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五千年中华铸就

2024-06-15

演讲--五千年中华铸就(通用12篇)

演讲--五千年中华铸就 篇1

你听,东方的浪花在微笑,后浪推前浪,茫茫海疆,迸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

你看,东方的砖墙在鼓掌,巍巍长城,是华夏雄健的臂膀!回首凝望,泱泱大国五千年,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四大发明的光辉荣耀

无论是尧舜禹的英伟,还是丝绸之路让我们的故乡海外名扬 广袤的大地上,璀璨的文明一直在熠熠闪光……、雄起冲巅六十载,风雨历程,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我们伟大的母亲,振翮于而立,放眼于不惑,知天命而奋翅翱翔,奔花甲仍气宇轩昂……

从1949年的秋天一路走来,改革的春风又唤醒了中国龙!一切都在复苏,一切都在质的蜕变!五星红旗,骄傲的将香港,澳门的天空再次擦亮;三峡大坝锁住了万里河山的苍茫:人民军队的铁胆雄心铸成了铁壁铜墙!加入WTO,打破了强硬的外交壁垒;神州嫦娥的壮举,令人感慨悠长;网络文化,学术交流无孔不入的渗透到信息化的生活中去,孔子的学院之风也迷倒了亚洲,灌醉了地球!而我们天财人,也在乘风破浪,浪遏飞舟,挥斥方遒!

今天,自信的中国人已不再是昔日的蓝蚂蚁,东亚病夫的耻辱也早已被抛到太平洋上,洗刷百年污浊!六十年,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而您,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中华五千年 篇2

第三回诗经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为《诗三百》。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多为民间歌谣;雅,是宫廷和贵族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它通过“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以下我们就从三类中各择其一,粗浅的了解一下《诗经》的独特魅力。

秦风·蒹葭

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江。

释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说到《诗经》里的爱情,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关雎》。这里的“伊人”究竟是心上人,还是另有喻指,已无从考究。从诗中的反复咏叹中,我们可以看到那青涩而朦胧的美好感情,一如初恋时节,目光追随着对面教室心怡的女孩,仰慕却不亵玩,纯洁无暇。又如我们所追寻的理想,就是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我们历经艰险,只为到达离它更近的地方。

小雅·鹤呜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择。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与“风”的淳朴不同,“雅”由于是宫廷文人的加工而变得韵味十足。从直观上看,这首《鹤鸣、潲写的是动静结合的自然风景,但后来的学问家往往认为其主题蕴含有为国家招纳贤才之意。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说整个世界就是一座山,每个人都是一块石,那我们就要做那“佳石”,以为“王”。

周颂·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隍惶。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惟遵先王的庭训,任贤黜佞肃朝纲。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颂,通常都会歌颂前人功绩,《访落》说的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即位时,不同于武王的英明神武深受爱戴,年轻的他缺乏经验深恐难以服众,希翼借与群臣议政之时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诗经》不光是反应了周朝的风土人情,也反应了当时的政治面貌,反应了几千年来的管理者们需要面对的共同的问题:如何在强大的上任领导的阴影之下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史歌,它并没有刻意的去揭示一些寓意,只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周王朝古老的传说。《诗经》中的一些词句,不仅成为后世书香笔墨间的经典,而且还在民间为百姓广为传颂。因为《诗经》,我们看到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艳丽风景;学会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卓越美德;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不朽誓言。对于《诗经》的卓越,我们最后用孔子的一句话来概括:“不学诗,无以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 篇3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把夏代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中华文明被认为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属古史传说的范畴,对夏代历史的记载也极其简略,仅仅根据这些后世文献的记载,很难全面地研究当时的历史。如果没有考古遗存发现,没有当世的文献资料,后世著述中的记载只能是“传说”。

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经过80多年的发掘研究,新的考古材料对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历史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记录。人们也认识到,《史记》中有关五帝时代的记载,绝非凭空杜撰,其中的确传递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在 2000 年完成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即开始了中国的综合性考古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了夏、商、西周王朝时期新的年表(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0年)。断代工程的夏的始年,即从禹之受禅为王开始。工程推出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

距今6000-5000年是一个文明起源加速的阶段,距今 5000-4000是初期文明形成的时期,距今4000-221年是王朝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的时期,到秦代以后,中华文明进入到了帝国的阶段。

中原起源说、“一枝独秀”:中国的学者们多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描绘为中原“一枝独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然后扩散到边疆,才有了边疆的民族与文明。夏商周三朝都是在中原或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地区发展起来的。

“区系类型理论”、满天星斗:1981年,考古学家苏秉琦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区系类型理论”,“文明的起源恰似满天星斗一样,分布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把中国古代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即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临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及临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及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和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对中原中心论提出明确挑战。

“多元一体”: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可以用“多元一体”来概括。多元就是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一体是逐渐融合到以中原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文明当中。先后地融入以中原为中心的大熔炉当中,只不过融入的时间不同,融入的方式有可能也不同,有些是被军事征服,有的是可能通过别的途径,共同构成这样的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际上就是追溯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模式之一,可以用“汇聚”和“辐射”来概括。汇聚主要是在夏王朝之前各地的文化因素向中原汇聚,辐射主要是商王朝及其后高度发达的文①明向周围的扩展。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梳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发展脉络,论证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 依据。根据最新的研究所得出的认识,仰韶时代中晚期(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龙山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和夏、商、西周王朝的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0年)分别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形 ① 王巍:《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22日。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①

中华五千年文明,在中华大地上很多地方都有所展现,第一是良渚,第二是红山,还有其他一些。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内涵,准确的理解应当是指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在5000年前都展现出中华文明的曙光。距今5000年的这些中华文明,是早期的一种区域文明,比如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陶寺遗址等。

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基本上认为距今5300多年至 4300 年左右,延续了1000余年。良渚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有古城、大型的墓葬、大量的玉器,展现出当时的宗教、神权、王权、战争等复杂社会形态。目前考古发现的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证据,以良渚文化中的发现最为充分。②

红山文化因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年代为距今约 6500—5000年,是探寻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之一。红山文明形成于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距今 5300—5000年,辽西地区率先跨入文明的门槛,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中原地区的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山文化与红山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红山文明是在红山文化基础上的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红山文明六个主要标志:一是遗址分布密集,人口迅猛增加,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加剧,以建筑、玉雕、陶塑为代表的高等级技术能力集中出现;二是等级制度确立,玉礼制系统形成,特权阶层出现,独尊一人式的王权确立;三是公共信仰和祭祀礼仪系统成熟,以祖先崇拜、天地崇拜、龙图腾崇拜最具代表性;四是红山文明所揭示出的社会管理体系是神权和王权的统一,牛河梁大型墓的墓主人均为男性,说明红山文化晚期高层统治者中男性占据主导 地位;五是以种植粟、黍为主导的成熟的旱作农业体系和发达的渔猎经济传统助推了红山文明的诞生;六是科学和艺术成就超越以往,前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后者是展示社会繁荣和红山文化先民智慧的重要标志。③

尧都——陶寺遗址的发现:在据古史传说在尧活动中心地区的山西南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在襄汾陶寺遗址新发现了距今约4300-4000年的大型城址,其中早期的城址长约1000米、宽约580米,面积为58万平方米。到了中期(约距今4100年前后),建成了长1800米、宽1500米,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陶寺城址的规模比夏代后期的都城二里头遗址小约100万平方米,但与全国各地发现的早于夏代的城址相比,则要大 1 倍乃至数倍之多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表面,还发现了朱书的“文”等文字,表明当时已经使用了文字。陶寺城址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城内功能分区明显。高级贵族居住区与社会下层居住区相隔绝,并已出现专门为上层贵族所掌控的仓储区和墓葬及祭祀区。课题组认为,至迟在距今 4000 多年前陶寺大城修建和使用的时期,已经进入到初期文明的阶段。④

文明起源的标志: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把国家的出现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

①② 王巍:《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2月2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16日。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探寻红山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源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31日。④ 王巍:《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22日。20 世纪世界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柴尔德(V.Gordon childe ,1892~ 1957)的新石器时代革命 ———人类知识上的革命 ———城市革命的三段革命论。他的理论强调构成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知识上的革命, 城市形成是文明形成的决定性标志。这一理论在国际学术界颇有影响, 例如,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伯恩斯(Edward Mcnall Burns)等人在编写《世界文明史》时 ,就明确主张“探讨城市的起源与探讨文明的起源是一样的”

国内学者在讨论中国文明形成问题时, 相继提出不同的判断标准。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并普遍接受的是张光直的“青铜冶金术、文字、城市、国家组织、宫殿、复杂礼仪中心”六项标准和夏鼐先生的“都市、文字、青铜器”三项标准。实际上 ,张光直先生的六项标准中的后四项标准, 严格说来是与夏鼐先生的“都市”概念属同一范畴 ,完全可以合并在“都市”的内涵里。

“酋邦”、“社会复杂化”和“早期国家”的理论

在讨论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时 ,一些学者开始引入“酋邦(Chiefdom)”、“社会复杂化(social complexity)” 和“早期国家(early state)”的理论和概念 ,并对一些地区的考古文化与文明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个案研究。酋邦理论是20世纪西方人类学和社会政治学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 ,它以人类学中具体的民族实例,展现出人类社会由史前向文明转变过程中社会组织结构的某些形态。其中塞维斯(Elman R.Service)的酋邦理论曾在中国学者中产生的影响最为广泛。塞维斯的酋邦理论是依据社会组织形态把社会划分为 :游团(band)、部落(tribe)、酋邦(chiefdom)和国家(state)四种类型, 并把它们视为依次演进的四个进化阶段。社会分层理论则从进化、自组织功能等方面研究社会的分层和累积过程。弗里德(Morton H.Fried)的社会分层理论,依据社会结构分析把社会划分为平等 社会(egalitarian society)、等 级社 会(rank society)、分层社 会(stratified)和国家(state)四种类型 , 并把它们作为社会发展依次演进的四个进化阶段。国内学者开始对酋邦理论进行反省 ,提出聚落群的早期阶段仍是部落, 晚期阶段大都是古国, 酋邦和消亡阶段的部落无大区别, 并且主张中国不必划分酋邦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进化过程应当是由中心聚落形态走向邦国(初始国家)再走向王国这样三个演进阶段, 并主张这三个阶段中的后两个阶段, 都属于国家形态的范畴, 只是邦国为初始的国家,也被称为早期国家。

考古学的作用

考古学是通过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来进行古代社会的复原重建工作的,在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问题时,相对于传世历史文献记载的不确定性, 它是有确凿根据的, 其作用之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考古学也有局限性。首先,它发现的是局部遗留的文化遗物并非古代社会生活的全部, 依据这些局部的文化遗物复原出来的古代社会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是极其有限的。其次,它所呈现的面貌是经过历史风尘洗劫后的残存,并非当时的原貌。我们所作的复原和重建,也与当时的真正原貌会有一定的距离。再者,我们在研究某个地区的考古文化发展序列时,往往是根据地层学和类型学分析来建立 当地考古文化发展序列的,这种文化发展序列和当地的历史实际发展进程是否一致,也是值得推敲的。在分析考古资料和运用这些考古资料进行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问题的研究时,应考虑族群是否迁徙、文化是否移动等诸多因素。①

① 南京大学范毓周:《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思考》,史学月刊,2008年第1期。古史辨派

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自1923年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到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问世,标志着该派的正式形成。以后,《古史辨》又持续出到七册,当时有不少知名学者参与了这项活动,在学术界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古史辨派在其研究中,推翻了传统所谓的“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等概念构成的中国古史系统。顾颉刚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着重地考察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源头,认为:“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虽然“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据此,他提出要打破“民族出于一统“地域向来一统”、“古史为黄金世界”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1957年,徐旭生评价说,“古史辨派”的治学方法虽存在有问题,但是取得的成绩很大。“最大的功绩就是把古史中最高的权威,《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禹贡》三篇的写定归还在春秋和战国的时候。„„由于疑古学派(广义的)历史工作人及考古工作人双方的努力,才能把传说时代和狭义历史时①代分开。”

自从顾颉刚发起古史大讨论以后,再也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将“盘古氏,开天地”的传说作出真实的历史讲起,启发人们审慎地将传说材料进行抉择,结合考古发现,仔细地考辨其中的“史影”,从而逐步地“重建”科学的古史体系,这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一项重要成果。尹达先生对此有中肯的评论,他说,顾先生“继承了今文学派的传统,吸收了实验主义的方法,大胆怀疑古文经书,从而发展为怀疑传统的古史,否定了这些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这一来就具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②

李学勤指出:“疑古思潮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就是说,对于古史,对于古代文化,在某些方面否定过度了,以致造成了古代历史文化的空白。”并认为古史辩学派“对古书搞了很多“‘冤假错案’”。大声疾呼要“走出疑古时代”。

陈其泰(1)消极意义:①未能注重结合考古发现来考辨古史,致使“古史辨”在一定程度上变成“古书辨”;②有的地方怀疑过头,因而像杨向奎先生所指出的造成“玉石俱焚”。③在研究方法上存在有不当的地方。这里应说到三项。一是张荫麟先生曾指出“古史辨派”过分地使用默证法。二是有时对于史料不能做到审慎地处理,抹杀不利于自己的证据。三是“他们对于掺杂神话的传说和纯粹神话的界限似乎不能分辨,或者不愿去分辨”。

(2)积极意义:①“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②由于臆造的旧史体系是与一千多年来束缚人们头脑的封建“道统”相一致的,因此,古史辨伪工作就具有扫荡长期毒害人们思想、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的意义,③“古史辨派”尤其是顾颉刚本人,对于古史辨伪和古书辨伪,作了范围广阔的考辨工作,涉及许多历史问题和各种重要典籍,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进了学术研究。④顾氏在学术上“求真”的精神,对于学术问题确实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值得后人学习。

《中华上下五千年》导读 篇4

严明霞

教学目标:

1、懂得不同版本的原因,学会看目录

2、教学生“三遍”阅读法。

3、通过阅读《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启发学生全面的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中华文明悠久流长,传说已经五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五千年的文明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还有很多数不不清的故事,幸好我们有汉字将这些灿若星辰的历史记载了下来。今天老师就是推荐一本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2、版本

师:《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以年代为顺序,运用小故事,描绘大历史,阅读其中的一个个历史故事,就能使我们具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国的文化是多么的璀璨。

老师发现大家买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都不大一样啊,有些同学们是这样的,也有同学是这样,老师的是这样的,看,有的厚,有的薄。同一本书,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版本呢?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那有没有同学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过渡:同学们,每每打开一本书,在它的前几页,总有这样一面,看PPT——这叫什么?——目录

3、对比目录

看这组目录,还挺有特色的——目录里还有小标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目录有什么用?——看了目录,清楚知道我们需要的文章在哪里。过渡:对,那就让我们找到“越王勾践”的故事,再第几页,一起来看一看吧。

4、阅读越王勾践的故事,“三遍”读

(一)师:第一遍看完一个故事,你觉得应该了解些什么?

第一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启示。

板书:时间:春秋末期;地点:吴国、越国;人物:勾践、夫差、伍子胥、伯嚭、范蠡、文种。

(二)集体讨论: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件事情中看出来的?

读史,读这本书,我们一定要记住得全面、客观的评价人。既然是人,我们就要承认他肯定有优点也肯定有缺点。

(三)小组分别讨论其他人物。

4、总结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5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我最喜欢的读物之一,因为书里有许多有趣而我还不知道的历史故事。今天,就请大家随我走进书里,和我一起评读书里的第二部分——“中原称霸”。

在“中原称霸”里,“曹刿论战” 就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曹刿论战”讲的是公元前684年,也就是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齐桓公又派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对一再欺负他们的齐国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决一死战。这时,有一个鲁国人叫曹刿,向鲁庄公献策说能打败齐国,鲁庄公就允许和他一起指挥战斗。到了战场,齐军擂鼓发动进攻,连着三次鲁军在曹刿的建议下都没有应战。正在齐军以为鲁军胆小、不敢战斗时,鲁军发动了进攻,打败了齐军,并一举将齐军赶出了鲁国。鲁庄公在胜利后,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并问他为什么前三次齐军擂鼓进攻而我们不应战,曹刿说:“打仗全凭士气。齐军第一次擂鼓时士气最足;第二次擂鼓时,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次擂鼓,气已经泄了。此时,我军进攻士气正盛,哪有不赢的道理?” 鲁庄公这才品味过来,直称赞曹刿的见解高明。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有些事要避其锋芒再胜之的道理,对今天的一些做事策略很有参考价值。

“中原称霸”里还有“重耳流亡”、“老子论道”、“扁鹊行医”等故事,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那就去读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吧,相信你们读了以后,在了解中华历史的同时,也会跟我一样有许多感触的。

南京市南昌路小学六(1)班王芊儿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我想大家读完以上这段文字后一定会知道,这位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弱女子名叫海伦·凯勒。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非常经典。今天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其中“张开心灵的眼睛”和“信心与希望”这两章。

在“张开心灵的眼睛”这章里,小部分描述了她与父母的生活,而大部分则描写盲女的她与安妮·沙莉文这位家庭教师之间的相处及安妮·沙莉文对她的启迪和关爱。例如:沙莉文老师教海伦学“DOLL”(娃娃)这个词时,就给了她一大一小两个娃娃,并在海伦手上拼“D”、“O”、“L”、“L”,还告诉她各种各样的娃娃都叫“DOLL”;学习“WATER”(水)时,沙莉文老师就带海伦来到了井房旁,边在她手上拼写单词,边让她触碰凉丝丝的井水„„正是沙莉文老师的细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使盲女小海伦张开了“心灵的眼睛”。

在《信心与希望》中,作者大量描述了自己上学、求学时的困难与艰辛。例如:上课时,需要沙莉文老师在旁边边作记录,边写在作者的手上、膀子上,考试时也是一样„„但作者并没有怨天尤人,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找到了信心、充满了希望。

演讲--五千年中华铸就 篇6

面对国外学者“中国文明到底够不够五千年”的疑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至今开展十年有余。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经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源头已初现轮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指出,良渚遗址基本上已经将中华文明源头推至距今5000年的时段。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牛河梁、凌家滩等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但这一时段还没有把握确认已经形成了国家形态。再前推,考古研究已发现距今6000年前,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出现社会的分化,文明进程呈现出加速度的状态。王巍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往5000年前甚至5300年前推进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为什么西方童声合唱团

只有男童?

世界知名的西方童声合唱团,一般都是由清一色的男童组成的。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宗教传统中,人们认为男孩子更加圣洁。男童的声音就是天使的声音,因此选择男童就成了西方童声合唱团的传统。而在中国,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并没有这样的音乐传统,很多优秀的童声合唱团都是由男童女童一起构成的。

唐宋囚犯坐牢很少满两年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掌握着子民的生杀予夺大权,但也常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皇帝驾崩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天下大乱或自然灾害时会大赦,大丰收或经济形势好时也会大赦。大赦是从汉代开始的,到了唐代和宋代,大赦的频率相当高,平均18个月就大赦一次。所以,唐代的徒刑最高只有三年。由于唐宋时代都是一年半左右就大赦一次,所以唐宋囚犯坐牢很少有满两年的。到了元代,大赦的频率有所下降,平均二三年一次。到了明代,平均五年多才大赦一次。到了清代,平均14年多才大赦一次,而且不是把罪犯的罪行全部赦免,而是给予普遍的减刑。

古代“宇宙”表示什么?

我们习惯了用“宇宙”一词来表示整个太空,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现代舶来的词汇。事实上,我国古籍中就开始用这个词了。最早的是《庄子》中把“宇”定义为各个方向,一切地点;而“宙”表示的是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也就是说,我国古代就用“宇宙”一词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发展到用其指整个客观实在的世界。“宇宙”一词就和我们常说的“天地乾坤”、“六合”一样,是地道的本土词汇。

白皮书、红皮书、蓝皮书和

绿皮书的区别

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最初是因为书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纸皆为白色而得名。蓝皮书,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用于官方文件时,是指英国政府提交议会两院的一种外交资料和文件。另一种也称为蓝皮书的,是名人录、指南、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甚至包括纪念画册。红皮书,是关于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使用它的主要是西班牙、奥地利、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而绿皮书,是与红皮书相对应的,是关于乐观前景的研究报告。

“关东”和“关西”指的

是哪个关?

事实上,“关东”和“关西”的“关”并不是一个关,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先说关西。这里的关指的是函谷关,也就是当年老子出的那道关隘。秦、汉、唐都定都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函谷关在河南灵宝县境内,是护卫首都的战略要地。所以,作为全国重要的一道关卡,关西地区就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也就是关中。关东在早期也是以函谷关为界,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但是,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元明清三代均定都北京,山海关就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关口。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东北三省。由于当时山海关起到了将少数民族的入侵抵挡在外的作用,山海关以西的地区便成为“关内”,所以没有出现新的“关西”概念。

中世纪欧洲人为何喜欢戴假发?

在中世纪前期,欧洲假发被视为魔鬼的假面具,认为戴假发会阻碍上帝的祝福进入心灵,是一种不被允许的行为。但到了16世纪,由于当时恶劣的卫生环境令人们容易长头虱,有些人就把头发剃掉,戴上假发,人们才开始慢慢地使用假发。但将假发推向受欢迎的饰物的最大功臣,还是王室成员们的喜好。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就以喜欢戴红假发见称。17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为遮盖头上的伤疤而戴上假发;近臣为讨好他,也纷纷戴起了假发。路易十三的儿子路易十四也因头发稀疏而戴假发。于是臣民们纷纷仿效。

为何称禅林住持为方丈?

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见将禅林寺庙的住持或是出家的师父称作“方丈”,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古时印度寺庙的僧人大多住在一起,而僧房大多是一丈四方之室,故称之为方丈室,后来慢慢演化为指住持的居室,今天就成了对禅林住持或师父的尊称,俗称“方丈”。

世界上所有国旗都是长方形的吗?

我们最常见的国旗基本上都是长方形的,而且长短边的比例比较接近,很多国家的都是按照黄金分割的原则来设计国旗的。但是世事无绝对,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国旗都是长方形的,其中有两个正方形国旗的国家——瑞士和梵蒂冈,以及一个不规则三角形国旗的国家——尼泊尔。瑞士的国旗最早也是长方形的,但在1889年做出了修改,他们改用正方形来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而尼泊尔的双三角旗,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异型国旗,而且历史相当悠久。

我国出土最古老陶器

陶器制作是从古老的冰河时代就开始,最早出现在东亚地区。近日,考古学家在中国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陶制容器碎片,这些陶制容器碎片可以追溯到19000年到20000年前,是目前已知的来自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的最古老的陶器实例。这项新的发现表明,早在东亚地区出现农业活动之前至少10000年,那里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先民就开始使用陶器来烹饪了。烹饪可以增加人类从富含淀粉的食物和肉类中获得的能量,这对于那些生活在寒冷地区获取食物机会有限的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发明。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

中华五千年读后感 篇7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六(3)班 严思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荣誉,也有耻辱;有欢乐,也有悲伤;有自豪,也有愤怒。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炎黄子孙留下了一个个的脚印。著名作家林汉达的《中华五千年》向大家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从炎帝、黄帝到虎门销烟,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走过了五千年,这本书讲的是历史故事,它让我了解历史,也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最喜欢《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今天,人们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医生在救治病人,工人在搭楼建房,老师在教育学生,园丁在浇水施肥……他们都和大禹一样,我也要做这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位科学家,研究出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从现在起,必须好好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确保实现自己的梦想。3亿中国人的梦——就是共筑中国梦。中国梦很宏大,在亿万人的努力下,一定会变成现实,我的梦虽小,但也包含着爱国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我国更加富强。

篇二:《中华五千年》读后感8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精神的食量。好的书可以引导我们人生正确的道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学习,少走弯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涌现过许多优秀的人物。而《中华五千年》这本书则把这些事和人描写的更加的淋漓尽致。它概括了中国远古至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各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和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中国的载体。

当我打开了远古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尽收眼底。圣人款款而来,岳飞的忠诚,诸葛亮的智慧,夸父的执着等等。一代代风流人物的精神让我崇拜。这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这本书以上自远古传说,下至辛亥革命。概括了各个时期的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

看着看着,我的视线里突然溜进一个人物----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神机妙算、聪明绝顶。《草船借箭》是个很着名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章节;内容讲的是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打造十万枝箭。诸葛亮动用了他的智慧,算出三天后必有大雾,所以马上回答:“都督不用十天三天就给造好。”三天后大雾来临,在曹操的军营前敲锣打鼓。曹操以为是敌军乘大雾来袭,于是下令放箭,不一会儿功夫草人身上长满了箭。等大雾散去,曹操方知上当。诸葛亮满载而归。读到这里我不由得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折服,他的聪明令人难以想象,他的智慧怎不能让人感到惊讶!

我还读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故事,读到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军条约》的签订。读到了慈禧太后夺政权,捕八大臣,勾结入侵者,毒死东太后,读到了荣禄的出卖,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读到了……

这本书让我读到了许多历史的知识,甚至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我敬佩诸葛亮的智慧,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懦弱!

中华五千年;让我们以千年为镜,审视自己,改造自己。

五年级:神王的传说

篇三:《中华五千年》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精神的食量。好的书可以引导我们人生正确的道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学习,少走弯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涌现过许多优秀的人物。而《中华五千年》这本书则把这些事和人描写的更加的淋漓尽致。它概括了中国远古至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各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和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中国的载体。

当我打开了远古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尽收眼底。圣人款款而来,岳飞的忠诚,诸葛亮的智慧,夸父的执着等等。一代代风流人物的精神让我崇拜。这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这本书以上自远古传说,下至辛亥革命。概括了各个时期的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

看着看着,我的视线里突然溜进一个人物----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神机妙算、聪明绝顶。《草船借箭》是个很著名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章节;内容讲的是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打造十万枝箭。诸葛亮动用了他的智慧,算出三天后必有大雾,所以马上回答:“都督不用十天三天就给造好。”三天后大雾来临,在曹操的军营前敲锣打鼓。曹操以为是敌军乘大雾来袭,于是下令放箭,不一会儿功夫草人身上长满了箭。等大雾散去,曹操方知上当。诸葛亮满载而归。读到这里我不由得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折服,他的聪明令人难以想象,他的智慧怎不能让人感到惊讶!

我还读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故事,读到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军条约》的签订。读到了慈禧太后夺政权,捕八大臣,勾结入侵者,毒死东太后,读到了荣禄的出卖,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读到了......这本书让我读到了许多历史的知识,甚至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我敬佩诸葛亮的智慧,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懦弱!

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 有感 篇8

周末的我,泡了一杯奶茶,搁置在桌上,又搬了把椅子放在阳台。边喝沁人馨香的奶茶,边看一本赏心悦目的书,这岂不是一种享受,岂不是一种养生之道?

当我打开《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第一页的时候,便是此书的前言。细细浏览一遍,发现其中并没有太多的修饰词,也没有什么夸张之处,但句句属实朴素,字字铿锵有力,刚劲端庄。从中我也获取了不少信息,“前言”这位老师也教予我不少知识——原来,中国是一块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形似雄鸡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有世界最高的山峰,有最深的峡谷,最长城池……更是生活着团结友爱的56个民族。这片土地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西倚帕米尔高原,东临太平洋,这便是中国。中国已有五千年的苍桑历史,我们的中华母亲也已有太多的经历,太多的故事了。

当我再翻开另一页,来到了“目录”。粗略地看一遍,这本书目是把五千年的历史分为了十大块。一是“远古传说时代”,二是“夏商西”,三是春秋战国时期,四是“秦朝汉代”,五是“三国西东晋南北朝”,六是“隋唐五代十国”,七是“两宁辽金”,八是“元朝”,九是“大明王朝”,十是“大清帝国”。

粗略地看完目录,我便一面一面地看,一页一页地翻,在看到“三国西东晋南北朝时,我至甚喜爱。其中的原因是这版块,让我更深刻了解三国时期人物的不同一面,和平常人没有发现的人物个性的独特之处。

比如说“曹操”这个人物吧。以往,在我个人的印象中,他“挟天子而令诸候”这是一种多么卑鄙、肮脏的手段,也可见他是多么的狡诈,心怀不诡。但见“一代枭雄曹操”这篇文章后,我对曹操这个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我突然才发现曹操这个人物撇开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说,但还是充满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况且,他在平时也十分喜爱题诗吟曲,著名之作《观苍海》、《龟虽寿》等。这些诗词被后人广为流传,堪称佳作,为此,也可见他才华横溢。再看,当曹操刺杀董卓失败时,他便镇定自若地谎称自己是献剑的。在此节,也可看出曹操随机应变的本领。而且,曹操对于有才之人,更是礼贤纳士,珍惜良才。对于曹操这人,用“奸雄”这词来形容,的确有偏离史实。

而蜀国之首——刘备,在我平常思维中是位仁德之君,几乎没有太大的缺点。我觉得他最大的优点便是重情重义,而这优点,到头来却成了他致命的弱点。关羽麦城被杀后,刘备便决心攻打东吴。而诸葛亮、赵云百般劝解之下,并告诉了他种种的害处,但他还是义气用事,攻打东吴。结果打败而归,刘备这时才悔悟过来。从这件事中,也可知刘备把情意看之太重,有些不顾大局,以致他的兵力大减,得不偿失。从刘备做得种种事中,我可以体会到刘备虽为一代仁德之君,但也有些不顾大局,常常义气用事,这便是他之不足。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9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么辉煌的历史,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三顾茅庐、望梅止渴……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神秘,那么吸引人。在故事的前面一大段里面,我读到了负荆请罪的廉颇,读到了深明大义的蔺相如,读到了三顾茅庐的刘备,围魏救赵的孙膑……但是,读到讲述外来侵略者来攻占中国的时候的时候,我又是为慈禧的昏庸而气愤,又是为一些爱国志士而感动。

慈禧,众所周知,她当皇后的时候,滥用钱财,不惜花费巨资建造颐和园、圆明园等等,可没有一分钱花在军事建设上,导致中国的军队没有那么训练有素。结果,当侵略者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毫无防备,被打的千苍百孔,于是,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但是,慈禧并没有想着把失地抢回来,而是想着侵略者又没打到自家门口,失地上的人就不管他了,可是,她不知道外国人的大炮已经瞄准了慈禧的老窝。

接着,圆明园就被无情的被烧毁,无情的被抢夺。

再继续,日本也来侵略中国。八年抗日,八年悲哀,许多华夏儿女奋勇抗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爱国之歌。

落后就要挨打!同学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新中国,离不开战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落后、挨打、反抗、胜利,这是中国的近代史,现在,作为新中国的花朵,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要让历史再次重演。

戒烟方法

食谱一 早餐:牛奶、青瓜、面包 中餐:凉拌海带、菇丝豆腐肉碎、番茄炒蛋、米饭 晚餐:油麦菜、清蒸鲩鱼、土豆肉碎、馒头

食谱二 早餐:豆浆、苹果、菜包 中餐:苦瓜蒸排骨、炒百合芹菜、菜心、米饭 晚餐:眉豆冬瓜汤、木耳蒸鸡、菠菜、米饭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10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重温五千年历史,我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正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而深深地折服。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我正是抱着这样的深厚感情,喜爱着这部书的。相信不少人读过这部书,也相信会有不少人把这部书当做历史书来读。有人也许会问了,这部书里讲的明明都是过去的事情,难道不是历史书么。当然,就内容来分类,这部书确实可以算作历史书,但按我的看法,如果真当历史书来读,就违背了出书者的意愿了。

书里介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事迹,有光荣有屈辱,有成功也有失败,书里的语言通俗易懂,就算是小学生来读也毫不吃力。我想,有的人读过后,可能会认真地坐在桌前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中华民族五千年经久不衰的辉煌,如何在我们和我们后代的努力下再现辉煌。”

再次阅读,曾经迷惑过的人,就会恍然大悟,人的因素才是关键。俗语说的“事在人为”就完美地涵盖了这一点。难道不是吗?刘翔的成功,不就是强国体育的象征。看《上下五千年》,看看中国的过去是何等的光辉灿烂,让她明白中华大地是能够孕育强大民族的。“事在人为”,人的力量是能够改变大自然的,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跟人的因素密切相关。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说的不就是这一点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入人心,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前进,只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未来就将是我们的。

金山镇赵湖小学 六(2)班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篇11

钱皇后的出身并不显赫,太皇太后之所以为英宗选择这样一位伴侣,就是看中了她的人品和节操。婚后她与英宗相处得十分和睦。英宗爱屋及乌,三番五次想为她的父兄加官晋爵,都被她婉言谢绝了。而英宗身在帝王家,免不了要广纳妻妾、开枝散叶。换作别的皇后,看到那么多佳丽来争宠夺爱,早就妒火中烧了。可钱皇后并没有心理失衡,她既不干涉丈夫和其他嫔妃来往,也不利用后位去打压任何佳丽。但凡宫中嫔妃诞下皇子或公主,她总是温和地前去慰问,善意地表示关切。

如此善解人意的妻子怎能不叫英宗疼爱呢?因此,英宗虽然子嗣众多,却一直虚设太子之位,期待着钱皇后能为自己诞下皇子。

可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由于听信谗言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事变”中被蒙古瓦剌人俘虏,沦为也先部落要挟朝廷的筹码。当王公大臣们准备另立新主、后宫嫔妃准备全身而退时,钱皇后却将自己积攒的财物尽数奉上,一心期盼着能赎回英宗。

或许是她的真情感动了上天,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初三,英宗由漠北返回京城。回宫第一件事,便是去探望日思夜想的妻子。可眼前的一幕让他有些不敢相信,钱皇后形容枯槁、身患残疾,仿佛老了十岁。当他得知她的双眸因为日夜流泪而失明,一条腿因为日夜跪在冰冷的地面上为自己祈祷而致残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一刻,他发誓这一生绝不负她。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英宗复位。由于皇后没有生子,庶长子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其生母周贵妃权欲熏心,便唆使一个叫蒋冕的太监去向太后进言,希望立自己为后。英宗听说后勃然大怒,立马将蒋冕贬斥,宣布后妃之位依然如旧,钱皇后永远是大明皇后。在他心目中,她的地位绝不能被任何人取代。

两人相濡以沫,直至英宗36岁那年,身患重疾。得知自己即将撒手西去,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患难与共的钱皇后。生怕大臣们逼她去殉葬,他立下遗诏,要求废除宫妃殉葬制度;生怕周贵妃在他死后报复她,他特意嘱咐太子:“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此后他仍觉得不够放心,怕儿子最终会偏向生母,弥留之际还拉着顾命大臣李贤的手,反复叮咛道:“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看着这位君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寡妻撑起保护伞,李贤不由热泪盈眶,将这句话添在了遗诏册上。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12

顾博涵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神农氏到现在已有5000多年,在这50的历史长河之中,古人在华夏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书中很多的历史故事都耳熟能详,例如大禹治水赤壁之战,陈胜吴广起义,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其实我觉得,作者在写此书的时候不仅仅是想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还想让我们体会古人们的智慧与勤劳其实每个故事的发生都会有它的起因,有些典故还会让现代人赞叹不已,甚至作为借鉴,在当今社会有着同样显著的效果,其实这无不证明了古人的智慧。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凭借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秦王面前急中生智,转危为安,在不利的情况下成功的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我真佩服蔺相如的胆略,他在危机之中临危不乱,任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些良现代人难以实现的。一些人,一遇到挫折就不再前进,或是无法在危机之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应向别人学习,以史为鉴,学习古人的.优点,从别人的成功之中获取经验,择善而从。

自古以来,多少以弱胜强的故事,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些都证明了弱者对上强者不一定都是以失败告终,决定胜负的并不是你的兵力有多少,而是拼的智慧。

上一篇:2009.4.11湖北选调生面试真题下一篇:应聘文员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