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培训计划方案

2024-07-21

扶贫干部培训计划方案(共10篇)

扶贫干部培训计划方案 篇1

(一)职业教育。面向贫困地区就读普通高校或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拓宽资助面,提高资助标准,采取“奖、贷、助、补、减” 等多元资助措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二)创业培训。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通过资助到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机构、企业等进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取得技术技能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经过努力,培养一批“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的新型农民,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专家授课、现场培训、“农家课堂”等方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

二、实施原则

(一)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调配使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满足农村劳动力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和安臵创造条件。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资助政策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政策指导、资金扶持、督促检查及各项服务工作。

(二)个人自愿、群众参与的原则。坚持让培训对象自觉自愿参

加培训,自愿选择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充分调动培训对象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的原则。以现代教育培训机构和现代技能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措施,优化配臵资源,创新培训机制。

(四)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将资助对象、申请办法、资助标准以及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等向社会公示,做到工作过程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扶贫干部培训计划方案 篇2

全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议: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部署之际,在全省上下全力推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之时,欣悉全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议在赣州市召开,藉此,谨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此次会议的各设区市和承担两项工作任务较重的52个县扶贫和移民办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文件提出要加强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等。“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一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省政府民生工程之一,我省“雨露计划”创造了许多先进模式和工作成效。“雨露计划”培养转移的34万贫困农民,为全省农村劳动力培养转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科技扶贫组织实施的“科技扶贫兴产业连片开发惠万家”、“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科技帮扶”和“融入鄱湖建设实施生态扶贫”等主题系列活动,也受到省内外的关注和肯定。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全省扶贫和移民部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积极创新“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工作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和提出的“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以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新的成效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添彩!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省政府副省长:胡幼桃

2012年4月17日

2012年4月17日至18日,江西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议在赣州召开。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彭林森、全省11个设区市及50个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相关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彭林森副主任宣读了胡幼桃副省长给会议发来的贺信并作了重要讲话。赣州市政府有关领导致辞。省扶贫和移民办科技扶贫处处长张清华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国务院扶贫办有关会议精神,同时还就下一步全省“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会议还就“雨露计划”、科技扶贫等工作业务进行了培训。8个单位代表进行了典型发言,全体会议代表参观考察了赣州市“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科技培训项目。

胡幼桃副省长在贺信中高度评价了近年来全省“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工作的成就,希望全省扶贫和移民部门继续积极创新“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工作机制,以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扶贫干部培训计划方案 篇3

一、主要目标

从2016—2020年,通过全区48所技工院校与54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的方式,动员组织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帮助他们实现技能型就业,促进家庭稳定增收,同时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一批青年技能人才。

二、实施对象

全区54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参加培训当年12月31日前15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未婚,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含退学、辍学等,以下简称“两后生”)。

三、实施内容

根据“两后生”的培训意愿、劳动能力和岗位需求,分类实施下列职业培训: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一学年(10个月),熟练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2个月以内,强化实际操作培训,提高初次就业能力。

(三)创业培训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实训等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四)中等职业教育

“两后生”直接参加,或参加上述培训后继续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学历教育。

四、实施步骤

(一)明确责任

各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人民政府签订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在责任书的框架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由有关各方签订具体的培训协议。

(二)调查摸底

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定期组织对本县“两后生”培训就业创业意愿进行调查摸底,将需要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的“两后生”人员详细名册,提供给技工院校,同时报送自治区、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

(三)组织招生

根据“两后生”人员名册,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联合进校、进村、进户,集中开展春季、秋季招生工作。

(四)实施培训

由技工院校或委托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根据年度招生计划,分类、分专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五)推荐就业

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实施培训的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负责推荐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予以积极配合。

(六)补贴申请

实施培训单位和学员按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扶贫等部门申请相应的经费和补贴。

(七)工作考核

对各贫困县及技工院校“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考核。

五、政策措施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1.开展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当年招生计划开设的全部职业(工种),自动取得在全区范围内就业技能培训定点培训资格。

2.培训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培训时间为一学年,按10个月计。原则上单独编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编班。培训开班分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原则上春季学期开班安排在2-4月,秋季学期开班安排在8-10月。

3.学员培训期间的基本生活费(以下简称“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和实习材料费等实行全免,由自治区财政按1.2万元/人/学年给予补贴。其中,学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卧具费、实训工装费、体检费、医疗保险等培训费用补贴标准为6500元/人/学年,从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资金中列支;生活费补贴标准为5500元/人/学年,由各县从自治区切块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中统筹安排。

4.培训结束后,技工院校推荐学员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率和创业率达到规定比率的,给予相关技工院校就业创业服务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六、补贴资金管理

参加中期就业技能培训的培训费和生活费补贴资金来源、申请、拨付和核算按下列办法执行:

(一)补贴资金来源

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和自治区切块下达各县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

(二)补贴资金申请

补贴资金由技工院校统一申请,其中,培训费补贴按属地原则,向技工院校所在地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生活费补贴根据生源情况,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扶贫和财政部门申请。

(三)补贴资金拨付和核算

培训费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拨付给技工院校。生活费补贴先拨付给技工院校,再由技工院校转拨付给学员。

各技工院校在培训学员入学后1个月内将学员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学员人数及指纹数据,由技工院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提出申请。经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预拨培训费用补贴总额的60%。

1.培训费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按实际参加培训学员人数及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对承接培训任务的技工院校给予补贴。学员完成一学年培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100%给予补贴;学员完成1个学期培训,没有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60%给予补贴;学员未完成1个学期培训的,不给予补贴。培训结束后,据实核算补贴应拨费用,预拨费用大于应拨费用的部分,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低于60%的技工院校,不给予补贴,预拨费用全部退回财政部门或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

nlc202309081720

2.生活补贴费由技工院校代为申请,县级扶贫、财政部门按学期分两次拨付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申请审批流程如下:

新学员开学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所在地提供学员名单给县级扶贫部门审核补助资格→开班1个月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向县级扶贫部门提出补助申请,附上经县级扶贫部门审核符合补助条件的学员名单列表(含申请第二学期补助的学员)及技工院校出具的学员在校培训证明→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县级扶贫部门按学员户籍地在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公示,同时在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示(公示期为7天)→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县级财政部门在审批后15个工作日内把补助资金划拨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由技工院校按月通过校园卡发给学员。

学员中途退学的,本学期未发完的生活费,由技工院校一次性退回县级财政部门。

参加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七、工作要求

(一)精准识别

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充分发挥各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对“两后生”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培训需求调查,确保人员名册准确。

(二)精准宣传

一要内容精准。每一个贫困村都要张贴宣传海报,详细告知贫困户有关政策精神、补助标准和办事流程。二要对象精准。要对照人员名册,对贫困户“两后生”及家长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三要责任精准。各县要积极配合有关技工院校开展定期招生宣传,各贫困县乡(镇)、街道要成立宣讲团,开展不定期宣讲,各贫困村“第一书记”要经常带领驻村工作队走家串户宣传政策,了解实情。

(三)精准协作

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要确定若干所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协作单位,在本单位难以满足学员的专业需求或其他条件时,及时推荐到协作单位开展培训工作。54个贫困县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专项职业培训的,参照本方案实施,相关技工院校应积极予以配合。

(四)精准担责

各县负责准确提供本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名册及相关信息,配合技工学校做好学员及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员安心接受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各技工院校负责按结对帮扶县提供的“两后生”名册开展招生工作,组织实施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并保证培训质量,做好学员在校期间安全工作,积极推荐学员就业创业,要指定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帮扶工作,组建专门工作队伍,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专项经费。各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督促指导,组织实施各县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考核工作。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协调推进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技工院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为技工院校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精准实施

各技工院校要根据帮扶县“两后生”的培训需求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分解和实施进度要及时上墙,实行挂图作战。各技工院校每月10日前,要将上个月开展宣传发动、学员报名、实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等情况,报自治区、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对措施不力、进度缓慢的地方、部门和技工院校,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

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工作计划 篇4

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工作要求,根据扶贫工作三年总体规划,加强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大扶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力度;履职尽责抓创建,协助搞好村级党建工作。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求真务实谋发展,协助村级抓好扶贫攻坚冲刺工作,积极创新扶贫方式,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精准化扶持,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年度各项帮扶工作落实到位,确保顺利通过省、国家脱贫摘帽评估验收。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政策宣传,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利用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帮扶专班、帮扶人等几股力量宣传好脱贫攻坚政策,特别是群众关心的交通、饮水、环境卫生、健康医疗扶贫等政策,确保群众政策知晓度100%。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探求解决的方法,帮助对接政策,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协助抓好村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坚持科学规划,大力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改善村级文化建设设施、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村级环境治理,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村茶叶加工厂建设,茶叶加工厂预计投资150万元,预计年加工干茶2万斤,带动贫困户增收500元/户,带动贫困户就业10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三)协助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茶、桑产业,借助产业扶贫政策,督促贫困户加大发展产业的力度,确保产业给贫困户稳定增收,提高脱贫质量。引导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优势山区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扶贫等各种平台、资源开拓市场,加大山区特色农产品宣传,促进群众增收。

(四)因户施策、分类实施帮扶措施。一方面,为目前尚未脱贫的8户15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未脱贫户如期达到脱贫目标。加大危房改造政策宣传,多方争取政策,督促危房户加快进行房屋重建。针对部分已达脱贫标准而不愿脱贫的贫困户,要加强政策宣传,多方动员,劝导其主动脱贫。另一方面,针对已脱贫户,确保脱贫不脱扶、帮扶力度不减。为已脱贫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好后期的政策对接,保证其脱贫稳定。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将基础建设、生态扶贫、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兜底帮扶等政策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人,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夯实精准扶贫的群众基础。

(五)协助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及基层党建工作。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科技能人,引导大户回乡创业。组织现有党员开展学党章、学农业技术活动,提高他们的政治、科技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本村脱贫致富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倡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大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回乡创业人员发展党员的力度,保持村党组织活力。

(六)争取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帮扶资源。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将村级发展与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向帮扶单位反馈,争取帮扶单位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到村进行实地调研指导以及干部职工深入扶贫户开展帮扶活动均不少于12次,促进帮扶单位更好地依据贫困村基础情况针对性实施帮扶。多方对接社会帮扶力量,限度争取人力、物力、财力及项目等方面的帮扶支持,用好社会扶贫网等渠道,了解贫困户需求并及时对接帮扶,提高工作队自身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脱贫举措,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帮扶活动。

(七)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围绕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着力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补齐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发挥农村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带领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学好致富技能和本领,齐心协力把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八)全面抓好问题整改。与村两委、帮扶专班一起对村级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数据质量、到户政策、矛盾信访、项目管理、巡视巡察整改、作风整治等类别建立健全问题台账,集中精力抓问题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建立问题整改台账。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形成共识。驻村扶贫工作队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确保全面实现既定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绝不辜负人民的期待。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下一番“绣花”功夫,着力解决一批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贫困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发自内心的满意度,向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强化责任担当,增进感情。贯彻落实各级脱贫攻坚工作精神,压实责任,认真查摆突出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扣好第一颗扣子,补齐短板,确保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全心全意为困难群众服务,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紧紧围绕整市摘帽,对照省、国家脱贫摘帽评估验收的要求,全面排查问题,合力整改问题。狠抓落实,精准推进,杜绝任何形式主义和畏难情绪,确保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

精准扶贫减贫干部个人工作计划 篇5

一、总体思路

以实现20__年整体脱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总要求,突出西部减村、东部减户两个重点,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区域开发与村户脱贫、扶贫与扶智三个结合,推进农旅结合、农企对接、互助合作社、“两减一扶”四种模式,细化“五个一批”(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培训扶智一批),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区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项目、资金、措施、选人、成效 “六个精准”,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党政主导,合力攻坚。积极发挥区乡村三级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书记)、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分类分级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到村、到组、到户、到人。

(三)强基固本,自力更生。建优建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带领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投身扶贫攻坚行动,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全力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建立健全金融扶贫信贷机制、政策性保险机制、“大扶贫”助力机制、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增强扶贫开发活力与内生致富能力,确保能脱贫、不返贫。

三、目标任务

以国家确认的我区20__年底贫困人口35100人、贫困户15412户为基数,分年度、分层次加快推进减贫进度,确保20__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稳定脱贫,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0%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面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目标。

20__年减少贫困人口2500户、6000人;出列5个村:蛟龙寺村、背马山村、黄金河村、常家垭村、黄家冲村。

20__年减少贫困人口5700户、120__人;出列7个村:龚家河村、观音堂村、黄马河村、金竹村、张家口村、杨家河村、古村坪村。

20__年减少贫困人口 7200户、17000人;出列14个村:马卧泥村、三隅口村、磨坪村、天鹅池村、中洲山村、界岭村、中岭村、柏果淌村、头顶石村、暮阳村、务河村、莲沱村、唐家坝村、孙家河村。

四、主要措施

全区按照 “十个一”扶贫工作机制(制定一个脱贫总体方案、拟定一个村级分年度实施计划、一个区直单位联系、一个工作队进驻、一个互助合作社、一户一名包保责任人、一本建档手册,对26个贫困村还需做到一村一名区级领导、一名“第一书记”、一家企业帮扶),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整体脱贫。

1.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工程。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消除产业空白村、空白户。设立产业扶贫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柑桔、茶叶、蔬菜、畜牧、水产、小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扶持通过流转等方式在村建立与农民利益连接紧密的企业发展壮大,改造和新建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农旅结合扶贫示范村。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

2.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出行、用水、用电、通信、住房等难题。到20__年,实现组组通晴雨路,常住人口50户1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和群聚村落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保障生产灌溉用水,实现生产生活用电户户通,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

3.实施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对3万多户农村土坯房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彻底改变农村居住环境和面貌;将居住于高山等偏僻地区贫困户、危旧房户迁移到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确保应搬尽搬,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4.实施保障救助兜底工程。对低保、五保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行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床睡、有电用、有安全水喝、有安全房住、有法定监护人”的基本目标。设立大病关爱基金,提高贫困户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

5.实施教育培训扶智工程。制定贫困户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实施“9+3”教育计划。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帮扶贫困学生的关怀机制。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助学基金会。完善农技服务入户制度,加大对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培训力度,让每个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和至少有一人有稳定的就业

五、方法步骤

精准扶贫工作从20__年8月底启动,至20__年12月底结束,分六个阶段开展。

1.前期准备阶段(20__年9月底前)

(1)调查摸底,锁定贫困对象

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方法,以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为责任主体,按照户自主申请、村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区确认备案等程序,摸清全区农村现有贫困人口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建立区农村贫困人口信息系统,确保“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区有档”。

(2)组建队伍,入户核查结对

喀左2018年扶贫培训实施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更好的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精神,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从根本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更好地规范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提高培训项目质量和效果,根据《辽宁省贫困劳动力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及《喀左县2018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喀左县2018年扶贫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提高贫困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为途径,按照“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要求,通过培训扶贫这一平台,大力提升贫困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其就业,如期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户脱贫目标,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贴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及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就业技能培

训和实用农业技能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转移就业和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2018年计划实施教育补贴项目5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00人。通过项目实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就读中、高职院校、本科学历教育子女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的温暖,不因贫困辍学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培训使学员结业后都能熟练掌握1-2门专业技术和实用技能,促进就业,整体提高贫困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增强发展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等劳动技术能力,切实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民收入,达到学有所用,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三、培训方式:

1、扶贫部门建档立卡户中,当年在校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技工学校一、二年级)、高等职业、本科学历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给予资金补贴。

2、建档立卡户中年龄为16-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且当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两证”学员(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给予资金补贴。主要对拟转移非农产业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根据行业用工及产业项目需求,组织开展灵活多样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加强机电、建筑、服务、种养殖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

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

3、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根据到户产业项目需求组织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

四、培训实施范围、对象和补贴标准

1、扶贫培训项目的实施对象:2018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重点为2018年预脱贫人口。

2、享受培训补贴的对象:

(一)职业教育、本科学历教育补贴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当年在校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技工学校一、二年级)、高等职业教育及本科学历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

(二)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年龄为16-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且当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两证”(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

(三)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对象:全县建档立卡户中年龄在16-60岁的未脱贫贫困劳动力,重点培训所在乡镇2018年预脱贫人口。

3、补贴标准:接受全日制中等、高等职业、本科学历教育注册在籍的学生,省财政补贴1500元/人/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连续补贴2年(一、二年级),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连续补贴3年(一、二、三年级),本科补贴4年;就业

技能培训省财政补贴900元/人,实用农业技能培训省财政人均补贴不超过200元。

五、培训补贴申请与资格认定

1、培训补贴实行属地管理和“户申请、村证明、乡审核、县审查”的程序。

2、凡当年有子女接受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历教育的贫困农户,应按程序向县扶贫部门提出享受资金补贴的申请,并填写《申请表》。同时附上就读子女照片、户口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申请表》由所在行政村证明,乡(镇)政府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

3、凡当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两证”(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的16-45岁贫困户劳动力,可直接向县扶贫部门提出享受资金补贴申请,并填写《申请表》。同时附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的复印件。《申请表》由所在行政村证明,乡(镇)政府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

4、实用农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对贫困村建档立卡务农劳动力为提高科学种、养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开展的培训,以能独立完成和使用该项技术为基本要求,着重培训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天。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人才的农业教育科研培训机构或产业合作社来承担。

实用农业技能培训补贴,主要用于授课老师的课时费、交通费、宿费和误餐费及培训宣传、培训资料、参训人员补贴、后续指导和管理服务等费用,采取在规定补贴标准范围内按实际发生费用凭票报账制。

5、县扶贫局收到上报的《申请表》后,依据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负责对申请补贴的对象资格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是:

(1)、是否属于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适龄农村贫困人口。

(2)、是否在校接受全日制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历教育并有正式学籍。

(3)、是否当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经考试考核获得“两证”(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

6、补贴对象资格经审查初步确认后,其名单应在所在行政村及县内学员较为集中的基地学校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内容包括学员姓名、户主姓名、家庭住址、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学校及年级、补贴标准、举报电话等。

7、社会公示无疑义后,由县扶贫局在《申请表》上签署审查意见和加盖公章,并在此基础上汇总造册,形成补贴对象名单,会同县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采用“一卡(折)通”方式,将补贴资金一次性直补到户。

六、实施时间:2018年3月始—11月底结束。

七、保障措施

1、强化资金监管,保证使用效果。

一是强化培训资金管理,专款专用。要加强对资金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惠及贫困人口,确保资金安全。按照《辽宁省贫困劳动力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及资金使用的有关要求,严格扶贫资金的报账和拨付程序。

二是深化培训制度改革,做到精准扶贫。瞄准对象,扶持到户。认真审核培训对象身份和培训时间,进一步优化培训结构,使培训更加符合贫困人口需要。

三是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保证培训效果。规范培训操作程序,保证培训质量。健全培训档案,认真做好受训学员信息录入工作,及时上报培训相关资料,确保每位学员信息资料准确、完整和真实有效,接受社会查询监督。要健全学员培训档案,完善档案管理。上报及留存档案包括:

1、培训班授课讲义资料。

2、培训班开班期间的影像资料。

3、培训学员签到簿。

4、培训学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贴照片)。

5、培训学员身份证复印件。

6、培训学员汇总名册。

7、培训班学员考勤表。

8、培训工作总结。

2、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培训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培训实施。各乡镇要成立培训组织,要有专人负责培训工作。要高度重视贫困劳动力培训政策宣传工作,要通过乡镇、村干部、相关会议、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和向贫困农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向贫困农户全面公开,将补贴政策等宣传到每个村、每个贫困户,做到家喻户晓,切实保障每个贫困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是做好部门协调工作,促进培训工作开展。加强与人社、教育、农业、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形成合力,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共同促进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开展。

三是切实做好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圆满完成。把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纳入乡镇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各乡镇要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贫困劳动力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1、各乡镇实施培训前要及时向县扶贫开发局申报,培训期间县扶贫、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准时到培训现场核实、督查培训情况。

2、培训对象必须是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农户。

3、要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

4、按时完成培训任务指标,培训内容真实准确。

5、完善培训档案,11月20日前向县扶贫局上报相关培训资料。

喀左县扶贫开发局

干部驻村全力激活扶贫工作一盘棋 篇7

自然条件差、缺乏主导产业、无规划、无资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是制约农村发展、落后地区脱贫的几大原因。针对于此, 林西县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人的因素, 发挥干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 组建驻村干部工作队, 选派第一书记, 结合各地实际, 理清发展思路, 制定长远规划, 发展主导产业, 健全基层组织, 实施精准扶贫, 与乡镇干部合力攻坚, 从而激活了扶贫工作一盘棋。

在大营子乡土庙子村记者看到, 已经建好的10亩连体冷棚里, 提子秧苗长势正旺, 驻村工作队成员、村第一书记张晓慧介绍说:“‘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资金四年共200万元, 土庙子村第一年50万元资金建了10亩冷棚, 村里又自筹资金购买了提子秧苗, 预计年底提子就能上市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驻村工作队队长梁晓东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指导土庙子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调查等方式选出贫困户, 进行公示后, 确定了181户贫困户, 这10亩冷棚全部由181户贫困户入股经营, 每年分红。剩下的150万元资金我们还是打算先期贷款下来, 集中使用, 获得规模效益。”像土庙子村一样, 全县各扶贫重点村在县、乡、村合力攻坚下, 正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是自治区创新扶贫机制的重大举措, 在具体实施中, 针对“扶谁”、“谁扶”、“怎样扶”这几个问题, 林西县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 成立了39支由县处、科级干部和第一书记组成的驻村工作队, 精选47个单位对口帮扶39个项目村。自春耕生产开始, 各驻村工作队就开始为制定帮扶规划做调研, 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住宿农家、入户解难题、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 查准摸实村情民意, 了解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扶贫开发、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对行政村工作思路、班子建设、制度落实、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民生政策落实等进行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施精准扶贫, 在驻村工作队、乡镇、村、组的共同组织下, 村民小组或户代表会议推荐选举产生贫困人口, 通过“比、算、评”的形式识别出贫困人口, 识别工作全程公开公示。目前, 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全部完成。

该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把“立产业”作为扶贫核心的重要性, 在规划中依据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以肉羊、肉牛、甜菜、蔬菜、野果、设施农业为主导, 确定15个肉羊养殖村、18个肉牛养殖村、9个林果经济村、18个甜菜设施农业村。同时, 各乡镇与工作队在村级规划上科学布局, 推进撤并整合。依靠中心村成型的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 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吸纳周边人口少、条件差的自然村贫困人口, 达到共同致富。在资金使用上, 合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 撬动金融资金, 集中财力办大事, 避免分散使用, 各驻村工作队和乡镇包村干部通过召开村民会议、走访谈心等方式争得贫困户的理解与支持,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中。

云南永胜县强迫干部职工捐款扶贫 篇8

记者了解到,这份由永胜县委办公室、永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的永办字[2016]46号关于印发《永胜县“挂包帮”单位和全县干部职工筹资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显示:为加快全县脱贫攻坚进程,积极动员“挂包帮”单位和干部职工筹资助力脱贫攻坚。设立筹资标准为,一是向146个挂包帮单位筹资1451万元;二是向全县干部职工筹资约1180万元。

文件还显示,筹集资金工作由县扶贫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每个单位统一筹集资金后汇入永胜县财政专用账户,并由县扶贫办按汇款票据统一开具收款收据,县财政局将整合资金拨给县扶贫办,县扶贫办原则上按照各单位捐款数额返还给捐款单位,资金主要用于各自挂钩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教育帮扶等项目。

捐款消息被披露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关注和热议。三天后,永胜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通报了扶贫募捐活动工作,县长冯忠代表县委、县政府就扶贫募捐活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所带来的影响表示诚恳的歉意,并表示扶贫捐款返款工作从10月31日開始返回各单位。

点评:逼捐式扶贫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募捐,这恐怕跟某些领导的“政绩饥渴症”有着莫大的牵连。一些领导为了尽快完成脱贫任务,浓墨重彩“包装”自己的政绩,不惜“另辟蹊径”摘掉这顶贫困帽,如此这般,精准扶贫怎么会不偏离正常的轨道呢!

扶贫干部培训计划方案 篇9

XX县XX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对XX乡XX村的精准扶贫,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早日脱贫,现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原则,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建设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总体目标

自2015年起至2017年底,力争用三年时间,着力解决扶贫XX乡XX村王景兰、王秀英、刘明友、宋志云、李庆发、毛庆龙、王昌、周树武等8户12人脱贫致富。使XX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增收产业进一步提升,贫困对象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贫困户基本情况

确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97人,兜底户 53户82人。低保户24户,30人,五保户1户1人,精准绝对贫困户56户77人。确定本人包扶贫困8户12人。致贫原因为:因病1户2人,无劳动能力5户6人,缺土地2户4人。

四、具体脱贫计划

(一)2016年脱贫4户6人。

1、毛庆龙1户2人

2、王昌1户2人

3、杨景兰1户1人

4、刘明友1户1人

包扶责任人:王彦军,脱贫时限:2016年底

(二)2017年脱贫4户6人。

1、王秀英1户1人

2、宋志云1户1人

3、李庆发1户2人

4、周树武1户2人

包扶责任人:王彦军,脱贫时限:2017年底。

五、精准脱贫措施

按照县委扶贫工作会议安排,结合XX微波站行业特点,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扶贫。依托XX村特色种植优良品种小麦为龙头,招引客商独家垄断,鼓励农民大力采集山产品,着重发展我村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带动XX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助毛庆龙、王昌两户有一定新农意识的农户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方面发展生产,扩大特色优良农产品种植面积,鼓励其山产品采集,多渠道增加其收入。

(二)宣教扶贫。根据扶贫村贫困现状,着力加强广大村民和贫困农户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分析贫困根源,制订致富计划。大力宣讲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及时把中央、省市县级各类农业政策传达到贫困农户,并帮助他们以国家新的惠民政策为导向,发展农业经济,早日脱贫王秀英、刘明友、周树武三户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帮扶等方式,帮助其借助国家惠民政策,发生农业生产、进行土地留转增加其家庭收入,引导其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使农户掌握各种技术特长,发展第三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扶贫干部培训计划方案 篇10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干旱山塬区、关山林缘区、黑河流域和少数民族乡村四大贫困片区为重点区域,以59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0.12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工作核心。从2015年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分区域、分批次推进,积极引导苹果、肉牛、蔬菜等主导产业加快电商应用,强化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监管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及电商支撑体系,突出电商扶贫措施规划到村、落实到户、增收到人,确保每年集中攻坚一批、脱贫一批。到2017年底,全市594个贫困村中有434个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贫困村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二)任务时序安排

2015年,建成市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在崆峒区、静宁县、庄浪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2016年,在泾川县、灵台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2017年,在崇信县、华亭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2018年至2020年,分别建成31个、22个、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并在巩固三年集中扶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实现电商服务站、物流、快递服务点和4G网络贫困村全覆盖,全市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市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月平均销售额达到40万元以上,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额比重占平台销售额的85%以上。

二、重点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在市、县(区)、乡(镇)、村建立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市商务局设立电子商务科,层层组建电商协会,负责电商扶贫的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等工作,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推动电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立电商服务体系。依托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建设市级电商扶贫产业孵化园,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县级电商扶贫产业孵化园。加快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建设和运营。依托县(区)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和连锁经营等新兴流通服务。并为贫困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等专业服务,积极探索一店带一户或多户、一店带一村或多村等电商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开展网销。

(三)发展网货供应体系。各县(区)要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活动,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重点推动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烧鸡及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进城实体店销售或就地电商销售。探索“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合作社)+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扶持加工企业开发一批优质网货,建立一批网货供应平台,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网店,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品牌。积极探索“政府部门+合作社+农户+电商协会+特色中国—平凉馆”多方负责的品控机制,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金果、等产品及进入特色平凉馆的网销产品做出背书,列出责任清单,明晰各自责任,各方联网联动联保,力求实现网销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方位品质控制。

(四)建设网络物流体系。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项目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加快现有农贸市场、肉菜市场的电商化改造。加大支持邮政系统和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快递代办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降低网店运营成本,到2017年物流、快递服务站点基本覆盖贫困村。大力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有线网络和WIFI无线网络覆盖面,到2017年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2020年实现3G、4G网络全覆盖。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规划、方案,以建立甘肃省“一村一电”工程人才培训基地为基础,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淘宝大学(兰州)、“特色中国—平凉馆”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重点培育发展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并加大电商专业人才的引进交流力度,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

(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出台制定《平凉市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和《平凉市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考核办法》,围绕“三有一能”目标,把电商扶贫纳入考核,与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各县(区)网店数、销售量、交易额,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

三、重点工作

(一)宽带网络建设。市工信委、市电信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百兆光纤工程”和“百县宽带乡村工程”,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重点保证贫困地区光缆入乡、入村、部分光纤入户,实现贫困村互联网全覆盖。

(二)物流快递支撑。发改、商务、邮政等部门要重点支持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平凉·恒旺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步伐,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园区实现信息对接,发展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在商业服务网点、民族贸易中心、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商贸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规划力度,并给予项目倾斜。鼓励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支持邮政部门依托现有邮政、快递网络,在贫困村建立邮政、快递服务点,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

(三)网店规模壮大。各县(区)商务、扶贫、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开展电商贫困试点工作,为贫困村配备电脑,并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加大贫困户电商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大力发展万村千乡网上农家店。每个贫困村要成立1个电商互助组,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人加入,通过开展电商企业、专业协会“一对一”帮扶,提高网店运营效益。鼓励农村小微商家、个人探索微平台模式,通过创新营销手段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县服务中心、电商扶贫产业园内或乡镇服务站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烧鸡、蔬菜、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地方优质特色品牌。加快我市优质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资质申报认证,增强网销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农业品牌打造、品牌推广宣传力度,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全市电商适销商品数据库”,对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编制市、县(区)特色主导产品目录,确定主导品牌。

(五)金融服务支撑。金融部门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电子商务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拓宽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全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做好电商贷款申报基础工作,争取贷款政策向电商扶贫倾斜。要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带动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六)试点示范引领。重点在国家级扶贫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每县选择1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按照试点方案迅速安排启动,加快制定试点乡、村路线图,确定时间表(见附件3)。积极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基地、企业)创建,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培育建立农村电商综合信息服务等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落地,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利用大平台提升我市电商扶贫质量水平。

四、强化保障

(一)组织领导。坚持“市上指导协调、县(区)统筹管理、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体制,市、县(区)、乡要逐级签订电商扶贫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限要求。总体工作在市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导下开展,市商务局、扶贫办负责全市电商扶贫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各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县(区)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各乡(镇)和贫困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工作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贫困村“两委”班子、“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做好电商扶贫项目实施、政策宣传、组织培训和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部门责任分工。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和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电商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育、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农牧部门负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工作;农工办负责把电商扶贫作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驻村帮扶考核;市工信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协调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工作;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负责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的资质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电商扶贫配套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财政奖励扶持办法。

(三)技能培训。各县(区)要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计划,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各县(区)商务局引导协会、电商企业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流程,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训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支持贫困县引进人才,加大对贫困县电商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电商人才的引进交流力度,对电商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不断强化电商扶贫人才支撑。

(四)考核奖惩。商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市电商扶贫成效突出的“明星网店”和“诚信网店”,给予奖励;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平凉电商扶贫形象的不良行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惩罚。

上一篇:感官总动员教案下一篇:实习生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