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雾霾天气的法律应对措施

2024-07-02

浅析雾霾天气的法律应对措施(共8篇)

浅析雾霾天气的法律应对措施 篇1

近期,我国33个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出行安全。引发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PM10和PM2.5)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的含量相对较高,属主要诱因。2013年1月12日北京17个PM值监测子站的PM2.5监测结果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属六级严重污染。当然,造成大气中PM值超标的原因很多,不仅与化石能源使用、气温回升、风速变缓、城市布局等因素相关,而且也与发展理念、环保技术、法律政策等密切相关。其中,借助于立法完善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可入肺颗粒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在工业化进程中,英美等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大气污染现象。这些国家主动应对,积极探索,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相关立法,大气环境质量逐步得以改善。伦敦大雾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积极采取立法应对,如1954年伦敦市通过了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再如1956年英国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案》。依据相关立法,伦敦市采取了关闭市内发电厂、强制提高烟囱高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污染处罚力度等措施,大雾天气在短期内得以有效治理。美国早在1997年就提出对PM2.5进行监测,并把其纳入强制性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有效的减少了可入肺颗粒物的排放量。此外,美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的经验,也可供我国借鉴。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确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排放权交易机制,并通过修订《清洁空气法案》的方式将排放权交易机制上升到法律层面,借助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及其他相关机制,30年(1970年-2000年)减排了约47.6%的二氧化硫。

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最重要的大气环境治理立法。依据该法,环保部门加强了对大气污染排放的监督和管理,确立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申报、排污收费、总量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等相关制度。1996年修订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PM10纳入标准体系,2012年修订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则进一步把PM2.5纳入环境标准体系。将可入肺颗粒物纳入强制性的环境标准体系,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政策制定的巨大进步。然而,受制于立法理念、立法技术等原因,防治可入肺颗粒物的相关立

法却存在着立法目的偏失、监督管理体系混乱、调控手段不健全等问题,立法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尽快加以完善。本文对应对雾霾天气的相关立法提出如下完善建议:

第一,调整立法目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把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目的。其实,立法目的二元论,即《大气污染防治法》既要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又要促进经济发展,不能不说两者存在着冲突,在立法实施过程中,很难在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往往后一个目的会占据优势,导致法律实施效果较差。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应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观为指导,修改相关法律的立法目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关系时,摒弃传统环境立法所强调的协调发展理念,确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法律地位,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果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发生冲突,应当以生态利益为重,使经济建设在环境质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第二,明确监管职责。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我国对包括可入肺颗粒物在内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制采取了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其他相关部门分管的模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等部门则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其中,我国围绕着环保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所制定的相关配套性立法较多(如《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两者的大气环境监督管理职责较为明确。与之相比,关于交通、铁道、渔业等其他部门的相关配套性立法却严重缺失,这些机构的大气环境监督管理职责还较为抽象。由于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具有环境保护职能的部门都属于县级或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行政级别往往相同,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立法对相关部门的环保职责规定不清,往往会引发有利则争、无利则相互推诿的现象,管理体制弊病较多。建议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确立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领导地位,并明晰交通、铁道、渔业等部门在相关领域的具体职责,使得相关部门在处理像雾霾天气这样的大气污染事件时能够各司其职,快速应对。

第三,完善相关措施。为了及时有效治理雾霾天气,相关法律措施需要尽快加以完善。一方面,创设新措施。可考虑将区域联合控制法定化,突破环境治理的地域限制,在PM值较高的华北、华东、华中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区域联合控制,在核算区域生态环境容量的基础上,以区域内的产业布局、能源构成、气候规律等特点为据,合理分配减排任务,统一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此外,还可以考虑将排放权交易机制引入到可入肺颗粒物的防治领域,用这一基于数量控制的市场机制,激励企业改进治理技术、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逐步削减可入肺颗粒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改进相关措施。可考虑将总量控制的调控对象扩大到可入肺颗粒物、调控范围从“两控区”及尚未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扩展到全国区域、调控依据从目标总量尽快转变为容量总量;提高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源头控制可入肺颗粒物排放;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内化可入肺颗粒物排放的外部成本;加强对可入肺颗粒物超标排放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排放的成本;完善PM值监测标准,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统一;拓宽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的渠道及范围,加强社会监督等。

来源:人民法院网

浅析雾霾天气的法律应对措施 篇2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 交通运输对于能源的消耗正逐年上升, 年耗能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3.5%~4%, 石油消耗战全国石油总耗费的1/3。石化能源的消耗, 伴随着废弃污染物的排放, 雾霾天气因此增多。

目前,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雾霾的肆虐。尤其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的持续性雾霾天气, 俨然成了“重灾区”。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 雾霾天气现象的不断增多, 连理论上最不可能出现雾霾的海南, 2015年初也出现过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南京更出现了红色雾霾。大范围雾霾天气造成的严重后果, 致使现在的人们“谈霾色变”。相比与交通受限、航班延误这些雾霾对于交通行业的影响, 身体健康受到的威胁更受到人们的重视[1]。

1 雾霾的概念

雾是自然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水汽, 以灰尘为凝结核, 基本无毒无害;温度越低, 大气中水汽越容易达到饱和, 能容纳的水汽就愈少, 越容易形成雾。而霾是漂浮在大气中的众多微小尘粒、盐粒或烟粒的集合体, 一般为乳白色, 它能弱化物体颜色, 当这些微小颗粒达到一定数量, 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0km以下时, 就形成了霾。霾是一种气溶胶, 可以在全天任意时间段内出现。

雾霾, 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两者的混合物, 是对空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 尤其是PM2.5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随着雾霾天气的频发以及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 全国不少地区将雾霾天气归类于一种灾害性天气, 并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网, 其中PM2.5含量是重要监测指标。

2 雾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1 雾霾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于铁路运输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雾霾中含有大量吸附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颗粒, 这些颗粒很容易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周围集聚, 比如, 车顶的高压器件、无线电接收设备等。产生的“污闪”现象, 有可能导致列车上的输电线路以及无线电通讯设备发生故障, 这都给电网输电和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雾霾对公路和航空的限制比铁路大, 一旦遇到春运高峰期间的重大雾霾天气, 会有大量客流涌向铁路运输, 这无疑增加了运输压力。铁路部门应采取应对措施, 保证恶劣天气情况下的运输安全。

2.2 雾霾对公路运输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公路运输行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大雾天气下, 会极大的降低能见度, 阻碍驾驶员的视线, 干扰驾驶员的观察与判断, 甚至高速部分路段常出现雾团, 使驾驶员产生错觉。从驾驶员的心理变化角度分析, 当行驶过程中遭遇雾霾天气时, 驾驶员会主观地设定安全速度与间距, 但通常情况下与实际所需的速度及间距有很大差距, 恰好这时可见距离要小于绝对安全的间距,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驾驶员的判断难度, 只要前面的车减速超过一定值, 就容易发生追尾[2]。

通常可通过控制气溶胶含量减小低能见度事件发生的概率, 但这种方法对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 能见度低于100m的大雾天气条件, 是没有影响的。具体来说, 雾、霾或雾霾的混合物均能引发500~1000m的低能见度天气, 雾和雾霾的混合物可以导致200~500m的低能见度天气, 而能见度小于200m的事件, 则是受雾天气影响[3]。

2.3 雾霾对航空运输的影响

雾霾对航空运输行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雾霾天气引起的低能见度, 能见度过低, 会干扰到飞行员起降时, 对滑翔跑道两侧标线的判断, 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降。雾霾过大时, 会造成航班延误, 致使货物和人员无法及时送达目的地, 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鉴于雾霾天气对航空运输的影响, 业内也采取了相关措施, 保证飞机的正常起降, 比如, 盲降系统的逐步完善。这种技术的普及, 是人们应对恶劣天气环境下, 被动采取的应对措施, 治标不治本, 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控制雾霾。

3 公路运输引发的雾霾问题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 比如, 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垃圾焚烧、建筑扬尘等。其中, 汽车尾气是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以柴油作为动力的车辆是排放污染颗粒的“大头”。以汽油作为动力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诸如氮氧化物的气态污染物, 一旦遇到雾天, 就极容易结合为二次颗粒污染物, 加重雾霾[4]。

拥堵不堪的路况会使汽车在怠速时较平时排放更多的尾气, 而这也是大气污染加重的原因之一。按燃料类别划分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可知, 汽油汽车占83%、柴油汽车占16%、燃气汽车占1%。由此可见, 99%的汽车都耗费汽油、柴油, 现对这些车辆的尾气排量作估算, 将污染排放单位全部换算成小客车的排放量, 也即等同于拥有1920万普通小客车的汽车尾气污染排放。根据北京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 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下, 北京小客车平均每天的行驶时间1.5小时。一般的小汽车在怠速状态下, PM2.5的平均排放量值为214μg·m-3。当踩下油门, 发动机平均转速达到2500转, PM2.5瞬间排放量上升至1095μg·m-3。依据北京市交通的平均时速15公里/小时, 发动机转速1000转以上, PM2.5的日均排放量为260万微克。

4 公路运输能在治霾中发挥的作用

浓雾条件下, 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其特点是后车期望紧跟前车行驶, 这样可能会带来跟车行为中急加速和急减速的发生次数增加。而这样的特征可以通过交通流元胞自动机 (cellular au-tomata, CA) 模型来模拟。CA模型是一种时空变量和状态变量均离散的模型, 由于CA模型对车辆运动的模拟非常有效, 因此在交通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谭金华[1]研究发现, 在CA模型中取区间的下边界值, 能减少最多的能耗和CO、NOx排放。即在制定应对浓雾天气下公路应对措施时, 可以将能源和环保因素适当进行考虑,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措施。

4.1 绿化带隔离

绿化隔离带是吸收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最为相关的一项举措。绿化隔离带能够吸收尾气, 但出于在绿化过程中的美观需求, 栽种树木或草皮时, 往往堆积过多的土壤。晴天时, 裸露在地表的土壤在汽车驶过后很容易形成扬尘;雨天时, 土壤很容易被雨水冲刷形成泥水, 造成流失。环保部门因在减小土方量的基础上, 将多余的土方运走或加盖挡土布, 使绿化带中植被与其需要的土壤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减少水土流失及扬尘[2]。

4.2 尾气吸收路面

光催化汽车尾气吸收路面, 是近几年国内研究的热点。该技术是将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铺设于道路表面, 催化剂在紫外线的诱发下, 体现出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它可以将笼罩在道路表面的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水, 二氧化碳及盐类物质, 并且催化剂本身只起到了催化作用, 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会产生质量损失。这项技术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得到了探索性应用。在铺设的试验路上, 氮氧化物浓度普遍降低了60%~70%。北京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应用此类新技术, 对于雾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5]。

4.3 道路吸尘车

北京天路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全气动干式吸尘车, 该车与普通道路除尘车不同的地方在于, 巧妙地将空气动力学原理运用到车载除尘系统上。全气动干式吸尘车采用高速气流, 边吹边收集, 通过2层灰箱使气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循环过滤, 利用颗粒物自身的重力辅以离心分离技术, 使污染颗粒与空气分离, 最后再经过特制的抽滤装置对粉尘进行二次过滤, 将PM2.5收集到滤网上, 随后将除去杂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吹向地面, 将地表及路面缝隙中的细土吹起后再吸入灰箱。

全气动干式吸尘车基于其先进的设计思路, 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全气动干式吸尘车清扫路面达到一定周期后, 路面积尘将明显减少, 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含量将明显减小, 这不失为一种从源头治理雾霾的好方法[6]。

5 结语

本文从雾霾的成因起, 概括了雾霾对于交通运输的影响, 并重点思考了由公路运输行业引发的雾霾问题, 指出了尾气排放是公路运输行业中引发雾霾的首要因素。提出了可以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采用尾气吸收路面技术以及道路吸尘车等措施以应对雾霾。但雾霾治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光靠某一个行业单方向的治理, 显然是杯水车薪, 更应全行业通力协作, 树立起全民治霾的理念, 建立起全民治霾的信心, 方能取得这场应对雾霾攻坚战的胜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对于能源的消耗逐年增加,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其中雾霾天气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雾霾天气的成因及严重程度出发, 分析雾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并指出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并提出了三种在公路运输中可以采取的治霾措施。

关键词:雾霾天气,交通运输,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谭金华, 石京.高速公路间断放行的能耗和排放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04) :499-502.

[2]吴彬贵, 解以扬, 吴丹朱, 等.京津塘高速公路秋冬季低能见度及应对措施[J].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4) :12-17.

[3]杨晓丹, 狄靖月.天气现象影响公路低能见度的特征[J].科技导报, 2013 (32) :58-63.

[4]李霁娆, 李卫东.基于交通运输的雾霾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以北京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04) :147-150.

[5]张燕.治理PM2.5国际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3 (3) :78-82.

我们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篇3

西安交大医学院梅实编写(修改稿)

(一)什么是雾霾天气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天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维持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二)看得见的雾霾

看不见的PM2.5 小颗粒

大伤害

PM2.5,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直径约为头发的28分之一。

PM2.5的微小直径决定了它不易被人体阻挡,能够直接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PM2.5是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载体,不仅可能携带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还可能携带病毒、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空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三)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柯会星表示,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

1、霾中的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雾霾天气更“伤心”。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会提高10%-27%。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徐成斌教授认为,心脏病患者在雾霾天会加重病情,如心衰病人呼吸困难或短促时,心衰会更严重。因此,雾霾天气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最好戴上棉质口罩,外出归来要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3、伤血管。专家表示,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汗液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而且,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另外,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遇到雾霾天气,年老休弱和心血管疾病的人应该减少在室外的时间,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刺激性食物。

4、伤脑。雾霾不仅伤害器官,更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钟南山介绍,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有个结论,空气中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

5、由于雾天气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6、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7、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摘自《陕西老年报》)2013年3月12日

(三)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1、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 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6、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温馨提示:PM0.5对健康危害更甚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北方某城市开展的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显示,PM0.25~PM0.5范围内的颗粒物数量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明显,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上。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但粒径更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如何,一直没有定论。阚海东课题组测量了0.25微米~10微米(即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颗粒物粒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PM2.5可到达支气管,PM1以下则可直达肺气泡,其中尤以PM0.5以下危害最大。0.5微米以下颗粒物占大气颗粒物数量九成以上,主要以扩散的方式沉积,更容易被肺泡吸收;而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PM0.5与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关系最密切,PM0.5比PM2.5更容易进入肺泡深处。

专家表示,PM0.5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矿石、燃料的直接燃烧,以及一些二次生成物质。这一研究结果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 PM2.5。

(四)正常的人体呼吸系统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当粉尘通过鼻腔进入时,鼻毛会起第一层过滤作用,阻止部分粉尘侵入。当粉尘进入到鼻腔和咽喉部位时,人体防御系统会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排除部分粉尘,而当颗粒细小的粉尘“侥幸”进入呼吸道黏膜的黏液层后,下面的大量纤毛会像“专职清洁工”一样,自动清扫入侵的粉尘,并将这些粉尘推送到咽部,最后通过咳嗽或吞咽方式排出。

雾霾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能长驱直入人体,侵入人体肺泡,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直径较大的颗粒物(PM10)多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黏膜的联合作用,损伤黏膜、纤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直径较小的颗粒物(PM2.5)会进入肺泡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黏膜,引起细支气管和肺部炎症。这种作用可达数年之久,可引起肺纤维化,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变。

虽然短时间内吸入粉尘,不会给正常人群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长时间吸入粉尘肯定不利于人体健康,老人、小孩以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要减少外出。

(五)当前雾霾情况

连日来,雾霾天气导致全国多地空气“重度污染”,部分城市污染指数更是突破测试上限。西安市气象台也于1月14日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信号。这是西安13年来首发霾黄色预警。当雾霾天笼罩在我们四周,如何突围吸到一口纯净空气便成当务之急。

(六)有哪些办法可以突破雾霾的“重重包围”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1、戴口罩能“防霾”。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可以选择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者12层以上纱布口罩,过滤性较强,透气性也适中。需要注意的是医用护理口罩外包装上标注的灭菌级和普通级指的是口罩本身的洁净程度,与过滤效果无关。

2、回家后及时清洗。外出回家后的第一件事要洗手、洗脸及裸露的身体,自觉搞好个人卫生。特别做好口腔、鼻腔的清洁工作,同时也要保持室内清洁湿润。身居家中,尽量减少外出,可以多饮水、漱口,避免口腔干燥,减少口咽部的积尘。

每天究竟应该喝多少水?估计大多数人心中没有一个稍微准确的数字。有的人说每天要喝6杯水,有的说是8杯水,有点认为多些也无妨,建议每天喝到10杯水。其实正常人每天平均耗水量为2000-2500毫升,体内物质氧化可生水300毫升,包括饮食中的含水量(每餐的食物和加餐的水果等可产生一定量的水分)。夏天每日补充水分在3000毫升左右,才能满足人体需要。

为了知道喝水是否足够,可检测尿液(比判断是否缺水更好),尿液变得清澈则表明水喝够了。

3、多吃一些新鲜的富含维生素和β胡萝卜素的蔬果。此外,可适当地吃一些雪梨、百合、枇杷、橙子、莲藕、荸荠等具有较好的润肺功能的食物。温馨提示:防PM2.5口罩无科学依据

“聚丙烯非织造布,阻隔细小颗粒的能力确实不错,但并不像广告中说得那么厉害。”南工大安全材料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杜峰告诉记者,这种材料本身不产生静电,而PM2.5有3万多种成分,它们本身带不带电,能否靠正负相吸,被吸附到聚丙烯材料上,很难说。杜峰觉得,此材料制成口罩就能过滤PM2.5的说法,缺少足够科学依据。

从事医疗器械销售近20年的王秀强告诉记者,国内销售口罩可分为工业级、医用级和民用级。“工业级和医用级的口罩中确实有几款防护能力超强的,但工业口罩测试所用的颗粒都是0.3微米,并不能说哪一款就防PM2.5,哪一款就不防。所以这种说法更多的是商家的一种销售手段。而且市民使用的口罩多数不能确保百分百和脸部密合,有一点空隙,PM2.5就能进去了。”至于医用口罩,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谷伟告诉记者,医用外壳口罩防护能力确实很强,但此口罩主要是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滤,防止患者被医生感染,对于自身的防护能力有限。而“活性炭”口罩,南京鑫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周翠兰告诉记者,活性炭主要的作用是隔味,对于悬浮颗粒的过滤能力有限。

“口罩的密合性不好,再好的阻隔能力也没用!”王秀强说,即使有些口罩增加了鼻梁金属条,但多数民用口罩很难实现很好的密合性。据了解,根据目前国内相关机构颁的相关标准,可以对口罩的防细菌功效进行检测,但好像没有能检测出其是否具有过滤PM2.5功效 的。

如何选购口罩

“选择适合自己脸型的口罩很重要,一款能和你的面部紧密密合的口罩,远比一款标称防护能力有多高的口罩有效得多。”王秀强说,口罩本身的防护效果并不等同于最终的防护效果,如果用户选择的口罩和面部曲线并不太贴合,或者没有正确佩戴,密封性不佳,那也会导致实际防护效果降低甚至消失。其次,王秀强建议市民选择能自由呼吸的口罩远比一款防护指数高高在上的口罩有用。

1.2米以下的孩子要戴口罩,地面1.2米以下是污染重灾区。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医生则表示,儿童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成人低,秋冬季更应佩戴口罩,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家长最好选购一次性口罩比较实用也更卫生,如果选购棉质口罩则要经常清洗消毒。

佩戴好口罩后,对于日常出行的人说,可尝试低头、抬头、向上伸手等几个简单的动作,看看口罩是否有松动或者密封性不够好。同时可以向外吹气,看看头发有没有被吹动。(摘自《扬子晚报》2012.10.12 张筠文/文)

(七)饮食调养是王道

干燥的季节应该多吃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梨、木耳、萝卜、蜂蜜、甘蔗、香蕉等。还要多喝水——比其他季节每天平均要多喝水500毫升以上,这样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还可以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热气,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可以润泽我们的呼吸道。辛辣刺激要少吃

患有慢性咽炎的人群,须防火辣滚烫食物刺激咽喉诱发咽炎等疾病。吃火锅后易引发咽炎的原因之一在于,火锅店常常搭配烧烤、冰啤等一起售卖,一烫一冰双重“攻击”咽喉,很容易引发咽喉不适,最常见的便是咽喉炎、咽喉水肿等。尤其在空气不好、汽染比较严重的背景下,往往就成为咽炎发作的主要因素。

此外,特别是要强调的是,干冷的冬季,应尽量少吸咽,少喝酒。

(八)六个生活细节帮助养肺

任新玲副教授说,如果把肺比作一件脏衣服,那么一般的灰尘、细菌可通过肺叶上排列的细小纤毛清除,就像清水洗去衣服上的浮尘一样。但是吸烟和日常生活造成的自由基,就像是油污,已经浸入这件脏衣服的纤维之中了,不用特别的“去污剂”是没办法清洗干净的。

曹利平教授和任新玲副教授提醒读者,日常护肺除了多喝水,生活中还有一些护肺的细节需要注意:

1、给肺吃点胡萝卜和苹果。这是个既方便又廉价的护肺方法。肺部“受伤”多是因为支气管黏膜受损,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加倍分解为维生素A,可以保护黏膜细胞,防止其受细菌伤害。苹果皮中的果胶和抗氧化物能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

2、主动咳嗽“清扫”肺部。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空气清新处深呼吸,在深呼吸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咳嗽,使气流从口、鼻喷出,咳出痰液。每做完一遍后进行数次正常呼吸,只要每天坚持,肺部可保持清洁。3、40岁以上定期查肺。40岁后,肺功能开始下降,但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有5类人必须早些进行肺功能检查:长期吸烟者、慢性咳嗽和咳痰者、呼吸困难者、在粉尘环境工作者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

4.雾霾天勤清洗口鼻。雾霾天时,别做长跑、踢球等剧烈运动,易使肺活量增加,从而导致人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并尽量远离马路。大雾天如果长时间待在户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

5.别把窗子关太严。家里会有厨房油烟污染、家具添加剂污染等,如不通风换气,污浊的室内空气同样会危害健康。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6、按摩鼻部

一是擦山根穴:用两手食指摩擦鼻梁根部两侧,直到有热感为止;二是按迎香穴:用两手食指尖轻轻揉按迎香穴(在鼻唇沟的上段与鼻翼最凸处的中间)。

(九)适度锻炼增加抵抗力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和做呼吸操等,包括缩唇呼吸、吹气球、吹蜡烛,能保持和增强肺沟弹性,使通气量增加,提高血液中氧气含量,缓解缺氧。

(十)儿童、孕妇、老人或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花粉过敏症患者是环境污染危害的高危人群,增强其免疫力是治本之道。《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正气,对人体而言,所谓的“正气”究竟是什么呢?所谓“正气”实际上就是我们身 体的抗病能力,也就是现代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力,它包括了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正常的功能活动。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如果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均衡、稳定、强盛的,外敌就无法入侵。同样的道理,如果人体各方面系统功能正常,也就不会受到外邪(致病因素)的侵犯。那么,正气又从何而来呢?《黄帝内经》中记载:“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也就是说,正气是由父母之精气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的阴气与阳气。

专家指出,父母之精气是先天之本,正气的强弱首先由先天之本决定。父母身体好,孩子的先天正气就比较充足,身体的抗病能力也会比较强。此外,正气虽来自父母之精气,但这些先天带来的精气只够维持七天的性命,一个人要想活下去,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因此,人体正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后天之本,即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的影响。(马鹏举)

对上述病人,补充核酸也是增强其免疫力的重要方法,这样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修复受损的免疫器官;核酸的分解产物如三磷酸腺甘、环磷酸腺苷和环鸟苷等能增强免疫器官的生理功能,促进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生和活力的增强。另外,核酸分解产物还能促进人体内的免疫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从而起到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

另外,核酸营养可以很好的调理失眠,改善人体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睡眠时人体会产生 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胞和病毒消灭。

同样,在补充外援核酸的过程中,要保持乐观情绪,配合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如跑步、踢腿等更有利于核酸被人体吸收作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核酸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很多疾病都与核酸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人体需要及时补充外源核酸,核酸营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疾病患者作为辅助调理身体的首选。因此人们经常吃富含核酸的花粉,多吃鱼类、洋葱、蘑菇、海带等食物,但最佳来源首推花粉。

(十一)居家选对绿植对抗雾霾天气

卧室:卧室是我们彻底放松身心休息的场所,卧室绿化装饰的原则是柔和、舒适、宁静。

非洲茉莉

推荐理由: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可使人放松、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铁线蕨

推荐理由:每小时能吸收大约20微克的甲醛,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净化器”,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空气净化作用,对改善家居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成天与油漆、涂料打交道的人,或者身边有喜欢吸烟的人,应该在工作场所至少放一盆蕨类植物。另外,铁线蕨还可以抑制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中释放出来的二甲苯和甲苯。

鸭脚木

推荐理由:给吸烟家庭带来新鲜的空气。叶片可以从烟雾弥漫的空气中吸收尼古丁和其它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之转 换为无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质。另外,它每小时能把甲醛浓度降低大约9毫克。

客厅:客厅布局应避免将杂乱的绿色植物或普通的观赏花卉零散地摆设在窗台、壁炉及电视机等位置。

橡皮树

推荐理由:橡皮树是一个消除有害植物的多面手。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橡皮树还能消除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室内灰尘能起到有效的滞尘作用。

发财树

推荐理由:发财树四季长青,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有毒气体释放氧气。能比较有效的吸收一氧化碳和二化碳的污染,对抵抗烟草燃烧产生的废气有一定作用。

君子兰

推荐理由:一株成年的君子兰,一昼夜能吸收1立升空气,释放80%的氧气,在极其微弱的光线下也能发生光合作用。它在夜里不会散发二氧化碳,在十几平方米的室内有两三盆君子兰就可以把室的烟雾吸收掉。特别是北方寒冷的冬天,由于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君子兰会起到很好的调节空气的作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种常绿植物。还可以采用悬挂吊盆,栏杆摆放开花植物,靠墙观赏盆栽的组合形式来装点窗台。

文竹

推荐理由:文竹含有的植物芳香有抗菌成分,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具有保健功能。所以文竹释放出的气味有杀菌益菌之力。此外文竹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挖取它的肉质根洗去上面的尘土污垢,晒干备用或新鲜即用,叶状枝随用随采,均有止咳润肺凉血解毒之功效。芦荟

推荐理由:盆栽芦荟有空气净化专家的美誉。一盆芦荟就等于九台生物空气清洁器,可吸收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尤其对甲醛吸收特别强,在4小时光照条件下,一盆芦荟可消除一平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还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并能吸附灰尘,对净化居室环境有很大作用。当室内有害空气过高时,芦荟的叶片就会出现斑点,这就是求援信号,只要在室内再增加几盆芦荟,室内空气质量又会趋于正常。

绿萝

推荐理由:绿萝的生命力很强,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也很强,可以帮助不经常开窗通风的房间改善空气质量。绿萝还能消除甲醛等有害物质,以每平方米植物叶面积24小时净化效果计算,可以清除0.59mg的甲醛、2.48mg的氨。将绿萝放在窗边,当外面太大风的时候它就挡掉一点,如果没有风的时候它本身也会释放出新的氧气,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十二)植物大占雾霾

雾霾无时不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专家出招,大家尽量减少出门,在家少开窗。即使在空中不开窗,房间的空气也需要更新才能更舒适。如此一来,也只好在家里的花花草草上做点文章了,只要优化空气的本领超强,便可以成为抵抗雾霾的植物战士。

龟背竹

龟背竹是常绿藤本植物,有天然清道夫之称。龟背竹具有夜间吸收二氧化碳的奇特本领,含有许多有机酸能与夜间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变成另一种有机酸保留下来。到白天,这种变化的有机酸又还原成原来的有机酸,而把二氧化碳分解出来,进行光 合作用。

优化空气指数:★★★★

多肉植物

不知道从何时起,不少肉植物悄悄摆上公司职员的办公桌,除了它们的萌态,肉植物对空气的优化作用也是大家栽种它们的理由。像生石花、长生草这样叶多肉植物的净化空气本领就更强一些。

优化空气指数:★★

风信子 风信子花瓣散发的香气净化了房间的空气,尤其花瓣开得旺盛时,房间里花香飘逸。不过,风信子要放置较为低温的环境。花色很丰富,有红、蓝、白、黄、粉等多种颜色。

优化空气指数:★★★

鹅掌柴 又名伞树,株形丰满优美,是盆栽植物的上选。适宜布置客厅书房及卧室。能给吸烟家庭带来新鲜的空气。注意盆土不能缺水,否则会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冬季低温条件下应适当控水。叶片可以从烟雾弥漫的空气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之转换为无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质。另外,它每小时能把甲醛浓度降低大约9毫克。

优化空气指数:★★★★

铁线蕨 又名铁丝草,淡绿色薄质叶片每小时能吸收大约20微克的甲醛,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净化器”。不少刚装修完的家庭,都会用铁线蕨来帮助除害,如果家里有喜好吸烟的人,应该放一盆蕨类植物。另外,它还可以抑制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释放的二甲苯和甲苯,是经常使用电脑的人的居家法宝。(孙福达)

(十三)能让霾减轻的好建议 市民建议:利用高楼建“降霾”设备

西安市民晓望致信本报,就城市治霾提出宝贵意见。晓望在信中建议,人为在局部小环境里制造“降雨”,来降尘治霾。

晓望说,有一天他从楼下走过时,有一滴空调滴落的水打在了他脸上,“这不是人造雨嘛!”他当时就来了灵感,觉得可以在城市临街高楼上安装喷淋设施,让水雾自然下降,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这样不占路面,效果应该比洒水车好得多。

“这个想法从技术层面来说也不难实现,可以利用远程控制系统,控制出水量和喷洒时间,如果需要,在没有临街建筑的公路或街道可采用高杆喷淋,安装的费用可由政府出资,也可减免相关收费鼓励临街大楼管理单位安装。”

据了解,在厦门、上海等城市,这种屋顶喷雾装置已在使用,厦门一小区利用楼道已有的消防管道取水,每天定时喷射水雾,80米远的水雾就有效降低了道路车辆扬尘,使小区小气候改善不少。而小区的300多户住户,每户每天为此花费的还不到6角钱。

办法可行西安已有喷雾车

西安最近新购置了4台可移动的喷雾水车,以代替目前很多工地使用的洒水车。据介绍,喷雾水车可将水雾喷射到80米高的空中,且可储12吨水、自带发电装置,即使没有水源和电源补充,也能连续作业40分钟。

浅析雾霾天气的法律应对措施 篇4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自然生态环境却受到了破坏,特别是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大众的社会生活,也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了解公民对雾霾现象的了解,公民的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现状,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城市居民(市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市民对雾霾现象的认知,市民对政府应对政策的态度,以及市民的环保意愿,以期为未来政府制定或改进应对雾霾等极端气象灾害的政策措施提供实证性支持。

关键词:城市居民;雾霾天气;公众态度;政策应对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N188501310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2ZZA001),中国气象局软科学基金项目(sk20110151)。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也受到了破坏。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的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不仅给人们的出行、生产和工作带来了不便,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

保护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做好应对措施市民也要为保护环境做出相应贡献,正如新闻中提倡的“既然同呼吸,就应该共责任”[1]。贺爱忠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环保行为意向、环保知识对环保行为的影响显著[2]。环保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环保意识支配下积极主动地采取的有助于缓解或消除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负荷的行为[2]。保护环境仅靠政府行为是不够的,如果市民不认真执行环保政策或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环保就不能很好的实现;另外如果市民不了解环保知识和不具有内心自觉的环保意愿,那么要市民接受和执行政府的环保政策并且在生活中采取亲环保行为也是比较困难的[2]。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公众对雾霾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公众对政府应对政策的态度,以证明公民的环保态度对环保行为的影响和公民的环保行为对环保成效的重要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南京市为案例的实证分析

2.1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南京市市内和郊区采用偶遇抽样法,共发放问卷210份,剔除有关键项遗漏和答题缺失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率为95.24%。

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得到基本信息如下:在被访问的群体中男性为39.5%,女性为60.5%,由于访问为个人偶遇抽样,所以男女比例有所偏差。样本平均年龄在26-27之间,职业分布为:生产、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占12%,党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2.5%,党政企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占12.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18.5%,商业人员占5%,服务业人员占13%,个体经营人员占3.5%,离退休人员占6.5%,学生占0.5%,农民占1%,无业占8.5%。在这些被访者中没有私家车的占60%,有私家车的占37%,最近两年准备买的占1.5%,以后会计划买车的占1.5%,即近两年城市私家车拥有率将达到40%,可见目前我国大城市中私家车的拥有率还是比较高的。

2.2 公众对雾霾天气的认知

通过问卷分析可以看出,42.5%的市民听说过雾霾,很了解相关内容;47.0%的市民听说过,不过具体内容不太了解;8.5%的没有听说过,也不了解;而2.0%的市民表示对此不感兴趣,不想了解。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市民自称了解雾霾,但是大都是不了解具体内容。对于雾霾引起的危害,39.9%的市民认为雾霾会引发呼吸道疾病,17.2%的市民认为会导致癌症,11.2%的市民认为会诱发心血管病,15.9%的市民认为会诱发心理抑郁,14.8%的市民认为雾霾会引发交通事故(身体受到伤害等),1.1%的市民认为还会造成其他的影响。而对于造成雾霾的原因,37.0%的市民认为是工业污染,31.3%的市民认为是汽车尾气,18.1%认为是秸秆燃烧,12.9%认为是烟花爆竹,而认为是其他原因的占0.7%。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市民能从自身健康角度意识到雾霾的危害,同时一半以上的市民认为雾霾的成因是与个体行为密切相关的,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燃烧秸秆和放烟花等。

2.3 公民的环保态度

由表一可见,在解决雾霾问题方面:大约57%的市民认为解决环境问题重点在政府,而且62%的市民也同意可以采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保护环境。半数以上的市民对政府控制雾霾充满信心,政府同时还要严加控制工业和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这些都再次强调了政府在治理企业污染、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环境问题中应负的责任。但是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只有12%的市民认为保护环境是个人的责任,由此可见大部分市民都忽略了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虽然有一半以上的市民认识到雾霾现象的产生是与个人行为相关的(汽车尾气,烟花爆竹等),但是最后却把责任大都推卸到政府和企业身上。在个人环保意愿的选项上有77.5%的市民选择“积极参与,主动为环保做贡献”,因此基于市民较高的环保意愿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去充分调动市民的环保态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行为。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经济上的鼓励和制度上的规范作用。2、4 市民的环保行为及政府环保政策应对

由表二可以看出,在环保行为中愿意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指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文明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努力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的市民占到约有一半(43.6%)。市民在愿意绿色出行的原因中“打车方便”26(6.8%),“公交系统变得更好”144(37.9%),“政府严格控制私家车出行”41(10.8%),“私家车费用无法承担”6(1.6%),“公共交通不用花钱”32(8.4%),“为了减少环境污染”76(20.0%),“为了个人健康”50(13.2%),“其他”5(1.3%)。市民在不愿意绿色出行的原因中“打车不方便”66(16.1%),“公共交通太拥挤”125(30.6%),“出门距离远公共交通不方便”88(21.5%),“公共交通不安全”12(2.9%),“家里人口多,老人/孩子有私家车更方便”39(9.5%),“开车出去有面子”4(1.0%),“工作需要”37(9.0%),“保护环境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个人无需做什么”3(0.7%),“大家都没有节省能源,我一个人做也没有效果”18(4.4%),“全球气候恶化对健康的影响离我太遥远了,我现在不会关心”5(1.2%);“其他”12(2.9%)。由上可见,大约有20%的市民表示愿意绿色出行的原因是希望借此减少环境污染,而且44.7%的市民表示只要在公交系统变好、打车方便的情况下自己是愿意绿色出行的。由此可见,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一些不足是阻碍公民绿色出行的主要原因,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市民有绿色出行的意识,但是相应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还有所欠缺。

在环保行为上,52.5%的市民表示知道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过节时候依然会燃放,另外市民更愿意以自己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方式(例如:绿色出行、在家里尽量节能减排)为治理环境出一份力。这就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促进公民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为,同时政府还要在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相应的保障。结论和建议

由本文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市民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对市民的环保行为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改善之处。例如,市民对于环保知识认知方面存在不同层面的欠缺,针对此现象政府应该改善以往一刀切的宣传模式,应采取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方法宣传关于雾霾等环保方面的相关知识,充分考虑到公民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对宣传效果造成的影响,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市民对雾霾现象的认识,而只有在认知充分的条件下公民才会主动采取环保行为。

根据统计数据反映出来的市民在环保行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1)政府要多途径的改善市民的环保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市民在知道放烟花会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仍然会在节日中燃放,可能的原因包括市民没有真正了解燃放烟花的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仅知道“燃放烟花会环境污染”的口号,对具体问题却缺乏深入的思考,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具体的危害,会危害自身的哪些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有多大等。而现有的媒体也只是从最简单最直白的宣传口号出发,不能真正把上述问题普及到市民生活中去。而政府需要解决的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深度分析阻碍公民环保行为的原因,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愿。比如对于烟花爆竹的生产和汽车的购买也要进行严格控制,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制作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方法进行环保宣传,但宣传的内容要更具体易懂,宣传方式要生动活泼易于接受。(2)通过奖惩措施促进市民的环保行从被动转为主动。调查显示,市民只有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愿意为环保出力。在此前提下政府的积极号召和激励可以促进市民更愿意主动参与环保,因此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来鼓励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实际参与度,以期调动市民的积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行为。(3)重视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根据统计结果可以清楚的看到市民对法律的信任程度较高,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法律拥有较强的监督和规范作用。正如学者李杰所说,我们要充分调动法律法规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增进公众的环保行为,推动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转化,让公众具有环保未来之眼光,积极主动参与环保工作。

同时还要改善经济生产结构,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主要的政策建议有:(1)规范行政,加强监督,贯彻政府问责。本文根据统计分析发现市民把环保责任主要归咎于政府,这说明政府缺乏公信力,对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等缺乏严格的执行,在发展上存在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错误观念,并且在监督工业污染等方面也存在监管不力现象。(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目前诟病较多的公共交通建设。从市民现有的绿色出行意愿可反映出市民有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的意愿,但是由于公共交通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使绿色出行的意愿无法完全实现,政府如果能够加大力度改善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则可以更大程度实现市民的绿色出行,因此政府加强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不仅是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更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烟农,雾霾围城-预警之外还需要公共行为[N],新华每日电讯,2013,1.[2] 贺爱忠,唐宇,戴志利.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内在机理[J].城市问题,2012,1:53-60.作者简介

袁守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刘娇,徐文会,徐晨晨,倪鸿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预防雾霾天气的措施 篇5

1、避免雾天晨练

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从太阳出来的时间推算,冬天室外锻炼比较好的时间段是上午9时。

2、尽量减少外出

当遇到浓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源进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3、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

另外选对口罩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阻挡PM2.5需要医用N95口罩,其对0.3微米的颗粒能抵挡95%,在PM2.5爆表的天气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要购买正规合格、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后要等到里面干燥后对折起来以防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4、多喝罗汉果茶

罗汉果茶可以防治雾天吸入污浊空气引起的咽部瘙痒,有润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喝效果更好。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能及时清肺。

5、做好个人卫生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因此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6、别把窗子关太严

家里会有厨房油烟污染、家具添加剂污染等,如不通风换气,污浊的室内空气同样会危害健康。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7、适量补钙、维D

多吃豆腐、雪梨。鱼和豆腐都是人们日常喜欢的食物,鱼是“密集型”营养物,豆腐食药兼备,益气、补虚,钙含量也相当高。鱼中丰富的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雪梨炖百合能够达到润肺抗病毒的效果,雾天可以多食。

8、注意调节情绪

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这类人群在雾天要注意情绪调节。可以在家看看喜剧类电视剧或听听相声等,要让自己高兴起来。

9、饮食清淡多喝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10、肌肤清洁

人体表面的皮肤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很容易受到雾霾天气的伤害。外出时间长,肌肤毛孔中容易形成黑头,造成毛孔阻塞、角质堆积、肌肤起皮等肌肤问题,所以自我保护的首要措施就是深层清洁肌肤表层,清洁毛孔。

11、少抽烟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属于PM2.5范畴的细颗粒物,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抽烟者本身和吸入“二手烟”受众的身体健康,在这种灰霾天气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抽烟者近几日不论是外出还是呆在室内,应当尽量少抽烟。

12、尽量远离马路

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浅析雾霾天气的法律应对措施 篇6

今年上半年北京接二连三的阴霾天气, 使得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更严重的污染水平, 北京的pm2.5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 值甚至一度达到了1000多。特别是在3月初, 冷空气袭击北京, 原本希望这股冷风会刮走雾霾、改善空气质量, 但和气象专家所担心的一样, 冷风吹来的同时, 却吹来了对城市污染更加严重的沙尘。当沙尘随风而来时,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北京的住处正要出门, 他不由得抬起头、皱着眉, 望了望那灰霾的天空:雾霾刚去又现沙尘, 这是咋了?互联网上甚至有网友拿一副经过修改的被吹乱头发的领袖毛泽东头像作为调侃, 由此也可以了解风沙天气的影响力之大。

当然, 沙尘空气在北京等地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了, 因为多年的植被保护的关注程度是不够的, 除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也越来越大, 并且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聚集在北京, 使得北京的环境压力变得更大。每当有北风吹来的时候, 人们自然都会联想到“沙尘暴”, 早就习以为常。雾霾天气最为严重的是去年的冬天, 全国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受到雾霾天气干扰, 北京今年1月共有25天被雾霾笼罩。雾霾天气给北京等城市市民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几个历史性事件后看国际气候合作发展

未来几十年全球各个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笔者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全球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人类居住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 呼吸的空气、食用的食物, 饮用的水无不来自于地球大自然, 人类的生命与地球的环境和气候息息相关。气候变化争论之后的经济利益之争和国家间的地缘政治之争构成了国际气候治理的国际大背景, 然而,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自1990年启动以来, 一波三折, 步履维艰。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对一些世界超级大国如美国、加拿大都无影响力, 笔者也认为其标准太低, 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上的严重危机。另外, 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虽然会前社会对之抱以非常高的期望, 但是最终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后却并未能出台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本协议。留给人们的, 仍然是混乱与困惑。哥本哈根会议受挫, 国际社会颇感失望。展望未来, 人们自然会问:后哥本哈根之路怎么走?

三、中国对目前国际气候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对国际气候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走向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角色。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 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1、要坚持公约的指导作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原则, 尤其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是应对所有气候变化的基础。

2、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采取行动, 高度注重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科学技术在重要作用。

邓小平说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新挑战, 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科学技术。但目前缺乏的不是技术, 但缺少的是宣传这些技术和友好扩散这些技术的机制。对此, 笔者在此有以下两点具体建议:一是要深刻商讨如何有效推广技术扩散的机制。这种机制要从根源上降低技术转让成本, 让广大非发达国家能够及时的用上这些对地球气候有利的技术;二是要推进互相有利的技术项目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许多能源项目的科研工作正在研发、攻克阶段, 只有众多气候变化的当事国都参与进来, 国际气候的恶化才有得救。

3、要正确把握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平衡, 把重点放在具体行动上来。

我们呼吁发达国家履行承诺, 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甚至是资金。我们的讨论要更加适合各国的国情, 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所有国家参与国际合作机制的积极性。同时, 政府和私营部门也应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尤其是更多的参加清洁能源的创新与生产, 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国际合作的双赢或者多赢。

四、对中国应对国际气候合作的新发展提出的建议

展望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情况更复杂, 矛盾更加尖锐, 对中国的所面临的挑战也更为困难。为此, 笔者提出此下应对建议:

第一,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中国的大战略, 需要大智慧, 必须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综合性的科学调研, 集思广益。目前应鼓励经济学界、国际关系学界和民间社团加强对气候问题的研究, 为国家提供兼具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同时, 加强与联合国的沟通与合作, 积极支持联合国尽快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第二, 在对外宣传上注意保持平衡, 对中国面临的困难应有充分介绍。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迎接日益增大的国际压力。对有一定合理性的压力, 如透明度问题, 应根据谈判需要, 作出适当的政策调整;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国际性的会议, 大力宣传中国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政策决心和巨大进步, 力争化解部分压力。坚持“硬的更硬, 软的更软”的政策不动摇, 即中国决不承诺在中期 (2020年前后) 实施绝对量化减排, 也不允许发达国家推卸其历史责任, 以维护国家的基本发展权益, 同时在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核查方式上展示更大的灵活性。

第三, 化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 对发达国家施加一定的压力, 提出更明确的要求。以哥本哈根会议为契机, 动员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坚实的国内基础。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是, 中国一定要头脑冷静, 当前不能充当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领袖。

摘要:2013年的前几个月, 中国北方的天气似乎心情不好, 发脾气了一样, 显而易见的就是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在国际气候合作的形势下, 周边国家像日本、韩国等也不断向中国施压,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气候合作的新发展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雾霾天气,国际气候合作,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秀英.国际环境合作的成就与回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4.

[2]唐更克, 何秀珍, 本约朗.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立场与挑战[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8) :34.

雾霾天气的浅析与对策 篇7

摘要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这个曾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最近却频频出现在各大报刊新闻的头条,最近,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微的雾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天气出现的范围不断加大,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各地区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对此,我决定对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和成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现状 成因 危害 治理

正文

1.雾霾问题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九大霾区,其中最为严重的包括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的山东、河南等地的华北霾区、长三角为主的华东霾区、珠三角为中心的华南霾区以及四川盆地的西 南霾区。基于2011年全国灰霾十点监测结果以及天津、上海、重庆、南京、苏 州、宁波、深圳、广东、广州等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各城市发生雾霾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介于9.3%~53.4%之间。各试点城市PM 2.5 超标天数比例介于

4.7%~27.7%。试点城市超标状况较为严重,2013年1月10~1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规模雾霾天气,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都属罕见。一条深 褐色的“污染带”由东北往中部斜向穿越我国大部地区,其中污染点位最密集的在京津冀地区。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PM2.5的严重超标覆盖了从京津冀到长三角再到珠三角地区这样一个广阔的范围内,覆盖范围近27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6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1月12日公布的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4 小时均值显示,北京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786 μg/m 3,天津的可 吸入颗粒物浓度为500 μg/m 3,石家庄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960 μg/m 3。空气质量指数为6级,属于严重污染。而在部分地区,PM 2.5 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超过1000 μg/m 3[1]。

2.雾霾的形成原因

雾霾天气的形成除了有气象因素外,大气污染物和城市的布局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灰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

污染物扩展稀释,导致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聚。

二.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三.悬浮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增加。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工业持续发展和机动车辆持续增长,使得空气中的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增加,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有机酸盐等)具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灰霾天气。

四.沙漠化现象严重,几年来我国的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直接导致在空气中的凝核物质-沙尘含量增高,增加了雾霾发生的可能性。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雾霾天气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空气污染严重,很容易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4.雾霾的治理

从历史资料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雾霾天气不仅仅在中国出现,早在1952年伦敦、洛杉矶等城市就出现了,据史料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2】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有了前车之鉴,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在合理的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需要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强化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来解决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

首先,从法律角度给治理污染源提供法律支持,国外治理大气污染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然而,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与时俱进,增加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其次,对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煤和石油占了92.7%,【3】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以石油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要求企业实行节能减排,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最后,对现有的城市布局和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考察,对一些不合理的城市布局进行调整,避免城市入风口或者出风口被高层建筑物阻挡,造成城市内空气涡流,不利于空气更新。预留空气通道,增加城市绿地,让城市绿地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环境效益,从而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加大国家绿地的覆盖率,减少空气中的凝核-灰尘的来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雾霾天气的发生。

5.结束语

治理雾霾天气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虽然现在我们已将雾霾天气提升到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来加以来对待,但无论全社会抑或个人,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行动上,目前显然远远不够。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基础。虽然“低碳”、“绿色”等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亮。可是,口号再响亮,并不一定就是行动——生活仍然要继续,暖气仍然要供给,汽车仍要上路,政府仍然要追逐GDP,即便是高能耗企业,还得开动设备解决工人就业。在发展与保护还没有真正达到有机平衡的前提下,处于夹缝中的地方政府,面对做大经济总量和保护环境的选择,总自觉不自觉地放大前者,有意无意地将环境保护问题后置。因此,当环境问题上升到公共事件的层面,政府肩负的责任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出路就在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但是将治理环境的责任一股脑推给政府部门,既不现实,也不理性。实际上,雾霾天气袭来,每位社会成员都是责任人——每用一度电就意味着消耗了350克煤,开车上路,每公里就消耗了0.12升汽油,而能源消耗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元凶,看罢这些数据,谁还能悠然地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置之度外?

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努力,同样也需要公民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微观生活领域发挥自己的“微能量”——少开车,养成节能低碳的生活习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任何“微能量”的累积就能汇聚出巨大的能量。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灰霾试点检测报告[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2]陈甲妮伦敦如何治理“雾都”[N] 解放日报 2013-01-18

浅析雾霾天气的法律应对措施 篇8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雾霾天气的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以及不利的气象条件促使了这次雾霾天气的形成,这些因素仅仅只是片面的原因,造成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为了治理空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进而实现环境、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北京乃至于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京; 雾霾; PM2.5; 成因分析; 治理措施

进入2013年,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新年刚开始,北京就陷入了“十面霾伏”的困境。整个一月份北京的雾霾天数达到了26天,持续的雾霾天气,导致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交通严重堵塞,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急剧增加,群众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民也持续不断的对空气污染的来源问题进行讨论。大家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北京PM2.5数值升高呢?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所谓的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自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下面我们对造成这次雾霾天气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北京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

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直接诱发形成本次严重的空气污染,天气影响细颗粒物的聚集和流动。在北京市内,高楼林立,高层建筑密集度高,阻碍了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向城市外围扩散。在秋冬季节交替时,冷暖空气交汇影响北京市,致使温度下降,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饱和,致使多余的水汽和空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形成雾霾。另外,冷空气与暖空气的相遇,容易形成静风等不利于颗粒物扩散的不利气象条件。

(二)经济发展因素

随着北京市及周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群集中建设和城市道路网络及越来越多的车辆,建设扬尘夹杂工业排放扬尘和尾气公交扬尘已经形成数百公里连续的区域,形成了厚重的雾霾微尘物质基础。机动车尾气、燃煤烟尘、工业污染和扬尘是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截止到2012年,北京市市常住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都加重了环境污染。由于整个一月份,大部分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普遍的被雾霾笼罩,空气污染严重。河北省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也达到6级严重污染,其中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最高上限。周边地区污染物的传输与北京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叠加,进一步加重此次雾霾天气的污染程度。

(三)政治文化因素 从政治文化因素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时期大都出现过空气质量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出现过巴黎和伦敦的雾都现象等,在刚刚进入工业化发展时期的中国出现几乎是必然的,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与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早期的发展模式非常类似,都是高污染、高消耗和生态破坏的发展方式,再加上在中国人们对这种影响的认识还没有很深刻的体验,群众的防治和维护气候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的突出,引起社会的广泛的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曾付出过资源耗费大、环境污染大、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的代价,英国伦敦曾被称为“雾都”,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伦敦通过法律、交通、城市规划等层面来治理空气污染。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治理空气污染问题的一些措施,也给我们对北京雾霾天气的防治带来了些启示。

(一)法律制度建设 北京市可以借鉴英、美、日等西方先进工业国家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立法模式,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现行发展阶段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法规标准建设,使得空气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说加快制定气候变化法,制定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领域的法律法规。

(二)科学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发展城市绿化建设 由于北京城区的高层建筑多而密集,阻碍了空气流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这些是造成北京雾霾天气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必须科学调整和完善城市建设规划。政府部门要合理科学的制定新城新区规划,要根据北京市的盛行风的风向留出风廊,城市的高层建筑应该合理规划,严禁密集成群的建设,防止高层建筑过于密集挡风窝风,不利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以及建设扬尘等污染颗粒物的扩散。同时,一些化工、煤炭等工业企业应该搬迁至城市下行风风向,不允许污染排放项目在北京发展等规划措施。

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保护和发展城市湿地、草场、森林与绿化带,创造吸收和扩散污染物的环境条件。北京的中心城区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城市绿化的植被可以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完善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以及增加城市社区绿化面积,利用一切空地种植乔木和灌木,林下空地尽量种草,对有条件的房屋实施屋顶、墙体等立体绿化等。还应加大郊区和山区的绿化建设,远郊平原沿环线公路营造林带,并在两侧适当配置片林等。通过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逐步建立成功能完备的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带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从而扩展城市环境空间,增加城市环境容量。

(三)减少和消除污染源

1.机动车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加速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控制汽车数量盲目增加,严格控制公车的非公务使用。继续提高、完善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参照欧洲标准改进汽油品质。所有汽车一律安装新型过滤器以减少尾气污染物含量,同时鼓励使用清洁燃料车、燃料电池车、电动汽车及达到更高排放标准的车辆,限制进入中心城区汽车数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区空气污染的程度。

2.煤烟型污染与扬尘污染防治。提高优质能源比重,大幅度减少市区燃煤量,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集中发展供热,使用电力和天燃气等其他清洁能源供暖。加大扬尘污染监管控力度,严格执行相关关于工地建筑扬尘的防治的法律规定、条例等,对不达标的工地加大处罚和曝光力度。同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执法协调机制,建立渣土运输车辆道路遗撒车载监控系统,定期组织检查,加大处罚力度。

(四)完善城市空气污染评估体系,建立雾霾天气应急预案

建立客观全面的综合性空气污染评估体系和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以及建立健全PM2.5监测体系。我们要正确应对雾霾天气客观全面地评估,有利于引导我们正确的应对雾霾天气。必须完善、强化评估体系、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全面的评估应该包括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发展、消亡及其影响范围、时间、强度进行分析评估,逐步发展完善城市空气污染评估体系。

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很重要的一点是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北京市加快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由应急管理部门组织,气象、环保、交通、卫生、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雾霾天气影响的研究,真正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综合应对雾霾灾害的部门联动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应对措施,有效应对雾霾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说到底,是高污染、高消耗和生态破坏三类粗放的发展方式造成的,传统的重化工业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资源来换取经济的短期内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治理雾霾和其他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加快市区污染企业的搬迁调整。

治理环境问题必须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建立生态化的城市产业;在全社会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逐步实现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目标。重点加强资源开发、市政服务、工农业生产、商品流转和居家生活领域的废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工作,特别强调工农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建设,建立首都建设和发展中的生态经济模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的增长为集约型的增长;变高耗能、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为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模式;变先建设后治理的做法为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只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素英,赵秀用,刘宁微。北京秋季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5)

上一篇:中专的三年学习生活自我评价下一篇:三年级数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