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2024-09-06

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共8篇)

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篇1

2017年3月25日,小雨淅淅沥沥,有些伤感的今天,西南大学法律研修24班学员回西南大学举行结业典礼,两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伤离别,道尊重;同学情,永难忘;学习不止,梦想高飞。上午十点整,西南大学法律研修24班结业典礼在西南大学法学院(南区)38教学楼1楼110室隆重举行,出席典礼的有:西南大学法学院张步文院长、西南大学法学院胡建副书记、西南大学法学院继续教育中心郝丽清主任、西南大学在职教育渝中区教学点李伟容主任、西南大学法律研修24班班主任彭冲老师。

张步文院长讲话

结业典礼由西南大学在职教育渝中区教学点主任李伟容老师主持。典礼上,西南大学法学院张步文院长首先欢迎西南大学法学院渝中区党校教学点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西南大学,回到法学院;祝贺24班学员经过两年的学习,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律职业技得到提高,特别祝贺24班一些同学在2017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中取得了期望的成绩;恭喜同学们从教学点顺利结束了两年的学习生活,但这只是这一阶段学习的结束,而学习是终生的,应让学习成为我们人生和人格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的信念、习惯和素质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成功人生的最持久和宝贵的支持力量。

胡建副书记宣读表彰决定

随后,西南大学法学院胡建副书记代表学院宣读了研修班优秀学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表彰决定,对黄建军、王跃勇、夏传举、董少杰、张菁、王一博等21位学员进行了表彰。

获表彰学员代表合影

24班副班长黄建军代表学员发言,他畅谈了两年的学习体会,代表全体学员对所有帮助大家学习、成长的老师表达敬意,对学院领导、任课教师和教学点老师这两年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由衷的感谢。“两年前,我们怀揣希望和梦想,今天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一段旅行的结束,是下一段旅行的开始。”

学员代表发言

结业典礼代表2015年3月~2017年3月两年的集中学习告一段落了,胡建副书记、郝丽清主任、李伟容主任、彭冲老师为24班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为这段学习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员上台领取结业证

典礼最后,胡建副书记总结到:在这两年时间里,学院派优秀的老师到渝中教学点授课,让同学们学到有用的知识,学有所获;为大家搭建的平台,让同学们在这里交到真正的朋友,对个人的发展提供帮助;通过努力,拿到学位证,获得对自己有用的证书。“学到真知识,交到真朋友,拿到真文凭”。

胡建副书记讲话

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篇2

1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特点

什么是健康,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和不舒服的感觉,这只能说是很肤浅的解释,人的健康包括很多方面, 除了身体上的疾病外,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因此对于大学生健康问题的探讨时,要将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作为大学生健康的主要考核指标,只有生理健康没有心理健康是不能说是健康,要将两者都考虑进来,才会让大学生健康教育更全面、更有价值。

(1)以青年学生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高校健康教育应充分考虑到青年人的一般身心发展规律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健康教育应因人而异。(2)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工作,一方面健康教育易进入教学程序,但也易落入思想教育的模式;另一方面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互相协调的关系,是培养专业人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由于对象和环境的关系,高校健康教育更便于广泛地运用集体授课、体育疗法、文娱疗法、读书疗法、角色扮演等手段来进行。(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应坚持经常督促学生身体力行。(5)在高校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内容与大学生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生活内容和校园环境有密切的联系。(6)高校心理咨询者常常是学生熟悉的本校教师兼职,来访者易产生戒备心理, 害怕隐私曝光或被咨询者告知校方行政人员而影响到自己的前程,因此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有一定的难度。

2 西南科技大学健康教育的现状

2 . 1传统健康思想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性格总是同民族的文化渊源密不可分。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际之间的伦常关系和道德规范,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拘谨的性格特征。有人对我国青年学生观念现代化做了调查,发现有82.3%的学生处于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过渡阶段;13.4%的学生传统观念十分严重; 只有4.3%的学生具有较为现代化的观念。

具有传统观念的学生对世界大局不关心,意见谨慎;他们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只关心本地区同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表达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感;他们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与勇气。上述这种传统观念下的表现显然同时代的要求、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只能恪守传统,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缺乏参与竞争的精神。

2 . 2心理问题严重, 涉及面广

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到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压力,使得心理上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据西南科技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5%的大学生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是抑郁,或是自卑,或是紧张、焦虑等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对这些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将这些因素充分地考虑进去,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都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面对,不能因一时的心理问题,而放弃对学生的关怀与帮助,学生只有接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心理才会健康,人生的价值观才会得到真正的体现。大学生要适当地调适自我的情绪,以免产生与自己的内心相抵触的因素,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才会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学生只有正确地了解自己内心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只有28%的学生能够调适自己的心理,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外界的作用来缓解内心的问题。有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性教育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西南科技大学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3 西南科技大学健康教育的对策

3 . 1完善体育课程的建设

加强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教育,高校的体育课程任务艰巨。《标准》里的测试项目都要求通过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锻炼而达标,从而促进大学生生理健康。为此,在科目建设上,学校要密切结合社会的热点体育项目,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出发,以休闲类项目为主,促进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育内容要多样化,教学中重视个性发展,注重引导大学生从理论上认识体育活动对人体的影响。反对强制性的锻炼项目,主张自由式的带有娱乐性的活动。增加自主锻炼的内容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 .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3.2.1学习负担适量

由于大学生面对着将来就业的问题,面对着周围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给自己的学习带来无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出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这些压力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当超过负荷后,这种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就是一起涌出来。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广阔心襟,要能正确地面对在人生一小段道路的挫折,不能随时自暴自弃,如果自己都选择放弃了精彩的人生,就没有哪个教师或学生能够帮助。随着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招生的人数也与日俱增,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精神压力。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绪同,最后不能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让自己多走了一些弯路。

3.2.2生活节奏合理,有张有弛

大学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为大学生合理安排生活节奏、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在条件。这样既可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可以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潜力,增加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从而经常体验到愉悦。这种平稳的积极状态,能使大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在能量,增强自信,劳逸结合,使自己的生活有节奏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得到最佳的适应。

3.2.3开展各类健康知识讲座

每年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多为新生组织一些健康知识讲座,保证新生受教育面达到100%。以后每年根据季节和传染病的发病形势以及不同人群的需要组织以健康为内容的相关讲座,如艾滋病的预防、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治、食品卫生安全等讲座。这些讲座是对选修课的补充,没有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可以多选择听讲座,这样就扩大了大学生的受教育面。

3.2.4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处于不同学习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城乡差异、人口密度和环境污染等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明显影响。如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生,由于住房单元化,同邻伙伴的交往明显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大城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变化,导致了大量过量信息的产生,使人们的心理严重“超负荷”,拥挤使人们更容易产生矛盾、争吵,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出现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社会都要重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建设,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4 结语

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选修课程    在职师资    培训模式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大学英语必修课程以语言技能的培养为目的,课程设置缺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差距,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因此,目前各高校已根据本校具体情况,着手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增加应用型、实用性课程比例,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培养和发展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英语教学,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出现,对当前大学英语师资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对未来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师资培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类型与特点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1.语言技能类,包括英语视听说、英文报刊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口译技巧、英语笔译技巧等。虽然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是大学英语各种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类型单一,学生的语言技能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这些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语言应用类,包括英语演讲、英语应用文写作、国际商务谈判、职场英语等,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实际交流与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3.语言文化类,包括英美文学作品欣赏、英美影视赏析、中西方礼仪与习俗、跨文化交际等,这些课程丰富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开设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随着文化知识的丰富,学生能更多地避免英语文化因素对语言理解产生的干扰,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提高语言水平,准确、顺利地进行交流(周山,2008)。4.专门用途英语,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学术论文与专著阅读、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等。此类课程实现选修课程设置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选修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培养和训练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种类体现了多元化,课程性质与内容体现了专业化,课程设置体现了个性化。面对如此转变,大学英语师资现状如何,又该如何应对呢?

三、大学英语师资存在的问题

根据大外教指委调查,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总人数21050,其中女性占80.1%;大学英语教师平均周课时达13.5;大学英语教师中教授共702人,占大学英语教师总数的3.3%,副教授4762人,占22.6%,讲师及以下15587人,占74.1%。拥有博士学历的只占1.5%。大学英语师资的性别、职称、学历结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丁仁仑,2013)。另外,据马武林等(2014)调查,67%的老师普遍认为,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师资,目前的师资无法承担起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教学任务。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英语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严重失调,大学英语师资严重匮乏的情况日益突出,绝大多数教师疲于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之余,大学英语教师无暇进行科学研究,缺乏有效的在职深造、进修培训机会。调查显示,19%的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未有过脱产进修的机会,61%只得到过一次进修机会(周燕,2005)。同时,因为扩招过快,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多教师少,教学负荷不断加重,很多院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大都是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多数新教师既无岗前培训,又无观察学习,更没有资深教师进行传帮带,他们往往是进门即成师,拿到教材就上课(杨慧琴,2005)。由于这类新教师对外语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等知识和要求了解不多,教学质量因此受到影响。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毫无疑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复合型的师资,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英语能力强未必能够达到新时期的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语言理论,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基础(刘美兰等,2009)。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是由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在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难免先天不足。仅仅具有单一的语言知识技能的大学英语教师显然难以承担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因为这些课程类型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教育、历史、文化、科技、经济、信息等领域,缺乏跨学科知识,知识结构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许多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对教育科学理论、教材教法及教育科研等理论认识肤浅,了解不够深入(刘家凤等,2007)。

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在职师资培训模式

Tedick(2009)指出,很大比例的外语教师主修语言辅修教育,因此,教学的重点通常是学习语言及其特征性的内容(文学、语言学和文化)。但教师仅仅关注语言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影响教学的有诸多因素,如教学原理、教学过程、技巧、特性、技术、策略、理念及态度,可以通过经验获得,也可以进行培训(李颖,2011)。目前在师资严重短缺、进修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作为师资培训的有效途径,脱产学习和进修显然不太现实,可操作性不强。对于大多数的在职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在不脱离教学的情况下接受培训才是切实可行的模式。

1.自我提升模式

教师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和更新知识体系、教学观念,才能在面对学生时有新的内容传授。为数不少的大学英语教师因习惯基础课程的教授,对需要重新备课的选修课持排斥的态度。对这部分教师应加强危机意识,让其认识到多开选修课,开好选修课乃大势所趋,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短期内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发展是不切实际的,当前也不可能实施大规模的师资培训。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自我发展意识,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牢固坚持终身学习的正确理念,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学科意识、教育意识和协作意识,自觉学习和实践,促进自身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成长。为了达到自我提升,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养成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反思,教师审视自身的教育实践,敏锐地捕捉问题和解决问题。其结果不仅改变教学实践,而且加深对所从事外语教学实践的理解,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2.团队合作模式

团队合作目的是寻求同事、同行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倡导团队协作精神,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教学团队或课程组等形式实现。同事之间形成教师团队的良好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正如吴一安(2008)所言:教师群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其本身构成教师发展的重要环境。如果具有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教师能够开放自己,与同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提供支持,那么就能实现共同成长。例如通过听课、示范教学、教研沙龙、课程研究等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实现教育目标(傅建明,2007),这些场合为教师提供了寻找知音的机会。借此机会,你会发现别人也遇到了你在课堂、学科、学校所面临的同样问题。与有共同兴趣的同行切磋不仅能帮助你找到应对难题的有效方法,而且能建立起长期互助的合作网,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共同开发资料、交流教学新思维、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杨慧琴,2005)。团队合作利于形成教师间浓厚的学术气氛,在有较多良性竞争和交流的环境中教师发展得更快,有利于提高整个大学英语教师师资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团队合作是促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师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相互沟通,共享集体的资源和智慧的结晶,促进大学英语师资的可持续发展。

3.网络学习模式

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坐等培训的机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教师们得到本地不能提供的高质量的在线自我发展机会。利用一些专业门户网站及学术数据库,教师们可以分享到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前沿成果,无需中断教学工作,便可学习在线课程,开展专题研究,向国内外专家就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行多方位的在线咨询和切磋,与同行进行教学研究心得体会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国际慕课(MOOCs),是目前实施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师资培训的一个有效而方便的途径。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甚至免费享受国际一流的课程。慕课给我国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开设、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师可以通过优秀的慕课进行自我职业培训。

五、结语

在积极推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整合多种师资培训模式,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确保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周山.论高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发展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8-141.

[2]丁仁仑.大学英语师资的转型与培养[J].中国外语,2013,(5):15-19.

[3]马武林,殷和素.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三)——教师观[J].外国语文(双刊),2014,(8):162-166.

[4]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3):206-210.

[5]杨慧琴.在职EFL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33-35.

[6]刘美兰,吴宗杰.“话语、文化与教育改革:全球化视角下的外语学科转型”国际论坛综述[J].外国语,2009,(1):93.

[7]刘家凤,鄢章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优化——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培育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S1):56-58.

[8]李颖.新形势下外语教师的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11,(2):57-61.

[9]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3):29-38.

[10]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申请流程 篇4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申请学位阶段工作流程

我校注册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全国统一外语考试(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学科还须通过课程综合考试),可进入学位申请阶段。学位申请阶段工作流程如下:

一、确定导师。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导师名录可从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网站最上端导师名录栏下载),所选导师应为我校已经完整指导过一届统招研究生的在岗导师,研究方向必须和论文选题一致。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我校专职导师(校本部、一附院、二附院)原则上每年指导在职申请学位人员不超过2名,兼职导师(校本部、一附院、二附院之外)原则上每年指导不超过1名在职申请学位人员。导师确定后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职申请学位人员导师签字表》(可从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网站右侧下载专区“在职”栏下载)上签字。

二、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按照《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可从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网站最上端学位工作栏下载)的要求,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设计与撰写,学校不组织统一开题工作。

三、提交学位论文清样。按学习期限3-5年的规定,最早可在第3学年提出学位申请,导师审阅同意后,提交论文清样(即导师签署“同意打印”并签名的论文定稿纸质稿)和论文电子稿。一般每年两次,上半年3月中旬,下半年9月初,具体时间和要求可登陆研究生处网页查看当年《在职申请学位人员提交论文通知》。

四、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研究生处统一对提交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论文重复率在规定范围内方可进入后面的学位申请环节,目前要求重复率在30%以内。

五、论文双盲评审。在职申请学位人员提交3份正式打印的匿名论文,全部实行双盲评审。评审结果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若有1份论文被专家评为达不到硕士论文水平或需要进行修改,就须重新参加下一次学位申请和论文提交。

六、办理学位申请手续。通过论文外审的在职人员缴纳学位申请阶段学费,领取答辩材料。

七、论文答辩。一般上半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下半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进行,具体时间和要求可登陆研究生处网页查看当年《研究生论文答辩通知》。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经验总结 篇5

有人或许会觉得在职研究生考试特别难。自己在备考时总是不知道重点在哪里?或者不懂得怎么样调节自己的心态。我们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考出好的成绩,面对研究生考试也是如此。以下是一些在职研究生考试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各位想考研的朋友带来帮助。

考试经验总结之如何应对浙江在职研究生单科薄弱情况

一、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学习计划: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报考目标院校的竞争力,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对各科学习时间、学习量进行量化、细化,对学习的预期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对学科复习中的重点逐级突破。

二、选择质量较优的复习资料:

考生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判断资料的质量度,避免因复习资料质量不高而浪费自己宝贵的复习时间。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参考一些GCT考试网站发布的备考资料。

三、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科学的测评:

报考GCT考试的考生需要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测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复习过程中的问题,为后期的学习提供参考。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考生需要进行考前模拟测评,使自己将应试必备的各种要素,包括知识、体能、心理等,调整到最佳状态。

四、督促自己根据复习计划进行复习,保证学习进度:

很多考生在计划制定后没有克服自身的惰性,最终导致计划不能落实。学习进度监控内容主要包括指定时段内的学习量、学习时间、完成效果。

五、不过度熬夜:

经常熬夜造成大脑过度疲劳,降低了自身抵抗力的同时学习效率也变的非常低。考生要有意识地按照考试时间表调整生物钟和兴奋点,每天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起床,不过度熬夜。

六、选择考研同伴:

有个同伴的话,可以一起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可以在复习疲惫松懈时,相互提醒相互鼓励。然后,可以在同伴间实现信息资料共享。

考试经验总结之过来人的6个忠告:

1.选学校不要怕好,但是也不要报那些只招几个人的专业。

2.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

3.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计划不要定时,要定量(把每天的任务要定好并按时完成)。计划分为总计划、分期计划和每天计划。

4.既然准备考研了,就要学会放弃。能不上的课尽量不要上,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放弃一切影响考研的东西(自我放松的时间除外)。

5.不要贪得无厌,买一堆参考书。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一遍。

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篇6

判断题]

1、鲁迅的旧体诗多是仿古而作,与实际人生距离较远。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3、《朝花夕拾》的“朝”与“夕”的距离,减弱了它思想和艺术的魅力。()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4、鲁迅白话新诗的“尝试”特色十分突出。()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

5、鲁迅只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艺审美价值则不甚关注()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6、1928年,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将鲁迅当作攻击对象,鲁迅不得不与他们展开激烈论战。()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7、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争论的起因是有关翻译。()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8、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创造社、太阳社青年将鲁迅当作自己宣扬革命文学的绊脚石。()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

9、在学术界,鲁迅首先以小说史研究闻名,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中国小说史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

10、《呐喊・自序》不仅是对《呐喊》的立场总结,也是理解鲁迅整体小说创作的一把关键钥匙。

参考答案:正确

第二次作业

1、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

A:北京大学

B:厦门大学

C:中山大学

D:西北大学

参考答案:B2、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A:为艺术而艺术派。

B:为人生而艺术派

C:英美绅士派

D:旧式消闲派

参考答案:B3、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参考答案:C4、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

A:杂文

B:白话诗

C:小说

D:旧体诗

参考答案:B5、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次年结成集子,名为()

A:《域外小说集》

B: 《呐喊》

C:《彷徨》

D:《故事新编》

参考答案:A6、“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

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参考答案:C7、鲁迅和学衡派论争的著名文章是()。

A:《青年必读书》

B:《打到孔家店》

C:《文化偏至论》

D:《估〈学衡〉》

参考答案:D8、《尝试集》的作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俞平伯

D:胡适

参考答案:D9、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

A:《药》

B:《狂人日记》

C:《风筝》

D:《**》

参考答案:D10、提出著名的“铁屋子”比喻的是鲁迅的()。

A:《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B:《呐喊•自序》

C:《灯下漫笔》

D:《坟•后记》

参考答案:B

第三次作业

1、“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参考答案:C2、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

参考答案:D3、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A:《莽原》

B:《未名》

C:《语丝》

D:《新青年》

参考答案:D4、《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

A:《朝花夕拾》

B:《呐喊》

C:《彷徨》

D:《野草》

参考答案:A5、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参考答案:C6、“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出自鲁迅的()

A:《文化偏至论》

B:《摩罗诗力说》

C:《怀旧》

D:《科学史教篇》

参考答案:A7、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

参考答案:D

[单选题]

8、和鲁迅展开“铁屋子”对话的“金心异”原名是()

A:刘半农

B:周作人

C:钱玄同

D:徐寿裳

参考答案:C9、鲁迅最早的翻译作品集是和弟弟合作的()

A:《哀尘》

B:《死魂灵》

C:《域外小说集》

D:《现代小说译丛》

参考答案:C10、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 “精神虐杀”的作品()。A:《复仇》

B:《风筝》

C:《兄弟》

D:《阿长与<山海经>》

参考答案:B

第四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乡土文学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一文里,鲁迅花了将近两千字的篇幅详细评述了“五四”前后在北京兴起的乡土文学。他首先对于“乡土文学”做了

这样的界定:“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2、启蒙主义

启蒙在英语中为“enlightenment”这个词,它的词根是“light”,即光亮、明亮的意思,启蒙一词的原意也就是“照明”、“照耀”的意思,启蒙运动即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之光去照亮人们的头脑,摆脱神学和封建统治的黑暗。在欧洲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人的发现”和“人的解放”。用“启蒙”一词作为英语“enlightenment”的翻译,可谓比较准确,在汉语中“启蒙”就是“开发蒙昧”或“使人们摆脱愚昧和迷信”的意思。

3、“青年必读书”事件

1925年1月间《晨报・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与“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鲁迅的答卷是“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段话常常被用来作为鲁迅是激烈“反传统”的证据,鲁迅此语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乃至漫骂,直至今天也常常饱受非议,这就是所谓的“青年必读书”事件。

4、学衡派

因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胡先?、吴宓等。他们以“昌明国萃,融化新知”为宗旨,极力抵制以白话代文言,反对新文化运动。其思想的根底在美国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白壁德,学衡派的主要成员梅光迪、胡先啸、吴宓同后来的梁实秋都曾经师从过这位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

5、“左联”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中华艺术大学举行,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周全平、蒋光慈两人为候补委员。鲁迅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为“左联”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化运动领导的加强,标志着中国革命作家在党领导下的团结和统一,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6、“鲁迅风”

鲁迅去世之后,他所开创的现代杂文传统不但没有中断,反而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更加蓬勃。首先在30年代后期,处于“孤岛”的上海出现了后来被称为“鲁迅风”的杂文流派。1938年11月,浙东六作家巴人(王任叔)、唐?、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出版杂文合集《边鼓集》。翌年1月,他们又集资创办了《鲁迅风》周刊,公开标出他们师承鲁迅杂文传统的宗旨。这一年的7月,原《边鼓集》的作家加上孔另境,出版七人杂文合集《横眉集》。1940年他们又各自出版个人杂文集,王任叔还出版有《论鲁迅的杂文》专著。这一杂文流派在上海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问答题(要点)

1、简述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答: A、五四时期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五四新文学产生并蓬勃发展后,鲁迅创作之余,也参与到新文学的批评和建设活动中来,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五四”前后兴起的“问题小说”及“乡土文学”创

作的批评。

B、革命文学时期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1928年前后,围绕着盛极一时的“革命文学”创作热潮,鲁迅也写了大量的批评文字。

C、左联”后期鲁迅的文学批评活动

自1930年“左联”成立后的五六年间,鲁迅围绕着“左翼”文学创作、“京派”与“海派”之争等话题,也写了一些批评文章。鲁迅在这一期间的文学批评,主要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现实关怀、人生价值以及终极意义的探讨。

D、鲁迅的自我文学创作批评

除了以上所述的这些批评外,十分难能可贵的是,鲁迅也曾力图以一个批评家的立场对于作为作家的鲁迅本人做出客观的评论。

2、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答:A、第一、“杂文”这一文体,是鲁迅通过对旧体散文的改造而形成的新的文种。

B、第二、中国现代“杂文”这一文种,是通过鲁迅的精心熔铸和锻造,才成为新文学中的独立的文体的。

C、第三、鲁迅不仅通过自己大量的创作精心打造了“杂感”这一新的文种,而且还悉心维护这一新的文种的成长,亲自倡导并廓大了中国现代的杂文运动,从而使杂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中的一支劲旅。

D、第四、鲁迅通过他所倡导的现代杂文运动,不仅培育了一代年轻的杂文作家,而且还形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杂文传统――“鲁迅风”和“鲁迅笔法”的杂文。

3、为什么说“立人”是鲁迅启蒙思想的中心任务。

答:第一,从“立人”的启蒙立场出发,鲁迅首先不断揭露并批判中国的“非人”的历史和现实。

第二,从“立人”启蒙立场,尤其是“个人”的立场出发,鲁迅又终其一生追求着自身的独立个性和思想自由,也就是个性主义。

4、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答:第一,《故事新编》的语言戏拟化特征。

第二,《故事新编》创作思维的隐喻性。

第三,“隐喻性”的创作思维及其内在的张力,使得《故事新编》呈现出以下独特的艺术

特征:

首先是作品文本的空间形式的多层面性、流动性和解构性。

其次是作品文本的时间形式的异代并置、古今杂糅和往返折叠。

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篇7

画廊是收藏、陈列美术作品的场所,校园画廊是以展示校园的精神文明为前提的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特殊展示空间。校园画廊给大学生提供交流展示以及互动的平台,在设计中应当更加注重它的可变换性,根据不同主题的展览,搭配不同的展示区间分割,使每一次的展出都是新颖独特的。

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画廊设计围绕着创新、自由、延伸等理念,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合理利用空间的原则。鉴于老校区缺乏一个可以进行展示交流的公共平台,所以通过对使用率较低的建筑进行改造创新,将一个全新的展示空间展现出来。对建筑合理的改造既加强了空间的使用率,又有效节约了成本,将原本较少被利用到的空间改建成一个独具校园特色的展示画廊。整体设计营造出一片自由展示的区域,空间在视觉上形成生长、延伸的感觉。

2 大学艺术画廊设计背景分析及需求

2.1 国内外对艺术画廊的研究成果

画廊源于16世纪,西方人将搜集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府邸的回廊进行展示。此后,在贵族邸宅中也多有类似设置。19世纪后,画廊是大众鉴赏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艺术商品化趋势加强,以专营美术品为业的画商也应运而生。画商陈列和销售美术品的场所也称画廊。

校园艺术画廊则是位于学校这个特定场所内的展示空间,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作品相互学习的场所。一般来说美术类院校的艺术画廊相对比较专业,作品和展示的规模次数来说相对频繁。首先以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为例,画廊是由一间陈旧的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砖木结构的会堂改造而成的(图1、2)。设计主旨是以抽象几何学的诗意形式对皖南民居建筑文本的一次解读[1]。

其次要介绍的是一所坐落在北京东郊通州区一处公园内的韩美林艺术馆(图3)。位于公园内的美术馆,不仅在设计上要保持公园的开放度和完整性,同时又将其设计成为轻轨线上一处独具表情特点的风景。展示空间的尺度和比例的变化意在加强内在的张力和节奏感,侧向的玻璃提供的贯通视野让艺术品在现实和虚拟的场景中交融[2]。

对原有建筑的合理改建也是此次设计的特点之一。上海美术馆原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跑马总会旧址,后来经历过数次改扩建,仍保留原始建筑风貌。上海美术馆根据展览等各方面功能要求对内部进行了改造。一楼空间敞阔开放,基本不设隔离,可以用于布置各种大型的展品。二、三楼曲廊通幽,又有整齐的道道白墙,可以用于布置不同规模的个展或综合展览。四楼划分为数个多媒体演讲厅。一楼到二楼的夹层也被充分利用,作为小型的展厅[3]。上海美术馆中庸即实用的设计特点,以及它对原有建筑的合理改造,对本次设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2.2 西南林业大学对艺术画廊的需求

西南林业大学众多院系不乏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领域相关的专业,鉴于校园内部没有一个开放的平台进行展示交流,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创建一个展示作品和相互交流的公共空间意义深远。本次设计空间的时候,通过对校园已有建筑的改造,既节约成本又充分地利用空间,同时有效满足了广大师生对展示空间的迫切需求。

3 设计指导思想

3.1 画廊设计与校园艺术文化相结合

此次方案设计主题为“延伸的梦想”,设计围绕着创新、自由、延伸等理念。创新就是将原有的利用率不高的教学场地合理规划使用,使得旧的空间焕发新的内容,设计利用加法原则来改建空间,使整个空间充满新意;自由是不拘泥形式,设计希望营造出一片自由区域作为校园画廊,使空间在视觉上让人有一种自由生长的感觉,目的是使前来展出的作品得到更好的诠释,置身在这个空间的人群可以感受到自由的艺术气氛;延伸是本次设计的主题,思维是不断延伸的,将植物的生长形态运用到设计中,一方面取其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学生对设计创新精神的不懈追求。

3.2 满足大学校园各类人群的需求

校园艺术画廊针对的人群分为4大类。第1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接触设计和艺术的机会较多,思路比较大胆,想象力丰富,对此设计上一定要新颖大胆,利用合理的想象来进行。第2类是非艺术设计专业类的学生,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课程较少涉及到相关内容,因此可以通过这一公共空间了解到与艺术设计有关的知识,更好地丰富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第3类为校内外交流人群,因此设计中需要注重体现本校的特色,提供一个展示林学院艺术风采的交流平台。第4类为教师人群,涵盖了校园所有专业的老师,他们在其中充当着指导和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角色。

3.3 为大学生提供互动平台

安腾忠雄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建筑,是静态的,在几何上是对称的,由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活动使它变得充满活力[4]。构建一个展示空间不仅是单纯的建筑,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互动平台,展示出自己的艺术才华,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因此在校园里营造一个专属于艺术展示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

4 设计说明

4.1 现状及环境分析

西南林业大学地处有着“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省,起始于1939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学校以林学学科为主干,以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等学科交叉融合。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画廊设计位于电教楼D栋建筑空间内部。电教楼位于学校较为幽静的区域,与旁边的主楼相比教室使用率较弱。设计区域的露天广场除平日起到集散作用外,较少被使用,因而可以通过合理改造使其利用率有效提升。设计主空间为建筑中心围合成的小广场,长方形布局,中心区域场地为21m长、19m宽,占地面积约420m2。将画廊设计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起到丰富空间的作用,同时将旧空间创新,形成一个全新的空间(图4)。设计用地位于主教学楼A栋东侧,其余三面为校园道路,交通流畅便于集散。

4.2 设计特色

4.2.1 建筑整改创新,营造和谐自由空间

校园艺术画廊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原则。设计结合原有建筑,将原本的露天空间围合成室内,便于日常展示使用(图5)。在原有场地上空结合周围建筑物加盖天顶,钢架结构玻璃材质,使光线充分照射到画廊内部,白天有效利用自然能源,营造和谐氛围。设计空间内部改造采用钢架结构支撑,分为上下两层展示空间,整体造型犹如九宫方格划分。空间底层的中心有4根立柱支撑,利用原有建筑内部的走廊楼梯将参观路线贯通。一层空间在中心区域用4根立柱支撑隔板,将空间划分为上下两层,隔板分成9个网格区域,根据透光需要将其中5个区域铺装玻璃材质。

4.2.2 遵循科学合理布局

整个场地分为上下两层空间,展示的时候可根据展览的主体内容自由布局,更加人性化考虑,适宜不同专业类别的展出。设计场地为长方形,将空间用钢架结构架空成上下两个大空间,主题造型灯柱贯穿整个空间,照明的同时起到对空间的装饰作用。

4.2.3 无限延伸营造自由生长的空间感

设计中以贯穿上下两层空间的流线造型主题灯为其主要亮点。新颖的灯柱造型由一层空间延伸至二层空间,不仅满足正常照明,还起到装饰作用,更是体现艺术生命的生发与生长的无限生命力。主题灯设计形态独特通体明亮,在空间中一共安置5个,豌豆般的生长形态,营造出浓厚的空间感,整体造型为建筑空间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

4.2.4 结合校园特色,突出空间想象力

西南林业大学以其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最初的艰难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宛如一颗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种子一般,在阳光的沐浴下顽强地生长着,不断向更加自由广阔的空间延伸着,同时种子般的生长形态与林业大学植物丰富的校园特色相结合,寓意深远。

4.3 设计内容

4.3.1 画廊功能分区介绍

“延伸的梦想”校园艺术画廊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对空间延伸的想象力,要做到空间的合理性和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以及空间形态之间的衔接。在不改变原有空间整体形态的基础上,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界限,把室内外空间重新组织成新的公共空间系统[5]。为了满足画廊的展示功能,同时也考虑日常集散功能,在设计的时候两层空间开阔,有效地分流人群。

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展出特色各有千秋,所以设计只是将整个空间的大框架构建出来,同时设计出简约实用的展示板,利用展板的可移动可拆装这一特点,不同的展示风格可搭配不同的展示区位分割。

4.3.2 画廊空间展示的设计详述

利用简约开阔的空间自由营造出不同的展示特色,是本次设计的主要意图。生活就像一个魔方,九个格子不停的转动带来无尽的乐趣,在看似规规矩矩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梦想,“延伸的梦想”校园画廊意在打造多功能的校园公共空间。

4.3.3 场地空间格局设计

室内设计应将形式与功能、外形与内涵、立面与剖面融为一体,统一构思和雕琢,才能出精品[6]。

“延伸的梦想”校园画廊设计不仅仅在空间上采用长方体框架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同时给空间增添无限的想象力。设计顶部采用玻璃采光顶棚和铆接的钢结构,二层空间相对比较明亮,顶棚的设计可以将外部光线透入整个空间中来,二层地面被分为9块长方形地面,分别为A、B、C、D、E、F、G、H、I 9个区位,其中A、C、E、G、I这5块地面为茶色透光玻璃材质,可将光线投射进一层空间(图6)。

最底层的空间日常主要功能是集散人流,当作为展示用时,开阔的展厅通过上层地面玻璃板投下的光线照射,在一层形成有趣的光照阵列。

4.3.4 室内特色照明设计

光是人类感知事物的必要条件,照明在展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为场地提供照明外,还可以作为主题空间架构和气氛的营造,设计中构想了一个贯穿整个空间的装饰灯,装饰灯材质为塑料,加工起来方便,塑料材质可塑性、透光性好。白天可以起到装饰反光作用,晚上可起到照明作用,使人造光线和自然光线结合。画廊设计中,双层结构的构架,二层地面玻璃板起到了透光作用,方便自然光线的照射。

“延伸的梦想” 校园画廊设计中的主题特色灯是整个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灯体采用流线造型,整体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宛如一颗发芽的种子,从泥土里缓缓生长,象征着青春的活力,这个造型应用在校园中更加突显出西林学子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

4.3.5 室内整体铺装设计

一层空间铺装采用乳白色大理石地面。增加底层空间的明亮感,使空间显得开阔不压抑。二层空间除了在设计的五个区域铺装玻璃地面,使阳光在白天可以投到一层空间,起到自然光照射。其余区域铺装为暗红色大理石材质,暗红色寓意红土地,配合整体设计,象征着在这片红土地的孕育下,西林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犹如种子一般生根发芽。

5 结语

“延伸的梦想”校园画廊为西南林业大学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和展示作品的空间,满足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交流。

设计通过对电教楼D栋原有露天广场的改造和创新,使空间顶部结合原有建筑采用玻璃封顶,保持自然光线进入空间,使画廊通透明亮,同时有效地闭合空间,更加有利于画廊的日常展示。画廊空间的主要视觉来源为场地上的5盏独特造型的主题灯,走进画廊,主题灯弯曲延伸的形态使参观者仿佛置身在一个无限生长中的建筑里,得到视觉延伸的感觉,激发参观者的空间想象力。

简洁通透的空间更加方便作为展厅,通过对展板的摆放和多功能展台的设计,合理有效地展示出平面作品、模型作品以及雕塑等作品,营造出可随意变化的展示效果。

摘要:通过对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的考察,结合校园对展示空间的需求,选定利用率较少的电教楼为设计场地,对原有建筑空间进行了改造创新的设计研究。根据对原有的空间因地制宜的改造和创新,既加强了空间的使用率,又有效节约了成本,最终完成了西南林业大学“延伸的梦想”这一主题校园画廊的设计。

关键词:画廊,空间,延伸,展示设计

参考文献

[1]徐纺.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精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崔愷.本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圣辉摄,韦莹撰文.老建筑新空间[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西)玛丽·康贝尔(Mary Cambert).世界顶级建筑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陈宇.建筑归来: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精品案例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篇8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确定了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指标,完成了对西南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研究的指标选取工作,并通过数理统计法构建了调查指标的体系框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17-03

On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dex Study on Sports Activity of Students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Pei-qing1, LIAO Liu-hua1, DONG Yan-guo2

(1.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545006, Guangxi China;

2.Heilongj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Basing on methods of documents,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is essay seek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orts activity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select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ir sports activity, and forms a system of evaluation indexes by mathematics statistic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influencing factors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向多元化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更加注重育人,体育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和文化性同它的健身性一样得到重视。本文拟依据体育社会学理论,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其行为是两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影响西南地区高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指标,为进一步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提供指标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西南地区部分高校的1 024名在校学生,112名体育教师及相应学校的体育部领导。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方面专著10余部及相关文献30余篇,充分了解目前高校体育活动研究现状。

1.2.2 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专家进行访谈,掌握对高校体育活动研究的前沿资料。走访部分领导、教师,收集研究所需的相关信息。

1.2.3 问卷调查法

1.2.3.1 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在查阅了有关高校体育活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专家问卷。采用特尔菲法对国内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第一轮共发放专家问卷25份,回收19份,提取专家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指标,同时根据专家们反馈意见进行增补和合并了一些指标。第二轮专家问卷发放15份,回收15份,提取专家认为重要的指标,结合大部分专家反馈意见,构成理论框架下的具体指标(表1)。采用李科特五点计分法设计问卷,请教师、学生为各具体指标进行评分。

1.2.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首先依据分层抽样方法原则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即低年级(1、2)、高年级(3、4),进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样本。问卷具体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2。

2.2.3.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采用专家评定法对各问卷效度进行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问卷非常有效或基本有效(专家组成表3),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了必要修改。

采用重测法对各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两次调查相隔15 d,信度系数r为0.93(p<0.05 ),表明测量信度较高。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的数据进行汇总、分类,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和Excel办公软件完成图表绘制。

2 结 果

为通过问卷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回收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统计测得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821,Bartlet法球度检验值为6571.102(P<0.01),因此本数据可以运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根据“凯哲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5个主因子(表4),累积贡献率为68.429%,根据因子分析研究方法,基本可以反映总体信息。

根据因子分析理论,对21个原始变量进行归类,由于数据情况很不清晰,难以进行聚类。因此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各列因子尽可能的向两极转化,进而十个变量更加清晰(表5)。

对各因素负荷进行转化,取因子载荷量大于0.58水平以上的因子进行归类,把21个因子聚成5个主因子集合。按照主因子中载荷变量所具共同特征,进行主因子命名,从而确定了影响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见表6~表10。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根据体育社会学理论,个人在不同时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是不同的。学生通过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不断地体验体育活动所具有的乐趣,进而不断提高其体育喜好程度,提高其对体育的认识与了解,不断地产生各种运动动机来维持其自身的体育行为。

体育设施情况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近年,随着西南地区各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已经从一定程度上使各高校的体育设施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天气条件、余暇时间、教师水平也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西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但是随着各高校体育场馆配套建设的完成,天气条件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小。余暇时间与教师水平与学校的教学安排具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的改善必须由学校教学部门进行调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也逐渐体现出一些市场行为与观念。网球、保龄球、游泳等消费较高的运动项目已经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项目,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将其引入体育教学。因此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器材价格等经济因素的影响逐步体现出来,其影响力有加大的趋势。所以各高校在开课、收费等教学环节应加以控制,尽可能体现公平原则,保护学生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扩大社会资金的引入,以弥补学生个体经济能力不足的缺点。

体育课开设时间、内容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各高校必须充分考虑诸多因素,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从终身体育的视角审视体育教学的成败。

家庭体育氛围、学校体育氛围、媒体宣传三个因素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体育氛围因子,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与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本年度正值奥运年,社会媒体宣传将达到一个新的影响高度,对大学生体育参与将产生重大推进作用。

3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在研究体系确立过程中充分注意贯彻指标设置原则,所有初级指标的筛选均要求参与筛选工作的专家严格按照科学性原则进行工作,最后入选指标概念明确,具有较强的科学内涵,基本全面体现了影响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同时严格遵守指标独立性原则,尽可能减小指标间信息的重叠,进一步增加评价指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对于可操作性原则的贯彻,考虑到本研究的复杂程度与综合性研究特点,研究最大程度考虑筛选具有较强量化可能的指标以及尽可能可以通过文献研究、统计资料分析、抽样调查及典型案例调查中获得的指标,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尽可能少用或暂时不用。

本指标体系研究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一、部分指标的可操作性问题。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已经尽可能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但是由于研究特点,部分指标的可测量性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家庭体育氛围、花钱买健康观念等。并且部分指标涉及被调查者个人隐私,如家庭收入等,调查有一定难度。二、指标合理性问题。指标的最初确定虽然以社会学理论作为指导基础,但是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可以看出紧紧依靠理论构想进行指标确定还是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指标的设定在理论层面虽然符合要求,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4 结 论

1) 体育兴趣、体育实践活动等共计21个指标因素为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育活动主要影响因素。

2) 主体因子、保障因子、经济因子、教育因子、体育氛围因子是影响西南地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集合。

3) 本指标体系确立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指标调查的可操作性问题及指标选择的合理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刘一民.体育行为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 运动心理学教材小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护士的毕业求职信下一篇:微笑每一天优秀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