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2024-06-17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共13篇)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1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今年6月,开通了国家中管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本院职工及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可以收看中管局视频会议和参加专业知识技能视屏培训(每周二下午)。

2、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指派3名中医药人员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正在逐步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效果显著。2013年诊治患者400余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广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2

关键词:经办能力,标准,机制,创新

医保经办机构是落实医疗保险政策、服务参保对象、提升医保质量的组织载体。淄博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围绕发挥医保资金最大使用效率,在加强定点管理、医疗监管中提升经办能力和效率,促进了定点管理规范化、医疗监管科学化、信息网络现代化和队伍建设专业化。

1 建立标准,完善机制,实现定点管理规范化

建立健全定点单位标准,不断完善四个管理机制。

1.1 建立“三定”管理标准。

市政府转发了市人社局、卫生局等部门制定的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定点医院、定点门诊等三个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定点的准入条件、设置要求、管理内容等。如对定点药店的准入条件中明确规定,禁止定点药店经营化妆品、日用百货、洗涤用品、食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非药品。这些标准的设定为加强定点管理奠定了基础。

1.2 完善定点医院分级管理机制。

对定点医院(包括定点门诊)实行AAA、AA、A三个等级管理,根据人均医疗费用、服务设施、住院人次、参保人评价、举报投诉查处等因素综合确定定点医院等级,每年考评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对获得AAA、AA级的定点单位,实行年度费用指标及时下达、周转金提前足额拨付等优惠政策,采取定点单位自我监管为主和经办机构抽检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对信用等级低的A级定点单位,作为重点监管对象,长期跟踪稽核,督促定点单位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011年评出AAA、AA、A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为3家、6家、168家。在AAA级评定比例有限制的情况下,A级在减少,AA级在增加,呈现出争创AAA、AA级定点医院的可喜局面。

1.3 建立定点药店招投标机制。

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定点药店统一招标确认,通过制定准入标准,公开招投标过程,废除了行政审批的定点模式,建立起了公平、科学的定点单位准入退出竞争机制。招投标机制于2008年建立,目前已有214家药店通过这一机制成为医保定点药店。更重要的是,公开招投标准入机制增强了定点药店的自我约束意识,把定点准入置于社会公开监督之下,促进了定点药店的规范服务。2012年通过8次随机抽查和2次普查,定点药店普遍做到“三无”:无违规经营保健品、化妆品等非药品的;无24小时服务不落实的;无坐诊药师不到位的。

1.4 引进谈判机制。

在制定医疗保险服务协议过程中,同步引进谈判机制,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就诊断符合率、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入出院指征、患者满意度等11项质量控制指标,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及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药占比等12项费用控制指标,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完善医疗保险协议内容,明确双方各自应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确保定点机构正确理解、诚信履约。

1.5 建立医疗保险约谈机制。

对于在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中发现的违约苗头,及时约谈相关负责人,通报违规情况,共同分析原因,帮助查找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2011-2012年先后约谈定点医院负责人56名,起到了警示和诫免作用,使这些医院很快克服了存在的问题,并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实现医疗监管的科学化

在医疗监管上,立足区县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单位和参保人三个层面,强化四项措施。

2.1 推行医保协管员模式。

2011年以来,先后从应届医学院校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医保协管员22名,派驻到全市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开展医疗保险宣传,为参保人就医提供指导,对住院病人情况进行核查,有效发挥了“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作用。同时,建立医保协管员定期岗位轮换和业务培训制度,预防人情关,提升监管能力。到2012年末,医保协管员阻止冒名住院、核查串换收费、搭车开药、超量带药等医疗违规120余例。

2.2 加大查处力度。

市区(县)两级医保经办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建立了40余人的专职稽核队伍,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定点与不定点、直接查处与有报必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和教育处罚力度。同时,实行黑名单制度,与定点单位资质、考核金兑付、信用等级管理相结合。2011-2012年,有30家次两定机构被通报批评,200余家次定点机构被限期整改,3家定点机构被取消定点资格,5家定点机构被列入黑名单。

2.3 强化社会监督。

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在各定点单位摆设警示牌,发放明白纸,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因素。近年来,共受理医疗保险投诉200余例,查处违规案例120余例,涉及定点单位百余家。

3 完善网络、提高效率,实现信息网络的现代化

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建设与制度设计、政策完善、工作开展同步推进。

3.1 完善网络系统,加快应用推广。

近几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网络开发和应用。积极推进网络下延,2008年,把医保网络延伸到全部88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218处社区登记点,全市所有定点医院全部实行联网管理,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账、结算和拨付,均通过医保网络系统进行。2011年,参与全省异地就医结算网络平台建设,及时出台本市参保人到济南市部分省级医院就医联网结算办法;与省城及省内部分地市级医院建立异地就医协作制度,截至目前,异地联网结算医院达19家,2011年以来办理转诊8863人,其中住院8715人。

3.2 为参保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随着医保网络的建立和应用,自2007年起,参保人可持卡在全市任意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住院医疗费用即时报销;为配合慢性病进社区工作,在所有门诊慢性病协议服务单位安装联网软件,实现联网即时结算、审核和实时监控,节省了经办力量,缩短了报销周期,减轻了参保人资金垫付压力,也提升了协议服务单位为参保人服务的积极性。

3.3 全面实现网上实时监控。

利用医保网络进行医疗结算数据分析,确定医疗服务监管的重点单位、重点科室和重点人,查处定点医疗机构套取医保基金、损害参保人利益的违规行为,提高了针对性和时效性;为解决门诊统筹监管难的问题,开发购销存软件,抓住门诊药品购、销、存三个环节,对定点门诊实施有效监管,规范了签约定点的医疗服务行为。门诊服务违规案件占门诊总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6%下降到2012年的1%以下。

4 提升素质、规范服务,实现医保队伍的专业化

做好医保经办工作关键在人。全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全面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4.1 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认真做好干部队伍学习培训工作,抓住承担门诊统筹、付费方式改革等多项国家课题项目的有利契机,组织开展政策和工作调研,历经半年完成的职工门诊统筹课题报告,获得人社部专家一致好评;近两年有20多篇论文在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和省社保局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开展“窗口服务明星”、“岗位明星”评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勇于奉献的工作热情,2010-2012年,全市各级经办机构评出窗口服务明星62名、岗位明星18名,极大地提升了队伍的正能量;举办全市医保系统太极拳、太极剑比赛,倡导体会太极拳立身中正、舍己从人、和谐自然的深刻内涵,提高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2 大力开展医保内控机制建设。

一是统一经办流程,明确科室职责,实行岗位职责AB角分工,完善科室考核办法,明确工作人员岗位目标。如稽核科共有9项职责,其中规定在接到举报当日必须进行现场稽查,并写出稽核报告,次日向举报人反馈稽核结果。2011-2012年接到的100余起举报案件,均在当天完成现场稽查,既维护了基金安全,又羸得举报人的好评和信赖。二是实行科室定期轮岗制,科长3年一轮换。对全市医保业务权限进行排查,按照岗位设置规范业务使用权限,严控网络系统风险。三是推行柜员制经办服务,实行服务大厅科长轮班制,确保窗口服务质量。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对大厅服务的满意率连续3年达到100%。四是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市经办系统没有发生推诿服务对象的,没有拖延办理的。

4.3 狠抓政风行风建设。

制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并结合科室业务风险点,进行目标分解,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强化干部职工的廉政勤政意识;在全市经办机构开展“推行文明用语”、“公开承诺”等活动,对照精神文明窗口标准,认真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每年组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明察暗访,提高了经办机构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2010—2012年为例,全市经办系统平均每年征缴医疗保险费19.6亿元,涉及参保单位15503家;平均每年向699家定点医疗机构、311家零售药店支付医药费用19.2亿元,平均每年结算医疗费用达1123万人次,平均每年查处违规案件50余件,医保经办机构没有发生一起差错,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舞弊案件,维护了基金安全,在社会上树立起“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Z].2012.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59号)[Z.2009.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63号)Z].2011.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三个代表” 读者服务工作 定位思考 方向思考 关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30-01

长期以来,图书馆作为一个传播进步文化的服务行业,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一个整体徘徊的状态,缺乏质的飞跃和提高。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笔者通过学习“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理论,发现它对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能力和质量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上就是要求我们站在广大读者的立场,解放和发展读者的阅读水平和创造力,并推动社会与先进文化的稳步发展。

1 读者服务工作应该重新定位

笔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是有思想、有对象、有责任、有目标的一项服务工作。图书馆工作特点决定了它不是简简单单地为读者提供借还书服务,而是以积极的、主动的、创造的精神为读者去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助与指导的服务。它应该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同样应立足于“三个代表”思想所要求的高度,代表最广大读者的读书权益,代表学术科研水平和它的前进方向,代表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人,取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态度与服务能力。是不是有着主人翁意识,是不是具有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是不是本着对读者积极负责的精神,是不是具备讲求实效的服务能力是决定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和使用恰当的服务方式,分别进行咨询服务、推荐服务、查询服务、跟踪服务等等。力争使自己的服务效果更直接、更有效、更容易出成果,这是我们考虑图书馆服务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分别以提升读者的知识水平,促进读者的科研能力、协助读者搞好科研项目为首选对象,在服务中注重与读者和谐相处,与读者的读书与科研活动融为一体。

我们的责任是: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势,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读者来到图书馆并利用图书馆,我们要认真了解他们的需求,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关心他们的阅读状况,站在互惠与共赢的高度,根据需要指导读者利用好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详实的文献信息并帮助他们解读信息中一些他们难以解读的东西,这才是我们服务应该有的本质的要求。

我们的目标是:协助并指导读者把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好和利用好。大家都知道当代图书馆不是以藏书为目的,它广泛搜集图书信息资料,是为了自己所针对的服务对象阅读和利用的需要。如果失去读者的利用,那么这项工作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一个图书馆是否对读者具有吸引力,对社会具有影响力,主要的还是要看是否能把自己的服务目标落实好。

2 读者服务工作要有自己的方向

任何工作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感,不应该是靠感觉去摸着石头过河。图书馆工作的方向在哪呢?笔者认为它应该具有这么几种方向:1)面向读者的对口服务方向;2)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努力方向;3)把握馆藏能力实现馆藏效益的前进方向;4)增强学术研究能力领会服务实质的创新方向。

(1)面向读者的对口服务方向。就是要明确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要完成好的本质工作是什么,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读者群体,应该向读者提供什么样式和什么级别的服务,这是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2)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清楚自己服务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应该做到哪些具体的要求,自己熟悉馆藏图书信息的情况如何,是否与服务间存在不该有的差距,针对读者要求是否能够及时、顺利、快捷地实现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这些都是和我们能否把读者服务做好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3)把握馆藏能力实现馆藏效益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我们熟悉本馆的馆藏内容,清楚本馆的馆藏特点,了解本馆的馆藏特色,明确本馆的馆藏宗旨,做馆藏的主人,做读者的知心人,去认真把握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用积极、主动、热情的态度引导读者对馆藏信息加以挖掘利用,充分发挥好馆藏的资源优势,力争产生出良好的馆藏效益。

(4)增强学术研究能力领会服务实质的创新方向。学术研究一直是图书馆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并借以推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向,对图书馆学术认识得清不清,钻研得透不透,对图书馆理论掌握的准确和牢固程度,是直接影响吸收新知识、运用新理论指导读者服务工作的关键所在。明确图书馆理论的研究趋向,明确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良好走势,对促进和提高我们的服务工作至关重要。要在服务中弄清楚,哪些方面应该创新、能够创新,我们就从哪些方面入手,积极动手、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打破旧有各种坛坛罐罐的束缚,促进我们有针对性的读者服务工作,开创图书馆未来良好发展的新局面。

3 应该理顺服务与读者的关系

“三个代表”的理论,是指导我们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理论,是指导我们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理论,是帮助我们更好去理解服务与读者间关系的理论。我们不能简单套用这一理论,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明确自己应该代表什么的理论,我们应该代表的是:最广大读者的读书权益、代表学术科研水平和它的前进方向、代表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1)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是当今图书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不能满足于借借还还,不能满足于对读者简单需求的服务,不能满足于我们已有的一些服务模式,也不能满足于评职称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和名誉。职称不能代表什么,尤其不能代表一个馆员服务的真实能力和水平,要想真正做到能力与职称的相称,就必须用两手抓的方式,一手抓科研与创新,一手抓新思路与新技术的应用与提高。只有这样,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2)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是新时期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要求。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如何去划分好坏,图书馆工作人员说了不算,得由广大读者去体验、去评价。读者在图书馆借书、阅览、咨询过程中得到了热情的对待,从中受到了很好的教益,收到了良好的实效,那么不用说对图书馆的评价一定高,否则,即使我们自我感觉不错,但没有满足读者根本上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是枉然。要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靠什么?绝不是靠嘴说,也不能凭想象,关键要看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日常经验的积累、对服务工作的基本功扎实不扎实,要看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突发问题的考虑全面不全面、有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看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这项事业的爱戴程度和态度表现。

(3)如何更好去理解服务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关系着我们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服务所要求的指标和任务,良好与和谐的图书馆环境是图书馆必备的基本条件。如果连最基本的环境因素都不能保证的话,那么读者对其失望是不言而喻的。其次是人文因素,在这里,无论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前来查阅资料的读者,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谁也不能由于自己的业务专长而产生骄气,要互相之间彼此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业务、尊重对方的学习研究、兴趣和爱好。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把所有的读者都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把他们的一切需求都当成自己的需求去对待,用自己的诚心、爱心和耐心去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去了解读者心中的各种疑问,尽自己最大努力帮他们想办法排忧解难,这样才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尊重。我们和读者之间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又是亲密协作的朋友关系,也是主动参与的合作关系。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启发与引导者,同时还是读者的助手和参谋。只有先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4

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我镇辖区内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我院认真组织,高度重视,以《关于开展台州市乡镇卫生院“合格中药房”创建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为建设标准,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活动中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我们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建设小组,由副院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建设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组织实施,根据医院现有条件,组织相关人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对中医部就诊环境,各项中医药诊疗设备、中药库、中药房、煎药房按相应标准进行添置、改造;定期召开会议制定相关优惠措施,鼓励中医药发挥特色优势。

2、规范机构设置

中医部诊室相对独立,中药房和中药库布局合理,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坚决执行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原则,并利用板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介绍中医药适宜技术、养生保健知识。

3、规范人员配备、委派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我院配备主治中医师,中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部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坐诊,医师处方标准,书写复合规范;定期组织院内优秀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发展我院的中医力量和接班人。

4、创建规范化中医部

规范基本设施购置与发展中医业务相适应的基本诊疗和中药房的设备,创建初期,门诊简单,但人员规范,医生素质高,技术享誉全县,2007年经过努力,中医部就诊环境大为改变,业务量更是逐年增加,2012年中药饮片业务量80万,并一举通过了规范化中医部的创建工作。

5、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和使用

中药房员工定期加强制度学习,严格要找各项操作规程配方发药,成立药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定期对药品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医药公司购进,由主管中药师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6、创建台州市乡镇卫生院“合格中药房”

我院中药房始建于1978年,初期加工虽然原始,但非常规范,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上院领导的支持,先后增加了烘片机、粉碎机、煎药机和切片机等现代化设备,库房内器具符合规定,配备空调,温湿度控制得宜,满足库房药品储备的各项要求,2013年,经过医院和药房人员的努力,获得了台州市乡镇卫生院“合格中药房”称号。

7、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我院为中医部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使其设计装修风格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在等候区、过道、诊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冬令滋补”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

8、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

通过门诊、住院,等服务形式运用中医理论辩证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开展了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我们针对不同疾病和康复服务对象,制定个体化的中医康复方案开展康复治疗,在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工作中我们开展了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通过开展“中医中药服务老年人”、“中医进社乡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9、各科室协同发展中医专科建设

我院外科开展小针刀业务,康复科聘任康复理疗师,注重中医特色,协同中医部医师,对相关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同时注重对中医妇科、小儿科的发展治疗。

10、加强对辖区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

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知识,利用下乡体检等机会指导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诊疗水平,通过这个途径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并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健全中医电子健康档案。

通过开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服务,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我院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农村和家庭。

11、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篇5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

“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八、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OK 篇6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做好201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和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文件要求,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实施好我院中医药管理服务项目。结合我院中医药发展现状,积极开展了中医药工作,现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提升工程主要工作

(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医院:设立中医科,中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专业);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服务能力建设,中医科门诊患者建立个人电话跟踪随访,了解病情以及治疗情况;

由于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缺乏,严重制约我院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中医从业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队伍素质,解决农村“缺医”现象,我院聘请老中医专家座诊。

(二)中药房建设

继续加强中药房建设工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

二、中医药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1、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发展政策及动向: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中药饮片的政策规定要求,非药物诊疗技术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的结算比例。

2、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学历提升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3、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习及中医药文化科普惠民知识的宣传:集中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中成药)处方集》的培训学习,有效的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四、存在问题

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严重影响我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充实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我院中医药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7

一、档案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自身工作认识不够。

他们认为档案工作很简单,就是整整文件,建建目录,装订,往档案盒一放,仅此而已。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导致他们降低了对自身业务素质的要求,降低了对自身服务意识的培养。

(二)缺乏现代管理技术。

当前处于信息化建设时代,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以人工整理为主,以纸质档案为主,耗费了档案人员的大部分精力,使他们没有时间对自己进行充电,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更不能满足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要求。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

现在大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思想观念固化,只能做到简单收发文件,档案知识陈旧,服务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即使有年轻大学生来充实档案管理岗位,也大多是兼职,出现重业务而轻档案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档案工作服务化、社会化的要求。

二、提高档案人员服务能力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端正态度,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档案工作既繁杂琐碎,又枯燥清苦,即使这样,我们一定要端正态度,认识到正是这样一份繁杂枯燥的工作,却有其不能忽视的重要意义。档案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参考作用。档案的凭证作用体现在它所记载和保存的不仅是一份文献,更留存了所涉及有关人物的生活实践的真实情况,比如手迹、书信、原版著作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记录方式也非常多,更有一些近代的文献还保存着所涉及的有关人物生活活动的音频、视频等。档案的参考作用主要体现在档案是在几千年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不可能出现编造的情况,所以档案能够让历史事件得到客观真实记录,在史学界,医学界及至各个领域,都为我们当前和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和服务,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总之,新时期的档案人员要摒弃旧的思想观念,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担负起档案服务工作的历史责任,把档案工作做到位做规范。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当今社会是信息急剧增长的时代,作为档案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新思路,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参加档案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要学习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及如何把档案工作的重点从纸质档案转移到电子档案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档案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档案事业向更加规范和有序发展的道路上前行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三)优化服务,树立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

档案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档案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要有热心、细心、乐于奉献的精神。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有一定的个人修养,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经得起繁杂,永远保持一颗健康、平和的心态。在工作中,要遵守职业道德,脚踏实地,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热心服务。只有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才能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准确、翔实的档案资料和高质量的服务。

(四)正确引导,增强发挥主观能动的责任意识。

档案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但却是一项责任意识很强的工作。目前专职的档案人员很少,专业的更是寥寥无几,他们都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更有甚者,有些单位几十年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只是几个“元老”,工作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还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是临时聘用,档案整理完毕后,就万事大吉。再者就是档案工作的清苦,使一些工作人员竞争意识不足,效益观念缺失,从而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要正确引导档案人员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创新能力、坚决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消极怠工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创新的浓厚氛围。单位领导要多与档案人员交流沟通,强化他们的责任和服务意识,多鼓励、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同时,档案人员应自觉履行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档案工作上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加强档案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开发利用。而利用档案离不开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只有不断加强档案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设,才能使档案工作迅速跟紧社会发展的步伐。档案管理人员服务能力的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迈向新局面的基础。所以,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让档案资源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摘要:通过分析档案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的具体途径,阐述了提升档案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对做好档案工作,搞好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8

刚走进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针灸按摩科候诊大厅,记者蓦然发现,一字整齐摆放的漂亮按摩椅是最先引起记者注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让记者最感兴趣的,是以前只有在机场、高档轿车4S店贵宾室才拥有的“贵宾”式健康服务,如今在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普通患者走进医院针灸按摩科候诊大厅就可以享受到免费体验的健康服务。而据记者了解,密云县中医医院创立的这种健康服务模式,在全国医疗界尚属首例。

在启动仪式当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密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稳东,密云县卫生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任向宏,密云县卫生局党委书记肖兴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王琦,密云县中医医院院长钱振福,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王军教授,北京医院针灸按摩科副主任郑志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研究员黄永禧,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刘长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按摩科主任付国兵,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推拿科主任张振宇,杭州松研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羊建文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吴刚、王稳东、任向宏、王琦、钱振福以及羊建文等作了主题发言。

吴刚在讲话中指出,密云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具有较高的综合救治水平,较高的社会信誉度,并且保持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这是中医院全体员工开拓进取、努力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 同时,吴刚对医院主办的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大家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密云县中医院所启动的“主动按摩,尊享健康”特色惠民活动一定会深得人心。

王稳东、任向宏对此次启动仪式均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认为,密云县中医医院在创先争优与“三好一满意”活动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得到了密云人民群众的认可,值得充分肯定。

钱振福在代表密云县中医医院全体职工讲话时介绍说,医院和杭州松研公司携手发起了此次“主动按摩 尊享健康”惠民活动,并在医院骨伤科大厅安放按摩椅替换硬板凳候诊椅,其目的是让广大患者在等待骨伤推拿按摩治疗时,充分进行肌肉松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手法治疗;同时缓解患者焦躁情绪,放松身心,减轻患者的紧张感。他还表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优质的服务带来真正的便利,能更好地减少患者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满情绪,正是医院“弘扬岐黄、感动服务”的宗旨体现。

王琦教授发表感言称,密云县中医医院以优质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一定能将医疗建设带上一个新的台阶。推拿按摩是中医特色,他们这种竭诚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作为中医界的同僚,看到他们在工作人员和政府支持下,发扬传统中医特长为患者谋福祉,倍感欣慰。随着硬件的上升,优质服务的推广,密云县中医医院定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付国兵主任在讲话时说:对于保健而言,推拿按摩是最好的保健品。推拿按摩主要靠手法调节内体即可达到保健之功,保健品需要花大量钱去买,且需要买不同、多种的保健品才可能有效。推拿按摩品种也很多样,如穴位按摩调节均可达到保健的效果。

羊建文在启动仪式上代表企业讲话时说,此次惠民活动选择密云县中医医院作为首家按摩椅投放医院,一方面是基于医院浓厚的传统中医药特色背景,另一方面,更是感动于医院能实实在在地把传统的中医按摩理念造福于民。而这正与“松研”按摩椅的中醫保健、服务大众的理念相吻合。他说,现代人处于亚健康,按摩椅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器械,可以迅速消除疲劳,结合中医的养生知识,就会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据悉,松研品牌创立于本世纪初期,借助日本松研株式会社(技术整合平台)不断地汲取与整合世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与机电一体化科技,并结合中华数千年中医(穴位按摩、气血经络)的保健养生实践,在“松研放松科技研究院”资深中医按摩专家与人体工程专家团的努力下,致力于成就中国健康放松产业疲劳恢复与按摩放松领域的领先品牌。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9

平卫发〔2014〕 号

关于认真做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督查评估准备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人社局、食药监局,平凉工业园区社发办: 为迎接国家和省、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工作,真实反映各县(区)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结合省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实施方案》(见附件1)和《督查评估实施细则》(见附件2),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接受督查评估的对象

各县(区)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县级中医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和中医药人员。

二、督查评估方法和原则

各县(区)先行组织自查自评,市上全面督查评估各县(市、区),省上随机督查评估3个县(区)。坚持评估与督导相结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切实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落到实处。

三、督(自)查评估方法

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访谈、查阅文件资料、现场观察、技术考核、问卷调查、专家讨论等方式进行。

四、时间安排

各县(区)务必于7月25日前完成自查自评,并将自评报告(见附件3,并附评估细则打分表)报市卫生局。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市卫生局将会同市人社局、市食药监局从7月28日开始对各县(区)进行督查评估。

五、督查评估结论和结果运用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总分为1000分,900分以上(含900分)且至少完成14项重点指标,为优秀;750—900分(含750分)且至少完成10项重点指标,为良好;

600—750分(含600分)且至少完成6项重点指标,为一般;600分以下,为较差。市卫生局等部门将对各县(区)提升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和通报,并对落实不力的县(区)进行约谈。

六、工作要求:

各县(区)及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督查评估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结合本县(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标承诺书》,对照省上《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认真自查,并按要求收集资料。崆峒区在自评和总结、汇报时要将工业园区涵盖在内,工业园区要主动与崆峒区搞好衔接,做好督查评估工作。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县区和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准备资料,并在汇报材料中单独列出。

附件:1.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实施方案2.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实施细则3.自查自评报告主要内容

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篇10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们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通过督导检查对我市的中医工作给予批评指正,促使我市中医工作能够更健康、更有序、更科学的发展。

自2013年2月省卫生厅等7部门下发《河南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来,我们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为重点,按照既定思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下面将我市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辖20个乡镇、街道,456个行政村。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直管试点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华名窑?瓷魁之乡、中国曲剧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辖区内现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省工人疗养院等14个市直医疗、教学、科研机构,15个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7个卫生室。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根据省中管局等7部门的统一部署,2013年8月我市成立了以赵三壮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纳入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为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

我市共有设床位医疗机构45家,其中中医医院9家,中医个体3家,90%以上的综合医院都设立了中医科,在我市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共计1982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555人,占总医师数的28%。去年,我市为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和领域,把发展中医事业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结合起来,在制定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时,把能否开展中医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条件,明确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全部开展中医药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我市15家乡镇卫生院及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有中医科,现已初步完成了我市中医药服务的战略布局,为我市开创中医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情况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的目标。在市中医院我们设立了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013年至今累计培训1308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基层人员诊疗技术,促进了乡村2级中医药服务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人员数量较薄弱,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基层西医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支能中会西的人才队伍,争取完成中医药提升工程2015年的发展目标。

(四)县级中医院建设情况

2013年,我市中医院已创立二级甲等医院,各科室的设置及人员、设备的配置基本符合国家《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市中医院扩建医院病房,改善软硬件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同时还承担着全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培训和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发展的对口支援工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能够按照要求开展电子病例、临床路径管理、绩效考核及健康管理服务。

(五)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我市在贯彻落实《关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引导和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医疗[2011]12号)和《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指导意见(2013年版)》(豫卫农卫[2012]20号)等文件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中药饮片的政策规定要求,非药物诊疗技术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的结算比例。

(六)中药监督管理情况

各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设置比例已达到90%,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中药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监管,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分阶段开展中药市场的集中整治活动,将监管关口前移,加强偏远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消除监管死角,使监管覆盖率达到了100%。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类人才匮乏、基础设施简陋,严重影响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地方财政薄弱,资金配备不到位。

(3)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的设置推进较慢。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提高服务能力 提升办学水平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务社会 吸引力

一、以产业的需求确立专业设置定位

黄炎培先生曾在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上提出“离社会无教育”的理念,他认为职业教育必须要主动与社会保持沟通与联系,才能形成与社会经济的良好互动。职业学校若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先要明确目标定位,使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发展。

以昆山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对昆山职业教育的推动为例,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作为全国最早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之一,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十大最佳服务外包园区”称号,被授予“中国最佳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奖”。根据规划,花桥商务城将于2015年实现金融服务外包产值超过140亿元、金融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的美好愿景。走访调查的结果显示,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商务城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种情况,花桥商务城中专积极争取政府、教育部门、企业的支持帮助,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率先在全省开设金融服务外包专业,以满足地区企业行业对呼叫服务、物流服务与管理、数据录入、会计电算化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地区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智力支撑,也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课程改革来推进“高效教学”

(一)重视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

学校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要重视课程的开发。一要注重实用性,开设的课程要与市场更新及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求课程与市场同步,以免学生就业时面临与市场脱节的现象;二要注重普适性,重视核心课程建设,让所有学生掌握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要注重稳定性,决策者要有居安思危的前瞻性和对市场透析的洞察力,既要紧贴市场办职教,又要考虑专业开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为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四要注重衔接性,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的“断路”问题,拓宽中职毕业生学习深造的渠道,为其继续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二)推行“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和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需要我们利用现有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加快推进职校的“理实一体化”进程。

教学模式转化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师生关系等方面改变传统,更新课改理念。在教学设计上,要结合行业企业的案例、项目、场景进行设计,营造企业氛围,并利用实训室让学生分组合作操作实践。比如在进行“呼叫服务中的客户询访操作”教学时,教师可先介绍询访的概念、作用及要求,然后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将学生分为客户组、客服组和市场调查组,再现企业真实情景,明确岗位任务,分工合作,准确运用呼叫服务用语,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并通过拨打率、接通率、订单率来进行小组竞赛,完成评价反馈,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岗位实战练习。

(三)实施多元评价

1.德育水平(25%)。实施德育学分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文明礼仪、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情况、校纪校规等进行量化评定,采用周考核、月公布、年评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考核。

2.职业素养(20%)。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考查,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职业道德,包括实习时胜任岗位情况、培训学习情况等;职业行为习惯,包括7S标准执行情况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根据调查了解,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品德和素养,能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团结协作。因此,学校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首先加强学生的德育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重要考查依据。

3.基础考试(25%)。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文化课和公共基础课,在考核的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作最实用的基础理论的掌握,而非机械的记忆。

4.专业水平(30%)。包括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理论课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的考察,而技能水平的考核主要依据平时实训成绩与期末技能测试两项。在实训课上对学生的实训完成情况作评分记录,并进行考核,实训成绩与期末考核的比重为6:4,要加强对日常过程性评价。

三、以优良师资推动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业学校至关重要。一要抓好培训,学校要花大力气强化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加强专业教师下企业的管理与监督,给专业教师不断注入“活水”,强练“内功”。二要加强名师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可以分梯队进行教师培养,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的网状结构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经验交流、成果分享、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带动师资队伍的整体壮大提高。三要积极引进师资,从行业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让技术指导理论,让实践代替说教,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到真正有用、实用、好用的技术指导,以此优化“双师型”的结构。

四、以校企合作实现实训基地的高水平建设

实训基地是职校学生实践训练的重要载体,是搭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一)实现岗位联通,满足学生基础性实训要求

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依托于本校的专业设置,也要依托于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的发展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要邀请合作的企业共同参与,并参照企业的标准要求和模式进行管理,利用企业的软件系统及工作环境进行教学,以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二)对接技能大赛,满足学生技术性实训要求。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对接企业的发展,也要与技能大赛靠拢,以此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为实训基地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从而带动学生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其在就业时显现出足够的优势。

(三)创设实训场景,营造现代企业文化氛围

通过实训基地场景布置,规章制度的宣传,以及7S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协作精神、职业素养、道德规范等理念的渗透,让学生在“软环境”的熏陶下,切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四)对接岗位实践,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随着企业行业的飞速发展,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工艺和技术的更新难与企业同步,所以学校需要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借助地方区域的发展特点,通过顶岗实习、工读结合等方式,努力实现和企业联合办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提高技能、提升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职业教育,使企业得到满意的技能人才,凝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共识,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这是促进职业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总之,职业教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有识之士的关注与支持,如此才能真正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服务家庭。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12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查评估报告

为做好我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XX县卫生局《关于开展茌平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查评估工作的通知》(X卫发[2014]70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中医药提升工作进行了自查评估,具体报告如下:

一、组织完善

成立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我院领导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确保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扎实工作。

二、提升工程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1、进一步完善、落实中医药政策和措施

我院把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把握政策。以极大的热忱,完成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价廉、优质、快捷的中医药服务。

2、中医药人才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

我院共有中医药人才X人,其中中医X人,中药X人。医院每年派医护人员外出进修,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加强年轻同志的带教,构造三阶梯人才队伍,选派中医人员带领科研课题研究,组织业务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年轻医生进行提升学习、发展科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

加快人才培养。

3、提升工程重点任务执行情况

1)、深入基层对口帮扶,指导中医药县乡一体化建设。

2013年我院与XX卫生院、XX卫生院、XX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协议,充分利用新技术、新项目建设,专科特色,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指导。进一步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派遣经验丰富、水平高、群众欢迎的中医医师到帮扶点开展医疗服务活动。

2)、抓好中医师承工作,积极挖掘民间单方、验方,做好老中医传承传教工作。确定XXX主任医师为导师,XXX、XXX为学术继承人,举行了拜师仪式,不仅传承了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也提高了临床医师的中医临证水平。

3)开展中医培训、宣教,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我院组织有资质的主治及以上级别的中医师定期义诊、送医药下乡,为边远地区群众送去健康与温暖。同时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组织召开全县乡村医生培训,由我院中医专家讲解多发病、常见病治疗方法,普及中医养生、健康知识,对弘扬中医文化,构建和谐茌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4、我院对提升工程投入情况

三、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

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也是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我院在一楼大厅、走廊、候诊区、诊断室等区域制作更新标语、展板、宣传画等,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了解中

医非药物治疗,为中医药服务工程的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理疗设备不够健全。

2、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中医高层次人员偏少,专业局限,难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五、对基层中医药工作政策机制和意见的建议

1、加强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积极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定期选派社区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水平。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篇13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军队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等对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中医药服务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为做好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多样、费用较为低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的欢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深化医改),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的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医改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目前,75.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5%的乡镇卫生院、51.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57.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初步改善。中医药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健全、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严重匮乏、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城乡居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此,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实施提升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提升工程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开创基层中医药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实施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官兵)得实惠”的工作宗旨,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以及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军队为中医药相关科室等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军队为部队卫生机构,含军以下部队编配的门诊部、医院、医疗所、卫生队、卫生所、医务室等)的积极性,投入建设与督导实施并举,落实政策与推进改革并重,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可及性和可得性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广泛应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原则:政府主导、行业落实;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主要目标。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和军队系统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提供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按照规定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每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一定比例,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着力完成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

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暂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在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将县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业务开展作为关键性指标之一。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开展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加强尚未设置中医医院的县(市、区)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配备中医药人员。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各省(区、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经过临床考核、农民评议和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中等中医学专业水平考试并合格后,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乡村医生(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中等中医学专业水平考试基本要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另行制定。到2015年,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开展多层次师承教育,鼓励老中医师带徒。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以及部队卫生机构的各个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建设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形成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建立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在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探索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帮扶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的机制。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针对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和中西医人员分层分类推广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均建有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依托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开展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推广、应用工作。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过程中,设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和内容并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名老中医师带徒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基层开办连锁经营的中医坐堂医诊所。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强化中医监督管理。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杜绝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个体开业,严厉打击打着中医旗号的各种非法行医活动和虚假医疗广告。

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广泛宣传和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自种、自采、自用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收集和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中药验方,筛选适宜的中药验方并探索推广应用。

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发展道地药材,规范中药材种植和养殖。开展中成药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研究,规范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剂型、规格、包装,推动中成药类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研究基地建设。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中药饮片必须从合法的中药饮片生产及经营企业采购,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 进军营”活动深入开展。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充分利用各级广播网络、各种传播媒体以及集市等,向农村居民普及中医药知识和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开展“中医药大篷车”进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活动。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城市社区设立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开展群众性中医健身活动等。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家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把中医药科普读物等送进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联合当地媒体,组织制作、播放和开设面向家庭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与知识普及类节目和专栏;向家庭配送中医药保健器材等;面向养老院、孤儿院等特殊家庭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军营。发挥军地中医药资源优势,深入基层部队广泛开展“中医中药军营行”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

军队系统实施提升工程相关任务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确定并实施。

四、建立健全提升工程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军队各级卫生部门要把实施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务求实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各省(区、市)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成立由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军队卫生等部门参加的提升工程组织领导机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把提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实。其他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对提升工程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责任人。

(二)强化目标管理。

建立目标责任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省(区、市)内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总体目标和目标。建立奖惩机制,将《目标责任书》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目标责任书》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督导、约谈和通报批评。

(三)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等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开展提升工程相关项目,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设备配置、中医药人员配备和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以及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各省(区、市)要围绕提升工程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国家实施的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投入、地方为主、相互配合的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四)开展监测评估。

开展信息监测。依托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和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情况信息统计工作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基层中医药服务信息。各省(区、市)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动态监测。

开展督导检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省(区、市)《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不定期督导。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行政等部门每至少要组织一次省级检查评估工作。定期检查评估办法和细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另行制定。军队系统督导检查工作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实施。

(五)营造良好环境。

各省(区、市)要部署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使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地)和县(市、区)要在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动员部署活动。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提升工程开展得力、效果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加大对实施提升工程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

上一篇:提交入党申请书后第一次思想汇报(14年最新)下一篇:一分部一工区安全质量专题会汇报材料(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