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4-05-27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精选9篇)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1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闰土小学课题组

一、背景与现状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臭氧空洞、森林被砍伐、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都无不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的环境问题也不容乐观:土地沙化、大气、水污染等十分严重,连续几年的黄河断流、北京沙尘暴、酸雨等问题全面暴露出我国环境的严重现状,同时也折射出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如在农村,由于还没有受到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的警示,破坏环境的现象随处可见:河道成了天然垃圾场,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有着江南水乡之美誉的故乡,河道内水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失去往日碧水清清、鱼虾嬉戏的动人场景。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大家很少考虑子孙后代的幸福,往往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道墟由于自有的经济特点,形成了以“化工产业”为主体的乡镇经济模式。虽然为道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特别是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家庭企业,完全没有防治污染的设备,废气、废水随便排放,造成很大的空气、水质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工业污染再加上老百姓的生活污染,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环保教育刻不容缓!

而环保教育的现状同样不容我们乐观。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只注重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缺乏应有的敏感。课程设置中就没有体现环境保护这一重要课题的内容。再加上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教育对学生发展,甚至于对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意义。环保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只是一个“副产品”,一个教师想到而随便扯扯的话题。

二、环保教育的三大主题。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作为东关科普园区成员之一,在开展科普教育的时候,联想到我镇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环保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争创特色、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决定把环保教育作为科普教育的重点加以落实,通过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了环保教育的三大主题:一)关爱校园环境;二)关心家乡环境;三)关注世界环境。

(一)、学校是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1、学校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环保教育首先从校园环境建设抓起。学校在近三年中,校园建设发展迅速,校园面积已达30亩,学生1200余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却没有进步,反而有恶化的表现。究其原因,一是网点调整后,下面上来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我校的环境;二是学校发展太快,学校工作繁重,在管理经验上有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要抓环保教育首先要抓好校园环境教育。首先在制度上加以落实。设立环保兴趣小组,首要的任务就是管理学校 103的环境卫生。我们建立“班主任月考核制度”,把卫生一项列入考核内容。建立学校领导督察制度、值周教师巡查制度,全面督促学生随手乱丢行为。另外,我们还建立了维护校园环境的奖励制度,对维护校园环境的同学进行精神上的奖励。这些制度的设立,逐步引导学生良好的爱护校园环境的习惯。

其次,保护环境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学生真正自觉自愿地维护环境卫生。为此,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讲座:《生病的地球》、《什么是环境保护》,《环保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环境污染》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

第三,维护校园环境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优美的环境不仅能给学生提高舒适的学习环境,更能给学生美的熏陶,使学生自觉产生爱美的心理。去年,学校投资5万元进行校园绿化,今年又设想建造校园雕塑和风景。为造就环境保护的大气侯,在校园各点的布置上,我们也十分讲究语言的使用:“小草也有生命”、“青青绿荫,踏之可惜”等美丽的语言代替了枯燥的“标语”,人处其中,自然会起爱怜之心。另外,我们每一学期都要举行一次规范知识竞赛,其中维护校园环境是其中的重点,今年还举行了“告别不良行为,净化校园环境”的千人签名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推动环保教育作了良好的铺垫。

2、课堂渗透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育的主渠道,环保教育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渗透环保的教育。我们制定了以“常识”、“科普(自编)”、“生劳”、“美术”等学科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辅助的环保教育渗透体系。其中,“常识”、“科普”主要是渗透环保的知识。开设了例如《矿产资源还能开采多久》、《生态系统》、《饮用水的小常识》、《垃圾处理方法种种》等课,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小常识,也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善于保护、合理利用,才能长远发展。而“生劳”、“美术”等课则努力使学生明白,环境是可以改造的:在生劳课上,学生制作出方便实用的“两用畚斗”、“方便晾衣架”、“易拉罐家具”,在美术课上,老师指导学生用旧报纸作成栩栩如生的面具、小动物,用废旧的鞋子,创造出“帆船”、“大雁”、“汽车”,联系到我们的生活,只要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我们能够改造世界,使它更美好。

(二)、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1、看看,我们的家乡怎么了。环保教育也必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只有仔细去观察,认真去分析,才能真正了解道墟镇环境污染的现状。因此,我们鼓励老师、学生走出校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组织了“知我家乡,爱我家乡”的征文比赛,不仅要反映出道墟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化,也要认识家乡的环境状况在恶化。有一个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到:“这条河到处是垃圾,有塑料袋、剩菜剩饭、塑料瓶、还有各种各样人们丢弃的东西,根本看不到一点鱼的踪影。听妈妈说,她小时侯,这条河是很清的,河里不但可以游泳,河水还可以淘米做饭呢。人们实在是太不爱惜环境了,竟然把一条清澈的小河变成这副模样。”日记反映了这位同学的忧虑,也说明了他的环保意识在成长。我们还组织环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道墟的空气、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共写出18份调查报告。活动后,对参加调查的同学触动很大,大家都为家乡的大气、水污染的现状所震惊了。

2、人人动手,参与环保行动。环保教育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还必须让学生 10

4做一个环保小卫士,自觉担负起维护环境的重任。这几年来,我校一直配合乡镇文明建设,帮助镇、村、街道搞好社区卫生工作。如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高年级的同学对泾肖公路道墟段、镇中路等进行了卫生清理,同学们通过劳动,不但美化了社区环境,也感受到了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我们还成立了“环保天使”小组,在辅导员张银华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活动,如开展了“马路环境巡查活动”;“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能自觉维护家庭附近的环境卫生的“我爱我家”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公民。

3、教育一人,带动一家。环保教育仅仅触及到学生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毕竟不是社会的主体,学校通过大量的工作,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指导学生开展环保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环保知识、意识、行动去影响家庭成员,让他们也自觉地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做一回环保义务宣传员,向家庭成员宣传环保知识,帮助家庭成员树立环保意识,并加入环保的队伍中来。特别是环保兴趣小组的成员,坚持每天记环保日记,督促家庭成员也要遵守,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

环保教育对于国民生计确实有着十分广泛的意义,特别是当前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时机,环保教育确实对推动经济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当前社会环保状况又是如此不容乐观。学校环保教育承载着唤醒下一代环保意识的重任,实在是任重而道远。针对我校的环保教育现状,我觉得至少还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1、实践必须有理论作指导。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否则的话,实践也会因为缺乏系统性而零散。根本不可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也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效。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期望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环保教育实施策略来,从而为系统、全面地推进环保教育作理论支撑。

2、“科技促进道墟经济发展,科学还我家乡青山绿水”。这是我们提出的环保教育的第三层境界,结合科普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在环保上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2

一、自主选择参与,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 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积极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 不是取决于教师能够做些什么, 而取决于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如“塑料袋与环保”这一主题的确定, 完全来自学生的生活。有一次, 班上开展了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 学生都拿塑料袋装水果, 活动结束时, 垃圾桶里堆满了各种颜色的塑料袋。这时有几个学生问我:“老师, 塑料袋的危害大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塑料袋的危害、环境保护的重要。于是我对学生说:“既然你们想知道塑料袋的危害, 那下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就定为———塑料袋与环保吧。”在接下来的选择子课题、制订活动计划时,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自由组合分组。教师以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各小组的活动中, 指导学生活动步骤要合理、有序, 分工要明确, 让每个学生都有职责。这样的环节,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进行调查采访,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窄, 眼界限于书本, 限于教室。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自然, 走入社区, 走向社会, 走进一个开放的时空, 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开展“低碳生活”这一活动时, 调查小队研究的课题是低碳生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参考网络资料, 自行设计了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利用放学时间和双休日, 去街头、小区进行社会调查, 并向被调查人宣讲低碳生活的概念。调查结束后, 学生对问卷进行了整理、统计, 发现大家虽然很认可低碳生活, 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并不多。如餐巾纸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于是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低碳小手帕, 动员同学们重拾“小手帕”, 争做“低碳小达人”。绿色环保小队研究的课题是“低碳交通, 绿色出行”。在活动中, 学生采访了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的陆经理四个问题: (1) 常熟市公共自行车从哪天开始试运行? (2) 常熟市公共自行车从哪天开始正式运营? (3) 到目前为止, 累计申请办卡人数约有多少人?累计借还车人次有多少? (4) 自行车出行有哪些好处?常熟市公共自行车的理念, 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通过采访, 学生知道了常熟市公共自行车从2011年5月1日正式运营至10月, 网点总数已达151个, 自行车投放3000辆, 办理借车卡约有87000张, 借还车70万余次, 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对于推进常熟市交通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这次调查采访活动, 学生受到了教育, 真正懂得了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为接下来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真正地走出了课堂, 走进了社会, 去亲自体验生活, 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 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其实践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三、直接参与社会,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 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 亲身经历实践过程, 体验实践活动。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在“塑料袋与环保”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生组成宣传小组去菜市场、大润发超市进行活动, 向市民发出“为了明天更美好, 少用一只塑料袋”的倡议;组织参与活动的家长及市民参与签名支持倡议活动;支持使用菜篮子、布袋及可降解环保袋。这样的活动使这些马上要小学毕业的学生前所未有地、最近距离地走进了社会、贴近了社会,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的热情, 加深了对生活的热爱。整个活动考察下来, 发现一开始学生之间的各方面能力差距比较大, 但经过锻炼,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社会协作能力等都有了提高。如有的学生在采访时显得非常自然, 俨然是个小记者;可有的学生紧张得说话都结巴了, 手心里直冒汗, 甚至手都在颤抖, 但几次锻炼下来, 也能滔滔不绝了。还有在大润发超市请市民参与签名支持倡议活动时, 有的学生很大方主动地与市民述说我们活动的目的、意义, 而有的学生一开始很害羞, 不知所措, 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 也鼓起勇气。当获得一次成功后, 他们也信心十足, 主动地走向市民。可见走出课堂, 走入社会, 参与社区实际活动, 融入生活, 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篇3

一、改变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课中要想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把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对综合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保存和延续前人积累的经验,学习方式往往只能表现在“接受学习”的特点,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来掌握知识,教育思想上强调“继承”,知识领域强调专业,运用“标准化”的考试,忽略知识的综合,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教育成效的判评标准。学习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特征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展示,学生只通过记忆、反复练习、模仿等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证明,单纯追逐知识的数量已成为不可能,社会的标准已发生深刻的变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去掌握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时代的强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被动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学习者要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上,获得对原有的知识的再次发现。

二、努力建设开放的综合实践课堂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综合实践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理念。传统的综合实践课堂过于强调封闭,而开放的综合实践课堂具有时代的气息,加强了综合实践和其他学科的沟通,克服了学科孤立的弊端,使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学习实践知识。

三、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都离开不了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我让学生自己组织主题活动,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尝试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中以适当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并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学习的目标。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4

一、挖掘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第一,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使学生在动手中得到锻炼,获取知识,使他们变得乐学,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第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动感声像的刺激,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堂通过环节的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对课堂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可树为榜样,这样更有利于增加继续努力的激情。

第四,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使各类学生无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学习的自觉性。

二、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平等、热爱,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基于学校的宗旨,每个老师都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虽然师生只能接触五天,可是学生愿意跟老师交流,把老师当成可以解决问题的朋友。这样就更利于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生只有在愿意学的前提下,才能够去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够在学习中去创新。

三、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几种能力

1“.目标”学习能力

有人问“学生是什么?”诗人罗伯特・弗罗斯对此作了这样的形容:“学生是已经有了某种程度而想更上一层楼的人。”他的话指出了两个重点:欲望与知识。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目标下才能创新。例如,在笔者承担的航模制作项目中,在活动开始之前,都要引导学生观看挑战榜,挑战榜上张贴了破记录的同学的照片。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他们极其愿意接受挑战,看过之后都会有豪言壮语:“我的飞机模型要飞……”“我肯定能超过他的.记录。”这时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在学习、制作中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使他的活动更能出色的完成。

2“.问题”学习能力

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当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这需要靠教师给予不断的指导。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情景,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不统一要求。比如在数学好玩课堂上,在玩四巧板的过程中,有个级别挑战环节,在不同级别中学生要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赛。而同一种图形,四块板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调换能够拼成,教师不要求学生有统一答案。其实在拼图之前他们都要进行假设猜测才能够完成,如果教师过分的统一要求,可能就失去了更多的拼法,更多的假设的空间。学生有了问题,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才是学习能力的提升。

3“.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为现在与未来,知识信息的更替将会越来越快,单从学校里学到知识想用一辈子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当今的学校教育,教师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建模制作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提出分组方案、设计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动手动脑制作、展示作品、总结评价等,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必要的方法指导。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5

总 结 报 告

一、前言

传统教育侧重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活动时间很少,知识的讲授和被动的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兴趣逐渐丧失。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目前,好多学校进行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有一定积极意义,也探索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个案,但是就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系,所以还有待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而我校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孩子的才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了运用“快乐日记”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课题研究内容的界定及理论反思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的,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要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进行学习。而这一系列活动都源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充分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情境的创设,让每个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都能发现问题并且乐于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只是勾画蓝图,具体的研究方案由学生制定并实施。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做有意义的事,并且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评价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使用。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同样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学生在“快乐日记”里记下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举与快乐心情,进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可行性原则:即所确立的课题能够开展研究,这样教师首先就要对相关资料的搜集难度、学生的基础等做出相应的预测与判断。二是科学性原则: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讲究科学性。三是实践性原则:不只凭空洞的说教,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注意把握了几个要点:

1、活动主题鲜明,有吸引力、感染力。

2、活动内容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

3、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四是渗透性原则: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教学相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内容,在教学中注重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途径

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运用“快乐日记”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多反思活动过程,通过“快乐日记”记下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使自身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课题前期调查

课题前期我们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差,自主探索学习、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不高。

(二)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兴趣的途径

1、教师指导的途径

学生记快乐日记不是靠凭空想象,必须有真实可靠的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活动的主题,获取各种直接经验,才有得可写,愿意去写。

(1)指导学生选择喜欢的课题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其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课题。在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这时教师可提供若干个有益的活动主题或课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可行的活动课题。

在给学生提供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也紧紧与学生实际,与学校实际想结合。当学校提出了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时,我们课题组就提前让学生进行了有关环保的课题研究,如:《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我们共同的家园》、《环保连着你我他》、《做环境小卫士 》、《消除白色污染》、《电池与环保》。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又以农村孩子居多,我们就给孩子们提供了如下课题:《各种各样的树叶》、《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和“蔬菜”交朋友》、《田野里的卫士 》、《昆虫拾趣》、《水果畅想》。针对各个年级的课程内容我们又有意识的安排了一些课题的研究,如:《熊猫的家族》、《恐龙的传说》、《动物,人类的朋友》、《数学与生活》、《我国的名山》、《现代的桥梁》。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的研究,每一个课题组都把自己的课题研究搞得有声有色。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运用

确定了活动课题,设计了活动方案,围绕活动即要进行一些资料的搜集,资料搜集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也是活动主体进行活动的过程。对于活动的任何一个主题,都必须综合运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

在资料收集和分类的指导方面,要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也要求学生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及时(至少一周一次)的整理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便于资料的保管、查阅、分析提炼和查漏补缺。在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如要求学生对每份资料写出详细、可靠的信息来源;概念要在查阅辞典、百科全书后作出准确的界定等。②程序的科学性:如抽样调查时,要按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尽量做到调查结果的客观。③结论的科学性:如分析推理要合理,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等。

如在《我们生活中的商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同学们纷纷地把在课外搜集了大量的商标在课堂上展示;通过学生细心观察,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自然而然感知商标的种类有文字、图形、符号、文字图形组合这几种类型;知道“商标”是区别商品和服务来源的一种标记,商标提出注册申请,经商标局核准注册后就是注册商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现场调查、推荐,让学生明白商标可以引导消费者购物;通过让学生吃食品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注册商标能使厂家、商家提高效益,是无形的资产;最后通过看采访录像、小品表演,查阅资料、编写诵读快板等形式把整节课推向高潮,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明白树立商标意识的重要性。

这样就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采访、整理资料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资料,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意义-—不单为以后进行活动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更是为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学生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的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所以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参与者的角色的转换。我们需要记住这么一句话“学生是研究者,学生似科学家。”

(3)指导学生课题的操作

指导学生实施课题操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和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如何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充分体现出“引导”二字,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指导中应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无论计划制定得多么周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而且,有些困难还常常是始料不及的。由于学生极少接触社会,因此在走向社会去搞实践活动之初,难免会遇到各种不支持行为;由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少,而他们中绝大多数又都是独生子女,比较缺乏协作精神,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间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妨采用一些小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他们的研究兴趣。当学生有了畏难情绪时,教师要通过言语和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明确地向学生表达信任和积极的期待;当学生受挫时,教师可以采用替代强化的策略,有意在他们面前表扬和赞许其他小组或个人的顽强和坚韧,也就是用激将法来激活其内在动机;当学生遇到棘手的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握时机,适时参与,以和学生平等的协作者身份给学生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当学生忽略了某一重要环节或关键问题时,教师可以就与之相关的问题假装向学生求助……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变得更加隐蔽,可以学生兴趣为中介,其作用的结果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说,精心的指导往往体现在似于无心之处。

(4)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指导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如学生在进行《生命的呼唤――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这个课题时,就确定了活动目标:①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等,让学生了解动物,特别是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现状,原因及灭绝的后果,引导他们树立关注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②教育培养学生要珍爱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为。③通过小组活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④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就用到了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在社会调查法中还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街头观察和采访、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进入实施阶段,则采用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围绕中心问题有针对性地搜集证据,并采用实验法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结论。

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教会学生科学地认识程序和寻求知识规律的思考途径、诱发他们探究自然科学的志趣。

(5)指导学生总结评价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同时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如在《我们生活中的商标》在活动总结阶段时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把活动做成网页、开展“我是小小商标设计家”辨论会、“商标拍卖会”、“《我们生活中的商标》发布会”等多种形式的汇报活动深化活动主题。

指导学生总结评价中注重人文价值的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和“怎么样”,而且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评价指导中,不能把目光仅仅定位在那些有形成果之上,还要从无形的成果中发掘出其中的人文价值:比如,通过环境调查的实践,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的严重的环境危机,而且还要使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通过回顾解决困难的过程和感受,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体验,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通力协作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并鼓励其迎难而上的勇气;通过让学生总结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和走过的弯路,不仅要使学生吸取教训,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会反思……。

2、学生写的途径

我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记快乐日记的习惯,运用这一手段,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从而对实践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提醒教师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日记因为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等方面因素,预先设想快乐日记大致有5种内容范畴。

(1)构建知识型

这一类型的日记中,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以及愉快的学习心情。同时学生在日记中有目的对新知识进行整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重新对认知结构改造或重组,从而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方法应用型

这一类型的日记中,学生把在活动中用到的探究问题的的方法记录下来,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综合,并能够将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形成一定的见解或观点。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基础上,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同时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3)质疑问难型

学生将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通过日记的途径向教师提出,以寻求教师或同伴的帮助。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就越能从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作为一种激励,又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即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教学时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或不愿提出“质疑”。质疑问难型日记则提供了质疑问难的新途径。

(4)联系生活型

校外课程资源绝不是课堂、操场、实验室的简单“搬家”,而是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社会、与世界的发展信息相通的一个重要途经。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记录并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同时学生在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出一种成就感。

(5)拓展视野型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或其它途经,有意识地收集、了解、整理自己感兴趣内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材料,将它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经快乐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心情是快乐的,求知欲是强烈的,充分体现出学习的价值观。

教师对日记的类型、内容不做统一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但每一种类型的日记,学生都要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将自己快乐的心情与老师分享。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有机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我觉得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如苏教版小语第4册第3次作文是一篇以《夏天的水果》为题的习作,在习作前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调查了解夏天水果的特点、种类等。在活动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既积累了知识,又为习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学生有话可写。

再如人教版小语第10册有一个课外练习:“把自己的作文编一本作文集”,通过让学生收集、挑选、整理以往的习作,提作文集名称,设计封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并且在交流作文集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如苏教版第6册《海底世界》这一课后,我指导学生从报纸、电视、杂志、网络上查找有关海洋的知识,同时,把学生查找到的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张贴在教室黑板报上,通过相互交流所得,使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自2004年以来,我们就开始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课题研究中,我们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家长请教,并阅读大量有关的业务书籍,刻苦钻研。课题组的几位老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潜心摸索,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们经常碰头讨论、交流,相互切磋,总结经验,相互促进。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领导经常组织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到外地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以指导实验的顺利进行。

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成果喜人,与非实验班学生相比,我们实验班的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浓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潜能的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后测分析后,我将前测分析与后测分析做了对比,发现了学生可喜的变化。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方面,参与学生的百分比从原来的60%增加到98%;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由原来的52%增加到96%;许多家长谈到孩子都说变了样。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生都踊跃参加,在校办的红领巾广播站,实验班的学生投稿最积极,实验班的学生创办的手抄报精致、富有创意。在各种评比活动中,我班学生荣获了多项荣誉。在学校开展的“争做环境小卫士”活动中,王成同学被评为“环境小卫士”。在科技制作比赛活动中,周密同学被评为“小小发明家”。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辩论会”活动中,王欣悦同学获得“小小辩论家”的称号。还有韩明君同学被评为“小小智慧星”。为此,我们班被学校评为“星级班级”。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荣获了县级“优秀辅导员”、镇“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更激起了同学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是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学习的形式上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互相协作、主动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内在能力的提升。这样一来,从根本上改变了由老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自动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点燃了智慧的火花,锻炼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动的、不被关注的。据调查,平均有10%的学生在一学年中从来没有被提问过,这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在有些学科教学中,一年中没回答过问题的学生甚至超过3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他们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具体分工,分工时充分考虑每一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高坤同学,学业成绩一般,并不引人注目,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己制幻灯片,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令大家刮目相看,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职能是启发、指导、示范来促成活动的成功,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践、操作、体验来实现的。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全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中的一员,真正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很多时候我们将师生角色从显性的角度交换一下。让学生讲,老师听,学生做,老师看,即让学生体验老师,做老师中的一员。这样既是师生平等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我们经常让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来讲、来表演、来操作,让他们去评价其他学生的探索行为等等,这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水乳交融。

尽管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认识不够,不支持孩子搞活动;二是教师还须不断“充电”,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三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总之,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学生人人有兴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著;

3、《科学究竟是什么》,南京大学教授张红霞著;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6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改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目前我国把“科教兴国”作为强国策略,“十六大”更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上议程,号召人们自主创新。由此可见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于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自主探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本课题以课外科技活动为突破口,旨在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摸索出一条新路来。重点解决在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家长“帮办代替”,老师的“出谋划策”起主导作用。很多学生的发明创造归功于老师或家长,学生自己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的怪现象。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实践教育的研究很多,涉及很多领域与学科,而且有一大批研究成果值得借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对自主创新实践的探索还远没有结束。它将随着人们深一步的研究更加细致、完善。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我们通过图书馆查阅及互联网搜索发现,同类课题对于国外来说研究很早也很多,对于国内来说也有相关研究。这会给本课题提供信息支持。同时我们也发现,虽然对自主创新研究的项目很多,但更多的是依托课堂教学。如何更好的利用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由一个活动真正地培养起一批具有科技创新头脑的学生,还有待研究。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指导理论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的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教育部关于自主学习、创新实践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此外还有以下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按照社会和人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它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教育层面宽,从封闭性向开放性教育发展,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

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3、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7年第十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报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这个概念应用在教育领域是指人们通过一定时期的教育既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个人发展,又能保证身心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以保持全面的长久的发展能力,保证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主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原则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的实施原则

1、普遍性原则

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对这一

原则,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社会学层面来看,普遍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所决定的;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从这两个层面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层次性

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

标、内容、方法和途径。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3、差异性

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个体

之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基础性原则

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并不

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无依据,更难有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性。学生只有基础课学得好,建构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5、活动性原则

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动手

操作、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活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激励性原则

即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

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我们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横加干涉。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光明路小学是一所省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连年获得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具有研究该课题的条件。具体表现在:

1、课题组的科研力量强。学校对科技工作非常重视,在人员、经费、时

间、设备上给予有力保证。学校每学期都会派遣科技辅导员参加培训,每周都会召开科技工作会议。课题组内教师科研能力都比较强,主持人完成《小学五年级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与研究》课题研究,朱秀梅校长完成《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

2、设备保障:学校已于2003年9月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计算机每个办公室一台,多媒体设备先进,这些硬件设施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有较完善的科技活动室,科技活动器材完备。

3、我校科技活动目前已取得不错成绩。连年获得区级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每学期都会有数十人分别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而且科技辅导员连年获得优秀科技优秀教师、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4、组织保证: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的研究,校长朱秀梅同志亲自管理领导。课题

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5、人员保障:

主要参加人员有主持人邓洪丽,大队、科技辅导员,小学一级教师,专

科学历;成员:朱秀梅,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张若愚,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党蕾,德育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6、时间保证:

课题组每周一次小型活动(可与业务学习结合),每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导处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课题2009年结题,研究时间充分。

7、经费保证:

我校是多年的科技传统学校,拥有生、光、电的现代化教育场所。无论

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条件和要求。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学校将保证本课题活动经费到位。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已经具有研究与系统总结本课题的可能,同时上级

部门和学校也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这些都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七、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面向全体同学,重点在三年级实验。从三年纪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

班,并取另一个班为对比班。

八、研究的内容

1、课题界定

本课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综合性课题,其价值在于整和课内外知

识,以科技活动为依托通过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热爱思考,学会创新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精神,培养深厚的集体主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具体内容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突破口,在参与活动中着重在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

究与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找出恰当的方式与方法。重点解决在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家长“包办代替”,老师的“出谋划策”起主导作用的怪现象。真正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3、研究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找出恰当的方式与方

法。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九、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活动前、中、后言语和行为的变

化,并且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学生的思想变化。

调查法:谈话、问卷、个案研究等科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实验效果,以便于经验总结。

个案跟踪法:树立典型,重点追踪观察。为试验班每个学生建立档案,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经验总结分析法: 通过平时活动中的观察、调查谈话等及时总结如何开展好课外科技活动经验

谈话法:与个体或是全体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创新点,学会掌握创新的方法,树立活动可促进学习,更能让学生学会做人道理。

实验法:从三年纪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并取另一个班为对比班。进行实验。

十、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8月——2009年6月):课题组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研讨活动,实验研究;

(3)总结评估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总结与结题阶段,验收实验研究成果。

十一、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邓洪丽负责统筹规划课题实施

课题组成员: 朱秀梅、张若愚、党蕾

十二、实验的预期成果

阶段成果:

1、研究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实物

2、科技活动方案、阶段汇报档案、橱窗

3、科技活动实施记录、图片档案

4、研究报告

5、反映研究成果展示的证书、论文等

十三、参考资料

教育实践网

依托课外科技活动

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研究方案

邓洪丽

光明路小学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7

一、鼓起质疑的勇气, 树立学生敢问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 要营造一种宽容的环境, 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 用老师的爱给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 让学生敢于接近你, 乐于接近你, 把你当做他的朋友、学习中的向导, 真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综合实践课上, 学生在活动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完全不懂的, 有的是一知半解的, 还有的是教师或其他同学提出而自己尚未察觉到的问题, 有的比较浅显, 有的比较深刻。有问题总是好事, 不论这个问题是否有价值。因为“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正如海森堡所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美国的布鲁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 搭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 鼓励学生多提问, 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全面参与活动的最好体现。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老师说过:“一名教师, 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 不管多么笨的学生, 脑子里也不缺乏资源, 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 都是优秀的, 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 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 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 肯定他们质疑的价值。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环境, 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后顾之忧。

二、传授质疑的方法, 挖掘学生会问的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句话充分说明学生有时候是天生会提问的, 只是有时候无法掌握提问的方法。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多让学生问为什么, 让他们的思维开始于惊奇, 开始于疑惑, 开始于矛盾。平时, 可以让学生每天提出一个问题, 并记录下来。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在思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并结合教学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 学生才自主, 内容才充实, 效果才明显。

如班上有一个学生在看妈妈洗衣服时, 发现妈妈每次都要把衣服浸湿, 再擦肥皂, 还要用手搓, 才算把衣服洗干净。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晒的时候要把衣服拉挺?学生把这两个问题写在他的问题本上, 虽然是两个微不足道的问题, 但对于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刚巧二年级有《洗手帕》一课, 我就把这两个问题摆上了课堂,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实践。很快, 他们就发现将湿手帕擦上肥皂, 再用力搓, 可以通过肥皂沫把脏东西带走;晒的时候, 把手帕拉挺, 干了就很平整美观。

三、创设质疑的情境, 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

“发明千千问, 起点是一问。”思维从问题开始, 而问题的解决又促进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质疑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过程, 发展学生的智力, 并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要想学生主动提问、善于提问,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的质疑情境, 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 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 创设有效情境, 培养质疑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洗手帕》一课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带学生来到校园的草地上。一边沐浴着阳光, 一边和孩子们一起洗手帕。大家都觉得心情格外舒畅, 话也特别多。爱玩的学生趁我不注意, 竟偷偷玩起泡泡来。有些同学向我打小报告, 说有人在玩, 没有洗。此时的我并没有火冒三丈, 而是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先洗完手帕, 再去玩泡泡。玩的时候, 留心观察。那些玩泡泡的同学没有挨批, 反而得到特许, 心里很高兴, 就照我说的去做了。这样一来, 学生都积极地思索着:怎样洗手帕才能又快又好呢?他们窃窃私语交流着“绝招”:浸湿手帕, 涂上肥皂, 搓洗每个角落。有了方法, 他们的速度自然快了。没一会儿, 大家都洗完手帕在吹泡泡、玩泡泡了。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玩的时候, 学生发现泡泡的形状多样、色彩缤纷, 真奇怪!当场就有人提出疑问:这是怎么回事?接下来的一堂课, 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寻找答案。

“泡泡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泡泡形状多样、色彩缤纷?”这两个问题并不是《洗手帕》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而是在学习洗手帕时延伸出来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说明学生已经能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四、评价质疑的效果, 增强学生爱问的动力

评价时, 要突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评价, 应以鼓励为主, 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 通过教师的点拨,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弥补思维过程中的缺口, 带领学生将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 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用不同的手段激励他们。

有时候, 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问题与回答学生的问题一样重要, 老师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问题用各种形式进行回答和评价。我们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一些评语来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你的问题真难, 把老师都难住了;你的问题真专业, 非常有针对性;你提得真好,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你提问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了, 能够提出这么棒的问题;你也能提出问题了, 说明你已经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等等, 这样的教学评语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生提问的兴趣大大增强, 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就会越来越高。时间长了, 教师跟学生就会产生默契, 这时候, 也可以适当让学生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做一些评价, 或者提一些意见,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小学生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主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相对于其他科目综合活动课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求知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生动有趣、科学的引导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综合实践课能够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下面就谈谈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自信,肯定学生能力

在学习中,有部分学生每当遇到自己认为有难度的事情时,没尝试便选择放弃,直接说自己不会。这时,如果教师气急败坏地训斥或批评学生,自然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同时也给其他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平心静气地鼓励学生,对学生说:“老师相信你是有能力做好的,试试看好吗?”并给学生适当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二、尝试练习,增强学生的兴趣

在综合实践课中,成功对于学生能够坚持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了成功的经验,学生即使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往往也归结于自己努力不够,他们一心想获取成功,因此当失败时反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直到成功为止。但是,另一方面,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因此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失败的次数越多,学生创作或制作兴趣便越低。所以,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在教学五年级综合实践《纸的世界》一课时,我采取鼓励大家多尝试,克服困难,小组合作,讨论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纸艺术品,并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发现,尝试创新,并在小组内自由发挥创意,用纸张叠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物品,把尝试与练习交给学生自由发挥。事实上,经过多次尝试,学生慢慢嘗到了甜头,兴趣产生了,自信心增强了。通过自己的手也能折叠一些较复杂的东西,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寓乐于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玩爱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而游戏则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认证,认为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更是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因此,即使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是爱玩爱动的,所以,寓乐于教,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五年级《生活中的艺术》中,我利用游戏方式,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鲜花和水果,比赛谁插得花好看,谁拼得水果拼盘更诱人,然后让学生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具创造性的作品。结果,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动手创作,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学生都对我说:“老师,我们太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了,以后都这样上课就好了。”

四、鼓励学生发表心中的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既可以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可以培养学生优学乐学的能力。再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重视学生求知需求的体验,给学生自由辩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紧密联系综合实践课教学实例,重视学生的自我操练、独立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遇到难题时点拨他们解决疑问,使课堂逐渐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热烈气氛,优化课堂效率。

学生在实践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需要经过加工提炼才能升华为理性知识。自由辩论和科学的引导是实现这个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对实际操作进行分析,充分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鼓励学生自由、充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在辩论的过程中,鼓励每个学生试图通过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以往积累的知识,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通过推论辩证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渐转变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

五、放飞思维的翅膀,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放飞自己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开放的课堂氛围帮助并鼓励学生挣脱束缚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绳索,乐学、乐思、乐动,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再者,这样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中心主旨,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在自主设计、自己动手实践和自由辩论中积极思考。

六、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

我们知道综合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光说不做,教学实践只局限于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无法深入,只有真正融合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感性认识才能转化为理性认识。因此,在综合实践课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亲历活动情景,体验活动方法,在活动中形成认识,发展自身能力。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实际情景的时空,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在活动才能实实在在“动”起来。因此,课堂上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

总之,通过综合实践课教学,让学生自主设计、自己动手、充分讨论、认真总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一小学)

环保综合实践活动 篇9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新的世纪,基础教育在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为此,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们着眼于满足学生现实的生活需要,尽量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活动目标设计如下:为学生获取保护环境所需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观和技能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解释环境,提高学生关于环境的意识和求知欲,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目标具体到中、高年级各阶段时,各有侧重,逐步提高要求。

首先亲近周围的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情怀。然后了解自然环境中事物的自然属性和发展变化规律,重点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调查,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最后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探究与我们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

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我们强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领悟,从现实出发,充分体现学生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他们成长的客观要求,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以此为指导,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了如下课程内容: 主题一: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

主题二: 校园纸张浪费情况的调查。

主题三:环保节约,从我做起。

主题四:环保shirt,我行我Show。

主题五:走进水的世界。

活动主题一:

发现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

活动背景近期在我校开展的“寻找校园内不文明”的现象中,发现学生浪费的现象很严重,我们把学生在平时的浪费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的饭就倒掉、没有剥壳的鸡蛋、还剩下一大盆汤、大块的鱼肉、素菜„„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非常少,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此我决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发现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具体目标

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生活中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

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二、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统计学生活动方案情况,初步设计活动实施方案。

2、分小组参与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小组负责人。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

3、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上网发布活动方案。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成立家长协助指导小组,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4、建立“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活动网页。第二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各研究主题的活动。

2、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活动和指导老师,给指导教师发聘书。

4、研究的主题由各小组自己确定,各组根据本组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5、由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网页维护小队,把有关“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在网上上传,并且对“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网页进行维护。

三、研究活动建议: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

(4)上网调查收集、整理各种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了解浪费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采访各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7)学生把研究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出可以解决的方案,还可以画出自己设计想象的节约的产品,如果有条件可以制作出来。这样设计的方案用来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8)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

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四、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等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分别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指导老师可以从下一问题入手指导学生谈体会:

(1)、你们在调查采访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采访调查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2)、根据调查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通过采访、调查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做法。

(4)、在活动中获得了哪些体验,对自己的活动体验做出评价。

(5)、评价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6)、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它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7)、你在今后的活动中有什么样的打算。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对好的作品与创新方案

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举办“节约小明星”评比活动。

五、活动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以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技巧、小组合作的团结、成果展示的创新等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评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对指导老师的评价

(1)对教师参与活动的态度、对学生的调控能力、师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教师自我反思评价。(3)同行之间相互评价。

(4)家长、社会、社区的综合评价。

六、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扩大到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设计各种环保产品,制定环保计划,实施行动,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人。

活动反思东涝台小学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切合学校实际,指导学生开展“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这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更有了正确的认识。

活动主题二:

校园纸张浪费情况的调查 活动背景

一、知识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包括文字输入、排版设计、资料收集。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和,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 :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节约纸张资源,增强环保意识,尽到环境保护的义务。

三、价值取向

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再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再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共赢。活动过程

一、导语:

1、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前一段时间,我们对校园纸张浪费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大家说说你们小组采取了怎样的调查方法?

2、各小组成员在班上相互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同学们分小组采取了多种方式,有的到网上尽情冲浪;有的在书海中尽情遨游;有的到校园里实地拍照、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发放调查问卷,到同学老师们中收集数据„„这些方法都被同学们所利用起来。这节课,我们就请各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二、小组汇报

1、福尔摩斯小组汇报:侦察员向大家展示并交流:

(1)展示在学校办公室的垃圾箱内拍到的大量未用完的旧本子、及在校园垃圾箱边分时间段拍摄的废纸数量剧增的照片,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展示在学校文印室垃圾箱里发现的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打印纸以及自己的感想。

2、戏剧小组汇报(采取情景再现的形式)(1)情景再现:“纸山的形成”(2)情景再现:“本子在哭泣”

(3)教师随机采访:小品中虽然演的有些夸张,但是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呢?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行为习惯。

3、调查员小组汇报

(1)调查员甲汇报本子用纸调查情况,并且随机进行现场采访,向同学发放调查问卷,验证调查数字的可信度。

(2)调查员乙汇报草稿纸用纸调查情况,然后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感想。

(3)调查员丙汇报教师用纸调查情况,就调查报告里提到的“敬惜字

纸”一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4)调查员丁汇报校园送贺卡情况调查

4、书迷网虫组汇报 学生汇报以下相关资料:(1)有关纸张回收利用的相关资

(2)有关造纸业对森林过度开发利用的资料

(3)造纸业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

三、自由展示

(一)提供机会:据我了解,在前一阶段的活动中取得成果的,不止以上四个小组,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收获与体会,下面,就请你来说说吧。

(二)学生自由展示:说说自己还调查到了哪些资料,以及是怎样获取的。

学生在课下不但在小组内交流,而且也打破了小组的限制,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所以,在自由展示中从校内说到了校外,由现象说到了理论;展示形式也十分丰富:有绘制的宣传画,有在课下自己制作的课件,还有手工制作,及科学小实验等。

四、小结延伸

(一)谈感受:听了大家汇总的资料及调查结果,不知同学们有何感想?

1、学生谈。

2、教师谈。

师生们都感受到了校园纸张浪费情况的严重性,而且,都意识到了纸张浪费意识着对地球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并且纷纷为减少校园纸张浪费情况献计献策。

(二)献计策:

1、请大家献出自己宝贵的金点子,让我们的感受用尽快的时间变成行动,并且,争取让更多得人加入到我们的实践队伍中来。

2、由各小组到学校、社会上广泛发放“金点子”调查表,征求大家有效减少纸张浪费的计策。以便研究制定出下一步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活动反思这节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延伸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教师重视了对前一阶段自主研究中资料收集方法的一个指导,变“收集”为“搜集”,又在学生的情感和意识能力方面有一个促进的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在跨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在学习中学生不仅在初始的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而且还能够跨组合作学习。我们常常在呼吁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在信息交流中主动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正是信息意识和合作意识的积极表现。学生们在跨组的信息交流中也确实达到了“双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课堂上,教师非常明确的恰当的在他们的活动中发

表意见,但是对于全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小组成员来说则更注重了归还权力,让他们去争取自己的意见。

活动主题三:

环保节约,从我做起!

活动背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危及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环保问题。我们都是这片土地的子孙,都应该珍惜它、保护它、打扮它。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保护环境义不容辞。因此,少先队四年级抓住6.5环境日等有利契机,在全年级开展“环保节约,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环保教育,激发对绿色生命的热爱,同时也使队员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活动过程

1、考察调研:“环保卫士在行动”

(1)、队员在辅导员老师、家长的带领下,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媒体搜集、了解大量有关环保的小知识,广泛了解全球或中国的环保现状。在此基础上,少先队组织“环保知识小竞赛”活动。

(2)、队员采访本市环保相关人事(少先队可事先组织、联络),走访调查本市环境,了解本市环保现状(如:徒步考察河水污染状况、周边环境等),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专题讨论,并为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向镇长提一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少先队经过整理可以通过网络发送到“市长信箱”。

2、实践体验:“环保小卫士在行动”

(1)、在校园、家庭、社区内进行绿化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铲

除村头、街镇“牛皮癣”等。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校园、绿色家庭和绿色社区。

(2)、结合6.5环境日,编写印发环保宣传材料或环保倡议书,呼吁人们共同关注身边环境,提高思想认识。

3、活动展评:“我是环保小主人”

(1)、环保图片展:收集能反映自己对自然、对生命思考的有关图片,并附上简短说明或创作文字,参与展评。

(2)、“我爱绿色家园”少儿绘画大赛: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或对绿色家园的热爱与美好憧憬画出来。

(3)、“我为环保做什么”征文大赛:深入思考“我”与环保的关系,懂得环保需要从“我”坐起,从小事做起。

(4)、在以上活动基础上,各班出一期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参加评比。

活动反思“环保”是一个大问题,然而环保却又无处不在。在“我与环保”活动中,我注重让队员围绕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展开各种体验性活动,通过心理层面的变化,加深队员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立意深刻,也促进了队员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活动主题四: 环保shirt,我行我Show 活动背景:在我们同学们商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小课题时,同学陆非凡说他星期六在家里上网时看到一些地方利用一些废弃的东西做成服装,并进行了服装秀,十分精彩。这马上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激烈讨论,同学们纷纷建议我们也开展这样的一个小课题,因为我们身边的可利用的垃圾很多。比如,同学做作业用完的本子,草稿纸,喝完牛奶的包装盒(学生都订了学生奶)、破了的包书纸等等,这些都可以利用起来做成服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班级里的垃圾,也是一次环保宣传。经过一番讨论,本次小课题就这样确定了。活动过程第一阶段 制定计划,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步:一是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本课题在开展时的具体步骤,确定每一步需要的材料和相关准备;二是组织全班学生上网查找环保服装的一些资料,在借鉴中了解环保服装该怎样制作,并具体设计出自己想要制作的服装。

在这以阶段中,学生分小组,分别讨论出课题的具体步骤,再进行全班的商讨确定,在上网查资料时,学生也以小组为单位,边找边讨论,在细节方面还会进行辩论,然后独立设计出自己要制作的服装,有困难的地方相互交流讨论。

第二阶段 在校园内寻找可利用的垃圾。

此阶段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寻找垃圾为自己增加材料,学生身

边的可利用东西虽然多,但也仅局限于纸,牛奶瓶等数量也不多,学校里则可能有更多的东西利用。

学生去向老师要,向打扫卫生的爷爷要,向文印室的阿姨要,甚是向小店里要,还有的同学自己去捡,连树叶和树枝在他们看来也是一宝呢!

第三阶段 动手制作自己设计的服装及服饰。

此阶段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服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增强环保意识。

在本环节中,学生主要是动手制作。利用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按照自己已设计好的服装样式来制作,或独立完成,或同桌或小组相互帮助,老师只在困难的地方略做指导,具体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第四阶段 服装展示并结题交流。此阶段主要分为两步

(一)、服装展示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所制作的服装及服饰,和观看的同学老师交流。

(二)、谈谈活动体会 分小组交流本次活动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建议等。

活动评价评价力求公平、民主,体现人文关怀。本活动的评价方式为:主要负责学生相互评价、各小组相互评价、指导老师评价、观摩老师及同学评价。评出“巧手奖”、“最佳设计奖”、“最有创意奖”。

活动主题五: 走进水的世界

活动背景:喜欢活动,乐于探究是小学生的天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源于学生的兴趣,只要客观条件的允许就应该让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在学习《大瀑布的葬礼》后,学校正好停电,纯净水也停止供应了半天,很多同学对“水”产生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教学中也生成了值得教师捕捉的教学资源,我想,如果组织学生围绕“水”为目标展开相应的研究,让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体验有关水资源的各方面问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岂不比空洞说教更有意义吗?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水的认识,强化水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访问、查询、亲身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关注社会,增强保护水资源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4、学会合作学习,与别人共享资源,并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课前多媒体播放世界水陆分布图、《桂林山水》《参观葛洲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央新闻播放的沙尘暴、98大洪水等画面,使同学们认识到:由于人类不重视保护水资源在开始品尝后果。同学们纷纷提出了问题:地球上水的状况如何?我们哪些地方用到水?人们的用水行为合理吗?为了保护水资源,人们该怎么办?„„在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把问题大致归纳为三类:一类是有关水资源的知识;第二类是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第三类是人们的用水行为。

2、讨论:在这三类问题中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呢?你准备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3、要求兴趣相同的学生以5—8人为单位自愿组成活动小组,自荐或推荐小组组长。各组制订活动计划。由于是第一次调查活动,许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我就深入各组指导如何做这样类型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实施阶段:

1、我向学生介绍。根据课题要求,调查方法可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亲身体验,还可查阅有关资料、访问、上网等。为了便于调查,尽可能准备一些必备工具,如笔、笔记本、照相机、或请校外辅导员等,还特别提醒在活动中注意安全,强调收集的信息要真实可靠,要对资料总结、分析或提出自己的建议等。

2、各组自主研究。

研究第一类问题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有的去图书馆、学校阅览

室找相关资料,有的上网查询,有的请教父母、老师等,他们收集的信息有上千条,如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我国人均用水量占世界人均用水量的1/4,世界水日的由来以及我国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浇法》等等,容量之大,令人欣慰。研究第二类问题的同学们一组进工厂、下农村,知道了水是工业的白液,农业的命脉,人们生活离不开。一组的同学控制自己一天在学校不喝水和在家里关水阀门体验水的作用,获得了真实的感受

家 庭 用 水 情 况 调 查 表问 卷 内

年级: 姓名:

1、您家平均每月每人用水多少吨?

2、您家用节水抽水马桶吗?

3、洗脸洗口时一直开水龙头吗?

4、洗菜、洗碗时用盆子装着洗吗?

5、洗澡水用来冲厕所,洗菜水浇花吗?

上一篇:捣蒜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外婆寿宴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