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2024-06-20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共9篇)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1

档案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法库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部署,结合本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建立与本乡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包含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本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到2011年末,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全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要达到省二级以上,完成本乡《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完成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及目录报送和现行文件的报送;有3个行政村档案管理达到“五有”标准,培养一个家庭建档示范户,开展对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突发事件等重要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工作任务

制定本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档案管理达到

辽宁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二级以上;努力收集、整理、归档新农村建设各项领域形成的文字材料;对村级组织和各类经济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检查;修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对村档案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档档案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在村方面,行政村建档率要达到100%,村档案室达到“五有”,全面收集各门类和载体的具有特色的档案资料,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村办企业、医疗、养老、托幼、学校等机构建立档案;在有建村以来的历史档案,编写村志,沿革和大事记,修订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建立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制度,实行村干部离任档案交接制度;确保档案不丢失和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努力争取行政村配备有局域互联网的计算机,在网上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信息。

四、实施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2010年6月1日-7月1日)

制定实施方案,乡村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具体工作任务。

2、实施阶段(2010年7月5日-12月末)

3、实行阶段性检查验收(2010年12月1日-12月15日)

在对村相关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认真

总结

五、保障措施

1、落实责任,与县政府签订责任状,明确乡村相关档案工作责任制,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责任人和具体人员,谁主管谁负责。

2、保证和增加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3、建立乡领导小组

组长:XXX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XXXX政府办秘书

成员:XXX档案员

各村委会主任或负责人

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行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担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XXX乡人民政府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2

一、领导垂范, 完善机制, 高起点开局

示范县创建工作一方面, 标准高, 要求严, 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另一方面, 对第一次开展争取国家级荣誉的同江档案人来说, 需要搬掉缺乏人员, 缺少资金, 缺少档案资源积累等诸多拦路虎。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健康、有序、有效开展, 实现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两促进, 两提高”的目标, 我市按照“加强领导, 分工协作, 完善机制, 合力攻坚”的工作思路, 高起点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

(一) 领导垂范, 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市在创建活动伊始, 常委会上就专题研究确定示范县创建活动, 成立了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 由主管市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鸿任组长,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主管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 各乡镇、各涉农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市委书记隋洪波、市长王金均多次听取创建活动汇报, 为创建活动提要求、想办法、解难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鸿同志多次深入乡镇、村屯, 与档案工作人员、乡镇、村领导一道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创建关键节点上, 如示范村的确立、示范村经验的推广、整改提高等重要节点, 她都亲自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验收。领导小组的高效运转,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创新工作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同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 累计投资30余万元, 从根本上改变了同江市档案保管、保护、管理条件。提出了“全省争一流, 全国争上游”的工作目标, 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夯实了基础。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档案工作列入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予以安排。市委书记隋洪波在示范县创建情况汇报上批示“坚持高标准, 在现有基础上, 实现档案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市委常委会将示范县创建列为专题进行研究, 将之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市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方案》和《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意见》, 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保障措施。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各乡镇、涉农部门示范县创建调度会, 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 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都结合实际, 制定档案工作规划, 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 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 齐抓共管, 分工协作, 层层有人抓, 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三) 广泛发动与跟踪督办相结合, 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运行。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对于从零点起步的同江来说, 困难与机遇并存, 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从抓思想认识入手, 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 解决基层干部、责任人心中的畏难情绪, 提高领导干部和专兼职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 强化做好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0年以来, 我们充分利用档案在维护农民利益、解决生活难题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 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召开乡镇、村档案工作人员座谈会, 交流工作经验, 研讨解决问题的新路子, 从而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 我们抓住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市重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机遇, 市档案局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细化目标考核标准, 认真检查, 并及时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沟通协调, 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点督办, 激励先进, 鞭策落后, 调动了各部门的创建积极性。

(四) 业务指导与通力协作相结合。市档案局举全局之力投入到示范县创建工作中, 由业务局长带队, 率领全部业务指导人员深入试点乡、示范村, 手把手教, 一件一件整理归档。即推进了工作, 又提高了乡镇、村档案专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促进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们还与民政、林业、农业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推进组, 联合检查, 联合调研, 联合发文, 联合指导。为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成功, 我市制定了《同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考核办法》及验收标准, 其中对涉农部门、乡镇和村三级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明确了申报审核、检查考核、考核标准及对象、完成时限等内容。对达到要求的村由档案局、民政局、农业局根据《同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验收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乡镇进行实地检查考核, 经审核确认达到合格标准的, 给予乡镇一定工作经费补助。对审核不合格的, 不予补助, 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创建任务的完成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重点, 解决难题, 扎实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

在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 我们规范工作程序, 严格工作标准, 提高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截止2014年6月, 我们共完成10个乡镇, 85个行政村的规范化建档任务。主要包括文书档案、土地台账、林权档案、财务档案、养老保险档案21 400余盒, 为今后乡镇、村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典型引路, 全面推开。一是建立示范点。在创建伊始, 我们结合同江实际, 将向阳镇、乐业镇、红旗村、奋斗村、新兴村、向阳村、东升村、一庄村、青年庄村、东方红村、曙平村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 市、乡、村抽调专人, 统一归档用具, 统一工作流程, 统一保管规范。在示范乡、示范村形成后, 组织其他乡镇村前来参观, 以点带面总结经验, 推广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二是组织培训。为提高涉农部门、乡镇、村屯广大专兼职档案员的业务素质, 我市指派专人负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2011、2012、2013年各举办一期涉农部门、乡镇、村级档案员培训班, 进行现场指导, 全市各涉农部门、各乡 (镇) 、各行政村档案人员170余人参加了档案规范化培训, 使档案业务人员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为按时完成创建任务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市10个乡镇、11个涉农部门均达省三级档案规范化要求, 村级达市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三是集中整理档案。11个涉农部门、10个乡 (镇) 、9个试点村抽调人员集中到档案局和乡镇政府整理相关档案。重点将各乡 (镇) 、村以及农业、林业、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水务、卫生、教育、环保等主要涉农部门涉及民生的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集中统一管理, 现所有涉农部门、乡 (镇) 、村文书档案及其他门类档案均已整理完毕。

(二) 严格标准, 狠抓质量。为提高农村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标准, 特别是对重点单位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不急于求成, 严把质量关。一是乡镇档案实现达标升级。各乡镇严格执行《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 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业务建设、安全保护、档案利用等方面, 都要严格按照升级考核标准执行。市档案局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和不定期下乡镇进行现场操作和指导。同时还利用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业务交流, 使乡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保证档案达标升级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村级档案实现优质建档。首先, 我们将村委会建档职责列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的职责范围, 要求村委会建档应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档案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建档工作, 每一个新建的村级档案室, 必须保证档案门类齐全和整理规范、有人员管理、有装具、有制度。其次, 对涉农工作如农村党建、村务公开、文明建设、综合治理、文教卫生、扶贫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林改、社保等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确保村级档案的完整齐全。同时, 加强了建档的后续管理, 加大监督指导力度, 确保了档案质量。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级标准。我市投入经费30余万元, 加强了软硬件建设, 完善了管理体系, 使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统一购置铁皮柜、微机、卷皮、卷盒等设施和装具, 有效改善了基层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条件。几年来我们从狠抓质量入手, 严格标准, 促进农村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为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由创建领导小组组织组织部、民政局、档案局等部门对乡镇、村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结合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方案, 要求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迅速开展查漏补缺, 完善各类资料,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三) 健全网络, 信息共享。一是整合馆藏档案资源。充实乡 (镇) 村档案、涉农档案信息, 尤其是土地、林权、社保、婚姻、医疗、教育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文件, 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对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民生档案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把各级政府制定的惠农政策和各职能部门制定的配套措施已公开现行文件编印成册, 下发到各乡镇、村。二是开通“同江档案信息网”, 开设“三农”档案信息专栏。2013年我局建设开通了同江档案信息网站, 及时上传更新有关“三农”的政府公开信息、已公开现行文件、可公开档案信息、开放档案目录等, 各乡镇还统一安装了文档一体化专业档案管理软件, 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利用档案信息, 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 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实惠, 更好地推动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

三、围绕“三农”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水平

积极探索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 努力使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成为各级领导的好参谋, 农业科技部门的好帮手, 农民致富的好顾问。一是为农业发展服务。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加强了农业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 及时搜集和记载粮食、蔬菜、畜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档案资料, 做好品种、产量、商品率、产出效益等资料的归档工作, 为相关部门掌握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为农民增收服务。及时抓住和找准农村档案工作与各项改革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领域的建档工作, 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二三产业提供了参考信息, 使农村档案在服务改革、服务群众、促进增收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三是为农村政治建设服务。适应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把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要求各乡镇、各行政村把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议事过程中形成的决定、决议及村级班子的承诺进行归档, 促进了干部规范行使职权。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 建立选举档案, 将选举的记录、表册、选票、公告、选举结果等资料收集整理, 为判定选举过程是否合法提供依据。围绕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认真指导乡镇村做好诸如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宅基地审批、林权转让、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真正使农村档案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中发挥评判和查考作用。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3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严密组织和各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区各级档案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我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起了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利用便捷的新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初步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工作信息化、资源共享化、人员专业化的“四化”目标,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式验收。

一、主要成果

在整个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提升镇村档案工作水平,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档案资源建设,深化档案信息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一个品牌”,提升了“一个意识”,规范了“一级档案室”,建全了“两个体系”,发挥了“两项作用”。具体是:

“一个品牌”:通过开展以“打造京畿档案精品、创建昌平特色品牌”为主题的创建全国示范区活动,使昌平区成为全市第一个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充分展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集中展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成果。进一步为创建“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聚集了人脉,提升了昌平区的知名度。

“一个意识”:创建示范区,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提升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金树东区长在昌平信息快报上对档案工作做出批示:“档案工作服务大局,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工作业绩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值得称赞和推广”。区各项重大活动中均将档案局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档案工作。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到位,档案局与各涉农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配合更加顺畅。各镇街、村领导主动过问档案工作,村干部和档案员提高了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级档案室”:规范了村级档案室。通过创建示范区,全区304个村的档案工作100%达到了“十有”标准(即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档案人员、有档案室、有制度、有档案柜、有计算机、有数码相机、有空调、有防盗门窗、有灭火器),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档案管理状况,村级档案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两个体系”:一是建立起了一个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通过创建工作,镇村两级档案室搜集、补救、整理各类历史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达13.5万余卷(件),目前,全区农村档案总量达到33.4万余卷(件)。二是开通了“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网站”、在局馆网站设立了“三农专栏”、将每期《政务信息汇编》送到各镇村阅览点,实现了档案资源共享,建成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档案资源利用体系。

“两个作用”:一是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凭据支撑,为维护群众利益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二是档案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开通了一条政府政策下乡、科学技术下乡、致富信息下乡、档案资源下乡的高速路,成为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也在政府与农民群众连心交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此外,通过创建全国示范区还培养了一批人才,锤炼了档案管理队伍;创新了服务方式,积累了工作经验。

二、主要经验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共享四点:

(一)明确目标任务,坚持抓好“四项工作”。我们着力抓好“四项工作”,使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和各镇街分别成立了“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分级负责组织开展创建工作,以实地调研、专题会议、组织培训、进行检查等多种方式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子屏、信息、简报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全区涉农档案队伍素质,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四是确保整体提高。树立6个镇60个村为创建工作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区17个镇街档案工作全部达到北京市机关档案管理二级以上标准,304个行政村建档规范,100%达到了“十有”标准,镇村档案工作水平整体提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突出创建重点,坚持 “四个重在”。始终坚持“四个重在”,我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重在基层。把镇街和村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坚持创建工作重心下移,贴近基层,各级领导深入各镇街村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难题。区、镇、村三级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二是重在服务。全区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档案服务网络。在业务指导上,区档案局成立了业务指导组,行程7万余公里,到镇村指导2000余人次,镇街组织档案工作队,深入到各村进行传帮带。在档案利用上,区档案馆接收了8万余卷(件)涉农档案并优先数字化,我局通过网站上传涉农信息3.5万条,将《政务信息汇编》及时送到321个镇村阅览点,满足了农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三是重在创新。我们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特色化水平。将档案工作列入全区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课程,档案部门开展远程在线视频指导,推广北京市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区经管站利用档案开发了《北京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昌平区农经地理信息系统》,各镇村主动记录历史、编史修志、举办展览等,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四是重在实效。各镇街村加强对土地承包、产林权改革、合同协议、养老保险、优抚低保等各类民生档案的收集,确保档案服务惠及全区农民。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农民足不出村通过网络即可查询和利用涉农档案信息。档案工作服务“三农”取得了新进展。

(三)强化责任体系,建立“四个机制”。建立了“四个机制”,保障新农村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我区建立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主管领导挂帅,区档案局牵头,相关涉农部门积极响应,镇村具体落实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档案工作机制。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涉农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与档案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了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了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齐抓共管;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区委、区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对镇级督察考核和“五个好”验收体系;区档案局把新农村档案工作纳入镇级档案工作执法检查范围;镇级把档案工作纳入村级“百分赛”考核,有效地保证了新农村档案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区档案局、各镇街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农村档案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大激发了档案员的工作热情。

三、几点体会

通过成功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我们体会很多,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崇高的荣誉和档案更加便捷地服务“三农”的实惠,更为我们今后工作留下很多启示。今天我谈三点体会:

(一)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与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国家档案局和市档案局的同志先后近十次到我区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高度重视,将创建示范区工作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要求每月报工作进程;区财政出资415万元用于镇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出席创建工作动员会、工作推进会、检查验收会等相关工作会议并讲话,强势协调解决问题。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圆满完成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涉农部门的密切合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区农委、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经管站、区园林绿化局等相关涉农单位的大力支持,区档案局与涉农部门联合发文,就产林权改革、农村干部离任等各类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定专项办法和制度,使相关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涉农部门与档案部门联合对产林权改革、承包合同等工作形成的专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区委组织部与区档案局联合举办“村级档案员业务培训班”,区农委系统与区档案局联合对产林权改革档案进行了验收。档案工作与农村业务工作真正做到了“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这种顺畅协同、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为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提供了必备条件。

(三)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级档案工作者的扎实工作和辛勤付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的相关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有力、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充分发挥了领导带动作用;广大档案工作者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不怕艰辛、忘我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全力奋战在创建工作第一线,表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规范农村档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级新闻媒体和广大宣传工作者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保持了舆论宣传强势,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些为我们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全面落实。

四、巩固成果新举措

成功创建示范区将昌平区新农村档案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起点。我们以此为契机,继续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创建成果,迎接新形势、新机遇、新起点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新发展。

一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2011年底,为巩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成果,我局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总结了创建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了《关于建立昌平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报告》,上报区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是及时进行总结表彰。2011年12月,区政府投资20余万元,召开了昌平区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总结表彰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主管领导出席。大会全面总结了创建历程,对成绩突出的70个先进集体和124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巩固创建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了我区新农村档案事业新发展。

三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2012年,区政府投资20万元为全区304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摄像头、耳麦和档案卷皮、卷盒等装具。此举有效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并继续释放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调动了村级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信息化设备的配备为开通区档案局、镇街、村三级档案工作远程视频指导、业务咨询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型的服务模式受到了基层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示范区QQ群成员非常活跃,每天均有多人进行业务交流。截至目前,区、镇、村三级通过QQ群开展业务交流达26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活跃了队伍氛围,节约了行政成本,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是深入开展督查指导。2012年4月,昌平区召开2012年度镇街档案工作专题会,听取各镇街档案工作汇报,对新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区长刘淑华出席并讲话,提出巩固、深化、提升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目标和措施,要求要防止创建成功之后,个别单位人员思想松劲,工作滑坡,要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此项要求,各镇街继续将档案工作纳入对村级的“百分赛”考核,考核结果与两委主要领导奖金挂钩;各镇街分别组织村级专兼职档案员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年初布置工作,期间开展检查,年底进行总结,继续加强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提高村级档案员的积极性。我局针对昌平档案工作新形势新需求,经主管区领导同意,与区编办协商,区档案局将业务指导科一分为二,业务指导二科编制4人,专门负责镇街及其下属农村(社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二科成立以来,除开展远程指导外,还深入镇村(社区)进行实地检查和指导,到目前共下乡316人次,走遍了17个镇街和304个村。今年以来,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夯实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4

一、基本情况

平江县三阳乡位于汨罗江中游东岸,城关镇东部。分别与瓮江、安定、三市、城关、天岳开发区5个乡镇接壤。面积214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余人。三阳乡辖三阳、清水、浊水三个片、42个村【1】、602个村民组。2003年末,全乡共15417户,其中农业人口53817人;总耕地46191亩,其中水田34504亩,旱地11687亩。

二、取得的成就

在新农村建设中,三阳乡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切入点,以创建示范村庄为突破口,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乡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1、新村理念开花结果

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我乡派出了专门的宣传工作小组,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编顺口溜等形式,到村、组进行巡回宣传,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传达到家家户户;同时,在公路主要路段树立宣传窗、悬挂横幅、贴宣传标语。通过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发动,营造出浓厚的工作氛围,激发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新农村理念真正植根到广大农民心中。

2、环境建设如火如荼

良好的环境是发展经济、壮大产业的重要保障。乡政府举全乡之力,投资2100万元,硬化村级公路140公里,村级公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全乡交通设施大为改善。过去全乡仅有6个村实现了同网同价,为了改善群众用电条件,乡、村两级投入500万元,完成了余下36个村的户改工程,每年可为老百姓节约电费支出150万元。全乡沼气池建设形成气候。我们积极鼓励农民修建沼气池,发展循环经济,到目前为止,长冲村已建成150只,全乡建成380多只。更可喜的是,全县重点工程106国道平江段改造、城关饮水工程均从三阳境内经过,县城22万伏变电站选址该乡长冲村境内,三大重点项目必将为三阳乡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三阳乡积极加强软环境建设,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环境好,带来财气旺,产业兴。投资600万元的长江连心公司,投资500万元的兴旺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碧联水电站先后落户三阳。近年来,全乡共引进招商项目28个,累计投资超过9000万元,提供就业2000多人,完成税金1000多万元

3、农业生产锦锈前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妥善解决好 “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为此,我们的方针是:绿色产业富村,文明创建兴村,村民自治管村。目前,全乡已初步形成了长冲—大众—甲山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带,今年发展优质稻5000亩;大众—长冲无公害蔬菜生产带,现在全乡已经发展到1520亩;兴阳—思源水果生产带,冬枣基地进一步扩大。同时还有清水大面养殖肉牛基地和对坪、更新两个村的有机茶基地正迅速发展。2006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647元,目前已突破3000元。

4、产业发展成果可喜

乡党委、政府坚持优势优先,发展壮大黄金和建筑两大主导产业,使之成为乡财政的支柱。三阳乡黄金资源蕴藏丰富,占全县黄金藏量的70%以上,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大力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了众多老板前来投资开发,先后有万鑫、凯鑫、众瀚等三大公司投资9100万元进行黄金开采,每年上交税金达1200多万元,成为全县黄金企业的纳税大户。如果说黄金产业是三阳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那么建筑产业则是三阳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支柱。汉昌建筑工程公司原来是一家三级建筑企业,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不佳,竞争实力不强。近年来,他们抓住机遇,加强管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注册资金已达2680 万元,拥有净资产3361万元,机械设备892 台(件),并晋升为国家二级建筑企业。

5、文明新村遍地开花

在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不少村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是乡风文明特色。甲山村的先进性教育是全县的一个典型。部分党员带头组织“甲山禁赌协会”,他们在村主任童燕辉的带领下,发布禁赌宣言,向全村465个家庭发出禁赌倡议书,与各户签订禁赌责任状,使甲山村一度猖獗的赌博之风销声匿迹。二是循环经济特色。长冲村通过沼气池建设,不仅使很多家庭用上了清洁能源,而且大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很多家庭因此搞起循环经济,村民在自家房屋旁建了大型沼气池,在沼气池上建养猪场,在沼气池旁还建无公害蔬菜基地,对家畜粪便产生的沼气进行综合利用,到目前为止,长冲村已建成沼气池150只,发展无公害蔬菜100多亩。三是民主管理特色。大洞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了一事一议定时讨论机制。

三、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乡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极待解决。

1、建设资金紧张,投入缺口大。

目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问题是:水、电、路、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无来源,生产发展也需要资金,乡村财力捉襟见肘,向农民筹措更无依据,且农民也难以承担。

2、基础设施薄弱,建设差距大。

三阳乡虽然地处城郊,但农民生活水平并不高,基础条件并不好,特别是清水12个村受自然条件限制,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与新农村的要求相距甚远,差距很大。

3、农民增收困难,发展压力大。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加之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也使农民稳定增收缺乏坚实的基础。

4、自主观念淡薄,自治问题大。

村庄建设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是每个村民的义务与职责,但目前村民主人翁观念不强,不愿得罪人,缺乏自治精神,对村庄建设不愿管,不敢管,大小事情都要依靠政府和上级职能部门,但政府和职能部门也不可能全包全管,面面俱到。

四、解决办法

1、加大力度,转变观念,当好“宣传员”。

针对广大农民甚至少数基层干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和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小农意识,我们要更加充分认识到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重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彻底地从思想上认识到位。

2、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当好“教练员”。

农民群众在新农村该如何建的问题上,大多还是感到很盲目,甚至无从下手,其态度往往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着重要为群众树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重点建好甲山示范村,在创建典型的过程中,注重把握两个方面:一是适度超着性。即示范点建设起点要高,体现发展的方向,能够成为学习的榜样。二是普遍指导性。即示范点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代表性、普遍性,能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村起到指导作用。

3、政府引导,群众自主,当好“指导员”。

在今后新农村建设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掌握工作分寸,讲究工作方法,一方面放手让农民“自主申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另一方面按照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村庄规划;二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队伍建设;三是抓好长效管理。在今后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引导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4、部门支持,干部帮扶,当好“服务员”。

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要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根据农民出资为主、政府和社会帮扶为辅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对长远起支撑作用的基础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大干部驻村帮扶力度,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致富,今后继续推行对办村干部的“五要五戒”。即:一要坚守阵地,戒漂浮不定;二要实事实办,戒不务正业;三要平易近人,戒傲慢气粗;四要纪律严明,戒嘴馋手长;五要卓有成效,戒松弛懒散。同时组织开展好“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爱卫工作是构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谈不上农村的小康。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精神,找准切入点,以创建卫生村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联系实际,把握农村爱卫工作的主要思路和重点

我县辖12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17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7万人,是典型农业山区县。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农民的卫生意识仍然淡薄,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落后。卫生户厕普及率只有25%,自然村巷道硬底化仅占30%,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厕所露天在村头,猪舍牛栏隔壁床,污水横流扑鼻臭,蚊蝇滋生满天飞,垃圾到处乱堆放,饮水卫生无保障”这段话在几年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阻碍着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针对这一农村卫生突出的问题,初,我县从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决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以此掀起全县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蓬勃开展。活动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督导”的方针,以“五改八有”(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有规划、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有生态沟、有绿化果树)为主要内容,致力改变农村落后卫生环境,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实施步骤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以村民是否欢迎和受益为标准,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农民负担。使整个创建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围绕“八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爱卫工作是构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谈不上农村的小康。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精神,找准切入点,以创建卫生村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联系实际,把握农村爱卫工作的主要思路和重点

我县辖12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17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7万人,是典型农业山区县。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农民的卫生意识仍然淡薄,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落后。卫生户厕普及率只有25%,自然村巷道硬底化仅占30%,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厕所露天在村头,猪舍牛栏隔壁床,污水横流扑鼻臭,蚊蝇滋生满天飞,垃圾到处乱堆放,饮水卫生无保障”这段话在几年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阻碍着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针对这一农村卫生突出的问题,20初,我县从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决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以此掀起全县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蓬勃开展。活动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督导”的方针,以“五改八有”(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有规划、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有生态沟、有绿化果树)为主要内容,致力改变农村落后卫生环境,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实施步骤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以村民是否欢迎和受益为标准,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农民负担。使整个创建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围绕“八抓”,创建省级卫生村,掀起农村爱卫运动高潮

(一)抓组织部署

县成立了由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卫生工作的县委常委及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宣传、妇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同时,抽调县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专责工作小组和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将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分挂各镇,从县直部门抽调了17名副科级领导派驻各镇督导工作,把县直106个部门单位分挂到各创建村,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同时,县、镇、村层级签订责任书,把创建任务纳入县直部门及各镇精神文明建设年终工作考评,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二)抓规划建设

制定了《德庆县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既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任务。我们紧紧结合农村实际,筛选出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建设积极性高的村为先行点,并以此影响、辐射周边农村。在做好选点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抓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中,突出以“卫生”为主题,重点抓好改水、改厕、禽畜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巷道排污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村内卫生设施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达到卫生整洁的.效果。

(三)抓宣传发动

一是层级召开动员会议。还召开了创建村支书、主任参加的“百村创建”动员大会;各镇各村也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同时,镇挂村领导和驻村干部还经常利用休息和晚上时间深入到建设村召开村民大会、座谈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和任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合力。二是利用有线电视、电台、高音喇叭以及拉挂横额、张贴标语、派发宣传单张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使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典型引导,发挥宣传辐射效应。先行把悦城镇小v村、武垄镇井坑村、播植镇山岗村等村建设成高标准的示范村。把这几个村建设前后的环境面貌和工作过程场面制作成相册、彩色折页和VCD教材,向全县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分批次组织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示范村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所带来的好处,使其灵魂触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效果。

,掀起农村爱卫运动高潮

(一)抓组织部署

县成立了由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卫生工作的县委常委及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宣传、妇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同时,抽调县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专责工作小组和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将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分挂各镇,从县直部门抽调了17名副科级领导派驻各镇督导工作,把县直106个部门单位分挂到各创建村,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同时,县、镇、村层级签订责任书,把创建任务纳入县直部门及各镇精神文明建设年终工作考评,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二)抓规划建设

制定了《德庆县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既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任务。我们紧紧结合农村实际,筛选出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建设积极性高的村为先行点,并以此影响、辐射周边农村。在做好选点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抓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中,突出以“卫生”为主题,重点抓好改水、改厕、禽畜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巷道排污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村内卫生设施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达到卫生整洁的效果。

(三)抓宣传发动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6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农业厅转发 <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的通知》(鄂档[2010]47号)、《省档案局、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文件的通知》(鄂档[2012]5号)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农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服务“中国农谷”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国农谷”战略的重要助推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繁荣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以农村档案室规范化建设为主要手段,提高农村档案科学管理水平;以提升农村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中国农谷”

建设的能力为目的,拓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域;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建立与新农村和“中国农谷”建设各个方面及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全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中国农谷”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具体目标:一是乡镇(街道)及各站所档案工作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水平。乡镇(街道)由县级党委政府负责,乡镇(街道)站所由县级主管部门负责,2012年全县70%以上、2013年90%以上、2014年100%的乡镇(街道)及各站所达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二级以上水平。二是行政村规范化建档率达到100%。2012年全县70%以上、2013年90%以上、2014年100%的行政村实现规范建档。三是社区档案工作全部达到省级合格标准。2012年全县50%以上、2013年80%以上、2014年100%的社区达到省级合格标准。

三、实施步骤

活动集中安排在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2年3月—2012年6月)

制订**县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服务“中国农谷”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通过专题专栏、网站、报刊、广播等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示范带动(2012年6月—2012年12月)

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选择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举办试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

体推进。

第三阶段:推广实施(2013年1月—2014年1月)

结合本县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重点建立“五个基本”档案、水利建设档案、农科信息档案、惠民政策档案、土地承包延包档案、宅基地档案、林权确权档案、农业投入和补贴档案、农技服务档案、资产档案、文化建设档案等与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档案。

以方便利用为原则,简化档案整理方法,在全面达到“五有”(有较完整的档案、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兼职档案员、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村级档案的收集和规范化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我县村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创新手段,拓宽多种服务渠道,变上门查询为民主理财公示、农科信息发布、惠民政策宣传、文体活动组织等多种形式的主动服务,提高服务利用水平。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融入到“中国农谷”建设中,围绕打造“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战略目标,使“中国农谷”建设推进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覆盖到哪里。

第四阶段:督查验收(2014年1月—2014年12月)

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有效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机制,2014年年底进行考核验收。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业务指导和信息收集,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为党委政府提供决

策参考。

四、加强领导

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档案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工作对策,解决难点问题。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把这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五个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整体规划和考核范围,切实加强领导,在职责、要求和资金上予以明确。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农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档案工作,确保档案收集齐全、管理规范。

附件:**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5月4日

附件: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副组长:

成员: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7

年初以来, 通河县档案局坚持突出中心, 服务大局, 通过执法牵动、服务带动、乡村联动、强弱互动, 积极探索农村档案建设新途径。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和重点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源普查率达到70%以上, 乡镇机关规范化建档率达到50%以上, 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档案建档率达到40%以上, 为建设新农村、广开致富路积累了丰富的档案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建设实践中, 通河县档案局积累了以下几方面经验:

一、增强认知, 在工作思路上拓展

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是历史的见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我们把工作思路从单一的业务服务转到服务大局上来, 本着记录现实、见证历史的原则, 以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为目标, 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反映民生的重要内容, 纳入认识范畴, 摆上工作日程。特别是将通河县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之后, 我们在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 争得了重视支持, 在年初召开的“两会”上将档案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以县委、县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 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 档案局长、农委主任为副组长, 财政、交通、建设等单位参加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召开了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 安排部署了通河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原则, 要求各涉农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配合, 依法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 形成合力, 齐抓共管, 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 在法律意识上提升

我们结合工作实际, 不断改进和加强新农村档案宣传工作。一是广开宣传渠道, 利用电视报道、张贴标语、发放传单、举办讲座、召开会议、悬挂横幅等手段, 开展《档案法》、《哈尔滨市档案管理条例》、《重大事项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活动;二是深入乡村现场讲解依法开展新农村档案建设的必然性、紧迫性和严肃性, 宣传利用档案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实例, 解决了部分乡村干部的麻痹意识和应付心理, 把新农村建设档案纳入工作日程。三是年初以来, 采取以会代训、远程培训、实地培训等方式, 培训乡村两级骨干120多人, 下发传单5 000多份, 干部群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三、突出重点, 在典型示范上立标

在档案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以祥顺镇、浓河镇、富林乡为示范乡镇, 以兴隆村、富强村、红旗村等10个村为示范村,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和工作成果, 制定了归档范围、档案类别、保管期限、全宗机构等内容, 完成了示范乡村的跟踪建档和规范建档工作。建设乡镇综合档案室8个, 其中标准化档案室3个;建档2 100卷, 其中乡镇级档案1 651卷, 村级档案449卷, 为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全县完成8个乡镇、82个行政村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修订工作, 覆盖面达到100%;开展农村档案调查80个单位, 完成档案登记50个单位;建立乡镇、社区、居委会服务平台23个, 开展便民服务1500余人, 有条不紊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分门别类, 在专业管理上求精

以乡村组织为对象, 以民生档案为基石, 以泥草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为重点, 完成泥草房改造建档5 780卷, 通乡通村公路建档115卷, 村内道路硬化建档138卷, 土地整理建档64卷, 农田水利工程建档79卷, 农业综合开发建档127卷, 农副产品种植、养殖、检测、加工建档164卷,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327卷, 农村合作医疗建档1 245卷, 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建档56卷, 累计完成专业档案建档8 095卷, 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成果。

五、整章建制, 在长远发展上增效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8

一、档案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来,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坚持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并把为“三农”服务作为档案工作中的重点,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努力拓展农村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农村档案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

1、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许多档案部门深入农村基层,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档案。从源头抓起,对进入市场的家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自生产之日起,就建立起各自的“生长档案”,通过绿色证书记录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利用档案信息,指导农村专业户构建起连接产地和市场的纽带和桥梁,为保证食品的安全,实现现代农产品质量有效监督提供可靠和有效的档案信息保障。

2、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建设,为“三农”提供服务平台。各地档案部门坚持依法治档,出台了一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拓宽了服务领域,加强了对土地承包和流转、村务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档案管理,有效地推进了对农业农村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为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档案服务。

3、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做好服务工作。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各地档案部门主动加强与劳动管理部门和劳务市场管理部门的联合,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档案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档案,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服务和引导作用,为富余劳动力牵线搭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有效服务。

当然,我们在看到农村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地农村档案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农村档案工作才刚刚起步,有的贫困地区温饱还未解决,更谈不上农村建档工作问题,面对农村的现实和档案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农村档案工作。

二、档案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几点措施

我认为,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总体思路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农村档案工作的优势,帮助农民激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做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一步全面推进新农村档案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档案支持。

1、档案工作要为坚持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发展服务。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推进现代化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为此,首先,县、乡、村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从农村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已公开的现行文件的收集力度,改进服务方法,完善服务条件,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农村已公开的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为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服务。其次,结合农村的特点制订建档规划,并针对新形势,大力开发利用农业农村科技档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档案工作要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服务。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农民种地必须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延续了两千多年后即将终结。这是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由此必然提出加快推进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的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只有下决心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而在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有价值的档案材料,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改革活动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认真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档案工作。首先,要强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要把建档工作纳入税费改革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建档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并落实责任到人,为税改档案的立卷归档和保管利用提供物质保证,要把建档工作纳入税费改革检查验收标准;其次,要明确农村税费改革档案的归档范围。要求各乡镇、村将税费改革材料收集齐全,完整、系统、规范地整理、归档,确保全面、系统地反映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面貌,确保其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再次,要加强农村税费改革档案的管理。税改档案是今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重要依据。各乡镇、村要建立健全税改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查阅利用制度,使之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3、档案工作要为建立乡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服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村庄规划和开展治理试点。对档案部门而言,则要做好乡村各项建设规划的建档工作。一方面,首先要做好规划的立项工作。项目一立项,项目的负责人就应选定一人作为该项目的临时兼职档案员,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与项目有关的档案工作;立项后的一个月内,兼职的档案员要到档案部门为该项目建档。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负责部门对项目进行检查时要会同档案部门一起进行,并把检查结果形成的书面材料归档。再次,在总结验收阶段,兼职档案员要将该项目已经形成的全部文件送档案部门进行审查,档案部门根据归档范围的要求,对该项目档案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审查,写出审查报告,并将审查结果填入“规划项目立档情况登记表”,项目负责部门见到档案部门的审查报告后,方可进行验收。另一方面,依据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档案部门可从当地实际出发,帮助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档案,重点做好解决农民的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建设项目的建档工作,为扶贫解困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优质服务。凡符合目录的项目,可给予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与此同时,农村档案在记载反映村庄治理时,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真实反映、记录和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只有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4、档案工作要为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服务。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档案的指导、服务作用,找准切入点,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农村的实际,提升档案工作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参与度。如:利用文件、档案资料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帮助乡村有关部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使新一代农民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5、加强农业农村档案资源建设,增强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能力。首先,县乡各级档案部门要承担起规划、组织和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责任,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密切关注农村改革的发展趋势,深入调研,明确档案工作的思路,找准当前农民所急需的档案信息资源,千方百计地为农业农村档案资源注入新活力、新要素,实现档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充分发挥乡镇和村档案部门的优势,注意收集与农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件材料,有序整合档案资源,为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供直接服务。再次,要密切与涉农部门协调,加强县、乡、村三级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实行档案及有关农业科技知识一体化收集整理,要紧扣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将一批批具有时代精神、历史价值和现实急需的新资料不断地补充进来,为档案资源满足“三农”需求奠定雄厚的基础。

6、做好农业农村档案的编研工作,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要充分发挥已收集整理的农业农村档案资源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对档案资源的主体承载者和社会功能进行科学的定位,做好档案的编研工作。档案编研也是档案功能价值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同时,凭借档案编研信息的传播,历史得以重现,传统得以延续,知识得以传承,我国的农业生产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因此,要紧紧抓住农业农村档案,特别是农业农村科技档案具有信息资源丰富、科技含量高、利用价值广、针对性强、覆盖面宽的特点,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全方位地考察、研究和论证,并根据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和广大农民对科技档案的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编研方式,对相关档案信息加以筛选、提炼、富集,增加信息的纯度和精度,以改变档案信息的原始存在状态,使其得到集中、整合,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档案成果。研究编研过程从广义上说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既包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也包括着对已经有的思想、物质进行重新组合和再发现。创新是一个过程,档案编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把原始档案进行了重新组合并进一步推进先进的科学理论。档案通过编研后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科研项目的全貌,可以少走弯路,避免重复研究,节省时间。提供高质量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并运作于农业生产,从中创造出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从而推动农业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总之,党中央、国务院极大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支持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业和农村出现了新的发展局面。作为反映并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档案工作,应当解放思想,顺势而为,转换发展思路,从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换,不断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X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篇9

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XXXXX村积极按照县委“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该村按照“一年有起色、二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四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根本,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全力推进能人带动战略,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建设日光温室31座,止目前,已完成21座大棚已全面建成,苗木成活率达80%以上,完成9座大棚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和大棚钢屋架的焊接搭建。力争建成全乡最大、最有特色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全乡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

二、畜牧养殖发展势头良好。扶持规模养殖户31户,其中50只以上养羊户16户,10只以上养牛户15户,新增养牛户20户,养羊户26户,新建高标准暖棚牛舍20座,羊舍26座。采取“统一管理,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办法,形成“公司+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合作模式,目前养牛,1346头,养羊5200只,养牛户达百户以上,饲养量达千头以上,使焉支小区村成为全乡的专业养殖村。

三、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引导

种植砂旱地西瓜1100亩,商品礼品瓜20亩,引进外地客商流转土地1800亩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750亩。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四、改善居住条件,美化街道环境。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和开展“诚信家庭”“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选活动,在群众中形成“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的良好氛围。新建高标准住宅户80户,美化绿化主街道3.8公里,栽植风景树3000株;新建垃圾处理点3个,安装太阳灶、电灶45户。

上一篇:财务公司档案管理制度下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