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4-06-04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共9篇)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1

从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关于“有效教学”这个话题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有人说这是教学的生命,因为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发展了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追问和思考的问题。

本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总体而言,新课程实施七、八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为此,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有效性教学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有效性教学的概念

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指教师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高效益,就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这里的“有效”,不只停留在学生的知识建构方面,还包含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等。它有三个方面的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学习速度。第二个指标是学习结果。第三个是学习体验。

(一)学习速度

学习速度就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速度实际上就是指学习效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说明你学习效率越高。学习特定内容所花时间的多少是我们考量的一个指标。同样学习一门课、一个单元,我花的时间比你少,如果效果是一样的话,当然我的有效性就比你高了。这是第一个指标。

(二)学习结果

我们主要把学习结果定位或局限在认知这个层面,希望每节课,或者说每次学习之后学生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主要表现在:从不知到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等等。这个变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性,这是考察有效性的一个核心的指标。

(三)学习体验

我们用两个词描述学生的学习体验,一个词是伴随。这个“伴随”讲的就是一种状态,学生以什么样的状态——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冷漠呆滞——进行学习,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另外一个词叫“生发”。学生可能觉得学习过程没那么有趣,但是学完以后觉得蛮有价值,心理学把前面叫作“过程兴趣”,这叫做“结果兴趣”。他可能对过程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他对学习结果感兴趣,这个就是生发出来的兴趣。伴随着某个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你的学科知识获得的越来越多,那么你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是不是越来越强,这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家知道新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那么我们考量学生学习也应由过去的一个维度变成现在的三个维度,从三个维度来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显然,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

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

三、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两条规律的内

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儿来“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

四、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要求: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突破疑难,精讲点拨——科学训练,迁移应用——链接生活,拓展提升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向前延伸:课前一至两天提前发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该环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提示和指导。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课堂:根据对学案的批阅情况,对有思维含量和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该环节教师要善于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形成观点。

(三)、“突破疑难,精讲点拨”在课堂:在巡视检查、掌握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情况基础上,找准问题所在;对学生不能解决的、新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保证学生形成明确的观点。

(四)、“科学训练,迁移应用”在课堂: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自我测评题目,尽可能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提高课堂效率。完成任务后,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借鉴,完善答案。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先答完的学生及时面批,掌握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评点拨。

(五)、“链接生活,拓展提升”向后延伸: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

五、英语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使用GO FOR IT 这套教材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发现一些困扰人的地方:以话题为主线编排的教材处理起来困难重重,偏大的词汇量加大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语言文本材料数量不足以学生积累,语法的零乱呈现不利于学生聚焦语法等。因此,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实际中,课堂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不少教师在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教学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使活动流于形式。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关注学困生,加强小学初中知识的衔接

教初一时,英语教师不能只教高中知识,还要适当补充一些英语最基本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一次复习初中知识对机会。复习过程中,巧设课堂提问,让好学生更自信;让中等学生感到能学会;让学困生感到努力学习,还有希望。这也是分层次教学的一部分,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标准可以不同。但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都能跟上课堂节奏。每当课堂讨论或练习时,应特别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指导,使他们每节课都有点收获。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二).利用课堂口语,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要始终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利用课堂口语,既营造出英语氛围,也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上,尽量用英语去锻炼学生的思维,甚至不惜辅助以手势及英汉结合。虽然有的学生还免不了中式英语,还是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激励的语言,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轻松的、愉快的感知英语的魅力,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三).加强师生互动,进行课上操练

在新教材的指导下,英语课堂不能满堂灌,要多用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法。例如,教授单词时,重点单词和句型应多操练,举出各种典型例句,和生活性强的例句,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反复操练中,兼顾那些学困生,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效地增强了课堂凝聚力。

(四).增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

课前预习,对于上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打造英语高校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布置可课下作业时,最好分成学习小组,利用早、晚阅读时间,小组长可以起到督促和检查的作用。当然,课上导入和复习也是检查的重要一环。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留点自尊,也就给他们留下了学习的勇气。

(五)、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师生关系:

1.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普遍喜欢那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喜欢那种接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活动的重心,只有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和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勤奋思考,积极与教师交流,主动去发现问题、摄取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难点,还要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因为这是互动教学的前提条件。

2.要重视师生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作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就会由厌恶老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重视师生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显得非常必要。

3.在互动中保持对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关注

保持对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在注重那些思

维活跃、性格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且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也要保持足够的关注,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有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4.教师角色的转变

英语互动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从“教”转为“辅”,即我教你学,转到你学我辅。它还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很好的去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只有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把互动教学搞好,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从而达到在“玩中学”和“学中用”的目的。

总之,多关心、关爱学困生,把他们也融入到英语学习大课堂中,只有全班整体的参与,才算是真正的英语高校课堂。

六、有效教学与适度训练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包括学也包括习。课堂练习是学生课堂独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即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以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总之,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与智能的发展关系密切,指出只有牢固掌握知识才能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技巧与智力、能力。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从质和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使之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一)、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练在点子上,使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基础知识,解决难点和纠正倾向性错误。

(二)、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友善用脑的理论证明:后半堂课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面带倦意,兴趣开始转移,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把练习设计得新颖有趣,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开展游戏式、竞赛式等趣味练习。

(三)、生活性原则。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层次性原则。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逐步提高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反展,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要求。

(五)、开放性原则。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七、有效教学与教师反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不断地从一个遗憾走向另一个遗憾,才能不断地收

获精彩。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的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地?”“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一)教师反思的含义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也说明了反思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是促进自身成长的“助推器”。反思给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后的自我评价,还可以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奇思妙想、自己的教学研究等记录下来,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材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宝贵财富,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反思更是成就教师、发展教师、完善教师的必经之路。教师反思形式有即时反思、教学随笔和教师博客等,这些形式因其简洁和有实效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认可并使用,且日渐成为教师成长必备的基本功。

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去探索的过程,而且需要同伴互助。另外,反思不单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师反思的内容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2、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

3、教育教学知识内容的反思

4、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反思

(三)教师反思的作业

1、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3、改进职业生存方式

4、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四)教师反思的方法

1、教育日志

2、教育案例

3、教育叙事

4、教学后记

5、网络教研

有效教学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天路。她一路上都是教师专业成长之旅的加油站和新起点。作为教师,我们都会快乐的行走在这条路上,为幸福而歌唱!因为一路上没有尽头,但有不尽的收获和无限的希望。

参考文献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2

一、教学媒体使用中的有效性缺失现状

田长华指出, 当前中小学教学媒体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恰当选择及运用教学媒体;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好教学媒体与人的关系。

郝铁钢对四所中学8个班42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 有近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学媒体困扰;学生在回答是否满意现有的教学媒体设备时, 有78%的学生回答不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媒体的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 如没能借助教学媒体使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等。本课题组对成员所在的安徽铜陵、金寨、安庆三地学校的调查也进一步证实了郝铁钢的结论:普通高中学生现代教学媒体困扰严重, 问题突出, 教学媒体未能有效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当前,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媒体使用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对传统教学媒体使用的轻视和对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的不当使用或过度使用。

课题组对三地的中学英语课堂调查发现: (1) 教学媒体的使用单调:基本只用板书、教科书、试卷、录音机和多媒体课件; (2) 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使用根据年龄呈现两个极端:年长者偏爱板书, 极少使用多媒体和录音机的USB功能;年轻人喜欢多媒体, 信息量大一点的内容很少板书; (3) 教学媒体的选择随意性大, 主要依据个人习惯和经验; (4) 学生对教学媒体使用的满意度不高, 主要是媒体的使用不能充分服务于教学内容, 整体上缺少变化。

针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八成以上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媒体未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主要表现为媒体的不当选择、不当使用及未能物尽其用, 使得教学媒体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使用中的有效性缺失现状固然说明现阶段教师的媒体素养乃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学环境以至于学生能力等方面还很有限。然而,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促进教学媒体有效性的发挥仍是中学英语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二、教学媒体理论的有效性缺失

1. 教学媒体分类理论的不良影响。

教学媒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作不同的分类。然而, 最常见的分类法是按照媒体发展先后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从2000年至今, 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其世纪期刊上以传统教学媒体或现代教学媒体为全文检索项的精确匹配文章有七千余篇。我们在访谈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依据此分类作媒体的第一道选择, 然后再在此类别下考虑具体的媒体。这种分类法在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主导地位直接导致了现代媒体使用的跟风而上和对于传统教学媒体使用的忽视。

传统与现代之分隐含着落后与进步的区别, 而事实上, 传统教学媒体沿用至今,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很多时候是不可替代的。比如, 教学模型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三维电脑效果所无法比拟的。而在不具备实体模型条件时, 教师采用三维效果图作替代, 但如果一味地以现代代替传统, 就会造成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局限。又如, 纸质文本所给予学习者的亲切感和便利性是电子文本所远不能及的, 也就是说, 在教学过程中, 媒体的使用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教师不应按照传统与现代的标准摒弃某类媒体, 而应以各类教学媒体的个别特点为主要依据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工具性特点, 达到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 教学、教研部门在日常教学、公开课、教学比赛中不应限制教学媒体的使用, 除非是为了促进某个媒体的推广。这就好比教学活动不该限制教学方法一样, 除非是为了学习该教学法。而事实上, 教学媒体是附着于教学方法, 服务于教学活动的。由于近些年来对于教学媒体作用的放大宣传, 导致对教学媒体的普遍甚至过分关注, 这既促进了媒体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 也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

2. 教学媒体的选择理论不能切合一线教师的需求。

教学媒体选择的决策模型主要有以下五种:问题表;流程图;矩阵式;算法式;表格式媒体选择程序。以上五种方法为教学媒体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决策模型,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几乎没有人通过回答问题、填图或计算来决定选用何种教学媒体, 基本上都是根据教学活动安排, 凭经验做出决策。当然, 这类经验也往往是决策模型的快速反应, 但确实极易受到一些主观错误意识的影响。

其次, 媒体选择的标准模糊, 其尺度仍以个人感受为主。如所选媒体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全靠个人把握, 不同教师可能给出不同答案, 部分教师甚至感受不到不同媒体在这方面的明显区别。

教学媒体选择理论不切合教师需求导致实践中媒体选择标准的模糊性和经验性, 致使媒体使用中常常出现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如片面强调信息容量, 忽视学生的记忆规律;片面强调声光电的多感官刺激, 忽视学生的注意发展规律;片面强调教学高效率, 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3. 教师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媒体训练。

教学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教师们在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早已不敷使用, 而中学又几乎没有教学媒体方面的培训, 这就造成媒体的学习以自学为主, 媒体使用的效果以自我感悟为主。这种以落后策略驾驭的媒体教学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媒体有效性的发挥。

由此不难看出, 中学课堂需要的是真正符合教师需求, 行之有效而实用便捷的媒体选择策略。

三、呼唤切实有效、实用的教学媒体使用策略

综上所述, 中学课堂教学需要符合教师的现有知识水平、实用有效、操作简便、可供普及的教学媒体选择模型。该模型应能平等科学地帮助一线教师认识和学习恰当使用媒体, 解决目前中学课堂媒体选择和运用中的弊端。本课题组针对组员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教学媒体使用手册, 在小范围内试用, 希望可以作为解决方案之一, 方便教师认识和使用教学媒体。

该手册优点如下: (1) 客观平等地对待媒体的使用; (2) 为教师提供多重媒体选择实例, 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3) 操作性强, 使用者可以简单套用或作进一步学习研究, 便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参考使用; (4) 创造性空间大, 有利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展对教学媒体的认识和研讨; (5) 尊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 帮助教师发展个人特色。

参考文献

[1]关立雁.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的绩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郝铁钢.高中学生现代教学媒体困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5.

[3]胡媛媛.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教学媒体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5]田长华.中小学教学媒体改革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导刊, 2008, (7) .

[6]王颖.现代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7]徐国芹.探索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 .

[8]徐鑫鑫.课堂教学传播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研究[J].2009, (12) .

[9]许易, 杨成.教育技术史视野下现代教学媒体的适应性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3) .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3

关键词:课堂导入;课堂阅读;课堂提问

有效的课堂教学指的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导入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故宫的图片,让学生先猜一猜这是哪里,是什么建筑。学生看到故宫博物院的精美建筑与布局,都被深深地吸引了。然后我为学生介绍故宫的一些背景: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所居住的皇城,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学生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时,我便开始进行课文的讲解,学生跟随着我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这节课的教学十分成功。

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还很少,他们对于一些新奇的、不熟悉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内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阅读的有效性

课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由于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若是我们在教学时还是像学习说明文那样,让学生单调地读课文、分析句子、分析文章的结构等,就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把握感情的基调,读准语气。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我就为学生演示朗读的语气,即两个“盼望着”,语气逐渐加重,要表达出盼望的心愿、欣喜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逐渐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春带给人们的希望,实现了有效的课堂阅读。

另外,对于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师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文言文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学习方式,即先让学生了解大概的内容,然后再逐字逐句分析;对于一些寓言,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将寓言故事表演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寓意等。

三、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精心备课,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能抓准时机,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思考。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为了检查学生初次阅读的成果,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在学生稍作思考后,我点名进行提问,促使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问题。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再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为学生布置了几道思考题,分析人物的心理,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然后在班级内分享结论,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上一个层面。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在指明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尽量全面,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则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与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是社会发展对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目标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与专业素养,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导入、课堂阅读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赵重阳.论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D].沈阳师范大学,2014.

中学化学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研究 篇4

摘要:化学是初三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做好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化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情境教学 有效策略

情景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初中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比较显著。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将学生的个性与化学教学有机统一,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将学生置身于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语言、实验、多媒体等素材,焕发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活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涉及大量有趣的实验和学生未知的知识,起初的化学教学学生兴趣高涨,但是随着知识的深入,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下降。如何让学生保持对化学学习的长久兴趣才是教学的关键。因此,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趣味联系起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例如,《烧不坏的手帕》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手帕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手帕穿过了手绢,拿下手绢一看,并没有烧焦。这样的实验现象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学生都感到十分惊讶,急于想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有趣实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讲解新知识,帮助学生解除疑惑,瞬间将看似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有其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被重视,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不再单一是教学成绩,更要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要有目的的进行提问,不能让问题教学流于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例如在学习《定量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一节时,实验结束后,提出一下问题:

1、你从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红磷?能不能用木炭?为什么?

3、这个装置是否有缺点?如果有缺点你有什么方法进行改进?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学会边动手边思考的学习方法,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生们纷纷提出不同的改进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将生活引入化学情境中来,提高对化学的认识

生活处处皆学问。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R出发,构建新的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学生们都知道憋气时间长了,我们会感到胸闷、蒸馒头要用碱面发面、去掉水壶中的水垢我们可以在火上干烧等等生活常识,只是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并不懂得用化学知识去解释这些原理。但确是学生真是体验到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来引入课程,借助生活实际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把被生活所应用,学生体验知识的用途后,会更加主动的去深入探究化学知识。

四、运用先进的教辅工具呈现情境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丰富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优化课课堂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但评一本教科书和教师一张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化学实验教学当然也就是流于形式,简化为学生对化学实验结论的记忆。而今,教育中,多媒体已经普遍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先进科技的引入,使得很多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化学实验,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知识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氧气》时,我借助计算机为学生播放实验,两个鱼缸分别装有两条鱼,一个鱼缸上面盖上一张纸,四边贴起来,使鱼缸密封,另一个鱼缸上面也盖上一张纸,但是纸与鱼缸之间有缝隙,两天后,第一个鱼缸的鱼死掉了;让学生观察后分析实验结论,了解氧气的特征。

总之,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总要的作用。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众多情境创设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研究和总结,一切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5

教师培训心得

《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研究》英语教师培训心得

今年7月9号和10号,我参加了全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学习活动,有三位专家给我们进行了专题讲座,其中市教科院刘建清老师的讲座《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研究》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在此次讲座中,刘老师首先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即教学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接着他谈到了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即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课程目标在特定时空的实现程度;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之后他谈到了六个有效性: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组织、活动、多媒体使用和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最后他讲了一节好课的标准:80%的学生达到80%的目标;课的结构合理完整、进程有序;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任务定位准确;目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交待。

听完这个讲座之后,我不禁陷入深深地思索当中。为什么我们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卖力,但实际效果却并甚如人意呢?由此看来,我们在课堂中很多的教学行为时无效或低效的。结合刘老师所讲的有效课堂的诸多要点,回想自己以前的种种教学行为,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和改进的:

1)教学目标的可测性与操作性

在备课时,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有针对性、可测性和操作性。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写情感目标时,往往写得十分模糊、空洞,而不够具体,给人感

觉这样的目标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写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一般不会出现。所以说,对于没有操作性和可测性的情感目标,在备课时我们就不要写进去。

2)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有时课型定位拿捏不准,明明是一节新授课,可上着上着又往复习课上走,结果一节课下来,自己都不知道这到底是节什么课,因此在上课前我们应该先确认好课型方能设计教学过程。还有就是,在课堂中,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单

一、乏味的操练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年级越低越要如此。第三就是拓展巩固环节有待加强。长期以来,我总认为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难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所以不敢放手,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语言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运用和交际吗?

3)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每节课都会有教学的侧重点,在组

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我们的教学语言要简练、明确,提问时要切中要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做一个会听讲的孩子;我们要精心设计板书,使其成为这节课的一个脉络、主干;我们还应精心设计家庭作业,让家庭作业真正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6

研 究 工 作 总 结

自本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不但深入学习教学互动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积极探索,还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进行研究活动,加强校际合作,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不断推进课题研究,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在总结中完善、在交流中探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二、总结得失,进行反思,通过研究课课例、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前集体研究确定教学目标,选定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分头备课,互相听评课,进行反思,取长补短,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得失,促进教学研究不断深入。

三、资源共享,科研合力。

我们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此,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典型课例、心得体会交流。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分教研组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

2、对比研究法: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3、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事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课题组成员在个体的研究实施后,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4、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五、研究的策略

1、改变以往选取实验班及确定实验教师开展研究的形式,在校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班级、学生作为实践对象,边运用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而进行扩展,把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全体课题组成员为研究者,逐步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课堂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主阵地。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立足课堂,把每一次的合作课堂都作为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提炼。

3、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挖掘资源,让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活动中体悟合作的价值,增强其合作的主动性,使之具有良好的合作心态,掌握合作技能。

4、每个实验教师锁定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跟踪对象,了解实验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实验策略。

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为了合作而“合坐”。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传统的教学观是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如果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也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搭车现象”。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机”,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4、小组合作的时间不足。

在某些数学课堂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呈现问题后缺少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教师充当积极的旁观者。

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有教师良好的监控。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如果没有教师的监控,合作小组的学习必将是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因而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随时进行监控,确切的说,教师应该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及时掌控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既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可有的课上,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老师“袖手旁观”,没有参与交流、讨论,或是在参与中没有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同样出现“假合作”现象。更有甚者,学生在一旁热热闹闹地进行合作学习,自己却高踞讲台背教案,思忖着自己下一步该说什么话。

6、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技能性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1)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只顾自己讲,不会倾听;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就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2)组际交流时学生常常以“我”而不以“我们”进行表达,如此等等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技能,这种无效的合作不但达不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目标,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事倍功半。

7、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

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没有思维含量和常用这种不合时宜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二)解决策略 对策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三方面来操作:

(1)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在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合作小组组长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也可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完成。同时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记录,由专人负责记录。只要有了一定的规则,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更好的避免消极组员的产生,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尊重他人,建立平等、民主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对策二:选择适合的合作内容,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

交流与合作并不是随时随刻都能进行的。交流与合作没有必要,也不能简单的进行规定。合作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为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或需要合作的内容,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结合数学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是既注意有一定基础性,有要有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愤悱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的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对策三:教师积极参与,切实进行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控。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效应。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儿童文化,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不能以“传授者”或时刻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

对策四:合理评价,激励学生。

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口头汇报,也可书面考查.小组合作评价还要考虑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

1、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每次,我都以充满期待的心里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困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因为,合作探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前进,共同进步的!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团体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体的责任感。

以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合作热情,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策五:把握合作时机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怍的精神。

2、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学生学习中出现困难是很经常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让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3、意见不一,有分歧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时候往往会出现全班同学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甚至激烈争吵的情景,这时也是一个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很好时机。

4、遇到开放性问题时。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的,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对策六: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加强合作技能的培养。一是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并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每个成员轮流做,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组内主要意见等等,从而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七、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确立目标→合作探究→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检测 教师活动:创境激趣→→点拨解惑→捕捉信息→调整训练→反馈达标 学生活动:自学寻疑→听讲释疑→多向交流→灵活运用→巩固达标

1、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

2、合作探究必须是建立在个体充分的、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之上。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契机。

3、教师必须悉心创设民主交流的氛围,对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4、评议小结是对上一环节中各小组的表现及探究结论进行综合性评价。

5、通过课堂的练习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

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推动了我们教科研工作的全面展开。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生生间、师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动,使校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学生层面上,良好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合作技能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健康的情感态度,掌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均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学会了合作。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7

一、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树立有效教学观念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是部分农村英语教师思想中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和观念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自然显而易见。因此,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树立有效教学观念,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农村英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英语基础水平,围绕英语教学内容实施层次化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便顺利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2.农村英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而是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对英语的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3.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素质教育观念进行贯彻落实,以新观念和新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善于学习英语。

二、农村英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很多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因此,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农村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既可以帮助农村学生克服紧张心理,让学生将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展现出来,从而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农村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英语朗读比赛、讲英语小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乐于参与英语课堂活动,又可以让学生在体会到英语学习乐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

农村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英语课堂变为自己的“一言堂”,限制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英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英语教学情境,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农村英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为学生布置合适的英语课堂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农村英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农村英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团队意识。

同时,农村英语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益友,关系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理解和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分享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英语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

四、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对农村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英语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差异和生活环境差异等问题,以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为主,注重鼓励和表扬,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农村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互结合,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其中教师的评价需要注意语言和方式的合理运用,既要起到评价的作用,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例如对于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其学习的过程,表扬其在英语学习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的同时,委婉的点出其在成绩方面的不足,鼓励学生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以取得更好地回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农村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肯定,从而在英语学习中迸发出更大的热情。

总之,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注重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摘要:本文从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农村英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农村英语教师需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8

【摘要】纵观现在的教育形式,小学英语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追求高效的英语课堂,与学生之间进行语言知识的交流,教师不断通过各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和水平,但却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充分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对英语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有效性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89-01

前言:随着英语在我国普及,小学阶段学生就要对英语有基础的掌握,但根据调查显示,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较低,致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模式老套、古板。因此,要大力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完善小学英语的课堂效果,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于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现状分析

1.英语知识方面

小学英语主要以词汇为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英语有初步的了解和积累丰富的词汇,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熟练地运用,但是教师比较注重传统的语法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2.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

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缺少英语教师,导致英语课程不能普及,英语教师的师资相对较少,国家缺乏对英语教师的培训,使得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有较高的难度,教师不能把全部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能对英语熟练掌握和理解。

3.英语的语言知识

英语在我国作为一门外语,最重要的还是语言,因为只有能够对语言熟练的运用,才能与其他人沟通交流,但是,现在的英语教学却缺乏对学生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不规范,经常采用中文进行教学,只注重教授语法的知识,课堂气氛死板,导致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1]。

二、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师缺乏对英语教案的设计

由于现在的英语教师用书比较丰富,里面的内容合理明确,因此,教师经常用英语教师用书代替英语教材,在讲课的时候对英语用书上的知识照搬照抄,没有明确英语教学计划。而且,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完全不备课,在课堂上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自己教授的每一届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和英语知识,毫无创新[2]。

2.英语教师偏爱学习好的学生

由于英语的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很难提高学生英语成绩,而有些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却能够灵活的运用,这就使英语教师偏爱这些学习好的学生,忽视了中等生和差等生。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困难,不敢向教师提问,得不到解答,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学习英语更加困难,慢慢的对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

3.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守旧

英语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尤其是小学英语,但是教师却缺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英语同其他理论性课程一样无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使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减弱。

三、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的策略

1.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师要把创设情景教学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使教室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比如:学校可以在走廊上布置一些名言警句或一些名人的简介,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学生的作品,像学生的英语写作、展示学生的作品、在学习角放置一些英语图书,把课堂环境与教学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

2.加强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运用英语,会说英语,会讲英语。例如:教师在讲解“sorry”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先使学生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然后带领学生读单词,让学生能够不在教师的带领下自己读单词;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进行表演,一个学生做错事情向另一个学生道歉,使学生明白这个单词的运用;最后,加深学生对这个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3.英语教师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教育中,先进的技术也得到运用。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把教学方式局限在课本知识上,要利用先进的网络知识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音频、视频、图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收集一些关于英语的知识,从而帮助教师教学,使教学效果更好。比如:教师要讲解“Whoon duty today?”这句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自主预习,了解这句话的读法和基本意思,课上教师可以提问同学,检查预习的效果,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音频,使学生会读,再播放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中的人的做法,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作用,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结束语

总之,要达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通过多种方式教学,要经过大家的努力和合作,才能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使教师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小学生英语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49-59.

[2]梁咏.小学英语起点班加强单词读音教学效果的探索[J].广州教育,2012,(1):30-40.

中学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9

课题名称:中学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学校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资源的贫乏和低效使用限制了教学收获的有效性,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针对以上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本课题的提出,就是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帮助教师发现或鉴别有效教学行为和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建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及其专业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均以创建和谐、高效、优质课堂教学为核心内容,从理论上为教师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学最优化理论”则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而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教学的效益。它更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的成果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在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了长期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地科学地研究。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他们无不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进行“推进有效教学,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其主要目的是: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教、批、辅、靠等“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

划,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学生,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有效课堂,积极探索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2、可以了解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引起、维护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以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1.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学科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学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目标教学意识,知识探究意识,情境建构意识,教学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

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优化课堂训练,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学习习惯。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努力做到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多元化,促进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化,从“形式”向“效果”转化;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甚至高效性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要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具体研究内容是:

1、当前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

2、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有效性教学中教学任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的研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教师行为的研究、学生行为的研究、教学评价的研究、教学环境的研究、教学反思的研究);

3、高效优质课堂新授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的研究;

4、学校的教学资源现状及改进策略。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1.4-2011.5)

调查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根据调查结果确立课题,论证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向上提交课题研究计划;组建课题科研小组,下达研究任务,组织业务培训。

2、实验研究阶段(2011.5-2011.6)

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了解我校课堂教学实情,提出改进策略。召开研讨会、报告会,组织教师创新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收集、整理有效教学相关资料,完成高效优质课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汇编 编写、推出高效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完成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的建设。考察学习交流,收集资料信息,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3.成果总结阶段(2011.7-2011.10)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专著;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根据情况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及教研活动,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5、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对其自身从事课题研究的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而又系统

地揭示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找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五、研究成果的展现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安全管理工作总体要求下一篇:大明湖水边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