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双语教学

2024-05-22

民汉双语教学(通用9篇)

民汉双语教学 篇1

“双语”教育工作新进程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第三十中学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工作专项汇报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

二O一三年十月

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推进

“双语”教育工作新进程

----第三十中学“双语”教学管理工作专项汇报

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及《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细则》要求,按照天山区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我校对双语教学规范化办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规定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概况: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始建于1977年,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南公园以北英阿瓦提路37号,2004年成为一所民汉合校的初级中学,现隶属于天山区教育局。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与指导下,本着“建设合格“双语”教师队伍,优化“双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目标,制定措施、强化交流、完善管理、总结经验,全面建设特色化“双语”培训、教研、教学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收获了些许经验,形成了“讲团结,重实干,立鸿志,求发展”的校风、“面向全体,育人为本,注重能力,求实创新”的教风、“诚实谦虚,勤奋刻苦,全面发展,重在素质”的学风。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先进单位、市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级德育达标校、市级人民防空教育先进集体、市级绿色学校、市级治安模范单位、天山区示范校、天山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先进集体、天山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天山区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天山区群众满意的好班子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8600.4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总计7063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 25间,教工办公室48间。学校现拥有 1

投影仪40台,录音机56个,手风琴 3架,钢琴 2台;图书室藏书31533册;微机室 2个,微机 120台,生机比例10:1,办公用机43台,师机比例2:1,全部接通互联网,整个校园基本实现了网络化,25个教学班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并设有体育器材室2个,实验室4个,美术教室 1个,音乐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卫生保健室1个,食堂1个。

学校现开设25个教学班,其中有7个双语班,现在校学生1121名,其中民语班学生322名。全校少数民族学生578 名,包括维吾尔族 433 名,哈萨克族 31 名,回族95 名,其它19名。全校学生中外来学生493名,民语系中外来学生141名,其中疆内少数民族流动学生 141 人,占民语系学生人数44%。

全校在编教职工91人,其中民语系18人。民语系老师中代课教师7名。民语系专任教师中,中教高级教师2名,中教一级教师4名,中教二级教师12名。我校在编民语教师18人,其中15人有HSK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均达到六级及以上。另3人有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均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等级全部达标。汉语水平达到HSK九级3人,八级3人,七级5人,六级4人。另三名教师为汉语学科教师,其中1人为汉族,2人为民考汉,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情况是:二级甲等2人,二级乙等1人。民语系教师中取得“双语”教师证书7人,继续教育达标率100%。学校先后派出6名不同学科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市级“双语”培训,全部合格。培训后的教师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合格课达到100%。

我校民语教师中,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教师有5人,在校级以上讲课大赛中获奖人数有4人,发表论文4篇,获奖论文6篇。学生在校级以上各项活动中,获奖人数达42人。近年来,我校双语中考成绩均在全区名列前茅。2011年中考民语系72名同学中,只有一名同学

没有上线,上线率达98.6%,有66名同学达到一批次录取线,上线率达91.7%,有两名同学成绩超过六百分。2012年民语系500分以上有11人,上线率达96.77%,重点上线率达79.03%。2013年中考民语系600分以上的有3人,考入一批次学校的学生有55人,上线率达83%。

二、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自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情况:

学校领导于2013年10月1日接到《关于开展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的通知》,10月4日参加了天山区教育局关于自治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工作会议,会后学校及时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召开了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全体参与。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任务,对照检查细则制订了详细的自查自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展了自评工作。第一,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细则》,明确分工;第二,对照指标体系全面检查学校的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第三,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总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和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第四,结合自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责任到人。

本次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自查自评工作对我校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自治区下发的评估指标体系,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我们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进而不断推进我校的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对4项A级指标,13项B级指标,47个观测点的自查、评议,我校自查得分为96分。

三、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工作的主要作法及经验:

针对“民汉合校”的实际,学校坚持在日常管理上坚决达到“五统一”的要求,即“领导班子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班级管理

统一、教科研统一”,贯彻落实“四个一”的管理理念,即“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以此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学校领导坚持深入进行“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两反”教育的学习和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关于实施“民汉合校”、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文件的学习,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对“民汉合校”以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认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乌鲁木齐市“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双语”教学工作的文件精神,给每位民语系老师都发放了《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使全体教职工通过对文件的学习,更加清楚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每位民语系教师还写出了两万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及两千字左右的学习心得,从书面上表现出自己对“双语”教学的坚定态度。

同时,学校成立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一把手直接领导,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有关“双语”教学方面的工作,相关部门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党政班子、民汉领导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双语”教学管理机构协调统一。与此同时,为了把“双语”教学的管理工作做实做细,我校又专门成立了由民汉教师共同组成的“双语”教学听课评课组和“双语”教学教研组,为我校全面实行“双语”教学工作,从教研管理与指导上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在日常教学中,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双语”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了解民

语系师生教学和学习情况,切合实际的加强了对“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和指导,有效促进了“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同时,按文件要求分阶段、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从2004年秋季至今,除了语文课、音乐课,已经基本实现了使用双语授课的目标,“双语”教学第二模式正稳步推进。

二是建章立制、强化保障。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关于“双语”教学的要求,分阶段、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工作。按照《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双语”教师专业合格标准及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地制定了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硬性目标要求和软性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双语”教学任务,我们本着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双语”教学管理制度》、《三十中学“双语”教学奖惩制度》、《三十中学“双语”教学考核制度》,为了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起到良好的积极促进作用,根据我校民语系教师的现实情况制定了《乌市三十中学“双语”教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乌市三十中学“双语”教学评价》,从“双语”授课能力、成绩、学生家长满意程度、教师领导认可、获奖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教师学校继续聘用,不合格的教师坚决不聘用。学校还建立了有利于“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表彰奖励机制,对“双语”培训中的优秀学员给予表彰,对民汉师生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民汉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有效发挥了激励导向作用,对我校“双语”教师的尽快成长、“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保证了“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经费到位、奠定基础。学校为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多

渠道筹措资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双语”教学工作。学校设立了“双语”教学专项经费,并严格财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逐年加大对“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校本培训、“双语”教学奖励、校园“双语”教学文化建设等内容的开支。在“双语”教师培训方面,主要用于为教师购置培训用书,报销培训学费,组织外派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为改善办公、办学条件,近三年政府调拨设备价值113.13万元,经费购置各种设备113.18万元。基础建设合计投入经费368.45万元,主要用于教学楼维、粉刷、实验室架线、实验室地板改造、操场罩面工程、食堂屋面防水、办公区地面维修、教学楼暖气维修、阶梯教室装修及设备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了校园环境,教学楼及综合实验楼抗震加固工程投入177.54万元。2011-2013年,学校为“双语”教学投入总计达1250784.58元,其中,“双语”培训费、继续教育投入经费20326元;校园文化建设投入366738.9元,改善双语教师办公条件投入91866.7元。聘用民语教师发放工资215680.81元。图书、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资金投入530369.32元,双语活动支出25802.85元。通过以上经费投入,为实现“双语”教学最终目标提供了经费保障。此外学校还花费一定的资金,购置了教学资源网,目前我校购买了两个网站,一个是组卷网,一个是初中教学资源网。教师随时可以上网查询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例如课件或者试卷等,教师只需将资源整合,就能用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

四是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办学后劲

1、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文件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我校每周上课5天,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以补差、培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完善“两操一活动”制度,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我校上午大课间做两套操,一套是广播操,一套是民族特色操。民族特色操是结合我校双语特色,由我校音乐教师自编的民族舞蹈操,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下午第八或是第九节课是我校的课外活动,各班结合当天的课程,开展融娱乐锻炼为一体的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2、不断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常规检查评价制度和教学常规反馈制度,如《三十中学巡课制度》、《三十中学课堂日志管理办法》、《乌 市 三 十 中 作 业 批 改 管 理 制 度》等。上课有专人负责每日检查,及时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了解各班的班风学风,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及时公示,促进教师形成严谨、认真、细致的教风。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强调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坚持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为及时了解学情,教导处对课堂日志、作业量定期检查统计和及时反馈,并进一步完善了巡课制度,有检查有落实,对违背师德的现象及时纠正,对于违纪的学生也出台了《关于对课堂违纪学生的处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落实。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进一步严肃了校风校纪。

同时,通过随堂听课的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进行评价。为加大听课的实效性,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尤其是薄弱学科,更是加大了听课力度,具体程序如下:①随机进课堂,主要听新授课,不听示范课、表演课;②当堂抓检测,主要查课堂教学

实效,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③课后查备课,主要看备讲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现象。并把听课结果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依据。为确保双语教师能在课堂上使用85%汉语授课,教导处在巡课时要求发现有问题不符合要求的课堂直接推门解决。凡是习惯用民语上课或是汉语水平低的教师是教导处重点检查的对象,听课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节课听后及时反馈,找到每节课的亮点与不足,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也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常规,保证了课堂的高效。

3、做好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控,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作为重要策略。通过严密组织、统一命题、严格考试过程管理、集中评卷、公平合理评价的做法,科学、客观地监控各学科在常态下的教学质量,做到监考老师认真负责,杜绝学生作弊现象,改卷做到公平、公正。考后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会前有提纲,会上有交流,会后有总结。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成绩落后的教师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通过质量监控和评价结果的反馈,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引导社会、家长形成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双语”教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分层次、有计划的加紧了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1、外派培训,提高水平。近几年来,我校在编民语系教师中,7位教师参加了“双语”培训并取得了“双语”培训证书,培训后的教师能胜

任 “双语”教学工作,合格课达到100%。除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外,学校克服资金和教师紧缺的困难,先后派遣民语、汉语系骨干教师共计22人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青岛57中、南大附中及洋思中学考察学习,在短暂的几天学习中,老师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回校后向全体老师汇报交流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管理经验,让全体老师都分享到了学习的成果,使我校的双语教学也能紧跟学校的课改步伐,积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

2、民汉结对,共同进步。学校开展民汉教师间“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同年级、同学科的民汉教师结成对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中的问题,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到目前为止,民汉结对子教师共计15对。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双语”教学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他们迅速成长,早日成为三十中的后备力量,在“一帮一”结对子的基础上,校教研室开展了“青蓝工程”活动,充分发挥汉语系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使年轻“双语”老师能够和汉语系的指导老师从备课、说课、授课、课后反思到作业批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教研室每月对结对子师徒的听课、评课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徒弟对师傅的课要听一节上一节。师傅尤其要注意听课后及时的给于徒弟以指导。由于指导教师负责,方法得当,措施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四位年轻教师在校级以上的讲课大赛中获奖。学校在每年教师节时通过量化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师徒进行表彰奖励,实行“徒荣师荣”的奖励机制。较好的激发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将此项活动的目标落到实处。

3、校本培训,自我研修。由于民语系教师汉语水平不均衡,因此学校采取外派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分阶段、定目标的以提高汉语水平及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对全体教师进行提高培训。

第一阶段,以提高民语系教师汉语水平为主要目标。因我校民语系教师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校本培训当中,我们主要加强了民语系教师的汉语学习力度。学校所开展的政治学习、市民文明学校的培训课、校本培训课以及各项活动均要求民语系教师用汉语来进行交流,并要求他们使用汉语来书写会议记录、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以及各项计划、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将民语系教师自觉的带入学习汉语的氛围之中。

第二阶段,以教学基本功培训为主要内容。经过前期的培训,大多数民语系教师的汉语读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校的校本培训内容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由我校中层以上领导及各教研组组长分别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培训:如何分析成绩、如何准备基本功大赛、怎样说课、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等内容,做到每月一主题。并在此基础上举行了“民语系教师基本功大赛”,包括:朗读比赛、说课比赛、板书比赛等内容,由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担任评委,每一项比赛均打分量化,并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彰,先后有15名民语系教师在此项活动中受到表彰,极大提高了民语系教师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也对民语系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以优化课堂,提高效率为主要目标。鉴于我校民语系教师日益提高的汉语水平及“双语”教学模式推进的需要,教研室开展了民语教师进汉语班授课活动。对于民语系教师而言,在汉语班授课必须全部使用汉语,而且对汉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这无疑给民语系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压力和紧迫感。为了给民语系教师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汉语系结对子教师对民语系教师从解读教材、备课、说课到上课都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协助。在授课比赛过程中,如果民语系教师课堂效果不佳,评分不高,结对

子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纳入学校每年对结对子师徒的考评内容。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民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汉语授课能力,也较好的调动了汉语系结对子教师的积极性,使民汉教师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深入,让结对子活动真正做到有落实、有实效。三年来,我校民语教师授课水平日益提高,从一开始的生疏、紧张到现在的自如、流畅,无不凝结着民汉教师共同的心血与努力。

六是以教研促教学,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以学促进,以课题研究提升教研能力,以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的教研氛围。课题研究工作,务实求进,逐步提升。我校生源中南北疆流动人口子女占40%以上,由于南北疆实施“双语”教学进度不同,与我市整体推进速度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为更好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为此,我校与捆绑学校38中开展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我校3位民语系教师参与其中。两校共同分析学情,发现两校共同存在问题与困难,开展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尝试和探讨在“双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针对汉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课题运作的具体事宜,为了小课题的顺利开展,我校为两校的课题组老师专门做了课题培训。我校骨干教师就本次小课题方案分析了课题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各位课题组教师也就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目前,课题已顺利结题,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数学组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科研项目,开展了以《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探索》为题的课题研究,帕提曼、热夏提、亚森江三位老师皆参与了此项课题的研究,从资料的收集,校本练习册文档的录入,各种公开课的承

担等这些老师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效的促进和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目前,本课题处于结题收尾阶段,各项工作都在收尾汇总绞编之中,计划于11月份上旬申请结题。

七是以“捆绑式”发展为契机,推动“双语”教学快速发展。我校与38中建立联盟校以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总结学校管理经验,做到大型教研活动同步。本着薄弱学科重点帮扶的原则,两校积极开展民汉教师、骨干教师结对子活动,切实提升民语教师教学水平。我校对口教研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帮助查找原因,多听、多评这些老师的课,介绍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数学组、物理组已先后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两校不定期分批次的派遣教师互相听课,尤其是薄弱学科的老师更是格外增加了听课次数。每次听课后,各相关备课组都及时进行评课。同时,两校分别由骨干教师组成了“双语”教学听课、评课组,对两校民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课堂进行评价定等。例如共同开展“三课”即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活动,打造精品课堂,为双方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阵地。并以三十中学举行“家长开放日”“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契机,两校教师共同参与,增加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并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水平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并通过举办“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等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两校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导及推动作用。两校还积极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分享育人成果,合作开展了新老初三经验交流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现在两校的教学工作已经不分你我的捆绑在了一起,不管是常规的教研活动,还是讲课大赛、教学开放日等大型教研活动,两校均互派教师参加,互听互学,共同进步。

民汉合校几年来,我校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实行民汉合校后,民语教师在新环境里付出了自己积极的努力,对

工作认真负责,对“双语”教学事业执着追求,为建设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为民族学生学好“双语”做出了有益贡献。上级专家多次来我校听课,多位老师的课被评为优质课,均未出现不合格课。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和举办“双语”教师基本功大赛(授课、板书、朗读、说课比赛)活动,“双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基本中能够体现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帕提曼老师在“天山区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李虹佳、斯迪克江老师在2012乌鲁木齐中学汉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斯迪克江老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语文教师教学用书》VCD教学光盘中执教《散步》一课,并先后在伊宁、喀什两地授课,并被天山区教研室评为优秀兼职教研员。姆卡达斯老师在天山区中学双语思想品德同课异构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阿提坎木、阿依努尔等老师均在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活动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教学水平,获得了优异的名次。学校连年承担”双语”实习教师培训工作,选派我校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全面指导,培训效果突出,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先进单位”称号。

八是多种措施、营造氛围。学校把“双语”教学重要意义的宣传渗透在课堂教学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牌、校园广播、黑板报等载体,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双语”教学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并通过家长学校、板报、问卷调查、宣传单等形式向家长、学生、社会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营造了一个人人关心“双语”教学的育人氛围。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活动,不断增加民汉师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把民族团结意识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营造了我校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为“双语”教学的顺

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为了增加民汉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学校对民汉教师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考核标准、民汉教师同办公、同备课、同教研,互相交流,真正做到了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活动在一起。例如每周二下午的文科教研活动,周四下午的理科教研活动,民汉教师同教研,同活动,同说课,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到作业批改,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我校根据民语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年10月的第三周定为“汉语普通话周”,包括汉语演讲比赛、汉语作业展览、汉语手抄报比赛等内容。演讲比赛主要以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学习“双语”的重要性等为主题。在作业展评与手抄报展评活动中,我们选出了优秀学生的作业和手抄报进行展览和示范,给民语系学生学汉语、用汉语、写汉语提够了良好的交流与借鉴的平台。同时,在每一对结对子班中开展了“双语制作小展板”的活动,小展板由结对子班级共同完成,其内容结合了汉语和维吾尔语,内容丰富、质量极高。各项比赛均有民汉师生共同担任评委,并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民语系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拉近了民汉师生间的距离,增加了沟通和了解。为我校“双语”教学的推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板报、墙报、横幅、图片展等多种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强化了全体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民汉合校9年来,各族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由我校自编的民族舞蹈大课间艺术操更是吸引了多家电视台来我校参观报道,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不管是同学们整齐有序充满活力的舞蹈动作还是我校民汉师

生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也先后被评为“天山区教育系统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天山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我校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较多,全校学生中外来学生493名,占全校学生44%,民语系中外来学生141名,其中疆内少数民族流动学生 141 人,占民语系学生人数44%。这些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

2、目前我校民语系教师中代课教师居多,占民语系教师人数的30%,代课教师中有些非常优秀,教学成绩突出。但因解决不了编制问题,造成人心不稳,流动性大,给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努力实现以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行动研究,打造教研平台,加大双语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力度,为双语教学提供有益补充,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引导全体师生、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双语”教学、民汉合校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关系更加密切。

“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任重道远,要走的路还很长,民汉合校的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做细做实,在此,我们衷心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与指导。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为稳步推进我校民汉合校工作而不懈努力!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

民汉双语教学 篇2

一、双语人才及其培养意义

对于双语人才的理解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就是懂两种语言的是双语人才, 还有人认为是掌握多种语言的人都是双语人才。前一种认识表明对工具书的特征和类型缺乏了解, 后一种认识表明还划不清双语人才和语言精英之间的界限。双语人才是各类人才当中的一种特定的类型。我们认为, 双语人才是系统地掌握一种语言 (平时即母语) 的基础上兼通另一门主要语言的人才类型。民汉双语人才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双语人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精通母语。只有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熟练运用这些技能的人, 才达到精通这一程度。有人只会听说, 但是不会读或是写, 这不能说完全掌握某一种语言。二是掌握第二语言。掌握五个基本技能的人是达到兼通这一水平。当然, 某些人会说多种语言, 但是能够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译等五个基本技能者并不多。三是运用双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如果我们停留在用双语交际的阶段, 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双语人才, 我们必须掌握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知识。因此, 当一名合格的双语人才是很不容易的。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对双语人才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紧跟着这一问题, 又产生一个“为什么培养双语人才”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培养双语人才, 尤其是民汉双语人才的意义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 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没有优秀人才, 很难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效果。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成绩是突出的。这些辉煌的成绩都离不开很多专业人才辛勤劳动。双语人才作为我国各类人才的一个类型,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化, 我们需要更多又好又精的双语人才。

(二) 民族工作的需要

民族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一贯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我国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条例中均有有关民族的规定。国家专门设立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表明国家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民汉双语人才是在各民族之间架起有好关系的桥梁, 保护民族团结, 促进我国民族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目前, 我国大力推进各项有力政策,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的前提是团结、互爱、互助。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 这一大家庭里, 56个兄弟民族共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由于语言不通, 风俗不同, 习惯不同, 一时难免产生一些误会和隔阂。在不同民族共事过程中, 民汉双语人才发挥着协调和调解作用。他们经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民族知识向本民族或第二民族讲解相关常识, 教育人民群众, 预防民族矛盾, 促进社会发展, 营造和谐环境。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 我国需要大量优秀的民汉双语人才。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又好又专的双语人才, 这是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民汉双语人才对多民族的中国具有如此极大的重要意义, 那么, 我们如何培养民族地区所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和高素质的民汉双语人才呢?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部门承担了为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我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各领域出现了很多拔尖人物, 为我国科技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 很多高校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各类合格人才, 尤其是民族高校专门为民族地区输送急需人才。但是,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 基础教育较为薄弱, 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 培养出来的人才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需求方面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是与培养各个环节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认为, 培养合格的双语人才要注意如下几个内容的改善和提高。

(一) 优化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到学科建设与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 部分高校一贯追求综合发展, 不多考虑社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关系, 造成人才数量的不平衡, 导致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因此, 各所高校务必出于社会发展需求, 对专业进行改革, 优化课程设置。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体现于课程设置的优化, 课程设置的优化遵循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

(二) 加强实践环节。

高校比较重视理论灌输, 忽略实践教学。很多应届毕业生由于动手能力较差, 实践水平较为薄弱, 不适应社会部分行业的专业要求, 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目前, 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对实践教学环节予以关注, 出台了一些明文规定, 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国内各高校适应教育部门的具体要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 从总体来讲, 这一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 加强人才交流。

我国各地区之间人才交流也是扩大人才交流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表明我国各地区人才需要经验交流的重要性。今后我们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总之, 本文对双语人才的定义、特征和培养意义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提出了培养双语人才的三种模式。双语人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个人才类型, 我们需要积极摸索培养模式, 大力培养优秀的双语人才, 尤其是民汉人才, 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必要的合格人才, 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这是民族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李现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J].瞭望, 1986, (39) .

[2]林小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体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05) .

[3]李晶.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差距[J].前沿, 1997, (07) .

民汉双语教育的现存问题刍议 篇3

关键词:民汉双语教育;现存问题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91-01

一直以来,我国始终把发展民汉双语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支持和促进民族双语教育工作,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然而,由于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我国民汉双语教育在取得成绩、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双语教育单语化”认识误区。一方面,部分具有“语言融合主义”的人过于强调汉语地位,忽视民族语言,认为少数民族语言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将双语教育等同于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具有“语言民族主义”的人过分强调双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忽视国家通用语言,主张过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会使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减弱,双语教育应该以民族语为重点。这种单一的民族语言系统不仅不利于双语双能人才的培养,而且对所培养的学生顺利走向主流社会也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其次,“双语教育工具化”认识误区。由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推广力度相对缺乏,使得部分偏远地区的人群对双语教育的概念不够清晰。有些人将民汉双语文的教育教学理解为双语教育,有的人则认为“汉语文用汉语教学,外语用外语教学,其他科目用本民族语教学”就是双语教育,这种将国家通用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教学手段的“双语教育工具化”的认识误区,会直接导致双语教师及所培养学生在教学、学习上忽视语言教育背后的中华民族文化,从而使民汉双语教育无法从根本上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民族发展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二、领导和管理力度相对缺乏

首先,部分地区对民汉双语教育缺乏科学的领导与管理。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因此,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有限,反映到领导层面,即部分领导对双语教育的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对本地区民族学生现有水平、民族学校办学水平等特点把握不准,致使对双语教育工作指导和督促方面盲目性太大;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地方干部对双语教育的重要价值缺乏深刻认识,对双语教育指导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双语教育的实施与推进易行政化和简单化,严重误导和扭曲了双语教育的发展方向,直接制约了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民汉双语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际的办学条件不相符。对于民族地区来说,科学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无疑是促使本地区民汉双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然而,我国部分民族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实际办学条件与双语教学模式不平衡的现象。例如,新疆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难题是双语教师的数量缺口较大、素质有待提高、双语教材缺乏,但部分学校却在不具备双语教育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调整学校的双语教学模式,用激进的方式推进双语教育,不仅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双语教育的发展目标,而且直接造成了小学教育中学化、教育管理缺失化等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首先,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虽然目前国家采取多种措施为少数地区培养双语教师,但是仍旧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需要,而这种实际师资的短缺主要体现在双语教师的结构和流动性上。一方面,部分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师存在学科和年龄结构化缺失,即文科和民族语言教师满足需求,而理科双语教师数量不足,有经验的“单语”(即少数民族语言)教师充足,高素质的双语教师严重缺乏;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学的双语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加大了学校双语教育工作的被动性。由于双语师资的整体缺乏,使得已有的双语教师工作量偏大,致使双语教师的转岗和调离现象增多。

其次,双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民汉双语教育的特殊性,使得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还应有熟练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教学的能力。但就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系统来说,合格的双语教师远远不足,不少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要求,甚至“进不了课堂”,双语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双语授课能力与实际的教学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细究原因,主要是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在以下两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其一,双语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准入程序和录用条件缺乏规范性、针对性。由于双语教师的数量较少,不少学校降低标准选拔、录用双语教师,有的学校甚至对教师的聘用没有正式的考核规定,相应的教师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高。其二,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一般而言,教师在正式入职之前需要接受较为专门的教师培训,雙语教师也是如此,但由于民族地区相关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网络不健全,因此对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明显不足。

四、研究性、评估性尚且不足

首先,民汉双语教育的评估性有待提高。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建立相关的双语教育监督检查机构,有的民族地区甚至在不同的地域、城乡、民族、学校运用一套监督管理系统,这种一以贯之的组织机构,不仅对双语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等的具体落实和监督管理非常不利,而且极大限制了双语教育实施的科学性和有序性。不仅如此,现有的双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大都没有体现专业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一方面使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失计划性,另一方面还会错误评价双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限制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民汉双语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几十年的双语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双语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安排、教学材料的编写、监测系统的选择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依托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目前,虽然各民族地区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对民汉双语教育的相关研究陆续展开,但是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和个人经验的描述层面,“任务化”、“经验化”较为严重,缺乏对民汉双语教育研究的更深层次的分析。总体上看,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的开展并不理想。

参考文献:

[1]叶小军.中国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教育,2013(1).

[2]丁文楼.坚持学科理论创新 推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6,(3).

[3]戴庆夏、董艳.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J].民族教育研究,1997(1).

民汉小学简介 篇4

民丰县民汉小学于2010年9月成立,是由原县一小、县二小两所学校合并而成,是民丰县第一所民汉合并的小学,也是和田地区唯一的一所民汉小学。全校共有3栋教学楼,累计投资800万元,其中1号楼属自治区义教工程,投资是260万元;2号楼属浙江援建项目,投资是280万元;3号楼属自治区项目工程,投资是280万元。校园占地总面积17亩,绿化面积7000平方米。学校配有微机室2个,图书室2个,实验室1个,远程教育室1个。现有教职工 98人;专任教师88人,汉族教师42人,民族教师56人,中级职称人34,初级职称人64,党员教师33人,特岗教师2人,保安2人。全校设有30个教学班,其中汉语班9个,双语班20个,普通班1个,在校学生1164人,民族学生967人,汉族学生197人。

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民汉合校的优势资源,实行民汉教师、学生“一帮一”结对子,在各方面互帮互助,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和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2年,由政府倡导、规划、利用我校现有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建起了乡村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设有多媒体教室、合唱室、舞蹈室、美术室、绘画室、书法室、图书室、阅览室、探究性实验室、手工制作室。依托学校现有设施、场地,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生自由选择,组建了十多个校级兴趣小组。做到班班参与,人人参与,实现了“一校多品,一室多用,班班有特色”。

民汉结对子发言 篇5

大家下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们全体老师相聚在这里,参加学校工会和妇委会组织的民汉教师“手拉手、好帮手”结对子活动,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请允许我代表参加此次活动的汉族老师对全体民族老师表示节日的问候!

民族团结是新疆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的基石,是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发展的基础。

在民族大团结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老师要努力做到民汉一家亲,彼此关心,互相帮助,像家人一样和谐相处。用实际行动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今天,我的结对子老师是海里且木,我们同在一个办公室,以前,我们不太熟悉,只是偶尔的打打招呼,今天借此机会,用我的礼物为信,打开我们友谊的大门。

有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份幸福与他人分享,就会变成双份幸福。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经营这份友谊,在生活和工作中一起享受幸福、感受快乐。我也相信,随着我们交往的日益加深,我们的手一定会拉的越来越紧,我们的心一定会越贴越近,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学校的明天而奋斗。

民汉一帮一简讯稿 篇6

简讯稿

2013年11月9日,院志愿者管理部举办的民汉一帮一活动将在崇德楼107展开。外语系共有4个班级参加,分别是俄语13-2班、英语13-4班、英语13-6班、英语13-8班。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各班同学自由组合,一民一汉为一组。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各组同学将以“如何度过业余生活”展开讨论,目的是解决少数民族同学在学习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增进民汉同学间的友谊。本次活动预计在参加的同学中评选优秀小组,到时将在院志愿者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

民汉结对子班级活动计划 篇7

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计划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友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高二(2)班与高二(14)组成民族团结结对子班级,我们本着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观念,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友谊,加强他们对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也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两班班主任和团支部共同支持的情况下,我们两班将进行结对子活动计划如下:

1.在四月份,两班将进行拔河友谊赛,将邀请校领导,两班班主任以及两班全体同学观看。

2.在将要到来的运动会上,两班会互帮互助,一起进行运动员训练,在在运动会上,其他同学将一起为运动员加油助威。3.在五月份,我们将组织两班同学进行一次关于学习对方名族舞蹈和歌曲的活动。

4.在六月份,两班将进行一次学习对方语言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将由维语班同学教日常的维吾尔文明礼貌用语以及一些民族习俗.这次结对子的活动内容丰富,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对于民族团结教育有着深刻意义,我们将认真的组织这次活动,希望校领导支持。

高二(2)班,高二(14)班

麦盖提民汉小学军民共建计划 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关于双拥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我校军民共建,双拥工作,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任务,通过军民结对共建活动,加快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新崛起和军队全面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主要任务

通过军民结对共建达到:组织领导有力,教育广泛深入,活动经常坚持,共建富有成效,政策落到实处,军民关系融洽的总体要求。

1、领导重视。要把拥军优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纳入具体工作统筹安排,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国防观念和爱国拥军意识。成立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拥军工作,维护军人和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

2、政策落实。健全完善优抚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将拥军工作贯穿学校工作始终,切实落实政策。

3、组织健全。拥军优属组织健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做到组织网络化、内容系统化、工作经常化,服务网络覆盖面达85%以上。

4、解决困难。根据实际需要,与乌什县边防大队分队通过结对共建活动,有效解决其部队、官兵在生活工作遇到的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

三、领导小组

为了使我校军民共建活动有序开展,特成立以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艾书记

副组长:孟贝贝(校长)

成员:梁俊杰(政教主任)

娄凤(教研室主任)

万里新(政教主任)

蔡紫阳(少先队辅导员)

黄振兴(工会主席)

四、共建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军民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及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强工作力量,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要提出明确的共建内容和实施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军民共建拥军优属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政绩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认真考核。

2、注重教育,形成共建合力。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烈士陵园、国防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努力在全县掀起双拥宣传教育的热潮,力争群众受教育面达到70%以上。要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引导全院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广泛参与到创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中来,共同为争创“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作出积极的贡献。

3、明确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要把军民共建工作的重点放到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放到为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上,制定规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努力实现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4、建全制度,规范工作运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双拥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双拥工作档案,使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麦盖提民汉小学

民汉双语教学 篇9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一切工作已经步入正轨。我校的双语教师也按部就班地开展了。为迅速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我校民语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各汉语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根据我校实际,开展汉语教师与双语教师结对帮带活动。

指导教师与结对子教师的确定:

学校推出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的汉语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根据同年级或同一科目确定帮带“对子”,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二、帮教措施:

1、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双语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导双语教师制定为期一年的学习提高计划。

2、言传身教,指导双语教师备课一次,共同参加集体备课,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双语教师提高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3、主动邀请双语教师进课堂听自己的课,共同探讨教学实效性。同时每周动听双语教师1节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勤听、勤看、勤问,主动与双语教师谈心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能力。

5、注意保存计划,听课记录,导评记录,认真填写结对活动记录表,(每张表记两次活动记录,两个星期一次、每月一张)供验收用。

6、心胸坦荡,支持双语教师发扬个性优点,并博采众家之长,共同进步。

上一篇:有趣的汉字下一篇:《烈火英雄》精彩影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