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2024-05-27

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精选8篇)

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篇1

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掌握邮箱申请的方法;熟悉发送邮件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添加和保存附件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学会申请邮箱的方法,了解发送邮件的操作,共同协作学习。

(技能性目标)在原来计算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申请邮箱,从而达到发送邮件。也因此电脑应用功能的技能技巧的熟悉,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情感性目标)学会用电子邮箱写信,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沟通,为自己的生活添加更多乐趣。为今后学习提高一个档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跟老师学会申请邮箱和发送邮件的方法和操作技巧,掌握邮箱写信交流学习等。

四、教学过程、教师演示申请邮箱和发送邮件的方法,学生边看边跟着做,同学之间讨论怎样操作及注意步骤;并共同练习发送邮件进行学习沟通。

2、学生探讨收取邮件的方法,教师总结并演示收取邮件的方法,学生交流练习。

3、教师讲解保存附件、添加附件的做法,并让学生自学练习。

4、学生交流总结发送与收取邮件的区别,以及交流讨论经验。

5、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注意地方,以及提出更深发展练习和交流学习方向。

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篇2

一、跳出“教材”教“教材”

翻开全新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处处体现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鲜活的话题,无不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灌输,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社会、把握自我,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教材中的部分事例和画面内容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事例要么是过于成人化,学生不感兴趣;要么是讲外省、外县、外乡的事,对学生没有亲和力。一些画面没时间、地点、真实姓名,或者不够全面,给学生造成一种“虚”的感觉,真实感不强。由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灵活多样地来处理教材。例如,《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的插图画面,它展示的是浙江新农村和城市的画面,对学生来说没有亲近感。教学时,可以用自己家乡农村的画面替代。又如,我在教学《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通过师生对家乡的文化习俗进行搜集、整理,开展“新平大不同”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

二、注重“情感”和“体验”

新课程赋予《品德与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在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体验,教育就成为苍白的说教。真实的生活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就拥有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心灵交流的平台。如教学《谁是最值得敬佩的人》时,可进行职业体验游戏。教师出示写有各种职业称谓的卡片,让学生随意抽取。20年后,如果你从事这个职业,你喜欢这个职业吗?为什么?有谁喜欢这个职业?假如你从事这个职业,你会怎么做?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哪些人的辛勤劳动?假如缺少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行业的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长期以来,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只注重知识的达成和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教学内容添加一些情感色彩,增添一些人文因素,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主动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三、注意知识点的挖掘和延伸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到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在教学每一课时,为了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让学生过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有必要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挖掘和延伸。例如,在教学《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对北京四合院的了解不能仅凭书上的内容,知道四合院的建筑与北京的历史、地理环境有关。结合北京举办奥运会,可以利用“走进北京四合院的情趣”视频,让学生边看边讨论、交流其中的内涵,可以让学生畅想住在北京四合院想做的事,补充外国人如何评价北京的四合院的资料。在教学《发展中的城市》时,可利用新闻报道“城市中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引入,使学生有展望未来新城市的欲望,指导他们出金点子规划家乡,大胆畅想20年后的新城市。

六年级上册《习作3》教学品评 篇3

师:(出示一名学生的周记《炒土豆丝》片段:开始切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可怎么也学不来。妈妈切的土豆厚度不到半厘米,而我呢,切的最薄的也有2厘米。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经过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土豆切好了。)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生:开始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切,很聪明,只是妈妈怎样切的我们没看到,可以补写出来。

生:他能用数字——“半厘米”“2厘米”来写,只是他是炒土豆丝,两厘米多厚呀!一个完整的土豆,一般只是十厘米大小,几刀下去不就完了?用得着十分钟吗?

生:读到现在也不知他切的是土豆丝,还是土豆片。

生:“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他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帮帮他,把切土豆的动作写具体。

生:我觉得要将动作写具体,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回忆。

生:实在想不起来回家再做一次,边做边记录,不一定全记下来,做完了再回忆、写完整。(板书:回忆体验记录)

【点评】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写作契机。看似一个简单的评价,为下面写好动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亲自观察,体验动作

师:现在,咱们一起亲自感受如何写好动作。拿出你们带来的大蒜头,揉揉,捏捏,闻闻,它像什么呢?

生:它像个白色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个长长的小辫儿。

师:真会观察,注意到颜色,还看到了小辫儿。教师手里的这颗蒜头的小辫儿像什么?

生:直直的,像小姑娘的冲天辫,大约有两厘米长。

师:看得真仔细,比喻用得也恰当!怎样剥,猜猜看,能用到哪些动作?(板书:捏、掐、撕、拍、拽、捶、咬、掰、抠)

师:下面大家一起剥大蒜,注意动作和感受。(学生剥蒜)能说说你是如何剥大蒜的吗?

生:我用力掰没掰开,用牙齿咬,太辣了。我又用力拽中间的小辫儿,居然把它拽开了一个口子,再一掰就掰开了。

生:我是这样剥大蒜瓣儿的:先用食指挠几下,没把外皮挠掉,我用牙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再用手剥,就撕开了它的外皮,露出白嫩嫩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白白的,就像个小宝宝。

师:你不仅会剥大蒜,还边剥边观察,边想象,真了不起!能把自己刚才剥大蒜的过程写下来吗?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生写剥蒜头,交流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读你认为最漂亮的几句或一段?

生:看看它的头顶,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绿绿的芽,弯弯的,像舞动的小草,美极了。底部是一条条的蒜须子,黄黄的,硬硬的,摸起来一点也不舒服。我用指甲顺着蒜瓣的缝隙使劲地向外拉,想揪出一个来,可它们死活不愿分开,不知是兄弟情深,还是故意和我作对。

生:我拿起一个蒜瓣,它仿佛热了,早就想让我帮它脱外衣似的,我只是轻轻地一掀,它就脱去了外衣,露出白白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可爱极了,像个可爱的小宝宝裹着一层纱衣。忍不住闻一闻,好香呀,真舍不得放进嘴里……

【点评】让孩子自己剥大蒜,亲自体验剥大蒜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写起来便会得心用手。其实,每做完一件事,学生们都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习作也是一样。

2.写后修改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周记,用刚才学习写动作的方法,把你做菜的动作放电影,修改自己的习作。看谁的菜肴味道美,谁的菜肴我们一读就会做,就想吃!(生改习作)

师:谁愿意让我们分享你修改的快乐?

生:我先把锅烧热后倒油,谁知刚倒下去的油“啪啪”地叫起来,那些小油滴们到处乱蹦,好像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玩蹦蹦床,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跳到西,好不热闹。我赶紧把切好的千张倒进去,响声立刻小了许多,只有几个还在顽皮地小声偷笑。

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只鸡蛋小心地在碗边敲起来,可鸡蛋好像和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开口。我稍微用力敲几下,好不容易才出现一个小洞,我用手一掰,蛋清和蛋黄就滑人碗中。淮知不小心,鸡蛋壳竟然掉了进去,它就像一只小船在河里划行。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抓住动作这个细节来修改文章的,炒菜会了,打球、洗衣、骑车……是不是都会了?放慢速度,好好体验,成就一篇精彩的习作!

【点评】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点化”了习作方法,并“引导”实践运用,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印象深刻,影响也深远。

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4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音乐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口风琴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口风琴吹奏方面,少部分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教学分析: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从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2、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3、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

(三)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风琴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口风琴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口风琴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四)教材的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2、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六)本学期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课

同一首歌

3课时 第二课

草原牧歌

3课时 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

3课时

第四课

茉莉芬芳

3课时 第五课

神奇的童话

2课时 第六课

劳动的歌

2课时 期末复习

2课时 期末测评

2课时

第一课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2、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3、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4、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5、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新授

(一)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二)学习歌曲《同一首歌》

1、跟伴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三)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因本首歌曲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学起来很容易,主要在处理情绪和合唱部分稍下功夫,大部分学生应该可以完整演唱)

2、表演。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同一首歌》作为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要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且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在学唱《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时,学生能用抒情的声音进行演唱。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还让学生自由组合,积极思考,尝试各种多样的演唱形式。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在教学中我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以便确定教学方法。如果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采用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要在适当时候让学生唱歌谱。对于那些识谱能力比较低的学生,这种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这首歌曲大家都十分熟悉,对主旋律接受都很快,在感情处理上表现的很好,特别是在后面的表演上学生积极性很高,充分展示了歌唱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导入

1、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导入:

1、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2、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3、进行合作排练。

4、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5、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学会并背唱歌曲的主旋律,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了解其演唱形式)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3、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习了三首歌曲,学生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第二课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创设情景导入: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蒙古族,让同学们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节日、文化等,便于明确的表达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入蒙古族节日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银杯》是一首短调民歌(民俗性宴歌),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我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三种不同的蒙古舞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通过欣赏蒙古舞蹈,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来,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影片、创编表演的方式再现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热闹场面,增强音乐表现力,激起对其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在演唱歌曲教学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展现音乐形象放在首要位置上。

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上。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先跟随范唱进行默唱,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通过一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学习要深入,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通过欣赏、演唱、比较,学生在了解基础音乐风格的前提下,进一步从歌手的音色、旋律的走向等各方面更加深入的感知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色。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蒙古族音乐的长调和短调,知道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著名歌手德德玛和腾格尔及其演唱风格。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师: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时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是一首内蒙古地区的民歌二声部合唱歌曲。本节课,我深深体会到,真实是音乐新课程期待的核心,只有真实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感到音乐课的价值,使教师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真实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反复,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断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相信,当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习惯、收获了性格,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充满快乐,一定会是成功的。

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

[教学目标]: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2、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3、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4、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导入:

1、竞猜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

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

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

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

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利于对歌曲风格及特点的了解)

2、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二)学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拉库卡拉查》是一首具有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风格的墨西哥民歌。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表演,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启发学生用废旧的物品创作)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激趣导入:播放加拿大乡村音乐舞蹈片段导入新课内容。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

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入乐谱

6、纠错

7、有感情演唱

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还是完整、有效的。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学会了这首歌。这节课的闪光点,就是歌曲的教学很顺畅,特别是学生的声音非常纯净。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得很好,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很快掌握了。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5

第1课

音乐的风格

教学目标

1、能够饶有兴趣地运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作品,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

2、对比两个钟的不同,初步感受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与小提琴独奏曲《D大调小步舞曲》两首舞曲的不同风格,并能听辨出钢琴奏鸣曲《OP.49 NO.2》与哪一首乐曲的音乐风格相似;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出不同的体态律动;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结合听唱分析河北民歌《小白菜》和钢琴曲《节日舞》。

3、能够从所学的歌曲中找出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并加以分析评价。能够辨别区分出与音乐要素相关的一些音乐用语和音乐记号。

教学内容:

一、欣赏六首风格不同的乐曲

二、学唱歌曲《小白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各音乐要素的理解,探索歌(乐)曲的不同风格。

第一课时(第1周)

教学过程:

一、感受钟表的不同风格

主要采用看、想结合方式引导教学。

1、出示钟表图,让学生找出两个钟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开关、声音等,看谁找到的多,用语言描述。

2、引导学生了解两种物体由于有其差异,才会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

二、欣赏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与小提琴独奏曲《D大调小步舞曲》

欣赏这两首舞曲时,目的并不是详细地分析作品,而是学生能感受到并说出两首舞曲风格的不同,从听觉上初次体验音乐风格的不同。

三、欣赏方法

1、听一听,说一说

首先让学生欣赏《秧歌舞曲》和《D大调小步舞曲》,听后说说感受: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出示:

2、听一听,议一议

让学生欣赏《钢琴奏鸣曲OP.49 NO.2》的第二乐章,听听它的音乐风格与前面哪首乐曲的风格相似。

四、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草原就是我的家》

学生对这两首歌曲都秀熟悉,欣赏时着重根据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做出不同的律动。

1、出示踏步与蒙古族动作的视频或图片,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两首歌曲在情绪、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第2周)

教学过程:

一、对比歌曲《小白菜》与乐曲《节日舞》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并结合听唱,对比河北民歌《小白菜》与乐曲《节日舞》。主要采用唱、听、议、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听唱和欣赏方法的设计上,要关注到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让学生聆听《小白菜》,说说歌中描写了什么事情?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带首学生唱唱歌曲旋律,还可以边唱边划出旋律线,既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又感受了歌曲旋律逐渐下午的走向特点。

三、欣赏《节日舞》,引导学生感受与《小白菜》情绪的不同,唱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划出旋律线,感受其旋律上行的特点。

四、指导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

以上步骤是老师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如:旋律进行、节奏特点等),再让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内容填写,这样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如何更好地欣赏音乐。

五、完成课本第13页的书面练习。

将音乐用语和音乐记号与它们所属的音乐要素用线连起来。

第2课

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学生能感受台湾岛的美丽、台湾资源富饶的景象;体验到台湾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二、通过歌曲《放纸鹤》、《月亮月光光》的学习,使学生能探索出影响这两首歌曲风格(节奏、速度、结束音)的因素。并通过两首歌曲的对比、辨别,学生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歌曲特征。体现不同的音乐风格、情绪和意境。

三、掌握八分休止符,通过对比的方式,体验八分休止符在歌曲《放纸鹞》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二、学唱歌曲《放纸鹤》

教学重难点:体验两首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对音乐要素进行对比。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第3周)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1、感受音乐。

探索构成歌曲风格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弱起小节的四拍 子歌曲感受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播放《月亮月光光》的录音带,全班分四组,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

熟练上面练习后,全班分四组,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教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请一组学生拍四拍子的节拍,另一组学生拍节奏。

2、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做拍腿、拍手、拍腿、拍腿的连续反复,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用广东方言范唱歌曲。

三、拓展。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的灰尘之类的越来越多,我们很少看见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月亮有时候也很少看见,霾的天气越来越频繁,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怎样挽救我们被日益严重污染的地球。

四、总结

五、下课

第二课时(第4周)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台湾岛》,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1.欣赏《台湾岛》,感受音乐。

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认真倾听,体验台湾乐曲的美感。

播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在音乐伴随下朗诵《台湾岛》这首歌词。播放歌曲《台湾岛》,学生可以轻声跟唱加以感受。播放课件,请学生在我国的地图上找出台湾省,并说说有关台湾的事。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并在下堂课进行交流。

2.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并出示四张音符卡片: X

X

X

X

(ta

ta

ta

ta)

师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学生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让学生听着音乐边听边拍。熟练上面练习后,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三、总结:热爱我国的土地,爱国教育,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四、下课

(第5周国庆放假)

第三课时(第6周)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

1、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2、师播放课件《放纸鹤》,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3、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范唱歌曲。

4、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歌曲演唱要注意的地方有:

1、歌词的咬字吐字要清晰。

2、四度大跳的音高演唱要准确。

3、提醒学生在演唱相同歌词时,其旋律音高是不同的。

4、注意段落反复记号的运用。)

演唱歌曲的位置稍靠前,音色要清脆、悦耳。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放纸鹤》。

熟唱歌曲后,再演唱几首以前学过的歌曲唱名,请学生比较歌 曲的结束音有什么不同?

5、教材与绘画结合。

教师播放歌曲《放纸鹤》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根据对《放纸鹤》 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画一幅图画。

三、拓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祖国环境,怎样爱护大自然,怎样防止我们生存的地球被污染,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一起总结

四、总结

五、下课

第3课 环球音乐探宝

(六)—拉丁美洲之旅

教学目标:

一、欣赏闻名于世的墨西哥“草帽舞”、巴西的“桑巴舞”,参与巴西狂欢节,感受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

二、能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朋友》,学会墨西哥舞的基本舞步并能随着音乐表现,欣赏古巴歌曲《卖花生》并做到即 兴表演。

三、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拉丁美洲音乐中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及典型的节奏型——切分节奏X X.X并能随《桑巴舞曲》用打击乐器敲一敲。

教学内容:

一、走进墨西哥、学唱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朋友》;欣赏〈墨西哥草帽舞〉;

二、走进巴西、欣赏《桑巴舞曲》;

三、走进古巴、学唱古巴歌曲〈卖花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感受。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墨西哥、巴西、古巴三国各种形式的资料,如:图片、文字、影片等。

第一课时(第7周)教学内容:

1、学唱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朋友》;

2、欣赏《墨西哥草帽舞》;

课前准备:选择几位女孩子从家里收集一些帽子和围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授课:

1、回忆引入:

让学生回忆以前去过欧洲、亚洲“探宝旅游”,老师提问学生在这些地方找到了哪些音乐宝藏?让他们畅所欲言,导入:这节课老师再带大家去拉丁美洲看一看——播放〈墨西哥草帽舞〉……让同学们猜猜我们的第一站是哪里?

2、看一看:了解墨西哥的首都、国旗、国徽及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音乐风格等。(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资料)

3、听一听。

1)播放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和《快来吧!朋友》,引导学生实听时随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舞动身体;

2)复听一次,请同学们选一首喜欢的歌曲来学唱,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学唱〈快来吧!朋友〉:

1)看谱认真地、安静地听范唱录音。

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静静地“看”,一组尽情地“动”,由看者点评动者,然后互换角色,听熟悉音乐后再唱。

3)演唱歌曲时,在“tata“处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4)自己学习教材第47页的儿歌和短曲。

5、跳一跳。1)学唱基本的墨西哥舞步。请学生自找一位同学结为舞伴,分面对面或肩并肩或背对背三种形式,随口令“右左右

左右 左 ”跳,练习基本舞步。

2)熟练后随音乐《快来吧!朋友》的歌声来跳,为使同学们的表演更逼真,师指导大家动手用报纸设计一些帽子戴着来跳。

3)基本舞步熟练后,播放《墨西哥草帽舞》让大家尽情模仿,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小结本课。第二课时(第8周)

教学内容:

1、走进巴西

2、欣赏《桑巴舞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巴西的图片在课上展示。如班里有到过巴西的同学,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巴西,并展示自己在那里的留影,效果会很好。

2、参与巴西的狂欢:播放教学配套课件——看看巴西有名的狂欢节……引导学生参与狂欢,情不自禁地随拉丁美洲特有的节奏敲起来(利用身体各部位及身边可以发声的桌椅、笔盒等)跳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切不可游离在音乐之外乱起哄。

3、感受桑巴的音乐:

1)欣赏桑巴舞。这是巴西代表性舞蹈,源自黑人舞蹈,闻名与世。让学生了解桑巴舞的表演形式、舞蹈服饰、舞蹈节奏(切分音)、音乐的情绪等。

2)认识桑巴舞节奏(切分音):拍一拍、读一读(教材50页中节奏谱例)。3)认识桑巴舞音乐常用的打击乐器,并尝试用他们来敲一敲。(练习教材49页中的桑巴舞音乐的基本节奏)

4)播放《桑巴舞曲》音乐片刻,边听边用手拍节奏,也可以寻找音源或小敲击乐器来试奏。

5)再次播放桑巴舞片段,请大家模仿学习两个动作并随之舞蹈、伴奏等。

三、小结。

第三课时(第9周)

教学内容:

1、走进古巴。

2、学唱歌曲《卖花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欣赏与了解:播放一段速度中等、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 款摆的古巴代表性舞蹈“伦巴”,学生自由模仿。老师引入简介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初听与交流:让学生聆听古巴歌曲《卖花生》,和大家分享对歌曲音乐风格特点的第一感受。

3、复听与观察:请学生对照歌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何特点(切分音是拉丁美洲音乐的典型节奏。

4、拍击与感受:老师讲解古巴民歌的节奏特点,请学生用自己的手腿来拍击感受(书中第51页的练习)。

5、再听与表演: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创设情景来“喊”歌词,即尝试着表演“卖花生”的场景;最后让学生在音乐中即兴模仿表演“卖花生”。

三、小结。

第4课 乘着歌声的翅膀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感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们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生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力度、速度及演唱形式的处理表现歌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10周)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2、说一说

3、学一学(1)模仿演唱。(2)学唱歌谱。

4、唱一唱: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第二、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1)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2)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第五段: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第5课 海鸥,我们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2、学唱《海鸥》,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

3、复习巩固变音记号,唱准变化音并感受其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海鸥》、《桑塔露琪亚》 教学重难点:

一、认识副旋律,感受副旋律在歌曲中的作用,并能表现副旋律。

二、复习变化音,能正确地演唱变化音。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歌曲〈〈海鸥〉〉(11周)教学过程:

一、学唱〈〈海鸥〉〉。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同学。讲解自己找到的有关海鸥的小知识,看谁讲的好,讲的好的同学将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一枚小红花。(讲解,评出优秀组)

2、师:刚才大家讲的真棒!希望你们今后也向海鸥一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下面我们来学习海鸥,看谁克服困难唱的最好。

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读出感情来。

4、跟琴学唱歌曲,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熟练地唱全曲,用稍快的速度。

二、歌曲处理:

1、请同学们将书上所有的休止符标出来。并分别唱一唱。讨论:有休止符唱出来的感觉会怎样?休止符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讨论:歌曲整体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高潮在那里?应该怎样演唱?

讨论后练唱

3、整曲演唱,注意情绪、速度。(请同学边唱边做一做动作)

三、欣赏〈〈少年先锋岗〉〉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歌曲《桑塔.露琪亚》(12周)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老师,学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又名“那波里”)的一首著名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改编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歌曲为大调式,3/8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

2、体裁

3、(是否可以先听一次旋律?)然后老师才示范唱旋律,学生再边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1>、学唱第一段

⑴ 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

⑵ 师:逐句演唱一、二句歌谱,句中最高音出现在什么位置? ⑶ 师:听唱第三句歌谱,音乐的起伏和一、二句一样吗? ⑷ 师:听唱第四句歌谱,浪尖在哪里?为什么? ⑸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谱

⑹ 女声唱歌谱男声唱lu,然后交换,男声唱歌词女声唱lu,要能够听到对方声部的声音。

<2>、学唱第二乐段

⑴ 听老师唱第二段,比较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音高、音强)

为什么第二段音高了?怎样才能唱上高音?(正确的用气,激情的表情)⑵ 起立演唱。这段唱的什么?(船夫在热情地招揽顾客)你能边唱边演吗?背唱第二段歌词

⑶ 轻声唱歌谱,找一找乐句中最低音、相对弱音的位置,画旋律线,是什么形状?学生画(还是波浪,但方向相反)为什么还是波浪线?(还是联贯,有起伏)

4、唱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要抽查几个学生,好的要马上表扬,差的也要加以鼓励

5、最后也可以让同学们听下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感受一下他是怎样的情绪唱这首歌曲的?(深情,赞美的,开朗的,热情洋溢的),歌唱家演唱的时候自己就是一个船夫样,划着小船,歌唱这美好的夜晚,如歌词,多么令人陶醉样

6、让同学们小声的用感情听伴奏歌唱,老师划着3/8手势给出强弱弱的节拍提示

7、让学生用歌曲应该的情绪放声歌唱。老师给予点评。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6课 到这里来欣赏动漫歌曲

歌曲《斑鸠调》(13周)

教学目标:

1、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情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产生对湘贛红色革命圣地的热爱之情。

2、能听赏并跟唱《斑鸠调》,感受江西民歌的音乐特点。

3、听赏乐曲《碰鼻歌》,感受音乐的气氛与情绪。教学内容:学唱〈〈斑鸠调〉〉;欣赏〈〈碰鼻歌〉〉 教学重点: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斑鸠调》。教学难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言语导入 江西井冈山

现在井冈上是旅游景点,不仅是由因为有宜人的风光,还因为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圣地。早在1927年,毛泽东同志就带领众多革命前辈们在江西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听赏与跟唱《斑鸠调》

1、学生听赏《斑鸠调》

学生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说一说 音乐的基本内容?

2、学生跟唱

学生随琴视唱歌谱,然后学生跟唱歌曲

也可以让学生编一编歌词唱一唱

三、欣赏〈〈碰鼻歌〉〉 第8课 校园歌曲

《乡间的小路》(14周)

一、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赤足走在田埂上》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通过我的创造,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欣赏乡间小路风景图片,配以乡间的小路伴奏为背景音乐。

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看了图片后内心的感受)

师:同学们的心情我很理解,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一起跟着音乐到乡间的小路上去走一走吧。

A、生跟《乡间的小路》的音乐以律动的形式表演,体会其中的乐趣。

B、请学生以X X X节奏为歌曲伴奏。

请生用其他伴奏为歌曲伴奏(踏步、拍手等)

2、新歌教学

(1)教师跟伴奏范唱歌曲《乡间的小路》,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前、后部分欢快、跳跃,中间部分优美连贯)

(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反复记号”、“附点音符”、“休止符”、“三连音”、“切分音”。

(4)学唱歌曲

A、跟随琴慢速轻唱前半部分。教师提示:注意“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

B、跟着琴轻唱B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

师:有没有哪个地方每次都唱不好?

师弹琴并示范,学生分句模唱两个乐句,注意附点节奏。

叫个别学生单独唱,学生进行评价。

C、学唱结束句。D、全曲连唱。

(5)歌曲处理

师: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最合适?

让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出示的“乡间”与“城市”两种不同风格的图片,对比其环境氛围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6)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3、分组表演并创编

(1)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4、欣赏教学

师:《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非常好听的台湾校园民谣,由著名音乐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除了这首台湾校园民谣以外,音乐人叶佳修还创作了其他一些校园歌曲,其中有一首在祖国大陆也广为流传,那就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1)学生欣赏歌曲。

(2)师:有没有觉得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讨论,了解无伴奏合唱。

(3)师:歌词也很美,轻轻的读一读吧。

(4)再听,跟录音轻声哼唱旋律。

5、拓展

简单介绍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祖国宝岛台湾的大学生在“乡土文学”影响下,出现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热潮。这些青年作者所创作的一些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歌,被称为“校园民谣”。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几首好听的歌曲,我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校园歌曲就只适合在校园内演唱呢?那么再想一想,这些二三十年前的歌曲为什么到现在仍然流传甚广?台湾、大陆两地的校园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自己去搜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

第9课 多彩的乡音

(六)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用优美、圆润的歌声演唱四川民歌〈〈盼红军〉〉;用欢快地情绪演唱藏族民歌〈〈金瓶似的小山〉〉;用婉转、流畅的歌声演唱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3、感受3首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掌握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装饰音记号;初步了解民族调式中的五声调式。

教学重点: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 一课时〈〈盼红军〉〉(15周)教学内容:演唱〈〈盼红军〉〉

一、导入:

1、听音乐,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音乐?谁来告诉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呢? 解放军、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过草地------小结:红军的生活是艰苦的,战争是残酷的,但就是他们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所以红军是英雄,是勇士,我们想不想向他们学习?

3、揭示课题:《盼红军》四川民歌

二、学唱歌曲。

1、看谱唱词

2、同学们,我们怎样做能把歌曲的意思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讨论的问题。

看黑板上出现的“情绪、速度和力度、演唱形式”,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五段歌词用不同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第一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问学生听出了什么?

有点悲伤,为什么呢?我想起了冰天雪地里的老百姓,还有雷锋,在这么冷的天里,他还会上山砍柴吗?有谁知道雷锋小时侯那悲惨的事情?他只是旧社会悲惨世界的一个缩影,那么这一段情绪是什么?唱悲伤的、凄惨的曲子用什么速度,什么力度?演唱形式呢?老师范唱,指导学生唱出感情。

3、逐段讲述、讨论完成以下表格并唱一唱。段落 情绪 速度、力度 演唱形式第一段 悲伤地、凄惨地 稍慢、mp 女声齐唱

第二段 优美地、舒展地中速、f 女声独唱 第三段 急切地、喜悦地 稍快、f 男声齐唱 第四段 高兴地、活跃地中速、f 全体齐唱 第五段 兴高采烈地 中速、ff 轮唱 结束句 兴高采烈地 渐慢、齐唱

4、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三、艺术合作。

1、同学们唱得太感人了,连我都被感染了。想一下,象亲人一样的解放军就要来了,如果我们是当地的老百姓会准备些什么来欢迎他们呢?你认为他们最需要什么呢?为什么?请同学们用小故事来描述,如“过草地”、“一个苹果”、“金色的鱼钩”、“丰碑”------他们是解放军也是英雄,英雄要戴什么?我希望今后的你们一个个都是刚强、英勇的男子汉,或者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屈服的。

四、综合表演。

1、按照开始时队行排好。女生在两边手拿好画作夹道欢迎状。男生作握枪状。后面的动作可自由发挥。例如最后高潮出可跳跃、拥抱、欢呼!

2、;跟音乐完整地表演一次,掀起高潮。

五、小结。

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解放前红军的歌曲?听《红星歌》,然后整理东西和着音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教室,完满结束这一课

第二课时《金瓶似的小山》(16周)

教学内容:多种器乐形式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教学目标: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经常举行有趣的篝火晚会,人们通宵达旦地歌舞狂欢,可以说“家家有舞,人人能跳“。本节课通过多种器乐形式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

1、导入。

学生在歌曲《金瓶似的小山》的背景音乐中开始学习。教师启发:再欣赏这首歌曲时你演唱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表现歌曲。3.随歌曲律动。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出示歌曲伴奏谱,分小组练习。6.慢速,各小组合奏练习。7.听音乐进行伴奏。8.小结。

第三课时《孟姜女哭长城》(17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孟姜女,感受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吧

二、歌曲教学

(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三、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提问: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四、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五、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六、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第10课 音乐家

(三)——贝多芬

《欢乐颂》(18周)

教学目标:

一、了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及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

二、背唱〈〈欢乐颂〉〉的主题,运用多种形式感受合唱的魅力;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感受其宏大气势及震撼力。

教学内容:学唱《欢乐颂》

教学重难点:感受〈〈第九交响曲〉〉中合唱的魅力,背唱主题〈〈欢乐颂〉〉

课时准备: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感受作品

1、播放乐曲,学生仔细欣赏。

2、试着说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速度和演唱的类型。

3、再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二、仔细听辨,了解作者

1、听辨歌曲的旋律、音色及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3、介绍贝多芬。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再听乐曲,掌握主旋律。

2、朗读歌词,介绍词作者。

3、引导唱歌,体验作品中那庄严而圣洁的感染力。

四、背唱〈〈欢乐颂〉〉

五、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第11课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

歌舞剧《法图姑娘》(19周)

教学内容:歌舞剧《法图姑娘》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分角色演唱、即兴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音乐表演的兴趣,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二、听唱塞内加尔民歌《法图姑娘》,感受歌曲情绪,了解角色及其演唱形式;用体态律动感受非洲音乐强烈的节奏感,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

三、引导学生从歌曲的弱起小节、切分节奏、附点音符以及旋律的不断重复等方面感受非洲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对微型歌舞剧有基本的了解;

2、能哼唱和记住主题并积极参与表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讲一讲,老师用故事简要引出新课

2、听一听,结合“音乐网站”里介绍的全剧歌词与曲谱,完整地欣赏几遍,熟悉剧情,了解角色及演唱形式。

3、议一议,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内容及顺序,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理由。

4、唱一唱,提出主题部分,唱一唱,用游戏式演唱方式记住歌曲主题。

5、演一演,观看一段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段,模仿其舞蹈动作。然后师生合作分角色进行《法图姑娘》的表演。用体态律动感受非洲音乐强烈的节奏感。

六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本册书继续安排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外,主要安排简单的生产劳动。在参加这些劳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勤劳简朴,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能分辨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

2、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学习编制、挑花和刺绣。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措施:

1、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4、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6、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

7、自己动手,积极改善教学条件。教学安排:

周次

内容 1

第1课 2

第2课 3

第3课 4

第4课 第5课 劳动节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第13课第14课第15课复习复习

1、熨 衣 服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怎样使用电熨斗及其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教学重点:

怎样使用电熨斗及其注意事项。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实践法 教学准备:

电熨斗

衣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做的衣服边、缝不平整,怎么办?衣服穿久了会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什么?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

(板书课题)

二、理论学习。

1、电熨斗的分类

普通型

调温型

蒸汽型

2、介绍不同的电熨斗注意事项

3、怎样熨衣服? ⑴先将衣服翻过来。⑵把衣服熨平整。⑶再熨衣服的正面。

⑷衣服熨好后,用衣架挂好晾干。注意:

手不要挨熨斗地板,以免烫伤。

熨衣服前,先把衣服用水湿一下,铺上湿毛巾或湿布。

4、衣服有焦痕处理措施 ⑴棉织物

把细盐撒在焦痕初,轻轻揉搓。⑵丝绸衣服

少许苏打粉掺水调成稀糊状,涂在焦痕处。

5、课堂小结

三、实践

在教师的制指导下,熨自己所带的衣物。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2、布 艺 制 作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布艺制作,制作各种挂饰,培养学生做事细致,要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制作挂饰

教学难点:

制作挂饰

教具学具:

针、线、布料、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半成品

2、观察思考制作完了吗?

3、汇报

4、小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布艺小饰品

2、、讨论、汇报结果

怎样缝制幸运星?

⑴画图

⑵剪裁 ⑶缝制 ⑷填充

3、演示操作

4、巡视指导

5、汇报解决难点

6、美化幸运星

8、巡视指导

8、展评

三.全课总结

3、学 篆 刻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篆刻,怎样篆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篆刻字及图案。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动手实践发 教学准备:

小刀、生南瓜或生土豆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课

1、介绍篆刻

篆刻俗称印章、刻图章,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古老艺术。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2、学刻白文印 材料工具:

白纸、铅笔、小刻刀、生南瓜、红印油等 制作过程:

自商代至⑴、备好模块 ⑵、描印印图 ⑶、贴压印图 ⑷、动手刻印

注意:用刀要稳,一刀不要刻太长。⑸、拓印样,再修订。

3、教师指导

三、小组展评

四、汇报结果

五、全课小结

4、做 西 菜

教学内容:

课本10-13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制作一道西菜。

2、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制作一道西菜。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实践操作发 教学准备:

蔬菜、调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学习新课

1、奶油菠菜汤 材料:略 烹制过程:

⑴、把菠菜焯熟,切成细末。

⑵、把菠菜末倒入250毫升的水中,煮沸。

⑶、奶油小火化开,拌入面粉就,加牛奶烧开,加盐、胡椒粉。风味:

奶香味浓,不腻口。

2、西式炒蛋 材料:略 烹制过程:

1、盐、胡椒粉、鸡蛋液打均匀。

2、加奶油与锅中,开始炒。风味: 香嫩可口。

四、烹制实践

五、品味评比

六、全课小结

5、包

教学内容:

课本14-16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怎样调馅,怎样包饺子。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怎样调馅,怎样包饺子。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动手实践法 教学准备:

蔬菜、调料、面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饺子是中餐的一种传统美食。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会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学习包饺子。

三、学习新课 材料: 制作过程:

1、调馅。

2、和面。

3、擀皮。

4、包饺子。

5、煮饺子

四、讨论:

怎样煮饺子面皮不易煮破?

五、作业设计

调查饺子的种类和口味。

6、彩

教学内容:

课本17-1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彩绘泥塑。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彩绘泥塑。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动手实践法 教学准备:

胶泥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泥塑作品形象栩栩如生,若人喜爱;彩绘后的泥塑作品色彩鲜艳,形象就会更加逼真生动。

三、学习新课 材料工具: 制作过程:

1、把和好的胶泥塑成母鸡的形状后,阴干。

2、将阴干后的泥塑鸡打磨光滑。

3、涂上白底色。

4、不同部位选择不同颜色。

5、画眼、羽毛、翅膀等

6、仔细观察,修补后涂发光油。

四、实践操作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进行泥塑。(本节课只进行第一步)

五、展评作品

六、全课小结。

七、小木工

教学内容:

课本20-22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制作简单的木工。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制作简单的木工。教学准备:

薄木板

白乳胶

钉子

手锯等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

二、导入新课

三、讲解

1、出示小凳子

2、出示小盒子

3、分解小盒子

4、介绍连接方法

四、学生设计制作

1、标出各部分的尺寸,并说说做好这个木盒要干什么?

2、制作过程

按设计图的式样、尺寸在木料上画样,在大小相同的部件上标明“前”“后”“左”“右”,就可以用工具操作。

在每块部件的里外作上标记。制作时注意:

各部分比例要合适,接口要紧密。

3、美化小木盒

五、评比

六、全课小结。

八、扎彩灯

教学内容:

课本23-25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己扎一个彩灯。

2、通过制作彩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己扎一个彩灯。教学准备:

准备竹条12根

纸绳 彩纸

胶水

铁丝

电工钳

剪刀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演示法

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

二、导入新课

彩灯又叫花灯,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它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寄托着人们欢腾喜悦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常常张灯结彩,来烘托出欢乐祥和的气氛。

三、学扎彩灯

1、工具介绍

2、制作过程 ①扎骨架 ②做灯衣

③装灯钩,加彩穗。

3、设计制作

4、学生制作

5、教师指导

四、展示评比

五、全课小结。

12.制作简易书立

教学内容:

课本36-38页。教学目标:

学会用木板制作书立,继续学习用钢丝锯锯木板的技能,学会用螺丝刀拧木螺丝的技能。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书立的方法和使用钢丝锯螺丝刀的方法。教学难点:

制作书立时,书立背和底座要成直角。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实践法 教学准备:

15×10×1、10×6×1(厘米)的木板各两块、木螺丝6枚、木砂纸、彩色纸、胶水、螺丝刀、剪刀、复写纸及书立的样板。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出示书立样板,说说书立的作用。

有了书立,可以把书竖立起来放在桌上,书脊朝外,既方便取用,又使桌面整齐。

四、教师示范制作书立,边做边讲解书立的制作方法和过程。⑴在木板上复印好图样,然后用钢丝锯沿线锯下所需的形状。

⑵用木砂纸把锯口磨光,一手拿砂纸,另一手拿住锯好的木板,用力均匀地来回磨锯口。

⑶用木螺丝将书立的直背和底座组合在一起,成直角形。⑷装饰书立 用彩色纸剪成图案,用胶水粘贴在书立背上。

五、学生独立或合作制作书立,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品展评。

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篇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整个单元以主题统整语文材料, 将悟读、演读、诵读相穿插, 融品味、想象、表达于一体, 把读与写、学与玩、说与做有机融合, 活化各项训练, 增强感悟效果, 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美好情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目标

综合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利用课后“用钢笔描红”及练习的“写好钢笔字”和“学写毛笔字”进行书写指导与训练, 练好写字基本功;学会利用插图, 联系上下文, 借助字词典等方法体会“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负荆请罪、巍然屹立、天经地义”等词语的意思, 不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相关段落, 不断提高默读速度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阅读剧本, 排演小话剧;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勤于搜集资料等方法, 感悟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顾全大局,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品质,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懂得爱人就是爱己;尝试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 懂得报答, 学会感恩;习作叙事清楚, 结构完整, 练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人物心灵, 表现人物品质;弄清采访的基本注意点以及具体要求, 在实践中学习采访。

要点提示

本单元可安排13课时, 课时安排及要点提示如下:

1.《负荆请罪》3课时。要点提示:学会阅读剧本, 在品味人物对话中感受人物品质是教学重难点。

2.《船长》3课时。要点提示:感悟船长品质, 透过外表体会内心是教学重难点。

3.《爱之链》2课时。要点提示:紧扣“链”字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学习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是教学重难点。

4.“习作2”2课时。要点提示: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重难点。课堂中引导学生抓细节、有条理地叙述。

5.“练习2”3课时。要点提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建议

备课时, 要注意本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 通盘规划和设计, 充分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

1.《负荆请罪》备课时要以“负荆请罪”为红线, 串联第一幕内容整体设计, 做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首先, 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探知内容: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次, 引导学生回忆 (以前学过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要求, 激发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 入情入境地读好人物对话。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 引领学生体悟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 并带着感受品读文本, 在文与意的交融中体会蔺相如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第三, 帮助学生排演小话剧, 进一步体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品质,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促进语言的内化。最后, 以课堂为起点, 激发学生课后走进《史记》故事, 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2.《船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比较《负荆请罪》与《爱之链》, 本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首先, 图文结合, 精读场面, 走进人物, 帮助学生理清船长组织自救这条明线。其次, 通过对“可怕、一窝蜂、像疯了似的、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20分钟、动作再快点、轮船沉没了”语句的品析, 披文入情, 理清客轮被撞后情况越来越危急、心情越来越紧张这条暗线, 并通过朗读把万分危急之情表达出来。这样, 明与暗交织, 文与意交融, 水到渠成地凸显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最后, 让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吗?启发学生结合课文的重点语句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 体会哈尔威船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也可站在船长或乘客的角度, 进行写话训练,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展开心灵对话,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船长崇高的境界、伟大的人格。

3.《爱之链》是“人间真情”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感受爱、品味爱、升华爱是本课教学的主线, 因此, 应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情感心理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首先,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此基础上, 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合作研读、讨论、品析。其次, 紧扣“链”字, 让学生感受老妇人暗暗资助孕妇时涌动的暖流, 感知爱的传递, 感受爱的扩散, 感悟爱的哲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人都应该给予别人帮助。最后, 结合课后习题4,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 展开想象, 唤醒学生立体的深层的爱, 进一步体会“爱之链”的含义。

4.“习作2”是极具人文性的一次真爱表达。首先, 营造爱的氛围。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让爱的芬芳浸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其次, 生成爱的共鸣。图文结合, 朗读《雪人》, 感受作者对小雪人深深的眷恋之情。补充阅读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进一步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第三, 唤醒爱的记忆。围绕“爸爸 (妈妈) 所做的一件什么事也使我特别受感动”这个话题, 想一想, 并把最感动的事讲给最信赖的伙伴听。回想昨晚直接或间接向父母表达感谢时父母的神态、语言、动作等, 选择一个细节进行片断素描, 现场交流、评议。最后, 完整地抒写爱的心声。

5.“练习2”的教学与上述教学内容不可分开, 是有机的整合。安排了以下内容:

●语文与生活

选择答案时, 要将词语放入句子进行朗读, 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细微的差别, 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建议老师先扮演主持人“王小丫”, 鼓励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充分亮出自己的思辨过程。最后, 引导学生学习“开心辞典”等节目形式, 组织游戏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诵读与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感悟人生的价值,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注意激发学生联系相关阅读、生活经验等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适时概括引领。

●口语交际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妈妈为我们冲糖水,不过今天由老师代劳,老师取了1杯糖,3杯水(注意糖和水的杯子一样)。将1杯糖和3杯水到入容器中冲成糖水。你能说说在这杯糖水中:

1、糖和水的比是多少吗? (1:3)

2、糖占糖水的( 1/4 ) 比是(1:4)

3、水占糖水的( 3/4 ) 比是(3: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出示情境图)能猜得出阿姨要大家帮什么忙吗?

1、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你们说说看,都有哪些分法?预设同学可能发表的意见,根据回答板书:

(1)平均分(若学生没提到,就以“我们以前不是学过‘平均分吗?怎么没人提啊?”来引导分析)

追问:平均分是怎么分?明确就是每班分一半。

(2)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或说,把橘子总个数除以学生总数,看看每人能得多少个,再分。)

追问:按人数比来分,那你能说出,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是多少吗?(3:2),怎么分才是按3:2来分,你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2、追问:还有其他分法吗?那么,在这么多种分法当中,你觉得哪种分法更合理呢?

3、说明:刚才那两位同学分析得都对,因为两个班人数不一样,所以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不公平。而按两班人数比3:2,我们把橘子也按3:2来分,肯定比较公平合理。

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法,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分配物体时按一定的比来分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既然这样,如果我现在就给你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1、师巡视辅导:写好的,可以和你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方法一:画线段图,橘子一共分5份,把大班画成3份,小班画成2份。

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得的橘子数。

每份是:140÷(3+2)=28(个)

大 班:28×3=84(个)

小 班:28×2=56(个)

方法二:列式,先想到5份,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3+2=5

140×3/5 =84(个)

140×2/5 =56(个)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

四.归纳总结

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应先求出把标准量一共分了几份,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分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进行梳理。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方法汇报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节课新的知识增长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得掌握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

“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你能帮小清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吗?”

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好,已经完成的举个手?谁愿意带着你的本子到台前来介绍你的方法?”

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后,师:“他做得对吗?还有其他做法吗?你也来介绍一下。”

2、书P56练一练 第1、2题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上一篇:建筑工程安全心得体会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