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方面论文

2024-09-04

高中数学方面论文(精选8篇)

高中数学方面论文 篇1

2:我决心:1,树立一个信心:我能我行。2,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刻苦。3,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地读书,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做作业。4,学业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勤奋和刻苦。“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劲,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5,培养一个习惯:自觉自愿学业进步,贵在自觉。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上进心强,刻苦钻研,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向新的高度挑战,善于把握自我发展的机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学会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功! 其它方面

1: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我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注

时政,通过了解和学习党的有关动态和精神,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积极向组织靠拢,我知道了要正确地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指导现实生活。

2:公民素养: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爱护环境、孝敬长辈

1、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建设,并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2、对违反社会公德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能进行劝阻和及时报答

3、遵守社会公德,注意保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尊重他人劳动

4、爱护公共设施。不浪费粮食、水电、不破坏公物

5、尊敬老师,正确对待师生间的不同意见,能用恰当的方式与老师交流看法

6、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7、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生活上不向父母提过份的要求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高中数学方面论文 篇2

一、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老师总是站在讲台上向学生讲教材上的知识, 慢慢的, 学生就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固定了, 再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他就不知道该怎么思考了,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 让课堂动起来, 从而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高中学生压力很大, 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学习很枯燥, 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 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另一方面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这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几组数列, 让学生通过观察列出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从而推出等差数列的性质。 在学生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用于启发学生, 帮助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 在设置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 而且问题要有引导性、针对性, 要用这些问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有目标, 督促学生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逐渐进入高中课堂, 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教学环境, 使传统的、只有老师讲述的课堂, 变得生动、形象, 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感受数学知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立体图形, 甚至是一些线段、图形之间的变换, 这些动态的知识老师很难用语言讲清楚, 即使讲出来, 学生也不容易理解。 对于老师而言, 多媒体就是老师讲课时很好的助手, 既可以帮助老师展示知识, 又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出老师想讲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 多媒体能给学生动态的展示, 让学生能更细致、详细地理解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多媒体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感,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学习《双曲线》这节内容的时候, 设圆1与圆2外离, 其半径分为是R1和R2, 动圆圆M与圆1内切而与圆2外切, 求动圆M的圆心的轨迹又是什么曲线?如果让学生画出圆的运动轨迹, 学生一定会觉得很难, 不知道怎么下手。 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形成过程, 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这样在运用的时候学生也会更灵活, 另外多媒体展示可以让添加辅助线等解题方式更清晰。

三、小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只有单一地讲解, 学生只能学好老师教给的知识, 而不能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 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氛围, 使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节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 并说出事件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的大脑运转起来, 思维得到锻炼, 另外其他学生的例子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启迪作用, 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很有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 营造了积极学习的氛围, 激励着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

四、加强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升华都需要先经历量的变化, 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逐渐培养某一项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也是一样的, 需要经过大量数学习题的训练。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做一些习题, 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数学思想, 在下次再次遇到的时候学生心里就会有解题思路, 但是在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首先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的习题训练, 这样会使学生在习题中找到自信, 学生在以后学习中才会更有信心、更努力。 例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这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让成绩稍差的学生练习那些有规律可循的习题, 让他们熟练掌握规律和方法, 比如, 设有3名学生和4个课外小组。 (1) 每名学生都只参加一个课外小组; (2) 每名学生都只参加一个课外小组, 而且每个小组至多有一名学生参加, 各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对于成绩稍好的学生, 教师就可以安排他们练习一些综合性、创新性比较强的习题, 挖掘他们数学的潜力。 其次, 在进行练习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量, 要让学生进行适量练习, 不能过多, 否则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反感心理。

思维能力可以带动学生知识的提升,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知识, 把学习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 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能全面提升自己, 更好地学习数学, 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于军, 于晓楠.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02) .

[2]姚佳.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 2014 (01) .

高中数学方面论文 篇3

关键词:主动性;学习精神;误区;解疑;瓶颈

在教师引导中,一方面是正面的,如兴趣激发、思维建立等;另一方面要克服一些问题,如,畏难情绪、难点瓶颈等,总之,它会让课堂得到科学优化。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数学是具有天赋性的学科,也是少部分学生能具有先天兴趣的一门功课。当进入高中阶段,随着难度增加,学习总体任务增多,很多学生从数学中退出来,形成很被动的局面。所以,一个再漂亮的教案,也难以在课堂上推行,因此抓住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时候,教师要用心、用力。一是进行系统的思想渗透,在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学情教育。比如,结合升学形式、励志故事等,让学生提高自制力,正确对待数学课。二是在课堂中,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学生留在课堂。比如,精彩的引入新课,在讲“函数的单调性”时,不以枯燥的函数等概念开始,而是先讲股市行情,股市的涨跌曲线,当学生热情高涨时,提出股票的涨跌曲线图正是代表函数的单调性,接下来的课就好讲了。再有就是要提高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接受。比如在课后留一些有趣的课外题。比如,在学习概率前,留如下思考题:有两个罐子,50个红球和50个蓝球,随机选出一个罐子,随机选取出一个球放入罐子,怎么给红色弹球最大的选中机会?这是个数学概率问题,但没学习前却是比较费解的,学生会努力思考,并主动询问老师或者相互讨论,这个时候,学习概率的欲望就有了,等真正进行课堂教学时效果可想而知。

二、打造良好的学习精神

1.培养个体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整合,数学思维则体现了思维的角度、深度和创新型。比如,通俗问题数学化,复杂问题程式化等。而创新则是数学思维的根本。比如,在讲授“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时教师不是正面提出面、直线和角的关系,而是层层递进、自然渗透,老师首先拿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他们都有什么几何性质,学生自然能答出面、线、角,接着让学生找出有几个面、几个线、几个角,多少是显性的,多少是隐性的,从而提炼出“异面”这个概念,再提出“在这个正方体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描述的?”最后归纳到“角”来衡量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

2.积极探索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

学习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往往一加一大于二,班级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开发集体学习精神。一是让学习成全员模式,不但在学习興趣上,在课堂细节上也不忽略一个同学,所以,全面提问、分组讨论、全员小测等形式一定要在课堂有效展开。另外,就是强化活动课,不仅仅是常规的兴趣小组,如,数学猜想攻关小组等更可以强化集体意识。再有进行开放式教学,有效地将学生集中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形成一个个小团队,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小组竞赛、分头讨论等,能够很好地增强团队意识。

三、解决学生的矛盾和误区

解决教学其实就是解决人们心中的矛盾,也可以是疑问,同时将学位引导出误区,都是数学教学的反面行为方式。如在讲授等差数列时需要等差数列求和,老师出了一道既简单又繁杂的算术题:1+2+3+…+100=?看谁算得快,很多同学在纸上奋笔疾书,但有同学会脱口而出答案,同学都很诧异,说出答案的学过的速算法计算的。但老师这时就可以提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将学生的疑问和矛盾解开。另一个就是要帮助学生消除一些不良习惯,走出误区。出错在所难免,但好的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作为示范,比如学生经常会犯的马虎、解题不完整、题后不检查、不能应变思考等。一是允许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但不能放过认真剖析、科学引导的机会,让学生豁然开朗,记忆深刻。

四、将设疑解难点作为帮助学生提高的切入点

在高中数学中存在一些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解题过程,这是学生必须经过的疑问期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苦苦地学习数学,成绩却总是没有提高?一是没有找到学习方法,另一个就是有一些疑点、难点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甚至优秀生也存在自己的学习瓶颈。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一是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推理方面逻辑思维有问题,有的学生在替换方面没掌握技巧,有的学生在兼顾条件方面不够完善。还有就是要善意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就能发现对方的解题技巧和规律,将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积极引导,将高中数学课堂提升到一个新的模式和高度。

参考文献:

[1]高梦君.高中数学的引导教学法[J].陕西师范学院学报,2013(8).

[2]李丰浩.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活力调动[J].高中数学教研与实践,2011(6).

学好数学的五个方面 篇4

数学跟其他学科一样,也是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学好数学的基础就是明白定义到底说的是什么。比如数学中的平方,立方,绝对值的含义。我们知道平方就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当然立方就是三个相同的数相乘,绝对值就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数值,明白了定义的真正含义,也就走出了第一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解之二——实践

数学跟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就是不需要死记硬背,因为数学不考试问答题,而是计算这是最大的不同。怎么实践呢,具体的说一下。

数学的许多题都是从定义出发的,前面我说过,定义明白了,也就好下手了。比如合并同类项,先想定义,就是同类的项,简单点就是都有的那个东西,明白了定义,然后下手做题,当然就事半功倍了。

理解之三——勤于练习

前面我说过。数学不是背出来的,是用笔杆子算出来的。所以针对一个公式或者一个定义,只有把关于这个问题的题目多做上几道,自然的就运用和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义。因此对于数学,一定不要偷懒,只看不算,只有多动脑,多动手,这样才会更加灵活的学好数学。

理解之四——举一反三,综合运用

有的人说,一看到最后一道题就头大,不是说很难下手。而是你没有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的简答题都是运用好多知识才能解答,并不是只有一种知识点。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练习,把数学中的零散知识点真正学会,当你再遇到最后一道题时候,真正的会想到从哪里入手。之所以你不会做,就是还有知识点你没学会,没记牢固。因此大家通过我的简单介绍,相信以后对学习数学不会再偷懒了吧。

理解之五——认真

高中数学方面论文 篇5

摘 要:在高中,体育教学是指按照一定的大纲和计划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运动过程。体育教学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有效地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育设施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简单重复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重,老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会使高中生在进行高中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只能反复地重复已经掌握了的简单的运动项目和动作。长此以往,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抵制和反感的情绪。

2。教学观念落后

在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至今没能在教学活动中引起学校以及学生的重视和喜爱。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学校的领导仍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为主,没有将体育教学纳入教学重点。其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不能准确地理解新课标中体育教学的含义,以至于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体育特长和锻炼兴趣。

3。教学评价片面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中,老师往往以学生最后的体育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时,没有注重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努力以及运动兴趣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教学成为变相的“应试教学”。教师的这种片面评价,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还破坏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4。体育设施不健全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以至于在教育资源上的投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设施的不健全,不仅给体育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方面带来很大的阻力;同时,由于设施的不完备,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活动得不到顺利进行,既打击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还阻碍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体质的提高。

二、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对策

1。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比较欠缺,单一和枯燥的体育课程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不能够很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意义,也不能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学生的体魄。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广大的体育教师应该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设计。

2。改变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的优化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整个体育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首先,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讲述、示范这套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对动作的理解,进行动作上的探究,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动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该动作,把握其实质。其次,在学生动作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厉声呵斥,而是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该动作的弊端,同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

3。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完善体育考核制度。即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中,不再以单纯的最后考核成绩为主,同时结合学生日常表现以及自身的体育运动状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考核。这就需要教师能准确地掌握学生平时的运动状况和运动技能的接受能力。而且,在对学生考核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考核标准。这样,更加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4。完善体育设施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场地以及教学器材等基础体育设施不仅是学校正常开展体育课程的基本保障,同时还是发展学生运动特长的基础。因此,希望学校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设施对于体育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完善高中的体育设施。

总而言之,中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育教学看似简单,但是在新的要求下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充实自身的过程中应恰当地安排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合理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方法,真真切切地把体育教学推向全体学生,发挥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张远健。东莞市普通高中体育新课标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

桂成率。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6)。

高中数学方面论文 篇6

随着2011年中考帷幕的落下,又有众多学生将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高中对广大学生来说是人生一个新的考验,不管是学生们生理和心理方面,还是客观环境和承担的学习任务,较之初中阶段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能适应的则前进,否则就可能掉队。因此,学生们在憧憬新的学习生活的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以使自己顺利实现初高中衔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心理上的准备

1.作好吃苦准备

有些学生经过一番拼搏考上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入学后缺乏紧迫感。事实上升入高一,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以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树立起刻苦学习的意识,要有承受压力、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否则“轻松的高一”会让你付出难以挽回的代价。

2.正确对待“失落”

考上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以前在初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都有其可以值得称道的昔日“辉煌”。现在进入一个新集体,过去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不复存在,可能还不得不从原先的班级干部变成普通学生,这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失落”心理。这些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有失落感是正常的,说明你有一颗积极进取、不甘平庸的心,但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因此,学生们要学会摆正心态,以平常心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要正确定位,努力进取,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3.尽快适应新环境

高中阶段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学生们面对新的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学生们可以在暑假期间通过上网和结交校友了解高中学校的情况。另外要学习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艺术,要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的准备

1.建立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与初中相比,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如自习课、中午和夜自修时间,教师不可能时刻盯着你,如果没有一定的主动性、自觉性,没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就容易敷衍了事,出现对答案、抄袭作业等现象,这当然会引起学习成绩的滑坡。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高中生适应不良症,如有的学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没有意识到新的班级中高手云集,这样竞争结果稍不如意,就会失去自信,甚至一蹶不振。较之初中阶段学习,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综合性强、难度加大,学生学习不能再像初中时期完全依赖老师过细的讲解、“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来取得好成绩,而是要通过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式来获得成功。因此,学生们暑假期间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了解高中学习方法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则是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能力,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们要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建议暑假中看一两本介绍高中学习方法的书籍,先有一些理论上的认识,再逐步运用于学习实践中。

http:///

http:///

不少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苦恼不堪,但他们唯一聊以慰藉的是自己已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了,连节假日都用上了,殊不知这恰恰是学习上的一种误区。并非学习时间长就能获取科学的明珠,学习的现实已经或正在无情地把一批“用功”的学生推向深渊,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概括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要注重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三先三后”指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表现为每个学生对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培养。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学习的被动局面就有可能改变。有同学把“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叫做“加速运动”,无疑这是尝过这种学习方法甜头的同学的切身体会。“三戒三倡”指:一戒把学习当作苦役,缺乏学习兴趣;二戒过多过烂地死记硬背;三戒解题模式化。有人说:“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事,别人用亲身经历换来的经验往往不被后来者重视,而当他一旦用自己的经历再次证明了这些经验的时候,自己却又一次尝到了生活的苦果。”所以,看似老生常谈,却是被无数实践证明的经验之谈,需要我们认真领会。

学科知识方面的准备

学生们要想在高中强手如林的环境中成功超越自我,继续保持初中的荣耀,利用暑假做一些知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感悟的学科,建议暑假期间以阅读为主,可以读一些中外名著,并做好笔记作为资料积累。

数学学科最好对初中学过的二次函数、二次方程等问题作些复习回顾,因为这部分知识是和高中课程衔接最紧的,而且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如果这部分知识熟练,可以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复习基础上作些预习工作。

英语学科建议在暑假期间多看多听适合的英语原版电影及录音,加强听、说训练,最好能预习高一第一册的第一至第三课,自己查单词、听录音,最好将课文背下来,这样进高中后就有了“底气”。

物理学科初高中跨度较大,可以读一些物理科普的书籍培养物理学科思想,同时在复习初中力学、运动学知识的基础上再作一些预习。

化学学科建议复习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分类及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等知识。

有了以上知识储备,高一新生就会顺利度过初中与高中在知识上的衔接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希望学生们从心理、方法、知识等方面作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来源:http:///admin/16/200915215315.htm

高中数学方面论文 篇7

一一、认真分析, 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 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1. 读懂“主题图”。

主题图是新教材一个特点, 目的是把整个单元的内容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图、动物图、自然景观图等呈现给学生, 从而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通过主题图的教学, 为学生创设情境,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读懂教材的“主题图”呢?

首先, 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 是怎样反映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7页“四边形”的主题图, 它是以校园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其次, 这个主题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在“四边形”的主题图中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球场、通道、窗户, 正方形的地砖, 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 楼梯护栏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并从整体上感知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再次, 要读懂“主题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比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的主题图, 选取的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配以最能反映该地区特点、形象的图片, 渗透了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知识, 为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疏理教材的结构。

在备课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疏理教材的结构, 包括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一册书的知识结构、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一节教材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同册书横向的知识结构, 还包括不同年级纵向的知识结构。如在备课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时, 首先要引导学生复习前边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除法的意义”;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其次要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再次要告诉学生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及其应用”、“反比例及其应用”、“比例尺”。这样, 就把整个小学阶段有关“比”的知识串联整合起来, 形成一条很清晰的知识线。前边已经学过了什么, 现在要学什么, 后边还要学什么, 教师清楚了, 讲课时就不会糊里糊涂的跟着感觉走, 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二二、精心准备, 预设方案

预设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精心准备后的粗线条勾勒, 教师用框架式备课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走向,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创设教学情境要简捷。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让学生学习身边的、现实世界中的数学, 这无疑要求教师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学习素材, 通过创设简单明了的问题情境, 来引领学生学习数学。如: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数的速算,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妈妈到商店买球鞋, 身上有235元, 每双球鞋98元, 妈妈可以怎样付钱, 还剩多少元?学生想出了许多种付钱办法, 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付给100元, 再用135元加上找回2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235-100+2的算式。这样, 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探究出算的方法, 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 建立数学中凑整简算的思想, 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 培养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提高了以生活的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这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 思维更加积极有效。

2. 安排教学流程要有序。

教学流程是编排教学方案的关键环节。每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教学流程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层面上,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作为预设教案的重点。教学流程一般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反馈学习情况→巩固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学预设做到两点:一是思路要清晰, 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环节;二是思路要简明, 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便于操作。

3. 组织学生活动要有效。

开展学生活动要扎实、有效, 目标应直接指向数学本质, 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要重视让学生从数学层面上来体验、认识所学的内容;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 教师应注意两方面, 一是教师要挖掘教材潜在的智力因素成分, 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活动的良好情景, 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中, 不断发现新问题, 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二是在“学生活动”中不宜将知识全盘托出, 让学生被动接受, 而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究, 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 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 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调控,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又要针对差异进行点拨, 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 选择课堂练习要精练。

数学课堂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在练习的设计上, 不要搞题海战术, 应注重习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努力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让练习落在实处。教师可以精选一部分练习题, 也可以自编练习题, 一定要做到量少、题精, 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 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 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要重点知识重点练, 难点知识反复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要对比练,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 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多样性。应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对比题以及游戏题等, 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强化所学知识。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方面的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实验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可以使有机化学理论部分得以验证和深化。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是基本技术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性质实验以及制备实验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机化合物中相关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提纯的方法。

一、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

1. 实验装置比较复杂。由于有机化学反应过程有着较为严格的条件控制要求,因此有机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的仪器和操作手段比较复杂。

2. 条件控制要求严格。要想掌握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如果只注意有机物结构中发生反应的部位的变化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特别注意反应发生时的外部条件,比如温度的控制等。

3. 实验操作的难度较高。有机化学实验能否顺利进行,主要是看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这些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4. 实验方案的设计有难度。有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选择,需要考虑很多方面,诸如实验条件的控制、仪器的选用、生成物的分离等,遗漏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

二、实验探究策略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本人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如下(表1):

表1 “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在《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实施举例

课堂实录:设计实验来探究乙醇中两类氢原子活性的大小

……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结构并观察了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那么请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够验证乙醇与钠反应产生的氢气究竟是哪种?氢原子参与反应的呢?

生:开始思考,并且同桌小声讨论

师:大家的方案设计好了吗?

甲生:我是设计了两个对比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向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钠,观察现象;第二个实验是向无水乙醚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钠,观察现象。经过对比结果我发现无水乙醚与钠几乎不反应,说明烃基上的氢原子与钠是不反应的,而无水乙醇与钠可以反应产生气泡,也就可以说明是由羟基上的氢原子反应产生的。

乙生:我只设计了一个实验,就是向无水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发现可以反应产生气泡,而我们高一就已经知道金属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说明钠不与煤油(烃)中的氢原子反应。所以也就间接证明了钠与乙醇的反应实质上是与乙醇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反应的。

丙生:我的设计是一个定量试验,检测一定量的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的体积,通过实验结果乙醇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而不是2:5,从而说明是与羟基上的氢原子反应的。

师:三个同学真的很有想法啊,设计的都很不错!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们觉得这三种设计方案哪种最好呢?

丁生:我觉得方案二最好,因为这个方案最省事了。

生:大家纷纷点头认可,表示赞同

师:三个同学设计得都很好,其中第一个方案设计了对比实验,可以现场清晰看出结果,让实验结果当场呈现;第三个实验虽然繁琐,但是可以较为理性的定量测出结果,这种方法也是化学中常常要用到的;但是总体来讲,我跟

同學们一样认为第二种最简便,需要的实验药品最少,实验器材最少,所花时间也是最少的。

生:表示同意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乙醇和钠反应其实是钠和乙醇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反应的, 那么大家是不是应该分析出乙醇中的两类氢原子那类更活泼呢?

戊生:三个实验设计不论繁简,都可以推知是羟基上的氢原子比烃基上的氢原

子更活泼些。

师:分析得很好,那么既然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有一定的活泼性,那么究竟它还有什么其他的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乙醇的其他性质吧

……

案例评析

这节课在学生观察了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后,为了分析乙醇与钠反应产生的氢气究竟是乙醇中哪种氢原子产生的,从而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学生们果然不负众望,精心设计,有的做对比定性实验,有的做对比定量实验,还有的想到与以前已有知识联系起来省去一部分实验,最后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分析哪种设计最好,从而实现了问题的顺利解决。

上一篇:吃饺子作文600字下一篇:我爱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