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2024-07-03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篇1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可是盲人没见过。有一群盲人来到动物园摸象,最后争吵起来(课件:盲人摸象的故事)谁说的对?为什么?

2.引出课题(板书)

二 新授

1.(课件)观察汽车正面,侧面,后面。将不同的照片贴到黑板上。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汽车模型。

3.汇报:你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了什么?

4.师:观察一辆汽车,为什么结果不同?(站的地点不同)就是观察角度不同。

5.其他小组继续汇报(猜一猜其他部分有什么)

6.交换位置,验证猜测结果(汇报又看到什么)

7.想看到车的整个样子吗?想想办法?(小组交流)汇报:A转动车辆 B人转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数学规律?(站的地点不同,观看结果也不同,板书)

8.黑板上的几张照片分别是从那几个面看到的?

三 练习

1.小熊看杯子(课件)

根据小熊的位置选择恰当的图片。

2.书中练习

A做一做

B连一连

3.照相片(出示一个六面体,各面有一个水果,给它照相)

要求:

第一张,照一个面

第二张,照两个面

第三张,照三个面

指名说一说怎样照。

4.看图片,猜一猜,想说些什么?(课件)

小结: 观察物体要多角度,才能把物体看全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篇2

一、整体性, 促进学生积累经验

在本单元内容设置上, 旧版本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角, 掌握角的特征, 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 最后让学生认识直角。但是新的教材对于这一单元的设置除了让学生认识直角, 还让学生认识了锐角与钝角。这样, 在二年级就已经让学生把角的相关知识全部学完了, 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感受到不同的角。因为在执教旧版本的教材时, 在教学完直角之后就会有许多学生问, 三角板上除了一个直角外, 另外两个角叫什么角?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 总是说以后我们会学习到的。当学生在以后学习这些知识时, 我们又得重新回过头来复习这些知识, 学生不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关于角的知识系统。而新版本教材这样的安排,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策略一:理清单元脉络, 尊重学生水平

目前, 有许多教师在教学时, 往往把教学落脚点放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上面, 没有从整个单元、整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出发, 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呈现脱节现象, 学生学习完后面知识之后, 前面学习什么内容都已经记不住了。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 从单元整体出发, 理清本单元的编排脉络, 每一个知识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都要理清楚, 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设计合理的教学预案, 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发展。比如, 在教学这一节课时, 因为新版本教材出现了锐角与钝角, 所以在一开始让学生认识角的时候, 我们就要出示不同的角, 让学生在生活物体中找角, 也要找出含有钝角的角来。因为以前我们让学生找角, 学生找来的往往都是直角与锐角, 即使让学生画角, 学生也很少画钝角的。如果从整体出发, 让学生从开始就对钝角有个感性的认识, 学生找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时, 都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钝角来让学生感知, 学生在学习单元后面的钝角相关知识就会得心应手。

二、生活性, 立足学生真实生活

虽然以前的数学教材的编者也重视了所选取的材料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 让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识, 但是所编入教材的生活素材不能兼顾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 有时所选的材料这一地方的学生非常熟悉, 而另外一个地区的学生就非常陌生。新版本的教材就注意了这一点, 所选的材料尽量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熟知的。比如, 旧教材第38页的单元导学画面中, 只出现了教师拿的三角板去上课, 工人拿着剪刀在修剪花草, 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踢足球, 几个小朋友在做操, 从编排的角度上来看, 不太合理, 因为如果是在做操的时间, 不可能有学生在踢足球, 学生做操是在足球场上的。而新版本教材就注意了这一点, 单元引导图是以学生课间活动为背景的, 有的在踢足球, 有的在玩单双杠等等, 并且不同的活动是在不同的区域里。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更真实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可以一下子激活脑中的思维, 可以通过提示语“你能找到哪些角”来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再比如, 这一单元的例1, 旧版本教材安排的生活中物品是剪刀、饮料吸管、水龙头, 而新版本教材安排的是剪刀、钟面、三角板。这就是尊重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水平而作了调整的。因为剪刀、钟面、三角板无论是什么地方, 都是可以找到的, 但是相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 在他们生活中可能还不知道这些饮料, 也许从来就没有见过水龙头, 这样的安排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新版本教材所选取的三样是学生都能见到的, 所以就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带入到生活情境当中来。

策略二: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乐学环境

新版本的数学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是学生经常见过或者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所以在教学时, 我们要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学生乐学的环境。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 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 数学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所以, 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能够调动这些生活经验。比如, 这一单元的教学, 无论是让学生认角、画角、比较角都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 可以迅速打开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阀门。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连续性, 引导学生有效思维

旧版本教材安排学生学习新知时总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往往会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材走。而新版本的数学教材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有序, 所以在每一单元的新授内容中, 总会插入一定量的连续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比如, 教学例6, 这一例题是让学生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并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一问一答形式, 让学生知道如何来拼钝角。从分析问题与条件、如何拼、拼后如何检验等连续的揭示语,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 即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构思如何做, 最后做完了还要检查等好习惯。另外, 在问题设计上, 新版本教材也呈现了一定的连续性, 让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浅入深, 逐步得以发展。比如, 这一单元一共安排了两次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首先是让学生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接着在学习完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后, 就让学生找一找周围物体表面上都有哪些角。这样的找角活动比第一次找角活动就更深入, 更细致化, 体现了数学教学连续性的特点。

策略三:设置问题链接, 促进自主思考

在教材中安排一定量的连续问题链接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 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加有序地思考, 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 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角度出发, 设置一系列的连续性问题链, 估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什么地方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然后就在这个节点处设置一个问题, 以激发、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让学生的自主思考可以持续下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3

1.看谁先到家。

2.拉拉小车。

3.跳跳蹦床。

二、知识园

3.找一找,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直角的图形是(),有锐角的图形是(),有钝角的图形是()。

5.○○○ ○○○ ○○○ ○○○ ○○○

□□□

○的个数是□的()倍。算式是()。

如果○的个数是□的7倍,○应有()个,还要再画上()个○。

三、百花园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汽车行进是(),车轮运动是()。

A.平移B.旋转

(2)下面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B.C.

(3)今年豆豆5岁,妈妈35岁。到了明年,妈妈的年龄是豆豆的()倍。

A.8 B.7 C.6D.5

(4)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平移”的有()次。

A.1 B.2C.3D.4

2.应飘到哪儿呢?

使计算结果最大:7791

使计算结果最小:8266

四、操作园

1.画出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图中有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

(1) 2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

(2)50元钱买1只 和1只,还剩多少元?

(3)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智慧园

(1)在圆和正方形中,但不在长方形中的数是(),它是()的()倍。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外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3)既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中,又在圆中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还记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顶点,边,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师:之前我们去了小精灵的操场认识了角,现在老师又从小精灵的操场上请来了一些朋友,你看看,这些图形里有角吗?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学当中的新朋友了,我们叫这种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角为直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并且会画一个直角。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师: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断。

师:那我们先排除几个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师:这两个角很明显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断。

师:那剩下的两个角我们如何判断他是不是直角呢?给你一个小提示,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帮助我们呢?

师:老师把第二个角带到了黑板上,请同学想想如何用三角板进行判断。

师:先将顶点对齐,再对齐其中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对齐。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这两个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现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断一下你的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

成果展示。

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师:你有没有验证一下,你折的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

5、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灯片,欣赏直角。

6、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

生: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从顶点出发的边。

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指名学生回顾判断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关。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关。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学生独立完成。

4、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直角?

小组讨论

四、回顾小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篇5

口算题

62+15= 54-13= 16+13= 84+3+7= 68-39=

86+4+6= 77-48= 17+17= 46+23+17= 84-19= 竖式

22+45+15=77+24-18=

应用题

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日期:

口算题

8+20= 61-23= 65+28=19+55-15=13+69=

92-38=53+18= 28+15-29= 54+49-38=89+11-21= 竖式

69+26-17= 89+17-38=

应用题

童童从一楼到二楼用了8秒,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8楼,一共要用多少秒? 日期:

口算题

55+20= 23+25+15=76+11=33+26=88-62=

81+15+5=12+26= 72-19= 28+18+29=68+12=

竖式

83+14+6=85+17-38=

应用题

果园里有4排苹果树,每排8棵,还有12棵梨树,多少棵果树?

一共有3 日期:

口算题

27+17=72+17+3=85-68= 34+69-16= 51-11=

46+19= 91-2= 17+63-33=92-46= 82-79= 竖式

86-18-29=35+46+4=

应用题

图书室有100本书,又买来80本,借走了150本,现在有多少本书?

图书室日期:

口算题

55+25=67+25= 82-73= 83-47=43+29+11=

18+36= 28+39= 83-19=

竖式

65+12+8= 19+53+27=

应用题

有4袋白糖,有2袋红糖,每袋糖重多少千克?

16+35= 17+59-18= 2千克,问糖一共重5 日期:

口算题

41-28+39=82-28= 26+27-18=40-21= 65-37=

46+17=96-29=92-36=19+42-28= 竖式

64+28-19= 52-44+16=

应用题

有4袋白糖,有2袋红糖,每袋糖重少几千克?

40+16= 2千克,红糖比白糖6 日期:

口算题

97-64= 15+47= 69+22= 59+17= 64+14=

92-13= 57+28-16=27+52= 63+8-29=29+49= 竖式

46+15-19=37+14+27=

应用题

有4袋白糖,每袋糖重2千克,卖出4千克白糖,还剩多少千克白糖? 日期:

口算题

85-46= 59+17= 35+47-27= 90-13= 46+15=

24+37-39= 35+18-39= 77+18= 40-15= 67+14=

竖式

75+17-5= 29+32+28=

应用题

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日期:

口算题

69+14= 16-19=

28+14= 64+28=

28+29=

83-12= 86-15-9= 14+67= 92-86= 37+64+9=

竖式

32-18+18=38+43-17=

应用题

食堂里原有大米42袋,用去27袋,又买来40袋,有多少袋大米?

现在9

日期:

口算题

54+18= 75-17=

47-39= 65-49= 60-49=

73-67= 45+45-31= 60-13= 24+38= 8+24+46= 竖式

56+16+14=47+5+39=

应用题

王红到超市想买一个书包、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标价为:书包28元,球鞋35元,足球26元。王红去超市至少要带多少元钱? 日期:

口算题

9+13= 34-26= 71-68= 53+19= 8+19=

64+28= 50-22+18= 23+29= 56+29= 59+23+27= 竖式

81-49-16= 15+28-17=

应用题

白楼小学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级三班比二年级一班少几人? 日期:

口算题

48+24= 69+15= 84+17=

54+39= 39+36+4=

62+19= 63-24= 13+79+25= 55+28= 39+22=

竖式

39+13+17=34+67-19=

应用题

学校体育室有排球18个,足球的个数比排球多15个,学校体育室有排球、足球共多少个? 日期:

口算题

26+47= 74+19= 78+6+19= 81-46= 48-15=

57+15+18= 60-21= 39-18= 19+84+9=

94-58=

竖式

38+54+19=46+25-18=

应用题

水果店有水果46筐,上午卖出去28筐,下午又运进来21筐,水果店现在有水果多少筐? 日期:

口算题

56+29= 53+29= 92-38+16= 46+26= 90-14=

49+15= 96-18= 17+16+44= 45+38= 69+19=

竖式

69+23-35=33+59+19=

应用题

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3人,在第一站下去8人,上来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日期:

口算题

58+3+7= 70-36= 37-29= 61-35= 13+49=

17+46+24= 59+23= 39+34= 32+34+26=39+26=

竖式

39+35+18=38+37+13=

应用题

水果店运进75箱苹果,第一天卖出去24箱,第二天卖出去18筐,水果店还有多少筐苹果? 日期:

口算题

67+14=71-13= 53+8+12= 43+28= 24+19=

16+58+12=46+39= 91-75= 25+26+4= 72-46= 竖式

19+16+58=55+39+9=

应用题

二年级一班原有女生28人,男生20人,新学年开始了,又转来9名同学。现在二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日期:

口算题

16+27= 28+62= 39+32= 45+15+15= 18+25=

48-41= 34+5+5= 16+78= 80-54=

44+19= 竖式

17+28+28= 54+29+9=

应用题

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18把。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日期:

口算题

24+18=

42+29= 42+16= 13+49= 23+18=

73-39= 90-35= 45+38+7= 57+28= 73+19=

竖式

89-15-39= 23+18-19=

应用题

一双拖鞋8元,一双袜子4元。小明拿了20元钱买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应找回多少元? 日期:

口算题

86+8+2= 36+22= 22+19= 57-48= 96-77=

56+39=48-39= 55+27= 86+8+2= 66-39=

竖式

62-27+36= 33+18+38=

应用题

图书馆有故事书96本,第一周借出28本,第二周借出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

3019 日期:

口算题

25+28= 52+12= 22-28= 14+27= 66+18=

69+24-18=41-12= 76+18= 27+29= 94-56=

竖式

12+9+41=86+7-34=

应用题

男孩:5枝铅笔15元,女孩:我的笔每枝4元,谁便宜每支便宜多少?

?20 日期:

口算题

44-18= 63-17= 14+29-28=15+69=42-27=

49+39= 76+16= 77+21+9= 97-83= 71-59=

竖式

64+18-15= 89+8-38=

应用题

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 日期:

口算题

76-65= 63-38= 57+15=54+17= 40+29+1=

73-52= 69+17= 59+30+10=53+17= 63-17=

竖式

18+35+94=

42+73+38=

应用题

菜站有15筐萝卜,土豆比萝卜少5筐.箩卜和土豆一共有多少筐? 日期:

口算题

3×4+10=

4×4+5=

3×4+8=

5×1+9=

4×2+6=

5×3+9=

5×4+7=

3×6+6=

2×9+9=

5×4+7=

竖式

58-30+65=

84-16+5=

应用题

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日期:

口算题

3×5+3=

3×6+4=

6×3+3=6×4+3= 6×5+3=

6×2+8=

4×5+5=

4×6-5=

4×2-9=

4×5+8=

竖式

2+95-79=

92+7-97=

应用题

图书室买来8包故事书,每包9本,借出30本,还剩多少本? 日期:

口算题

65-36-4=62-4X2= 60÷3-16=

6×4+9=

45÷9+87=

6×2+88=

9×5+45=

48÷8-5=

8×9+2= 12÷2+8=

竖式

27+71-79=

92+7-92=

应用题

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第一组的一半。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日期:

口算题

61+34-4=82-7X6= 49÷7+16=

81÷9-9=

72÷9+87=

7×2+82= 3×9+45=

32÷8-1=

9×8-9= 14÷2+68=

竖式

51+21-59=

69+7-62=

应用题

8元,一双袜子5元。小明拿了20元钱买一双拖鞋和两双袜子,应找回多少元? 日期:

口算题

()里最大能填几?

()×5< 22

()×2<9

4×()< 10 6×()<27

3×()<13

()×5< 26 7×()<58

()×4<35

()×4<18 63÷7+68=

竖式

65+29-59=

73+26-62=

应用题

一个饲养场,养鹅54只,养的鸭比鹅多16只,养的鸡比鸭多20只,这个饲养场养鸡多少只? 日期:

口算题

22-3×7= 96-5×8=

82-3×2= 5×4+47=

38-11-6=

4×5÷2=

54÷6X3=

32÷8×7=

40+42-31=

30-10÷5=

竖式

78+22-39=

54+21-63=

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篇6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篇7

一、关注学习起点和难点

(一) 准确把握知识本质, 深入剖析学生起点

数学教学应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和知识发展主线,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站在整体的高度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局部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应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下面笔者结合“认识钟表”的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认识钟表第一课时内容

“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是对钟面的认识, 并认识整时, 第二课时是认识半时。教材中把整时和半时分两课时教学, 把半时单独做为一课时进行教学, 笔者分析编者是为了分解难点, 避免两者的混淆。其实追溯整时和半时的认读方法, 本质上是不矛盾的, 分针在旋转时时针也在旋转, 两者的关系是分针转一圈时针刚好转一大格, 也就是分针转半圈时, 时针转了半格。而整时和半时的外显特征就完全不一样了, 整时的分针指向12, 时针正好指着某个数, 半时分针指向6, 时针指着两数字中间。一年级的孩子, 只需建立感性的直观认识就够了。

分析了学生的课前测试, 发现学生对时间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班中已经有28.6%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学生在认读时间时, 难点在半时的认读, 特别是钟面上左半圈的半时的认读;个别学生由于对时针和分针没有很好地区分, 导致两针混淆, 班中也有5名学生对钟面一点都不认识, 经调查这5名都是外地生, 由于各种原因, 平时生活中没有接触钟面的机会。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把钟面的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教学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分类、比较等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理清整时、半时的区别, 同时为了突显重难点, 把电子表的认读和时间的两种记录形式学习都编排在第二课时。

(二) 逐步推进分解难点, 放大矛盾突破难点

对于学生的学习难点, 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好台阶, 把难点进行必要的分解, 在矛盾冲突中突破难点。

1. 在循序渐进中减惑

循序渐进式学习能帮助学生分解知识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新的知识。记熟钟面上12个数字所指分钟是难点, 学生只有记熟各数字代表的分钟, 才能准确地读出几分。笔者设计了一系列跟进式学习环节:出示没有学过的9:05分钟面, 讨论准确读法, 在讨论是9时1分还是9时5分的过程中教学分针所指各数表示的分钟;先让学生感受1小格表示1分, 1分、2分、……一起数出5分, 认识分针指向1是5分;接着说说分针指向2表示几分, 并反馈看分钟的方法;然后请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出其他各数字代表的分钟, 并请学生记忆;最后采取开火车形式, 老师拨钟, 学生报分钟。五个环节按照“设疑—感悟—认识—巩固—熟练”的过程推进, 学生在自然、流畅的环节推进中熟记了12个数字代表的分钟。

2. 在矛盾冲突中解惑

为了让每个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更加深刻, 真正感受到它的价值, 也可以适当“扩大冲突”, 将新旧知识间产生的矛盾“放大”, “逼”着学生去主动获取新知。

在《认识时间》课的一开始通过创设情景, 引示四个钟面7:00 9:05 10:00 10:15, 整时和半时是学生的旧知, 面对其他时间, 学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教师一一把它们呈现在黑板上“9:01 9:1 9:05 9:5……”, 学生看了这么多答案是一脸茫然, 教师继续激疑“小朋友们都认为是9时多, 但是9时几分呢?”学生在矛盾中思索, 几分到底怎么确定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认读时间方法, 让学生在充分地辨析中感悟正确的认读方法, 设计一系列的操作、练习, 明确认读方法。这种矛盾扩大法, 有效、简单,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促使学生深刻地经历了这个过程。

3. 在逐层深入中诠释

让学生在逐步深入中诠释难点, 教师需在层层递进中, 整体把握难点, 真正将目标落实到底。

认读接近整时几时的确定是学生的认知难点, 笔者采取剔除枝叶, 突出重点, 逐层推进的策略。当学生初步认识认读方法后, 设计下面环节:出示4个分针被遮盖的钟面, 请学生只看时针估计大约几时, 反馈得到估计几时的方法;接着把遮盖物除去, 请学生认读完整的时间;此时有部分学生对特别难的8:55钟面的认读还是有疑问的, 教师就设计拨钟环节, 课前发给学生钟面显示8:00的模拟小钟, 请他们拨到8:55, 提醒针旋转的方向。手上小钟与课件中的两个8:55钟面进行对比, 帮助困难生对8:55有一个正确的感性认识;这时班中个别学生可能还是不能准确辨认8:55和9:55, 设计继续拨钟环节, 要求从刚才的8:55拨到9:55, 在拨钟的过程中观察时针、分针的变化, 读出此时的钟面, 与8:55进行比较区别。学生对接近整时的认读, 是无法一步到位的, 笔者通过设计连环的推进式操作, 在比较中认清知识的本质, 落实时针过8, 没到9应是8时多的基本认读方法。

二、关注学习方式和材料

(一) 丰富呈现素材

仔细分析教材 (图1) , 我们发现教材中呈现的钟面不是实物钟, 而是一个模拟钟面, 学习材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而且模拟钟的时针和分针的特征不够明显。学生需要身边熟悉的、可接受的、有趣的学习素材, 只有这些材料, 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富有童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实物钟表;呈现本班某位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信息;补充大量认读钟面;古代钟的介绍等等。呈现这些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和真实的生活元素, 目的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 激起他们的原有经验。特别是古代钟的介绍是数学历史文化的渗透, 让学生在欣赏古代的记时工具时, 对现代钟表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使其感受到数学课堂同样具有文化味,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 我们的数学也在向前推进。

(二) 激活呈现形式

教材 (图1) 中《认识钟表》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妈妈叫醒孩子的情景图, 请学生在认识钟面的基础上认读时间, 教材呈现形式单一, 缺少活动体验。

教学中笔者设计一系列讨论、分类等活动逐步推进对整时、半时的认识, 从初次的认读 (请学生认读自己认识的钟面) ———初步感知认读的方法 (讨论得出正确的时间) ———概括出认读时间的方法 (分类比较) ———独立认读时间 (巩固练习) ;为了让学生对钟面有更深入的认识, 设计了用手比划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这一活动体验, 虽然是一个比划的动作, 但对攻破“看半时时几时的确定”这一教学难点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课前调查发现, 班级中有9人看半时时出现多看1小时的错误, 分析原由是因为学生不清楚时针是从左往右转的, 只有让学生明确时针旋转的方向, 才能让其明白时针在8与9之间应读8时半而不是9时半;又设计了两次拨钟活动, 使学生更能深入认识时针和分针在旋转时的关系, 拨钟的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随着自己的拨动, 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更清楚了, 对半时的认识更巩固了。同时借助同桌合作活动, 在互相交流中使学困生也能对钟面有正确的认识。

适当增删、重组、包装教学内容, 创设多项活动, 使教材内容呈现更具情趣化、生活化、活动化, 从而创造出文本、情境、活动三位一体的立体教材。

(三) 动态呈现方式

实践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动态的。虽然《认识钟表》教材中是图文兼备, 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 这种平面的、静态的呈现方式, 只是把探究的结果完全呈现在教材上, 学生缺少对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我们可采用“动态式”呈现法,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 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认识钟面环节, 先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实物钟, 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画钟面。从画圆———时针分针———12大格——12个数字, 让学生充分经历钟面的形成过程。画钟面的过程也体现了方法优化的过程。当一学生说应从1写到12时, 教师马上问:这么多数字在钟面上该怎么写呢?学生马上意识到不需要把12个数字一一写上。老师的一问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钟面上的12、6、3、9四个数字很特别, 教师紧紧抓住12、6、3、9这4个数字, 在课件中大大地写上, 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住这4个主要数字位置, 从而记住整个钟面的12个数字。这个钟面的呈现过程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是个逐步优化的过程, 直到最后课件中才呈现一个完整的钟面, 到这时相信在学生的大脑中也同样建构起了一个钟面的直观图象。

三、关注学习目标和发展

(一) 挖掘教材内涵资源,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分类、比较, 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比同与辨异中更严密、细致、系统, 让他们的数学智慧在数学思想的引领与浸润中得以发展。

《认识钟表》教学中, 在初步认读四个钟面后请学生把四个钟面分分类——阐述分类方法———给出两个钟面归类并认读——比较整时、半时的不同———归纳认读的方法, 这一类比过程是对整时、半时认读方法抽象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 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怎么看时间是有一定难度的, 笔者让学生借助分分类, 看着整时和半时钟面来概括方法, 使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比较的思想方法将整时和半时进行了对比, 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准确地建构概念。这样的对比也便于学生辨别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能使学生提高思维的能力及思维的深刻性的目的。

(二) 探寻数学史文化, 激发创新思考

小学生的知识层面制约了他们对数学历史的内涵和魅力的欣赏。如果仅是以教师讲授形式介绍数学史知识是无法激起学生多少兴趣。让学生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中遇到和数学家相似的困惑, 才能理解数学家创造的精髓所在, 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数学文化的熏染目的可以说才真正地达到了。

人教版第六册中“24时计时、年月日”教学中设计一些问题:

1.为什么要用24时计时法?

2.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3.历法规定为什么这样繁乱?历法可否进行变革?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案?

面对这些问题, 学生一时感到困惑, 当其在苦苦思索时, 教师带领其追溯历法的演变历程。用24时计时法, 避免了表述的歧义, 只是数学精确性的显现。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是人们面对变化的世界采取不断调整的策略, 显示的是古人的智慧。对历法规定的思考及方案设计, 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此时的“时间教学”已不止于演算、不止于平年与闰年的方法判断……透过知识敬仰人类的智慧, 并在敬仰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完成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即智慧的提升。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创新的小课题研究形式去获得数学文化。在认识24时计时后设计小课题“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两种计时法各有什么利弊?”来研究。在进行第六册“年月日”单元复习时可设计小课题“古今计时方法的演变”的研究。借助上述一些小课题研究, 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文化,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三) 体验数学美, 促进思维提升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有至高无上的美。”感受数学美不难, 但感受美的同时应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思考中提升智慧。

教学第二册《认识时间》第一课时设问:为什么很多广告出现的钟面都会显示10:10?然后展示各种显示10:10的钟面, 通过猜测、讨论得出10时10分的钟面特别美, 而且有很多寓意如:指针呈V字形, 是胜利的象征;指针同时上扬, 令人感到欣悦;十点十分代表着十全十美;十点十分也是人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在猜测、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自然美、简洁美, 同时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灵活。

教学《24时计时》时在课件中呈现一个时钟在一天中的变化过程, 随着时间的变化, 课件中太阳、月亮也随之发生变化, 就这样不停地循环播放, 一直到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叫到早上、中午、晚上、早上……感悟到时间是一刻不停地向前走;时针和分针就像两个不知疲惫的人永远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每天时钟都要走两圈, 刚好是2个12时……。学生欣赏到时间的运动之美的同时感受到运动与变化的数学思想, 对时间概念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深度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汪培新.小学数学教材整体把握的策略研究[ED/DL].中小学数学网, 200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上一篇:印制电路板实训报告下一篇:新年问候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