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

2024-07-01

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通用7篇)

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 篇1

自主创新, 推动企业发展

为适应我国铁路提速发展的需要, 上海铁路局进一步加大了自主创新的力度, 2007年以来, 主持承担铁道部科研计划项目13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这些自主创新成果不仅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生产, 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取得了显著成效, 赢得了各方面好评, 而且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 为上海铁路局顺利完成近年来铁路提速、改造和运输生产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非接触式接触网动态检测系统

上海铁路局技术中心科研所研制的“非接触式接触网动态检测系统” (见图1、图2) , 采用基于两台共面线阵摄像机的三角法立体测量技术, 满足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需要。在不停电、不影响运输秩序的情况下, 实现对接触线磨损、几何位置 (导高、拉出值、导线坡度、平顺性、导线高差等) 、硬点及偏磨等参数的动态检测, 且不受行车速度制约。该成果于2005年11月通过铁道部技术审查和验收, 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 该系统已经安装在上海铁路局时速160 km的新型检测车和中铁电气化局上海维管段的5辆接触网作业车上并投入应用。也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 为接触网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线路精密控制网建设

目前, 上海铁路局在京沪、沪昆线 (管内) , 合宁、合武 (管内) 、甬台温客运专线已建成线路精密控制网。设置的CPⅡ、CPⅢ控制桩点稳固, 符合CPⅢ采用自由建站后方交会法测量点对布点的要求, 有效提升线路大中修设计、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和日常轨道几何状态控制质量 (见图3) 。

无线数据传输桥梁振动检测

项目以无线方式实时检测桥梁性能, 无线信号传送稳定, 抗干扰性强, 远程控制可靠,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可大大提高桥梁现场检测的准确性与效率, 并为维护单位及时了解桥梁状态提供便捷手段。该项目2008年获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系统已在上海、济南、武汉铁路局推广应用 (见图4) 。

长江大桥安全检测

通过采用检测、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 实现对大桥结构响应及工作环境的实时在线监测, 并利用获取的大量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构的工作状态, 为大桥的管理和养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该项目使上海铁路局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在上海铁路局南京、芜湖长江大桥上投入使用 (见图5) 。

无线调车监控

上海铁路局主持研发。基于机车LKJ-2000型监控装置、TDCS和TMIS等系统, 将车站信息、调车作业单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送至调机, 实现调车信号、调车进路及作业单、区段限速等信息在机车上的实时显示, 为调车司机提供调车作业依据, 并具有超速防护功能。该项目获2008年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见图6) 。

电务综合试验

上海电务段2009年主持研发, 包括TDCS系统、车站列控中心、EI32-JD型计算机联锁仿真三个子系统。具备对车站电务设备进行联锁关系检查、限速命令验证、TDCS信息核对、备品备件检测等功能, 可模拟故障并对现场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 (见图7) 。

客车轮对与轴承运行状态监测

基于原有轴温报警器, 实时跟踪监测轮对、轴承运行状态, 实现轮对、轴承故障预警。该项目由上海铁路局合肥车辆段自主研发, 2008年获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铁路供电有源无功补偿装置

上海铁路局合肥供电段自主研制。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 实现无级差连续和极性可调的无功, 调节速度快、不需大容量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 谐波含量小。可用于时速200 km及以上线路35/10 k V变配电所。该项目获2008年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消化吸收, 用好引进工装

随着我国铁路的发展, 大量国外铁路先进技术不断引进。如何用好、修好引进工装设备, 是确保我国铁路提速成功的关键。上海铁路局在既有线提速和高等级铁路建设中, 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 在确保用好的前提下, 大力开展再创新活动, 已初步取得成效。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在引进过程中主动做好消化吸收工作, 才能不辱使命。

大型养路机械成套装备技术与应用

上海铁路局“铁路线路大型养路机械成套装备技术与应用”项目, 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路首次引进的钢轨铣磨车和首台AHM300R-CH路基整形车在上海铁路局已投入使用。快速换轨作业车目前已试制成功, 即将投入现场试用 (见图8) 。

动车组列控车载数据管理

项目由上海铁路局自主研发。主要功能是采集、分析动车组列控车载数据, 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该项目关键是不断掌握进口设备的大量故障代码信息, 这对提供故障解决方案, 修好、用好动车组设备至关重要。

便携式客车控制电缆绝缘与对线测试仪

“便携式客车控制电缆绝缘与对线测试仪”是为适应现场检修作业中对客车车辆控制线更快、更准地进行绝缘测试和对线, 改变现有常规仪器低效率、易差错的传统方法而研制的智能测试仪器, 填补了车辆维修领域的空白, 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该项目适用范围广, 通过菜单选择, 同时能满足25型客车、庞巴迪车辆、动车组等各种车型控制电缆。2008年通过上海铁路局技术鉴定, 目前已在上海车辆段推广应用 (见图9) 。

集便器控制器国产化

参照美国monogram公司生产的集便器设计原理, 根据我国铁路客车的实际情况, 上海车辆段对集便器控制器进行重新自主设计 (见图10) 。该产品不但能完全替代原进口件, 还强化了系统保护功能, 经投入现车使用, 效果良好, 荣获2008年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钢轨探伤车进口轮探头组件

我国铁路现有钢轨探伤车均使用从美国Sprry公司进口的轮探头组件, 通过分析研究, 上海铁路局技术中心组织力量, 进行国产化设计。目前国产轮探头组件已通过上海铁路局技术鉴定, 其日常工作消耗量最大的“探轮外膜”已投入小批量生产, 在上海铁路局的钢轨探伤车上投入使用, 并通过广州、柳州、南昌、济南等铁路局和铁道部钢轨探伤车的试用。

加快成果转化步伐

科研项目取得成功, 凝聚了科研人员大量心血, 如何使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 同样也需加倍艰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不仅能积极推动科研工作纵深发展, 还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上海铁路局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取得可喜成效, 现已涌现出上海铁路站场调速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合肥金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 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茁壮成长。

减速顶和挡车器

上海铁路局站场调速技术发展中心成立于1991年, 现为上海铁路站场调速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简称上海调速中心) 。该公司自1980年11月开始研制我国第一代外侧减速顶以来, 一直紧密围绕铁路运输市场, 不断开发新产品, 目前已成为全路减速顶调速设备科研设计、生产供应、售后服务的主要单位, 减速顶已从最初的单一外侧减速顶发展成12个系列、48个品种。该公司在减速顶20多年的研发过程中先后获得国家六部委颁发的国家级新产品奖、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 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四项, 三等和四等奖各一项。截至目前, 该公司已向全路100多个站场累计供应TDW®减速顶50余万台, 为我国铁路编组站自动化改造作出很大贡献。

在做大做强国内铁路减速顶调速设备的同时, 近10年来, 该公司还依据国内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客运专线的市场需求, 研制开发了轨道交通线路终端安全防护设备 (DDCQ挡车器系列产品) , 该系列挡车器分别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级项目证书、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专利号:ZL03 2 32123.6) 和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目前, 除在全国各大城市地铁、轻轨及国铁线路上得到广泛应用外, 亦已完成在国内高速磁悬浮试验线、低速磁悬浮线上的安装调试, 并出口到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 赢得很高声誉。该公司在不断创新中始终坚持以质量取胜, 2001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见图11、图12) 。

内燃机车柴油机陶瓷系列配件

上海铁路局安徽劳动服务总公司合肥金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是铁道部定点生产企业。该公司研制生产拥有国家专利的铁路内燃机车柴油机陶瓷系列配件:陶瓷活塞环、陶瓷活塞、陶瓷喷油器针阀偶件、陶瓷喷油泵柱塞偶件、陶瓷进排气门等产品, 曾多次获得“铁道部重点推广项目产品”、“上海市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安徽省质量放心产品”和“安徽省新产品”等称号。企业先后被评为“上海铁路局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和“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单位, 是上海铁路局首家通过新标准验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04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实现了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生产的内燃机车陶瓷系列配件出厂合格率保持100%。通过大量装车试验跟踪检测证明, 该类产品不仅有耐磨性能好、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而且具有良好的节能、降耗、环保效果。

该公司目前已开发出15大类50多种机车陶瓷配件 (见表1) , 其中有30多项产品获批为铁道部机车重要件定点项目产品, 并通过上海铁路局技术部门的鉴定和验收。机车陶瓷油压减振器、陶瓷联合调节器传动轴、陶瓷喷油泵出油阀偶件等都已获国家专利, 并开始生产销售 (见图13) 。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

上海铁路局技术中心科研所科技成果转化产品, 1997年12月通过上海铁路局技术鉴定, 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其关键技术指标—钢轨胶接绝缘接头整体剪切强度超过美国“AREA”的技术标准和美国同类产品的实际强度。其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铁道部标准 (TB/T2975-2000) 规定要求。适用于50 kg/m、60 kg/m、75 kg/m钢轨工厂热胶生产, 1998年获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交通邮电系统优秀新产品三等奖。该产品已在上海铁路局、宝鸡桥梁厂等单位批量推广使用。该所为了适应我国铁路大规模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线提速需要, 新近又自主研发了“KZXJ-3250客运专线现场胶接绝缘接头”, 为钢轨现场胶接绝缘产品, 是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之一。该项目2008年11月通过上海铁路局技术鉴定, 作为《时速250 km合宁铁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子项目, 获得2008年度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特等奖, 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提供了技术先进的现场胶接绝缘接头, 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在合宁、合武、甬台温和温福客运专线上推广使用 (见图14、图15) 。

工地钢轨接触焊作业车

上海铁路局技术中心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工地钢轨接触焊作业车, 是为在现场采用闪光接触焊技术焊接钢轨设计研制的新型施工装备。2003年12月该项目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 经专家审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填补了国内空白。2004年获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移动式接触焊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标志着国内无缝线路施工工艺的一大突破。该设备适用于铁路、地铁和轻轨轨道短轨或长轨条的现场焊接, 具有施工方便、进度快、节约投资等优点。目前已在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 (集团) 有限公司等建设施工单位承接的京津城际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上海轨道交通1, 4, 8, 9号线和广州地铁3, 4号线铺设无缝线路焊接施工工程中推广使用 (见图16—图18) 。

提速道岔锻造辙叉焊接装置

上海铁路局技术中心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产品——道岔锻造辙叉闪光对接焊机, 是为全断面焊接锻焊辙叉的心轨与叉心而设计研制的焊接设备, 焊接接头机械强度和精度完全符合TB/T1632-91标准, 满足辙叉焊接作业的需要, 2005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和验收。该设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铁路焊接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2006年获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在哈尔滨铁路局等道岔生产厂投入使用 (见图19、图20) 。

列检作业监控系统

上海铁路局安徽铁道集团公司阜达铁道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 位于安徽省阜阳市。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列检作业监控系统”获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铁道部“铁道科学三等奖”和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产品“微控电动脱轨器”和“微控电控列车试风装置”获铁道部定点生产证书。该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见图21—图23) 。

内燃机车扣压橡胶软管

上海铁路申机工贸公司主要从事机车配件的制造与修理,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扣压橡胶软管是该公司主要产品之一 (见图24) 。2003年11月生产的内燃机车钢丝编织扣压橡胶软管获得了铁道部定点生产证书。

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 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160-02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要求和应担当的使命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科教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科教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供给能力不足与企业对科技成果吸纳力不强的矛盾突出;科技与经济的耦合度不高,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偏低,社会公益类科技工作和基层科技工作薄弱,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资源分散浪费并存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温家宝总理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必须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引导和促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上

党的十七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战略层次来认识,把人才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优化人才成长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把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调动广大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标,把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环境作为科技工作的优先任务。进一步营造科技政策环境,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改进科技评价办法,弘扬创新文化,使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

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技能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要发展,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关键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为县域经济发展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科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职业教育应为县域经济提供科技支撑,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靠地方,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如:依靠科学技术,优化种植业布局;建设生态林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养殖板块经济;建设工业开发区,构筑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重要成果,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职业教育的研究方向是技术应用开发性,研究领域重点应放在县域区域产业上,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建设,积极依托产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最终目标是能够服务产业、提升产业。

三、“科技进步工程”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看到,没有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当不了贸易强国,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不了经济强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动力,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1.观念上创新。科技部门应立足科技服务经济、科技服务基层,开展科技诚信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为企业争取大量的科技项目和资金;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为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2.服务方式上创新。科技部门应主动服务,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围绕实施科技素质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也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3.管理上创新。不断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方法,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实现项目的最大综合效益,促进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

4.项目上创新。科技部门应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好项目、大项目对当地经济的牵引作用,大力培植出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实施科技进步领导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首先是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为科技工作的开展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更要将科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根据本地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推进本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措施,并加强督办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制定的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作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2.实施技术进步工程。要紧紧抓住“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主题,以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坚持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实行精品名牌战略相结合,探索并形成具有县域经济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第一,要围绕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选择机制较健全、技术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保护扶持,扶大扶强。第二,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要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通过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的引进,促进当地汽车及配件、化工、建材、服装等重点行业尽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要坚持以科技带动工业化,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武装传统产业,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要大力促进当地优势行业和企业整合重组,同时,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整合力度,努力实现技术、信息等关键要素共享,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大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牵线搭桥,引导企业寻找科技靠山,促使当地的传统产业在工艺、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创新能力、现代化管理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引资、引智工作,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推动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第四,全力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发展必须抓项目”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加大对上争项目、争资金的力度。一是要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结合企业和农民的需求,加强项目储备;二是要高质量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高水平搞好项目策划,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三是要集中人力、物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在争取省级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在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上有所突破。真正让科技项目成为壮大企业的强力推进器和发展全区经济的加速器。

3.实施“金桥工程”。第一,要大力发挥当地政府科技咨询服务专家的科技智囊作用,不断介绍引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这是由当地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乡镇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致富带头作用的同时,适时邀请、引进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专业科技人才直接到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以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第二,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协作。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同时,要下大力整合当地的科技资源。当地科技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经贸、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人事、教育等部门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支持,重视发挥行业科研单位的作用,实行科技信息、数据资料的广泛共享,充分利用知识积累和众人智慧,提高科技为经济服务的能力。第三,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造当地的科技服务机构网络,大胆采取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调动其经营技术成果的积极性,要创新信息服务体系,重点是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搜集适用的科技信息、产品市场信息和农民致富信息。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张力关系 篇3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张力关系

长期以来,科学技术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一直只是分别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象而被研究.然而,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日益显著,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一切都深深地打上了科学技术的烙印,科学技术成为无所不在的力量,直接左右着社会发展的程度,并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作 者:侯忠海 Hou Zhonghai 作者单位:湖北农学院,人文与教育系,湖北,荆州,434103刊 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3(4)分类号:B82-057关键词:

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 篇4

25年的发展,铸就了新奥集团今天的辉煌。回望历程,企业发展的步伐赋予我们青年人新的要求、新的希望。而我们也为新奥所取得的业绩感到自豪和骄傲,感到作为一名新奥人的光荣与责任。未来,我们力争与企业同进步、共发展,努力争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青年人思想活跃,想法新颖,对企业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企业发展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团队的努力和发展。同时,企业也是我们青年人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们是企业的新生力量,良好的状态与面貌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无所畏惧、不断超越的精神,为企业不断赢得发展;作为企业发展重要的资源,是企业中促进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这样说,青年的成长决定企业的成长,青年的发展决定企业的发展,青年的未来决定企业的未来,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企业的未来;谁把握青年,谁就把握企业的命运!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走向人才竞争、文化竞争,“人才强企”已上升到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让青年人感到企业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激发和培养青年人对企业的感情。使其能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勇于创新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责任感。企业要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和构筑更好的平台,让每个青年人都成长起来,为企业的拓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形成青年成长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加强文化建设,塑造青年特质。青年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氛围,实施理念灌输教育,强化青年企业文化理念,赋予每一种思想、理念以具体的内容,强化青年企业主人翁意识,优化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培养自强的企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我们青年员工要牢固树立“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思想,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企业搭建的成长平台中,成为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才智型青年,并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做到爱岗位就是爱自己,爱自己就是爱企业。为企业工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常说不能为别人活着而要为自己活着,我想说我们应该为自己工作。

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 篇5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一、前言

CAD技术在60年代兴起于工业发达国家,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制造业本身的飞速发展,CAD软件业也迅速成长起来。80年代初,国内开始CAD技术的应用,于80年代末形成规模。90年代初,我厂就开始CAD技术的应用,1997年开始进入集CAD/CAM/CAE,CAPP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于一身的逆向工程技术领域。现在CAD/CAM已成为企业设计、制造最基本的工具和方式。

二、CAD/CAM系统的建立

我厂是高低压电器元件和成套装置生产厂家。每年生产几千台套各种开关及开关设备。产品的特点是:品种更新快、交货时间短,其中钣金、冲压件占产品全部零件的80%以上。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厂在“八五”、“九五”期间引进了日本的数控冲床、瑞士的激光切割机、焊接机械手、美国的加工中心、三座标测量仪等许多先进的加工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产品的设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产品是否有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当今先进开关及开关设备的一切优良性能是集世界先进设计技术、先进造型技术、先进分析技术、先进加工工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融新材料、新方法等于一身,是通过许多高科技的手段来实现的。开关设计由于要求体积小、机构操作既要可靠又轻便简单,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制造工艺技术上就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加工工艺的制定又取决于前期的选型设计和结构设计。面对众多同行厂家的激烈竞争,为了加快自身科技进步的脚步,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高技术含量,早在1989年底,就开始关注CAD技术引进了模具CAD软件,对冷冲模进行了辅助设计,1992年又从西交大引进“JDS计算机自动布线”软件,使开关柜的二次接线布线图实现了计算机设计,为今后CAD技术的普及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6年底,我厂经过调研,试运行,系统测试,于1997年初从华中理工大学引入了开目CAD软件。第一期的软硬件设备配置投资不到20万元系统已初具规模,而经过几个月的应用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最初仅在设计科室应用,而今,从设计,工艺到生产加工已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我厂已经先后四次引入开目CAD软件共50多套,运行在60多台微机上,可以说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98年初又从美国EDS公司引进UGII软件,开始由二维设计逐步转入三维设计,从而使我厂的设计水平前进了一大步。目前我厂仅技术口就配有:联想586计算机60台,SGI工作站一台,HPVectraXU两台,HP650,HP700绘图机各一台,EPSON喷墨打印机六台,累计投资二百多万元。所有的微机用NT网联接,SGI工作站也与微机采用网络联接,在微机上安装了FTP软件,采用双工方式实时以及后处理NC数控代码数据。在数控冲床工作区,采用数控NC系统提拱的通讯协议,NC机床的RS232C串行通讯口与PC486连接,数据传送采用半双工模式,允许NC与PC之间通过该线路进行双向轮流传输。我们还开展了CAD/CAM一体化的尝试,在UG上制作出零件的外形,进入UG的CAM模块生成.CLSF文件,再利用UG软件的通用后置处理生成.ptp文件,利用SGI工作站网络、PC网络、PC与NC机床间的通信,完成从CAD到CAM的一体化设计。

三、CAD/CAM/CAE的应用

1.三维设计与二维设计的集成我厂从1996年底开始全面推广二维计算机设计的应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首先,应用二维CAD提高了绘图速度、图形方便、出图美观。从我厂应用开目CAD设计伊始,我们就非常重视CAD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还是模具设计,有许多工作是相同或相近的,对于这部分工作,我们称其为“标准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强大功能,结合我国国家标准及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把它们全部做成“标准件数据库”,大大减少重复劳动使设计人员从繁锁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到从事创造性的优化产品结构的设计。在引进开目CAD软件的同时,我厂还针对应用最多的钣金加工进行了二次开发,成功实现了钣金加工的计算机设计,制造一体化。自行设计开发出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计算书,KYN4(A)10F对面桥自动生成模块。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的“最佳用户”、“典型用户”、省CAD示范企业。目前我厂产品开发全部应用CAD设计,出图率达98%以上,普及率100%,二维图纸已有上万张。然而,这一步仅完成甩图板的工程,在平面上生成图样,而无法实现三维造型布局和动态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设计水平可通过应用现有的二维设计图建立三维数学模型进行三维的变形的设计,生成系列件图库,零件的模具图。

将已有资源通过优化组合而成为一种新的资源,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劳动。二维与三维的集成就是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技术运用工程。开目CAD与UG系统中的每一个部件对象都支持OLE/COM接口标准,开目设计软件都可生成一个DXF格式文件,而UG三维软件也可直接读取DXF文件格式,这使得二维与三维的集成成为可能。

2.应用三维技术进行新产品设计

1998年初我厂选用真空接触器作为使用UG进行产品开发的“样板设计”。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是进行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功能设计。利用UG的三维建模功能,进行外观设计,确定总体布局,做出简单的几何外形,制定出产品完成其功能应具备哪些功能部件,以及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方案,然后综合用户及各方意见,进行不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将方案模型做成彩色tif图片,在计算机上进行多媒体演示,以获得最佳效果。第二,总体结构设计。在这个阶段开始具体的工程设计。根据方案确定的结构,确定各部件的外形结构尺寸和配合尺寸,以及各部件之间的约束关系。第三,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根据组成部件的各零件间的相关性和可修改性,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设计。在部件中,各零件的相互配合尺寸及空间位置、各种必要的数据被最终确定下来。部件设计完成后,根据部件中所确定的各零件的结构,再设计出形状各异的零件。设计人员综合使用三维UG软件的各种技巧,先后完成零件设计。第四,设计验证。利用UGInfoAnalysisinterference检查装配件之间是否有干涉,相互位置是否正确,将大量的设计误差消灭在出图之前。利用MSC/Nastran软件对结构体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利用UG/GFEMPlus模块来做有限元的前后处理,得出在高速运动及强力作用下结构体的动态特性及动态响应,为设计零件的结构形式及所选材料提供依据,从而确保设计出的零件结构合理,材料选用恰当。根据检查、分析、计算结果,反过来对设计进行反复修改,使零、部件得到最优化设计,设计出完美的产品。最后,我们将所有的零件进行细化,并作出二维工程图纸。

3.利用UG的CAE功能进行产品的机构分析

利用UG中的cationMechanism进行运动件的运动分析。在运动过程中检查运动件间的约束关系是否正确,运动过程中是否有干涉。这在利用图板设计中是无法实现的。这不仅提高了设计质量而切能准确地预测产品的性能。如我们应用UG所完成中置柜的机构分析。首先,利用UG的高级建模功能完成中置柜主要部件的三维造型,包括接地开关传动闭锁装置,活门联琐装置,并用UG的装配功能将这些零件装配在一起。完成装配后,标记出相对运动的各零件间的连接点和方向,据此,用UG的机构分析模块分别定义出活门联锁机构的组成元素。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先生成组成活门联锁机构的运动构件,UG中称之为连杆(link),可以用三维零件实体作为连杆,根据实际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关系在连杆间建立运运动副(joint)。并且按实际运动定义两个主动运动副:上、下活门,并且规定转向运动的极限值,最后形成一个完全约束(自由度为零)的活门运动机构。

利用UG/Mechanism中的Artification功能求解,仿真给定机构的运动,求活门运动轨迹,利用后处理功能中的Trace功能将活门定义为被跟踪轨迹的物体。通过运动分析和后处理,可以很方便地求得活门运动的最大极限值等,检查运动时各零件的干涉情况。利用UG/Mechanism功能,我们在很短时间内解决了活门的运动规律问题。UG中构成机构的构件(link)是真实的三维零件实体,因此整个机构直观、形象而且十分准确。后处理功能中可以利用测量、跟踪轨迹和干涉检查等手段求得所需运动部件的各种参数。所以说要精确描述现实空间的运动,必须以三维实体为基础,以此形成运动构件,合理选取运动副和运动条件,实现机构的正确约束,在定义运动副时,其运动、原点、方向、限制点对机构建立的正确与否有重要作用。

四、CAD/CAM应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循序渐进的目标,分期恰当的投资,正确可行的实施方案很重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CAD/CAM这一先进的制造技术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同样,要实施掌握这一技术必然会有一个过程,即使在发达国家成功率也非100%,部分在某阶段停滞不前,部分则失败,关键也许就在于目标,投资,实施三者应切合实际并取得平衡,目标应具体且易于实现并能为实现下一个更大目标打下基础,投资应以刚够用为宜,防止产品更新换代或闲置造成浪费。实施方案应具体,可操作性强并与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相结合加快实施进度。

第二领导的决策和目标至关重要

我厂的CAD/CAM的应用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广,是因为厂领导直接提出实施目标,制定实施措施。1996年底厂领导决定先引进开目CAD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及推广实现甩图板工程,当这一目标实现后,1997年底,又不失时机地组织CAD应用的专题研讨会,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差错,特别是怎样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三维软件进行实体模拟,以减少样机试验的工作量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最后经过认真调研从美国EDS公司引进UGII软件,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规划。

第三具有一支素质良好的技术队伍并培养骨干分子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我们技术口,想起实现丢掉图板的过程,大家都很感慨,尤其是年纪稍大,英语基础差的老技术人员,承受了很大的竞争压力,既要改变几十年技能与习惯,又要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从

事设计工作,这确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青年骨干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目的,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进程。它体现出我厂这支技术队伍的良好素质和务实精神。目前,技术口年轻人的比例大大增加,更增添了这支队伍的活力。

第四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是重要手段。

CAD/CAM技术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在CAD/CAM各个实施阶段,各有其特定的目标和特定的技术难点,我们实施“火炬式”的接力培训,采用边实践边培训边应用的方法,使得CAD/CAM技术迅速推广。

第五依靠高校或高技术产业,走出一条到达目标的又快又好的捷径。

浅议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 篇6

农业经济的增长是由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又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中外农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农业发展的进程表明,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要从根本上振兴农业经济, 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这是由于科技进步对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测算, 在当今发达国家, 农业增长份额的60%~80%是靠科技进步取得的。在我国农业生产中, 作为基本生产资料的总量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 人均资源拥有量将会越来越少。因此,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扩大, 只有通过科技进步才能实现。

科技进步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主导作用, 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技进步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农业生产本身而言, 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这是因为无论是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技术, 还是生产管理的现代化都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 增强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实力。二是就农业的产业结构而言, 科技进步使农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 推动农业中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和发展, 从而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有力地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

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进行重大的农业决策, 还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 都必须树立科技兴农的指导思想, 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努力提高科学技术起点和加大科技含量。

2 农业经济发展中运用科学技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农业科学技术是反映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及其在生产中成果应用的总称。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多年来农业发展的经验, 农业经济发展中运用科学技术应该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高新技术、常规农业技术、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 同时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因此, 正确处理科学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与农业生产对科学技术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的关系, 实行高新技术、常规农业技术、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结构, 是农业经济运用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则。

把农业建成高科技产业, 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农业经济必须把握这个方向, 大力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开发研究, 力争在各方面有所突破。

常规农业技术, 如种植业中的育种技术、立体种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即使在目前生产力条件下, 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 是当前农业经济中应用科学技术的重点。把这些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 必将会把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传统农业技术对保护农业生态, 实现农业良性循环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增施有机肥、旱作农业技术等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很大, 应将其纳入新的农业技术体系, 进一步应用于农业生产并促进其发展。

贯彻农科教相结合的原则, 就要在农业经济中自觉地依靠科学技术,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科学技术在促进农业增长中起作用的比重。同时, 科技工作要面向农业生产,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作攻关, 不断推出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并力争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方面要为农村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这样, 农科教各部门携手并进, 就一定能把农业的发展推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综合配套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体。农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单靠某一项技术难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有时甚至会给农业生态带来不良影响。因此, 农业经济应用科学技术必须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实行多项技术合理装备、综合配套投入,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裴一雅, 农业科技进步与新农村建设[J];科技资讯;2007年10期

[2]杨光祥,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J];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0期

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 篇7

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  现代企业  管理  影响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开始了与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而我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具备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基于科技创新与进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笔者希望通过对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的分析,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力。

1 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1 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1.1 科技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是迅速,导致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调整会更加复杂与严峻,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市场调研,不断探索最新的科技,并且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增加砝码,最终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比如格力集团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发展,最终成为中国500强企业。

1.1.2 科技创新与进步是现代企业生产元素结合的中介与手段。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我们分析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如论是成本优势的竞争还是差异化优势的竞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元素,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来支撑,也就是说企业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必然会改变企业生产元素,进而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

1.1.3 科技创新与进步支撑现代企业的管理。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其对企业管理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了现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就不能获得长期发展,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掌握世界上最核心的生产技术等,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二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之外,还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模式,而企业通过科学创新与进步,会提高企业的管理由重视资源消耗管理向以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模式转变。三是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实现了企业以最低的生产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

1.2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

1.2.1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企业践行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企业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比如有的企业在国家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其想到的并不是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是如何发灾难财。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可以规范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正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1.2.2 科技创新与进步实现了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要想发展好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整合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通过不断的整合与配置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一定要围绕企业的成本管理规律,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使科技创新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1.3 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如果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就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强,其获得的经济报酬就高,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的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科技含量高,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二是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企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如何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竞争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世界上任何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宝,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企业向世界500强方向发展。

2 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2.1.1 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的人才。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就必须要为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的基础,但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先进化就必须要大力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一是,现代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利用高校资源为企业培养具有高端知识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二是,现代企业要借鉴与参考国外先进国家企业管理经验与成果,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2.1.2 完善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现代企业要通过完善的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质量。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明确企业的管理权限,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中的应用。endprint

2.2 建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市场服务体系

2.2.1 为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统筹资金。发挥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为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企业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比如我国建立的融资担保政策、鼓励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建立企业贷款风险基金等。

2.2.2 建立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信息化平台。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为其提供一个成熟的信息平台,因为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将科技创新与进步应用到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中,比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实现会计的电算化,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手段的民主化,使得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3 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

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企业不断地创新与改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除了在资金、管理手段上入手之外,还需要一个外在的监督机制,也就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2.3.1 制定财税激励政策。基于科技创新与进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国家要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支持力度,首先财政部门要增加对科学创新的支持力度,对具有科学创新的企业要给予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资助、贷款扶持等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其次税务部门对科技创新企业实施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投资中小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可以实施投资收益免税或者按投资额比例抵扣税收的优惠政策。

2.3.2 增加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一是,在企业引进科技产品时提供优先选择的待遇,对经过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生产的科技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建立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来激励企业引进科技,形成创新概念;二是,政府对企业增加科技创新人才,扩大人才基金使用范围,以及第一次在本国或本市兴办高新技术的国外优秀企业,财政部门将给予专项奖励。

3 结束语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科技创新与进步作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经济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科学创新与进步的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外资,2014(2).

[2]果洪迟.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J].北京商学院学报,2012(2).

[3]董颖.地方科技进步政策的内涵、体系与区域创新系统关系——以杭州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上一篇:同学会倡议下一篇:小学政教处工作计划(-学年度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