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数据监控系统

2024-09-13

智慧养老数据监控系统(共8篇)

智慧养老数据监控系统 篇1

金中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系统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互联网服务等手段,尽可能地实现老人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标、活动量等各类传感器和互联网、数据中心随时随地实时连接,让监护人(子女或家人)、服务机构和志愿工作者等,能远程自动实现对居家老人的安全看护、健康监测、精神关爱和生活服务等。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是以先进的物联网科技为依托,提供远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远程医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为基本服务内容,能实时、快捷、有效帮助广大老人解决居家养老过程中各种问题,让广大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关怀。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和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区别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与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智能”上,通过生理参数检测仪量血压、血糖、血氧、脉搏等信息,全面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而且,每位老人都会有一张“身份卡”,足不出户,通过刷卡,就可以进入个人健康档案,此后所做的健康检查内容,就会通过网络传输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建议,及时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优势

24小时专业监护和长时间动态掌握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一段时间老人的综合健康数据和指标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诊断,还能让老人子女及时了解和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价值体现

1、为主管机关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2、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档案;

3、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4、以老人用户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

5、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功能概述 远程健康监测

含血压、血氧、血糖、脂肪、体重、心率等方面的远程监测、异常报警、健康数据集成分析、报表上报、远程医疗处理等功能。实现对老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数据库。使政府老龄主管部门可动态的查看和统计老年的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康评估

平台对设备终端上传到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出检测结果,给出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

平台实时监控数据,使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心脏病也能得到实时监控,一旦血糖有异常,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自动报警,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能知道老人的病史、家庭地址、亲属联系方式,便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通知老人及其家属,使得老人可以得到最快的救助。远程医疗

系统跟智能血压仪、血糖仪等等设备对接之后,将测量的老人心率、血压、血糖数据上传到平台,平台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连续几周内此类数据与设定的老人的正常值波动超过一定比率,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同步传输送给互联网医疗机构,系统可以设定为差别在某个值范围内传送给给哪个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收到这些资料后,可以根据收费多少,决定对其进行普通预约门诊、专家诊断、远程医疗建议级别的处理。紧急救援

针对老人突发性事件和身体不适,提供各种紧急救援服务。包括通知物业保安、老人子女、居委会以及卫生医疗机构、120等等。中心坐席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尽快的根据老人的地理信息和历史记录,全方位的通知有关人员赶到现场,从而保障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

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电话转接完成。从而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专业的服务对接。当呼叫中心接受到老人来电时,自动根据来电号码关联到老人信息,弹出窗口显示老人信息;根据坐席人员与老人沟通,可以进行新建工单,然后进行派单,服务工单派发后,系统会以方式通知服务人员或服务商家联系人。精神关怀

智慧养老数据监控系统 篇2

关键词:北斗/GPS定位,智慧养老,物联网,无线传输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前景巨大[1]。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接近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10%)[2]。未来25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3]。而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筹资渠道狭窄等原因,存在床位数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人群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居家养老仍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4],因此,安排好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使老年人生活得健康、舒心、方便,是政府解决好养老问题的关键。

随着以北斗、物联网、云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养老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5,6],将其运用于养老产业中,以研发出的智慧手表为数据采集终端,开发了健康安全监护系统移动客户端APP,构建了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政府及社区服务资源,构筑了多维度,立体式的综合民生服务体系,使居家养老同样可享受优质高效的安全监护、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健康护理、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

1 系统构架

该系统借助于先进的北斗/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7],融合了无线通信、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整合了社会服务资源,采用了Iaa S、Paa S、Saa S三层云计算架构[8]。

Iaa S层代表平台运行的基础软硬件服务,主要包括平台建设所需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平台、WEB中间件等。服务器从逻辑上可分为数据库服务器、地图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硬件主要包括北斗智慧手表等设备,网络主要包括企业内网、3G/4G/GPRS无线网络、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

Paa S层代表平台标准服务接口及二次开发服务。平台充分考虑网站访问、智慧手机桌面客户端等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的实际需求,主要提供地图服务、位置服务、通用应用服务等标准服务。

Saa S层代表在平台标准服务接口及二次开发服务基础上,通过平台搭建配置式敏捷开发,可快速构建面向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具体形态是多样的,可以是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或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还可以是移动设备/服务器(M/S)模式。

2 系统构成与功能

2.1 北斗智慧手表

研发的北斗智慧手表将北斗/GPS定位功能与健康监护相融合,采用了北斗/GPS自动双模、GSM通讯基站等多种定位方式,实现了室内室外无缝定位。另外,手表内置了各种传感器,达到了定位、健康状态监控、报警等功能一体化,有效的解决了老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北斗智慧手表除具有普通手表所具有的日期和时间显示,以及语音报时功能外,其主要特色是具有生理量测和紧急求救功能。生理量测是指老人可选择手表的生理数据量测功能,启动设定的量测设备,进行血压、血糖、脉搏、体温等生理数据的量测,并在手表盘面上图形化显示出来。同时,手表也将自动记录有关数据,并上传至后台。紧急求救是指当老人遇到危险情况时,可通过一键求救功能向设定的监护人发送求救信息。另外,依据手表内部设定的默认跌倒预测行为模式,当手表感知到G值及压力计异常变化时,手表会主动发出"可能跌倒警报"的信息到云端服务中心的后台。同时在手表屏幕上显示侦测跌倒画面,并发出提示报警。接着,手表会拨打电话到默认电话号码,并同时启动北斗/GPS/GSM定位。此外,老人还可通过对手表设置亲情键,一键拨通与子女或亲友进行亲情通话。

2.2 手机APP

基于Andriod/IOS系统,在移动客户端研发出基于北斗智慧手表的健康安全监护APP,主要有测量记录和跌倒提醒功能。测量记录是监护人通过手机APP,可查看一定时期内老人的健康测量记录,包含血压、血糖、体温和脉搏记录等,定期了解老人健康状况。跌倒提醒是老人出现跌倒侦测或是发出SOS求救,手表会发出讯息通知授权手机App,手机会有相应的振铃或讯息提示,可准确定位老人的位置,在需要的时候可通过一键报警功能向警方寻求帮助。

2.3 服务平台软件系统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软件系统主要由通信服务子系统、定位服务子系统、应用处理子系统、地理服务子系统、接口服务子系统以及空间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组成。

通信服务子系统主要为亲情通话、监听、SOS报警、北斗/GPS自动双模定位、终端设置、基站、远程管控、查询指令、身份识别、设备入网等提供数据通讯;定位服务子系统主要完成北斗智慧手表的空间定位功能,融合北斗/GPS自动双模定位、GSM基站定位;应用处理子系统则为应用提供接入或逻辑处理的功能,主要包括远程设置、远程查询、定位优化、GIS信息处理、SOS报警、远程监听、终端管理等;地理服务子系统结合空间数据库为系统提供地理资源服务功能,并提供气象和路况信息,为老年人与监护人提供数据支持;接口服务子系统主要实现与政府管理、社区管理、养老机构、智慧城市、社会监管等实现数据交换的功能;WEB服务子系统为访问系统用户提供可视化人机交互操作接口,供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监管机构、政府部门等不同权限的用户登录系统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空间数据库是为地理服务提供地理点、线、面、时间、空间基础数据服务,业务数据库则是用来存储系统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

3 关键技术分析

3.1 室内外无缝定位

众所周知,在室外老人的位置可以通过北斗/GPS精确定位。但在室内由于受到门窗、墙壁等障碍物的影响,卫星信号会大幅减弱或收不到信号,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甚至无法定位。但室内是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场所,很多情况下都需要知道老人在室内的精确位置。基于此难题,该款北斗手表内嵌的导航定位芯片支持北斗/GPS系统及羲和系统。羲和系统是基于协同实时精密定位技术构建的广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系统,该系统以北斗/GPS、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系统为基础,融合广域实时精密定位和室内定位等技术,对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服务范围进行了提升和拓展,最终将形成室外亚米级、城市室内优于3 m的无缝定位导航能力。通过该技术,该款北斗智能手表能更加精确的对老年人进行自动实时识别和追踪,确保了老年人的安全。

3.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该技术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间序列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数据,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进而实现相应的决策和估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充分的信息。

服务平台直接将采集到的来自于各种传感器的未经过预处理的原始数据,如时间、心跳、体温、血压、脉搏等数据与定位信息进行融合,通过对各种信息数据的优化组合,更精确的描述监护对象的状况以及当前所在的环境,达到实时安全监护的目的。

4 结语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应当建立一个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推行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形成服务对象公众化、运作机制市场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格局[9]。该智慧居家养老系统融合了众多先进技术,建立起了全方位智慧养老服务功能体系,真正做到了让老人舒心、安心,让子女放心、省心。该系统已在黄石市黄石港区南岳社区进行了应用示范,反应良好,社会效益显著。该系统对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广孝.加快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步伐创建“养老爱老”和谐社会[J].中国科技博览,2012(22):571.

[2]朱月兰,林枫,闫国华,等.基于可穿戴计算的智慧养老移动服务平台的设计与挑战[J].软件工程师,2015(2):47-49.

[3]周洁慧.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意义[J].城市建筑,2014(11):365.

[4]赵恒,袁正道.基于北斗定位和Zig Bee组网技术的养老院监护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6):56-57.

[5]安庆,李岩,张婷婷.桥梁安全监护系统设计与应用[J].城市勘测,2016(1):11-15.

[6]秦艳华,郝中豫,谢树明.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质量检查内容探讨[J].城市勘测,2015(4):37-40.

[7]昂勤树,毕金斌,唐环.基于GPS/GIS集成理论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07(2):10-14.

[8]肖候均,郝卫东,刘一鸣.基于Zig Bee的无线医疗监护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2(1):74-75.

信息化的智慧养老管理系统设计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养老;创新2.0

中图分类号: TP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55-2

1  背景和必要性

1.1 国家政策支持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标志着智慧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4月9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联合卫计委家庭发展司、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在深圳市组织召开“信息技术和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论坛”。论坛上,工信部副司长乔跃山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国内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1.2 技术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实现了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互联互通。IP over WDM以WDM 为传输技术、以IP为网络通信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承载了各种业务,是一种经济的IP网络体系结构。此外中国已经进入云计算技术的成熟阶段,并且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或者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1.3 智慧养老现状

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说,智慧养老是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的,但是又同时充满着挑战。当前中国有多个城市都在进行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智慧养老产业在各地都有积极实施与发展。

江西省南昌信息化养老服务中心试点拥有一套信息平台系统覆盖全市,具有多项信息服务功能,同时还会有专业的接线员接收老人需求信息,帮助老人挑选、对接服务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12349”便民为老信息服务中心,成功开发了“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一卡通”便民服务职能结算系统,搭建并且运营96200平台,该平台与多家家庭服务优质企业合作帮助众多家庭解决家政、养老、陪护等各方面问题。

杭州市自2013年建立养老服务需求信息系统以来,近期也启动了“智慧养老”服务项目,为13万多名空巢、独居、高龄及失能老年人安装呼叫终端,并通过运营商服务平台对接社会服务实体,为老年人提供了“四位一体”的智能养老服务。

虽然全国各地的养老服务产业试点都在运行,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养老产业也需要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广泛寻找客户群;某些地区可能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专业护理人员缺乏,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同时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及使用能力,硬性地推行反而成为一种经济和精神负担。

2  系统的总体架构

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智慧养老管理系统包括一级应用和二级应用。智慧养老管理系统通过接口调用一级应用和二级应用中的相关服务,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采集、分析老人的各项信息数据,如健康情况、既往病史、饮食运动等。敬老院及医院可以下载相应数据,使他们的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此外,智慧养老管理系统还建立了各项服务传达系统,如医疗服务系统、保洁服务系统、安保服务系统等。各服务系统收集老年人的具体需求信息,利用平台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并将老年人的需求情况传达给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子女。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得到的信息安培人员进行服务。建立远程视频对话系统,子女和工作人员可以远程监护老人的生活。建立信息公布平台,发布服务系统的整体运作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督的建议。

智慧养老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支撑为养老服务企业、敬老院、医院、老人等机构和个人提供数据接口,上述机构和个人通过数据接口可获取平台提供的智能服务。

图1  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3  系统接口设计

3.1 智能终端接口

老人如需使用智能养老管理系统,只需向系统管理机构提交一份申请。管理机构通过申请后,会对老人进行体检、调查,收集老人的相关情况。例如身体情况、健康情况、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并将这些数据输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储存处。老人在家时,通过家中的一些智能设备可以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监护。

图2  一键求助功能

3.1.1  家用终端设备

①防止老人摔倒的摔倒监测(高度监测和碰撞监测)。

②监测老人睡眠情况的翻身监测(活动监测和压力监测)。

③方便老人使用服务的一键呼叫(呼救)功能,如图2所示。

④老人一个人在家也可以用血压监测(通过无线上传),数据将会上传到服务中心,服务人员可以对老人的血压情况进行分析了解。

⑤门窗安装报警设备,防止陌生人的闯入。

⑥家庭安装火灾监测,发现火情后会在第一时间报警并向服务站发送信号,使老人能在第一时间获救。

⑦子女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摄像头与网络通话同老人进行沟通交流。如图3所示

图3  视频服务

3.1.2  外出可穿戴设备

设备及时与子女、护工通讯,保证老人外出安全。如果在外老人突发疾病,设备将及时向外界求助以及拨打急救电话抢救老人生命。

3.2 养老院接口

养老院通过云端网络或者是有线网络连接到智慧养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通过信息认证的方式,可以读取到养老院中每一个老人的详细信息,方便养老院对老人进行管理。智慧养老管理系统还可与医疗部门、消防部门、治安部门、食品部门进行互联,将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发送相关单位,使他们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3.3 医院接口

医院也可运用智慧养老管理系统。医院通过调取老人的既往病史和健康情况,可以快速地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并准确地对老人进行身体检测。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服务于其他的终端接口当中。医院自身也可利用相关信息对老年人进行服务。

①网络挂号,节省排队时间成本:老人可以通过智慧养老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挂号,服务平台会在挂号时间前的一到两个小时通知老人,避免老人因为记忆力差而忘记挂号前去就诊。

②及使用药提醒,防止误用少用药品:医院在给老人开好药后,可将具体服药时间和剂量的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的医嘱区,管理系统会将这些信息发送到老人所携带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的服药提醒功能,就可以实现对老人服药的精确掌握。

3.4 社会公益平台监控接口

智能养老管理系统还会将各种信息发布到网络上,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并广泛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建议。网民还可以通过服务平台申请义工或志愿者,管理系统会对申请人的信息进行审核分析,符合条件就可以成为义工,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养老工作中来。

3.5 政府机构接口

政府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时代各种平台众多,充分了解城市的各项设施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和重复投资。政府部门必须起到主导作用。公共部门及民用企业互联互通,形成老龄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最终建成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运行环境的养老信息服务系统,为政府决策、社会公益服务以及养老行业提供基础的信息服务。

4  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该系统可由政府主导,运营商负责建设和运营,政府适当补贴,运营商自主经营。运营商可以以低价方式,大规模推广智慧养老管理系统,甚至帮老年人定制简化网络功能的智能手机,以规模带动效益。同时,运营商可以根据服务类型和内容收取服务费,大量的、基础性的服务以极低的价格提供给绝大部分用户,个性化的、高端的服务提供给高端老年人群,向他们收取高额的服务费。这即符合边际价值的理论,也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性。

5  结语

本文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初步实现了智慧养老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该系统以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为依托,研发面向老人的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实时、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智能化、物联化、互联化养老服务,真正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闫峰,门建阳.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养老机构管理系统[J].软件,2013,34(4):31-33.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方案 篇4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积极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强化老年健康政策与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政策衔接,深入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着力构建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2022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中医医院)开展老年健康服务(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安宁疗护)和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均达到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以上;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相关制度、标准、规范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老年健康人才不断壮大,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覆盖城乡、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每个县(区)至少有一家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全市30%以上行政村(社区)建设有老年大学学习点,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老年残疾人服务率达到85%;探索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规范,助推老年健康服务进家门;逐步建成以市级为中心,辐射县(区)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符合职业特点、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加快推动老年医学发展,依托宁夏大学(中卫校区)和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和学历教育。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1.深化医养签约合作。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各类养老机构根据需求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签约合作。签约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在服务资源、合作机制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养老机构也可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护理院(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紧密对接,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养老机构中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指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各县(区)要加大资金、人才支撑保障力度,为医养签约合作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形成医疗养老联合体。(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持续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申请设立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涉及建设、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有关条件,可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已具备的上述相应资质直接进行登记备案,简化手续。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和具有成功开发运营经验的相关企业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医养结合机构,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健康养老发展格局。

医养结合服务的监管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民政部门配合。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分别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监管。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民政局等部门按照自治区相关监管制度和考核办法,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考核检查力度,把医疗床位和家庭病床增加等情况纳入考核。及时总结推广辖区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医养结合健康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及社区等服务功能,探索开展“医养一体、两院融合、三中心合一”试点工作,推进敬老院(养老院或幸福院)与乡镇卫生院健康养老功能融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医养一体服务。

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补齐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规划建设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有条件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以中宁县为试点,因地制宜逐步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沙疗项目,启动实施医养一体改建项目,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推广中医康复技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提升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4.加强健康教育。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实施老年健康素养监测,运用“两微一端”以及短视频平台等新闻媒体,推动“互联网+健康科普”。借助《医生到你身边》《健康984》等媒体媒介,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中医养生保健以及新冠肺炎疾病预防等,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推动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老年人生活,大力普及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和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普及。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等主题活动,实施人口老龄化国情区情教育,宣传普及老年医疗保健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形成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基层老龄协会、老年大学(网点)等,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切实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建立老年人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系统,追踪、分析影响我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和问题,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老年大学和相关教育机构要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市卫生健康委、老干部局、教育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旅游和文体广电局、新闻传媒中心、老龄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预防保健。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将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指标纳入项目绩效评价。做实做细老年人和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实施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建立老年人营养健康监测和评估机制,提升老年人营养健康水平。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不断降低重点慢性病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影响。实施失能预防与干预项目,宣传失能预防核心信息,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重点为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建档立卡人口、城乡低保对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逐步实施适老化改造,减少老年人意外伤害。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积极配合自治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指导各县(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怀服务,为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贫困家庭老年人提供免费服药。(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强疾病诊治。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加大老年医院建设力度。实施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强化老年人用药保障,开展老年人用药使用监测,加强老年人用药指导,建立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处方制度。大力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

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服务便利。实施医疗卫生机构适老化改造工程,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强康复护理服务。建立完善分级、分期康复治疗机制,畅通双向转诊和对口帮扶渠道,推进康复医疗向社区延伸,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的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开展中医特色优势病种科学研究,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二级及以上有条件医疗机构探索中医康复方案。支持依托现有一、二级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等其他适宜设施转型改扩建为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建,建设一批普惠型康复床位,为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可负担的康复服务。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增加养老功能。(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强长期照护服务。探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衔接融合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依托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鼓励各县(区)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发放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各类医养结合机构为特困供养人员、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等困难老年人群开展长期照护服务。(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财政局、退役军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强安宁疗护服务。支持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理的转诊制度。推进安宁疗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安宁疗护进入和用药指南。营利性医疗机构可自行确定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安宁疗护服务,属于治疗、护理、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的,按现有项目收费;属于关怀慰藉、生活照料等非医疗服务的,不作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收费标准由医疗机构自主确定。

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健康课程,提高社会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接受度。总结我市安宁疗护试点经验,完善政策措施,扩大试点范围,形成长效机制。(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落实用地扶持政策,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发展用地,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有偿方式用地。鼓励各地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按规定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的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对医养结合机构按政策规定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金融机构根据医养结合机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拓展医养结合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探索完善抵押贷款政策,拓宽信贷担保物范围。(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中卫市中心支行、中卫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保障措施。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价格政策,收费标准原则上应当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具备招标条件的,鼓励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收费标准,调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协议管理范围。对符合医疗行业和医保政策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医保起付线。按规定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厘清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支付边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支付符合医疗保险政策范围的疾病诊治、医疗护理、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费用,不得用于支付生活照护等养老服务费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时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医养保险,针对老年人风险特征和需求特点,重点发展老年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加快发展包括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满足老年人护理保障需求。(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中卫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政府投入。全面梳理现行由财政支出安排的各类老年健康服务项目,将老年健康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重点支持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服务设施配备、医护人员培训等。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等,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与其他养老机构享受同等的民办机构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承接当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等服务。积极争取上级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持我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标准建设。落实老年人健康干预及评价标准。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和服务规范管理,推进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强化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建设。结合实际,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研究出台上门医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内容、标准、规范及收费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鼓励相关机构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防范应对执业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适当提高上门服务人员的待遇水平。(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残联、中卫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队伍建设。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实施全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千人”计划,并分别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引导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培训基地,探索建立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学会协会与医养结合机构协同培养模式。引导职业院校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学历教育,扩大老年护理招生比例,积极引导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壮大老年护理从业队伍,补齐服务短板。(市卫生健康委、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信息化支撑。创新“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结合,将医疗卫生资源和相应服务辐射到社区和养老机构。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全周期管理体系,促进各类健康数据的汇集和融合,整合信息资源,促进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可穿戴的老年人健康支持技术和设备,探索开展远程实时查看、实时定位、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呼叫等服务。利用现有智慧社区建设平台,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实现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便捷化,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服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方案 篇5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娄底。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6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35%。90%以上的综合医院、护理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到100%。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相关制度、标准、规范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稳步提升,老年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全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健康教育

1.加强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老年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利用多种方式和媒体媒介,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及相关政策。鼓励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健康大学(课堂)。结合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卫生日、世界阿尔茨海黙病日、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等专题宣传活动普及老年健康科普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2.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组织开展老年健康教育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和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等。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要将老年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且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推动老年群体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委老干部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3.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全面改善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适合老年人健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带动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赛事活动。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进社区活动,组织社区开展广场舞、门球、柔力球、健身球(操)、健步走等老年体育活动。每年举办球类等老年人喜爱的体育项目比赛,推动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常态化。(市文旅广体局、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二)加强预防保健

1.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为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每年提供规范的老年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为65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将老年人健康管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落实对绩效评价的主体责任,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绩效评价。以老年人群为重点,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将老年人营养作为健康娄底行动合理膳食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监测、评价和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2.加强老年疾病预防。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精神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针对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随访管理,为老年人特别是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悲伤抚慰等心理关怀服务。倡导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精神障碍问题,了解预防老年期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的知识,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老年人残疾预防工作,提供辅助器具配备服务,开展老年残疾人支持性康复服务。实施失能预防项目,宣传失能预防核心信息,逐步降低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和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各类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一站式、一体化融合服务机制。(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3.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行动和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支持社区养老设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社区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推进实施无障碍环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居住环境适老化、适残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老年人健康提供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残联、市卫健委、市文旅广体局、市商务粮食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三)加强疾病诊治

1.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医养结合机构为补充、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以二级及以上医院转型、新建或扩建等多种方式,合理布局,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将老年医学科作为新建或新晋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的必设科室。推动提升老年医学科床医比、床护比。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60%。(市卫健委、市发展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和规划局、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2.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建立老年人候诊专区,优惠门诊诊查费,为老年病人提供门诊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治疗等优先服务和平车、轮椅等便利服务,不断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和就医环境,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服务。(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3.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环境。提供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医疗、康复、护理等老年友善服务,到2022年,9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医养结合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4.推进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症诊治。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症诊治,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建立老年综合评估室,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评估服务。采用多学科会诊模式,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强化老年人用药保障,开展老年人用药监测,加强老年人用药指导,建立老年慢性病长期处方制度。(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5.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方便老年慢性病患者线上复诊,推动构建老年慢病患者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开展社区(村)和居家医疗健康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村)、家庭延伸,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及约定的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申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以老年保健、康复为主的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四)加强老年康复和护理服务,开展老年康复特色服务

1.加强老年康复和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可负担的康复医疗服务。统筹整合、优化配置老年护理资源,建立覆盖老年人群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期、长期照护期、生命终未期的护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市卫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2.提升老年康复和护理服务供给能力。针对已经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用房装修、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医保局加大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覆盖面。针对没有条件设立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要采取协议合作、互惠互利的形式,促使养老机构与医院签订规范可行的合作协议,提高医疗机构履行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养老机构提高疾病预防、健康咨询、疾病筛查、健康检查服务的能力。加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建设,鼓励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鼓励康复医院或护理院与养老院同址设院、毗邻建院、两院合一。鼓励发展“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等,推动康复、护理服务从医院向社区、家庭延伸。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专家与师资团队,促进老年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老年护理服务,完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到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5%(市卫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3、开展中医特色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探索建设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示范点,开展中医药特色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鼓励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宣传推广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的建设,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满足老年人康复、护理需求。(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五)加强长期照护服务,满足失能老年人需求

1.开展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开展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满足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基本护理需求。(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2.实行长期照护合作机制。推动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站)等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定期远程会诊、联网培训、对口支援,并与基层双向转诊,实现老年患者的连续治疗及全程化连续照护。(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3.加强长期照护机构建设。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能力状况评估及适合的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等照护服务。推动长期照护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扩大长期照护服务有效供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和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适宜、综合连续的长期照护服务。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社区护理站、护理中心。(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4.加强老年特殊群体保障。政府设立的长期照护机构和采取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的养护机构,优先满足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各类医养结合机构接收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5.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加强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增加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鼓励退休护士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指导、培训和服务等工作,满足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优化照护队伍人员结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培养规范化养老护理员队伍。面向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者开展应急救护和照护技能培训,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和水平。鼓励物业服务人员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六)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临终人文关怀

1.鼓励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肿瘤科、老年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具备条件的,开设安宁疗护中心、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鼓励具备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相关标准开设安宁疗护或临终关怀服务专区或专科。(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2.完善安宁疗护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收费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的安宁疗护服务,属于治疗、护理、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的,按现有项目收费。属于关怀慰藉、生活照料等非医疗服务的,不作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收费标准由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自主确定。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可自行确定安宁疗护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探索建立安宁疗护按床日医保付费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3.促进安宁疗护健康发展。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文关怀。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校、老年大学等健康课程,推动安宁疗护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出台实施扶持政策,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在土地供应、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予以支持和倾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安宁疗护中心等,将符合条件的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等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加大对贫困地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实现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等化。鼓励相关机构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险种,提高执业人员防范风险能力。逐步提高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标准,并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衔接。研究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推动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通过各级财政科技计划支持老年健康相关课题立项,推动开展老年健康相关学科研究,支持老年健康相关预防、诊断、治疗技术、课题研究和产品研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老龄健康专家库,加强安宁疗护专家库建设。推进校企合作,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三级医院建设培训基地,鼓励养老院、护理院等机构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探索“订单制”等人才培养途径,加强老年健康人才培养,壮大老年健康人才队伍。鼓励医院、养老院等引进老年医学、护理、康复和安宁疗护等方面人才,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加强老年健康、安宁疗护、老年护理等培训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老年医院和三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通过互联网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老年医学、安宁疗护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训。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健康人员培训规划,到2022年基本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完善老年健康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推动养老健康类职业(工种)职业技能水平评价体系建设,加快技能人才培养,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应证书,拓宽职业发展前景。(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依托市级卫生健康数据库信息,搭建老年健康服务大数据信息平台,依托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开展老年健康服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通过可穿戴的老年人健康支持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开展远程实时查看、实时定位、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呼叫等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市卫健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

智慧养老项目品牌起名和宣传口号 篇6

1、起名:千嘉慧(汇)口号:千万家,柏善慧,智慧养老万户千家。

2、起名:万嘉寓口号:万嘉寓,万户千家养老寓所。

3、起名:嘉老悦口号:嘉老悦,老年人的甜美梦。

4、起名:善寿宫口号:中国高端疗养社区典范。

5、起名:老玩彤口号:老玩彤,让晚年更理想!

6、起名:佬仁嘉口号:智慧养老,我只要佬仁嘉。

7、起名:汇善堂口号:汇百善于一堂,尽孝道争当先。

8、起名:珍善巢口号:珍爱嘉善,温暖筑巢!

9、起名:福嘉慧口号:智慧生活,幸福养老。

10、起名:智爱嘉口号:智慧关爱,誉满嘉善。

11、起名:松鹤慧庄口号:慧得老养,寿以至乐。

12、起名:善夕慧口号:夕美嘉善,智慧养老。

13、起名:千嘉寓口号:千嘉寓,万户千家养老寓所。

14、起名:养老嘉口号:嘉善养老,就来养老嘉。

15、起名:鹤善谷口号:老吾老,嘉家好。

16、起名:嘉睿城口号:养生圣地,一生之城。

17、起名:嘉睿邦口号:智慧嘉善,颐养天年。

18、起名:珍善仁口号:珍善老,仁无忧!

19、起名:善修汇口号:善修汇,养老修身好地方!

20、起名:嘉世界口号:嘉世界,智慧养老的世界!

21、起名:慧夕嘉口号:慧享夕阳红,嘉善大不同!

22、起名:智嘉慧善口号:中国养老梦,嘉善在行动。

23、起名:智嘉慧善口号:养智慧,善至嘉。

24、起名:百嘉兴口号:颐养天年,百家兴善。

25、起名:嘉慧百善口号:千嘉凝智慧,百善孝先行。

26、起名:嘉寓口号:嘉寓,智慧养老中心。

27、起名:嘉养添年口号:嘉善养老,添寿延年!

28、起名:舜善慧口号:智慧无忧,养老不愁。

29、起名:嘉和兴口号:颐养家和万事兴。

30、起名:聚善庄口号:汇聚仁义礼智信,善成忠孝勇恭廉。

31、起名:善待慧口号:善待慧,养老用智慧善待。

32、起名:智贤庄口号:智贤庄,智慧养老的庄园。

33、起名:柏睿居口号:博嘉博爱,智善智美。

34、起名:善优慧口号:智慧养老必选善优慧。

35、起名:颐嘉园口号:智慧嘉善,养老尽显。

36、起名:妥妥养老口号:幸福养老,帮您安排!

37、起名:聪善帮口号:聪善帮,让老人孝傲江湖。

38、起名:宜百嘉口号:颐养百家之善。

39、起名:柏嘉口号:智慧养老,百嘉之城。

40、起名:万嘉邦口号:智慧养老帮万家。

41、起名:金嘉园口号:金色夕阳,金色家园。

42、起名:慧养老口号:有智者,慧养老!

43、起名:善夕慧口号:夕美嘉善,智慧养老。

44、起名:善乐慧口号:善积福,乐天命,慧(会)生活口号:!

45、起名:老人嘉口号:智慧养老,我只要老人嘉。

46、起名:瑞益康程口号:嘉善瑞益康程,养老服务星品质。

47、起名:老徕伴口号:爱在嘉善,老有所伴!

48、起名:柏嘉慧(汇)口号:柏嘉慧(汇),智慧养老千百家。

49、起名:福盈(临)嘉口号:紫气东来,幸福盈(临)门,家嘉欢乐。

50、起名:亲世界口号:亲世界,亲情永不移。

51、起名:银诚慧辉口号:和谐银诚,嘉善慧辉!

面向智慧旅游的大数据计算系统 篇7

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对大量的网络数据, 为了将有用的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分析, 从而研发出来对信息进行储存、提取、分享和挖掘, 这样就可以将这些有用的数据进行随时的分析和计算, 从而获得更加有用的信息。现在科技发达, 也使互联网与手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因此, 也为智慧旅游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而旅游的大数据将在这些平台中诞生, 将这些大数据发掘出来的资源如何投入到智慧旅游中使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 大数据概述

1.1 大数据的内涵

所谓的大数据最初的概念认为需要的信息量过大, 已经超出一台电脑在处理数据时所能使用的内存量。而有些公司更加关注大数据在系统管理和分析方面的作用, 认为当数据大到可以成为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决定因素时, 就作为大数据。但到现在为止何为大数据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因为不同的行业对大数据的要求不同, 所以定义也就不相同。但总体来说这些定义既存在着共性, 也存在着异性, 所以这是运用传统分析数据的方法很难满足的。

1.2 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促使大数据对各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也加深了人们对大数据的了解。而容量大、种类多、速度快、真实性、价值密度低、复杂性则是在各行各业中体现出来的大数据的五大特征。从这五大特征的角度出发, 必须加快对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步伐。

2 旅游大数据

旅游大数据就是利用大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对旅游监管数据、移动运营商数据、旅游行业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达到对游客信息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预测的作用。但目前有不少商家受利益因素等影响, 导致收集来的数据无法达成一致的标准, 不能及时的共享和使用, 利用率低, 信息出现冗余,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所以, 为解决这种问题, 一要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 统一数据标准, 二要建立多级一体的旅游电子政务体系, 实现信息及时报送、审核并发布, 资源能及时的共享。

3 旅游大数据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

3.1 面向企业的应用

在旅游供应链中主要包括六类供应商, 有食品、住宿、交通、景点、购物、娱乐场所等。而智慧旅游中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住宿、交通、景点这三方面, 这些数据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有助于企业管理信息化, 加强内部运营的监管, 同时还面向游客对本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大面积的宣传。企业通过与旅游电子运营商和主要搜索引擎进行合作, 就会掌握大量的游客数据, 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分析, 得出游客需求趋势, 制定出相关的营销策略。现有多个平台型旅游企业, 根据自己企业分析所得来的数据, 研发出自己的产品, 与其他供应商进行对接。他们通过提取用户信息以及根据游客在旅游网站上点击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并经过分析预测, 编辑出一套旅游攻略, 为相关的的供应商提供更加可靠的营销策略。因此, 大数据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

3.2 面向政府的应用

大数据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也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方便。政府根据大数据里的有效数据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进行宏观调控, 并获取该公共服务的主动权。通过相关数据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横向合作, 并将网络上的旅游企业、散客消费等都纳入到统计系统中, 从而实现跨行、跨业、跨地区的资源共享, 也为旅游业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利用大数据提高自己的宏观调控能力, 及时为旅游行业发布旅游经济运行的数据信息, 提升信息的引导能力, 并根据大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动态分析能力和舆情监测, 便于旅游企业对销售自身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把控, 这也有利于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好的舆论环境。同时, 政府利用大数据提高旅游业公共服务能力, 有利于提高旅游景区的口碑, 促进旅游景区长远发展。

3.3 面向游客的应用

为实现智慧旅游的核心价值, 达到游客消费的目的, 挖掘游客大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任务。通过利用大数据的技术进行分析, 编辑出新的产品战略, 产出的产品来销售给游客, 因此, 旅游的大数据既来源于旅客, 又服务于游客。旅游的大数据来源于游客从准备出游开始到结束的各个方面。首先, 先用搜索引擎查找出行的相关信息, 然后确定目的地, 如今的科技发达, 因此旅客在购买门票可以采用支付软件, 寻找路线可以进行导航, 又有一键呼救的紧急措施, 保障了游客的安全, 同时购物、住宿还可以扫码消费, 既方便又快捷。出游时又可以边玩边与朋友分享心情。这些通过智慧旅游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既满足大众需求又刺激消费。同时, 智慧旅游系统又在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使游客对以后的出行有了更大的欲望。

4 结论

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智慧旅游中大数据多体现在在线旅游的应用上, 而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 对数据和信息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旅游行业对大数据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虽然大数据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研究还算是初级阶段,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必将推动相关数据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 促进智慧旅游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井艺虹.浅议旅游管理信息化[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0, 09.

让养老智慧起来 篇8

社区居家养老拥有最广的受众,目前政策关注重点、社会资本关注重点都转移到社区居家养老上来。作为一种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在沟通老人、服务提供商、政府这三方面主体关系上仍面临诸多问题。从智慧养老视角聚焦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养老所倚重的信息技术具有构建平台、信息整合、决策支持、规范服务的能力,有助于社区居家养老主体间建立运作的良性循环,使老年人能够幸福地安享晚年,使养老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这些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智慧养老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老化。

社区居家养老困难重重

梳理社区居家养老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从该养老模式涉及的主体角度进行分析。社区居家养老一般涉及3个方面的主体,分别为老年人、服务提供商、政府。探究主体的需求,理清主体的责任和权利,有助于发现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便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来探讨智慧养老视角下的解决思路。

社区居家养老面临5个问题。第一,老年人的服务消费意识不足。目前很多社区已经建成不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项目,但遗憾的是,其中有些服务少有老年人问津,因为这一代老年人总体上购买养老服务的消费意识不强。第二,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难以满足。老年人常常面临子女无法经常陪伴的问题,老年人日常的沟通需求仅靠家庭内部无法满足。第三,为老服务提供商的生存问题,为老服务提供商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在运营初期能否靠足够的消费量生存下来。第四,为老服务的规范性和个性化矛盾。在服务过程当中,服务提供商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是服务的规范性和个性化矛盾。第五,政府的扶持和监管问题。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保证养老服务体系的根基稳固,分清哪些是需要自己全权负责的,哪些要放开靠市场运作,对养老服务做好扶持和监管工作。

智慧养老的5个应对策略

智慧养老依靠的信息技术,具有构建平台、信息整合、决策支持、规范服务的能力,可作为桥梁有效地协调社区居家养老主体间关系,满足主体需求,扩大养老服务的空间。接下来针对社区居家养老问题,逐一给出智慧养老视角下的应对策略。

1.实际案例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对于一些健康监测设备、智慧家居设备,老年人虽有需求,但由于消费意识不强,且担心产品质量和后续服务问题,通常持观望态度,难以付诸购买行动。针对这个问题,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定价策略和促销方式,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请老年人先试用,试用后购买;产品免费而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升级收费等方式都是可以考虑的定价策略,这些策略把商品的一部分价值转移到服务上,引导老年人将短期性的、一次性的消费转化成对商品和服务的长期消费,从而达到增强用户粘性的目的。

在销售促进策略方面,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可以请老年人试用产品后,将老年人获得助老服务达到满意效果的成功案例录制成视频进行宣传,突出产品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及为老年人带来的便利,帮助老年人对产品功能产生正面认知,促进老年人形成消费意识,引导老年人在购买为老服务上合理消费。

2.网络平台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老年人使用在线社交工具便利性大增。当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时,老年人可选择成为“蜂巢老人”:这些老人参与社区性的老年互动平台,加入社区范围内的互助型养老当中,线上交流,线下活动。每位老年人在社区内被多位老年人关注,这些关注他/她的老年人同时也成为其照顾者,当老年人生病或有需求时,关注他/她的老年人将成为最先响应者,为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施加帮助提供可能。

3.线上线下协同助力为老服务提供商发展。有的为老服务提供商,有相当一部分体量较小,服务项目专一。这些服务提供商很难把自己的服务拓展到社区外围或更远的地方,难以估算潜在的用户数量。对这些服务提供商来说,线上线下协同的信息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服务范围,争取实现规模经济。服务提供商在平台中建立服务供应项目列表,信息平台根据服务提供商的服务项目和地理位置向用户进行服务推送,老年人及其子女可在平台上对服务进行预约或定制。在每一单服务完成之后,平台还提供评价的功能,使服务提供商有渠道来建立自己的用户信誉,增加自身品牌价值。由此可帮助为老服务提供商获得足够的服务辐射范围,使其在运营初期可以顺利生存,进而促进这些为老服务提供商的健康发展。

4.系统规范业务流程,用户可个性化定制。为较便捷地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标准可依,政府可以组织录制服务工作教学视频放到平台上,分为基本工作内容和个性差异化服务内容,作为一种线上培训的方式,供服务工作人员观看学习。服务提供商可要求员工必须在教学视频网络平台上完成一定量学习内容方可上岗工作,也可根据员工对标准化服务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安排相应水平的工作,从而通过统一的服务工作标准提升服务人员的总体素质。

不同自理能力、不同偏好的老年人需求可能不同。在服务信息平台上,老年人可在预定服务时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告知服务提供商,评价时可分规范性服务质量和个性化服务质量分别进行评价。政府也可以组织各个社区对服务工作人员进行技能考核或者工作抽测,使得规范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可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合理运用,最终实现老人比较高的满意度。

5.数据支持下的政府扶持和监管。基于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协同平台,老年人购买并使用产品,然后在平台上对服务提供商给予评价,政府可对服务提供商的产品质量、服务情况有整体的把握,获得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规模和质量数据,从而可以估算服务提供商的成本和收益。根据成本收益数据,政府可对养老服务补贴进行试算。在下发补贴之后,还可通过平台的分析功能对服务提供商的经营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数据和老年人满意度数据,政府可以剔除不合格的服务提供商,实现服务提供商的优胜劣汰。

由此,政府的监管工作基于服务提供商的客观行为数据和老年人的主观满意度开展,真实反映老年人的评价和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更具有科学性,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扶持和监管为老服务提供商。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

上一篇:个人贷款职业及收入证明-中国建设银行下一篇:父亲去世讣告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