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02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认真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全面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在中部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昨天,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

书会集中学习阶段已圆满结束。这次读书会形式新、内容实、效果好。十天来,大家通过个人自学、参观学习、专题辅导和大会发言,统一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特别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率先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下面,根据市委常委研究的意见,我讲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坚定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以来,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对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全市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夺取了“双胜利”。—月份,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亿元,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增长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财政收入、群

众收入、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经济指标增幅强劲攀升、位次前移,我市经济进入快速健康发展时期。

一成功召开了市第九次党代会,完成了市区两级换届工作,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思想和政治保证。今年月份,我们召开了市第九次党代会,会议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实践证明,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完全符合十六大精神,符合淄博实际,符合全市人民的愿望。特别是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奋斗目标的提出,得到了全市上下的一致认同,凝聚了大家的力量,鼓舞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致富奔康的热情。通过市、区县两级换届,市、区县各大班子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大家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出现了安定、和谐、向上的大好局面。

二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提升了发展目标。通过到南方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和学习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使我们深受震撼和启发,深感压力大、责任重。省委张高丽书记来我市视察时,又要求我们在山东中部率先崛起。为落实省委工作会议和张高丽书记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我们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率先崛起”大讨论。在充分测算论证、反复征求意见基础上,市委工作会议提出了“两个提前、一个率先”的总目标,对发展思路、目标、措施进行了再调整、再完善、再提高,特别是对经济指标、园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新的调整和部署。各级、各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标杆,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赶超目标。目前,全市正在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新高潮。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 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工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 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着力构筑“三个高地”, 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 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各方面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时期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后发优势形成显现的时期。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是平均增速最快、运行最平稳、质量效益提高最明显的五年。主要指标增幅处于全国前列, 经济总量平均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 在全国省区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 预计生产总值今年将突破9000亿元, 是“十五”末的2.3倍, 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000美元的省区市, 较好地服务了全国经济发展。预计五年平均增速为16%, 高于“十五”时期2个百分点。预计地方财政收入累计是“十五”时期的3.1倍。节能减排综合水平全国领先,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 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5万亩, 高标准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 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服务业规模、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研发生产了100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97%增加到2.5%,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时期。滨海新区进入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 行政管理体制和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创新示范和服务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中心城区全面提升, 多元化发展增强, 服务业比重超过80%。各郊区县统筹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内资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5倍和6倍。成功举办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八届中欧工商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 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扎实推进, 援建陕西地震灾区任务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 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实施长效化城市管理, 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 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 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 初步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格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十一五”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连续实施四个20项民心工程, 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405万平方米、33.5万套, 为4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住房保障覆盖面是“十五”末的9倍。新增就业186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4%, 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先进水平, 和谐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基本用药价格平均下降25%。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天津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建设, 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 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疑难案件, 进京非正常重复访和涉法涉诉进京非正常访排名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社会治安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国防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坚持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和读书会,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市委机构调整和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在干中锻炼、考察、培养、选拔干部, 干部交流和竞争性选拔力度加大, 造就了一支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精简会议活动, 改进新闻报道,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成就来之不易,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全市上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 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同志们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 我们经历了国内外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经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重大风险挑战, 遇到了许多大事难事急事。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事在人为的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拼搏勇气, 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缩小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提升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凝聚了可贵的民心民气, 探索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 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 好字优先, 好中求快, 又好又快, 不搞低水平扩张, 不搞短期行为, 多做打基础、上水平、利长远、惠民生的事, 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 强调“三个善于”, 比学先进, 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 用心把握, 用心工作, 用心落实, 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三是坚持改革开放, 积极创新发展模式, 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建设城市, 扩大全方位交流合作, 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四是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从群众的愿望出发, 带着深厚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 真心实意服务人民群众, 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尽最大努力造福子孙后代。五是坚持求真务实,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各级领导干部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无怨无悔, 付出大量心血、智慧和汗水, 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六是坚持团结奋斗,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级领导班子, 全市各个方面和各族群众,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形成了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环境。这些经验和做法是难得的精神财富, 要很好地坚持和发展。实践充分证明, 勤劳智慧、勇于拼搏的天津人民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地奋斗下去, 天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综合判断发展全局, “十二五”时期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是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充分体现城市定位要求的紧要时期。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 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深刻认识天津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还没有彻底化解,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断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 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 市场潜力巨大,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各地都在精心谋划未来的发展, 积极抢占新的制高点, 赶超的态势十分逼人。天津肩负着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神圣使命, 但经济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奋起直追, 奋发有为, 奋勇前进, 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造天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 已经到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天津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服务业比重较低, 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不够,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天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缺少核心技术, 缺少知名品牌, 缺少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天津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 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直接, 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进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阶段。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靠改革, 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靠改革,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要靠改革。当前, 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 触及的矛盾更深, 涉及的利益更复杂, 推进的难度更大。天津近年来在改革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改革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如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提供更多的经验和示范;如何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如何破除陈旧的观念和做法, 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等, 这些都是关系天津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们面对社会矛盾凸显的复杂局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 经济社会加速走向现代化的时期, 往往也是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当前,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 利益诉求大量增加, 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 其关联性、风险性、对抗性明显增强。事实充分证明, 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 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 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不能有效地防范社会风险, 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 就会丧失已有的成果, 就会阻碍发展的进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更加注重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总之, 世情、国情、市情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 更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 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 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创优势, 开阔视野, 创造性开展工作, 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制定“十二五”规划,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工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着力构筑“三个高地”, 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努力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于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市委的《建议》作了全面阐述。概括起来就是, 要再接再厉, 乘势而上, 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为全面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基本具备与城市地位作用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前列,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服务业比重、规模和水平全面提升, 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加快, 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二是基本实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目标功能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更大进展, 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初步形成, 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 带动全市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效应充分体现, 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三个层面发展更加协调。

三是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形成, 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四是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县发展策略深入落实, 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显著增强,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立, 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现代化大都市气息充分展现。

五是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升, 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竞争力和卫生服务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就业更加充分,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富裕程度和幸福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社会和谐稳定处于全国前列。

同志们, 我们的目标是宏伟的, 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全力以赴干好每一年, 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 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满创造活力的天津必将屹立在渤海之滨!

四、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提高生态宜居水平,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要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 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更好发挥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努力当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推动三个层面高水平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 提高中心城区的产业层次、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 推进各郊区县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推动三个层面合理分工协作, 健全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要求, 引导各区域产业发展, 加强产业对接, 构筑完整的产业链、配套链、服务链。要推动三个层面优化高效配置资源,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鼓励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源,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水平,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 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要全力打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 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 全面提升三次产业, 完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 做大做强八大优势支柱产业, 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国际知名品牌、大型企业集团和现代产业基地,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优势, 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和信息服务、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抓好服务业聚集区、新型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 推动服务经济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继续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 创新引进项目的思路招法, 保证投产达产、开工建设、储备报批的项目源源不断, 通过增量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要率先建设科技强市,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 抓好科研平台建设,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扶持数量众多、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提升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实现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的根本转变。要率先建设教育强市, 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持久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鼓励学校特色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率先建设人才强市, 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扎实做好培养和引进人才工作, 着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 营造良好环境,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高水平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 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和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 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 推广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 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 提高资源节约管理利用水平。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废气、噪音、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的治理, 搞好水污染防治, 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强化对山、河、湖、海、泉、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 大力植树造林, 努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天津。

大力实施宜居城市战略, 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按照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 突出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格调, 完善空间布局, 体现文化品位,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探索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子。要深入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 加快滨海新城区和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规划实施, 完善规划体系, 提升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 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大力推进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 扩大城市的辐射力, 形成通达“三北”腹地和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 强化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的交通联系, 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搞好停车设施建设。要大力建设城市公用设施, 提高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等保障能力。要严格执行城市管理规定,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继续开展大规模、全覆盖、高水平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力实施富民惠民战略, 建设公平公正安全稳定的和谐社会。要全力打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攻坚战, 继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 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居民的收入、就业、医疗、住房等一整套民生保障机制,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要着力增加群众收入,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 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使群众实际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 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完善基本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 扩大保障覆盖范围, 提高保障标准, 帮扶困难群体, 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切实解决“看病难”、“出行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要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 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深入开展平安天津建设,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在建设和谐社会上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提升天津文化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和创新力。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 塑造和弘扬新时期天津精神, 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 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 加强优秀作品生产创作, 发展创意、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 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群,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要推进文化创新, 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 繁荣城乡文化市场,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制度环境,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 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要全力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攻坚战,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改革, 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更加重视公共管理, 规范简化审批程序, 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 着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 建立结算中心、会计中心、票据中心和交易中心, 加快建设保险改革试验区, 充分发挥金融活跃市场、支持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深化企业改革,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多种经济形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要扩大全方位开放,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充分发挥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

五、关于加强对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努力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时代在发展, 形势在变化, 实践在深入。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 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得高一些, 看得远一些, 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大局意识, 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 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 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积极抢占发展先机, 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切实增强开拓创新能力, 学习借鉴一切创新成果, 鼓励支持各种创新实践, 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不能松懈、不能畏难,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发展模式, 提升发展境界。要切实增强统筹协调能力, 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 把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一致起来, 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协调起来, 把提高效率与体现公平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全面进步、永续发展。要切实增强总揽全局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支持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深入研究和把握新特点新要求,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 思想上尊重群众, 感情上贴近群众, 工作上依靠群众, 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 坚持把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心为群众着想, 全力为群众造福, 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采取正确方式方法, 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增进群众的信任, 既要解决思想问题, 又要解决实际困难,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及时有效化解矛盾, 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 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 加强廉洁自律, 带头艰苦奋斗, 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 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进一步提高真抓实干水平。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到基层去, 到一线去, 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去, 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 把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到实处。要敢于讲真话实话, 反对说假话空话;既要报喜, 更要报忧, 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当老好人,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每一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工作作风, 恪尽职守, 盯紧靠上, 无私无畏, 亲力亲为, 敢抓善管, 既要有思路、有部署, 又要抓实施、抓落实, 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让中央放心、群众满意。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大家上午好!

刚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介绍了2011年工作情况,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四川大学等就出版学科建设做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了招生、教学工作,总结和交流了办学经验,对2012年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谈了具体思路,有的单位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讲得都很好。教指委秘书处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2012年工作计划中。

近一年来,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积极创造条件,服务行业,服务教学,为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和推广,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培养单位按照《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行业人才实际需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规律,为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了大量具体实施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扬帆起航。在此,我代表全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位委员、专家长期以来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和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用一个独立的部分,对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进行了系统论述。这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情况基础上,站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构建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对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出版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紧迫的要求。

近年来,新闻出版人才工作,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的中心任务,坚持在继承中发展、改革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向纵深推进。二是全面实施包括文化名家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在内的重大人才工程,大力造就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服务发展,大力培养新媒体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人才、少数民族地区骨干人才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实施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积极与高等院校、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五是夯实基础,促进行业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并扶持专业学科层次的提升,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组织出版了数十种面向大、中专院校的涉及出版、印刷、包装类专业统编教材。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大家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版战线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高层次,能够有效引导舆论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继承优良传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了解掌握现代出版企业发展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出版人才队伍。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是选拔造就高层次出版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够为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出版强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总署经过长期努力及与教育部密切沟通,2010年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2011年开始招生,这是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也是出版学科建设的一大突破,这为出版学科迈向一级学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出版专业硕士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即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兼顾的方向转变。从出版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体现出版专业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出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核心知识体系,如编辑策划、外观设计、分销发行等等,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知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在理论知识上高于一般职业教育,又在实践应用上优于学术研究生教育,在出版教育体系中非常必要、非常适用。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出版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出版业规模和内涵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出版人才。开设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之路,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出版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我国出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培养新时期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以不断提高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贡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较宽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重要人才培养理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结合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重点培养以下几个层面的人才。

第一,要致力于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出版人才。新闻出版业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核心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有崇高的新闻出版职业道德,这是出版研究生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各院校要在公共课和必修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要在实践中探索提升理论素质教育新途径,使出版专业研究生真正能够做到自觉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具有为党服务、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素质。

nlc202309040113

第二,要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出版科研人才。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的范畴,其目标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积淀、知识素养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起点与标准。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出版概论、出版营销、出版政策法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出版工作普遍规律的研究,开展出版产业政策、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等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和强化专业理论功底的培养,为实践中开展出版科研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第三,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表现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出版研究生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因此,无论是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是从师资体系、评价标准上,都必须紧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出版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能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要致力于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高端人才。近年来,在总署的高度重视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广义的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1年1349亿元,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在全行业中名列前茅,数字出版的优势已经凸显。与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数字出版的开发、应用、管理和研究型人才的匮乏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教指委和出版研究生培养相关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注重技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把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的数字出版、新媒体领军人才。

第五,要致力于培养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人才。出版名家大家和数以千万计的出版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出版名家大家和优秀出版工作者必然是中坚力量中的核心,他们的数量质量能否适应出版业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将关系着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关系着新闻出版强国奋斗目标的实现。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都是在出版教育中具有很强实力的学校,希望你们要致力于成为培养出版名家大家的摇篮,下工夫培养有潜质的人才,坚定他们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信念和追求,在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的知识结构,精准的文化选择能力和自觉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在出版实践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出版名家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把握专业学位教育规律,走出一条科学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之路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努力提高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各院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办学原则。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来抓。确保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把好“三关”,即“入学关”、“教学关”和“出口关”。“入学关”,要严格选拔标准,规范入学考试程序,做到宁缺毋滥。“教学关”,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等方面,学校、教师都要花精力研究,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出口关”,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毕业实习制度和论文答辩制度,要保证毕业生实习和论文的质量。坚持高质量办学是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要将编写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作为重点举措,密切结合产业实际,对接行业职业标准,编写好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要注重遵循行业发展进程和教材建设规律,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科学设置编写环节和流程。对这项工作的难度,教指委要有充分的估计,要尽早开展,加强组织,力争尽早编写出内涵丰富、科学系统、具有较高教学起点的大纲与教材,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要推动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主要包括:出版专业学位设置与出版相关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工作实际的有效衔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规划,创新模式,把握住出版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的落脚点。管理部门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中已规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1年的同志,可以按有关规定报考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硕士将比照同等对待。教指委要积极宣传这一导向并指导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等方面与出版职业资格的要求实现有机结合。

三是要密切加强与行业的沟通合作。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把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这就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加强与出版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出版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打造产学研互动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构建出版专业硕士毕业生定向式就业的快速通道。专业学位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院校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通过高校师资和行业界师资的有机结合,通过对行业发展需求的密切跟踪,动态调整师资结构与课程设置,形成面向实践、服务行业、学以致用、动态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是要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各院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学科特长,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下,立足于学科优势,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办出特色。比如,以人文学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编辑策划、文稿编校等人才方面形成优势;以理工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人才方面形成培养优势;以经济、管理为学科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经营管理、出版物营销、物流配送、财务核算等人才方面下工夫,塑造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吸收国内外办学经验。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看,以应用为主导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办学经验。国内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学思想、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大家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

同志们,虽然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经验少,但是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4

这次市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是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省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决策精神,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市奋力崛起的目标、思路和举措,安排和部署实施东向发展战略问题。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了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七大课题研究,并起草制订了《中共××市委关于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奋力崛起的决定》。会议已印发了七大课题调研报告和《决定》。下午分组讨论和审议《决定》。明天,季历同志还将向会议报告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安排。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上来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安徽经济发展如何定位,全省上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向全省人民发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并明确将安徽的发展定位为“长三角纵深腹地”,作出了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的重大决策,确定了安徽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这是在清醒认识自身方位、正确把握发展趋势、全面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省发展战略的发展和完善,对全省各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看,东向发展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经济一体化,这既包括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包括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这已经被国内外发展的事实所证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对区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让生产要素按最优配置的方向进行不断流动,按比较优势进行合理的分工与配合,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按照这样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再是孤立的、封闭的,都不可能单打独斗,万事不求人,而必然要根据市场联系和产业关联与相关多个地区或城市构建起一体化的区域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其中长三角地区凭借多方面的综合优势脱颖而出,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经济圈。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走势:一是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以上海为中心,以个城市为主体,影响和带动内地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明显加大,积极寻求与周边地区合作,以实现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三是经济增长多极化、多元化进程明显加速,为扩大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提供了新的途径,拓展了新的空间。在这一形势下,我们把握有利时机,加速融入长三角,可以更好地发挥两地的不同优势,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体现××的区域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这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有利,对长三角也有利,是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共赢之举,必然极大地推动××崛起的进程。

第二,从我省竞相发展的态势看,东向发展是奋力崛起的强大动力。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的面积、的人口,年创造了约占全国的生产总值和的财政收入,人均已经超过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对这样的地区,谁能主动接轨,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谁能融得好、盯得紧、贴得牢,谁就能率先崛起。正因为如此,东向发展战略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全省上下的广泛认同和热烈响应。目前从全省看,东向发展形势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氛围浓烈。全省各地都纷纷把“接轨”、“互动”、“融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借力发展、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等沿江城市正在构筑沿江经济带,提出要在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率先崛起;马鞍山市正在申请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向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的第个城市迈进;黄山市已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淮北、宿州市正在积极谋求加入徐州经济圈。二是机遇良好。从去年开始,我国产业结构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加速向内地扩散。特别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后,长三角地区受到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制约,要素供给紧张、环境约束加剧等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传统的长三角已进入泛长三角时代,安徽已经从长三角之外的“边缘”成为长三角扩张的“前沿”。三是推进有力。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在宁国召开了加快毗邻苏浙地区发展座谈会,要求毗邻苏浙的个市及所辖的个县(市、区)努力成为东向发展、加快崛起的“排头兵”。最近,又在马鞍山召开了沿江部分城市座谈会,要求沿江四市在安徽东向发展、奋力崛起中勇当先锋,发挥脊梁作用。全省交通东连、投资东引、能源东送、产业东接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省上下加快崛起最强劲的力量。

第三,从我市发展的实践看,东向发展是保持我市良好发展势头的现实需要。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今年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亿元,增长;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增长;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增长。这些发展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建设的战略思想,坚持不懈地实施以“融入长三角,面向韩、日及台湾、香港地区”为重点的大开放主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在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中实现了加快发展。当时,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提出东向发展战略,但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和经济合作的重点在东部地区。据统计,去年我市引进东部地区资金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总量的。今年月份,我市引进东部地区资金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总量的。特别是引进了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股份公司、上海延丰、浙能集团、万向集团、景兴纸业等一批著名企业来淮投资合作,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农业上,××很多农产品,也已成功进入了长三角市场,八公山的豆腐、凤台的大米、尚塘的花生和花生油在上海等地知名度很高。另外,东部地区已成为我市最大的劳务输出地,我市到东部地区务工经商的人数达到近万人,占全市劳务输出总数的以上。现在看,如果没有东部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和经济合作,我市煤电一体化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开发区的面貌就不可能发生明显变化,一些困难企业就不可能焕发生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就不可能有这么快。一句话,不东向发展就没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当前,我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短缺,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提升产业层次、推动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面临的最大差距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差距,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都要靠东向发展。只有真正把东向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之,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是加快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非做不可并且必须做好的工作。××只有东向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才会有大的出路、大的奔头、大的起色,××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托和服务长三角的过程。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上来,切实增强东向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新的发展目标,增强推进东向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目标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对头、执行坚决有力,是我市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成功经验。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新世纪头十年××发展三个阶段的判断,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半年多来,我们经过慎重研究和论证,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对三个阶段及其目标作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即:从年年,是××经济负重爬坡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我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都接近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从年年,是××经济奋力崛起阶段。这个阶段将努力实现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再翻一番,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煤电化“三大基地”初步建成,全市煤炭生产规模达到近亿吨,电力形成万千瓦装机生产能力,初步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大型煤化工基地;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年年,是××经济跨越发展阶段。力争实现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再翻一番,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三个阶段的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年比年“翻三番”。按照这样的目标要求,到年人均达到美元以上,到年人均达到美元左右。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目标,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所谓必要性,是因为无论是从当前面临竞争的态势看、发展的机遇看还是加快崛起的要求看,我们都必须作出这样的选择。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近几年我市发展虽然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与长三角地区和省内发展较快的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长三角个城市中有个城市总量超过亿元,人均达到多美元,将近我市的倍,我市实现翻三番目标后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在省内,去年我市经济总量位于全省第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位于第、第、第、第位,与进入第一方阵还有一定距离。现在长三角地区以及省内的合肥市、沿江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郭金龙书记要求沿江部分城市在“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翻一番,我们是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如果我们畏首畏尾,低幅增长,小步前进,落后于人,只能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永远陷入历史性的被动,也不可能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行列。特别是目前××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发展势头很好,这就更需要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定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把发展的标杆树得高一些,让群众感受到大干一场的气势,才能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激发全社会的力量为××崛起而不懈奋斗。所谓可能性,是指我们提出这一目标,不是急躁冒进、无条件的盲目快上,而是有充分的条件和依据,经过努力可以实现。首先,从理论上讲,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早就强调,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的情况下,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得到的。其次,从实践看,我国生产总值从年至年增长了倍,长三角地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整整十年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去年达。再次,从我市三次产业的发展分析,完全可以支撑“翻三番”目标的实现。从年到年,一产随着农业投入的持续增加、工业反哺农业力度的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二产随着“三大基地”初步建成、“煤电化一体化”的推进和产业链的拓展,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和建筑业增加值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三产是我市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目前我市三产人均增加值只有多元,仅为合肥市的、蚌埠市的,随着“三大基地”建设一部分投资转化为消费、百亿商贸城的打造以及山南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按照上述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到年我市经济总量可确保比年翻一番。从到年,我市还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一批中小企业产业群相继建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出现,实现再翻一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2002年4月29日)

XX

同志们:

刚才,XX、XX等几位同志传达了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主要精神,XX市要认真抓好党代会精神的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讲几点初步意见:

一、精心组织,传达

贯彻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

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是在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会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一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会议。会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中共XX省第九届委员会和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我省出席党的十六大的代表。XX同志代表八届省委向大会作的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报告,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报告贯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红线,突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主题,体现了团结、稳定、鼓劲的基调,把握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大局,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战略性和指导性,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好这次大会精神,对动员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加快发展,开创强市升位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好这次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增强做好各方面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一是要统一到对大会重要性的认识上来。要充分认识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对于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要统一到大会对八届省委工作的总体评价上来。大会从经济增长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步良好、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取得新进展、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等六个方面,对成绩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看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三是要统一到大会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确定的奋斗目标上来。大会从当今世界、当代中国、今日贵州的不同层面,深刻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了六项奋斗目标和五项指导原则。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和机遇,明确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四是要统一到报告对今后五年工作的重要部署上来。大会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三个方面,对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部署,既注意保持省委工作思路、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着眼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部署的战略性、全局性、连续性、开拓性。五是要统一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上来。大会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富民兴黔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突出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进一步提高领导富民兴黔事业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的各项任务,推动XX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第九次党代会要求,要按照建设“XX经济带”上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支持建强建好XX市,发挥好其辐射带动作用。钱运录书记要求XX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委的这些要求对XX市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既是荣誉,也是重托。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做很多工作,我们要抓紧研究,出台一些意见,采取一些措施,使跨越式发展具体化、目标化。农业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经济部门要研究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把工业做大做强,壮大三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要按照环境建设的要求,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建强建好XX市”这个目标,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一定要以全面贯彻这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抓好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XX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思想观念的先进性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6

2009年,市供电公司经营指标完成良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14.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9%;完成企业供电量178.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4%;售电量17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7%,均创历史新高。

“圈点取得的成绩,我认为这是供电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的全社会用电量、企业供电量、售电量一度呈现负增长。(下转02版)

上接01版)对此,市供电公司加强与政府、企业用电大客户联系,积极向政府报送企业用电情况,为政府全面准确掌握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公司还主动为企业大户建立了用电档案,帮助企业分析用电情况,通过倾心打造“亲情电力”服务品牌,将服务送进社区、送到农村,最大限度地服务各类客户用电。同时,公司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安排电网检修和抢修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电网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010年,市供电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抓好六项工作,即坚定不移抓好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经营管理、优质服务、队伍建设、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企业和谐氛围。公司将深入开展优质服务主题活动,着力解决政府、企业和群众在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规范高危及重要客户管理,全面督促客户进行安全隐患治理;对服务实行过程监控和全面回访制度;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电网调控作用,全力助推政府节能减排工作。

针对当前经济企稳回升的契机,市供电公司将加强电力市场分析预测,积极培养新的电量增长点;规范对企业自备电厂的管理,坚决杜绝新的转供电;认真开展指标分析,积极推

广典型经验,改进管理;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持续改进的标准化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公司依法经营水平。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大公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省银都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河南爱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少儿励志电影故事片《少年杨靖宇》就要隆重开机拍摄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代表驻马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莅临今天开机仪式的各位领导、编剧、导演、演职员及各界嘉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少年杨靖宇》的顺利开机表示诚挚的祝贺!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杨靖宇将军诞辰110周年之际,反映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少年时期成长历程的电影即将问世了,这是对英雄的赞誉,也是对英雄少年时期光辉事迹的艺术再现。众所周知,歌颂杨靖宇抗战英雄事迹的电影、电视剧已经拍过多部,杨靖宇英勇抗日的故事早已在中国和世界各地传扬。他自幼历尽磨难,受尽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在先进传统文化和进步思想的影响熏陶下,他最先觉醒,在他幼小心灵里埋下推翻剥削阶级、实现穷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革命火种,并以他少年特有的方式进行着积极的抗争。1927年22岁的他领导确山刘店秋收起义,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的序幕,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他被选举为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他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领导、指挥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无数次的殊死战斗,最后壮烈牺牲在东北抗日救国的战场上。以前,好多人都不知道杨靖宇的出生地是我们驻马店。今天,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本着“形象构建、扬名立善”的职能,充分发挥其“搭建合作平台,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组织宗旨,把反映杨靖宇少年时代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事迹以电影的形式奉献给观众,是对杨靖宇成长历程的艺术再现。《少年杨靖宇》电影的拍摄对宣传驻马店、提高驻马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是驻马店建专50周年,《少年杨靖宇》也是我们驻马店建专50年来在天中大地上所拍摄的第一部反映天中英雄人物的电影故事片,该影片的拍摄无疑也给纪念驻马店建专50周年献上了一份精美的厚礼。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天中多英雄,杨靖宇在天中沃土的孕育下,成了全国乃至世界公认的抗日民族英雄,我相信,我们驻马店现代的广大青少年在杨靖宇精神的感召下,一定会更加努力刻苦学习,当好祖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驻马店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杨靖宇精神的感召下,一定会为建设更加繁荣、美好、文明、富裕的驻马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十月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电影作为文艺工作的一种艺术,它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部电影拍摄的成败关键在于演职员,《少年杨靖宇》剧组的演职员都是从全国各地优秀演职员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你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感谢你们为了《少年杨靖宇》走进天中大地,希望你们在演出中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互相帮助,克服困难,战胜难关,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布置好每一个场景,塑造好每一个人物,相信你们一定会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演好《少年杨靖宇》的每一个角色,把《少年杨靖宇》打造成一部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爱,能够激励广大青少年勤奋学习、奋发向上,能够唱响全国的电影精品。要向省和全国的“五个一工程”奖的目标冲刺,争取使之成为教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推荐青少年学生必看的好影片。

《少年杨靖宇》是在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的精心策划下投入拍摄的,河南省银都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河南爱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电影筹拍和拍摄资金的筹措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少年杨靖宇》的拍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此,我对敢于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的几家联合摄制单位和热心支持《少年杨靖宇》拍摄工作的各个单位、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预祝少儿励志电影《少年杨靖宇》摄制顺利,圆满成功!

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上一篇:创新培养机制下一篇:以ial为后缀的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