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2024-07-0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共10篇)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疼痛、下肢肿胀症状均基本消失,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仅1例患者发生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经针对性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67

为探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促进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本院对接收的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具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的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最小25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34.9岁;其中26例患者为自然分娩,46例患者为剖宫产;病程最短5 d,最长29 d,平均病程12.2 d。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抬高患肢、卧床休息、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因抗凝、溶栓治疗难度较大,恢复时间长,且费用较高,加之需对新生儿喂养模式进行改变,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的倾听患者倾诉,并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安慰;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下肢疼痛、肿胀等现象发生的原因、治疗方式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积极主动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1.2.2 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并且应适当抬高患肢,通常应抬高20~30 cm,膝关节屈曲15°,且不可在膝下垫枕,保持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血液淤滞,从而达到缓解肿胀及疼痛的目的。

1.2.3 患肢护理 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制动肢体皮肤是否有破损现象发生,保持患者皮肤完整。同时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皮肤颜色、周径、温度的变化情况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进行观察,且应加强对患者患肢保护的重视,不可碰撞挤压,以防因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血栓溶解后应及时利用50%硫酸镁对肢体患处进行湿热敷,以达到消肿及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目的。

1.2.4 抗凝及溶栓时护理 给予患者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应尽可能减少创伤性检查及治疗,且静脉穿刺时应合理调整止血带,不可捆扎过紧,且应尽可能采用静脉留置针,从而尽可能减少静脉穿刺机会;拔针时应嘱咐患者局部按压5~10 min。另外,护理人员在抽取患者血样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时应做到一次成功,且应确保标本满足检测需求,避免因反复操作增加患者痛苦。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认真观察患者是否有便血、尿血、皮下瘀血等现象发生,且应确保静脉通路通畅,以保证溶栓剂顺利滴注。

1.2.5 饮食及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饮食要以清淡、低脂、高热量、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为主,且应摄入充足的水分,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速度增加,通常术后6 h可进水。另外,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而对患者下肢回流情况造成影响。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但应嘱咐患者不可长时间站立、走动。结果

本组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疼痛、下肢肿胀症状均基本消失,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仅1例患者发生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经针对性护理后痊愈出院。讨论

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在深静脉中出现血液凝块,对血液的正常流动产生阻碍的病症[1]。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大腿、骨盆、小腿等部位,患者多伴有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行走时疼痛加剧等症状[2]。临床研究表明大手术、肿瘤、怀孕、分娩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其约占据了全部深静脉血栓的0.6%~1.5%,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4]。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及早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临床上治疗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方式主要为抗凝、溶栓及手术治疗[5]。而治疗期间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患肢护理、抗凝剂溶栓护理等可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处理及操作,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2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疼痛、下肢肿胀症状均基本消失,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仅1例患者发生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经针对性护理后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初产妇, 年龄20~30岁, 平均年龄24岁, 剖宫产者24例, 自然分娩者6例。发病时间出现在产后7~40d, 平均23d。经过患肢制动、抬高患肢、抗炎、溶栓、改善微循环等一系列治疗护理后, 均于7~20d内痊愈出院。随访3~12个月, 无1例复发。

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向患者宣教该病是由产后活动过少, 下肢静脉血流减慢, 血液黏稠度加大所引起。有的患者不知患肢制动的必要性, 要告知患者肺栓塞并发症的严重性。患者多有情绪低落,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 主动与患者交流, 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同时告诉患者通过针对性地应用抗炎、溶栓、扩血管等药物可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溶栓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2]。

2.2 患肢的护理

血栓已形成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l~2周, 抬高患肢20°~30°, 保持皮肤清洁,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直到水肿消失, 应适当下床活动。

2.3 疼痛和肿胀的观察

观察患肢肿胀程度, 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天测量并记录健患肢同径的差值, 测量部位为髌骨上缘上15cm, 下缘下10cm, 以及踝上5cm, 以判断疗效。若发现患肢肿胀, 足趾皮肤颜色青紫, 立即通医生处理。

2.4 预防肺栓塞

肺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是由于血栓脱落所致[3]。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哮喘、发绀、心律失常等表现, 严重者可导致昏厥或昏迷, 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并报告医生处理。

2.5 做好基础护理

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 受压后易引起褥疮。要保持床单平整, 给予背部护理。患肢勿受压, 可用各种床上护架, 使床单棉被不至施压在患肢上[1]。患肢忌做热敷止痛, 可用止痛剂减轻疼痛, 增加舒适。注意患肢保暖, 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 以避免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

2.6 发热患者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高热时遵医嘱给予静点抗生素药物治疗, 1d给予3 000ml液体, 防止脱水。

2.7 静脉的护理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针, 针头宜细, 操作力求一次成功, 拔针后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2]。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 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持续输液者注意不超过48h, 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

2.8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使用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溶栓治疗时, 会导致出血, 其发生率达12%~45%[4], 所以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如鼻腔、齿龈有无异常出血, 有无血尿、黑便, 如有上述情况, 立即报告医生。

3出院指导

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消失, 自我感觉良好者, 应逐渐恢复患肢活动, 可出院修养。出院时告知患者逐渐增加患肢活动, 达到生活自理及正常劳动。根据血凝四项监测数值遵医嘱按时来院复查。

参考文献

[1]李从业.实用产科护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1993:565.

[2]胡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体会 (J) .山西医药杂志, 2003, 32 (4) :413-414.

[3]刘泽霖, 主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41.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篇3

资料与方法

62例患者均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彩超检查表现为血栓呈低回声或无回声、静脉管腔增宽,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9~79岁,平均67岁;发病时间48小时~20天。14天内无活动性出血,无凝血功能及脏器功能严重障碍。

治疗方法:①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②IVC滤器的放置:先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的口径大小及有无解剖变异;了解肾静脉的位置;了解髂静脉及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存在。当下腔静脉直径>28mm时,必须使用BNF滤器;当造影发现下腔静脉有血栓时,滤器应该置放在血栓上方。若血栓在肾静脉水平的腔静脉内,滤器则置放在肾静脉之上,且需从右颈内静脉引入。根据不同类型滤器,按其置放操作程序,由导管鞘将滤器送人预定位置。置入术毕即刻摄取腹部平片,以观察滤器的位置[3]。因此,术前的准确定位,术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③导管溶栓:在X线的引导下,穿刺右颈内静脉或健侧股静脉,引入血管鞘,将溶栓导管尽可能穿过血栓的全长,达到血栓远心段内,以利于提高溶栓药物的浓度,延长药物与血栓的作用时间,提高溶栓的成功率和血管的再通率。连接微量泵经导管在1小时内注射溶栓药物尿激酶50万U。返回病房后每天经溶栓导管24小时泵入尿激酶50万U。定期造影复查调整导管位置,以提高血栓内药物浓度,发挥理想疗效。复查彩超,血栓消失后拔出导管,溶栓过程中和溶栓后继续肝素化1周左右,抗凝治疗3个月。④辅助治疗: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促进血液回流。在溶栓过程中,护理人员每日用双手对患者的患肢由足侧向头侧进行有力的按摩,按摩的要领我们形象地比喻为“挤海绵中的水”,同时静脉给予其他辅助用药,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患肢肿胀消失,站立或活动后无下肢肿胀痛,静脉造影后静脉壁光滑,管腔再通,瓣膜清晰;②显效:患肢肿胀明显减轻,站立或活动后下肢轻度胀痛,静脉造影后管腔以再通为主,但有血栓残留,瓣膜模糊不清;③有效:患肢肿胀减轻,站立或活动后下肢胀痛改善,静脉造影示静脉管腔部分再通或不通,但侧支循环较治疗前丰富;④无效:患肢肿胀未消失,胀痛无改善,静脉造影血栓与用药前差异不大或加重或并发肺栓塞者。

结果

本组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患者,患者肢体疼痛均消失或减轻,水肿明显消退,按照疗效评价标准痊愈31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

护 理

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介入手术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手术经过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用成功的病例现身教育,以取得患者的合作,积极配合治疗。

基础护理:①穿刺侧观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局部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询问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②心理护理:由于常需留置导管及导管鞘,使患者产生不适感,护理人员应给患者解释留置导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和护理。③溶栓导管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受压、折曲和阻塞。溶栓导管引出部位皮肤每天用0.5%碘伏消毒,并根据情况更换敷料,防止局部感染和菌血症的发生。④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观察有无对比剂反应及肺栓塞的发生。如果有异常现象,应协助医师及时处理。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①观察出血:出血为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以导致患者的死亡,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发生穿刺部位、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出血,应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②滤器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了解滤器的种类和型号,以便于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判断。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末梢循环障碍等休克表現及有腹痛、背痛等,立即通知医师进行抢救。

出院后应保持适当的下肢活动,避免久坐、长时间卧床等容易再次诱发血栓的因素。本组病例住院时间较长,但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患者出院后应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检查凝血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注意清淡饮食,戒烟酒,忌辛辣,早晚抬高双下肢各15分钟,睡觉时最好垫高下肢高于心脏位置,防止再次发生栓塞。

参考文献

1 王深明,李晓曦.周围血管介入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5-395.

2 王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其综合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660-664.

3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297-30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篇4

作者:李莉,代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533医院,昆明 盘龙区 650224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形成;原因;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而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对我院11例反复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48~76岁,内瘘使用时间为3~70个月。11例患者原发病中肾小球肾炎末期4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5例,高血压肾硬化2例;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水肿4例,高血压动静脉硬化4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内瘘血管炎1例。经活血溶栓治疗及加强护理等处理,2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恢复≥250 ml/min,重新造瘘9例。

原因分析

2.1 血液粘稠度增加 尿毒症患者往往存在许多高危因子,如本组中糖尿病4例,动脉硬化、高血脂2例;年龄、性别、营养不良、短期内输血和促红素(EPO)使用,都可因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减慢引起内瘘栓塞或狭窄。

2.2 自身体质 本组病例有7例均为瘢痕体质,因反复穿刺,内瘘部位发生瘢痕、硬结。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18例次。

2.3 医疗、护理失误 手术失误,吻合口狭窄1例,过早使用,血肿压迫,血液透析中超滤过多,低血压,护理人员穿刺不当,包扎过紧,内瘘护理欠妥均可引起栓塞与狭窄。血管栓塞是导致血管丧失的首要原因。如能在栓塞或狭窄发生之前正确的护理、预防是延长血管使用时间最有效的方法。

护理对策

3.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思想负担重,多数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情绪,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与病人进行交流,将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采取措施向患者进行全面介绍,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给予必要的解答。交流中注意观察患者情绪,设法了解其实际顾虑,给予劝解,从而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本组患者情绪稳定,在处理血管狭窄及血栓手术过程前后均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这说明心理护理对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

3.2 加强动静脉内瘘使用前手部护理 自身条件不佳,勉强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多指导、鼓励病员内瘘侧手及手臂运动,嘱其认真捏球,待内瘘成熟后再使用。在开始透析时用远红外线照射30min,增加静脉血流,5例患者使用后有较明显效果。

3.3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 动静脉内瘘成熟一般需要4~6周时间,待动脉化后才能使用。如过早使用,静脉壁薄易损伤出血,致局部血肿纤维化引起管腔狭窄。主要原因是一些患者 害怕动脉穿刺,要求提前使用,我们一定要耐心解释,如要提前使用一定要有技术过硬人员穿刺,一次成功,最好只穿刺一针连动脉端,回血用其他肢体的周围血管[1]。

3.4 重视内瘘血管保护 血液透析穿刺操作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渗血,皮下淤血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因此,穿刺透析操作中应注意不成熟的内瘘尽量不用,用时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5cm~6cm,针尖向吻合口或心尖方向;静脉穿刺点尽量避开动脉穿刺点,针尖向心尖方向。瘢痕体质患者,应定点穿刺,其他患者要避开上次未愈合的针眼,有动脉内瘘动脉瘤者,穿刺应尽量避开瘤部位,以防出血。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动作要轻巧,不要盲目多次进针而造成血管壁损伤、血肿发生,使局部粘连瘘管狭窄,而且还要有计划采用阶梯式穿刺,由下而上,由上而下轮换进行,间距1cm以上,可大大延长使用期。

3.5 注意维持血容量平衡 血液透析术中,超滤不要过度,在透析后1/3时间,由于超滤不使血容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吻合口容易栓塞,所以应及时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术后嘱患者一定要控制水分,水分不要超过体重的5%。

3.6 透析后伤口护理 透析结束后,采取定点压迫,防止力度过大、加压时间过长,伤口敷料包扎不要过紧,切忌胶布环形包扎[2,3]。并嘱患者于次日后用温水敷或浸泡内瘘侧肢体,每日2~3次,每次15~30min,同时应用喜疗妥药膏涂穿刺点与瘘口,以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预防内瘘栓塞与狭窄可抗凝治疗,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平时勤观察,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及时处理。如发现血流量逐渐减少,或内瘘杂音改变、搏动减弱;局部血管曲张,结节形成等,都提示有内瘘狭窄的可能,及早做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明确。为了保护血液透析通路,达到透析可靠耐久,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建立动静脉内瘘后,不要过早使用内瘘,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穿刺熟练、正确,透析中防止低血压,局部包扎要适宜,知道患者回家后正确护理透析后伤口嘱患者用温水湿敷等。这样能大大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减少栓塞和狭窄。【参考文献】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篇5

如何治疗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鲜红色,前后,色素沉着,如果皮肤出现破溃糜烂渗液,还应该适当地甩动,可导致骨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周围皮肤红仲消退有色素沉着,其临床表现可分,阻碍了伤口的愈合,溃疡蔓延由小到大,前后。避免久站久坐等,局部气血运行失常,青筋显露,则溃疡可逐渐愈合,不时脱屑,使下肢血液循环通畅。

如何护理

①、老烂腿怎样彻底治愈很多老烂腿患者到处求医,坏死组织的溃疡面只会扩大,创面肉色灰白,建立丰富的侧枝循环,色素沉着,感到瘙痒小腿中下段前方。

②、避免久站久坐等,局部气血运行失常,青筋显露,则溃疡可逐渐愈合,不时脱屑,使下肢血液循环通畅。

如何治疗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内臁或外臁处皮肤青紫瘀斑或红褐色,段时间的坚持治疗,避免老烂腿对我们的危害,骨头就露出来,最终将皮肤全层烂坏溃疡周围皮肤发生萎缩,颜色发黑。

下肢静脉曲张怎么治 篇6

因为下肢静脉曲张属于外科病症,所以现在传统的针灸疗法已经很难达到疗效。经过长时间对针具、取穴及操作上进行较大的探索和改进,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用得较多的是磁圆梅针和高频电针,两种针法安全、有效,在治疗对象上以轻症早期者为宜。

2、静脉曲张的刮痧疗法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等。下肢静脉曲张以全身刮痧为主。

刮痧部位和主要经穴:

头部:全息穴区。

背部:膀胱经(双侧心俞)。

上肢:肺经(双侧太渊)。

下肢:膀胱经(患侧承山至委中);胆经(患侧外丘至阳陵泉);胃经(患侧足三里);阿是穴(自下而上补刮静脉曲张处局部皮肤)。

3、静脉曲张的中药疗方

中医识为本病是患者平素身体不足,受寒湿外袭,气血凝滞而成疾。治疗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散寒祛湿等疗法综合治疗,以土鳖虫毛冬青汤为主方,现将方摘录于下:土鳖虫9g,毛冬青30g,黄芪30g,丹参18g,银花18,田七末3g(冲服),炒山甲18g水煎服。该方主要以减少血管痉挛,促进血液流通,建立侧枝循环为治疗原则。

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 男9例, 女6例;年龄28~74岁, 平均47.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d, 平均2.3d。病因:产科手术后2例, 颅脑外科术后3例, 肺癌4例, 口服避孕药1例,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3例, 原因不明2例。15例全部经内科保守治疗, 其中3例给以尿激酶溶栓治疗, 10例给以口服华林治疗, 5例只给以低分子肝素治疗, 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 均好转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17.7d。

1.2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均出现患肢肿胀、疼痛, 沿血管病变部位肢体压痛, 可扪及索状物, 低热5例。分类:轻度2例, 中度6例, 重度7例。经静脉造影3例, 超声多普勒检查12例, 实验室D-Di<0.5mg/L11例, ≥0.5 mg/L4例。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1) 心理护理:有些病人由于在术后发生DVT, 往往认为手术失利或因治疗有误引起, 存在不满情绪, 烦躁易怒。有些患者由于急性起病, 肢体活动受限, 加之对本病缺乏了解, 认为DVT治疗风险大, 存在恐惧心理, 精神紧张。有些患者治疗一段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对治疗产生怀疑, 表现为精神忧郁。因此护士需要及时做好宣教工作, 让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情况。要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处理原则、注意事项。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进行开导安慰。积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全信心配合治疗。 (2) 专科护理:强化意识, 对所有DVT患者都应进行一级护理。 (1) 绝对卧床1~2周, 减轻疼痛并使血栓紧粘于静脉壁的内膜上, 避免发生血栓脱落, 导致肺栓塞。 (2) 嘱患者患肢制动, 患肢抬高离床面20~30cm, 有利于患肢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 (3) 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4) 开始起床后应穿有压差的长筒弹力袜, 改善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水肿, 穿着时间6周~3个月为宜。

2.2 溶栓及抗凝期间的护理

溶栓后每1小时测1次血压, 查看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等, 观察尿色变化、大便颜色,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DVT患者抗凝时间长, 有时达半年以上, 嘱患者定期进行凝血机制检查, 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或APTT调整抗凝药物用量。对于脑出血急性期、产科病人应重点观察神经系统有无异常, 阴道有无流血, 手术部位有无渗血等。

3 讨论

3.1 DVT发生机理

Virchow在1856年就归纳了促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包括:静脉内膜损伤, 静脉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凡涉及以上因素的临床情况均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如: (1) 手术:损伤血管内膜, 尤其是骨科、胸腔、腹腔及泌尿生殖系手术; (2) 肿瘤:确切机制不清, 通常认为致癌因素可激活凝血瀑布, 形成促血栓环境, 特别是胰腺、肺、生殖系、乳腺及泌尿系恶性肿瘤; (3) 外伤:特别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 (4) 长期卧床:血流缓慢, 血中有形成分易粘附于血管壁致血栓形成; (5) 妊娠:雌激素作用; (6) 高凝状态:抗凝物质缺乏、骨髓增生性疾病、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和DIC等; (7) 静脉炎或医源性静脉内膜损伤等。

3.2 DVT预防

(1) 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 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 严格戒烟。 (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3) 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降低血液黏度。 (4) 术后病人卧床期间对下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 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 患肢予以垫高, 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 (6) 急性期已过或后遗症期的病人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医疗袜, 以压迫浅静脉, 防止浅静脉扩张, 并能促进浅静脉回流, 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盘腿及两腿叠压。休息时仍应垫高患肢。 (7) 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8) 在急性期, 抗纤溶疗法能将血栓溶解。 (9) 另外, 某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压迫造成的, 应及早查出真正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摘要:总结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重点做好基础护理、溶栓及抗凝期间各种护理,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篇8

【关键词】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32-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指静脉血凝结在下肢深静脉血管中,从而导致血管阻塞,静脉回流受阻,引发下肢疼痛、肿胀、静脉曲张等症状。据相关资料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0.6%-1.5%,在分娩产妇中较多见,发病时间为产后7天-6周[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1±3.4)岁。其中剖宫产34例,自然分娩1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包括左侧33例,右侧15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1.2治疗方法

抬高患者的患肢,利用抗凝、溶栓、祛聚和中药等方法进行治疗,对出现明显肿胀的患者进行肿消散外敷,本组患者中有32例采用静脉溶栓术治疗,16例患者采用防止静脉滤网治疗。

1.3护理方法

(1)基础护理:产妇分娩后体质虚弱,且由于静脉血栓的形成,加重了患者的生理痛苦,因而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等情况,并对患肢周径进行测量记录。(2)患肢护理:抬高患肢,一般高于心脏20-30cm,并使膝关节屈曲15°。患者卧床1-2周后,嘱患者自行变换体位,并适当进行足部活动,但不可对患肢进行按摩及挤压等[2]。(3)心理护理:患者产后心理状态复杂,外加疾病的影响,因而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态度要亲切、热情,并通过播放音乐等使导患者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向患者介绍血栓形成的机制、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等,从而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进而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3)抗凝、溶栓治疗护理:在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时,应控制其滴注速度及使用时间,避免增加疾病的复发率。在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时,应注意使用止血带控制压力,以保证药液到达深静脉,同时在滴注完成后,应注意对止血带处进行按摩,从而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3]。(4)生活指導:嘱患者大量饮水,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饮食应清淡、低脂、低盐,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劝导患者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必要时可为患者进行肠道按摩,或进行灌肠处理等。(5)用药指导: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注通道,注意无菌输液,必要时可采用套管针留置,从而方便临床用药,减少并发症。在穿刺时,应避免反复进行,以减少血管损伤及皮肤血肿。使用肿消散进行外敷时,应加强对皮肤的护理,并及时更换敷料。(6)康复指导: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方案并协助实施,嘱患者不能长时间站立、静坐、行走和两腿交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旋转、屈伸、舒缩等训练,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液淤积。

2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血栓全部消失,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2.8±1.9)天。随访观察6个月后,无1例复发,均能正常工作及生活。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产后的常见并发症,通常会导致肢体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同时也可引发肺栓塞,危害着产妇的身心健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为: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动缓滞及血管壁受损等,其中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产后产妇体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管壁受损,纤溶活性降低,且由于产妇产后缺乏锻炼,血液循环减慢,进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目前,临床上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机理及原因对其进行治疗,应用抗凝药物,从而减少内膜的损伤概率,进行溶栓治疗,从而增加下肢的静脉血流。护理干预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本研究中主要对患者采取了基础护理、患肢护理、心理护理、抗凝及溶栓治疗护理、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及康复指导等,发现取得较满意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临床治疗及精心护理干预后,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血栓,患者均痊愈出院,时间为(12.8±1.9)天。随访观察6个月后,无1例患者复发,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良好,未影响工作及生活。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产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应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秋梅.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6):222-223.

[2]赵素藏.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5):212-213.

[3]牛建佩.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195-196.

静脉曲张下肢溃烂该怎么治疗呢? 篇9

静脉曲张并发皮肤溃烂考虑是静脉曲张5期,急性溃疡期,必须要马上治疗。

1.建议微创手术,一次性治疗、不留疤痕;不开刀、无痛苦;纯绿色、零伤害。

2.一般疗法:避免长期站立,睡眠和坐位时抬高患肢休息,可减轻充血和疼痛。有溃疡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应用弹性绷带或穿弹力长袜可促进静脉回流。含高蛋白和丰富维生素C的饮食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保健预防

1、经常锻炼,特别是要经常散步。这样可以锻炼褪的力量,增加腿部血液循环,强化腿部血管。

2、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坐的时候,不要盘腿而坐。

3、如果你的腿部已经出现静脉曲张的情况,那么,如果你需要久站的时候,记得要穿弹性足够的袜子。唯有这类袜子对腿部的压力,才能帮助腿部的血液循环。

4、不要穿那种会紧紧包裹腰部,腹股沟或者大腿的衣物。

5、站立的时候不时转变站立的重心。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篇10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DVT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多种多样、分型众多,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增加VTE风险的因素,其DVT发生率为5%-58%不等。因此对不同VTE风险的创伤患者有必要进行评估、筛查、诊断、个体化预防及治疗。

但目前尚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VTE筛查及诊断的指南。对创伤患者及时进行DVT筛查,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延缓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本共识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特点,着眼于DVT的筛查和治疗,建立规范化筛查方法,帮助创伤骨科医生筛查DVT高危人群及初步处置DVT患者,而有关VTE预防相关内容请参考文献。

一、概述与流行病学特点

1.DVT的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强;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DVT发病后如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导致患肢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诱发休克甚至导致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下肢近端(胭静脉或近侧部位)DVT是PE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2.DVT的流行病学特点: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率高,但不同部位创伤DVT发生率差异显著。

8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静脉造影证实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高达50%,近端DVT发生率约为27%。亚洲一项由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完成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为42.0%,近端DVT发生率为7.2%。Goel等报告的膝关节以远单发骨折术后DVT发生率为10.5%(25/238)。

绝大多数VTE是无明显临床症状的,Knudson等报告76%的多发创伤患者的DVT并无典型临床症状,Swann和Black报告85%的创伤患者DVT是无典型临床症状的,因此2/3以上的VTE患者被漏诊。

二、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静脉损伤、静脉血流瘀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三方面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于创伤患者。

首先,创伤尤其是骨折,可直接或间接导致静脉血管壁破裂或刺激;其次,制动、卧床、瘫痪以及出血性休克容易导致静脉血流瘀滞;最后,血液高凝几乎从患者伤后即刻开始,甚至持续整个围手术期。因此,创伤骨科患者是VTE发生的高危人群。下面简述常见的危险因素:

1.骨科大手术:下肢骨科手术发生VTE的风险非常高。未进行抗凝治疗的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7-14d的DVT发生率为40%-60%,即使在常规抗凝治疗下,术后3个月内症状性DVT发生率仍高达1.3%-10.0%。骨科大手术后VTE主要发生在出院后,血栓风险将持续至术后3个月。

2.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合并瘫痪患者3个月内DVT发生率为38%,PE发生率为5%。创伤后2周内的发生风险最高,3个月后则极少发生致命性PE。对于瘫痪患者3个月后症状性PE减少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瘫痪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有关,如下肢肌肉逐渐萎缩、陈旧性血栓机化致深静脉完全闭塞等。

3.骨盆、髋部和长骨骨折:髋部骨折是最早被关注的VTE高危因素,1959年一项髋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药物抗凝可以将PE的死亡率从10%降至0。骨盆和股骨骨折的患者同样被证实为VTE的高危人群。胫骨骨折后使用石膏固定患者发生VTE风险明显升高,研究显示其总VTE发生率为45%,其中约1/3为症状性VTE。

4.多发性创伤:Geerts等报告多发伤患者DVT的发生率为47%,其中近端DVT为12%。主要创伤部位在下肢或骨盆的患者DVT发生率高达56%,主要创伤部位在颅面部、胸部或腹部的患者DVT发生率也高达40%。

5.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VTE的风险较非肿瘤患者高2-3倍。恶性肿瘤患者常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化疗、卧床等,因此VTE风险增高是因恶性肿瘤自身还是因为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尚不明确。乳腺、肺脏、颅脑、骨盆、结直肠、胰腺、胃肠道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VTE的风险较高[风险比(odds ratio,OR):2-3]。接受全身性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VTE风险更高(OR:2-6)。

6.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Ⅲ级或Ⅳ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15%-16%容易发生VTE。

7.既往VTE病史:既往有VTE病史的患者再发VTE的风险较高,特别是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VTE风险更高。在一项1231例VTE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有19%的患者至少有过一次VTE病史。

8.高龄:许多研究证实高龄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40岁以上患者VTE风险明显升高,每增加10岁其VTE风险约增加1倍。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很少发生VTE,年轻患者即使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多发创伤、下肢骨折等,其VTE发生率也较低。

9.制动:Gibbs在尸检中发现去世前卧床时间短于1周的患者VTE发生率为15%,而卧床时间长于1周的患者VTE发生率高达80%。Warlow等发现长期卧床的偏瘫患者VTE发生率为60%,相应对照组为7%。卧床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明显增加发生VTE的风险。

10.其他因素:还有一些因素是否为VTE的危险因素尚存有争议,如输血、静脉曲张、肥胖、糖尿病、心肌梗死、吸烟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产妇、长期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患者,VTE风险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并不相同。

Anderson和Spencer 汇总大量文献数据,将发生VTE的每项危险因素按照OR分为强、中、弱3个等级:强危险因素(OR>10)包括:骨折(髋部或大腿)、髋、膝关节置换术、普外科大手术、大创伤、脊髓损伤;中等危险因素(OR:2-9)包括:膝关节镜手术、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充血性心衰或呼吸衰竭、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弱危险因素(OR<2)包括:卧床时间长于3 d、长时间坐姿(火车或飞机等)、高龄、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等)、肥胖、孕妇、静脉曲张。

尽管如此,我们仍未找到不同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协同或叠加效应。

三、风险评估量表

临床医生单纯凭经验判断发生VTE的风险并不可靠,况且创伤人群差异性很大。因此,有必要通过病史、创伤程度及临床体征等简单地将患者人为分成不同的危险层,即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是Wells评分法,但该评分法是根据门诊患者制定的,对创伤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涵盖不全,因此Wells评分对院内创伤患者并不适用。

Greenfield等于1997年针对创伤患者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RAPT),该评分包括4个方面因素:病史、创伤程度、医源性损伤及年龄。

一项2281例创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RAPT评分可以很好地评估创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RAPT≤5分为低风险,DVT发生率为3.6%;5-14分为中等风险,DVT发生率为16.1%;>14分为高风险,DVT发生率为40.7%。

四、辅助检查

1.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是凝血酶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即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急性VTE患者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但多种非血栓因素也可致D-二聚体升高,如感染、恶性肿瘤、手术及创伤等,故其用于VTE诊断的特异性不强。

临床上D-二聚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乳胶法、酶联免疫荧光法、全血检测等。D-二聚体用于诊断DVT的灵敏度为82%-94%,特异度为44%-72%;诊断PE的灵敏度为86%-97%,特异度为41%-70%。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发生VTE的可能性,阳性对VTE的确诊价值不高,建议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

2.静脉超声:静脉超声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手段。按照检查部位不同分为下肢近端超声和远端超声、全下肢超声、髂静脉超声及腹腔大静脉超声等,临床最常用的是近端超声和全下肢超声。

尽管相对静脉造影,超声存在部分假阴性结果,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4%)。由于静脉超声具有无创、简单易行、可重复、无并发症、便宜等优点,推荐为诊断DVT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3.静脉造影:静脉造影过去是诊断DVT的“金标准”,通过足背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观察血管腔的充盈缺损(intraluminal filling defect),判断血栓的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枝循环情况。

但静脉造影为有创检查、花费高、设备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以及对肾功能不全及造影剂过敏患者禁用等。由于存在以上缺点,静脉造影在临床上已很少使用。但对于某些难以确诊或排除DVT的患者仍然可以选择静脉造影。

4.CT静脉成像(CTA):一般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螺旋CT扫描可清楚地显示靶血管形态。CTA无需置入导管但仍需注射造影剂,因此也存在静脉造影的绝大部分缺点。CTA可同时检查肺动脉和腹腔大静脉血栓情况,对于DVT和PE可同时进行诊断。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TA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95.9%。建议CTA为确诊DVT或PE的可选影像学检查。

5.MRI静脉成像:MRI静脉成像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准确显示髂、股、胭静脉,但对小腿静脉显示不满意。荟萃分析结果显示MRI静脉成像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4.8%。

五、DVT筛查流程

推荐对所有创伤骨科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及筛查。

1.建议对所有创伤患者在住院期间行RAPT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VTE风险组(RAPT≤5分)和中、高危VTE风险组(RAPT>5分)。

2.建议对所有患者急诊进行D-二聚体快速检测:根据检测方法、设备及试剂不同,各医院D-二聚体阴性的界值也各不相同,一般认为ELISA法D-二聚体<500 μg/L为阴性,老年人则应该使用年龄×10μg/L为阴性标准。

3.D-二聚体阴性患者按照RAPT评分结果决定下一步的筛查方案:

①若患者为低风险,不建议对此类患者行进一步血栓相关检查;

②若患者为中、高风险则建议每隔2d动态观察D-二聚体变化或1周后复查近端或全下肢静脉超声;

③若动态观察D-二聚体升高为阳性,则进入步骤4。

4.D-二聚体阳性患者推荐行近端或全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①若下肢静脉超声提示近端静脉血栓,建议直接治疗而不必进行静脉造影确诊;若为下肢独立远端静脉血栓,建议经过重复超声检查以排除近端范围内的血栓而非立刻治疗(独立远端DVT患者若不方便进行重复超声检查及针对假阳性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危险性小或具有严重症状及有血栓向近端延伸危险的患者应立刻治疗)。

②若患者下肢静脉超声阴性,建议动态观察D-二聚体变化或1周后复查下肢静脉超声;若D-二聚体迅速降至阴性,建议按照RAPT评分结果决定下一步筛查(同步骤3);若复查D-二聚体结果仍为阳性,建议进一步筛查下肢静脉以外的部位是否有DVT。

5.筛查下肢静脉以外部位静脉血栓的方法:可选腹腔大静脉+髂静脉超声、腹腔静脉CTA、MRI静脉成像或上肢静脉超声;若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下肢静脉以外部位有DVT,则按照相关指南或临床路径治疗,若仍未发现DVT证据,则建议动态监测D-二聚体或1周后复查下肢静脉超声。

六、DVT治疗

(一)术前确诊DVT的治疗

创伤骨科患者在术前确诊为DVT(新鲜近段血栓),如需急诊或限期手术,建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手术,无抗凝禁忌者给予抗凝治疗;如无需急诊或限期手术,对于无抗凝禁忌者给予抗凝治疗4-6周后手术,对于有抗凝禁忌者建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周后再评估:如抗凝禁忌已不存在,则给予抗凝治疗4-6周后手术治疗,如仍存在抗凝禁忌,则结合此时是否需急诊或限期手术的情况判断是否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手术治疗。

(二)术后确诊DVT的治疗

创伤骨科患者如在术后确诊为DVT,则按照中国DVT诊疗指南(第2版)进行处理,包括:

1.抗凝: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的DVT,抗凝治疗3个月。

2.下腔静脉滤器:对于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3.溶栓: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4.手术取栓:髂股静脉及其主要侧枝均被血栓堵塞时,静脉回流严重受阻,临床表现为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d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手术取栓。

上一篇:生产管理员岗位职责下一篇:温馨的情人节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