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024-08-03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共14篇)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

一,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二,新授。

1、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进行了预习,请结合预习提纲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小组合作要求;(1)学会的知识小组同学说一说。(2,存在的疑惑组内同学能否帮助解决。3,统一学习目标。组长做好记录。(学生活动5分钟)

2、学生汇报。

(1)出示学习目标。

A、师生总结学习目标1和2.b、师提出学习目标3.。C、学生书写学习目标

(2)教师板书2,5的倍数特征。奇,偶数。

(3)师生共同解疑。

3、提出疑惑。为什么个位上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是真的吗?怎样验证。师生共同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1)找数。在百数图上找一找。

(2)观察。横着看,竖着看发现了什么

(3)猜想。个位上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吗?(4)验证。举出几个数进行验证。有反例吗?(5)归纳。归纳出5的倍数的特征。

4、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5、根据板书整理学习方法。

6、小组合作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7、组织学生汇报。

8、学习奇数和偶数。(1)什么叫奇数和偶数。

(2)说一说生活中的奇、偶数。

9、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并知道了什么是奇数和偶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第一个学习目标,你们如果掌握了,就在第一个目标后面画上对号。

10、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第一个学习目标掌握的都挺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

三、练习

1、课堂检测一。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课堂检测二

3、小游戏。

4、拓展:4的倍数的特征。

5、检查第二个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6、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而且还培养了同学们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思维能力。

7、课堂作业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77页例1,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和验证, 自主发现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过因数与倍数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后, 学生还将学习素数和合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 并与2、5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相结合, 有利于学生快速、正确地从因数与倍数这个角度去观察数和判断数。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 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 , 通过观察、分析, 让学生得出无法根据一个数个位上的数进行判断的结论;二是启发学生借助计数器的操作, 从新的角度展开思考, 从而发现并归纳相应的特征。教材充分显现出对学生思维能力、思想方法培养的重视,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可以发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知识的学习, 而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自主地探索规律并归纳出结论。

学生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个难度存在于两点: 一是存在于学生思维的宽面, 很容易受到2、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 二是存在于学生思维的纵面, 2、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明显 , 只要学生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规律, 可是3的倍数的特征要稍微隐秘一些, 仅仅观察是不够的, 需要学生透过表面思考本质规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 体情境中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 探究出3的倍数的特征, 能够正确运用探究出的结论。

2. 通过情景的 创设激发 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积极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复习旧知

1. 谈话 : 同学们 , 咱们先来 进行一次比赛。愿意参加的请举手!

提出比赛规则:用课前准备好的一套数字卡片 (0~9) 摆一个符合要求的三位数。

(1) 课件出示 :摆一个三位数 , 它是2的倍数, 摆好请举手。

学生很快举手 (请2人回答, 请1人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2的倍数———数的个位是0、2、4、6、8。

(2) 课件出示 :摆一个三位数 , 它是5的倍数, 摆好请举手。

学生很快举手。 (请2人回答, 请1人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5的倍数———数的个位是0、5。

2.谈话过渡 :通过刚刚的比赛反映出同学们对昨天的学习内容掌握得很好, 下面还有几道比赛题, 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兴趣高涨。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3的倍数的 特征这一 知识的形 成过程, 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策略就是创设教学情景。教材中提供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数学情景———百数表和计数器, 但笔者认为这个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模式联结得不是很紧密, “百数表”这一数学情景容易让学生产生与2、5的倍数的特征相关联的思考形式, 从而产生负迁移;“计数器”这一数学情景虽然显示的效果比较明显, 能够通过算珠的颗数引导学生去观察 本课学习 的一个关 键点———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但是用计数器来观察数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习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情景中探索规律的思路就不是很自然、顺畅, 学生在观察、思考3的倍数的规律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 激发不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基于这样的思考, 笔者创设了用数字卡片摆数的游戏情景, 这个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 趣味性也比较大,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游戏情景为学生自主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提供了一个比较容易的动手操作的活动形式, 能将数学情景和学生的认知情景有效结合, 也能将数学语言和儿童语言进行沟通。这个情景贯穿了整个课堂: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在课始的导入环节, 学生在摆数情景中比赛, 一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复习旧知:2、5的倍数的特征 ; 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上课就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操作探索, 猜想验证

1.课件出示第三个比赛题 :摆一个三位数, 它是3的倍数, 同学们会摆吗?

学生活动, 师巡视。

提问:同学们动作很快, 刚说完你们就摆好了, 谁来说说你摆的是哪个数,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板书×××。 (×××表示学生摆的数)

学生说明理由:一个数个位上是3、6、9, 那它就是3的倍数。

设计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答案很正常, 可以说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会这么想 (除一些在课外补习已经学过这一知识的学生) 。因为学生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往往会受到“2、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 产生负迁移, 这就是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偏概全。教学时就应该充分运用这一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想法的不全面性, 从而让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激发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 亲身投入到探究知识之中, 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启发 :3的倍数咱们没学过 , 同学们是依据2、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猜测, 所以我们要进行验证。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学生回答: 计算×××能除尽3就可以。

明确:我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验证。

学生验证 后回答 :×××不是3的倍数。

提出要求:发现问题了, 验证一下自己刚刚摆的数, 看是不是3的倍数? 是的, 请举手。

学生验证回答, 板书一个3的倍数×××。

(教师引导 ) 刚刚的验证表明 :一个数个位上是3、6、9的数, 不一定就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稍停一停) 同学们别急, 黑板上现在有2个数字都是3张卡片组成, 用这3张数字卡片 (师手指着的不是3的倍数) , 你们还能摆出哪些数?

学生回答, 板书。

提出要求:这些数是3的倍数吗?验证一下。

学生验证回答, 板书。

引导:那这3张卡片 (师手指着是3的倍数的 ) , 你们还能摆出哪些数 ?这些数是3的倍数吗?

学生验证回答, 板书。

3. 启发猜想 : 仔细观察 这两组数, 你发现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在这变与不变中, 你想到什么? 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学生讨论后明确: 在两组数中, 数字没有变, 数字的顺序变了;以此得出每组数的数字之和是不变的。

启发猜想:同学们, 你们发现了每组数的数字之和没变, 这与我们要探索的3的倍数的 特征有什 么联系呢? 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举例验证明确: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启发:刚刚同学们举的数都能验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但是这仅限于三位数, 这个结论还能推广到更大的数吗? 比如四位数、五位数。

学生举例验证明确:这个结论可以运用到更大的数, 即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出创设用卡片摆数这一数学情景的作用, 能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引起他们更多的思考, 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内部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探究知识的兴趣。板书学生摆出的2个数 (一个是3的倍数, 一个不是3的倍数) 因为是卡片摆数, 所以可以通过变换数字卡片的位置, 所组成的数发生了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变化后形成的两组数, 马上会发现两组数中数字没变, 数字的顺序变了, 而且要么都是3的倍数, 要么都不是3的倍数。学生有了这些发现后, 他们就会顺势往下再思考:这些发现又反映出什么呢?在接下来的思考交流中, 学生就会沿着这个思路思考得出:每组数中数字不变, 顺序变了, 各数位的数字之和是不会变的。学生开始注意到数中各数位的数字之和不变, 这样就寻找到了知识的本质内涵的正确方向。学生在摆数这个情景中较为顺畅、自然地经历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对于新知的探究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探索出三位数内3的倍数的特征后 , 学生的思路就戛然而止了, 他们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这又显现出学生思维的不严密性、不完整性, 容易以偏概全。为了拓展学生思考的眼界, 进行较全面的思考, 笔者追加了一个问题:“这个结论还能推广到更大的数吗? 比如四位数、五位数。”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把刚得出的结论拓宽运用的范围, 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4. 提出要求 : 同学们 , 我们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提出了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 并进行了验证。那现在请问: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 那么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会怎样呢? 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

先独自思考, 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后明确: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 那它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就不是3的倍数。

引导小结: 通过刚刚的探索研究, 同学们都学习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灵活掌握新知

1. 同桌比赛 , 用卡片摆 一个3的倍数, 互相检查。

学生活动交流。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将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数进行融合并稍作改动)

课件出示题目, 理解题目:有余数说明被除数不是3的倍数。

提出要求:经过刚刚的练习, 老师发现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那么加大一点难度比赛判断速度, 愿意和老师比判断速度吗?

学生积极参与。

一题一题出示:29÷3 (老师速度快) ;67÷3 (老师速度快)

启发:知道老师的速度为什么比你们快吗?

明确:像29、67这2个数中已经各有一个9和6, 它们都是3的倍数, 所以直接看另一个数2、7这两个数不是3的倍数, 所以29和67不是3的倍数。

出示 :45÷3、51÷3、96÷3、342÷3、802÷3、963÷3

学生快速判断口答, 说明理由。

3.“想想做做”第三题。

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理解完成。提示答案不唯一 (请学生说全答案) 。

学生完成回答, 说明理由。

提出要求: 如果把题目改成□最大能填几? 你会做吗? 题目还可以怎么改?

学生完成。

4.“想想做做”第四题。

学生独自思考, 小组交流。学生回答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想想做做”第五题。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

提出要求:9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课后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问题。

设计说明:第一题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依然运用了卡片摆数这一情景, 学生在相互摆数并检查时增大了练习量, 练习形式也显得比较灵活, 对于情景的使用也是贯穿整个课堂, 比较完整;第二题的题目进行了适当融合, 并且在原先让学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基础上, 将判断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拓展, 以便学生在做题时灵活运用, 快速判断。这样就在第一题的练习基础上上升了一个层次;第三题在题目上进行了适当变动, 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第五题有个课外延伸的练习作用, 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课上学到的思维方法去猜想9的倍数的特征, 并进行验证。因为9的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类型一样, 这样的拓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以及思维方式的自觉化。

四、回顾课堂, 总结收获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五年级上册第6页“3的倍数的特征”,及第7页试一试、练一练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会根据2、3、5倍数的特征对给出的数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是2或5的倍数的数各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例如120、52、34、76、98等。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例如40、125等。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同时是2、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的数。例如10、130等。

3.我们是怎样研究和发现是2或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

二、引入新课

1.下面这些数是3的倍数吗?试一试。

30 21 42 63 54 45 36 57 18 69

2.师:上面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观察一下“是3的倍数的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字还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这些数的个位上包括了数字0、1、2、3、4、5、6、7、8、9。

3.师: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教学情景。师: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字显然是行不通的,不过老师掌握了一种巧妙的判断方法,不论数目大小,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来。不信,你们可考考老师。(学生举例,教师判断)

2.师: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吗?请自学课文第6页。

3.小组交流讨论:(1)是3的倍数的数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与3有什么关系?(2)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板书: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试一试:在下面的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6.质疑、解疑。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特征方法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判断方法不同。是2或5倍数的数的特征都在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不在个位上。

四、生活中的数学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不是3的倍数?

1.我们班有54个同学,其中男生30人,女生24人。

2.小明的爸爸每天打工收入84元。

3.小红家养鸡69只,养鸭75只,养鹅97只。

五、巩固练习

第7页 练一练 第1、2题

六、深化练习

师:在6834和19456中,谁是3的倍数?谁不是3的倍数?

生:6834是3的倍数,因为6+8+3+4=21,21是3的倍数。

19456不是3的倍数,因为1+9+4+5+6=25,25不是3的倍数。

师:在上面求和的计算中,如果我们把本身是3的倍数的数字3、6、9排除,只利用余下的其他数字求和来进行判断,结论是不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互相举例,分别用上面两种方法来判断,再看看结论是不是一样的?

生:两种方法判断的结论是一样的。

师:比一比:哪种方法较简便?

生:第二种较简便。

教师小结:今后同学们如果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当遇到数目较大的数时,采用第二种方法来判断较好。

七、拓展练习

第7页练一练第3题“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

1.学生独立练习。

2.小组讨论:(1)9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3)如果把这张表格扩充到200,并找出99后面是9的倍数的数,它们将在表中的什么位置?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做一做,检查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

八、课堂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你还想说什么?

九、作业设计

1.在26、48、85、60、42、75、20中。

(1)是3的倍数的数有:()。

(2)是2倍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

(3)是3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4)是2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5)是2倍数,同时又是3、5倍数的数有:()。

2.在1~20中,是3的倍数的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大的奇数是(),最大的偶数是()。

3.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篇4

第三个环节,孩子们发现斜着看每个数的各位逐渐加一,十位逐渐减一,因此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不变,而且都是3的倍数。让孩子试着总结结论: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第四个环节,其实并不是把3的倍数特征总结出来了就完成任务了。这个结论只是通过观察百数表得出的关于两位数的结论,两位数满足这个特征,是不是所有的数都适用呢?于是让孩子试着写一个三位数、四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然后用这个结论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孩子们先试着写几个3的倍数,老师罗列到黑板上,然后分别用用各个数位之和相加的方法和除以3是否有余数的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是肯定的,因此得出的结论适合所有的数。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篇5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利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学生发现这些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数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昨天同学们已经看了微课视频,微课视频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得的地方?你有什么问题想要在课堂上解决的?

这节课我们带着大家的问题一起再学《3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同学们猜测一下: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

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

你能举出相反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2、圈数探索:(下面请大家拿出百数表,在百数表中圈3的倍数。快速浏览一遍所圈的数,说说3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是哪些数字?

3、提问:像判断2和5的倍数那样,只看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3的倍数,行不行?

4、换位探索:引导发现3的倍数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1)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百数表中有些数,比如27和72,都是3的倍数,像这样的数你还能说出几对来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一个数是3的倍数,那么调换各个数位上数的顺序,同样还是3的倍数。)

(2)再出示几个3的倍数(三位数),交换各数位上数的顺序,让学生检验是不是还是3的倍数。

到底怎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

(3)观察百数图3的倍数的特点,斜着看,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斜着看,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5)看书验证(师:看书,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并一边看书一边划出关键的词语。)

5、教师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

三、微练习题讲练。

四、巩固练习

1、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一个数,使这个数有因数3,它们各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4□ 3□5 □12 76□ 198□

2、能力练习

判断下面的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并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33336669999 12345678987654321

3、把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并思考: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反过来呢?

五、全课小结,延伸新知。

1.同学们通过昨天微课视频的学习和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

2.请大家应用今天的探究方法,课后研究其它整数的特征。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特征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宫角妊娠为我院2003年1月~2010年2月间我院患者 (手术及病理证实) , 年龄19~35岁, 平均年龄28岁, 就诊时停经38~80天, 尿HCG阳性或弱阳性。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者8例, 下腹痛者14例, 下腹剧痛伴失血性休克的3例。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Voulson 730 exp阴道探头, 频率7.5MHZ。嘱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 阴道探头外套避孕套检查, 将探头缓慢置入阴道, 探头紧贴穹窿, 对子宫及双附件区进行多切面仔细观察, 了解子宫内及附件区有无孕囊样回声或包块, 重点观察两侧子宫角形态, 妊娠侧宫角包块的大小、位置、结构, 以及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对包块进行彩色多普勒的观察, 了解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 并使用脉冲多普勒测量阻力指数。

2 结果

本组25例病例中孕囊型占8例, 超声表现为子宫增大, 一侧宫角膨隆, 宫腔线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同时可探究孕囊光环与宫腔相通, 周围有一层相对较厚的完整肌层, 较靠近子宫内膜, 囊内部分可见卵黄囊及心管搏动, 囊周边可测及环绕的血流信号。其中4例成功行清宫术。不均质包块型14例:表现为子宫增大, 子宫腔近中轴未见孕囊, 双侧宫角明显不对称, 一侧显著增大、膨出, 失去正常宫角形态, 宫角部位可见不均质包块, 边界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 周围可测及丰富的低阻动脉血流信号。此型中有5例连同孕囊型的4例, 共9例行腹腔镜手术。破裂型3例:表现为一侧宫旁不均质混合性包块, 形态不规整, 边界不清, 盆腹腔内见无回声区。此型全部做开腹手术。

3 讨论

宫角妊娠是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与输卵管交界的子宫角部, 严格意义上属于特殊部位的宫腔内妊娠。随妊娠进展, 其妊娠结局有三种:孕囊停止发育, 致流产;孕囊在宫角处向外扩展, 使宫角膨胀外突, 最终导致宫角破裂;亦可向宫腔扩展, 妊娠可延至晚期而自然分娩。由于宫角部位子宫肌层厚、血运丰富, 发生破裂后常出现严重的出血, 十分危险, 所以一般确诊的病例, 主张终止妊娠。

早期宫角妊娠易误诊为宫内妊娠, 如超声仅表现为宫腔上段孕囊稍偏一侧宫角, 但子宫不对称性增大不明显。对于这种情况不能诊断为宫内妊娠, 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可定期追踪HCG及B超, 若发现一侧宫角突出, 孕囊光环为偏心圆状, 可确诊为宫角妊娠。宫角妊娠处理的方法有很多, 包括:保守治疗, 清宫术,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继续妊娠等。

本组中有5例行清宫术, 4例成功, 1例改腹腔镜手术。成功的4例超声图像均为孕囊型, 妊娠在8周内, 表现为孕囊位于宫角处, 囊内部分见卵黄囊, 但均未见原始心管搏动, 囊周也未探及血流信号, 部分在囊周与宫壁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复习文献资料, 妊娠8周以内, 无腹腔内出血及子宫破裂征象的宫角妊娠可行宫腔吸宫术。本文作者认为, 本组中的4例可成功行清宫术除了符合上述条件外, 超声图像上均未探及血流信号, 考虑与胚胎发育欠佳, 在宫角的着床还不稳固, 而较易于刮出绒毛组织有关。清宫失败的1例, 妊娠约8周 (56天) , 超声表现为孕囊位于宫角处, 囊内见卵黄囊及原始心管搏动, 囊周探及少许血流信号, 孕囊光环距离宫角浆肌层仅3mm。在清宫术中未清除绒毛组织后, 考虑因妊娠物多, 宫角肌层菲薄, 而改腹腔镜手术。

行腹腔镜手术的有9例, 超声表现以孕囊型及不均质包块型为主, 其中5例的不均质包块型由于周边的血供较丰富, 因而术前使用了药物治疗抑制了滋养细胞增生, 使胚胎组织坏死, 减少妊娠局部血液循环, 减少术中出血。因为子宫角有子宫及卵巢双重血供, 宫角一旦穿孔即易引起大出血。因此对于药物治疗血供减少, 局部组织破坏不多的病例可采用此种方法。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 手术技巧的提高, 腹腔镜手术渐渐成为治疗宫角妊娠的主要手段。

本组中的12例行开腹手术的其中3例为破裂型的, 此型超声图像上多伴有盆腔无回声区, 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 故一般选择开腹手术。另外9例超声表现为不均质包块型的, 妊娠时间均大于8周, 部分病例胎儿已成形, 局部组织破坏多。若行腹腔镜手术, 恐电凝及缝合止血困难, 因而选用了开腹手术。宫角妊娠的危险性高, 确诊的病例一般终止妊娠。但有文献报道曾有6例患者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胎儿娩出后手取胎盘时发现胎盘附着于宫角, 而确诊为宫角妊娠。术中将子宫娩出腹腔后见妊娠侧子宫角不对称扩大, 宫角胎盘附着的部位肌层明显变薄, 其中1例不全破裂仅存浆膜层可见缓慢渗血。6例患者均保留子宫, 术后恢复顺利, 按期出院。

综上所述, 超声检查宫角妊娠, 可以告知子宫宫角处肌层厚度、包块的大小、周围血流信号、胎儿、胎芽大小、胎心的有无等情况, 其声像图特征对于临床上选取何种手段终止妊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394.

[2]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1-72.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 (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336.

[4]李湘云超声检查对早期宫角妊娠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 17 (6) :334-335.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一线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将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恰当教学活动的组织给学生搭建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知识,在自主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有效地将这一理念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构建出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2、5、3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后的一部分内容,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2、5、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游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案例描述】

在上课时,为了快速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游戏导入法”,引导学生对一组数据进行了摘选,对教材中的数据表进行“找朋友”的活动,即:将数据表中“2、5”的倍数标记成不同的颜色,并将这些“朋友”汇总在一起,之后以一句“为什么我们称他们为朋友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组织学生边“找朋友”边进行思考,顺势将学生引入新知的学习中。之后,我选择一名学生将自己的分类展示在黑板上,即:2的倍数是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的倍数是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之后再和学生一起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比如,有学生说:5的倍数的末尾数都是0和5;有的学生说:2的倍数的末尾都是2 4 6 8 0;还有学生说:5的倍数大部分也是10的倍数等,之后,我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将2、5的倍数特点进行总结。在明确了2和5的倍数特征后,我组织学生再一次进行了“游戏”,这次的游戏我们设定为了“我说你判断”的游戏,一名学生随便说一个数字,另外一名学生来判断是不是2或者是5的倍数,如果是的话,说出是谁的倍数。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2和5倍数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之后,学生对2和5的倍数有所了解之后,我再次向学生出示2的倍数“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引导学生再次对这些数字进行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强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念,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基本知识讲解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如:下列数字中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34 97 354 0 123 861 2089 1000 987 564 3576 578

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数字进行判断,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一阶段的习题练习也是强化认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进而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案例反思】

在结束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后,我开始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游戏的有效性

游戏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们选择了游戏教学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在玩中快乐学习。但是,通过反思,我们需要改进的是在“找朋友”游戏中,我们不应该局限在教材上的图表,而可以自己重新制定一个数据表,引导学生进行“找朋友”活动,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单纯地依靠教材要好得多,对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们虽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自主求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缺少一定的评价,虽然师生之间有互动,可缺少鼓励性的互动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要借助鼓励性的评价来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9

2、5倍数的特征》PPT配套使用。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执教 荷尧镇中心小学 吴启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页、1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掌握2,5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理解2、5 倍数的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5和2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方法】:举例——发现——验证 【教具】:多媒体、计算器、1—9九张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从小到大依次写十个2的倍数。(学号是双数的学生完成)

从小到大依次写六个5的倍数。(学号是双数的学生完成)——分别叫两名代表在黑板上完成。

(二)课前活动: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猜看”(我说你们猜)

“一个人,两只眼睛两条腿,这个人是谁?”(生齐摇头,猜不出,因为没说出这个人的特征)

老师再来把条件补充一下:“此人神通广大,手拿金箍神棒,会七十二变„„”(没等老师说完,学生立刻说出名字„„)

学生试着描述一个人,其它学生猜。

总结:生活中的一些人都有自己的特征,数学中的一些数也都有自己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的特征。

(三)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与wuqiping12345在百度文库中上传的《

2、5倍数的特征》PPT配套使用。

1:同学们,孙悟空身怀七十二项绝技,老师也有一项绝技,不用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 2:请你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好吗?

生自由报数:如: 47、96、123、200、444、9996„„

3:你们想不想学这项绝技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总结2、5的倍数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哪个组能再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一般都能说出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

3.验证。

我们通过研究2的倍数,发现它们的个位上是0、2、4、6、8,那么,是不是具有这个特征的数,都是2的倍数呢?下面我们用大数验证:9996个位上是6,是2的倍数吗?请计算验证。

谁还能说一个大数?请大家计算验证。

教师小结:经过验证,只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证明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课件出示2的倍数的特征,并板书“2的倍数的特征”)

4.教学奇数、偶数。

A 联系在“课前热身”环节中双数(是2的倍数)与单数(不是2的倍数)的区别引入偶数和奇数的概念。

B 学生看课本上第17页“关于偶数和奇数定义”的文字。提醒注意0也是偶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偶数,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奇数。

C 将自数数分为偶数和奇数两大类。(板书分类图示)5.奇、偶数的运用 与wuqiping12345在百度文库中上传的《

2、5倍数的特征》PPT配套使用。

A引导学生将P17主题图中的“单”、“双”改为“奇数”、“偶数”。B 假设全校学生连续编学号,任意说一个三位数的学号,快速判断这个学生该由哪扇门进入剧场。

三、自主探究5的倍数特征

1.课件出示P18主题图,引入5的倍数教学环节。

“百数表”:请同学们在下表中把5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找完以后,同桌可以互相检查讨论。

刚才在找的过程中,你们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明显,通过对2的倍数的探究,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2.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完成P18“做一做”后谈收获时归纳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板书: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扑克牌游戏: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五、设悬念结束新课——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2、5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偶数

自然数

偶数

奇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2 1.4×7 5÷0.01 85÷0.5

12+0.1 0.12+0.6 10-0.1 9.1-1

(2)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或倍数

9的因数: 12的因数: 36的因数:

3的倍数: 7的倍数: 11的倍数(50以内):

二、探究新知

1、写出2的倍数(20以内):

讨论找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引出: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练习:书本17页的做一做。

2、出示1——100的数字表,在表中找出5的倍数 。

讨论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练习:下面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又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讨论找出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3、回顾知识点:说出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什么叫做奇数偶数。

三、练习

1、举例(每题3个)2的倍数、5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奇数、偶数

2、书本练习20页1、2、3题

四、全课总结1、阅读书本17、18页。

2、自由读特征、概念2遍。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11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本学期第一次师徒活动,我的师傅秦老师听了我《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后与秦老师沟通交流了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秦老师也针对我的课给我进行了说课。现结合说课及课后反思,总结如下: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应着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探究体验,为此,课前我没有安排预习的作业。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热身,旧知复习

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如填一填、写一写、想一想,把旧知2、5倍数的特征的知识复习到位,让学生通过口答、动笔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知冲突,揭题板书

复习旧知后,我紧接着追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什么”,这样的特征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3 的倍数的特征吗?以诱发、强化认知冲突,揭题板书,从而让学生产生质疑,带着疑问,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我没有急切地让学生直接去找3 的倍数的特征。学习新知的模式为: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所以我先让学生去猜想,然后用两种方法进行观察并验证:摆小棒和百数表。摆小棒,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人一组,分工明确,代表发言,发现了规律。虽然学生们的结论不是很精确,但是总结的还是很清楚,说明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用百数表圈数的方法观察发现并验证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具体概念。紧接着在进行2、5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对比,让学生们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练习的设计上也是由基础到提升再到拓展,从抽象的数到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亮点:

旧知复习全面,新知探究让学生全员参与,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经历了新知形成的过程,练习的设计上新颖,有梯度。

不足:

1、在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同时,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充分给学生辩论的时间。

2、在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时,要求不太明确,应先举个例子,让学生明确小棒的根数就是所摆的数位上数的和。

3、在对比2、5倍数的特征和3 的倍数的特征时,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消化一下,或让学生举例,然后再把结论板书,这样学生印象更深刻。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12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13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观察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一)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二)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五、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篇14

【背景】

“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是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中第一单元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会应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为以后学习分解质因数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教学要求,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协作的能力,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有以下几点设想:

1、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亲切感,使之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所以我感到在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数字也应尽可能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于是,我设计了课一开始,要求学生轮流说出自己家或亲戚家的固定电话号码,学生说一个,老师很快说出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很高。

2、为了使学生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应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虽然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的、外在的东西,但如果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便于学生理解特征,也就便于灵活运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学具的帮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不断进步,逐步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单个数位上的数字无关,与数字的排列顺序也无关,使学生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

3、培养学生大胆进行合理的猜想。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开始上课时,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由于旧知的迁移,学生往往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很可能是3、6、9。这时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发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如13;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也能被3整除,如12。从而理解,只观察个位,不能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的猜想虽然是错误的,但应尊重学生的猜想,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检验,自己推翻自己的猜想,同时引起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极大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对特征的深入理解。

4、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五个层次。由浅入深,形式多样,针对性较强,既重视了基本训练,同时还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发展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设计思路】

1、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及探究法的教学模式,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3、通过操作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建立以“亲历实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1、复习(我用了新颖的小题目《课前起跑线》想一想

说一说

肯定有收获)(幻灯片1出示)

(1)提问:

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②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③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2)大家一起来游戏。

规则:听数打手势,若这个数能被2整除,请出示左手2个手指;若能被5整除,请出示右手5个手指;若同时被2、5整除,请出示左右手。师: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幻灯片2出示数,学生判断打手势)。18 15 21 165 1300 312 907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快,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得呢?

生:个位上是0,2,4,6,8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5整除。

2、激趣质疑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共同再做一个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听好,你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老师马上就会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想试试吗?(生随便说,师对答如流,随即把数写在黑板上。)

(1)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师:老师说的对不对?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2)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师:你想不想像老师一样说得又准又快?此时,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 生1:有什么巧妙办法来判断吗? 生2:老师有什么奥妙吗?

生3:能不能也像能被2和5整除的数那样,有一定的特征?

3、揭题:老师的判断全部正确,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用摆纽扣的实验来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评析】本课导入轻松、自然、明快,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把新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师生较为短瞬的“热身”活动,产生强烈的“为什么”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拉开了序幕。

二、动手实践

探究特征(我用了新颖的小题目《飞向未来》)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幻灯片3出示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数位顺序表

一份实验记录单。(2)实验要求:各小组拿出10个纽扣,自选几个纽扣在数位顺序表中摆数(二至四位数)你们能摆出哪些数,再算一算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

(3)实验方法:分四步进行探究: 第一步:各组商量,选定用几个纽扣摆数。(纽扣个数选项:3、4、6、7、8、9)第二步:各小组边摆数边计算能否被3整除,将结果由记录人填入记录单。第三步:小组操作实验,组内交流:探讨发现了什么? 第四步:分组汇报、展示实验情况。

2、实验分析、推理概括。(由各小组推选的发言人说出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生1:我们选的3个纽扣无论怎么摆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生2:我们选的4个纽扣无论怎么摆摆出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生3:我们选的6个纽扣无论怎么摆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生4:我们选的7个纽扣无论怎么摆摆出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认真思考,为什么选了3、6、9个纽扣的小组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 而选了4、7、8个纽扣的小组摆出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呢?

生1:我认为选的纽扣的个数与摆出的数有关。

生2:纽扣的个数实际上代表着摆出的数的各个数位上的和。„„

师:各小组再讨论、交流: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分6人1个小组优化组合,进行讨论)生: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师: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幻灯片4出示,让学生齐读完后,理解“各位”与“个位”的含义。指明学生回答。)

师:阅读课本第55页,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区分“各位”与“个位”的含义。【评析】动手实验、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等数学活动,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本环节教师以“激趣质疑”为主线,通过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使学生能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探索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整个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应用规律

解决问题(幻灯片5出示两个练习题)

1、判断下面各题能否被3整除。(指名学生回答)207、891、193、450、222、136

2、在□中填几,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所填的数有什么规律。)17□

4□2 生1:填1。(第一个)生2:填4。(第一个)生3:填7。(第一个)生4:填1、4、7。(第一个)师:同学们做的很好,掌声鼓励。

师:第二个能填几个数,谁能一次填完整。生:填0、3、6、9。师:很好,棒极了。

师:说说这两道题你们填的数有什么规律?认真思考。生:找出最小的数然后依次加3。(幻灯片6再出示两个练习题)

3、动手、动脑、思考。

看谁能用最快的方法判断出5169这个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生:5169

5+1+6+9=21

5169能被3整除 师:还有更快的方法吗?(同桌进行讨论)

生:5169中,6和9是3的倍数,我们不管它们了,看其它数位上的数的和。师:太聪明了。(给这位同学奖励了一支铅笔)

师:这位同学发现的这种判断方法叫做弃3倍数法。

师:我有个问题,在计算837被3整除时能否把3先划去,看剩下的数字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

生:可以,因为3能被3整除。师:那么369呢?

生:369可以划去3,6,9,因此369可以被3整除

师:因此今后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时,先划去3的倍数,然后看剩下数字的和能否被

3整除即可。

4、用学具数字卡片2、7、0三个数摆成一个三位数,使它(1)被2整除

(2)被3整除

(3)被5整除

(4)被2,3,5同时整除

【评析】本节课练习遵循“基本练习——发展练习——综合练习——深化练习”的设计程序,在保证双基训练基础上,思维方法开放,使学生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维发展过程。习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归纳小结(我的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幻灯片7出示)你对你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幻灯片7出示)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为什么?(幻灯片7出示)师:读第一个问题。

生:今天我们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师:读第二个问题。生:满意。

师:读第三个问题。

生1:我认为这节课罗珊的表现最棒,因为本节课他回答的问题最多。

生2:我认为这节课马齐凯的表现最棒,因为本节课他勤于动脑,发言积极。„„

【评析】促使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别人,正确对待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五、布置作业

1、写出三个能被3整除的偶数;

2、写出三个能被3整除的奇数;

3、(1)下面各数能不能被9整除?能不能被3整除? 161

462

2645

10734(2)下面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①凡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②凡是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

【总评】根据课程的要求,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动手实验中去探究,发现知识,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学习的方式也形式多样,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

上一篇:文明守纪歌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经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