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2024-09-0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共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情景导入学生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入手,去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速度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探索得出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新知学习,引导学生由已经掌握的乘法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

1、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3、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4、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5、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6、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理解用乘法去乘被乘数个位,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2、关于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式图。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观看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图画上一头马车的速度大约是10千米/小时。以同样的方式分别介绍其它交通工具的速度:自行车约16千米/小时

小汽车约80千米/小时

火车约160千米/小时

磁悬列车约340千米/小时

飞机约800千米/小时

2、导入本课学习:上面是关于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索关于速度的知识

1、讲解:什么叫速度呢?我们说的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路程,比如上面看到的马车的速度约是10千米/小时,就是说马车在一个小时内大约可以行使10千米。

2、引导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和同学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乘坐的不同交通工具对它们行使快慢的感受。

3、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三、复习旧知,为本课作铺垫。

1、口答:

(1)16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6呢?(2)14个

十、38个

十、15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10×5=

20×3=

13×3=

130×3=

3、导入本课学习:刚才我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乘法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3×3改成16×3(板书:16×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这样的题怎么口算,现在我们来进行研究下。(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的口算)

四、新知探索

1、学习例1中的第(1)题。

(1)引导学生读例1中试题,让学生想一想:前面我们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里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引导学生看第(1)问: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这里已经知道自行车的速度是16千米/小时,时间是3小时,求路程是多少?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知,求路程应该:16×3=

(千米)

(3)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何口算16×3=?

(4)明确算理:16是由1个10和6个1组成的,要求3个16是多少,要先算出3个10和3个6是多少,然后把两部分积相加。因为3个10是30,3个6是18,30加上18等于48。所以,3个16是48。

板书:10×3=

6×3=

30+18=(5)比较异同:同桌讨论13×3和16×3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道题都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过程相同,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区别是:16×3个位相乘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6)反馈练习:做“做一做”的第一排。

2、学习例1中的第(2)题。

(1)引导学生读题,然后根据题的提示写出算式:160×3=

(千米)(2)让学生比较这里的算式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这个算式只是被乘数末尾多加了一个0,就转化成一位数乘整百整十(进位)的口算,让学生试着算一算。

(3)让学生想一想:130×3是怎么口算的?

引导学生理解:只要在13×3得数39后面添写一个0,即390,就是130×3的结果;那么,在16×3的结果48后面添上一个0即480就是160×3的得数了。

(4)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

交流:16个十乘3,得48个十,就是480;一个百乘以3是300,6个十乘以3是180,300+180=480;3乘16得48,后面添一个0是480。

(5)小结:我们知道了3乘16得48,因此计算160×3只要在48后面添上一个0就可以了,这样做起来既正确又迅速。

(6)反馈练习:做“做一做”下面一行的练习。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的口算

13×3=39

130×3=390

例1(1)16×3=48(千米)

(2)160×3=480(千米)

10×3=30

100×3=300

6×3=18

60×3=180

30+18=48

300+180=480

教学探讨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2

1. 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 运用生活经验, 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 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聚焦北京

1. 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 北京对于中国来说, 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 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 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 好吗?

二、回顾课文, 自主积累

1. 导语回顾。

(1) 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回顾《识字三》, 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 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 句子竞赛:跟着图片,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比比谁的记性好。 (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 自主选择星级, 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 ) 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 ( ) , 蓝天飞着 ( ) 的鸽子, 大海奏起 ( )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 (填序号)

1绿树成阴2鲜花盛开3风景优美4来来往往5高楼大厦6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 ) 的城市, 这里 ( ) 、 ( ) , 立交桥上车辆 ( ) 、川流不息, 还新建了许多 ( ) 。 (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 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 谁愿意挑战一下?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 初识动宾

1. 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 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 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3. 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 玩搭配游戏 (师生) 。

(1) 师生示范: ( )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 抬桌子。 (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 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 )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 做衣服。 (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 练搭配 (生生) 。

(1) 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 同桌合作玩一玩。

(2) 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 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 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 主动评价

1. 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 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 选择星级, 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______ 啊!我多么想 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 _______ 啊!我 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 用1~2句话夸夸北京。 (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 转换角色, 尝试讲解。

(1) 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 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 同桌扮演角色, 尝试练习。

(3) 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 为什么?

5. 互评课堂表现。

(1) 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 真 ________ !

________ 多好啊!

________ 非常 ________。

(2) 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 该怎么做?

(3) 互相夸一夸。

6. 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 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 介入游戏“。学中玩, 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 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 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 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 + 名词, 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 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 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 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 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 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 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 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 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 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 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 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 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 (背) 《:欢庆》全文。 ( )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 ) 比较熟练 ( ) 不够熟练 ( )

二、我会读。 (略)

我读给 ( ) 听了, 他 (她) 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 )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 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 。

四、我会选 (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3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4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同步练习

(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2分)

□96是一个三位数,□96×2的积是一个三位数,□里数字是()

A

.4

B

.5

C

.6

2.(2分)

(2018三下·盐城期中)

下面算式中结果最接近3000的是()。

A

.51×59

B

.599×5

C

.52×58

3.(2分)

(2018四下·盱眙期中)

四百多乘三十几表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

.三位数

B

.四位数

C

.五位数

D

.四位数或五位数

4.(2分)

(2018四下·盱眙期中)

算式2□□×5□表示三位数乘两位数,它的积是()。

A

.四位数

B

.五位数

C

.六位数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5.(2分)

计算.

134×58=________

302×23=________

6.(1分)

填一填:

________

7.(6分)

填上“>”“<”或“=”。

103×30________20×106   108×41________300×23   603×26________600×34

256×17________270×64   567×35________687×14   372×23________28×305

8.(2分)

估算.

89×34≈________

513×26≈________

三、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9.(2分)

(2018三下·云南月考)

两个数相乘,因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

10.(2分)

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通常把数位少的写在上面。

11.(2分)

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12.(2分)

一个足球38元,买两个这样的足球需要96元。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3.(5分)

我估一估再连线.

138×41          得数比5550大,比5700小.

73×39           得数比10000大,比12000小.

65×32           得数比2700大,比2900小.

392×28          得数比19000大,比20500小.

407×49          得数比1800大,比2400小.

14.(10分)

商店从工厂批发了50台微波炉。

(1)

每台微波炉进价为320元。商店应付多少元?

(2)

商店准备明天开始降价销售。如果这批微波炉全部售出,你认为商店是赚钱了还是赔本了?赚或赔了多少?

15.(5分)

一个长方形的花带,长300米,宽25米。这个花带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每平方米可种月季花4棵,在这个花带里可以种月季花多少棵?

16.(5分)

到超市调查一种牛奶的价格和一天的销售量,算一算这种牛奶每天能卖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2-1、3-1、4-1、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5-1、6-1、7-1、8-1、三、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9-1、10-1、11-1、12-1、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5

自忠小学 赵益涓

一、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听懂课文所描述的故事。能听懂同学、教师的谈论。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与同学一道探讨本单元学习内容;能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并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能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并能通过表演体会课文思想教育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积极思考,了解童话内容,体会童话特点;讲述童话故事,品味童话语言,并就同学所讲的童话故事,说出自己的见解。

4.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识字、写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型。学会运用本科新字生词,探讨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认识21个生字,掌握16个生字,44个新词。

5.学习过程中,掌握童话创作特点,能自编童话,写出童话故事。开展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是一组童话故事。这组童话故事写的都是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巨人回家,不让孩子去他家的花园玩耍,结果,连春天都不光顾他的花园。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了对孩子的偏见,春天和孩子一起来到了他的花园。这篇童话是告诉人们,孩子是未来,是春天,是快乐的源泉,快乐要与人分享,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快乐、健康和幸福。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一课告诉我们劳动就能创造幸福,为他人带来好处,就是幸福。

《去年的树》是一篇沉重的话题,保护森林人人有责,这是关乎千秋大业之事,连小鸟都看出人类的错误,何况人类自己。通过小鸟的视角,我们了解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和承诺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的需求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留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小木偶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光有笑的表情是远远不够的道理。笑非常重要,但是笑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寻求人家的帮助。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可以认识到社会上是有不讲道理的人存在的,这个时候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战胜困难也很重要。

四篇文章虽然都是童话,但是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懂得如何生活,这是该单元最突出的地方。

在《语文园地三》的“我的发现”中,介绍了童话的特点: 1.童话的主人翁都是神仙精灵,能说人话,有超常的魔力。2.童话想象丰富,故事有趣,令人回味。

3.童话里,有有益的启示,让聪明的学生自己感悟。“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口语交际与作文”都围绕童话这个体裁进行训练的,因此,所有的听说读写训练都要围绕这个体裁进行。通过四个星期的训练,学生应该基本掌握童话特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四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童话故事。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的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童话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分类训练。6.培养学生撰写童话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7.认识2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8.感受童话魅力,体会真、善、美。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四、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生字卡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师入情入景的导语略)

2.出示: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读书情况。2.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交流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3.学生再读课文。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2.引导学生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3.重点指导:

“允”应该读yǔ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朗读课文。

二、初读感悟:

1、师:这是王尔德童话中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一篇。据说,王尔德给儿子讲《巨人的花园》时,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明媚的春天,可爱的孩子,是多么美呀!我是为真正美丽的事物感动、流泪。接下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篇感人的童话,读完后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使你感受最深,用笔划出来。

2、交流感受。

3、出示句子:

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三、精读感悟:

1、请同学到文中去找当花园里有了孩子时,是怎样的一派景色?当花园里没有孩子时又是怎样的景色?

2、全班交流。

3、为什么当花园里有了孩子时是春天,没有孩子时是冬天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然后再出声读一读。

分别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读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他的态度越来越粗暴,想像巨人当时的态度,读一读。)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4、巨人从砌围墙、立牌子到拆围墙,行为在改变,想法和情感也在变,你能想象,巨人每一次都在想什么吗?

5、全班交流。

6、教师小结:

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赶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赶走了美丽的春天。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既分工又合作读一读课文。男同学读巨人一次次发火和花园中春天不在的句子,女同学读孩子带来春天不同变化的句子。

四、感悟道理:

读到这里,你知道春天又到花园来的原因了吗?

五、总结学法、初步谈谈自己理解的童话特征。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阳光明媚 狂风大作 草翠花开 树叶飘落 绽出绿芽 鲜花凋谢 开出花朵 冰雪覆盖 有分享才会有幸福和快乐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学生们齐读课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幸福是什么?你们认为的“幸福”是什么呢?

2、检查预习读课文情况。

3、浏览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三个牧童们小时候挖小水井时,为什么快乐?那时他们认为幸福是什么?十年后再回到这“看着这一切”,三个人为什么而快乐?他们这时知道幸福是什么了吗?

5、三个人是怎么知道“幸福”的含义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到底分别做了什么,最终知道了幸福是什么?

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6、出示句子: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7、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若不行,老师给出事先备好的名言让学生读读)

8、演课本剧 分角色朗读。

学生排练,教师巡视。汇报演出。

9、布置作业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推荐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做益事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以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四、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生字卡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读课文字音准确等情况。

2、质疑。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交流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4、再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下面这段话来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因为。

三、通过了解本文中出现的人物,使学生再度感知童话特点。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谁与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二、初步感知、入情入境:

(过渡语略)

问:鸟天天给树唱,树天天听鸟唱,你觉得鸟会为树唱些什么呢?

过渡:一个动情地唱,一个幸福地听,多深的情义呀。可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他们约好来年再重温这美好的友情呢。他们是怎么约定的呢?(指读1-5自然段)

三、研读对话、深入文本:

1、第二年春天,鸟回来了,可树却不见了,大树哪去了?自读6-15自然段。

2、(出示大树被砍,被做成东西的图片)师动情的过渡语(略)○鸟如约而至,看到的却是这般景象,鸟的内心是怎样的呢?默读画批这部分课文。

3、全班交流

(问:鸟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谈

4、(出示遍地树根的图片)

师:鸟回来看到的不是健壮的大树朋友,而只剩下树根。“只剩下树根”那,没剩下什么?

生答„„

师:鸟回来是给树唱歌的,可见到这情景,鸟哪还唱得出来呀。此时的鸟会想什么?

生答„„

5、指导读6-9自然段

6、(出示木头被切割的图片)听了大门的回答、看到这悲惨的一幕,鸟依然不可能唱出歌来,此时,它会想什么? 生答„„

7、指导读10-12自然段

8、(出示灯火的图片)听了小姑娘的话,连火柴都没见到的鸟又会想什么? 生答„„

9、指导读13-15自然段

四、拓展文本、感受真情:

1、师:多感人的场景呀。鸟对树有这样深的感情,那树对鸟呢? ○想象:伐木工人来看大树的时候,树会对伐木工人说些什么? 生答„„

2、师深情的过渡语(略)

3、指导多种形式的读6-15自然段

五、回到文本、再现真情:

1、师:多么情深意重的一对朋友呀,但冬去春来,却物是人非。面对灯火,这次,鸟终于唱起了歌,唱的什么歌?齐读16-18自然段

生答„„

2、追问:为什么还唱去年唱过的歌?(你从哪知道鸟答应树了?)

3、指导再读3-5自然段

4、师:守信的鸟回来了,面前却只有灯的火在跳动,她睁大了眼睛盯着看,鸟仿佛看到了什么?

追问:此时,它会想什么?

出示句子:鸟盯着灯火看时,它在想。

唱完歌,鸟又对着灯火看时,在想。

六、拓展文本、升华感情:

师煽情的过渡语(略)

问:此时的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谁说吗?

七、教师小结。

八、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情深

鸟 树

信守诺言 意浓 树根

珍惜友情 大门

小姑娘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读遍故事。

三、教学难点:准确把我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读课文情况。

2、质疑。

二、初步感知:

简要说说:本文写了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小木偶虽然拥有了“笑”的表情,但却由此遇到了好多挫折。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看看小木偶都遇到了哪些挫折?

2、在每一次遇到挫折时,小木偶会想什么?

3、在小女巫的点化下,最终,小木偶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最后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

拥有了各种表情的小木偶,也拥有了各种感情,经历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后来,在小木偶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继续往下编这个故事。

五、推荐阅读:

《同步阅读》中的《18.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和《19.木偶奇遇记》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用真情去感受

用不同方式体验生活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教学重点: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结合自己读的童话故事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日积月累:

1、反复读诗歌。

2、谈诗歌的意思,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大胆表达。

3、有感情地读。口语交际·习作:

1、认识童话。

①导语:同学们都爱听童话故事,爱读童话故事,心里也装了不少童话故事。许多离奇有趣的童话故事,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你愿意像童话大师那样,试着来编写童话,展示出来后也给大家带来乐趣吗?

②什么是童话呢?它是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a、人物童话。例《买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安徒生)b、拟人童话。例《稻草人》(叶圣陶)、《会摇尾巴的狼》(严文井)c、神奇童话。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普希金)d、知识童话。例《我的土壤妈妈》(高士其)

2、编写童话的要求。

①童话故事要具有一定的情节。通话故事主要以形象感人,以情节吸引作者,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童话表现的思想是由读者去理解、体会、掌握的。初学编写童话,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了,以免出现情节混乱和不符合逻辑的毛病。

②童话故事要具有生动的形象。学写童话可以从世上一切事物中去寻找形象,要注意童话表现的思想内容,与物体本身的特征保持一致。童话中的形象最好写人们常见的,但鼓励创造出新形象。

③童话的写作手法。多采用拟人、夸张、比喻的手法,把内容写得生动形象,以合乎情理的想象把形象人格化,对其语言、行为、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写得十分鲜明。

④童话故事的语言。要有儿童气息,准确、自然,不要用大人的话。

3、指导写童话。

①回忆本单元的这几篇童话故事的写作方法。②要求自编童话或续编《小木偶的故事》,展开想象,运用方法。

4、讲童话。

①小组内讲自编故事,听的同学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讲。

②品评谁讲的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③各组推荐一人在全班交流,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和最佳创编奖。

5、演童话。

组内选出一个作品,全组参与表演。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展示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重点〃难点

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 12-------290 1 45-------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第三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5×6=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52 246 × 16 × 23 × 34---—— ————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

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四、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练习七第10、题

第四课时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第五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的写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第六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 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第七课时 乘法估算(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7

1一、听写词语

洋溢凝视覆盖训斥隆冬

孤独冷酷愉快魔杖融化

狂风大作枯枝败叶绿树成阴

二、形近字组词

伐()拆()幅()疑()

代()折()副()凝()

三、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

兴冲冲

四、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音序部首笔画笔顺组词据词定义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生活()的笑声()的表情

()的脸颊()的大树()的头发

()的寒风()的阳光()的大街

五、了解课文内容

1.了解童话的一些特点。

2.知道安徒生其人,知道《格林童话》这本书。

3.熟练掌握本单元每则童话的道理。

六、改写句子

1.我们学校是个美丽的地方。(比喻句)

2.我们做作业。(扩句)

3.我们要发挥优点,取得更好的成绩。(修改病句)

4.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调换词语顺序,使其意思不变)

七、积累背诵。

1.《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

2.熟读本单元的4篇课文。

八、阅读指导。

1.如何通过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2.了解童话的写法,学会如何归纳童话的道理、寓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8

MY FRIENDS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2)对话中出现的“photo”等单词,学生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3)会朗读对话。

2、能力目标

(1)能描述朋友的外貌特征.(2)使用时能正确使用“He /She is „„He/She has„„”,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教育要学生珍惜友谊,并热于助人。

(2)了解中西方互赠礼物的不同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本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He has „

2、教学难点:

Has的应用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英文歌曲《what’syour name?》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我提问一个男生:What’s your name ? 生:My name is„ 我面向全班提问:What’s his name ?后,板书“his”,强调his这个单词。我引导学生说His name is„ He has short hair.板书“has”。以此方法,我提问一名女生,学习单词“her”。

操练环节:通过出示一组名人图片,让学生操练本课时重点句型: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He has „(在引入图片时,要强调:

Look at the picture.重点说明:picture和photo。)

2、Let’s talk呈现

(1)播放录音一遍(点读机):妈妈和John正在谈论他的中国朋友,请仔细听一遍对话回答:What’s John’s new friend’s name(John的新朋友的姓名是什么)?(学生如果听不明白问题,可以用汉语提示)

(2)跟读对话:学生看着幻灯片(Let’s talk),跟读点读机2遍。

(3)自读对话,回答问题:photo的汉语意思是什么?What’s John’s friend like ?(学生不明白可用汉语提示)。

(三)游戏巩固

我通过出示描述本套教材典型人物(WuYfan、ZhangPeng、Sahara、BaiLing)的特征的句子,让学生竞猜人物的名字。

(四)拓展延伸

讨论:中西方互赠礼物的不同习惯。

(五)歌曲放松:试听练习

播放《The Friend Song》,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完成新授课的学习。

(六)小结

教师让学生说说本课的收获。

(七)家庭作业:把你的一位好朋友用英语描述出来。

板书设计:

Unit 3My friends

I have a new friend.What’s his name ?

His name is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9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小黑板出示口算题: 23×20= 42×30=

3、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19=42×29=

23×21=42×31=

4、笔算下面各题。1 × 1 5 × 4 4 × 3 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5、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列式:145×12=

4、计算过程。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300=1800

因为145<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

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2)

再算什么?(再算145×10)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145×12=__千米4 5

× 1 29 04 57 4 0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

(3)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145×12,然后再和笔算结果对照、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4)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以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10

(一)基础知识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大吃一惊 残疾 瘦削 宽厚 张皇 竭力 泰然 强制 茫然 劝阻 焦黄 着迷 耐心 修理 如愿 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十指连心 怒目圆睁 兴高采烈

(二)重点课文内容理解 9.《穷人》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词语: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保佑 寡妇 蜷缩 黧黑 撕破 搁板 填空 抱怨 唉声叹气 包裹 魁梧

湿淋淋 倒霉 考虑

(1)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魁梧:强壮高大。忧虑:忧愁担心

(2)近义词:抱怨——埋怨 蜷缩——蜷曲 魁梧——高大 宁静——安宁 倒霉——晦气 忧虑——忧愁

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3)反义词:抱怨——感谢 魁梧——瘦小 倒霉——幸运 忧虑——开心 蜷缩——舒展

宁静——喧闹 2.句子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理解: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那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理解:看似矛盾,实际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理解: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能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省略号的连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3.中心思想: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赞颂了沙俄时代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 词语: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羞愧不已 瘦削 忐忑不安 刻骨铭心 酷刑 十指连心 泪流不止 拭泪

瞥见 尴尬 一瞬间 怒目圆睁 不由分说 嗫嚅 攥紧 泰然

(1)刻骨铭心:铭,把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攥:握。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不由分说:不容争辩

(2)近义词:宽厚——忠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阻止——阻挡

茫然——怅然(3)反义词:宽厚——狡猾 阻止——推动

茫然——明白 2.句子

(1)我回头去看楞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理解:父亲知道,青年是看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2)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3.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

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自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11.《唯一的听众》

1.词语:蹑手蹑脚 洋溢 庄重 珍藏 荒唐 割舍

(1)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蹑,放轻脚步。割舍:抛弃;舍去。

(2)近义词:声望——名望 抱歉——内疚 和谐——融洽 打扰——打搅 慈祥——慈善 珍藏——收藏

平静——安静 羞愧——羞惭

(4)反义词:平静——激动 和谐——别扭 慈祥——凶狠 2.句子(1)“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答:因为,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互相交流。所以“我”会忘记她是聋子。(2)(为什么老人说“我的”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答:并不是这样。其实老人是在鼓励我,并且看到我的琴技在不断提高,而感到欣慰。(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答:因为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4)“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答:老人并没有耳聋。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4、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5、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7、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8.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12.《用心灵去倾听》

1.词语:着迷 无所不知 问讯处 兴高采烈 水槽 苏珊 从未谋面 锤子(1)近义词:着迷——入迷 奇妙——奇巧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2)反义词:奇妙——平常 兴高采烈——无精打采

2.中心思想: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生字词:邀áo游 和蔼ái 渺miǎo小 璀cuǐ璨càn 恩赐cì 滥làn用 矿kuàng产 资zÿ源 晶jÿng莹yíng 慷kün慨kǎi威胁xiã 目睹dǔ 枯竭jiã 葬zàng礼 菲fýi格雷特 巴拉圭guÿ 汛xùn期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震耳欲聋 世外桃源 枯槁gǎo 哀悼dào 酋qiú长 麋mí鹿lù 骏jùn马 雄鹰yÿng 潺潺chán 松脂zhÿ

婴yÿng儿 眷juàn恋 土炕kàng 肆sì虐nûâ 盘踞jù 破碎 滋润 滋养 悲剧 治理 归宿 荡漾领悟 纷至沓tà来

从天而降 生命垂危 风雨同舟 奄奄一息

多音字:一叶扁piün舟 供gōng品 困难nán无数shù 降jiàng临 模mï仿 血xiþ液 扁biǎn平提供gîng 灾难nàn数shǔ不清 投降xiáng 模mú样 血xuâ管 倒dào影 参cün 卷juǎn过 睡jiào觉 倒dǎo下 人参sýn 试卷juàn 觉juã得

近义词:

灾难──灾祸 庄严──庄重 晶莹──晶亮 慷慨──大方 贡献──奉献 璀璨──灿烂 渺小──微小

和蔼──和气 天际──天边 沉寂──沉静 透亮──明亮 恩赐──赏赐 威胁──威吓 清晰──清楚

节制──控制 肆虐──残虐 盘踞──占据 恭敬──尊敬 劲挺──挺拔 险恶──凶险 交错──交织、交叉 遨游──漫游 枯竭──干涸 纹痕──痕迹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反义词:清晰──模糊 消失──出现 浪费──节约 减少──增加 交叉──平行 灵活──呆板 节制──滥用

精心──马虎 凶猛──温顺 荡漾──平静 恭敬──粗暴 渺小──巨大 慷慨──吝啬 节制──放纵

保护──破坏 枯竭──丰富 有限──无限

一、《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

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山峦”指连绵的山。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3、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坏;是祖辈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们保护家园、捍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4、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假如人们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5、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上一篇:2021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广州市政府采购文件编制意见(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