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

2024-05-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共8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 篇1

课程名称: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如变量、数组、控制结构等;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与应用的基础上引入函数的结构与应用、指针的概念及其应用、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应用、算法设计与实现、结构型数据的应用及文件的操作等面向应用的知识点介绍;然后在上述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数据结构专题.包括链表、栈、队列和二叉树的概念与应用。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

教 材:《C语言程序设计》 谭浩强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参考书目:《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 张基温 唐永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打下基础。本课程列为必修课的专业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列为选修课的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与工商管理、应用物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安排了模型测绘实践性教学环节

内容:由简到繁两次共测绘1~2个模型。

目的:培养学生测绘和徒手绘图的能力。

要求:测绘的投影图,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图示方法适当、物体的形状表达准确,尺寸标注完整、清晰。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

教 材:

1、《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巩永龄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2003年

2、《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 巩永龄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2003年

课程名称:电路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类(强电、弱电)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

教 材:《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

1、《电路分析基础》周 宝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编 高教出版社 1993年

3、《电路基础》王定中等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年

课程名称:电路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有计划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在实验技能方面达到下述要求:

(1)能正确使用最常用的电子仪器、电工仪表、电机和电器等设备。

(2)能按实验要求,安排并操作实验电路。

(3)能准确读取实验数据,测绘波形,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4)能阅读简单的电器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原理电路图。

(5)具有一般的安全用电知识。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电路分析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实验时最好两人一组,确保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教师要进行检查;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编写实验报告。

教 材:自编讲义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电路及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初步具备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简单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的实验非常重要,实验内容应紧靠理论大纲。每个实验2学时,共16学时。实验应以设计型和综合型为主,以验证型为辅。由于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实验应能以最大限度动态地跟踪新技术。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主卷),实验测试(副卷)

教 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

1、《模拟集成电路基础》(第二版)冯民昌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年

2、《模拟电子电路基础》 张凤言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电路及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与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基本逻辑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并初步具备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和器件构成简单数字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实验非常重要,实验内容应紧靠理论大纲。每个实验2学时,共16学时。实验应以设计型和综合型为主,以验证型为辅。由于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实验应能以最大限度动态地跟踪新技术。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主卷),实验测试(副卷)或课程设计

教 材:《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

1、《数字逻辑与系统》 侯建军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年

2、《模拟电路实验》 自编讲义

3、《数字电路实验》 自编讲义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简介:电力电子技术又称为电力电子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包括对电压、电流、频率和相位的变换。电力电子技术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本课程着重学习器件的特性和对电能进行变换的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本课程开设16学时实验。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主卷),实验测试(副卷)

教 材:《电力电子技术》 第一版 王兆安 黄俊 西安交大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

1、《半导体变流技术》第三版 黄 俊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 周明宝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 张 立主编 科学出版社

4、《电力电子技术习题集》第一版 叶 斌主编 铁道出版社

5、《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 邵丙衡 铁道出版社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简介: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平台课),是必修课,是以原理为主的理论性课程;主要讲述自动控制原理与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等内容。

根据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动控制原来可分为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一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这些理论研究较早,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控制论是60年代在古典控制论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内容主要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变参数、非线性、高精度、高效能等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最优控制、最佳滤波、系统辩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应用数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使现代控制理论又在研究庞大的系统工程的大系统理论和模仿人类智能活动的智能控制、生物控制、模糊控制等方面有了重大进展。本课程实验单独开设。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末闭卷考试或课程设计

教 材:《自动控制原理》吴麒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自动控制原理》李友善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2、《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戴忠达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3、《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胡寿松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4、《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

5、《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版 文锋 贾光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年

课程名称:信号分析与处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信号的时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离散信号的变换域分析;随机信号;模拟滤波器;数字滤波器等。本课程开设10学时实验。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加实验操作考核

教 材:《信号分析与处理》 姜常珍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信号分析与处理》(第二版)芮坤生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信号分析与处理》 赵光宙 浙江大学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信号与系统》 王应生等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名称:电机学

课程简介:《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变压器、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一般运行分析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电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电机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对电机进行一般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本课程实验单独开设。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或课程设计

教 材:《电机学》 汤蕴璆 史乃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

1、《电机学》许实章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电机学习题集》许实章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机学》 丛望著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电机学》 第三版 周鹗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年

4、《电机学》 高之梁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3年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简介:本课程在介绍了电力拖动基础知识之后着重介绍了常用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调速系统,对各种调速系统的构成、运行原理,控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介绍了v-M单双闭环系统、可逆系统及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对直流调速系统从基本控制原理到系统的控制规律及其静、动态性能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的分析。

在交流调速系统中,介绍了交流调压调速、串级调速、变频调速三种交流调速系统。对变频调速系统按他控式、自控式、矢量控制式的分类方式,介绍了异步电机、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无换向器电机等电机的各种变频调速方案。对交流调速系统以阐述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控制系统构成、分析其控制规律及控制策略为主要内容。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或课程设计

教 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陈伯时主编 上海工业大学

参考书目:

1、《电力拖动基础》 魏炳贵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 B.K.BOSS著 朱仁初译 西安交大出版社

3、《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马志源主编 科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以8086CPU为典型机作背景组织教学,通过介绍8086微处理器的逻辑结构、工作模式、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微机I/O接口的基本概念、8255、8253、8259、8251等常用接口芯片的应用技术,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微机接口技术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技巧。本课程开设16学时实验。

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具有阅读各类微机硬件技术资料的自学能力和进行微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开发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微机硬件基础。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考核或课程设计

教 材:《计算机硬件技术教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贾智平等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年

参考书目:

1、《从8086到 Pentium III——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马维华等编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2、《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 刘乐善等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从16位到32位》第二版

戴梅萼等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

4、《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三版上册 周明德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

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朱德森 温鹏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电气CAD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含电气CAD系统的工程原理、当代CAD软件的技术特点、EES软件的主要内容等。以及绘图前的准备知识,绘图设置,绘制平面图形,绘制工程图形,其他绘图命令及编辑命令的用法,零件图的绘制,提高绘图效率的方法,装配图的绘制,图形打印输出,3D实体造型,3D模型生成工程图。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电气工程图绘图、变电工程图绘图、输电工程图绘图、建筑电气、工厂电气控制图绘制、电子线路图绘制、通信电路图的绘制等。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

教 材:《电气工程CAD》 刘增良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年

参考书目:

1、《电子线路CADProtel 99使用指南 》1-10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中文AutoCAD2002/2004综合培训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3、《Auto CAD工程制图》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适用于学习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本课程既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是英语的学习,具有双重意义。通过对有关本专业的英语原著的学习,了解、熟悉本专业常用英语词汇及相关的语法和习惯表达方式。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使外语达到实用的水平,能够从外文资料中获取知识,为工作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一门专业知识。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

教 材: 《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李久胜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

1、Power Semiconductor Controlled Drives G.K.Dubey Prentice-Hall

2、Power System Protection

3、Power Electronics and AC Drives B.K.Bose Prentice-Hall

4、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

5、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6、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课程名称:工厂供电

课程简介:《工厂供电》是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也是强电领域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供电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工业与民用电力用户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工程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基本知识。同时,了解电力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考试

教 材:《供电工程》 翁双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参考书目:

1、《工厂供电》第二版 苏文成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年

2、《供电技术》第三版 余健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年

3、《电气工程基础》第一版 刘涤尘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4、《工厂供电实验指导书》 自编讲义

课程名称:Matlab语言与系统仿真

课程简介:《Matlab与机电系统仿真》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本课程对学生使用matlab进行软件开发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具有使用matlab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分析、调试程序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本课程主要介绍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要点、matlab程序设计的程序设计方法、matlab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matlab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等内容。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考试或课程设计

教 材:《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魏克心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第一版 薛定宇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

2、《MATLAB/Simulink 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薛定宇 陈阳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3、《科学运算语言 MATLAB 5.3程序设计及应用》 薛定宇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出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课程简介:《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必修课。培养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电力网的潮流计算、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短路计算的基本知识、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考试

教 材:《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何仰赞等编 转载自百分网http:// 更多相关文章自动化专业就业待遇2011-06-30 新闻学专业描述2011-06-24 文科试验班类专业排名2011-06-24 生物工程专业介绍2011-06-21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2011-06-19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排名2011-06-19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介绍2011-06-1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2011-06-1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怎么样2011-06-1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排名2011-06-1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2011-06-1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介绍2011-06-19 建筑学专业介绍2011-06-19 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前景2011-06-19 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2011-06-18 上一篇:护理学类专业描述 下一篇:护理学类专业排名

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一文由百分网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2011-06-18。最近更新自动化专业就业待遇 ★长安大学跳楼事件 广告学专业课程 对外汉语专业排名 语专业描述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 工商管理类专业怎么样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 教育学专业介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统计学专业描述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 交通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 热点文章2011年陕西三本院校排名 2011高考热门专业排行 2011年湖北三本院校排名 2011年河南三本院校排名 2011年四川三本院校排名 文科热门专业有哪些 全国三本大学排名 会计专业大学排名 2011年广东三本院校排名 西安三本院校排名 文科生学什么专业好 文科什么专业好就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 文科女生学什么专业 全国三本院校排名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2011.百分网 版权所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 篇2

一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试验分析技术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 业务要求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工程等;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 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以及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调查, 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 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 分别构建了以模块化课程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和专门化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 以知识应用为主线, 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和“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 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 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 并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综合化改造, 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 删减重复的教学内容, 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据此, 我们将专业的理论知识组成一些模块化课程, 并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从知识需要的角度既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再学习的基本要求, 又满足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基础模块包括体育、数学、英语等基础素质课程, 主要是国家统定的教学内容,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备环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岗位的特点决定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受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 具备一定的本专业及适应相近专业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掌握一种外国语的基础知识, 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科技文献和资料, 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本课程要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强, 完成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专业分流, 科学运用竞争激励机制,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 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可从根本上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竞争意识, 促进校风和学风建设,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 强化实践,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强化实践就是知识的应用,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既要巩固知识, 进行技能性的转化, 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 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如果学生有了知识, 不去引导他们用于生产实践, 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二是要严格遵循科学理论和规律, 认真踏实去实践、探索。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即: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在院内完成, 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该模式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仿真性等特点, 使教学更接近企业技术发展水平, 并与企业实际技术同步滚动;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 达到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借助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教学装备, 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林义忠、黄振锋、黄炳琼.综合性实验在机电专业中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S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 篇3

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验课时的数量有限,开设的实验都是某些书本结论、定理的验证,学生不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也可以用理论知识模拟出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导致不去做实验或者不认真做实验;另外实验报告千篇一律,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没有自己的实验体会,为了实验而实验,毫无积极性;久而久之,实验成了理论验证的辅助手段,不再是探知未来的手段,实验对学生失去吸引力,无法起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目前实验设备主要是采用实验箱,如数模电实验箱、微机原理实验箱、自控原理实验箱等,实验箱好看易用,导线、元器件符号画的非常清楚,实验指导书写得很详细,学生只是按指导书提供的步骤“照葫芦画瓢”,就能把电路接对,做好实验、记录数据、撰写报告,而老师检查的时候往往主要看学生们的线路正确与否,至于元器件到底是什么样子,什么工作原理,实际电路中如何去使用等学生一般不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结果可能是实验做了很多,而不会观察实验现象,更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甚至不会使用仪器、仪表、不认识元器件。实验中学生们主动思考很少,缺乏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实习基地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很多企业由于效益、保密、管理、淡季、旺季等原因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专业实践的改革

构建了新的实践课程体系

该专业于2011年、2013年间先后2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课程体系框架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实践课程的学分,实践环节和课程占总学分达到29.11%(实践学分为49.5,总学分为170)。二是减少验证性的实验的数目和比例,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数目和比例,如现在已经开设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实验、PLC实验,已经全部为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三是把课内实验逐步剥离,把内容相近或自成系统的实验糅和在一起,独自成课,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四是注意电气类专业软件的学习和使用,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一个专业软件。

实施“项目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增加了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的数量

所谓“项目式研究性实验”是指在实验前,任课教师向学生下达实验项目任务书,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元器件、搭建电路、测试性能参数、撰写实验报告,以完成实验任务。其规模及工作量略小于课程设计,其教学过程与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相似。

采用模拟仿真软件,优化实践教学效果

采用“计算机模拟—模拟练习—实验室实训”的三步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学生首先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了解操作程序和设备性能;而后在到实验室模拟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最后再进行实际的操作,完成实验。

改进实验设备,自行研制实验装置,强化工程教学效果

电工实训、机电控制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实验平台,大多都是厂家专门设计的实验台。这类实验台往往比较适用于演示、验证性实验教学,实验台中的电气元件都是隐藏在实验台内部,接线也采用插头式,学生虽然也能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却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严重欠佳。为改变常规实验设备带来“实验元件隐蔽化、实验操作程序化、实验现象表面化、实验效果被弱化”实验教学现状,自行开发研制了“DJ—1型电气控制综合实验台”和“机电创新实验平台”,在保证学生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与步骤,自行选取工业化元器件,自行设计和搭建实验电路,自主完成测试操作”的实验方式。该实验装置的特点在于:所使用的元器件均为工业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元器件;所有元器件均裸露在操作面板上,由学生自由选用;学生直接在操作面板上,自行设计控制电路、自行组装实验电路。

利用学生专业协会平台,引导学生实践动手的业余化、自主化

与本专业学习相关的协会有电气自动化协会、电子设计协会、工程制图协会等;本专业约30%以上的学生成为这些协会的会员,为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学生的自我爱好创造了平台。在学生协会这个平台上,学生们获得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各种制作(电路设计、绘图)活动频繁开展,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的业余化、自主化。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经过几年的建设,校内金工实习、电力电子、高低压供配电、PLC和变频器、单片机等为主要内容的实习基地和场所;同时和江淮电机、索伊电气、六安供配电企业和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该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便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一线工业实际操作流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后的效果

2010年以来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逐步进行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习、实践、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能熟练使用实验所用到的仪器仪表、实验设备等,元器件也不仅仅停留在符号图的阶段,对其实物结构、特点、如何使用也非常熟悉;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毕业论文紧扣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论文做到与科研技能相结合。通过以上实践环节,基本能做到本专业“强弱电相结合、软件硬件相结合、元件和系统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以国家、省及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为抓手,广泛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兴趣,积极组织校内竞赛,如PLC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竞赛和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的热情,达到了提高学生动手和综合素质的目的。近几年来,该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竞赛中获奖十余项三十余人次,其中包括全国二等奖、安徽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与企业合作,开发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多更全面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和生产一线的工艺和管理经验,实习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学院、老师的不懈努力,该专业已与江淮电机、索伊电气等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由于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遇到理论上、技术上问题均相互沟通,形成了较为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 篇4

老师:

学生: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院:

学号: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自动控制系统

When a specific systemis proposed for a given application,it must

satisfy certain requirements.This may involve the system response or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in a specified way.These requirements that a control system must meet are generally calle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当一个精细的系统被推引入一个给定的应用程序的时候,它必须满足这个特定的要求。这个可能包括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精细方法的最佳组合。一般把这些一个系统必须处理的要求叫做性能指标。

The performance that of a control system can be considered in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pertains to the specification as they directly relate to system response.The second has to do with a

performance index that is a functionof the erroror output.The last part is concerned with system error caused by parameter variations.一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可以从三个部分来考虑。第一个部分涉及到的规格直接和系统响应有关。第二个部分和误差与输出功能的性能指标有关。第三个部分与参数变化引起的系统误差相联系。

Control system specifications can directly related to system response as shown in the Fig 8.1.This type of information is germane to second-order systems of higher-order systems which have a pair of characteristic zeroes that are complex and dominate the transient behavior.For example ,a system with characteristic zeroes at-5,-10+j2and-0.5+j2 is a fifth-order system but the dominant zeroes are-0.5+j2.The commonly used terms to describe system specification are peak

overshoot ,rise time ,delay time ,setting time ,bandwidth ,damping ratio and undamped natural frequency.如图8.1所示控制系统的规格可直接的与系统响应有关。这类信息和二阶系统和高阶系统有关,此类系统的特征方程具有一对复数零点,对系统瞬态响应起主要作用。例如,一个有以-5,-10+j2,和-0.5+j2作为特征根的系统是五阶系统,但是这个系统的正解是-0.5+j2.通常用来描述系统规格的方法是尖峰超越量,上升时间,延迟时间,稳定时间,带宽,阻尼比率,无阻尼自然频率。

Peak Overshoot

尖峰超越量

This is measured when the response has maximum value.It is an indication of the largest error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during the transient state.For the system considered we observed that the peak overshoot increased as the damping ratio decreased.The concept of peak overshoot is not limited to only second-order systems.It is often used for higher-order systems that have a

dominant pair of complex poles.These poles are those located nearest the imaginary axis.In most well-designed systems ,peak overshoots are lower than 30%.这个是在响应有最大值的时候测量得到的。这是系统在不稳定部分内输入和输出之间最大的误差的象征。对于这个系统我们观察到尖峰超越量在无阻尼比率下降的时候上升。尖峰超越量的概念不仅限制于二阶系统。它还经常用在有一对显性的复数极点的高阶系统。这些极点就是那些位于离虚周最近的极点。在多数精心设计的系统里,尖峰超越量低于30%。Rise Time

上升时间

The rise time is a measure of the speed of response.It is defined as the time necessary for the response to rise from 10%to 90%of its final steady state error.Sometimes an equivalent measure is to represent the rise time as the reciprocal of the slope of the response at the instant the response is 50%of its final steady state value.For second-order underdamped systems ,the time to reach the peak overshoot is also a good measure of the speed of response.上升时间衡量系统的响应速度。它定义了响应从稳定部分误差的10%上升到90%需要的时间。有时用一个等效值来代替上升时间,及响应达到稳态值的50%时,输出响应上升斜率的倒数。对于二阶欠阻尼系统,到达尖峰超越量的时间也是一个较好的对系统响应速度的衡

量。

Delay Time

延迟时间

The time necessary for the response to reach some value(usually 50%)of its steady state value is called delay time.响应到需要达稳定状态的某些值(通常是50%)的时间叫做延迟时间。

Settling Time

稳定时间

The settling time is defined as the time necessary for the response to increase to and stay within a specified range of its final value.Two of five percent is often stated as the tolerable range.The number of oscillations necessary to reach this condition is also a useful index.稳定时间定义的是响应增加到或保持在系统的终值得指定的单元中所需要的时间。Bandwidth

带宽

The bandwidth is defined as the frequency at which the output magnitude is 0.707as compared to the output magnitude at low(or zero)frequency when the system is subjected to sinusoidal inputs.带宽定义为一个频率,当系统在正弦形式输入作用下,在该频率上输出幅值和低频(或零频)时的输出幅值之比为0.707.Damping Ratio

阻尼比

This is a ratio of the system damping to the critical damping for a second-order system。It measures the damping of a complex pole pair.Higher-order systems may have more than one damping ratio although the damping measured by the most dominant complex pole pair is of most importance.The damping ratio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determining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a system.这是一个二阶系统的阻尼与临界阻尼的比。它衡量主导极点的阻尼。高阶系统可以有多个阻尼比,而由主导极点做对应的阻尼是最重要的。阻尼比是一个重要的用来确定系统的瞬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参数。

Underdamped Natural Frequency

欠阻尼的固有频率

This is directly related the “springiness”of a system.Like the damping ratio it may be applied to second-order systems or higher-ordersystems possessing dominant poles.这直接和系统的弹性相关。像阻尼比一样,它可能被应用到二阶或高阶系统来确定主导极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 篇5

节点分析法

对于很多网络来说,选择节点电压(作为电路变量)是一个很方便的做法。由于电压被定义为存在于两个节点之间的电压,所以我们可以方便地选择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作为参考节点或基准节点,然后和其它节点的电压或电位差相联系。每个非参考节点的电压相对于参考节点来说被定义为该节点电压。通常的做法是选择极性时使节点的电压相对于参考节点为正。对于一个包含有N个节点的电路而言,将会有N-1个节点电压,当然,如果存在电压源的话,他们中的一些可能是已知的。

我们通常选择那个连接有最多条支路的节点作为参考节点。许多实际的电路是建立在金属底版或底盘上,并且通常有很多个元件连接到底盘上,然后这个底盘通常接地。这个底盘于是就可以被称为地,并在逻辑上被选作参考节点。由于这个原因,参考节点通常指地。于是,参考节点的电位就是地电位或零电位,其它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处于零电位之上的某个电位。

应用KCL我们将得到与节点电压有关的方程式。显然,连接有很多元件的节点被选为参考节点时,将结果方程进行简化是可以做到的。然而,我们应该知道,这并不是选择参考节点时的唯一标准,但它通常是最常用的标准。

在图1-15所示的网络中,存在有3个节点,数目如图所示。由于有4条支路连接到节点3,所以我们把它选作参考节点,用所示的连地符号来标明。

节点1和节点3之间的电压表明为u1,而u2定义为节点2和参考节点之间的电压。有这两个电压就够了,其它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电压可以根据这两个电压求出,例如,节点1相对于节点2的电压是(u1-u2)。

现在我们必须把基尔荷夫电流定律应用于节点1和节点2,我们可以通过使离开节点穿过n个电导的电流等于流入节点的总电流来做到这一点。于是,有:

在节点2,我们得到

解方程(1-19)和(1-20)求得未知的节点电压u1和u2。于是电路中的任何电流和功率可以被求得。

节点分析法的步骤为:

1.选择一个节点作为参考节点,将剩下的n-1个节点的电压定为u1,u2……un-1。2.将KCL定律应用于n-1个非参考节点,应用欧姆定律,根据节点电压来表示支路电路电流。

3.求解所得到的联立方程得到未知的节点电压,然后求解其它需要的变量。网孔分析法 网孔分析法为电路分析提供了另一种通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网孔电流作为电路变量。使用网孔电流代替元件电流作为电路变量很方便,因为它可以减少要求求解的联立方程的个数。让我们重温关于回路是一个经过的节点都相异的闭合线路,而网孔是一个其中不包含任何回路的概念。

节点分析法应用KCL来求得某个给定电路的未知电压,而网孔分析法应用KVL来求得未知电流。由于网孔分析法仅适用于平面电路,所以网孔分析法不如节点分析法那样通用。平面电路是一个平面。平面电路是一种可以画在平板上而其中没有相互交叉的支路的电路。否则它就是非平面电路。一个电路可能会有交叉的支路但仍然算是平面电路如果这个电路可以被重新画过使得其中没有交叉支路的话。一个网孔是一个其中不包含任何回路的回路。例如,在图1-16中,电路中有两个网孔,在一个给定电路中流过网孔的电流被称为网孔电流。如果我们把题目中左手的网孔标为网孔1,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这个网孔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网孔电流i1,网孔电流用一个几乎闭合的弯曲箭头符号标明并画在对应的网孔内,如图1-16所示。在剩下的网孔中建立网孔电流i2,方向也是顺时针。虽然网孔电流的方向是任意的,但我们应始终选择网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因为这样做将由于对称法使方程中出现的错误减少到最少程度。

使用网孔电流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因为它满足基尔荷夫电流定律,如果某个网孔电流流入一个给定的节点,显然它也会流出那个节点。

把KVL应用于每个网孔,我们得到:

我们注意到方程(1-21)中i1的系数就是网孔1的电阻总和,而电流i2的系数是网孔1和网孔2的共有电阻的负值。现在我们看到方程(1-22)也是同样情况。

注意到支路电流不同于网孔电流,除非网孔是独立网孔。

网孔分析法的步骤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 篇6

姓名 董柱 班级 电气工程自动化1 学号 1109141013

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力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技术、检测与转换技术等。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科特点

学习本专业将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训练。主要学习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会受到良好的工程试

验基础训练,还有大量上机实习等实际锻炼的机会。学生将在控制与生产自动化、自动控制与自动化软件应用方面获得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学习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电路、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气测试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介质物理、电气绝缘测试技术、高电压试验技术、电气绝缘结构设计原理与CAD、光电通信原理、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电缆材料与电缆工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就业方向: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本科,四年,理工类)专业简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电路、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气测试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介质物理、电气绝缘测试技术、高电压试验技术、电气绝缘结构设计原理与CAD、光电通信原理、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电缆材料与电缆工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方向)(本科,四年,理工类)专业简介:电气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

主要课程:本专业方向是基于传统电工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强弱电相结合的现代的电气技术,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了必需的雄厚的基础课和人文素质课外,主要开设了电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测控电路等技术基础课;开设了数字系统设计、虚拟仪器与测量总线、电工测量技术与应用、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等专业课;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了电磁兼容技术与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工业控制总线、过程控制仪表与装置、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等选修课。

就业方向:电气技术方向主要培养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以及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装置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学位获得后,可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公司中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兼备,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培养从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变换与处理等方面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电路CAD、计算机通信网、电气测试技术、电力工程基础、智能仪器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 篇7

在国内, 陆续有一些高校参照国外进行了学制改革。最早的上海大学在1994年就开始实行三学期制,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则在北京地区率先尝试学期改革。北京大学是在原来上学期、下学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小学期”, “小学期”从7月初至9月中旬, 为期2个月左右。清华大学设置的“夏季小学期”与此相似, 目的是让工科为主的大学生们利用小学期进行社会实践。再以后, 国内一些高校也纷纷实行了三学期制。迄今为止, 已经实施了三学期制 (包括四学期) 的大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数十所院校等。到底为什么要实行三学期制, 夏季小学期用来干什么, 这个问题在国内也是众说纷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争论, 现在主流的意见是总体上看, 设置小学期同时缩短学时减轻课堂教学压力作用是好的。而小学期的主要用途, 一是用于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环节, 二是用于扩大学校的国际交流。

为了和国内外名校接轨, 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宗旨, 我校从2013年开始实行了三学期制, 由原来的秋春两学期 (时间各21周) , 改为秋春夏三学期 (时间分别为18周、18周和5周) , 总的教学时间减少为41周。如何适应三学期制要求,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为此, 我们分别选取了国内外各3所名校的培养方案为参照, 详细分析后制订了我校的新版培养方案。根据夏季小学期的特点设置了相关课程, 总学分一般都不超过6学分, 而且以实践性环节为主。另外, 我们又设置了7门特色课程和专门针对交流生的英文课程模块。文章最后给出了对后续工作的思考。本文对教学研究和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夏季小学期的课程设置特点

按照新的培养方案, 我们的夏季小学期从6月末到8月初, 共5周, 而且只有前3个学年有。和秋春两个学期相比, 夏季小学期的课程特点是:

1.1 时间短不适宜于多学时课程

一般地, 课堂授课每周2~3次比较适宜, 则除去考试时间, 适宜于夏季小学期的课程学时数一般不应超过30学时, 也就是2学分。否则, 教师和学生的安排都会比较麻烦。

1.2 人员流动性大

夏季小学期的主要目的是交流, 所以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相对集中比较好。如果时间拉得太长, 不利于学生走出去。

1.3 以实践和交流为主总学时和总学分不宜过多由学生自由支配

一般为5周, 总学分不应该超过6学分。根据上述原则, 设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夏季小学期课程见表1。

2 夏季小学期的特色课程设置

夏季小学期的设立, 是为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 促进对外交流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 我们还专门设立了特色课程群 (见表2) 。

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国际交流快车道

介绍电子、电气、光学精密测量领域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情况以及国外留学的注意事项等。针对学生重点介绍国际交流的一些环节, 如如何申请, 如何准备出国, 出国后如何尽快适应当地文化与语言环境, 如何沟通与交流, 如何寻找合适的研究方向等。

2.2 电子竞赛基本技能

面向飞思卡尔智能车和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重要学科竞赛, 使学生了解基本竞赛常识, 培训固件程序开发、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等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如何规划项目进度和团队分工等, 为学生们后续从事电子竞赛和科技创新打下基础。

2.3 交流技巧与职业规划

参考佐治亚8010、8020课程, 以伊顿、西门子及三一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专家的成功职场工作经验及个人发展历程为背景, 对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所关心的问题, 诸如公司就职的机会把握、知识储备、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职业规划, 把专业与求职、学习与发展结合到一起, 为学生自我规划、求职及国内外求学深造提供指导。

2.4 电气设备健康状态检测与分析

以佐治亚理工学院在电机控制及故障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托, 以开“再生能源逆变控制”为背景, 进行基于自动控制理论分析的电机故障机理分析, 突出基于电机设计理论的无传感器参数辨识技术及电机驱动技术, 为学生大四毕业设计及硕士学习奠定理论及方法基础。

2.5 现代功率半导体器件与设计准则

深入介绍功率半导体器件理论、应用方法及设计准则, 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物理模型, 驱动和保护技术以及常见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分析及其应用。该课程将为电气工程乃至其他电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解、掌握功率半导体器件知识的一个窗口, 使其深入理解功率半导体器件理论及其应用方法。

2.6 智能电网基础与前沿发展

以悉尼大学在智能电网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托, 以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为背景, 介绍智能电网的基本知识及支撑智能电网运行的高级量测体系及其构建技术, 为学生大四毕业设计及硕士学习奠定理论及方法基础。

2.7 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寿命预测

以开关电源为载体系统介绍其可靠性设计技术, 包括失效分析、EDA建模与仿真、可靠性设计基本方法 (含热设计、稳健设计) 以及寿命预测技术。本课程的开设, 将为电气工程乃至其他电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解、掌握电气可靠性知识的一个窗口, 使其建立性能指标与可靠性指标同等重要的理念。

另外, 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 我们还规定选修这7门课程后对全校任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各类讲座课程的学分替代原则。

3 用于暑期交流的课程模块设计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交流生来校交流, 如何在小学期时间内充分体现我校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 也成为一个值得仔细研究的问题。暑期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交流, 那么我们的特色是什么呢?交流生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 暑期交流课程模块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3.1 体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科研特色

国内交流生的主要目的是读研、读博, 国外交流生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了解, 那么作为学科最重要特色的, 就是科研特色。我校的鲜明特色是航空航天, 而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色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 尤其是微特电机、航天电器、电动汽车、电力电子等研究领域。

3.2 体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特点

我们的水平主要体现在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 电路、电工学、电子学3门国家级精品课以及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这三点上。精品课体现的是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授课风采, 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体现的是教学实验的全自助式管理和服务。

3.3 体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生培养特色

我们专业的学生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特色一是依托众多的国际联合实验室, 通过各类实践环节扩大学生们的视野, 提高其动手能力。我系拥有电气工程领域国际最知名企业的众多联合实验室, 包括西门子、罗克韦尔、伊顿、英飞凌、惠普安捷伦等, 他们每年都捐赠最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学生实验。特色二是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与科技创新方面成绩显著。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2007年获国家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三;2011年获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大陆地区特等奖和海峡两岸总冠军;2012年获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奖项141人次;2013年获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全国赛和国际赛承办权, 获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2项、东北赛区一等奖6项。

根据上述特点, 我们设计了专门用于暑期交流的全英文授课模块, 以课堂讲座、参观体验、动手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我校从2013级开始执行新培养方案, 迄今已经运行了近两年, 总体效果良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还有待思考。

(1) 夏季小学期特色课程和暑期交流模块刚运行一年, 其内容和方式还有待更进一步完善。

(2) 夏季小学期中如何促进学生们更好地走出去进行交流, 包括去国外名校和国内相关院校的短期交流。现在的课程设置中, 大三的生产实习学分最高占用时间最长, 如何兼顾, 有待改进。

(3) 交流项目的认可问题。毕竟, 从学校层面上的交流项目覆盖面小, 收益的学生少。这几年陆续有很多学生申请参加港澳台方面的自定交流项目, 如果在鼓励的前提下规范管理, 值得研究。

摘要:为了和国内外名校接轨, 我校从2013年开始实行了三学期制。在新的培养方案中, 夏季小学期的课程设置是全新的。如何根据夏季学期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在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方面的作用,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除基本课程外, 我们还设置了7门特色课程和1个专门针对交流生的英文课程模块。

关键词:电气工程,三学期制,夏季学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刚, 王清, 刘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36) :131-132.

[2]陈文辉, 覃永新, 罗文广, 杨叙.以电子技术应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10, 1 (13) :35-37.

[3]陆秀令, 张松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7) :126-128.

[4]董嘉佳, 曾嵘, 董鸿, 孙劲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C].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上册) .2009.

[5]刘海, 王福安, 顾炜.基于“三学期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 (15) :45-49.

[6]薛晓春.高等学校三学期制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3 (11) :31-3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论文 篇8

摘 要:根据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以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3层次8环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概述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建设情况,并对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效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创新实践能力

0 引言

我校是一所由重庆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本着“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应用型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秉承学校的宗旨,遵循“适应需求、服务行业、类群集聚、协调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强弱结合,以强为主,以弱助强;高低兼备,侧重高压;重专业基础,强学以致用”的专业建设理念。目前,我们专业紧跟学校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步伐,为了培养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不断努力研究与探索具有应用技术大学特色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其大多数课程都需要大量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学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并行、融合交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明确实践教学地位

为了构建良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我们确定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其基础和核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采取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中,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把实践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地位,促进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 构建以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多次对相关企业和部分兄弟院校的调研,了解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相关企业生产和技术应用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嵌套递进、自学创新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构建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以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由独立到融合、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三层次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其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3 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3.1 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创造新型开放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工程实践和自学创新的环境。增加实验环节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实验环节的课程所占比例增加到70%左右,并且将实验环节的课程学分设在0.5~1.5学分之间。实验教学体系按基础性、专业性、综合性三个层次构建,以实验技能和目标整合为实验模块,每个模块的实验项目又按基础、设计、应用三个层面构建。

为了保证学生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最近几年,本专业实验室建设本着综合性、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扩展的原则,陆续改建了电工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微机/单片机实验室等;新建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增加师生到实验室的机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性,我们逐步改建或新建3~4個具备智能管理功能的高标准开放型实验室。

3.2 实习环节

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可促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获得本专业相关的实际知识,巩固理论知识,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的实习主要有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模块。专业认知实习(一)安排在第一学期,由专业负责人带领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如电子工艺实训中心、工程训练培训中心等);专业认知实习(二)安排在第三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如华能珞璜电厂、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等)进行参观学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判断技术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两周,其形式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自找相结合的模式。目前,集中毕业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湖北宜昌葛洲坝电厂培训部和重庆铜梁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

3.3 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完成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设计性的大作业,对学生的工程概念、系统概念和系统设计能力以及提高工程基本素质,培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我校本专业安排了8门主干课程设计,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均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题,1~3人为一个小组,2周内完成。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仿真和硬件实验室,做到软、硬件有机结合。努力开设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设计,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自主完成选题、方案论证、系统设计、器件选择、组装调试、编写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

3.4 毕业设计环节

整个教学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毕业设计。它是学习知识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效果的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高的职业能力。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我校本专业要求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学习的模式,只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设计资料,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指导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增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来选题,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同学,允许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缩短其适应工作的周期;为了保证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和质量,限制了每个教师所带学生人数,并聘请了部分有工程背景的外校老师,规定了每周与学生见面指导的次数,同时采取电话、微信、QQ、E-mail等辅助方式进行随时指导。

3.5 第二课堂环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活动的重要补充,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学术社团、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等。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社团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科技创新实践社团在本专业已蔚然成风,并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成绩斐然。科技社团成立教师指导团队指导学生、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以自拟项目或参加竞赛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打造了全方位的创新实践平台。社团的学生们既能在学生中有条不紊地自主组织和推进各项创新活动,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又能与实体的企事业单位联系,争取活动赞助经费,承接小型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

以项目引导、竞赛驱动的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各种项目和竞赛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了他们动手、创新、协作,积极进取,学以致用,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技能。学生从立项到收集资料,从确立方案到动手制作、组装、调试,从一次次失败到最后成功,带给学生的是坚持和自信,为他们今后面对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6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還需要一支理论水平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以及“老带新”方式来不断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年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工程实践,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至少有15~30天时间到校外参与实践,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技术与科研、工程技能与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增强教学、实践科研能力。同时,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积极参与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较高“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

3.7 实践教学教材与教学大纲建设

实践教学教材与教学大纲建设也是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构建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赋予了新内容以及实验室引进了新设备等情况,我校本专业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实验、课程设计教材和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学校提出严格的要求,由学校安排校内专家进行审核,保证了实践教学大纲的科学合理性和适用性。我校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教材基本上是教师的自编教材。教材直接针对我校的具体设备和实践要求,并且随着它们的改进而不断修订实践教材的教学内容。

3.8 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工程素质,需要加强监控和严格考评,建立一套多层次、多阶段的立体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多层次包括学校、学院、教师、学生以及相关单位等多个监控和评价主体,各层次主体各司其职。学生如何体现作为监控和评价主体之一呢?例如改革对课程设计、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制定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方法。即采取平时考核(占40%)、设计/实习报告(占40%)和综合答辩(占20%)来评定学生成绩。答辩整个过程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由学生组成答辩委员会,由学生自主完成答辩过程中的组织、提问和评价等工作。这样既考核了掌握知识情况,又考核了综合能力,更注重培养了创新精神,极大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不合理的方面提出见解。而对实验环节则采用“学生签名—学生做实验—老师检查实验—老师点名”的管理方法,杜绝了学生偷懒、不动手、抄写实验报告等现象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果,也相应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4 结束语

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增强新本领。随着我校转型发展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入,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本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也不断提高,也不断地深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了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充实和完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嬿,郑文,刘文洲.强化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47-148.

[2]赵巧娥,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152-153.

[3]黄满花,黄肇,王晓芳,罗庆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42-143.

[4]张培,何春莲,胡元,高山.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以红河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04-105.

[5]张仰飞,刘江伟,郝思鹏,李先允,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思考—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64-68.

基金项目: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高教教改项目(YJ1205)。

作者简介:

上一篇:西安技师学院形象宣传片解说词下一篇:出租车承包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