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的反思

2024-05-25

安全工作的反思(共9篇)

安全工作的反思 篇1

首先,在反思安全责任意识方面:

能够把4.28事故教训作为自身的教训来分析,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责任意识较强,履行了安全管理责任,贯彻执行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安全关键盯控问题的力度小。1-4月份,发安全通报6期,处分干部职工3人;1-4月份,发安全通报4期,无处分

二是在问题的分析上不认真。4月7日下发的红牌通知书没有做到到车务段分析的规定,自己拿京哈线线路综合整治忙作为理由,是安全意识不强的表现。

三是在安全关键的时间控制导向不突出。对现场作业检查少,如4月份发通知书夜间作业问题1件,低于30%的规定;同时存在对交接班时间、吃饭时间检查少的问题。

其次,在反思保证安全生产的精神状态方面:

日常能够踏实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从不讲白天与夜间,工作日与节假日公休日,分管工作与结合部工作,实现了车务段安全管理基础逐渐加强的局面。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对发生发现的问题不能严格按规定分析考核,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缺乏检查的严肃性。

二是对规章业务掌握不深刻、不全面,日常学习不够,跟不上新技术、新设备、新作业方法的需要。造成出现问题、现场干部职工“请教”业务问题时,不敢回答。

再者,在反思安全工作方面:能够先强化安全科整体作,用,充分调动科室成员的积极性,高标准、严要求,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完善各项作业制度,各工种作业人员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干部强化安全关键控制实现了安全生产,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段、车站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健全,既有制度落实不彻底问题,个别中间站安全管理薄弱、会议制度不落实。有部分车站作业标准低。如:外场作业人员出场走行无规范转体动作、三动作不标准,体现懒散状态。

二是文件、电报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车站文件接收不登记,传达无记录、保管混乱、资料盒无目录。从落实情况,上级规章文件提问个别作业人员,有不知道、不清楚情况,无从谈起百分之百落实。

二是安全科整体作用发挥还有缺陷。存在现场检查针对性不强,不能发现解决深层次的安全隐患问题,对发现的严重问题追踪落实不严格,考核不及时,造成作业人员不能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安全工作的反思 篇2

0 引言

2008年初50年不遇的冰灾给贵州电力通信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2008年1月19日第1条光缆断缆开始, 至2008年2月18日冰灾后恢复重建止, 架设在输电线路上的电力主干通信遭到极大的破坏, 受损通信线路达26%, 最严重情况下, 贵州电力骨干通信网解列成5个独立的通信网运行, 应用中的贵州电网信息系统面临通信解列后的运行困境, 电力信息安全与通信网络的依存关系在应急 (灾难) 状态下显得十分敏感。

1 冰灾对电力信息安全模式的挑战

“十一五”以来, 电力信息化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持, 在建设和应用方面显示了空前未有的规模和速度, 但是其中系统建设模式 (统一大集中模式还是统一分级建设模式) 、安全管理模式 (三层四区) 一直成为专业争议的焦点。贵州50年一遇的冰灾, 电力通信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对于严重依附于电力通信专网传输的电力信息化提出了建设模式、安全模式的挑战。

2 贵州电网信息化在灾害中的表现

2008年1月12日至2月中旬, 持续时间长的凝冻灾害, 使贵州电网设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应急环境下, 信息的畅通意味着抢险、施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整个抗冰保电、恢复重建工作中, 贵州电网多年来致力建设的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电力通信网遭受重创以后, 迅速启动和利用电信公网重组电力综合数据网, 确保了调度自动化系统92%的运行率、电能量系统94%的运行率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1)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助抢险救灾指挥中心决策。2008年1月25日, 贵州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环境搭建, 电力生产的动态数据通过电信公网实现安全流转;抗冰抢修快报专栏、短信平台, 实现了全网抗冰抢险一线信息、抢险物资供应信息的第一时间快速发布;电网发电、供电、外送电运行主要指标的在线分析。

(2) 多个信息平台高效运转, 保障了信息的快速发布。冰灾期间, 贵州电网企业信息门户系统共计发布抗冰抢险及恢复快报299份, 电网运行方式图68张;新闻网站系统共计发布新闻3 385条;OA发布了702次公告, 进行了633次公文流转, 这些信息的发布有效地支持了电网抢修决策者、管理者、一线人员的信息沟通和意志的统一。

(3) 营销、客户服务系统在非常时期保证了用电客户优质服务。在冰灾期间, 95598成为供电企业与客户联系的唯一纽带, 被客户称为电力系统的“119”, 95598客户服务系统在冰灾期间累计为全省用电客户提供了687 978次服务, 较同期增长了2.56倍, 其中单日最高呼入量达46 910次, 较同期增长了10余倍, 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系统的高效运转, 稳定了客户恐慌情绪, 树立了电网企业临危不乱的形象。

(4)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支持电网抢修作业, 获得了抢修时间效率。冰灾期间, 贵州电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生产人员通过系统共计处理电网缺陷1 967条, 办理停电申请1 505次, 办理试验报告646次, 办理变电、线路工作票共计1 871张, 系统流程的高效运转, 为电网抢修获得了时间效率。

(5) 电能计量系统发供电信息及时发布, 全面反映了电网受损及恢复状况。准确率达到92%以上的电量数据, 正确反映了电网受损规模及抢修恢复状况, 为公司的抢修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信息化在冰灾期间到位的技术支持表现, 一切依托于数据传输网的再构和重组。贵州电力信息化在抗冰保电、恢复重建工作中已经成为电网安全重要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事实证明:灾害时大电网的电力生产、电网服务、电网施救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已不容质疑。怎样确保电力信息化在应急机制下对企业正常运转和电网抢险施救的技术支持, 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3 应急机制下, 信息传输安全带来的反思

3.1 公网支撑下的信息安全面临的选择

在冰灾期间贵州电力光传输系统遭受重创, 电力光通信网崩溃的同时, 建立在电力光通信网上的综合数据网随之瓦解: (1) 省调电力数据网与7个地区电力数据网通信中断; (2) 省调与南方总调数据网中断; (3) 省调与80%发电厂通信中断。

数据网的瓦解导致了为电网生产及管理服务的OA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等14个业务应用系统被迫中断和孤立运行, 在灾难情况下, 怎样组织信息数据安全传输支持电网安全调度和抢修施救, 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1) 一方面是严格执行三层四区和专网传输的数据管理, 完全失去信息数据支持下的电网调度和抢修组织;另一方面是打破常规, 利用公网组织应急通道, 保障数据传输畅通, 为电网的抢修施救组织作好全面信息支持; (2) 非电力专网的信息数据传输涉及的各种类型数据安全问题, 怎样规范和约束; (3) 公网应急通信组织应用, 网络带宽从常态下的100M下降到2 M, 有限的带宽, 制约了全息数据的传输, 应急条件下的信息传输安全级别怎样定义面临选择; (4) 公网应急通信在运行中存在不确定的稳定性问题, 对于电网实时保护信息传输存在风险, 应急条件下的信息传输类别怎样界定。

3.2 应急机制下的通信网络组织及信息安全需要关注的问题

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移植到非专网环境运行, 违背了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原则, 严重凸现了应急与安全的矛盾。从利用公共通信网重组综合数据网到及时恢复信息系统在线运行, 其中涉及了安全问题、瓶径问题、稳定性不可控问题……, 化解信息安全与专网存在的紧密依存关系, 通过贵州冰灾的实践总结:可行的网络应急预案只要具备配套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就能做到应急到位。

(1) 组织措施:为保证应急环境下网络畅通, 运营双方应建立常态机制下应急组织体系, 以合同方式建立协作和配合约束机制,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2) 技术措施:运营双方技术交底, 制定详实的应急技术预案, 重点在形成可操作的需求路由组织图、割接图、技术指标标准和安全约束条件。

(3) 管理措施:1) 根据信息安全管理和可靠性原则, 依据电网生产在应急情况下的信息数据需求和系统分类:建立实时生产信息系统 (调度自动化、保护系统……) 、准实时系统 (电能量、水调、发电环保检测……) 安全级别排序;2) 根据应急数据网资源配置, 按照企业管理在应急情况下的信息数据需求和系统分类:建立管理系统 (办公、营销、生产、客户、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数据优先级别排序和应用切换排序;3) 明确应急机制下不可利用公网传输的数据信息分类:建立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如财务、计划……) 列表;4) 按照系统信息数据的重要性:明确和建立机房停电时的信息系统设备保电顺序表;5) 完善的应急接入公网通信的切换组织技术方案。

冰灾带来的信息安全应急事实告诉我们, 在信息安全上, 不但要重视硬环境的建设投入, 应更加注重安全在软环境方面的管理, 电力信息的“三层四区”、“调度数据专网”的安全要求, 忽略了应急环境下的应急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电力信息化对于电网灾难时, 是应急施救、抢修组织的眼睛和工具, 在应急环境下, 信息系统运行依附于通信网络的安全矛盾十分突出,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形成环境与管理的配套, 不可重投入轻管理。

4 结语

本次冰冻灾害, 贵州省骨干电力通信网解列运行, 在此期间, 贵州电网利用中国电信公网主干地埋的优势, 以互补方式整合公用通信资源, 有效地解决了灾害期间, 省调至地调自动化数据、电能量数据、省网与地区供电局办公自动化数据传输问题。实践证明, 充分利用公共通信资源和电网专用资源架设方位的不同进行重组, 其应对自然灾害具有互补优势, 空间立体的数据传输网架, 形成了应急机制下可靠的数据传输信道。如果建立完善的电网生产、企业管理信息数据在应急机制下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 公网通信网络资源完全可以作为电力信息化在灾难期间的传输介质。利用公用通信网络资源完善电力数据网络, 可提高电力数据网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信息数据的支持下的电力调度指挥可靠性和抗灾抢险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

黑客斗法引发的信息安全反思 篇3

6月25日,黑客组织LulzSec在微博上称:“现在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原计划50天的巡航已结束。”从而正式结束了近两个月的展示性黑客活动。黑客一直都在活动,这50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LulzSec开了微博,有27万粉丝。他们与公众互动,展示他们的活动、理念与思想,并因此引出了许多连锁反应,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这50天展示性的黑客活动,向我们透露出许多不为人知的、来自黑客世界的消息。

这50天里,LulzSec战绩可观:拿下了AT&T公司的内部服务器,公布了这家公司为4G准备LTE网络的计划;拿下色情网站Porn,公布了2.6万用户的电子邮件和密码;侵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官方网络,迫使其断网;入侵了索尼旗下的网站SonyPictures.com,窃取了逾100万个用户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账户密码、电子邮箱地址、生日等;一次性做掉了数款网络游戏的服务器,其中包括《星战前夜》、《英雄联盟》和独立游戏《我的世界》;还侵入了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美国参议院网站。

这50天里,LulzSec公布了一些情况。在6.2万份密码中,数百份均是“12345”或“password”。还有28个以“11111”为密码的,14个以 “0000”为密码的,20个以“f”开头的脏字为密码。美国政府和军方有人通过电子邮件注册色情网站Porn。LulzSec还公布,一些知名网站上的用户信息根本就没有加密。

有趣的是,LulzSec的展示性黑客活动火了以后,招来其他黑客源于忌恨的攻击。6月26日,LulzSec用于内部工作的私人聊天室被别的黑客攻下,将内容公布于众。原来LulzSec有6个成员,核心有3个人。老大叫Sabu,是总指挥,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老二Kayla负责管理僵尸网络;老三Topiary管理Twitter微博和粉丝。

从聊天室记录看,黑客们相互打斗,彼此不服。LulzSec出名以后,Anonymous不服,处处跟LulzSec做对,引起老大不安。LulzSec也遭遇来自美国军方的黑客Jester的攻击和指责,这个黑客曾受命攻击维基解密,主要负责攻击伊斯兰圣战的网站。老三Topiary对来自黑客Jester的责难很困扰,称:“或许有一天,我们在家门前会有着一堆坦克光临。”LulzSec的一个网站被另一个黑客组织拿下,并警告LulzSec“别再自称黑客”。

现在LulzSec已经消失了,再也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了。不过,我们可以确认一些事实。

首先,各类组织和机构信誓旦旦的信息安全根本就靠不住。如果说你还没出事的话,仅仅是因为还没被黑客盯上,还没引起黑客的兴趣,所谓信息安全仅此而已。LulzSec拿到信息并公开,人们由此得知相关信息,如果不公开,就无从得知。那么,我们的信息现在到底被没被人拿走乱用?其实很可能是被人拿走乱用了,看下每天收到的乱七八糟的广告就是最好的证据。

安全工作反思材料 篇4

近期,铁路正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其实,每次出事故就会开展安全检查整顿活动。我们这些在铁路部门工作中最愁的也就是写个人安全自查材料,作为公司的员工,我深知写自查材料的痛苦,那叫一个难受啊。对4.11旅客列车追尾事故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在安全工作的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照自己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找和分析,使自己深感自身的安全行为离“安全第一”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存在问题:

一是:安全意识不强。由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现场接触比较少,因此,自身对“安全第一”的认识不够,对于参加公司开展的安全活动不够主动,造成安全意识还没有长期、牢固的树立起来。

二是:安全规章不熟。平常自己学习安全规章比较少,对现场作业中的安全不能真正理解,使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日常安全不规范。日常工作中,主要安全问题是防火防盗工作。在工作中,有出办公室忘记锁门的问题,下班后有忘记关闭电器电源的问题,同时对消防灭火设备的使用不熟练,也给日常安全工作造成了隐患。”

整改措施:(1)

1、主要写今后应该怎么样加强学习,把自己的安全意识树立起来,增强对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部分可以多写点,越深刻越好。

2、主要写今后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比如说怎样学习规章制度,怎样认真参加培训,怎样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等内容

3、主要写今后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好哪些具体工作。这部分可以不针对问题,只要是你应该做的,就应该写进去,这样显得你分析问题可以举一反三,会使整个材料比较深刻。

整改措施:(2)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安全规章、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确保本部门的安全稳定。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安全水平。今后工作中要加强业务知识和各类规章制度的学习,掌握现场安全作业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

三是:落实安全责任,做好本部门安全工作。今后的工作,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加强自己在本部门工作中的安全防范工作,每日下班对本财务室的电器、门窗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严防火灾隐患。平常外出随手锁闭门窗,严防盗窃事故发生,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做好本部门的安全工作,来切实保证办公室整体安全工作稳定。”

分析材料写到这里就算完了,如果想让材料更完美,可以在最后加一点个人保证,这样可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安全工作个人反思总结 篇5

2013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来我一直努力并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除保证自身安全外,在日常的工作中一直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现在,我就过去的一年中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谈谈我个人方面的想法进行总结:

一、2013年安全工作的不足之处

1.在思想上,未能透彻理解和领会公司及分公司的各项安全制度。

2.未能积极参与部门的日常安全培训工作。

3.在日常的检查中未能尽全力加强安全保障工作的检查力度。

二、2013年安全工作和安全隐患处理的认识及想法

纵观全年的安全工作,我认为首先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核心思想,在一切活动中,都要把安全作为行动的基石,在职工的安全培训中,必须时时灌输此思想;另外,必须加强安全的检查,对所有不安全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批评及考核,因此建立各施工队伍的安全检查与考核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再者,要加强设备方面的安全保障,减少设备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对设备操作人员及使用人员的伤害。

三、2014年安全工作的计划:

1、将“安全就是生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每一个施工人员共知、共享,做到施工时时刻谨慎,时刻如履薄冰。

2、提高我们每名职工的安全认知能力。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只有境界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3、一定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排查隐患很重要但是要细致,慎之又慎,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

4、重点部位重点抓。严格按集团和公司的“三走到三必到、三个全覆盖”执行。

机电队安全工作反思 篇6

借本次反思活动,机电队在全队大力宣传和树立“安全人人都要重视、安全人人都要把关、安全人人都有责任”的安全理念,要求全队进行反思总结,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现场管理,狠主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逐步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我队实现安全生产。

在近期发生的事故中的一个共性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帮教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样不安全的因素才不会成长。事故的发生也许是是因为一时疏忽、只是一不留神,然而,就是这么每次小小的疏忽,给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们在思想上、管理上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现实安全,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的工作,下面就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思想、管理和作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强化整改。们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认识到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否决一切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境界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要想不被安全否定,我们的管理就要有高度,要严格落实“安全发展”的要求,抓好“人、机、物、环”四种隐患的排查,打击不安全的行为。机电队结合队组实际,从管理上找不足,从思想意识上找原因,深挖根源,在以下具体内容上做出了深刻反思:

1、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做自己的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制特别是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发挥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安全管说是相当重要的,班组安全工作做好了,队组安全工作自然就管好了。如果能真正落实好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就能保队组,队组自然就能保公司。队组要严格落实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方面还有差距。

2、在日常工作中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还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去谋划、检查和落实。

3、作风建设、履行进责还需继续加强。严格执行公司跟代班和岗位走动巡查制度,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能。

4、反思了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执行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今后会加大机电设备的隐患自查力度,每班组织当班职工开好班前会,安排好生产任务,安全注意事项,班后总结班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

5、反思在日常工作中的查隐患、查“三违”存在轻处罚,无对标处罚。检查模式、检查流程需要改进。

6、标准化工作不能满足现状,要进一步对标新的标椎要求、行业先进单位补足差距,保持动态化达标。

7、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还会使隐蔽的不安全因素或习惯性的违章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消除或纠正,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安全事故。因此要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宣传教

育,落实责任制,加大安全投资力度等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检查质量。

8、习惯性违章没有根本杜绝,要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从根本上杜绝习惯性违章。

在安全全学习中我们最常提到一个词语——“习惯性违章”,我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安全工作中最大地顽敌就是习惯性违章的行为,可是明明大家都知道习惯性违章地危害为什么难以更改呢?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地作程序,没有几个人会在工作之前认认真真地去想一想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工作中不出现安全问题而归根结底是我们在思想中没有真正搞清楚“安全”到底为了谁?意识不到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利用“二、五”安全培训,加点培训力度,根据我们机电各岗位,进行分岗位、分工种培训。要求员工提高操作技能,掌握安全知识。

今后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反思自己的安全工作,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去。

机电队

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反思与启示 篇7

1畜产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

1.1部分生产者诚信缺失, 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违法添加泛滥, 导致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当前经济大潮中, 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不良道德观在越来越大的影响着一些人的心理和行为。一些不法生产者受暴利驱使, 置社会责任于不顾, 恶意添加非法添加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这是造成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比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 有一定毒性, 因其含氮量高、成本低廉, 而被人有意添加到牛奶和奶粉中, 导致婴幼儿肾结石症, 国家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响应预案。

1.2部门监管缺失, 执法不力畜产品涉及的生产链长、环节多, 我国中小养殖户众多, 养殖户普遍素质不高, 监管难度大。2014年12月27日, 央视曝光了“江苏高安病死猪”事件, 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各大媒体追踪报道, 网络媒体争相聚焦。农业部、公安部以及江西省农业、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均成立工作组, 赶赴高安市开展调查。高安市纪委成立了6个专案调查组, 对公安、工商、畜牧、商务等部门和单位进行调查, 追踪问责失职渎职行为。病死猪事件强烈冲击了群众的消费信心, 使一部分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了怀疑的心理, 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监管部门的形象。

1.3生产者责任意识不强, 管理出现纰漏, 沟通不畅, 造成个别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放大成质量安全事件比如蒙牛黄曲霉毒素事件:国家质检总局于2011年12月23日发布消息, 蒙牛集团眉山有限公司一款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蒙牛承认这一检测结果, 向全国消费者致歉, 并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在卫生部开展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中, 黄曲霉毒素M1是乳制品重点指标,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规定,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限量值为0.05ppb (1ppb为十亿分之一) , 而对消费者产生危害的风险约为4/108。蒙牛这批牛奶检测超标120%, 属于不合格产品, 但实际上远没有达到产生危害的风险值水平, 却被有关媒体热炒为“致癌奶”, 引发媒体热议和公众广泛关注。

1.4部分群众认知不足, 主观臆断, 个别媒体断章取义、炒作出来的所谓畜产品安全事件媒体的报道和跟进推动了畜产品监管和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 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缺憾:负面报道密集出现声势浩大, 而正面报道比例不足且深度不够;限于学术专业性和新闻时限性, 有些报道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比如“皮革奶”风波、某奶粉“雌激素”事件, 少部分媒体处于吸引眼球的考虑, 对皮革水解蛋白的报道是严重失实, 选取“有毒有害”、“致癌”等敏感字眼大做文章。此外人们对涉及自身健康、利益的事情高度关注, 在非正式传播渠道日益发达的时代, 当出现涉及到畜产品安全的突发事件时, 人们如果不能从权威部门得到有关事情的真相, 就会听信民间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 从而陷入群体性恐慌。

2科学应对畜产品安全事件

2.1完善应急机制,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组织制定“瘦肉精”、生鲜肉、生鲜乳、鸡蛋、饲料、兽药等配套实施方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探索建立快速检测设备、现场处置设备、快速检测试纸条等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2.2强化部门协作机制, 积极应对我国的畜产品安全监管体制涉及到国务院食安办、卫生部、农业部、工商总局、食药局等部门, 实践证明, 只有理清各部门间的职能和责任, 通力协作, 共同应对, 才能妥善处置好畜产品安全事件。在处理双汇“瘦肉精”案件时, 农业部与食安办等8个相关部门密切沟通, 增进理解, 争取支持, 公安部第一时间派出督查组, 河南省公安厅成立多个专案组, 全面介入案件查处工作。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对这次事件的快速、科学处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坚持信息公开, 强化舆情监测谣言四起、以讹传讹, 多数源于信息不充分、不公开、不透明。信息公开是公众获悉知情权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条件。加强畜产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制度, 坚持“以我为主、主动发布、正面引导”的原则, 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理畜产品安全事件。构建舆情动态监测、分析研判、信息通报和跟踪评价机制, 积极引导舆论, 防止不实信息恶意炒作, 掌握工作主动权。

3反思与启示

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统筹谋划、多措并举、群策群力, 既要强化政府监管, 又要切实落实企业和养殖场户的主体责任, 同时还要发挥媒体、公众等监督、互动作用, 从产业结构、监管能力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 更加科学地应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1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产业素质不高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畜产品安全基础薄弱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 我国畜牧业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 规模小、分布散, 生产主体责任很难落实, 监管难度大。近年来查处的“瘦肉精”案件, 主要发生在存栏规模50~200头的养殖户。治理“瘦肉精”等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必须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同步推进产业化进程, 提高专业化、组织化程度, 彻底解决生产中“小散乱”的问题。

3.2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式采取多种方式, 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引导, 深入教育培训, 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依法告知其法定义务和违法犯罪后果, 使其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内控体系, 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室建设, 提高产品质量自检自控能力, 落实索证索票、产品检测、质量追溯、问题产品召回等制度。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的保障水平。

3.3提高基层责任意识和监管能力是减少畜产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目前, “瘦肉精”定量检测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检主要集中于省级检测机构, 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检测能力不足、时效性不强等问题与监管实际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 必须提高基层的责任意识和监管能力, 切实落实“瘦肉精”源头、养殖、收购贩运、屠宰等环节的监管职责分工, 保证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设施设备等条件, 严格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建立完善最严格的覆盖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的监管制度, 明确监管责任, 落实监管任务, 堵塞监管漏洞, 不断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出来”的能力。

安全工作的反思 篇8

[关键词]职业安全;规制变迁;汉德公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2)03-0086-05

[收稿日期]2012-04-07

[作者简介]1.何琴,女,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与制度经济学、规制经济学;(长春130012)2.许佳佳,女,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学生。(武汉430079)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职业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一方面政府进行着职业安全规制的改进,但是另一方面职业伤害事件却层出不穷,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暴露了我国职业安全规制的弊端。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职业安全问题在我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对于我国的职业安全规制问题,大多数文献研究集中于职业安全规制的必要性和对我国职业安全的相关法律体系及其规制体制研究。张红凤(2007)、周云圣(2006)分析了职业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正负外部性,阐述了政府规制的必要性;朱伏平(2003)、周力(2003)分析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这一重要工具在中国的应用效果;钱永坤、谢虹和徐建博(2004)、贾晓东(2005)、陶裕春(2007)对中国职业安全规制体制改革进行了研究。这些对于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的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我国规制体制的变迁并不能一劳永逸,那么,如何在现有的规制框架内寻找一种更合理有效的治理途径,在当前严峻的职业安全形势下显得尤为紧迫。法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在对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以法经济学的汉德法则作为分析工具,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并对我国职业安全的规制改革提出了建议。

一、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的动因分析

职业安全规制属于社会性规制的范畴,它是政府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所进行的强制性制度安排。职业安全规制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负的外部性,但是职业安全的规制水平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经济发展的水平而调整,这就是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理论由诺斯提出,它是指“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可以说,制度变迁就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即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或对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生产过程以及交易过程。诺斯采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解释了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他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在于“在一种给定的环境下,可能存在可以获取的外部潜在收益”,而这种潜在的收益由“外部性、规模经济、风险和交易成本”所引起,使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成本,形成了制度的非均衡性,从而发生制度变迁,形成新的均衡。这种潜在收益可看作是因为政府规制水平改变所带来的收益,即规制水平的变化对职业安全问题的解决所带来的收益,具体表现为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以及企业因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的减小。因此,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的根源就在于现行的规制制度的安排是否具有获取潜在收益的可能,只有当规制的边际成本等于规制的边际收益的时候,政府的规制水平才达到均衡。D.菲尼认为,制度变迁必然是由对制度变化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变化而引起的,所以制度变迁的动力就应该是制度供给与需求因素的复杂互动过程,通过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变动而达到一种新的利益均衡的安排,这就需要对我国职业安全规制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关于制度的变迁有三种观点:一种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即“通过持续的边际调整而产生制度的变迁”,它是社会在寻找由制度不均衡引起的获利机会时进行的自发性变迁;第二种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也就是由政府制度或法令导致的变迁;第三种是由重大突发事件所引起的制度变迁,重大突发事件虽然是一种偶然因素,但是在制度变迁中起着特殊作用。

我国的职业安全规制从无到有,体现了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职业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例如职业病种类的增多,高危工种的增加,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带来的规制范围的空白等,这就产生了对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的需求,加之重大职业安全事故的突发所产生的强烈需求,都会使得我国的职业安全规制进行新的变迁,本质来讲也就是政府、团体、个人都会追求预期的净收益大于净成本的制度安排。

二、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及反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计划经济下的行政规制时期(1949~1979年)、过渡时期(1979~1995年)、市场经济下的改革时期(1995年至今)。透视这三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是一种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会形成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的动力。本文从职业安全规制变迁过程中需求与供给的非均衡,规制主体利益的非均衡以及规制的路径依赖三个方面来对我国的职业安全规制进行反思,总结出我国职业安全规制的变迁是不断的帕累托改进,规制变迁不可能一劳永逸。

(一)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的需求与供给的非均衡

职业安全规制的目的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因此,劳动者是职业安全规制需求的最基本群体,当有职业危害事件发生时,劳动者都会强烈要求政府改善职业安全的状况。同时企业也是职业安全规制的需求者,因为职业安全的有效规制可以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而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加。

nlc202309031156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一直是职业安全规制的强制供给者。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历了百废待兴到“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到经济的恢复时期,其间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者的安全意识薄弱,加之生产力水平低下,职业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公众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不断加强了职业安全的规制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加强职业安全规制的法律体系以及规制机构的建设,这一阶段根据不同行业和当时的情况颁布了大量劳动安全规制条款,设置了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为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可见,这一阶段我国职业安全的规制变迁多是一种强制性制度的变迁,规制水平比较宽泛,政府通过提高规制强度可以获得潜在的收益,通过一系列强制制度的安排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多种经济成分的引入,使得职业危害的种类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政府虽然不断加强职业安全的规制,但是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不仅暴露了职业安全规制的弊端,,也使得劳动者和企业对我国职业安全的规制产生了强烈的需求,这一时期我国的职业安全规制进入了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1992年4月《工会法》施行,具体规定了工会在劳动安全中应当发挥的中间作用;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部法律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21世纪,我国的职业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尤其是煤矿行业,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2004年底到2005年初,发生了6起一次性死亡人数10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在全国事故死亡人数减少的2006年,煤矿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的比重更是达到了89%,这就产生了对职业安全规制的强烈需求,所以,我国于2002年6月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4年山西作为试点,进行了煤矿资源的产权改革,期望通过产权的明晰和资源的有偿使用,解决煤矿投资者对其长期利益的关切问题,使煤矿法人更加珍惜煤矿资源,变掠夺式开采为集约式经营,变短期行为为长远规划,大力改进采煤方法、设备,加强安全生产投人,进而达到根治矿难和提高煤矿资源回采率的目的。2004年1月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使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这些正式制度的安排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职业安全事故,保障了劳动者的安全,并且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政府在法制、体制、机制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职业安全工作,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国家经贸委管理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安监机构被提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地位。

我国职业安全规制的供给与需求往往是一种非均衡状态,在规制水平较为宽泛的时候,通过规制的供给可以增加规制所带来的收益,使得职业安全状况转好,但这种供给往往是伴随着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的强烈需求而产生的,这就使得我国职业安全规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事后的规制,从而使职业安全事故的预防效果大打折扣。

(二)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主体利益的非均衡

制度变迁的实施主体是指在正式制度变迁过程中有意识地参与并推动制度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有意施加影响的行动主体。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的主体主要有三类,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这三类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的利益在某些方面高度一致,但同时又不完全统一。中央政府作为国家风险的最终责任人,肩负着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职业安全水平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之一,就成为了中央政府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职业安全水平的提高能有效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我国职业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规制机构的设置,规制责任的落实都由中央政府来承担,中央政府的权威一方面能保障规制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促进制度的变迁。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一方面在利益上与中央政府具有一致性,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更多地代表了地方企业的利益,而作为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地方规制部门往往也受制于地方政府,从而与中央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在我国,地方政府与作为被规制对象的企业之间存在紧密的利益关联,因为企业作为纳税大户,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且我国当前仍主要以GDP作为官员的选拔标准,二者形成了牢固的利益连接,那么政府就会借助企业实现政治效用最大化,企业也会借助政府的保障来实现收益最大化,二者形成了利益的合谋。同时,作为主要规制者的各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保障职业安全,但其人事财政权仍然受制于地方政府,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这与地方政府主要为了经济利益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在双方目标冲突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规制部门实际上会更多的服从于地方政府,这使得我国职业安全监管部分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大大降低了职业安全规制的有效性。企业是安全事故损失的直接承受者,也是提高安全水平的基本实施者,但是,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更注重追求生产利润,所以说,企业在职业安全的投入上存在着短视动机,这就使得企业发生职业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见,在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过程中,制度变迁主体之间的利益往往紧密相关但又不完全一致,这就会形成职业安全规制变迁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使得规制过程中寻租行为大量存在,增加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从而使得政府规制失灵,降低了制度变迁的效率。所以,如何使企业、地方政府在维护职业安全上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而非仅仅注重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是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的路径依赖性

我国职业安全规制的变迁是缓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路径依赖。诺斯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我国职业安全规制变迁作为一种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是以原有的制度为基础的,所以规制的变迁过程是缓慢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规制变迁的深入,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规制机构与被规制机构的反复博弈,会使得变革的阻力加大,从而导致变迁的成本增大,规制变迁的速度变缓,周期变长;另一方面,均衡的规制水平一旦形成,就不容易轻易更改,因为一项法规持续不变,违背的只是有效性原则,而朝令夕改违背的则是可信性原则。因此,政府宁愿选择可信度高、威严性强的稳定法规,而不愿选择有效的易变法规。因此,中国的职业安全规制变迁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变迁周期过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变迁绩效,同时这种制度改进也蕴含着较大的成本,并非一劳永逸。所以,如何在现有的规制制度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途径就成了我们职业安全规制要解决的紧迫问题,而法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分析框架。

nlc202309031156

三、汉德公式的引入

“汉德法则”是侵权法中的一个著名的案例规则,是汉德大法官在卡罗尔拖轮公司案中提出的著名数学公式,他将侵权责任的归责方式进行了量化的经济分析,并对B(事先预防的成本)与PL(事故发生的概率损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述,这一数学公式表示为:B

纵轴代表金额,横轴代表企业职业安全的预防水平,在现实情况中,预防水平与事故发生的概率成反比,预防水平越高,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小。曲线B表示预防水平的边际成本,它表示随着预防水平的提高,预防的成本是增加的,所以预防水平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单调递增的曲线;曲线PL表示预防水平的边际收益,其中P代表事故发生的概率,L代表事故发生后产生的损失,所以PL可看作事故发生的概率损失,随着预防水平的提高,预防水平的边际收益是下降的,所以,预防水平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单调递减的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在二者相交的E点,就是边际成本一边际收益的状态,这个时候代表着最优预防水平。在E点的左侧,可以看做是企业预防水平不足,这个时候加强企业职业安全的预防措施可以获得收益,因此,提高预防水平是有利的;如果在E点的右侧则可看做是企业预防水平过度,这个时候放松企业职业安全预防措施可以获取收益,因此放松预防是有利的。

如果E点既是企业的最优预防水平,又是社会的最优预防水平,那么,这是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不需要做任何干预即可获得最大收益。如果E点仅仅是企业的最优预防水平,但是低于社会期望的最优预防水平,则可以通过政府的职业安全规制改变两条曲线的位置,使企业的最优预防水平与社会预期水平相一致。比如,可以通过PL曲线或者B曲线的向右移动,使得E点这一最优预防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平,以期与社会最优预防水平相一致。这一简单的经济学均衡工具可以给我们解决职业安全问题提供极富启示的思路,比如,提高职业安全的规制力度,加强对企业的处罚力度,就可以使得整个PL曲线右移,从而使得最优预防水平提高;或者是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预防补贴,可以使得整个B曲线向右移动,也可使得最优预防水平提高,这都可以达到社会最优的预防水平。

四、我国职业安全规制的启示

结合我国当前职业安全规制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每当职业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规制部门很少将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与他之前所做的预防投入相联系,政府官员在“问责风暴”所形成的高压态势之下如履薄冰,对于自己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应当在多大程度上承担责任并没有一个指导原则,这样不仅缺乏对职业安全规制责任人的激励,也不能体现效率原则。而“汉德公式”这一体现效率的归责方式就为我们的职业安全规制提供了有效的启示。因此,对于提高我国当前的职业安全规制的有效性应当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职业安全规制工作中,对于企业预防水平的制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在合理的风险评估之上,即最优预防水平E点的确立不但要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更需要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过高的预防水平只能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而变得不可信,而过低的预防水平又不能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

其次,在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不能简单盲目的惩处,应该根据汉德法则,将企业的事先安全投入与事后的事故处罚程度相联系,考察企业事先是否进行了安全生产预防,预防的水平如何,进而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大小,将二者进行比较,来确定追究责任的大小和处罚的程度,这样才能调动企业进行事先安全预防的积极性。

最后,对于政府规制人员的问责也需要以汉德法则为基础建立一种效率归责的机制,在追究其责任时,将规制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大小与其在事故预防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多少联系起来,以促进对职业安全事故理性预防的形成,对规制人员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幼儿园安全工作反思 篇9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话题,也是最首要的工作。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最后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发生了。

反思之一: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有待加强

在户外活动发现,幼儿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如幼儿的追跑打闹,上下楼梯不好好走背靠小扶手滑下去,户外时互相推拉;放学路上,不等家长私自就走,出大门就跑。

反思之二:教师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教师的安全教育、安全督促到位没有,是不是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幼儿的不安全行为,教师是不是提前发现并制止;出现了学生意外伤害,是不是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上课前是否检查了自己的教具、器材会对幼儿产生不安全隐患,班主任在户外活动时是否进行楼层安全管理等。在消防演习过程中我还发现还有的老师根本不会用灭火器不知道消防栓的作用,反思之三:幼儿园的安全措施有待落实

幼儿园的安全措施、制度不少,但相关责任人是否履行职责,是否经常进行了校内财产、设备、器材、消防安全等的自查;大型集会、大型活动是不是跟班到场;楼层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进行了这方面的安全演练;幼儿园的安全奖惩措施是否落实。(三层资料室泡水,大一班张瑞老师发现跑水后及时断电通知后勤办公室,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类似事情幼儿园应该给予表扬或奖励)

反思措施

1、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幼儿园要经常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利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幼儿大班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幼儿接受比较系统的如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3、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

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与街道派出所挂钩,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联系网,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防范和教育管理工作。(比如孩子吃饭难的问题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家长孩子在家也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即养成了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又不会因一边吃一边跑发生危险)

4、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规章制度

上一篇:口技知识点下一篇:天气变冷问候短信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