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同伴互助

2024-07-01

小学数学同伴互助(共11篇)

小学数学同伴互助 篇1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实施新课改的主旋律,如何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要靠外部的渗透,更多的还要靠我们内部的自主提高、自我发展,由“输血”到“造血”,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依靠外部力量提高自己的模式,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我校教师开展了同伴互助活动,制定的计划如下:

一、同读一本书,提高理论素质

新课改之后,新理论、新理念和新思想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的教师一时难以接受,随着课改的进行,感觉到“越来越不会教了”、“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为重要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如何利用优秀的传统教学经验诠释新的课改理念;二是如何将新的教学理论变为可以操作的教学实践;三是如何将进入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形成新的教学理论。第四,同伴互助发挥集体的智慧。同伴根据自己的实际,列出自己的读书计划,可以侧重某些专家的书籍,可以是某些教育理论书籍,可以是国外的一些优秀教育著作。善于捕捉先进的教育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将这些书籍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内容,力图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同时让同伴和自己一起采用分散收集、集中使用、资源共享的办法,开展读书活动,提高自身以及同伴对象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课堂引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师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引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实小为充分挖掘学校的师资资源,发挥集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教师要准备好示范课,每学期让同伴对象听取示范课3-4节。同时教师要开放自己的课堂,让对象经常到课堂听课。同伴要重点学习课堂设计、组织教学、双边活动、教师基本功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经过听评课的磨练、业务理论的学习及个人的感悟,逐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熟练开展双边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为同学科教师上汇报课。每个阶段的活动情况,要及时收集、整理材料,系统归档。

三、问题引领,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小学数学同伴互助 篇2

一、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是教学模式革新的主要依据。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 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 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二、思路

指导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的思路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习, 首先, 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体系, 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其次, 通过学生间交流与合作, 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次, 通过师生互动, 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 通过训练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主动构建学习过程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模式, 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 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步骤及实施

1.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 其一般为独立进行的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 教师先给出自主学习的目标、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进行必要的提示, 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方向。

例如, 在教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时, 拟以下学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1) 探索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记忆理解公式的形式和特点;

(3) 会用公式解方程;

(4) 理解根据公式确定根的判定方法;

(5) 掌握根的判定方法, 灵活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像这种直接的、明确的导学能给学生的自学明确方向和目标, 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和需达到的要求一清二楚, 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2. 课堂自主学习。

课堂自主学习, 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 在学习“垂直于弦的直径”这一内容时, 给出以下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进行课堂自主学习。

(1) 圆的对称性是怎么得到的?

(2) 定理是怎么得来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 定理面的下一行文字说:“进一步, 我们还可以得到结论。”此结论是怎么得到的?

(4) 你还能得到其他的结论吗?

(5)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你有什么体会?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进行巡视, 给“走错路”或“迷路”的学生捎几句悄悄话, 给他们指明方向, 但讲的话不宜多,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 表扬速度快、结果正确, 特别是有创造性学习的学生。

3. 交流合作, 共同探索。

通过自学, 学生已经解决了一大部分问题, 但还有一些问题凭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这时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间进行交流来探索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师进行巡视, 通过质疑问题、个别询问、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分析其是普遍性问题还是个别问题, 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问题进行整理归类, 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4. 师生互动, 解决疑难。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 剩下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需师生共同探索解决。在这个环节里, 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 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交流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已掌握的, 尽量不教。 (2) 明确教的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的评定, “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 “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完整。 (3) 明确教的要求。要按课标的要求, 不能就题讲题, 只找出答案, 而要寻找出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还要提醒或讨论易出错的地方, 以免下一次走弯路。本环节是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关键, 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5. 强化训练, 内化拓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 知识体系已形成, 但还要通过训练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训练时要保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训练的内容重点是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地完成, 创造性地“做”,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训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 便于教师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辅导。为了增强训练的针对性,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分层进行。后进生完成简单模仿型练习, 旨在掌握基础知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等生做简单变式练习, 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优生则加入应用实践型题目, 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 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获得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充分设置好“导向性问题”。

问题的设置不仅在自主学习引入阶段格外重要, 而且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 能不断激发学习动机, 使学生经常处于解决问题的状态中, 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2. 加强学法指导。

从素质教育的发展来看, 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会学”数学, 具备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 因势利导, 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 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甚至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心理、生理、情感、行为、价值等方面的因素, 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 做到师生融洽、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关心学生的发展, 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使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建立互助小组。

在指导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下, 班级管理多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任务也主要在小组内完成。因此, 小组建设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 异质编组, 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 一般以异质为主, 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分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2) 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3) 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4) 阶段性随机调整。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 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5. 培养一批“小老师”。

每位科任教师根据自己本学科的情况培养一批学习优秀、乐于助人的“小老师”。“小老师”有自己的职责, 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小老师”在小组或者全班充当“教”的角色, 随时随地地帮助身边的同学, 同时又在教中学,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找到快乐, 也能不断提升自己。

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强调学生是发现者,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 掌握知识, 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好的教学模式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好模式, 只要我们在教学上注意处理好主导性与自主性的关系, 把握好难易的尺度, 定能在教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摘要: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又要因材施教, 及时给予指导。不是什么类型的课都适用指导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要灵活把握。

小学数学同伴互助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学习要改变原有的僵硬教学形式,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之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可以进入自主的想象和思维状态下,发散出其个性化、特色化的语文思维能力,并在这种语文能力生成的过程中,形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创新与合作精神,在充满趣味的、生机盎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下的合作式提高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合作式学习的融合性研究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要遵循言语交际的心理规律,进行语言听、说、读、写的相关训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言语的形成过程是先由感知再到生成的,学生在对言语进行听、读的感知过程中,进行内在的转化,这种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即为语言知识的“内化”,然后,学生在感知言语的过程中再用说或写的方式,加以外在的显现表达,即为语言知识的“外化”。

在语言形成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互助的学习平台,在这一合作、互助的平台之下,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合作式学习的融合,它与我国的现行教育理念相符合,与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相契合,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意义和作用。小学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对于奠定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引导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互助式教学非常好地解决了学生孤立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关系中,体会到与人共处的益处,提高学生的语文思想和情感体验。

二、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剖析

1.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进程

语文文本的阅读和练习,对于小学生的文字练习和运用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在现代新教育理念的整合下,小学语文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讲读法等,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引用,转变了小学语文教学旧有模式,创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与语文学科发展相符合。

2.合作式小学语文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伴关系的资源是非常珍贵而丰富的资源,教师要利用这一有效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同伴关系,提高小学生的社交技能,学会同伴之间的换位思考与理解,增强交往的深度和广度。

3.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提升教师的素养

在合作、互助式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同伴之间的竞争与互动是同时存在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达成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完成语文任务,在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的平台上,提升自我素养。

三、合作、互助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1.确立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识字或习作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合作式的教学策略,其首要的关键点在于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轻扣诗歌大门》中《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采用合作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篇诗歌的大意,并诵读诗歌,还要根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如下目标设计:(1)自主寻找参考资料,进行合作式学习,并完成教师预习的作业任务;(2)要求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借景抒情、遣词用句的巧妙之处;(3)要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赏识作者的思想感悟;(4)让学生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自创一曲小词。学生在合理的目标设定下,可以进行知识学习的合作式讨论和交流,进行相关诗歌的联系与归纳,体现出顺势而导的感情融入和合作的高效。

2.进行合理的分组,完成特定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采用随机分配法和随机分层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取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如两两配对法,可以用于小学语文的朗读、简单对话、作业互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纠正和互评互改。又如,专家组阅读法,可以让学生明晰文章的段落,清楚文章的内容含义。在人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将文章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段落,进行学生的分组合作式学习,并在各季节的专家组中进行交流,完成语文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综合。

总之,小学语文的合作、互助式学习可以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过程中,激发出语文课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朱晓芸.小学语文阅读反思性学习模式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

教师同伴互助 篇4

蒋红梅

在本学期学校开展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中,我与同组的凌境老师结成了互助,我们已经由原来的帮教中“升华”上来,我和凌境老师都积极主动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我从中收益良多。现在对本学期同伴互助工作作出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发扬优点,客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观念达共识。

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念,在互相学习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观念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备课。平时备课和同伴互助的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作业。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课件,课后及时对课件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教学模式同进步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物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另外要加强说课和评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对听的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评价都记录在听课本上,再进行二次反思,不断的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对听的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评价都记录在听课本上,在进行二次反思,不光是对自己,而且也针对同伴老师的课。通过一学期的同伴互助的活动,我们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和教研水平。增强了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精讲精炼,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集思广益共提高

学校教学同伴互助 篇5

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合作的社会里,只有互相帮助,群策群力,才能发挥最好的价值。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合作的意识,合作的精神。

有人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教育创造从哪里来?来自我们教师间的共同研讨和合作。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探讨,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一种专题来进行研讨。

今年,我与冯俊丽等老师、组成了同伴互助小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和教学经验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有着很多这样那样的优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冯老师那扎实的数学教学基本功,是课堂中一贴很好的催化剂。擅长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能让课堂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进入角色,继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在不断的听课学习,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的集体智慧,每次同伴间听完课,都会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提一条缺点,提一条优点,提一条改进,再说说如果我来讲这节课我会怎么上。

平时备课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备课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课下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

除了集体备课这一方式外,以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了的一系列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通过互动式的探讨,学到了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同伴间的交流是学习成长的最好途径,因为自己的眼睛关注不到的地方,同伴会给你指出来,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建议的方向也不同,直言之必有获益。正所谓教学相长,在互助中,每个人都获益良多。每学期我们都要随时互听对方的课时,通过互听,互评,互议,使我们得以认清自我,既可以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自己提供了难得的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

在参加各级的教学公开课中,我们互帮互助,在各自的教学中表现优良。除了课堂教学,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我们也是相互给予指导、帮助、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仍会将“同伴互助”的教研形式进行到底,团队合作,互补共生,争取彼此的更大进步和发展。

李四林

本学期,我与冯老师结为“同伴互助”,在这学期里我们能按照学校要求制订互帮计划,全身心教书育人,潜心教育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习为同伴互助夯实基础

在制订互帮计划时我们每人给自己一个任务——本学期里至少学习一本教育书籍,并互相督促检查。而这学期又推行了新课标(修订稿),围绕这个课标学习,我们互相谈理解谈认识,共同分享着我们在学习中的收获。

二、在互相听课中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1.听课:在教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途径就是听课。每次听课后,我们都及时的向对方指出授课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而对方也总能认真地总结,之后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比较、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讨论:要想教学技能与方法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讨论、交流是有效的方法。我和她以及其他同学科教师经常在一起进行研讨,有时候还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解决,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课上的更精彩,可以说随时随地的交流方法心得,得出了很多好的想法。

3.研究教材:钻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除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坐在一起以外,其它时间也随时交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时我们也通过共同听某一位老师的课而进行共同探讨教材等。

三、用课题研究带动同伴互助 围绕本学期的课题我们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例如,在上个学年中我和她围绕着如何开展小组合作进行了研究,这学期中我们继续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初步摸索了一些开展小组合作的技巧。所以,我感觉用课题研究带动同伴互助,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产生内在的学习与研究的动力需要,形成了问题意识,让我们逐步走入“研究型”教师行列。

四、相互汲取班级管理经验: 冯老师曾多年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并取得杰出的成绩,所以我们也经常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交换意见,我经常与其探讨班级个别学生的情况,总结出好的班级管理经验。也为我们在导教活动中提供了好的经验。

总之,同伴互助结对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很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彼此都给予对方很多帮助和建议,也使我们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我们彼此都获益匪浅。

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制度 篇6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学会开放自己,教师之间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形成“研究共同体”。面对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话、协商、合作解决问题。在同伴互助前,教师要独立思考,合作过程中,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牵强附会;提倡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比较,将自己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

1、同伴互助的形式

(1)集体备课

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课后再进行集体议课,反思原教学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再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实践,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2)结队帮扶

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与新教师采取结队帮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或学校领导跟班听课等形式进行指导,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3)经验交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是解决同类问题的一条捷径。通过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做到经验共享。

(4)专题研讨

围绕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5)网上对话

通过上网与同行、专家讨论、交流,获取教育信息,提高业务水平。

2、具体落实措施

(1)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体备课、学习汇报、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

(2)学校每学期末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

(3)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在全校组织学习汇报活动,做到资源共享。

(4)鼓励“聊天式”教研方式,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谈话,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信息。将心得随时记录整理。

校本教研学习制度2007-12-11 22:361、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学科知识理论、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校本教研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学习方式:

(1)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学校每周安排具体时间作为教师集体业务学习的时间。教师平时要加强自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专著,做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2)独立学习与相互交流相结合: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学校要经常提供请进来、走出去学习的机会。

3、学习时间:

学校每周六定为分片集中学习研究时间,由教务处负责;各教研组每周至少安排一次研究学习活动,由组长负责。

4、学习要求:

(1)集体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积极参加,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2)对于学习内容要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回澜小学校本教研学习制度

加强业务学习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己任,以自身专业发展为目的,为实现用新理念指导教学,用新资源服务教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实效这一目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

二、组织领导

校长为组长,各基点校校长、科室主任、教研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办公室负责通知学习时间、地点,做好学习记录及保管、整理学习档案等。

三、学习内容

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陶行知论德育》《给老师的建议》等教育论著;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四、学习形式

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读原文看录像与专家辅导相结合,集体交流与典型发言相结合,专题研讨与理论研讨相结合。每年召开1-2次学习心得交流会。

五、学习时间

每位教师集中学习时间每年不少于60学时。全镇性集中学习每年两至四次,各基点校每周一下午为政治业务学习日(间周政治学习,间周业务学习),每周二、三下午分别为语文组、数学及艺体组学习日,镇学科教研组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学习,教科室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因故不能参加学习者,需履行请假手续并经学校批准,事后需补课。

六、学习要求

实施同伴互助构建和谐课堂 篇7

教师利用Moodle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 就是深入体验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过程。首先, 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兵作战不同, Moodle体现了“同伴合作”的教学氛围。“Moodle在教学中应用的本质体现就是‘同伴互助’。” (上海师大黎加厚语, 2007.11) 老师可以网上共同设计和建立课程, 分别授课;利用魔灯, 可以调动备课组和教研组集体的力量, 运用集体的智慧, 更有效地发挥1+1>1的教学力量。

其次, Moodle平台给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超越课堂的广阔空间, 网络改变了课堂。

另外, Moodle简单易学, 每个老师都可以轻松成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者, 教师真正成为了课程设计的主人。

一、教师在Moodle平台教学实践中“同伴互助”, 构建和谐课堂。

一个合格的教师, 如果没能帮助别人, 想要获得帮助就有相当难度;一个熟练的教师, 如果没能给别人大量的帮助, 是很难获得真正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一丝意见的。教师们应结伴同行, 在助人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在被助中体验提高的喜悦。

相对而言, 专业引领是纵向的, 而同伴互助是横向的。同伴互助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 是民主、平等、自愿的帮助。互助的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的关系, 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能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它与教师的发展终生相伴。

(一) 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的诊断、指导与经验共享, 互助的双方是伙伴的关系。

从人数上看, 互助双方可以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 也可以是一个人与其他多个人;从职务级别上看, 互助双方可以是相同的, 也可以是有高有低的;从活动范围看, 可以是本校的, 也可以是异校的。

(二) 同伴的确认形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是指定的, 由学校或教研组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为某一教师指定帮助者, 这种指定一般目标明确而且有时间限制, 多为高级别帮助低级别, 在新教师培养中最为常见, 且效果显著。其二是随机的, 这是教师最喜欢的形式, 它可以宽松平和地达到帮助的目的, 但是它太随意, 缺乏必要的计划, 难以促进和检验教师的发展。其三是稳定的, 它是一些情趣相投的教师自主合作的互助搭档, 它能促进教师长期的发展, 但也可能因为某些个搭档的视野狭窄而导致发展的阻滞。

(三) Moodle平台让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志或一个备课组甚至整个教研组都可以实现同伴互助。

我在设计《再别康桥》、《杨烈妇传》、《动物游戏之谜》三个课程时, 利用Moodle课程里的“分配角色”功能将信息中心的冯军老师、本教研组的其他三位教师拉过来作为“有编辑权的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制作, 在此之前我们教研组的另一位老师讲授《陈情表》一课时, 我与几位老师也成为她的课程的“有修改权的教师”, 这里有学校指定的“师傅”, 也有不是一个备课组的老师。这几堂课凝聚着多名教师的心血, 信息技术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答疑解惑、美化页面;同组老师共同规划设计课程主题构想及内容, 授课者搜集资料, 建立Moodle课程资源、课程框架、讨论区、设计教学活动, 修改美化课程界面, 理顺教学流程, 最后上课。几位老师 (包括信息中心) 都在论坛发言, 编辑学生发言帖子, 指导调控课堂教学。从而一堂课上下来, 老师们都很有成就感, 而最有收获的是学生, 他们真正地享受了一次集体劳动的成果, Moodle的魅力——“同伴互助”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个课程完整教授下来确实让上课老师“着魔”。而且, 一个基于Moodle设计的课程可以让几位老师同时上课, 甚至其他地区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应用此课程异地授课, 以后下一届任课老师也可以继续利用并修改。资源完全共享, 其中的“魔力”可谓“魅力无穷”, 而且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为和谐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Moodle平台为和谐教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 创设了非常好的教学情境。

(一) Moodle在教育中应用的三个层次。

1.支持我们已经做的, 2.补充我们已经做的, 3.改变我们已经做的— (George Thomas Scharffenberger, 2005) 。在以前的实践中, 我们应用Dreamware、Frontpage等网络课件只是“支持我们已经做的”, 现在“补充我们已经做的”已经实现, 通过“同伴互助”将我们以前课堂上不能实现的一些工作 (比如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问题、认识, 也就是“备学生”。还有课后反思、延伸工作) 充分实现在Moodle课程中。

黎加厚教授在《信息化课程设计教程》 (2007版) 中提出“根据学习科学, 对课程的各个要素做出规划和安排, 形成一定的课程结构和信息化学习环境, 促进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达到国家课程标准预期的教育结果。”这在指导我们课程设计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 更是重在设计教学情境。

(二) Moodle课堂的交互性极强, 并能够完整记录学习者的学习历程。

学生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网的时间同老师交流, 系统直接记录每个人何时访问了哪些课程、留言多少等详细内容, 而且系统还会自动通知教师有同学留言, 提醒老师及时回复。第一次上Moodle课时有的学生的留言系统记录是在午夜时分, 还有在凌晨一点多钟, 能让学生深更半夜学习语文这也让我们找到了兴奋点, 还有的同学调动家长帮助发言, 上午8时30分, 学生第一节课时也有人发言, 所以系统记录的时间跨度很大, 达到17小时。这让我找到了提高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 让学生“着魔”, 主动学习、主动交流应该是我们上网络课中最兴奋的事, 也应该是网络本身应用教学的终极目的。这种情境的创设直接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 在具体的课程中利用Moodle创设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在《杨烈妇传》这个课程里,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几部分内容:课文及译文、作者介绍、课文赏析、讨论题、拓展资源、当堂测验、课后反馈。尤其是拓展资源里, 收集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中国古代烈女”的资料,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生无需四处搜寻就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我感叹, 从前想让学生做一些扩展阅读, 只能打印几篇文章, 剩下的只能提供网站或书籍名称, 而很多学生由于各种条件限制,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这次教学中, 学生了解了文意后, 阅读了相关资料, 发了很多帖子, 阐述他们的看法, 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闪烁着睿智的火花, 种子的萌发让人欣喜, 学生思想的萌芽更是令人充满希望。由于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 做好了调动的工作, 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支持程度是极高的,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上课时发言十分踊跃, 发帖率节节攀高, 学生的个性在Moodle课程环境里得以充分展现, 这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 直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 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师促生、生促师, 各种思想在课堂学效率大大提升, 每个人面对电脑都是平等交流, 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百家讲坛”。

以前对于一篇课文乃至课程学生如何理解我们不可能事先清楚了解, 有了Moodle课程, 学生事先预习学习并发表看法这让老师在授课前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想法, 真正实现了“备学生”。而且“测验”、“问卷调查”、“课后反馈”、“Wiki共笔”等环节的设计还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学过之后的问题、想法, 增强了教学效果。这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老师的上课内容因为学生的认知而不断改变, 这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针对性大大加强, 容量大大拓宽, 网络实实在在的改变了课堂教学。还有, 交互性的提高使得老师可以同很多学生对话, 以往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师生的多渠道对话, 只能是单对单的形式, 现在, 老师参与论坛交流可以直接面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逐一对话、反馈。在《动物游戏之谜》这一课程里我还设计了“Wiki共笔”环节, 师生共同阐述自己对动物的心里话, 学生的很多话语都是我们不曾想到的, 这种参与让学生个体的创造性、主体性都得到很好发挥, 语文课堂的和谐氛围由此可见一斑。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走进课堂生根开花, 这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尤其对革除传统课堂积弊更是效果明显。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 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缺乏本质上的认识, 许多课堂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并未真正触到实质,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效率意识, 进行有效教学, 只有这样和谐课堂才有了实际意义。

最后引用一句美国学者的话作结束:

同伴互助促我成长 篇8

记得我刚刚走上三尺讲台,教一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六个班的音乐,每天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穿梭于班级之间。初生牛犊不怕虎,上岗的第一个月,我上了近20节研讨课。那时的我有着使不完的干劲,经常备课、制作投影片、画小黑板,直到深夜。同教研组的老师都很乐意帮助我,每次听完课后,都坦诚地指出我的不足之处。老教导主任张威老师虽已年过六十,但给我评课时仍然一丝不苟。40分钟的课,帮我评析一下午,一句一句地评,连语气、手势语都不放过。慢慢地,我懂得了学生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课堂资源如何利用、练习环节如何设计等等。这时的我,觉得自己教的学生是最棒的。然而,在学期的期末检测中,学生的成绩竟然不尽如人意。一向好强的我,在学生的面前流下了眼泪,觉得自己很委屈。其他老师一人都教两个班数学,而我只教一个班,精力比别人多,怎么结果会是这样呢?我很苦恼,情绪一落千丈。

这时,一位教师家长给我写来一封信,点醒了我。技能、技巧可以学,经验是要慢慢积累、体悟的。同一个问题,有经验的老师教的是对学生而言简单易懂的方法;而没有经验的老师教的是自己认为简单易懂的方法。是啊,“姜还是老的辣”就是这个道理吧!于是,我抹去眼泪,在学校的安排下,和同教研组的老教师栾老师结为师徒,让我感觉仿佛有人牵着我的手向前走。经常同一节课,我先听师傅上,师傅再听我上,或者反过来。我们常常共同探讨教材的编排意图,寻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就这样,师傅领着我教,指导针对性强;带着我学,让我少走弯路。我渐渐地知道如何把握教材、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处理教材、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学生的成绩逐渐上升。我在业务上的执着,得到大家的认可,连续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工作第三年,学校要求我参加首届京口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评比,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当时,我有些手足无措,心里没底。学校数学组的老师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教案的编写,到试教上课,她们都手把手地教我,甚至在讲台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她们都为我示范。学校电教组的老师加班加点做课件,有时教学步骤上的一个小调整,课件的某个环节就得从头再做。从那时起,我才慢慢发觉,上好一堂课真不简单。为了不辜负希望,我一遍遍地试教。试教不满意,我灰心过,沮丧过,可心里仍然不愿意放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结果怎样,只要自己努力地做就好。终于在最后的几天里,老师们看到了我的进步,我欣喜万分,就像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树立了信心,在比赛中上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活动课,得到了评委和老师们的赞赏。“众人拾柴火焰高”,40分钟一节课,一人在前台,在幕后有数十人默默地支持与鼓励。从此,这便成了我教学成长的奠基石。之后,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地展开,区里又进行了几次赛课,每次我都以高涨的热情,百倍的信心,刻苦钻研教材,反复备课磨课,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虚心倾听意见,不断地改善课堂完善教学。每次,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有这样锻炼学习的机会,我在教学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近几年,我多次参加省、市级赛课活动,经常获奖。我觉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就这样,我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一路上关爱过我、支持过我的前辈、领导和同事们,我还将沿着这条路执着地走下去。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用青春与智慧谱写我的教育人生!

“趣味语文”同伴互助学习小组 篇9

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在小组活动中发挥每个青少年在不同领域的学习特长,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从而提升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解决、朋辈协作、沟通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2015年2月4日到6日,为了提升社区青少年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青少年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助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善社会服务中心联合江村社区举办了“趣味语文”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活动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趣味课堂,设置“我们拼了”,“成语擂台”,“汉语听写能手”,“谁是故事王”等环节。第二部分知识面拓展,包括参观消防科技馆及古龙酱文化园等环节。

活动一开始,同学们根据社工的引导分成了8个小组,通过激烈的探讨,纷纷选出了小组组长,取队名以及团队口号。当社工报到每一组时,每组成员齐呼队名和口号,都不干示弱,希望能够在本次活动中发挥出团队最好的水平。在社工介绍本次活动主要环节后,每个小组立刻开始“排兵布阵”,但如何可以让自己的小组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呢?这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难处。社工引导同学们需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这样才可以发挥团队最大的力量。此后,小组成员们开始讨论各自在语文学习中各自擅长的部分,根据活动环节,安排小组成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代表,其余组员齐心协助。通过“我们拼(音)了””成语擂台”“汉语听写能手”,“谁是故事王”等几个环节的趣味比拼,每个小组都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最终第七组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最佳团队奖。

此外,本次活动还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参观消防科技馆,模拟逃生技巧,了解消防知识;游古龙酱文化园,亲手制作酱油,了解酱油制作过程。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同伴互助 篇10

——东升一小与汝阳一小手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为了响应教育局的号召,汝阳县实验小学于2014年12月同洛阳市涧西区东升一小结对帮扶。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重视 严部署

2014年12月4日,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东升一小与汝阳县实验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这对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涧西区东升一小和汝阳县实验一小领导都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它作为向高质量学校学习的好机会,是此项活动自始至终按照有效有序开展着。

二、手拉手 促成长

2014年12月8日上午,汝阳一小一行十人,在教导处王校长的带领下,到东升一小学习,分别是语文教师两名,数学教师两名,英语教师一名,体育教师一名,电脑教师一名,与东升一小教师一对一跟踪学习,东升一小教师分别是:语文学科:祖莉芳和李菲,数学教师何娟和仇亚萍,英语学科:史红阳;美术学科:李文晓和金陵;体育学科:李强;电脑学科:乔春华。并观摩的大课间跳绳活动,下午观看东升一小六艺社团活动。通过这次学习,各科老师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在东升一小,老师们受到了学校的热情款待。本着“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虚心学习、注重沟通”的学习原则,我们认真观察、认真学习、认真反思,课堂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教师更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素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六年级语文课和五年级英语课,这两节课节课充分显示出了老师渊博的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愧是一流学校教师。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深感城乡的差距,今后,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教学经验,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信成功是属于我们的!总之,这次学习我们都学有所得,真的是满载而归了。感谢东升一小给我们这个学习的机会。帮扶活动开展后,两校领导感到,只有开展教科研,教师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校发展才能有动力。经过沟通,两校领导达成共识,利用东升一小的教科研优势联手行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15年3月10日,东升一小送教到汝阳一小,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五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三年级音乐,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学校共派出语文、音乐、数学3名骨干教师为一小学师生上示范课。温文红老师的语文课巧设情景,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王静老师的音乐课,更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几名老师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一小师生受益非浅。课后两校教师就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手拉手 增友谊

2015年12月4日,东升一小的副校长王为兴、李会贤,主任王景考,副主任郭世峰一行不惧冬日严寒,在我县教育局对外合作办主任田硕果和我校校长李青品的陪同下,与汝阳县实验小学进行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捐赠活动。此次捐赠我校的不仅有内容丰富的童书、名著,还有足球、篮球、跳绳、羽毛球等体育用品。他们在注重学生身体强健的同时,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陶冶心灵情操!另外,两所学校还有一系列的手拉手活动:教师结对促成长、参观学习、送课研讨活动等等,以期携手共进,共同成长!此次捐赠活动意义重大,不仅给我校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

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实际从发,注重实效,使两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校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小学数学同伴互助 篇11

众所周知,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之一,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教师合作、形成同伴互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我们稍微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基于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导致其效果大打折扣。结合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我对其成因及应对策略作了如下分析。

一、打破传统课堂文化的封闭性,让教师心理上愿意合作互助

每个教师的教学空间相对而言呈独立封闭性,一间教室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而每个课堂就是一块隔离的阵地,教师则成为独舞者。事实上,这种教师的孤独文化和教学的隔离性,潜意识上疏离了教师间的心理距离,使其内心深处潜伏着本能的拒绝和防卫,导致部分教师拒绝了同伴的帮助,也不愿帮助同伴。正是这种不良心理的作祟,使其自信心不足,害怕把自己真实的课堂教学充分呈现在同伴面前,更不愿意主动地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同伴一起交流、探讨、切磋。当然,更别说积极主动地探讨别人的课堂和教学了。

打破这种尴尬局面,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和现代教育思想,改变将教师看成是封闭教室中“独舞者”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互助合作的必要性,认识到在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面前,绝非仅靠教师“单打独斗”,故步自封,各自为政,就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营造积极的“气场”,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效。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陷入经验主义泥淖,思考问题和教学方法常常会囿于自己的学科视角和思想局限,不利于教师看清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基于此,教师只有从思想上解开了“疙瘩”,真诚地敞开心扉,悦纳同伴,愿意与其分享“看家本领”和成功经验,对教学存在困惑的同伴给予真诚和及时的帮助,从而实现彼此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智慧的聚焦,方能使自己的思维更活跃开放,更容易探索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措施,有助于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

二、消除校园文化的竞争性,让教师思想倾向合作互助

一直以来,学生成绩仍然是很多学校评价教师的最重要标准,它直接关乎着教师的绩效、评优评先、晋级等切身利益。因此,教师之间教学竞争激烈,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往往成为其胜出的法宝,不愿与人分享。

毋庸置疑,成绩成为教师在竞争中制胜的不二法宝。某地搞了个政策———凡是学科平均分全县排名后40%的一至九年级各学校教师需参加培训,经过1~3年培训后平均分排名未能进入前60%者,取消一切评优选先资格,当年不得提出申请调动,轮岗交流到条件较差的学校任教。在此类“政策”鼓励下,不少教师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让自己处于不败地位,根本不愿把自己最有效的教学技能和经验与人分享。笔者多次听到有些教师的“心声”:参加教研活动时,要“留一手”,不要把自己的精华奉送别人,否则就是把“实惠”拱手让人。可见,竞争性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阻碍同伴互助的“绊脚石”。

一所学校想让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与人共享,达到最大化,就必须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单一用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积极改革探索教学评价,既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力求做到评价多元化。如,C校评价教师的方式值得借鉴。该校对于教师的教学常规等级的评价,综合备、教、批、辅各方面检查的情况,而备课检查时,则重点检查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研讨记录、个性化的批注、修订和教后反思;对于教学成绩的评定,实行捆绑评价,计算年级均值,在年级均值以上均记满分,低于年级均值但差距较小的也记满分,只有低于均值较大分值时,才适当扣分,而且在年度考核时因为教学成绩扣分,最多只扣3分。在100分的总分里面,教学成绩最多只扣3分,这个比例不高,教师易于接受,从而更易抛开顾虑,真诚合作,共研互学。显然,这样的评价比较容易打消教师心头的顾虑,有助于形成包容、接纳的积极心态,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也愿意帮助同伴一起解决教学中的疑惑和问题,以求共同进步和发展。此当是学校开展同伴互助的初衷。

三、减少教师工作和教学任务的密集性,让教师有空间合作互助

现在,不少学校师资匮乏,教师缺编,多数教师个人包班。一上课,所有的教师都上课,课后各自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处理班务,就连去听同伴的课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有时间一起探讨和切磋教学。据笔者了解,师资足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不少教师在忙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填写堆积如山的资料,应付没完没了的检查,这些非教学事件挤占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他们又有多少时间去互助合作呢?事实上,合作和互助是基于两个或更多的教师之间进行的。倘若教师彼此没有共同的时间表,时间上难以达到同步一致,即便想互助,也是勉为其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增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切实改变教师一人顶多个岗位的尴尬局面,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尽量达到一个教师教一门学科。当下,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有点难度。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尽量减少一些非教育事件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干扰,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分散教师的精力,挤占教师的教学时间。学校的管理要化繁为简,避免过多“精细化”的条条框框,束缚教师的手脚,禁锢教师的身心,避免其陷入无谓的烦琐非教育事件中,难以自拔。这一点,学校大有可为,要学会给教师松绑。当教师在忙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之后,还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时,教师是愿意在业务上进步的,自然会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既愿意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和成功经验与他人分享,又愿意对存在困难的同事给予真诚和及时的帮助,此当是校本教研中最令人神往的境界。

四、避免行政压力,让教师自愿组织合作互助

当前,尽管有些学校组织了同伴互助,似乎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同伴互助,不过是教师迫于行政压力而进行假意的互助和表面的合作。如某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整体教育质量,规定凡是骨干、优秀教师必须和薄弱学科教师结成帮扶小组,而且学校统一“捆绑”了结对帮扶的具体对象,教师表面上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际上是应付了事。显然,这是一种“伪互助”,因为它是一种行政“权利”的表现,是教师基于压力下的一种被迫行为,并非教师发自内心的自愿,教师不能自由选择帮扶对象,合作浅尝辄止,难以深入持续。可以想见,一旦行政压力解除,这种虚假的互助合作也就荡然无存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话道出了人常因志同道合而走到一起的习性。学校有各种性格志趣的教师,如能把学校教师中志趣相投、爱好相近的人组成团队,无疑可以舒缓压力、陶冶性情、增进友谊。如,某校喜欢运动的教师组成“体育团队”,有书法爱好和绘画特长的教师组成“书画团队”,爱好音乐的教师组成“音乐俱乐部”,喜欢读书写作的教师组成“爱书之家”,他们没有行政压力,只是因为志趣相投而走到一起,平时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场地、设施、器材等,甚至嘉奖搞得有声有色的团队。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因兴趣爱好相投而组成的团队,不仅仅是发展了特长,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和谐和凝聚力,而且教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必然会聊到教育教学,这种无障碍的自然交流,往往会影响彼此的思想,创生出智慧,无形中借鉴同伴的经验,汲取他人的教训。这样的互助合作少了行政的干预,大家因性格相近,志趣爱好相投,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合作互助较为持久而深入,是“捆绑式”互助所不能及的。

基于此,学校创造条件将教师的爱好特长与学生发展联系起来,既让教师发挥了特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成就感,又让学生在某方面获得锻炼和发展,做到师生双赢,学校就成了让教师成功和学生成才的舞台。

上一篇:大树一个人的日子优秀作文450字下一篇:礼仪培训讲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