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

2024-09-05

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共15篇)

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 篇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给人带来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读书吧!

读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寂寞的时候,你可拿起一本小说书,它可以让你忘记寂寞;生气的时候,你可拿一本漫画书,它可让你不再生气。还可以增长课外知识,我的书柜里现在藏有好多书。

小珊迪?让我读懂了坚强,?昆虫记?让我了解了各种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从?童话大王?中,我认识了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等好朋友,大灰狼罗克告诉我们要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 自己的短处。皮皮鲁使我知道做人要乐观、开朗……现在,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书店“泡”上一上午。

学校为了让我们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举行了一系列的读书节活动:千人齐诵、游园竞猜等等。千人齐诵我最喜欢了,全校师生一起朗诵古诗,校园中到处书声朗朗,师生们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早 上,我们大声朗读课文;课间,我们静静阅读课外书。有时我们会因为书中好玩的故事大笑起来,有时我们会因为书中悲伤的事而落泪。我们离不开书,如果没有书,就没有知识,没有知识的人,是个 无聊的人,没有知识的国家,是个很差劲的国家。

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 篇2

一、欢乐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万卷可通神。”一本好书, 就是一位良师益友, 与好书为伴, 就是与智慧快乐同行。暑假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佳时机, 让学生在假期有计划地多读书, 既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 陶冶情操, 又为学生积累和发展语言能力打下了基础。因此,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可以推荐《365夜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窗边的小豆豆》《文字的奥秘》等书籍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篇目, 并设计对应的阅读卡, 让学生记录阅读的时间、篇目, 要求学生在阅读卡上概括所读书籍的主要内容, 摘录精美词句, 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开学后, 通过展开读书交流活动, 让学生侃侃而谈, 竞相发言, 沉浸在读书的幸福当中。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动人的意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体会诗词的意境, 可以安排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十首古诗词, 并充分发挥想象力, 通过对诗歌的理解给诗配图, 用画笔来传达诗词的意象,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二、书法练习

“一笔一画写好字, 一生一世做好人, 一字一句读好书。”无论是先秦书法, 还是甲骨文、金文、小篆, 或是“二爨”书法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 还是楷书中的极品欧颜柳赵, 均能够启迪学生的心智, 净化学生的灵魂, 培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假期里, 可以安排学生每天坚持练半页字帖, 通过每天的书法练习, 让学生的精神和品格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亲近自然

“绿树浓荫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岁岁年年, 花开花落, 大自然伴着我们成长, 无声地传授知识, 是最好的老师。伴着蛙声蝉鸣, 随着清风阳光, 让学生在假期里跟随父母去看看苍树翠竹, 去听一听海风吟唱, 去尝一尝瓜果飘香。零距离感受名山大川、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带来的愉悦。让他们把看到的美景拍成照片, 配上精彩的语句, 汇集成简报, 记录下旅行的足迹。如去过大理鸡足山的学生写道:“这里的景色之美, 仅仅用‘山清水秀’是无法形容的。你走的小路, 虽不平坦, 却令人感到踏实, 眼前满是青翠, 耳旁有哗啦啦的流水声, 身旁有鸟儿作伴, 那是一种何等美妙的感受, 你会把整个身心都交给大自然, 去拥抱它, 去感受它, 并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 和它融为一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能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四、动手操作

南宋诗人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用自己的双手去发现色彩的美, 形状的美, 创造的美, 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 还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1.变废为宝。在假期里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可乐瓶子、纸杯、易拉罐等制作一些小手工艺品, 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小装饰品, 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的美德, 体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2.摆出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需要。”小小的火柴棒能让学生大有可为, 让他们利用火柴棒摆出数字、图形, 或者拼成一幅画, 并把它粘在纸板上, 既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又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动脑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在学生展示的作品中, 有形态各异的几何图形, 有日月星辰, 有花鸟虫鱼, 也有憨态可掬的“火柴人”。在展示过程中, 学生们都为彼此的奇思妙想惊叹不已。

3.捏出精彩。橡皮泥是学生爱不释手的玩具, 为了尊重假期主人的天真本色, 提升暑假作业的魅力指数, 可以让学生在暑假里用橡皮泥捏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让暑假作业体现学生丰富多彩的“假期色彩”。开学后的班级活动中,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杰作, 在笑声、掌声中享受成功的愉悦。

五、参加运动

现在的学生喜欢在家“宅”着, 有时间也不运动, 他们更愿意看电视、上网或者玩游戏, 出去参加运动的不足三成, 长此以往, 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 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 在假期作业中要安排学生坚持和家人一起锻炼身体, 把热爱体育运动、积极锻炼作为自己的每日功课, 做真正的阳光少年。

六、家务小帮手

一叶小草, 感恩阳光;一条小鱼, 感恩大海;一匹骏马, 感恩草原……父母每天既要辛勤工作, 又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实在是非常辛苦。安排学生在假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感恩父母, 为父母减压, 为父母分忧, 做个勤劳能干、乖巧懂事的家务小帮手!同时, 让学生把体验的过程和感受写成一篇日记, 配上相应的照片, 开学时, 利用主题队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假期里做的家务, 让他们学会感恩, 懂得孝敬长辈, 自立自强。

低年级学生读书做标记点滴谈 篇3

[关键词]圈点勾画 图文结合 课外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35

小学教材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过程,而思维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说和写。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们走好读书做标记这条路,越走心里越甜。因为学生们已经初步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他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一小步,虽然只是阅读习惯养成的一小方面,但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却是影响深远的。

一、圈点勾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字里行间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随时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如用“——”画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最重要的句子,用“■”画出最美的句子,用“·”标出重点的词,用“?”标出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随手写下自己的疑惑及看法,还可以利用画画等一些有创意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或评价等。通过圈点勾画,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他们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当然,这样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的。起初学生无从下手,有时他们还会随手乱画、乱涂,叫人哭笑不得,但只要持之以恒,他们也就慢慢学会了。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雨点儿》一文中大小雨点的对话时,我尝试让学生们画出大小雨点说的话,并在大雨点说的话前画个“大雨点”,在小雨点说的话前画个“小雨点”。问题一出,学生就乱哄哄的,不是在书上乱画,就是无从入手。此时,我先使用卡片出示大小雨点说的话,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再次引导他们到文中圈画。我惊喜地发现,多数学生能画出来了。这一步虽然很难,但学生毕竟迈出了阅读与圈画结合的坚定一步,即使耽误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为了让学生朗读时能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我又让学生带上头饰,演一演、读一读,抓住重点词句“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引导他们感悟大小雨点去了不同地方的感受,从而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书中品出味儿,激发了学生读书的乐趣,使课堂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图文结合,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在内化领悟上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特别弱,要让他们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内涵,就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语感。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我提出问题:请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当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时,司马光的表现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哪些不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有关句子,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学生们迅速投入到自学探究的氛围中。在巡视中我发现,90%的学生都能找到这些句子,而且标注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有的用“()”括出了司马光的表现,有的用“——”画出了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的用“·”标出了重点的词语……其中一个学生居然同时采用了四种标记方法,在文中“有的吓哭了”的句子下面画了几滴眼泪,在“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的句子下面画了一个孩子张大嘴巴跑和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那儿。我奇怪地问:“这个孩子在干什么?”她说:“这个孩子被吓呆了。”我紧紧地搂住她说:“你不仅画出了文中的句子,还画出了想象中的句子。真了不起!”我很惊喜,学生们不仅熟练地学会了读书做标记的方法,还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想象,图文紧密结合,从而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读画意识和习惯

虽然课堂上学生们都能简单地进行圈点勾画,初步形成了读书动笔的习惯。但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又何尝容易。为此,我试图将此成果扩大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上,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强化他们读画结合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童读物。如妙趣横生的寓言童话故事《小蜜蜂赴宴》《一千零一夜》,浅显易懂的队报书刊《七彩语文》《小主人报(注音版)》,绘本教材《不一样的卡梅拉》等。每天中午,我利用半小时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让他们根据课堂上的做法给文章做标记。刚开始,他们做得还比较马虎,我就加强评比和交流,并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时间长了,学生们渐渐适应了,我就改为定期抽查,及时表扬鼓励,同时利用班级的《群星闪烁》专栏进行星级评比,慢慢地就形成规范了。如今,翻开班级学生读过的书刊,就会发现学生们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有的学生在一些成语上画“?”,有的在难于理解的句子下方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现在,随着学生们识字量的增大,自学能力的增强,我尝试着让他们准备一个精美的小本子,起名为:采蜜袋。我鼓励学生们比一比,看哪只“小蜜蜂”采的“蜜”最多。结果学生们出乎意料地摘抄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并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记录方法,有的画,有的写,甚至还有的学生把那里当成了自己自由玩耍的天地,真是趣味无穷。

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给文章做标记,就是记录当时自己的读书体会。习惯养成之后,学生的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会越来越浓,读书就会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总之,读书做标记这条路,我会带领学生们一直走下去,希望能采撷到更加丰硕的果实。

二年级关于读书演讲稿 篇4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听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每天都在他们讲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睡着。我最喜欢玩爸爸送给我的“读书郎”学习机,每天抱着它点来点去,爱不释手。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学会了自己读书,通过读书我学会了许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每天做完作业,剩下的时间我最想读书,书是我的朋友。

我爱读书,书像老师,我像一名学生;书像大海,我像一条小鱼;书像天空,我像一只小鸟。在书中,我认识了机灵勇敢的小布头,聪明可爱的小蜜瓜,不怕牺牲的刘胡兰。

现在我正在读《红色少年的故事》,我想像书中的孩子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好少年。

小学二年级读书交流演讲稿 篇5

小时候,我从得到第一本故事书是我就爱上了读书,而是故事书是我的精神支柱,长大之后作文书进入了我的生活,现在杨红樱阿姨的【心灵鸡汤】温暖了我幼小的心灵,里面有活泼可爱的马小跳,会各种各样笑的猫……

书里我看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苦,看到刘关张三的兄弟情义。

现在我爱的是动物小说:【狼王女国】、【野马归野】、【王府黑叶猴】……

现在班上也有了书柜,老师让同学们带来自己的书和同学们分享读书的乐趣,从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实用文摘】之后我才知道了这种书有多么好看,现在,我也成了忠实小读者,每次它一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的翻开侦探故事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因为实在太吸引人了。

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 篇6

一、好读书,养成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幼小的心灵是纯净空廊,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喜爱图书,爱护图书。我们现在固然也要追求学生阅读的量,但我们更要着眼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好读书”,因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习,比怎样学习、学习什么更重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亲近母语》,笔者结合《亲近母语》,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古诗词背诵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成年人具有更强的表现欲,都想在活动中成为“重要的人”,阅读激情空前高涨,无需教师再要求,学生已经自发找了许多童话、寓言故事、古诗词等方面的书籍,主动开始了他们的阅读之旅。著名教育专家李希贵说:“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二、读好书,体现阅读价值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那就是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良莠不齐,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显得尤为重要。好书,以健康的思想引领人,以感人的事迹激励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科学的知识武装人。受年龄、阅历、水平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于学生来说,课外知识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诸如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动物世界、人物故事,以及科学幻想等,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望。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因为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中年级学生不仅喜欢故事,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基本进入了阅读文学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这无疑是要我们注意阅读的广度,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本阅读的不足。

三、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会积累语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感悟内容,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1.加强课内外结合,重视阅读迁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地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量变产生质变,学生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提高,思想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升华。

2.泛读与精读结合,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两种方法,对于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美作品,需要静下心来细读,体会文章立意构思,揣摩文章谋篇布局,欣赏好词好句,才能把文章的思想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遇到经典名文需要反复诵读,甚至熟读背诵,在孩子心中扎下经典文学之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者教给了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也就是在阅读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法、写读书笔记等方法边读边做注解。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自觉摘抄一些描写生动的、富于哲理的、幽默诙谐的精美词句,并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仅是阅读积累的过程,更是欣赏积累、感悟内化的过程。

夯实二年级学生语文基础浅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二年级;基础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现代教育注重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体会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小学的学习已经慢慢步入轨道,不再是从前幼儿园的模式了。二年级的小学生经历了一年级一年的磨合,基本融入了小学的大环境。于是,二年级这个时间段更是学生打基础,锻炼字、词、句等语文基本技能的黄金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每一个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都要做好引导工作,从各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下面,笔者就如何夯实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浅谈三点看法。

一、从回归教材入手打好基础

教材内容的安排是根据学生的特质精心筹划的,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脱离教材。二年级这个时期的教学内容并不好安排,所要传达的知识量也很难确定。也正因如此,教材是教师最好的参考资料。在学生打基础的时期,我们应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当然,教材始终是死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才是灵活可变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把教材用“活”了。教学方式结合教材才能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基础知识量也就会不断增长。

二、从尝试实践入手强化基础

对于打基础来说,深刻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能够明显体现实践性的地方并不多。虽说我们平时的交流也可以认为是实践的一种,但是这里所说的实践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尝试性的展示方式的实践。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诸如物理、数学等,将语文课文内容以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热衷于对基础性知识的记忆。学生对课堂印象的深刻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语文课堂也应该注重它的实践性,带来趣味的同时也让学生强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从融入生活入手充实基础

我一直认为,课堂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所学如果不能应用到生活实际,那么知识就大大失去它原有的价值了。很多人说,知识在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自然应用。只是,这样的过程非但漫长而且无法让学生理解到知识对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由此激励学生乐于向学。经过时间的推移,学生便能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也由此让他们的基础更加充实。

以《小马过河》一课为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光听别人说的话,要思考并且实际尝试后才能知道真相。课文讲完后我进行了一次互动,我让几个学生讨论后进行即兴表演,要求所表演的内容要跟课文紧密联系。有一组学生表演一个家庭在用餐的过程,“妈妈”说鱼头很美味,又不用担心被鱼刺扎到。“爸爸”说鱼头不好吃,又没肉又没味的。“我”经过思考,联想到课文《小马过河》里所学的道理,选择自己尝试鱼头的味道。最后学生做出总结:如果不自己尝试,你就不会知道对鱼头的喜好是怎么样的。这个小表演确实很形象地刻画出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表演结束后,我还让学生列举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引导他们去思考知识对于生活的意义。

二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小的分水岭,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能够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开始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小学之旅。作为老师,我们要细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夯实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06).

[2]李惠明.小学低年级快乐识字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2011(19).

二年级学生读书笔记 篇8

你们见过一只会笑的猫吗?而且它还会嘲笑、冷笑、狂笑,简直和人一模一样,它还能听懂人和动物的语言,它是不是很牛啊!

第二天,笑猫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园,忽然一只美丽的虎皮猫在它的眼前出现了,于是它叫来了“地包天”让它好好保护虎皮猫,谁知道“地包天”泄露了秘密,招引来了著名的资格猫,有酷猫、靓猫、“乌云盖雪”、“雪里拖枪”。这些著名的资格猫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去咬死那只虎皮猫。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虎皮猫喜欢和一只毛毛虫静静地待在一起,当笑猫的脸划伤的时候,虎皮猫就会派毛毛虫来安慰它。

这就是我最新看的一本书《笑猫日记——塔顶上的猫》,这本书使我想到未来的世界会不会有这种猫呢?

中职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9

关键词:中职二年级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关系学生一生健康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二年级学生的身心正在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随着其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走上社会和择业危机的来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也让他们或多或少地开始出现一些心理的波动和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找到疏导和解决的途径,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一、调查概况

1.研究对象

中职学校2014级学生,调查问卷发放220份,收回220份,有效问卷208份。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06人。涉及的专业有学前教育、财经商贸、数控技术、电器工程、信息技术、机械加工等七个系部。

2.研究方法

结合学生所在专业和男女生比例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当场收回问卷,不记名。

3.研究工具

结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参照心理测评的相应资料,采用课题团队自制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学生对专业前景和自我成长的认识等。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有大约12%的学生热爱学习;认为自己是优秀、自信的学生占8%;认为自己是幸福快乐的学生约占40%;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积极乐观的学生只占到28%,而渴望成功与进步的学生却占到了57%,超过半数;认为有钱即可走遍天下的,和遇事容易激动、不计后果的学生占比相近,都是15%左右;对老师、家长有很强烈的逆反心理的和“我”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坏孩子的学生比例相同,都是5.3% ;感觉自己非常孤独,和依靠手机网络游戏填补内心空虚的学生占比非常相似,都是9%左右。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中职二年级学生都拥有渴望成功与进步的强烈愿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缺乏心理调适能力,遇事不能理性进行分析和处理,部分学生和家长老师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转向虚拟世界寻求精神寄托。同时还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以及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的必要性。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对问题“平时遇到压力、有心事的时候最想和谁说”,学生中选择找家长的占18.7%,选择找老师的占3%,选择找同学的占42%,选择上网或者到社会上寻求安慰占6%,选择无人可说闷在心里的占20%,选择找心理医生的占0%,选择用其他方式的约占17%。

由此可见,中职二年级学生面对压力和困扰,缺乏有效地寻求帮助的解决途径。同时也体现出中职学校老师在和学生沟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学生对专业前景和自我成长的认识

对问题“经过一年的学习,你对所学专业的印象”,学生选择喜欢的占47%,不到一半;选择厌倦的占10%;选择没感觉的占到了43%。对问题“在校一年,你最大的收获”,学生选择交到朋友的占37.5%;选择知识增长的占34%,选择成长的占7.6%,选择其他的约占16%。

由此得出,经过一年的学习,很多学生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职业方向。学生在个人成长上更重视社会交往和知识的获取,关注内心成长的学生占比很小,需要提请教育层面的关注。

三、调查的结论

一是中职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有着其非常强烈的渴望成功与进步的愿望,特别希望被认可、被正确的引导。从调查问卷可见,学生依然强烈希望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和权利。学校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挑战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学校教学和社团的平台,以及定期开设免费的心理健康讲座,组织活动拓展学生们的社交圈和心理认知的健康视野。

二是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少,一旦遇到问题不去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多数学生在家庭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中目前仍存在很大的沟通障碍,而且在交友方面学生缺乏必要的辨别力。因此可以考虑开设线上线下的家长课堂,帮助全体老师和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提高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认识。

三是专业方向的选择方面,很多学生在中职二年级仍处于迷茫状态,一方面由于对专业缺乏兴趣,专业并非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缺乏对专业和未来职业的认识,导致对专业前景和知识储备缺乏必要了解,对于未来职业前景很迷茫。建议为学生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普及,必要时允许学生转换专业,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为学生及时解决所学专业和就业前较易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

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 篇10

片段一:请你提出问题

(出示第9页的情景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情景图, 从这幅图画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树上有6只小鸟, 飞走4只小鸟, 又飞来3只小鸟。

生2:有一些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花蜜。

生3:还有许多漂亮的喇叭花。

生4: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师:看着图中呈现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生2: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生3:图上一共有多少朵喇叭花?师:现在咱们就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运用今天所学的乘、加或乘、减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

教学思考:情景图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素材, 使学生从具体的生活素材中获取信息, 发现问题, 进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二:请你解决问题

师:刚才, 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很热烈, 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我们把飞来的

3 只小鸟看成1组, 把树上的6只小鸟分成2组 (每组3只鸟) , 把飞走的4只分为1组多1只, 这样就有4个3和1个1。列式为:3×4=12 (只) , 12+1=13 (只)

生2:还可以列综合算式:3×4+1=13 (只)

生3:我们小组也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飞走的4只小鸟看成1组, 把飞来的3只和树上的6只合起来分成2组多1只, 这样就有3个4和1个1。列式为:4×3+1=13 (只)

(教师把这两种方法都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生4:听了两位同学的算法, 我受到启发, 又想出一种解法。我把树上的6只小鸟看作1组, 把飞走的小鸟和飞来的小鸟合并起来是7只, 看成1组多1只。列式为:6×2+1=13 (只)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动脑筋想一想下一个问题怎么解?

生5:对于一共有多少只蜜蜂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想的, 因为树丛中有4只蜜蜂, 左、右两边的喇叭花上分别有3只和4只蜜蜂, 把每4只蜜蜂分为1组, 这样就把蜜蜂分成2组多3只。算式4×2+3=11 (只)

生6:我把蜜蜂按3只分为1组, 可以分成3组多2只。列式为:3×3+2=11 (只)

老师表扬学生, 小朋友们个个兴致勃勃, 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时有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还有一种解法, 不知对不对?”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 和蔼可亲地说:“别怕, 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该生说道:“我是把3组小蜜蜂都看成4只, 就有了3个4, 因为有1组实际只有3只, 所以算出来后从总数里减去1, 列式为:4×3-1=11 (只)

师:前面几位小朋友都是用乘、加的方法来算, 其实也可以用乘、减的方法来做。乘、加和乘、减都是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方法, 做题的时候, 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就用那种方法算。

教学思考:在学生提出问题后, 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意见, 以说促思、以思促学, 多角度, 多侧面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片段三:请你展示算法

我把“一共有多少朵喇叭花”这个问题留给学生独立解决。鼓励他们上台展示算法, 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的算法有:5×2+1=11 (朵) ;4×2+3=11 (朵) ;2×5+1=11 (朵) ;4×3-1=11 (朵) ……

师:在实际生活中, 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方法常常有很多种,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觉得简单、容易理解的方法做。

小学生二年级读书笔记 篇11

故事中讲了平安夜迪迪和米迪两个小孩子去寻找青鸟,他们在光神的指引下,和狗先生、面包先生、糖果先生、火先生、水姑娘、猫女士,一起走过了怀念国、夜宫、未来王国、午夜墓地、幸福乐园和黑森林,但还是没有找到青鸟。他们一觉醒来,却发现青鸟就在他们身旁。

《青鸟》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怎样去寻找幸福。

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 篇12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与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二年级主要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角、时分秒,认识方向、分米与毫米等相关知识,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再次对加减乘除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但是重新添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些知识,教材内容增加了平面图形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基础。 另外,三年级对二年级时分秒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出24时计时法,单位认识方面有千克与克的学习内容, 对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也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三年级还增加了分数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要基于循序渐进原则。 重视对二年级内容的复习,延伸拓展学习三年级内容。 三年级为100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时先复习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 基于时分秒相关知识,继续学习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将钟表的2周记为一天,下午为12点以后,上午为12点以前,新闻联播开始于19:00。 对于三年级增加的平面图形知识,站在二年级角、方向的角度,对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个角都是90度) 、平移与旋转( 方向变动一定角度) 进行诠释。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二、三年级教学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年级应该以观察、分析为主,教师选择一定的实物,引导学生加强对角、方向的分析。准备尺子、量角器引导学生学习分米和毫米、角,并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师有效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完善知识框架。 对于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课前预习、课中动手、课后复习,经过三个阶段,加强对三年级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学习和运用24时计时法。

如“ 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反复动手、实践与应用为主,结合角度相关知识,平移是同一方向位置的移动,旋转是同一位置角度的变换。 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现象,进行动手实践与探索应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二年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延伸深入学习三年级知识。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既需要重视对二年级观察、分析、思考教学方法的继承,也需要全新启动实践、生活运用等教学方法。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三年级教学内容相比二年级来说有所加深, 并且新知识与新方法的运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导致在三年级学习阶段感觉吃力,跟不上进度,或者无法与其他学生思维一样敏捷。 基于这些问题,应该全面引导学生实施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迎头赶上,勇往直前。

如三年级上册、下册知识“ 观察物体”,讲述了观察物体中一些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对于这两章知识的学习,一些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懒惰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积极性。 采取实物观察、竞赛评优的方法,学生观察、实践与分析,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和积极心理暗示,以促进学生做好学习心理衔接。

四、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知识技能原则

结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衔接的相关分析,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互助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衔接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基础上,更加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 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学生运用裁剪、拼接与对折等方法,再结合连线、测量与对比分析,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以此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应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 兴趣爱好与知识和能力发展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践行新课改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念, 一切依托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方向,展开科学的小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以此完善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发育、身体发育迅速,对学生思维、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调整显得非常重要。由此需要重视小学二、三年级数学衔接教学,以完善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

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 篇13

关键词:姿势;笔顺;运笔;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31-0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多时候提笔忘字,对于汉字的书写越来越淡化,慢慢与形意兼美的中国汉字渐行渐远,远离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即使会写,写出的字要么笔顺不对,要么形体不美。而我们的很多小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写汉字只是在“摆火柴棒——乱凑”,没有按照一定的笔顺和运笔规律来书写汉字,所以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教学任务。小学语文二年级是学生写好汉子的转折期,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注意姿势

执教一年级时,我主观认为一年级的孩子都读过学前班,都知道握笔姿势及坐姿,所以没有做细致的要求。但是,当我发现班上的部分孩子写字歪歪扭扭,普遍较大时,我注意观察他们平时是如何写字的,发现他们的握笔姿势和坐姿不正确,手腕是朝内测弯曲的,身体前倾,头往偏左或偏右,导致写字不端正。于是从握笔姿势和坐姿开始指导,每一次写字前,我班孩子都会先提醒:写字姿势要注意,头摆正,背挺直。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书写能力有所提升。由此,我们必须注意到:虽然现在的孩子都读过学前班,但是我们不能过于放任他们,在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对握笔姿势和坐姿一定要做严格规范的要求。

二、注意笔顺,理解关键笔画

现在的孩子很多在进入一年级之前,都认识很多汉字,也能写汉字,但是写出来的汉字大小不一,东倒西歪。究其原因,是没有按笔顺规则写字,如写“口”字,学生是竖折和横折拼凑而成;写“区”字时把竖折分解成竖和横;写“田”字时先写好“口”字,再写里面的“十”字。总之,很多学生都是凭兴趣,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导致写出来的不够美观,易出现错别字。于是,每天学习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按笔顺书空和书写汉字,总结出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等。对于笔顺易错的汉字重点讲解,反复复现,如:区、匹、及、乃、弯、长、母、场、还等。在不断的复现和指导过程中学生养成了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的习惯。为了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在欣赏佳作的基础上,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理解字的关键笔画。在引导学生欣赏时,要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揣摩关键笔画对写好整个字所起的作用。如写“鸟”字,许多人第四笔伸展不够,这样使整个字失去了重心。所以要引导学生在欣赏范字的过程中,抓住象形字造字特点,启迪学生思考、想象,使学生想到“ㄣ”一笔如同鸟的身体,是全字的关键笔画,第一折不应写的太短,若写的太短,比例不当,就成缩头鸟了。

三、注意运笔

我发现有的学生写的字是飘的,每个笔画末尾都是尖的,不够圆润。于是,我观察他们是如何运笔的,原来,他们在收笔的时候很快,笔画还没有写好就匆匆收兵,导致笔画是尖的。于是对症下药,指导他们写字时不急躁,不慌张,写好再慢慢收笔,几次下来,他们写的字不再是飘的,而是圆润饱满。

四、注意观察和临摹

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规律编排汉字的,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先写独体字,再写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而且每一课要求会写的字都附有田字格。但是,我发现有的孩子写的字比例失调,高低不齐,头重脚轻等。于是,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注重指导观察和临摹,在平时的教学中,具体有五个步骤:

1、观察。要做到三个观察。首先,观察字的结构。如果是左右结构,注意部首在哪边,哪边就要窄一些,多数是左窄右宽,以竖中线为界限,如:“怪”字的竖心旁不能超过竖中线;上下结构的字多数是上窄下宽,以横中线为界限,如:“哭”字的两个口字不能超过横中线。其次,观察主笔。注意每个字的那一笔是主笔,要写得长一些,在横中线还是竖中线上,如: “干”字,竖是主笔,要写在竖中线上。再次,观察起笔。学生在一年级时对田字格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和右下格。那观察起笔时就较容易,只要找到起笔,那整个汉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就做到心中有数了,不会一边高一边低。很多汉字都是从左上格起笔,如:汗、课、落、惊、术等;部分是从竖中线起笔,如:穿、京、角、良等。

2、范写。一定要充分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进行范写。我从网上专门购买了田字格,学生观察之后,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规范的书写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3、描红。学生描红能再次感受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4、书写。学生自主书写两个汉字。不求数量,只求质量,做到写的字一个比一个好。学生书写时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5、评价。学生写好之后必须及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进步及时鼓励,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书写的快乐和成就感,也才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我采用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写好的字,觉得对方写得好的字就在旁边画一颗星,看谁的星星多。这样他们能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激励。

五、注意激励

课堂上的随机评价重要,对课后作业鼓励性评价同样重要。只有激励才能唤起希望,只有激励才能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只有激励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对于平时的作业,我重在鼓励,只要认真书写的画上一个笑脸,有进步的会依次增加笑脸,笑脸多说明进步大,写的越来越好。

我爱读书话题作文小学生二年级 篇14

甬之书城

寒假期间,我随爸爸到宁波书城上作文补习班,因为爸爸上班忙不能及时接送,于是在我下课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总是“无可奈何”地在书城里“逛”书看,日积月累,就在书城里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寒假阅读作业,在我眼里书城是无所不有,让我尽情徜徉其间的超级图书馆。

家之书柜

我家的藏书真不少,爸爸和我的书柜里有不少于1000册的书。我和我爸这一对大小书虫常常在周末下午一起沐浴在阳光下看书,有时候一看就是一下午。告诉你一件事,书是心情的医疗品,当你心生浮躁时,可以用阅读来舒缓你的心情;书籍就像甘甜的琼浆玉液,可以滋润你苦涩的心情河道。我家里的书柜,是离我最近,能让我随时投身其间的身边图书馆。

流动之书

我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还有一个流动“图书馆”——那就是我的书包。我习惯于在书包里放上一两本图书,一有空就可以拿出书来过过阅读的瘾,有时还可以跟同样有书瘾的同学交换着看,于是小小的书包就成了带在我身上,贴身流动的图书馆。

二年级学生读书演讲稿 篇15

【关键词】启发想象;理解图意;激发兴趣;拓思求异

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看图画或照片等来写文章。看 图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起步作文。由于小学生经历少、阅历浅,对生活中的素材缺乏应有的敏感,致使对看图写话很怕,面对图片,似乎无从下手,经常需要依赖老师或父母的指导。本文就低年级小学生的看图写作能力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启发想象,充实拓展内容

1、以图激情,启发想象

儿童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是善于想象,而想象是知识进货的源泉,智慧的火花。不少学生在作文旱,缺乏想象,或受有些教师过度的包办代替,而束缚了思维,因此文章或平淡无奇,或千篇一律。在看图作文指导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图中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进入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做到图文并茂。以大胆合理的想象来丰富画面的内容,补充画面的情节。这样,既符合画面主题,又符合生活逻辑,就会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以小学六年级《积累 运用一》的看图作文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可抓住老师备课本上工整的字迹,办公桌上的老花眼镜,日历上的“9月10日”等细节启发学生想象老师的容貌,老师的工作,结合自己身边老师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认真负责精神及对学生无私的爱,这样,作文的中心明确了,可文章的内容却开放了,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想象隐藏在画面背后动人的情节,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有个性的习作。

2、动静结合,激活图画

引导学生想,“想”就是思考。学生看懂画面、理解画面含义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想开去,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事物的发展和联系,想图所表达的含义。图画是形象的,通过看图,学生从感知开始到理性认识,逐步形成对画面内容的完整正确的理解。在理解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思考、想象,进而从静止的画面上概括出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要会想象和联想,透过画中人物的表情、形态,分析、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语言动作,从眼前的活动场景,跳出画面,想象、联想事态发展的前因后果,使静止不动的画面变成一幅幅发展变化的、活动着的“镜头”。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生动形象,充满生气、富有真情实感。在看图作文时,教师要用看图学文的方法进行引导:(1)学会审读画面的“静”。画面本身内容的“静”,包括场景、背景、事物的主次、时间的先后、人物表情的喜怒哀乐等内容。对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要进行整理、归类、重新组合,为创造想象增加“辐射能量”。(2)学会联想画面的“动”。画外音的“动”,包括人物的心理和事件的起因、结果、具体的过程细节,都必须是经过静态的画面所提示的内容来联想的,这些联想也必须遵循合理、连贯、真实生动的原则。动静结合,激活图画就是要让画中的人、物,整个画面在头脑中活动起来,从静态引出动态。

3、合理想象,拓展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下面的方法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1)“瞻前顾后”法,想想这幅画所构成的情景之前是怎样的,之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上的人以前在做什么,以后又会做什么。如果丢开画面内容胡想一番,那是不合理的。合理想象,要大胆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假设自己是画中人,此时此刻会怎样做,会怎样想。这样做就能使画面的内容丰富起来了。

(2)画面猜想法,画面上有些内容是无法直接表现的,如人的心理活动、语言等,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

(3)表象联系法,把图中某一局部画面在学生脑中形成的表象与以往储存在学生脑中的相类似的表象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多种色彩纷呈的新表象了。这样,转换成语句表达出来就形象生动多了。

(4)双向互动法,教师在讲授时要注重“引导”,从图入手,将学生引入双向互动的口语表达。譬如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五中有一道看图说句子的题目,图上画的是假山上一群玩耍的猴子,有的吃东西,有的做游戏??这时我根据图意,引导学生“小猴子坐在什么地方呀?”学生回答“在石头上。”“他们在干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吃苹果,吃桃子??”“你们看这群猴子多顽皮呀!” “有的向上爬,有的钻山洞??”“你们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子高兴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情口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鼓励创新,不要过于求同,仅起到引路提示作用就可以了。

二、指导观图,理解图意

1、明确提出目标,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品质。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是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看图说话、写话教学,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为了克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无意性和情绪性,教师可以通过标题、主题思想、基本内容来确定观察目标;通过画面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如《难忘的泼水节》的时代背景介绍,可使学生在观察时有的放矢,准确理解;如《长城》、《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描绘景物的画面,可引导学生采用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的观察法,或采用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第二册《离群的小鸡》是看图说话写话相结合的综合练习课。在揭题后,可以提出具体要求: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每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有顺序地说一段话,表达一个意思,再给每一幅图写一句话,最后明确一个道理。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一步步完成教学要求,逐步发展了他们有意注意的品质。

2、指导观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看图作文,看图是基础,观察图画是看图作文的前提。要写好看图作文,首先要看懂图画,搞清题意的要求。只有明了图意,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材料可写。指导观察,要耐心教会学生仔细、慎审地观察画面,以备布局谋篇,这是写好看图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

1、整体入手,了解内容。指导学生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谁在做些什么等,大体了解图意,掌握基本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

2、局部着眼,整体连贯。指导学生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依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一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3、细部着力,领悟细节。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细节,如人物表情、服饰、用具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除了画面上耶稣和他12个门徒在同进最后的晚餐那动人的情景,构成画面的整体美以外,恐怕还在于这幅画的细节特别感人,尤其是那个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传神。绘画是如此,看图作文也是这样。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看清画面上有哪些细节,想一想作者画这些细节的目的。

4、体会意图,切合主题。对一幅画的主题抓得准,看图作文才能写得好。这样,我们就要细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他(她)在画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颂扬什么,批评什么?他要说明什么?又是怎样把自己的意图溶化在画面之中的?学生只有通过看图理解了图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否则,脱离图意或者违背图意,不管文章写得如何,也不符合看图作文的基本要求。

5、观察图画分粗看和细看两个步骤。粗看图画,须引导学生弄懂画面是以人物为主还是以景物为主,或是以事件为主。如果出现以人物为主的画面,则必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关系,以及人物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如果出现的画面是以景物为主,那当然就要弄清景物的具体内容,如:动物、植物、山水,甚至季节,色彩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等,以便文可对题。假如画面是以事件为主的,我们则要通过画面来明确其表现的是一件什么事。粗看图画,可以使学生了解画面的基本内容情节是什么?中心意思又是什么?

6、细看画面,则须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清图画表现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两个或多个事物,其间有什么关联?有没有貌似平淡,却关乎题意的细节;画面的表层含义是什么,有没有深层的需要挖掘的东西和画龙点睛之笔? 最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观察,使学生分清画面的主体和背景、人(物)与中心之间的关系,便于想象和写作。从多方面分析读懂图画、尽全力找出题意所在,这是看图作文成功的关键。

三、合理选材,激发兴趣。

苏联作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看图作文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

1、直观形象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容易感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图画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易为学生接受。例如,画面中常出现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可爱的小动物等,学生一看见便跃跃欲试,有话要说。

2、趣味性。小学生求知欲强,有强烈的新鲜感,“看图说话”的题材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图和说话。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想象:课文中的这只乌鸦是很蠢的,假如这只乌鸦很聪明,在狐狸骗它的时候,乌鸦会怎么想,怎么做?结果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续编出“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之二”并指导他们写下来,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在合理想象故事情节和续写的过程中,摆脱了原有思维定势的束缚,从各自的个性和经历出发,运用各种新的信息,去发展自己独创的思维。

3、浅显性。针对低年级学生知识尚少的特点,图画的题材多是简单明了的,学生稍经思考就知其意,不必花太大气力就能说出主题。例如,学生在看图画《叔叔到我家》时,很容易就能说出应怎样将叔叔请进门,怎样去招待,如何道别。 4、启迪性,这是“看图说话”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体现。例如,图画《帮助盲人》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提出了要互相帮助的做人道理,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四、拓思求异,真情表达。

1、自由倾诉,导而弗牵。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写。”美好的生活画面需要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看图、理解、想象、口述,然后训练写。学生的急于求解的心理和强烈的表现欲,会激发各自的写作才能,积极投入到“写”的活动中来,将各自见解溢于纸上,写出各自的特色,这样也就避免了文章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弊端。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修订版(大纲)在习作表达上降低了要求,只提出“清楚明白”的要求,以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习作的表达指导,要改变过去那种把学生习作看成是纯粹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刻意追求文句优美的要求,造成学生写空话、政治话、成人话的做法。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童言稚语,鼓励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生动自如地表达情感。教师绝不能把自己心中的习作提纲硬加给学生,束缚学生装的手脚。我们应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人称,甚至可以是第一人称,以“我”的口气叙述,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如顺叙、插叙、倒叙等),自由地表达画的意思,这样学生习作的空间就真正地开放了,学生就能真情流露,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2、抓住重点,合理构思,主次分明,注意取舍。

“写”是看图作文的归宿,是学生作文能力的综合训练。

(1)抓住重点,有详有略。看图作文,在观察图进行合理想象之后,主体画面及由主体画面产生的联想要详写,对画面中的背景、陪衬要抓住其与主体画面的内在联系予以描写,突出主体。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构思时,要注意在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的同时,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如画面没有配文字介绍,那么可根据画面内容确定时间、地点,对于画面中的人物可自己起名。做到意思联贯,语言流畅。像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欢乐的节日》,就是抓住一位母亲在节日的早晨为子女试穿新衣的情景这一重点,反映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和节日里的喜悦心情。同时,要对人物的衣着、体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做恰当的描述。

(2)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组织材料,这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关系极为密切。看图,按照一定的确合理的顺序观察后,再把这些落到纸面上,文章也就会条理分明了。重要的是正确选好观察点,因为只有观察得有层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顺序。各种图画不同,有的应该按事物的空间顺序写,有的应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有的按事情类别写等。

总之,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表达训练初期,就应特别重视。要培养学生有次序地表达,防止学生颠三倒四地说、写。这种训练不仅对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是必要的,对中高年级学生写段成篇的作文练习,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

[2]刘宏.《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1.1

上一篇:社区服务中心汇报材料下一篇:关于信念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