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的复习策略

2024-05-31

谈初中数学的复习策略(通用8篇)

谈初中数学的复习策略 篇1

初三数学总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不少师生把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解释不够。加上复习内容多,时间有限,于是,许多老师在有意无意之间采用了“题海战术”。收集大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固然,初中数学中的“练”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心理学方面来说,过量的练习,会使学生大脑活动由兴奋转向抑制,实际练习题中的多、深、难常会使学生高劳低效,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更有悖于素质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结合教材进行归类系统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基础复习;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综合提高;第三阶段:培养综合素质。

一、全面复习,扎实双基

在总复习中,若只按教材顺序机械的复述一遍,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也无法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体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中考复习,是我们所有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在第一阶段全面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容量,大而不杂

复习内容多、时间紧,长久以来,课课练、单元练和模拟考试为主的训练模式在众多数学教育者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让学生整天埋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因而出现厌学情绪。所以,我认为,课堂上,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本课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典型例题的分析、分层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课复习内容,并注意知识总的归类小结,尽可能精讲多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新的收获。

2.例题解讲、善于变化

数学总复习中时间少,知识容量大,要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例题必须精选。例题的选择应是最一般、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题目。在??例题进行分析解答时,应注意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有意识地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力求做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例如:我在复习“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交点式(两根式): 其中 是抛物线 与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让学生明白(2)、(3)两种形式是由(1)变化而得的,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然后给出例题:

例1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10),(1,4),(2,7)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像经过一次函数 的图像的 轴、轴的交点,并且经过点(1,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2,3),与 轴的一个交点为-6,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其中例1是一个基本题型,学生非常容易解答,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很容易将变式1转化为例1的形式来解决,当学生在解决了例1和变式1后已经体会到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因而对变式(2)也就容易解决了,这样学生学会了如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方法,达到了深入浅出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题思想、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只有通过多种解题并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时,才能称之为名副其实的优化。同时在总复习中应注意题目解法的多样性,又要善于比较,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例如:前面所述“变式2”

解法一:设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

依题意得:

故所求的解析式为:.解法二:设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

∵当 时,∴

故所求解析式为:

即:

解法三:由抛物线对称性知:抛物线与 轴的另一交点的横坐标为2,所以可设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

∵抛物线过点(-2,3)

通过此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根据具体的已知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这三种解法,体现了知识的纵横联系。这样对强化学生的解题技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4.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在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之前要认真研读数学《中考考试说明》及复习指南,对中考试卷难度设置和整体要求(各类知识点的分布)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归类训练,学生便能聚集练习同类题并能分析异同,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

5.分层练习、提高兴趣

由于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可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组,并紧扣本单元的知识点,选编三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专题复习,综合提高

在数学复习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考题和考法的研究,探求命题规律,把握命题动向,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十分重要。教师有必要对各种题型作一个归纳分类,将各种题型的思考途径和解题方法进行专题编排展现给学生,从而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由于综合试题既是对双基的覆盖,又是对教材重点的又一次针对性的强化,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几套综合练习题。一般来说,前两个阶段是以教师讲知识、讲方法、讲规律、讲技巧为主,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综合训练是通过以练为主,讲练结合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通过考试等信息反馈途径,客观地发现学生的弱点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2.进行迎考心理素质训练和考试方法的指导

学生要取得好的考试成绩,除了需要扎实的基础外,最佳的情绪状态和正确科学的答题顺序与技巧也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临场艺术”指导和培养,消除部分学生临场紧张情绪和对考试无所谓的消极不良心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谈初中数学的复习策略 篇2

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以教材和《中考指要》为抓手

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 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知识的整理归类, 系统复习, 俗称“梳辫子”, 经常这样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 久而久之, 我们所学知识就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 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 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 定义、性质和判定, 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 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 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 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 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 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抓住常用公式, 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 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 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 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 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课本为主,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体系;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抓住基本题型, 记住常用公式, 理解来龙去脉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 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 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 胜过做大量习题, 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轮复习一般分为三十课时左右, 可以以《中考指要》为复习的教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 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 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 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 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复习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 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 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 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 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 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 这样在解题时, 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 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 选出最佳组合信息, 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以当堂反馈和周测为抓手

数学中考试题中, 基础分值占的最多。从近几年数学学科的中考试卷结构看难易比例为7:2:1因此,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 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解题训练应立足于中、低档综合题。中、低档综合题训练价值高, 因为它占中考数学试题的70%~80%。中、低档综合题要讲的深、学的透, 教师讲的清楚, 学生听得明白。一定要规范解题步骤。习题来自课本题和历年中考题的改编。要抓住基础概念, 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 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

念, 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 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 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考前的大考、小考, 同学们不仅要重视它, 还要体验它。有一些同学对老师频繁的考试, 挺烦躁的, 不理解, 其实很多同学都说, 中考后才知道那些考试很重要, 不经过那些考试的锻炼, 突然进入中考, 肯定要失败。所以这些同学要力求一种体验, 日常考试是一种锻炼, 一个机会。可要求学生每周完成至少一套中考模拟训练题, 至少让学生完成前120分的题目, 完成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每堂课都需有课堂反馈, 选题要难度适宜, 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回忆每个知识点, 即把知识点设计成为题目的形式显性化, 并且注意是直接的显示, 没有任何的变形, 基础达标练习: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以便教师能在课内批改、反馈, 注意控制题量和难度, 尽量能在本节课内完成。能力提高训练练习:这是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数量不宜多, 举一反三, 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加强落实:千法、万法, 落实好才是好法。初三复习每一步都离不开知识是落实, 哪位同学知识落实得好, 将来在中考中的收效就比较大。要经常性地进行归纳, 没有知识是归纳总结, 就没有知识的落实。特别是每次练习和考试的失误, 要认真总结, 防止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重视数学思想及解题方法的总结———以纠错练习为抓手

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 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 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 做到举一反三, 化繁为简, 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 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 因而, 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 否则, 一方面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 不是追求面面俱到, 而是重点内容得多用时间, 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 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 增大思维容量, 少做无用功, 重点突出, 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 学有收获, 学有发展。重视复习课中的典型的例题的讲解。例题不是习题,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习题最好来源于课本, 对课本上题目进行演变, 如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 改变题目的问法, 看看会得出什么结果, 这就是“变式训练”;运用一题多拓,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一题多变, 深化思维的灵活性;提倡一题多解, 提高思维的独创性。不要只追求做题数量, 而要追求做题的质量。糊糊涂涂做三套, 不如明明白白做一套, 要讲质量, 讲效果。只追求数量, 什么问题都摸棱两可, 知道的越多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 用多种方法做, 全方位地“透视”;其余题目则一般化地做;有把握的题目、做过多遍的题目可以不做。建备忘录, 对疑难问题和错误随时记录, 不能轻易放过。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记下来以备以后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 才能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 劣势变为优势, 否则问题得不到解决, 学习成绩就很难得到提高。把每次考试当中, 不会的题抄在本上。中考前的所有考试差错, 都写在笔记本上。现在也不用从头到尾把所有的书再看一遍, 重点放在错误改正本上。

四、重视解题规范速度———以近三年的中考评分标准为抓手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 特别是近年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 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 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 不要会做而不得分。要抓住中考动向, 勤练解题规范。很多学生认为, 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 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 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 要规范书写过程, 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 “准”尤为重要。“快”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因此, 平时做题, 既要做到“准”又要做到“快”, 而不是只要做对即可。最后的综合复习中要注意书写要求, 特别是做完历年的中考题后不能完事大吉, 而要针对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检验自己实际的得分情况, 不仅要自己分析, 必要时还要请教老师, 这样才能做到针对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对试题的错误要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结构, 经历知识的再现与发展过程, 关注内容设计, 关注课堂教学, 关注题型的归纳和思想的总结, 逐步掌握思维方法与形成解题技能。

摘要:通过复习,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条理化, 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双基知识、分析和解题的能力;通过综合题,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知识, 开发智力, 形成能力, 得到升华。

浅谈初中数学复习的策略 篇3

一、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情感

教育者的色彩太浓,会使学生敬而远之;太淡,会让学生无视你的存在。既与他们同行,就应学会适时倾听,适时表达,适时搀扶,就如土地与花草一般,懂得聆听花草的心语,知道欣赏花草的表现,在花草需要帮助时指点迷津,使其有拨云见日的顿悟。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教学中,教师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成为“主人”的关键所在。古人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又曰“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有理无惰, 不足以感人, 有情缺理, 则难以启人, 把教书和育人, 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师生间建立起情感, 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益处的。

二、制定复习计划,狠抓基础内容

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三轮进行。第一轮, 梳理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 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第二轮, 针对热点, 抓住弱点, 查漏补缺,开展重点难点知识专题复习。第三轮, 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 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 加强解题指导, 规范解题细节, 提高应试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要特别注重全面、细致地掌握基础内容。

中考, 首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从初一开始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初三第一轮的数学复习必须回到课本, 要毫不吝惜地删除某些资料中的偏、难、怪题。 对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进行分类、分析、比较之后, 我得到的结论是基础题目的份量有增无减, 所以中考虽然是选拔性的考试, 但注重双基仍是我教学的重点。

三、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兴趣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主要由老师来构建, 包括三个途径:第一,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友好相待;第二, 生动、幽默、诙谐的授课语言令学生欢迎,使学生不听不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第三,渊博的学识, 务实的教风令学生信任,人格魅力和职业素质令学生钦佩。这样, 形成教与学相向而行的和谐氛围, 有力保证了课堂质量, 减少了负面因素的干扰, 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强化“精讲” “巧练”,进一步提质增效

在复习阶段, 要注重“精讲”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懂了的不讲, 学生怎么学也无法理解的不讲, 不是复习重点的不讲, 并要讲出规律、思路、方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要做到“精讲”, 对教师来讲, 要求是非常高的。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消化;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 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 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 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一题多解的研究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应对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问题, 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巧练” 这一环节也是我复习工作的重点, 练习题必须是经过我精挑细选的、与中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题目;理解概念、巩固定理的基础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出错的常见题;综合分析的提高题等等。对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

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教学突出思想方法

尽管数学内容较多,但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显而易见。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基本图形等思想, 特别是转化思想。常见解题方法有 : 配方法、公式法、待定系数法、割补法等。 在教学中应该选取一些好的问题进行能力训练。好的问题一般有如下几个标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加强审题训练, 重视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让学生学会审题和解题,掌握解题规律和方法。

六、如期举行月考, 认真分析成绩

每次月考学生都积极准备, 我认真制卷, 检查一月以来学习的知识点、能 力点、重点内容。考后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阅卷工作。重点进行月考成绩分析, 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每个学生, 以便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 的教学, 做到教与学的有的放矢, 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事实上,从初一开始我一直坚持单元测验, 往往是利用自习课测验, 第二天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进行讲评, 使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作为老师通过测试的情况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强化预习检查,注重查漏补缺

平时,经常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及时反馈作业问题。对预习内容, 不要只布置不落实,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对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和完善, 确保前置学习质量。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 应采用多种方式点评或讲评,如运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让学生获得教训和反思,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总复习中, 利用课余积极想办法为中下生查缺补漏, 形成“水涨船高”的效益。为中上生巩固提高, 形成“熟能生巧? 融洽贯通”的能力。首先帮助他们穷实基础, 要做到全面系统, 也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梳理基础知识。其次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力求作到“竖成线, 横成片”。将基础知识经 过系统梳理和归纳, 不仅使知识更加系统,还能看到知识间的联系, 加深理解, 激活思维,使学生思路更清晰, 知识更扎实。不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综合测试, 对中上生进行补缺工作,使他们补齐短板,提升学科实力。

八、抓好专题复习,突出核心内容

浅谈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篇4

Mrzhou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中考的数学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1、复习时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础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

2、教师要通过典型的例题、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采用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练习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的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可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应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

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初中数学复习数形结合谈数轴 篇5

一、阅读与思考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学科,在数学里数和形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常用代数的方法来处理几何问题;反过来,也借助于几何图形来处理代数问题,寻找解题思路,这种数与形之间的相互作用叫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现阶段数轴是数形结合的有力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有理数;

2、利用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4、利用数轴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

二、知识点反馈

1、利用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有理数;

例1: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原点的右方,有理数在原点的左方,那么()

A.

B.

C.

D.

拓广训练:

1、如图为数轴上的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在中,负数的个数有()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A.1

B.2

C.3

D.43、把满足中的整数表示在数轴上,并用不等号连接。

2、利用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

例2:如果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5,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

拓广训练:

1、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则

2、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A、B之间的距离为1,点A与原点O的距离为3,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与原点O的距离之和等于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例3:已知且,那么有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号连接)(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

拓广训练:

1、若且,比较的大小,并用“”号连接。

例4:已知比较与4的大小

拓广训练:

1、已知,试讨论与3的大小

2、已知两数,如果比大,试判断与的大小

4、利用数轴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

例5:

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式子化简结果为()

A.

B.

C.

D.

拓广训练:

1、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为。

2、已知,在数轴上给出关于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则成立的是。

3、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下图:则化简后的结果是()

(湖北省初中数学竞赛选拨赛试题)

A.

B.

C.

D.

三、培优训练

1、已知是有理数,且,那以的值是()

A.

B.

C.或

D.或

0

A

B

C2、(07乐山)如图,数轴上一动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若点表示的数为1,则点表示的数为()

A.

B.

C.

D.

3、如图,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1个单位,点A、B、C、D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且,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数所对应的点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与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不确定的5、不相等的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点分别为A,B,C,若,那么点B()

A.在A、C点右边

B.在A、C点左边

C.在A、C点之间

D.以上均有可能

6、设,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A.没有最小值

B.只一个使取最小值

C.有限个(不止一个)使取最小值

D.有无穷多个使取最小值

7、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和,则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8、若,则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9、是有理数,则的最小值是。

10、已知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且求的值。

11、(南京市中考题)(1)阅读下面材料:

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两点这间的距离表示为,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

②如图3,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

③如图4,点A、B在原点的两边。

综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回答下列问题:

①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②数轴上表示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如果,那么为;

③当代数式取最小值时,相应的的取值范围是;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篇6

在初中数学中,不同学生基础不同,以常规方法实施教学没有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满足,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策略。1.实施原则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使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以这一原则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充分的尊重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学生实际为依据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调整,提高目标与任务的有效性,符合现实,将不同个体的特性激发出来,挖掘其潜能。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教而学是很好的方法,而方法的正确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

除了因材施教外,还应坚持循序渐进。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以不同的角度出发,先容易后困难来安排课程,帮助学生将基础打好,渐渐的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多给予学生鼓励,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动教学相长,提升教学质量。2.策略 2.1学生的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需注意两点,一是符合实际,不可出现偏离,二是符合情理,对学生的自主性进行保护,不可使学生自尊心受伤。因此,应坚持隐蔽性、动态性、多元性来对学生进行分层。隐蔽性指的是,教师虽清楚的知道学生具体的分层情况,却不以此来评价学生,标记学生,不将分层结果公开,只是心里有数。因为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为了测验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需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保护,避免分层教学的实施增加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所以需有隐蔽性。动态性指的是,分层的结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有阶段性的调整,而调整的依据则为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学习情况,有上有下,有进有出,始终以最佳的发展环境提供给学生,推动其进步。多元性指的是多元化的实施分层,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认知风格、学习水平等各项因素充分考虑,既要考虑智力因素也要考虑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以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与研究作为基础,判断学生的可能性水平,对上一学习阶段与新学习阶段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层次进行确定。分层教学通常将学生分为三层,高、中、低分别以英文字母A、B、C来表示,分层由教师自主掌握,隐蔽不公开,学生并不知情。优等生分为A,A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兴趣较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反应能力,通过自学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只有一些难点知识需要寻求帮助。中等生分为B层,B层学生成绩不稳定或是一般,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些是聪明但努力不足,一些是刻苦认真却没有用对方法,一些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任务,一些学生则需要寻求帮助。学困生为C层,C层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成绩靠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接受较慢,不善思考,在智力活动方面比较消极。分层教学目的是提高与发展,而分层是实现这一目的手段。2.2目标的分层

在完成对学生的分层之后也应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学生层次的不同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贯彻因材施教原则。A层学生,以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为基本目标,鼓励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概括,将知识的掌握在广度与深度方面进行拓宽,对其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与灵活程度进行培养,确保A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得以保持与拓宽。B层学生,以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作为基本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陈述,巩固其数学能力,并适当的进行提高与加强。C层学生,以理解教学内容为目标,能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解决基本的问题,促进其成绩的逐渐提高,达到合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基本数学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的分层依据为教学大纲,并以学生的认识能力、教材知识结构为基础,对不同的教学目的进行合理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将之贯彻。如在求根公式的教学中,对一元二次方程能够以求根公式进行解决设置为基本目标。再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目标的设置,对求根公式能够正确的推导并熟练运用为A层学生的目标;了解其推导的过程并能够应用为B层学生的目标;了解其推导过程并熟记为C层学生的目标。2.3分层实施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因学生基础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需注意以下四点内容。①方法上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指导其进行模仿性学习,以简单模仿为基础,学会举三反一,逐渐的掌握其中的规律;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主要是再现学习,以强化巩固的方式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夯实;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主要是进行创造性学习,通过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实现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开发,质疑解惑。②对教学速度进行把握,通过大容量的练习与提问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低速处理;在补差与提优方面应快速处理,保证基础知识的充分讲解。③在知识点的落实方面,注意梯度并将坡度放缓。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单一知识点的落实,贯彻最基本的课程要求即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分析知识点存在的内在联系,从纵向与横向多方向分析,帮助其形成完整的结构。④区别处理例题配备,在差生的例题配备中应就题论题,将课程要求落实,一题一解;在优生的例题配备中应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总而言之,需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调整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是将更多的机会向C层与B层学生提供,在设计环节,教师应明确目的指向和对象指向,即问题所针对的学生群体以及让这一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意义所在。以学生的共同需求为基础,并对不同的个体差异进行兼顾,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分也合。2.4分层进行评价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合作学习策略 篇7

合作学习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早在二千多年前, 我国古典的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19世纪初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 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 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的合作学习理论.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 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 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

合作学习是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形式, 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助、面对面相互促进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几个基本要素.其基本方法是: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和小组调查法.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由于其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方面实效显著,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同时我们也看到, 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学习方式, “一刀切”式的一成不变的合作学习模式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不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会影响课堂的有效性.因而学习内容的理性选择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复习课形式单调

由于对复习课的指导和研究相对较少, 复习课模式比较简单, 满堂灌、机械训练是比较常见的课型, 上课模式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数学复习课基本是教师先给出知识结构图, 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的概念和相应的知识点, 给出典型的例题, 强化对应的联系, 完成单元小结.课堂上教师讲的精疲力竭, 学生听的也不起劲,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因此无论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或是学生的成绩都收效甚微.复习课往往成为老师工作量最大、上的最累的课.

2.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复习课上学生练习、教师讲评是一种常见的师生交流形式, 但是这种交流形式单一, 基本上是教师说学生被动的听, 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和掌握复习方法的过程.一堂复习课上下来, 学生知识结构网中的错漏缺乏指导, 学生互评和互动的过程被忽视.在复习课中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成为复习的主角是复习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解决问题————复习课的合作策略

复习课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会考复习、中考复习、高考复习.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的复习课?在复习课上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一节好的复习课应该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图

建立知识框图可以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使知识条理化, 而不是散落在脑子里.心理学表明, 知识条理化更有利于知识的储备和提取.

2.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解题方法的归纳关键是将习题分类整理, 同类题放在一起容易启迪学生思考、比较.教师在选题时应将同类题按一串一组的形式给出, 选题要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启发性.在完成一组题之后及时地引导学生交流意见、总结方法.

3.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 因此在复习课中多鼓励学生交流合作, 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方法, 提倡一题多解等都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渠道.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传统复习课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 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 被动的学习地位必然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复习课如果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的过程,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效果会截然不同.

四、合作学习运用于单元复习课具体操作模式

(一) 准备工作

1. 分组工作.

合作学习首先要建立学习小组, 根据合作学习“异质分组”的原则, 即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 应当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 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一些教师担心把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会导致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他们认为学生教其他同学会浪费好学生的时间, 而成绩差的学生则可能跟不上那些好学生.然而实际研究结果却表明, 好学生和学困生都能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比如, 好学生通过讲解学习内容可以增加自己的认知、推理水平, 通过参加小组活动, 可以增加接纳感和责任感;学困生能够得到教师以外的来自本组其他同学的更多帮助, 与其他同学学习可以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

为方便课堂交流和面对老师听课之间转换的方便, 采取前后4至6人的合作小组, 并进行小组编号, 选定其中一人为组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和配合, 相互促进, 相互理解, 面对同一个目标, 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 合作动机明确, 个人责任清晰, 大家齐心合力是保证合作学习, 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

2. 学习任务的布置.

教师在上一节课中留下几分钟时间布置好下一节课前应完成的任务:复习的范围确定、知识框架图的制定、发放教师精心编制的学案.合作学习是学生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 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的学习方式.没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见解就没有合作的素材.所以, 学生课外的作业应该先独立自主的完成.如知识框架图的制定, 即使对于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独立完成, 只是质量高低有别而已.在经过独立思考后的未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合作交流.

3. 硬件设施的需求.

电教设备:投影器一台.教室设施:前后黑板各两块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多增加一块黑板) .没有靠背的学生板凳, 这样方便学生转身交流及看后面的黑板.

(二) 课堂结构的安排

1. 小组合作制定知识框架图

为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的的能力, 在课后已安排学生独立制定好知识框图, 但每人制作的知识框图常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考虑不周全之处, 小组交流可以集思广益, 博采他人之长.小组在集体合作、汇总意见之后重新修改知识框图, 每人制定一份.用时大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小组内交流、修改知识框图时, 教师要注意巡视和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来, 同时留意学生中制作较好的作品, 做到胸中有数.俗话说:“看一遍不如讲一遍, 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一般来说, 在复习课中都是教师直接给出知识框图, 再逐一讲解, 往往是教师讲完之后学生也就抛到了脑后, 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学生自己制图, 经历重新阅读教材———思考归纳总结———设计制作框图——交流后再修改的过程, 必然能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 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更是了然在胸, 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 小组交流展示知识框图

教师运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小组的知识框图, 这些框图在学生中要具有代表性, 由一位小组代表负责讲述, 教师鼓励其他小组成员给出不同意见.对于好的见解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最后教师给出自己的知识框图, 给予适当的讲解, 并指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 小组合作交流学案

复习完知识框图后进入小组合作交流学案阶段, 学生在独立完成教师前一天精心编制好的复习学案后, 集体交流在解决学案时的收获和困惑, 由小组长主持, 每个小组都有指定的同学维持纪律.讨论时首先解决困惑, 即在自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 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这个阶段是复习课中合作学习解决主要问题的阶段, 通过交流讨论, 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达到生教生、生强生的目的.第二是交流在独立完成作业时自己感到特别有收获的地方, 如, 特殊的见解、一题多解等等, 让优等生和学困生都有收获.在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出来, 保证交流的有效性.

4. 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小组在合作交流有困惑的问题后, 教师随机的从每个小组中抽取一名学生上黑版板演学案中的指定题, 其板书期间, 其余同学继续完成交流的第二步, 即交流自己感到特别有收获的地方,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 提高课堂效率.板书完成后, 由板书的同学继续分析题意、讲解解题思路, 展示本组交流的成果, 对精彩之处教师给予小组集体表扬, 同时鼓励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的意见.每一小组被抽出板演的同学逐一讲解.教师按照课堂容量和时间将学案上的题平均分给各个小组.学生讲解结束后, 教师应给予点评, 表扬先进, 鼓励后进, 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规律.

五、在复习课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保证效率的要点

复习课中的合作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复习的效率.在这种学习模式的开始阶段, 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一开始可能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常常完不成教学任务, 但只要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以适应.一般来说学生要过以下几关:

1.语言关.学生在初始阶段往往不能流利顺畅的表达, 对数学语言的运用不够准确、熟练, 教师要耐心倾听, 及时指导, 多给予表扬.

2.合作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合作的方法、技能, 以保证进行高质量的合作.比如, 小组合作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学习目标, 确保分工到个人;要求学生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 当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他们纠正;教会学生进行交流时, 要有条理的、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彼此接纳和支持, 有不同的意见, 要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进行补充或反驳, 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敢于承认自身不足、虚心向他人请教, 乐于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等, 从而形成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 有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取得实效.

浅谈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篇8

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特此总结了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式复习课、“线”式复习课、“面”式复习课和“锥”式复习课.下面笔者就五种复习课分别加以阐述.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①成比例线段;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④圆的性质;⑤直线与圆;⑥圆与圆;⑦角与圆;⑧三角形与圆;⑨四边形与圆;⑩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

常熟悉,但没有注意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各种机动车的辆数问题,因而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需求──记录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辆数。这一学习任务,并非是教师要求他们一定要做的。但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然而今天,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像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一样,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半学期的复习教学,虽然工作细小而繁忙,但是看着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每天都有适于他们的复习任务并且在付出努力之后,学习得到充实并且变得自信时,我觉得我付诸于实践的分层复习方法还是有所得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并有所得,是教师的教学理想,笔者将会在教学中思索并努力实践下去。

【参考文献】

[1]黄振国. 落实双基 提高效率——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J]. 中学数学,2011(20).

[2]谭长旭.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上),2011(8).

[3]怀丽珍.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策略[J].新课程:中,2012(6).

[4]俞宪登.尝试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2006(11).

[5]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赵春祥.浅谈分层教学数学模型的建立[J].数理化学习,2003(8).

上一篇:邮储银行服务工作总结下一篇:辽宁省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临时施工洞口净宽度、高度要求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