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2024-08-06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总结(精选8篇)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篇1

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贯彻《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集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于2011年11月下旬开展了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现将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切实推进我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表少年的法制意识、法律素质和自我防范能力,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培养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习惯。

二、教育内容

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及广大师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

三、活动组织及安排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法制教育活动,将这次法制教育活动作为法律进校园、维护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防城港市综治委下发的《防城港市2011年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公安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校园安全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议精神的通知》开展相应的法制教育工作。

四、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一)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小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政教处及少先队组织主题中队会,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

(二)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我校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普法宣传教育教师队伍,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各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各学科老师也结合各学科教学,渗透普法教育,让学生获得了许多有关的知识。通过“一事一议”的主题班会制度思想品德课,发挥班会课阵地作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师生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再由班主任从中归纳、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辨明是非。如一些喜欢上“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一些参与打架,都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讲论,很快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三)法制教育不松懈

1.11月28日下午16时,由我校黄华生副校长精心组织,聘请法制讲座辅导员到校给学生作法制教育讲座。辅导员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传授实用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通报青少年犯罪情况,并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和预防进行讲解,使广大师生做到了警钟长鸣。

2.开展“摸拟法庭”活动。利用政治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强烈地意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开展“法律就在身边”的主题班会。由政教处统一布置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以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为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总之,我校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将“再学习,再落实”作为我校“强化安全教育,细化安全工作”有力保证,以确保无一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使我校师生在安全、有序、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工作。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篇2

1 学校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1.1 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而是身体的健康和社会的适应的完美状态”。此定义的三个特点是:①阐明了健康的指向不是不生病或不虚弱, 打破料传统的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的概念;②它涉及人类生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侧面, 把人的健康作为整体看待;③指出了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教育就是有计划地将有关健康和疾病的防治知识传播给人们, 使他们转变旧的观念和态度, 改变不利健康的行为, 采纳、坚持和巩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以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它的核心是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由于学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面对的主要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时期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但同时他们的接受能力强, 可塑性大, 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对其开始对其进行为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可是他们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提高情绪上的自我调节, 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 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调节, 从而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模式, 为他们将来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牢固的基础。

学校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校长、教师、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领导的广泛合作, 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 包括设置健康教育课程, 创造安全的学校环境, 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及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规划, 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 以促进学生健康。学校健康教育的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改变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2 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广义的健康教育目的首先是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这个基础上达到“知、信、行”的目的。“知”就是要普及卫生知识;“信”就是要改变态度、树立信心和信念, 对于卫生知识要相信, 要接受;“行”就是要求行为的改变。大学生思想活跃、单纯、进取心强, 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不善于自我保护和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 增进他们的卫生知识, 使其进一步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 提高自我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帮助他们自觉选择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 从而促进身心健康。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占1/5的人口就是在校的学生, 所以学生的健康教育是全民族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在学生时期最为重要, 也最能见成效。

(1) 学校健康教育是创造健康未来的有效途径。

在儿童期与青少年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对其一生的其他发展阶段的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甚至影响终生。众所周知, 许多老年慢性疾病是始于青少年, 良好生活方式和行为为健康的未来创造了基础。

(2) 学校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一环。

一个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的青少年不仅自己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也会帮助家长与社会减少危害健康的活动从而来改善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的健康状况而成为改变现状的力量。

(3) 学校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健康等, 学校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化科学上, 更应从全面的角度来塑造一个人, 即使有再高的文化而没有健康的身体一样不能实现自己理想、不能为社会做出它能够做出的贡献。

2 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策略

针对学校健康问题的各种情况有必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 从多方面入手, 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培养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宜性健康的学生。

(1) 学校长效机制。

学校需要制定一个规范的制度, 对健康教育在制度上严格规范, 保证健康教育在校园内广泛而持续的开展, 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领导视察工作的产物。这种制度规范主要体现在学校制定的各项健康教育政策上。学校健康政策是明确规定并广泛公布的一些指令, 它可以影响在开展健康领域内行动的实施和资源的调拨, 它不同于单纯的学校学校卫生政策, 是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涉及多部门的政策。学校健康政策涵盖学校的办学理念, 所有的文件、章程、制度都能体现出健康思想, 如:学校章程、教研校改制度、奖惩制度、安全制度, 校风、班风、教风策略, 环境保护政策, 有关学生饮食与营养的政策, 学校禁烟、禁酒和使用非法精神药物的规定, 学校急救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 健康检查政策和预防控制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等的相关政策。

(2) 学校为学生健康教育创造条件。

规范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积极参与, 卫生单位、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主动为学校提供业务服务, 指导学校全面开展健教工作提高学校健教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学校健教师资队伍素质;给学生提供由专门人员编写的规范的健康教育教材;转变观念, 营造健康教育是终生教育的氛围, 把素质教育从口头上、文件上落实到实际上来;尤其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现状就是绝大多数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为把学生培养成身体、心理、社会等完美状态的人, 学校有必要在心理教育上下工夫, 如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办心理门诊咨询。

(3) 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联合起来。

把所有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各种力量联合起来, 形成广泛的合作, 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制定学校健康促进政策, 制定学校健康促进项目规划, 提供必要的经费。进行健康行为指导, 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卫生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 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

(4) 科学营养, 平衡膳食, 促进身体健康。

学生处于身体全面发育与成熟的阶段, 必须自觉克服恶习, 注意科学营养, 平衡膳食。即膳食要变换多样, 粗细搭配, 干稀适度, 力求摄取的营养素种类齐全, 比例适当, 供需平衡, 以利于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学生在校期间以用脑为主, 饮食一般以高糖, 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 (即三高一低) 为宜。同时要注意用餐的规律性和时间以及注意饮食的卫生, 重视膳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对于学校来说, 为学生配备合理量足价廉质优的饮食。

(5) 校内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学校必须设立各种心理咨询机构, 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开展心理咨询, 首先可及时发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个例, 通过心理咨询, 老师对其耐心指导, 避免悲剧的发生;其次心理咨询也可以及时帮助那些受刺激的同学, 为他们提供一种解决的方法, 不至于使得心理问题积累的最终爆发, 这样, 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步入社会。

总之, 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是以学生为重点, 为对象, 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全方位的来加强。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结合, 转变健康行为, 达到真正的健康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自学辅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陈德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对策[J].广东教育, 2005. (3) .

[3]孙晓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 1999, (9) .

[4]杨平.高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探悉[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4) .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篇3

一是加强学校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夯实学校服务社会的群众基础。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动员大会精神,提高对开展“四群”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中职学校为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口资源强国转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变化,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努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转型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中职和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以德为本,坚持职教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在教职工中强化现代管理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从而提高服务学生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二是在学校全体党员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以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扩大到学校全体师生,建立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制,力争把学校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在全体教职工中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继续坚持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生存”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师德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学校师德和教风建设,在学校大力提倡教师教真育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和车间学到真本领,学到真技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求得生存。做到“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成才”。通过教真育爱教育,使教师爱教育、爱职教、爱专业、爱学生。使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专业、爱学习,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是在学校内部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学校要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关心学生生活。要加快目前在建的校内2 500平方米公租房建设进度,让无房教师尽快解决住房问题,使教师更加安心职业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把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每一项惠民政策,如国家中职学生生活补助、国家奖学金发放等一系列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学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传递给学生。下一步,学校要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云南省职教项目的支持,加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改革课程设置,并通过建设企业青年教师培训基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和行业需求对接,使学校的专业教育与企业的岗位能力对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和训练的平台,让学生毕业与就业无障碍对接,提高企业对中职学校的认同,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高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

五是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学校将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和法制教育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让车间规范走进课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得到行业和企业的教育和熏陶,产生对企业和行业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并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使之更适应企业需求。通过与企业的对话和交流,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让更多的技能大师走进学校、走上讲台,让更多的教师走进企业、走进车间,加强校企互动,形成社会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良好格局,全面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作出新的贡献。

学校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篇4

一、总体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组织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配合区编办推进学校教职工编制管理体制改革,核定全区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并根据师生比例标准适时调整实现“区管校聘”。积极配合人社、编制部门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互派教师和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教等教师互动交流机制,实现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效。截止7月份,优质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效果显著。

二、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1.开展学校现状摸底排查

全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逐一落实,逐一排查,建立优质均衡台账,填报学校优质均衡调查摸底表,撰写自查报告。

3月12日至20日,区教体局组织开展实地调研,组织相关业务股室由分管督导工作的副局长带队,对全区各义务教育学校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覆盖式的调研。调研组采取召开学校班子会议、与校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校推进优质均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优质均衡的差距,建立了全区实施优质均衡问题台账,撰写调研报告,为下一步推进实施优质均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6月20日,印发《关于调整<南谯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教督〔20__〕83号),认真落实宣传动员阶段(20__年12月—20__年4月)和整体推进阶段(20__年5月—6月)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指导学校对照评估标准,找准问题和不足,制定工作台账和方案,细化学校年度工作推进计划,促进学校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和教育质量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各校成立优质均衡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明确教导、后勤、安全、德育、资助、财务等部门职责,合力推进。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推进优质均衡工作计划,实施“一校一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补齐短板,逐一“销号”。

3.实施布局调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2月28日,区教体局召开20__年农村有关学校布局调整会议,积极谋划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作,并形成布局调整工作实施草案上报区政府。根据南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谯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函﹝20__﹞4号),结合我区农村学校现有规模和实际生源情况,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经区政府同意,区教体局制定《20__年秋季南谯区大柳学校、花山中心小学办学整合实施方案》,组织实施20__年秋季将花山中心小学整合为施集学校教学点、曲亭小学整合到大柳学校办学的工作,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即将结束。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育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农村学校急剧萎缩。一方面教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2.教师结构性缺编与富余并存。目前我区教师队伍总编制达到规定要求,但是仍存在中学教师相对小学教师富余、农村教师相对城区教师富余、小学科教师如中小学信息技术以、小学英语、科学相对缺乏等现象。

3.少数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人口呈爆发性增长,学位不足造成大班额现象。

4.个别城区学校生均指标尚不达标。3.1%的学校(1 所)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不足,运动场地面积共缺268平方米。3.1%的学校(1所)生均校舍面积(不含宿舍)不足,校舍面积共缺2988平方米。9.4%的学校(3所)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共缺47899平方米。

5.现代教育教学设备更新不够及时。如全区学校班班通设备虽然配齐配足,但是部分学校设备没有及时更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6.城区存在校额过大学校。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南人口急剧增长,生源压力加剧,造成了大学校的出现。6.3%的学校(2所)超过了3000人以上。

7.个别城区学校师资力量尚有欠缺。城南新区的急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学生大量增加,3.1%的学校(1所)师资不足。

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应用工作总结 篇5

长期以来,山区教育信息闭塞的原因阻挠着农村学校的发展,我们很多教师也坐井观天,在自己这个小天地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导致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差距越来越大。自我校实施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以来,教师们通过对教育网台的了解,深刻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从而掀起了学习的高潮。现将本学期我校开展远

程教育应用工作总结如下:[文章-http:///找范文,到]

一、打好技术培训的基础

我校原来只有两台办公电脑设备,对于一个有着五十几名教职工的学校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何况大多数教师连开关机都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挤出资金,又购买了四台电脑,建了一个小小的电子备课室。电脑买回来,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益才是关键,因此学校制定了学习制度,采用先培训骨干再分散培训的方式,以点带面,首先解决如何把汉字输入到电脑中的问题,年轻教师练五笔输入,中老年教师就练拼音加加,使中青年教师都学会了简单的电脑操作知识。

二、做好资源的接收与整理

资源接收不好,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针对此情况,学校配了专人管理远程教育资料管理员,负责资源的接收与整理工作。每天按时开机接收资源,及时登记,方便教师浏览。为保留空间,对大批资源进行筛选,把特别有价值的资源刻录成光盘保存。由于资源丰富,硬盘空间不足,学校又投资购买了大容量的移动硬盘进行外挂,保证了资源的完整,为教师教学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整合接收资源

面对大批接收资源,如果不让它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那么耗资巨大的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益,农村教育还是只能在原地踏步。学校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为了让教师了解资源,每周组织教师观看精心筛选的资源,并且把主机上的接收资源与校内其它几台电脑共享,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资源,了解资源,从而达到在课堂中运用资源的目的。本学期,几个年轻教师尝到运用资源的妙处后,推而广之,带动了一大批教师,使多媒体教室的利用达到了极限,资源的利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实行“农科教”三结合。

接收资源中还有大量农业科技知识,致富信息,本着让“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宗旨,管理员将这些知识和信息整理归类,并及时和辖区村委会联系,让村民们了解这些发家致富的信息,为提高全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人口素质搭建了平台,真正做到了“农科教”三结合。

五、帮助教师搞好业务学习

教育的发展,促使全体教师要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前教师们订的仅有的几本杂志,远远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派到外地去学习,成本又太高,学校没有经济能力承受,而远程教育资源就发挥了它在这方面的优势。特别是中央电教馆学习频道的《教师发展》这个网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校根据本校教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栏目,每周先集中学习再分组学习。由于视频资料的直观性,使教师们更易于接受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与完善,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操作能力也增强了。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深深感到我们的工作还做得远远不够,教师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对年龄稍大的教师还要多加辅导,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尽管有这么多不足,但我们满怀信心,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远程教育将与我们同行,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清江小学

二00六年七月

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总结 篇6

我校国防教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纲要》,把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系,做到统一协调,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使这项教育工作已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要求。

首先是学校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政治教研组长等成员为组员。通过学校工作的统一安排,开展了专题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学科渗透和学生综合实践等活动形式,保证了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落实。中学国防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贾荣明

副组长:艾保东 陈登勇 组 员:汪国军 魏克军

今年我校有重点地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的爱国主义教育。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保证课程开设落实国防教育,坚定守护国防教育主阵地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增设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而且规定:课程有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体系,使学校能根据实际和需要,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自主地开发教材,这给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课时的保证。我校的国防教育专题课程,即规定每学期由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安排,至少每学期有5个课时以上的专题课,主要由学校社会与政治课教师和学校班主任实施教学,另外我校每周有一节德育课,各班主任利用《国防教育读本》,在这德育课中按排一定课时进行国防知识教育,使《国防教育纲要》规定的教育内容、要求得到落实。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深刻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国防教育观念。

二、立足社会政治课的课堂,积极推行各学科教学中国防教育的渗透

我校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主渠道,采取“结合、渗透”的教育原则开展国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近几年来的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国防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培育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主要渠道。

我校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和政治课学科教师都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国防教育的渗透,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目标之一。其它学科教师也能根据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国防教育有关知识,同样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评价之一。

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历史事件,突出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事迹。语文课要结合反映志愿军的一些具有国防教育意义的课文,使学生认把课堂教学作为国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学校学期(学年)计划中要充分体现国防教育的内容。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都要集体讨论并梳理、摘录出可供联系的国防教育素材,以便于教师备课、上课时有机渗透。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主要渗透祖国的疆土、国界线、边界线,让学生初步了解“三防”知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要结合中国近代史上的抗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识到军队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音乐课通过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打靶归来》等军歌,歌唱人民军队,沤歌英雄人物。美术课通过画军人,画飞机、军舰等,对学生进行爱军队壮军威教育。八年级思想品德课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宪法》、《兵役法》讲解,使学生从小就明白依法服兵役,参加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自然学科等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适当渗透有关兵器知识,教育学生树立起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意识。体育课要进行基本的军事技能教育和训练、培养。

例如:在学习“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我国的领土与主权”和“宝岛台湾”等课时教学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等等教育,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使命。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进一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爱国传统、中国国情、新中国发展成就等内容进行学习、宣传和教育,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励了国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并使之转化为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具体行动。

三、根据国际国内形势需要,适时进行国防宣传教育专题讲座

今年,我校根据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利用班会课、德育课等全校统一作息时间的课程资源,利用学校班班通系统等,适时地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突出国防形势的宣传教育。一年来包括讲座和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共开展了近10个专题宣传。通过专题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人们认清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统一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深刻认识国防强弱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宁、人民利益的重要关系,增强学生长大后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意识。

四、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让国防教育寓教于乐

我校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开展国防教育,大力推进学校国防教育的改革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内容,以普及国防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让国防教育寓教于乐。

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延伸和拓展。要通过观、读、议、写、讲、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点。

观:组织学生观看长沙教育网上优秀爱国主义影片,特别是《上甘岭》、《甲午风云》等涉及到国防教育的影片。

读: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五篇以上有关国防教育的文章,并作好内容摘要,写好心得笔记,定期交老师审核。

议:全校每学年都要举办一期“国防辩论会”,选择辩论主题如:“美伊战争的合理性”等论题,让学生争一争,议一议,深刻了解世界对战争的理解。

唱: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举行一次军歌歌咏比赛。像《大海,啊故乡》《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红星歌》等军歌。学校今年举行的两次大型文艺会演,都有军歌的表演曲目。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篇7

立足点———教育科研必须与学校改革方向相一致

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解决新问题,了解新情况,寻找新方法,是学校教育科研懒以生存的立足点。

1.在研究主题的形成中, 力求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高起点发展。我们要把学校课题主题的形成过程, 变为学校整体改革方向形成的过程, 变为全校上下对学校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的过程, 变为为学校发展寻找定位, 确立目标, 制定规划的过程。

2.在研究主攻目标的实现中,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我们要把课题研究的主攻目标看成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攻目标, 利用研究中的突破去实现改革中的突破, 并且要力求使两者相加, 以提高突破的速度, 增强突破的力度。

3.在教育科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中, 保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性发展。教育科研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学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使学校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为此, 我们在完成课题研究自身目标的同时, 要努力完善学校科研得以发展所需的基础建设。一是完善课题管理的机制和体制, 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逐步实现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师、专家、领导共同参与教育科研一体化;树立正确理念、提高研究能力、培养求索精神一体化, 保证并推动教育科研和办学的持续发展。

在学校教育科研实践中, 我们充分认识到, 只有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相一致的教育科研才会有肥沃的土壤,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以教育科研为支撑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会有丰富的内涵, 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着眼点———教育科研必须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学校教育科研的实践性, 决定了只有教师的全员、全程、全心参与的教育科研才是真实、务实、落实的。能吸引教师全员、全程、全心参与的教育科研, 必须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让他们看到希望, 获得成果, 感受成功。

1.明确目标, 提出要求, 让教师有一个正确、切实的方向。我们要逐步要求一线教师人人有课题, 个个能研究, 年年出成果。不仅要干得出成绩, 而且要说得出道理, 写得出论文。还要练就“穿珠成链”的本领, 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 总结教育经验。在给教师定目标、提要求的同时, 又注重给教师一个独立的空间, 即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一个独立的人格空间、一个独立的工作空间。我们要求人人有课题, 但立什么题教师有自己选择;我们要求个个能研究, 但研究可以分层次, 可以是课题研究, 也可以是专题总结;我们要求年年出成果, 但出怎样的成果, 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即可。

2.分层指导, 充实提高, 给教师一种及时有效的帮助。我们可采用专家讲座、原著研读、学术沙龙、教师论坛、师徒结对、课例反思、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 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工作, 力求把指导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层面, 每一位教师。

3.研讨交流, 营造氛围, 给教师一种充分展现的机会。为做到课题研究的经常化, 我们要加强个人、课题组、校级三个层面研究的优化组合, 互相促进。一是使个体研究成为普遍, 形成风气, 养成一种自觉研究的态度和习惯;二是把课题组研究视为关键, 狠抓落实, 注重提高活动的质量, 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意义;三是让全校性的研究发挥指导和推动全校教育科研的作用。

4.搭建舞台, 促进成长, 给教师一个自主选择的余地。我们要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大舞台, 让教师充分地得到表现。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教育改革、日常教学成为教师发展的舞台和载体, 给教师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向上的阶梯。

5.机制激励, 感受成功, 给教师一种获得成功的体验。每个教师成功的同时, 为学校的成功作出了贡献。而学校成功的同时, 能为每个教师的成功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这样的学校和教师成功的互动, 还得有体制和机制来加以保证和实现。学校要把经验交流会的话筒让给他们, 把加入各级学会、论文评奖的机会让给他们, 使教师产生一种学术上的成就感, 并转化为一种对人生、事业的精神追求。

切入点———教育科研要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

新课程体现的教育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如何帮助教师站在课程的高度上把握、审视自己所教的学科, 如何把教师从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角色提升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的定位等, 这些可使学校教育科研的内容更丰富, 思路更开阔, 使学校教育科研更具针对性、时代性。

1.在文献资料研究过程中, 确立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在学校教育科研的实施进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收集大量的文献情报资料, 以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为自己研究的参考和借鉴。研究与课程改革相关的课题, 必然促使教师接触、了解更多的新课程理论, 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 逐步确立新的理念。

2.在行动研究过程中,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教育科研旨在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应以行动研究为主, 在行动中研究, 为行动而研究。这要求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差距, 在研究过程中反思实践, 在新的实践中提升理念。这样, 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既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又有课题理论的纵向指导, 更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其专业化水平必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3.在案例研究过程中, 开发学校课程。学校教育科研应注重实践, 强调过程, 重视积累。相关的教案、随笔、记载等可成为研究资料。这样, 促使日常的教学资料、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得到有机的结合, 经过教育科研理性思考而产生、积累的日常教学资料更具科学性与普遍性, 日积月累, 可为学校课程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篇8

坚持“一个确保”,是指各学校认真落实课时、订购教材、安排教师授课,确保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在课时安排上,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每学年教学10课时,普通高中每学年8课时,职业高中每学年12课时;在教材选择上,小学三、四年级使用《中华大家庭》,五、六年级使用《民族常识》,初中使用《民族政策常识》,高中学生使用《民族理论常识》;在教师安排上,民族团结教育课主要由品德学科教师承担。

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各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中,在语文、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方面的教育;利用美术课学习少数民族手工制作方式,观摩少数民族工艺品等;在体育课上,让学生直接参与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歌舞,从中体验民族歌舞的魅力。二是课内外教育紧密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将民族歌舞、民俗文化纳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中。

开展好3项活动。一是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二是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以爱国、团结、奉献为主题,开展好“56个民族是一家”国旗下讲话,召开“民族团结大家庭”主题班会,开展“我爱家乡”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国庆节、六一节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红歌大赛、演讲比赛、民族歌舞竞赛等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三是开展关爱民族学生活动。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学生,住校生补助、困难学生补助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绿春投资近2亿元调整 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

本刊讯 (通讯员 石 荣) 绿春县深入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强化落实教育脱贫责任,把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优化建设工程作为“发展教育一批”的重要举措,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着力推动边境教育大发展。目前,县委、县政府已无偿划拨学校建设用地262.7亩,预计总投资1.96亿元,新建3所学校。

新建1所高级中学,促进普通高中规模化。为加快推进高中教育扩规提质,弥补当前普通高中与初中合署办学的管理短板。该县预计投资1亿元新建1所高级中学,规划校园占地面积163亩,总建筑面积37 417平方米。目前,共整合资金3 676万元,教学综合楼已进入二层主体施工。建成后,该县将实现普通高中独立办学的目标,可同时容纳64个教学班3 200名学生。

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针对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总量与学位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该县预计投资7 300万元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源学校),规划校园占地面积88.7亩,总建筑面积31 000平方米。目前,共整合资金4 203万元,已完成地质勘查、总体规划方案,正在做施工图纸设计。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6个教学班1 800名学生。

上一篇:学校争先创优实施方案下一篇:大学生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