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2024-08-08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共8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1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1)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三课时 写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4 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的作文是《难忘的第一次》,我感觉题目不是很难,因此,上课简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就开始说作文了。经过一个寒假,学生的能力没什么变化,让我很满意。我认为做得好的方面有:

一、选材独特广泛

在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经历的难忘的一件事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告诉他们在成长的经历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选材时要选自己最难忘的,一定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学生通过回忆,互相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第一次,写作时选材很独特,很广泛。

二、描写真实感人

在习作指导时,我注重指导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如刘博林写的是发生在小时候除夕夜发生的故事,自己本来不喜欢吃饺子,但是妈妈说在饺子里放了钱,谁吃到钱谁在今后的一年里有好运,所以自己就拼命吃,结果撑得肚皮都圆了,妈妈才说忘了忘饺子里放钱了。我觉得自己上当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童真童趣,能唤起读者的共鸣。还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学会了一项新本领,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还有的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当家,第一次撒谎等。其实,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是他们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体现,是他们内部深藏着的情感的冲动。他们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能够在作文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习作中要有学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

不足的之处是:拓展题材的指导用得多了,对写作氛围的渲染少了。因为选材时间过长,致使无法对学生谋篇布局进行细致指导。大部分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了,灵感被激发了,但还有几位学生没有大胆发言,因而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这节课虽已结束,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却有很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遇到多么简单的问题,永远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踏踏实实,做好本职,真心对待学生。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

习惯。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

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

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教学反思:本次习作是写《民俗民风》,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感到很愧疚。首先,我们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积累。平时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阅读课文的教学上,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大多在做课本上作业,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并不多。老师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要简简单单学语文,留一些时间给学 生去阅读。其次,作为教师我没有在指导学生写作方法的灵活多样上下工夫。最后一点,就是学生习作的批改。学生的每篇作文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认真的批改,但发给学生后,有的学生只看个等级或批语,对老师的批改,甚至勾画出的错别字看也不看。老师感到自己的辛苦白费,所以,我想今后还要在如何评价学生作文方面做进一步的尝试。只要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我们就应该采用。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作文。

《口语交际.习作三》——《我的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中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

2、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理想观。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使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与树立良好的理想观。【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并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起崇高理想的事例。

2、收集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交流名人名言。(课前我布置大家收集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我们来分享一

下彼此的所获吧。)

2、什么是理想呢?(你们善于收集、乐于表达、专于倾听,真棒!高老师还让同学们创编一句自己的名言,回答什么是理想这个问题。谁来发布自己的名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说得真好!老师坚信十几二十年后,你们所说的一定会有被收入名人名言录里的。是啊,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导航的灯塔!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怀揣梦想启航》片段,你的理想和他们一样吗?如果不同,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3、闭目静思,畅想理想。请闭上眼睛,静思“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请睁开你明亮的双眸,坚定的把你的的理想喊出来吧!指名说、同桌再说、大声对自己说。

二、畅谈理想,明确目标

1、谈名人的理想。

11(1)“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课件)

这是郝副营长的的理想。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出示)

88年前13岁的周恩来”—语惊人,掌声四起。我们不会忘记周恩来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刻苦读书的历历往事:

图书馆,他专心致志,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

“大江歌罢掉头东”,他东渡日本,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为的正是中华之崛起„„

读书,他不满足于学校,他投身社会,深入群众,向工人学习;

读书,他不满足于国内,他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中用„„

读书,周恩来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竖实的基础,也让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更坚定了他的共产主义信念。

“志当存高远。”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恒久的精神动力。名人的理想是那么的崇高,那种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赶快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温馨提醒:尽量把意思表达清楚,做到有中心、有条理。【1】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3】为实现这一理想,我现在该怎么做同时,倾听的同学要专注,及时提出问题,让

你的伙伴说好他的理想。

3、你们滔滔不绝,畅谈理想,感染了老师,我也想谈谈我的理想,可以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事业有成,桃李满天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得意门生七十二人,是事业有成的典范。近代、现代也有不少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像蔡培元、李大钊、陶行知、叶圣陶、吕叔湘等。当代的自然也不少,像我们的武校长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我,我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职业,热爱我的学生,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我付出,我充实,我工作,我快乐。就这样一干就是22个春秋,我教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教过的学生早已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也因此独享桃李满天的喜悦。这就是我为之奋斗了二十二年的理想,它不伟大也讳言崇高,但这却是我这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朴实的理想,它陪伴我走过了二十几年风风雨雨,还必将陪伴我继续走下去,直到我离开三尺讲台的那一天!

4、你受到什么启发了?有什么建议送给老师吗?

(1)讲真话、表真情。(2)有中心、有条理。(3)态度自然、大方。(4)语气、语调适当。

三、分组交流,推选代表。

1、接下来我们搞个演讲赛,评选“小小演讲家”。有信心当选吗?那就先在小组里交流,对照以上目标评选出组内“小小演讲家”参加全班竞选。温馨提醒: 说者:(1)讲真话、表真情。(2)有中心、有条理。(3)态度自然、大方。(4)语气、语调适当。

听者:(1)认真倾听给予回应。(2)积极思考提出建议。

2、小组交流评议推荐选手。

四、多层互动,抒发激情

1、看到了我们每个小组都在紧张的备战,为自己的选手出谋划策,比赛马上开始,注意:本组其他同学为拉拉队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选手加油助威,其他小组分别推选一名评委参加评议。哪个小组的“小小演讲家”愿意参赛。

2、学生演讲,多层互动。

(1)甲生讲。评委们,你们觉得这位选手和他的拉拉队员表现如何?请直

接对他们说。

(2)谁愿意挑战甲。(3)评选冠军。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良机只有一次,一但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比赛到此结束,还想讲?那就请你们好好把握下次机会!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该评这次比赛的冠军了,每组根据选手的表现,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推荐谁为比赛冠军,并说说推荐的理由。推荐的时候同组的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可以提问问题或者提出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反驳。

五、记者采访,强化主题。

1、经过大家的评选,xx荣获冠军,大家掌声祝贺!谁来当小记者,采访一下今天的冠军?

2、小记者,别忘了采访其他选手啊!

3、教师总结:从刚才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演讲中,以及鸡蛋里挑骨头的评议中,老师感到十分欣慰。老师从你们的精彩的演讲中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体育健儿、生产标兵........(教师播放幻灯片,显示《理想之歌》,要求全班同学一起读。)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玉,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玉,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平凡的人因为理想而伟大,有理想就是一个不凡的人。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硕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绿荫。

请乘理想之马,回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读完了这首《理想之歌》,相信同学们一定对“理想”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孩子们!请乘理想之马,回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的目标是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师生互相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教学时,我首先是用一个故事感染激发学生,让他们明白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理想是崇高的;然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该怎么去做?就这样,我从聊天似的谈话入手,打开学生的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奠定基础。上完“口语交际”课后,我自认为效果很好。可是,看完学生的习作之后,我才发现有部分同学对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没有具体去写,只是泛泛而谈,文章重点就不够突出。究其原因,我发现学生对自己的理想了解甚少——有的学生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但是他对医生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了解非常少,对一些医学知识几乎不了解,所以写起来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度。因此,我在习作讲评时鼓励学生多看各种有益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口语交际.习作四》——《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17(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同时打开门窗,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一旦发生跑水情况,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有人溺水 18 等要大声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会游泳,不会救护,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资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思路是以课文为载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抓感受最深的部分来谈感受,结合小练笔做好铺陈,为写好《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做准备。第四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了解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接触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前两篇课文教学从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这一线索入手,分析出导致主人公过着生不如死痛苦生活的原因是当时罪恶的社会制度,进而归纳中心思想。课后结合小练笔,学生们写了自己的感想,来加深对作品更进一步的认识。从学生完成练笔的情况来看,觉得学生对《凡卡》一文的体会更深刻些。比起这两课的教学,《凡卡》设计的读书次数较多,如反映凡卡悲惨处境的三个自然段(8,9,15),重点分析(第8自然段)体现凡卡痛苦生活的方面:挨打,被捉弄,挨饿,挨冻,后指导学生反复揣摩,朗读,竟有学生在朗读时声音发颤,情绪低落,学生已进入角色,读出文字所蕴涵的感情了。再有写凡卡回忆(插叙部分)和爷爷在乡下的两个片段,学生是很高兴读这两部分的,因为凡卡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很幸福,可见孩子们的童 心。接着,让学生揣摩作者以诉苦为主,为什么又安排有乐呢?学生立刻体会出这是种对比手法,更能反衬出凡卡现在过着痛苦的生活。教学任务轻松的完成了,我想这就应了教育专家倡导的语文教学要重读,读出情、读出境、读出意、读出韵。让学生的智慧在读中迸放火花,让学生的感情在读中喷射一理念。后趁热打铁,指导写读后感。写读后感,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读后感,以感受为主,可以叙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一种是边读边感,也叫夹叙夹议的写法,可以说明道理,简述观点,表白看法,以议论为主。学生通常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写自己的感受部分大都是和凡卡比童年,都能真情表达出对凡卡的同情,珍惜现在的生活。自我觉得达到练笔效果(差生明显写得篇幅长了些)。后两篇因是长篇小说,课堂上学生概括了主要内容,复述课本中列举的精彩情节,我便放手让学生上网或从书中读原著,就某个精彩情节对主人公进行评论。学生没有了束缚,津津乐道的谈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课堂上出现了少有的活跃气氛。提起写《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感兴趣的学生都是有感而发,不愁没内容发挥,加之练笔时又指导过读后感的写法,所以为数不多的几篇都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想深刻。《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①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②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③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

六、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品味„„ 教学反思: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贫乏,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即使自己经历过的事,由于写作无章法,也不能酣畅淋漓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让他们有话可说,一方面也要在写作章法上指导学生,毕竟我们的学生是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这样的考验。通过近来作文教学及反思,我认为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学能力的要求,要改变教育 25 模式,改进教育方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尽快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跨越,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6、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 27 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本册还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练笔安排,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学生进行练笔,但切忌拔 28 高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过程与方法:

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过程与方法:(1)指导选材。

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2)明确要求。

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3)指导构思。

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 35 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

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得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和身边的现实生活,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件,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 3.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指导学生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

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资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39 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永远/ 不会停息/ 在暴风中/ 听来/ 最美/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 它甚至能窘困/ 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

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41 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

小玲叮当姐姐说过:“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

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 43 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⑴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

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

⑶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

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

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4.教师总结:

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童年里,你们每天都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在感受着生活,体验着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满意的作品多读几遍;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概括板书(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

做过的──

听到的──

看到的──

想到的──

三、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语句通顺,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

四、指导习作。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生自由写作,先写完的学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那儿拜读他的大作,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

2重温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1.师生互评。

(1)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由同学们共同推荐佳作亮相。

2.小组互评。

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

3.全班评议。

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4.自评修改。

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

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在前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赏,不仅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而且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当然同学们编的习作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永久的记录,期待着同学们习作选的诞生。

第一次习作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47(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2.师生评议:

⑴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⑵表述是否具体、流畅。⑶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写作讲评 第二次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习作讲评

第三次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2

一遍遍读手中的课文,一遍遍看书中的插图,该如何呵护孩子们这发自心底的喜爱?大师言语幽默风趣的秘妙又在哪里呢?渐渐地,我的注意力聚焦在那些拟人化的描写上。对呀!那拟人化的姿态与性格描写,形神兼备,不正是这篇佳作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的最大秘妙吗?于是,我打算着眼于这些富有情趣的拟人化描写,设计“猜猜他是谁”“做做小名片”“比比谁最强”三个板块,以轻松、感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将学生“激活”,试着在他们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穿插点拨,进而使他们能得意、得言、得法。

【第一板块】猜猜他是谁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不如其他三指窈窕”“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体态秀丽”,寥寥数笔,五个手指的形象就跃然纸上。看着这些语句,不难猜出他们是谁吧!就这么定了,以四处相关语句为谜面,来个“猜猜他是谁”的抢答游戏!

要猜谜,首先得把谜面弄清楚。让学生选择一题来读,既检查了课文朗读,又教学了“曲线”“窈窕”“堂皇”等词语;要抢答,学生自然会争先恐后、互不示弱,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真是一举多得!

然后呢?说说自己这样猜的理由,学生的目光无疑就会停留在“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体态秀丽”等拟人化的描写上,根据学生概括、提炼的重要信息,就可以给手指们做张小名片了。

最后,让学生读读名片上描写姿态的语言,五个手指的姿态与描写应该悄然入心了,接下来就能以“小名片”为依托让学生自己来概括五个手指的性格特点了。

【第二板块】做做小名片

在丰子恺的笔下,手指除了姿态不同,还有不同的特点呢!请挑选一到两根手指,默读相关的段落,学着用文中的语言把其他的特点简要地概括在名片纸上。有了前面的铺垫与示范,学生就会欣欣然拿起笔补充四张未完成的小名片。

学生会补充些什么呢?“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不对!“常与大拇指合作”?也不是。提醒他们再细细读读描写手指的段落,它们可都有奥秘呢!一静下心来读,就有发现了!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特点。性格特点的描写又往往都是先概述后具体。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之后,不就是写大拇指怎么个最肯吃苦嘛!“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不正是在解释前面说的食指工作复杂?“打电话、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这些精细活儿不也是突出了食指的“机敏”?

独自补充、全班交流修改、多媒体课件现场输入,小名片完成了,课文脉络也清楚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一动一静,学习之道。默读很重要;带着思考去默读更重要。个性阅读很重要;调动全员去参与更重要。

【第三板块】比比谁最强

看着名片上各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如果要按照能力的强弱来次比赛,谁会是冠军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去找词找句,有理有据地来回答吧。

多数学生会认为是食指,因为他们会注意到两个“最多”,会注意到“等”字,甚至会借用文中的“秽物、毒物、烈物”“刀伤、烫伤、轧伤、咬伤”这两组词语来回答,就顺着他们的思路展开教学吧!

一、由言及境

1. 通过点拨、范读引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秽物、毒物、烈物”“刀伤、烫伤、轧伤、咬伤”这两组词语,体会言语的节奏。

2. 听着抑扬顿挫的朗读,眼前仿佛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学生头脑中也许会联想到修自行车、切菜、缠着纱布、抹去污渍、试探东西……

二、由境及人

1. 这样的食指会让你想到哪些词儿?学生不难讲到吃苦耐劳、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2. 这还是食指吗?丰子恺先生分明是在和我们聊一个吃苦耐劳、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人!

三、由人及我

1. 如果让食指自己来说这些事儿,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2. 进入情境、将自己化身为食指的学生有的可能会拍着胸脯说:“拿笔的时候,全靠我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我去试探或冒险!”有的可能会一脸骄傲地说:“秽物、毒物、烈物,我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我消受的机会最多。”还有的可能会像相声中报菜名一般,如数家珍地说:“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我,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我为主。”……

四、由我及他

1.“食指”这般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他“手指”怎么会听得下去!让学生圈圈画画表示其他手指本领的词。

2. 经过前面做“小名片”的示范、铺垫和指导,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地进行概括、提炼了,交流整理之后可以在黑板上汇总出这样一串词。

大拇指:(胡琴)相帮扶住 (水)死力抵住 (血)拼命按住 (重东西)用劲扳住

无名指: 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

小指:掏掏耳朵抹抹鼻涕

……

3. 看着黑板,也像刚才那样展开想象,这些手指仿佛像谁?学生或许会发现:大拇指不就像位勤勤恳恳的工人吗?无名指不就像位大家闺秀吗?咦,大拇指像爸爸,无名指像妈妈,我就是那个小拇指!

4. 丰子恺用幽默风趣的笔触,赋予了手指们人一样的性格,我们能不能用声音来赋予手指们人一样的生命呢?把自己当作那根手指,互相争争功劳吧!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中的句子,提醒学生一下,这场争论就会更加有模有样、面红耳赤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3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形式: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和 shorter.2. 能够用句型:I’m„„cm tall.He/ She’s „„cm tall.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身高。

3. 能够用句型 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I’m older than you.进行年龄和身高的比较。

4. 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按不同年龄、身高排队,并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述。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是能够听、说、读、写A Let’s learn 部分五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并能用含有比较级的

句型替换关键词进行问答。

2.难点是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并能根据某一情境使用含有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型替换关键词进行问答。长度单位cm的完整形式centimeter的发音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主情景图的教学挂图。2. 准备录音机、本课时的录音带。3. 准备A Let’s learn 的单词卡片。4. 准备测量身高和体重的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Greetings Hello, boys and girls.Happy New Year.And nice to see you again.How are you? Now, after a term, I thin you know much better about your teachers.Who’s you music teacher? What’s he/she like?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形容词thin, short, tall, old, young, funny, strong, kind 来描述这位老师。当问到学生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时,根据学生的回答She’s tall.2. 师出示测身高与体重的量器,提问学生:How tall am I , do you know? Guess? 帮助学生用句型Are you „„cm tall? 来猜。师用up 和down 帮助学生猜出确切的数字。

3. 师请出猜中自己身高的学生,问: How tall are you?帮助他/她测量身高,引导该学生说:I’m„„cm tall。然后师说: „„is taller than me.或I’m taller than„„来结束该游戏。4. 板书测量的学生的身高,师尽量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句子:A is tall.B is taller than A.C is taller than B.D is taller than C.然后板书并领读tall-taller。

5. 师请出三名较强壮的学生模仿健美动作,并做比较说: You’re strong.He’s stronger than you.并板书领读strong-stronger 6. 师在黑板上列出家人的年龄,介绍说:My mother is 44, My father is 46.He is older than her.My aunt is younger than my father, but she is older than my mother.How old is she? 然后板书old—older 和 young-younger , 让学生回答问题。

7. 放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录音跟读。

8. Let’s play 师贴出4-5个学生图像,描述各人情况,发指令: Line up from younger to

older.Line up from shorter to shorter.9.Let’s chant.放录音学生跟读。10.学生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子: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 tall.You’re shorter than me.You’re 4cm taller than me.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 能够听懂Let’s try 部分的录音并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四会掌握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 tall.You’re shorter than me.You’re 4cm taller than me.三、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2. 准备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数据。

四、教学步骤 1. Warm up 2. Let’s chant.3. 放Let’s try 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圈出录音材料所描述的大象。

4. 师:I’m 167cm tall.You’re taller than me.I’m shorter than you.How tall are you?该生回答:I’m 168cm tall.师接着说:Oh, you’re 1cm taller than me.然后板书这组对话并重点领读最后一个句子。5. 师:How old are you, then? 生: I’m 14.师补充:He’s 14 years old.I’m 28 years old.I’m 14 years older than xxx.再询问几个学生的年龄,并作比较。

6. 学生年Let’s talk 部分的对话,师放录音,学生跟读。7. 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对话。8. 学生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Let’s read 部分的对话并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特别是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2.能学唱本单元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对话。

2. 难点是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 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三、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录音带。2. 师准备两张宠物狗的图片。

四、教学步骤 1. Warm up 跟唱本单元Let’s chant 的歌谣。学唱本单元歌曲My pets.2. 师:The little girl has two pets.What are they? 生: A dog and a cat.T: Yes.I have two pets too.Let’s have a look.What are they? S: They are dogs.3. T: Yes, I have a black dog and a brown dog.Are they cute? Which dog is taller? Which dog is stronger?学生看图回答。4. T: The black dog is taller than the brown dog.It’s 80cm tall.The brown dog is 55cm tall.And its tail is longer than than the brown dog.Its tail is about 28cm long.But the brown dog is stronger than the black dog.I like the brown dog.It’s funny.It’s funnier than the black dog.Which dog do you like?

5. 师再出示一张小猴的图片,说:Look at the monkey.What do think of it? 帮助学生回答:It is funny, too.师接着问Which one is funnier, the dog or the monkey?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I think the monkey is funnier.6. 师引出课文:Ben is watching monkeys at a zoo with his father now.What are the monkeys like? Which monkey does Ben like? et’s read the dialogue.7. 学生听录音,理解对话,完成填充句子练习。师检查。8. 放录音,学生跟读。

9. 学生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heavier, longer, thinner, bigger和smaller.2. 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以上形容词比较描述人物和动物的特征差异。3. 能够完成Let’s play部分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相应的语言正确表达。4. 能够理解story time中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四会掌握五个形容词的比较形式。2. 难点是掌握以下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方式:heavy—heavier, thin—thinner, big—bigger.三、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B Let’s learn 和 C Story time 部分的录音带 2. 准备本课的教学挂图和单词卡片。

3. 准备一个汽球,一段弹力皮筋和一组对比明显的人物图片。

四、教学步骤 1. Warm up 放本单元Let’s chant 录音,学生和着录音吟唱,师与生对话:T: How tall are you?

S: I’m 160cm tall.T: I’m 168cm tall.You’re shorter than me.You’re 2cm shorter than me.2.师拿出一个气球,请一名学生帮忙吹,“Please make it big.” 师带领全班学生跟随学生吹气球的节奏喊:Bigger, Bigger, Bigger!呈现该单词。然后师拿着已经吹大的气球,一点一点放出空气,说: Smaller, Smaller, Smaller!呈现并领读这两个单词。

3.师拿出一段皮筋,一边拉长,一边说:longer, longer, longer!接着慢慢放松皮筋说:shorter, shorter, shorter!然后呈现并领读这两个单词。4. 师拿一叠作业本:I have many books.They are heavy.师一本一本往上加时说:heavier, heavier, heavier!领读该词,请学生再次确认从heavy 到heavier的词尾变化。5. 师出示一组有强烈对比效果的图片,教学heavy, thin, thinner.师出示图片说:look , The boy is heavy.He wants to be thinner.So he does exercises everyday and eats less meat.He is thin after three months.He keeps doing exercises.He is thinner after another three months.然后呈现thinner.6. 放录音,学生跟读单词。7. Let’s play 8. Story time

9. 学生做活动手册本部分的配套练习。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听懂、会说并能书写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 48kg.I’m thinner than you and shorter.”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 能够完成Pair work 中的调查任务。

3. 能够完成Let’s try 部分听录音选图片并填充句子的练习。4. 能够了解Good to know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是能够询问、回答有关体重、身高、脚的大小尺寸、头发的长度等问题并能书写相关句型。

2.难点是四会掌握句型以及单位词。

三、课前准备

1.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2.准备一把软尺和一把称。

四、教学步骤

1. Let’s sing。

2.放Let’s try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填充句子并选出相应的图片。

3.师说:The boy’s pencil is 15cm.How about your pencil? How long is your pencil? 学生测量自己的铅笔并回答。师再举例练习,如: How long is your 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师接着拿着软尺并附与动作说:How long is your leg?

叫几名学生上台测量,并板书句子:

How long is your leg?

85cm.师接着继续量脚并说:My feet is 27cm.I wear size 35.How big is your feet? 学生明白后回答。师板书句子并带读:How big is your feet? I wear size „„

5. 师放对话的录音,学生跟读。学生分成两大组练习对话。6. 学生做活动手册本部分的配套练习。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能听、说、认读单词:squid, lobster, shark, seal, whale 和单位词ton, meter, kg, cm;能听说、认读短语和句子:can dive into the deep cold water/ jump out of water.Each up to 20cm long.并能正确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2. 能够正确完成Pronunciation中Read and Match连线的练习。3. 能够正确完成Let’s check 部分听音圈图的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会读文内容;并能正确理解几个单位词:ton, meter, kg, cm.2. 难点是本部分语言知识含量大,需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本课时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 Warm up 师生共唱Let’s sing部分的歌曲。

2. 师放Let’s check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

3. 师:Today, let’s get to know two kinds of whales, sperm whales and killer whales.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提问:How long are they? How heavy are they? Let’s read and answer.4. 学生四人一组阅读文段回答师提出的问题。5. 师指着图中的Killer whale的牙齿问:How many teeth do they have, do you know ? How long is each tooth? 学生根据文段的内容回答。师接着问:How many teeth do you have? How long is each tooth? 6. 师再提问:What does a sperm whale eat? What does a killer whale eat? What can they do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7. 师放let’s read的录音,学生跟读,提出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师生一起讨论解决。8. 学生完成文后填充句子的练习。9. 师放Pronunciation部分的教学挂图并放录音,第一遍学生静听,感知音标的音与形;第二遍学生跟读。

10. 师请一名学生在挂图上连线做示范,请其他学生仔细看图,辨认词形,试读音标,然后连线。最后学生集体核对答案。

11. 做本课时活动手册配套练习。Unit 2 What’s the matter, Mike?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或短语:have a cold, have a toothache, have a fever, hurt, have a headache.2. 能够听、说、认读短语:have a sore throat.3.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s the matter, Mike? I feel sick.I have a fever.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练习。

4. 能够理解会并吟唱Let’s chant的歌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掌握A Let’s learn部分的四会单词和短语,并会用询问他人身体善、状况的问句和答句替换关键词操练所学新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是正确拼写四会单词、短语和掌握三会单词throat的发音。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本课时录音带、录音机。2. 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3. 准备一支体温表和一顶医生的帽子。

四、教学步骤 1. Warm up 师放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曲:My father is a doctor.2. 师生口语练习What are you? I’m a student.What’s your father/mother? He’s / She’s a „„ How are you today?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3.T: I’m not fine.I feel sick.I have a flu.师做擦鼻涕的动作。师出示一支体温表,说I have a fever.I have a cold.呈现图片教学have a fever.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让学生触摸他人和自己的前额来判断是否发烧.4.师: I have a fever.I have a headache.And my throat is sore.I have a sore throat.并教学该短语.5.师课前准备一只漂亮的糖果盒,装有巧克力等糖果,请学生猜: What’s in the box? 学生猜出后,师说:Yes!Here are some sweets.I like eating sweets.So I often have a toothache.师做牙痛状, 呈现图片教学该短语.6.呈现ZhangPeng受伤图片, What’s the matter with Zhang Peng ? Does he have a fever? Does he have a headache? Does he have a sore throat? 学生回答NO.师接着说: Oh, look, Zhang Pen’s leg hurts.师出示自己贴着胶布的手说: My hand hurts too.教学单词hurt.7.师放A 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8.“看病”游戏

请六个学生上台,每人选一张短语卡片,师戴医生的帽子提问:Cold, cold, Who has a cold? 抽中have a cold 的学生上前一步,做动作并说:Cold, cold , I have a cold.9.学生做本课时活动手册配套练习.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认读主要句型:How do you feel? I feel sick.What’s the matter? My throat is sore.My nose hurts.2. 能够书写四会句子:What’s the matter? My throat is sore.My nose hurts.3. 能够听懂Let’s try 部分,并能根据录音内容为五张小图正确标号。

4. 能够了解Pronunciation中的音标音与形;能够读出例词并选择音标与单词、配图正确连线。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句型:How do you feel? I feel sick.What’s the matter? My throat is sore.My nose hurts.2. Pronunciation 部分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3. 难点是听、说、读、写熟练掌握四会句型。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2. 准备Let’s talk 部分的教学挂图。

四、教学步骤 1. Warm up

⑴师放本单元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学生跟唱。⑵Let’s try 师放录音,学生听音、看图、标序号。⑶学生再听录音,跟读一至两遍。

2. 师说:Today is sunny.I like the sunny day.So I feel happy.How are you today? Do you feel happy today?(I feel happy./I feel sad.)You do well in your English study.I feel very happy.How about you? How do you feel?问答进行几个回合后,师引导学生询问自己:How do you feel?同时做出生病的表情,自然呈现句子:I feel sick.师教学新单词sick.并板书句子:I feel sic.师引导学生再问:What’s the matter?继续表述:I have a sore throat.等。

3. 师放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提问学生:how does Amy feel?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引导学生听录音后模拟Amy回答问题。师板书:My throat is sore.My nose hurts.师再放录音,学生跟读。

4. 学生分成两组练习朗读对话。

5. pronunciation 板书单词,如home, snow, nose等师生齐读两到三遍,师在相应字母或字母组合下面划线。写出音标。让学生感知音标的音与形,再用类似方式呈现其他音标 6. 学生做本单元ALet’s talk 部分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理解并会朗读Let’ read 部分的短文,能完成文后回答问题的练习。

2.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people, know, have the flu, take some medicine等。3. 基本会唱歌曲The way I feel.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短文。

2. 难点是学生能理解条件状语从句和时间状语从句并能用这两种从句简单问答。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2. 师准备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 1. Warm up 师放Let’s chant 部分的录音,师生一齐吟唱。

2. 师呈现图片have a fever,问How do you feel , if you have a fever?(生:I feel sick.I have a headache.I have a sore throat.)再呈现have a cold.How do feel if you have a cold?(生:I feel sick.I have a headache.I have a sore throat.My nose hurts.)T: Yes.If you have a fever or have a cold.You might have the flu.板书该句子并带读。

T: Many people get the flu in the winter.Some people feel sick.How do you know when you have the flu? 师指导学生阅读短文,提出Answer the questions部分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新闻记者后口头回答,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走动解答疑难问题。

3.师请学生回答Answer the questions部分的两个问题。再放本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4.学生做活动手册活动的练习。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表情绪的五个单词:tired, angry, excited, happy 和sad.2.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bored.3. 能够听、说、认读句子:How does Amy feel? She’s tired.” 并能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四会单词,并能替换句型How does he/she feel? He/ She’s„„中的关键词进行问答。2.难点是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四会单词。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本课的单词卡片。

2. 准备录音机、本课时的录音带和教学挂图。

四、教学步骤

1. 师准备一根长绳,绳上挂些小夹子,把课前制作的些可组成不同句子的单词卡片夹在夹子上,让学生快看拼句子。谁拼得既对又快可以为本组赢一分。

2. “拼句子”活动结束后获胜的小组会很兴奋,师可指着他们对其他学生说:Look, they are so excited.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形、听清发音后跟读。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3. 能够听、说、认读句子:How are you, Liu Yun? You look so happy.I’m going on a big trip.I failed the math test.I’m sorry to hear th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4. 能够掌握四会句子:How are you? You look so happy.You look sad today.5. 能够根据Let’s try 和Let’s check部分的录音选出正确答案。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四会掌握句型:How are you? You look so happy/sad.并能、说、认读句子:I’m going on a big trip.I failed the math test.I’m sorry to hear that.三、课前准备

1.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2.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 1.Warm up

T: How are you today?

S: I’m fine.T: I’m glad to hear that„„如果学生回答说:I’m sad/bored.师可以说:I’m sorry to hear that.Can you tell me why?

2.师呈现单词卡片复习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

师呈现Let’s check中Sarah和Amy的头像,说:How does Sarah feel? S: She is sad.She has a fever.T: How about Amy?

S:Amy is sad.T: Sarah is sick.What should Sarah do?

P: She can go to the hospital.See a doctor.Take some medicine and drink hot drinks.T: What two things Sarah should not do?

Amy’s dog Spot run away.She is sad.How can you make Amy feel better?(师生共同完成Let’s check部分练习。)3.师呈现Let’s try 部分的图片,根据图片内容询问学生:How does„„feel?并在人物下方板书:look sad, look tired, look happy, look bored.师放录音,学生看图听音标号,然后跟读两遍。

4.复习第七册单词卡片have a trip.引出短语going on a big trip.T: After see a doctor and take some medicine.Sarah is fine now.How is Sarah now?(She is happy.)Yes, Because she is going on a big trip.带读该短语。T:What about Zip? How does she feel?(She is Sad.)T: Because she failed the math test.并板书,师准备一张成绩很糟的数学试卷,使学生更了解语意。进一步拓展,教学短语a Chinese test, an English test 等。还可以让学生了解Pass the math test/ a Chinese test, an English test等表达法。

5.师放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后回答并且问题:How is Liu Yun? Is she happy? Is she excited? Why?师帮助学生回答:Yes, she’s excited.She is going on a big trip.师领读:She is going on a big trip.并及时纠正发音。师继续提问:Is Sarah happy today? How does she feel? Why ?请学生听录音

6.师放本部分录音,学生静听后跟读

8. 学生听录音,做活动手册本课时配套练习。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并能回答短文后的问题。2.能够理解Story time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故事并回答文后问题。2.难点是能充分理解并大致讲述Let’s read 部分的故事梗概。

三、课前准备

1.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Warm up

How are you feeling? Do you like sports?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Do you like football? What class are you in? What class is „„in?(询问别班的同学)3.T:(呈现图片)Look, This is Zhang Peng.This is John.What class is Zhang Peng/John in? There is a football match between Class 1 and Class 3.Now Zhang Peng has the ball.He kicks it.The ball flies into the goal.(用简笔画出一个龙门)。Which class won the game?How many goals did they get? Who get the first goal?Who got the second goal?How did they get the second goal?

4.师放Let’s read 的录音,学生听录音,理解课文,完成句子练习。师检查。5.师放录音,学生跟读两遍后全班齐读。

5. Good know,师先学生看Zoom的四种表情动作,再请学生读本部分的四个句子,与Zoom的四种表情运用和Zip手举的四种颜色连线。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并能够对其中的动词短语进行替换。

2.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过去式: 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并初步了解一般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及其发音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掌握Let’s learn 部分动词短语的过去式以及就过去时间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回答。2. 难点之一是动词短语过去的拼写,二是动词过去式的发音。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本课时的动词短语卡片

2.师课前制作一些过去式规则变化的动词短语卡片,如:played the piano, climbed mountains等。

3.准备前一个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日历。4.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师课前放本课时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

2.师生一起吟唱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页的歌谣: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复习与周末活动相关的动词短语。

3.师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帮助学生回忆学生学过的动词短语并引导学生回答。

4.师: Now I know what you do on the weekend.Guess what I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如果学生猜不出,师可适当的做动作提示学生。学生猜出后,教师说:Yes, that’s right.I usually clean my room on the weekend.But I didn’t clean my room last weekend.师拿出一张当天的日历,说:What day is it today?引导学生回答: It’s „„然后师出示上一个周末的日历,说:„„was Saturday/Sunday.It was last weekend.师板书last weekend.学生跟读。

5.师说:Last weekend, I didn’t clean my room.I was tired but I was very happy.What did I do? Please guess.学生通过出示不同的短语卡片进行猜测,师先板书相关动词短语:play football ,然后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上过去式的后缀-ed.师带读动词短语的过去式,学生模仿跟读。

师问: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让学生边出示相应的卡片边试着回答。

师用拍手打节奏的形式与学生进行连环问答。

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1: I played football.How about you, S2?

„„

6.Let’s find out 师说:What did Zoom do last weekend? Look at the pictures.引导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He watched TV.时,师说:Did you watch TV last weekend? Did you„„?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Yes, I did./ No, I didn’t.7.Let’s try 师问:What did Chen Jie do last weekend ?Let’s listen to the tape.学生听录音完成练习。8.师生校对答案后,师说:Now we know what Chen Jie did last weekend.Did you clean you room last weekend? Now let’s listen what did Wuyifan and John do last weekend? 放Let’s talk 录音,学生看课文听录音。学生跟读两遍分角色朗读。9.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读懂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并完成文后的填空和问答练习。2.能够完成Let’s play中的游戏,通过游戏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3.能够认读语音部分的三个双元音音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读懂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并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上个周末所做的事情。2.难点是is 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三、课前准备

1.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2.准备本月的月历一张。3.准备音标卡片。

四、教学步骤

1.师生一起齐唱上一课时热身步骤的歌谣。

2.师生对话复习第一课时的对话。

3.师拿出月历指着当的日期说:What’s the date today?引导学生回答:It’s„„师继续问:What day is it today?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指着一星期前的日期,问:What day was it March 15th/„„?并有意强调was的发音,带领学生回答:It was Sunday /„„?师板书is 和was,带读,然后指着自己举例说:I am tired today.I was excited last weekend.询问一学生周末活动,板书生的活动安排,说:S1 was busy last weekend.Wu Yufan had a busy weekend, too.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学生默读或朗读课文,独立完成短文后的填空的练习。

师问:What did Wu Yifan do last weekend? 师生一起根据板书提示描述Wu Yifan’s Weekend.师放课文录音,学生看书跟读两遍后齐读。

4.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5.Prounciation 师板书ear, near here bear , pear , hair, there, sure.学生总结划线部分的发音。

6.学生打开课本听录音,在节奏中跟读语音例词。学生做Read and match部分,拼一拼,连一连。公布正确答案,表拼得快,连线正确的学生。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went hiking.3.能够做Let’s play中的游戏并通过这个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短语和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四会短语的听、说、读、写。2.难点是掌握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形式。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时的动词短语卡片。2.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齐读Let’s talk and Let’s read部分的短文。2.Free talk : T:Yesterday was Sunday.It was weekend.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1: I „„T: Did you read books? Did you „„?

S2: Yes, I did./No, I didn’t.3.师放Story time部分的录音,学生一起听。听完后师问:What did Zoom do last weekend? Tell me, please?学生凭记忆回答问题。如有学生提到went to a park 或went fishing,师顺势教学这两个短语。师带读短语,学生跟读。

4.师用歌谣形式比较动词原形与过去式 Every weekend I go fishing.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What did you do? Every weekend I go hiking.What do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hiking.What did you do? Every weekend I go swimming.What do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swimming.What did you do? 师最后给出短语read a book, 提醒学生注意其过去式形式及读者音。师放课文录音,学生跟录音齐读短语。

4.师拿出John的头饰说:What did John do yesterday? Did he go swimming? Did he go fishing? Let’s listen to the tape.学生看Let’s try部分的图画,听录音完成练习。5.学生跟读Let’s talk部分的对话,然后分角色朗读。6.学生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读懂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并完成文后的填空和问答练习。2.能够完成Let’s check 部分的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能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

2.难点是一认读一些新语言:如:We read funny tongue twisters together.Sundenly my kite flew into the lake.I was very grateful to him.三、课前准备

1.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师生以地唱的形式吟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2.师生日常口语对话。3.“绕口令” 游戏。做完成游戏后师提问:What did we do just now? 帮助学生回答:We read tongue twisters together.4.师一边做放风筝的动作一边问:What am I doing? 学生回答: You’re flying kites.师继续说:I like flying kites.Guess what I did last weekend.学生猜到是fly kites.引导学生回答: I flew kites.板书:flew kites.并带读。师继续说:Zhang Peng flew kites yesterday.Something happened.What was tha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5.学生听录音独立完成短文后的练习,师生一起校对答案。6.师放录音,学生完成Let’s check的练习。7.学生完成活动手册配套练习。Unit 4 My holiday

第一课时

Unit 4 My Holiday

第一课时

Teaching Aims: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动词短语:learned Chinese, sang and danced, took pictures, climbed a mountain, ate good food.2.能够询问别人在假期里所做的事情并做答。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过去式形式。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以下六个单词的拼读和拼写:took, learned, sang, danced, ate, climbed。教师要多示范,通过有针对性的反复操练知道学生熟练掌握。

Teaching Medias: Teacher:本课时的动词短语卡片;一架照相机、食物、一首歌曲,一张照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Teaching Procedures: Ⅰ.Warm-up 1.教师放五年级下册的歌谣“Let’s go on a field trip…” 学生边唱歌边跟教师作相应的动作。2.教师放Let’s chant的录音,学生跟着录音说。

Ⅱ.Preview 1.“猜一猜”游戏:教师呈现学生小时候的照片问:Who’s he/she? 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学生猜出后,教师指着照片说:Yes, it’s me.I was … years old then.教师依次拿出几张风景照,问:Guess.What plac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2.Let’s start

教师展示本部分的挂图问:Do you like holiday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your holiday? Do you go on trip? What do you usually do during your trips?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图回答。

Ⅲ.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Let’s learn

1.教师问一名学生:What’s your hobby?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指着自己说:I like taking pictures.I have many beautiful pictures.然后拿出一张风景照说:Look at this picture.I took the picture last week.教师板书took pictures和take pictures,请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两个短语的不同之处,然后指导学生拼写。

2.教师拿出一张自己爬山的照片,说:I went to Xinjiang/…last year.Guess.What did I do there? 请学生猜。如果有学生猜到climb a mountain,教师就向学生展示照片:Yes, that’s right.I climbed a mountain.教师板书climbed a mountain,带读,引导学生对东词原形和过去式形式进行比较。教师继续问:Have you ever been to any famous mountains? Where have you been? 引导学生说:I climbed Hua/Yandang/…Mountain.教师可继续提问:When did you climb Yandang Mountain? I climbed Yandang Mountain in spring/April 8th.3.教师再次展示爬山的照片,说:I climbed Huang Mountain.Then I was hungry.I went to a restaurant.Guess.What did I do there? 如果学生猜到吃东西,教师就拿出一张美食的照片说:Yes, I ate.I ate good food.板书ate good food和eat good food,带领学生比较不同之处。教师带读,注意强调ate的发音。

4.教师依次出示爬山和美食的照片说:I climbed a mountain.I ate good food, too.What else did I do there? Guess.5.教师放课前准备的歌曲录音,放完一遍后,问学生:Do you like it? Would you like to sing along? 教师和学生一起跟着录音哼唱歌曲。教师问学生:What did we do just now? 引导学生回答:We sang a song.教师板书sang和sing,带领学生进行比较。教师带读单词。教师边做动作边说:People in Xinjiang like singing.They like dancing, too.教师板书sang and danced,带读。6.教师出示本部分的教学挂图,介绍说:Mike and John went to Xinjiang together.Mike likes taking pictures.He took many pictures.What else did he do? 手指Mike学中文的图说:He learned Chinese.板书 learned Chinese,带读。教师再问学生:What did John do? 引导学生回答:He climbed a mountain.He ate good food.He sang and danced.7.教师放A 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8.教师带领学生说唱下面歌谣: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took, took pictures.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climbed, climbed a mountain.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learned, learned Chinese.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sang, sang and danced.9.快速抢答: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请一名学生上来抽取两张卡片并依次做相应的动作,四个组的学生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He ate good food/ … and climbed a mountain/… 哪个小组手先猜出正确答案就得一分,最后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10.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抽取学生卡片编对话。

Let’s play

学生两人一组,每人在长纸条上写过去式时的句子,然后把句子在单词间空隙处剪开。学生交换剪下来的单词,看谁能最先把同伴的两个句子排列好。

Good to know

1.教师介绍普通相机一些基本零部件的名称和简单的摄影常识。2.教师一边介绍摄影的基本步骤一边用相机给学生照一张照片。

Ⅳ.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Activity Book 2.学生课后进一步熟悉照相的基本步骤,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拍下几张照片,下节课进行班级交流。

第二课时

Teaching Aims: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I went to Xinjiang.2.能够听懂Let’s try部分的录音并完成练习。

3.能够理解、说唱歌谣“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4.会使用英汉字典查新词。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I went to Xinjiang.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对话。

Teaching Medias: Teacher:录音机及磁带;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调查表格;几张地名卡片;几张照片;英汉字典。

Teaching Procedures: Ⅰ.Warm-up 1.教师与学生的日常会话。

2.复习上一课时新课呈现部分所学的歌谣。

Ⅱ.Preview 1.教师放A 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并拼读动词短语。2.“打擂台”游戏

请五名学生到教室前面,教师任意抽取一张短语卡片,让五名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内容造句,如:I learned Chinese at school.不能正确造句的学生即被淘汰出局。然后教师出示另一张卡片,留在台上的学生继续比赛。能最后留在台上的学生成为擂主。

Ⅲ.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Let’s try

1.学生听Let’s try部分的录音,完成练习。

2.教师提问:What do people in Xinjiang like doing? 引导学生回答:They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Let’s talk

1.教师出示一张新疆的风景照说:Look at this picture.This is a picture of Xinjiang.I went to Xinjiang two years ago.教师再拿出一张公园的照片,说:This is a park.I went to the park last weekend.教师板书:I went to…指导学生拼写单词went。2.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说:This is a map of China.I went to a city last year.It’s in Guangdong province.It’s a new city.Guess.Where did I go? 引导学生用句型Did you go to ,,? 猜一猜,然后

教师说:Yes, I went to…

3.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面来描述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地方,教师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引导这名学生回答。再请几名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学生其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教师指导讲台上的学生回答。

4.教师在请一名学生上台,随意抽取一张地名卡片举起来,不要让台上的学生看到卡片的内容。台下的学生一起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台上的学生用I went to… 回答。猜对地名后,这名学生指定另外一名学生上台继续游戏。教师再拿出上一课时的单词卡片,在学生猜出地点名称后,任意抽取一张动词短语过去式的卡片,带领台下学生问:What did you do there? 请台上的学生回答。教师注意强调there的发音。5.听录音,跟读Let’s talk部分的内容。

6.学生操练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部分插图的提示进行替换练习。

7.教师出示能拼成重点句型的单词卡片,要求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组合成句。

Let’s chant 1.教师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引导学生回答:I went to … Yes, I had a lot of fun.2.教师放歌谣录音,全班跟唱。

3.学生男女生各一组,一组唱问句,一组唱答句,看那组唱得好。

Pronunciation

1.教师出示英汉字典,问:What’s this? It’s a dictionary.Yes.It’s an English dictionary.Words in a dictionary are in alphabetical order.教师用中文介绍查英汉字典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然后让学生在词典理查一查练习中的单词,看谁查得最快。

Ⅳ.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Activity Book

2.学生课后询问同学或老师曾经去过的地方,完成调查表。

第三课时

Teaching Aims:

1.能够听懂、会读Let’s read中信的内容并独立完成信后的书写练习。2.能够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练习。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 trip to China”。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读懂Let’s read部分的一封信。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正确认读下列句子:Every day I had fun with my cousins.On Monday we went to a restaurant.Tomorrow I’ll be back home.Teaching Medias: Teacher:录音机和录音带;A 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卡片。

Teaching Procedures: Ⅰ.Warm-up 教师放前一课时学过的歌谣,学生边作动作边说。

Ⅱ.Preview 1.日常口语练习。T:What day is it today? S:It’s …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S:I am going to … T:Have a good time!S:Thank you.T:I will … this weekend.2.教师让学生用句型I am going to … this weekend.或者I will … this weekend.造句。

Ⅲ.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Let’s read

1.教师问:What did you do last Saturday? 学生回答:I … 教师指导学生用单词last组词,如:last week, last month, last year等。

2.教师请学生说说下列词组的反义词:next week---last week, last Monday---next Monday, last month---next month, next holiday---last holiday, next trip---last trip.3.教师描述自己一个星期内的活动:On Monday I played football.On Tuesday I played ping-pong.On Wednesday I … 然后教师问学生:What did I do on Monday/ Tuesday/… 让学生凭记忆回答。最后教师说:I did a lot of things last week.Everyday I had fun.板书had 和have,指导学生拼写这两个词。

4.教师放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① John had fun with his parents.② On Monday, he went to a cinema.③ He went to a park on Tuesday.④ He went swimming on Wednesday.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短文后面的练习。

Let’s find out

1.教师说:I went to … last month.I went there by… I climbed a mountain there.When was your last trip? 引导学生回答:My last trip was to … I went there by… I sang and danced there.2.学生两人一组调查对方最近一次旅行的相关情况并在课本的表格里做记录。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3.教师请几名学生做汇报:… went to..in..He..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小记者”奖。

Let’s sing 1.教师放歌曲“A trip to China”的录音,第一遍学生先仔细听,教师简单讲解歌词,注意以下单词和短语得读音:came back, Urumqi, old jade ring, a green silk tile, a colourful cap.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曲。

3.教师介绍我们部分省市的标志性商品。

Ⅳ.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Activity Book

2.学生听Let’s sing歌曲,唱给家长或同伴听。3.学生搜集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名胜等相关知识。

第四课时

Teaching Aims: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词组:bought presents, rowed a boat, saw elephants, went akiing, went ice-skating.2.能听、说、认读句子: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bought presents.3.能够听懂、说唱歌谣“Today I went to school”。4.能够完成Task time中的任务。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四会掌握五个动词词组的一般过去式形式。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掌握四会单词bought, rowed和saw的读音和拼写。

Teaching Medias:

Teacher:录音机和录音带;动词短语卡片,动物单词卡片和文具卡片;几张不同类型的贺卡;议长哈尔滨的雪景照片。

Teaching Procedures: Ⅰ.Warm-up

1.教师放歌曲“A trip to China”的录音,师生齐唱。

2.教师放歌谣“Today I went to school”的录音,师生齐唱。

Ⅱ.Preview

1.教师出示A Let’s learn部分的短语卡片,同桌以“开火车”的形式拼读动词短语。2.教师放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3.日常口语会话。

Ⅲ.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Let’s learn

1.教师出示哈尔滨雪景照片问:Guess.Where did I go last winter? 学生猜:You went to Harbin.教师继续说:Yes, that’s right.I like snow.I can ski.教师板书ski,然后出示went skiing的卡片,问:What did I do in Harbin? 引导学生回答:You went skiing.教师板书:went skiing带读单词skiing,学生拼读。

2.教师出示went ice-skating的教师卡片问:What did … do on her/his holiday? Did she /he go skiing? 引导学生回答:No, she/He went ice-skating.教师板书:went ice-skating,学生拼读。3.教师问:When do we go ice-skating? Can we skate in the summer?引导学生作答。教师继续说:No, we can’t.We can row a boat in the summer.教师出示rowed a boat的卡片问:What did … do on this/her holiday? 引导学生回答:He/She rowed a boat.教师板书:rowed a boat,指导学生拼写。

4.教师出示礼物盒问:What’s this? 引导学生回答:It’s a present.教师板书present,带读。教师继续说:I bought it yesterday.在present前写bought,领读。请学生比较动词原形和它的过去式,教师指导书写。

5.教师依次出示几张文具的卡片,提问:What did you buy in the bookstore? 引导学生用I bought …回答。

6.教师出示saw elephants的短语卡片说:…went to a zoo yesterday.What did…see? 引导学生回答:He/She saw elephants.教师板书saw elephants, 需强调单词elephants的拼写和单词saw的读音。教师依次出示动物的卡片,提问:What did you see at the zoo?引导学生根据卡片的提示问题回答。

7.教师放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Let’s play

1.教师让学生把九个动词短语分别填入任一个空格内,每个空格填写一个短语。

2.教师按任意顺序读短语,学生在教师念到的短语上划叉,如果划叉的短语连成了一条直线,学生就大声喊Bingo!即获胜。

Task time 1.教师介绍贺卡的相关知识;贺卡有很多种类,朋友身体不适合可以送安慰卡;朋友心情不畅送幽默卡;失败送鼓励卡;成功有庆贺卡;出行的有平安卡。贺卡除了有纸制的,也有电子和卡。为了节约用纸,现在更提倡使用电子贺卡。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本部分贺卡的内容,请学生说一说Mike在旅行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事情。

3.教师布置一个情景:如果式你出行在外,想向父母和朋友报平安,并简单介绍旅游的情况,该如何设计一张贺卡。

Ⅳ.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Activity book。

第五课时

Teaching Aims: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2.能够完成Let’s find out中的调查活动。

3.能够完成Let’s try部分的录音,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4.了解Story time中的故事。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四会掌握句型: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并能书写所学对话。

Teaching Medias:

Teacher:录音机和录音带;本单元的动词短语卡片和教学挂图;若干纸片;各种交通工具的单词卡片和城市名称的卡片;调查表。

Teaching Procedures: Ⅰ.Warm-up

1.教师放41页歌谣的录音,学生听录音齐唱。

2.教师出示B Let’s部分的短语卡片,提问学生: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操练该句型。

3.教师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录音,学生听录音说唱歌谣。

Ⅱ.Preview

1.教师将全班分成A、B两组,先由A组学生提问,B组学生回答。A组的学生可以提与本课的中心话题有关的问题,如:How do you go to the zoo? 也可以提其他问题,如:Where did you go last year? 如果B组学生回答正确则可以加一分,然后由B组学生提问,A组回答。得分高的小组为胜者。

2.学生展示自己的贺卡。

Ⅲ.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Main Scence

教师引导学生看主情景图,扮演Zhang Peng和John表演对话。

Let’s try

学生听录音,完成练习。

Let’s talk

1.教师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in the winter? 学生回答:It’s cold and snowy.教师继续问:How can you go to Harbin? 引导学生回答:I can go there by plane or by train.教师说:That’s right.Sarah went to Harbin on her holiday.How did she go there? Let’s listen.2.教师放本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回答:She went there by train.教师板书: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教师再放一遍录音,学生听录音跟读。

3.请一名学生说一个曾去过的城市,教师放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提问:How did you go to …? 帮助该学生回答:I went by … 教师再提问其他学生,依照这种方式带领学生用主句型进行问答。

4.教师任意抽一张城市名称的卡片,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全体学生根据卡片内容一起回答:I went to … 教师继续问:How did you go there? 学生继续问答:I went by… 教师再换其他卡片,继续练习。

5.学生两人一组做替换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丰富对话内容。6.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分别写地点、时间、交通工具、动词短语的过去实形式。写好后,请一名学生分从四个组的纸条里抽取一张,用动作表演纸条上的内容,其他学生根据其表演猜测四张纸条上的内容。表演的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其他学生猜:I went to … 如果有人回答正确,表演的学生就依次提问: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do there? 其他学生继续猜。

Let’s find out

教师请一名学生说出曾经去过的地方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然后示范填写表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调查。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请几名学生汇报调查表格。

Story time 教师向学生展示Story time部分的挂图,指着图中的人物问:How did Zoom go to the moon? What did Zoom see? Did Zoom take any pictures? 然后教师放该部分的录音,学生看图,听录音。教师再放一遍录音,学生听完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跟录音朗读故事,再分角色朗读。

Ⅳ.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Activity book 2.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调查任务。

第六课时

Teaching Aims: 1.能够读懂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并完成文后的练习。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It was a long holiday.We left Beijing on February 1st and got to Harbin on the 2nd.For the last day of the holiday, we relaxed and prepared to go back to work or school.3.能够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练习。4.能够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练习。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认读句子:It was a long holiday.We left Beijing on February 1st and got to Harbin on the 2nd.For the last day of the holiday, we relaxed and prepared to go back to work or school.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认读以下单词和短语:relaxed, prepared to …, go back, for the last day of the holiday.Teaching Medias: Teacher:录音机和录音带;本课时的单词卡片和教学挂图。Teaching Procedures: Ⅰ.Warm-up 1.教师放Let’s sing部分的歌曲录音,学生一起跟唱。

2.教师放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学生有节奏地说唱。

Ⅱ.Preview 1.学生听录音跟读B Let’s talk部分的对话。2.“拼句子”游戏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报一个四会句子,如:How did you go there? 各组第一名学生起立拼读句子的第一个单词,第二名学生拼读第二个单词,以次类推,拼得又快又正确的小组得一分。3.教师出示A、B部分Let’s learn的短语卡片和地名卡片,学生就卡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

Ⅲ.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Let’s read

1.教师接上一个话题问学生:When did you go to Beijing? I went there on October 2nd.教师接着学生的问答说:That means you left Ningbo/… on October 2nd.When did you get to Beijing? 引导学生回答:I got there on October 3rd.教师板书left和got,告诉学生left是leave的过去式,got是get的过去式。教师问:When did you come back? 引导学生回答:I came back on October 6th.教师说:It was a long holiday.并板书:It was a long holiday.带读该句子。

2.教师询问学生的作息时间表:Where were you at 7 o’clock yesterday? 引导学生回答:I was at home.教师可询问学生一天的行程安排,从而引出relaxed,对话设计如下: T:Where were you from 12:15 to 12:45? S:I was on the playground.T:What did you do? S:I played ping-pong.T:You relaxed.3.教师呈现以下问题,学生集体读一遍,然后阅读Let’s read部分。① When did they leave Beijing? ② When did they get to Harbin?

③ When did they do on February 2nd? ④ When did they do on February 3rd? ⑤ When did they do on February 4th? ⑥ When did they do on February 5th? 4.学生回答以上六个问题。教师放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并提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师解惑答疑。

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补充句子的练习。

Let’s find out

1.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教师提问:How did people travel years ago? 请学生试着问答。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可继续问:Did they travel by plane? 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继续问类似的问题,带领学生找出古代不存在的交通工具。2.学生四人一小组做该游戏。

Let’s check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练习。

Ⅳ.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Activity book

2.学生课下查阅交通工具发展史的相关资料。

Recycle 单元总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把前几个单元所学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如be going to句型、一般过去式、及问路、乘机等功能性语言项目。

(2)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开拓思维,自觉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

(3)会唱歌曲I went on a holiday。

2.知识目标

(1)复习前几单元的语言和词汇,要求学生做到能听,会认,并在实际情景中准确表达。

(2)结合be going to句型和一般过去式复习本单元有关旅游词汇和活动短语,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听、说、读、写。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智力发展目标:通过情境中的语言操练,学生能阅读、听懂篇幅较长的语篇,能基

本记住并能借助提示复述短文,使记忆得到提高。

文化、情感目标:了解民族风情,热爱祖国江山。

二、单元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Unit 5是复习性的单元,它通过be going to句型和一般过去式学习旅游用语及相关活动的语言。所学内容都不是第一次出现,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将有关旅行的句型及功能型项目有机地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留意以下方面:

1.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说话、写话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图片等创设情景,采用真实的任务与活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3.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建议:六课时

第一课时:Read and say

第二课时:Read and answer(P3)Listen and write Good to know

第三课时:Read and answer(P5)Let’s sing

第四课时:Read and write Let’s chant

第五课时:Read and answer

第六课时:Listen and write Let’s find out Story time

各课时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读懂Read and say的小短文,并能完成相应的练习。

2.运用be going to句型复习旅行用语。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将第四单元的中心语言与be going to句型融为一体,在具体

情景中能自然运用。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地图和各地风景图片(包括Stone Forest和folk dance图片)。

2.教师准备一个旅行包。

3.教师准备音乐、课文磁带。

4.教师准备单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播放Unit 4“A Trip to China”歌曲,学生跟唱。

(2)运用课件或地图呈现祖国各地风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地名。

(3)学生根据实际经历自由问答:Where did you go/visit on your holiday?

I went / visited to …on my holiday.(请访问过同一地名的同学组合成family,坐到相邻的位置。)

2.预习(Preview)

Different Response:教师交给同学一种物品(如:book)并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学生可回答:I’m going to read books.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I’m going to study English.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回答越丰富越好。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接预习活动,教师呈现一个旅行包,提问:What am I going to do?

引导学生回答:You’re going to take a trip.教师继续提问:Where am I going to visit?

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凰竹”,并配合介绍:It’s usually warm and sunny.It’s known as Spring city.引导学生猜出:You’re going to visit Kunming.(2)出示图片:Stone Forest和folk dance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明的民族风情,同时教学Stone Forest和folk dance。可结合图片、音乐、录像等学习:folk music/clothes/dance

(3)简单介绍课文背景后,出示where , what, when, how四个疑问词并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记录主要信息。

(4)限时阅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让他们通读课文,完成Fill in Mike’s trip schedule。

(5)学生仿照“Fill in Mike’s trip schedule”表格进行问答练习。

(6)教师借助图片等提供情景:It’s the good season for trip.Where are you going ?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请学生以Group work的形式和“家庭成员”讨论,拟定家庭旅行计划。

(7)出示Plan your holiday and make a dialogue表格,挑选几组在班级交流,完成表格。

4.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一气呵成。教师将句子拆分,呈现单词卡:am, going, visit , I, to, Stone Forest,让首先说出单词的学生持卡并上来组成句子顺序:I am going to visit Stone Forest。

(2)完成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3)小组合作自编对话。教师用简笔画或图片呈现以下几组图片,让学生4人一组自编对话表演,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图片如:

See folk dance

Mike

Kunming

Beijing

Kathy

Climb the Great wall

(4)旅游咨询日。将全班分成两组:Group A(旅行社代表)和Group B(旅客),Group A成员分工合作,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设摊介绍;Group B成员到各自意向前往的城市咨询,最后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城市和旅行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活动read and answer 综合运用旅行词汇和句子。

2.了解机场的设施及登机基本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综合运用有关旅行的句子是本课重点;让学生学会捕捉听力材料里的关键信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机票(可以仿制)和候机大厅图片。

2.教师准备中国地图。

3.教师准备机场录象。

1.教师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图片或卡片。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提供城市的相关信息,学生抢答城市名称。

如:Great Wall---Beijing

Ocean Park---Hong Kong

Spring city---Kunming

East phearl---Shanghai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各城市名称贴到教室的四周。

(2)小组竞赛。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教师说一个城市名称,学生就跑向该城市,并说:I’m going to visit ….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2.预习(Preview)

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前一页的表格(设计旅行计划)。

如:Where are you going on your holi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Who are you going with?

When are you going ?

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there?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从上一环节学生的回答中(I’m going to … by plane.),教师自然引出:Why are you going to … by plane?引导学生回答…is far from here.然后教师继续引导How far is … from…? 2 hours? 3 hours? 最后引出句型It’s …hours by plane.教师板书该句带读。

(2)出示中国地图,用其他城市替换操练:How far is … from …? It’s … hours by plane.接着用其他交通工具替换操练How far is … from…? It’s … hours by train / bus / van / bike。

(3)教师出示机票,介绍:Mike is going to visit Kunming with his family by plane.Look!They’re the tickets of the plane.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first?呈现候机大厅的图片(包括Good to know部分的设施和标志),师生一起介绍认读Airport的标志及乘机的基本手续和顺序。

(4)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乘机手续词卡:board, security, check in(have boarding pass),请学生排一排顺序,演一演。在学生表演的同时,播放Listen and write的机场广播,让学生找到正确的登机口。其余学生完成听音填空练习。

(5)教师介绍课文情景:Now Mike and Kathy is at the gate 24.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提供部分单词:far,three hours, weather, spring city, sunny, different places, buy folk clothes, suitcase请学生小组合作,编出一段对话。

(6)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7)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Answer the question的抢答,教师可补充相关问题。

如:Why is it usually sunny and warm in Kunming?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in Kunming?

4.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配音。在静音状态下,循环播放登机录象,请学生采用集体讨论、自由组合、分工合作等形式完成配音任务。

(2)大联想。教师提供三个城市图片(如:Beijing, Kunming, Harbin),并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各组分别选择一个城市展开联想,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在图片下写出有关单词。

(3)完成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4)Tourism Ads show.分组进行比赛,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旅游广告,画出广告画,附上让人喜欢的理由。然后在同学中宣传,有意前往的同学可以签名预约:I’m going to visit….比比哪组宣传效果最好。

(5)切面包。让学生用小刀将面包状卡片上单词间没有间隙的句子进行识别后,根据单词切开。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用一般过去式连贯表达一段发生过的事。

2.理解Read and answer内容,并能完成相关练习。

3.学唱歌曲“I went on a holiday”。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用一般过去式连贯叙述一段事是本课时的难点,要求老师在正确示范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用的磁带、VCD。

2.教师准备小玩具一个。

3.学生制作棋子一副。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播放歌曲I went on a holiday,学生跟唱。

(2)Throwing game:同学间互相抛接一个小玩具,得玩具者必须说出一个和trip相关的单词或短语,前后不能重复。

2.预习(Preview)

日常口语练习。

内容可参考:Where did you go on the holiday?

How far is … from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What did you do there?

Do you like taking a trip/ hearing good news?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I have 2 pieces of news for you.One is good, the other one is bad.Which one do you want to listen first? 在黑板的两侧分别板书:Bad news 和Good news。接着介绍:The bad news is I was false in the examination last year.The good one is I worked hard than before then I passed the examination this year.(2)请学生讲几条bad news,鼓励全班大胆设想,把bad news变成good news。

如:S1: It’s rainy today, but I have no umbrella.S2: I have a umbrella, I can go home with you.S3: Your dad will give you a lift.S4: You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city in the rain.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辨证主义教育。

(3)从学生讲述bad news引入Mike lost the suitcase这则故事。播放课文录音,学生静听两遍后,合上书本,完成Read and tick or cross练习。

(4)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指导。

(5)请学生根据各自阅读情况,从课文中摘抄一些单词,每次请一位同学板书,其余学生根据这些单词抢答说一些简单的语句(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话)。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6)Group work:小组讨论完成书本的Good news and bad news game.(7)播放歌曲I went on a holiday录音或VCD,学生跟唱。

4.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兔子耳朵。教师匀速朗读一段课文,其中会有词漏读或加词,让学生找出错处并记录,比一比谁的耳朵最尖。如果学生的听力不错,教师可适当加快语速。

(2)Ladders and slides.以下棋的形式进行句子表达练习。棋子的每一格都有一个单词,学生走到一个就要讲一句包含上面单词的话,最先到达终点者获胜。

(3)辩论赛。教师提供一个Topic,如:The tourism is good/ bad for our dairy life。将全班分成两组,抽签决定各自的主题,进行一定时间的准备讨论,然后以辩论赛的形式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理由充分又正确者为胜。

(4)完成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句型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

2.能听懂,说唱Let’s chant。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运用所学语言叙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是本课时的重难点,要求教师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语言体系。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本课时的动词卡片和旅行活动照片或图片。

2. 教师准备地名卡片若干。

3.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 热身(Warm-up)

(1)播放歌曲I went on a holiday ,学生跟唱。

(2)Golden eyes:出示5~6张活动短语(如:went to a nature park, saw flowers, ate fresh fish, bought folk clothes, stayed at the village),让学生看几秒后拿走,说出看到的短语,说得又多又快的为胜。

2. 预习(Preview)

单词大搜索。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给出几个topic(如nature park, city, countryside),让每组选择一个topic,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相关的词语。

3.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动词卡片(如:take),提问: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集体回答:I took pictures on my holiday.最后出示动词write,引导学生回答:I wrote the post card.(2)教师展示几幅卡通人物(或学生)旅行活动的照片、图片等,提问:What did …do on his holiday? 学生回答后教师由此创设情景:… enjoy his holiday.He wants to write a postcard to his friend.Help him, please.鼓励学生以Group work的形式讨论。教师概括中心语言,板书。如:We stayed at….We bought….We went to….We ate….(3)Pair work.同桌分别选择一份不完整的postcard(或者是Mike的或者是Kathy的),限时完成。

(4)Information Gap.前后桌同学(必须是持不同的postcard)之间,互相询问,完成各自没完成的那份postcard。如:Mike: What did you eat on Monday, Kathy?

Kathy: Where did you go ?

教师注重巡视指导,避免学生简单复制。

(5)教师自言自语:I went on a trip.引导学生自主询问,看哪一组的问题最多,最有创意。学生的问题如: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 Do you like the city? Who did you go with?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教师有意识地渗透Let’s chant的内容。

(6)播放Let’s chant录音,学生说唱。

4. 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加句子练习。教师提问: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S1: I took pictures on my holiday.S2: I took pictures and read magazines on my holiday.…

(2)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3)教师准备若干张地名单词,如:nature park, village, airport, city等。将学生分组,第一组的学生抽取一张单词,其余组的同学就相继提问,如:Is there a lake/ forest/park? Are there many people/ tall buildings?第一组的同学只能回答Yes或 No。最快猜出地名的小组获胜。

(4)故事大王。教师提供若干词语和一个主题(topic),让学生根据所给主题将词语组织成故事,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如词语:postcard, flower, grapes, sun, policeman, bank, hotel, hot;主题为:A story of the trip。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词语和主题也可由学生设定。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口头、笔头叙述迷路的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获取对话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再现情景,体验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和Mike and Kathy回宾馆的路线图。

2.教师准备一个大旅行箱。

3.学生准备上学路线图。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 热身(Warm-up)

(1)播放Let’s chant,学生跟说。

(2)快速反映。教师或学生指令,全体学生做出相应动作。

如:Turn left/ right.Go straight on.Put your book near/ in front of/ behind the desk.2. 预习(Preview)

教师出示一个big empty suitcase, 创设情景:I’m going to take a trip on my holiday.What do I need to prepare? 师生一起完成物品的装箱。如:sunglass, umbrella, clothes, guidebook, map.3.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学生提到map,教师就提问:Why do I need a map?提示学生:When we visit a new city.We may get lost.So the map is useful.教师继续提问:Mike and Sarah got lost today.They had no maps.What could they do?引导学生回答Go to the Police Station and ask for help.(2)教师板书the Police Station,带读几次后,提出任务:Now here’s the Police Station.You’re policemen and policewomen.How to help the visitors?

(3)出示课文插图和Mike and Kathy回宾馆的路线图,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表演。

(4)Pair work.把课文中的句子打乱顺序,请学生重编对话,选几组在班上说一说。

(5)听课文录音跟读。

(6)教师提供词条Holiday Hotel, cinema, post office,让学生在黑板上摆出正确位置,其余学生则完成书本上的Draw the route to the Holiday Hotel.(7)教师提出任务:Mike和Kathy回到宾馆后会怎么跟父母说呢?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完成说话练习。然后要求学生打开书,完成complete Mike’s travel diary.4.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张贴几幅学生的上学路线图,请学生描述,其余学生则迅速找出相应的图片。

(3)看图找出不同点。教师出示两幅貌似相同的城市地图,请学生两人一组,讨论两幅画之间存在的不同点,简练地用英语表达。先准备几分钟,再向大家演示:如:The bank is near the hospital in Picture 1, in Picture 2, it’s near the post office.(4)故事接龙。教师或学生说一个句子,大家就接着往下编。鼓励全体学生发挥想象,参与说故事的过程,要求故事离奇,有新意。故事开头句子如:Today I got lost./ This summer holiday, my family had a trip.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回忆Mike的旅行活动进一步掌握动词的过去式。

2.结合购物活动复习旅游用品词汇。

3.能够听懂,理解Story time中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动词的过去分词及旅游用品词汇,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情景正确理解、运用。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Let’s find out图和4个人物图片和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3.教师准备词卡(打乱字母次序的单词)。

4.学生准备单词卡片若干。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播放Let’s chant,学生跟说。

(2)师生按chant节奏问答:What did you do /see/ buy on your holday?

2.预习(Preview)

游戏:兵来将挡。教师(或学生)说一个动词或短语,其余学生则迅速说出它的过去式。如:T: buy S1:bought

S1: go S2: went

S2: see flowers S3: saw flowers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出示Let’s find out图,提问:What did Mike do? 给学生一段时间记忆后,拿下图,让学生回答。

(2)学生打开书完成练习,然后以pair work形式进行问答练习。

(3)教师介绍:Mike bought presents in Kunming.Can you guess , what did he buy?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复习有关单词。

(4)Unscrambling letters.教师制作一些卡片,每张写一个打乱字母次序的单词,如csptoadr---postcard。学生分组竞赛,最快说出单词的同学为本组赢得一分。

(5)完成Listen and write练习。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看图和音标,写出单词。

(6)Group work.教师提供若干城市名称,提问:You’re going to visit….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4.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翻卡片说单词。学生两人一组,把单词卡片反面朝上放在桌子上,然后同时翻开两张单词卡(如:going, holiday),就马上组织成一句话(如:Where are you going on the holiday?/ I’m going to Kunming this holiday.),说得快又正确者为胜。

(1)教师播放C部分Story time的录音或VCD,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再听一遍录音,跟读故事里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发音。

(2)Bright eyes.在黑板上张贴Let’s find out的8幅图片,Mike, Zhang Peng, Sarah, Kathy等4个人物图片分别放在8幅图片上,如:Mike---take pictures---buy presents。学生仔细观察后,请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就趁学生闭眼之际交换人物位置(如把Mike放到eat noodles),然后请学生张开眼睛回答:What did Mike do just now ? 引导学生回答: Mike took pictures and bought presents.教学参考资料库

1.文化背景介绍:

机场标志:

Airport 飞机场 Airport lounges 机场休息室 Airports shuttle 机场班车

Arrivals 进港 Assistance 问讯处 Check in area(zone)办理登机区

Departure airport 离港时间 Departure times on reverse 返航时间 Welcome aboard 欢迎登机

Destination airport 到达机场 Domestic flights.国内航班 Emergency exit 安全出口

Flight connections 转机处 Help point(desk)问讯处Inquiries 问讯处

Left baggage 行李寄存Lost property 失物招领 Luggage from flights 到港行李

Luggage pick up 取行李 Luggage reclaim 取行李 Queue here 在此排队

Passport control 入境检验 Return fares 往返票价 Short stay 短暂停留

Reclaim belt 取行李传送带 Reserved seating 预定的座位

Please leave your luggage with you at all times 请随身携带你的行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5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魏家庄小学史学斌

.3.18

教学内容:P32~3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4.5:2.7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2.4:1.660:40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2.4:1.660:40=15:10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35:42=,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4)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35:7和45:920:5和16:80.8:0.4和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

5:2=80:()2:7=():51.2:2.5=():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2)1.4:2和7:10(3)0.5:0.2和: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3、4和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6~37第3~6题。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操场上的国旗:2.4:1.6=

教室里的国旗:60:40=所以,2.4:1.6=60:40

也可以写成=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作业设计

1、判断。

(1)如果3×a=5×b,那么5:a=3:b。

(2)4:8和3:9中,可以组成比例的。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4、8、6、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的比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6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 ,而且 。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练习朗读: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3、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五、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7

1. 激情导入 (有益、有效的环节)

那次听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 内容是举例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还可以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那节课开始, 教师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讲解:同学们, 想必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颤巍巍地端着一盆清水请妈妈洗脚, 这情景让多少人热泪盈眶!同学们, 这是一种美好心灵的体现, 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都懂得感恩, 那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以“感恩”为话题, 写写自己与父母的事。

点评:教师以学生们熟知的公益广告导入课题,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达到了引发爱的共鸣的良好效果, 为本课教学的深入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2. 互动交流 (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先是组内同学互说, 然后学习小组推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交流。要求表达有条理、语言生动、表述的内容清楚。有的同学讲为父母端杯热茶, 有的同学讲为父母洗袜子、手绢, 还有的同学讲在“母亲节”为妈妈送康乃馨, 当爸爸劳累时为爸爸捶背……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因势利导, 又进行了情感调动:我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 同学们是如此地孝敬父母, 用自己实际行动为父母献上了一份孝心。现在让我们再为父母献上一首感恩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边说边播放歌曲录音。

点评:互说、交流以及教师进行情感调动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亮点所在。但是, 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引领, 使亮点不亮, 导致下面的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

3. 从叙到写出现“断层”现象 (问题显现)

教师启发: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写的是一篇写事的文章, 写事的文章应写清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现在请大家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听到的关爱父母的事情。

当真正拿起笔要写的时候, 我发现有的学生东张西望, 有的学生把本子翻得哗哗响, 有的学生一脸茫然。20分钟后, 只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作业。

点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训练, 使得从叙到写时, 学生遇到了“不会写”的障碍。

二、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笔者认为, 教师应补充以下环节消除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断层”现象。

1. 将阅读中的体会、感悟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是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法的过程。当教师做好情感的铺垫后, 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描写叙事情节所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欣赏的某种描写方法将自己平淡的叙述变得更加生动。如, 引导学生将“妈妈那天下班了, 说累得很, 就坐在沙发上休息”这句话改写成比喻句“妈妈那天下班了, 进门就‘倒’在沙发上, 像一根软软的面条, 显得疲惫不堪”。

2. 出示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借鉴。

由叙到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才能实现这个跨越。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师必须给学生出示数篇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掌握片段中的描写方法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3. 激励学生交流, 为学生搭设互动的平台。

初次脱稿后, 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其他学生听, 让其他学生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对于评价的学生和被评价的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被评价的学生能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评价的学生能看到别人作文中的精彩部分, 进而汲取精华为自己所用, 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4. 二次修改, 鼓励学生追求作文的更高境界。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的分析主要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三方面着手。

(一)文化背景

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学生们熟知的小动物,比如:monkey, horse等,他们也可以在动物园中见到:gorilla, wolf, zebra等。所有同学都知道panda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的动物,也有小部分同学或许在电视上看到过koala, kangaroo, eagle, beaver等动物,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些动物所属的国家。虽然这是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但在开学初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其调整在第三单元故事教学中完成。

(二)知识背景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部分的动物类单词,并在本单元A,B部分学会了如何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

(三)生活背景

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家中都饲养小动物,所以他们对于动物的体貌特征更为的熟悉,也更为亲和,十分喜爱动物。有的学生能将小动物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从内心中愿意保护它们。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一)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已知起点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3)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

人的回答。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演:能为故事配音。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文化意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难点: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交际教学法

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本节课中,全程为英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结构的知识,同时又通过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将语言结构知识应用到功能话题的表达当中,学生在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不同任务也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英语输出为途径实现的,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点读笔的使用,能更方便学生跟读、模仿,能及时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演示图片,PPT课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两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在上课过程中将教学法细化为四个方面: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设计的两个活动任务(猜谜和游戏)都是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

2.TPR全身反应法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师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使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更直观的在游戏中学习,使英语生活化。本节课设计的“认读单词”比赛和“给动画配音” ,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在话题方面,学生已经学过部分动物单词,以及描述小动物体貌特征的语句。本单元新知识为认识新动物,运用新句型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类比,学会知识迁移,用描述已知动物的方法来描述新动物。

六、教学资源的分析

自制PPT课件,动物图片,让学生准备动物的玩具,并充分利用点读笔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描述、介绍动物的情境,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机会耳听、口说,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认读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本单元的第六课时Part C Story time,本课的任务是能运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任务教学法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

整个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学生们通过说唱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轻松有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接着进行谜语式故事的导入,通过猜谜活动引出核心词“animal”,猜谜中出现了arm, leg, milk, ice, apple, nine六个相互本不关联的词汇,但通过我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核心词的引出,可使我和学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通过运用本课核心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此后,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I know all the animals. 接着,通过创设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在此,我巧妙的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了我“故事中”的教学。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Step3. Practice

1.认读单词比赛

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单词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跟读、模仿

接着,我将故事文本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的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复述故事

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复述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4. Production

通过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的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我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分析

(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九、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授课内容,教师将板书设计如下:

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结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情况做了如下反思:

一方面,教学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1.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动物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猜谜和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本节课通过“谜语式懒羊羊觅食的故事”和“看图片猜动物单词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实施任务。在学生掌握动物的词汇和介绍小动物的句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投入,身临其境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本节课虽然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但却把“表演”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3.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非常的紧凑,单词animal, zoo,bear的出现,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我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交流。上课时,我尽量用英语贯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师课堂用语,以便于学生模仿。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应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主,创设英语交流平台。这样的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的授课过程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强,该收的地方没有及时收,导致占用的时间过长。在讲到有关动物的拓展词汇时,拓展得有些过多,导致这部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应该加强“重点意识”,教学不离重点,拓展不离不偏,紧抓课标内容。

2.Group work小组活动组织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几个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本节课的小组是学生自愿组队的,而不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划分,这样导致有的小组活动特别成功,而有个别小组由于包括几个学困生导致活动实施不够顺畅。在以后的授课中,应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小组,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

3.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讲课的过程中,因为总怕学生听不懂或是出错,所以自己的课堂指导性语言可能啰嗦了一些。应该更大胆的去放开学生,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4.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再丰富一些,尤其对于表现特别出众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不同于他人的评价语言。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再设计本节课时,如果能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一项全班性介绍动物的交流活动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内容。

结束语

有效的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英语课堂的高实效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要求和衡量标准,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

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活动时要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主要指导方法,在对教情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旨在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不同活动中,既考查了掌握的情况又巩固了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等环节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辅助学。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托,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应用“创境法”,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上一篇:节能环保公司简介下一篇:公司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