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陕西中考语文卷

2024-09-06

2009年陕西中考语文卷(精选7篇)

2009年陕西中考语文卷 篇1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⑵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3)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4)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⑸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7)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后值倾覆, ,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10)《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句子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安徒生,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

B.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下列文章按写作年代排列,依次为:《马说》《桃花源记》《儒林外史》《岳阳楼记》。

D.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不惑之年,指三十岁;而立之年,指四十岁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站在古村,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只是静静地 ①(A.端详B.打量),所有的青瓦已声泪俱下,两千多年的时光,②(A.记忆B.记载)着你艰

难而清贫的足迹。宋、明、清的烟雨,在这里留下水墨,在这里留下传奇,在这里留下华彩。斑驳 甲(A.bó B.pó)的墙上,日影与山色,化成一帘旖旎的春光,化成精神世界里.的万盏华灯。你,如一本线装的古诗集,散发出清新淡雅的意韵;

。你在 乙(àng)然的春意中熠熠生辉。

(1)为文中甲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甲处

乙处

(2)为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①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5.这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 【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②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范蠡[叮]:人名,越国大夫 ②栖:守卫居住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臣之妻私臣 私:

(2)时时而间进 间:

..(3)且以报越 且: .

(4)战者逆德也 逆: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B.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C.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D.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⑵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2分)

9.简要分析邹忌和范蠡劝谏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永恒之树

章红 他是个小男孩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这么大、这么粗了。它大概有50米高,树冠像片巨大的绿色云彩,许多遒劲的树根裸露在地面,像闪电一般朝四面八方辐射。苔藓在树下铺开了一张绿色的绒毯,沿树干攀援上升。

它这么大,这么高,来到这个地区的旅人们总是把它当成路标。对于小男孩来说,这棵树则是他的玩伴,他每天都要带着他的大狗来到树下玩耍

有时候他爬上树,在桌面一般平坦的枝丫间坐上很久,眺望远方,感受风在树枝间的穿行,大狗安静地卧在树下等他。有时候他环绕树干奔跑,跃过一处又一处树根,它们像横躺在地面的巨龙的脊背。大狗跟在他身后,兴奋地玩着同样的游戏,把一股股热气喷吐在他耳边、颈后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大狗渐渐奔跑不动了。它变得衰弱,总是被树根绊倒。爸爸说大狗生病了,它一天天消瘦,像雪人一样融化,他为大狗不安。

有一天早上,起床后他没能见到它。他四处寻找、呼唤着大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亲爱的,不要找了,它已经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那是哪里?”

它和大树在一起,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你觉得呢? 他同意。但他还是迷惑地问:“可是,它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妈妈更温柔地抱紧他,“亲爱的,无论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地待在这儿,我们不得不学会说再见。”

他不太明白这些话,但是他听懂了大狗和大树在一起,真的,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他再也没养过另外一条大狗,幸亏他还有大树。

又一些年头过去,他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一位年轻人,拎着旅行箱从家里出发,去城市里上学,爸爸妈妈温柔地吻别了他。

后来这一切都相当习以为常了:一次次离开,一次次返回,他也成了旅人,大树是回家的路标。家里等待他的永远是舒适的床铺、寒冬里噼啪作响的炉火、刚出炉的面包的香味……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两张亲人的面容。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与返回中,这两张亲人的面容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多出的一些白发,新添的几根皱纹,往下陷落的皮肤与骨骼……

而他,也成了一个中年人,有了自己的孩子。

大树底下,又有了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了。他爬上爬下,围绕树干奔跑,或者安静地坐在树下。跟当年的他那么像,但绝对不是他,那是另一个崭新、独立的生命。

有一年回庄园,他告别的人是父亲。他和母亲往父亲棺木上撒下最后一抔泥土,母亲已快被哀伤击倒,他不得不尽全力搀扶着蹒跚的妈妈。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他知道这软弱的眼神是在提一个问题,那是童年的他曾经问过的:

“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那一瞬间他的心也跳动得非常非常软弱。

妈妈去世的时候,雪白的头发与雪白枕头融为一体,洁白的被单覆盖住她的身体,像一面洁白的雪坡。

现在,他很老了,甚至到了他自己都快要离开的时候,他重新坐在大树下。真奇怪,从前的小男孩变成了这么老的一个老人。小男孩圆圆饱饱的脸蛋变成了老人瘦削凹陷的双颊,蓬勃茂密的头发变成了疏落的白发。

他生命中亲爱的人,都一一离去。他不得不一次次说再见,直至自己也要对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只有大树依然存在,他感到了一种仅有的安慰。他仰望着伸入苍穹的绿叶,耳边回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

“……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那或许是大树底下又一个小男孩的提问,或许是从岁月深处泛出的回声,他想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必需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这儿。但大树将在地球上留存下去,并在人们死去之后继续存在。”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对大树的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大树的茂盛、生机勃勃。

B.文章中的“他”因为亲人的离去,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无情,对大树有了新的理解。

C.小男孩与大狗的和谐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D.文章借物说理,赋予“树”丰富的含义,读来韵味深远,发人深思。

11.文中的“大树”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和“大树”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1)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3分)

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

(2)“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13.“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用意?请从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1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3分)

在阅读旅程中拥有“心力量”

朱永新

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智慧。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坶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現在开始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荨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价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不去读书。把阅读当作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是无奈的选择,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

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阅读带有个人色彩。

B.阅读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C.批评式的阅读是不可取的,因为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和错误。

D.阅读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它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16.文章认为阅读能给人哪些“心力量”?(4分)17.文章认为如何才能将阅读转化为力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外吃饭扫一扫,路边买水果扫一扫,挂号嫩费一键结算……出门不带钱包,带上手机就够了。丰富的场景、便捷的服务,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2017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如购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所需品等;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資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55.2%和40.2%。可以说,移动支付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三】

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最需要改善的内容,应用场景范围占比70.7%,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安全性,占比为67.5%。

由此可见,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使用移动支付,也迫切希望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针对人们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条码支付,人民银行不久前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規范(试行)》,为条码支付业务开展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值得关注的是,《规范》提出分类实施交易额度管理,其中基于防替换、防盗刷等因素考虑,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对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执行更加严格的额度管理措施,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者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认为,总体看,各项单日累计交易额度能够有效满足绝大部分客户使用条码支付进行付款的需求,基本不影响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体验,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条码支付的安全水平。条码支付规范的出台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合理创新、有序竞争,防范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18.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使用移动支付最经常的场景是购买吃穿用等生活用品。

B.越来越多的商家签约使用移动支付,使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C.移动支付在让人们消费购物更方便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D.移动支付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人们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

19.说说材料一的图标传达出什么信息?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回答。(3分)20.阅读材料三,谈谈《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发布有什么作用?(4分)(六)名著阅读。(5分)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简·爱到学校的第一天认识了好心的谭波儿小姐,并且和她成了好朋友。()(2)私放晁天盖、浔阳楼题反诗、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说的是宋江的故事。()(3)“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他”是虎妞去世后自暴自弃的祥子。()2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这行者昂昂烈烈,挺着胸脯,把身子抖了一抖,却将那架鹰犬的毫毛,都收回身上,拽开大步,径走入门里,坐在南面当中。红孩儿当面跪下,朝上叩头道:“父王,孩儿拜揖。”行者道:“孩儿免礼。”

《西游记》

语段中“行者”假扮成谁的样子?结果又是如何被识破的呢?

三、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芸荟众生,我是最独特的存在。给自己一份礼物,一份最好的礼物,伴我在茫茫尘世奋力前行,努力奔跑。

请以“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

2009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指瑕 篇2

请看16—19题: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我认为,这几个题目的设置,没有体现《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依据《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应考查“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参照《湖北省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补充说明》第一大点“命题指导思想”的第2点“命题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和第3点“注重考查基础”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16—19题的设置,单纯考虑了依文段顺序出题的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答题的思维规律,没有注重题目的梯度,没有合理的赋予分值,没有展现文章的亮点(主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瑕疵:

1.层级错位。从能力层级来说,16题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属“分析综合C”; 17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属“鉴赏评价E”;18题介于理解B和归纳概括C之间,可属C;19题为推断想象和意境赏析,应属E。C/E/C(B)/E,能力层级没有有序排列。

2.梯度零乱。从赋分值来看,3分、6分、5分、4分,分值应该是难度的体现,难道说16题最简单,17—19题是越做越简单吗?显然不是。分值零乱,难度错杂,会误导学生。

3.赋分不当。从内容上来看,在这四个小题中,16、17分别考查结构线索和语言特色,题目出得好,分值也恰当,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把握全文思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而18、19题,虽就文章不同段落设题,而考查的知识点实则是一个侧面,就是对文段意境和作者感情的感悟,即要考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柔和、自然、清淡、朦胧的光线的喜爱和对清幽、古朴、典雅、和谐的环境的向往之情。可是这两题的分值的设置是有欠合理的。削去枝叶,再简单一点说,18题不过是一个句意的理解(B),而19题可以说是意境的赏析(E),为什么18题要比19题多1 分?

4.“文睛”未点。我们知道,《书房的窗子》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精美散文,志趣高雅,词采富丽,诗情画意的描绘中散发着书香气息,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主旨,作者对恬淡、闲适、清静、高洁的生活情趣的追求,应该是最好设置的考点之一。可是,看完题目,对完答案,却总有隔靴搔痒之感,那“文睛”处于欲现犹隐、将进还退之际,仿佛快到高潮而又止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实在令人遗憾。

综上所述,如果16—19题作这样一些调整:将原18题降格为对句意的理解,放在第16题位置,分值变5分为3分,答案不变,评分标准更改为答对第一点得2分,答对后面任一点再得1分;原第16、17题放到第17、18题位置,题目和评分标准不变;原第19题位置不变,题目除原内容外,还加上对主旨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分值加2分。调整后题目如下:

16.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结合第④、⑤两段作简要分析。(3分)

17.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18.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分)

上述题目,按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顺序排列,体现了《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要求,难度依次增加,也符合认知规律。这样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

珠海名师点评2018中考语文卷 篇3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总分120分,卷面分130分,共有三道大题、19道小题,具体包括基础(24分)、阅读(46分)、作文(50分)。另有一道附加题(10分)。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基础、阅读(含附加题)部分难度整体如何?考试结束后,南方+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珠海市九洲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王欢老师作点评。

2018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全卷都严格按照2018年考纲要求出的题,难度适中,既注重考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眼界,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基础部分】都在备考范围,有创新题型

基础部分的默写和拼音写词语,都是学生备考范围。

第3题词语使用并没有采用新增的词语,以及是否使用得体的新题型。

第4题修改病句是否正确,也是平时练习的题型。

第5题命题上很有特点,2017年考纲是仿写题,2018年的考纲新增了压缩语段的题目,既兼顾到了之前考查仿写题的能力,又兼顾了新题型,也就是压缩语段当中的概括句段内容,并且以诗经当中的风雅颂为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学生熟悉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概括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在新旧题型过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部分】需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阅读题和附加题,王欢老师表示,既有课内文言文考查,也有课外语言文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课内文言文考查科目是《送东阳马生序》,题目难度难度适中。

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内容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难,考查了学生文言文解读能力。

实用类文体阅读考察了说明文,无论在内容的理解上,还是选择题题目设计的迷惑度上,都属中等。

文学类作品阅读,考察的是散文。4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备考范围内的,包括梳理文章情节、句段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句子的赏析、文章主旨的理解。题目答好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附加题考察了《水浒传》当中的段落。3个题目都是原著当中相关的情节内容,对于那些认真读过原著的同学是非常有益处的;如果没有认真读过原著、只是去背一些答题框架的同学,这道题无疑是很吃亏的。

【备考建议】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今年语文中考考题对今后初中语文教学和备考有什么帮助?王欢老师表示,今年是老教材中考的收官之年。这次中考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009年陕西中考语文卷 篇4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和 xié()谦xùn()渲rǎn()

2.用课文原句填空。(每句1分,共6分)

①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②夜闹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④海内存知己,。(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⑥取义成仁今日事,。(陈毅《梅岭三章》)

3.选出的有语病的一项。《2分)

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

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英语教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答[]

4.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2分)

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答[]

5.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意连贯。(2分)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排列的顺序是(只写序号)

6.下面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加以修改,使句子只有一种明确的意思。(3分)

原句:学校收到了许多出版社送来的图书。

答:

二(57分)

阅读《怀疑与学问》选段,完成7-10题。(l0分)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7.这一段论述的中心。(2分)

8.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

9.文中加点的“这样”指代什么?请在文中相关的语句下面用横线标出来。(2分)

10.选文中举出戴震的事例,用来证明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请另举一个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例子。(30字左右)(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5题。(14分)

植物缠绕方向之谜

①牵牛花、金银花等攀缘植物有一套非凡的本领,这就是能够依附支架,利用茎尖的“运动”不断向上爬攀。就拿牵牛花来说,它茎的顶端10—15厘米一段,由于各个方向的表面生长速度不一致,能在空间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而且始终以一定的方向旋转着,并以此为半径,在一圆周内遇到依附物后,就会把依附物缠绕起来,攀向高处去争取阳光和雨露。

②有趣的是,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如金银花、菟丝花、鸡血藤等始终向右旋转,牵牛、扁豆、马兜铃、山药等则向左旋转缠绕向上,而何首乌却是“随心所欲”地转头,有时左旋,有时右旋。

③那么,这些缠绕茎植物为什么会有固定的缠绕方向呢?

④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植物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是它们各自的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远在亿万年以前,有两种攀缘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就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大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则向左旋转。经过漫长的适应、进化过程,它们便退步形成了各自旋转缠绕的固定的方向。以后,它们虽被移植到不同的地理位置,但其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被遗传下来而固定不变。而起源于赤道附近的单缘植物,由于太阳当空,它们就不需要随太阳转动,因而其缠绕方向没有固定,可随意旋转缠绕。

⑤分清作物的左旋、右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若错把左旋植物以右旋方式缠绕在支架上,则很快就会自行脱落;若绕的方向与其习性相同,则会缠得更紧,顺利向上攀缘,生长发育良好。

11.这篇文章是按照顺序来进行说明的。(2分)

12.第①段告诉我们,牵牛花能够旋转爬攀,其自身的条件是___ ,需要具备的客观条件是。(4分)

13.第②段说明的中心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2分)

14.第④段中加线的“本能”具体指的是什么?(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答:

1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种植攀缘植物时应注意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2题。(18分)

草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______,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斯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_______。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______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番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宇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漫进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6.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横线中。(2分)

17.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1分)

答:

18.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1分)

19.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3分)

20.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2分)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答[]

21.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4分)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22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3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23-27题。(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遵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3.选出加线字的读音和意义有错的一项。(3分)

A.便还家(yāo邀请)

B,鸡犬相(wén听见)

C.土地平(kuài空阔宽阔)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shǔ属于)答[]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3分)

A.阡陌交通B.无论魏普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落英缤纷答[]

25.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相同的—项。(3分)

如外人屋俨然

来问讯便船,从口入

武陵人捕魚业问今何世

一一具言所闻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蛇者乎答[]

26.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3分)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

三(55分其中写字5分)

28.作文(50分)

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要求:

1.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2.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江苏省2002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

1、谐逊染(3分每字1分)

2、①千里共婵娟②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但使龙城飞将在④天涯若比邻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⑥人间遍种**

(每句1分,共6分。句中有错别字该句不给分)

3、D(2分)

4、C(2分)

5、②④①③(2分)’

6、学校收到了多家出版社送来的图书或:学校收到了出版社送来的许多图书(语意明确即可给分3分)

二、57分

7、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分)

8、既摆事实,又讲道理(2分)

9、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沦,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2分)

10、答题要点:①哪个大学问家(1分)②他怀凝什么(或准)(2分)①字数符合要求(1分)

11、逻辑(2分)

12、茎的顶端10—15厘米—段,各个方向的表面生长速度不—致(2分)有依附物(2分)

13、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1分)举例子(1分)

14、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就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或:植物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3分)

15、必须顺应攀缘植物生长的习性(意思对即可3分)

16、依次是“盎然””酣然”“依然”(2分)

17、夏意正浓或生意盎然(意思对即可2分)

18、铺垫(2分)

19、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3分)

20、D(2分)

21、“有所剥夺”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颜(意思对即可2分)“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虑……的大厦的落成”(意思对即可2分)

22、青春年华或:“妙龄十八的馨香”(意思对即可3分)

23、D(3分)

24、D(3分)

25、A(3分)

2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分)

27、这里边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必向外人说啊。”(3分)

28.作文(50分)

评分注意事项:

1、内容、语言、结构三项都具备同类条件,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下一类者,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

2、关于语病:这里的语病是指明显的语法、修辞或逻辑上的错误,不是明显的语病不计。

3、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4、如遇出现真实地名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的试卷,一律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写字(5分)

写字工整、规范5分

写字清楚、规范4分

写字较清楚、规范3分

写字撩草、尚可辨认2分

2009年陕西中考语文卷 篇5

一、积累与运用(24分)(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于我如浮云。(《论语》)(1分)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喜悦之情。(2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2分)(4)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1分)(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4分)□□□□□□□,□□□□□□□。□□□□□□□,□□□□□□□。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2)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4)何日遣冯唐(5)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róng yīng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4)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zài jié nán táo。【答案】(1)荣膺(2)鄙夷(3)妇孺皆知(4)在劫难逃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是班长,有工作经验,也非常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这项工作是相宜的。..B.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C.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前仆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不符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找出主干。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项搭配不当。把“模式”去掉。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答案】(1)惠风和畅,莺飞草长,(1分,缺、错1空即不给分)是生命的萌发;(1分)(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1分,缺、错1空即不给分)是生命的纯熟;(1分)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46分)

6.(10分)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躬耕于南阳()②夙夜忧叹()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 “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答案】

(1)①躬:亲自②夙:早晨(3)慢:怠慢

(2)①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2分)关注点:苟全、闻达、两个“于”、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2分)关注点:所以、报、职分、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3)C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和 “还于旧都”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答案】(1)A(2)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3)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言文的理解,结合最后一句话:“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

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8.(10分)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

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4分)【答案】(1)D(2)B(3)①心态平和,使精神充实;②豁达乐观,理性看待生死;③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要求正面回答。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9.(17分)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

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答案】

(1)“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2分)每对1项给1分。

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分)每对1项给1分。(2)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2分)答对画线内容即可给2分。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2分)只答对画线内容,或只答对未画线内容,均可给2分。

(3)①“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1分),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1分),突出母亲“视地如命”(1分)。(本小题最多给2分)

② “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1分),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1分)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1分)。(本小题最多给2分)

(4)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每答对1项给2分,答对3项即可给5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阳光”既指现实中的太阳的光,也指父亲的心情,母亲的理解,邻里之间的和睦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5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答案】参考例文

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

春天,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一个香气弥漫的季节,一个桃红柳绿的季节。

种子·萌发

一颗种子,先天不全,随秋风入土,熬过一个寒冬。春来之际,暖意来袭,它便悄然破土,抽出三片爱心状的嫩叶。它与几个朋友立在一起。我历经一个孤独、寂寞的寒假,那熟悉的铃声再次回响在耳畔。兄弟,你可安好?入学考试,次次期待,等来失败。这是为何?如是玩多,也有可能。蓦然回首,我的寒假以娱乐为主打调,学习为伴奏,得不偿失,以至退步。草丛中,刚刚露出头的它,叶子上颜色一深一浅,且有一片长出了三个瓣儿,朋友们排斥它。

下一步,我们该如何? 嫩芽·成长

它不卑不亢,心中有一个梦:成为一株四叶草。可是,此话一出,朋友们不但不帮助还去嘲笑它。笑声中夹杂着它的不安,他渴望奇迹。排名出来以后,老班找到我,告诉我,我只考了两百多名。三天之后,老班再次找到我,对我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我下一次月考还考不进年级前一百二十名的话,就让我父母回来陪读。我一听,吓坏了,立即发奋了起来。它每天都努力汲取泥土中的营养,接受雨水的洗礼。

努力了,我能成功吗? 四叶·成熟

成绩发下来了:数学138分,英语144分,语文91分,共计373分。从老班那里得来“喜讯”:我年级总排名118。挺过了一节,下一个目标:100名。一天,它醒来,发现自己成功了,受到了同伴们的认可。

成功了,她依然还在。

春花虽已谢,花香犹还在。活力在,春一直在,不论何时,春天常在。【解析】

试题分析:原来,……是半命题作文,限定词语“原来”,其意思有:(1)当初;未经改变的。(2)时间副词。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此题目的构思广泛,可以回忆往事,可以探究发现,从自身经历出发,体验认知的过程。一是需要精确立意,紧扣“原来”,突出“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凸显心灵的成长。同时素材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拒绝套路。二是需要精确表达,用描写展现成长故事,用细节传情达意,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而这正是符合课标和考纲的目标要求。【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1.附加题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10分)

那天清晨,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刚刚开放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高兴地想吻我的额头,可那时候除了母亲外,我不习惯其他的任何人吻我。于是,莎莉文小姐就轻轻把我搂在怀里,在我手上拼写出:“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不解地问。她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告诉我:“爱在这里。”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可是对她的话我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那些具体的、能触摸的东西外,对于抽象的东西我还无法理解。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又是拼写又是打手势:“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回答。

我感受到了温暖和煦的阳光正在照耀着我们,又想了想。“这是不是爱?”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太阳更美好的东西了,它赐予人类温暖和光明,滋养着美丽的花草树木使其茁壮成长。可是莎莉文小姐仍然连连摇头,我既迷惑又失望,真是奇怪,老师竟然没有办法让我明白爱的含义,爱究竟是什么呢?

大约过了一两天,……

我又问老师:“爱是太阳吗?”“爱有点儿像太阳出来之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也许她意识到我仍然无法理解,便用更浅显直白的话继续解释说:“你虽然无法摸到云彩,可是你能够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整天酷热日晒后,花草树木和干旱的大地得到雨水的滋润是多么幸福的事啊。爱也是这样,虽然你不能触摸到,但是你可以感受到爱带来的甜蜜和快乐,在爱的包围下,你才能快乐地成长,才会觉得幸福。”(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三天“我”分别有哪些愿望?请结合原著回答。(3分)(2)为什么说“爱”有点儿像“太阳出来之前天空中的云彩”?(3分)(3)联系原著,概括海伦·凯勒的两种精神品质,并举例说明。(4分)【答案】

(1)第一天:看看使我生活有价值的朋友;第二天:看看人类和自然的历史(或了解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或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第三天:看看平凡的世界中人们最忙碌的地方。(每对1处给1分)

(2)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道出了爱的真谛;②爱像天上的云彩那样美丽,虽然触摸不到,却能够用心感受;③云彩变成雨水滋润花草树木,爱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每对1处给1分)

(3)(任选两点作答)示例:①热爱学习,爱书如命。(1分)如从七岁开始就如饥似渴地品尝着手指触摸到的一切书籍。(1分)

②不怕困难,意志坚定。(1分)如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视力和听力障碍,学会了开口说话。(1分)

③热爱生活,兴趣广泛。(1分)如喜欢旅行、划船等户外运动,对自然地理和墨西哥文物等都兴趣十足。(1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此题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原著,写出精神品质,然后从材料中举出实例即可。

2009年陕西中考语文卷 篇6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

3、用规范汉书书写。

二、好的立意有以下几种

1.人生应该专一,心无旁骛去做好一项事业。

2.生活不能太单调,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2009年陕西中考语文卷 篇7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从胡神医到刘太医,从“排毒教父”到“中医食疗第一人”,各路“名医”、“大师”

。火的时候,信徒甚众;败的时候,摧枯拉朽,一塌糊涂。

得多了,人们似乎有些回过味来,一面望洋兴叹,起起落落,成也媒体,败也媒体,一面忧心忡忡,下一个“神医”何时又将重现江湖?

A.前赴后继

如火如荼

表现 B.你来他往

如日中天

表现 C.前仆后继

如日中天

折腾 D.往来不断

如火如荼

折腾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家广电总局最终确定,《狼图腾》将代表中国内地参加第8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角逐,如有斩获,这将实现国人多年的夙愿。

B.国防大学发表的《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2014~2015》蓝皮书表明,在东海、南海形势最紧张的时候,中国保持了军事克制,确保危机不失控。

C.人民币成为世界储蓄货币篮中的第5种货币可能会标志着美元霸主地位开始走向终结,但我们还有很多经济改革力度和经济改革措施尚需完善。

D.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把“国学教育”走进每个学生心间成为新常态。

3.下面对加点诗词所用修辞方法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问句.......用了设问的方法,答句用比喻的方法化无形为有形,逻辑严谨。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孤高自傲的寂寞心情。

C.一旦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用了借代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被俘后精神上的苦闷和肉体所受的摧颓。D.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运用.......借代方法,写出战争的激烈状况,表达作者的赞叹和痛惜的心情。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依此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

,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字早已口口相传,镌刻进历史。

A.纵观古今

再看当代

现在人人传颂 B.回溯历史

展望现实

我们代代相传

C.看看古代

展望现实

人们永久不忘 D.回望历史

再看当代

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5.下面是“中国电信”的图标,对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标中两个串在一起的字母C,如形象化的电话,寓意中国电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图标像两副牛角,让人联想到股市的牛,可代表中国电信上市的美好前景。C.图标像地球仪中交织的经线和纬线,暗示中国电信走向世界。

D.图标像一个“中”字,又像两个车轮,象征中国的发展速度就像飞奔的车轮一样迅猛。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杜环小传 宋濂

杜环,字叔循,工书,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其母张氏,年六十余,无所归。有识允恭者,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①家所在,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祀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是日,环初度②。母见少子,相持大哭。环家人以为不祥。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葬之,岁时常祭其墓。

(有删节)

【注释】①一元:杜环父亲的名字。

②初度:生日。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周济,帮助。.

B.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

庶:也许,差不多。.C.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

食:吃,吃饭。.D.伯章若无所闻,第曰

第:只,只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环重视信用,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父亲友人之母无依无靠时,勇于挺身而出接纳,并且带领全家像母亲一样照顾她。

B.谭敬先是个冷漠无情的人。当自己朋友的母亲来投靠自己时,竟翻脸不认人,闭门不纳,拒不予以照顾和接待。

C.常伯章是个不孝之子。其兄死后既不打听母亲下落,当杜环告知后也不立即迎回母亲,甚至到了杜家也不将母亲接回。

D.常母教子无方,不知报恩。儿子死后不知道去寻找和教训自己的小儿子,只是赖在杜环家,还耍太太脾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4分)

(2)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以他事辞去,不复顾。(4分)

9.为了突出杜环的美好品德,本文写了几个陪衬人物。试举出两个,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主要性格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吴潜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注】①乌衣园:在乌衣巷之东,东晋时为王导、谢安两大贵族家族故宅的遗址。②天一笑:指天晴。③罗琦:这里指游女。

(1)“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一句,描绘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试根据诗句具体分析。(3分)

(2)词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3)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哪些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6)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7)见贤思齐焉。(《论语》)

(8)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墙 鲍尔吉·原野

命运选择那些土垒在一起,堆为泥墙。它们的躯体就是它们的肩膀,它们没有四肢,只有肩膀。

泥土肩抗自己的兄弟,对垒雨、对垒北风、对垒最强大的敌人——时间。风拿这些土已经没什么办法,它们是墙。

北方有望不尽的墙,它们是院子的边界,是房的框架。灰白色的墙被风刮走了皱纹,墙是村庄最老的老人,是家的外壳。

我去过的一些遗址,如辽上京、准格尔汗国故城,那里一无所有,却留存着当年的墙。所谓断壁残垣说的也是墙。人早没了,繁花胜景没了、屋顶没了,却有墙。它们是一些低矮、毫不起眼、凸起于地面的泥土屏障,但非土丘,而是墙。在好多遗址,砖垒和石垒的城垣瓦解了,砖石没了踪影。土墙依旧在,长在大地里,土与地的联系比砖石更紧密。

我觉得墙上长着眼睛,没有一堵墙不在向外看、向里看。荒野上的人远远看见一处院落时,院墙和屋子的墙早就看到了你,就像藏在草丛里的动物早就看见在道路上行走的人。墙的眼睛细长,它在风里眯惯了眼睛。它打量过往羊群、骆驼队、独狼和流浪的人。墙认识自己的家人,它虽然不能动,却想像狗一样扑过去,围着家人转上几个圈儿。

房子上有墙的眼睛,看人度过几辈子。墙看到孩子在炕上翻滚成大人,看他们在炕上拉屎撒尿,吃饭喝粥,娶妻生子,数钱吃肉,然后卧病蹬腿。墙看到的人是炕上的动物,像人看羊圈里的羊。墙看人在土屋里高兴、流泪、讲理和不讲理,看见人在欲望里轮回,既相信真理又依赖愚昧。房子不过是四堵墙,用木头和泥巴做屋顶挡住夜空和雨水。开窗射进光线,开门出入家人。人垒起这四堵墙就不愿意拆掉,墙窒碍了人的脑子。他们把好东西搬进来,把钱放在炕席底下。垒墙的人不如住帐篷的人自由。帐篷的墙是毯子和布的帐幔,在风中鼓动。墙僵硬,墙与时光死磕到底,墙被人扒了屋顶和窗户还是墙。墙的土一旦当上墙就再也长不出庄稼,开不出花朵,吸收不了水分,不再与季候一道度过立春、雨水、惊蛰与清明。墙年纪轻轻就成了老人,墙只会站立,墙做的事情是阻挡。

墙是一堵干燥的泥巴所宣示的领地,墙里墙外裁定财产与情感的归属。墙怎么能建立一个家?人的心念从这堵干燥的泥中穿来穿去,干燥的泥没办法让人心安稳。墙让流动变成静止,让目光停留在土上。人年轻时都有过拆墙的念头,年老了都想把墙加高。墙是人所需要的泥土的皮肤,人待在自己家里,穿着墙的皮肤入眠。人一方面盼望自己的思想如水一般自由流动,另一方面筑立更多的墙把自己与他人分开。仰视一座摩天高楼,想不出楼里有多少堵墙。人们在一堵堵墙里悲欢离合。人的终身伴侣是什么?不是人,而是墙。人类最早广泛应用的发明是墙而非其他。

乡村的墙头是鸟儿和小猫的乐园。小猫在墙头袅袅行走,俯瞰下界,不让君王。鸟儿成排站立墙头创造风景。我尤怜惜那些墙头的青草,命运让它们在这里生存,得到最少的雨水,迎接更多的风。墙头草觉得自己是勇敢的卫士,为主人看家护院。青草从来匍匐于地,而墙

头草高出地面五尺。人把墙头草当作坏词使用完全是强词夺理,草随风势伏偃乃自然之道,怎么是机会主义?用自然现象比附人是语言的通病。....信息时代拆除了什么?它在拆一切墙。有人看到了他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有人暴露了他不想暴露的东西。墙不仅是疆域领地,墙还是等级和智愚的分野。人弄不清自己脑子里有多少堵墙,人一边拆脑子里的旧墙一边建新墙。在许多情形下,墙就是强,强权强大与强势。东欧旧政权解体后,人们推倒柏林墙绝不仅仅是一个象征。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拆墙手,它把墙的强大化为粉末。失去墙即失去阻隔也失去庇护。墙是立于眼前的四壁,墙将永久存在,它是伟大的分类法,是秩序与安全岛,墙是囚禁,墙是红杏的梯子。

(2015年8月9日《文汇报》)

12.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什么?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4分)13.文中加点的“机会主义”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本加以解释。(4分)1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墙”的理解和认识。(6分)

15.文章最后说:“墙将永久存在,它是伟大的分类法,是秩序与安全岛;墙是囚禁,墙是红杏的梯子。”这说法似乎有些矛盾。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简要谈谈。(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超级计算机有什么用

尽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和运营费用越来越高,但美、日等发达国家对此“挥金如土”,毫不吝啬。超级计算机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在情报收集领域,为什么各国都去抢超级计算机的世界第一呢?因为它代表着对安全防护系统的破解能力。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形容说:“你的超算能力一旦领先,就意味着你有能力配我家安全门锁的钥匙,甚至可以打开我家的任何锁,我家里所有东西都将处于不设防状态。我原来能破解64位的密码,现在一升级,我就能破解128位的。如果不升级安全系统,你的整个密钥就失效了,我就能拿到你的情报。”

除了破解能力外,超级计算机还能用于筛选情报。美国国家情报机构的“棱镜”计划显示,美国花巨资收集各国的信息,其中包括普通民众的海量信息。这意味着需要有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特别是反恐等情报具有时效性,需要从天文数字的信息里尽快筛选出有价值的情报,这只能依靠超级计算机。

张云泉说,对美国而言,超算的作用首先在研制核武器领域。加利福尼亚的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圣地亚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都参与了利用超级计算机维护美国核武库安全的工作。美国大批核弹头已经接近服役年限,五角大楼希望延长其服役周期,这就必须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预测这些核武器何时会失效,哪个部件需要更换。

由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已经生效,是否具备超级计算能力,标志着能不能继续发展下一代核武器。利用1945年到1992年美国进行的1054次核试验获取的数据,美国还通过超级计算机建立核爆炸数学模型,进而研制新一代核武器。

在计算机行业内,超级计算机一直被认为是信息化发展的火车头。因为很多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包括现在我们用的很多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量子计算、新的存储器部件等,都是最早为超算领域服务,之后随着技术成熟、价格下降,才开始普及,用于服务器、个人

电脑乃至手机的。

现在IT领域概念火热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其计算能力也来自超级计算的基础和演绎。云计算能同时运行大量的小任务,这些任务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大数据主要是做数据挖掘,以图算法为主。相比之下,超级计算的要求最高,它追求性能,要在最短时间内计算出单个任务。

张云泉认为,现在在尖端科研领域,已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模拟。2013年诺贝尔奖中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物医学奖3个领域都与超算有关系。

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表示,超算的计算结果最终的表现形式可能是重大科研课题的突破,也可能是创新性的产品,或者是制作精美的文化创意作品等等。而这些成果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科技化的生活。比如,医学领域使用超级计算机,既可以进行基因的测序,从根本上破解人类生命的“密码”,从基因修补的角度避免很多先天性疾病,也可以进行新药物的研发。智能穿戴设备走向普及后,可以使用超级计算机对每个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像感冒前兆、过度疲劳等各种很小的症状都会获得及时的提醒。

(有删节)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抢占超级计算机的世界高地?原因主要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6分)

18.请结合文章,预测“超级计算机”可能会为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住在非洲的农夫,了解到了各地不断发现钻石的消息,便卖掉了自己的农场,走遍非洲大陆寻访价值连城的钻石。但他什么都没找到,最终破产,投河自杀了。与此同时,农场的新主人在农场中捡到了一颗山鸡蛋般大小闪闪发光的石头,出于好奇,他将这块石头装饰在了自己的斗篷上。一位访客看到这块石头后,震惊不已。他告诉这个农场的新主人,这块斗篷上的石头,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大的钻石。农场的新主人说:“什么?整个农场全都是大大小小的这种石头啊。”确实如他所说。农场的新主人靠自己拥有的这几英亩的钻石,成了亿万富翁。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太史公《屈原传》赞曰:“悲其志。”又曰:“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志也,为人也论屈子辞者其斯为观其深哉文丽用寡扬雄以之称相如然不可以之称屈原。盖屈之辞能使读者兴起尽忠疾邪之意。(选自刘熙载《艺概》)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21.扬雄对司马相如的作品是怎样评价的?请用原文作答。(1分)

22.刘熙载对屈原的作品抱什么态度?他认为屈原的作品对读者有什么意义?(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吴荪甫在做公债空头时,受到赵伯韬的极力压制。为了凑齐卖方保证金,他孤注一掷,抵押了自己的工厂和公馆。

B.沈从文的小说中多有对湘西民俗的展现:青年男女月夜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展现了当地的婚恋习俗;清明节时年轻小伙子赛龙舟,表现了湘西的生活习俗;崇拜“傩神”,表现了湘西人的宗教习俗。

C.《老人与海》以直观、浅白的故事,向读者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何谓生命壮美。故事的思想核心是坚强、忍耐、热爱、尊重。

D.欧也妮委托庭长赶往巴黎,为叔父偿清全部债务,从而恢复了叔父的名誉,使夏尔能顺利地与侯爵的女儿结婚。

E.《茶馆》中,松二爷懒散无能,整日喝茶遛鸟。清亡后,他只能靠卖菜为生,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饿着,一提到鸟就有精神,最终饿死。

24.简答题(10分)

(1)下面是《家》中的一段文字: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这里的“他”是谁?请简述他离开家的原因。(5分)

(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哪三个人物?请在其中任选二人分析概括他们殒命的主客观原因。(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善读无字书 楚奇

南宋的一个夜晚,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正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于是留下了至今传诵的诗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告诉儿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这就是古人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

人获得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是实践,一是读书。实践就是行万里路,就是要去读懂社会这本“无字天书”,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求知渠道。数不胜数的先圣先贤都是行万里路而有成就的例子。

古语有云:书看无字书,话听言外意。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说的都是“无字书”的妙用。尤其是清人张潮,关于“无字书”的论说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在《幽梦影》第一四二条写道:“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九十六条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第一八一条又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这种读书是达到了化境的读书,无字之书得于自然,见于心性,这样读书才“能会难通之解”,“可参最上禅机”。张潮的朋友黄交三称赞说:“山老(张潮,字山来)之学,从悟而入,故常有彻天彻地之言。”读书到这份上,当然书便是胸中山水,山水便是胸中之书了。

然而古往今来,似这般善读“无字书”的毕竟不多,更多的人则以为只读有字之书便可以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可惜一些人有字书读了不少,最后却变成一个无所作为的“两脚书橱”。《南史〃陆澄传》记载: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别说理论联系实际了,像陆澄这样死读书读死书,就难怪写不出书来。同样是姓陆,陆澄和陆游比起来,在读书的见识上显然有霄壤之别。

面对世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不无惋惜地说:“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是啊,只知运用有形迹的事物,不懂得领悟无形的神韵,这种庸俗的人又如何能理解音乐和读书的真正乐趣呢?(略有删节)25.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无字书”的含义。(6分)

上一篇:道德讲堂之文明礼仪篇下一篇:最新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