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一中高三年级

2024-08-15

浠水一中高三年级(精选4篇)

浠水一中高三年级 篇1

1、要我私人买牛肉面吃,那我是舍不得的。

2、是可怜的,是可悲的,是可耻的。。【是xx的是他的经典万用句式】

3、什么是幸福?我昨儿跟几个同学去喝酒,五个人喝了四瓶衡水老白干,喝酒的时候是幸福的。喝完了是不幸福的,为么司嘞?他们一个是xx大学xx学院院长,一个是xx市xx局局长。。。我只是个普通的老师,这一比么幸福得起来。

4、可耻!!【拍桌子】

张海潮:

1、男孩子的任务是什么啊?养家糊口,光宗耀祖。

2、好简单呐。。。啊。不怕。。

3、我说简单不是真简单。

4、数学不考130,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都不要你呀。。

5、长得帅冒的用,吃不到,喝不到。

裴银华:

1、【讲到登山运动员屈银华时】这个人。。。。。也叫银华。

2、【讲到背包时】这个包包里面是什么嘞?

3、我爱人。。。。。

4、诶。。。。。。。。。。。。。【读一声,拖无限久】

马洪波:

1、洋芋蛋变成了金肚肚【金豆豆】

2、【读废水二字时】废匪。。睡水。。【被学生纠正多次后搞毛咯】那你们说怎么 说?

3、主流和猪牛。。【主流和支流】

4、马克师。。

5、【讲到实践是人的主观行为时】地上有只狗在跑。是不是石健呐/?

程文清:

1、袁世凯的儿子是个茄子【瘸子】

2、民国时男人最流行穿什么?旗袍。

3、我手上东西多了,要是不小心把你的手机从四楼落下去,那怪不得我哈。

4、我不得要你的东西,这点物质上的的东西我还是不缺滴。

5、下面我来点人列纲。。。。。。。【催命来了】

石健:

1、小闫。。。。。【用普通话叫闫林时】

2、我们家那口子。。。。

3、我晚上在书房两点多冒困,突然听到砰的一声,然后又哇的一声。一看原来是我伢儿从床上落下来了。

张庆:

浠水一中高三年级 篇2

颁奖大会主持词

主持人:程海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晚上好!

俗话说“好雨知时节”,今晚的雨就是一场及时雨,适时的滋润了同学们盼望这次会议的急切心情。现在,我们高三文科部全体师生齐聚一堂,隆重而又热烈的召开高三第一学年期中表彰大会。这是我们文科部的第一次大型集会,也是我们向年级领导汇报成绩展示素养的一次集会。希望我们今天的会议能够热烈而文明,激情而有序。

首先,请允许我向全体同学介绍一下在主席台就坐的各位领导。高三年级负责人、微山一中团总支李锰书记。高三年级教务处侯玉忠主任。高三年级政教处韩厚超主任。文科部负责人、年级团总支杨绳海书记。高三年级理科部负责人吴小寒主任。文科部二区负责人贾峰清老师。还有我们最最敬爱的高三文科部各位班主任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领导的莅临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感谢!

下面我宣布:“高三年级文科部表彰大会”现在开始!大会进行第一项,全体起立、奏唱国歌。(请坐下)

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走过了高三的四分之一。曾经的年少,曾经的轻狂都在这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化作了记忆。老师们同样珍惜和你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于是就用平时

工作的点滴记录来为我们的美好留下一个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小视频《高三,我们一路走来》。

观看完视频,回味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才发现期中考试已然结束。今天我们的会议即是对前一段工作的总结会,也是和同学们的一次交流会,更是一次继往开来的推进会。在前一阶段的工作和期中考试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集体和个人。他们班风淳朴、学风严谨、纪律严明、团结一心,他们勤奋好学、文明守纪、热爱劳动、成绩优异。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文科部特召开本次表彰大会。下面由贾峰清老师宣读表彰决定并组织颁奖。

让我们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获奖的班级和个人,希望他们能够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新高!

会议进行下一个议题,由学生代表张可兰同学发言,大家欢迎!

谢谢张可兰同学激情洋溢的发言,更希望她的话能够给大家带去学习的动力和进步的推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我们文科所取得进步与成绩,都离不开我们的带头人。下面就请同学们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用无比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文科部负责人杨绳海书记代表文科部发言。

一字一句饱含深情,一言一行体现真意。杨书记用最朴实的语言对我们谆谆教导,用最饱满的情感为我们祝福。希

望在我们高三剩下的二百天里,同学们能够带着这份深情去学习,带着这份真意去奋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回报师长。

最后,有请我们高三年级负责人、微山一中团委李锰书记给我们指导工作!

李书记的讲话我们应该用行动去践行,把这次讲话当做指导我们今后学习方向的标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年级部领导对我们文科部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同时也给与我们文科部很高的评价。同学们一定要不负年级厚望,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年级。再次感谢李书记,谢谢!

从进入高三我们就一直绷着一根弦,学习,学习,还是学习。今天,我就补偿一下大家,让大家轻松一下,给大家播放一段很有意义的小视频(观看励志短片《永不放弃》)。视频看完了,我想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的学习就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经历很多的不适和痛苦。面对挫折与困难你放弃了吗?同学们,请记住: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永不放弃!为了父母期盼的眼神,为了老师殷切的希望,为了自己年少时纯真的梦想,你要坚持住!我很想知道,你们有理想吗?(有理想的同学请起立)请大家这样大声告诉我“我们有理想”。你们有目标吗?你们有自信吗?你们会放弃自己吗?谢谢大家!请坐下!

生活中要学会感恩,生命中要学会感恩。感恩哪些支持你的人,哪些鞭策你的人,对你不离不弃的人,为你加油鼓劲的人。

好啦,朋友们!从明天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吧!用努力为我们的青春画上一个美丽的惊叹号吧!

再次感谢我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浠水一中高三年级 篇3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

文艺大众化的误读赖大仁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思想家就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主要着眼于大众思想启蒙和改造国民性。后来毛泽东倡导文艺大众化,目的也在于唤起民众。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艺运动,也是与新时期的再次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就变得更为多样化了,存在的问题也颇为突出和复杂。

在某些人看来,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不过是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娱乐。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被理解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服务大众”也被具体化为“娱乐大众”。在这种价值导向之下,一个时期以来的文艺大众化,包括某些“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也都普遍追求“娱乐化”,只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足够的销售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似乎也就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而一旦将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仅仅定位于“娱乐化”,惟“乐”是求,娱乐至上,就有可能导致种种价值偏向:轻则忽视文化娱乐的精神品位,遮蔽和消解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重则容易由“娱乐大众”滑向“取悦大众”、“迎合大众”,追逐低级趣味,从而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实际上,当今有些人打着“文艺大众化”的旗号,背后所追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种种现实利益。为此,一些所谓“大众化写作”和影视媒体节目,一味迎合消费市场的低俗需求,不择手段地制造“娱乐”效果吸引大众,只要能诱导人们消费,不管是什么题材内容和人物故事,都可以按照“娱乐化”模式加以打造;不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红色经典,都可以拿来“戏说”、搞笑乃至“恶搞”。在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导向中,文艺大众化的基本精神被严重扭曲了。

毫无疑问,文艺大众化的确应当面向大众和服务大众,明确地说,“娱乐大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它也应当是“服务大众”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其一,“娱乐大众”是否可以无原则地取悦和迁就大众的娱乐消费需求?作为文艺生产是否可以只遵循“娱乐化”的市场规则而不管精神价值导向?这样的问题其实不言而喻。其二,“娱乐大众”是不是当今文艺大众化的惟一功能和价值取向?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除了娱乐之外,难道就没有精神世界进一步提升与丰富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当今时代的大众化文艺,除了“娱乐大众”,还有一个“引领大众”的问题,因为文化艺术的功能并不仅仅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究竟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这并非一个可以忽略不顾的问题。

面向大众、服务大众,仍然是当今文艺大众化应当坚持的方向,但它的价值取向不能仅仅是娱乐大众,更不能容忍用抽空了审美精神的低俗化娱乐去取悦大众;往更积极的方面说,还应当倡导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

(《人民日报 》2009年4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艺大众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反映着时代发展的特点。

B.最初文艺大众化的提出是与思想启蒙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值取向逐步多样化,存在的问题也显得突出与复杂。

C.当代文艺大众化要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就要与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与精神追求相适应。D.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的文艺大众化与以往各时期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

2.下列说法不属于“扭曲文艺大众化基本精神”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

A.极力制造各种“娱乐”效果,吸引大众,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按照“娱乐化”模式打造各

种题材内容与人物故事。

B.在“文艺大众化”的旗号下,以取悦大众,迎合大众为手段,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C. “娱乐大众”价值导向下的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重视娱乐追求,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D.戏说、搞笑甚至恶搞古代经典与红色经典,追逐低级趣味,诱导消费。3.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当今正确的文艺大众化方向就是应该在注重娱乐价值取向、娱乐大众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文艺引领大众的作用。

B.文艺大众化一旦出现价值偏向,轻则导致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的消解,重则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

C.文艺大众化不仅要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符合消费时代市场规则,还要关注精神的正确导向。

D. 当今消费时代人们追求快乐,追求享乐。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出现娱乐大众化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

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甚相亲爱亲爱:关系亲密 ..B 会王郎反会:适逢 .C 而新野宰乃污晨宅污:污秽 .D流衍它郡衍:扩展 .

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①舍晨庐,甚相亲爱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③最终无恨色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

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

C.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

D.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光武帝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光武帝提供更大的帮助。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3分)

译文:(2)“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3分)

译文:(3)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4分)

译文:

(二)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暑 旱 苦 热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8.有人认为本诗首联“屠”“着翅”两词用得巧妙,请你分别说说它们的使用效果。(5分)

9.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暑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毗之木兰兮。(屈原《离骚》(2),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4)定乎内外之分。(庄子《逍遥游》)(5),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船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鸟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罗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作者运用外貌描写,不仅写出了

他失去孩子驹儿后的沉痛心情,也表现了年老、二儿子犯罪入狱、对世事的忧虑等给他带来的影响变化。

B.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和何大

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时也起

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E.“我”提出帮老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

分析。(6分)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经认出我来了?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黄裳①浅识

黄永玉②

黄裳生于1919年,这是开不得玩笑的时代,意识和过日子的方式全世界都在认真的估价。“生

和死,这真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这样说; “剥削和被剥削”,十月革命这样说。

黄裳是山东益都人。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在1946年底1947年初,《文汇报》编辑部里还是别的什么所在。那时我在上海闵行县立中学教书,汪曾祺在上海致远中学教书,每到星期六我便进城找曾祺,再一起到中兴轮船公司找黄裳。星期六整个下午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星期天的一整天,那一年多时间,黄裳的日子就是这样让我们两个糟蹋掉了。还有那活生生的钱!

我跟曾祺哪里有钱?吃饭、喝咖啡、看电影、坐车,我们两个从来没有争着付钱的念头。不是不想,不是视若无睹,只是一种包含着多谢的务实态度而已。几十年回忆起来,几乎如老酒一般,那段日子真是越陈越香。

黄裳那时候的经济收入:文汇编副刊、中兴轮船高级干部、写文章、给一个考大学的青年补习数学、翻译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出几本散文集,还有什么收入?伺候年老的妈妈,住房及水电杂费,收集古籍图书,好的纸、笔、墨、砚和印泥„„还有类乎我和曾祺的经常的食客们,他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

前些日子我到上海,问容仪:“你听你爸爸开怀大笑过吗?”一个儒雅文静的书生的朗笑。容仪说: “是吗?他有过大笑吗?”有的,一种山东响马似的大笑。在我回忆中,黄裳的朗声大笑,是我友谊的珍藏。很可能,两位女儿哇哇坠地之后,那年月,黄裳没有空了。

从历史角度看,哭的时间往往比笑的时间充裕。

黄裳到底有多少本事?记得五十多年前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至于他的做文,唐瞍先生是说得再准确没有了:“常举史事,不离现实,笔锋带着情感,虽然落墨不多,而鞭策奇重。看文章也等于看戏,等于看世态人情,看我们眼前所处的世界,有心人当此,百感交集,我觉得作者实在是一个文体家„„”

黄裳兄的书我几乎都读过,从上世纪的1947年到今天近六十年了。心胸是一件事,博识是一件事,多情又是另一件事;文章出自一个几十年自凌辱、迫害的深渊从容步出的、原本有快乐坦荡天性的山东人笔下,自然会形成一个文化精彩排场。

我特别喜欢黄裳兄的《饯梅兰芳》。想想看,当年的黄裳兄不过二十几岁,有那么深刻的胆识、那么宏阔的气势,敢面对大权威作好意委婉的规劝,文章是那么漂亮,排解得那么清晰,遗憾归遗憾,谅解归谅解。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既美丽又有用。”

和黄裳做朋友不易,几十年来他却容忍我的撒泼、纠缠,他也有一套和我做朋友的学问。大庭广众酒筵面前他几乎是个打坐的老僧,在家里我们都曾有过难以忘怀的谈话。他是个弄文的,我是个舞画的,“隔行如隔山”是句狗屁话!隔行的人才真正有要紧的、有益的话说。他明确地、斩钉截铁地、决绝地讨厌过某某人,那是很勇敢的,即使在戴右派帽子的年月,有人听过他求饶的话吗?苦难年月,罪人常采用屈辱方式强化自己。培根说过:“那些喜欢出口伤人者,恐怕常常过低估计被害人的记性。”(培根说的仅是“出口伤人”,还不够害命的程度。)既然迫害文化人是种文化现象,文化人怎么会不记得?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怎么办?读书!个个文化人发狠读书,让迫害者去孤独!凋零!

黄裳兄这一生为书遭遇过烦愁,也享受过泡在书里的快乐。人常常称呼这个是读书人,那个是读书人,要晓得,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可真不易。作家有如乐器中的钢琴,在文化上他有更全面的表现和功能,近百年来的文化阵营,带头的都是文人。

一个作家归根结底是要出东西,出结实、有品位的东西。文章横空出世,不从流俗,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闲事管得舒坦,是非晴明,倒是顾不上辈分和资格了。

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于凤凰(文章有删改)

注:①黄裳,著名散文家、记者、文史专家、收藏家。②黄永玉,生于1924年,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由传主出生年代起笔,从文学与历史两个维度阐释了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在开篇就显示出了为文的个性与特色。

B.作者认为黄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并援引唐瞍先生高屋建瓴的评价,使读者对于黄裳的文章特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印象。

C.黄裳原本有快乐而坦荡的天性,他的女儿却不曾听过父亲的大笑。坎坷的经历使他的个性和处世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D.作者的笔墨饱蘸了六十年的情谊,使黄裳的性情及一些人生历程得以生动地显现,文章虽然题为“浅识”,其实不“浅”。

E.人的个性是多侧面的,黄裳私下里面对友人时十分善谈,常有很深入的交流。但在稠人广众的酒筵上,他就拙于言辞了。

(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6分)

(3)本篇传记的语言体现了作者哪些鲜明的个人风格,请举例赏析。(6分)

(4)文中说:“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

章说的‘既美丽又有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D.而就。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民工待遇、对征用土地和强制拆迁进行补偿、提供廉价住宅、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就业等改善国民生活的状况。

B.如今,许多用人单位开始越来越多地通过浏览“博客”、进入虚拟社区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等方法获取求职者的信息,而且有专家认为,这将成为一种新潮流。C.节日期间,杭州各大商场都抛出了大幅降价的“撒手锏”,都想以此提高节日消费的人气,商界统计的数字也表明,今年的元旦是消费总量最好的一年。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B.⑤④③⑥②①C.⑤①⑥④③②D.④⑤③⑥①②

16.下面是一则汽车的广告语,请用流畅的语言从广告的表现手法、内容和效果的角度予以点

评。(50个字左右)(5分)

它唯一的缺点是每小时跑100公里时,你仍听得见在后座的丈母娘唠叨的每一个字眼。

17.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6分)例句:人生不是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编号、日期、鲜红的公章、签名一应俱全。他想不能自行摘掉,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他先是愤怒地质问驴子和狼等动物:“我是不是狮子?我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草!”动物们众说纷纭:“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子。”“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们说不清!”“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变了口气,低三下四,求这个作证,向那个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憔悴的狮子变样了,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终于有一天,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浠水一中高三年级 篇4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吃少长肉 阿曼达斯帕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进食习惯研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进食行为研究中心之一。这个非同寻常的烹饪帝国的女王是这个大学的营养学家芭芭拉罗尔斯教授。该实验室最近研究的课题是热量密度,即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对饱觉和体重控制的影响。芭芭拉在她的新书《食量测定进餐计划》中称这项研究为“食量测定法”。

罗尔斯发现,饱觉,即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罗尔斯说,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吃饱饭后总还有肚子吃甜食”。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这个看法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

然而,她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当食物分量“超大”时,人们吃得更多。她的实验室给成年人提供四种分量不同的通心面和干酪,吃最大一份的人比吃最小一份的人多吃进去30%的热量,而受试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发觉饭菜分量不同。同样,罗尔斯用三明治搞了一次实验,让男人和女人吃6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等大小不同的三明治。与吃6英寸三明冶的人相比,吃12英寸三明冶的女人多摄取31%的热量,而男人则多摄取了56%的热量。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罗尔斯说:“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不过,显然视觉和人的暗示很重要。”

食量测定研究中显而易见的是,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可以使你在吃饱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取”。感觉吃不饱是多数“节食计划”实施不顺或长久不了的一个原因。罗尔斯在书中写道:“体重控制中缺少了饱觉这个因素。”有人说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罗尔斯对这种说法很不赞成。她说:“人们需要多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这样他们不仅能吃饱而且可以得到足够的热量。”《美国人节食指南》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研究表明,鼓励身体超重的家庭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减肥的效果比不让他们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要好得多。罗尔斯说:“看来强调人们能吃什么比强调他们不应该吃什么更具有可持续性。”

根据食物包装标签,热量密度很容易计算出来。将一份食物的热量除以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利用食量测定法控制体重,罗尔斯建议食用热量小于重量(克)的食物,这样热量密度就会低于1(多数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都可以)。热量等于或略高于重量的食物也可以,热量密度在l和2之间的食物(豆类、鱼、没有脂肪或皮的鸡肉、土豆、大米等)也行。热量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则需要控制。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罗尔斯还研究了食物多样性对人的饭量的影响。如果一餐四道菜,学生们的饭量将比一餐一道菜多吃60%。吃四种不同馅的三明冶,护士学校的学生们饭量将比只吃一种馅的三明冶增加33%。就连食物的样子也会影响人们的饭量:如果供应三种不同的意大利面食,志愿者的饭量将比只供应一种增加15%。

1. 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物分量越大,热量密度越高,反之,热量密度越低。

B.计算热量密度的方法是用一份食物的热量除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

C.热量密度,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它对饱觉和体重的控制有影响。

D.人们在进餐时,热量密度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需要控制。

2.下列说话,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罗尔斯最先提出了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的一个看法——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

B.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是因为人的饱觉(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

C.罗尔斯不大赞成有人说的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这种说法。

D.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对人的饭量有影响,因此,只要注意了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就能少长肉,不会长胖。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罗尔斯已经找到了“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的原因。

B.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即使吃热量密度在2以上的食物,对体重控制也没有多大关系。

C.如果食物包装标签上标明该食物的热量密度,人们在选取食品时便可以比较每份食品所含的热量,这样,人们控制体重就较容易了。

D.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今后的食品企业要注意多生产品种多样、样子新奇的食品,这样人们才会多吃,才有助于控制体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上奏章告老还乡,皇上觉得他的确年老就答应了,回归故里之后,他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认为应该让子孙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9.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 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十题任选八题)(8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风急天高猿啸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画图省识春风面, __________。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7)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

(8)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9)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藕与莼菜 叶圣陶

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想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使满涂污泥,便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的嚼着解渴。走过的人便站住了,红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而甘美的滋味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象乞丐的臂腿,便涩得象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固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祥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种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蓬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像这样的取求很便利,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厚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留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便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一九二三年四月七日

2,4,6

12.下面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

A.“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象说家常话似的,平实质朴,开始了娓娓动人的叙述。

B.在城里,藕成了珍品,所以只有在豪华公子硕腹巨贾家里和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有。

C.第二段结尾处“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朋友送我的莼菜,特意装在瓶子里,并且送了我一瓶,可见其珍贵难得。

E.作者思恋故乡,是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所以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这里的所恋即指文中的藕和莼菜。根据第一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3.作者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为什么会怀念起故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是“与朋友喝酒时嚼着藕片”怀念起故乡的,由此提到了家乡的藕,请分析作者为什么会由“藕”想到了家乡的“莼菜”,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别描写故乡的藕和莼菜的?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因为日前高调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并强烈主张“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4月25日《华夏时报》),而在社会以及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有论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先生没有被聘为“超女”评委的酸葡萄心理而已,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以己度人,刘先生闻听此言,一定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但刘先生的批评也确实存在盲点。他仅仅是笼统地指责“超女超男玷污艺术”,呼吁“要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然而关键在于,何为“低俗”,何为“高雅”,这本来就是一个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偏好不同而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他提出的让“管理部门”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的主张,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前高级行政官员的思维惯性和惰性。

那么,“超女”问题的要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就在于它用华丽的包装、宏大的场面、成千上万“粉丝”的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这个神话在客观上起到了遮蔽青少年面临的真实社会问题、麻醉他们心灵的作用,说是一剂精神蒙汗药也不为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的年轻一代,面临许多困扰:如升学、就业、因为买房而下降为“房奴”、因为生病而变为赤贫、跻身于中产阶级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从大学生的工资逐渐和农民工趋同这一趋势就可以看得出来)等。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关键在于如何解释这些问题的成因?

在我看来,个人的努力不够或者运气不好,仅仅是诸多原因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总的来说,这些问题是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的。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需要青年们直面它、严肃认真地思考它、并本着对个人、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起动手来解决它。在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们并无捷径可走。

但“超女”这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其所传递的全部暗示却是:并不需要这样累,只要成名,所有这些问题就全部自动消失,而成名却是人人可能的。你看那些今日大红大紫的超女们,一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嘛!

在这样一个神话面前,所有严肃认真的思考,都显得十分可笑,所有试图通过推动社会进步而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其成本都显得过于昂贵。显然,年轻一代服了这剂蒙汗药并沉沉睡去,对于那些能够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好处的既得利益阶层来说,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剂蒙汗药害处多多,但超女本身是无辜的,她们仅仅是做了别人的工具;成千上万参与其中的“粉丝”们也是无辜的,他们仅仅是在追求快乐;甚至连策划、主持其事的公司和电视台,也是无辜的,他们仅仅是在追求利润。超女神话可以说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社会通过“复杂的共谋”共同制造出来的。而那些像刘忠德先生这样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却没有及时出来大声疾呼,唤醒青年直面严峻的社会现实。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无保留地反对用行政手段禁止“超女”。因为禁止“超女”,并不能自动导致年轻人的觉醒;而在年轻人真的觉醒并看穿了神话的非现实性和不可复制性之后,“超女”也就回归于娱乐本身,不复有蒙汗药的危害了。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超女们由“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神话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使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一夜成名,而不必经过艰苦奋斗。

B.作者认为,用行政介入的方法来制止“超女”现象是不可取的,只有让“超女”远离炒作,回归到娱乐本身,才能真正杜绝“超女”现象带来的弊端。

C.由于当代年轻人面临着许多生活的困扰,导致他们对“超女”盲从,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能成名,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D.作者认为,因为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没有及时唤醒青年直面社会现实,所以造成“超女”现象泛滥。

E.纵观全文可以看出“超女”这剂蒙汗药害处太多,但就“超女”本身而言,大众不能给予太多的指责。

17. 针对有评论者对刘忠德的看法,作者是怎样看待刘忠德的,试作简要概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认为“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原因是什么?对此作者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刘忠德对超级女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网上引发了大讨论,就目前来看,支持刘忠德先生观点的占多数。新浪网新闻频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总共31457人的调查中,赞成刘忠德观点的网友占63.76%,不赞成的28.38%,说不清楚的有7.86%。而认为超女是“低俗艺术,误导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占41.35%,认为超女“迎合了部分人的心理,但难登大雅之堂”的占23.4%。(《华夏时报》4月26日报道)你对刘忠德的观点是否赞同?请结合“超女”现象谈谈自己的观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面对众多的媒体记者,范甘迪唇枪舌剑,侃侃而谈。场上气氛十分融洽。

B.一个成功者遭遇失败,在中国会得到同情和帮助,在日本就不同了,人们马上对你

另眼相看,理都不理你。

C.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D.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过多的“你怎么考得这么差”“你怎么又没完成作业”等否定式的教育,会造成亲子之间诸多问题的所在。

B.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是始于忧患终于小安的世纪,是一部屈辱与辉煌并存的历史。历史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边响起。

C.史学家李敖说,在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人遇害的史实,见诸于许多国际文件和美国的机密文件中,日本右派人士却无视这一事实一再否认。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

22.把下边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出下面的漫画内容,然后概括其寓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重温经典(两题中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写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你觉得哪一次最精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曾经是过去几代青年非常喜欢的畅销书,你能理解前辈读者喜欢这类作品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水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是一条可悲的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有解释,据此可知,A、B、D都没有揭示它的本质或特点。)

2.B(A项,原文是说“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故是错误的;C项 ,原文说的是“很不赞成”,而不是“不大赞成”,故是错误的;D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是错误的)。

2,4,6

3.C(A项原文说的是“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B项,原文说的是“则需要控制”,而并不是“没有多大关系”;D项,原文无此信息,且多吃与控制体重的关键在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B( “敏”的意思是“奋勉”或“聪明机智”。)

5.B (B项第一句中“遂”是连词,可译为“于是,就”,表示承接,第二句中“遂”是副词,可译为“最终”,表示结果。A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无义;C项中的两个“以”的意思都是“因为”,介词;D项中的两个“且”的意思都是“将要,快要”,副词。)

6.C( ①④⑥是疏广回答昆弟老人劝告的话语,分别说明自己也疼爱子孙,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乐于拿圣主的赏赐“与乡党宗族共飨”,这并非是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体现。)

7.B (“惧有后悔”的意思是“恐怕有后悔的时候”如果不适时功成身退,那么将来发生祸患,就悔之晚矣,不是“中途曾经后悔”之意。)

8.①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

②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③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我很乐意和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参考译文

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年轻时好学,精通《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前来请教。地节三年时,皇上立皇太子,疏广被铨选为少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太傅。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宣帝驾临太子宫时,疏受前往迎接拜见应对(宣帝),宣帝非常高兴,不久,疏受被授为少傅之职。太子每次临朝时,太傅(疏广)在前,少傅(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在位五年,皇太子年十二时,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人知足常乐就不会受辱,知道止退就不会有祸患’,‘功成而身退,是自然的道理’。现在官位已到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果不趁机离去,恐怕以后后悔,还不如爷俩告老回故乡,颐养天年,不很好吗!’” 疏广就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因为他的确年老,都答应了。回到乡里之后,每天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卖掉金银供养酒食。过了一年多,他的子孙们私下里对疏广所喜爱信任的同族年长者说:“子孙们都希望在父君活着时多建立产业基址,现在每天的饮食费用快要花费(资产),请您到父君那儿,劝说他买些田宅。” 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了这个打算,疏广回答说:“我难道老糊涂不顾念子孙吗?只是因为原有旧田产房屋,假如子孙尽心尽力,足以衣食无忧,与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因而产生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疏广)最后因年老寿终。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5分)(1)拟人(1分)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

10.(3分)(2)可以有两种答案:

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②同意。在“人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十选八)

11.(1)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

(3)秋月春分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4)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7)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9)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10)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5分)B、D

13.(6分)从全文看,藕是作者故乡的代表吃食,在文中已经变成一种象征。吃到它,自然牵动作者的思绪,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14.(6分)因为莼菜和藕一样,在家乡都是鲜嫩可口、每日都能吃到的,而在这里却都成了难得一见的珍品。所以提到藕也就自然想到了莼菜。

15.作者将故乡的藕和莼菜与都市的进行对比,以都市的藕数量少、价格贵,街上挑担卖的又枯涩不堪和都市很难吃到的莼菜来衬托故乡藕的色泽鲜嫩、滋味清淡而甘甜,莼菜的多且富有诗意,令人心醉。(4分。写出两方面的对比且概括正确,各得2分。)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藕与莼菜的偏爱和赞美之情,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偏爱和赞美之情” “深深怀念”各得2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6.(5分)B、D(B项只有在年轻人真正觉醒,并且看穿“丑小鸭变天鹅”的不现实性,方能让“超女”远离炒作,回归到娱乐本身,从而杜绝“超女”现象带来的弊端。D项中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7.(6分)(1)刘忠德的评论表达了对文化艺术走向的忧虑。 (2)刘忠德主张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思维的惯性和惰性。(3)没有真正尽到责任,唤醒青年直面现实。

18.(6分)(1)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要唤醒青年直面严峻的现实。

(2)年轻人要觉醒并看穿神话的非现实性和不可复制性。

(3)使“超女”回归于娱乐本身。

19.(8分)赞同的角度:(1)歌唱家涌现在中国歌坛时,他们的背后是长期辛勤的付出、努力和工作,而“超女”现象使得不少青少年沉浸在一夜成名和暴富的扭曲心理怪圈中,不愿意去奋斗。超女以丑为美,哗众取宠,以此来满足某些人的心理,导致部分中国人的美丑观念被彻底颠覆。作为文艺应当具备传承文明和教化作用,而“超女”是低俗文化,大部分“超女”品位不高,口出脏话,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无知,都会对青少年造成毒害。

(2)不赞同的角度:“超级女声”只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有其存在权利,虽然不少选手暴露出低俗的一面,但大部分选手那种敢于表现自己、执着、不屈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应当好好利用,正确引导使之走向正轨。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C

21.D(A.句式杂糅。B.句子的主干是“中华民族是……世纪,是……历史”,主谓搭

配不当,应改为“中华民族的二十世纪是始于忧患终于小安的世纪,是一段屈辱与辉煌

并存的历史”;C.“诸”是谦词,之于,语义重复。)

22.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应该统统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这些暴力行为最好尽快被人们所遗忘。

23.答案示例:让千里马去拉磨,讽刺了社会上对人才的严重浪费现象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下一篇:编译原理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