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分析

2024-05-29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分析(通用8篇)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分析 篇1

调查对象:廊坊师范学院物电学院2012级学生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本学校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5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50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2012级学生的诚信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调查结果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点是学业诚信上的问题。、考试作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校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处分的报道,轻者受到各种处分,重者则被勒令退学。、抄袭作业。根据几次期中教学检查与同学座谈以及任课教师反映,抄袭作业较为普遍,甚至已不被学生认为是失信行为,3.论文的抄袭。在大学中,这种问题广泛存在,以至于有教授发明了所谓的反抄袭机。现在大学本科的体制现在大学的体制都是要求在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虽然这个方式对于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形式看来是不太乐观的。因为现在网络东西很发达,而且对于论文学术性的东西并不适合于每个人,而且有时候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于是乎,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的行为。

第二点是学业诚信上的问题。

1.有钱不交学费。有的学生在新年伊始,拿着家长给的学费不交到学校却擅自存入银行进行“增值”,认为反正国家有确保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政策,岂不知他们这样做的同时,剥夺了那些政府和学校给予真正家庭贫困学生的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的机会,对学校、家长、同学都没有做到以“诚”相待。

2.贷款到期不还。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就是有极少数学生恶意逃债,给银行信贷工作蒙上阴影,甚至直接影响了一些银行继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原因分析: 1.教育原因.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诚信问题的集中反应.不少在骄纵中长大的大学生,于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临时毁约、不信守承诺的做法,他们常常不认为是错误的.目前教育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 “教”,不管“育”。.社会原因.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信用危机。北京的舆论界称此为“诚信”危机,而这一危机已经涉及到了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生诚信在不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下和充满诱惑的价值观下自然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

如何解决现阶段的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一)社会评价机制的健全

没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机制,诚信问题始终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社会上日益泛起的“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渐渐进入大学校园,“金钱”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社会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以金钱为评价体系主体的方式是不健康的。我们的社会评价机制和体系应该多元化,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健全社会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教育制度的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约束是必要的,包括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来适应人才多元化的需要,然而,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每一条新路,都存在着被权、钱、关系网堵住的可能。任何制度都是由人来操作的,这意味着作弊、腐败、以权谋私等等不诚信的现象还是要继续发生,教育领域永远不可能是一片净土,教育界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只是社会问题的一个分支,因此加强和完善教育制度迫在眉睫。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四)用人制度的健全

在录取人才时要坚持两手抓,一是要有业务能力;二是人品要正。业务再好,人品如有问题,我们宁缺勿滥。通过这些办法,让每个大学生从进校门的第一天就意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那他自然就会去注意这些问题。

诚信是通往灵魂高贵的门,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门,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门,是通向美好理想的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门。诚信是你流下悔恨眼泪之后的知错即改;诚信是你写下奋斗目标之后的脚踏实地;是你承诺孝敬父母之后亲手为他们端来的一盆洗脸水;是你承诺勤奋学习之后亲手为自己点燃的一支夜读的蜡烛;是你发誓远离网吧之后,第一个坐在书桌旁安心读书的星期天;是你发誓不再抄袭作业之后第一次苦思冥想皱紧的眉头„„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分析 篇2

1. 考试作弊。

近年来, 几乎每年都有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严厉处分的报道, 不少高校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勒令退学的事件发生。大学生作弊行为较为普遍, 而且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认同感,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弊持宽容态度, 更有甚者, 认为作弊根本没什么, 别人可以我也可以。

2. 履历造假, 违约、毁约。

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如何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抢占有利的先机?多数毕业生会在毕业前尽力充实自己的竞争实力, 但也出现了少数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的现象。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不同应聘者都是同一所学校学生会主席的怪现象, 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不高。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后, 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 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 加上青年自身带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等不成熟因素, 致使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有些同学认为, 只有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前提下, 诚信才是有效的, 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

3.拖欠还贷。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缓解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大多数学生对待助学贷款的履行态度是比较严肃的, 期望通过“借债偿还”和“延期偿还”, 来顺利完成学业。于他们而言, 借债还钱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但也有学生表示“能不还则不还”, 更有一些人不考虑是否还款。对于银行的信贷来讲, 只要存在一小部分人的恶意逃债, 都将给银行的整个信贷工作蒙上阴影。

诚信教育, 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亟待加强的课题之一。针对部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状, 笔者认为, 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1.强化信用意识, 建设信用制度。

学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 学校诚信道德建设, 要与信用制度建设相结合。现代社会的信用管理离不开个人行为的记录、评判和制约。事实上,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曾经是学校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基础。从一个人上小学即开始不间断的操行记录, 进入档案终身跟随, 它有一整套完整的组织程序和评判标准。一个学生获得优良的操行记录就等于获取“诚信道德毕业证书”, 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 也是社会录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证”。与操行档案不同, 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无担保贷款, 必须建立完整的个人信用信息制度, 学校有责任为银行提供信用资料, 包括查询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校表现、大额资金使用情况、借还款记录等内容。这种自觉的社会承诺所形成的信用制度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诚信道德风尚的形成。

2. 开发网络诚信资源, 培育互信。

互联精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伦理对学校诚信道德建设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正面影响看, 网络伦理以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诚信观念新颖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德育工作者开发网络诚信资源, 引导学生在网上调用、阅读、收集他人的信息与资料, 交流自己诚信道德体验的信息, 同时加强诚信道德网站建设, 设计教育软件, 开辟主页, 制定和完善网上道德和网上立法, 引导学生倡议网上诚信承诺, 以科学的理性精神构建网上诚信伦理规范, 以科学知识、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精神, 为虚拟人格提供现实基础。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诚信教育的信息资源为塑造自身现实的诚信道德、理想人格服务。

3. 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诚信实践, 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实践机制, 设置诚信饯行的模拟情境, 组织大学生到一些金融机构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每一个大学生只有从自身做起, 自觉地实践诚信行为, 才能增进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信任;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 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 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 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4. 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 笔者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 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 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 以便参照定位;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 学校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 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5. 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

学校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 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 形成“诚信光荣, 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营造“诚信者受尊重, 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在培育诚信道德文化中, 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缺一不可。诚信制度建设是他律机制, 诚信品质修养是自律机制, 只有在两个机制的良性互动中, 才能完善社会诚信文化系统, 才能使诚信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色。诚信制度的建设强调的是诚信他律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 “失信”行为机会成本的付出要远远高于“守信”行为, 使失信者受到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惩罚, 使守信者得到精神和物质的褒奖, 促使诚信行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 2002, (2) .

[2]榕汀.诚信——未来社会的通行证[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 (2) .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分析 篇3

一、学生道德诚信现状

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生活在诚实守信的环境里。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你是否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回答“是”的占94%,同时承认“校园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占51%,并且认为他人的诚信度一般的占67%,与人交往看重对方的诚信程度占77%。可见,大学生希望别人对自己能够诚信,而自己不想因为诚信而失去任何利益及荣誉。

学习方面道德失信的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运行实践不诚实;备课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不诚实;旷课,公开课作假、学术抄袭。某高校调查所知,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10次以上旷课经历的占42.3%,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占48.65%,有抄袭别人论文5次经历以上的占21.67%;并且在考试时挖空心思作弊,考场夹带,偷看他人试题答案,找人替考,找老师开后门要分数,为社会上的考试充当“枪手”等等[2]。

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欺骗与利用。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诚信教育正面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情况:认为是家庭的占47%、社会26%、学校24%、先进个人事迹0.8%,有时因为对先进个人事迹宣传夸张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诚信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73.4%、学校教育的反差占20%、家庭环境占13%。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一个人诚信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社会上各种虚假广告、推销等各种不诚信现象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助学贷款是国家针对大学生的一项资助政策,目前存在贷款不还的现象。对贷款不还的调查结果是91%的同学认为“我会如约还贷”,0.5%的同学可能不还,9.5%的同学到时再看看;调查显示41%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事实上,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也是道德失信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状况使国家资助贷款政策实施相当艰难。

二、影响大学生道德诚信的致因

1.内在因素

首先,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失调,加上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诱惑,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迷失,从而只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捏造假证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比别人高得多的利益,造成了极不公平的竞争,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诚信的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代价过高[3],这样纵容了不诚信行为。某高校对1000余名学生的一份关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状况问卷中显示,分别有四分之一和四成以上的学生,并不认为偿还贷款和无故拖欠学费现象关乎道德和个人信用[4]。就该校某个学院调查结果表明,41%同学没有缴费,21%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缴费,20%的大学生无故拖欠学费,花销过大而超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费能拖就拖,老实人吃亏。

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讲诚信的主要原因:虚荣心占34%,希望能在父母、朋友面前有个好印象,过分追求荣誉、渴望成功而抱着侥幸心理[5];从众随大流占36%;逆反心理,老师不认可越要违反占10%;恐惧心理,害怕诚信会得不到所希望占20%。

2.外在因素

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道德诚信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的赞同率是73%,社会与学校没有健全必要的诚信监督、惩罚机制,少数同学利用欺骗手段获取高待遇、高地位被认为是能力的体现。这样给诚实守信的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使更多的“老实人”去效仿。而对于失信的惩罚,大多停留在道德层面,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对诚信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忽视实际,63.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与道德诚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及人文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应从早从小培养道德诚信,提高个人素养。

三、 提高大学生道德诚信的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为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十分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并且建立一套完备的诚信体系: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一系列诚信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司法原则,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途径,以教育为目的在高校中进行诚信教育。比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不仅进行诚信教育与培训,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荣誉守则制度、判例法)予以保障,有关资料显示,98.3%的美国大学制定了校内诚信政策。

在我国,大学生道德诚信一直贯穿在学生的自我修养或道德舆论中,而没有在学校课程中得到凸现,这种不容乐观的道德诚信光靠大学生的修养是很难得到很大的改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一切有利的契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度。综合本次调查中开放问卷的建设性意见,参照英、美、法、德、日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道德诚信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校有公开透明的行政制度;教师能言传身教,以德服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良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其道德诚信的自觉性得到培养。

其次,高校诚信立法。调查结果表明77.8%的大学生主张诚信立法,11.2%的学生不主张立法,还有0.3%的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同时有11.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诚信立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校规中引入了“诚信誓言”,每一个学生一进校就必须签订诚信誓言,作出不剽窃、不作弊、不把互联网下载的资料化为己有等等保证,并承诺若不能信守诺言,甘愿承受一系列相关惩罚[6],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7],并伴随终生。大学生考试舞弊取消其助学贷款的资格及评奖评优的资格,建立一系列道德诚信管理、监督机制;在高校建立和完善教育、记录、评价、反馈与再教育为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5],对道德诚信进行立法;建立评价机制并且记录档案,反馈到各个部门。目前道德诚信的反馈不是很畅通,监控力度不严,道德失信的学生应该得到相应的谴责与惩罚,形成严格的校纪校规,明确道德诚信准则,并加大宣传的力度。当然我国高校进行诚信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却是迫不及待的,高校辅导员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单位政审等等的标准。

最后,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利用班会以及团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与交流,使学生之间进行真实的感情交流;采取榜样、践行、及时批评与表扬,尤其是课堂上的作业与论文的诚信进行表扬,注意学生道德诚信的培养;诚信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使诚信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尤其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融合道德诚信的美德;加强诚信研究、讲座、活动及监督,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苟朝莉.“信用”≠“诚信”———信用与诚信辨析刍议[J].经济师,2005(12).

[2]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万清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4).

[4]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2).

[5]李春生.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2).

[6]王诺译.美国大学引入“诚信誓言”.世界博览,第六期.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分析 篇4

宜宾市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组田朝江

【摘要】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而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笔者通过学习、了解、思考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问题的成因并根据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特点及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及中职学生德育的几点思考以期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学校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对策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材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后进生群体规模较大,学生流失情况严重。中职学校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有效实施以德治校战略,才能占领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制高点。而在我县占了职业高中学生总数的60%的留守学生的德育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不发达,农村的劳动力靠长期在外打工或经商来支撑整个家庭,他们一年很难见到子女一面,更别说是对其进行家庭教育。他们留下的孩子长期在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性,因此在学习或品行上落后于别人,在小学和初中的教育中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指正与帮助,在中考中失利后,绝大部分是无奈选择了职业高中。如何引导这些留守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给学生在道德观念、政治意识、法律观念、健康心理和人生价值取向上以积极的引导,是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因此,准确地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为加强对他们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探讨留守学生思想成因及对策和探索一条行之

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为切实地掌握留守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把握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分析,从中发现农村职业高中留守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需要突破的地方所在。

1、关于农村职业高中生政治意识方面的分析

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有52%的高中生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是“民工问题”。这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的,学生家长大部分外出大工,散落在各个城市,学生关心民工问题是出于对自己父母身处条件的关心。这其中就关心“国家腐败问题”的只占15%。我们农村职业中学对这一当前国家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关心,主要原因在于农村职业学校地处偏僻,信息落后,学生社会信息来源不广,这也说明了学生要加强政治意识的培养,要努力做好信息流通工作,让学生多渠道的了解社会信息。这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点,从而促使学生去关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前途的大事,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并且要积极的参加各项爱国运动,客观的评价各项重大的时事政治。

2、关于农村职业留守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分析:

留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地体现在价值取向上。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在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趋向。其实质就是他们对生活、职业、道德、社会等方面的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我们的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主要看重青年的远大理想和追求(占调查人数62%),而没有真正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两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可以说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留守生的正在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所在。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对待劳动观念上,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劳动创造了美好未来”,可以看到劳动的积极意义,但是只有有3%的同学表示积极主动参加为社会服务劳动,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不够,农村留守学生长期在没有父母的庇护下也形成了经常自己动手劳动的较好的习惯,劳动观念在留守生的思想意识里已经占居一定的地位。但是没有形成一种比较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留守学生对金钱过于看重,有68%的同学从现实的角度评价了金钱观,有25%的同学侧重于金钱得到与来源的合理性,这些说明在金钱观上,职业高中学生的看法有偏颇,这也与学生的家庭经济的富裕状况有关系。金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头脑中。

3、关于农村职业留守学生法制观念的分析:

法制观念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前留守生是否已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是否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否具有遵纪守法和维护法律的观念。调查结果了解到留守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在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还不能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维护法律的尊严。这也反映出农村初中教育阶段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的缺乏。高中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深入的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4、关于农村职业留守生道德观念的分析:

道德观念是道德活动中各种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准则的反映,表现为对社会现象和行为的某种评价态度,因而道德观念的内涵在相当程度上与人生价值观是重合和交叉的。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多数高中生是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否具备勤劳勇敢,自强自信,正直诚实,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孝敬父母,开拓进取,创新求实的精神。调查结果我们看到留守生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选择已经显示:农村职业高中生已经基本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山区学生长期在淳朴民风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父母的外出打工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自强的精神。无论在诚实守信,还是在个人与公共卫生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都占了很大的比重,有43%的将拾到的东西交给学校或公安机关处理,有60%的人认为做正直真诚的人要真情的对待每个人。77%的人能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学生道德品质方面学校要认真把握,把这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克服对学生只以成绩来评价的片面认识。这些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与评价是留守生道德观念的真实的体现,这也为我们清楚把握留守生道德观念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从而对提高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把握思想脉搏起到重要的作用。

5、关于农村职业留守生心理品质的分析:

对于心理品质的调查我们主要从高中生对学习的感受以及对考试排名去了解高中生的自尊自爱、看重自我的人格等方面的情况。调查他们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心态等方面来把握高中生心理品质,从而了解当前高中生心理方面的情况。其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农村职业学校学生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学生对学习的感受是不健康的,有40%的同学在学习中找不到了乐趣。农村教育薄弱,师资比较缺乏,学生文化学习和思想道德教

育存在先天不足。在普高热的冲击下,留守学生就读职业高中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78%的学生是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来职高,而且本身对职业学校存在思想上的不认同感情,以至在职业学校学习后缺乏目标,行为散漫,厌学情绪浓烈,逃学时常出现,那么如何对这部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为我们现在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研究的课题。就学生心理品质来看也离不开对学生自尊自爱、看重自我的人格等方面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已经比较注意自我人格的尊重,但也有43%的把考试排名看作鞭策和激励自己的动力。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我人格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个重点内容所在。而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早恋”问题既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也是以前应试教育中的禁区。而当前高中生关于“早恋”的问题的看法也比较难以把握,从调查问题的数据来看,对这方面的教育应是今后学生心理培养的关键。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留守生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渴望被别人重视和关爱,而异性同学的关心往往成了早恋的萌芽。因此留守生 “早恋”现象较为严重。比如在调查中对“早恋”持赞同态度的占调查人数的49%。这在留守生今后健康心理培养方面是应该值得重视的地方,应加以正确引导。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初中阶段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思想,而在职业学校中要改变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的评价观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充分注重留守学生的思想品质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注,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卸到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小学、初中的学校教育失误中,对其采取避而不管的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应该看到我县职校留守生的思想品质现状不容乐观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强有力的力度加强对他们的教育。针对现状特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领导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学校可以学习小学初中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的模式来加强对中职留守生的管理,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从思想教育、师生、生生结对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建立学校教育服务制度。发动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关爱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针对他们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学生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联系告之家长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总之,农村职业中学要改变目前的不良状况,走出困境,必须以德育为突破口,有效实施“以德治校”战略,从多角度利用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客观依据。随着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坚信农村职业中学在以德治校战略指导下能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

注释:

1、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篇5

系别: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气工程系072班 王 志 超 070313212 2009年5月25日

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

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

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题调查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经常进行诚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别有60%和70%,可见大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和“没有,被家长忽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还有待加强。

六至十二题则针对一些具体情况调查了同学们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所占的分量,认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5%和43%,认为比较重视,但不是决定条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却有24%的人认为无所谓只要大家开心就行,这一点与大一同学形成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对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对家境情况大部分学生选择会如实填写,对于银行对助学贷款的担保及偿还要求上大部分同学认为银行有其难处,对银行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同学们去履行。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为中”一题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1%和40%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自己也绝不会作弊,同时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别有32%和37%的同学表示既不赞成也不会制止,体现了部分学生折中的心理。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造成作弊现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这一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还有待加强。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逐渐端正看法。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求职简历中有一定的修饰可以理解。对于将来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体现了对自己的放松。由此可见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篇二: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课题: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班级: 水文(2)班(10203102)

完成人员:张延平(1020310232)、张杨(1020310210)、洪庆仁(1020310229)(1020310228)(1020310213)指导老师:吴小龙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本应具有的发展理念。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次宝贵的人生机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诚信现状,了解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及提出应对策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时间:2012年05月10日

调查对象: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全体同学或者老师。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共发放60份问卷,实际收回53份,回收率达88.3%,符合标准。

调查人员:共三人(张杨,洪庆仁,陈海涛)。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我们组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3份,其中男生填写29份,女生填写24份。调查问卷共有十二个选择题,一个简答题(具体调查问卷请见附表ⅰ)。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1、75%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一般,诚信只是个别行为。

2、42﹪的同学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并且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但是有56﹪的同学却认为自己基本是诚信的人,要看情况而定。

3、关于诚信问题34﹪的同学认为很重视,63﹪的同学认为只是一般关心。

4、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51﹪同学把诚信问题看得比较重,但诚信问题不是决定条件。

5、在关于是否经常对朋友说谎的问题中,82﹪是偶尔,12﹪是经常的,还有33﹪是从不对朋友说谎。6、75﹪的同学都会在平时考试中作弊,45﹪的同学从不作弊,21﹪的同学经常作弊。

7、在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问题中,94﹪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8、有88﹪的同学认为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社会风气,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是自我意识太差。

9、关于学杂费或者贫困补助62﹪的同学会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大肆渲染,33﹪的同学会基本上照实说。10、98.5﹪的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有必要为每位同学建立“个人诚信档案”。11、55﹪的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的论文写作都是引用资料写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自己写的。

12、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自律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政府对大学生诚信观方面重视不够;家庭教育缺乏等。

因此,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这个群体诚信方面较为缺失。我认为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应该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四、原因分析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2、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则。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替考、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3、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居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4、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失信现象处处可见,从高官受贿贪污落马,食品问题毒害劳苦百姓,再到学术论文抄袭,招生黑幕等等。大学生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各领域的失信现象间接的导致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扭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受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影响的占大多少数占到92.5%,社会的不良风气,追逐名权功利的思想在危害着我们这一代大学生。

5、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这种原因在大学生中占到75%,在思想与行动中的高度不统一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6、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更是百般的溺爱,家长对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缺乏教育,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五、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

1、大力加强大学教师诚信道德教育,使得他们真正在学生中树立诚实守信的模仿,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每个老师的形象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是十分关键的。要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教师必须第一个站在前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作为在大学校园生活的学生,就会真正地把诚信作为自己一门必修课,把自己塑造成诚实守信的当代大学生。

2、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仅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诚信评价制度和相应规范。

首先,要建立道德约束惩罚制度。要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对学习态度、责任、义务都可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从制度着手进行诚信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道德说教,以制度化后的具体准则为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道德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其次,要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对其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

再次,要设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诚信系统,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学校将大学生个人诚信信息包括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助学贷款、社会保险、信用简史、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建立档案。作为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个人资源,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会使大学生自觉地去珍惜、维护它,努力地构建诚实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六、总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朱熹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由此可见,自古而今,诚信始终我们所崇尚所器重的一种珍贵品质。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基,经商之魂。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如今,在生产力的齿轮飞速转动的时代,诚信有时却以种种原因种种方式被我们放在了不易觉察的角落。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保证,我们理应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较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失信现象、失信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七、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诚信乃做人之根基)。2010(6)

2、[期刊文章]-----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之报告。2008(3)

3、[网上书城]-----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2011(12)篇三: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调研报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对于作弊行为,50%的学生心理上是认同的,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笔者在与同学座谈时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篇6

3.诚信环境的建设

⑺.您认为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吗?A、有95.6% B、没有4.4%

⑻.您认为开展诚信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A、改善校园环境30% B、加强个人修养38% C、加强诚信宣传25% D、表彰先进7%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5.6%的同学认为当前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4.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0%的同学同意改善校园环境,38%的同学同意加强个人修养,25%的同学同意加强诚信宣传,其余的同意表彰先进。可见开展诚信教育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二者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立足现实,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随着大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不可能再搞封闭的校园,不可能排斥校园商业活动,尽管开放的大学校园给我们的诚信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诚信教育工作还是能够开展。加强个人修养是内因,是最根本的因素。如果诚信成为一个人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那么即使理想追求与现实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也能保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恪守诚信的原则,而如果一个人在诚信问题上不够坚定,是最容易受到误导的,那么在关键时刻或者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是不可能做出崇高的抉择的。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内在品质,但它也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协调和控制。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需要不断改善不利的外在因素。加强诚信宣传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宣传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让“基本诚信”的人完全诚信,让不讲诚信的人“基本诚信”。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努力向诚信靠拢,我们的校园会变的更美丽。另外,有不少同学还积极地提出了一些意见,他们建议应当从加大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以及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还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某些缺陷密切相关。

1. 社会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1).知识经济导致全球范围的“重智轻德”。

(2).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诚信的冲击。

在这种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经受着冲击和考验,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往往表现出重物质利益、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要求,急功近利,避而无信,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

2.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

(2).缺乏健全的约束机制

(3).诚信育人的观念有待加强

3.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三、我们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进行诚信建设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首先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体诚信道德水平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平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平。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分析 篇7

但目前在我国,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小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太令人满意, 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也不绝于耳。鉴于此, 笔者在广泛借鉴和研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 对所在院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和问卷发放, 期冀从伦理学和社会学交叉学科视域下, 分析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以便更有效地构建诚信教育体系。

一、诚信的伦理学内涵

“诚”和“信”不仅是一个哲学范畴, 还是中国伦理学上的重要概念。“诚信”作为一种道德活动, 是伴随着原始道德的萌芽而产生于原始社会末;作为一种道德思想, 则萌芽于周初, 成熟于先秦。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对人际的协作和和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1从词源本义上讲,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信, 诚也”。朱熹认为:“诚者, 真实无妄之谓。”诚信就是真实而无虚假。诚信, 以真诚之心, 行信义之事。周敦颐在《周子全书·通书·城下》中说, “诚, 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也”。五常, 仁、义、信。诚信是五常的根本, 是人类善行的根源。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 人若不讲诚信, 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 什么事也做不成。“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君子之言, 诚实而有证据, 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 越分妄言, 又无根据, 所以遭致怨祸。人要说话诚实, 要有根据, 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纵观中国历史, 可以说, 诚信是为人之道, 是立身处事之本, 是一种人们在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时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基本道德法则, 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华夏民族最崇高的品质。同时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二、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 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讲诚信的, 但在主流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投机分子, 导致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 甚至出现了诚信危机。具体体现在信用危机和信任危机方面。为此, 笔者对所在院校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162份, 覆盖我校大部分学院, 共回收问卷162份, 有效问卷100%。问卷共包含10道题, 包涵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

调查结果喜忧参半。调查表明,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诚信危机。不过大学生对自我诚信水平评价较高, 有66.8%的学生认为自我诚信表现较好。也有少部分同学发生思想的摇摆不定的状况。在全部样本中, 只有12%的同学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 可以看出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在对大学生诚信的关注度的问题中, 81%的同学对诚信问题很重视, 这可以看出让大家潜意识中诚信还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在对大学生失信的社会因素分析的调查中发现, 高达72.3%的学生认为,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学生失信的主要原因;7.9%的学生认为失信来自于家长或老师的影响有83%的同学认为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时, 教育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调查社会风气是否会对自己有影响时78%的同学选择“有很大关系”只有不到5%的人认为无关, 这说明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在对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中, 许多同学积极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譬如“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等。关于考试诚信调查问题中, 有将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心里很想看同学, 但最终还是没有偷看同学的答案, 同时也有1/3的同学表示等到老师不注意或收卷时抄下他人的, 认为及格重要。在有关学术造假事件的回答方面, 63%的同学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础, 对造假事件当事人的严肃处理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 还有28%的同学认为“没必要, 学术作假大家心知肚明”, 由此可见, 不良社会风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后期分析和总结, 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抄袭成风。

在大学里, 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和论文, 其出发点是想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有自己的见解然后独立去完成, 然而在大学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要么去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或模仿他们的论文, 要么就干脆在网上随意找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现成论文然后进行抄袭或复制, 根本就没有自己能够拿得出手的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论文。

(二) 考试作弊严重。

即使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明文禁止考试作弊行为, 并对作弊者进行严厉惩戒, 有些高校甚至做出了只要考试作弊, 一经发现就会取消学籍的最严厉处分, 但仍然会有一些学生冒着被抓的风险顶风作案, 心存侥幸, 实施作弊行为。

(三) 缺乏诚信, 随意违约。

据一次调查统计显示, 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 (占绝大多数) , 小学生古51.3% (中等水平) ;中学生占20.1% (较少) , 大学生占0.48% (几乎都说过谎话) 。从这样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由于接受了较多的新事物, 我们在收获知识, 增长才干的同时, 也会受到一些社会负性因素的不良的影响, 其中不诚信就是一种最主要的消极影响, 而大学校园似乎也早已成了不诚信现象的“重灾区”之一。

(四) 求职履历, 严重掺假。

由于近些年来录取率的提高和高校扩招步伐的大步迈进, 导致大学生人数的激增, 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致使一部分毕业生要么进行学术掺假, 要么伪造学历名誉, 更有甚者的求职履历都是出自他人之手。

(五) 助学贷款, 还贷困难。

为了能帮助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及时顺利的完成学业, 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 其中助学贷款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利生举措, 另外还属于无息借款, 只需要在毕业后通过分期还款的方式将其还清就行, 然而就这样的惠生承诺却没能受到百分百的兑现, 在毕业后仍然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以各种借口不向国家还贷。近几年网络媒体对于大学生借贷危机事件的报道逐年增加。

当然这只是大学生不诚信现象的几个主要的体现, 还会有一些未曾被提及的现象, 这些发生在大学生当中的不诚信现象严重败坏了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形象, 他们作为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 如果让这样的现象继续发展, 那么我们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诚信是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2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同时, 丰富教育内容和手段, 在借鉴社会信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共同提升大学生诚信素质。

摘要:“诚信”是中国伦理学上的重要概念, 有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或道德品质, 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 同时也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社会上的一些不诚信的风气已经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大学校园, 为此, 笔者对所在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 以期冀由此为突破口, 以伦理学为学理平台,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研究资料, 从而更好地践行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伦理学,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张寅晗.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 2006.

大学生道德及德育状况分析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 德育

“道德滑坡”是近些年来学者们用于描述当前我国道德状况时用得较多的词,这与现时社会上存在的风气堕落、贪污腐败盛行、犯罪现象增多等情况有关,也有不少的学者在呼吁道德重建,建构和谐的道德社会。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意见》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

确实,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青年群体中优秀的、最活跃的成分——大学生,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在新形势下,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构建起现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而许多研究者也都肯定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体表现在:政治态度端正,爱国热情高涨;大多数学生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推崇开拓进取、成就事业、造福人类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等方面上。

(二)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是对文明公民处世为人、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要求,个体的社会公德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其素质修养、行为举止,同时也影响到其周围环境的和谐和稳定。目前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的研究较少,但也有认为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如上公车不主动让座、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在校园内随地丢垃圾吐痰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说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修养还有所欠缺。

(三)职业道德

大学生毕业后就要面临着工作,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显得重要且必要。然而,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上的认识还不够。调查表明,26%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还有些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过渡为职业人的特点,认为职业道德与大学生毫不相干,从而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所在。

(四)恋爱和性道德

结合学者们的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和性道德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对性既感到神秘又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二,婚恋的自主性大大提高;第三,对恋人的选择中感情不重托付终身,重视恋爱的浪漫,崇尚“恋情至上”;第四,恋爱的公开性突出,性观念开放性程度高,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现象普遍。这都反映了大学生恋爱的一些特征和误区。

(五)网络道德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体和生力军,受网络的影响较大。一般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开放性强,种类繁多,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受到网络上西方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等影响,加上网上色情、反动信息泛滥,而大学生自身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偏移,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有学者认为,网络也导致了大学生道德的弱化。在网络上,网民可以给别人提供帮助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的网络互助性可以培养出众多的“网上雷锋”,而网络高度隐蔽性的特点也导致了青年大学生道德感的弱化,据调查,有31.4%的青年大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学生认为“偶尔在网上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此外,还有24.9%的学生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大学生这种网上道德意识的弱化会直接影响和波及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除此之外,针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国家助学贷款等问题提出的大学生诚信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可能会导致在大学生中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出现不少消费误区。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二、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也相应地带动了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转型,从而使我国社会步入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时期。谷显明研究认为,在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嬗变,主流道德价值观与青年道德价值观在矛盾中不断分化,在分化中走向整合。他进一步提出了社会转型带来青年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嬗变的特点有崇尚“个体本位”,价值取向由“关注社会”转向“关注自我”;倾向“后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由“崇尚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感受“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由“一元选择”转向“多元选择”。正是因为社会转型期带来不只青年道德价值观,还有道德的其他方面的转变,都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大众文化与道德失落

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等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的欢迎。然而有人认为,大众文化会带来青少年的道德失落这样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因为大众文化具有商业属性,注定它要尽其所能地强化和突出文化的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而漠视文化中应有的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人文关怀等内涵。同时,大众文化极力宣扬时尚潮流,且运用各路影视明星取代了原来青年心目当中的英雄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观。总结这些,研究者指出,充斥在大众文化中的低俗、消极的精神垃圾无疑会成为造成一代青年道德失落的催化剂。

(三)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的宠儿,网络文化在逐步地形成和完善。活跃于网络中的青年大学生是其构建者及受众。史玉兰针对网络文化对青年道德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网络文化对青年道德的作用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积极主要体现在它可以促进和规范青年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青年传统道德评价标准提供新的尺度;消极方面则表现在:网络传播容易引发网络犯罪;网络传播的跨文化特征冲击了青年未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青年的道德意志。

三、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五育并举,德育为重”,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人,其次才是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德育才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对大学生不仅要求高知识、高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许多高校德育方法的看法。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教育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自我鉴下一篇:如何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