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行车事故预防

2024-08-15

驾驶员行车事故预防(共12篇)

驾驶员行车事故预防 篇1

夜间怎样安全行车预防事故发生?自己在多年的行车经验中,总结出几

点注意事项:

1.夜间行车如遇有对向车,不要一会儿踩制动踏板,一会儿向右打转,要切实注意行人和自行车。因为在遇到对向车时,由于害怕心理会使驾驶员一边转向一边踩制动踏板,从而与右边的行人或自行车相碰,因而发生交通事故。

2.夜间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常常有行人从车队的车缝中间跑出来自左向右穿越马路,在白天驾驶员还能看清楚。而在夜晚,驾驶员很难发现,特别是我国城市道路上的路灯几乎都在道路两侧,道路中心线附近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3.要注意严格控制车速,严格控制车速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性措施。夜间行车时如遇下雨、下雪等天气时更需降低车速。

4.要注意增加跟车距离。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一是视线不良,二是常遇危险情况,为此,驾驶员必须准备随时停车。为避免危险发生,应尽量增加跟车距离,以防止前后车相碰事故的发生。

5.要尽量避免夜间超车。

6.要注意夜间行车时的驾驶疲劳。夜间行车由于不能见到道路两旁的景观,道路上对驾驶员兴奋性刺激物少,因此最容易产生驾驶疲劳,如稍有感觉就应振作精神或停车休息片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开车,买汽车不再是新鲜事了,作为快捷,便利、用途广,运量大,效率高的道路交通工具己逐步进入家庭,加之中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发展迅猛,而且公路的互联互通逐步完

善,人们出行也更加便利、快捷。但是,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交通事故率较高,安全性相对较差。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同比减少5起。全国万车死亡率为3.6,同比减少0.7。而且在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死亡人群是15岁至45岁的青壮年”。交通事故猛于虎,它已经成为“交通公害”。每天由交通事故引发的死亡、受伤人数,数字触目惊心,由其引发了多少个家庭的破裂,其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古人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因此作为机动车驾驶人怎样预防事故发生,做到安全行车,责无旁贷,责任重于泰山。笔者在油田从事驾驶工作20余年就个人的工作经验浅谈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几个问题。1培养驾驶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交通参与人的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认清交通事故的危害,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识到安全行车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幸福,促进生产发展,活跃国民经济,促进文化交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先行官”的作用。

A 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德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可以调整、协调油田于地方内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油田驾驶员职业道德风尚,提高国家法律建设和全民族素质。驾驶人职业

道德对于驾驶人在其职业生活中履行职责的质量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它是社会公德在驾驶职业的具体表现。

① 强化自我约束的能力。驾驶人职业道德贯穿于驾驶人整个驾驶工作的始终,它不仅表现在驾驶人行车过程中遵章守纪、安全行车、文明驾驶上。还表现在礼貌待人、尊客爱货、优质服务上。但与驾驶人无关的工作也会引起社会的评价,因此职业道德对驾驶人的一般社会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驾驶人的种种不

良倾向加以约束。

② 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对驾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行车中必须要有两种基本意识:一是把自己的任务、目标完成好;二是确保行车的安全。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担负的工作,不仅对国家对油田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自己的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所以,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是驾驶人责任感的一种完整体现。B提高法制观念,自觉服从交通管理。

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率,必须认真学习,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的法律、法规。做到“重在预防,安全第一”,强化驾驶人的法律、法规意识。自觉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摆正位置不开特权车、违规车,服从油田于地方的交通管理,自觉遵守交通条例。C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全心身投入到工作中去因为自己喜爱的工作和感兴趣的内容,最能引起集中注意,也能使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例如,发动机的嗡嗡声和陌生的行人,一般人对它没有直接的兴趣,但是由于驾驶人热受本职工作,就可以从发动机声音的变化,察觉故障;从行人的动态预测妨碍行车安全的因素。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投入到行车任务中去。只有全心身役入进去了,才能使人注意力集中,心平气和主动的完成任务。要无怨无悔,耐住寂寞,乐于奉献。单调的环境容易分散注意,如长期行驶一条,固定的线路,沿途的一切似科都很熟悉,一切都习以为常,因此就不在注意了,这时驾驶人就会感到无刺激单调,思想容易开小差,精力分散,但这时候也是发生事故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高速行驶的车辆,极容易造成特大事故和车毁人的事故。

2驾驶人要提高“全天候”驾驶车辆的能力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人的因素占70%以上,这个比例是很大的。为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驾驶人的“全天候”执行任务的能力。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需做到:A严格地把好驾驶人的“入口”关,不断提高技术素质。未经正规培训的驾驶人,其肇事次数是受过正规培训的两倍左右。因此必须做好科学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严格把关,不允许培训不合格或不适合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进入驾驶人队伍,严格和加大培训的考核的难度。严格执行油田准驾证制度。要熟练的驾驶操

作技能,并且虚心学习,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严禁酒后开车,违章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超载行驶,占道停车,驾驶技术不良上路单放行驶,疲劳驾驶,做到精力集中。

B提高驾驶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机动车驾驶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二小时后最好进入服务区休息、避免开疲劳车。科学地掌握人体生物节律理论:一般情况下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当人体处于生物节律高潮时,是体力旺盛,情绪激昂,思维敏捷,这时执行任务最为安全。要克服好胜心理、超越心理、急躁心理、侥幸心理、负重心理、恐惧心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稳健型的性格,强化性格的理智特征做到细致、严谨、主动,并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并加以克服不足之处。因此,提高汽车驾驶人个人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意志品德,改善个人性格特征,对确保行车安全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C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

始终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机动车驾驶人必须执行好各项车辆检查制度。主要工作有:第一,对自己所驾驶的车辆必须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发现故障及时修复。第二,认真地做好三检工作,即出车前检查,水、电、油、轮胎气压等检查,行车途中检查,载货是否捆绑结实,轮胎温度是否过高。收车后要即时清洁车辆按常规做好保养,停驶或行驶时,车辆达到规定的行驶里程或停驶里程时要到专

业的维修厂去做保养、检修,做到坚决不开“故障车”上路,确保车辆行车安全。3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通过各种形式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的人员密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在我们中原地区交通拥挤,环境复杂,从而影响交通安全,而交通参与者往往缺乏交通法规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认为公路,是公家的路,随便怎样使用都不成问题,反正汽车不会撞人,撞了也会赔偿。久而久之,养成了一大批不良的交通习惯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关键在于宣传教育。所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整个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工作的基础。道路交通越发展,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越高,就越要做好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因此各种媒体,各种渠道的宣传教育和指导驾

驶人的安全帮教工作十分重要,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A做好社会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中小学生宣传教育。社会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和政府对交通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交通法规和管理规定;交通安全常识和预防事故的知识;交通安全的先进经验和反面教训等。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交通法规、识别交通信号、标识、标线;进行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进行交通文明行为的教育;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等。做到学校宣传、警民联系、社会宣传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B严格管理,加强对驾驶人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交通管理法规及相关规定;交通安全意识;安全行驶常识;驾驶人技能培训;车辆维护的基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紧急救护知识的教育,同时,要大力宣传高速公路行车时注意事项。

主要的教育形式是:依靠油田交警组织落实;依靠社会组织进行落实;建立培训基地;交通管理部门关键是要做好重点驾驶人及违章驾驶人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促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4强化道路交通中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就是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和变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客观规律性,用科学的方法来减少或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做好以下工作。

(1)尽快建立油田交通管理的电子网络系统;

(2)对事故多发地段,建立速度监控系统,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教育处理违章驾驶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3)逐步建立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和高速公路智能化的管理,以增强综合控制的能力,减小阻塞,形成直通流,提高机动车管理能力,从而达到安全、迅速、快捷的交通模式。

驾驶员行车事故预防 篇2

1 汽车驾驶员的素质跟安全驾驶的关系

我们知道,对于汽车驾驶员而言,其素质的高低能体现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能力的水平。在预防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优秀素质意义很大。驾驶员的优秀素养包括了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

一个驾驶员的生理素质如何往往表现为身体状况的好与坏。具体而言,包括了体力、视力、听力、味觉等这些人的基本生理能力状况是否良好。大家都知道,驾驶员如果疲劳驾驶,那么气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怎样保持较好的生理素质可谓一个驾驶员必备的要求。

对于驾驶员而言,比较重要的另一个素质就是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驾驶过程有无负面情绪,注意力是否集中。如果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跟车内其他人员交谈或者驾驶过程中打电话,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到注意力。如果车辆前面有行人需要紧急刹车,那么很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专业技能也是必须的。驾驶资格证能体现驾驶员的专业技能。因而,一个驾驶员在得到驾驶证以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和考试。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在驾驶员真正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之后,对驾驶员多加培训,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培养他们一些比较高技术水平的驾驶技能。越高的专业技能越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职业素质就是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对职业素质都有要求,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从业条件。因此,驾驶员也需要严格遵守有关职业标准。一个驾驶员较好的职业道德,对其驾驶习惯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驾驶员忽视职业要求,不遵守规章制度驾驶,这样的话不但对自己的影响不好,还有可能犯法,对社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 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措施

2.1 要对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

在驾驶过程中,汽车驾驶员通过五官对道路交通等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并经过分析后做出反应,进而进行各种操作,使汽车朝预定的方向行驶。如果控制的输出结果跟预期有偏差,那么此时驾驶员会根据车辆的运动情况和新的信息对误差作出纠正,通过操纵动作进一步调整车辆的行驶,从而使车辆正常安全行驶。若驾驶员受到外部干扰或内部因素导致信息判断错误,且当汽车控制失调导致目标误差不能消除,这时会使导致事故发生。综上所述,事故的本质是受到外界信息而产生错误反应而成的。所以,事故的发生不但有偶然性,还具有必然性。我们知道,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情况是不能预测的,这些情况是偶然的。但是,通过分析我国历年来的交通事故,可发现,事故发生过程都是有内在原因的,如果能通过一定措施对这些原因消除,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这可以说是事故的“必然性”。当驾驶员遇到“雾天行车”“冰雪路面”等情况时,就必须通过对汽车行驶系统作出适当的调整后,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避免事故实现安全行车。在事故中,也有属于外界的信息不真实或“没有”信息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一般到了紧要关头就难以挽回局面,这些事例往往成为驾驶员认为“事故难防”的理由。事实上,如果驾驶员平时能注意学习安全行车知识,行车中除注意危险对象的直接信息外,还要注意交通环境中的间接信息,并相应采取措施,仍可避免事故。

2.2 尽量减少和避免信息的“丢失”

因为驾驶员接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处理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如果外界的干扰越大,信息丢失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就驾驶员而言,驾驶员的个人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训练程度的因素,要保障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环境信息传递速率不高于驾驶员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要最大程度避免信息丢失。如果想避免信息丢失情况出现,就要从根本上提高驾驶员安全行驶的素质。

2.3 驾驶员要努力学习

驾驶员有必要学习各种安全行驶的知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交通路面行驶安全。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好车辆的特性,还要注意它的性能。由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道路变化很大,加上现代汽车的各种特性、马力、车速等都有较大的提高。所以,有必要在行驶过程中把握好汽车的稳定性和惯力性,经常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开车前,要检查好车的各个部位是否完好,经常注意保养。要不断地学习汽车保养的知识和增强安全行车的意识。同时,做为一名驾驶员,要懂得一些交通安全心理学的知识。要保持心理健康,全面认识事故的本质。同时,对事故发生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4 严格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为了保证安全行车,首先就需要掌握驾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对驾驶员进行严格训练和要求。在驾驶员实习时,驾驶教练员要做好跟车训练,充分把握好汽车的运动规律,这样才能独立处理好紧急情况。

2.5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一般国际上的观点普遍认为对交通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有三种,一种是法规,其他两种分别是教育和工程。针对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通过这三种手段处理好道路、人和车辆以及环境这些因素的关系,从而有效保证交通安全畅通,这样才能促进新形势的发展。

3 小结

在对如何提高汽车驾驶预防能力进行了阐述后,我们需要对汽车驾驶所遇紧急事态的动态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交通紧急事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汽车安全驾驶遇紧急事态时,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处置方法可以模仿,往往只能从历史处置方法中得到一些规律。汽车驾驶中遇紧急事态时需要遵循一些处置原则,比如先方向后制动、先人后物、先人后己、避重就轻的原则。汽车驾驶员应学会当汽车出现意外情况比如车辆相撞、制动失灵、转向失控、车胎爆破等紧急情况的具体处理方法,并充分把握好处置原则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各项处置策略之间的共同内涵。由实际情况,以常用的原则为指导方向,以策略为依托,合理运用,统筹掌握,采取灵活的处置措施。尽最大努力去减小汽车驾驶在遇紧急事态时的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远离事故,平平安安上路,安安全全回家。

参考文献

[1]殷红梅,徐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10:197-200.

[2]周璐.贵州省湄潭县的青田田鱼"稻鱼共生系统工程"-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工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01:55-58.

[3]李江.浅谈如何提高汽车教师与预防事故的能力[J]汽车运用.2011

[4]楼大成.浅谈如何提高汽车教师与预防事故的能力[J]企业技术开发,2012

[5]高庆.预防交通事故谨昕四大“杀手”[J].法庭内外.2013,1(2):55-58

[6]苏永兵.汽车驾驶员如何强化预防交通事故[J].中国科技博览.2013,4(9):39-41 

[7]王健.如何提高汽车驾驶者预防交通事故的能力[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驾驶员行车事故预防 篇3

关键词 驾驶员 预防 交通事故 能力

中图分类号:U471.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变换了交通工具,以汽代步工具已经进入到普通百姓家庭。汽车的产量及社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通事故越来越多。驾驶员、行人、非机动车、人力畜力车,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车辆闯红灯、不按道逆向行驶、乱停乱放、超载、遮挡号牌、酒后及吸食毒品驾驶车辆、路面拥堵变窄、通行能力下降、交通设施、设全等,引发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增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及驾驶能力,精心辆,遵章按规安全行驶,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交通事故的概念及种类

1.1交通事故的概念

驾驶各类车辆(包括停放)的人员、赶骑牲畜者和行人,在城市街道或公路、高速公路,因违反交通规则,发生碰撞、碾覆、落水或其它过失,造成人畜伤亡,车物损坏的一切肇祸,通称为交通事故。

1.2交通事故的种类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类:

(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机动车事故财产损失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我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已成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2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往往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主要是由人(机动车驾驶员、骑车人、乘行人等)、车(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电瓶车、自行车、人力畜力车等)、路(道路、路况、安全设施、桥梁、)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人的因素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道路交通事故的类型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人的违章造成的。下面分析造成交通3个因素:

2.1人的因素

(1)公路死亡事故仍占较大比例,公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倍,特别是二、三级公路2)从事故形态看,机动车碰撞占绝大比例,其中包括正面相撞、侧面相撞,尾随相撞以及倾覆事故等。

(3)从肇事交通方式看,首先是机动车肇事突出,而机动车中货车、客车、肇事最为突出。

(4)从肇事机动车驾驶人的情况来看,首先是短驾龄的肇事严重,其次是驾驶人无证驾驶机动车肇事突出。

(5)从事故直接因素看,超速行驶、违章操作、违章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违章超车、酒后驾车、违章会车、违章载、疲劳驾驶和纵向间距过短等违章行为,导致死亡事故的情况尤其严重。

2.2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工具,车辆安全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由车辆技术性能不良引起事故,一般情况下比例不大,但是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都是相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制动失灵、机件失灵和载超高、超宽、超载及货物捆绑不牢所致。当然,车辆在行驶中,各种机件反复交变载荷,当载荷达到一定数量时能发生疲劳损坏,而酿成交通事故。有些单位维修制度不完善,维修登记和保养信息制度未落实,即使是车辆做了车辆检验方法落后,致使车辆带病上路等,这也是车辆本身造成事故的原因。由于车辆本身造成的事故一般统称为械事故。

2.3道路因素

道路(公路、城市街道、胡同、里巷)是交通安全的基础,也是安全驾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本身的路况等级条件及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的类型、路面、交叉路口、弯路、坡路、桥梁、涵洞、繁华街道等交通地点和路段,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提高驾驶员预防交通事故的应对能力

下如何提高驾驶员的驾驶能力,尽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是车友们常常谈起的话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应对方法,仅供大。

(1)取得驾驶资格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首先,驾驶员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就有权驾驶规定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机动车具有速度快、重量大的特点,行驶后的大,所以,行驶中的汽车一旦碰撞其它车辆、行人或建筑物,必将造成重大损害。如果汽车与行人或自行车相撞,车速度不快,也将造成伤亡。西欧、日本等国家称汽车为“跑着的凶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运繁忙,许多道路十分拥挤,这就要求驾驶员对人民生命财产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做到不急精心驾驶车辆,安全行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遵守交通规则

提高驾驶员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思想意识、高度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素质,加强交通规则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违反交是引发交通肇祸根源。遵守交通规则是确保交通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国家的一项法规,更是车辆、行人在道路上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否则,必然会扰乱交通秩序,影响道路畅通,甚至造成交通堵塞或引发交通事故。违反交通驾驶员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无数优秀驾驶员多年安全行车的重要经验告诉我们,安全行车,就必须要遵守交。所以,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一丝苟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掌握车辆性能,控制行车安全距离

驾驶员上、下汽车,要在开关门之前,观察周围情况,防止突然打开车门碰到或妨碍行人行走和或其它车辆行驶。要对车表、开关、挡位、车长、车宽、车高、前后轮轴距等主要尺寸参数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车身前后左右前后车轮位置,掌握汽车转向时车身的运动规律。保证汽车行驶时,与外部障碍保持安全行驶距离,准确掌控汽车正确选择安全通过间隙,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4)熟练掌握行车、会车、超车、倒车技能,保持安全行驶速度

行车。做到礼让“三先”,即先慢、先让、先停。行驶中不盲目开快车,俗语说的好:“好技术不如慢速度”,说的就是理。行车中还需做到“十个不”:不超员、不超载、不超宽、不超高、不超长、不穿拖鞋或打赤脚及高跟鞋开车、不接打手机及往车窗外抛物、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在情况不明,视线不清,以及通过交叉路口,窄路、桥路、险坡、渍水、车站和繁华地点时,应减速缓行或停车查明情况后再通行,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会车。应减速靠右行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大风、雪、雾天气视线不清,要适当加大安全距离,降低车速。

夜间会车。距对方150米以外,关闭远光灯,不得用远光灯及雾灯会车。若情况不明,首先应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交会关闭灯光后看不清前方情况,避免发生事故。

超车时,须选择视线良好较宽的路段,提前开启转向灯并鸣笛,晩间用远近光灯示意,不得强行超车,不得超越正在超车。

调头、倒车。转弯调头、倒车前需降低速度缓行,看清后方及前方车辆及障碍距离,慢速调整,预留前后左右安全距离,不良或夜间倒车,可先下车看清情况或同车人帮助指挥,确保安全。转弯调头时,一定要看左右后视镜,并注意避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对车辆要定期保养及维护,确保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最佳。

4结语

拖拉机驾驶人交通事故预防 篇4

一、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开违章车。--“交通法规,生命之友。”

二、要经常做好车辆保养,不开带病车。-----“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三、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开疲劳车。---“劳逸结合,安全行车。”

四、要做到安全装载,不开超载车。--------“生产必须安全,安全就是效益。”

五、要按规定车道行驶,不开急躁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六、要做到文明礼让,不开睹气车。------“文明行车,礼让三先。”

七、要按照规定车速,不开英雄车。-----“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安全行车。”

八、要掌握行车规律,不开盲目车。----“集中思想,谨慎驾驶。”

九、要稳妥驾车,不开侥幸车。------“一丝不苟,不走半点神。”

驾驶员文明行车守则 篇5

一、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二、服从交通民警指挥,积极协助交通民警的管理工作。

三、积极参加交通安全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并主动热情宣传交通安全常识。

四、文明礼让,各行其道。

五、按规定参加年审、年检,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

六、不闯红灯、不越线、不酒后驾车、不违章会车、不违章变道、不违章使用车灯、不乱停放车辆。

七、驾驶和乘坐二轮摩托车须戴安全头盔。

八、小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员须系安全带。

九、车辆因故障等原因确不能行驶时,须立即将车辆移至不影响通行的地方,并采取必要的安全示警措施。

十、遇交通事故须主动拨打报警电话,积极枪救伤者,保护现场。

小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规范

一、小学生上下学过马路要坚持戴小黄帽和走路队制。

二、小学生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

三、小学生横穿马路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四、遇有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过街通道时,要走过街天桥和地下过街通道。

五、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滑旱冰、滑滑板。

六、不在车前猛跑过马路,不追车不扒车,不在马路上拦车打的。

七、12岁以下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八、乘坐公共电、汽车时要排队等候。等车停稳后,先下后上。

九、乘坐汽车时,不要把头和手臂伸出车外;不准向车外抛洒物品。

驾驶员安全行车十不准 篇6

一、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要开违章车。——“交能法规,生命之友。”

二、要经常做好车辆保养,不要开带病车。——“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三、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开疲劳车。——“劳逸结合,安全行车。”

四、要做到安全装载,不要开超载车。——“生产必须安全,安全就是效益。”

五、要按规定车道行驶,不要开急躁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六、要做到文明礼让,不要开睹气车。——“文明行车,礼让三先。”

七、车要按照规定车速,不要开英雄车。——“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安全车。”

八、要掌握行车规律,不要开盲目车。——“一集中思想,谨慎驾驶。”

九、要高速公路要稳妥,不要开侥幸车。——“一丝不苟,不走半点神。”

十、要坚持预防为主,不要开冒险车。——“预防在先,安全第一。” ********************** *驾驶员饮酒与安全驾驶***********************

驾驶员酒后开车,对行车安全危害极大。酒后驾驶车辆所引起的交通事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危害程度上都是令人震惊的。

一、酒精对驾驶员的影响。

一、酒精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影响及效应。酒精是一种原生质毒物,是一种麻醉剂。它作用于人脑,使神经中枢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超量酒精进入人体,会产生急性酒精中毒,造成一系列暂时性的损伤。酒精除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外,还会对心血管、肠、胃特别是肝脏起致病作用。

2、酒精对驾驶员的影响。驾驶员饮酒后,其视觉和知觉判断能力就开始受到影响,对颜色感觉能力降低,不能正确发现和知觉交通信号、标志和道路标线。随着血中酒精浓度的增加,驾驶员对距离、速度等判断能力会大大降低,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和注意力,极易偏向一方。驾驶员饮酒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致使人体一些部位发生障碍,失去控制,于是情感和行动都会出现异常。因此,酒后开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酒后开车的特点及生理检查。驾驶员饮酒后,其驾驶状态将随其体内酒精浓度的大小而发生变化。做为交通警察必须注意和掌握酒后驾驶员的行车特点及时发现他们,并加以制止。

三、酒后驾驶有以下行车特点:

1)、方向控制不稳,忽左忽右,车速忽快忽慢。

2)、在交叉路口不能按照信号平稳停车。经灯亮时,停不住车或仇刹车:绿灯亮时,不能及时启动,停车时间过长:或者根本不管交通信号随意行驶。

3)、在路上缓慢行驶,长时间占道不让行;不该停车而停车。

驾驶员行车事故预防 篇7

1. 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

视力也叫视敏度, 是指分辨细小或遥远的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决定视力的因素有物理方面的和生理方面的, 此外, 光线亮度不同, 物体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不同, 眼睛的适应状态不同等, 也都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视力与运动速度有关。机车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为动视力, 驾驶员的动视力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 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30%~40%。车辆以60 km/h的速度行驶, 驾驶员可看清前方240 m处的交通标志, 当车速提高到80 km/h时则连160 m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楚。

人的视力与光线亮度有着密切关系, 亮度提高可以增强视力。研究结果表明, 夜间交通事故往往与夜间光线不足、视力下降有直接关系。对驾驶员来说在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是黄昏。黄昏时光线较弱, 不开前照灯看不清, 打开前照灯时其亮度与周围环境亮度相差不大, 因而也看不清周围的车辆和行人, 往往会因观察失误而发生事故。所以国外有些学者称黄昏时为“魔鬼时刻”。夜间行车由于车辆前照灯的照明距离有限, 特别是会车时要使用近光灯, 照明距离仅在60 m左右, 致使远处物体变得不清。在夜间, 行人衣服颜色不同, 对辩认距离影响很大。使用近光灯时要确认路肩上是否有物体存在, 白色物体平均为80 m, 深色物体为43 m;要确认为人时, 穿白色衣着者为42 m, 穿黑色衣着者为20 m;要由其动作姿势确认行为方向时, 穿白色衣着者为20 m, 穿黑色衣着者10 m左右。

2. 视野特性与安全行车

除视力外, 驾驶员的视野对行车安全影响也很大。视野一般指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观看正前方时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一般正常人两眼的综合视野在垂直方向约为130° (视平线上方60°, 下方70°) , 在水平方向约为180° (两眼内侧视野重合约60°, 外侧各90°) 。在垂直方向6°和水平方向8°的角度内看到的物体最清楚, 这就是眼睛的注视点。眼球不动时的视野称为静视野, 如处于视野周边的外界物体的情况发生突然变化, 相应的视网膜周边部位会做出反应, 可使眼球转动, 使注视点对准那个位置。头部不动而眼球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动视野。动视野比静视野左右约宽15°, 上方约宽10°, 下方基本不变。

3. 明暗适应、空间知觉对行车安全影响

除视力、视野外, 明适应和暗适应、空间知觉对行车安全影响也很大。

人从光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的地方, 开始视觉感受性很差, 然后又逐渐提高, 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驾驶员在白天行车时, 车辆驶入无内照灯的隧道便产生暗适应, 而车辆驶出隧道时, 驾驶员则产生明适应。暗适应过程比明适应所需的时间长, 一般需5~15 s, 完全适应要30 s, 而明适应不过数秒。

车辆运行在明暗急剧变化的道路上, 视觉感受性不能立即适应, 容易发生视觉障碍, 危及行车安全。如白天高速公路的隧道内外由于明暗差距大, 大约要发生10 s左右的视觉障碍, 驾驶员一时无法辩认洞内的障碍物情况, 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洞效应”。夜间在会车时也会发生类似现象, 会车时驾驶员眼睛受对向照明灯刺激瞳孔缩小, 会车后瞳孔需要逐渐放大, 也是一个暗适应的过程, 故此夜间会车也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特性的直觉, 这一点对驾驶员尤为重要, 以便正确判断道路几何形状、障碍物、其他车辆及行人的远近、运动方向等情况。有极少数人距离知觉能力弱, 甚至缺乏距离直觉, 对前方静止物目测的距离、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及速度判断不准, 称为所谓“立体盲”, 这种人驾驶机车极不安全, 容易发生事故。

4. 色彩与安全行车

交通环境中的许多信号是靠色彩来表达和传递的, 如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及车辆内部的仪表、灯光等。可以把光刺激分为两大类, 既非彩色的 (如黑、白和各种灰色) 及彩色的 (如除黑、白和各种灰色外的一切颜色)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属性。对于非彩色人们只能根据明度的差别来辨别;而对于彩色人们可以从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辨别。有一小部分人不能辨别各种颜色或某两种颜色, 对颜色的辨别就形成了障碍, 从而影响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综上所述, 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因此一方面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视觉特性检查, 保证在岗驾驶员适应驾驶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在驾驶员培训之前应进行视觉特性检查, 对视觉特性有问题的人应做好思想工作, 予以劝退, 以确保驾驶员身体条件符合标准, 也就是说, 符合安全行车要求,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怎样安全使用电动农机具

周良墉

目前农村已普遍使用电动农机具, 怎样安全使用, 避免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 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电动农机具的供电线路必须按照用电规则安装, 严禁乱拉乱接。如果农机具离电源较远, 应在农机具附近单独安装双刀开关和熔断器, 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2) 电动农机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或临时接地装置, 以避免人身触电事故发生。

(3) 使用单相电动机的农机具, 要安装低压触电保安器, 并经常检查, 保持灵活可靠, 这样发生事故时就能自动切断电源, 使触电者脱离危险。

(4) 移动农机具时, 必须事先关掉电源, 万万不可带电移动。农机具发生故障需断电检修, 不能带电作业。

(5) 长期未用或受潮的农机具, 在投入作业前应进行试运转, 如果通电后不运转, 必须立即拉闸断电, 防止烧坏农机具和危及人身安全。待检修好农机具故障后, 再进行试运转, 运转正常后方可投入作业。

(6) 一旦电器发生火灾, 要立即拉闸, 不要在断电之前泼水救火, 以防导电、漏电, 危及救火人的安全。如果有人触电也要立即切断电源再救人, 若闸刀离触电处较远, 可用干燥的木棒等绝缘体将电线挑开, 切不可用手拖拉触电者, 否则救人者也会触电。

驾驶员行车事故预防 篇8

拖拉机夜间驾驶与白天驾驶有很大的不同。夜间驾驶时,因灯光的照射范围和亮度有限,视界受到限制,加上车辆震动,灯光晃动,容易产生错觉。不但驾驶员自己产生慌乱,也会引起对方来车来人的判断错误,易引发交通事故。夜间行车前除应认真检查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外,还应准备常规的物品,如备胎、千斤顶、扳手,带上照明设备如应急灯以及紧急停车时的警告标牌。

2.注意劳逸结合,杜绝疲劳驾驶

克服疲劳驾驶的最佳办法是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恢复精神体力,科学地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连续行车3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尽量不在深夜驾驶;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一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缓解疲劳驾驶也可以用湿毛巾擦洗脸部,涂点风油精或清凉油,或用双手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有效缓解疲劳。

3.正确使用远近光灯,尽量避免超车

夜间行车,如果车速在30公里/时以下时应使用近光灯,而车速在30公里/时以上时便可使用远光灯,以保证驾驶安全。夜间会车,在对向车相距150米时,应该相互关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这是为了避免妨碍对面驾驶员的视线。若对方车辆不变换近光灯,采取的措施有三个:一是立即减速并连续使用变换远、近光的办法来提醒对方;二是眼睛避开对方强光灯,以路旁的电线杆,树木或路基为参照物减速慢行,同时注意右侧的行人和自行车,防止掉沟里;三是让对方通过后再提速,禁止远光灯对射,远光灯对射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夜间如果需要超车时,应连续变换远近光灯告知前车,待前车让路后从左侧超车。

4.严格控制车速,增加跟车距离

拖拉机夜间行驶由亮处到暗处时,眼睛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轻踩制动器,降低车速。在驶经窄路、急转弯、陡坡路等地方时,更应降低车速并随时做好制动或停车的准备;如遇暴雨、下雪和大雾等恶劣天气时更须低速小心行驶;拖拉机在有冰的路面上行驶,要走直线,不要轻易频繁地变道。会车及转弯时都要提早减挡减速。下坡时也要将车速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遇到车辆侧滑时正确操控方向盘可有效避免甩尾或原地掉头:应顺着侧滑方向轻打方向盘,待车身回正后再轻踩刹车减速。

总之,夜间进行拖拉机驾驶应充分做好安全防御措施,排除各个不安全因素带来的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驾驶员安全文明行车守则 篇9

2010-5-28 17:21:00

一、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二、服从交通民警指挥,积极协助交通民警的管理工作;

三、积极参加交通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并主动热情宣传交通安全常识;

四、文明礼让,各行其道;

五、按规定参加年检、年审,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

六、不闯红灯、不越线、不酒后驾车,驾车时不使用手机、不吃东西、不吸烟、不聊天,不疲劳驾驶、不超速、不超载、不违章超车、不开带病车、不违章会车、不违章变道、不违章使用灯光,不乱停乱放车辆;

七、小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员须系安全带;

八、车辆因故障等原因确不能行驶时,须立即将车辆移至不影响通行的地方,并采取必要的安全示警措施;

九、遇交通事故须主动拨打报警电话,积极抢救伤者,保护现场;

驾驶员行车安全责任书 篇10

为加强行车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行车安全运行性能,增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发生,汽车租赁分公司与驾驶员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

1、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相关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车辆管理、员工管理等规章制度。谨慎驾驶,谨守职业道德,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驾驶员出车严格执行派车制度,严禁私自出车,严禁私自将车辆交与他人驾驶。

3、出车前驾驶员一是检查车辆各项证件是否齐全、合法,符合行驶要求;二是检查车辆水、电、油及其他各项性能正常与否,并合理安排时间,及时补给。

4、出车在外或车辆归来,车辆停放时应注意选取安全的停放地点,不能在不准停车的路段或危险地段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时,要锁好车门、车窗。

5、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通民警管理,自觉遵守车辆驾驶员“九严禁”、“九不准”规定。杜绝一切违法行为。

严禁无证驾驶 不准违法会车 严禁酒后驾驶 不准违法变道 严禁疲劳驾驶 不准越线行驶 严禁强超强会 不准违法停车 严禁超员驾驶 不准乱停乱放 严禁托管营运 不准欺诈客户 严禁改装改型 不准乱填日志 严禁超期审验 不准携带三品 严禁超速行驶 不准乱丢垃圾

责任人: 车牌号: 驾驶员: 行车路线: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 篇11

关键词:个性心理;心理素质;安全行车

汽车驾驶员在行车途中由于种种心理原因,对交通法规中的一些规定有禁不止,明知故犯,时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综合分析认为,驾驶员行车中的心理原因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差异分析

每个汽车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而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情感、注意等到也和个性心理特征紧密相联,从而带有个人特点。

第一,性格与安全行车。人们通常把性格特征按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首先,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对待工作认真、实干,有的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等。其次,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的人自制力强,严守纪律,而有的表现急躁、粗心大意等。再次,性格的理智特征。有的人细致、主动,有的轻率,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上述性格特征对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有着直接影响。作为汽车驾驶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努力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

第二,气质与安全行车。从驾驶员这一职业角度来看,气质一般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兴奋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的人,其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在行车中对情况判断处理不理智。二是灵活占优的类型。这一类型的人虽然敏捷而灵活,但是工作轻率、不稳定,对行车安全也是不利的。三是惰性占优的类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安静,动作比较迟缓,但缺乏生气,反应迟钝。在复杂交通情况下,常表现出判断措施犹豫不决。四是软弱占优势的类型。其行为特点是细心,守纪律,但反应能力差,在突变情况下,应变能力较差,因此也有不利于行车的因素。

第三,情感与安全行车。人的情感可分为激情、应激和心境三种形态。激情型驾驶员处理特殊情况不能沉着。应激型驾驶员遇到险情能否正确地处理,转危为安,这取决于驾驶员的性格特征和知识经验。心境型驾驶员驾车处理情况方法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得力,这要看当时驾驶员的心情所处的状态,如状态良好,处置情况动作就轻松敏捷,行车就安全。

第四,注意与安全行车。人的注意可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汽车驾驶员注意能力对安全行车是有很大的影响。有的驾驶员无意注意能力强、有的驾驶员主动注意能力强。一般来说无意注意是影响行车安全的。

二、驾驶员心理素质变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第一,长时间行车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长时间驾驶,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心理素质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在此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会使驾驶员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酸懒、行动迟缓、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导致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

第二,驾驶中各种情况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对行车安全物影响。行车时,驾驶员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这些心理变化都是行车不安全的诱因。

第三,交通运输日益激烈竞争产生的利益所求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驾驶员大都多拉快跑,使驾驶员追求利益心理加重,一味的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往往不顾安全行驶条件,抢客源,开快车、超载车,甚至强行超车會车,从而导致行车不安全。

第四,驾驶员行车中任意妄为形成侥幸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行车中一旦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三、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第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心、习惯,约束行为。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在日常行车中,不违犯交通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坚持文明行车。

第二,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过度疲劳,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中才能保证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地应付各种异常交通情况。

第三,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驾驶员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因此,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绪,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

第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能素质。驾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只有技术过硬,处理情况才能做到胆大心细,安全可靠。这就要求驾驶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对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从而提高技能素质;过硬的技能能保障驾驶员心理稳定,使驾驶员情况处理得当和正确,真正做到“车行万里,处处平安”。

参考文献:

1、蔡笑岳.驾驶心理学[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2、邢邦志.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驾驶员的主观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篇12

1 身体状况对驾驶员主观性的影响

行车过程中, 驾驶员通过感观获取各种路况、车况信息。这些交通信息的来源比例如下:视觉80%, 听觉10%, 嗅觉2%, 味觉2%, 触觉2%。如果驾驶员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或者没办法进行正确的驾驶操作, 就无法发挥主观性, 无法进行安全的驾驶, 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所以, 驾驶员生理状况的好坏, 感官功能是否正常, 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

影响驾驶员身体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三个:

1) 突发性疾病

近年来, 因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突发疾病造成的交通事故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驾驶员常见的突发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塞、低血糖休克和中暑等。这些突发疾病及其症状给驾驶员带来的生理心理机能的失调会使驾驶员降低或失去应有的主观性, 无法发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行车中, 如果驾驶员遇到突发性疾病, 可能出现剧痛甚至晕厥, 极度紧张而不知所措, 无法正常驾驶车辆, 导致与其他车辆或道路固定物发生相撞, 或碰撞到路边的行人、非机动车等。更糟糕的情况是, 如果车辆正行驶在环山公路、高速路等危险路段, 此时若驾驶员突发疾病而无法控制好车辆, 易使车辆直接翻入沟中或与前面车辆发生追尾, 发生极其严重的交通事故。

除了突发性疾病外, 还有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如胃病、腰疼、肩周炎等, 都是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的的原因。驾驶员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或正患有疾病就不要驾车, 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平时还要加强锻炼, 合理饮食, 劳逸结合, 保持充足的睡眠, 维持一个健康且充满精力的体魄。

2) 酒后驾车

酒后驾车, 指驾驶员在摄入酒精后依然开车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统计的统计数据, 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一项国际调查显示:英国7个交通事故死亡者中有一个与酒后驾驶有关;荷兰12个交通事故死亡者中有一个与酒后驾驶有关。在我国, 酒后驾驶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头号杀手, 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则高达数万起, 在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 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

酒后驾车的驾驶员在心理上有明显变化, 极端想法得到放大, 本有的理性面被压抑, 主观性受到局限。酒驾时驾驶员的各种心理主要有三种:

相信自己的技术。酒精入体后, 它不会在乎你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还是刚上路的新司机。一些老司机依仗驾龄长, 自视甚高, 对于自己的驾驶技术信心很足, 饮酒后, 在酒精的作用下防范心理变差, 心理约束力下降, 对事故的重视程度降低, 从而造成一些追悔莫及的交通事故。

心存侥幸。侥幸心理就是妄图通过偶然因素躲避灾祸。一些驾驶员酒后驾车, 总是抱着“我不一定那么倒霉会被交警查”的心理, 认为在一些时段路上车少人少、检查松, 于是带着醉醺醺的身体开车上路, 将安全观念搁置一边。这种心理通常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即使没有相关部门的检查, 驾驶员也应该为自己的安全考虑, 尊重他人的生命安全, 践行职业道德。

明知故犯。一些驾驶员饮酒以后, 明知道酒驾危险却依然驾车上路, 完全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全, 此时职业道德和法律条文已经无法约束其个人行为, 触犯到了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规定。这样的酒驾心理无论在哪个社会都会被社会公民所抵触, 相关部门应该严惩。

总之酒驾者, 无论从其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来说, 主观性都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已经无法正常驾驶车辆。

酒驾的危害十分严重, 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重要的交通参与者, 驾驶员要深刻明白酒驾的危害, 遵守交通法规, 践行自己的的职业道德, 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做一个合格的驾驶员。

3) 疲劳驾驶

驾驶员在经过长时间的车辆驾驶后, 在注意力、感觉、意志和身体灵活度方面会出现显著下降, 这样的现象就是疲劳驾驶。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也是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的原因。根据近年来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驾驶员疲劳驾驶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要原因。在日本, 因疲劳产生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交通事故的1%~1.5%。2014年法国国家警察总署事故报告表明, 因疲劳瞌睡而发生车祸的, 占全法人身伤害事故总数的14.9%, 占死亡事故总数的20.6%。我国发生的疲劳驾驶情况也比较多, 如有的驾驶员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昼夜不歇地开车, 或者通宵达旦地打牌, 引起精神萎靡, 导致第二天疲劳驾驶, 遇到紧急情况, 不能及时反应, 造成严重的事故。

应对疲劳驾驶的途径有很多种, 包括主动预防疲劳和缓解疲劳症状。主动预防驾驶疲劳是最有效的措施, 它比已经发生疲劳驾驶再缓解疲劳要好得多, 因为已经发生疲劳再去缓解疲劳症状的效果没有主动预防的效果要好。

2 驾车情绪对驾驶员主观性的影响

驾车情绪, 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多种感觉、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相交织的复杂综合体。它包括驾驶员的愉快、发怒、惊吓等心理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表现。驾车情绪一方面涉及驾驶员的身体变化, 身体上的愉悦与难受基本都会在情绪上直观的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与驾驶员有意识的体验密切相关, 如行车过程中播放一首好听的音乐会让驾驶员产生轻松高兴的良好情绪, 如果行车过程中驾驶员与同行的人发生争吵就会产生负面不好的情绪;此外, 还包含了驾驶员对外界的认知成分和评价, 比如驾驶员开车过程中, 车内其他人员做出了不文明行为, 驾驶员的情绪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因为这些不文明行为可能在驾驶员的认知中是错误的不合理的。所以,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有意识的体验以及客观的认知和评价都是产生情绪的原因。

行车过程中, 驾驶情绪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乐观向上、愉悦舒畅等正面情绪和忧愁苦恼、恐惧生气等负面情绪。这些驾驶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车水平

驾驶员的生理状态与情绪是相互影响的。身体的不适可能导致害怕、恐惧等情绪。如酒精对身体的麻痹作用或者突发疾病带来的疼痛可能会让驾驶员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同样的, 这些情绪上的变化波动也会影响人的生理功能, 比如身体变得僵硬, 听觉、视觉能力下降, 疲劳等。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建立起了情绪与主观性之间的联系, 当然, 情绪也能直接影响人的主观性。基于这些原因, 驾驶员的情绪对驾驶员的驾驶水平的发挥是有较大影响的。行车过程中, 当道路状况良好, 路上其他车辆较少, 视野清晰时, 驾驶员容易产生放松慵懒的情绪, 意识上麻痹大意, 进而对交通安全掉以轻心。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再如, 当交通状况复杂, 道路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 有的驾驶员可能会高度紧张, 精神压力大, 体力消耗和脑力劳动过大, 产生疲劳驾驶现象。驾驶员在这种情绪影响下, 会出现开车动作僵硬, 思维混乱, 操作失误现象频发等主观性失调的表现, 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 淡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现在“路怒者”这一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了, 路怒症早已成为了世界通病。例:2007年10月, 一名莫斯科司机, 因嫌过斑马线的行人步子太慢, 并且对他的喊叫不加理睬, 便异常愤怒地掏出手枪, 一下就放倒了3名行人。以上事件中的驾驶员就是路怒者, 开车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产生的过激反应了让他们做出了失去理智的事情。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也是思想情感的体现。极端的情绪会让驾驶者淡化道德观念。在遇到令人不快的交通事件时, 一些驾驶员可能会出现极端的情绪, 对本有的道德感置之不理, 做出一些危害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负面情绪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驾驶员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不是被情绪控制。情绪的稳定性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和意志力以及修养, 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 遇到开心顺意的事情保持平常心, 不得意忘形;遇到不愉快不开心的事情要太沮丧, 要善于反省。驾驶员同时还要会调节自我, 增强心理素质, 学会从负面情绪中解放自我, 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状况。

3 驾驶经验与文化素质

在驾驶员身体状况良好、情绪稳定的情况下, 影响其主观性的原因是其驾驶经验和本身的文化素质。

驾驶经验包括行车过程中对车况、路况的综合把握以及对路上行人动态科学判断并做出合理操作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点:

1) 不同路况的处理

转弯:转弯是驾驶员常遇到的特殊路段, 在转弯路段中驾驶员要对车辆方向进行大幅度调整, 车速也要有准确的控制, 一般控制在30km/h之下。雨雪雾天气转弯时, 在转弯点提前打开防雾灯与前小车灯, 提醒其他车辆和路人, 并减速。在街道或者入口大门处转弯时, 驾驶员要提前降低车速并打开转向灯, 注意转弯内侧处的行人和其他车辆, 做到“一看, 二慢, 三注意”。

车速:驾驶员对车速的把握, 主要看在什么样的路段。比如在高速路上, 最低限速60km/h, 最高限速120km/h;在一些城市道路上, 车多人多, 则通常会有一些速度限制, 比如限速30km/h或者50km/h;郊区道路人少、车少, 相应的行车速度就可以高一些, 轿车车速最高可达100km/h, 大车为80km/h。

2) 路上行人动态的合理判断与处理

在道路交通中, 道路行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他们人员复杂, 独立性强, 动态千变万化。所以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行人动态的判断能力也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的行人类型, 大概可分为四种:

(1) 惊惶失措型

有些人横过马路缺乏经验或过于谨慎, 前后躲闪, 当汽车接近时会突然改变方向, 行为极不稳定。此时, 应降低车速减轻行人的心理压力, 缓慢通过。

(2) 思想溜号型

有的人边走边思考总是, 对周围的车辆视而不见, 当汽车临近时才如梦初醒, 左右躲闪。遇到这种情况应在远处鸣笛 (禁止鸣喇叭地区除外) 及早提示。

(3) 年老体弱型

有些老年人反应迟钝或耳聋眼花、行动不便, 对汽车的避让不够及时, 甚至犹豫不决, 还有的老年人发现汽车临近时会突然站着不动了。因此, 驾驶员在发现前方有老人时, 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提前减速。

(4) 聋、盲残疾型

上一篇:海南多少年历史下一篇:描写日落的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