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湾游记散文

2024-08-03

南湾游记散文(通用10篇)

南湾游记散文 篇1

和煦的微风依然在轻轻地吹,明亮的阳光依然持续地照,只是感觉到更暖融了,天空依然是那么的蓝,天边的白云似乎更白了,望上去是那么的刺眼,远处几只乌鸦在路边悠闲的觅食,与漆黑的马路是那么的相衬,转过几个山脚,便来到了去南湾的路。

乘着无限美好的心情,不知不觉中又来到了浉河边,难道是鱼儿冬眠还未醒来?抑或是集体绝食?几乎没有钓鱼的人,就是那水中的健将野鸭也没了踪影了,但这是真的吗?“春江水暖鸭先知”啊!更何况悠悠流淌着的水面上,还有几个渔翁在熟练地驾驶着自己的小船用网捕鱼。难道是调皮的鸭子在和我捉迷藏?虽然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有些耀眼,我还是抓拍了两张老翁捡鱼的画面,继续前行。

一阵微风吹来,凉凉的,爽极了,紧张的气氛一吹而散,映在眼前的是一个方正的池塘,池塘的正上方有一座用木板搭成的小桥,很简单,但很别致。桥的正下方是溪流,池塘里的水不多,但极清澈,潺潺的水流泛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伴着哗哗的水流声,透明的水流卷集成一个个晶莹的漩涡。

满塘的荷花,碧绿的茎,碧绿的叶,圆盘大的叶片上一条条暗白色的纹路直通茎干,这大概是莲藕的血管吧?叶子里的水珠,在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摆动,好像贪玩的孩童在荡秋千,又是如此晶莹剔透,如此的可爱。而如扇如伞般的荷叶正好为鱼儿遮雨避阳,可爱的鱼儿在那儿尽情地嬉戏玩耍,上蹿下跳。叶子的上方是一朵碗口大小的荷花,一片片白色的花瓣顶端微微嵌着点红晕,簇拥在青绿色的莲蓬周围,浴头大小的莲蓬的脸上长满了大眼睛,是那么的迷人,又是那么的诱人,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有些还未长出莲蓬的荷花含苞待放,那淡黄色的花蕊像一个小姑娘的脸,害羞低着头,是那么的诱人;亭亭玉立的莲花既不蔓不枝,也不花枝招展,只是每当风儿吹来,它都会如女子般翩翩起舞,展示出自己婀娜的身姿,来回报大自然的馈赠与眷顾。

顺路往前走,进入了卵石小道,一颗颗晶莹的卵石,如珍珠般镶嵌在水泥小道上,踩上去感觉软软的;迎面而来的是十二生肖的雕塑,砖红色的石雕虽然已泛青黑,有些破损的痕迹,但一个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栩栩如生,是那么的可爱,它们静静地蹲坐在方正的石台上。有低着头故作深沉、挠头思考的猴子,有昂着头仰天高歌、勤奋打鸣的公鸡,有埋头打鼾、长眠不醒的肥猪,有勤勤肯肯、甩尾打鞭的老牛,也有面目狰狞、扯嗓狂叫的大黄狗,更有威武凶猛、气势威严的老虎……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连忙与它们合影留念,好像它们是大明星一样,一个也不能落下!静静地迎着微风往前走,一阵哗哗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好大一片翠绿的竹林啊!一片片修长的绿叶吹出嗖嗖的口哨声,茂密的竹林遮挡住了阳光,形成了阴森森的“黑洞”;一棵棵挺拔的竹子互相搀扶着,好像年过古稀的老人,大概如雨后春笋一般发育太快了吧?

越过竹林,来到了奥林匹克公园,这里春的气息更浓了,使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一朵朵洁白的泛着红晕的桃花,一片片花瓣包裹着微黄的细丝般的花蕊,像一家人在呵护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也来凑热闹,拍打着薄如蝉翼的翅膀嗡嗡地对着花儿私语,好像是形影不离的朋友;桃树下面是一团团如荷叶样式的小草,青春的草儿紧贴在地面上,似孩子般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偶尔的一两株野菊花也开在妖艳的桃花下,幼小的花瓣对视着太阳无语,金黄色的小花面对如此伟岸的太阳竟有些害羞了,默默低下了头;最惹人喜爱的是形如喇叭的花儿,半蓝半白的花朵没有其它色彩,也不加渲染,宁静地生长在绿油油的草坪中,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妖娆的姿态,好像大自然特意安排点缀着这缤纷的世界。

如地毯般的草坪上,人们摆放了餐具、烧烤箱,烤着香香的肉串。望着缕缕的青烟和那大包大包的零食,听着欢乐的笑声,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对面的聚贤亭里坐着几个在此歇脚的路人,他们谈论着春的诗意、春的奇妙,就像是在做文章一样滔滔不绝,语句是那么的优美,词藻是那么的华丽,像是春的赞歌。

穿过大理石阶梯,奥运五环像一扇门矗立在方台上,看到这五色的圆环,想到了它代表了五大洲的和平团结,想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想到了“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这句奥运之父的至理名言,想到了“小巨人”姚明,想到了令亚洲骄傲的刘翔。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黑色闪电——欧文斯的身影,他那黝黑的皮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谱写了四次破五项,平一项的世界记录的神话,而这位超越风速的“闪电”,也永远载入了史册。

跨过长长的石桥,便来到了南湾湖的后山,在这空旷寂寥的大山上,除了看似老态龙钟的枯树之外,竟没有一丝青绿,丝毫没有春的气息,也许是“一山分两季,十里不同天”吧?没想到在这里是如此的经纬分明。临近山的一侧是水库的大坝,于是沿着窄窄的山道攀到了半山腰,随后跨上了神往已久的大坝,庄严宏伟的大坝如长城般横跨南北两岸,宛如天堑变通途,大坝是很宽的,似强壮的汉子张开双臂拥抱来自四海的宾朋,紫红色的大坝上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微风袭来,顿时清爽了些许。啊!大美南湾已在我的脚下,站在这大坝顶端可以俯瞰整个水库,而且后面的村庄尽收眼底,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人们在坝上或三五成群地聊天,或蹲坐在岩边晒太阳,有的情侣手挽着手悠悠地散步,令人羡慕,也有自恋到卖萌的自拍者,还有被眼睛景色所折服只顾拍照的人,比如,像我。

放眼望去,我仿佛进入了海的世界,宽广的水面一望无际,几只水鸟轻轻的掠过湖面,平静的水面上不时泛起涟漪,碧波荡漾,清澈的湖水环绕着朦胧的雾气,辽阔的水域与蓝天相接,与白云相映,不远处的小岛上郁郁葱葱,碧绿的草在阳光下显得油亮了许多,一棵棵灌木肆无忌惮地生长,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铜镜,倒影着美丽的小岛,恰似果盘里的一块点心,又如碧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近处,一颗颗碎石布满整个滩涂,人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在宽阔的滩涂上嬉戏,或在湖边泡脚,或捡起石子打“水漂”,有的甚至牵着漂亮的大风筝不停地来回跑,还有的画家坐在简易的折叠椅上写生,时而观察时而思索。令我大开眼界的是我第一次见到了快艇,几个人同坐一艘快艇,在辽阔的湖面上穿梭,如疾飞的海燕在大海上翱翔,拍打着翻滚的浪花畅游在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波纹。

南湾游记散文 篇2

一.运用“移步换景”, 铺设架构

“移步换景”, 顾名思义, 即随着游览步伐的移动, 眼前的景色也跟着变化, 而不局限于一处。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动作:“移步”、“换景”。抓住“移步”, 就是要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 后到了什么地方, 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抓住“换景”, 就要写出每到一地所看到的景色。

(一) 移步。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鼎湖山听泉》时, 即让学生找出步伐转换的词, 梳理作者的游踪, “江轮夹着细雨, 送我到肇庆。游了一遭七星岩……赶到鼎湖山时, 已近黄昏……过了寒翠桥……不觉渐高渐幽, 已入山中……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行至半山, 有一补山亭……站在亭前望去……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 小心翼翼, 拾级而上……晚饭后, 绕寺前庭园漫步”。首先要让学生把地点的变化情况搞清楚, 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即指明作者所处之地, 因此, 作文之初, 可以教学生多用一些“走近……, 沿着……, 顺着……, 走到……, 站在此处, 远望去……出来之后……”等这样的字眼, 或放在段首, 或放在地点转换之时用作衔接, 来将游览的地点和过程介绍清楚。

(二) 换景。作者每到一处, 通常都会描写所见之景, 或详或略。所写的自然景色, 必须是作者在该处看到或站在该处从不同角度所见之景。第三篇课文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将作者游览黄山的行踪介绍得很清楚, 每到一处景也写得很鲜明。如从山下爬到天都峰顶写了险峰, 上玉屏楼写了“迎客松”等各种奇松, 登上莲花峰峰顶则写了各种巧石, 沿“百步云梯”而下详细地描绘了云海、日出, 下山到山脚则写了温泉。风景随着脚步不断变换。

因此, 运用好“移步换景”法, 学生是很容易将游记散文的结构、内容写清楚的, 这就为写好游记散文铺好了行文架构。

二.细摹重点景物, 突出特色

(一) 换景要有取舍。通常, 风景区的景点、景物是很多的, 一路走来, 所要描写的景物必定也很多, 但作者在“换景”时要有所侧重, 不可面面俱到, 抓住重点景物施以浓墨, 突出景区特色,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鼎湖山听泉》中尽管通篇都写到泉声, 但作者仅是对静夜里的泉声作了细致描写,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 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体现了鼎湖山泉声的特色, 形象生动地突出泉声的美妙, 令人向往。

(二) 如何描写好自然景物呢?确实, 对学生来说, 写好很不容易, 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写景。

1.要注意景物变化的全过程。自然界的景物通常是在不断变化的, 如水的快慢急缓, 月的升没, 云的卷舒, 雨的大小等, 把这一变化过程写出来, 那肯定是生动的。如《飞红滴翠记黄山》中, 将日出过程中日与云的变化很形象地描写出来, 让人感受到了它的美。

2.从“五官”感受方面来写景。笔者认为, 景物是可看、可听、可嗅、可闻、可感的。作文时, 如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写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上文便是从听觉写声音变化, 从视觉感受写日出的瑰丽过程的。

3.写出景物的色彩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 万物是各具形态的, 我们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如:写云海、日出之景时, 就主要从云的姿态和太阳的色彩着手来写, 很形象绚丽。

三.穿插“人文知识”, 增添趣味

游记散文写的内容往往是山水风光、人文古迹。山无外乎高险, 水无外乎清绿, 翻阅古往今来的游记散文, 大致如此。因此, 平时学生作文时, 写到游记往往在山水上着墨, 但几行字下来便觉得艰涩而无内容好写。在学习《鼎湖山听泉》时, 我引导学生探究:文中除了描写自然景色, 还介绍了什么?很显然, 是向读者补充了一些关于“庆云寺”、“菩提树”历史知识, 如:“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 直径近2米, 可容1100升, 颇为引人注目”。“原来, 这是两百多年前, 引自锡兰国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 因而, 佛门视菩提为圣树, 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游记散文如果仅是描写自然山水, 便没有了趣味, 学生也难铺展开来, 如果在描写景物时, 合理、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景物相关的历史、传说、趣闻或地方故事, 会给山水点染一些灵气, 增添一些人文性、趣味性。

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 篇3

明·徐宏祖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

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

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导者止供炬爇火,无肯为前驱者。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既低而复隘,且水没其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火炬,平出水上,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余,然俱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尺五,高二尺,而水没其中者亦尺五,隙之余水面者,五寸而已。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守衣外洞,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余亦曾没膝浸服,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而洞当风口,飕飕弥甚。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出洞,披衣犹觉周身起粟,乃爇火洞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已在枣橡岭之西矣。 (选自《楚游日记》)

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由洞出,有二派 派:通“脉”,支流

B. 遇樵者,引至上清潭 引:带领、引导

C. 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蛇:一种爬行动物

D. 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 循:顺着、沿着

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俱以沛公言报项王

B. 余闻之,益喜甚/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 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若无罪而就死地

D. 俱温然不觉其寒/苏子愀然

3. 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一个注重实地考察的游记作家,尚且会被《志》所“误导”,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

B. 作者听了当地土著居民关于“神龙蛰伏藏处”的话后,“益喜甚”,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能见到“神龙”的强烈愿望。

C. 作者在上清潭的洞里“解衣伏水,蛇行以进”,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探奇揽胜而亲身实践的精神,也从侧面启示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游之乐”。

D. 本文短小精悍,记游清晰,不仅在写法上注重详略得当,而且善用对比,如通过“我”和“导者”、“仆”人的对比,反衬“我”注重亲身实践、甘冒风险以求得“游之乐”的精神。

4.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

②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

③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

5.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水 由 洞 出 有 二 派 自 洞 后 者 汇 而 不 流 由 洞 左 者 乃 洞 南 旁 窦 其 出 甚 急

6. 文章写“土人”“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和“导者”“无肯为前驱者”的用意何在?

游记散文鉴赏:梧桐山游记 篇4

《庄子·秋水篇》中提到梧桐:“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原来梧桐就是一种高贵的植物,凤凰的最爱,也是凤凰栖身之所。而深圳就有梧桐,且满栽梧桐之山就为梧桐山,我是这样理解的,且不论对错,为此我已为登临此山而谋划不已。

先上网查一下:梧桐山分大中小三段,小梧桐海拔500米,一座新电视塔建在上面,可俯瞰深圳中心区、香港一角和部分海域;大梧桐944米,为深圳第一高,可俯瞰东面的大海和盐田港。多年来数次到过深圳,由于琐事连连,终难与梧桐山结下不解之缘。今年的4月16日,终于如愿已偿,约定数友,同登此山。

此山虽不比名山大川,却也是休闲佳处;诗虽不多,却也多少有些寄托。“潇洒梧桐几度秋。凤凰飞去旧山幽。风景不殊人物换,恨悠悠。衰草远从烟际合,夕阳空趁水西流。恰好凭楼便回首,怕生愁”。

果然风景不殊,但人物已换,潇洒梧桐今犹在,不见当年登山人。其实也不必恨悠悠,就算衰草烟雾,夕阳流水,凭楼相望,未必生愁,那是多愁善感的诗人强加给我们的感伤,我更在乎健康、欢乐、肆意的人生态度。

登山的路径颇多,为此耽误了不少时间,从东莞驱车前往,寻一方便之口,已近午饭时间。匆匆完饭,冒着中午的烈日,便径直登山了。“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虽然烈日当空,但梧桐山道上两旁树木丛生,遮荫蔽日,真应诗中所说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只可惜无酒,不能酌酒劝梧桐了。

梧桐山中虽然林木交错,但密林中却是石阶连天,慢步在石阶间,慢悠悠的,走上数十步直梯,便有一段斜阶,直逼90度,其状惊险万分,更得小心翼翼的.。石阶里有不屈的小草,拼命地伸出脑袋,仰视着天空。石阶的拐角处有几只斜挂在两树间的吊床,走累的游人便可小憩于网绳吊床上,享尽这山中的清风,树馨与流云,床上之人想必渴望久久地停留。我却选择了和一位卖瓜之人闲话家常,顺便买了几杯苷蔗水,卖瓜之人比较健谈,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黄婆”来,确实有点自卖自夸,可惜黄婆已去,物换星移了。朋友笑称之为“西门吹水”大侠,看着他那裸露的肚瓜,古铜色的肌肤,布满岁月刀痕的脸,还真有点古大侠的风范。其实看似清闲,卖瓜之人也不清闲。

走累了,盘腿环坐在树荫下,看着游人玩扑克牌以及时不时地传来小姑娘的一串串咯咯的笑语,“年轻真好”!我满怀着滟滟的遐思,竟也痴痴地看着一片片飘飞的落叶,幻想成一只只飞舞的彩蝶,也就再次重温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传说!

历经约两个多小时,在友人的不断鼓励中,终于上到了梧桐山三段中的第一段,且可遥望小梧桐山上的电视塔了,并可遥遥望见云雾缭绕的大梧桐了。此时小梧桐山上的夕阳,鲜红地披挂在满山的树叶上,电视塔就像一枝长剑,直刺天际,夕阳已经西下了,没有力气,也没有勇气再战梧桐最高峰了,只能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聊以自我安慰了。

下山道上,一路的欢歌妍笑,此时全身放松,却笑看山脚下上山的匆匆行人。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身心俱累的山行之人,如今回想,恍若隔世。

旅行游记散文随笔:白鹿原游记 篇5

树木沐浴在明媚的晨光中,远处峰峦层层叠翠,山色微黛,又杂红枫黄叶,近处路边农家门前庭院,偶尔一棵柿子树,褐色的枝干上挂满了火红的柿子,一路上秋景连绵,就如色彩斑斓的油画,美不胜收。

行了半小时,便觉毫无目的散漫游走总得有个落处,朋友商议着,我提说,不如去白鹿原么。友人一致赞同。白鹿原,心驰已久,但从未谋面。初次遇见,会是怎样的?

道路逐步狭窄,过了将军岭隧道,友人说,白鹿原到了。只见右手边一排簇新的农家小二层,家家户户红门青砖。门口划满了车位,一家竟有十数二十个之多,我们选择了一家标识比较清楚明显的,停好车。便向西出发了。沿着道路,边上有卖山货核桃松子的,有卖洋芋糍粑的,糍粑是放在石板箍成的石槽里,用木槌砸成粘泥状的食物。石槽崭新而整齐,却没有野意。穿过小吃摊,便到了原下,买好消费卡,我们便开始沿着阶梯上原了。

没上多高,就看到陈忠实故居的牌子,故居里游人甚多,迈入居内,土墙青瓦,干净利落。院内一丛绿色灌木,颇有生气。两边厢房来不及细看,就被游人拥至上房,上房左手边有主卧,我趴在门缝看,青砖铺地,盘有小炕,有两三样散发年代气息的木头家具,实属殷实家庭。

我们出了故居,便沿阶而上,一路皆有流水,有干枯的荷梗立在池中,间或还有残荷,可惜那天无雨,便是体会不到残荷听雨的意趣了。水里除了残荷,还有新鲜茂盛的植物,头顶一串串紫色的小花,叶子与茎深绿粗壮,看起来很结实,还有一丛丛飘摇潇洒的芦苇,顺着水望向远处,此时最能体会,打翻了颜料是什么,浓烈却又内敛,那就是秋天。

塬不高,第一眼就看到了田小娥窑洞,还有田小娥蒸馍、田小娥磨坊,生意很好。“田小娥”要真是老板娘,她就没那么恓惶喽。

过了小娥窑洞,继续朝右坡上。走上一会,就进了滋水县城了,县城并无古迹,对城门洞和戏台印象较深,还是有些年代,其余的都是仿古建筑,卖各种小吃,蓝天饸饹、油泼裤带面等等关中常见的吃食。我对一种小吃比较感兴趣,豆皮,小吃点前,豆浆热气腾腾的装在容器里的,不一会儿,面上便固成油状凝结物,再凝结,便成一张皮,然后用极细的铁丝从豆皮底下游至中间,轻轻一挑,挂至晾干,就是一张美味的豆皮了,老板将豆皮切成宽条,舀上高汤,浇上辣椒油,撒点葱花、香菜,插上两根竹签,看起来热气腾腾,煞是好吃。其实不然,吃到嘴里,豆皮倒是好豆皮,只是调味并不鲜美,略微有些失望。

县城并不吸引人,走到街头便到村里了。村里要比县城有意思,土墙木门,有些门楼很精致,建筑布局也很讲究。虽然不乏游人,但是整体感觉幽静古朴,我们绕到人迹寥落的巷口,有一家人的门口开着,走进院内,挺好的房子,却并没有收拾的干净利落。柴火玉米杆满院堆积,窗台下还放着一篮子鸡蛋。退出院落,便往回返了。路上碰见情景剧,将田小娥和二狗押着在宗祠前审判的那幕,看了一眼,演员穿着漂亮的裙褂,满脸的无奈。我不忍看下去。

转了几圈,决定下原了。

返渭途中,我们折到水陆庵,一进门,佛家庭院森森,润物无声。穿过几处庙,行至最深处,刚进门,满墙的壁画让人震撼不已,僧人或默或笑,或怒或嗔,精巧而有张力,站于其下,强大的气场,让人连赞叹声都发不出来,伟大的艺术直通人性,直至人心,观看如此壁画,便觉生而何幸。

水陆庵对面的庙宇后院有一溪水,溪形玲珑,泉水雪白。甚妙。路上还遇见了野生小猕猴桃,芝麻米团,米团很好吃,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软糯甜蜜。猕猴桃也不错,酸甜适口,是我喜欢的味道。

桂林游记的散文 篇6

后来,我读阿紫笔下的漓江风情画,更是深深的折服了我,吸引着我,让我对这从小向往的地方,更添一份渴望,此生,一定要去一次桂林,游一次漓江,吃一次正宗的桂林米粉,穿一次正统的壮族少女服饰,欣赏一次刘三姐和阿牛哥订情的大榕树。

在钢筋水泥的地方呆久了,忽然就生了无数的厌烦心,仿佛心底有个声音一直在喊,出发吧,出发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那传说中的灵山秀水,去感受那传说中的风土人情。

当那天花落在群里问:“同学们,为了庆祝六一的到来,为了我们永不丢失的纯真年代,一起去流浪吧,送给我们久违的六一节礼物,地点你们选”。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敲了二个字:“桂林”。当时大家问我:“冰冰你可想清楚了,桂林多雨,雨多蚊虫多,你确定你要去桂林”?我无比坚定的回答他:“确定,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等我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大家都被逗笑了,后来,便订了目的地:桂林阳朔!

飞驰的大巴上,沿途的风景飞快的向后翻去,雀跃的心情,怎么也压抑不住,一路上都在傻笑着,打闹着。傍晚时分,到达梧州,导游让大家下车,自由活动。映入眼底的,是一大片让人欣喜的绿,透着无限的生命力,向外延伸着,像我们常穿的篷篷裙,山顶的信号塔、高压线,此时也像裙摆上装饰的蕾丝带一样,让人觉得那么和谐自然,不复我在闹市看到它的杂乱。人们常说,美由心生,看来确实如此。

到达阳朔,已是夜晚12点,长途的颠簸,让大家都疲惫不堪,我和Ivy一个房间,洗漱后,共享了她的美美面膜,还没等揭下,我已沉沉睡去。

当第一缕晨光,随着鸡鸣声的到来,导游的内线电话也跟着响起,提醒着我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拉开窗帘,桂花的清新弥漫在空中,透过古色古色的仿古木格窗,远处还是雾蒙蒙的一片,看不真切,忽然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可能是我极少出门的原因,忽然到了陌生的地方,醒来也没有闹钟一直吵个不停,便产生不真实的错觉。Ivy催我,你还在窗口发什么呆,快去准备啦,一会导游要催了,我们今天去吃正宗的桂林米粉”。

换上美衣,背上背包:“桂林,我终于来了”。去吃了正宗的桂林米粉和酸笋,第一站,我们去了遇龙河漂流,刚下过雨,水不算清澈,远远的从上面流下来,经过坝口,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河面上,三三二二的竹筏顺着河道飘荡。竹筏上,有身着民族服饰的阿妹手拿扩音器在唱山歌,你若能合上,她便会送你一只小巧的锈球,我没合上,不过美丽的阿妹还是送了我一只小小的锈球,柔柔的道一句:“欢迎你,远道而来的客人,祝你幸福”!临水搭建的戏台上,四大才子在那依依呀呀的唱山歌,惹得竹筏上的阿妹一脸娇羞,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见此神情,猜想大约唱的便是爱情一类的歌吧。前方回流道口,脸晒得黑黑的阿翁,戴着斗笠赶着鸬鹚在抓鱼,像极了以前课本上的那张老翁小舟独立的景象。

吃罢农家菜,下午,我们去了溶洞奇观蝴蝶谷,乘船进入溶洞,清凉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彩灯的照映下,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欢迎着我们,忽然有了盗墓笔记里吴邪和小哥进入盗洞的感觉,我真扫兴,如此美景怎么会联想到那么恐怖的场景呢。

关于西游记里的东海龙宫的拍摄,在导游的尾尾道来下,一切都鲜活起来,仿佛看见,那老态龙钟的龙王,被三太子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被彩灯一照,更显滑稽。至溶洞深处,便是著名的蝴蝶泉了,洁白的钟乳石,像轻盈的蝴蝶翅膀,在叮叮咚咚声中展翅欲飞。更往深处行,便是有名的海市蜃楼聚龙潭,五彩的光影下,已然分不清哪是实物哪是虚影,一片五彩缤纷,惹得游人纷纷排队留影。

溶洞的尽头,吊桥连着对面的小山,人走上去,晃晃悠悠的特别好玩,曲曲折折的上到山顶,附视整个蝴蝶谷内外的美景,可能我们来的时间不对,很遗憾,没有欣赏到谷内蝴蝶纷纷的美丽景象,却看幸观看到美丽的壮族姑娘们,穿着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手牵着手载歌载舞。

欣赏完蝴蝶谷的美景,我们去了图腾古道,体验甑皮岩人的返祖生活,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有女王坐在门口的宝座上和我们留影,皮肤黑黑的阿布和阿丽丽,甩着长长的头发,跳着欢快的草裙舞,拍着嘴巴发出哇哇的声音,和我们打招呼,道路二旁,错落着小木屋,其间有阿丽丽或在织布、做饭、带孩子……面对我们的围观一点也不怕生,哇哇的和我们打招呼。迂回路口,有阿布给我们画上代表尊贵客人的黄色图腾,一大群人跳着欢迎的舞蹈涌过来,拉着大家一起跳,导游在一边笑着喊,千万不要踩到他们的脚哦,如果踩到谁的脚了,今晚,就要跟他走的哟,惹来大家的笑声一片。

前方路口,有美丽的阿丽丽在比舞招亲,阿杰有幸被招中,热情美丽的姑娘抱紧他的胳膊不放手,大家起哄让他留下来,后来,阿杰唱了一首歌送给美丽的姑娘,才让我们继续前进。广场里,帅气的阿布和美丽的阿丽丽在吞火、碎玻璃、舞蛇、、木鼓、草裙舞……一幕幕,映在夕阳里,映在我们的心里,这美丽的图腾古道,热情美丽的甑皮人。

晚上,我们去了西街,夜幕下的阳朔西街,游人如潮。如果说桂林的山水是那如诗如画古典美人儿,遗世而独立,手中琴声悠悠,于轻挑慢捻中细数红尘万千。那么阳朔西街,就是那时尚尖上的前沿人物,它鲜妍,它热情,它,魅力四射!街道两旁,各种当地风情的织布、头饰,玩偶,琳琅满目。我和Ivy挑了小镜子、手织围巾、孔雀裙。街边大小酒吧林立,吧台前,烟雾弥漫处,火辣的性感女郎,热情的扭动着钢管舞,周围,尖叫声此起彼伏,我静坐一旁,看这一处静中取闹,仿佛又回到了灯红酒绿的都市中。

第二天,便去了梦中的漓江。路旁,有阿婆向我们兜售花环,配了我的白裙,仙气十足。我们乘了竹筏,开始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天空飘洒着细雨,漓江烟雨迷蒙。风轻轻,叶清灵,绿意写在盎然生机的大自然里。雨绵绵,草碧清,清秀印在灵山秀水的生命里。云悠悠,歌飞扬,歌声回荡在漓江两岸边。一层一层的石灰岩旁,凤尾竹哗啦啦的响,似乎在合着我们的歌声一样。更远处,那唱山歌的阿妹,俏生生的立在船头,满头银饰在水色滟潋处,闪着柔和的光芒。水绕人间流,歌随水而飘,人,菀在水中央!

芳草连天远,云雾绕山涧……

江中有岛,我们下了竹筏,去岛上拍照,穿上正宗的壮族服饰,扮成那壮族少女,体验一回异族风情,拉了花落穿上那壮族少年服饰,和我们留影。玩到兴起,把我的花环戴在他头上,让他穿上少女的服饰,和我这个假少年在漓江留影,他也任由我们胡闹,一幅万事好商量的好好先生样子,其实,能和他胡闹的机会那么少,那么少,回去后,他又变成那个严谨认真的学长了。

闹够了,疯够了,筏工吹起号子催我们了,开始下一程的旅行。一时兴起,坐于船头,撩起阵阵水珠攻向Ivy,在晨光中映出一道彩虹,映衬出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好像现在不真实的幸福一样,这样的快乐,却总也到不了心底,也许,是担心着马上面临失去的忧虑,也许,这本身就是不属于我的幸福。不想了,累!捻一块桂花糕,入品既溶,香甜的气息萦绕舌尖,想,这香甜的桂花,是否产于这坐山上,亦或那坐山呢?Ivy和Joan不吃,说甜食会长胖,被我爆打,硬逼着她吃了二小盒,来了桂林不吃桂花糕,不是白来了么。

三个多小时的漓江漂流,似乎还没玩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下过雨,漓江的水泛着浑,没能欣赏到课本上漓江的清、静、绿。还好,两岸的一片翠绿,让看久了钢筋水泥的眼睛,享受一场春天的色彩盛晏。感觉眼眼更明亮了,世界更清晰了,你和我,更近了。不知名的小花,密密的花苞藏在翠绿间,鼓着圆圆的笑脸,有胆儿大一点的,悄悄的露出半边嫩黄的脸,在阳光下颤微微的笑。

最后一站,去了大榕树,当年刘三姐和阿牛哥订亲的地方,那枝繁叶茂的千年大榕树,已经很大很大了,周围植有树杆来撑住它的枝桠,传闻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树围有7米多,远远望去,就像一顶巨大的绿色伞盖,罩着伞下游人如织,周围装有栅栏,游人如果绕树三圈,然后许愿,就能得到刘三姐和阿牛哥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晚上,我、Ivy、Joan、Kelly在窗前看星星,4个女人说了半宿的话,讲学校的趣事,作弄老师、戏损室友。讲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和妈妈作对,跑同学家让她着急到处找。讲以前喜欢的某某男生,见着他就脸红,连话都讲不出来。讲到最后,说起了生活的无奈,工作的艰辛,一起骂无良老板,一起抱怨社会的各种不公平,一起想家想妈妈,Joan和Kelly也没有回房间,四个女人聊着聊着就这样东倒西歪的睡着了。

南湾游记散文 篇7

一、鉴赏其绘景与寓情,体味作者的深细情感

以脍炙人口的《 小石潭记》 为例。 该文既写出了小石潭意境的 “ 悄怆幽邃”, 又写出了潭水、 游鱼、竹树、岩石、小溪等的神韵与幽深,还写出了作者“ 凄神寒骨” 与“ 不可久居”之感等,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激愤与内心的不宁静。教学时,我曾在向学生介绍《 小石潭记》 的创作背景资料与柳宗元《 永州八记》 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在深切体味公元805年11月柳宗元被贬谪为永州司马后心情备感压抑沮丧的前提下, 通过细读深品课文的方式感知柳宗元寄寓于《 小石潭记》 中的激愤情感与政治理想。

《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是一篇描写作者早春游览京城胜地满井的散文。 全文首先运用全景式的观察视角描绘了满井的胜景及作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接着,作者分别细致描摹春水、春山、春天的田野等景物:“ 于时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在此过程中, 作者准确把握满井早春时节的征,使用下列个性鲜明的词语“解”、“ 乍明”、“ 新开”、“ 乍出”、“舒未舒”、“ 浅鬣寸许”等立体地绘了满井的早春美景。 而后再动词“ 洗”、“ 拭”、“ 掠”等生动形地描绘出了北京满井早春春色动乍暖还寒的清丽景象, 且赋了满井以灵性、动感与活力。教时, 我曾引导学生在细细品味述景物描写与品味动词的基上,体味作者的喜悦之情。

二、赏析其记游与议论,感悟 “ 天人合一”的美学追求

孔子曾言:“ 智者乐水, 仁乐山。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先早就知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就追求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艺境界。此等审美取向与艺术观念反映到古代先人的文学艺术创过程中, 则表现为人与自然的互亲近与高度融洽,也即“ 天人一”。 这种“ 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有着非常中的体现。 比如,在《 小石潭记中,作者就用细描之工笔,以及少胜多虚实相生的绘画技巧等以静衬动, 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鱼的自由自在与活泼可爱:“ 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光下澈,影布石上,礍然不动, 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乐。”此等画面,可谓“ 真境谊而境生”:游鱼虽然活动于小石潭深水中,却让人一览无余,使人觉不到小石潭中有水, 其潭水清澈透明不言而喻。显然,这是种以无显其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读者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才能略到画面上不存在却实际存在自然景观。此外,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景物的过程中,把景与情、物与人等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教学这篇课文时, 我曾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在 《 小石潭记》 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是如何达到水乳交融的? 这种形与神的相互交汇孕育出了中国古代文人怎样的审美意识? 这种审美意识与我国古代的“ 天人合一” 思想有着怎样的关系? 对于最后一道思考题, 有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道:“ 《 小石潭记》 竭力表现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以及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犹如西方学者李约瑟所言:‘ 再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于他们伟大的细想:人与自然不可分离。 ’这是我国古代先人‘ 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

三、赏析言简意赅之文辞,积累文学语言

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散文, 无不具备语言优美、凝练、文笔精致简练、言简意赅等艺术特征。以 《 小石潭记》 为例,全文虽然只有189字,却内容周详完备,景物刻画形象丰满,写景议论环环相扣, 句式灵活且字字珠玑。 比如:“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上述前三句, 长短参差,后七句,每两字一顿, 每四字一停。 读之,顿挫而抑扬, 畅达而铿锵,韵味无穷;品之,静动色彩,形神兼绘,如画如诗,娱人眼目。 再如第2自然段描写水中的游鱼,更是形态不一,形神兼备:有的“ 影布石上,礍然不动”; 有的“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前者神态自若静浮水中, 后者调皮可爱活泼: 潭中游鱼,多么富有人情味,仿佛知道作者近来心绪不佳似的,故意“ 与游者相乐”。 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从游鱼之乐联想到作者此刻的欢悦心情。其文笔之简洁灵动,令人赞叹。

再如《 三峡》( 郦道元) 一文, 作者在客观描摹自然山水以求形似的同时, 注重将自己与游人的真情实感融合于自然山水之中, 最终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 比如文中只用极为简练的“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八个字,就极为客观地状写了各具特色的四种景物,并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还如 《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一文, 作者以醉翁亭为中心, 向四周铺展笔墨, 精心描绘琅琊山最富季节特征的山川草木花卉等自然景物: “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绘声绘色,绘形绘味。

教学上述课文时, 我通过引导学生将之与现代写景散文比如 《 黎明的风景》( 魏巍)《 长江三日》 ( 刘白羽) 等加以比较阅读的方式细细品读, 以此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凝练、言简意赅等,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简述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繁荣 篇8

关键词:游记产生;发展;改观;繁荣;影响

由于年代久远,游记产生时的作品仅能从古籍中见到谢灵运的《游名山志》片段,虽内容形式带有童稚气,却是游记发展的珍贵史料。由此可见谢灵运不仅是山水诗大师,也是山水游记始祖。

游记发展到唐代,万紫千红的文学园地奇葩夺目。在中国游记发展史上,如果说元结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那么柳宗元则起着稳固提高的奠基作用。以前朝谢灵运与元结、柳宗元相比:早期游记客观略述景物,以后记述中注入了描写、抒情和议论成分,使主客观结合。元结对柳宗元影响很大,将两位的作品《右溪记》和《钴潭西小丘记》比较阅读便可知道。清末古文家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足见后者创作成就与地位之高。

柳宗元游记,一方面通过作者亲身敏锐观察与深入体会,运用多种手法、生动的语言,把人们易忽视遗忘的自然景色图画般地再现出来,给人如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刻画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作者把自己横遭贬滴、饱受压抑的悲愤寄托其中,使自然景与人感情相融合,达到炉火纯青。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小石潭记》描写潭水、竹树、岩石、游鱼,无论静态还是动态都精致至极;同时在刻画凄清幽邃的境界中隐现着作者身影,流露出抑郁失意的感情。所以歷来公认柳宗元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山水能手,将游记体裁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到宋代时,游记有了改观。一则该体裁普遍引人注目,从事游记写作者与日俱增,产生了陆游《入蜀记》这部日记体游记专著;再则因“本朝人尚理”(严羽《沧浪诗话》),正如宋诗倾向议论一样,利用游记说理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里以入选过高中语文教材的两篇“唐宋八大家”名作作为例证。苏轼的《石钟山记》第二段写亲自考察的见闻,并提出个人见解。纵观全篇,不难看出其重点是为了辨明石钟山名称由来,并顺势借题发挥指出对任何事物作判断,皆须以身临其境的实地考察为基础,不可主观“臆断其有无”,从而把对于某个具体事物的看法,提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高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游记体裁,却不以记游为重点,而就游山所见谈感受发议论,说明无论钻研高深学问,还是创建宏伟事业,都须凭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到底。这样即使未达到预期目的,也可免除遗憾而不受讥笑讽刺。另外还说明因古书不存,学者研究学问须“深思慎取”,不能以讹传讹妄下判断。这种游记不以写景抒情见长,而靠议论说理取胜,在游记发展史上又开辟了新的途径。

当然,并非宋代游记都侧重说理,陆游、范成大、朱熹等人的游记,与唐人同样注重写景抒情。其中陆游熔三者于一炉,独创日记体游记《入蜀记》,写景物、记古迹、叙风俗、作考证、抒感慨,内容丰富多彩,笔法潇洒自如,很能代表游记特点。总之,到宋代已具备各式各样游记,若群星灿烂,似百花争艳,为游记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广阔绚丽的前景。此后大多数名家文集都有游记,几乎所有的著名山水和古迹都留下了作家们游览的足迹。

在这种游记繁荣和发展过程中,明末涌现出的山水小品与地理专著《徐霞客游记》值得一提。它在写作上明显受到《入蜀记》的深刻影响,文笔清新流畅、绚丽多彩,记载翔实准确,并含有广博的水文、地理方面科学内容,故被称作“世界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和“古今第一”的佳作。至于晚明的山水小品,则是继汉魏后小品文传统加以发展而成,其出现不仅给当时日益衰微的文坛带来亮色,也给游记体裁本身增添了异彩。其中名家就有“三袁”、钟惺、王思任和张岱等,虽风格流派各异却受反复古反道学共同思想支配,相继扛起“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大旗,努力从事山水小品创作,其特点不讲形式义理,随笔直抒,毫无滞碍。如王思任的《剡溪》,只寥寥数语便形象突出、趣味盎然,予人深刻印象;同时隽秀生动、流畅诙谐,任意书写而无丝毫迂夫子气。

明朝自万历后社会黑暗动荡,一般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屈服于满清贵族统治的有节操士大夫,多遁迹林园寄情山水;加之公安竟陵文学运动之倡导,强调独创,摆脱理学束缚,因此清新流利又直抒胸臆的山水小品便风靡一时,给当时文坛尤其是游记散文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风气影响直至清初袁枚等人,可谓深远矣。至清虽“独抒性灵”余波未绝,但乾、嘉后的散文受桐城派影响,要求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使传统古文更有效地服务于封建统治,这股风气亦波及游记写作。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前,多数游记内容均未越出程朱理学范畴,字里行间往往杂入冗长的有关地理沿革及古迹由来之考证。若赏读方苞的《游雁荡山记》和姚鼐的《游灵岩记》即可窥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0-01.

[2]牛宝彤.唐宋八大家文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02.

[3]刘静.历代游记.三秦出版社,1998-09.

[4]罗宗强,陈洪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10.

[5]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8.

春游记的散文 篇9

然而,城里的孩子们却不像乡下孩子这样幸运,他们拥有的春天是小院一棵树的变迁;拟或是一株海棠的绽放;或是一棵树的抽芽……住在老小区的孩子们,虽生长在城里,或许这些都还没有。从这一点来说,乡下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拥有大自然的整个春天。在春季里,他们每天的经历都是春游。

而想想那日阳光明媚,带着一家人一起去重庆路踏青春游,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好奇地惊喜,着实让我感到,我们的孩子似乎失去了或正在失去的某些美好的东西。

图片

重庆路被人们誉为“最美乡村路”,是5.12地震后重庆市人民援建的一条路。它位于蓉城郊外的崇州市,从崇州的白头镇到都江堰安龙镇,全长42公里,穿崇州南北而过。

从白头出发,你便可欣赏西川平原绿的麦田;黄的油菜。远远望去,一无边际,这一块黄色,那一片绿地,偶尔还有粉红的花,就像五彩的锦缎,平铺在这块平坝之上。汽车在这“锦缎”之中飞驰,就像穿梭在绿的海洋,花的世界里一样;而迎面扑来的风,带着春的温暖,花的甜蜜,这感觉,的确是另有一番滋味的。

沿重庆路向北,你可见川西之地的特有地形地貌——平原交接之处,丘陵相接——向南是平原,向北是丘陵,那山丘却是连绵不断,高低错落、深浅相宜。山丘之上,有青松挺拔苍浓;有翠竹相伴其间;有落叶之银杏,野花生于杂乱灌木丛中,而颜色从墨绿到绿到黄再到橙到红,那山丘突然就显得很有生机起来。远望山凹之中,种着各种果树:桃李相应成趣,花半开着,红白相映;近处细看,却又是点点滴滴,半遮半掩。闭上眼,你可以想像那花儿全数盛开的热闹场景——有蜜蜂“嗡嗡”在花中忙碌;有蝴蝶翩翩其中,从一束束红到一串串白,在暖阳中,那花色的鲜艳;花香的浓馥,甚尔会让你迷糊。

你可以任意登上一山丘,向南而望,那川西平原的“锦缎”,又变得更加清晰起来,黄澄澄的油菜像镶在绿原之上一样,川西特有的民居杂在中间,黄的、绿的、白的,就像一幅没经过修饰的暖色中国山水画——那颜料任意而为地铺于画纸之上,而那画的笔触却是那样柔美、自然、流畅。

那山丘之间,有一湖叫白塔湖,它就像一颗明珠一样嵌在连绵的山丘之中,微风过去,那湖泛起一层层波纹,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金光。

沿湖而行,山间林深幽静;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斑点点的光,像满天星斗,散在其中。那环路上,有供游人休憩的坐椅和凉亭,走累了,你可以坐下来歇一歇,听听鸟鸣;闻闻花香;微闭双眼,放松身心——这景、这香、这感觉,似乎也能让人飘然:平日里,你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心之所累,全然便可放下。这心境,你不得不想起朱森漫画里的一句油诗:“人生岁月无情,笑看成败输赢。青山绿水相伴,一路且歌且行。”

一路向北,沿途经怀远、三郎、街子三镇,均为川西名镇,其中有“怀远三绝”,有街子古镇的廊桥水岸,有三郎山幽清流,各有特色却各有留恋之处。车行处,有花香、有林深、有溪流。川西之春景全在那路上,就连调皮的孩子都不愿早早离去,一直沉醉在那春景之中、馋在美食之味里。

时至傍晚,才得以驱车回程,沿都江堰安龙镇,走成青快速回到蓉城。真是一路风景,一路花香;一路欢笑,一路感想。想想这春游,在儿时记忆,也许就是如此罢。可是,孩子春游的惊奇、兴奋和欢呼与儿时的我们是不一样的。

然而,看着她在车里入睡时微笑的脸蛋和抿着的小嘴,我想,她梦中的春游或许比我的记忆更美——美好的种子,种在美丽的心灵里,春天总会开出娇艳的花朵。

我期盼着它!

龙湖公园游记散文 篇10

心下想着,便厌恶起自己来了。于是,趁着脚力还健,天气尚暖,就携家拖口一直逶逶迤迤而来。直奔龙湖公园,一口气,车儿兀自叫唤一声就抛下了我们。

偌大的公园里青砖铺地,光洁如洗。绿色草坪如夹道欢迎的礼队格格盈笑,喜得幼女上前亲昵的抚摸她们,毛茸茸、嫩生生、光洁洁、腻柔柔,煞是可爱。呼啦啦,堤边匝地的垂柳有些嫉妒了,在风中荡起了秋千,互相纠缠撕扯着,鹅黄的外衣立即引起了小女的兴趣,似蝴蝶般翩翩穿梭在柳间,不料弯月桥畔柳下仄卧着几方怪形巨石,那白白的身躯兀突突愣从树后蹿出,吓得女儿哇的一声掉头就跑,妻却在一旁吃吃直笑,我言说是石头,你怕啥?小女回头仍自踟蹰不前,粉嘟嘟的小脸上仍是惊恐的神色。此时,一搂粗的银杏树像个哲人似的,头重脚轻在不远处正簌簌抖掉自己身上的黄金,宛若又被某个新问题折磨的大脑发胀,不得不减负。可怜的矮脚松悠悠的在河堤边展示他优美的身姿,如那T台美男俊女。白堤旁的石拱桥上的石狮子也耐不住寂寞了,眼望着桥下潺潺溪水叫嚣着从身下淌过,他兀自自竖起耳朵,愁眉立目恐吓着路人,立逼得桥头的小青龙吱吱的缠上桥墩,差点腾空而去。我可怜起了他们,忍不住伸手抚摸了一下,小女却生生的被吓得缩回了柔荑似的小手。

桥下水无声的哽咽着,清石见底,芦苇丛生,一不知名的黑头白身的鸟儿从身边掠过,小女一声尖利的锐叫,吓得鸟儿惶惶窜入芦苇丛中,立即招来妻的大声埋怨声。女儿却全不理这些,只顾玩自个儿的,一直跳跃着、欢奔着,妻没办法,只能紧紧的跟在她身后,生怕有一点闪失。我独独的紧跟在她们的后面,漫无目的搜寻着。女儿的红衣服在这寒冬里,格外醒目,仿佛一只花蝴蝶,戏弄着飞禽游鱼。下得桥来,缘堤边西行五米,就是如巨型馒头般一座土山,山无气势,不能称作山,只能算个土丘吧。沿人工砌成的十字形水磨洗的石板路,拾阶而上,四周那矮矮的松、杨、柳如卫兵似的迎接我们的到来,微风一吹齐刷刷的欢呼,个个虔诚的如同仆人,惊得山顶八角亭里一对情侣顿作鸟兽散,乐得小女得意了好半天。

站在土丘上极目远眺,只见斜漠漠的天空中几只红鱼似的风筝滋滋润润上下游窜,又引得小女站立不安,立马向山下广场跑去,无奈,只得跟随其后,被行人常年踩踏的青砖光滑如镜,稍不留神就会摔倒。惊奇的是一簇簇月季花还在吐艳,在寒风中争奇斗妍。青砖的尽头是一个长方形广场,一个老者正在一角转动轮子,那根线紧紧的牵扯着想要飞翔的纸鸢。我转过绿色长廊,却发现玉兰树后藏着一只巨大的海子。或许是海子的强大,抑或是夕阳余晖洒落在湖面而抖起的金色丝绸而震惊了我,我大呼一声,妻和小女也跑过来了,她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所倾倒,一齐欢呼着,拥向了湖边。霞光点点,碧波万顷。此时,我方才明白,长年久居北方的人,常对平原上忽然能有这么多而宏阔的水分外惊奇,因为是没有见过海的缘故。故把水稍微多的地方统称为海子。

日光更艳了,仿佛一只巨大的红灯笼圆圆的挂在了天际,天也更加辽阔了。踏上了横在湖水上的铁板桥,晃晃悠悠仿佛进入时光隧道,一瞬间回到了古赵国,也是在这么美的日子里,赵王带领他的所有宠姬曾泛舟在这湖水上,要不怎么叫龙湖呢,可此时,却少了充盈在天地间的丝竹管弦之声。哦,是,是了,莫非我是那幼小的嬴政,寄人篱下,也曾多次偷偷的跑在了这龙湖之外,遂心生嫉妒意,后来造成他灭六国的主要原因。

龙湖啊龙湖,莫非你那神秘的过去都隐藏在这碧波荡漾光怪陆离的波光中,可从来没有人读懂过你。

就在我正在恍恍惚惚的沉思间,一阵现代歌曲从桥那边陆地上顺着潮水返过来了,把我从古代拉回到了现实。妻女已在那边招手,我急忙顺着步过桥,赶到了湖边的她们身边。越过窄窄的石拱桥,又进入了一片巨杉木树下,树下都是锻炼的老年人,抖空竹的、打太极的、拉二胡的、钓鱼的,无心观赏。转过一片竹林,就发现旁边的芦苇花深处,几对青年男女正在拍婚纱照,妻倒在旁直羡慕起他们来。呵!看青春美丽,忆流光年华。我嘲嘲的无言暗笑了一声。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德育美育论文下一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