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预防接种

2024-09-07

申请预防接种(通用8篇)

申请预防接种 篇1

申 请 书

源汇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

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在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疾控中心的精心指导下,精心策划,积极筹建,规范运转,主要负责我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4人,医师1人,专业护士1人,均持有卫生局统一发放接种上岗证。

申请预防接种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8月选择我中心预防接种儿童234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17例,男60例,女57例;年龄3个月~3.5岁,平均(1.84±1.52)岁。对照组117例,男65例,女52例;年龄4~4.5岁,平均(2.18±0.6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①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预防接种的目的和意义,嘱咐家长接种前后相关注意事项,既不要在发烧、感冒、抵抗力虚弱时接种或提前接种,也应注意接种后的卫生工作,改善儿童体质,并告知家长儿童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案。②心理护理:主动接触儿童,手轻抚儿童的头与手以获取儿童信任,促使儿童保持身体放松并主动配合接种;接种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并表扬和鼓励成功接种儿童的配合行为,将其作为其他待接种儿童的榜样,鼓励他们主动配合接种,并保证未接种的儿童不能接触到接种不满意的儿童;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建立亲切感,促使儿童主动、积极地配合接种。③接种环境:接种应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可张贴卡通、动画图片,或放置一些儿童喜爱的玩具,将室内设置成温馨的蓝色或粉色,以此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医护工作人员要务必做到“三查七对”制度,还应认真核对:姓名、疫苗名称、疫苗颜色、疫苗剂量、接种时间和针次、注射部位,根据不同疫苗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法。④接种后护理:接种结束后,嘱咐儿童家长接种0.5h后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若儿童在接种疫苗后24 h出现过敏性休克、晕厥、癔症等情况,立即打“120”进行急救;5d内出现恶心、发热、荨麻疹、腹泻、硬结、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医生应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嘱咐家长接种后保证儿童充分休息,少运动,多饮水。当儿童自觉注射部位瘙痒时切勿挠、抓,防止发生感染。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核实资料,对儿童进行常规检查;选取疫苗并打印注射单,宣传接种相关知识;儿童家长签知情同意书并接种;记录签名并嘱咐注意事项,留观0.5 h。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儿童的接种恐惧程度:当接种儿童轻度恐惧但不回避或未产生恐惧感时为Ⅰ级;当儿童产生恐惧感并尝试回避,但仍能顺利接种时为Ⅱ级;当儿童恐惧感强烈,尽力回避接种,需接种人员和家长强行接种时为Ⅲ级。并比较两组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包括接种意义、疫苗类型、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家长满意度包括讲解情况、接种技术、护理态度等。同时比较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7.0处理数据,利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间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儿童恐惧度比较:接种过程中,观察组儿童恐惧Ⅰ级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接种后,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抗病原体能力弱,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防治疾病意识的增强,预防接种疫苗逐渐成为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2]。然而,一些家长对预防接种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知,不愿意对儿童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并且,进入机体后的疫苗属于异物,不同体质的儿童因自身敏感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不良反应,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或处理不当,不仅可增加儿童的痛苦和家长的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医疗纠纷,从而影响预防接种疫苗工作的顺利进行[3,4]鉴于此,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和耐心讲解,告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定期对家长培训相关疾病预防知识,使家长全面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加预防接种率,避免儿童出现疾病感染的情况[5,6];同时对家长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促使儿童积极配合接种,避免发生医疗纠纷[7]。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应用效果。本研究所应用的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措施主要从家长宣传教育、心理护理、接种环境以及接种后护理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家长水平认识、医务人员的素质、环境等因素对接种效果也有影响,采取换位思考方式去缓和与解决矛盾,避免发生医疗纠纷;这不仅可丰富家长的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缓解儿童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获取儿童及其家长的信任,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还可改善接种结果,保证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过程中,观察组的Ⅰ级恐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恐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儿童的恐惧感,促使儿童配合接种,增加疫苗接种率,提高家长满意度,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临床记录资料234例。结果:接种过程中,观察组Ⅰ级恐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Ⅲ级恐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儿童,护理,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1]李燕荷,张丽君.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34-36.

[2]王洋.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分析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210-211.

[3]李建好,何焕燕,卢银娥,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33):7469-7470.

[4]程红梅.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32-133.

[5]黄晓宁.全程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43-344.

[6]田金云.全程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9(16):231-232.

[7]朱秀丽,代海平.浅谈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3):128-129.

申请预防接种 篇3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安全;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73-02

预防接种是将人工培育并经处理的病毒、病菌(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起到对相关疾病的预防作用[1]。儿童免疫能力弱,接受预防接种对保障其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但儿童年龄小,接种时配合度差,往往影响顺利进行。故为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与成功率,笔者将322例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322例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接种疫苗种类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将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61例,男85例,女76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2.47±0.83)岁;对照组161例,男86例,女75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2.48±0.81)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预防接种护理,了解儿童身体情况,向家长简单讲解接种步骤及注意事项,接种后观察儿童反应等。观察组则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接种前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告知接种疫苗的必要性,提高家长的重视度与自觉性;设立咨询处,详细讲解接种疫苗的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并解答家长疑问;防止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卡片,操作护士一份,家长一份,并讲解卡片内容。

1.2.2 心理护理 主动和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对其恐惧、不安情绪进行安抚,并积极鼓励;营造温馨的环境与氛围,保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维持候诊室安静,墙壁以儿童感兴趣的海报、字画等进行装饰;取得家长配合,对过分紧张儿童提前予以安抚。

1.2.3 注意饮食 提前告知父母,避免儿童于饥饿状态下进行接种,同时勿给儿童食用刺激性和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防止接种时发生不良反应。

1.2.4 环境卫生与无菌操作 接种室以84消毒液消毒(包括墙面、地板、桌面、椅子等),疫苗接种方每日消毒;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与手卫生制度。

1.2.5 疫苗与信息检查、核对 实行双人核对制度,仔细了解儿童近期健康情况,对有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及过敏性疾病者不予接种,并向家长说明原因;严格检查药品,包括名称、有效期限、药瓶是否有裂痕、药液有无变色、混浊、异物凝块等现象,并按规定方法充分溶解、稀释、摇匀后方予使用。

1.2.6 减轻疼痛 帮儿童摆放舒适体位,以斜卧位或环抱坐位为宜;动作需轻柔,控制好进针、注射及拔针速度;针对对年龄稍大者,护理人员可以讲故事、聊天等形式分散其注意力,年龄较小者则可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并轻轻抚触背部,缓解紧张感;对因紧张、饥饿或疲劳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者,可放低其头部,使其仰卧。

1.2.7 观察反应,离院指导 接种完成后,嘱家长带儿童静坐休息20min,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则予及时处理,离院前对家长进行注意事项指导,儿童接种后2d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瘙痒时避免用手抓挠,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配合度:儿童接种时较放松、不乱动、顺利接种为配合,反之为不配合;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分析 以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 观察组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0.68%、95.65%、98.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率 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11%、8.7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家长满意度 护理后,两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童预防接种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基本国策之一,对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起到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作用[3]。然而,部分家长因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对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危险因素存在错误理解[4],同时某些不良案例的发生使得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其对接种的认可度。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操作,提高技术水平,还应加强安全预防接种护理,从而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预防接种的健康、安全教育是实现预防工作的重要措施[5],通过设置咨询处、一对一讲解及发放知识卡片可对家长进行基本知识宣教,提高其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充分领悟其重要性,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并可在出现不良反应时予适当干预,不会慌乱[6];儿童接触陌生环境时多会出现恐惧、紧张心理,导致肌肉紧张与哭闹,为此,本院创造了温馨的接种环境,转移儿童注意力,使其感到放松舒适,且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儿童进行语言、肢体沟通,建立友好关系,接种过程中也通过正确摆放体位、针对性安抚措施等消除其恐惧心理,有效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减少断针等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7];疫苗质量是安全预防接种的关键因素之一[8],其涉及保存、领取及核对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疫苗仔细检查核对,现配现用,保证安全性,同时,接种环境的无菌、卫生也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细节护理,对儿童接种前后饮食方面加以提醒,指导离院后注意事项,减少感染等的发生,使家长能及时、正确的应对相应情况[9]。通过以上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0.68%、95.65%、98.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的8.70%降低至3.11%,同时,该护理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家长满意度评分明显提升。此结果与赵亚丽等[10]的研究结论一致,有效体现了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可有效提高儿童配合度和疫苗接种率,降低不良反应,增加安全性,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晁慧.社区小儿预防接种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77-78.

[2]程曼君,连庆华.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1503-1504.

[3]肖静,许建军,杨梅,等.南通市儿童计划免疫基础免疫合格率综合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1):970-973.

[4]曹巧林,雷永革,魏妮萍.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89-3290.

[5]隋凤湖,张艳玲,李振玲,等.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098-2100.

[6]吴锦珍,庄丽凰,周丽卿.预防接种纠纷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32.

[7]徐菊英,杨玉英,徐淑英,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24-425.

[8]江明.预防接种门诊感染控制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970.

[9]黄息凤.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10-1911.

[10]赵亚丽,陶慧,许婷,等.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2047-2049.

最全预防接种知识 篇4

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离开了母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易患麻疹、流脑、结核、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白喉、乙肝等各种传染病。而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染病后,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还能危及生命。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所以,儿童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二、家长怎样配合接种工作

孩子出生后或从外地迁入,要在30天内到所在镇卫生院防保科登记建簿,免费领取《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然后按照免疫程序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按时带孩子去打预防针,防疫医生凭证给孩子接种疫苗。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应按预约的时间打针或服糖丸,只有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才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预防接种证要妥善保管,丢失后要及时补办。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和学校将查验每位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

三、预防接种后要过多久才能产生免疫力

预防接种后,人体产生免疫力需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疫苗的种类、接种次数、接种途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疫苗初次接种后约需1-4周才能产生免疫力,但免疫力弱,维持时间短,而再次接种后,可在一周左右产生有效的免疫力,且免疫力强,维持时间较长。因此一定要按规定完成接种次数。

四、如何减少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发生?

一)、打“预防针”之前,家长应主动向接种门诊的检查医生提供儿童近期健康状况及既往免疫情况。

二)、打“预防针”之后,家长应使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2)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3)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4)多喝开水(除服脊灰糖丸外)。

五、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吗?

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的目的。但是,各种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大多无害,为一过性,2~3天可自行恢复。

多数情况下,一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我们称之为一般反应,也叫正常反应。

这类反应往往不需处理,一般 2~3天可自行恢复。

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生与一般反应性质及表现均不相同的反应,如无菌化脓、皮疹、颜面部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我们称之为异常反应。这类反应症状有时可能很严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无论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在大规模的人群接种中客观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六、您的宝宝在什么时候不能接种疫苗?

假如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时,专家建议不宜进行预防接种:(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 防接种。(3)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4)接种部位患有皮肤病时。

(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白破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8)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七、流动儿童怎么打预防针

流动儿童已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免疫服务。接种疫苗的种类也与常住儿童一样。凡未在原居住地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可到就近卫生院补种有关疫苗。流动儿童应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接种证是预防接种的有效证明,全国通用,在预防接种、入托、入学、出国时均要求出具接种证。流动儿童居住地发生变动时,应携带接种证或向原接种单位索取接种证明,并到新居住地就近的卫生院防保科建立卡、册及安排预防接种。

八、宝宝出生后 家长怎么做?

当您的宝宝出生后,若没有接种禁忌症,将在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首针乙肝疫苗,同时产科将发给您一张《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红联),您要凭此卡在1个月内携带儿童到居住所在地的接种门诊办理接种手续,接种门诊将为您的宝宝建立接种卡片和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以后,接种门诊将根据您提供的登记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儿童接种。每次接种,务必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门诊打印接种信息,同时不要折叠、揉损和丢失此证。接种证记录了儿童所有接种资料,宝宝须凭此证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若要出国,对方国家则要您书面提供本国的预防接种情况。

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材料(二)

一、儿童出生后即可接种卡介苗,用以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接种2-3周局部可出现硬结、红肿、继而破溃,最后形成疤痕,此为正常反应,不需处理。

二、儿童满2个月后服第1次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第一次服苗后间隔1个月服第二次,再间隔1个月服第3次,4岁时再加强服苗1次。服苗后无明显反应,服后半小时请勿喂奶或饮热水,如有呕吐请补服。

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儿童服用脊灰疫苗(俗称小儿麻痹症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满2、3、4月龄的儿童,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三、儿童满3个月后开始接种第一次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儿童传染病。第一次接种后间隔1个月接种第二次,再间隔1个月接种第3次,1岁半到2岁时加强接种1次,6岁时再加强1次白破二联制剂。接种后少数儿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痒,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全身微热,不适等,此种状况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硬结可用热敷(避免烫伤)。

四、儿童到8月龄时应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接种后少数儿童可出现短暂性发热或一过性皮疹,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五、乙肝疫苗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接种第1针,预防病毒性乙型肝炎。间隔1个月接种第2针,再间隔5个月接种第3针。接种后少数儿童有轻微发热,不需处理。

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成人仅为10%左右。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久。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

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预防。

2、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5、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7、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8、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9、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10、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六、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人,可以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

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2008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麻腮风、乙脑、A群流脑、A+C群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

入国家免疫规划。

预防接种查验制度 篇5

一、儿童入托、入学时,各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查验范围:全区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小学和初级中学学校所有入学(转学)新生,包括学期中转入及暂时借读的学生。

三、查验时间:查验工作在每年的秋季学生入托、入学时进行。

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麻腮/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包括A+C疫苗)和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接种情况。

五、查验要求:

1、各托幼机构和学校必须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学生入托、入学(转学)报名程序;

2、在报名须知中明确告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和依法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规定;要求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入托、入学前应到居住地(就近或学校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或补种完相关疫苗。

六、查验方法:

(一)学校在办理相关报名手续时,要求家长或监护人出示该学生的《预防接种证》和复印件。验证时根据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按照《2009年泸州市龙马潭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逐项填写《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免疫状况登记表》(一式两份)。

(二)查证时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应及时将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并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带学生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证。

(三)学校在完成查验工作后1周内将《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免疫状况登记表》签字、盖章后交一份给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

(四)如果学校委托预防接种单位查验的,学校应将《预防接种证》原件按班级清点后交给接种单位进行查验,接种单位查验完毕后1周内将《预防接种证》原件和《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免疫状况登记表》一并交给学校,签字、盖章后各存一份。

(五)儿童在完成补种(补证)后,应及时将补发的接种证或补种后的接种证交给学校复验,将补证或补种信息及时登记在《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免疫状况登记表》和接种证复印件上。为了便于统计上报数据,对于补证和补种的针次须用其它颜色的笔进行登记。

(六)对于因漏种疫苗种类或针次较多,不能及时完成补种的学生,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协助接种单位每月发放一次补种通知,督促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尽快完成补种。

(七)在完成新生入学、入托验证工作后,接种单位和学校应分别将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和《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免疫状况登记表》建立专门资料管理档案,存档备查。并于每年2月25日和7月25日前上报上学期查验总结。

七、为了加强该项工作的监督管理,每年的9月和次年的3月区教育局和卫生局联合组织一次传染病防控专项综合检查。

八、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学校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预防接种各种制度 篇6

一、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

二、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经常擦拭保洁,建立温度监测记录。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三、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四、所有免疫规划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保持库房清洁卫生。

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一、疫苗实行一个窗口专人管理,健全疫苗、注射器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注射器领发台帐,出入库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有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二、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的采购按照有关规定,由省级组织实施。

三、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疫苗的损耗系数及库存等制订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计划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严格按照《条例》有关规定购进第二类疫苗,严禁从无疫苗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购进疫苗。

五、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和使用疫苗和注射器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

六、预防接种单位每月月初将上月第一类疫苗、注射器使用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填写“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进度及需求计划报表”和“第二类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进度报表”,于每月5日前上报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预诊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种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

安全接种制度

一、接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通过计量认证)。

四、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种室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并做好消毒记录。

五、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台分别设臵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六、接种工作人员应仔细查验接种对象的接种证、册,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七、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目前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八、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效期等。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九、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厘米,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制定的第二类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接种。

十一、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帽。应将注射器具直接投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使用后的自毁型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实行入户接种时应将所有医疗废物带回集中处理。

十二、接种后及时在接种证、册或计算机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告知家长受种者接种后须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接种反应,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十三、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十四、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证、卡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2、凡本地0-7岁儿童必须做到一人一卡一证。

3、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4、预防接种证必须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逐级发放。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5、预防接种证、卡由实施接种的工作人员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规范、填写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以公历为准。

6、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接种卡由预防接种门诊集中专柜保管。卡片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7、接种单位至少半年一次对预防接种卡片进行整理和核查,对迁入、外来和漏卡的儿童要及时转卡和补卡;对重卡、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卡片童要剔卡,接种单位要另行妥善保管。

8、发现卡片有接种日期记录错误者,应及时纠正,发现漏种者及时通知或上门核实补种,保证卡、证一致。

9、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10、及时将儿童接种情况录入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库中的儿童信息与卡、证一致。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实行按旬、周(日)定时定点接种。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三、使用《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四、及时为本责任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信息卡、发放预防接种证:儿童出生后1个月要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信息卡。

五、预防接种证、信息卡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转入迁出手续。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疫苗。

六、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上岗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

七、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八、接种结束后须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信息卡,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九、预防接种门诊每月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申请预防接种 篇7

关键词:预防接种,短信提醒系统,效果

预防接种是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随着我省免疫预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疫苗使用的品种和数量以及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预防接种门诊传统疫苗预约通知已不能满足目前预防接种工作需要。 为促使家长了解儿童预防接种情况, 提高儿童疫苗预约通知效率, 我省疾控中心开发了“疫苗通” 疫苗短信提醒系统。“疫苗通” 预防接种短信提醒系统于2012 年11 月运行至2013 年7 月已累计发送短信1 500 余万条, 为了解该系统目前运行状况, 并评价其对预防接种的影响, 特开展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截至2013 年8 月30 日, 河南省所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家长。

1.2 方法

河南省所有省辖市每个县 (市、 区) 随机抽查城市和农村预防接种门诊各2 个 (不足4 个均抽取) , 预防接种门诊从最近一个接种日所接种儿童中随机抽取有 “手机号码” 的儿童家长, 采用电话采访方式回访至少20 条有效短信 (有效短信是指家长收到“疫苗通”短信, 并且该短信接收方确为目标儿童家长, 且家长接受并完成采访的短信) 。

1.3 调查内容

调查电话采访的内容为家长是否收到疫苗预约短信通知, 疫苗预约短信内容是否正确, 收到短信后是否做出有关预防接种的行为, 家长对 “疫苗通” 短信系统的评价, 意见及建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 和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分类资料利用 χ2检验, 有序分类变量的比较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 P=0.05, 多组分类变量之间的两两比较时, P’= (n为组数) 。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访电话15 004 条, 接通率为87.37% (13 109 条) , 短信收到率为82.95% (10 874 条) , 短信内容正确率为94.58% (10 285 条) , 62.23%的儿童家长接到短信后会接种, 11.19%的儿童家长会查看接种证了解预约接种时间。 未接通电话的主要原因为无人接听和停机, 分别占41.21%和18.05%。

条 (%)

2.2 不同地区 “疫苗通”短信情况

城市地区电话接通率高于农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但是接通电话后不同地区收到短信率相同 (P=0.098) 。 农村地区家长接到短信后采取预防接种有关行为率高于城市地区 (P=0.004) 。 不同地区对 “疫苗通” 服务满意程度不同, 城市满意度更高 (P=0.000) , 见表1。

2.3 不同通信公司 “疫苗通” 短信情况

不同通信公司号码电话接通率不同 (P=0.024) , 移动号码接通率最高 (87.67%) 。 不同通信公司短信接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经过两两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同通信公司用户短信的正确率和儿童家长收到短信后采取的与疫苗接种有关的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不同通信公司用户儿童家长满意度不同 (P =0.000) , 电信用户满意程度最高, 见表2。

2.4 预防接种单位手机号码收集录入情况

我省2 岁以下儿童手机号码填写率为83.87%, 城市地区手机号码填写率 (87.19%) 高于农村地区 (80.8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见表3。

2.5 “疫苗通”对含麻类疫苗及时接种率的影响

“疫苗通”短信系统开通后比开通前含麻类疫苗及时接种率有所上升, 麻风疫苗及时接种率由70.98% 上升到73.33%, 麻腮风疫苗及时接种率由68.45%上升到72.99%。

3 讨论

根据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每个0~6 周岁的儿童期将得到22 针次免费疫苗接种, 疫苗不仅种类和剂次多而且剂次间间隔长短不一, 儿童家长常会搞错疫苗种类或者忘记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 我省开发的 “疫苗通” 疫苗短信提醒系统依托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省级平台, 依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为每个0~6 周岁儿童定制短信提醒内容并自动生成预约 (或逾期未种通知) 短信, 儿童在进行下一剂疫苗接种时提前免费给儿童监护人发送疫苗接种通知短信, 提醒儿童监护人及时到所在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接受相应剂次的疫苗接种。 我省 “ 疫苗通” 短信内容为:“温馨提示: 您的宝宝近期需接种第×剂××疫苗, 请检查孩子的接种证, 按预约的时间带宝宝到指定预防接种单位咨询接种事宜”。

目前, “疫苗通”短信系统短信收到率不高 (82.95%) , 但是只要收到预约短信, 大部分家长 (93.80%) 都会采取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积极措施。 根据地区分析, 城市地区电话接通率 (88.58%) 要高于农村地区 (86.28%) , 未接通电话的主要原因为无人接听和停机, 分别占41.21%和18.05% , 农村地区手机号码停机比例 (31.61% ) 要高于城市地区 (15.38%) , 农村地区家长更换手机号码要比城市频繁。城市和农村地区短信收到率相同, 这说明我省信息化系统在不同地区只要录入正确的手机号码均可以正常接收 “疫苗通” 短信。 农村地区短信正确率要高于城市地区, 可能是因为城市地区流动儿童较多, 儿童在信息化系统中经常发生数据迁移, 造成平台上的数据与实际接种不符, 造成短信正确率较低。 同时, 农村地区家长接收到短信后更加愿意采取与疫苗接种有关的行为, 农村地区家长依从性更高。

条 (%)

*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2个手机号码录入错误为空号。

人 (%)

不同通信公司调查结果显示, 电信用户短信接收率最高, 但经过两两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通信公司用户短信的正确率和儿童家长收到短信后采取的与疫苗接种有关的行为无差异。“疫苗通” 短信系统可以给不同通信公司号码正常发送短信, 不受通信公司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及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和儿童家长反馈, 发现目前“疫苗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 手机号码更换频繁。 “疫苗通”短信系统依赖于手机号码, 儿童家长的手机号码更换频繁 (尤其是农村地区) 将严重影响“疫苗通”的效果。 (2) 市级平台对 “疫苗通” 短信发送有一定的影响。 (3) 客户端手机号码填写情况。 我省2 岁以下儿童手机号码填写率为83.87%, 提高手机号码填写率将有助于短信的发送。 (4) “疫苗通” 短信通知内容不准确。 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家长收到的短信内容与实际接种预约疫苗不同。 主要体现在联合疫苗替代, 接种联合疫苗后, 被替代疫苗仍发送短信, 疫苗主要集中在流脑A+C结合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和四价流脑疫苗。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 “疫苗通”的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预防接种门诊 (尤其是在农村) 应对儿童家长进行 “疫苗通” 短信的知识教育, 告知家长如更换手机号码应及时到相应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更新。 (2) 提高儿童家长手机号码录入率。 (3) 进一步完善市级平台, 及时准确地将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推送到省级平台。 (4) 制定合理科学的联合疫苗替代规则。 根据疫苗使用说明书, 制定统一的联合疫苗替代规则。

“ 疫苗通” 短信系统运行以来, 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大多数家长收到短信后会及时采取与预防接种有关的行为, 短信提示有助于促进儿童监护人对疫苗接种的依从性[1], 开展催种服务将对提高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作用十分明显[2]。 以短信代替电话, 信息准确, 方便快捷易行, 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减少纸张等办公用品开销[3]。“疫苗通”短信提醒系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作, 是对我省目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补充, 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疫苗预约通知效率, 提高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免疫规划服务质量, 而且进一步拉近了免疫规划工作与儿童家长的距离, 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目前“疫苗通”系统仍存在一些技术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在保障“疫苗通”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应不断优化, 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云.用手机短信提示外出儿童按时接种疫苗的体会[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5 (2) :133.

[2]王莉莎.催种服务对提高麻疹类疫苗接种率的作用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 2012, 299 (4) :51-52.

接种疫苗 预防水痘  篇8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能够通过呼吸道或飞沫传染,所以很容易在孩子之间快速传播。目前防止水痘传染的一般方式是隔离,但是患儿在表现出症状的前两天就已有传染性,所以隔离不能完全阻断水痘病毒的传播。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彻底的为孩子搭建一个预防水痘的保护网,将病毒拒之身体之外。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规定所有的成人和儿童都必须接种水痘疫苗,而在我国水痘疫苗还未纳入计划免疫的范围。需要家长主动选择水痘疫苗为孩子接种。

孩子只要达到1岁以上,就可以接种水痘疫苗了。水痘疫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疫苗,对水痘病毒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而且保护作用可以长期存在。目前水痘疫苗在大城市的幼儿当中普及率很高,有国产和进口的不同产品可供选择。进口的水痘疫苗上市时间久,从保护效果评估和安全性监测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生产设备、原材料,稳定性方面都略胜一筹。但是进口疫苗价格相对较高,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条件选择使用。

特别提示

全球知名的疫苗研发生产企业——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在中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水痘疫苗,妈妈们可以在各疫苗接种点向医生咨询相关信息,还可以登陆“家庭疫苗”网站或拨打“家庭疫苗”热线向疫苗专家进行咨询。

上一篇:加强新社会阶层整合的对策思考下一篇:辅导员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