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2024-08-14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精选8篇)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篇1

摘要: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较薄弱和教师知识结构不足的原因,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形式较单一,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如何构建统计学教学内容及方式,满足金融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金融专业

一、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现状

1.高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对统计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不清晰而且教学观念较为落后[1],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也相对陈旧,在内容上主要还是以统计学理论的教学为主,没有对统计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很大部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感到枯燥,同时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也无法提高,从而背离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2.教材的选用缺乏科学性

高职统计学教材在选用上缺乏科学性,从而使学生的统计学课程中的知识与现实中市场的需求出现脱节,影响了统计学教学的质量。例如:一些高职院校选择的统计教材和本科院校一致,这样超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教学中出现难教难学的情况;一些其他需要学习统计学知识的专业按照统计专业的教材来选择,从而出现了在教材使用对象上的不科学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院校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介绍当下最新的统计分析实用软件等,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统计学发展。

3.教学方法和手段太过传统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和素质都存在较大差异,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却依然采取传统、标准化的教学方法,不能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在结课考核的方式上,依旧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忽略了统计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考核的重要。

4.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统计学课程是高职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设计调查方案、搜集统计资料、对数据加工整理、对指标进行分析及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等基本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统计原理解决问题。但在高职院校统计学的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上,而且统计学的思想比较落后,甚至仍然采取手工运算的方法,使学生无法学习到Excel、spss、sas等实用的统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统计工作能力。

二、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统计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很多教师对实践教学并没有进行研究,因此也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实际目的。高职教师很多都专注于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在很多时候会忽视对教学的研究,因此使得统计实践教学没有实现原来的教学目标。

2.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陈旧

目前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很多专业的教学书籍也相继出版,不过在很多院校的时间教学中,老师还是青睐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一些相关的实际操作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的知识需要实践教学才能够将其融会贯通。

3.学生对统计实践教学不重视

高职院校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开展,这样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强,导致学生在统计软件操作应用时重视程度不够,使统计实践教学变成形式化活动,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要求其掌握实际应用知识,而这就使得高职教育应当大量引进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入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这就需要进行实践教学,传统的实践教学已经不能为学生的提高提供帮助,因此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2.金融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这样一来就对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需要将理论、操作合为一体,因此其实践教学就必须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进行重视。例如,证券投资分析课程里,很多相关理论知识都是一些纯理论的知识,这些概念非常的抽象和难以理解。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结合才能够确保学生对此做到真正的有所认知。

3.目前很多的企业对员工实操能力愈发重视[2],这也是高职院校引入相关专业实践课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它就是着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从一些调查数据来看,目前有七成以上的企业最重视的就是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文凭和知识累积则列在其后。这些数据证明目前社会对员工的要求就是其应当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因而在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学校应当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培养的导向,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足够的实践能力。

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统计实践教学的创新设想

1.金融专业统计学教学目标重新定位

高职院校[3]的`宗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其培养原则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性人才。因此金融专业在进行统计学教学时应当将理论培养为主的方式变革为宜实践操作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让学生更好的在工作岗位有所表现,现下很多高职学生的发展前途要远远超过本科学生,就是因为实践能力很强,能够很快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操作掌握相关的技术,不仅能够更深的理解知识,也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份基础。

2.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金融专业统计学教材改革

(1)统计学教材中增加金融专业相关实例分析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出版了一些统计学实践的书籍,不过与高职的教育并没有搭配起来,因此应当对统计学教材进行修正,加入一些金融学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了解,同时也应该将统计学中的软件使用加入到实践教学中供学生学习。(2)在金融专业中加强通用统计软件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量已经达到大爆炸的状态,现有的统计学相关技术和计算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金融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当能够熟练使用统计学软件,如spss以及EXCEL等。

3.金融专业统计学相关教学实践内容和方法创新

(1)教学实践内容的创新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学专业也随之快速进步[4],统计学作为金融学中重要的学科也应当有所革新。目前使用的统计学教科书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改动,其中加进了一些统计学最尖端的研究内容,不过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其他类型学校不同,因此金融专业的统计学实践教学还是需要做重新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时机操作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植根于以理论带动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并且很多学科单纯的这种教育使学生并没有掌握实际的东西,统计学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动,大力发展统计调研实践行为。统计调研首先需要进行选题,继而要形成方案,之后需要搜集相应资料,最后经过统计过程得到详实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在这种类型的活动中,应当以竞赛的方式进行,保证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确保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提高。

(3)加大统计实践场地建设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高职院校无法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而这种不足就需要学校在校园里设置一些仿真的模拟实验,提供仿真软件供学生学习使用。通过多种模拟实验以及仿真实验的锻炼,保证让学生理解金融统计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五、结束语

如今我们面临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奠定了统计学的发展基础。金融行业数据量达到空前之大,因此金融专业统计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应当从这个目标出发设定一些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本文在写作中提出了一些小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未来高职金融专业独有的统计实践教学必定会培育出一代优秀的应用技术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贺新元.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12-01.

[2]李晓健.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贺银娟.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设想[J].商业经济,2009(1).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篇2

学习和掌握统计原理和相关技能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必备素质, 学生通过统计学的学习, 可以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并且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数量分析工具。在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 大多数非统计专业把统计学归入专业基础课, 少部分专业如会计专业把统计学归入专业核心课。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 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教”的层面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够灵活、考核方式不尽科学合理等;在“学”的层面, 学生存在统计学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 加上统计学有些内容特别是推断统计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 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比较复杂、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改进统计学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粗浅的探讨,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对于统计学教学, 教师应该结合本课程的特点, 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理论教学、知识传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实践教学则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统计学课程不同于像高等数学这类纯粹的基础课, 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统计学也不同于像会计实务、人力资源管理、仓储管理这样的专业课, 它与概率统计、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关联性较强, 有些概念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的基础, 高职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教师要树立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在教学设计、课内课外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管理等环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同时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实践教学,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培养学生统计思想的形成, 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统计工具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在“教”与“学”的矛盾中, 扮演着“主动”的角色, 教师的主导作用, 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的塑造, 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程度及学习效果的高低, 因此,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提高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首先, 统计学教师须具备扎实的数理统计知识基础和全面的经济管理知识, 才能很好地进行统计学的教学工作。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统计推断也是实际统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推断统计部分的教学也是统计教学的难点。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推断统计中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教师必须很好掌握有关的概率统计知识。教师熟悉、掌握如经济学原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课程的内容, 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组织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 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除了要做好教学设计, 精心备课、把课讲好外, 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加强课堂内外的教学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统计学》课程的概念多、公式多而且计算有一定难度, 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 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一方面教师应当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掌控好课堂教学过程, 敢于严格管理, 维护课堂秩序, 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检查力度, 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通过批阅作业、检查实践项目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加以解决。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统计教学要体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做的现代教学方法, 积极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相结合。

(一) 改进教学方法

1. 实施项目化教学, “教、学、做”合一。

(1) 以统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典型的统计工作任务按照完成的时间先后分成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完成总的任务目标需要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 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针对需要完成的总任务和分阶段任务进行安排 (见表1) , 使得具体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要完成的相应工作任务相对应, 相结合, 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 要求学生完成某个统计工作项目, 课程结束要提交统计分析报告, 每个阶段结束要提交阶段性任务报告。项目的选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 既要做到切合实际, 又要使学生感兴趣, 调查的结果还要有一定意义, 以便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都是合适的项目题目。

项目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通常采用集体和单人两种。集体以调查小组为单位, 由若干学生 (一般3~5人为一个小组, 大班教学人数可以稍多些) 共同完成项目。单人以每个学生为单位, 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结合运用。

由于课程学时有限,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进行统计项目活动。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应做的工作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注意过程的信息反馈, 掌握项目进展状况, 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学生们确定题目之后, 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 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 样本的抽取, 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 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 估计与分析, 一直到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写, 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 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含统计推断) 的整个过程, 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在实践过程中也获得了隐性知识和能力;对于课堂学习也更加有兴趣。

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好处, 一是切实落实了“教、学、做”一体化, 二是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实用性。

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主要针对完成任务目标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 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统计方法。教师上课要提前讲授完成各阶段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并针对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比如在学生进行统计整理分任务前, 就要事先讲解如何审核、加工收集到的统计数据以及统计数据分组的步骤、如何利用统计图表显示数据等。在学生整理统计数据过程中和初步完成数据整理后, 进行阶段性任务检查, 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再让学生检查修正。

2. 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由于统计学中的原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再加上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这无疑增加了高职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而且对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以及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在案例教学中, 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好的案例既可以融汇相关知识, 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慎重, 一要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典型案例, 二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 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比如引入国家最新的年度统计公报讲解统计指标, 联系本地房价变动变动情况讲解动态统计分析中的速度指标;讲平均数指标时引入“电视青年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值的影响。

(二) 灵活采用有效教学手段

目前, 各高校加大了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制成Powerpoint的电子版讲义,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 增大了教学信息量, 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演示运用Excel软件操作, 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使用QQ、微博或者邮箱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在听课、实际操作以及作业中的问题, 保证教学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下去。

统计学教学, 必要的概念、公式还是需要学生牢记的。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 教师及时批阅的做法可以督促学生对概念、公式的学习和记忆。比如课程中中位数、众数的计算, 时间序列平均数计算、时间序列的速度计算, 指数分析中的计算, 都是要根据具体问题运用公式计算, 应该布置适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起到加深理解有关内容、熟悉公式运用的作用。

三、改革统计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任务。课堂教学对于大量的内容, 教师要有所侧重地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解读数据, 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在教学过程中,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压缩描述统计的讲授内容。比如:变异指标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广泛的标准差及离散系数即可, 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可略;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时间数列趋势变动和季节变动的测定上;指数分析讲清基本编制理论即可, 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介绍, 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有些内容结合项目的实践可以引导学生自学, 比如:统计调查方案、问卷调查的设计,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实际操作时仿照教师给出的例子, 设计出调查方案、调查问卷, 在课后去调查。这样, 一方面保证了描述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 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统计方法的介绍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2.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而非总体数据, 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我们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 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综合考虑起来, 对于假设检验部分, 教会学生单总体的假设检验即可。

推断统计教学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着重训练学生如何应用, 要特别强调根据总体条件来使用合适的统计量进行估计、检验。如何使用概率分布表, 如何借助Excel统计软件来完成估计、检验是必须要有的教学内容。

尽管推断统计是教学难点, 但加强课堂的实例演示, 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实训, 学生还是逐渐能够掌握其实际应用的。对推断统计内容的考核主要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考核, 试卷考核可以不涉及这部分内容。

3.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Excel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的介绍和演示。如何从繁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 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付诸于实践。教师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 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Excel软件比较适合作为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一方面, 由于它是一个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学生在大一已经学习过Office的计算机操作;另一方面, 从非统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统计方法来看, 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比如Excel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工具中有“直方图”、“描述统计”、“抽样”、移动平均”、相关系数”、“回归”, 可以处理大量的繁杂数据, 帮助我们进行计算统计指标、绘制统计图表;而使用函数则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频数、编制变量数列, 在推断统计部分, 可以使用统计函数帮助我们确定置信区间。

统计软件的使用, 使得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 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

四、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 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考试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和重点,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要能真实地反映出每一名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对于统计学课程的考试, 以往重视期末闭卷笔试, 卷面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较高。考试模式重结果, 轻过程;重分数, 轻能力, 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样的考试既不利于高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又体现不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还容易出现作弊等违纪现象, 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

对《统计学》考试进行改革,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 还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尤其是应用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 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 还可以采用提交阶段性和总体统计报告方式进行考核,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

学生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课后作业、课程结束时提交的统计任务报告——统计调查报告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

书面的作业、闭卷考试, 主要考核学生对描述统计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 如运用公式计算时间序列平均数计算、统计数据的中位数计算、指数因素分析、时间序列速度指标等内容, 作业和试卷可以不涉及推断统计部分内容;而读书报告主要督促学生进行自学;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及时完成阶段性报告和总体统计分析报告, 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袁卫, 庞皓, 曾五一.统计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朱文涛.统计学基础项目化教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

[3].肖占峰.统计学基础.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4].陈宏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统计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J].职教论坛, 2012 (14)

高职非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统计学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为关键是让学生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专业学习或者工作生活中的面临的问题。为此,教师不光注重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现行高职非专业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抽象原理讲述和复杂的公式推导分量过大,教学手段、方法和考核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厌学、恐学相当普遍。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非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尤为迫切。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贴近专业,贴近生活

作为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核心公共课程,统计学和学生特定的专业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加之抽象、难懂,学生普遍怀有恐惧的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热情和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必要分专业组织上[1],教师所列举例子要尽可能与学生专业有关,和学生的生活贴近。只有这样,学生的畏难情绪才能打消,才有可能搞好教与学的效果。例如,为了贴近专业,在给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上课时,笔者就用标志变异指标讨论财务上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问题。同时,为了贴近生活,笔者就将经常听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概念拿来讨论。实践表明,贴近专业,贴近生活的改革举措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确实行之有效。

2.淡化理论导,强化方法掌握

对于高职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的重心并不是抽象的原理、复杂公式,而是利用统计知识与方法训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中理论推导部分给予淡化处理,而将主要精力用在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上来。例如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线性回归并用于解决问题,就对最小二乘法的推导过程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如何准确理解回归方程各个部分的含义以及如何能简单高效的计算出回归方程。再如,为了避免学生陷入死记公式的泥潭,笔者淡化了总指数的分类①,从总指数的一般公式出发,充分利用题目直接或者间接给出的个体指数值,将原来的总指数做适当变形,从而使得总指数每个部分都成为已知,最后直接代值求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打破教材章节限制,植入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2]。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案例,打破课堂练习服务于知识和方法讲授的旧格局,塑造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宗旨,有目的学习与获取取解决问题所知识和方法新格局。例如,在讲授指数一章时,笔者设计了探讨学生身高和体重关系的教学案例,通过讨论,学生们感到身高和体重是有关系的,只是需要引入新方法才能准确说明身高和体重的关系。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等知识和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2.以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学不光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重要的是要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励学生踊跃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来,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通过给学生奖励平时分,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等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来,确实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根据上述思想,课堂练习采用的方法是先抢到题目的学生先答,没抢到的学生则根据前面答得情况进行补充或者修正,每人答完后还要就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选择进行陈述,最终根据个人表现来综合打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将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也得以训练。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引入多媒体手段,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做到动态的、直观的向学生来展示抽象的统计学原理,高效完成复杂的计算工作,同时将教师从疲于奔命的板书书写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的调高教与学的成效。例如,笔者讲授动态数列因素分析中的移动平均法[3]时,就借助计算机绘图来动态的、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不同时距条件下偶然因素的剔除方面到底有什么差别,学生反映普遍直观且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

2.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借助SAS、SPSS、EVIEWS和EXCEL等常用统计软件,教师可以将教学中心从复杂、耗时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常用的统计软件中,学生们已经比较熟悉的EXCEL就是一款操作非常简单、实用统计软件。这款统计软件完全能满足统计学教学的计算要求,而且具有很好绘图和图表功能。对于学生来说,学会运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发现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训练,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帮助。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1.打破单一考评方式[4],引入综合考评体系

过去单一的考评方式已被众多专家证明是不够科学的。为了更加准确的评定学生学习成效,需引入可能极大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如平时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参与问题和讨论和解决),课后作业情况(是否能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计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开卷考试表现(是否能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工具寻求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面解决),通过对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的完整记载,综合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效。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来训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通过笔者的实践,引入综合考评体系后,学生学习的动力明显加强了,学习的目标更加具体了,学习的成效也明显提高了。

2.淡化知识的死记硬背,突出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过去,高职非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往往以传授给学生抽象、复杂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为重心,从而淡化了本该作为重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如果淡化理论,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同时将教学重心转移到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来,学生厌学、恐学的状况将大为扭转,学生的成就感也会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攻克而与日俱增,最终使他们的学习步入爱学、想学的坦途。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面对新形势,统计学教学应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大力推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在内的一些列改革,激发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王根良所著的实用统计学指数一章将总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而又根据公式的结构将平均数指数进一步细分为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平均数指数两种。

参考文献:

[1]蒋红华.高职统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2]周国富.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于对非统计专业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J].统计教学,2008(1).

[3]王根良.实用统计学[M].科学出版社,2011(3).

[4]潘文莉.高职统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析[J].现代营销,2011.

作者简介:陈伟(1975—),男,陕西西安人,产业经济学硕士,讲师。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篇4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周文君 孙晓凯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3期

[摘要]医学统计学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文章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周文君(1975-),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江苏盐城224005)孙晓凯(1978-),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性病科主管医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卫生统计学教学。(江苏盐城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144-02现代医药卫生科技信息化发展迅速,卫生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需要面向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医学信息部门、医学图书馆等部门,从事日常办公事务处理、病案管理、卫生信息资料、医学图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和计算机维护工作。①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医药卫生知识和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部分统计软件的使用,以便为各级医药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为了提高医学统计学课程质量,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建立统计学观念,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近年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课程特点明确学习要求

1.课程特点。医学统计学是一门既有复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应用技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灵魂,可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医学统计学内容主要是以医学理论及其研究内容为载体,应用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述某个医学实际问题。②

2.学习要求。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并非要成为医学统计学的专业人才,其目的在于建立起统计学观念,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特别是专科生,医学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公式推导等要求可以更加放宽,重点应放在统计方法的应用上。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必须要牢固

树立起统计学观念,如生物性个体变异观念,各种医学指标独特和分类观念,抽样误差不可避免及各种条件下样本具有不同的误差观念,各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含有不同变异的观念,等等。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具体要求是:能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记住一些最基本的公式和界值;重点要掌握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统计结果的解释;此外还要再加上认真的课后练习和上机实习。

二、系统安排教学重点

1.合理选择授课章节。目前,各地院校本科、专科生开设的医学统计学课程课时大多在50~100节课间,要在这有限的课时内讲完这么多的内容很不现实,所以各地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选择适当的章节为学生讲解。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除了基本的概念、统计描述、概率分布、参数估计、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部分外,其他的理论部分,如实验设计、调查设计、复杂的相关与回归等章节可以不讲,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学,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课上讨论和实习课的操作上。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基本统计学理论外,还应重点加上在日后信息统计工作中会常用到的关于各种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的章节。此外,还可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复杂的统计学方法。

2.明确教学重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向:一是基本概念和方法;二是公式的来源、推导和详细的手工计算步骤;三是统计结果的解释与分析。③传统的公式推导虽有利于对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但对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生来讲,冗长的公式推导已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对它的记忆了。因此,对于统计公式,我们要求学生只要了解其直观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而不要求掌握其数学推导,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要领和逻辑思维上,而不是统计学方法的计算过程或数学算法的讲解上。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软件唾手可得,统计学计算也很容易实现,相反,统计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显迫切。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已有资料能够找到适合的统计方法,结合本专业知识解释统计结果。为此我们调整了一些教学内容,注重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思维、统计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优秀的统计软件,简化统计计算过程,强调统计方法的选择与报告信息的提取。例如,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十余种。我们要教会学生能够根据研究目的、资料类型选择最适宜的统计方法,如计量资料常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计数资料常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可用秩和检验等,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

三、注重例题的练习

1.从例题入手,提高学生的认识。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以理解为主,而一般医学院校的学生对数学的接触很少,因此,对于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往往存在一种恐惧心理。为消除这种心理,使学生对之感兴趣,从实例入手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论教学课上讲授某个概念或方法之前先举个例子或提出问题,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再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融入其中。这里提到的实例,可以是教材中现有的例题或练习题,可以是统计咨询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或医学期刊论著中的一些实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学生的思维经过这样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减轻了接受抽象概念和方法的难度,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此外,大量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毕业后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多统计方法往往因用不到而不会使用,等实际工作中碰到时候便无从下手,这时他们便可查阅以往教材、参考书上的例题,与实际工作中的材料进行对比来获得合适的统计方法。

2.进行案例讨论,加深对常见错误的认识。统计方法的选择重点在于要根据设计类型、资料类型及分析目的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统计量。我们在讲授各种检验方法时,不但重点强调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还举出具体误用例子加以讨论,将常被误用的方法列举出来,供学生辨析,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比如常见误用有:配对t检验误用为成组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误用为t检验;配对设计卡方检验误用为成组卡方检验;多个率比较应用行×列表卡方检验误用为四格表;应该用确切计算概率法误用为四格表卡方检验;等等。新版的“卫生统计学”教材每章都增加了“案例讨论”部分,教师减少了习题课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案例,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案例讨论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调动了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使用统计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1.选择SPSS软件作为教学软件。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避免了在医学统计工作中烦琐的计算过程和记忆复杂的计算公式,使得医学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易于实现。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之前接受过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很容易掌握软件的操作,因此开设统计软件实习课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国内外的统计软件众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针对性、实用性的观点出发,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且易于掌握的SPSS软件作为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的教学软件。SPSS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具有权威性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操作简单,无须编程,易学易用,可以直接读取Excle等数据文件,分析结果清晰、直观,可以直接复制到Word文档中,为学生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④

2.精心安排实习课内容。实习课我们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会应用该软件,能够在学习之后应用该软件独立完成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等工作。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实习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在主机动态演示SPSS软件的操作过程,解释结果,然后让学生应用SPSS软件独立完成书本上或教师精心筛选的习题,并要求学生看懂计算机输出的结果,同时能对资料进行解释。我们重点让学生掌握的是一些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输入和整理、变量的设置、转换等)、主要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基本统计图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能理解输出的结果,合理解释统计结论中重点指标的含义。

3.避免盲目使用统计软件。统计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资料的了解程度与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而SPSS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它无法对统计方法的适应性做出判断,不能取代分析过程。如果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而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那么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势必造成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另外,学生在课本上看到的是规范化的表格表示出来的资料,很容易选择适当的方法,而日常工作中往往不是这样,因此,如果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不好,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滥用统计软件的情况。所以,我们教学中一再强调不能盲目的使用统计软件,而是要根据统计学原理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然后再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医学统计学中的一些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医学生经过医学课程的学习,往往习惯于观察、记忆、判断、操作等形象思维,对于统计中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难以理解,所以,能将医学抽象问题形象化非常必要。目前我们医学统计学课程大部分在电子教室上课,拥有便利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条件。我们充分利用此条件,积极开展电脑模拟实验。学生只需修改几个参数便可直观地看到随机现象,了解统计规律,真正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理论具体化。例如,不论原分布如何奇特,重复抽取大样本后,立即发现样本均数的分布接近正态(中心极限定理)。⑤通过教师在课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模拟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架起了抽象理论与实际现象之间的桥梁,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在课后对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进行复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统计学教学在培养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医学院校开设统计学课程,要在数量、时间、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努力将学生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也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注释]

①钱海,沈清,等.卫生信息管理岗位能力及未来培训需求调查[J].卫生经济研究,2008,9(3):33.②陆守曾.医学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4.③于浩,陈峰,赵阳.信息时代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特点与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4):348.④金松玲.应用SPSS统计软件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8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篇5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1 引言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篇6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国寿银保示范班”案例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近年来各校大力提倡与尝试的一个新方法,尤其是高职院校,突出内涵发展,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突破,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足于为海西建设,港区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学院不断夯实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主要精神,以课程体系再造为突破点,创新合作模式,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第四届“国寿银保示范班”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

一、效益分析:合作多赢,多方受益,人才培养效益彰显,社会影响加大

以中国人寿福州市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日益受困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学生培养方向的不一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行业知识方面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人才供给质量与人才需求标准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培养方向调整刻不容缓!“开门办学,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成为我院与广大企业的共识。在校企合作双赢的前提下,我院积极与省内企业联系,商讨合作模式,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院办学现状的“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我院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再造、双师结构调整等问题找到了出路,为我院利用企业各项资源服务教学工作提供了平台。自2006年以来,学院组织多个订单班,尤其是“国寿银保示范班”在人才培养水平、学生就业、企业用人需求、社会效益等方面成绩斐然,等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一)企业人力资源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对企业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人员,为企业更快更强地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后备生力军,有助于企业整体素质和形象的提升,“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顶岗三个月就为企业创造保费收入2008.31万元,是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利润源泉。经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在市场展业过程中所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能促进保险行业人才素质提升,能够大大提升保险的行业形象,打造行业品牌。

与学院合作,可利用院校优势,可拥有庞大的院校关系网:众多校友和毕业生,校友企业,大量国内外专家等,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客户增加,业务量增加。成本节省,利润增加。

(二)助力我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一是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有利于学校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改革与建设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同时探索针对具体岗位所需要的,以能力、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按照行 1

业或者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把课堂实践“进驻”到企业中去,深入一线学习,共同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比如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实际的营销或是保险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填补经验的空白。

二是利用企业人才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师资。学校可聘请企业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可聘请企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讲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例如保险行业中有许多满足条件的优质讲师,这些人员直接参与教学有利于加深在校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认识,对于实际操作项目也能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解决“双师素质”培养问题。使专业教师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社会认识到我校是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技能型人才的沃土,便放心地把子女交付给高职院校,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顾虑,也为学院注入了大笔资金。

三是与相关企业合作,有利于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全面改善专业教学条件,并进一步提升保险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利用企业场地、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实行教学活动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

逐层递进、校企双赢的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

(三)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广阔的晋升空间

入学到就业不间断地接触行业、企业,对行业前景比较了解,有利于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增强日后竞争实力。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习有动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与就业不会产生脱节。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就业机会明显增多,实习期即可实现就业。

对学生个人来说,能够提早进入企业、接触市场,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锤炼,同时能够更早地自力更生,依靠辛勤付出获得收入。在企业就业后,学生平均月收入就达到2800元,最高的当月收入更是达到了17000多元,累计有三十名学生进入企业管理岗位,担任渠道经理、中介部经理、职场项目经理、教育部经理、组训部副经理等职务。从订单班走出的高素质人才,在市场展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专业修养,能够大大提升保险的行业形象,打造行业品牌。

对于充分发挥保险企业和高校各自优势,促进保险业产学研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保险业研究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探索出一套适合我院办学特点与企业人才需求实际的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熟,趋于完善。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院办学现状的基于工学交替基础上的“1+1+1”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矛盾;为我院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再造、双师结构调整等问题找到了可执行的方案;为我院利用企业各项资源服务教学工作提供了平台,为我院的校企合作办学培养人才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合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改革创新。在前几年与中国人寿、中国人民人寿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新的合作模式,成功创办“国寿银保示范班”。

签约仪式

开班及签约仪式

二、设计合作模式,“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深入企业调研,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坚持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会同有关专家,企业资深人士,一起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整专业设置,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专业能够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专业教师到保险学会调研

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提供咨询与指导。通过参与学院召开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通过多角度调研,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

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再通过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公司业务骨干与高校权威专家的多层次论证,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确定出该专业符合企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起草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更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二)课程体系再造与实践体系设计

“基于工学交替基础上的“1+1+1”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设计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是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保险行业银保代理渠道经理、客户理财经理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保险职业资格标准,调整原有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颠覆性整合。学生前两年主要在校内学习,配合部分实训项目,最后一年进入企业进行毕业专题与职业初探阶段。

1、本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体系的再造

具体的课程体系由双方共同制定,按照企业人才需求调整原方案,开设企业定制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年完成“基础通识模块”的通识文化课程与职业基础课程学习;主要完成“基础通识模块,训练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重点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完成课证融合工作;

第二年主要是“职业核心课程模块”的学习。进入“职业核心模块”的职业技能课程与配合就业方向的职业技能方向课程学习,全面改造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开设定制课程和多项专业实践,完成课证融合工作;同时,公司适时组织企业文化方面的讲座,为顺利进入订单式人才培养阶段做好准备。

第三年结束全部理论课程后安排“企业专项业务知识”“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订单培养关键环节,为学生的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轮岗实践”,将学生按组分配到不同的销售渠道,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岗位轮换。这种实践模式能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各项销售岗位的工作性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行业适应能力,明确自我专长,有助于今后的择岗定位,为学生的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与企业深入合作,构建独特的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1)第一阶段:新生专业介绍与生产认知实习

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到学院为学生进行专业介绍,使我们的学生从一进校就能够了解

行业概况,进入备战状态,明确目标,做好三年的学习规划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人寿培训部经理宋秋萍副教授为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生产认知实训

在入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专业认知教育,分批组织学生(以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管理为前提)前往国寿各分公司或经营网点参观,进行感性认识,由公司人员负责讲解银行保险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流程。同时也可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对学生开设专业认知讲座。

此外,多数课程均设有课内实训课时。(2)第二年阶段:专项实训

对学生进行专项实训,分批组织学生(以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管理为前提)前往国寿马尾支公司以及各经营网点,由公司人员负责讲解银行保险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流程,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演练。同时也可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对学生开设专业讲座,使得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与企业。

(3)第三阶段:金融销售专项实训与毕业专题

第二学年最后阶段或者第三学年开始,由国寿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就业指导工作,以便学生先期做好心理准备。金融保险专业第五学期专业课程提前结束,考试结束后,根据企业选择与个人意愿结合的原则,择优选择部分学生进入“国寿银保示范班”,甚至安排独立班级由公司安排对学生进行封闭式实训(含金融销售实训)至少1个月,之后可以进入职业岗位,开始毕业专题项目。为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及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的实际困难、尽可能降低经费支 6

出,分别在学院和企业各建立一间实训课堂。

企业实训课堂设立在校园内,1个月的封闭式实训安排在校园进行,学生可以继续留在校内住宿,方便学生参加企业专门训练。

同时将课堂搬到企业,在企业建立培训基地,由企业员工担任培训教师,在国寿的合作银行网点由专业的理财经理负责指导学生完成保险相关专项任务,例如为保险公司的新产品进行推介等等。

(4)第四阶段:职业初探

入选“国寿银保示范班”的学生,封闭式实训结束后进入毕业专题即可享受新进员工的待遇,享有底薪与绩效工资,以促进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中通过甄选选拔出的“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学生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方向选择进入职业初探综合实训项目。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中入选“国寿银保示范班”的学生结合公司的总体安排,到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各个支公司进行职业初探综合实训项目。每个(或若干个)学生配置一名企业员工作为其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其完成岗位相关工作,并为其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分。“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毕业实习成绩必须以国寿评价为主,由公司与学院共同出具成绩。

特别优秀的学生享受企业提供的专项奖学金。特别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提前享受企业给予的正式员工待遇,甚至可以直接进入更高一级的职别调整并享受相应的待遇。毕业考核由企业与学院共同进行。

(5)第五阶段:奖学金发放与优秀毕业生表彰

设立专门针对“国寿银保示范班”的奖励计划,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在学院建立“国寿银保示范班专项奖学金”,该基金由企业先期投入启动资金壹万元,由企业负责管理,每年毕业生返校之前根据一定比例注入后续资金,不少于生均贰百元,保证对学生进行现金奖励。顶岗实习阶段结束学生返校期间,组织专项表彰与颁奖活动,班级人数二、三十人以上的,现金奖励金额不少于捌仟元,未达到二十人的,现金奖励金额不少于生均贰百元。

旨在对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良(优先考虑同等条件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且有志于保险行业的“国寿银保示范班”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该项奖学金的设立将有助于更好地宣传保险意识、树立中国人寿品牌、促进学生对国寿的了解、认同与喜爱,有助于校企合作项目的推广与运行。通过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双方互惠互利。7

高职院校需要企业为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企业需要高校为企业的运营排忧解难,而校企合作作为联系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最优质的平台,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去创造和维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共荣。

通过校企合作设计“1+1+1”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等具体做法,在操作层面上实现了 “做中学、学中做”为特点的高职人才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目标。

国寿公司按照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在“职业核心课程”模块相关实践环节中,以企业自身的《全员管理规定》为蓝本,将“考勤管理”、“礼仪管理”、“职场管理”、“课堂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宿舍管理”、“用餐管理”等七大体系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丰富了课内教学的实践性、真实性。“学中做”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了国寿企业对“员工”基本职业操守的训练。

此外,学院与国寿公司参照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制定了晨会、夕会、针对性业务学习等制度。“晨会布置实习任务、夕会总结当天得失”的制度,保证了学生每天的实践活动目标明确,经验教训得到了及时的总结。针对性业务学习制度是学院与国寿公司的另一个创造,针对性开设《购买心理与推销流程》、《拜访前准备》、《电话约访》、《拒绝处理话术》等为主题的课程或专题讲座,要求学生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参照实际应用效果为学生评定成绩,实现了“做中学”的教学改革目标。将国寿公司的《全员管理规定》、晨会、夕会、针对性业务学习等制度等员工管理办法融入教学,营造仿真职场环境,实现了的教学改革目标。

三、师资交流与校本教材的编制

(三)教学互兼互聘合作模式 邀请企业金融保险实战专家入校讲课

1、邀请中、高层金融保险人员开设讲座,比如邀请各种类型的,尤其是邀请世界名企的中高层金融保险与管理人员等到校开设的相关专题讲座。那些来自世界名企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自身曾受过规范的企业内部培训,作为管理人员又有丰富的培训员工的经验,他们开设的讲座,实战案例丰富、语言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而私营企业的金融保险管理人员,身经百战,具有各种中国特色的金融保险方法,对丰富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至于国企的金融保险管理人员,具有我国国企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整个过程的特别经历,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诠释我国金融保险的发展经验,对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的国企金融保险之路,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邀请企业金融保险实战专家上实务课,比如邀请企业相关岗位的人员到校上专业实务部分的课程。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都要求开设实务类课程,不能只是空谈理论。金融保险专业本来就是来自于实践的学科,实务的要求本来应该更高。但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大学,从学校到学校,较少企业实际运作经验,对金融保险相关专业实务方面的内容很难讲到位。很多时候只是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分析与空洞的讨论来代替实务课程,严重不符合教学要求与实践需要。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邀请企业金融保险方面的实战专家专门来上

相关实务课的方式,基本可以解决实务课程没实务的大问题。

3、邀请一线基层管理人员示范金融保险相关技术,如邀请企业相关岗位的人员来做的各种专业技术示范。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够仅仅知道该如何做,还必须要做到位。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介绍到的各种技术,学生都应该真正练到位,但由于师资力量问题,许多专业技术老师虽然知道该怎么做,但“知易行难”,要自己亲自示范有相当的难度。比如,“商务礼仪”对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站、立、行、走的姿势,如何做才算是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为解决此问题,可以邀请礼仪规范标准,操作得较好的五星级酒店或航空小姐来做技术指导,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企业能工巧匠引进:以“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能工巧匠走进课堂”为建设思路,我院积极引进、聘请国寿公司资深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和指导实训,形成了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积极聘请、引进企业资深管理人员来校任职、任教和指导实训,共同服务高职人才培养工作;

3、派出够水平的教师到企业进行金融保险与管理的相关培训。无庸讳言,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目前的金融保险水平都是不够的。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懂得金融保险的基本原理,不知道采取合适的金融保险竞争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就会落于下风。其实,据本人多年对企业的了解,企业对金融保险的相关培训有极为迫切的需要。由于金融保险的培训能够直接产生销售额,效益极易显现,相比其他的培训更容易看出直接结果,企业当然更欢迎。不过,正由于效果会直接显现,所以对培训师的要求就相对更高。如果职业院校派出的培训教师能够为企业提升金融保险的能力,既能大幅度提升职业院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可以提升校企合作的档次。

4、派出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现今,职业院校职业化不足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大学,而非企业一线。国家的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严重地阻碍了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化水平。在金融保险专业表现尤为明显,金融保险行业应该是EQ与AQ重于IQ的行业,过高的文凭在这个行业并没有太多的好处。但国家的政策要求大学教师应该具有研究生学历,致使好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很难成为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而从事金融保险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没有真正的市场经验,纸上谈兵较多。许多教师金融保险专业理论造诣不能说不深,教学也不能说不好,有的甚至可以说教的很好,但只是实战价值不高。职业院校重视的是技能教育,如果教师不具备专业技能,如何能够教会学生?而技能的掌握不是靠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金融保险的技能水平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而,必须将教师派到企业去锻炼。水平尚不足的,派出去顶岗实习,向企业内行人士请教;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可派到关系良好的企业挂职锻炼。

5、允许甚至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一般情况下,由于当心影响正常教学,学校都不太喜欢自己的教师到外面“走穴”,职业院校也不例外。但本人以为,职业院校在没有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不但应该允许教师到企业兼职,还应该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教师自己能到企业找到合适的岗位兼职,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能力,学校教师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学校的 9

荣誉;教师到企业兼职,将企业的一些经验带到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战价值;教师到企业兼职,是企业帮助学校免费培养教师,节约了学校培训成本;教师自己找到合适的企业兼职,可以减少前文所说的顶岗实习与挂职锻炼给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带来的麻烦----毕竟找到合适的岗位给教师做顶岗实习与挂职锻炼也并非易事,如何处理顶岗实习与挂职锻炼的待遇问题也是件麻烦事。

派遣我院教师到到国寿公司挂职锻炼和技术服务;努力提升校内教师的“双师”素质,努力打造具有专业教学、就业指导、职业教育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教师团队。

合作编制校本教材、共同合作课题: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专业课程的教材绝大多数是学校的教师编写的,金融保险专业也不例外。据多年来对金融保险专业各相关课程的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观察来看,大多数金融保险专业的相关教材都是大学对应教材的缩减版,而大学教材又几乎是美欧相关教材的中文版。理论性有余,实用性不足。我们现阶段金融保险专业教材也是这样。为改变这种现状,按照“开门办学,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工作” 的新思路,实现校内与校外的顺利对接,我院与国寿公司共同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校企合作编写实践性强、紧跟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服务教学需要。企业界人士愿意将自己的经验贡献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企业界人士具备企业运作的实战经验,教师具备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两种经验结合在一起,应该是可以编出较目前统编教材更适用于金融保险专业的教材。

以国寿公司实际操作案例、企业管理规章、业务操作流程为基础,合作编写《保险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与职业发展规划》、《社会保险业务》、《银行网点业务拓展》、《客户沟通与关系管理》实训类校本教学大纲,编写校本教材《保险理论与实务》,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培训的同步,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要求的“零距离”。极大地提高了职业院校的教材与市场的结合度。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教材的实战价值,还可以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使企业人士更加关注学校教学,对提升学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极高价值。

四、完善管理制度,实时动态调整的结合对学生的潜能激发与心理调适

实时调整订单岗位的动态管理机制,保证了定向岗位的合理等等做法使得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考虑到保险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寿公司的业务种类和用人需求在不断的变化,我院和国寿公司制定了实时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每学年召开一次校企合作研讨会,每学期与企业召开“国寿银保示范班”协调管理会议,邀请行业主管领导和公司资深管理人士就订单培养的目标岗位以及合作单位进行讨论,保证了订单学生在企业的顺利就业。

经贸系老师与国寿领导探讨“国寿银保示范班”的管理与进一步合作问题

在“国寿银保示范班”订单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我院与国寿公司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如:集体观念、团队凝聚力相对较强,容易受到相互的影响,心理波动大、集体效应很明显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心理调适和潜能激发活动。在企业月报中专门开辟了一版“订单风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指导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以“多学习、多锻炼”的心态参与实习,鼓励学生的团队协作,保护学生自发形成的竞争氛围,不断地努力宣导积极向上的工作理念,一旦发现个别有不良情绪,便及时单独谈心开导,调整其学习状态。

学院领导老师经常去看望“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经贸系老师到实训基地看望“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

专业教师对“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进行指导

五、校企合作前景展望与建议

金融企业纷纷来校表示希望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我院及时总结与国寿公司的合作经验,计划在金融类专业开设“PICC银保精英班” “证券(福州)理财专员订单班”、“福州市海峡银行柜台操作订单班”、“平安上海新渠道班”等,使学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一)合作、合资办实训基地

学校引进企业的技术与设施,甚至引进企业投资、联手合作一起办实训基地;如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出学生、场地与部分设备,保险公司出技术、部分设备与少数管理人员。由于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位置比较偏僻,学生外出实训路途遥远,如果能将实习基地搬入校园,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随时可以进行相应的专业实习。而企业由于可以得到有时间保证的、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投资不大,收益较好,乐于与学校合作。资源共享,利益均沾。校企共同服务社会,实现双赢。学院正在考虑外贸一条街,我们可以配合该项目进行金融超市的设计,引进多家金融机构合作。

(二)短期项目实训合作

利用节假日、暑假或者特殊时间点进行临时促销实践,如与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人寿在开学新生入学时进行临时促销项目合作。利用暑期长假进入企业顶岗实训,是学校锻炼学生金融销售能力的大好时机。既解决了企业临时找人难的问题,又帮助学生解决了专业实习的问题,皆大欢喜。学生可以提前适应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产品、熟悉销售流程与方法。

(三)建设金融保险产学研综合开发基地

争取福建外经贸厅和福建保监局的支持,学院与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保险产

学研综合开发基地,充分发挥保险企业和高校各自优势,促进保险业产学研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险业研究和发展水平。

(四)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派出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教学、培训、指导服务

1、加强与福建保险学会、福建保险行业协会的联系,做为理事单位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从2010年开始,我院成为福建保险学会理事单位,1位教师成为理事。定期参加理事会议,参与协办社科联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修改审核议题,组织论文征集,参与论文评审,参与各项工作。

借助福建保险学会、福建保险行业协会的平台,更好地与海西经济区的金融保险机构合作培养人才,提升专业队伍的科研水平。

我院协办2010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保险分论坛

2、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学历。目前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文凭,大多都较低,而在规模稍大一些的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文凭都有一定的要求。金融保险的从业人员过低的文凭,制约了员工的发展,也是导致金融保险人员到一定程度就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过于频繁的人员变更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有远见的企业都认识到了这点,纷纷鼓励员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身素质。这对职业院校是一个好机会,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帮助提升在职员工的学历文凭,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发展更进一步的其他关系。

3、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员工考到合适的资格证书。目前,劳动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各种市场准入规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上岗证。由于当前企业对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能力认可度远超过对职业岗位证书认可度,因而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上岗证持有率明显偏低。这明显与国家的现有政策不符,这是企业早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职业院校能够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帮助企业员工考到合适的资格证书。如理财规划师考试、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等,既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又可提高学校在金融保险从业人员中的美誉度,学校还可从中得到一定的培训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开展跨省合作,扩展学生就业途径。

计划与平安保险新渠道合作,将学生输送到上海,从事保险电销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与上海交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多样化的订单培养项目。拓展学生就业的工作范围和区域范围。

执笔人:林秀清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篇7

一、建立、健全金融实践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切实落实“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 专门成立了金融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机构由学院领导、教务处、实训中心、科研产业处、金融专业负责人和金融行业专家共同组成, 是领导、协调、指导金融实践性教学的组织机构, 为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金融实践教学中体现能力培养目标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就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习实训资源, 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金融专业教学计划的修改

金融专业组织校内外专家, 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论证, 对原有的以金融理论知识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改革和调整教学结构, 修订完善了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大纲和在校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等金融实践教学文件, 构建了“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能力为主体、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2.金融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金融教学计划中, 将金融教学的实习环节融入到每一个学习环节当中, 如加强课堂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课堂讨论等以增加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入经典案例丰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可以吸引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训练学生敏锐的思维, 使得学生能够瞄准世界金融的前沿。通过课上案例的分析, 形成师生的互动, 进行启发式教学, 收获颇丰。

3.金融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金融专业把双证书培养目标纳入教学计划, 实施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进一步推动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毕业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 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有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

通过教师对于职业资格证书信息的介绍, 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 进而获得资格证书, 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对所学金融专业实际运用能力, 加大了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力度, 有利于提高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得到了相应校外金融机构的赞同。海通证券淮安公司总经理对金融专业学生表示:如果学生能够毕业前拿到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可以到海通证券去应聘, 正式工作后将报销报考资格证书的报名费和书本费。这对广大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4、选择与金融实践教学配套的教材和教学软件

针对金融实践性教学环节, 严格做到:金融实践计划落实, 金融实践大纲落实, 金融实践指导教师落实, 金融实践经费落实, 金融实践场所和考核落实。紧随金融发展潮流, 由学院教师编制了大量的金融实训内容教材供学生使用或者参考。将实践教学内容通过ppt课件、模拟演示、投影、幻灯、录像、互联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过程,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金融校内实训室的应用

学院不断改善校内实践条件, 着力整合现有资源, 优化管理, 建设好专业实验室、实训室等。校内的实训室是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的准备和预演。校内实训与教学进度紧密结合, 开展得更加及时和广泛。学院投入大量资金设置了金融实训室, 购买了相应与之配套的商业银行软件、保险软件和证券软件。金融实训室可以逼真地模拟市场, 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业务软件、证券模拟交易系统和保险模拟系统的安装, 可以使学生方便地掌握和熟练商业银行、信贷、会计、结算、外汇交易、证券交易和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一系列基本程序, 达到了对学生进行超前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全面培养。

6.金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和专业所在系都非常重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以便与职场更接近, 这是高职院乃至金融专业搞好实践教学的保障。金融综合实践基地是由银行业务平台、证券业务平台和保险业务平台组成的。学院主动与江苏银行淮安分行、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太平洋保险淮安分公司签订合同,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 在适当时间安排学生到金融机构实习, 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和条件, 锻炼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

7.注重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实际工作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是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逐步淡化了理论课程教师和实践课程教师的界限, 规范实践课程教师的资格认定。注重具有“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从工商银行淮安市分行和太平洋保险公司淮安分公司聘请高级金融人员到学院给学生上课和举办讲座, 他们理论知识渊博, 实践经验丰富, 通过经常开展的各种讲学活动, 活跃了学院的教学气氛, 弥补了学生感性知识的不足。

三、关于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由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特殊性, 学生直接进入证券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课程实践难度较大, 可行性较差, 学生一般只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参观、听讲座, 实际业务接触得很少。为此, 应该更多利用校内金融实训室的模拟银行、网上证券交易和保险交易系统。但是, 目前的金融实训室在硬件配置方面还不齐全, 不能开设期货、期权、保险实务、金融工程等实验课程, 离先进财经类高职院还有一段距离。金融实训室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能独立完成大金融学科的教学、科研任务, 依托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篇8

关键词: 《统计学》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本文所谈课程是指狭义的含义。课程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职课程随之要进行改革,课程改革的方向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课程改革效果要满足毕业生去向主要单位对人才的需求[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规划》明确了以坚持能力为重的战略主题,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的培养。《规划》提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换言之,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要创新人才培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

根据麦可思提供年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调查数据为例[3],2012年至2015年该院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或个体企业,主要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具体可见毕业一年半后的调查数据整理所得图1、图2。从毕业生去向看,绝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到中小型民营企业就业。

因此,高职课程改革要实现更好地向民营中小企业培养人才的目标。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目标

《统计学》课程主要介绍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经济或社会现象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经济或社会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经济或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经济或社会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财经工作者应该了解或把握工作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因此,统计应该是财经类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大部分高职院校把《统计学》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4]。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毕业生主要去向单位对人才需求的需要,高职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践形式、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课程总体改革目标是:提高课程内容的通俗性和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效率;通过课程考核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总之,通过课程改革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从事中小型企业统计工作所需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还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5]。

三、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主要做法

1.课程内容改革

(1)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类型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因此,《统计学》课程应该将民营中小企业主要的统计工作引入课堂,例如,企业职工统计(包含职工人数、工资、社会保险、公积金、职工技术职称、工作年限等数据调查、整理、指标计算及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统计(包含机器设备的数据登记、整理及使用效率分析)、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统计(包含库存数据采集、整理及分析)、企业产值统计(包含产量、价格变动及因素分析)、企业销售额统计(包含销售量、增值税、价格变动及因素分析)、企业各类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统计(包含影响因素及变动分析),等等。

(2)实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一般包括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数据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等,虽然这些统计工作的教学内容分布在统计教材不同章节或项目中,但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以某几个具体统计工作任务为载体,循序渐进,按照统计工作内容的程序依次展开,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的统计工作内容和程序,而且实现所学的内容与实践工作对接。图3以企业职工统计为例,说明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的设计。

(3)增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执行性。在讲授统计理论时,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统计专业知识,授课时多列举通俗易懂的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管理或常见社会现象等统计案例,例如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说明描述性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性指标;以全班学生某个月的平均生活费与某同学的全年平均生活费说明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区别;以全院学生体育成绩抽样调查为例,通俗地解释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在开展课程实训项目时,设计一些在校园内可实施的项目,以确保学生快速地完成实训项目,例如学生家庭年收入与学生生活费的调查分析,人均GDP的动态数列分析,学生体育成绩与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学生业余学习时间投入与成绩分析,学生玩游戏的时间与成绩分析,学生手机用途调查,学生网络购物调查分析,等等。

2.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实施“问题导向、学生互助、小组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问题导向”是老师把统计的原理和运用设计成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训练思维,更有助于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例如要求学生以框架图的方式分别总结动态数列中总量平均发展、相对数平均发展水平、平均数平均发展水平等指标的计算规则。“学生互助”主要是让已经掌握某个统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教会还没有学会的同学,不仅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而且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小组式”是每个班成立4-6人的学习小组,有些学习任务按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6]。

3.课程实践改革

课程实践采取“课堂+课外、教室+机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增强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计划,大部分内容在课堂内容进行,有些实践项目需要课外完成,例如以小组形式在课外完成统计调查表设计、开展统计调查、调查表的整理和汇总、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有些统计知识和统计工作如果借助EXCEL文档和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将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在学生没有电脑的情况,授课地点安排在机房实验室,例如统计分组、描述性指标计算、动态数列中的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计算、统计指数指标计算及因素分析、抽样推断置信区间估计、回归分析的散点图和回归参数计算等安排在机房实验室完成。

4.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过程+结果、能力+知识”考核方式。不仅以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且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核,例如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成效、具体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掌握统计知识的情况,还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能力的体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其职业能力。例如,动态数列总量平均发展水平指标的计算,学生能否准确判断动态数列中的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学生能否准确判断时点数列中的间断时点和连续时点,等等,如果学生准确判断,就说明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又如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是否通过积极思考,或者请教同学或老师来解决,还是没有任何学习行动,以此评价学生积极学习的职业能力。

一般学习过程和能力考核不太好操作,建议采取盖章记分及考核表打分的方式。一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课堂作业本,不仅用来完成课堂练习,还作为课堂考核用,对学生上课参与任务的积极程度、任务的完成结果等采取盖章记分的方式,期末将学生所获得印章个数折算成分数;二是设计一个考核表,如下表所示,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有选择性的挑选能力考核项目打分,首先老师公布每个项目评分标准,然后采取自评、互评、老师确认的方式进行评分。

总之,课程改革既要做到与实践对接,又要有具体措施和创新思路,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积极配合,以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好搜百科.课程[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2010-03-01.

[3]麦可思.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Z],2012-2015.

[4]刘雅漫.新编统计基础[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7.

[5]李梦川.高职应用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新理念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3).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的邀请函下一篇:三峡旅游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