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20

县领导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县领导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振奋精神

努力开创“十二五”教育工作新局面

——县领导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4日)

同志们:

新学期即将开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刚才,东洲局长代表县教育局作了工作报告,我表示完全赞同,请大家会后务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今年的教育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逐渐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观,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xxx中学建成招生、xxx学校整体搬迁,成为我县教育新的发展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座各位辛勤耕耘、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县教育战线上的教师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县委十届六次扩大会议提出了 “苏北全面争第一,全省年年有进位”的总体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一是从经济发达地区经验来看。放眼国内外,总量和规模为实现“学有所教”创造了重要条件,但要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学有优教”的新期待还需作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强化优先发展教育的观念,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效益增长,更加注重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增强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以建设教育强县的新成效努力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新期待,以教育的优先优质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教育发展总体水平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二五”时期全县教育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显得尤为重要。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根据市委张书记对我县提出的“争当全市教育排头兵”指示精神和县委蒋书记“一年一大步、两年达市均、三年争一流”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自加压力,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坚持目标意识,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已明确提出,我县今年底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2年跨入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区)行列。泗阳县已经于去年底接受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验收,并以高分获得通过。而对照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16项主要指标,我县在学前教育、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年我们要瞄准创建目标,狠抓薄弱环节,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为明年完成创建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各乡镇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教育责任,攻克创建难点。各乡镇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严格落实镇村两级控辍保学责任制,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抓实干,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大幅提升。

一是要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最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各乡镇要把办好幼儿园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组成部分,要结合教育现代化创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坚决取缔无证幼儿园,力促幼教办学规范有序。通过“关、停、并、转”等途径,加快学前教育资源的整合,加大创建力度,尽快提高省优质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探究并遵循学前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健全幼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资格准入和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二要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大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力度,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创新教育。

三是要优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化、特色化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主题。一方面,加强高中招生计划宏观调控,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科学分配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切实扼制优质生源外流,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另一方面,认真总结去年高考的成功经验,聚焦高效课堂,优化过程管理,力争在教育质量、内涵提升、特色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努力,不仅能让更多的孩子上大学,还要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大学,上名牌大学。xxx、xxx中学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牢固树立品牌发展意识,努力成为教育质量高、文化底蕴深、社会影响大的高中学校。

(三)坚持人才强教,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要创新职业学校办学机制。大胆进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探索与实践,加快人才培养进程。推动办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每所职业学校要创办1个规模较大、设备先进、产品优质、服务一流、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工厂或公司,密切联系不少于5个主产品与本校主专业相符或相近县内骨干企业,加快形成“学校+工厂、学校+公司”的办学机制,实现教室即岗位、课堂即岗位、工位即岗位,使学生能够按照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使人才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

三要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要以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为向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创新教学与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竞争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在县内企业就业,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要达到50%以上,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构建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以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学校认真抓校园安全管理,整个教育系统安全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一些学校相继发生了安全事件,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从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探索和建立维护学校与学生安全的新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乡镇也要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

教育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的责任意识,建立党政一把手主抓教育的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教育优先发展的大力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和全力实践者,尤其是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更要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学校、联系教育重点项目制度,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教育工作新格局。县教育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指导工作开展。县教育督导室要切实履行督政督学职能,加强督导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各乡镇要将教育现代化创建和校安工程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完善和加强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确定具体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进一步明确时限,倒排序时、挂图作战,做到目标更细、责任更明、措施更实,确保时间、质量与要求相一致,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按序时推进。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奖惩机制等,像抓招商那样抓教育,发展经济那样发展教育,层层签订严格的目标责任状,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县领导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县领导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现在,我受县委会委托,就做好20**年的经济工作讲意见,请各位委员和与会的同志们审议。

刚才,薛书记代表县委会报告了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剖析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应遵循的工作原则。大家一定要审议好这个报告,全会通过后,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20**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正如薛书记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遭遇了国内经济最严峻形势,同时又面临“三城同创”等最艰巨任务,各种矛盾交织,各种困难叠加,各种考验不断。面对诸多困难挑战,全县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一项项重大成果。52项重点工作有42项达到预期目标,即便没有达到目标的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七项上级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除引进和利用外资外,其他指标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成绩有目共睹,经验弥足珍贵。

一是思路机制已经理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7月30日,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实现盐山三年新跨越的发展目标,并确立了“434”工作法,建立了工作责任制。通过一年半的生动实践,无论在干部队伍精神面貌上,还是体现在发展成果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家也切身感受到了这些变化,看到了盐山发展的希望。事实证明,我们抓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抓工作的方法是有效的,别人能办成的事我们也能办成,盐山人并不缺少勇气和智慧,只要我们做到“坚持、踏实、勤奋”六个字,抓住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锲而不舍,盐山崛起就大有希望。

二是一些基础性工作卓有成效,经验更加成熟,为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来我们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播下的种子已成长,开始进入收获期。比如在产业提升方面,尽管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管道装备制造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产业的基本面是好的,企业运行总体平稳,企业家更加理性和成熟,对加速企业整合、加快产业升级是有促进作用的。比如在城市建设方面,随着一大批基础性、功能性项目的建设,城市建设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城市形象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新区路网框架已经拉开,规划建设水平已见端倪,大开发、大建设的局面即将打开,极大地提振了全县人民的信心,为实现“三城同创”奠定了基础。比如在农业农村方面,通过实施县乡道路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惠农工程,解决了群众长期反映的困难问题,提升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通过实施七大造林工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从长远上改善了盐山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比如在财政统筹方面,坚持多条腿走路,大力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激发了乡镇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同时,加快政府存量资产变现,积极开展市场化融资,全年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5.18亿元,政府融资15亿元,最大限度降低了财政风险,保障了财政安全支出。通过这些有益尝试和大胆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抓工作的信心,为盐山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执行力得到提升,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保障。一年来,各级各部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良好形象。比如,盐山镇在征地、拆迁方面,领导干部一线指挥、带头入户,工作细、底数清、力度大,在拿下土地6000亩的基础上,又及时解决了遗留问题,为项目落地打下基础;边务乡在处理群众信访、保障项目施工方面,敢于担责、敢于碰硬,对无理取闹、构成案件的,下手果断,措施有力,有效维护了开发区环境;孟店乡在解决蒲洼城工业区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上,未雨绸缪,超前运作,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国土局在支持项目用地方面态度坚决、敢于担责、能承重任,保障了一大批项目的用地需求;城管局在“创园”各项具体工作中,工作细致、扎实,县城面貌所发生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交通局积极为县委、政府分忧解难,承担了城市公交系统建立、正港路绕城段绿化等大量艰巨的工作;农业局在造林绿化中,精细布置,严格把关,绿化规模和质量创历年之最;公安局在新京沪高速征地等工作中,敢于亮剑,严格执法,真正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电力局在保障企业用电和新区高压线路挪移工作上,服从指挥、主动配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工信局、金融办以解决企业困难为己任,积极主动,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成功倒贷6亿多元,控制住了金融不利形势的蔓延。像这样的单位还有很多,大家都凭着务实的作风做出了突出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一年来为盐山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道一声:辛苦了!

回顾过来的工作,可以说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盐山人民给予我们好评和期待。但决不能就此满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做到工作高标准、目标高定位、思想严要求,进一步提高创先争优的能力,放眼全市,对标先进,比工作、比标准、比成效,力争为盐山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困难和问题,如大项目少、建设速度慢的问题,“三城同创”任务重、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财政增收难度大、刚性支出日益增多的问题,征地拆迁迫切、群众工作难做的问题等等,这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县委、县政府下一步努力攻克的重点。不管任务有多重、困难有多大,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退缩。要认真尽职履责,有所担当,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为盐山的事业多干事、干成事,不留遗憾。

一、认真把握形势,科学制定20**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更是实现三年新跨越的攻坚之年。做好20**年的各项工作,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清醒地认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科学确定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当前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意味着我们实施结构调整有更广阔的空间和依托。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我们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城”建设的新要求,并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为我们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方向、目标和要求,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按照县委会确定的工作思路,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434”工作法为总抓手,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四大”、“五城”总体要求,全力打造“产业突出县、省级园林县、省级文明县、省级卫生县、文化特色县、脱贫出列县”六张名片,推动经济强县、和谐盐山建设。

主要指导性目标是:确保全县GDP增长10%;全部财政收入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10%;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以上工作目标是在认真学习和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经过认真分析、科学研判、全面统筹后制定的,我们认为具有可行性。

二、以“四条主线”为抓手,激发全县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坚持以项目建设总揽经济工作全局,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着力引进一批“立县型”、“战略支撑型”、“产业升级型”大项目,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一是抓招商,上项目。把20**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开放、开发力度。继续推动全民招商、全民创业,深入开展好“三个一”活动,用好一切招商资源;突出抓好组团招商,组建13个招商团队,完善考核竞争机制,确保每个招商团队年内引进一个单体固投超亿元或两个单体固投超5000万元项目,确保全年引进外资、利用省外资金超额完成任务,进一步增强盐山经济发展的后劲。

二是抓重点,促项目。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分包、现场办公、联席会议等制度,集中精力抓大项目,集中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支持大项目。对重点项目制定推进方案,明确人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厉打击恶意阻工等影响项目进度的行为,为项目落地及建设保驾护航。力争铭润公司体育装备制造示范园、玺胜公司管件系列产品、沧海重工海底油气输送、大型石化装置用高钢级耐腐蚀双金属复合管件制造等10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加快沧海重工ODF耐蚀直缝埋弧焊管、泰成陶瓷三期、大洋建邦克拉等新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促新引进的轩鹏陶瓷、瑞兴枣制酒、航空产业基地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三是抓机遇,跑项目。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开展“三跑五争取”活动。充分激发各单位跑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加强项目包装,加大跑办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和省投资计划,争资规模要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总体思路,限制落后产能,促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鼓励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我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保企业、保产业、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调动一切行政资源,力保产业健康发展。在保运转、保经营方面,继续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帮扶企业制度,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帮扶解决;深入推进银企对接活动,解决部分企业“钱荒”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确保企业度过难关。在产业创新升级方面,推动重点企业产学研合作,实施一批研发项目或课题,争取上级更多政策资金扶持;继续抓好河北省管道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抓好国家级实验室认证研发中心和博士站建设,争取年底前通过上级验收;力争6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盘子”;做好企业技改项目引导、管理,争取4-6个项目年内达产达效;深入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抓好资质、品牌创建工作,力争年内成功申报“河北省著名商标”3-4枚、省名牌产品2个、省优质产品1个,制定企业标准2项。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引导企业家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支持县内企业之间兼并重组,鼓励企业与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上市企业实施并购,借势做大做强;全力抓好企业上市工作,推动企业向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力争完成企业上市2家,并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拓展国外业务,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企业的外向度。

二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用好盐山的区位优势和传统商业基础,大力实施“以商兴县”战略升级版,打造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连锁配套、大型超市、体育健身、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游、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依托北二环,规划建设汽车销售维修、建材装饰材料等专业市场;实施菜市场迁建工程;加快盐百生活广场、红星美凯龙、信发商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大对商贸、餐饮、物流、会展以及金融保险、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一、二、三产良性互动局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在稳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鼓励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京津冀一体化机遇,利用国安部对口帮扶优势,积极对接京津外迁项目,在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产业方面力求突破。举全县之力抓好航空产业基地项目,成立专门班子,全程跟踪服务,年内力争航空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三)全力打造“七区”联动格局。重点抓好“老区、新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业示范区、农村新型社区、乡镇小微工业区”等“七区”建设,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老区抓提升,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目标,奋战180天,对照建设标准,倒逼各项工程和项目,确保“创园”成功,确保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一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完成“三街两路”(平津大街、振华大街、平安大街、靖远路、徐福路)便道升级改造及部分街道的排水工程;加强城区亮化建设,对城区原有路灯进行修复改造,新增道路亮化6700米,实现城区亮化全覆盖;新建公厕10个,合理布置地下垃圾转运站和垃圾箱,提升保洁度。二是抓好园林绿化工作。年内完成3个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高城大街带状公园)、4个城中村游园、2个街头绿地、4处入城口美化及音乐广场、林荫停车场、正港路绕城段沿路绿化、宣惠河绿化景观带、辛霞线毛白杨移栽等工程建设。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数字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联网,确保案件按时结案率达到85%以上;加强数字规划建设,实施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区交通秩序治理,提高城区环卫管理水平;继续保持打击违建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好城市建设管理秩序。

新区抓开发,继续坚持“路网拉框架、公建优内核、开发出品位”的工作思路,科学统筹,合理确定建设重点、时序和速度,分批分阶段推进各项工程实施。一是继续完善新城规划编制。在完成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出台各项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新城规划体系。二是进一步拉开路网框架。抓好平安大街贾张段,旭阳路、泰安路、福安路二期及迎宾路“一街四路”道路建设,并完成路灯、通讯、电力、给排水、供热、燃气等设施的设计施工。三是加快新城公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三园三校”(千童大街带状公园、凤凰公园、徐福公园,第六中学、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城市供热站、行政服务中心、人才就业中心、司法业务用房、法院审判用房、公安技术用房、寿甫中医院、老年公寓等公建项目建设,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有形资源的价值。四是推进新城商业开发。加快“三体三区”建设,尤其是重点抓好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华凯管道综合服务大厦及星级宾馆、盐百生活广场、沧州信发商场等一批商业项目建设,建成标志性建筑,提升新城品位。重点抓好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吸纳人口聚集,提升新城人气。

工业园区抓崛起,以城市化理念建设园区、管理园区、开发园区,打造“工业新城”和全省一流的经济开发区。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沧乐路园区段景观建设,打造正港路园区段绿廊工程,抓好园区标识设置;抓好蒲城路、正港园区6号路升级改造;继续实施正港园区2号路、5号路、东山路的绿化美化工程;抓好正港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二是抓好特色区中园建设。在做好铭润工业园促建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引进以园招商、以商招商的建设模式,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规划特色工业园;稳步推进“区中村”改造,集中力量谋划实施正港园区商务综合体项目,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三是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园区“五统一”管理,落实职能部门机构派驻;在抓好土地收储的同时,依法进行土地盘活挖潜和闲置土地清理,建立退出机制,解决建设进度缓慢的问题,提高开发区“供地率”。

物流园区抓推进,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把物流园区建设作为提升盐山第三产业水平和拓展新税源的重要载体,积极打造新的增长极。年内启动投资20亿元的起步区项目建设,完成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项前期手续,力争部分商业主体工程完工。

农业园区抓示范,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抓农业园区,做到有机构、有规划、有配套政策、有项目招商。重点实施“一乡一园”工程,完善园区产业链条,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把农业园区打造成全省的亮点。结合示范区建设,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重点抓好温氏畜牧养殖项目,新建标准化养殖场100个,生猪出栏达到30万头,打造全市最大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

农村新型社区抓典型,支持各乡镇依托中心镇、乡镇政府所在地,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从经济基础好、群众呼声高、村情民情稳的村庄抓起,条件成熟一个申报一个、规范建设一个,不搞一刀切,不留后遗症。

乡镇小微工业区抓规范,鼓励各乡镇利用砖窑地、废弃地、未利用地及联村并建腾出的土地,兴建规模适度的小微工业区。严把项目入口关,坚决杜绝高耗能、有污染、化工类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小微项目,就地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积极打造镇域经济增长点。

(四)全面推进城乡统筹。把城乡统筹作为最大的民生,围绕“水、电、路、讯、房”和“科、教、文、卫、保”,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三点三线”战略,以国省干道沿线和乡镇政府驻地村庄为重点,深入开展“四清”、“四化”等工作,打造美丽乡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村庄要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在“三点三线”上布局。启动京沪高速连接线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抓好205国道东绕城及盐山南段一级路改建项目和城乡客运站项目的跑办工作。重点实施投资5069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县二期、三期项目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工程,做好县级干沟清淤、坑塘整修扩挖。实施5000亩高效节水示范基地项目和4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完成投资2835万元的农村人饮工程,解决5.6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13.36万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小麦春一水和保护性耕作项目。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深入实施“七大”造林绿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和巩固205国道、沧乐路、正港路、辛霞路等通道绿化造林的成果;实施全民绿化造林工程,按照人均新植3株树的标准,完成全县所有村庄绿化任务。实施绿化样板工程,重点打造沧乐线城区至辛霞线部分景观路,确保通过国检。

三是突出抓好改善民生工作。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重点实施好校舍维修改造、校舍安全等工程。积极做好大病救治保障,完善意外险保险制度,推行医疗“一卡通”;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实施12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进一步深化“春芽工程”,加大就学、就医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开发及申遗工作。完成100套保障性住房配建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200人,抓好“五险一金”、城乡低保、城镇医保及新农合运行保障工作,征缴社保基金1.972亿元,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建设,投资160万元,新增农村数字电视用户7000户,使我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四是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努力打造13-15个“整村推进”亮点村、产业发展带动村,帮助38个贫困村、1.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完成全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农业开发工作,在完成20**年度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增量项目的基础上,实施好总投资2971万元的20**年开发项目。

三、实施“三大保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做好村“两委”换届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推进接访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巩固完善各级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构建“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力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确保上级交办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推进“天网覆盖”工程,完善县、乡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提升乡村信息化治安管控能力,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现代公民法治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力争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认真开展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倾力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公开、三个清单”制度,抓好“三级平台、两个代办”工作,结合盐山实际,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和机构改革,抓好上级下放的三类事项清理和衔接,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作用,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围绕保运转、破解资金难题,完善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政、银、企对接活动。深入开展好“经济110”、“阳光服务”、定点监测和定期巡查等活动。继续推行“四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抓到底),实行“六保服务”(保落地、保手续、保环境、保开工、保投产、保运营),不断巩固盐山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进一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严格落实“434”工作法的要求,执行定期汇报制度、向人民报告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制度,以制度定事、以制度管人,形成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认真查纠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等行为,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和政府规范化水平。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规定,狠抓公务员队伍管理,严防腐败案件发生。继续强化“务实、干事、宽容、担当”的良好作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有诺必践,以钉钉子的精神,以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态度,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完成盐山人民交给的任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各位委员、同志们,以上工作安排是经县委会认真研究制定的,一旦全会通过就要认真抓好落实。我相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凭着同志们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明年的工作一定能实施好、完成好,盐山的发展也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县领导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的全县交通工作会议,是在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总结2008工作,部署2009年任务,表彰先进,刘恒亚同志作的工作报告,内容全面,科学合理,目标明确,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

求,我完全赞同。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县域经济稳定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5亿元,财政总收入3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苏北之首。城乡面貌变化显著,全县8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799个农村居民点规划和299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协调区内的居民点规划。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7%和10.4%,为民办十大类41项实事完成任务。全县上下呈现政通人和、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交通部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和“先行官”,又好又快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范地实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优质高效地搞好交通公共服务,各个方面工作走在全县或全市同行业前面,实现“全省一流、全市争先”奋斗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政府向交通系统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向在今天会上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应对挑战,进一步加快提升铜山交通发展抓落实的能力

目前,交通发展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机遇前所未有,困难也前所未有,铜山交通要抢抓机遇,更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首先,全国上下正在全力“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这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新的机遇。其次,成品油税费改革已经正式实施。一方面,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改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燃油消费税,这对于促进交通行业转变职能、优化结构、提升形象,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次改革,给我们提出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新课题,即迫切需要妥善安置相关人员,尽快适应改革带来的一系列管理新变化。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将影响行业稳定,影响我县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好形势。为此,同志们必须以扎实的作风,不折不扣的落实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周密安排,顽强工作,以交通发展大局为重,推进改革,确保交通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二、立足铜山,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交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充分认识交通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按照“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方针,解放思想,大胆开拓,超前规划,快步实施。去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农村公路、城区道路、园区路网建设和危桥渡口改造等一系列交通工程,为铜山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年,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投入。其中,要组织完成塔双公路铜山段、铜山新区通往徐州新城区快速通道、农村公路和桥梁改造等重点工程。同时还要多渠道地发展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强化责任感、使命感,要树立机遇意识,先行发展意识。要保稳定,促发展,在去年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基础上,按照今年交通工作总体部署,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又好又快地发展交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交通工作任务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奔小康、建设新铜山”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交通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交通系统党员干部和职工,要围绕交通工作各项目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第一,要进一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实施1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使全县农村公路进一步网化。要高度重视危桥改造,确保实施22座。要进一步落实农村公路管养方案,完善考核标准,严格养护制度,加大检查频率,落实奖惩规定,充分发挥农村公路投资效益。二要争取项目,大幅度地推进境内国省干线升级改造。要全力实施252省道双塔公路铜山段改造工程,争取年底前竣工。尽快落实104国道茅村至利国段改造计划。确保年内按序施工。同时还要积极为徐济高速和京沪高铁工程建设提供最佳的施工环境。三要服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交通部门的城区道路、工业园区道路建设任务。其中包括:铜山新区至徐州新城区快速通道建设等。还要加大206国道铜山段改线协调力度,争取尽快纳入省、市公

路改线计划。第二,要全面提升交通行业管理水平。要以全力打造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道路运输市场为出发点,积极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要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继续引导营运车船向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要立足服务,规范执法,注重形象,强化管理。要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抓好行风和廉政建设。第三,要积极构建和谐交通。要围绕“

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环境友好”的要求,一着不让地打造“平安交通和绿色交通”。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要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无重特大交通事故。要重视交通工程建设安全,使所有工程既质量好、速度快,又安全无事故。要抓好交通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使铜山交通成为最安全的交通。二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交通部门与社会联系广,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一方面要坚持人性化设计、人性化施工、人性化管理,和谐执法,千方百计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搞好与兄弟部门沟通协调,争取配合和支持。铜山新区至徐州新城区快速通道和104国道改造征地拆迁任务很重,交通部门要义不容辞地冲在前面。同时,地方政府和土地、规划、公安等部门也应履行自己职责,与交通部门一道共同担起重任。三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交通,科学处理交通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交通运输方式,使交通发展与环境、生态相适应。

县领导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参加这个会议,我这次是按照市委的安排,对**惩防体系进行检查考核。今天中午要赶回去迎接中央督导组检查。昨天忙完工作后,xx和xx同志说今天开一个信访维稳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两位领导要求我能不能来看看大家,所以我今天来了,但不是作指示,而是作为市里信访第一召集人。对大家的工作,我感到确实富有成效。2013年,尤其是3月份以来,**整个信访维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几套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形势一天比一天好,信访维稳工作是富有成效的。第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前不久,市里要向省里报几个信访维稳先进县,市信访局排了一下,和我掌握的情况一样,讲县委、县政府重视,讲全县上下抓信访维稳的责任意识,**是排在第一位的。但**的非访,一年就有19次,省里很难通过,肯定会被枪毙掉。尤其有几个缠访户,去北京一次就登记一次。集体访大幅度下降,但危险依然存在,整个信访形势仍在高位运行。新的一年,县委、县政府召开这个会议,把信访维稳抓得非常紧,也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信访维稳的重视,抓这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我作为挂点**,有信心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2014年一定能打个翻身仗。当然,要看今天会议的效果,看大家的努力。同志们要有思想准备,**信访维稳的基础在全省是比较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红江已经达到这个水平时,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包括**也是一样,将不再按照以前加减法,而是呈几何增长的高速发展。而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大量涌现,xxx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新的一年,全党上下要学会善于化解矛盾,要有大智慧,就是新问题用老办法是不行的,新问题要用新办法解决,新矛盾要创新机制化解。看到今天发的几个文件,我很高兴,县委、县政府动了很多脑子,还有一个责任追究办法,我看非常有效,带回去将好好研究一下,推广你们的做法。新的一年,怎样去化解矛盾?等下xx书记、xx同志都将讲到这个问题。重点要注意两个问题:事要解决,矛盾要及时化解。科学发展观不是口头上讲的,就是要以人为本,核心的问题是发展,根本上是要让老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得到实惠。老百姓如果碰到困难和问题,党和政府要及时为他们解决。问题放那一直不解决,就容易出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一系列的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建立各种平台,老百姓一有诉求,知道了之后要立即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要依法办事,把它解决好,不能拖。扬金同志早上跟我讲,今后要落实责任,哪一级领导负责的,问题出来了,麻木不仁,不去解决,闹成了大事,闹成了集体访、非访,就要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各级领导服务群众的意识要强,当老百姓碰到问题时,要及时地、有效地化解。文件中有很多的措施和办法,我要强调的是,在工作的实践中,按照与时俱进原则,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机制和体制。过完年后,我们准备去学习沈阳的做法,有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放在那里,今天不闹明天会闹。

县领导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国务院有关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主要精神、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有关精神

去年以来,国务院就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紧迫性。去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8月30日,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5-2016年)行动计划》,12月17日,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今年1月30日,又印发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以上5份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文件,这在我国标准化工作历史上是空前的。以上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回答了标准化工作“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主要精神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总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二,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6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国务院标准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标准化改革。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通过对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的“转、修、废”,将能够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不能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转为推荐性标准或予以废止,逐步改变目前由国家、行业、地方多头制定和发布强制性标准的模式,实行强制性标准由国家统一立项和发布。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逐步改变推荐性标准包罗万象、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占比过大、公益属性不突出的现状,将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交由市场自主制定,政府主要主导制定公益类标准。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改变以往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现状,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切实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第三,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三步走”的实施战略。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第三阶段:2019—2020年,基本建成新型标准体系。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标准化改革工作,去年6月1日,国务院建立了由王勇国务委员为召集人、39个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7月2日和12月30日,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体会议,王勇国务委员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持续推进标准化改革、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标准化国际水平、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落实4个方面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省政府对标准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9月,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去年以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工作改革文件下发后,李小鹏省长、高建民常务副省长和原副省长张建欣都做了重要批示,并于去年9月17日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3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山西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实际,省政府又调整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并将成员单位由37个部门扩大至59个部门。去年11月11日和29日,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几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年2月22日,省政府专门在省长碰头会上听取了标准化工作有关情况汇报,4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昨天,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罗清宇副省长到任以来,对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多次就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作出指示批示,7月14日,专门听取了我局关于编制《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有关情况的汇报,就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亲自起草的下半年分管部门的工作要点中,特别指示: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标准化改革工作;在工程建设、工业产品、养老等服务业方面,制定出台一些规范性标准,以此引导品牌创建,促进行业发展。

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集中体现在:

(一)标准制修订数量大幅度提高,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宽

2001年以来,我省共制定地方标准809项,农业方面的495项,占61%;工业方面的90项,占11%;节能环保方面的68项,占8.4%;服务业方面的30项,占3.7%;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108项,占13.3%;其他方面的18项,占2.2%。“十一五”期间发布了152项地方标准,绝大部分为农业标准。“十二五”期间,发布了563项地方标准,除农业和工业方面的标准外,服务业、社会管理方面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标准明显增多,563项标准中,节能环保方面有50多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有70多项。标准化工作从工业、农业领域已扩展到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二)重点领域标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业,批准发布了覆盖我省主要蔬菜品种的无公害种植系列标准40余项,覆盖养殖场建设、饲料质量、养殖技术的养殖系列标准70余项。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加大了小杂粮机械化耕种、人工种植中药材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围绕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循环经济“可操作、可考核、可评价”的目标,批准发布了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基础标准8项,批准发布了包括社会、园区、企业3个层面,覆盖钢铁、发电、煤化工、水泥等我省主要行业的12项循环经济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批准发布了54项覆盖我省主要耗能行业的能耗限额、能源管理、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率先发布了《车用压缩煤层气》《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M5、M15车用甲醇汽油》等11项地方标准。《煤层气》《车用压缩煤层气》两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湖北、贵州、福建等8个省份先后来我省学习。

——围绕道路交通发展,针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中湿陷性黄土多、采空区多、长大桥梁隧道多、重载车辆多的“四多”情况,批准发布了53项严于覆盖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制定发布了用水定额、污水再生利用、水平衡测试等方面的地方标准9项。

此外,我们还批准发布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为促进发展旅游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

虽然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纵向比较,进步较大,但与兄弟省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按照地方标准有关管理规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地方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技术性审查、征求意见等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地方标准制(修)订的立项、审批、编号、发布等工作。从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来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标准化工作特别是标准制(修)订工作重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提出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没有完全符合和满足本领域发展需求,个别单位甚至片面认为标准化工作主要是质监部门的事,影响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省质监局作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尽管近几年来,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更加注重问题和需求导向,更加注重主动作为,更加注重协调推进,尤其是在标准立项上,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征集,变重点不分为聚焦中心,通过发文、座谈、登门、上网等方式向各相关部门、行业、社会组织广泛征集标准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没有相关部门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我们不可能也做不到全面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标准化工作的所有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提出标准制(修)订项目,促使标准制(修)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这也是国家及我省成立标准化领导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推进标准化工作,除了各行业、各部门主动承担起本行业、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外,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建立起本行业、本部门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这样,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有人抓、有人管,才能真正落地。为此,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全国共有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1284个,北京市已建成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个,山东省已建成45个。而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省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7个,占比仅为0.55%;省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只有1个,为山西省文物保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因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已成为制约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是地方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目前,我省共有现行有效地方标准780多项,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单一、零散的标准,没有构成体系、形成合力,限制了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此,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构建重点领域地方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支撑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期间,有7个市完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任务。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市一次性完成了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任务,国家标准委于2012年12月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经验交流会。此外,还在农业、循环经济、旅游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完成了158个国家级、139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完成,既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广传播了标准化理念、方法,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省政府制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推动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抓好这些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以下3项任务:

一是加快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2项重点任务落实。在已制定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管理办法》《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适应改革需求、保障发展举措扎实落地。

二是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按照罗清宇副省长的指示要求,结合《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完成特色农产品、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建筑、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社会治理、“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围绕上述体系建设,要在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标准化+”为抓手,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相关领域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标准化激励机制等工作。

三是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加大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涉及国计民生领域标准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将市场主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标准实施监督成效;加强标准的培训、解读、咨询、技术服务,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机构,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行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通过标准的落地,充分发挥标准“树标杆”,标准“划底线”的引领和兜底作用,促进我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标准化工作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及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县领导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经过近两天的紧张工作,已经完成了会议安排的各项议程。会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时机关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会议作出了重要批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也是教育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适逢其时,非常重要。二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贵仁同志的讲话,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的讨论。上海市教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全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单位分别做了大会发言。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湖南、广东、陕西、新疆等地区的8名教师做了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介绍。此外,还组织考察了上海市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4节观摩课,举办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创新展示活动和辽宁省信息化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三是工作高效、覆盖面广。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成立了43个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行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仪式、职业教育集团签约仪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单位授牌仪式,充分利用本次会议平台,高效率完成了多项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有关活动,通过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进行了视频直播,全国各地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收看。从与会人员构成上看,不仅有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还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有关地级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来源广泛、代表性强,有利于增进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好地概括了大家讨论的成果。下面我对会议做个简要总结。

一、回应需求,承载使命,新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交流会、部署会,也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动员会。会议的召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第一,现代化进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到新的历史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要求。

从宏观领域看,我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经济社会具有五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步入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阶段。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从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时代进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时代。人口大流动、职业大迁徙已成大趋势,特别是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最终使农民转变为市民,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三是从低端制造产业时代进入高端制造产业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新挑战,高端制造产业替代或淘汰低端制造产业成为历史的必然。四是从私人物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物品短缺时代。全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五是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温饱问题等基本需求得到解决,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从教育领域看,我国面临着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代进入“后普九”时代。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解决职业教育这一薄弱环节成为必然。二是从文化扫盲时代进入技能扫盲时代。文化性文盲的问题基本解决,技能性文盲的问题日益凸显。三是从“高中-大学”一元化成才时代进入多元化成才时代。通过普通教育上大学的成长道路面临系统性挑战,多元化质量、多阶段分流、多路径成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现代国民教育新体系的战略安排。四是从学校教育时代进入全民终身学习时代。有教无类具备了新的历史内涵,农民工转移培训和择业培训需求日益增长,其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远达不到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的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顺应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对多元化、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强烈诉求,职业教育肩负着五个方面的历史使命:一是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二是肩负着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三是肩负着承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四是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五是肩负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完成好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在保证办学规模的同时,提高办学质量,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我国教育事业开启了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今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为各级各类教育未来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描绘了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一个“主题”、一个“主线”和五个“坚持”不仅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而且为我国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专章阐述了今后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二是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三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把大力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作为核心任务。四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五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六是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新形势

上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870万,在校生近2200万,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二是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三是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能力大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还没有很好地落实,有些地方和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推进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缺乏条件和机制保障。二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只注重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理论学习;或是偏重于传授知识,忽视技能;或者只培养简单技能、“黑板上的技能”等现象,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不强,继续学习能力不强。三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地对接,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没有很好地衔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有脱节的现象。四是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育人过程存在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形象。五是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很好地应用,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教育规划纲要》对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三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四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适应技能型人才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学习要求。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五是强化教学保障,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六是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为基础,对教学改革的新政策、新模式先行先试,形成典型模式和经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二、纲要引领,凝聚共识,明确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总结归纳大家达成的共识,会议在以下三方面取得重要收获。

第一,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

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贵仁同志的讲话,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必须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决定着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二是职业教育反映了产业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职业教育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四是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的切入点,五是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通过深入学习领导的讲话,大家提高了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

改革发展职业教育,要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前要重点做好保证规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和加大投入四项工作。要转变职能、狠抓落实,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作风,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注重抓统筹,抓重点,抓责任,抓作风。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要求我们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要把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工作抓手,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明确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质,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不是不同的教育层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加快在以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改革四个模式。一是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改革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等。三是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2.创新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工厂化教学环境。二是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三是创新课程开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课程建设机制。四是创新教材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五是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六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加强学校各项基础制度的建设。

三、创新载体,重在行动,把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近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建立教育与产业的经常性对话协作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部门协调、行业指导。今年1月,教育部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这次会上又成立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目的就是要以全指委为载体,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对话和协作,充分发挥行指委在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组织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二是搭建对话协作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一系列教育与行业的主题对话活动。今年,教育部举办了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以及有色金属行业的5个对话活动。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分行业的对话。

(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合作办学

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营造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环境和育人氛围,实现全过程工学结合。一是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实施方案,遴选1000所学校和3000家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二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加强和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强化企业实习的教育功能。学生实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二是深入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资源库。三是按照《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广泛开展班主任培训。四是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组织,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五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六是完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方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科学设置专业,促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基础。一是全面实施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二是开发专业设置标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的所有专业,开发321个指导性专业设置标准。三是建设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开发新专业申报、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数据库,逐步形成专业设置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需求预警机制。四是建设国家示范专业点。遴选1500个左右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在本专业领域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点,作为国家示范专业点。五是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围绕国家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确定10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在全国遴选500个专业点,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

(五)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面向国家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开发500个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是指导开展课程创新实践。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三是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研究制订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四是探索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推动课程设置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是保障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一是创新教材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二是研究制定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健全教材开发、遴选、更新机制,完善教材编写、审定机制。三是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成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教材编写专家库,建设50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基地。四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改革专业课程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基础课程教材;以推动民族传统技艺教育专业化为重点,开发相关课程教材;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教材结构和内容;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开发遴选1200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七)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立交桥”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不是“终结教育”,我们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一是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加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推动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研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大纲,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三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比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四是探索中职招生模式改革。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扩大服务面向,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评价方式。五是探索学分积累的多种形式,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互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八)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发3个信息化系统。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开发面向中职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发面向中职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二是建设4个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三是建设300个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

推进上述8项工作,3个方面的保障至关重要: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师资队伍,三是教科研。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

第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一是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水平。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推动各地紧密结合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示范专业实训基地。二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民族特色学校等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

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新任教师先完成企业实践再上岗任教的措施;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出台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并切实发挥好作用。完善教师资格、职务等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引导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扩大培养培训规模。这次会上教育部为10个企业挂牌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就是吸引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举措,近期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一是积极推动高水平教科研队伍建设,整合和调动全国职业教育教科研的资源和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二是积极组织地方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三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四是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另外,《行动计划》针对10大计划、30个项目,提出了45个科研选题,即将组织实施,大家要积极参与。

上一篇:浅谈“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重要意义下一篇:java模式设计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