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帮扶乡村教师计划

2024-05-28

名师帮扶乡村教师计划(共14篇)

名师帮扶乡村教师计划 篇1

师傅:姚薇徒弟:陈燕娜

一、指导思想

学校为优化师资队伍,为促进青年教师迅速、稳定地发展,缩短新教师的探索周期,为充分发挥优秀(名)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我与陈燕娜(徒弟)结为师徒,为使师徒双方及你不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现制定师徒结对活动师傅计划。

二、实施目标

规划好师徒结对培训计划,师德修养,理论学习,展示课教案,听课指导与简单评点,自我业务进修提高规划,论文撰写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师傅既可以锻炼自己,又可以把经验传授给徒弟,让徒弟从中汲取许多对教学有用的知识,主要目标如下:

1、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师傅在师德、工作态度、教学业务等方面为徒弟做出榜样。要切实担负起对徒弟的辅导工作。

2、学习校纪校规,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带领徒弟学习并熟悉学校的校纪校规,并以身作则为徒弟示范。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提前请假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塌塌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的意识和习惯。

3、指导徒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坚持每学期读有关专业书籍不少于3本,鼓励徒弟多走出校外听课与学习,多听讲座,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为学校补充新鲜的教育理念。

4、指导徒弟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师徒每学期要有至少两次的一对一具体教学指导,在备课、上课、组织考试各环节以及教学研究方面予悉心指导;平时经常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遵循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客观评价徒弟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5、指导学习如何积累案例、论文素材。

每月阅读体育类书籍或报刊一本,每月写一片关于专业的文章,摘取阅读过程中精彩案例、范文做好记录,以便为以后写论文打下基础。

名师帮扶乡村教师计划 篇2

据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乡村中小学生有4000多万, 让他们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是280多万乡村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工作岗位既包括乡镇中心学校, 也有大量偏远的村小、教学点。但是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 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收入少、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 是这个职业的群体特征。

近些年关于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师收入的文件也下发了许多, 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农村撤点并校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导向, 导致农村教育的衰落和优秀农村教师的流失、短缺, 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可以说加剧的趋势一直没能被扼制。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实行30多年, 有些农村也出现少子化现象。孩子少了, 农民对教育自然越来越重视。农村教师师资水平的整体下降, 反过来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在一些地区, 农村缺少教师, 而在一些地方, 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 都是这一职业群体缺乏吸引力的表现。

教育部2010年教师节前公布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 其中农村教师472.95万人。而今年春节前,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则是280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这其中当然有农村学校减少的客观因素, 但是由于职业吸引力不强, 教师流失也是重要因素, 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选择离开, 对乡村教育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打击。

也有研究者曾对全国11个省23个区县185所中小学5900名教师展开过调研, 结果发现, 相比于“承认与尊重” (23.4%) 、“职业晋升机会” (22.1%) 和“子女教育” (19.7%) 等其他因素而言, 乡村教师群体最在意的因素是“工资水平”, 比例高达74.2%。

其实, 在大量乡村教师中, 有许多有教育理想和理念的好教师, 他们根植于土地, 希望用知识和墨香点燃农家子弟的梦想, 但是他们被囿于现实的困境中, 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干得好”与“无发展”的矛盾。研究者发现, 以村小教师为代表的乡村教师获得高级职称的平均年限比城市教师晚五六年, “干得好”却“无发展”, 不能坚守就会离开, 而无法离开的那批人, 在农村心态消极。有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教师, 业余或者部分工作时间从事其他体力劳动。

此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的十条具体措施, 直指现存问题, 而设定的“多措并举, 定向施策, 精准发力”路径原则更是符合事实需求。笔者认为还应该关注几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切断乡村教师的发展, 不光能留得下, 还应该出得去进得来, 可上可下。让一些有理想有信念的农村教师成为乡村知识分子, 让他们所供职的学校成为乡村的精神高地;而对那些不适合教育岗位的教师, 打开大门, 让他们重新选择。

其实, 乡村不仅有一批教育坚守者, 还有一批志愿者, 他们自愿到乡村去进行教育实践, 把传播知识当成是自己理想, 对工作不计报酬, 不辞辛苦。这其中既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 也有在城市工作几十年退休后的教师, 他们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让农村的教育试点生动别样。

此外, 各地教育部门这些年进行的各种乡村教师培训不可谓不多, 每到假期, 总有各地教师到大城市参观学习。但是, 许多培训只有校级领导有资格, 而且反复叠加, 普通教师少有机会。而且, 对这种走出来的培训效果要重新评估。单纯讲座和讲课的形式, 也让农村教师感觉是坐而论道。有时乡村、城市反差巨大, 培训反而成了农村教师脱离乡村的促进剂, 或者产生“永远无法改变, 可以无所作为”的反作用力。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 还需共同探讨。

近几年, 各地涌现出一批基层自发产生的教育实验, 还有一批活跃的教育NGO (非政府组织) 。他们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 因地制宜, 把培训送到乡村、送到教师工作的场景中去的培训经验, 更加符合实际。

2012年9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被叫停, 小规模学校在各地保留下来或者被恢复。近两年各地小规模学校、教学点, 甚至是复试教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在一个以农耕文化为根基发展起来的大国, 在经济高速奔跑多年之后, 重新深思乡村教育的价值意义重大, 此时, 农村教师在乡村实现教育理想恰逢其时。

名师帮扶乡村教师计划 篇3

“‘太行名师计划是河南理工大学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创新的一大举措,旨在造就一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优秀教师,为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太行名师计划以人才能力和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为主线,采用引进和培养并用、以培养为主的模式,结合学校相关政策,构建起立体化人才培育体系,既弥补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的缺憾,又为培养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的领军人物提供了良好环境。”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邹友峰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铺就教师成长、成功路,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工作思路,开展教师培养方式改革,在充分调研、酝酿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太行名师”发展计划。目前,首批9名“太行名师”已受聘,其中一级“太行名师”1人,为土木学院王钦亭;二级“太行名师”2人,为机械学院杨现卿、电气学院韩素敏;三级太行名师6人,为外语学院吴敏、马克思主义学院马莉、体育学院郭艳华、电气学院高彩霞、材料学院马名杰、计算机学院齐俊艳。

该计划是河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同时,被河南省委组织部列入省管高校2014年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创新重点任务,通过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带动组建一批达到或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该计划以团队建设为基础,以‘太行名师为领头人,以凝练方向、整合力量、重点扶持、全面提升为指针,带动一批重点学科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并为人才发展创造适宜土壤,使‘太行名师有生态、有梯队、有后劲。”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如是说。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 篇4

神木第八小学

白咏梅

为优化我校教师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神木县第三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语文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教师之间帮扶的方法,确定一对一的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在教务处的要求下,本学期开始我担负起了帮扶青年教师陈珊珊的职责,从今天开始,在做好该教师教学帮扶工作的同时,也打算帮扶陈珊珊教师如何管理班集体,掌握管理班级的技能,具体帮扶计划如下:

一、帮扶对象:陈姗姗老师

对象分析:陈姗姗是第八小学一年级11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参加工作几来一直从事幼儿教育,该老师对工作还有热情,也是一位责任心较强,力求上进的老师。但是,由于她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对教材知识把握的不够准确,教学管理艺术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帮助她迅速成长。

二、帮扶形式: “一对一”结对帮扶。

三、帮扶期限: 一年。

四、工作目标

1、努力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

2、帮助陈姗姗老师快速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3、提高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识字、规范书写能力。五、一年发展目标:

在一年的帮扶中,我希望能达到以下目标:让陈姗姗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升,结合她从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能把她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提起来;识字、写字能力规范起来;教师本人的语文教研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一年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上一节高质量的校级公开课。

1、与这位教师进行备课交流,让她尽快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备教案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做到每节课上课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

2、每学期我至少听陈姗姗老师三节课,她可以随时到我课堂听课,指导陈姗姗老师在15周左右上好汇报课,争取每学期上一节高质量的校内公开课。

3、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指导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真”起来、“亮”起来,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4、推荐她学习有关理论书籍,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六、帮扶措施:

1、坚持每周与陈姗姗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其教学动态,及时排忧解难,解决教学困惑。

2、听课:我和陈珊珊老师建立一个不定期的互相听课的制度。陈老师可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了解我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也会随堂听陈老师的课,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觉其课堂教学的优略所在。

3、评课:每一次听课,我们会从教学设计、教法、课堂组织、教学用语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坦诚相待,畅所欲言。通过说课议课,力求让陈姗姗老师学会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质疑,如何突破课堂重点和难点,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

4、课后反思:要求陈姗姗老师养成每次课后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要坚持,主张一使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哪怕写一句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有效地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希望经过一年我们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为我校语文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帮扶措施,让我和陈姗姗老师在教学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甲方:白咏梅

帮扶青年教师计划 篇5

中心小学

帮扶对象: 指导教师:

为优化我校教师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新上岗教师快速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教师之间帮扶的方法,确定一对一的骨干教师带新上岗教师、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

一、帮扶对象:老师

对象分析:老师是本学期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且是一位责任心强,积极上进,虚心好学的充满激情的老师。但是,由于新上岗教师工作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帮助她迅速成长。

二、帮扶形式:“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

三、帮扶期限:一学期。

四、工作目标

1.努力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2快速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3.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的实践共同成长。

五、发展目标:

在一学期的帮扶中,我希望能达到以下的总体目标:让老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升,能把课堂“活”起来;教研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形成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与陈老师一起备课,尽快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做到上课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2.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

3.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4.学习有关理论书籍,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六、帮扶措施:

1.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做好笔记,写好心得。

2.坚持每周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教学动态,及时排忧解难,解决教学困惑。

3.听课:建立一个不定期的互相听课的制度。陈老师可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了解我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也会随堂听陈老师的课,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觉其课堂教学的优劣所在。

4.评课:每一次听课都要进行评课。我们会从教学设计、教法、课堂组织、教学用语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坦诚相待,畅所欲言。通过说课议课,力求让陈老师学会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质疑,如何突破课堂重点和难点,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等。

5.课后反思:养成每次课后写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要坚持,主张以使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哪怕写一句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有效地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希望经过一学期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这次活动,让新上岗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时时自评,提高教学水平。

新上岗教师帮扶计划

帮扶对象: 指导教师:

教师帮扶学生计划 篇6

武南镇中畦中学 张惠英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目标,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已任,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的信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要特别重视,使他们得到逐步提高。

二、工作任务

1、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2、针对学困生,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使其提高。

3、认真做好学困生提高工作的记录,以便日后总结经验、教训。

三、帮扶对象情况

八年级一班学生沈春花,家住武南镇小东河三组,性别女,学习基础差,在班上是学习吃力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物理和数学差,学习起来很费力学习效果差,而且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很忙,甚少关注女儿的学习,沈春花学习自信性不高,属于学困生.四、帮扶措施

1、教材分析指导:对八年级教学内容自己深入研究,在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当学困生有困惑的时候,就对照课标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目的对照策略,选择哪种辅导法更合适。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困生沈春花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激发学习上进心。

3、了解学困生沈春花的学习行为,从思想、学习、行为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而且要注意指 出问题所在,循序渐进地逐步让学困生接受。

4、对于一些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应该循序善诱,进行个别辅导。

5.制定学困生沈春花的个性成长档案,制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6.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点,尽量做到使学困生沈春花同学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名师帮扶乡村教师计划 篇7

一、乡村小学包班制的归因分析

包班制是当前乡村学校数量严重萎缩和“后撤点并校”时代环境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与当前乡村师资尤其是落后地区师资极度缺乏的状态有着紧密的关系,综合分析,包班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后撤点并校”时代乡村学校的需求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由于地理环境、道路设施以及当地适龄入学人口数量的关系,一些小规模学校或者“小”小学校作为村庄唯一的教育场所被保留下来。首先,乡村小规模学校有存在的需求,虽然这些学校的硬件设施有限,但是包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教育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减少了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一个教师针对一个班级比一个教师针对多个班级更加能够集中精力。其次,乡村小规模学校或者教学点能够得到的财力物力上的支持相对于中心小学来说较少,乡村学校为了维持长期的教学和发展不得不选择包班制,“小”小学校为了提高效益或者减少教学投资也推行包班制。再次,撤点并校活动被暂停,乡村学校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教师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弥补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专任教师缺失等问题,包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后撤点并校”时代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2.为缓解学校师资紧缺现状

在边远的乡村山区,学校的师资力量紧张,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学校的班级数量却未曾减少,包班制应运而生。首先,包班制能够有效缓解师资紧张,在乡村学校尤其是较为偏远的乡村小学,一个学校只有几名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可能进行复式教学,只能将一个班级的所有事务“分派”给某一位教师。这样一来,每个年级一个班级,六个年级总共需要六名教师。其次,由于包班制对于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好的身体素质、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广泛的知识和家庭的支持[1],在当前情况下,能力较强且能够得到家庭支持的“全能型教师”到偏远乡村的概率较小。包班制是解决乡村小学教师紧缺的应然之举,也是当前小规模学校的无奈之举。

3.乡村小学具有小班化条件

乡村小学在撤点并校后具有得天独厚的小班化教学的条件。首先,在班级人数上满足包班制的“小班”要求。随着城镇化、“撤点并校”和计划生育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城市,因此留在乡村的学生人数正在逐步减少,在乡村较为偏远的小规模学校一般来讲学生的人数不会超过三十人,甚至出现了一师一校的情况。其次,在硬件设施上,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难以同时满足多科化教学的需求,只能以包班制取而代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利用仅有的有限教育资源。比如,乡村学校教室较为狭窄,教学设施不够齐全,基本没有电气化设施,一些综合实践课与操作课之类的课程只能由包班制下的教师做灵活处理。再次,在师资力量上,尤其是在乡村偏远小学,小学所开设的课程并没有相应的专任教师,包班制反而减少了课程实施的数量。一般来讲,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多样化课程的实施。总的来说,包班教学能否持续有效地运行,除了课程支持和教研支持外,最关键的是“小班化”能否真正实施[2]。在偏远乡村,一些带有当地特色的限制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为乡村的小班教学创造了条件。最后,随着乡村留守儿童的流动,乡村人口的进一步减少,乡村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基本都被控制在三十名以内,这在数量上为乡村包班制教学带来支撑。

二、包班制教学的影响分析

乡村小学包班制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包班制教学的影响主要分为对教师本人的影响、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影响。

1.包班制加重教师职业负担

当被问到包班的负担重不重时,教师们的态度很一致,都表示负担很重,不希望这样包班教学,喜欢教一门课而多个班[3]。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一直是我国乡村教师面临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包班制下的教师,其教学工作很难用所谓的“八小时工作量”来衡量,加之备课、布置作业与批改、考试及其他非教学事务的繁重,在包班制下进行教学的教师普遍有难以承受之感。与职业负担相随的是从事包班制教学的教师角色职责压力普遍较大,包班制教学教师承担着育才大任并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必然会存在诸如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以及期望与现实的反差。

2.包班制促进学生的个别化发展

在乡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后,乡村包班制小学中的师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小学中的师生比例,这样就在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增加了学生人均教师关注时间,有利于使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落于实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发展。包班制教学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践过程等进行改革,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有力地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在包班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辅导针对性强,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能很快地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深刻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在班级日常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包班制促进乡村教育的复兴

撤点并校的意义在于乡村中小学的合理布局以及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乡村适龄人口就近上学的关系。然而撤点并校在进行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脱离乡村地区和乡村学生的实际,产生了一些问题。包班制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乡村地区以及乡村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在就近入学方面,包班制学校距离乡村学生的家庭较近,可以显著减少乡村学生往返学校的时间,降低其发生意外的风险。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乡村小学包班制的现存阻碍

乡村小学包班制在教学上和管理上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于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和教师素养,除此以外,家长对于包班制的认可程度以及支持度也影响着这一组织方式的开展。

1.师资质量

师资质量是制约包班制最主要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是对教师的基本素养要求较高,要求全能型教师。在乡村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条件较为恶劣,全能型教师往往不愿意留在乡村。全能型的教师培养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乡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包班制之下,一些如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往往被忽略掉,全天六节课,在上的实际上只有语文、数学,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可能包含了英语。二是在很多偏远的学校,班级数量较少,学生人数也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全能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三是尽管国家一些教育政策在向乡村教师倾斜,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乡村远远不能够与城市相比,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

2.家长信度

家长对于包班制的信任度严重影响其维持和发展。通过对一些接受了包班制教学的学生家长进行观察和访谈,可以发现,一方面,家长对于包班制教学的教师怀有高度的崇敬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乡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认为,一个什么都会的教师,应该是值得尊敬的。由于这样的心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容易出现什么都不管、什么也不问的状态,这给包班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和负担。包班教学的教师不仅仅要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与辅导者,还要成为引导学生生活的全能型教师。另一方面,文化程度稍微高一点的家长很有可能会对全能型教师持怀疑态度,这主要表现在:家长会认为,一个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更不可能教会自己孩子全部东西,进而出现了与包班制教学相抵触的情绪,与前者不同的是,他们一般持反对的态度。这同样也为包班教学的正常展开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和负担。

四、乡村小学包班制发展的路径探讨

1.国家投入资源建设包班制学校

资源的多少从根本上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学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在乡村学校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国家应对包班制学校实行倾斜性政策,并在经费拨付、教学管理、教师待遇、学校硬件设备、校舍维修与改造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进一步展开,乡村教师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乡村学校尤其是包班制学校也需要国家对其加大投入,保障其正常运转。首先,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包班制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并且逐年提高。乡村教育资源的缺乏问题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顽疾,已经严重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包班制学校的发展更加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其次,应形成对乡村包班制学校投入的长效机制。包班制学校是乡村学校未来的指向之一,它并没有淹没在撤点并校的洪流中,反而显示出自己的顽强生命力,国家需长期、有效地加大投入,保障其发展。再次,应形成包班制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监督机制,在进行包班制学校内部监督的同时,更要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切实保障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补充、稳定和改善乡村教师队伍

包班制学校的发展要求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包班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必须切实执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补充、稳定和改善乡村学校教师队伍。首先,要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与职业负担不对等的矛盾严重制约着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补充、稳定和改善乡村校教师队伍的首先要解除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后顾之忧。其次,切实提高乡村教师能力。以往的乡村教师培训方式单一,内容缺乏实效性,对乡村教师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改革以往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是当务之急,其中以乡村教师的需求为导向并按照本土化原则选择培训内容是较为可取的方法。

3.包班制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战略

包班制学校之所以能够应运而生以及得到发展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被打破的情况下,大部分乡村学生都有离开乡村中小学走向县级中小学的趋势。由此观之,学生是包班制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包班制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立足生存为了发展的原则下,不断调整、提高和充实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首先,包班制学校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立足于乡村、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包班制学校应执行小班化教学的方针,由于乡村学生流失而形成的包班制在乡村教育复兴的过程中也应坚持小班化教学。再者,包班制学校教学应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乡村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战略去开发教育资源,本身也能够促进乡村包班制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摘要:作为由一名或者几名教师“包揽”一个班级所有课程或者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式,乡村教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包班制乡村学校发展的关键。根据乡村学校包班制的实际需求,以加强本土化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不谋而合。包班制学校是乡村学校教育复兴的希望,国家应投入资源大力建设包班制学校,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补充、稳定和改善乡村学校教师队伍。

关键词:撤点并校,乡村小学,包班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参考文献

[1]李仕亮.我的包班教学[J].湖南教育(上),2012(8).

[2]没有“小班化”,“包班制”可能会成为“竹篮打水”[EB/OL].http://news.ifeng.com/a/20140930/42124346_0.shtml

名师帮扶乡村教师计划 篇8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

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

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篇9

一、帮扶形式:采取“共同研究,集体帮助”的形式,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互相帮扶。

二、学习目标

1、努力学习帮扶老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

2、向帮扶老师学习校纪校规,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向帮扶老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并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4、在学习学校优良的教育经验的同时,能够不断创新。展现自己的风采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师德、师品、师艺。

三、学习措施:

1.拟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帮扶老师,虚心听取帮扶老师的意见,不定期向帮扶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工作体会和教学感悟。

2、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记录身边的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期末拟写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3、努力上好每堂课,并请帮扶师听课、评课,认真听业务帮扶教师的示范课。对比差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尽快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到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开发校本教材。

4、结合学校听课制度,两周完成听课至少1节,课后虚心听取帮扶教师的意见,并加以分析,在课堂中创造性实施。

5.每周完成1篇教学反思,请帮扶老师审阅。

6、熟知本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跟随业务帮扶老师的指导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第一学期可以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对此有初步的了解(和业务导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第二学期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开展校级课题研究)。

7、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对业务帮扶老师的课随时进班听,听完课后虚心向业务帮扶老师请教,并作上上详细记录。

四、学习活动安排

1、每月集中备课一课时,分析检一次教案。

2、每月互听一节课,取长补短,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师帮扶计划 篇10

***

 组别翰林院典薄  帖子2  精华0  积分32  性别保密  注册时间2012-04-21

楼主

字体大小:

发表于 2012-06-11 10:00|只看楼主

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在教育局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及质量上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继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师间共同进步,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我校结对帮扶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互动交流、听课研讨、专题讲座,为骨干教师、青年新秀搭建展示教学艺术和方法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结对交流既可增进教师间的友谊又可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进一步激活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确定帮扶目标

我们将开展积极的研讨学习活动,通过多向的对话互动,加强了解班级间的管理、教育、教学等现状,互相更新理念,明确目标.1、利用结对教师之间听课研讨,互动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增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提高。

2、帮扶教师分组情况:钟远珍——邓秋兰、兰玉玲——李菊平、张清——蔡晨霞、马文娟——杨志华、谢海林——刘和英。

三、措施要求: 1、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结对交流帮扶的重大意义,把此项活动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积极参与、友好合作。、加强管理与考核,教务处要密切配合、周密安排、认真实施。把此项活动纳入教研组,教师及班主任的全方位考核之中。、学校领导小组要加强此项活动的督查工作,要把此项活动抓在手上,定期了解帮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4、以活动为载体,搞活帮扶合作工作。本学期要求帮扶教师间听课不少于20节,其中徒弟听课不少于15节,师傅听课指导不少于5节。

四、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考核及奖励

1、本学期结束学校给予每位结队帮扶师傅50元的奖励。

2、学期结束考核成绩结队帮扶徒弟所任班级成绩两率和不低于年级平均值8个百分点者,学校奖励对应师傅50元。

3、学期结束考核成绩结队帮扶徒弟所任班级成绩位居年级第一者,学校奖励该教师50元

教师帮扶学生计划 篇11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现决定在学校开展贫困生帮扶活动,为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学困生自己的努力,对上努力争取帮扶政策,对外积极联系资助,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大队部、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三、扶助对象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品学兼优,积极乐观向上。

3、经济困难,具备证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条件,并迫切需要资助,生活简朴,不浪费,不攀比。

4、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校纪校规,无不良嗜好,无重大违纪言行。

四、扶助方式

扶助以生活上资助为主,包括思想上解惑、学习上帮助提高。

五、扶助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学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

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

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

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学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对上努力争取帮扶政策,对外积极联系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贫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扶助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六、扶助要求

1、扶助工作自愿进行。热忱欢迎并提倡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2、扶助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3、由年级各班联合推荐学困生名单,对照帮扶条件认真审核无误后,上报学校;

4、扶助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5、帮扶活动本着贫困生资助“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要进行公示。

教师个人精准帮扶计划 篇12

九隆北关小学 方琼艳 2017年9月26日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的基础性地位为导向,以“教好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目标,引领广大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师德大爱,展示师德风范,形成“比爱心,比奉献,比育人”的浓厚氛围,推动我市教育工作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二、帮扶对象: 建档立卡贫困生:赵佳倩

三、活动主题:

全面关爱,精准帮扶,做仁爱之师

四、活动目标 :

坚持教育健康、共享、和谐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树立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之心,真诚理解、关爱、引导、教育每位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采取有效帮扶措施,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

五、活动措施:

一师结一生,实现点对点,人对人的帮扶,让每一位教师走近贫困或学困生,真正理解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让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减轻负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做到“教育扶贫,不落一生”。

1.学习辅导。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阶段性帮 扶计划,明确阶段效果,加强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其进步。培养其主动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2.生活辅导。

首先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帮扶对象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快乐 成长。

3.情感关怀。

骨干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篇13

作为一名校级的骨干教师,我对自己应努力尽到的职责和自身的差距感到有些不安。我应该在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积极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同时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真正作用。为此我与本组教师姚向辉结成帮带小组,实际是互帮互带,争取共同进步,尽快成长!

在结成帮带小组后,我将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实际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明确目的,提出要求,制定方案,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以敬业刻苦为出发点,以严谨治学为工作态度,以坚持不懈为工作原则,争取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每月帮助姚老师备一次课,检查一次教案,提高其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2、每月至少听一节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帮助老师提高。

3、每月给姚老师上一次示范课。

4、每学期指导姚老师作校内汇报课一节,帮助其完成设计方案,指导其完成上课任务。

5、指导姚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情况,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四、指导姚老师完成一定的任务:

1、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自我。

2、积极参与备课,主动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设想,提高分析的能力。

3、认真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4、经常总结教学的反思和随笔。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 篇14

根据上学年我校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实际,本学年将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帮扶”工作,为更好地工作,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年度工作目标

1、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形成骨干教师帮扶年轻教师的特色。

2、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作公开课、讲座、交流谈心等形式,解决年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打造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帮扶对象

三、本年度重点工作。

1、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2、充分发挥自己的带头、辐射和导向作用,组织他们上研讨课、公开课和示范课。

3、结合我校国家级及区级课题的研究,师徒对子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及时交流各自的研究心得,及时推广。

四、具体措施 1.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主要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教师基本功训练。

本学期中,每周校本教研时间。和青年教师利用教师例会时间讲自己的教育故事。

(2)、做好日常的师徒互听、评课,自己写好帮扶笔记,帮扶对象写好听课反思。(每月交听、评课记录,交帮扶笔记及反思)(3)课堂展示。

本学期,我将每月进行一节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听评帮扶对象课两节,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由执教老师向其他老师谈上课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2、狠抓教科研课题研究。

要求青年教师每月坚持写一篇教育叙事,每期至少写一至二篇教学论文,每月上传一篇与师傅共同完成的教案,并上传至学校主页的教师频道,供教师研究探讨。

上一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一篇:观看《王彦生先进事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