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复习学习计划

2024-06-26

高三学生复习学习计划(精选7篇)

高三学生复习学习计划 篇1

一、一日之计在于晨

其实我自己也非常清楚明白,我的语文之所以是我的所有成绩里面最尾名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懒得背书,懒得去了解那些古人的之乎者也。过去是不知道无所谓,现在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不可以再由着自己的性子去任性了。在接下来到六月高考的这段日子,我都要把早晨的时光都用来背书上!虽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但古人活了几千年的经验到底还是可以为我提供很多便利。把这些古人说过的话,背得滚瓜烂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记住,早上一定要认真背语文,把自己这些年忽视的前人思想都补回来。

二、上课时间不多想

虽说到了现在这个时期,很多同学已经不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进行各门功课的复习了,但我的语文毕竟是薄弱环节,如果要想考出好成绩,上课就还是得跟着老师走。老师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带了这么多年的毕业班,怎么着都是比我们更有经验,也更有方向的。切不可在此时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胡乱复习,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老师不会害我们的!老师只会带着我们往前创造辉煌,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课后阅读不可少

关于课后阅读,虽说现在已经要高考了,但我觉得还是不能丢掉。这也是我自己唯一喜欢语文的部分,时常看看课外书,读读报,到了考试写作文的时候,肚子里也有了可以些的材料,不然还真的拿试卷上的那些试题来做素材,编一篇希望老师打高分甚至打满分的作文吗?唯有阅读面广和深可以让我的高考作文有所突破!

四、玩的时间看新闻

高三学生复习学习计划 篇2

一、学法指导要视学情而定

掌握学生的学情是教师学法指导的前提,在进入高三后会有一系列的测试以辅助教师判断学情,但是除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之外,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还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空间构型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也因此,当教师在高三的复习中针对学生各自的问题查漏补缺时,学生的学情就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造成失分的原因,是缺乏数学思维能力,是对解题有畏惧心理,是知识掌握不牢存在思维的漏洞,是基础计算不过关,还是解题训练不够,这需要教师在掌握学情时,尽量深入学生的思维过程,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

2.学生的自我评价

高三的复习,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赛跑,更是学生意志力的比拼.到了高三,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水平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习中欠缺的地方不明确,对好的学习方法缺乏总结.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确定个性化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发其潜能.

3.学生的复习目标

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复习在每个阶段具备清晰的目标.一轮复习的开始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总目标,在每月、每周、每堂课设立阶段性目标.复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自我学习目标的过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确定的不同学习目标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指导.

二、学法指导要与兼顾共性和个性,突出可操作性相结合

1.导共性

由于学校执行的是统一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条件也大体相同,因此,教学的学法指导要抓共性,即面对全体指导其共同使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勤做笔记、独立思考、认真练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个性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心理、智力、学力、情趣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即便是同一学科,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抓共性的同时,必须重视与学生个性相适应的学法指导.要对不同对象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和个别点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三、学法指导要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相结合

1.导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用之不竭的数学发现的源泉,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有限与无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一只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学生一旦掌握了应具备的数学思想方法,则在较高层次上获得了终身受用的知识,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使他们继续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步展开,密切配合.教师在教学中一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二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三要循序渐进并螺旋上升.我们只有在指导学法的同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阐发,才能双管齐下,促使学生从学懂、学会到“会学”,并在应用思想方法驾驭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2.导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要不断利用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学法指导要与解题技能技巧的培养相结合

《考试说明》指出“数学学科考试的宗旨是: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学法指导也要与解题方法、应试技巧的指导相结合.

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总体应试策略:先易后难,一般先做填空题,然后做大题.填空题力保速度和准确度,对于看上去没有思路或计算太复杂的可以先放弃,为后面大题节约出时间,但准确度是前提;对于大题,尽可能不留空白,把题目中的条件转化代数都有可能得分.在考试中学会放弃,不要在一个题目上无休止地纠缠,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时间,这是考试成功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调适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做到注意力集中,稳扎稳打,思维活跃,会做的不失分,综合题要学会跳步得分.最后,书写要工整,在阅卷老师的心中产生一种“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得分偏高.

高三学生复习学习计划 篇3

有的教师认为,高三毕业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不宜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法,在课堂上要以教师讲授、甚至灌输为主,似乎学生自主学习法只适宜高一、高二年级,不适宜高三毕业班教学,与高三课堂教学相矛盾,自主学习法会影响高三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似乎要完成高三教学任务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满堂听”,把学生自主学习法与高三课堂教学对立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观念在认识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法与高三课堂教学并不矛盾,恰恰相反,高三毕业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课堂上更需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教学的效率。

二、分析问题:对一次高三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的思考

笔者曾经在2010届高三毕业班学生中就课堂教学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

问题1:在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课?

A.老师讲学生听

B.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C.无所谓

统计分析结果:

问题2:试卷讲评时,你希望老师怎样提供正确答案的依据?

A.展示好的答卷作品

B.展示好作品,也展示典型错误答卷

C.教师直接讲解

D.教师给出提示,让学生进行再思考

统计分析结果:

问题3:关于高三的课堂教学,你还有其他的要求和建议吗?

84%的被问学生回答:不要只顾教师自讲,要注重学生思考、参与分析和讨论,要加强互动。

(注:被问重点学生200人,普通学生720人,全体学生920人。)

从以上问卷调查分析中,我们明显体会到高三学生对教师“满堂灌”的不满,对课堂自主学习的期待与追求。

1.高三课堂教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起点必须建立在学生既有的学习基础上;二是对重点、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薄弱点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对学科主干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而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只有建立在对学生学情充分认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才会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对课堂教学内容才能进行有机整理、正确处理,高三毕业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问题才能得到比较好地解决。

2.高三课堂教学要承认学生的学习潜能。在高三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教学中,学生是有学习力、学习潜能的,在教师的指导、提醒、点拔下,学生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回忆和再现学习过的知识、增强问题意识、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

3.高三课堂教学需要把握教学的信息。在高三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教学中,如果教师“满堂灌”,排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根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和听课的效率。教师的教学陷入盲目,与学生的学习是脱节,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不知道教师教的目的,教师不知道学生学的结果,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重复讲,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期待教师重点讲的知识教师着力不多、甚至讲的很少,因材施教的原则无法落实,“以学定教”的原则不能贯彻,“讲学生之所需,练学生之所要”的教学要求成为一句空话,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4.高三课堂教学要适应高考变化的形势。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高考命题考核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试题隐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试题的研究性开放性特点日趋明显。这种高考命题考核的新要求反映在高三的课堂教学上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深刻领会高考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环境。如果教师仍然“包办代替”、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根本无从谈起。

三、解决问题:从学情出发,优化课堂自主学习环境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三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教学的效率,必须适应高考变化的形势,在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1.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情,增强教學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充分地自主复习,“还课堂于学生”。学生在认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对教材上的部分内容甚至相当部分内容是可以理解、掌握和巩固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再没有必要反复地复习,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教学。教师应该通过课堂巡视、观察和学生提问等途径来把握学生的自主复习的情况,把握学生已经掌握和巩固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生还比较模糊,即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中有哪些难点、疑点和薄弱点等,据此,确定我们教师复习什么、不复习什么,练什么、怎么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学生之所需、练学生之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即学生已经会的教师就不教,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最终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2.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善课堂的自主学习环境。针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高考研究性试题的开放性特点,笔者认为,高三复习应该创设适度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进行高三复习,在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复习课堂、讲评课堂上“活”起来,从传统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质疑探究中学习,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开放的课堂上获得收获、得到提高。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学习计划 篇4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备考)的活动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二、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对高考一无所知,另外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得分能力低。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这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总体上有较大的潜力,但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挖掘。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三、复习目标

通过三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保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成绩突出。

四、复习思路

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五、复习依据

根据《考试大纲》、《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高三年级备考计划。

六、复习措施

(一)要完成三轮复习任务

1、第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抓点即基础知识,目标:提高基本能力

从 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3月上旬是第一轮单元复习阶段,采用学案式教学,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主要是抓基础——认真理解和按照考试说明要求,做好基础知识复习,各个模块知识点的整合,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步步为营,以静制动。这阶段耗时最长,在这阶段里,我们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课本顺序,适当整合,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复现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二、三轮是专题复习阶段:抓线(整专题),目标:综合能力提高突破。

从20xx年3月上旬至5月30日前是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主要是抓线(整专题)——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通过抓好各考点的融合,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第三轮是专题复习阶段:第三轮抓面(练套题),目标: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从20xx年4月30日至6月5日前是第三轮复习阶段,主要是抓面(练套题)——在前面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热焦点,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前热身训练阶段,重在抓好考试方法、规律指导,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本备课组还要做到以下工作:

(1)认真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捕捉当中的有效信息。

(2)为了有效地备考,备课组内进行模块分工,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以提高备考的效率。

(3)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大胆尝试自己命题、创新命题,探索科学评价体系。

(4)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应试心态的科学辅导,做到细致复习、轻松应考。

(二)要做好单元(模块)过关测试训练

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模块),则对该单元(模块)进行相应的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补缺,并且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

(三)要做好每次统测工作

1、统测前要做好命题工作

(1)命题依据

根据《20xx年河南省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好所考查的知识点,要制定好考试双向细目表,然后才进行命题或组题,命题的内容应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试题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重大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过程。

②材料处理:阅读、理解、整理历史材料,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③历史阐释: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其本质。

④探究学习: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鼓励创新。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主义、世界意识等。

(3)命题分工

由于新课程高考的特殊性,单靠个人命题是不可能,必须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备课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专人负责模块命题(必修一、二、三;

2、要做好评卷工作

每次统测后备课组应及时组织集中评卷,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评卷工作,评卷认真负责,同时要有一个评卷细则,保证评卷质量,评卷后对每道题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命题的优点、缺点,存在的问题,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并且汇集成文上交于年级组存档。

3、要做好讲评工作

这是核心环节。在讲评的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讲清试题的特点、优点、缺点,要注意做到举一反三,应针对每次统测所出现的题型多角度、多方法去解释、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相应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四)根据不同班级进行针对性教学,夯实基础

从本届高三年级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教学模式。根据美术班和普通班的具体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近几年高考命题始终是坚持以基础为主,考虑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20xx年高考也应如此,所以在备考中狠抓基础知识的目标不能动摇。史实、概念、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应讲解到位,而且应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基础,尤其应通过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基础知识,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着力构建科学严密的基础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五)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努力实现能力从基础知识中培养,基础在能力提升中夯实,实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并举,相得益彰。坚决避免不顾学生实际、脱离基础知识盲目地拔高能力。

(六)合理、有分别地利用备考资源

在备考中,主要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精选教学辅导资料(第一轮复习以《创新设计》为主)

(七)精编习题,加强学科“磨合”期的训练

考虑到近两年新课程命题特点,今年的备考要特别重视材料性图文信息题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设计思考题,通过合理的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当然在编题目时一定要注重题目质量,尽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合编写题目,做到精编,切忌题海战术。力争做到每练必改,每练必评,评必到位。努力做到每练必过关,解决问题不隔天。

因此,我们从第一学期开始,进行单元内“磨合”训练,第二学期3月上旬起,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学科强化训练,加大学科综合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学科内“磨合期”训练。

(八)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和消化

注意收集20xx——20xx年以来的全国文科综合试题、上海、宁夏、广东高考试题,分析这些试题命题的趋势,特别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题目,在训练和考试中,可以参照或者进行改造加以使用。同时通过从网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准确把握20xx年历史考查的方向,即命题的主题。按照命题的主题方向进行命题,有效地指导20xx届的历史科高考备考工作。

(九)加强对学生分类分层辅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强化盯人意识,重点辅导尖子生,长期关注临界生,帮扶学习困难生(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高三第一轮复习学习计划 篇5

高三首轮复习按时间大致为:9月―3月初,这个时期为基础能力过关时期。

1、认真回顾课本知识

2、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很多学生因为在复习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前面部分没弄懂,后面部分更是拉下,学校在教学节奏控制上又不能根据学生本身制定。因此我建议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学能力,如果实在跟不上节奏,就先关注最基础最简单的题目,将遗漏的课本部分做好画线标记,或将页面折起做标记,以利于及时的回顾。在学的过程中不要因为面子问题不敢发问,建议学生在弄不懂的问题上多问同学,多问老师。最好能够找到水平相当的同学,互相约定好给对方做考察,给对方讲解双方对知识点的认识,互相研究题目。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时所掌握的内容比问老师的效果更好,因为在互相沟通的时候可以带者任何疑问,可以很容易的将思维的漏洞补齐。

3、正确处理作业练习

在处理作业上,千万不要死磕题目,记住两个原则:

一、不要和自己过不去。第一遍做不出来或做错就直接先放弃,但是要保留这道题,每天抽1~2分钟看下这类不会做的题,无论是看课本也好,听老师讲解也好,做到一眼看出这题怎么做时,再动手做,并将这类题型留好。

二、要加强互动性。不仅是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还要和课本进行互动。做完作业不要看对答案,留到第二天把有困难的和同学交流,或第二天看别人怎么做,然后问他怎么想的。如果不善于问同学,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课本或是答案。无论对错,看答案或对答案的过程中尽量回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与别人差别点在哪里。这样,尽管你当时没有“获取”答案,但是留下了疑问,又多一些时间来探讨自己做题时的思维。

当基本弄懂一个章节后,一定要定期回顾,如一周的时间后,翻一下课本,这周学了什么,然后给自己限制时间做几道题,用以验证自己哪些内容真正是明白了。通过这么练习,远远比大量做题效果好的多。

4、如何利用每一次考试

处理考试上,要认同自己。分数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到的那些分数和你得不到的分数,毕竟不是高考,当前阶段分数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你只需做三件事:一、根据你所获取分数的部分,整理你当前会的知识,会做的题型。二、根据你所丢的分数,立即回归课本,看完课本后再做一遍。三、拿着卷子问自己,当时做对的题自己是怎么想的,不会的题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会的题和当时不会做时差距在哪里。

5、努力很重要,但不要瞎努力

很多人认为高三有一年的时间,只要花时间肯学,成绩一定能上去。其实这话是不对的,考试并不是你一厢情愿的付出就有收获的。同样一个事物,有的人几秒钟就可以认知,有的人花费几天的时间也难以理解。这其中的差距是什么呢?其实差异是在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上。有的.同学非常努力的学英语,希望提高英语成绩,可是就是不见效。想想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也是也是天天狂做题,碰到不会的单词都抄出来背,就不知道不见效的原因。最后只能去求助老师,相反老师给他的建议是,先不要做题,先把课本念熟了,不要管课本里你现在还看不懂的单词,可以先画出来。念完两遍大概想下课本全文的大概意思,然后把这些词的意思自己推一下,然后再查中文翻译,然后再朗读一遍。开始念课文很拗口,一天训练一篇,念个几篇后,念的顺利了,每天念3~5篇。课文全念完后,然后再做题。一个月过去了,他英语进步很多。

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当你还停留于死记硬背,盲目做题时,那么是你停滞不前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妨变换一下思考的角度和学习方法。

高三学生复习学习计划 篇6

研究性学习理念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式, 已成为教改中的一个亮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旨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 学会学习;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在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 倡导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这也正与当前高考的命题思路相一致, 在考察基础的同时, 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英语学科中有效的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 尤其是在高三的复习中,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二、内容设计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因此, 在具体实施时, 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 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 他们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主要责任, 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赋予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也要求学生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背负一种责任时, 他的主观积极性便得到极大的调动, 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老师选择课题时, 要根据高三复习的内容, 选择切入口小, 周期短, 便于学生获取资料的内容。重点放在听、读、写三个方面, 因为听读写能力的提高, 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高的保证, 也是高三最终应达成的目标。

三、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豁朗阶段, 验证阶段。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可以分为半周, 一周, 一个月等。具体过程如下:

1、实施“师生共同启动”模式,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教师在高三复习中要改变原有的“单项灌输”、“注入式”教学模式 (图略) , 因为这很难激起学生的交际活动。为了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教师在高三英语复习中应采用网络型交互式 (图略) , 试想, 任何一个人如果总是被要求“做什么”“怎么做”而自己一点自主权都没有, 一切照章办事, 那么, 做起来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讲授扮演了课堂的主角, 占去绝大多数时间。这样, 长期下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得不到很好得提高, 有悖于当今外语教学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研究性课堂教学中, 我们提倡师生互动,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复习原则。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 启发诱导他们, 给他们搭建“发现”的平台, 学生才可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在复习知识点时,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互动来整理。当我们复习“too…to”用法时, 我把学生分成小组 (4人一组) , 选出一名组长, 让他们一起搜集整理“too…to”的用法, 然后让学生轮流发言, 最后教师补充, 得到的结果颇令人满意: (1) too…to太……而不能。eg:He is too weak to lift the box. (2) too…to句式中若too后接形容词read (现成的) 、incline (偏于…的) 、apt (易于) 等时, 无否定的意思。eg:He is too ready to talk. (3) too…not to句式表示肯定得意思。eg:He is too wise not to solve this problem. (4) too…to中的too前面用否定词 (如never) 时表示肯定的意思。eg:He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5) only too…to表示肯定, 其中, too后的形容词多数是表示某种心情的, 如glad, pleased, willing等, 也有描绘性的形容词, 如good, kind, true等。eg:I am only too delighted to accept your kind invitation.通过实施“师生共同启动”复习模式,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的学习, 而是在教师以合作者身份参与下进行自主学习, 诱发了学习探究的动机。

2、实施“任务型”学习策略, 选择课题, 搜集资料。

教师在“师生共同启动”复习模式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选择好所要研究的课题。选题一旦确定,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选好的课题自由的结合成3~5人合作研究小组。在研究活动开展前,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如优选研究形式, 制定研究计划, 收集有关理论信息资料, 以及做好其他保障准备。在筹划过程中,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并充分体现尊重自主性、合作性、启发创造性的原则。教师应对学生所选课题进行指导, 根据课题的类型划分研究时间, 并鼓励学生以“问题”为载体, 充分利用手中资料, 教材, 图书馆, 上网, 兴趣小组, 讨论, 录音机, 录象材料等各种途径和媒体来分析问题、讨论问题,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 可以根据复习内容给学生设立以下课题, 供选择研究: (1) 拓宽词汇量的学习策略。 (分组整理, 2~3周) ; (2) 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 (分组整理, 3~7天) ; (3) SEFC中的同型、异音、同义词的辨析。 (分组整理, 1~2周) ; (4) 完型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分组整理, 5周) ; (5) 语法、词汇及功能意念项目的有机结合。 (分组整理, 3~4周) ; (6) 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分组整理, 2周) ; (7) 写作素材的搜集整理。 (分组整理, 3周) ; (8) 提高写作能力的对策。 (分组整理, 1~2周) 。

3、实施“研究”学习策略, “合作”解决所选课题。

学生确定好课题后, 就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 分工合作, 在各组组长的带动下, 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例如承担“拓宽词汇量的学习策略”组的同学, 就应该通过各种阅读途径, 查找考试中常用而课本中又找不到的词汇, 可以根据ABC…字母的顺序分工整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资料 (如《新课程标准》、《热点词汇词典》、《大学英语阅读》、二十一世纪报中学生版等) ,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可随时将个人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或同一课题组之间相互交流, 逐步丰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 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这种指导主要是具体的思维方式上的和研究方法上的, 而不是内容上的和答案上的。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逐步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复习归纳的积极性, 而且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4、交流研讨成果, 增强学习动力。

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内容后, 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 总结提炼, 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展示方法提倡多样化, 如编刊物、投稿、办讲座、作文展览、开辩论会、出墙报、编自测题等。总之, 通过各种展示形式, 让老师和其他同学研讨、分享成果。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与其他组研究成果的对比, 看到自己的特点与不足;另一方面开阔了思路, 学到了其他课题组的研究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展示“提高写作能力的对策”的成果时, 我组织了一堂汇报课。课题组成员首先是按照分工讲解了提高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然后给予其他同学一个作文题目当堂训练, 作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后, 课题组又让同学们交换所写文章进行讨论、修改, 并提出了课题组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整堂课安排有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 通过各种形式的汇报课,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研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得本来由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枯燥而又深入不进去的复习, 逐步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共同提高的过程,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几点建议

1、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评价, 使学生在英语复习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 促使英语教学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既关注结果, 又关注过程, 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的统一。

2、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高三学生复习学习计划 篇7

[关键词]高三历史 复习课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

高三的课型最多的就是复习课,尤其高三第一轮复习是高中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夯实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以說是高考成败的关键。通过观察笔者发现高三历史复习课普遍存在下列现象:教师认为高三复习内容多,时间紧迫,因而霸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全部时间,使用讲授法对学生灌输知识,偶尔穿插一两次提问,教学成了一言堂,学生学习非常被动。更有个别教师把复习课教学当成简单地重复旧知识,“炒冷饭”,忽视了从旧知中生成新知,从旧知中提炼新思想,所以学生虽然对这些知识有不少已经模糊不清,但仍会觉得这样的课堂了无新意、枯燥乏味。个别教师会用多媒体创设一些新情境,增加一些新史料,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学生看着烦、听得累,昏昏欲睡。偶尔提问成绩不错的学生那节课的知识结构,他们回答出来的往往只是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点,被搞得头昏脑胀的学生大有人在。这样的传统一轮复习课模式,即使是再高水平的教师,再精彩的讲解,复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怎样改变历史复习课课堂枯燥沉闷、缺乏活力、死气沉沉的状况,构建高效的高三一轮复习课课堂,让我们的复习课充满活力和魅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复习中做到“温故”更“知新”,从而使其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解题能力得到提升,是我们每个高三历史教师必须想办法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笔者决定继续采用高一高二我们一直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高三历史复习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是因为我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有两年,笔者所带的这届高三学生已经适应并熟悉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了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得到了激发,历史课堂也重新焕发生机,“活”起来了。再次是因为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初中时不怎么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他们的历史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经过两年高中学习,学生虽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其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还是非常缺乏,且学生性格腼腆内向,不大喜欢表达,平时考试反映出归纳概括能力不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这些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他们能收获知识、增强能力。只有他们也动起来,整个历史复习课课堂气氛才能真正活跃起来。

二、高三历史复习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1.课前:研究考点,深度阅读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在一轮复习课上,我们多数教师都认为应该侧重于知识点的回顾。由于担心学生对不少知识已经淡忘,因此教师们在课堂上总是把很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知识点特别是考点的罗列上,可效果却是大打折扣。笔者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共同解读考纲及考点要求。这是一轮复习的特点。在新课学习时,学生不必太关注高考的要求,但是进入一轮复习后,学生必须关注考纲、考点要求,保证自己的学习在应试中更有效。具体是让每个学生研究《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本书的考题,寻找考点,明确考点要求,并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复习基础知识。(2)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教材。一轮复习不能抛开教材,要引导学生不断重温教材,并且深度阅读教材。为什么要强调深度阅读?因为对学生来说,教材并不陌生,但在复习阶段需要从应试的角度重新解读教材的历史概念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开展小组合作,可以合作探究,互相督促,落实知识点的记忆和默写。(3)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依托教材建构知识网络。以往知识网络的构建,大多由教师来完成或者看现成的资料书,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感觉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因为知识网络只有由学生自主构建,学生才能对相关复习内容有较深理解与感悟,对教材形成整体认识、记忆深刻,并且感觉到线索清晰、脉络分明,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可用的活的知识。

2.课中: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的能力

笔者在复习《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这节内容时,首先让某一小组的一名学生把本节课所学习过的内容,比如主要派别有哪些代表人物、有何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等根据记忆口述出来,讲不完整的可以让同组同学补充。接着让另一小组根据上一小组所列举的知识点,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教师出示知识框架图,让学生对照巩固记忆。教师再依据课标考纲,对教材重新整合,通过补充新史料或典型考题营造情境、设计问题等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当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处理历史信息,找出解题思路,使用学科语言组织归纳成文,进行能力的提升训练。本节课给了三个探究性问题:

①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受哪些因素影响?

②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为什么从地主阶级改革派到维新派所提出的救国思想都是好梦难圆。

③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启蒙运动让近代中国得到了什么?

在复习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最为明显,因为这几个问题具有一定难度,笔者在所教的两个班级用了新旧两种模式。运用旧模式的班级是由学生自己单独分析解答,单个提问,有的学生站起来直接说不知道,有的学生结结巴巴地答出不成文的字词,有的学生能答到某一个方面。最后一个问题提问了七八位学生才把其他角度补充完整,耗时很多,靠谱的观点缺乏。最坏的情形是很多学生不思考,还在等待老师给出完整的参考答案,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学习主动性欠缺。采用新模式的班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这三个问题,发挥集体智慧,较好地克服了畏难心理,主动与同组成员交流,在交流中把材料信息读懂了,能够多角度去回答问题,语言组织能力也比之前强了。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笔者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用时少、回答快、内容全、效果好,而且是充满自信、声音洪亮。课后再让各个小组互相交流,结果基本上就能较为接近参考答案。

3.课后:互相监督,互评互判,共同进步

一轮复习首先要夯实基础。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对很多知识记忆不清、年代混淆、张冠李戴,所以针对基础知识的背记和默写是不能少的一个环节。課堂上的提问固然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知识记忆是必须持久进行的,教师又不可能一直都检查督促到位,这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督促,早晚读的时候及时抽背记,落实到位。对于课后作业,如果教师没有收上来改的可以让小组组员互评互判,取长补短,尤其是对答题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考过的试题进行归类分析,得出解题规律,将一些重要的学科术语应用到后面答题中去;发现存在问题或不明白的,及时与教师交流,寻找解决方法。这种变被动为主动,比以往单纯依靠教师发现问题再解决会更及时、有针对性,也更有效。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笔者发现效果良好:课堂上再提问基础知识学生都能够流利答出,若碰到难题卡住时同一小组组员会主动站起来帮忙补充,其他小组也争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三、高三历史复习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

高三的复习是争分夺秒的,必须保证所有的复习是有效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考试拿到高分。实践证明,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造高效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堂,让我们的复习课充满活力和魅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备考效果,但在实践中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上一篇:妈妈的唠叨下一篇:校本培训意义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