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

2024-06-21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精选9篇)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 篇1

转发市金融办《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

点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方案》已经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转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00九年五月十一日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方案

市金融办

(2009年4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对金融资金吸纳力度,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金融需求,根据《山东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方案》和本市实际制定该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大三农、新三农”的思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运行规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优化服务环境,在努力促进农业增发、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的同时,不断加快金融业自身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核心作用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金融产品创新主要以市场化为导向,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动态地发现产品、创新产品,实现金融跟踪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对于政府倡导的农村社区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集中运用等,给予相关的金融产品以风险承担或者财政补贴,以调动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因地制宜。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以适应当地、现时经济发展为根本,乡镇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可以有所不

同,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重在实际效果。

(三)坚持优化服务和风险可控。积极运用现代商业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进和提升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意识和信用维护意识,审慎稳健开展金融创新,合理分散金融风险。

三、试点内容

(一)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原则上凡不违反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主要包括:

1、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农民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可以用已经取得房地产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权属证书(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农村住房,进行抵押向银行借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2、蔬菜大棚抵押贷款。农民因生产需要,可以新式蔬菜大棚作抵押,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和大棚建设资金贷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3、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因生产经营需要,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向银行借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4、土地流转收益权抵押贷款。养殖业户、种植业户因生产经营需要,可以村委出租、发包本村土地收益的分红或出租个人承包地经营权所得收益为抵押,向银行借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5、林权抵押贷款。林木种植业户,可以林权抵押,向

银行借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6、农业生产设备抵押贷款。农民因生产需要,可以农业生产用机器、拖拉机、收割机等设备抵押,向银行借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7、其它可用于抵押的财产及其权利。

(二)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联合信用贷款。鼓励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利用社区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体系,积极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和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批发或转贷方式间接参与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信用协会、信用合作社等信用共同体的合作,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积极探索发放满足信用共同体成员金融需求的联合信用贷款。

(三)大力发展基于订单和保单的金融工具,提高农村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分散农业信贷风险。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业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围绕形成订单农业的合理定价机制、信用履约机制和有效执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业订单贷款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信用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探索发展“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保险对农业和涉农信贷的补偿保障作用,有效防范和化解涉农贷款风险。

(五)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通过社区金融服务站等方式,贯通农村的金融服务通道,使农民需求及时变成金融产品,增加农村贷款投放,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咨询、代理等业务。

四、配套措施

(一)实施货币信贷政策倾斜。人民银行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建立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

(二)实施市场准入扶持政策。按照“宽准入、严监管”和“区别对待”原则,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基层机构网点布局调整方面实施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对风险可控的业务实行备案制,实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扶持政策。

(三)建立完善抵押贷款登记管理机构。对于用于抵押贷款的农村住房、蔬菜大棚、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收益权、林权、农业生产设备等,需要有相应的登记管理机构和确认程序。

(四)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政府财政每年按照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新增额的5‰,对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补偿,也可对涉农企业与农户的贷款进行贴息,或者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为提供涉农业务的保险公司和参保企业、农户提供部分保费、经营费用和超赔补贴。

五、组织领导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 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正规金融,农村非正规金融,金融创新服务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村金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构建完善的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12年7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启动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目前温州已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核心,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协调的,农村正规金融和农村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是受到制度缺陷和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众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研究了温州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国内外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经验研究

1.1 国外发展经验研究

关于新农村建设,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经验对于温州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农业保险四部分组成。农业在欧洲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发展经验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欧洲国家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通过管理和控制欧洲农业农村基金,把农村发展公共基金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欧洲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同属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国情与我国相似的印度,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非常具有代表性。印度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多层次、多局面的农村金融机构间既分工又合作、优势互补,所以印度的农村金融的发展得到了保障。孟加拉国的新农村建设也获得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大力支持,当前孟加拉国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有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大类。其中,非正规金融的覆盖率比正规金融大,充分发挥了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作用。

1.2 国内发展经验研究

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一直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的廖凤华(2010)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现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实际运作中隐藏着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缺陷,特别是农村金融风险分散的功能和金融发展自身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的释放,主张从信贷服务体系、融资服务模式、风险管理业务等方面来提高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北大经济学院的王曙光等(2010)重点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他们的研究发现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明显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他们提出通过综合的金融手段来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认为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充分利用不同层面的金融手段来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中国建设银行的吴霞红(2010),也强调指出针对农业信贷投入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村保险严重缺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建立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来解决有限与滞后的金融服务之间的矛盾。

最后,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已经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强烈呼吁建立相适应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以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张杰(2003)为代表,从功能和制度供给的角度探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并以此探索非正规金融在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继续发展的必然性。但是他们也指出如何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的农村金融身份,充分发挥其对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作用,始终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难题之一。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研究

温州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温州市农村金融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相对而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温州已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分工协作,农村正规金融和农村非正规金融服务体系并存的格局。其中,正规金融包括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非正规金融包括民间借贷、融资担保体、资金互助社等。

2.1 温州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全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总人口中33.98%以上是农业人口。2015年温州市GDP为46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年财政总收入677.9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45.5∶5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101.53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395.07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80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8158美元),增长8.8%。

2.2 温州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现状

温州市农村金融机构现在鹿城、龙湾、瓯海3区和乐清、瑞安2市及永嘉、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洞头6个县全面覆盖,共有营业网点近500个,网点绝大多数都位于农村地区。其中,便民服务网点111家,助农取款服务点2700多个,农村正规金融服务覆盖面达到73%。温州银监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和增量居全市首位,实现净利润26.56亿元。截止2015年3月末,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6.63亿元,贷款余额1307.94亿元,不良贷款余额26.03亿元,不良贷款率1.99%,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低位。

2.3 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服务现状

通过农村普惠金融的不断探索,资金互助会、小额贷款公司及融资担保体、合作社信用部等各种各样的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诞生成为正规金融的一种补充。温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办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累计组织2192亿元支持新农村建设。随着温州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名为“合作社信用部”和“融资担保体”的两种创新融资模式在温州各农村地区扎根发芽。截至目前,温州平阳县农业产业联合会作、苍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及鹿城农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成功组建了29家融资担保体,筹集担保金195万元,已为62家农业企业争取贷款1.2752亿元。温州现有24家合作社信用部,共为689个农户,涉及水稻种植、茶叶种植、番茄种植等行业的担保资金7797万元。这两种适应农村区域特色的创新贷款方式,运行至今尚未发生一笔坏账。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状况研究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阐述温州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破解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困境。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发现温州农村金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中金融需求和供给不相适应。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状况,再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状况。

3.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研究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温州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主要分为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公共事业三类。随着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逐渐实现,农户的借贷需求由生产性需求向生活性需求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户的生产性需求往往集中在中长期的资金需求。同时,除了基本金融需求外,农户对于结算、汇兑、市场波动情况、保险等全方位的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也会有所上升。

发展现代农业是温州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从借贷资金的规模上来看,大多数农村企业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来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及其保障稳定的资金供给。

温州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业科技的推广都需要大量的、多样化以及长期的资金投入。温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缺失、农业科技水平薄弱,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资金筹措功能,通过各类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注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政策方针。

3.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研究

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角度出发,温州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

在新农村建设中,正规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供给的主力军。在农村金融中,农村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没有改变,但是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品种单一、资产质量不高、经济规模小,无法满足全部农村经济的借贷资金需求。商业性金融机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逐渐从农村市场撤离,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单一、实力薄弱,服务覆盖面较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只提供储蓄服务而不提供贷款,严重制约了资金的流动发展。

另外,非正规金融组织机构适应于农村分散的经济模式,其表现形式有小额贷款公司、私人钱庄、典当、民间自由借贷、担保公司等。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非正规金融组织颇为流行。调查显示相对于正规金融融资,43.3%的温州农户倾向于选择非正规金融融资渠道。非正规金融供给活跃、借贷成本低、条款灵活,但是非正规金融的逐利投机性很强,隐藏着极大的风险。目前,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缺乏法律保障,还不具有合法的经营身份,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循环的资金又无法有效监管,其隐含的风险制约着非正规金融组织对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的作用。

4 创新温州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温州农村经济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好农村金融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温州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保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温州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构农村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建立分层次、覆盖广、监管有效、普惠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4.1 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银行的定位,不断拓宽银行业务范围,加强政策性金融对温州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中国农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在温州县域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在农村增设营业场所,创新农村担保方式,开拓农村金融市场业务,服务好新农村建设。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大发展力度,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温州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大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增加服务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增强支农实力。

要不断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有序发展适应温州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培育民营商业银行、农村社区银行以及村镇银行,以活跃县域金融活动,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层次构建。

4.2 引导并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是对正规金融的辅助,要客观对待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关键在于通过法律约束和政策指导,引导其资金向合理性方向流动。温州市委、市政府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并逐渐将农村非正规金融置于政府的金融监管之下。同时,严格管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违规违法的民间金融业务活动坚决予以取缔,构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4.3 加强农业保险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的脆弱性,温州市委、市政府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体系,分散和转移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农业保险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相关的财政补助或优惠政策。还要开拓农业保险市场,吸引和鼓励各类资金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和设立政策性农村保险机构,加快温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4.4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农村金融监管工作对农村金融改革起到关键作用,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要求相适应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在一行三会和地方金融办等监管主体的基础上,创新监管模式,成立行业自律组织,补充政府监管。完善相关农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建立有效性、持续性的金融监管标准体系,可以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经营。在完善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下,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充分发挥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作用。

4.5 积极创新

温州农村金融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就必须为农村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温州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恶意逃债、恶意拖欠的行为予以惩罚和规范。同时,面对社会信用意识淡薄,政府要积极推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的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5 结论

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对温州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温州市委、市政府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符合温州实际的农村金融策略。同时,构建相应的农业保险体系,不断创新农业保险的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政府应该加强支农惠农财政支出,促进资金向县域内流动,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标准体系。最后,政府要加大诚信激励,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贺成福.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J].财经界,2014(21):23-28.

[2]廖风华.对绵阳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的探讨[J].西南金融,2010(9):55-58.

[3]王曙光,王东宾,慈峰.城镇化的目标定位与金融支撑体系[J].农村金融研究,2010(7):55-55.

[4]吴霞红.浅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商界,2010(12):25-25

[5]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0-120.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 篇3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创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把农村的發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转折。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将全面展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尤其是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协调,农户企业的金融需求与金融的有效供给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矛盾突出。

1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中,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县城以下的村镇设置了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供给单位,农为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对当前农村金融有所供给,但由于其先天不足,大部分资金上划到省市分行,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而农村信用社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包袱沉重,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支农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

1.2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普遍较低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仍处在较低层次、低效率阶段。金融机构受贷款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发放小额贷款为主,支农贷款品种相对较少,额度较小,仅能满足部分农户简单的种养业资金需求,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1.3 针对贫困人口的公益小额贷款机构基本空白

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低,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而商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和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对这部分人的信贷需求并未设定在信贷支持范围之内。当前又无专门针对贫困人口的公益性小额贷款扶贫基金,对其提供金融支持,致使贫困人口越来越穷,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1.4 担保机构缺位

当前,普遍存在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而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和中小企业不能提供银行所需的抵押品。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是成立贷款担保公司。目前,成立的担保公司主要是企业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农民并没有担保公司认可的反担保财产,致使一家一户为主的农户很难得到担保公司的担保。另外,担保公司的经营方式加重了农户或中小企业的负担,农民的贷款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5 农业保险缺失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遇到自然灾害或重大疫情,农民会血本无归,从而使农村金融机构形成大量不良贷款。做为农业生产重要保障的农业保险,由于其高风险,低利润,商业保险机构根本不愿涉足。这给农民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1.6 金融机构创新不足

目前,做县域经济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主要业务品种仍囿于存、贷、结算等传统的业务。但由于软硬件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结算渠道不畅,已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网上银行、银证通、票据业务等新业务发展十分缓慢。

1.7 金融生态环境恶化

良好的政府信贷支持系统和高效的司法制度能有效降低银行和农户、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县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司法部门在维护金融债权方面支持力度较小,甚至借企业改制、破产等手段逃避金融机构债务。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型金融企业,不是国家强制机构,对借款人逃避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行为无强制能力,从而使债务人违约成本过低,进而使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历史包袱沉重,积重难返。

2 针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应该采取的措施

2.1 引进、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形成充分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在全国设立之势方兴未艾,地方政府应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依法设立新型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多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应当继续深化改革,可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从而提升其形象,提高其效率,真正使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2.2 引入国家扶贫基金解决贫困人口的贷款难问题

国家扶贫基金会是专门针对贫困人口发放小额贷款的公益性组织,该机构有多年的贫困人口小额贷款经营经验,且不以盈利为目的,是当前较为正规的扶贫组织之一。国家扶贫基金会对于解决贫困人口贷款难,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

2.3 政府主导统筹农业保险发展,消除农民投资和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由政府主导统筹农业保险和政府救济,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拓农村市场,创新保险品种,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的有效方式,扩大农业保险参保基数,使农民向农业投资和银行发放农业贷款能够实现风险可控,保本经营。

2.4 完善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

抓紧建立健全县域信用担保机构,一是大力发展地方政府参与出资的信用型担保机构;二是积极培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商业化运作程序组建的商业型投保机构;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农户自发组建,自我出资,自我服务,自担风险、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型担保机构。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落实配套措施和办法,做好农业担保贷款的发放,切实解决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2.5 加快建立征信体系、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改革农村金融生态

一是由政府主导建立信用信息库,完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以及农村金融机构间共享和协调的平台,降低银行的征信成本。二是加强对农民法律和诚信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三是司法部门依据国家赋予的强制力对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的赖债户实行强制执行措施,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对赖债户进行打击,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从而形成农户、企业讲诚信,不讲诚信就会受到经济、法律制裁的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2.6 改进服务水平,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体系,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农村金融创新首先是金融产品的创新。一是农村机构应适时推出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信贷产品,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票据质押贷款等业务品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二是扩大农村消费信贷,设计出与农民消费特点相适应的医疗消费贷款,个人委托消费贷款,住房装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业务。三是加大对公事业单位贷款的支持力度,积极向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四是以推进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系统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支付系统建设,为农户提供多层次,高效率的支付清算服务。五是创新农村信用社的“信通卡”支付功能,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神州。

2.7 构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支撑体系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 篇4

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事处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013291598.aspx?ArticleID=13dbf709-aa05-4218-85d7-b757d5ce7ddc麻城市龙池街道办事处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16488056.aspx?ArticleID=a8fe6a55-375d-4c1b-aa61-c9512fa2800a麻城市南湖街道办事处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20498698.aspx?ArticleID=79ffa448-0704-4227-b30a-b165b70fbe22麻城市黄金桥开发区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24419033.aspx?ArticleID=9fad9db3-0b2b-41e3-a90c-002c0a4fc34c麻城市中馆驿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28538419.aspx?ArticleID=814d0911-183d-495d-bbd6-622f6dbff265麻城市宋埠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32521719.aspx?ArticleID=ee5ef14c-7e70-4914-ad46-9a6963e220cd麻城市歧亭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34295882.aspx?ArticleID=0a6adb38-5ea3-4b00-8ba2-e440e9d458ab麻城市铁门岗乡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35461932.aspx?ArticleID=c0c3c866-a9bc-4485-80b2-5c2f246e1ab3麻城市白果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37273280.aspx?ArticleID=5e52b0a9-581f-4c0b-a6de-b092d1f0ad71麻城市夫子河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38241997.aspx?ArticleID=de 378278-a1f6-4ec3-91b1-1407a0fb9e4a麻城市阎家河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39318520.aspx?ArticleID=cc0e09df-26b7-45fa-aa2d-9427179ad77d麻城市三河口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41140962.aspx?ArticleID=4a0c3938-bcca-416c-9c7a-470592239705麻城市龟山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46044232.aspx?ArticleID=e875aefd-d1e4-441b-adbe-544a84e7e184麻城市盐田河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49537069.aspx?ArticleID=03f8c515-0a0e-48b7-96df-e72b6ff65222麻城市木子店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51037028.aspx?ArticleID=c 190840b-62c1-40d7-bfa7-96c4a061c3c4麻城市张家畈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52008402.aspx?ArticleID=61ce862b-f7c6-4d72-ab0e-61b 650676972麻城市黄土岗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53065395.aspx?ArticleID=9432e081-312c-49bd-964c-cacc3bde0136麻城市福田河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54158324.aspx?ArticleID=27e82251-602f-4568-aed3-a63e1eaeabe9麻城市乘马岗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55186413.aspx?ArticleID=c976de7f-65d4-4c13-959f-8de33a 200626麻城市顺河镇辖区村庄规划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456058104.aspx?ArticleID=9aa2ca39-87ef-4672-a0e5-e097bc22b4ff麻城市2010年村庄规划建筑立面方案/Web/Article/2011/01/28/1607378132.aspx?ArticleID=f7a4b02f-25fa-435c-86da-df014f3cc7ee好像打不开哦!好像打不开哦!还是发连接吧.d-99d3-cbdfa6280b94一定要看连接.d-99d3-cbdfa6280b94我市规划项目引来海内外专家2009-6-30 0:00:00 6月29日,美国W&R国际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一行3人,在美籍专家托德先生的率领下,对我市公开向国内外进行概念性规划招标项目-西城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麻城市2010年(新农村)村庄规划方案!,规划方案《麻城市2010年(新农村)村庄规划方案!》。这家公司是我市向海内外公布项目招标方案后前来实地考察的又一家拟投标单位。西城新区规划东起闵五路,西至中馆驿镇,南起举水河,北至沪蓉快速铁路,面积约53平方公里。新区将建成我市加工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园林新区。上午,专家在市规划局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往西城新区项目所在地,查看地形地貌,周边村庄及建筑、设施分布等情况,在麻城北站,了解了金通湾规划情况。西城新区规划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结合麻城实际,为促进麻城跨越发展,率先崛起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具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强调设计思路的创造性、超前性、打造麻城市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新名片。当天市规划局负责人向专家介绍了麻城的基本情况,提出要以开放的眼光和思路,以走向世界的胆识规划新区,并就规划设计理念与专家进行了交流。这是我市用开放的思维、超前的眼光来谋划城市建设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推动麻城科学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水平、出精品、树形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期待新农村!日本规划专家考察我市西城新区等项目建设2009-6-24 0:00:00昨天,日本株式会社I.N.A新建筑研究所--上海事务所规划设计专家一行4人,在日籍专家西林和文的率领下,对我市公开向国内外进行概念性规划招标--西城新区、孝感街和文化旅游中心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市规划局和规划设计院负责人全程陪同踏勘。市长李开寿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李红亲自接见了专家并参与了座谈。市长李开寿向专家们介绍了麻城市情和西城新区、孝感街和文化旅游中心规划设计的要求,并就规划设计理念与专家进行了交流。这是我市用开放的思维、世界的眼光来谋划城市建设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推动麻城科学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水平、出精品、树形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篇5

随着黑龙江省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化,黑龙江省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组织方式优化、物质装备先进、服务保障有力、产业体系完善的新型农业局面。现代农业形式下形成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具有多频度、多层次的特点,黑龙江省现存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问题亟待解决。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无论在金融服务质量水平上,还是金融制度环境方面,都无法满足我省农业发展的需求。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进程存在相对较大的滞后性。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弄够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因此,研究现代化大农业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对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以及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制约农业主体融资的因素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非现金支付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项便民、惠农工程,该工程通

过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乡村布设POS机及自助终端设备,开通跨行小额取款、查询、电汇、转账、代理缴费等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设立,对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方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支持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背景

针对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人民银行总行从2010年3月起先后组织重庆、山东、浙江、湖南和陕西在辖区内选择2-4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试点开展助农取款,通过布设价格相对低廉的POS机或电话支付终端,延伸银行金融服务触角,解决持卡人的取款、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人总行于2011年制定并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银发„2011‟177号),明确在2013年底前实现助农取款在全国农村乡镇、行政村的基本覆盖,满足偏远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需求。所谓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取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助农取款

-1-服务推广以来,业务内容不断扩充,逐步转化为业务更为丰富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契合了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推动落实中央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成效日益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现状

我市于 2014 年开始着手开展辖内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工作。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政策指导下,我市辖区内金融机构(主要是农行、农商行)在乡镇行政村设立了大量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开展POS机小额提现、农民刷卡领取涉农补贴、代缴费、转账和余额查询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民群众,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环境。

我市农商行2014年6月建成全市第一家 “助农取款村村通”特约商户,截止2015年底,已实现句容行政村全覆盖。开展的业务主要有小额取现、代理公共事业缴费、兑换小额货币及相关金融知识宣传。业务现状:今年上半年,助农取款特约商户共交易xxx万笔,交易金额xxx万元,其中:小额取现笔数xx万笔,金额xx万元;转账笔数xx万笔,金额xx万元;刷卡消费xx万笔,金额xx万元;代理公共事业缴费xx万笔,金额xx万元。反假币宣传121次,小额零币兑换7241次。费用补贴:一是根据交易情况给予手续费,按取现千分之三,缴费单笔xx元。二是根据交易规模给予商户额外补贴。月均帐务交易达xx笔不足xx笔的,奖励特约商户xx元/月;月均帐务交易达xx笔不足xx笔的,奖励特约商户xx元/月;月均帐务交易xx笔以上,奖励特约商户xx元/月。

我市农行2014年10月初开展助农取款业务,即“金穗-2-惠农通”工程,目前,句容农行拥有3个经镇江农行核准、句容人行批准的五星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业务现状:今年上半年,句容农行在全市设立了xx个惠农通服务点,共发生金融交易xx笔,金融交易额xx万元,其中:小额取现xx4笔,金额xx万元;转账xx笔,金额xx万元;刷卡消费xx笔,金额xx万元;代缴费xx笔,金额xx万元。费用补贴:按季度发放,商户月均操作达3笔不足100笔,每月补贴100元,超过100笔的每增加一笔多补贴1元,单户每月补贴金额300元封顶。今年上半年共支出费用补贴68100元。

今年6月,我市中行潘冲村益农信息社暨中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顺利开业,这是句容中行在助农服务点的基础上,根据地区实际,结合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验点,以与益农信息社和农村淘宝店共同经营的方式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开业当天实现办卡400余张,业务开展较为顺利。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方面

1.发展不平衡。网点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由于都在同一村内选择特约商户,几家银行可能会在同一村内建立多个“助农取款服务点”,甚至一个农户放臵 2-3 台多家金融机构转账终端,造成在相对发达地区“重复设点”、“叠加设点”情况普遍存在,造成机具的浪费、闲臵,而在一些人数较少、位臵较偏的村落,则可能无金融机构去设点,形成金融服务空白村。我市农商行乡镇网点多,此项业务开展较早,承担着发放新农合补贴、粮食补贴等方面任务,抢占了绝大部分市场,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业务发展迅速。农行该项业务发展也较为深入,而相较于农商行来说,-3-农业由于乡镇网点较少、业务人员不足以及重视程度不够,该业务发展状况不如农商行。除农商行和农行外,中行、邮储银行等也都尝试开展过助农取款业务,受多重因素限制,最终都没能持续下去。中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切入点是在传统的助农取款服务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势头良好。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工作人员急需进行农民小额取现业务操作以及对可能出现差错纠纷进行处理的培训与指导,此业务本身对营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目前,我市农村助农服务点多设在乡村便利店,工作人员为便利店店主,人员数量较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素质参差不齐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

3.服务点布局不规范。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关于推广助农取款服务文件精神,要求服务点应具备“有固定场所、运营稳定、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热心为农户服务”等基本条件,并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负责人身份证件、税务登记证”等经营证明材料。在业务开通前,“收单机构应将服务点的名称、类型、主营业务、所在乡镇或行政村、收单机构核实意见等信息资料报经当地人民银行审核同意”。而实际 上,在农村地区尤其在较为偏远的乡镇,供销社、超市、移动运营商网点等服务点经营实力普遍较弱、管理不规范,造成服务点选取困难,农商行和农行选取同一家商铺作为助农服务点的情况比较常见。

4.设备功能不全。我市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的银行业务不够全面,参与商业银行之间业务交叉,助农金融服务点的服务不能够全面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例如,我市农商行助农取款服务点服务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齐全,但是代缴费这块不可代缴移动话费;农行业务不包括水费、有线电视费代缴、-4-新农合、新农保以及助农补贴的领取;中行由于刚开始该项业务,业务内容仅包含查询、转账、汇款和取现等基本业务。我市助农取款业务功能存在三点不足,一是取款限额偏低,单人单日累计取款不得超过 2000 元,已不能满足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 二是农村居民多用存折作为取款工作,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服务设备尚不具备存折取款功能;三是业务范围尚未涉及交通违章查询和罚款缴纳;四是助农取款服务点配备的设备尚不具备信用卡交易功能。

5.管理成本较高。据调研,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前期投入很大,一部 POS机需要500元,若再配备一台验钞机又需要2000 元,再加上宣传公告、标识牌等,金融机构建立一个助农服务点至少需要投入 3000 元,若选择在部分优质网点投入自助终端设备,则成本高达十几万元。此外根据有关要求对相关设备还要进行升级改造,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投入成本高,但受农户接受程度、跨行支付费用、通讯费用、取款额度低、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助农取款产生的经济收益较少,甚至有的金融机构反映几乎没有经济上的收益,仅能创造社会效益,在投入产出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挫,新业务的推广积极性不高。

(二)农户方面

1.费时费力,利润薄弱。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投入,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正效应,由于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业务较少,服务点商户能够获得的银行补贴有限。即便是现在业务量大的服务示范点,每年拿到的补贴金额也十分有限,而业务开展十分繁琐,当农户集中过来办理业务时,商

-5-户人手不足,以至于影响其正常店铺经营。

2.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依赖程度不高。助农取款业务的范围主要是2000 元以下的小额现金取款、转账、查询、代缴费等,主要适用无银行机构网点或ATM机的乡镇、村。我市目前行政村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加上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普及 较快,致使农户对助农取款服务的依赖程度不高。

3.金融意识较低。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商户、小微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开展的产品营销、信贷推介较多,但针对农户、尤其是农村留守人员开展的金融服务宣传、银行卡知识培训等活动少,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受理环境方面

1.经费补贴机制不完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布放机具、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点投入的补助,以及对商户手续费的补助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亏损、商户微利的现状目前较为普遍。

2.风险防范措施有待加强。一是盗抢风险。助农取款大多数业务需要使用现金支付,业务量大的助农服务点每月现金往来最高可达4万元左右。目前,由于不少服务点设在农民的自家商店或小超市中,大多数助农服务点未配臵保险箱,安保措施及安全防范难以到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可能付出的风险成本较大。二是假币风险。部分服务点未设臵验钞仪等设备,即使配备验钞机,由于大部分助农服务点工作人员受年龄、文化水平等影响,在机具操作、信息登记和假币、残币识别等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实际取款过程中无法防范假币的流通。三是道德风险。目前我-6-市助农取款服务点不办理存款业务,但如果出现商户欺诈客户办理“存款业务”而实际上是非法集资,将会给农村金融机构造成非常恶劣的声誉影响。四是操作风险。我市助农取款服务点由于部分业务,如转账、话费充值等业务具有不可撤销性,开办商户如误操作将会造成资金损失且无法追回。

3.存在管理风险。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大多着力于把好入口关,对助农取款业务的过程缺乏监控,尤其是对商户的经营状况、各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业绩等,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不利于今后加强管理。

四、对策建议

(一)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助农金融服务具有公益性、便民性、盈利性的特征,政府及人行应从调动参与各方积极性,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助农取款服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一是要对助农取款服务点适当的补贴,对交易量大,明显改善当地金融支付环境的服务点进行奖励。同时,对真正拓展助农取款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也应按交易量进行补助,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负担,并要根据实际成效进行奖励。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助农取款服务点同时支持,才能有效提高各方积极性。目前南京市的服务站建设便引入了政府补贴投入,具体办法为由市财政对每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给予一次性补贴 1 万元(不含高淳区、溧水区),对高淳区、溧水区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按每站5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鼓励高淳、溧水区根据本区情况予以相应配套补贴,补贴资金从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分次拨付。二是人民银行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或办法,明确部分业务的手续费收取方法,鼓励商户与客户协商手续费,提供增值金融服务。三是地方政府应协调助农

-7-取款所涉及到的各种补贴资金、新农保、缴费资金等尽量存放在开办该项业务的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开办该业务的积极性。

(二)合理设点布局,统筹区域发展。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应以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为目标,在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村庄做好驻村网点的规划,对辖内助农服务点实施统一管理,在保留现有网点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网点业务的覆盖面,对发展速度快、有前景的中心村要考虑合理设臵网点,保证农民在方圆3公里以内能够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满足农村居民取款、汇兑、结算等基本金融需求。目前我市辖内仍有部分乡镇助农金融服务点数量偏少、覆盖率低,因此,要适当调整网点布局。对于“重复设点”、“叠加设点”的情况,应合理引导撤销调整,避免恶性竞争;对于服务网点少甚至空白的村落,则要给予适当补贴,调动商户积极性,加强现场指导,进行选址布放,以达到网点之间、区域之间统筹发展。

(三)努力培树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培树典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助农金融服务点对周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和辐射能力。一是可以考虑建设一批“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点”,原则上每个乡镇可确定 1-2 个中心点,并建立定期考核机制;二是打造一批精品服务点,将部分具有区位优势、交易量大、受众面广、服务质量高或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取款服务点筛选出来,统一悬挂标牌、安装防盗监控设施、并配备POS 机、点钞机、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布放自助终端,升级服务点功能,从而强化品牌管理。最终通过“中心点”建设和“精品点”建设,达到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示范推动效用,整体提升全辖服务点建设水平。-8-经过调查发现,辖内多家涉农金融机构在这一方面已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农业银行目前已拥有3各五星级服务点,正在着手申请另外4家服务点为五星级服务点,同时已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了8家服务点。

(四)积极拓展功能,提高使用效能。拓展助农金融服务站功能,使商业银行获得更多潜在收益。在不违反相关规章政策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功能,为商业银行业务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使商业银行的投入得到相应的回报。一是要引导业务种类少、业务量较小的金融机构,依托代理居民健康卡、代收电费、代理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代发村镇企业工资等项目,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使用总量,提升农村居民对银行卡的依赖度,丰富助农取款机具功能。二是组织各金融机构认真规划、整合资源,撤、并、转无效网点,以逐步提高助农金融服务点现有设备的使用率。三是将众多的助农金融服务站作为信息采集点,通过科学的分析获得大量可用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个人信用状况评价、银行业务决策等诸多方面,为银行后续发展准备详尽的客户信息。四是允许商业银行在服务站开展适量自有业务宣传。允许负责运行该服务站的商业银行通过宣传手册、业务员讲解等方式对银行的业务进行宣传,包括存贷款业务、理财业务等与服务站用户关系较为紧密的业务,为商业银行开辟业务宣传的新途径。

(五)强化多措并举,防范运营风险。一是强化助农金融服务点安全建设。各金融机构应为助农服务点配备保险柜、点钞机、监控等安全设备以保障资金安全。金融机构将应当 POS 机具和自助终端巡检、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层层有人管,层层控风险,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加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 篇7

一、改革面临的难点

1. 利率与成本。

从农村金融的服务对象看, 以家庭为代表的农户是农村金融需求最重要和占比最大的主体。以家庭为代表的农户信贷需求具有多样性、分散化、季节性、周期长、规模小、风险大的特点。为了适应上述特点, 提供农户信贷的金融机构必须广泛布点, 迎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需求调度头寸, 同时还要在贷款集中发放时增加相应的人手。小额、零星的农户信贷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在贷款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往往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因而动员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性金融重返或进入农村, 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2. 担保与风险。

农贷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在农村金融业务中, 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由于申贷主体 (主要是农户, 下同) 往往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和收入、支出、资产等原始单据, 使金融机构难以估计贷款的潜在风险;在贷款发放后, 金融机构也难以获取有关申贷主体经营活动的私人信息, 或无法承受过高的信息采集成本。同时农户缺乏合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品。农户所拥有的比较值钱的“财产”主要是没有完整产权证明的住宅和只有使用权的耕地, 而按照现行的《担保法》, 耕地的使用权不具备抵押效力, 农民的住房不能办理房产证, 农业生产资料等财产由于价值评估麻烦且难以变现, 大都不能够被金融机构认可为合格的贷款抵押品, 过不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审贷关。信息不对称和抵押品缺乏共存现象是广大农村, 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发展金融服务的最大障碍。

3. 规模与效益。

辽宁省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我国建国初期组建的农村信用社是按照合作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但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官办色彩浓厚, 在很多方面已经背离了合作制原则。在商业性金融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控制信贷风险以及规模不经济难以控制信贷成本而大面积从农村退缩的现实状况下, 将农村信用社也按照商业化方向改革, 追求规模效益, 那么合作金融特有的解决信息对称和操作小额信用贷款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将荡然无存。

二、创新面临的障碍

1. 农村金融主体单一, 创新没有外部压力。

由于多年来政府的过多干预, 降低了农村金融组织的合作性和竞争性, 农村信用社占有农村金融的垄断地位, 失去了创新压力和动力。金融服务项目少, 品种单一, 营销滞后, 提供的金融产品大都制订了一些过于严格的条款, 手续复杂繁琐, 限制了创新品种的拓展。

2. 农信社产权制度缺陷, 使创新没有内部动力。

作为农村金融领域主体的信用社仍然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民主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内外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辽宁省大多数信用社是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 产权关系已变得十分模糊。历史原因形成的呆、坏账和政策性亏损以及现实的原因形成新的亏损, 造成产权界定更加困难。官办性质明显, 内部活力不足, 缺乏创新机制。

3. 主体定位不当, 没有惠农的金融创新。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 面临自然和经营双重风险, 产业化程度不高, 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在按市场规律的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 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不能够形成有效的金融需求。而商业银行从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效益出发, 势必减少对农贷款, 客观上形成对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的信贷歧视。而金融界没有相应的惠农金融政策, 致使农村领域的资金倒流。据测算, 辽宁省每年县以下银行存款有2/3的资金流入城市。一方面, 大量县域中小企业、农户得不到信贷支持;另一方面, 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等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这表明, 农村金融供需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

4. 农村金融创新缺乏财政支持, 影响创新成效。

我省各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支农资金, 如能将其一部分或大部分使用在支持商业银行发放支农贷款的贴息方面, 支农效果将事半功倍。

三、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建议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资金瓶颈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所以迫切需要对现行的农村金融结构和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从而发挥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擎作用。

1. 要加强和完善以信用合作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

要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 强化支农职能, 充分发挥信用社直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 覆盖面广的优势, 把农村信用社培育成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同时还要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目前需要解决的另一个认识障碍是, 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规模小并不是导致金融风险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力的原因, 而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不规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所以, 通过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才是解决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真正有效的途径。

2. 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

要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 降低准入门槛。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要特别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大力培训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快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由于农村贷款具有金额小、风险高的特点, 应尽快组建以地方财政出资为主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 以此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解决农户因缺乏合格抵押品而难以向商业性金融机构申请农业贷款的难题。

3.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要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需要, 着重开发一些适合农民需要的、适合农产品需要的、适合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加快和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道路。

4.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重点是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体系, 开发适应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对粮食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实行农业保险试点, 并且逐步推广。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再保险体系, 为我们国家粮食的稳定、持续、健康生产和发展奠定基础。

5. 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

农业是弱势产业, 农村也是弱势群体比较集中的地区, 农村金融在金融行业里是比较弱势部分, 今后要合理运用财政杠杆, 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者税收减免等措施, 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另外, 适当运用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农村。

6.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探析 篇8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探析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不断深入多领域的金融服务,全国股份制银行发展和扩张如火如荼。城市商业银行在个人和国内企业金融服务领域,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已经由价格竞争、服务竞争、人才竞争、技术设备竞争,转变为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

一、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I)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2)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3)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金融创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经营优势,走一条符合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特点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着力点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金融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助力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创新的着力点主要在以下领域:

1.着力服务流程创新。城市商业银行应以“流程再造”树立新型组织观,业务流程设计不应局限于原有的组织范围内,在需要时应超越现有部门限制。一是进行流程重组。二是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三是实行业务流程差异化。

2.着力金融服务意识创新。人是影响服务质量的第一要素,服务意识的创新是其它创新的前提。一是改变“以我为主”的服务观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二是改变“银行独赢”的服务观念,树立“银行客户双赢”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产生的价值理解上要发掘深层次的内容。三是改变“僵化静态”的服务观念,树立“搞活创新”的服务理念,在服务的空间上扩展。

3.着力金融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谁的产品的首先得到客户的认可,谁就占领了市场。商业银行可以从三方面采取产品创新的措施。一一是改进。任何一种事物、任何一种方式方法都不是十分完美的,再加上客观环境的不斷变化,金融产品总不能一成不变,这就需要对现有的产品不断进行改进、优化、升级,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二是移植。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发明前所未有的东西固然是一种创新,可是当自己没有,又不违背知识产权原则的前提下吸取别人经验,针对自己的情况加以完善,这种创新就是移植。移植的内容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其它地区的,也可以是其它行业的,但移植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应该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改进式的,否则还不能称之为创新。三是创造,创造就是独创出别人尚没有的服务产品,从整体看,创造才是创新的根本,也是竞争中保持领先的法宝。谁能发现和解决客户需求更早、更快、更周全,谁就能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赢得市场。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策略

1.强化体制创新。体制创新从根本上决定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决定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和发展绩效。城市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决策迅速、机制灵活的特点,构筑与创新活动相匹配、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创新体制,通过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之间建立一种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是现有的规划、程序标准有自由创新的空间。同时,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考虑增设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的部门设置,如成立创新研究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等机构,专门负责金融市场监测,制定创新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推出金融新产品,促进业务发展。

2.强化结合市场定位的金融创新。一是要贴近市场。通过加强对中小企和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差异性,进行多种形式广泛的市场调研,挖掘和分析中小企业和市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贷款产品和采取个性化服务措施。二是要通过信贷产品进行优化组合,进行流程再造。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流程,精心设计信贷审批模式,简化企业申请和银行审批的程序。三是要变革激励机制,增强产品创新的内在动力。针对中小企贷款,要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团队,建立起对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有效激励机制。

诸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案 篇9

我市已被省政府列为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为切实做好我市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省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和省、市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医疗健康工程为统领,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着力加大农村医改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着力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以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中心,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五个突破”,全面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农村卫生室达到“三个一”(一个标准化卫生室、一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乡镇卫生院实现“三个有”(有一个标准化卫生院、有一支适应农村医疗工作的好队伍、有一套基本检测设备),县级医院实现“三个双”(经营双轨制、医疗服务双价格、医疗队伍双配备),基本药物供应实现“三个零”(配送零缝隙、价格零差率、使用零盲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三个建”(为所有群众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阵地),具体目标是:

——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完成全市239个行政村的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每个行政村的卫生室配齐5万元的基本检测和诊疗设备;为村卫生室配备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从业人员。

——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完成3所中心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使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为全市7个乡镇卫生院和7个中心卫生院配齐价值60—150万元的医疗设备;完成以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物制度、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任务。

——探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经营双轨制、服务双价格、队伍双配套”的目标。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所有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和完善覆盖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配送制度。

——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确保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设置不少于1名乡村医生专(兼)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为每个农村居民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建立健康体检机制,为农村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推进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元;在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对个人负担的大额医疗费用给予最高限额达10万元的再补偿。

三、主要任务

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重点开展六项工作,全面推进和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

1、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设计图纸、统一建设标准的要求,完成全市239个行政村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根据全市村卫生室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建好并符合要求的可不再重建,对不达标的进行改、扩建,对没有条件改、扩建或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依托村民服务中心或选址进行建设。村卫生室由村集体举办,用地由村集体无偿提供,村卫生室建设结合我市村少人口多的实际,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原则,安排建设面积与规模,1000人口以下的村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1000-3000人口的村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3000-6000人口的村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6000人口以上的村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筹措解决。同时,为每个行政村卫生室配齐5万元的基本检测和诊疗设备。(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2、加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建设。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人/千人的比例配备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且从业人员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现有具备资质的人员通过考核直接录用,考核不合格的培训合格后再录用;不具备资质的人员通过培训取得资格并考核合格后可以录用。从今年起,对新招录的村医,要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上岗前先安排到市、乡医疗机构进行1个月以上的临床进修学习(中医带徒除外)。(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为有条件的村招录1名大学生村医,逐年扩大配备大学生村医范围。为鼓励大中专学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今后凡市、乡新招录医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有村卫生室工作经历的人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3、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为基础,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所需药品计划清单定期上报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采购。村卫生室不得私自采购药品。(市卫生局负责)

(二)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1、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发改局负责)

2、加强乡镇卫生院队伍建设。明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公益性质,按规定的时间,在核定编制的限额内,按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完成人员聘用工作,所有乡镇卫生院实行绩效工资;从2011年开始,分期分批招聘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石家庄市和我市两级财政给予定额工资补贴和相关福利待遇。

积极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1年底前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安排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到指定的二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所有35岁以下护理人员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开展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免费培养,实行定向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3、提高乡镇卫生院设备水平。分别为7个乡镇卫生院和7个中心卫生院配齐X光机、心电图机、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呼吸抢救、紧急救护等60-150万元的设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急救水平。(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4、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冀政办〔2011〕4号)要求,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6月底前,完成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物制度、保障制度等综合改革任务。(市卫生局负责)

(三)探索推进我市公立医院改革

积极推进市级医院实现“三个双”的目标:

1、建立医院经营双轨制。坚持维护市级医院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建立基本医疗服务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保障机制。在保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本着“自愿选择、按需提供、知情同意”的原则,适度开展特需门诊、特需病房、产科陪伴分娩(引产)服务、家庭医护保健、特需护理、特需保健、特需检查、特需会诊、上级医院专家手术等特需医疗服务。提供特需服务的床位数不超过总床位数的10%。(市卫生局、市物价局负责)

2、实行医疗服务双价格。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按比例负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成本加适当盈余、兼顾市场供求情况的定价原则,由医疗机构自主确定,服务价格进行公示,并按相关程序办理。医疗费用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市卫生局、市物价局负责)

3、配备医疗服务双队伍。按照定岗不定人的原则,明确基本医疗服务岗位和特需医疗服务岗位。根据岗位需求,健全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两支队伍,医院现有医护人员注重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外聘国家、省、市级专家承担特需医疗服务,医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保证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参与特需服务,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两支队伍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保证患者享受规范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市卫生局负责)

(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规范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机制。认真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及时用上安全、价廉、质优的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实行网上集中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实行同剂型同规格单一货源采购。(市卫生局负责)

2、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所有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向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扩展。探索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3、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市级医疗机构要将基本药物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首选药优先使用,全面落实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确保用药安全。(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负责)

(五)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阵地建设。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录用、考核和退出机制,完善技术装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每个乡镇卫生院要设立公共卫生科,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专(兼)职人员不低于核定人员编制的30%。每个村卫生室设置不少于1名人员专(兼)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市编办、市卫生局负责)

2、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要求,继续抓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特别是为每个农村居民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市卫生局负责)

3、建立定期体检制度。要建立健全健康体检工作机制,为每个农村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其中45岁以上居民每年进行一次。(市卫生局负责)

(六)推进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

1、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开展门诊统筹工作,做好我市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市卫生局负责)

2、推进大病统筹工作。开展参合农民大病统筹补偿工作,在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对个人负担的大额医疗费用给予再补偿,最高支付限额达到10万元。(市卫生局负责)

3、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按照医疗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水平,拓宽救助渠道和方式,对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实施有效救助。(市民政局负责)

四、主要工作进度

我市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从2011年3月开始,至2011年底前结束。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1年3月——4月)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部署、启动综合改革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至10月)

1、村卫生室建设

(1)4月至5月:成立专门机构,做好摸底调查;统一建设标准,完成施工图设计;完成项目选址,确定建设实施方案。

(2)5月至10月:5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8月底前完成土建工程,9月底前项目竣工,10月底前配备医疗设备。

2、乡镇卫生院建设

(1)6月底前,完成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物制度、保障制度等综合改革任务。

(2)7月份前,完成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备。

(3)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6月底前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

(4)9月中旬前,完成35岁以下护理人员全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报名工作。

(5)10月份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免费培养协议签订工作,并到高等医学院校参加学习。

(6)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统一安排日程执行。

3、市级公立医院改革

6月份,积极稳妥的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冀政办〔2011〕4号)时间要求,所有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所有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向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扩展。

(2)自6月1日起,所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均不得再使用非基本药物。

5、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6月份,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确定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专(兼)职人员。9月份,落实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

(2)10月份前,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电子管理系统安装,为45岁以上居民进行体检,为农村居民建立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

6、参合农民大病统筹工作

(1)4月份,安排部署全市大病统筹工作。

(2)5月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实施。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1月20日前)

市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对综合改革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写出总结报告报市医改办;市医改办、市卫生局联合组织人员对各有关部门农村医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写出综合报告报石家庄市医改办。

(四)迎接省、市考核评估阶段(2011年12月)

全面做好迎接省、市考核评估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市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区是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发改、编办、财政、卫生、人事、教育、物价、社保、食药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实行包保责任制,制定全市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任务目标包保责任制,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区、各部门、有关企业,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确保包保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员竞聘上岗、分流安置及村卫生室建设等各项改革任务顺利实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体制机制顺利转型,确保社会稳定。

(二)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收支缺口主要由我市财政补助,省、市财政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由市财政负担。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中央和省、市、县财政按比例分级负担。

新建(含改扩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1年我市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村卫生室建设及乡村医疗设备购置资金补贴,其余建设资金除省、市级补助外,以乡镇区、村为主投资,可采取市直各部门及有关企业扶持等多渠道筹措解决。

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配置医疗设备、招聘“大学生村医”等所需资金,按照省、市、县各1/3的比例负担。医疗设备购置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

市财政局要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市政府将根据农村医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拨付补助资金,并按季进行通报。新(改、扩)建后的村卫生室及医疗设备为村集体资产,各村委会要加强资产管理,严禁资产流失。严格落实项目资金专项管理,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安全。

上一篇:在学生会成立大会上讲话下一篇: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