扶他一把,最终导致抢救无效死亡!或许只要有人上去扶他一把,可能就会避免一场悲剧。但却没有人敢去做,这是为什么呢?帮助别人本是好事,也并不需要别人的赞扬,更不需要别人的奖励,但我们因为害怕我们的好心和善良而使我们自己乃至亲人受到伤害!现在社会中得这种情形并不少见,而彭宇就是其中之一!彭宇本是好心扶起跌倒老人,但却由助人者变成了肇事者!也就是在那一刻,我们的心碎了,化为片片利刃狠狠地扎进了我们的灵魂,扎的生疼。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曲折中依旧依旧在前行着,努力着,追寻那藏于心底的傻子。有当代雷锋之称的郭明义这位优秀的领路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郭明义,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的人,他是无偿献血的代言人,他用微薄的工资托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希望,身居陋室,关心的却是别人疾苦!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郭明义身上有双无形的翅膀,那就是爱心的翅膀,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拥有者这双无形的翅膀!点点滴滴的行为创造了社会上美好的一面,将雷锋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雷锋精神就正如三月的一丝春晖,温暖人间;恰似沙漠的一场大雨,滋润万物。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 篇8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

张全景

(新华社2003年2月20日全文播发)

在福建省东山县,到处传诵着老书记谷文昌的动人事迹。他虽然去世22年了,但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他和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业绩,至今在东山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随着东山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

昔日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拼搏奋战了14个春秋,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为今天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任接着一任干,历任都有新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东山县发展工业,调整农业,兴办第三产业,开发旅游,呈现出生机蓬勃、兴旺发达的景象。一座水碧、沙白、林绿、礁奇的海岛,雄踞于万顷波涛之中。农业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已建立起芦笋种植、海洋捕捞、网箱养鱼、围垦养殖、水果开发五大高优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商品率达96%。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71元,成为全省第一批农村小康县。工业已经形成芦笋制罐、水产加工、建材开发、塑料包装、海盐生产等产业支柱。旅游业从无到有,旅游收入达2.7亿元。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环境最佳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连续四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对于今天的发展和进步,东山人民很自然地把它同共产党、解放军和改革开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老书记谷文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称赞他是“东山翻身解放的带头人,幸福富裕的奠基人”,“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书记”!

不朽丰碑,一个铭刻在人民心中的共产党人

谷文昌,太行山的儿子,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1950年5月随军渡海解放东山岛,先后在这里担任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1964年调任省林业厅副厅长。“文革”期间下放宁化县农村劳动,1972年后曾任龙溪行署林业局长、农办主任、副专员。

谷文昌在病重弥留之际深情地说:“我喜欢东山的土地,东山的人民。我在东山干了14年,有些事情还没有办好。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东山,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1981年1月30日,癌细胞夺走了他的生命。噩耗传到东山,东山的树静静地默哀,东山的水呜咽悲鸣,东山的人民泣不成声:“谷书记,没有你哪有我们的今天!”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1986年,县委为了弘扬谷文昌精神,满足广大群众的心愿,决定将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村民们听到这一消息,纷纷赶来,为他的坟墓添加一抔热土。山口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陈加福说:“谷书记,你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我要天天打扫陵园,为你守墓一辈子!”许多两鬓斑白的老人说:“过去刮一阵风,谷书记就一脸沙、一身汗的赶来看我们,现在就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吧!”

1987年7月,在茫茫林海中树起一座“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的丰碑。五六十年代和他一起在县委工作过的同志相约来到碑前,栽下8棵青松。面对丰碑,他们重复着谷文昌经常说过的话:一个人活着要有伟大的理想,要为人民做好事,为人民奋斗终生。回乡探亲的海外同胞,亲眼目睹了故乡的沧桑巨变,恭恭敬敬地前来瞻仰:“共产党真了不起,把人间荒岛变成了人间乐园。丰功伟绩,足以雄视百代。”每逢清明、春节等尊老敬宗的传统节日,当地群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许多人带着朴素的感情到碑前缅怀:“谷书记,你领导我们战胜贫困,送走穷神,我们不会忘记!”

1990年,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学生三、四万人捐资,为谷文昌建造了一座半身雕像,时任省委书记的陈光毅题写了“绿色丰碑”四个大字。12月10日,参加雕像揭幕仪式的有上万人。昔日的“乞丐村”——山口村全村老幼来到雕像前表达他们的思念:“谷书记,您生前种树,死后还回东山看护着树林。”

多年以来,中共东山县委、漳州市委、福建省委先后发出向谷文昌同志学习的通知。特别是在开展“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广大党员干部以谷文昌为榜样,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省、市教育部门把谷文昌的事迹编入当地中小学乡土教材,用谷文昌精神教育下一代。《福建日报》等媒体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谷文昌事迹。

1999年,全县各界捐资修建了谷文昌事迹展览馆及谷文昌公园。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经常到这里参观、瞻仰,少先队员到这里过队日,党员、团员到这里举行入党(团)仪式,过组织生活。许多人动情地说:“

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全面奔小康,必须学习谷文昌!”

2001年4月省林业厅在东山召开现场会,将谷文昌誉为“林人楷模”,号召全省林业职工学习。

在福建省,凡是知道谷文昌的人,无不对他肃然起敬,大加赞扬。1963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叶飞考察东山后,对那里的变化感到吃惊,当即提出让谷文昌在即将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并向省委建议重用谷文昌。1981年,时任省委书记的项南看了东山后,非常激动地说:“搞四化建设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当听说谷文昌病危时,连夜冒雨赶往漳州看望。谷文昌去世后,他建议《福建日报》在头版发表消息,并亲自将标题改为“为东山人民造福的谷文昌同志去世”。

谷文昌南下后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工具介绍到东山,又把南方的经验传播到林县。两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党的好干部,共同在他家乡建立了“谷文昌纪念碑”和“文昌阁”。

丰碑是由事业和民心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谷文昌的精神和业绩,鲜明生动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历史课题。也向我们说明,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

百折不挠,一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千百年来,东山人民被风、沙、旱、涝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微风三寸土,风大石头飞。”据解放时的记载,东山一年中刮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长达150多天,在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解放前的近百年间,风沙吞没了13个村庄,1000多座房屋,3万多亩耕地。1949年全岛6万多人,有2000人死于天花,外出当苦力、当乞丐的占十分之一。地处风口的山口村共900多人,讨饭的就有600多人。山口、湖塘两村的1600人中因风沙为害患红眼病、烂眼病的400多人,失明或半失明的90多人。海岛东南部横亘着30多公里长的沙滩,茫茫一片,寸草不生,还有40多个流动沙丘,沙随风势不断向人们进逼。有田无法种,种了不收成。粮囤空空,锅里煮着青菜,一年到头缺吃缺烧,许多人扶老携幼,拿着空篮破碗外出讨饭,乘船过海到大陆上割草砍柴。

面对多灾多难的群众,谷文昌流下了泪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做梦也在想着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群众希望共产党给他们带来幸福,如果我们不为民造福,要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群众分到了土地,但种不出粮食,分地又有什么用?”“不解除群众疾苦,我们心里有愧啊!”

在这样一个世代受苦的地方,谁不想改变面貌呢?但是,怎么改?怎么变?很多人感到无能为力。谷文昌动情地说:

“共产党人,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不能听天由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

“要向风沙宣战,条件再差也要建设社会主义!”

经过多次讨论,县委、县政府的思想统一了:“挖掉东山穷根,必先制服风沙”。他们带领群众踏上了治理风沙的漫漫征途。

在一个飞沙走石的冬天,谷文昌率领林业技术员吴志成等同志,探风口,查沙丘,在风沙扑打中前进,用血肉之躯,感受狂风的力度,飞沙的流向。从苏峰山到澳角山,从亲营山到南门湾,谷文昌走遍了东山的大小山头,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详细记录下来。他走村串 4 户,和村干部、老农民促膝长谈,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

从计划到实践、从实践到成功,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历程啊!县委、县政府统一指挥,千万人上阵,花了几十万个劳动日,在风口地带筑起了两米高十米宽的拦沙堤39条、22000多米。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无情的风沙就摧垮了长堤。种草固沙,谈何容易!草籽播下,不是随风沙搬家就是被掩埋沙底,勉强出土的幼苗,一经风吹沙打随即奄奄一息。县委、县政府领导群众植树造林,先后种过十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一次也没有成功,灾荒和贫困依然笼罩着东山。许多人摇头叹息:“东山这个鬼地方,神仙也治不住风沙!”

失败和挫折,没有压垮谷文昌。他指天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和县委的同志一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定方案。1956年东山县第一次党代会还就全面实现绿化,根治风沙通过决议。谷文昌号召全县人民“苦干几年,将荒岛勾销,把灾难埋葬海底!”他还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要把东山建设成美丽幸福富裕的海岛。”

1957年,终于出现了转机,喜讯不断。林业技术员吴志成报告,查到了国外种植木麻黄有效防治风沙的资料。谷文昌高兴地说:“不管外国货中国货,只要能治风沙就行!”第二个喜讯,省林业部门通报:广东省电白县种植木麻黄成功。又一个喜讯,调查组发现白埕村的沙丘旁生长着6株挺拔的木麻黄。谷文昌面对一个个信息又惊又喜,第二天,就带领参加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的同志到6株树下,边看边议。木麻黄能在这里成活,全岛不能种活吗?时任县委农业部长(后为副书记)的靳国富带领林业技术员、农村干部20多人到广东省电白县参观。他们亲自种树,实地学习,还向电白县的同志要回一捆树苗,分种在西山岩林场和几个村庄,一段时间后,长势甚好。县委决定:大种木麻黄。县长樊生林亲自指挥调种。全县派出230多人到厦门、永春、平和、南靖等地采种。省林业厅、地委、专署大力支持,林业部从国外进口树种给予支援。

改变东山面貌的时机到了!1958年县委向全县军民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谷文昌亲任指挥,驻 5 岛部队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副指挥。县直机关干部、驻军、工人、农民、店员、学生,几天突击,种下1000多万株木麻黄、黑松、相思树等幼苗。人们看着这绿色的生命,忘记了苦干的疲劳,绽开喜悦的笑脸,翘首企盼新生命的复苏。岂料,天不作美,树刚种完,气温突降,持续一个多月的低温,成活的树苗寥寥无几,东山的绿色之梦再一次被击碎。

面对大片枯死的树苗,悲痛叹息、埋怨、懊丧、讽刺挖苦,接踵而至。有的说:“荒沙能长树,鸡蛋能长毛!”“夏天烫得可炒花生,冬天狂风吹倒房,站不住人、睁不开眼的地方怎么能种树呢?”谷文昌亲临白埕村现场,看到大片苗木死掉了,但又发现九株幸存者,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亲切地对技术员和随行的同志、赶来的群众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了再干,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气概和风格!大家看,不是活了九株吗?能活九株,就能活九千、九万,绿化全东山。”“只要我们有决心,光秃秃的海岛,一定会变成绿油油的海岛。”他还风趣地说,待树木长高了我们要昂起头来看,还得当心帽子掉下来呢!

吃一堑长一智。东山县委组成了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老农三结合的试验小组,谷文昌亲任组长。他们在飞沙滩上,“旬旬种树”,定时观察气候、湿度、风向、风力对新种植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谷文昌又在白埕村和村林业队一道种下20亩丰产试验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摸清了木麻黄的生长习性,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掌握。为了在全县造林,县委制定了新的政策:国造国有,社造社有,房前屋后个人所有。集体种树实行包工、包产、包成本、包质量,同工同酬,一亩以上的育苗地抵销征购任务。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试验坚定了群众的信心。

1959年,在全县军民植树造林誓师大会上,谷文昌代表县委提出了绿化东山的目标:“举首不见石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每逢雨天,有线广播即刻播送造林紧急通知,各级干部率先冲进雨幕,在百里海滩上布满造林大军,歌声同雨声齐飞,汗水与雨水交流。连续3年,天一下雨,东山人民就冒雨出动,先后植树8.2万亩,400多座山头,3万多亩沙滩,全部披上了绿装。

种树还要管树。县政府下发文件:老天下雨就冒雨种树;天旱了幼树不返青,磨破肩膀、冒着烈日、踏着火烫的细沙也要挑水浇树;遇到大风天气,要及时把被风沙掩埋的幼树挖开,被吹歪了的扶正;肥料不足,到大海捞小鱼小虾积肥喂幼树。全县广泛开展护林教育,加强病虫防治,很快建立起62个林业队,有护林员1100多人。谷文昌每次下乡总要带上一把剪刀,一把铁铲,看见歪倒的小树亲手扶起来,看到该剪的枝叉,随手剪掉。他爱树如命,见人就说,谁要伤一棵树,就是伤了我的胳膊,谁折断一根树枝,就是折了我的手指。他经常告诫基层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他带动下,全县管树护林蔚然成风。细种精管,几年下来,全县形成每条宽50至100米、总长达194公里的177条林带,覆盖了东山大地。一排排木麻黄四季常青,昂首挺立,构成第一道防线。用材林、经济林次第展开,纵横交错,宛如一条条绿色长龙,顶狂风、镇飞沙、抗怒涛,环护着田园村舍。“林成片,地成方,大路两旁树成行”,不仅美景如画,而且扩大耕地1万多亩,改良农田7万多亩,提高了复种指数,出现了林茂粮丰,百业兴旺的景象。群众高兴地说:“人种了树,树保了地,地增了粮,粮养了人”,“林带就是粮带、钱带、生命带”。谷文昌所描绘的蓝图变成了现实:荒岛变绿洲。

四十多年过去了,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已达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绿化率达96%。据省林业部门测定,岛上风力减弱了41-61%,冬温提高了1.5℃,蒸发量减少22%,相对湿度提高10-25%。过去颗粒无收的沙地,现在不仅可以种植粮食作物,而且大量种植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荔枝、龙眼、芒果也已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个个荒沙村,彻底摆脱了风沙之苦,人们生活在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花红草绿的优美环境中。一些富裕起来的小康村年人均收入6000多元,粉墙红瓦的别墅楼林立成片。人们面对蓝天碧波,无忧无愁,抚今追昔,怎能忘怀当年与他们同甘共苦的谷书记呢!

实事求是,一切向人民负责

东山解放后,面临一个非常特殊的“壮丁”家属问题。蒋军溃退时从岛上抓走的“壮丁”4700多人被迫当了国民党兵。他们的家属、姻亲关系 7 遍及全岛。能不能为他们摘掉“敌伪家属”这顶帽子呢?谷文昌想到了入岛的那一天,既有欢腾的锣鼓,又有哭诉的群众,“亲人哪!你们怎么不早来一天?”谷文昌向县委提出建议:“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国民党造灾,共产党要救灾。”县委决定: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相待,困难户予以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这两个字的改变,是一项多么重大的政策!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量啊!一项德政,十万民心。这些家属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对共产党亲上加亲。她们说:“国民党抓走亲人,共产党却把我们当作亲人,哪怕死了做鬼,也愿为共产党守岛。”

1958年,“千斤稻,万斤薯”,“拔白旗,放卫星”之风吹进海岛。在地区评比的图表上,东山养的猪还不如外县的猪尾巴大。谷文昌心里有数,掷下铿锵有力的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年终东山县超额完成生猪调拨任务,在地区评比表上“猪尾巴”变成了“猪头”。

大炼钢铁之风吹遍全国,许多地方小高炉林立,炉火熊熊,扶“钢铁元帅升帐”。东山怎么办?谷文昌冷静地说:“东山缺柴烧,又没有矿石,怎么炼?”上边催得紧,下边更着急。谷文昌说:“那就先砌个炉子试一试”。试的结果,不言而喻。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铺天盖地,把亩产吨半谷万斤薯的典型吹上了天。谷文昌带上县乡干部到“吨半谷”的地方参观。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谷文昌彻底明白了,这样的密植不能搞。但是,上边批评他“右倾保守”。他却不急不躁地说:“我们先试一试吧!”他在埕英大队搞了一分试验稻,按照上边的要求密植,一周后叶黄了、根烂了。还在山后大队搞了一亩密植地瓜试验,结果是枝叶茂盛,但不是万斤薯,而是万根须。

当大办食堂敞开肚皮吃饱饭的时候,食堂的大锅里却没有饭吃,有些人还得了水肿病。谷文昌面对现实,直言不讳:“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群众生活,如果我们不关心群众疾苦,就是没有群众观点,就无所谓革命。”他鲜明地提出,“抓生活就是抓政策,就是抓生产力。”他建议渔业部门向灾区群众每人出售几十斤杂鱼,盐业部门供应低价盐,向地委、专署报 8 告实际情况„„县委做出决定:“不准在东山饿死一个人!”要特别关心妇女、儿童、老人。要求机关干部下基层,组织农民抢种蔬菜和早熟作物,安排生活;组织医生、护士下乡巡回医疗,为群众治病。地委、专署也向东山调拨了200万斤粮食。谷文昌和县委办公室、组织部的同志到困难较大的樟塘村蹲点,住在农民的柴草间里,一日三餐与群众吃在一起,白天和群众劳动在一起,晚上与群众一起座谈,共商抗灾和恢复发展生产大计。当时谷文昌身患胃病、肺病,常常头昏、咳嗽、出冷汗。随行的同志找医生开了证明买来一斤饼干,他当即严肃批评并让退掉。他说:“我们要和群众吃一样的饭,受一样的苦,干一样的活,群众才会信任我们。”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带领全县人民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日子。

谷文昌经常教育干部,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有群众观点,为群众着想,从实际出发,不能随心所欲。他语重心长地说:事实是无情的,好的动机并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要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必须深入群众,吃透情况。他说:“我们既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什么不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呢?”

他要求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发扬优良作风,到农村工作时,不当东转西看的“风水先生”;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弄虚作假;吃饭住宿不搞特殊;关系群众的事同群众商量,不能强迫命令。谷文昌还要求干部“把政治、技术、业务结合起来,孜孜不倦地学习。结合的最好方法是做什么学什么,管农业的,要懂农业、会干农活,管盐业的要会制盐坎、晒盐„„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他以身作则,不仅刻苦学习理论,而且带头学习技术。

谷文昌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在基层。东山的山山水水闪动着他的身影,村村寨寨留下他的足迹,在田头他与农民席地而坐谈生产,在村舍他与农民一道卷着土烟拉家常。全县四、五百位生产队长,他大都能叫出名字来。干部找他汇报工作,群众找他反映问题,他什么时候都不烦,三更半夜也不嫌。他自己常年穿一双黑布鞋,一套灰中山装,深入到田间,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脚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他就带领群众干什么。这样的县委书记,怎能不赢得群众的信任呢?

殚精竭虑,一刻不停地为人民造福

东山岛地处福建东南海域,与大陆的最近距离只不过五、六百米,但水深浪高,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千百年来,舟覆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世世代代的海岛人,总想有一天奇迹出现,天上的玉皇或哪一路神仙修一条海堤,架一座彩桥,把东山与大陆相接,使孤岛变成半岛。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奇迹没有出现,人们面对滚滚怒涛,无不望而生畏,“精卫填海”只不过是千古神话。当时的东山,人力、财力都非常有限,修一条海堤谈何容易!

“把海岛变半岛”是人民群众的愿望。谷文昌说:“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敢闯新路,勇往直前!”他反复听取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与县委、县政府的同志酝酿讨论,毅然拍板:修一条海堤!把海岛与大陆连接起来,将会促进海岛发展,扩大对外联系;方便群众,免除舟楫之苦;有利于加强战备,巩固国防;促进发展养殖,利用苦卤制造化工原料;围垦盐田,扩收渔盐之利;沿堤修筑渡槽,引大陆淡水入岛,解决人畜饮水、浇地用水„„

谷文昌担任了建堤领导小组组长,县长樊生林亲任指挥。经过勘察设计,海堤从东山县八尺门至云霄县。这一段海水最深处10.9米,全长569米,外延公路1000米。大堤高出水面5米,底宽110米,顶宽13米,防浪墙高6.25米。初步测算需投入普通工、船工、技工100万个工日,土、石、沙料近50万立方米,总投资200万元。真可谓工程浩大!龙溪地委、专署、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准了这一方案,投资由国家拨款,福州军区、龙溪军分区全力支持。1960年初工程动工,县长樊生林吃住在工地,全力以赴,具体指挥。东山县民工是主力,龙海、云霄、诏安等县的民工、船工、技工,驻岛部队指战员、机关干部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筑堤大军。谷文昌经常到工地检查指导,参加劳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到1961年6月海堤竣工,天堑变通途,海岛变半岛的美梦终于成了现实。如今东山通往四面八方的大小车辆,日夜在海堤上穿梭;高21米长4公里的雄伟渡槽,跨过海堤,把云霄县的淡水引入东山,造福人民。

谷文昌经常告诫自己,“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必须不断前进。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东山原来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谷文昌就带领群众修路,到六十年代中期实现了村村可以开进汽车、拖拉机。如今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就是在当年基础上建成的。

东山缺水,十年九旱。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大办水利,一眼眼水井、一处处塘坝、一座座水库、一条条管道逐步建立起来。全县最大的红旗水库干支渠长达13公里,直至目前不仅仍灌溉着6000多亩土地,而且以水库为水源建起了自来水厂,为城镇居民、码头、企业提供用水。1963年大旱,连续241天没有下雨,谷文昌和县委副书记陈维义等同志到群众中总结抗旱经验。“地面无水向地下进军!”打大井、深井、塘中套井„„建永久性抗旱工程285处,临时工程892处,省政府调来抽水机支援,这一年仍然取得较好收成。

东山还是一个易涝的地方,特别是遇到海潮,“一次水淹,三年绝收”。谷文昌请水利部门统一规划,建水库、修水渠,挖沟排洪,筑堤建闸防海潮。1961年8月,东沈、南埔、樟塘等村,又一次暴雨成灾。谷文昌和县委副书记靳国富、办公室主任林周发冒雨赶来,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查看水势。情况探明后,当即研究决定,清理旧沟、开挖新沟,筑海堤、建闸门、修扬水站,使之抗旱、排涝、防潮三全齐美。工程完工后,一条长1500米、宽50米的鸿沟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两座13孔节制闸,有效地发挥调控作用。这些村庄不仅扩大了500多亩耕地,而且粮食、甘蔗、花生大幅度增产,至今免除了内涝、扩大了灌溉的土地仍然是一片丰产田。

建海堤、防海潮,发展多种经营,也是谷文昌的日夜所思。当时的岐下、西崎等7个自然村深受海潮之害、无路之苦。县委即确定修一条1300米长的海堤,阻挡海潮,兴建盐场、农场。海堤建成后,大路相通,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还建起了1.8万公亩盐场,最高年产达3万吨,为当时的东山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至今仍发挥着较好效益。

东山土地不多,他提出“以海为田,向海域进军”。大力发展制盐、捕捞、养殖。解放初期全岛渔船都是破旧的木船,网具落后。谷文昌与渔 11 民乘船出海,体验渔民生活,到渔民中调查研究。面对渔民的疾苦,他千方百计带领群众改造旧船,改进网具,重建后澳避风港,渔民们无不喜笑颜开。

解放前的东山,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全县儿童入学率很低,没有一处文化娱乐场所。谷文昌提出抓教育、抓扫盲。经多方筹资,建起了剧场、影院,至今仍在使用。为了让群众听到广播,他亲自出面请盐场赞助,建起了有线广播站。当时也是全省第一个村村通广播的县。当地群众喜欢看潮剧,他就提议建潮剧团,没有武功师傅,他从家乡请人来传授武功。为了繁荣当地文化生活,他还鼓励文化馆的同志创作好作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江泽民同志说:“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谷文昌就是一位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推动历史前进的共产党人。

廉洁奉公,一生保持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

谷文昌心里装着人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58年一度把他调为二把手,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的工作。“文革”期间,他遭受残酷批斗,全家被下放到三明地区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今石壁镇红旗村)当社员。谷文昌把自己的厄运置于度外,千方百计帮助生产队发展生产,手不闲、腿不闲、口不闲,使红旗大队亩产跃上千斤。群众看着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满囤满仓,把谷文昌亲切地称为“谷满仓。”

1970年7月,谷文昌被任命为隆陂水库总指挥,他和民工一起,吃住在工地。经过一年奋战,水库建成了,禾口人民结束了缺水缺电的时代。30多年来,水库在防洪、抗旱、发电、改变生态环境、群众饮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效益,至今人们对他念念不忘。

谷文昌总是满腔热忱地对待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人们数不清谷文昌究竟亲自接待了多少群众,帮助了多少有困难的人。但对许多鲜活的事例仍记忆犹新:资助贫困学生,为烈军属、五保户送温暖,为来访群众买车票,为民工买红糖熬姜汤,关心水利技术员的婚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1972年,谷文昌在龙溪地区任林业局长,他回到东山,走进造林模范蔡海福的家。从50年代到60年代,蔡海福亲手种下的树不计其数。为护林,他不管刮风下雨或天寒地冻,整夜打着手电筒在树林里巡逻。因为护林还得罪了一些人,“文革”中受到批斗,贫病交加,家人想为他准备一口棺材,却没有木板。谷文昌看到多病的蔡海福,心情沉重,带他到龙溪医院治病。1978年蔡海福去世,他特地关照民政部门为他批了木板,让这位种了一辈子树的老模范在寿板中安眠。

谷文昌严于律己,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1962年东山县的高考落榜生,绝大多数安排了工作。谷文昌的大女儿哲惠也未考上大学,却仅安排为临时工。谷文昌开导女儿说:“总不能自己安排自己吧!年轻人应该多锻炼锻炼。”

1964年当谷文昌调离东山时,有关部门提出给哲惠转成正式职工,一起调到福州。谷文昌说:“省里调的是我,没有调女儿,给她转什么正?”就这样把一个孩子留在东山,直到1979年才转为正式工。小女儿哲英,1974年高中刚毕业,谷文昌就让她到农村插队锻炼。谷文昌的二女儿结婚,想让他批点木材做家具,他严词拒绝:“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却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从福州回到漳州,妻子提出是不是去买点家具?谷文昌买了竹凳、藤椅、石饭桌。“为什么不买点木制的?”妻子问他。谷文昌说:“林业局长家一下子添了木制家具,外人会产生误会,我们也不能写个声明贴出去:这是买的。”他经常教育家属子女:“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不能一饱忘百饥啊!”1980年他的儿媳杨小云从师范毕业了,想让公公出面安排个工作单位。谷文昌说:“还是听从组织分配吧!”后来小云被分配在市区一所小学校,又想让他帮助调一调。他说:“不论单位大小,只要努力,在哪里都可以做出成绩。”这样,小云在那里一干就是13年。

谷文昌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许多人称赞他是一位“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是“一辈子做好事,13 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 ”,非常高尚的人。

前人栽树,福荫后人。谷文昌把自己的生命注入生生不息的绿树,融入为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而在人民群众中获得了永生。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演讲稿 篇9

活在我心中的雷锋魂

阳春三月,春风暖暖。老电影故事《雷锋》中,雷锋那真诚的笑颜仍浮现在我脑海中,那双澄澈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我:做人就要做善良的人!

雷锋从小的遭遇就很悲惨,年仅7岁的他沦为孤儿,可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终于在湖南解放时,雷锋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几年后加入少年先锋队。

雷锋叔叔是在1960年入党的,入党后,他更是认真地对待工作,对待人们。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虽然看过无数次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但是如今一看到他的事迹,仍是热泪盈眶。没当我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我就会想起雷锋叔叔那澄澈的双眼,这时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勿以善小而不为。活在我心中的雷锋魂将以他的正义鞭策着我时时刻刻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第一初级中学7(3)林晓倩初一:林晓倩 篇一:雷锋活在我心中

《雷锋活在我心中》

溪河中心校一年级二班 房新博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一年二班的房新博,今天我讲的故事名字叫做《雷锋活在我心中》。

虽然我没有见过雷锋,但是他的精神却活在我的心中。妈妈经常给我讲雷锋叔叔的故事:雷锋叔叔帮一位大嫂买火车票;帮一位老奶奶找儿子;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寄给灾区;帮同班的战士洗衣服.......总之,他的事迹让我感动。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以及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从小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遇见了一位肚子里有宝宝的阿姨,因为车上很挤,又没有座位,售票员只好大声喊:“谁能给这位大嫂让个座?”可喊了半天也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座。就在这时,我想起了雷锋叔叔那种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我连忙站起来说:“阿姨,你坐我这里吧。”阿姨说:“谢谢你,小朋友!”“不用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我看到车上的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是心里却比吃了蜜还要甜。

在家里我也经常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我也积极参加大扫除。我认为雷锋精神不能丢,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下去,传承下去。我想:如果世界到处充满爱,那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更美好!我下定决心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从我做起,争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少先队员!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傻子精神》

溪河中心校一年级二班 房新博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一年二班的房新博,今天我讲的故事名字叫做《傻子精神》。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我想:如果世界到处充满爱,那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更美好!从今天起,我下决心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从我做起,争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少先队员!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二:活在我心中的雷锋魂

活在我心中的雷锋魂

活在我心中的雷锋魂

阳春三月,春风暖暖。老电影故事《雷锋》中,雷锋那真诚的笑颜仍浮现在我脑海中,那双澄澈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我:做人就要做善良的人!

雷锋从小的遭遇就很悲惨,年仅7岁的他沦为孤儿,可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终于在湖南解放时,雷锋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几年后加入少年先锋队。雷锋叔叔是在1960年入党的,入党后,他更是认真地对待工作,对待人们。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虽然看过无数次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但是如今一看到他的事迹,仍是热泪盈眶。没当我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我就会想起雷锋叔叔那澄澈的双眼,这时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勿以善小而不为。活在我心中的雷锋魂将以他的正义鞭策着我时时刻刻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篇三:雷锋活在我心中

《雷锋活在我心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五十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一年级一班的代表讲雷锋的故事,我感到非常荣幸。

虽然我没有见过雷锋,但是他的精神却活在我的心中。妈妈经常给我讲雷锋叔叔的故事:雷锋叔叔帮一位大嫂买火车票;帮一位老奶奶找儿子;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寄给灾区;帮同班的战士洗衣服.......总之,他的事迹让我感动。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以及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从小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遇见了一位肚子里有宝宝的阿姨,因为车上很挤,又没有座位,售票员只好大声喊:“谁能给这位大嫂让个座?”可喊了半天也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座。就在这时,我想起了雷锋叔叔那种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我连忙站起来说:“阿姨,你坐我这里吧。”阿姨说:“谢谢你,小朋友!”“不用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我看到车上的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是心里却比吃了蜜还要甜。

在家里我也经常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我也积极参加大扫除。我认为雷锋精神不能丢,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下去,传承下去。我想:如果世界到处充满爱,那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更美好!我下定决心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从我做起,争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少先队员!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四: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雷锋精神在我心中

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雷锋精神在我心中

春风拂面,阳光普照,大地到处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三月-大地复苏。新的年代里,我们健康成长,旧的岁月里,无数英雄在出现。

题记

3月5日,相信有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英雄,也是一个模范,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那时人民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雷锋的爷爷就是被地主逼死的。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锋赶忙捂住伤口,忍住疼,两眼瞪着地主婆,心想:总有一天,我要报仇!从此,雷锋手背上留下三条伤疤。支。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

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雷锋的一生,都在为这国家、为人民所工作着,他应当我们去学习,去记住,去怀念。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雷锋平凡而又朴素,伟大而又崇高。当有人在花天酒地时,他在艰辛地工作,当有人在欺压人民时,他在为人民得自由而奋斗,当有人正在享受家庭的温馨时,他在为逝去父母而哭泣。

雷锋,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篇1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雷锋,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有一个人,他不富有,却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华丽的道德宫殿; 有一个人,他不高大,却用自己的热血,浇灌出参天的精神之树!他,就是雷锋,一个平凡的战士,一位平凡的英雄——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怎能忘记?您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的忙碌身影!

怎能不敬佩?您清晨天未亮,就早早到部队,在厨房里帮着炊事员做早饭!在卫生室里帮卫生员打扫卫生!

怎能不感动?您在火车上给陌生人让座!帮旅客提行李,而对自己的名字却守口如瓶!

怎能不赞美?您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塞给了有困难的张大娘,把自己的被褥整整齐齐铺在张大娘的床上。

您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闪耀着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思想。

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叫雷锋精神。

您让我懂得了雷锋精神并不是一定要做什么轰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涓涓溪流,润物细无声的小事,同样能让爱的阳光洒满了整个世界的朴实道理!

古人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来学校时,看见体格较弱却在费力拎着大包小包的同学,自己有没有伸手去帮助他?

见到同学掉落在地的书本,有没有帮捡起来? 见到劳累口渴的老师有没有主动帮递上一杯水?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有没有发扬钉子般的精神努力克服?

这些事情都是这样微不足道,但他们是一块块试金石,考验着我们是

否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也许有人会说,在21世纪讲雷锋精神过时了。

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没有价值了吗?

试想汶川、雅安地震时个个都成范跑跑之流的,那么我们的汶川、雅安的还有希望吗?

如果在卡车撞上来的那一刻,没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挺身而出,那么还有那几个少年鲜活的生命吗?

如果没有像何玥这样肯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那么会有多少人生活在绝望之中啊!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因为它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因为它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淀和延续。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新世纪的前进都需要雷锋精神。无论时代怎样改变,社会怎样进步,都离不开雷锋精神,因为雷锋精神是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金钥匙。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雷锋精神是伟大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雷锋精神是春风,吹绿了人们心中爱的芳草地;

雷锋精神是春雨,洗涤了人们心灵上的污垢; 雷锋精神是春光,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雷锋,您是精神的巨人,您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您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您——永远是我心中的偶像!

上一篇:胸中无墨的成语解释下一篇:感恩感谢家人的句子说说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