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2024-08-07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旋律,以及2/4/拍节奏型的歌曲的特点。

2、喜欢参加此次的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乐趣。

3、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感受到小兔与大鹿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能用准确的音准唱歌。

2、活动难点:能体会到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的演唱。

活动准备:

挂图,《大鹿》音乐短片,《大鹿》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

1、教师出示挂图,激起幼儿兴趣教师拿出两张挂图,第一张画的是在树林中有一个房子,第二张是小兔敲房子的门大鹿从窗户探出头来。

2、教师根据挂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愿望教师指着第一张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它是谁的房子?”幼儿开始回答,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最终猜出是大鹿的房子。

教师指着第二张挂图:“图中是谁在敲门啊?为什么敲门?”小朋友们踊跃回答,答案有对有错。

教师:“小朋友们都有各自的想法,那让我们认真看一看这个好看的视频,想一想是因为什么敲门呢?”

二、基本部分:

(一)1、教师播放音乐动画短片让幼儿知道动画情节,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词教师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并初步记忆歌词:大鹿住在哪里?谁敲大鹿的门?大鹿有没有开门?谁追大鹿?

幼儿的回答有对有错。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动画短片幼儿听辨短片讲的什么内容并回答。教师边放短片一边跟着唱,有感染力的歌声使幼儿们跟着唱起来。

(二)教师放映PPT图片和黑板上的挂图(与PPT相同),结合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1、(大鹿站在房子里从窗外看的图片)教师:“谁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外看啊?”幼儿回答对后,教师带着幼儿唱出来。

2、(小兔敲门的图片)教师:“从哪里跑来的小兔?他在干什么?”幼儿答对之后,教师把答案组织好带着幼儿唱出来。

3、(出现猎人拿着枪的图片)教师:“小兔叫谁快开门?是谁拿着枪追来了?” 幼儿答对之后,教师把答案组织好带着幼儿唱出来。

4、(小兔和大鹿在屋里的图片)教师:“大鹿让谁进来了?” 幼儿答对之后,教师把答案组织好带着幼儿唱出来。

5、教师出示在黑板上顺序改变的图(跟PPT一样),让幼儿排序,边排序边跟着老师唱

(三)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四)教师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小鹿,进行音乐表演

三、结束部分:

(一)、教师点出小兔和大鹿团结友爱的友情

(二)、教师和幼儿简单讨论还有那些方法可以对付猎人

活动延伸:

1、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讲述的故事

2、画简单的故事场景

教学反思:

《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旋律明快跳跃,叙述了小白兔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二段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的决心。歌词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幽默风趣易于儿童接受。所以,我把整节课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体验。使学生提高爱音乐,学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评价能力等等,在这里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利用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电脑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动画情景能令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来引入,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和音乐完美的结合,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生喜欢这堂课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培养学生情感。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认识许许多多的朋友。” 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再利用课件使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使他们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在课中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地翱翔,再加以引发、激励,使之升华成为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想象,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在本节课中还让学生自己进行故事的创编,并加以鼓励、表扬,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编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演唱了歌曲,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而不再是一位“独裁者”,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音乐新课程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这一方面也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评价,用他们独特的眼光、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得出独特的评价。

当然,本节课中还有不足之处。虽然,在这节课中教师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而大部分的学生也作到了积极参与,但还是有几位学生始终处于“看客”的位置,而没有真正的参与进来。我应对这几位学生,适当的进行引导和鼓励,让他们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一起体验音乐课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学会做套圈游戏的基础上,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初步跟唱歌曲。

2、初步尝试跟着音乐三人结伴做游戏。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三人交叉握手做套圈的游戏。

活动过程:

1、游戏《身体乐器》:启发幼儿探索把身体当作乐器,在音乐伴奏下,发出种种有节奏的声音。

2、发生练习《套圈真有趣》

3、复习歌曲《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1)唱一遍

(2)两声部边唱边表演

4、复习游戏《套圈》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的游戏,叫做《套圈》游戏。

(提醒幼儿游戏规则:三人结伴,正确地交叉握手,商量好先套谁,再套谁,后套谁。)

5、学做音乐游戏:

(1)老师边唱边示范。

A、师:我看见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我也很想玩这个游戏,谁和老师一起来玩?(请配班老师与一幼儿共同示范)师:做套圈游戏真开心,有谁发现老师做游戏的时候和小朋友做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做的时候有音乐)

B、教师边唱边示范表演。

师:刚才老师在做套圈游戏的时候还一边唱歌呢,你们听到歌里唱的什么吗?

C、老师清唱歌曲,让幼儿泛说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师:歌里唱的就是我们做游戏的内容,把大家一起做游戏很有趣的事情和很高兴的心情唱出来了,听听都唱了什么?

师:套圈这首歌一共唱了几段?三人在一起师怎么做游戏的?歌里什么地方唱到做游戏师很高兴的?(幼儿讨论,教师用歌词小结并演唱)

D、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拍出节奏。

(2)幼儿学唱歌曲,在音乐的伴奏下,跟着老师唱歌。

A、教师按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幼儿跟念。

B、幼儿跟唱歌曲:逐段放慢速度跟唱→老师请两个幼儿三人一起边演示边带幼儿唱(两遍)→原速跟唱。

6、幼儿尝试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唱歌、游戏。(2~3遍)

师:很多小朋友都有点会唱了,那我们一起跟着老师一边游戏一边跟着音乐来唱歌。

7、复习节奏乐《喜洋洋》:比较协调一致地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教学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难把要点讲清楚,但因为听不清应该怎么做,孩子学得很累;同时孩子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也就体验不到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能不能让孩子从动作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不仅让孩子学会游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一种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试一试,如果不行可以换一种方法再试,最终总能成功的经验。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选择孩子喜欢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基础。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是这个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开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慢慢减少,取而代之是同伴之间的互相协调和合作。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教师指出的,是同伴指出的;不是恶意指出的,而是善意指出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同伴之间的资源利用,一种同伴间的互动。通过互相的提醒,孩子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集体舞,跟随音乐较合拍地做踏步行进、转圈动作。

2.探索理解图谱内容并能在与同伴合作的基础上迁徙经验来学习舞蹈。

3.探索在舞蹈中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保持一致。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花儿朵朵》舞蹈图谱,黑板。

2.幼儿分四组,分别带上红、黄、绿、银四色手腕花,坐成半圆形。在半圆形前面的空地上用即时贴按幼儿人数贴成四路纵队。

3.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乐曲,并探索理解图谱所表达的内容。

1.教师用投影放大幼儿用书《花儿朵朵》图1:“花苞”图,引导幼儿了解手腕花与图谱一致的。

教师:你们手上带着几种颜色的手腕花?再看看幼儿用书上的图,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你做的是哪一种颜色的花?

教师:你们的颜色真好看,那就让你们那么多好看颜色的小花动起来吧。

幼儿尝试动一动

2.幼儿初步欣赏乐曲。

教师:这儿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小花朵的故事,我们来听一听。

3.教师投影放大幼儿用书《花儿朵朵》图2:“花朵”图,引导幼儿比较图谱上的“花苞”与“花朵”的不同,并请一组幼儿上来,听着音乐,大家合作,分别用动作表现“花苞”与“花朵”。

教师:“花苞”与“花朵”有什么不同?大家合起来做一朵“花苞”可以怎么做?花开了又可以怎么做?哪组小朋友想上来试一试?

教师做适时的指导。

4.教师将剩下的两组图片按顺序全部展示出来,逐幅探索箭头所表达的含义。启发同组幼儿合起来做一做。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看看这两幅图,仔细观察图上与前两幅图相比多了什么?那么这些箭头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用动作可以怎么表示?看着第三幅图,哪组小朋友想上来用动作合作试一试?那第四幅图呢?

(二)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1.幼儿边看图边完整地欣赏音乐。教师按照舞蹈的动作结构,有节奏地用手指向相应的图,引导幼儿感受舞蹈的动作结构及音乐情绪。

2.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跟随音乐,在座位上用幅度较小的动作表演。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用幅度较小的动作来跳舞好吗?

(三)幼儿起立,探索舞蹈的队形。

1.先请一组幼儿上来站点子,然后请其他三种花看一看图,根据图上每朵花的颜色和位置,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哪儿。

2.幼儿站成四路纵队的队形后,探索尽快变成四朵花的队形。

教师:这次我们要站着来跳这个舞蹈了,我们怎样才能从现在的队形变成四朵花的队形呢?

教师放慢速度哼唱旋律,幼儿尝试变化舞蹈的队形。要求在最后要做个花朵的造型,事先与一排的幼儿商量,自己所在的花朵是一个怎样的造型,在结束时摆一摆。

(四)幼儿完整地随着音乐跳集体舞,在表演过程中探索与同伴保持协调一致。

1.幼儿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完整地随音乐集体舞。

2.教师逐步退出,让幼儿在没有教师语言提示的情况下,尝试自己完整地随音乐跳集体舞。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小舞台”提供舞蹈《花儿朵朵》的舞蹈图谱和红、黄、绿、银四色腕花,让幼儿表演给同伴看。进一步体验与同伴共同表演舞蹈的快乐。

2.家园共育:可以在家中共同进行集体舞表演,体验亲子交流的快乐。

3.领域渗透:集合科学活动,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花朵的生长变化过程,并在自然角放置几盆花,引导幼儿定期给花护理,并进行“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花苞是如何变成花朵的。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花做朋友,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动作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花美的各种方式。

2、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环境,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自制花园为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在活动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花,让幼儿体验表现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 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花儿朵朵》含反思这篇文章共6271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鞋匠之舞》含反思》:大班教案《鞋匠之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乐器,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能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体验和大家一起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鞋匠之舞》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听懂不同音乐信号并表现相应的动作。

2、乐意与老师同伴参与音乐活动。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可爱的动物明星(米奇)我们和米奇来打个招呼。”“米奇长什么样?”(幼儿讲述)米奇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它。(音乐)(耳朵翘翘,嘴巴笑笑,尾巴摇摇,蹦蹦跳跳,我爱你)

二、出发去米奇妙妙屋,感受音乐的不同

1、“米奇那么神奇,大家都喜欢,看,我真的把它请来了。”(看视频)“米奇请我们去哪里?”想去吗?想去的站起来,准备好了吗?一起出发吧!(音乐)

“走了一段路,遇见了谁?”(高飞、米妮)“和它们问早,高飞高飞早上好!”——有节奏的问早

“走了那么长时间,休息一会儿。”

2、“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什么地方?哎,一座高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怎么办?”(爬)

“我们一起来爬过去,听好爬山的音乐,这个音是越来越高还是越来越低?那我们再用手指来试试。”“爬到山顶了,要下山了,下山时应该怎么样?”听下山的音乐。

小结:原来音乐还能告诉我们上山和下山。

3、继续出发

“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怎么样?”(播放重音)“猜猜是谁来了?怎么办?”找个地方躲起来。

4、“好了,巨人走了,我们继续出发啦!我们穿过树林,胜利啦!”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终于到了米奇妙妙屋。

“看看它们是怎么欢迎我们的?”

我们一起来给它们打拍子,一、二、三。

三、结束部分

“今天和米奇一起玩游戏,开心吧,和它再见!”

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2、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

3、老师带领值日生在课前摆放乐器在椅子下面。

4、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二、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1、师:快过节了,人们又是杀鸡宰鸭,又是唱歌跳舞,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一起来拍拍头拍拍肩,拍拍我们的小手吧!

2、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3、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三、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琴声,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四、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五、学习配器方法

1、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六、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七、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乐曲名称,理解乐曲内容,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

2、初步北洋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节奏感。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游戏活动的场景“小老鼠的家”小老鼠的尾巴(毛线辫成)

音乐猫眯头饰及充气榔头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以开火车的方式,连贯的介绍自己的名字。

节奏│╳╳│╳╳╳∣要求第二个宝宝要随音乐跟上第一个宝宝的节奏不掉队。

二、主体部份

1、歌“小老鼠上灯台”来引出今天的主活动。幼儿分片段欣赏动画片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A:小猫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整合方位词:在什么里面,在什么外面。在什么下面。)

B:小猫的舌头为什么要伸出来?它在想什么?

C:猜猜老鼠洞里的小老鼠知道猫来吃它们会做些什么?

D:猫眯得到了什么惩罚?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表现猫眯的馋样和小老鼠勇敢的样子。

2、完整欣赏。(培养幼儿安静欣赏的文明观看动画片)

三、在情景中表演。

由老师表演猫眯和老鼠妈妈,在音乐中表演游戏,使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幽默和欢快,真正体验吓了一跳的感觉。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根据老师的讲述,初步理解“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内容。

2、听辩音乐ABA段结构,能根据音乐创编出小老鼠跳舞,吃东西,着急的样子,发展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3、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自己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铃鼓。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随教师听着欢快的音乐进场。

(注:带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欣赏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猫最爱干什么?(抓老鼠)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老鼠的故事。”

(注:小朋友对于猫和老鼠并不陌生,而且还比较感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提问:“小老鼠在草地上干什么?它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怎么会钻到玻璃瓶里去的?小老鼠为什么会钻不出来?”

(注:《玻璃瓶里的小老鼠》这个故事比较有趣,幼儿第一遍听这个故事会感到好奇,因此为下面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2、再次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配以画面。

教师出示多媒体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注:运用多媒体教学富有吸引力,能够让幼儿紧紧的跟着活动思路走。)

三、要求幼儿听辩音乐ABA段结构。

教师:“老师给这个故事配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后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乐曲有几段?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1、欣赏乐曲。

(注:这里音乐出现,让幼儿初次感受乐曲的旋律。)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ABA段。

教师:“第一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就用小老鼠做游戏的图片来表示,第二段就用小老鼠钻进瓶出不来的图片来表示。”

(注:形象的图片更加能够帮助幼儿形象记忆。)

3、结合图片再次欣赏。

四、根据音乐创编出小老鼠跳舞,吃东西,着急的动作。

1、幼儿创编出小老鼠在草地上做游戏、跳舞的动作。

(注:这一环节,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创编动作。一方面让幼儿再次感受A段音乐,另一方面,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学会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自己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把小凳子反过来当作小瓶。”

3、幼儿在“瓶子”里创编小老鼠吃东西,着急的动作。

4、听到铃鼓声表示瓶子破了,小老鼠从小凳子里跳出来,做跳舞动作。

(注: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做到面向全体,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B段音乐,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

五、合着音乐完整的进行表演。

(注:进一步完整的熟悉乐曲,要求幼儿适当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和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语言活动是学而乐中的一个故事,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幼儿游戏活动方案。通过活动,能过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故事里的对话,发展了语言,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并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整个活动主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从幼儿的表现上看,本次活动的目标还是达到了,只是对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还是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我改变以往故事教学的教师一人说,幼儿听,而是先让幼儿对这个故事有个自己的猜想,并且鼓励幼儿说跟别人不一样的,体现独创性。没有听故事内容之前,让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想想,猜猜,说说,故事的内容,使幼儿对本次故事活动有个耳目一新的感觉,虽说幼儿不习惯这样,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幼儿树立了自信:瞧,我也可以猜故事,说故事,编故事。

通过幼儿边猜边说边看,理解故事的内容,哦,原来是这样的,同时说,谁和故事里一样,他们就会有种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和故事里的不一样我们更应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且鼓励他们的想法。

通过层层推进,幼儿已经能复述整个故事内容,不仅开动了脑筋,还从故事里学习了规范正确的语言。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第二大部分是游戏,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满足了想说的欲望,创造了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说,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果让我再重上这一次这节课,我会鼓励幼儿更大胆地说,大胆地演,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快乐每一节课,开心每一天。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两种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课前结合认识秋季,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景象。

2、节奏图谱与根据歌词绘制的图谱想结合。

3、图片(光秃秃的大树在哭泣)

4、录音机、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活动室。

师:“秋天来了,你们想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吗,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发声练习《听》

师:“听,是谁在唱歌,请小朋友用歌声来告诉我。”

3、学唱歌曲《小树叶》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是谁在哭?”“原来是树妈妈在哭,你们知道大树妈妈为什么哭?”(让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观察树)“树妈妈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树叶,越想越伤心,所以哭了。”

(2)出示一封“小树叶”的信,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刚才我收到了一封信,是小树叶寄给树妈妈的,你们想知道信上写了些什么吗?”(教师朗读信的内容)“小树叶在信上写了些什么?”“树妈妈听了小树叶的信后,心里会怎样想?”

(3)教师范唱歌曲。

师:“老师把小树叶写来的信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4)出示节奏、歌词图谱,带领幼儿拍出节奏和有节奏的念歌词,重点帮助幼儿拍出附点音符节奏。

(5)幼儿看图谱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两遍,提示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4、启发幼儿用两种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师:“歌曲的第一段讲了什么?小树叶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曲的第二段讲了什么?小树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5、幼儿扮演“小树叶”,围着“树妈妈”唱歌跳舞。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树妈妈,小朋友你们来做小树叶,围着妈妈唱歌跳舞。”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获得愉悦和美感;

2、创造性地用声势、声音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鼓励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稳定地表现节拍。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头饰:蝴蝶

2、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在乐曲《问候舞》的伴奏下,幼儿愉快自由地进入活动室。

(两个小朋友手托手,跑跳步进入活动室,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创造、表演声势动作。)

2、发声练习(C、#C、D、#D、E、F)34 5-|54 32 1-|12 34 5-|54 32 1-|

小猫怎样 叫?喵---喵---喵— lv lv lv lv lv lvlv lvlv lv.小鸭怎样 叫?呷---呷---呷—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1— 2|3— 4|5— 6|5— —|5— 4|3— 2|1— 3|1— —|

河 里 小 鱼 游 啊 游,摇 摇 尾 巴 点 点 头。

3、随前奏用最好听的声音表演唱《蝴蝶歌》,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

4、用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感受音乐,用身体当乐器(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鼓励每个幼儿创造不同的表现形式,并请每一个幼儿展示,然后老师哼乐曲每个幼儿按顺序各表示一小节,教师给予适当地鼓励和引导。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我 们到 这里 取 乐 器)

5、随音乐有顺序地自选乐器,用乐器表现稳定地节拍,感受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感觉。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请 你把 乐 器 轻轻 放下 去)

6、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分组、分形式演唱(合唱、伴唱),引导幼儿用哼鸣等声音表现形式来组合演唱。

四、活动结束

随音乐送乐器……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觉得新课标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已经走进我们每节课中。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想、听、说、练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学习精读课文时,从读到思考问题再到画批直至最后的写感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老师创设情景,激励褒奖,争取赏识每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都得到发展。上完课后真的觉得自己在教态、教法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始终以小蝴蝶花的身份来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小蝴蝶花情感的变化,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问题,读中感受语言,读中体验感情,读中品味语言,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描写小蝴蝶花前后情感变化的语句,让学生进行对比读,联系上下文找联系,找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独特的美,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在理解小蝴蝶花由骄傲到自馁的情感变化时,我用课件出示她骄傲时说的话和自馁时的心里想法,让学生来对比读,思考小蝴蝶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情感变化?学生当时的发言非常精彩,有的说:“因为小蝴蝶花和普通的小草比,算是漂亮的,有优点的。可是要和那些名花奇葩比起来就不起眼儿了,好像没有优点了。”有的说:“小蝴蝶花看到那些名花奇葩,就头昏目眩了,想不到自己有什么美丽的地方,开始不相信自己了,所以她就会自馁。”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得出,他们已经懂得“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的道理。这样联系课文内容,把前后重点句子对比起来理解,使课文内容以一种动态的滚动的方式出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更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段落的教学。在教学中,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小蝴蝶花怎样的故事”,这是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也就是篇的教学。紧接着我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蝴蝶花骄傲的?仔细阅读描写小蝴蝶花骄傲的段落,边读边思考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这是段的教学和训练,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也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这种由篇到段的教学,适合中年级教学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由于工作经验不是特别丰富,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教师面对学生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还不能够发挥教学机智,巧妙引导。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还不够细致、全面,导致效果不是很好。这些不足都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改进和完善的。

尽管自荐课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我的教学研讨却没有停止,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讨,让我的课堂争取做到堂堂有进步,处处有惊喜!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及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与弱起旋律。

3、学习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自然地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教学准备: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歌词,(注意句子和呼吸)。两首乐曲:一首歌曲的伴奏,一首活泼的乐曲。

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1)喊嗓:嘿、哈!

(2)半音模进:我的小娃娃。提醒幼儿正确的呼吸。

2、复习歌词

(1)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歌词朗诵配乐。指导语:“请小朋友听两首乐曲,选择一首为诗歌朗诵配乐。”

(一首为活泼欢快的旋律,一首为歌曲的旋律。)

(3)随音乐朗诵歌词。

3、学习歌曲。

(1)先倾听伴奏音乐。

(2)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哼唱。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4)教师范唱,引导幼儿从欣赏入手感受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你听了之后什么感觉?”(感动、优美、思念)

(5)学习有表情地演唱。

A、第一段前半部分有几个附点音符?进行节奏训练。

B、指导语:“风儿问过誰?”(重点学唱第9、第11小节休止符与弱起拍处,可用比较倾听的方法。)

C、指导语:“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重点学唱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4、练唱歌曲

(1)分小组练习演唱,其它幼儿倾听。

(2)可以用师幼对唱形式练习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最后一句合唱)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与弱起旋律。

3、学习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自然地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教学准备: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歌词,(注意句子和呼吸)。两首乐曲:一首歌曲的伴奏,一首活泼的乐曲。

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1)喊嗓:嘿、哈!

(2)半音模进:我的小娃娃。提醒幼儿正确的呼吸。

2、复习歌词

(1)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歌词朗诵配乐。指导语:“请小朋友听两首乐曲,选择一首为诗歌朗诵配乐。”

(一首为活泼欢快的旋律,一首为歌曲的旋律。)

(3)随音乐朗诵歌词。

3、学习歌曲。

(1)先倾听伴奏音乐。

(2)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哼唱。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4)教师范唱,引导幼儿从欣赏入手感受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你听了之后什么感觉?”(感动、优美、思念)

(5)学习有表情地演唱。

A、第一段前半部分有几个附点音符?进行节奏训练。

B、指导语:“风儿问过誰?”(重点学唱第9、第11小节休止符与弱起拍处,可用比较倾听的方法。)

C、指导语:“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重点学唱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4、练唱歌曲

(1)分小组练习演唱,其它幼儿倾听。

(2)可以用师幼对唱形式练习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最后一句合唱)

教学反思:

歌曲《风儿找妈妈》是一首充满温情、意境感伤的歌曲。歌曲通过描述风儿找妈妈的情景和心情来感染幼儿,从而激发出幼儿对妈妈的爱,以及同情心和爱心。在活动中,将运用双声部合唱的形式将歌曲的意境表达的更加强烈,渲染出风儿对妈妈的想念之情和爱妈妈的情感。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阅读红色经典美文摘抄下一篇:2010-2011教师寒假政治学习总结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