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2024-07-27

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精选9篇)

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1

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凉发„2011‟6号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把林果业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构筑产销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以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 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我镇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林果业年

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果站、财政所、农技站等站所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上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支持林果业发展。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依托项目带动,结合基地建设,把常规林果技术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繁育、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力争抓好“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科技推广示范点、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配置一个主导产业。

(三)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要高度重视林果技能培训工作,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镇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力争在3年内完成1000名农民的技

能培训任务。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建立稳定的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发展林果业。集体组织、产业协会以及林果业大户等开展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鼓励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土地使用权允许依法继承和转让,依法保护林木、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林果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要纳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果业发展用水。农民及其他林果经营者在自己拥有使用权的林地内修建看护设施、简易的果品贮藏设施,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2

1 武威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

1.1 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底, 全市特色林果面积达8.08万hm2, 其中酿酒葡萄面积达1.69万hm2, 优质梨面积达2.24万hm2, 红枣面积达1.70万hm2, 枸杞面积达1.16万hm2, 其它林果面积达1.28万hm2, 特色林果产业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普遍存在管理粗放, 使用农药不当, 果实套袋率低等问题, 尤其按照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果品的内在要求, 武威特色林果产业仍处于起步价段。

1.2 发展优势

1.2.1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的东端, 位于东经101°43′~104°43′, 北纬36°46′~38°09′, 海拔1250~1700m, 年活动积温2800~3200℃, 年日照时数长达2730~3200h, 年降水量在200㎜以下, 蒸发量达2600~3100mm, 土壤以沙质土为主, 质地疏松, p H值在8左右, 含钙高, 热交换快, 温差大, 气候干燥, 光、热、水、土资源丰富, 具有生产葡萄、优质梨、红枣、枸杞等特色林果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是我国乃至世界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地之一, 优质梨和枸杞最适宜生产区之一, 红枣适宜生产区之一。

1.2.2 栽培历史悠久

武威栽培特色林果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民国元老于佑任“莫道葡萄最甘美, 冰天雪地软儿香”等诗词佳名成为武威特色林果发展的历史佐证。

1.2.3 栽培经济效益显著

酿酒葡萄当年定植, 第2年挂果, 第3年初丰产, 第4年进入盛果期, 白色葡萄品种亩产量1500kg, 红色品种亩产量达800~1000kg;优质梨当年定植, 第3年挂果, 第6年进入丰产期, 亩产量达2500kg;红枣当年定植, 当年挂果, 第8年进入丰产期, 亩产量达500㎏;枸杞当年定植, 当年挂果亩产量达20kg, 第2年亩产量达80kg, 第3年亩产量达110kg, 第4年亩产量达180kg, 第4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量达300-380kg;特色林果亩均产值3500~6000元左右, 纯收入2500~4500元以上, 经济效益显著, 且一次定植, 多年收益, 是果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1.2.4 政策机遇叠加明显

近年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关于甘肃河西走廊葡萄规模化发展》的建议, 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10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规划》, 武威市制定了《100万亩特色林果发展规划》, 并将特色林果纳入主体生产模式的重要组成来大力推进。各县区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助推特色林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政策机遇的叠加, 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促动加速了全市特色林果业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果农对发展特色林果业在致富增收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管理粗放, 相应推迟了盛果期, 初期经济效益不明显, 助农增收的潜力尚未凸现。二是特色林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滞后, 多年来大量从外地引调苗木, 部分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品种混杂, 质量效益不高。三是尽管制定了“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的营销模式, 但产区贮藏保鲜、运输销售、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产业化水平低。四是特色林果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不大, 果农管理果园的技能急待提高。

2.2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2.2.1 科学规划, 调整优化特色林果树种品种布局

根据《武威市10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建设规划》, 区域布局上实施“一县三带”工程, 即:民勤县特色林果业重点县, 北部沿沙区葡萄、红枣、枸杞产业带,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黄冠梨、枸杞产业带, 沿山冷凉灌区温室红提葡萄、黄冠梨产业带。树种布局上民勤县主要发展酿酒葡萄、枸杞和红枣, 凉州区主要发展优质梨、酿酒葡萄、红提葡萄、枸杞, 沿沙区发展红枣, 古浪县主要发展优质梨、枸杞、红提葡萄。品种布局上民勤县酿酒葡萄重点发展赤霞珠、黑比诺、蛇龙珠、品丽珠等, 红枣重点发展灰枣、骏枣、民勤小枣;凉州区酿酒葡萄重点发展贵人香、霞多丽、黑比诺、梅鹿辄等, 优质梨重点发展黄冠梨和早酥梨, 枸杞重点发展宁杞1号、宁枸3号、宁杞5号、蒙杞1等, 红枣重点发展园丰枣、骏枣等;古浪县优质梨重点发展黄冠梨和早酥梨, 枸杞重点发展宁杞1号、宁枸3号、宁杞5号、蒙杞1等。

2.2.2 加大苗木繁育力度, 不断提高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水平

一是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以加快建设特色林果苗木繁育基地为突破口, 加强林果苗木繁育体系建设, 逐步实现本地苗木自给。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力度。围绕酿酒葡萄、优质梨、红枣、枸杞、红提葡萄等树种品种, 加快优良品种选育, 重点抓好优质苗圃和采穗圃建设。三是加大特色林果良种补贴力度。加快良种审定, 积极争取国家林木良种补贴, 将武威酿酒葡萄、优质梨、红枣、枸杞种质资源基地列入国家级良种基地, 助推全市特色林果快速发展。

2.2.3 扶优做强企业, 全面提升林果产业化水平

一是加快引进、扶持和建设一批特色林果加工贮藏销售龙头企业。强化政府服务意识, 努力营造“能赚钱, 不受气, 条件好”的投资环境, 采用招商引资、扶持本土企业、引进民营资本等办法, 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 组建大企业集团, 力争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加工销售企业。二是积极培育具有优势特色的林果品牌。借助“中国葡萄酒城”、“武威酿酒葡萄”产地地理标志、“五凉红提葡萄”等平台, 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注册商标, 创建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 切实增强特色林果产品竞争力。三是建立有效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 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基地农户产销协作,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结体。

2.2.4 积极开拓市场, 不断完善果品市场体系

一是要研究国内外果品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为果农和林果加工销售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加快林果产品的产供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及时准确地掌握、分析、研究、发布相关信息, 形成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 为林果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提供全方位服务[1]。二是积极培育壮大市场营销主体。立足国内市场和面向国际市场进行林果产品销售。积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强化营销网络建设, 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窗口, 开展直销、代理经营, 主动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推介会, 提高产品知名度, 增加产品销售量[2]。三是加大林果产品供销信息网络建设, 加强信息引导, 搞好产销衔接, 引导果农走向市场, 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果品, 减少或避免在发展中出现盲目性、趋同性、随意性, 规避市场风险。四是建立果品中转集散地、批发交易市场和深加工基地, 打造出口果品精品。要把酿酒葡萄、红提葡萄、红枣、枸杞、黄冠梨等这些传统特色果品打造为现代绿色果品, 借助武威国际陆港和天马号国际专列, 走出国门。尤其在生产管理、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外观包装、 (下转第3页) 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各县区建立特色林果业生产、贮藏、加工的龙头和果品中转集散基地。拓宽林果产品销售渠道, 提高武威林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份额。

2.2.5 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特色林果适用技术普及

一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实效的特色林果技术。围绕提高特色林果品质和效益, 普及常规特色林果技术, 推广运用现代特色林果新技术。通过技术组装配套, 集成优势, 依托项目带动, 结合基地建设, 加快科技应用推广与转化。建设一批市、区 (县) 级特色林果示范点, 以点带面, 辐射带动特色林果技术的普及。二是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特色林果服务体系。保障各级推广机构的经费, 配齐配强人才,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重点发挥科研院所和林技推广中心在特色林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制定出品农产品武威市特色林果生产技术规程, 借助武威电视台新农村栏目、武威日报农业科技专版、武威市党员远程教育平台、送科技下乡等媒介和平台, 围绕特色林果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 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

参考文献

[1]李小梅.用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引领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创新发展, 实事求是[J].2010 (3) :60.

林果产业发展规划 篇3

关键词:林果产业发展规划

0引言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加快林果业发展不仅是林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拉长林果产业链、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林纸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经营一体化、苗木生产经营一体化、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经营一体化,推进林果业跨越式发展。

2发展方向和原则

2.1发展方向:依靠科技推动,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优化结构,兴办林果产业;坚持林权改革,积极引资引智;坚持依法治林,培育保护并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2.2遵循原则: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八、谁受益”。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3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林业,推广多种间作形式,不断拉长林果产业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4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根据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林业建设布局按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六大产业进行规划。

4.1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

4.2林果几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体系。①林下种养业。大力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各种间作形式,使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等短期收益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②果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③种苗业。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色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④花卉药材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名牌高档,跨地区、跨季节,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花、鸟、鱼、虫、草、根雕、药材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5主要措施

5.1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抓好林果产业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争创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需要。

5.2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

5.3抓好基地,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5.4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多方扶持壮大一批、改制重组联合一批、内引外联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办好林果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林果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是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使林业产业的产加销逐步达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越来越多的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5.5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乡发展林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4

实施方案

达坂城区林业水务局 2012年2月12日

达坂城区发展特色林果业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管理单位:达坂城区林业水务局 项目实施单位:达坂城区林业水务局

一、项目概要背景

XXX位于XXX县城的南面,距XX县64公里,直线距离56公里。始于县城西南的315国道至XX乡政府所在地的策(勒)—XX公路,全长60公里沿途经XXXX乡相连,西南与XXX县接壤,西与XXX县毗邻,东与XXX乡相连。乡境东西宽39.6—69.8公里,南北跨距142.7—153公里。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140亩,人均耕地2.21亩。乡内的民族有维族、汉族、回族、苗族、土家族等。恰哈乡位于昆仑山北麓,海拔2060米,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乡。

XX县为暖温带干旱气候,属典型的封闭内陆性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11.9℃,极端最高气温33.5℃,极端最低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33毫米,年蒸发量2588毫米,全年日照2690小时,无霜期230天。干旱、风沙是主要灾害。

XX乡辖有20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驻地:XXX乡政府驻地XXX村,驻地海拔2060米

此项目建在全乡XX村等14个农业村,受益贫困户1866户。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气候条件

XXX乡资源十分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光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达2683小时,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2.2℃, ≥0℃积温4728.5℃,≥10℃积温4338.7℃,太阳年辐射量144.4千卡/平方厘米。

2、水资源

夏季洪水资源丰富,冬春冰雪融化灌溉,确保全年的灌溉需要。

3、土地资源

土层深厚,属沙质壤土,透气、透水性较好,对林果生产非常适宜。

4、劳动力条件

人均土地较少,劳动力资源丰富。

5、市场销路

XXX县水果供应较为短缺,目前市场上许多水果依靠从XXX、XXX等地采购,特别是在冬春,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价值偏高,因此,完全可以在本地市场消化。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总体思路:根据我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林果业发展现状,按照加快林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林业援疆、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昌吉州加快东三县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结合我县“十一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实际,按照县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建设和谐、富裕、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根本落脚点,以实施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基本立足点,彻底改变以往只注重林业生态效益思想观念,把林业经济效益摆在林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促进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把特色林果产业和沙产业开发,做为今后5-10年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做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努力把两大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利民的朝阳产业。

四、项目建设内容

计划在全乡14个农业村实施该项目,共惠及1866户贫困户。其中核桃投资18.5万元、杏树投资18.5万元、红枣投资14.5万元,共计投资51.8万元。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核桃在栽种后7年内、杏树在栽种后4年内、红枣在栽种后5年内可见效益,届时14个村1866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可收益1000元以上。这样既加快了我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可为我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以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我乡林果业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提高我乡核桃、杏树、红枣的商品率,市场竞争力。

六、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一)项目组织管理

成立XXX乡林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乡长担任组长、农村经济办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区所在村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办公室主任由王振利(兼)。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分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协调、监督、审查和项目的进展情况。

(二)实施进度计划

实施期从2008年1月开始至2008年12月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启动期(从2008年1月—从2008年2月)本阶段为组织、宣传、培训阶段。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2、建设期(从2008年3月—2008年4月)本阶段主要完成购买阶段。

3、总结经验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2月)(1)收集、汇总有关材料和数据;(2)提供村民意见及其它相关材料;(3)申请上级主管部门验收检查。

XXXX年X月XXX

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5

特色林果业是新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立足新疆实际,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地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为动力、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特色林果每年以百万亩以上规模扩张,目前全疆林果种植面积达1450万亩,形成了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主产区、吐哈盆地优质高效林果基地、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特色林果业产业带,年产果品460万吨,年创产值128亿元。林果业已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总结林果业发展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策拉动,实现规模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林果业发展,坚持把特色林果业作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事关新疆发展大局的战略重点,强力推动。2005年召开了特色林果业发展暨林果技能培训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优惠政策,成立了组织机构,强化了职责功能,开创了林果业统一协调管理的先河。2008年又召开了特色林果业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特色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加大了协调组织、指导服务、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和督促落实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明确了继续坚定不移地建设特色林果业基地,实现林果业由大区向强区转变的奋斗目标。各地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决策,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把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与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结构调整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落实资金投入,动员各族农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富有成效地推进了特色林果业规模发展。

二、坚持市场引导,推进结构优化

始终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运作特色林果业,在充分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研究制定林果业的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编制各具特色、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自治区、地州和县市的林果业发展规划,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区域发展,合理确定树种,优化品种结构。坚持突出发展香梨、红枣、核桃、葡萄等优势树种,积极发展巴旦木、开心果、酸梅、小浆果等特色树种,稳步发展石榴、苹果、杏、枸杞等传统树种。把树种品种结构调整优化贯穿于林果业发展的全过程,做大做强做优市场前景广阔、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优势特色树种品种,有计划地采用高接改优、更新改造的方法淘汰市场需求量少、品质差、效益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的传统树种品种。现在,全疆红枣、核桃种植面积都已超过300万亩,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基地布局趋向合理,干果生产初具规模,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了区域化布局、科学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带。

三、坚持示范推广,强化科技支撑

始终把提高林果业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作为林果基地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百万果农技能培训工程,积极推行林果业发展首席专家制度,推广应用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逐步强化有效株数栽培与管理理念,快速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果品基地,倾力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示范推广基地,使林果业的发展速度、生产方式、质量效益与科技创

新结合得更加紧密,科技对林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3年间,全疆培训林果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100多万人次,林果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立项启动了50多项林果课题研究和推广项目,制定了一批标准化生产与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建起了近250万亩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培育了亩均效益突破万元大关的红枣、枸杞等精品基地,实现了果品质量的跨越性飞跃,为实现林果业强区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坚持品牌发展,提升产业水平

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机制,采取多种举措,加快引进区内外投资商参与新疆林果业产业化开发,推进林果精深加工,提高转化率,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新疆的果品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153家,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176万吨。杏酱等果酱成为新疆重要的出口产品,享誉国际市场;葡萄酒(汁)生产能力和品质在国内葡萄酒行业中排名前列;天枣素、杏仁油精华素等精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积极实施品牌名牌发展战略,鼓励各地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哈密大枣”、“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阿克苏苹果”、“英吉沙色买提杏”、“莎车巴旦木”、“叶城核桃”等主要林果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库尔勒香梨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和田县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狠抓出口果园注册登记工作,现已注册登记的果园878个,近100万亩,注册登记的水果包装厂136家。全力打造合作平台,积极开拓产品市场,从2006年开始,自治区政府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在乌鲁木齐举办了3届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签约项目365个,成交总额108亿元,增强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后劲。

五、坚持效益兼顾,创造多赢格局

始终把发展林果业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林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协调,在林果基地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需求,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兼顾林果业发展。全疆1450多万亩林果基地,有的在农田上实行果粮、果棉间作,有的是集中连片建园,有的在戈壁荒滩或沙漠边缘大规模开发建设,有的是作为农田防护林或农村行道树,不仅拓展了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提高了耕地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改善了绿洲生态状况,增加了绿洲森林覆盖率,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阿克苏市把特色林果业发展与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库克瓦什治沙绿化工程、绿洲生态林保护工程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紧密相连,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现了城郊防护林与林果基地集中连片的壮观景象,全市绿洲森林覆盖率达40.3%,林果种植面积52.48万亩,去年11月,被全国关注森林组委会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西北地区绿洲型森林城市建设树立了典范。

六、坚持兴林富民,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促进各族农民增收致富,始终是新疆林业事业的重要目标。这几年,通过推进特色林果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增收作用更加明显。2008年林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农民人均林果收入500多元,与5年前相比增长近10倍。一些林果业发展较早的地方,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如若羌县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红枣发展平台,目前红枣种植规模达1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10亩枣园,红枣总产量1.35万吨,农民人均红枣收入5670.24元,占农民人

均纯收入的77.3%,枣树成了农民的摇钱树。随着新疆林果基地逐步进入盛果期,农民来自林果业的收入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将更加显著。

关于宽城县林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6

特色林果业作为宽城县个性鲜明、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县直新时期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高位推动,大力推进。尤其是近几年来,县直上下开拓创新,实现了造林进度连年突破,林果基地规模快速扩张。

一、宽城县林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宽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宽城大地迅速增绿,广大农民迅速增收,林业发展迅速增效”为目标,连续实施大栽、大改、大引、大建“四大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果品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一般大路型果品向特色优质型果品转变、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标准化经营型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大栽:全年计划栽植板栗3万亩,200万株,继续扩大产业基地规模,重点分布在华尖、大地、碾子峪、孛罗台等长城沿线板栗适生区;栽植核桃0.5万亩,50万株,重点分布在孟子岭、孛罗台等乡镇;栽植苹果1万亩,80万株,重点分布在化皮乡、孟子岭乡、宽城镇为主的县城周边乡镇;栽植山楂0.6万亩、60万株;栽植杨树100万株,重点分布在汤道河镇、苇子沟乡、达子沟乡、大石柱子乡等“农业经济循环示范区”内。

大改:实施大规模以板栗为主的果品改优工程,聘请专家为广大果农进行嫁接培训,组织有经验的嫁接专业队伍20支,无偿为全县重点特色果品基地进行嫁接服务,改接板栗100万株、核桃50万株、苹果20万株、山枣80万株、大扁杏70万株,进一步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大引:引进优新品种,同时加大推广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全县林果建设的科技水平,为林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引进林、果、桑优良品种12个,引进推广栽培管理先进实用技术8项。

大建:重点建设四大示范区。一是打造长城沿线板栗“优种、优管、优产”三优示范区30万亩,实施板栗树上良种化、嫁接化,树下压肥化、水盆化管理;二是打造以汤道河为中心的山楂和河川杨树示范区10万亩;三是打造以孟子岭为中心的1万亩优质薄皮核桃示范区;四是以宽城镇、化皮乡为中心的5万亩优质水果生产示范区。

据统计,全县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50.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0.4万亩,世行贷款工程造林1.8万亩。累计栽植以板栗为主的优质果品2390万株,46.5万亩,其中板栗1700万株,34万亩;累计栽植桑树1600万株,7.4万亩。全县林业总产值达4.2亿元。农民人均拥有10.4亩林地,2.7亩果树,有20个村林果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

(一)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和世行贷款造林等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整合工程项目,集中资金规模治理,共完成生态工程建设92.9万亩。2004年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44%,居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二位。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7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1%,增长近5个百分点。

在生态建设工程布局上,紧紧围绕公路沿线和都山、水库周围的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完成了“十个万亩工程”。在工程建设思路上,坚持生态优先与“三效”统一的原则,不断加大乡土优势树种的比重,总结开创了板栗山杏间植、果桑间植、桑栗间植、桑山杏间植、小型密植果园以及林药、林草、林养等适应我县造林的新模式、新经验。

在造林机制和工程管理上,不断开拓思路,把“质为先”的要求贯穿造林绿化工作的始终。按照“ 工程树精品、以点带面、全面促进”的路子,抓机制创新、落实个人责任。县林业局率先推行了技术人员全程承包制、项目施工专业队负责制、重点工程领导分包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五制”造林机制。以“一预四包”为原则,即:一次预算;四项承包,包宣传发动、包设计施工、包技术服务、包造林质量,实行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造林过程中全权负责、全程承包的管理机制。这一举措引起了工程区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特别对包乡(镇)的技术人员增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心,大大地提高了造林质量。

(二)主导产业迅猛发展

宽城县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桑蚕大县、全市林果大县”的目标,按照龙头企业发展原料需求,着力抓好基地建设。目前为止,桑蚕产业和以板栗为主的优质果品产业基地建设总面积达到90.3万亩,比“十五”初期增加50多万亩。

桑蚕产业:宽城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发展栽桑养蚕,蚕农具有丰富的养蚕经验,土地、人力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桑蚕产业作为全县发展经济的重点,列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为止,累计栽植桑树1600万株,7.4万亩。全县现有密植桑园3500亩,建养蚕大棚210个。年可养蚕1.5万张,产茧525吨,居全省第一位。基地建设由原来集中在化皮、龙须门、塌山、宽城、孟子岭等乡镇向全县扩展。产业基地的不断壮大,有效地推动了龙头企业的发展,新建鑫朝阳制丝有限公司,其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现已完成。投产后,年可加工干茧240吨,产白厂丝72吨,副产品40吨,实现产值2376万元,利税500万元,安排劳动力300人。

以板栗为主的优质果品产业:全县累计栽植以板栗为主的优质果品2390万株,46.5万亩,其中:板栗1700万株,34万亩;苹果540万株,9.5万亩;其他杂果150万株,3万亩。年果品产量达40500吨,其中:板栗9748吨,苹果27000吨,其他杂果3752吨。

启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新建家庭果园7500个。加大果树树上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板栗优种改接、酸枣改接大枣、山杏改接大扁杏和食用大山楂改接等果树高接换头、改劣换优工程,累计完成改优31万亩。抓典型,树样板,建设了西岔沟、艾峪口、白吉沟等一批果品增收示范村共42个。大枣、杏仁、森林旅游、速生丰产林、林下山野资源开发利用等产业的发展也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中新的增长点。

宽城县现在拥有神栗、万达、博爱、图尔斯等一批果品加工企业,正在建设中的承德栗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2.6亿元,注册资金5000万元,年可加工板栗和其它农副产品1.5万吨,年实现产值4.6亿元,利税8000万元。这些发展壮大的果品产业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和销售市场等,形成一条完整的龙头产业链经济,不断促进着果品产业的发展。

二、宽城县林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是基地建设速度快、规模大,但造林质量参差不齐,普遍较低。部分乡村外调苗木树(品)种、等级混杂;挖坑整地不按要求、栽树不施底肥;林果基地无防护、灌溉条件;随意间作高杆、大秋作物;水肥、修剪等管理措施不到位;防冻害、防病虫措施不力;机械损伤、牲畜啃伤等时有发生;有的乡村退耕还林基地的毁林重造、四荒造林基地的嫁接改造、未达验收标准造林基地的补植补造、受灾受损基地的更新抚育尚有较大缺口等等,更多的则是栽种随意、管理粗放、设施缺位、林相较差的各类基地。

二是林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相对基地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严重不足,矛盾凸显。部分干部和多数果农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学习意识低下,动手能力不足,投入力度不够,培训指导任务繁重,实用技术推广维艰,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协会组织作用不实。

三是林果业加工转化能力,远不能适应县直林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果品的冷藏、保鲜能力建设才刚刚起步,县直已建和在建的冷藏保鲜库仅有10万吨,大量果品只能集中应季上市销售,优质果品贱卖,等外果、残次果滞销情况时有发生。林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薄弱,现有的几家林果加工企业年加工各类林果仅2万余吨,果品的收购、加工、转化率低,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与果农的利益连接机制缺乏,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县直特色林果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形势。

三、对宽城县发展林果业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规划,科学布局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加压力、适度超前调整完善好县直“十二五”特色林果业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论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直和林果重点乡村修订完善《宽城县特色林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宽城县特色林果业2010—2020产业发展规划》。一是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林果业发展规划。依托规划区的水土光热资源,选定主栽树种的适生栽培区,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品)种的最佳区域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筛选出最具特色的优势品种。总结历年来灾害性天气对县直林果基地危害的经验教训,真正把林果基地集中建设在适宜区内。二是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不仅规划区内,树种、品种搭配要科学合理,更要考虑株行距和每亩适宜保留的有效株数,便于间作套种和机械作业。县直河谷地区继续坚持不规划、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高风险栽培的核桃、红枣等树种的发展。三是以建设特色林果业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园为切入点,把实施林果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林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党政领导领办林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管理机制,实行党政干部与技术人员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示范县、乡(镇)、村、园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措施。

(二)制定标准,强化培训

在强化培训指导,量化服务管理,着力提高各族果农、各级干部从事林果业生产、指导的能力和水平方面,一要强化对各族果农的培训,提高素质,加强投入和管理,使其尽快成为林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受益者;二要强化对各级业务干部的培训,提高水平,增强能力,使其尽快成为林果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服务者,重点是强化县、乡(镇)、村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广大技术人员的科技服务水平;三要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功能作用,为广大果农和林果基地提供培训、指导、服务;四要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种林果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林果技术服务网络,解决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素质偏低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非专业人员的转型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五要加强与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沟通协作,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县直的技术干部队伍基本达到每县(市)有1名林果高级技术顾问,每万亩林果基地有2-3名林果高级技术员,每千亩林果基地有3-5名中级技术员(含乡土人才),每百亩(或每一户)林果基地有一名初级技术员(含乡土人才)的要求。

(三)减灾防灾,安全生产。

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7

乌苏市具有地理、气候、土地、水源、旅游、交通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 对特色林果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市在林果业产业发展方面, 要遵循自然规律, 经济规律, 按照市场需求,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 科学合理确定林果业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 以使林果业产业成为乌苏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1 区位资源

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 北纬43°29′~45°16′, 东经83°15′~85°08′之间, 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 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 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 国道312线、217线和欧亚第二大陆桥 (铁路) 横贯东西, 奎—赛高等级公路从境内穿过, 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60km, 交通十分便利。全市总人口37万人, 辖有10镇、7乡、3个牧场、1个林场和5个街道办事处。

1.2 气候资源

乌苏市地处北温带, 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日照时数为2600~2800h, 年平均气温为7.6℃, 6~9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1.3℃, 极端最低气温为-30.1℃, ≥10℃的积温为3685.6℃, 年平均降水量为158.4mm, 蒸发量高达2109.9mm, 相对湿度58%, 平均无霜期186d。

1.3 土地资源

乌苏区域总土地面积2.07万km2, 可耕地150万亩, 已耕地95万亩, 有草场1200万亩, 土壤分布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黑土、灰色森林土、栗钙土、灰棕漠土、荒漠土、灌耕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等。其中灌耕土、潮土、灰漠土是平原农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农区土质较好, 盐碱较轻, 土壤中富含铁、铜、锰、硼等微量元素, 但有机质含量低, 83%的土壤缺氮, 普遍缺磷, 速效性氮磷比为1∶0.1, 比例严重失调, 土壤普遍缺锌。

1.4 水资源

乌苏市境内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3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达到12.5亿m3, 地下水可开采量4.34亿m3, 对林果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水源。

1.5 矿山资源

乌苏境内初步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铜、砂金、石油、铅、石墨、石灰石、石膏、膨润土、花岗岩等, 尤以煤资源最为丰富, 已探明储量7亿t, 远景储量达21亿t。

1.6 林业现状

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34913.81hm2。其中平原人工林6543.63hm2, 占林地总面积的12.17%;天然林面积25489.46hm2。全市经济林面积1082.36hm2, 其中枸杞590.94hm2, 苹果67.6hm2, 葡萄83.6hm2、沙棘272.33hm2, 其它李子、桃、杏、红枣、酸梅等67.89hm2, 2010年果品总产量3016t。产值3690万元, 主要栽植树种有枸杞, 品种有“恒振1号”、宁杞1号到宁杞5号;苹果主要是秦冠、红富士, 葡萄品种有里扎玛特、红提、鲜食无核克伦生葡萄等;其它还有李子、桃、杏、红枣、酸梅等。

1.7 旅游业资源

乌苏市文物古迹众多, 风景秀丽, 乌苏啤酒节, 南部山区有原始森林、天山山脉的冰达板、南山温泉, 中部平原区有草场、湖泊, 中国最大的泥火山群, 北部荒漠生态林区和国家级白梭梭自然保护区, 是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理想地域。

2 林果业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乌苏市林果业发展现状, 合理选择适合乌苏市自然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 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大对林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要为林果业的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采取果农与林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 把林果业作为该市今后的中长期林业产业发展战略, 走新起点、新技术、规模化的路子, 突出“名、优、特、稀”的特色林果, 采取一乡一品, 几乡一品的发展方略, 品种集中, 连片开发, 形成规模化生产, 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宜该市生长, 适应市场需求的良种种植, 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 形成生产、加工、分级包装、贮藏保鲜、销售一体的林果业发展路子, 发挥林果业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以带动林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 林果业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领导, 落实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特色林果业发展领导机构, 增强发展特色林果业重视力度, 制定和颁布发展林果产业的有关政策规定, 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规划、调控、服务和监督上来, 为特色林果业产业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对发展特色林果业的优惠政策, 多渠道争取林果业基地建设项目, 抓住对口援疆工作的大好时机, 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继续依托国家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相关政策, 扶持发展林果业, 多渠道筹集林果业发展资金, 解决发展林果业中有关金融政策的支持, 提高农民发展特色林果业的积极性。

3.2 高标准建园, 选用优良品种

科学规划园地, 修好道路, 配套防护林、排灌系统和施肥设施, 栽树前要求深翻土壤, 并施入足量的有机肥料, 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能, 扩大良种使用率和覆盖范围, 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进一步调整树种、品种结构, 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建设, 建立林果种苗基地, 培育优质高产、高抗多抗、耐病虫新品种, 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名、特、稀、优质品种, 防止盲目性,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果树苗木标准精选优质苗木。建园提倡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 要根据树种特点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确保苗全、苗齐、苗壮、苗旺, 按比例要求正确配置授粉树种, 要加强果园抚育管理, 提早进入结果期, 生产的果品达到高产、优质。

3.3 建立林果业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体系

继续加强林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积极开展林果业示范、试验、推广和林果品标准化生产综合栽培技术项目课题的研究, 在项目实施中不断总结技术成果, 在产业结构、品种调整、模式创新和技术推广上为林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积极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 面对面地向广大果农传授实用技术、生产技术, 大力推行科学栽培, 推进精细化管理。广泛推广矮化密植、设施栽培、嫁接改优、人工授粉、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 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无公害生产、有害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和标准化栽培模式, 保证果树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连年优质丰产, 达到早结果、投产快、单产高、品质优、价值高,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3.4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制定培养林果专业技术人才的优惠政策, 不断壮大林果业技术人才队伍, 不断完善林果专业技术人员制度管理, 鼓励科技人员到林果生产第一线, 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了解农民, 对林果业生产进行调查研究, 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推进果品生产与采摘、加工、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运输、销售、服务等重要环节的技术进步, 广泛采用专业培训、讲座和各种宣传形式, 向农民传授先进实用技术, 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树立科学经营的意识。尽快组建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民技术员相结合, 反应快、业务强、有经验的林果技术服务队伍, 通过林果业基地示范、试验和技术推广, 培养出一批农民技术人员, 实现每户家庭都有一个林果技术明白人, 为林果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证。

3.5 建立林果业专业合作社制度, 增加农民收入

在林果业基地建设中, 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土地, 向专业农户经营, 发展林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使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化林业的主题主力军, 本着农民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 发展林果业专业合作社, 各级政府根据实际落实相应的资金扶持、项目引导、技术指导等优惠政策, 专业合作社以“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培训等“六统一”, 实现产、加、销一条龙, 另外专业合作社聘请专业灵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积极引进、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实现“一村一品”, 形成林果业产业品牌化, 发展地方特色、规模、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林果业基地, 提高林果业产业的附加值, 推动农村专业市场繁荣, 建立农民专业超市, 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有力推动果农林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3.6 搞好果品的贮藏、加工、保鲜, 完善林果产品流通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地方财政扶持, 采取企业和果农筹资的方式, 加快林果产品贮藏、加工、保鲜设施建设, 增强贮藏保鲜能力, 实现反季节销售, 提高林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 有条件建立林果产品交易市场, 增加林果产品的附加值, 生产出高质量、高档次林果产品, 林果产品实现品牌化, 不断扩大林果品的知名度, 努力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鼓励企业和果农参与各种形式的果品展销会和博览会, 采取合作制的形式, 与农民建立“基地+农户+公司”的利益联结机制, 扩展生产和销售渠道, 着力打造生产、加工、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运输、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林果产品流通体系。

3.7 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 增加果农收入

在完成林果业基地建设的同时, 把林果业基地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发展养殖、旅游观光等辅助产业, 以养殖、农家饭菜、休闲娱乐区、葡萄长廊、果蔬温室、展示水果、农作物、蔬菜等农业生产, 满足城市居民及广大观光旅游者对现代农业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发挥林果业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 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 结语

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 积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坚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根据乌苏市林果业发展的布局与现状, 积极发展现代林果业和林果经济, 提升林果业整体水平, 加快特色林果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 优化布局,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努力实现林果业由扩张种植规模向提高品质和效益转变, 由分散的基地建设向形成优势特色产品产业带转变, 由生产初级产品向加工增值, 开拓市场转变, 以推动林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 努力构筑标准化生产品牌支撑、产加销相结合的高效林果业产业体系, 体现林果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最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摘要:近几年乌苏市紧密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入和当地财政支持, 依靠当地资源优势, 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基地建设为抓手,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 林果基地规模逐步扩大, 在规模、质量和效益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初步形成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了乌苏市林果业产业现状, 对今后该市林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乌苏市,林果业产业,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罗万杰.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 2012 (8) .

[2]阿丽娅·热依木.新疆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1) .

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8

研报告

人大关于全市林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大关于全市林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市人大农经委在主任带领下,于9月21—23日对全市林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对林果业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政策引导有力,措施方法得当,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市林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效益。,全市林果业第一产业产值亿元,占农林牧渔总值的%,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0%。其中,林产品产量亿公斤,产值亿元;果品产量161万吨,产值亿元。桃、板栗、银杏产量在全省居第一位,山楂、杏、柿、茶叶产量位列第二。生态林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有林地面积580万亩,森林覆盖率%。今年,由于气候适宜,降水量大,各种果品全面丰收,林果业发展形势喜人,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产量、效益均比去年增加二成以上。主要特点是:

一是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市各级大搞林果基地建设,以基地发展带动林果业的发展。山区实施荒山绿化和封山育林工程,丘陵实施梯田地堰绿化工程,平原实施“绿染沂蒙”造林工程,水库、河道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城镇实施环城林建设工程,村庄实施生态园林式村居绿化工程,提高了营林面积和造林质量。全市规划发展商品林总面积500万亩,已完成400多万亩。其中经济林350万亩,杨树丰产林80万亩,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杨树

丰产林基地、杞柳生产基地、金银花生产基地、花卉基地。果品基地建设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调整”的原则,取得了显著成效,优势区域的面积逐步扩大,品种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了优质桃、优质苹果、优质板栗、优质银杏、优质梨、优质葡萄、优质茶叶等优势品种生产基地。蒙阴、莒南、沂水、费县、平邑、郯城、临沭等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苹果优势区域出口基地县、全国果品生产十强龙头县、全国核桃产业十强县,荣获“中国苹果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银杏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杞柳之乡”等称号。一村一品、一个区域一个特色的格局正在全市逐步形成。

二是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全市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围绕资源上项目,搞好加工促增值,兴建了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林果发展产业化迈出了一定步伐。莒南县充分发挥龙头企

业在市场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绿润公司为龙头的板栗收购、贮藏、加工企业达到1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加工板栗20万吨,销往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总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临沂市玉芽茶业有限公司、郯城绿源银杏有限公司、临沭草柳企业集团公司、平邑县的金银花加工等公司为龙头,带动了一大批加工企业。平邑县地方镇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取得了规模、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效果,现拥有果品加工厂300家,年加工各类罐头20万吨,创产值9亿元,利税6000多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被誉为齐鲁罐头城。全市已建成各类板材加工企业6000余家,生产各类人造板600万立方米,占全省人造板产量的1/3以上。这些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加工业,实现了多次增值,还提高了整个林果业的产业化水平,促进和带动了林果业的发展。

三是科技含量明显提高。随着林果新品种的引进和基地建设的带动,一大批科技示范园应运而生,对引进和推广新优品种、示范高新技术和果农的技术培训发挥了很大作用。各级积极组织技术培训活动,大力普及实用技术,推广先进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200多期,培训林果农30万人次,十余项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市果茶高科技示范园近几年先后引进国内外果茶新品种200余个,研究推广新技术40余项,示范带动果茶基地20余万亩,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引进国外果茶技术示范园,被农业部确定为高优水果中心示范园,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各级政府坚持引进、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造林营林方式,建立了商品林示范园208处、科技示范户万个,带动商品林面积100多万亩,全市经济林栽培良种率达到85%以上,新栽植经济林良种率达95%。莒南县荒山绿化用的黑松、火炬松、杨树丰产林用的土尔其杨、107杨新品种普及率已达到了90%以上;苹果、梨、樱桃、草莓、板栗等优新品种的栽培比例都达到了85%以上。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村通过科技兴果,发展名优产品帅李,成为全县最大的帅李种植村,今年只此一项就为全村增收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科技推广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全市已有5个果品获国家绿色食品称号,34个果品获省无公害产品称号。

四是销售渠道和市场体系不断拓宽和建立。在林果产品和加工企业的推动下,林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流通能力也逐年提高。兰山区华东板材批发市场有交易大棚7万平方米,摊位1500余个,经营人员达5000余人,年成交额45亿元,产品交易辐射全国20余个省市,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之一,有力地拉动了商品林发展。平邑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金银花集散地,经

销量占全国的70%以上。苍山县下村镇加工的蜜枣流通全国。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林果种植带动加工业,加工业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市场又反过来刺激拉动林果业发展的产业链条。蒙阴、沂水等县成立的果业合作社,使分散的农户结成了生产、技术、销售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提高了适应和抗御市场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蒙阴县大力扶持果品销售大户,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销售大户赵玉春现有运输汽车5部,1000吨恒温库一座,选果机、制箱机、包装设备齐全,年经营果品7000吨,自营出口果品,销往东南亚及国内10多个城市,年收入100万元以上。营销渠道的不断拓宽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是近年来林果产品增收的重要因素。

二、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林果业总体上发展较快,但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

1、林果产品的品牌效应较差,整

体品质有待提高。全市的林果产品牌子有几百个,有的一个村就有好几个。由于比较杂乱,影响力小,和砀山梨、烟台苹果、“汇源”果汁、“娃哈哈”果品饮料等品牌相比,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相差甚远。和日本相比,我市果品种植面积330万亩,日本为338万亩,品种也大体相当,但总产量日本为360万吨,我们不到其一半;平均亩产值日本在6000美元以上,我们的结果园平均亩产值只有多元人民币。除外汇比率、消费水平等因素外,主要是我们的果品品质品牌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差距很大,亟待提高。

2、产品贮藏加工能力差,效益不尽理想。目前,中等发达国家鲜果贮藏量一般占鲜果总产量的25%-30%,果品加工量一般能达到总产量的35%左右;国内有的地区果品贮藏和加工量也占到了果品总量的20%以上。据考察,安徽砀山梨的加工量已达到总产量的40%以上,加工部分的果品增值可翻两番。目前,我市果品加工量只占10%左右,总

体上处于“卖原料”阶段。据测算,如果我市的果品加工能达到40%,果品生产整体经济效益可以增加一倍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加工率严重偏低是造成目前果品产品附加值低的主要因素。

3、生态防护林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森林覆盖率还有待提高。我市生态防护林万亩,尚有部分荒山未绿化,主要集中在我市北部山区县,这些地方土地干旱瘠薄,原有植被基础差,成活率低;有的地方群众耕作习惯陈旧,沿袭陡坡开荒种植;有的地方政策不够完善,缺乏财力支持,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工作上存有较大难度,是造林绿化工作中的“硬骨头”,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调研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特提出如下建议:

不断提高林果产品品质,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品质是商品价值的基

础,而品牌和标准化是商品品质和其知名度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林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要认真分析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的效益空间,坚持向质量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要引导果农通过土壤改造、品种改良、加强管理等手段,全面提升产品品质;要尽快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参考国内外市场对林果产品的质量要求,制定地方标准;要搞好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落实标准化措施,总结经验,搞好推广;要加强品牌管理,坚持品牌集中,做精做大,避免过杂过滥,以形成有冲击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品牌;要加大推广宣传力度,通过产品推介会、新闻发布会、新闻、广告等各种形式,努力扩大品牌影响,把具有强大优势的沂蒙林果产品变成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消费商品。

加大投资和招商力度,大力发展林

果加工业。加快林果加工业发展步伐,具有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意义。要充分认识我市林果加工业已经具备的资源优势,认真分析加工业的发展空间和产业潜力,坚持向加工要效益;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和鼓励当地具有林果生产经验和一定投资能力的企业或大户投资新上加工项目,按市场规律进行加工经营;要集中当地财力,对现有加工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加工能力进行财力扶持、技术扶持,帮助他们扩大加工能力;要制定行业整合政策,对目前良莠不齐的加工企业通过市场手段进行优胜劣汰,鼓励和扶持环保型、节约型、效益型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要加大林果发展招商引资力度,带领果品销售大户、加工大户、种植大户,组织有目的的专题招商活动,加大宣传我市林果发展的基础和优势,给予相应政策,引进外来资本或大型加工企业进驻,努力建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型

龙头加工企业,延长林果业发展的产业链条,促进我市林果发展向产业化、优质化、高效化迈进。

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9

中共沙雅县英买力镇委员会 沙雅县英买力镇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

2012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英买力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加大发展壮大以红枣、核桃为特色的林果产业,果品收入在全镇农牧民纯收入构成中所占比例成倍放大,经济效益强劲凸现。目前,我镇林果业面积62511.9亩,挂果面积45212亩。2012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3590万元,其中林果业收入达6174万元,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18.4%。在2012年全镇农牧民7851元的人均纯收入构成中,林果业收入人均2242元,对全镇人均纯收入贡献率为28.6%。在林果业发展上,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发展举措。通过优化品种、落实技术、强化管理、建立示范园、打造品牌、培植市场等手段,全镇林果业标准化生产日趋规范,果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品牌效益也逐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

(一)不断强化组强领导,靠实工作目标责任。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果业发展,把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优质林果业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实现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突破口,做为构建人均收入8000-10000元产业结构框架的重中之中来抓。镇、村两级都成立林果业领导机构,加强林果业的统筹协调工作。同时镇成立了果树病虫害检测领导小组、组建了虫害专业防治队伍、果树专业修剪队伍,加强果品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在酸枣播种、新植核桃、果树嫁接等林果发展硬性指标上,严格工作目标量化,从镇领导、机关驻村干部、村干部到农户实行目标任务量化到人头,按工作进度要求,实行工作目标倒排,定期对量化目标进行总结,确保了工作目标百分百完成。在果树修剪、虫害防治、除草、安全越冬等果树常规管理工作上,坚持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和评比工作制度,实行奖优罚差、奖勤罚懒,不断激发村级和农户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强化有效株数理念,狠抓质量管理。坚持稳固现有林果业面积,加大果园改造和品种优化。镇党委、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严格落实《阿克苏地区红枣绿色栽培技术规程》、《阿克苏地区核桃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大力推行绿色林果业栽培标准。一是加大新播酸枣、新植核桃的改接工作。今年完成酸枣嫁接3100亩、46.5万株,核桃嫁接3000亩、5.4万株,补植补造16470亩(其中红枣9200亩、32.2万株,核桃7170亩、9.9万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确保亩均有效株数达标。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二是加大对“老果园”的改造力度。在老果园改造及新果园嫁接工作中,坚持从地区实验林场采撷优质接穗,红枣嫁接品种以灰枣、骏枣为主,核桃嫁接品种以温185、新新2号为主,全面保证果园的品质和纯度。三是在嫁接人员安排上,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聘请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人员,破解了嫁接成活率低的难题。四是加大果园病虫害防治。按照以预防、生物防治为主的要求,全面落实冬剪清除病虫枝、枯枝集中烧毁、冬灌冬翻灭蛹等综合措施降低病虫基数;通过安装杀虫灯、种植诱集带、树干基部涂抹粘虫胶,严控虫害的发生。五是加大各类物资投入,保证现有果园果树生产需求,广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安排肥料种类,采取“挖坑、施肥、埋土”“三步验收”工作法,不折不扣落实三次“施肥周”工作,确保林果业施肥质量。2012年镇政府共免费发放二胺、钾肥、硝基复合肥281吨、农药324箱、油渣40余吨,保证了嫁接果树对养分的正常需求。

(三)加大精品示范园建设,用效益感召引路。2012年我镇建立县领导示范园9个、1460亩,镇领导示范园17个、2550亩,村干部示范园40个、4080亩。对县、镇、村三级示范园实行挂牌建档,定人定责。加大对示范园的技术跟踪指导和肥、水投入,强化产出效益。与此同时,镇不定期组织干部和种植户到示范园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通过比长势、比管理、比品种、比效益方式来强化对果园科学管理紧迫性与必要性认识,有效地增强了干部、农户建精品园、丰产园的意识。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有效促进了全镇林果业的标准化生产,坚定了全镇广大农户发展林果业的信心与决心。

(四)坚持完善服务网络,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林果业发展上,镇党委、政府一方面遵循市场,另一方面强化政府行为,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孵化相对完整的产业形态体系,加大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指导服务。一是坚持走将林果业技术服务推向市场的路子。组建了一支70人的林果业专业服务队,实行有偿服务,围绕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等工作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通过“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形式,提高了科技建园的普及与科技知识向实践活动的转化。二是坚持走林果业集约化生产的路子。我镇今年通过安排专人推介精品园活动,招揽和吸引了一批农产品经纪人来英买力考察签订建园投资意向。今年流转果园经营权300亩,农户取得了相对可观的效益分红。三是坚持走林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的路子。我镇积极引导成立各种专业的果品协会,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目前我镇有红枣专业合作社两个,核桃合作社1个。在林果产业发展中的服务、开拓等职能不断得到体现。

二、今后发展思路

在今后工作中,我镇党委、政府一如既往贯彻落实地区及县委、政府关于壮大发展林果业的意见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上规模、抓管理、增效益、树品牌”的思路,发挥特色,突出重点,不断培育和拓宽林果品营销渠道,努力实现林果业全面增效。

(一)继续强化林果产业科技支撑。认真组织实施绿色、有机果品的生产,真正把铁日克艾日克村、帕夏勒克村、阿其墩村打造成绿色林果产品基地。坚持强化政府行为,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服务优惠政策,调动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利用冬闲等时节,抓好农牧民科技素质培训,完成农民技术员、技术能手的培训任务,为发展林果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加大农户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指导。依托中国红枣网、沙雅县政府门户网等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为果农及时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定期组织种植大户召开果品市场形势分析会,传达上级部门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等有关政策,努力做到使每个农户都能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形势,确保果品收益最大化。

(三)扩大林果业集约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针对当前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种植、轻管理的现象以及农户分散种植,技术标准不统一、规模效益不明显的实际情况,鼓励中小型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林权改革的方式,有序实行经营权流转,逐步推行公司+协会+农户或者协会+基地 +农户的模式,实现林果业集中种植、集中管理和集中销售,形成林果产业规模化效益。真正实现林果经济不断壮大,同时解放部分农村劳动力,促使其二次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群众收入稳步增长,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的多赢发展局面。

(四)加快红枣基地建设,规范运行林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外招商引资,英买力镇现已建成3000吨加工能力的红枣加工厂和储藏1000吨果品的冷藏库各一个,已形成“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今后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使农户与合作社、果品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关系,确保果品真正及时转化成为商品价值。

(五)加强果品品牌管理和各类认证工作。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产品认证工作是壮大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今后我们在严格执行果品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果品无公害、有机认证工作,加大果品产地保护意识,使我们阿克苏红枣能早日名誉天下,享誉中外。

上一篇:办公室总结(13-14第二学期)下一篇:2010职业健康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