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

2024-08-20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精选8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 篇1

参考文献

[1]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徐进前著.《金融创新》[M].上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4]谢芸.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

[5]蔡建宁.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金融,2005

[6]徐进前著.《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7]成正邦.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l.金融与经济,1999

[8]李林.美洲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J].农村金融研究,2008

[9]李善同等.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2

[10]PATRICK H 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ment countries[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6,14(2):174-189.[11]DEVANEY M,WEBER B·Local characteristics,contest-ability,and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ruralbanking:amar-ketstudy[J].TheQuarterlyReviewofEconomicsand Finance,1995,35(3):271-287.[12]OCEDServices:Statistics on Value Added and Employ-ment[R].Paris,1996,1997

山东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致谢

首先,衷心的感谢谭霞老师对本文的精心指导,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不仅

掌握了论文的有关写作知识,同时深深体会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值得我学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 篇2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已经取得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银行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趋势, 以及满足个人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 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举措。各大银行纷纷开始把以个人理财、个人消费贷款等为主的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发展重点。

借助高科技手段, 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迅速, 首先表现在信用卡数量以递增的速度日益增加。目前已经发现的信用卡、智能卡、储蓄卡以及证券保险公司联网的“一卡通”以及和工商企业联合推出的各种消费卡, 正逐渐进入个人金融活动领域。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电子化和网络化程度的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无论从服务手段、领域、地域还是服务范畴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自2008年元旦起, 申请浮动利率住房按揭贷款的房贷客户将指向调整后的新利率标准, 个人信贷也因为还款额再攀新高。伴随着个人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的巨大变化, 我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个人金融服务也在这20多年不断发展, 目前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各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

二、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迅速地转变观念, 积极按照国际银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个人金融管理模式, 大力开发新的个人金融产品, 使得我国的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对比发达国家, 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尚处在初级阶段, 发达国家的个人金融业务特别是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银行卡等, 已经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业务领域和效益源泉, 一些主要商业银行其个人金融服务占全部收益的60%至90%。而我国个人金融服务开展至今, 尚未能达到这种水平。另外, 与西方银行业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相比, 我国在业务品种、经营方式、服务水平, 特别针对高端客户“一对一”服务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虽然我国居民个人的金融观念在这些年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对大部分居民个人来说, 对金融、银行以及投资理财等知之甚少;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所需要的政策法规等外部条件看, 目前也相当不成熟, 因此也制约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就目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情况来说, 还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 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单一, 且功能重复

目前我国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有结算类、咨询类及设计类, 开展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单一, 业务范围狭窄, 主要以结算类为主。

(二) 技术手段落后, 电子化及网络化程度低

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电脑网络和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 一些先进的自助银行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 电话银行还不普及, 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 大部分个人金融业务人主要由柜面人工办理。

(三) 个人金融产品市场营销滞后

个人金融产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但与此相关的个人金融产品的业务宣传和功能介绍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四) 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滞后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 在这种环境下, 银行开展个人业务时, 面临的信用风险突出。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管理体制上, 要充分体现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部门分工与协作

应确保把个人金融业务所涵盖的范围尽可能地纳入到一个部门中, 以实现优势充分利用,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 加快个人金融业务网络化进程

个人金融业务的客户多而分散, 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快捷、安全的个人通讯系统的支持, 个人业务的拓展是困难重重而且成本很高的。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上的竞争要立足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贴身服务。这就要求必须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 大力开展网络服务。

(三)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网络技术, 提高营销水平

营销渠道延伸到最终客户, 保证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与银行的互动式无缝对接。通过市场开拓部门的调查, 与具体的业务品种密切结合, 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

(四) 我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

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 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行业, 不同的风险偏好, 设计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

(五) 建立统一的个人金融征信系统和及时的信息披露

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征信管理机构, 应尽快通过计算机信息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源共享、分级控制的个人征信系统。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个人征信系统建立自己的个人信息平台, 以实现信息共享, 并要及时建立与此相关的个人信用评级系统, 设立相关的评价指标, 保证个人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这将有效杜绝和降低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

(六) 培养和选拔专业的个人金融服务客户经理, 提高个人金融服务人员的素质

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先选组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金融业务执着的精英员工, 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 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 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 懂得营销技巧, 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的个人金融服务队伍。

参考文献

【1】章一峰金融热点问题聚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谢芸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 篇3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逐步涉及经济交易的各个环节,对经济的影响越发明显。而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模式的代表,其个人金融业务是社会经济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影响已经显现,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影响并加以应对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系统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从中挖掘其给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带来的机遇,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探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和风险防范措施,以期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步伐,并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决策提供深入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个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风险控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

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强劲,就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来看,主要有3个核心部分: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而从组成要素分析,可以分成金融机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金融子系统。具体的运作方式可以分为:

1.传统金融互联网化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主要是指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借以实现金融机构服务的眼神。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都是属于这个模式。传统金融的互联网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使金融机构的发展更为迅猛,互联网给传统金融带来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更多人已经习惯利用互联网渠道来获得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

2.金融互聯网的居间服务

居间服务作为一种中间服务行为,目前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P2P模式和众筹网络。

(1)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比较主流的产品包括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三维度、微付通、联动优势、钱袋宝等。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给我国的金融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但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2)P2P模式包括拍拍贷模式、提供本金甚至利息担保的模式和陆金所、有利网等类型的模式。主要内容是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在付出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模式。但就P2P行业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状态,央行将采取严格的监管。

(3)众筹网络是项目发起人在该平台上展示项目,投资者根据相关信息决定是否投资该项目的网络平台,在我国,由于法律因素的限制,众筹网络实质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投资功能。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众筹网络还是有一定的发展。众筹类APP在2014年3月14日已经开始客户体验,且各大众筹网站已经从抽成模式开始转向将VC、媒体、渠道、设计和技术结合起来的验证性产品平台。

3.其他互联网金融服务

其他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移动保险、在线理财、虚拟货币和基于大数据网络金融这些方面。在电商的模式中,B2C占比持续增大,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表示,电商已经到达临界点和引爆点。此外,2014年,国内较大的电商机构京东、阿里巴巴均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的申请,京东和阿里巴巴竞争越发激烈。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路径

就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路径来看,商业银行必须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利用互联网进行客户的分层和分类,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产品,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客户开发不同的支付方式,此外还需要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手段制定更准确的信用评估机制,以此来扩大个人金融业务的盈利水平。具体来看,个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路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经营理念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以个人为对象,在进行业务创新时,必须首先考虑转变过去的经营理念,强调“以顾客为主”,重视客户对产品的体验度,收集客户对服务和产品的感受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个人制定不同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确定战略目标,优化银行内部组织的结构,以此来设计产品和完善服务方式。

2.制定更准确的信用评估机制

进行产品创新和销售创新的基本前提是信用评估机制的完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或者自建网络交易平台,把握客户的消费记录、消费模式和信用评分,甚至通过观察客户使用的产品品牌来估计客户的购买力,并由此估计客户的还款能力。然后在传统的客户评分基础上增加对客户其他方面的信用信息分析,制定固定化信用评估流程,减少传统机制下的寻租现象和道德风险,提高信用评估的有效性。

3.进行客户分层分类,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产品创新

从实施产品策略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以给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带来大量数据,在得到这些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加工,先按照客户某一相同属性划分出不同的客户群,然后针对相同类型的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找出最有发展潜力的目标客户,最后按照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在这样多层次服务的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满足大多数个人客户的客户需求,而且将银行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价值的客户身上,可以更好的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

4.开发多样性的支付方式

不同群体的人有不同的支付方式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针对年轻群体采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较为快捷和方便的支付方式;针对中年群体,可以引导其从自助银行模式向移动终端支付方式转换;针对老年群体,由于他们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明显下降。除了要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不同支付方式的开发,还应该及时回访,了解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对新型支付方式的体验效果,在此基础上完善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支付方式,吸引更多新客户。

5.改变服务渠道,建立网络化的银行分销模式

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渠道是以总行为中心的金字塔型分销模式,增设网点是这个模式最主要的特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使得各家银行不断开发降低成本的分销模式。根据互联网技术改变银行服务渠道是节省成本的最佳途径。由于我国监管的需要,商业银行并不能建立纯网络银行,只能将现有服务扩展到互联网上,建立虚拟的服务柜台。而网上银行分销模式所有终端都要汇集到信用卡平台上,即最终客户群是建立在信用卡平台上的客户群。

6.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由于网络技术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而银行内部计算机管理人员远未达到风险管理的要求,银行一方面可以聘请外部的计算机人才来解决内部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此外,商业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相互合作时必须选择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业务的开展,在选择合作公司时,要对对方的业务情况和信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方案的设计要不断完善,从源头上减少操作风險的发生。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风险控制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必须在开发新的风险控制工具的基础上,更注重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特别是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机构之间乱象频发,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也带来对风险控制的忽视,而这种情况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必不可少。

1.利用互联网技术减少逆向选择风险,建立专门的信用评价体系。

贷款业务作为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一环,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容易发生借款人逆向选择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个人信用评价的有关数据,据此来决定是否建立客户关系,减少借款人的逆向选择风险。此外,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过去的评分表以及对客户的主观判断建立更准确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专门的信用评价体系可以从流程上减少个人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2.重视网络安全投入,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计算机系统的不确定性、外部数据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都会带来系统的安全风险,对于基于互联网金融进行设计的个人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尤其要特别注意保护客户的信息资料,防止隐私泄露。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可以强制要求采取防火墙、虚拟保险箱和其他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安全;此外,还要建立安全评估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维护,成立技术委员会对系统安全进行监管;最后,必须严格规范信息披露要求,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从根本上防止信息泄露的风险。

3.严格管理各种支付结算方式,防范客户资金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催生出许多支付结算方式,越来越多人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结算,但互联网金融的初期监管并不到位,而个人金融业务客户群体为个人,趋势就是使用互联网进行支付结算,因此在业务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各种支付结算方式的监管。例如客户通过支付宝进行支付结算,商业银行可以针对本行的业务特征,在支付宝钱包中插入插件,使客户在使用本行的产品进行支付结算时不仅通过支付宝的验证,还增加了一道银行防火墙;此外,银行也可以限制一定时间段的转账金额和消费金额,保护客户资金安全,防止损失的发生。

4.推进互联网金融法制建设体系

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虽然目前央行对此有所限制,但总体上还是要保证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还较为滞后,针对性不强,缺乏深层次的规范。商业银行要依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业务创新就必须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法制建设,将互联网金融企业纳入法律监管内,明确电子交易的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禁止计算机犯罪,明确数字签名和电子凭证的有效性,特别要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此外,还要对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禁止性行为、违规处罚、退出机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做出界定。只有互联网金融法制建设得到完善,才能够减少因为触犯法律或法律空白而造成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

5.加快风险技术的研发,防范技术风险

风险技术的提高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在这个方面,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加大风险技术的科技投入,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新技术融入到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的各个环节,解决传统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风险管理问题。如可以针对不同风险类型设计不同模型,并编制成一个计算机系统,业务人员只要根据这个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识别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互联网监管技术,引入国际型人才进行风险技术的开发。此外还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的防火墙机制,严格杜绝因为员工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技术风险。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个人金融业务可以借由这次机会进行全面的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目前热点之一的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前景还未明朗,但各方声音采取的都是支持的态度,官方也已经认同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再加上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未来商业银行的业务尤其是个人金融业务必将会发生重要的变革,商业银行越早对业务进行改革,越能抓住时代契机,解决业务目前发展的难题,突破业务发展的瓶颈,获得更大的长期效益。因此,业务的创新发展是商业银行进行转型的有效手段,而风险控制是保证业务创新发展得以稳健实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南岳.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与机遇[J].西部金融,2013(10):30-34.

[2]周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447):96-98.

[3]周慧.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J].青海金融,2013(12):4-7.

[4]邱峰 .互联网金融冲击与商业银行应对[J].金融会计,2013(11):45-49.

[5]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12):13-16.

[6]母刚.个人金融业务调整的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2002(11):33-34.

作者简介:

黄苇苇(1990.11--);性别:女,籍贯:广西河池,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篇4

篇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逐步走向小康生活,个人理财在我国当前社会极度匮乏。面临如此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显得异常乏力。然而,通过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为客户指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商业银行在获得相应报酬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能够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关键字: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much progress has been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gradually towards a well-off life, personal finance in our country, there was a terrible shortage of the current society.Facing such a large market demand,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finance business is extremely weak.By providing financial services to customers, however, for the customer to specify the go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commercial Banks in get corresponding remun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yourself in the position in the market,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financing business.Therefore, the study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individual financ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individual financing business has carried on the brief description, and the current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 terms of personal finance business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individual financing business.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Personal financing business;Development;research

目录

摘要..............................................................1

Abstract............................................................3

一、绪论............................................................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5

1、研究的背景................................................5

2、研究的意义................................................5

(二)主要研究内容..............................................6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介绍及其特点分析............................6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6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6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面临的问题分析........................7

(一)产权与结构存在问题,战略转型的内在要求持续加大............7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个人顾问的依赖过度..................7

(三)对客户需求了解不足,个人理财业务针对性不强................7

(四)营销体系和定价机制不健全影响长远发展......................8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业务质量................................9

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措施..............................9

(一)完善产权与治理结构,建立社会诚信体系.....................10

(二)减轻对外界依赖度.........................................10

(三)创造宽泛的金融环境.......................................10

(四)完善业务营销体系,加强风险管理...........................10

(五)加强差异化激励措施的运用.................................11

五、总结...........................................................11

参考文献:.........................................................12

附 录..............................................................14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当中个人理财业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从中获得的收益相当可观,使得商业银行中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储蓄卡的推出表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结合了新兴的各种高科技手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异常迅速。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使得人们对金融理财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个人理财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2、研究的意义

人们收入的快速增加促进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逐步走向小康生活,个人理财在我国当前社会极度匮乏。面临如此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显得异常乏力。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和商业银行继续高速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们发现可以从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于是就出现了众多

商业银行引进和创新个人理财业务的现象。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研究,找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缘由,给出了解决方案,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份参考。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概述,并对其特点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分析,找出能够缓解或者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介绍及其特点分析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收入的迅速增加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加强了对资本充足率的看管、放宽了企业融资的界限,并且还加强了商业银行市场化的脚步。在这样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无法为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竞争力。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讲,个人理财业务是当前发达国家的巨额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简单说来就是商业银行为有需要理财的个人提供相关理财服务,从而达到客户和商业银行共赢的结果。另外,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各种理财服务能够为客户提出投资的建议来最大限度的为客户财产保值和增值。通过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为客户指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商业银行在获得相应报酬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能够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篇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1)(1)

目录

一、引言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一)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1(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1

(三)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必要性……………………………………

2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

3(二)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

4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场及完善的法律法规………………………

5(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的制约……………………………………5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5

(四)高素质理财人员匮乏……………………………………………5

(五)银行忽视理财风险管理…………………………………………5

五、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6

(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6

(三)加强个人理财产品创新…………………………………………6

(四)注重培养专业理财团队…………………………………………6

(五)加强银行理财风险管理…………………………………………6

六、结语

参考文献……………………………………………………………………7

致谢…………………………………………………………………………7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从1970年开始,由于受到金融创新浪潮的剧烈冲击,导致国际范围内开始迅速扩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然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国内的起步较晚,和国外相比,足足晚了将近二十年。个人理财业务在国际上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其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个人理财业务和其它银行业务相比,具有相对较强的保值与增值能力。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目前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大幅度提升,同时所具有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而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和其他银行业务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保值增值能力,因此,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是其快速发展的外部动力;前次,近几年我国的金融业开放性越来越强,而同时由于银行数量的骤增导致各大银行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促进了个人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这是其快速发展的内部动力。

虽然个人理财业务传入我国已经有大约十年时间,并且目前来看各种各样的个人理财产品大量涌入市场,每年的发行量巨大,但是根据相关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例如,产品具有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新推出的理财产品缺乏概念创新,大部分银行做个人理财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然而却忽视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依旧属于刚起步的时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首先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分类以及目前我国国内推出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进行了简练的阐述,然后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按照现状的分析结果,发现并找出了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每个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未来的积极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借鉴意义。

(二)本文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针对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现状和发展情况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有效的改进建议。个人理财作为重要 的一种银行业务,其理财行为将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巨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位于经济体制中的关键位置,经济体制的深化和改革过程中慢慢发展壮大的规模市场,个人理财服务市场的健康蓬勃发展是带领这个新兴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因此,由于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经过和过程的研究,总结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把握其发展脉络、存在问题和解决之道,对促进其今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经济环境趋于良好的大环境下,个人理财服务市场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选择投资理性化、服务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个人理财活动,将在更多的国家获得更普遍的发展并且逐步走向成熟。本课题研究,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研究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由萌芽到初步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其发展的历史规律性:我们使用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直观说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特征;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在我国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综合辩证的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在国内个人理财服务市场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市场发展研究,从而促进我国个人理财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一)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私人银行服务提供给个人客户专业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是指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商务人士,而不是一般的业务咨询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专家能够给其他企业和商务人士的个人理财活动提供这些专业服务。另一种是投资人答应后,按照商业银行提前与客户的投资程序和形式是在自然提供咨询,财务顾问的作用是商业银行:在专业服务活动是两个属性资产管理公司表现出商业活动的性质和代销。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是可见的关系是建立在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这是个人的,综合性的服务活动。

个人理财业务的性质是确定其他海外私人银行业务,外国法律并没有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一般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客户提到的并不妨碍商业银行 的金融服务活动的信任。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商业银行不得从事公司证券和信任它,而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

理财顾问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房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针对个人客户的专业化服务,区别于为销售储蓄存款,信贷产品等进行的产品介绍,宣传和推介等一般性业务咨询活动。客户接受商业银行和理财人员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后,自行管理和运用资金,并获取和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

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活动。

(三)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必要性

国内市民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居民总体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对个人理财业务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依据资料显示,2009年末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额为260712亿元,比1978年底的221亿元增加1205.9倍;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1元增加到2009年的15581元,增长45倍。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代表食品支出占居民收入比例的恩格尔系数有了显著的下降,从1978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6.5%下降到36%,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理财业务有了可理之财,另一方面,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说明了中国居民更大比例的收入可以更自由的支配、通过计划和投资的手段来获得收益,这也使得理财的需求更加迫切。

从中国居民的家庭财产,大多数家庭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分析:中国的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点是储蓄为主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首先,现金对居民手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其次,储蓄存款的比重稳定在60%左右。三是在保险准备金的比例稳步上升。四,外汇储蓄的比重先升后降,这和人民币汇率相关的变化。2007年火爆的中国股市,使中国的城镇居民看到了资本市场的魔力,中国的城镇居民的快速增长,使他们的财富的财富效应也开始重新审视生活。

篇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

摘要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使用客户的各项财富资源,帮助其代理金融资 产管理、实现人生财富目标的过程。具体来说,个人理财业务是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现状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 务目标,进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和投资组合的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与可支配资产的不断增加,人们的 个人理财需求也日益旺盛,加上银行自身经营理念的转变,中间业务尤其是个人 金融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经营的重点业务,而个人金融业务中的个人理财业务更成 为银行吸引优质高端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不必河的核心业务之一。但是,风 险与收益相伴是金融业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期。金融 危机愈演愈烈,全球悲观情绪进一步蔓延,金融危机的大面积“侵袭”,使得全 球企业和投资市场犹如面临大灾难,我国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也开始遭遇 严重的信誉危机,不少理财产品爆出“零收益”、“大幅亏损”,消费者投诉事件 数量日益上升。这种种现状充分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风险控制方 面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许多问题。根据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目前我国个 人理财业务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方面,缺乏科学的完善的风 险管理措施;在业务运作方式上,理财产品的销售、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尚待 进一步规范;就产品本身方面,理财产品还集中暴露了产品信誉危机、产品设计 瓶颈以及风险测评过于笼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理财产品的健康 发展。因此,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如何防范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 的十分重要的问题。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 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应按照符合客户利益 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原则,审慎尽责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及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 必须针对理财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理财市场处于从无序竞争向规范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本文从我国商 业银行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问题,研究如何妥善地处理好理财业 务发展中的问题。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业 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是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 序、规范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 实用价值。

本文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发展背景及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商业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在概括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先进 做法和经验,从商业银行视角提出改进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文章从商业银行个 人理财业务这个新视角,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不仅需要 完善宏观金融环境,最关键的是商业银行自身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健全 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技术等,尤其应该针对业务中可 能存在的操作风险采取积极措施,这是商业银行提高个人理财业务核心竞争力,降低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重中之重。谨希望通过本文,引起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 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对策

Abstract

目录

摘要

Abstract...........................................……

31绪论.............................................??8

1.1选题背景..............................................??8

1.2研究意义..............................................??9

1.3国内外文献综述..............??‘.??,..........??10

1.3.1国外文献综述....................................??10

1.3.2国内文献综述....................................??n

1.4研究方法及框架.......................................??14

1.4.1研究方法.......................................??14

1.4.2研究框架.......................................??14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风险分析..................??。巧

2.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巧

2.1.1个人理财业务概念及特点.........................??巧

2.1.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论基础...................??18

2.1.3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意义.........................??22

2.1.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23

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分析.....................??29

2.2.1市场风险.......................................??30

2.2.2信用风险.......................................??32

2.2.3法律风险.......................................??33

2.2.4操作风险.......................................??36

3发达国家和地区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启示........??41

3.1发达国家和地区个人理财业务特点.......................??41

3.1.1美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特点.......................??41

3.1.2加拿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特点..?,...............??43

3.1.3荷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特点.......................??44

3.1.4瑞士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特点.......................??45

3.1.5香港地区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特点...................??46

3.2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防范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47

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对策.............??50

八曰︸9口互d乃」口刁刁二尸口口04.1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4.2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4.3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4.4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

5结论...........................................??62

5.1研究结论.?

5.2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绪论

1.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居民的私人财富不断增加,一个稳定并持续 增长的高收入富裕人群正在形成壮大。波士顿咨询公司2009年10月30日发布 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家庭数量已从2001年 的12.4万上升到2008年底的51万,跃居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 和德国。随着金融市场的放开以及人们手中资产的增多,那些拥有存款却没有时 间或没有专业理财知识的富裕人会乐于将资金交由银行为其打理。国家经济景气 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约有70y0的居民希望自 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在我国无疑将成 为一种趋势。纵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居民金融需求能力的提 高使得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开始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据有 关资料统计,花旗、德意志、汇丰等国际著名银行的个人业务利润率都在40?0以 上。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开始蓬勃发展。仅仅在几

年前,人们对银行的理财产品还相当陌生,但是今天在中国的大小城市里,它几 乎是家喻户晓。短短的几年中,国内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上推出的人民币和外汇 理财产品已达上百个品种,个人金融理财资金己有千亿元的规模。然而,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从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并进而逐渐演变成本世纪最 严重的经济危机。无数投资者资产急剧缩水,甚至连某些国家政府也走到了破产 的边缘,世界深陷于焦虑和恐慌当中。覆巢之下无完卵,中也经受着严重的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者。

很多投资者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中国在在这次金融风暴

这其中就包括大量参与

加强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对投资风险的管理被提

高到空前的高度,对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认识、衡量、分析,并在 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风险管理成为我国银行业巫待研究的问题。本人在银 行相关部门工作多年,对此更是有切身的体会。

.2研究意义

风险与收益相伴是金融业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2007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使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当中,而且这场金融危 机迅速向全球扩散蔓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房地产、股票、原油?? 一跌再跌,而且还是跌跌不休,亏损比比皆是。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不少理财产 品爆出“零收益”、”大幅亏损”等情况,从而使理财产品蒙上了信誉危机,并暴露 出产品设计存在瓶颈、风险测评过于笼统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理财产品 的健康发展。甚至到现在,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营销行为 依然存在。投资者们在经历了熊市和金融风暴后,心态上比从前更加谨慎和成熟。去年的这个时候,人们想着怎样赚钱,怎样从理财产品中获得高收益;而今天,更多的投资者想着怎样才能使理财行为更安全。金融风暴改变了投资者的理财心 态,使投资者的理财意愿开始从“收益”转向“避险”。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 如何解决当前国内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怎样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 理体系,加快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保证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健康、规范发展,不仅需要妥善处理好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更 需要提高商业银行自身对理财业务风险的监管水平。从现状看来,积极发展理财

业务不仅符合我国社会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高端客户 和改善银行客户结构,有助于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而且也有助 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从长远目标来看,理财业务的发展还有利于改 善商业银行较为单一的存贷款业务结构,有利于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为了 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当前特殊的背景下需要分析开展个人 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 问题的对策。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问题,具 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个人理财起源于金融创新,所以国外学者大多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对个 人理财业务产生的理论基础加以概括。奥裔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 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一词。熊彼特认为,创新可以通过 模仿和推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会导致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 需求扩大。当创新带来的利润趋于消失,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的规模又会收缩,如此循环往复,社会经济便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国外学者从传统金融理论和 行为金融理论两个方面,从个人投资者的理性和非理性、信息的充分和对称角度,结合社会的特点、个人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及投资喜好等方面因素,对个人理财业 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1952年马可维茨(H:,rryMarkowitz)提出了投资组合 理论;1954年威廉·夏普(Williamshape)、1965年约翰·林特纳(JohnLininer)

和简莫辛(JanMOSSin)分别独立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此外,一些经济 学家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了介绍。美国经济学家玛丽.安娜·佩苏略在《银 行家市场营销》中,把商业银行的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的原理有机结合,对商业银 行营销战略、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银行理财工具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夸 克·霍、克里斯·罗宾逊编写的《个人理财策划》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介绍了加 拿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产品。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对于个 人理财业务及产品的研究多集中在客户关系问题研究,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对产品 及客户群体的影响方面。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提出了科学理财,实现资源合理分 配。SoumitraDutta和YvesDoz(1995),分析了葡萄牙发展最快盈利最多的银行 之一BanCOColnmereia1PortuguS(BcP)利用新技术快速发展电子银行、网上银行 的发展模式及产生的成功影响。Hershshe,Meirstatman(1993),认为传统研究 中,在设计金融产品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现金流,建议在金融产品设计时更多 地考虑引入客户的行为因素。GloriaBarezak,pamsehOlderEllen,BrueeKPilling(1997)通过大量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客户选择银行创新产品(ATM,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的原因和动机。w.SeottFrame,LawrenceJ·white(2004)考察了截至2004年关于金融创新方面的经验研究,发现相关的研究非常缺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

尤其是关于鼓励金融创新的环境因素方面的研究仅有两篇,他们认为这是由于缺 乏相关数据造成的,建议金融监管机构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给研究者提供更多 可供参考的数据。Pave1A.Stoimenov和SasehawilkenS(2005),研究了德国金融 市场挂钩债券结构型产品的定价问题,认为欧洲市场每天交易的期权价格引起了 结构型产品偏离理论价格的大幅波动,并指出对于大部分产品,发行银行可在初 级市场获得大量隐性收入。在初级市场,发行人定价机制的决定性因素是潜在或 隐含衍生品的种类;在二级市场,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定价的关键因素。Dirk、randenPoel(2006)研究了银行对于即将走到一起的年轻人提供金融产品的优势,指出这一阶段,年轻人很容易变换银行服务,便利性、价格等因素是吸引这些群 体的重要因素。MartinCrowder,David.Hand和w.tekKrzanowski(2005)研究了 客户在使用银行服务的期限里对银行收入产生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 银行决定客户试用期以及延长期长短的最优化模型。Lau.anen.T(2007)研究了居 民对于银行所提供的电话,网络等电子产品的选择倾向,认为电话银行选用者是 因为它的即时灵活性,网络银行的选用者是因为屏幕的可视性。

1.3.2国内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大致有以下成果:

一、将个人理财业务定义为利用各种专业信息手段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活动。刘嵘2005年3月在《福建金融》中发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探析》的一文中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通过利用其网点、技术、人 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为个体客户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 务的活动。沈军2004年5月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研究》一文指出:商业银行 根据个人客户的理财需求,利用各方面综合资源和优势,为个别客户指导理财目 标、实施理财计划、提供理财手段、优化理财效益等一系列专业、综合的服务活 动,统称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

二、个人理财业务将向着多层次、多元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潘玲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业务发展模式探究》一文中指出,商业银 行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如下特点:(l)理财服务逐步成为标准服务;(2)理财行为会 采取各不相同的定位和策略;(3)理财产品存在归类整合的特点;(4)个人理财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

意识不断增强,客户群因而日益扩大;(5)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进入个人 理财业务领域,同业竞争开始日趋激烈。文德明在2004年12月《新疆金融》上 发表文章《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指出:银行个人理财呈现出三大趋势: 服务追求层次性、理财更趋人性化、品牌凸显差异化。

三、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诸多问题。蒋剑平2005年10月在《农村金融研究》中发表的《个人理财一商业银行新 宠儿》一文指出:与西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或者财富管理(WealthManagement)相比,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真正意义 上的资产管理业务还没有正式启动;二是由于严格的分业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 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票据等各种票据,还不能投资于股票、信托、保险等资 本市场,投资渠道过于狭小与单一;三是旨在服务于顶级客户的私人银行个人理 财业务尚处于萌芽阶段,高端产品还有待于开发。王娟在2005年第九期《农村 财政与金融》上发表的《试析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中指出,国内各家银行 推出的个人理财业务,尽管其产品和服务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却都存在着进 入门槛高、产品同质化趋势严重、受分业经营制约等问题。

四、个人理财业务函待创新,同时风险防范机制需要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 篇5

企业年金管理业务,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帐户管理、投资管理等有关业务。

摘要: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扑面而来,养老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作为养老金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年金既是商业银行发展轻资产业务、获取轻资产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服务养老经济、捆绑公司零售客户的重要渠道,并且还是延伸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和功能视角的重要平台。对于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而言无疑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门类。本文从年金的内涵和制度基础入手,在分析了我国年金业务的市场环境、竞争主体和业务模式后,又对美日商业银行的年金业务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业务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年金;养老保险;老龄化

一、企业年金的内涵及制度基础

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机制,是在现行的退休薪酬替代率不足的背景下,由企业自愿建立,员工与企业共同缴费,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补充养老安排,具有薪酬递延、滚动收益、税收筹划以及弹性激励四大功能。其宏观层面理论基础为20世纪40年代英美福利经济学观点,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则分为企业层面的劳动报酬理论、延迟工资理论和部分人力管理学说观点,以及参与者层面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消费理论。

我国企业年金的治理结构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拉美地区的做法,采用四角色的治理安排,受托、账管、投管和托管角色各自分离,相互制衡,以确保年金个人账户做实、投资保值、交易安全等目标。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补充养老制度的试点,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一套保障企业年金运行的制度体系,包括基本管理办法(劳社保20号令)、企业和个人税优、参与主体的牌照管理、资产管理及保障、外部监管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年金制度的政策框架。

二、商业银行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现状

(1)市场环境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程加速,人口净下降阶段即将来临,而作为社会养老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却因为历史问题和制度缺陷导致无法满足我国未来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社会统筹过多、个人账户空账、资金积累低于通胀、显性和隐形债务巨大等问题是养老金业务发展的基本市场环境[1]。作为国家主导、企业参与的企业年金,自20正式启动以来,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截至二季度,年金建立企业74797个,参加职工2308万人,积累基金8862.86亿元。年金参保企业数约占同期全国企业数的0.3%。年金参保职工数约占同期参加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7%①。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群体较多分布在央企、外资企业和中型企业。建立年金的企业比例并不高。这一方面受企业效益、自身建立意愿以及员工短期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现行社保体制中基本保障负担偏大、年金税优力度不强以及年金推广方式的影响。

基于年金从设立到发展均与我国人力资源保障状况紧密相连,为促进年金业务发展,国家也在不遗余力的释放政策红利。如为适应新的资管环境变化, 年4 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及《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前者放宽了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为解决年金个人纳税问题,2013 年12 月, 《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采用EET模式将个人年金纳税义务递延到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实现了税收递延,减轻了企业和员工的税负,激发了企业设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体制的并轨,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势必将带动企业年金市场新一波的快速增长,扩大商业银行的年金业务规模。

(2)竞争主体分析

目前,全国共有年金管理机构34 家、57 个资格,其中,受托资格10 个、账管资格17 个、投管资格20 个、托管资格10 个②。商业银行持有的年金牌照为3张受托牌照、10张托管牌照和10张账管牌照。商业银行按照牌照持有的区别分化为三资格年金牌照和双资格年金牌照。具体的业务开展情况见表1。可以看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形成了年金业务的第一梯队,其他6家银行除了民生银行发展年金业务相对靠后以外基本处于相当的水平线上。

由于一段时期里年金市场的发展预期低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判断,因此年金业务争夺显得异常激烈。一方面表现在新设年金项目上,成熟企业往往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业务选择,商业银行间经常展开激烈的关系竞争、方案竞争与价格竞争;另一方面,受各家银行考核指标与市场增量空间有限的影响,存量的年金业务竞争成为又一争夺的领域,在企业年金业务续作过程中各项资格转移的情形时常发生。从竞争促进服务的角度看,年金业务争夺有利于各家商业银行寻找设计更为丰富的养老金产品;但同时过度竞争的后果也形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交易成本的提升。

(3)业务模式分析

年金业务属于轻资产业务,是在不占用商业银行任何资本的情况下创造的轻资本收入,因此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各家银行业务模式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均很凸显。

业务模式的相同点:首先是中后台集中,这一点与年金业务后台营运操作的专业度有很大关系,与一般资金和账户管理不同,年金基金管理和账户管理一般建立在专业系统之上,操作流程、管理方式、资金投向、信息披露均有专门的协议进行约定,且规模化操作是降低边际成本的选择,所以各家商业银行的年金业务中后台均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其次是重点合作渠道选择。年金按照缴费规模区分为单一年金和集合年金计划,在单一年金计划中,商业银行一般根据市场竞争的局面联合自身合作相对稳定的重点渠道客户,而在集合年金计划中则更是通过标准化的角色设置将各自的.合作关系相对固化,比如1+3,2+2等模式。最后,在客户年金业务的营销上基本上按照从行内资源客户到借助合作渠道寻找客户两种路径同时进行的方式来展开。且营销工具基本为授信撬动、关系捆绑加产品方案营销。

业务模式的不同点:首先,资格牌照的不同使得各自的考核导向和角色重点具有差异,具有受托资格的商业银行其竞争对手是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在年金受托管理上相对于发展成熟的保险公司而言还居于相对劣势,因此,有资质的银行受托人会在受托人竞争中将重点客户自身受理,而中小客户则采用受托外包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操作成本。其次,基于自身客户类型和银行业务特点,年金的行业客户分布也呈现差异化,各家商业银行一般在信贷投入相对较大的领域获得了年金业务的捆绑,如某国有行在铁路、烟草行业,某股份制银行在石油、汽车行业的年金客户覆盖相对集中就分别与其业务投向密不可分。最后,在养老金产品供给和增值服务环节,各家商业银行的产品类型基本为结合本行零售、公司产品和联合外部合作渠道的产品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三、国外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业务的策略比较

(1)美国企业年金制度下的商业银行策略

美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主要由始于1978年401(K)养老计划组成。该汁划是由美国联邦政府批准,之后允许公司雇主单独在税前依据雇员薪金的特定比例向某一金融机构缴款,由该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经营雇员未来的养老金。20世纪80 年代,美国立法公布了商业银行经营企业年金业务的合法资格,由于美国商业银行的投行属性,投资者服务构成了其养老金业务的核心部分和关键盈利驱动因素。克林顿大金融法案出台后,商业银行具备提供一揽子企业年金服务的资格。

美国从事投资者服务的大银行通常将业务分为两大块: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等交易前和部分交易中服务――以投资决策为核心的信托和非信托业务;投资服务、公司机构服务等交易后和部分交易中非信托服务。一般来讲,大银行更多同时从事信托与非信托业务;而中小银行更多从事信托业务,而将部分或全部托管业务外包给大银行。因为从技术和成本上看,托管等中后线处理更需规模和系统支持。这导致托管业务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银行,比如富国银行。由于综合化经营能力的区别,美国的大银行更趋向于提供DB(Defined Benefit)和DC(Defined Contribution)计划混合的完全退休方案服务,而中小银行则主要提供DC计划服务[2]。

客户服务模式方面,一是大公司养老金支付金额巨大,同时也有完整严密的管理系统,它们可做到每日监控其资产投资状况,并要求基金管理机构随时保持联络,对其投资需求迅速反应。银行通常安排专门团队提供客户服务,并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并将客户服务与产品运作分离。如道富的大客户业务分为两部分:客户关系经理,确保客户满意和交叉销售;后线运作,会计和交易处理等。二是中小公司和个人客户资产分散,对银行监督松散,银行往往采取客户服务与产品运作合二为一的模式,通过客户关系经理将客户要求和运作对齐。

(2)日本企业年金制度下的商业银行策略

日本的退休养老制度主要由三大支柱构建而成,一是公共年金制度又称国民年金;二是企业补充年金制度;三是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主要有两类: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企业雇员和公务员等依据身份不同而分别加入“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

10月,日本国内通过了“确定缴费年金法案(日本401k计划),并于4月生效。导入DC型企业年金计划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日本年金投资状况不理想,年金制度改革需求迫切;二是日本终身雇佣制度的逐渐瓦解和职业流动的增加;三是日本会计制度国际化所带来的“时价会计基础”的推广,使企业背负的中长期年金负债问题表面化。该法案还授予了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对基金资产进行运营管理的资格。

长期以来日本的养老模式奉行“国家中心主义”原则,政府主导着养老资金的管理。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均由厚生省社会保险厅管理,共济年金则由各互助协会自行管理,政府甚至承担了厚生年金的全部管理费用。且承担资金运作的是厚生省内部的养老经办机构,不是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尽管在投资管理上采用市场化投资策略,并聘请外部专家制定投资组合方案,但其投资管理仍摆脱不了政府干预。长期以来,在投资决策上执行政府的意志,大部分资金以购买债券、国内股票、住宅投资等形式被政府借回用于公共项目的建设。由于年金大部分投资于国内资本市场,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生了严重金融泡沫并最终破灭,股票市值下跌,资产大幅度缩水。随着年金制度改革的推行,目前日本商业银行在年金业务上的市场化程度得到初步改善,年金收益率开始回升。同时由于日本人面临高龄化社会比较久,其年金延伸的金融商品发展较早,健康医疗不动产投资信托、老人年金与医疗保险结合、遗嘱信托(Will Trust)等产品也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策略建议

(1)将年金业务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

企业年金业务的服务对象是有建立补充养老制度需求的企业及其员工。从大环境上看,企业建立年金是满足职工养老的补充保障需求,从企业发展自身来看,年金方案则是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激励的公平效率原则,而且还包含薪酬体系设计、岗位价值评定、特别贡献衡量、中人缴费补偿、离退人员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因此商业银行的年金业务服务首要的第一原则就是必须充分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了解其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和现行的薪酬待遇体系,使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障、税收优惠筹划、员工弹性激励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嵌入与发挥[3]。

(2)将综合经营与专业拓展相结合

年金业务的开展需借助各个参与资格的配合与互动。具有受托资格的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格优势,未有受托资格的商业银行则应该发挥自身金控平台或捆绑渠道的优势,其目的就在于可以提供年金受托、投资、托管和账户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提供一揽子服务是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主动营销的关键。

同时,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定位和优势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大客户在实际的合作方选择中往往采用平衡各家商业银行的做法,因此银行在年金业务开展发挥综合化优势的同时需要在专业服务方面加强拓展。比如领先的账户管理系统、个性化的托管营运服务、收益及安全性平衡的后端资产对接、专业的受托方案设计、流畅的监管沟通服务等。

对于国际先进银行在投资者服务上的理念和功能则需要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积极尝试拓展,一是将服务视角向前延伸,积极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二是加大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和数据信息的分析,为年金投资服务提供支撑;三是争取在投管人牌照上形成突破,实现商业银行年金业务真正的综合经营。目前经国务院批准试点设立的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已正式成立,建行将原有的养老金业务从建行体系中剥离,建信养老将作为建行集团开展养老金业务的统一平台。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已开始向养老金投资核心业务迈进。

(3)将延伸营销与产品创新相结合

年金营销需要本着链式思维,一方面做好年金业务本身的流程服务。商业银行应本着帮助企业实现最优化年金计划落地的原则,在员工理念导入与宣讲、缴费方案与激励措施、角色选择与分工、流程审批与合同签署、投资咨询与资产对接、待遇支付和增值管理、信息披露与持续改进等方面加深客户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要向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前后端服务进行延伸。一是利用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金融产品资源,做好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服务;二是利用商业银行的渠道、信息和系统资源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年金基金资产的增值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年金业务产品除了标准化的年金组合以外,还需要加大创新、丰富其产品配置,如弹性福利计划、类年金产品、医疗和健康保障产品、养老社区服务、专属养老金银行卡类产品、养老类融资和借贷产品、互联网模式下的投融资理财服务、养老金专属理财等。

(4)加强内控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业务过程中需要承担年金资金和账户营运的操作风险,因此完善的内控体系也构成了年金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保障。除了正常的岗位分离、风险审查、严格授权和集中营运以外,还需要定期接受内外部开展的内控审计,以帮助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年金业务对市场、产品和营运人员的专业化要求很高,一支稳定的有战斗力的专业队伍是商业银行发展年金业务的重要基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在稳定的人员数量和持续提升的人员素质两块基石上。对于年金业务人员的培养需要持续稳定的培训机制和资源投入,并且需要在人员业务激励上做好机制安排。

参考文献:

[1]石莹,赵建.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市场发展与商业银行养老金业务策略[J].理论学刊,(6).

[2]陆晓明.美国银行业的养老金业务[J].银行家,2013(1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 篇6

由于个人金融业务拓展空间很大,赢利效果不错,在银行业经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西方商业银行(如花旗、渣打、汇丰、美国银行等)纷纷投下巨资,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国内各商业银行也在个人金融业务上展开激烈争抢。个人金融业务实际上已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业务,成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总体上分析,个人金融业务较公司业务风险小、赢利多。据不完全统计:银行提供公司类批发性业务,只有2%至4%的利润空间。而提供零售类个人银行业务,则有5%至8%的利润空间,是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但个人金融业务在经营中要受到来自新竞争者、成本上升、新科技、架构/组织配合、顾客期望、利润下降等各方面的压力,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个人金融业务的成功有赖于以下十个方面的提升:

一、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确定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资源配置和战略发展路径的基本前提,因此,市场定位策略是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的起点。国内商业银行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目标市场的同质化,所有的银行都做同样的市场,开拓同样的个人客户,这是国内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大问题。像西方先进银行都很注意市场和客户的细分,因为不同的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般客户可能更重视的是方便、简捷、安全,高端客户更重视产品的设计能否给他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所以不同的银行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定位。如果与竞争者什么都差不多,那就没有竞争力,也不会有好的收益回报。

商业银行选择个人金融业务目标市场的基本原则:

一是市场容量原则,即选定的目标市场应当是具有足够大的容量并将迅速成长的市场,从而既能够支撑中期业务发展目标的实现,又能够支持个人金融业务未来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比较优势原则,即选定的目标市场应当是商业银行相对容易取得比较优势的市场,换言之,选择这样的市场定位既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业已形成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又有利于避开其竞争劣势。

三是特色鲜明原则,能够形成较鲜明的特色。如果没有较鲜明的特色,就很难与其他银行区分开来,也就无法将目标客户注意力吸引过来。美国数万家银行各有各的特点,有自己的客户群,有自己的产品。

如早在1970 年代开始,花旗银行即转向重视消费金融业务,且应用市场营销的原则进行市场细分,将目标客户群锁定在富裕且高价值的客户。特别是在新兴市场,花旗锁定的顾客群为富裕阶层、高价值且年轻勇于尝试新渠道的客户,花旗以最领先的科技与营销手段,服务于少数精心选择的客户。该行的目标为抓住正在成长中的中高阶层及中产阶层消费者,利用他们年轻、正在累积财富、愿意尝试新科技、愿意使用信用额度的特质,以扩展市场。花旗银行还根据客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偏好、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资产等标准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市场定位,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银行服务由统一化、大众化向层次化、个性化转变。花旗银行在这方面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他们的口号是:代替统一服务的是那种能满足每一个单独顾客需要的服务。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努力,花旗消费金融事业的获利已成为其主要获利来源,且比重逐年递增。

二、产品升级

银行的产品不在多,而贵在切合实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个人客户的需求,关键是要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以花旗为例,强调创新,是花旗银行一贯的宗旨,有人说花旗银行在各国扮演金融商品的R & D 中心,其中在个人金融商品的设计上更是不断推陈出新,如:在金融商品创新的方面,可转让定期存单、全球提现的国际金融卡、相片信用卡、自动柜员机服务(ATM)、无人银行、与全天候24 小时服务、及强调只要有电话、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就有花旗的电话银行,都由花旗首开先例发明之。

个人金融产品升级的基本趋势有三个:

1、从传统提存账户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创新转向代理、理财等非传统业务创新。我们有时看到很多银行的柜台挤得水泄不通,实际上大多数客户不是来存款或取款的,而是来缴纳相关费用的,因为现在缴费都有时限,就那么几天的时间,过期不予受理。现在,每个家庭在银行几乎都有账户,那么,为什么这些费用还要靠到银行去缴费或者派人挨门挨户收,而不能直接由银行到期直接从相应的账户中扣除呢?这里面并没有涉及到什么高深的产品,就是一个代缴费业务,但做好了却正是解决了个人客户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如代理保险、代理证券买卖、基金销售、理财组合设计等业务,都是为了解决个人客户理财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从单一产品创新转向综合理财户口等综合服务品种的创新。个人客户在银行开一个户口,存、贷、投资、保险都可在一个户口上搞掂,提供一站式服务,很受欢迎。在投资购入基金、股票后,可以此账户质押一个透支额度,给予短期的融资,还有保险、信托、交税、税款安排等服务和优惠。银行私客经理提供理财顾问服务,进行理财分析,并利用科技软件,把客户的希望、计划进行分析,作出储蓄和其它理财工具之间的组合选择。如汇丰银行的理财户口就有“运筹理财户口”、“卓越理财户口”、“万用户口”等。以运筹理财户口为例,该户口汇集了各类银行服务,包括港元储蓄、外币储蓄、港元及外币定期存款、港元往来等存取款及转账功能,并能提供无抵押综合信贷服务以及第一手财经资讯和理财建议,并能代理股票、基金、保险等投资交易,甚至还能享受各种商务优惠和附加价值服务。

3、从柜台服务品种的创新转向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电子网络新兴服务品种的创新。由于外资银行普遍应用先进的电子和网络技术,大量采用电脑设备和自助终端,如ATM机、存款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或设立无人银行、1人银行等,使自助式服务占了银行服务很大的比例。据统计,目前美国商业银行55%的个人金融业务已通过电话银行和ATM进行,而1998年美国银行产品通过营业网点分销的只占41%。在美国,ATM提款居四个最主要的提取现金方式之首。银行都建有Call Center 电话银行处理中心,这些电话银行中心提供几乎全部的银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转账、账单支付、账务处理、账户查询、购买保险、基金、外汇和挂失、信用卡授权、投诉等。

总之,产品组合要不断检讨和改进,跟着时代走,即要视客户需求和科技进步而定。

三、服务提升

即从一般性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照顾个人客户的需求,为个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灵活多样的服务(如超市银行),进化到与个人客户建立良好而长远的合作关系。借鉴西方先进银行经验,商业银行要与个人客户建立良好而长远的合作关系,需要做到三点:

1、打造高品质、全方位的服务能力。相对于对公业务,优质服务对个人业务更显重要一些。要照顾个人客户的需要,而不是根据银行自身有什么服务才提供什么服务。不断对服务进行更新、提升,在业务品种设计上要考虑各种场合、各种环境下的客户需要,能满足客户特殊的需要,以培养和提高个人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

2、开展客户服务理论研究。为了实现对客户服务的最佳程度,商业银行需认真研究个人客户银行消费心理。顾客活动周期(CAC)这种模式涵括了个人客户购买前、中、后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研究顾客活动周期的过程是,描绘出顾客追求他们想要的结果所经历的几个关键增值阶段,然后对每个关键阶段的增值机会进行评估。

3、建立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1)推行私人客户经理制。客户有任何产品和服务需求,只需与客户经理联系,如有必要,再由客户经理与银行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的联系,跟踪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发展等情况,协调和争取银行的各项资源(产品),及时了解并受理客户的服务需求,负责银行业务拓展、宣传以及信息收集。(2)与客户保持“连续关系”。为了获得客户的忠诚,商业银行要选派最好的员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高层管理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拜访客户;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3)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根据个人客户的具体要求或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4)提供“一站式”服务。如汇丰银行的许多营业机构都是敞开式办公,客户一进入银行,便有银行职员主动迎上前来,询问是否需要什么服务,将客户迎到自己的办公台前,客户只需把自己的需求告诉职员,便可以在座位上等候,其他事项不管涉及多少部门都由职员负责处理,使客户受到优越尊贵和便利的服务。另外,银行还设有许多分中心,处理客户的一站式业务,如汇丰银行在香港设有多家日夜理财中心等,专门处理个人客户理财等方面的业务。个人客户无论到银行办理什么业务都能在一家营业机构完成全部手续。

四、销售文化建设

在销售文化建设上主要应做到三点:

1、建立服务与销售共存的心态,努力实现一种双赢的局面。帮客户赚到钱,银行才能赚到钱。客户与银行是合作伙伴,任何经营活动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客户利益。同时,银行要看到个人客户的真实需求,有些需求是明显的,有些则不明显。如果知道个人客户不明显的、真实的需求,然后提供服务,满足其需求,这是较高的技巧。

比如,某国内商业银行近期推出的个贷理财新品——“存贷通”增值账户,就在探索这种双赢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创新个贷服务新品时,面对提前还贷者不断增加,部分银行首先想到的是“罚”——收取违约金,试图以此遏制这股潮流,但结果却是“双输”。出路何在?无论银行还是其它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首先要研究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然后,再考虑能不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为自身带来利益。就提前还贷而言,客户的需求包括减少利息支出、不受罚、不因提前还贷而生活不便等。商业银行利用“存贷通”增值账户帮客户理财,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自己又增加了存款,获得了利益补偿,何乐而不为?

2、不鼓励硬性推销。客户既然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就不能只是向客户推销银行的金融产品,而是要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为客户出主意,想办法,量身定做个性化的理财方案,真正让客户感觉离不开你。

3、将柜面服务人员转变为成功的市场营销员。据某上市银行对其柜面单纯业务处理时间与客户营销和产品销售时间作了一个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目前柜面人员95%的时间都忙于业务处理,真正的客户营销和产品销售时间仅占5%,而且许多银行管理人员完全没有意识到柜面营销时间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极端重要性,对柜面服务人员基本上没有提出营销要求和进行营销培训。当然,国内银行的系统在IT技术和设计思想上的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五、品牌塑造

产品和服务不是一家银行与竞争者区别的标准,这个标准应为品牌。卓越的品牌具有购买简单方便、保证质量一致、鼓励重复购买、增加市场份额、提高附加价值等积极作用,是个人客户信心的保障。只有卓越的品牌才是价值优越、不完全可模仿、不完全可替代的,才是银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优质服务只是基础,市场品牌才是关键。招行之所以能被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我认为不是因为其创新做得最好,不是因为其科技系统最先进,更不是因为其服务能力最优,而是因为其个人金融产品品牌建设在国内银行可算是做得最好的。招行整体形象以及在不同时期推出的个人金融产品——一卡通、一网通、金葵花理财、财富账户等,都被打造成了极具影响力的拳头品牌,这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确无第二家可与之媲美。

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需要注意三个一致性:

1、要注意品牌承诺与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核心价值是商业银行品牌的精髓,它代表了银行品牌最中心、且不具时间性的要素。如花旗银行的核心理念是“客户至上”,因此,花旗提出了“花旗24小时不睡觉”的口号并付诸实施,使得花旗品牌享誉全球。

2、要注意品牌承诺与日常运作、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的一致性。新西兰的一家银行曾提出“知识使我们不同”的竞争口号,这句口号给消费者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我比竞争对手掌握更多的信息,拥有更多的智慧和专业技能,以满足您个性化的需求。这一宣传的确使人们产生进一步了解这家银行的兴趣,但是,他们在这家银行所有的宣传手册中,都没能找到与“知识使我们不同”相匹配的内容,打电话咨询,小姐的回答根本不知所云。结果是这些潜在客户感到非常沮丧,更不用说在这家的银行开账户了。

因此,千万不要认为银行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的树立只是市场宣传人员的工作。客户会通过每一个可能的接触点,一个产品,一次服务,一次沟通,一次问题的解决,真切地感知一家银行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银行的每一位员工,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工作人员,都可能成为银行品牌形象的传播者。他们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和银行对外的品牌承诺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3、要注意所塑造品牌个性特征的一致性。美国泽西联合银行突出“快速”这一概念,通过“快速能赚钱”、“珍惜你的时间一如你的金钱”等广告承诺将其塑造成为“办事快速的银行”,由此知名度大增,利润也提高了60%。

六、科技发展

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是科学技术的飞跃,也将引起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变,使21世纪成为“数字化社会”和“网络经济”的时代。这一巨变使传统的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受到强烈冲击,能否有力地回应这种冲击将成为一家商业银行能否赢得未来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从现实作用来看,科技的冲击体现在:科技是银行业务运作的基础,它对银行核心操作能力特别是基础交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风险管理具有支持作用;它可以推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改善银行服务及销售渠道;它能不断创新并以此降低银行运作成本。如建设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之所以能形成了较大的独特优势,除了品牌强大之外,其开发的全球领先的个人先进贷款系统(ALS)也功不可没,ALS系统是美国FIDELITY公司的核心系统之一,在技术与业务方面先进合理,在同类系统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美国前50家银行中有46家银行使用该系统。该系统可为个人客户度身订做合理的个人贷款方案,可以按要素条件组合进行非常灵活的适时产品创新,房贷通、同名转按、直客式贷款等几十种丰富齐全的个人贷款服务品种就是在极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该系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其联机催收系统可以建立催收、处置、诉讼、拍卖、核销一整套高效快速良性的贷后管理标准化流程。强大的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为建行个贷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发展趋势来看,科技的冲击体现在:

1、虚拟银行将成为银行基础作业模式。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上银行以及其它虚拟银行,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从近期看可以是对部分产品的升级改造,从长期看实质上是对几乎所有应用系统的更新替代,并且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综合化全方位的实时金融服务,银行分支机构的逐渐减少将不可避免。

2、平台将成为银行服务中最普遍的概念。今后银行在创新思路上要实现根本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1)创新设计要有平台的概念,首先形成主体设计,以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增加新的功能。这样既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又可降低开发成本;(2)创新设计多以组合形式出现,以多种方案多个价格提供给客户,换句话说,给客户一个操作平台,给客户一个较大的议价区间。

3、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将会出现,银行在整个客户服务价值链中必须强化和突出甚至重新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定位和特色定位。

七、服务渠道拓展

银行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个人客户都采用同样一个渠道,这是不现实的。就像有些客户偏爱在网上购物,有些客户则喜欢去商场。因此,作为银行来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应是:除了现金业务和那些与重要票据相关的业务以外,剩下的所有产品应该能在所有的渠道推行,把渠道选择权留给客户。

个人客户可选择的服务渠道主要包括:①转型后的零售网点;②自助式银行;③自动电话、流动电话;④INTERNET网络;⑤电视(主要用于理财)等。运用不同的销售渠道,可以拓展不同的目标销售群体。比如,INTERNET网络提供的理财服务就具有如下特点:①能够提供比较复杂的服务;②能够提供全面的双向服务;③客户可以自己设计部份操作功能或界面,较具灵活性。但网上理财由于方便程度、普遍程度不够和客户出于安全的考虑,目前交易较少,香港和欧美大量的还是电话银行服务。如美洲银行在全国建设了29个客户服务中心,平均每个客户服务中心的人数在400人以上,最大的客户服务中心计划达到1300人。在同一个客户服务中心有不同的服务团队,可以为个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当前在服务渠道建设方面应注意五点:

1、以客户为中心,加强网点和自助银行建设,完善功能分区,通过网点内部功能的有效分区,为不同的个人客户在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产品上实现合理分流创造了条件,为实现营业网点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打下了基础。

2、加强大堂经理队伍建设,发挥“大堂经理,经理大堂”的职能作用,使不同需求的客户实现有序分流。

3、合理设置大堂营业窗口,引导大众客户向电子渠道转移,通过快捷的电子化服务解决客户排队问题。

4、充分发挥理财中心和理财室的作用,通过专职私人客户经理为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增值服务。

5、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虚拟化手段。

八、成本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具有上升趋势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网点建设成本不断提高;原有操作流程不能适应业务增长需要而形成的改进成本增加;银行固定成本增加;银行新技术手段的竞相运用、科技平台的不断跃升,推升了银行的运营成本水平。因而,银行必须越来越注重对成本的控制。

除了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外,商业银行尚有几个新兴的成本控制手段可资借用:

1、网点虚拟化。一般外资银行刚进入一个新兴国家或地区时多采取这种形式。

2、零售业务批发化。即建立一个良好平台以便成批制地处理零碎的个人业务。

3、业务处理中心化。即通过强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对个人客户的服务需求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如花旗进入台湾后就是这样做的,从而在网点很少的情况下成功地打开了台湾市场。其改造成客户服务中心的电话银行也因此被评选为亚洲最具创意和经营效率的呼叫中心。

4、运用流程再造技术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流程再造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增值内容最大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这有利于商业银行集中有限的资源,有效培育和运用自身核心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水平。

5、非核心业务和后勤事务社会化。

6、整合资源、互补优势。如我国台湾富邦银行自动提款机(ATM)进驻273家麦当劳门店,从而间接又增设273个网点,这是非常富有特色的“快餐银行”。我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的网点共有2400多家,如果都设立ATM,对银行业来说等于间接开拓了2400多个网点,可借助“洋快餐的知名度”间接对传统的银行渠道进行有效渗透。

九、市场机会把握

个人金融市场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有时甚至是相当重大的变化,如2001年以来的房贷市场形势变化,2005年以来的A股市场形势变化,如能提前预见到其变化并采取对策,对商业银行都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极具战略价值。但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这些战略性机会上把握并不好。

往事不堪忆,来者犹可追。那么,未来国内个人金融业务的增长机会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从大的方面分析,有四大领域极具发展潜力,分别是个人住房金融、个人汽车金融、信用卡和财富管理。个人住房金融重在控制未来价格发生重大趋势性变化带来的系统风险,个人汽车金融则是首先要找到保险公司车贷险退出后控制信贷风险行之有效的措施,信用卡市场目前尚处于黄金岁月的初始阶段,财富管理刚刚赴,需要尽快建立起一个为高端客户服务的强大网络化体系,让私人客户经理单打独斗无法大面积地提升财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来说,成功把握这些机会的关键在于尽早地部署正确的战略并规划实施的细节。很多国际领先银行的战略模式已经从产品“孤岛”型向“组件化模型”转化,能够在制定产品战略时将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抽取出来加以优化或交叉利用,从而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正是国内商业银行现在需要走的路子。

十、风险管理

个人金融业务虽然整体风险较低,但如风险控制不当,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前几年的汽车消费贷款因风险控制不严,曾让部分国内商业银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部分国内商业银行汽车贷款的不良率一度曾达到20%以上,不仅没法产生利润,还会吞噬一大块在其他业务上所赚取的利润,可以说这些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贷款市场上是遭遇了一场滑特卢。

未来几年,在目前风风火火的房贷市场上,国内商业银行是否会遭遇同样的境况呢?目前尚难断定,但现正有一个现成的案例可资风险意识淡漠同时风险控制技术薄弱的国内商业银行警醒,这就是众多金融机构在美国次级债市场上的遭遇。

从学理上分析,信贷审查、担保和收入证明等等都是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根本预防措施。然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忽视了这些基本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臆想房价不断上涨会提高借款者的偿付能力,因为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仍然会降低借款者的违约风险。正如熊彼特所说,信贷本身乃是对购买力的创造。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增长会对房地产市场创造出巨大的购买力,从而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和繁荣,这在一段时间里满足了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然而,历史事实反复证明,任何一次的繁荣都会埋下紧随其后的衰退的种子。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本身收取的利率较一般抵押贷款的利率高,贷款服务机构又没有严格地审查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次级抵押贷款更容易发生逆向选择。这样,一旦资产价格出现了失意的波动和利率出人意料地上升,借款者偿债负担超过了临界点时,由于其并没有首付支持,他们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也就更大了。此时,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就产生了。

中国正在经历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时期,自1998年以来,商业银行也纷纷调整了其信贷资产结构,住房抵押贷款的低风险特性,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中似乎特别垂青于住房抵押贷款。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正是造成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信贷的增长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现实的有效需求。

以房价收入比来度量,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无疑也越来越具有美国式次级抵押贷款的特征,只不过,中国的商业银行迫于监管的压力仍然要求一定的首付比例,这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借款者违约的损失。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出人意料地上涨,中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的利率,借款人的偿付压力增大了,他们也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准备可能是不足的,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又相对较低,这些使得商业银行一旦被暴露在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面前时,其应对的能力就可能会相当脆弱,风险就可能被无限放大。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 篇7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1997年, 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率先成立了私人银行部, 随后各家商业银行竞相开展了个人金融理财服务。2007年深沪股市的牛市行情调动了大批城乡居民的投资理财热情, 使得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空前繁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特点,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专业性, 各家商业银行目前都成立了专门的个人理财业务部门, 将个人金融业务从传统银行业务中剥离出来;二是理财产品种类多, 伴随金融创新的发展, 产品的广度与深度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三是理财品牌的营销意识不断加强, 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工行“账户金”、建设银行的“乐当家”、哈尔滨银行的“乾道嘉”等理财品牌等;四是在目前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下, 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汽车贷款服务公司、小额信用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实现了个人理财服务的相互渗透。

2 影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家商业银行近些年纷纷建立理财中心, 推出不同的品牌的理财产品, 借助各种媒体扩大品牌影响。但绝大多数银行的业务范围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 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仅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升级和基本的金融咨询服务, 并没有针对客户的的财务状况和理财目标对其进行个性化和终身化的理财规划服务。

2.1 外部环境因素制约问题。

在金融创新与服务策略方面, 分业监管、分业经营制约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由于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禁止商业银行开展保险代理业务、证券经纪业务、信托理财业务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筹集到的资金只能运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相关许可的领域。对于高收益、高风险的保险产品、证券产品、基金产品等, 只可以采取部分代理或推荐其他相关金融企业的形式去营销。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个人理财业务是片面的、单调的、不成熟、未能实现交叉营销的业务。

2.2 市场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 大多数本土银行没有充分重视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推动作用, 将其作为优质营销服务的出发点来开展理财业务。这是由于我国理财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所造成的, 对市场定位不够明确也限制了银行该业务的长足发展。

部分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目标客户定位也比较模糊。盲目崇尚“20%的客户创造80%利润”的“二八原则”, 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中心”, 常常可以看到在银行的营业网点内, 豪华的“VIP理财客户中心”空无一人, 柜台后的理财经理在寂寞等待大客户的莅临;而储蓄窗口却排着长队, 拥挤不堪。银行的客户层级不是体现在“理财中心”的建设上, 而对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提供差异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 以上的状况忽略了客户的需求。

2.3 产品过于单一。

总而言之,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所提供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比较单一, 缺乏组合程度高、结构复杂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研发集中于定期储蓄和住房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贷类等银行传统业务上。个人理财产品主要类型为消费信贷融资类、高利息的储蓄产品类和代理其它金融机构的产品类, 缺乏为客户专门设计的个性化理财产品及提供有针对性的投资咨询。客户可选择的收益和风险品种类别少, 只能被动选择银行现有的理财服务, 银行无法全面满足客户的消费、投资、保险、税收、退休和遗产等金融需求。

2.4 专业理财人员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师要具备综合全面的金融知识背景, 熟悉国内外各种理财产品特点和综合投资手段运用, 拥有系统分析金融市场发展态势的能力, 具备丰富的理财经验和高超的投资技巧。同时还应熟知相关金融法律法规, 掌握金融理论和实践, 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金融工作人员多。由原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转变而来。其持有的学历集中在专科生和本科生层次, 普遍不高, CFA、CFP证书的持有者比例低于5%。对金融理财技能的短缺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匮乏使之难以提供专业的理财意见给客户。

3 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

3.1 管理理念的更新。

我国商业银行广泛采用客户经理制度作为理财业务经营模式, 客户经理制度的实行有助于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一对一”的服务, 使得银行能够及时管理和跟踪客户信息, 进而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从而达到提高银行理财收益的目的。完全意义上的客户经理, 不仅要拓展市场, 还需要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咨询, 为客户评估理财计划可能的风险, 维护及跟踪后续客户等。国内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客户经理定位不够明确, 常常会让消费者误解客户经理就是拉客户办业务的, 导致消费者心目中的客户经理地位不高;还有, 许多客户经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缺乏专业的理财资质, 职责范围局限于推销银行现有的理财产品。另外, 银行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常常关注客户的数量和资产市值总额, 缺乏统一的标准, 导致客户经理为创造业绩争抢客户的现象常有发生。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必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进而为个人金融服务的长足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证。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尽快转变传统的要转变经营和管理理念, 将增加客户价值作为商业银行提供理财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中心理念。

3.2 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转变营销重心。

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关键。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细分目标市场, 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营销重心, 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个性化理财服务来传递银行特有的服务价值理念, 进而达到维持现有客户, 并不断开发潜在优质客户的营销目标。

3.3 专业化的理财规划师队伍建设。

各家商业银行目前在开展理财业务中存在的如风险提示不充分, 信息披露不完全而误导客户的行为等问题, 与银行现阶段专业的理财规划师缺乏的现状密切相关。建议商业银行要尽快培养一支职业道德高尚、金融知识全面、从业经验丰富、知识背景复合化的个人理财规划师队伍, 以满足银行理财业务综合化和客户个性化理财目标的需求。

3.4 推进个人理财产品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各家商业银行要发展具备自己特色的理财业务, 就必须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客户群的财务状况与理财需求等, 利用商业银行自身在某一投资领域与其他银行的比较优势, 推出可以满足复杂化理财目标的难以被其他银行所模仿的个性化理财产品, 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金融理财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摘要 篇8

【关键词】个人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功能优势

作为重要融资中介的银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必然有其强大的功能优势,下面对其详细说明。

一、银行功能优势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的体现

1.融资功能领域

商业银行是市场中最主要的融资媒介,融资功能主要表现在存贷业务上。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信贷业务是居民个人融资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资本市场中,直接融资方式虽然能使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相互见面联系,资金稳定性比较强,但并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庞大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由于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为大规模的融资活动节省交易成本,这是商业银行为居民提供个人信贷业务的优势所在。

2.支付功能领域

当前虽然有信用卡业务以及网络支付手段为居民提供支付中介服务,但是,商业银行在为居民提供支付中介服务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商业银行能够向居民提供便利的交易支付服务,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业务分销优势。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遍布居民生活区,对居民来说,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其“身边的银行”,另外,商业银行也提供网上银行服务,进一步突破了时空限制,居民也能不出门享受便捷的交易支付和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居民交易活动。

第二,个人金融业务活动具有重复性以及持续需求性特点。个人金融业务活动具有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个人客户与商业银行建立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是因为,对于个人客户而言,固定一家商业银行,与其保持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得到重复博弈的利益,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稳定长期的客户关系有助于减小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成本,自然能够扩大银行的利润水平。另外,银行与个人客户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商业银行开拓其他业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风险管理功能领域

居民个人既可以是需求者,也可以是投资者。因此,居民也参与银行业务以及资本市场业务中,收益和风险是居民个人作为金融投资者重点要考虑的问题。居民个人参与投资关键在于特定风险水平下尽可能使收益最大化。

资本市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交易一般都有严格的交易标准,在交易风险的承担方面,所有风险都需要投资者(在证券资本市场中由证券持有者)完全承担,风险收益也由投资者获得,而基金公司或者投资银行只收取佣金,不承担投资风险,也不享有风险收益。基金公司或者投资银行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投资合理配置与组合分散投资者投资风险。而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交易有所区别,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一般是非标准化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将投资风险内化为银行风险,为客户资金提供安全性。

分析商业银行功能优势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的体现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功能优势体现在节省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保持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投资资金的安全性等。充分理解商业银行功能优势,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二、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经营策略

1.克服体制的制约,拓宽和整合业务

商业银行应该依据客户需求,不断对金融产品进行整合与拓宽,使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客户个人金融产品需求:一方面,将银行业务品种综合化,即将商业银行原先分散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进行整合和拓宽,向客户提供“搭配套餐”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在符合法律法规条件下,商业银行应该加大横向合作范围,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合作,客户就能得到多样化金融服务。

国际金融业,混合经营已经成为发展潮流,国外许多跨国大型银行公司都是集银行、证券、保险、信用信托于一身的混合经营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而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金融业依然要面对分业经营模式,为了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求,非常有必要克服体制的制约,对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进行创新。

2.改革经营模式,提供便利性服务

为了适应客户对金融服务便利的需求,我国银行业从传统分割业务模式转变成客户中心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需要将传统网点式服务向网络化服务渠道变化,网络技术的普及,商业银行也能提供二十四小时自助式金融服务,另外还推出的网上银行服务、手机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喜欢。

3.更新经营理念,稳定交易关系

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使得商业银行也越来越认识到优质资产的重要性,而优质客户是优质资产的保障,银行业更新经营理念,与客户保持稳定交易关系,这是维护优质客户的关键所在。

过去我国银行不太重视客户服务,商业银行更多是由客户上门才提供服务,让客户适应银行,而不是银行主动为客户服务。为了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该更新经营理念,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使客户更好认同银行,以提高其对该商业银行的忠诚度。

4.重视营销服务,改变营销策略

银行业改变营销策略,重点从两方面实现转变:第一,加强品牌服务,进行品牌化营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基本上相似,在金融深化改革中,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应该加快金融创新,不断强化打造自己的品牌,可喜的是,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许多商业银行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工行的“理财金账户”等;第二,实施差异化营销。商业银行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服务,收取不同的服务费用,为优质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金行.股份制改革时期的业务结构调整[J].中国城市金融,2014(08).

上一篇:四年级期末成绩单评语下一篇:在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