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第三实验小学禁毒教育工作总结

2024-09-10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禁毒教育工作总结(共10篇)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禁毒教育工作总结 篇1

工作总结

为了净化校园,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进一步增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学生的禁毒意识及自觉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我校把禁毒教育纳入法制教育体系,成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宣传到位、组织到位、办法到位,为此,我校在采用切实有力办法,大力抓好学生毒品宣传教育教育,切实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以突出禁毒宣传教育“六进”为主要途径,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初步了解禁毒的根本常识,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防毒、拒毒意识,营造了一个文明、净化的校园环境。

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宣传教育,在全校掀起了“禁毒、防毒”的新高潮,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禁毒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了解了毒品的迫害,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活动,晋升了抗毒、防毒的意识,在学校营造了浓重的禁毒宣传气氛,达到了目的和要求。现将重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责任到人

学校把学生的禁毒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校接到上级的文件后,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学习了文件的精力,并在星期一早上的“国旗下的讲话”中对全校师生进行禁毒宣传。同时成立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长:王军伟

副组长:代俊杰

张梦璇

李明

成员:强莹

姚山鹏

张蓓

张琳及各班班主任。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充分履行毒品宣传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小组立即制定办法,一是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上级举动要求,制定出全校禁毒宣传教育的举动计划;二是各教学班认真配合实行;三是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摸索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新道路,拓宽禁毒宣传教育新领域,全方位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二、开展禁毒教育活动

活动期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色,学校通过开展情势多样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毒品的迫害,预防毒品的根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控制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每班进行了一节禁毒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情势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用活泼多样、充实的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了毒品的种植、制成、来源及迫害,学会了预防毒品的知识技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自觉远离毒品。

(2)组织学生观看禁毒宣传教育图片。让学生体验吸毒的迫害,让吸毒人员的苦楚活生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亲眼目睹了吸毒人员的生活,亲耳凝听了吸毒人员的述说,这些都深深震撼了我们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场面,学生对毒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吸毒的迫害有了深入的体会。观看后让学生谈认识、谈体会、谈心得,同学们

都表达了拒毒、禁毒的决心,还号令全社会共同努力打击吸、贩毒行动,让毒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消散。

(3)利用黑板报、微信扫二维码和LED屏幕进行禁毒知识专门宣传,时刻提醒广大学生增强对毒品迫害的认识,千万不能去接触毒品。

(4)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禁毒防毒的知识,同时家长通过网络也了解了禁毒知识,并让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每人撰写禁毒征文,同时积极参与上级安排的禁毒防毒征文的撰写。

总之,我校按照教体局关于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的通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丰盛多彩、行之有效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培育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体系工程。为预防毒品侵蚀蔓延,净化学校空气,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把禁毒工作引向深入,把禁毒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以实际举动为增强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而努力奋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增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为创建“无毒校园”而努力。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禁毒教育工作总结 篇2

南安市第三实验小学位于“中国石材城”的南安市水头镇, 创办于2008年9月。学校坐拥丰富的地域资源, 汲取丰厚的历史文化,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这所年轻的学校正展现出勃勃生机。

学校创办几年来, 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泉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泉州市小学教学管理先进校、泉州市德育先进校、泉州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先进教工之家、泉州市优秀少先队大队集体、南安市文明学校、南安市平安校园、南安市诚信示范校、南安市绿色校园, 等等。

[追根溯源]

审视思索:学校建设应走向哪里?

学校建设的起点在于奠定文化的基石, 在于对学校发展的掌舵。对于一所新办校而言, “学校的办学优势有哪些?”经过多方求证、探讨、调研, 学校的教育追求逐渐柳暗花明, 以“植养文明气息, 奠基智慧人生”作为办学理念, 致力于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奠定一生做人、学习、发展的基础。围绕这个理念, “悦读经典, 植养习惯, 人文教育, 德艺双馨”成为学校追求的目标, 涵蕴着“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的信念, 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让学校充满新生的活力。

追问跟进:办学特色如何规划?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 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那么, “以人为本”的特色学校该如何进行规划?在追问的同时, 一路跟进, 力争营造一个师生身心和个性都能和谐发展的育人氛围, 倡导人文教育、优质教育, 创建一所具有文化内涵、文明气韵的“全面发展, 德艺双馨”特色精品学校的理念油然而生。

坚定信念: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九次、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希望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德艺双馨。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更应以“德艺双馨”作为学校建设的目标。

古人云:“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帅也。”唯有德艺双馨, 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行之久远。因此, 我们坚定信念, 德艺相融从浅到深, 从随意到养成, 提升真正的品质, 渗入骨髓, 直至大象无形。

艺术如光——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艺术的种子, 唤起情感共鸣, 在共鸣、感染、熏陶中开启心灵的门窗, 丰富健康的情感, 陶冶高尚的情操, 让生命更有力度和深度。

[特色思路]

走进经典、走进文化、走进艺术殿堂, 以德为先, 育德入心, 以国学精髓浸润学子, 以音乐艺术陶冶心灵, 使愉悦学习成为最终追求的目标。

在实践探索中, 以富有生命力的校本课程和艺术课程为突破口, 提出“人人懂国学、人人写好字、人人会演奏”的三会目标, 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愉悦地学习, 做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学生。

首先, 人人懂国学。

1. 国学文化绕校园。

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 突出传统文化气息, 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师生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1) 每天全校性播放古诗、《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诵读, 供师生欣赏;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站”, 专门设置“美文欣赏”、“诵读露一手”等栏目。 (2) 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中渗透国学元素。在校园内随处都可以看到经典的古诗词、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剪影等, 营造诵读氛围。

2.国学经典进课堂。我们秉承“始于喜悦, 终于智慧”的阅读观, 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诵读课, 每日早晨10分钟诵读, 每节语文课前利用两分钟时间诵读,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陶冶情操。

3.国学演绎展才华。学校经常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系列活动:有制作书签比赛、有书写经典竞赛、有诵读经典比赛……

在经典诗文诵读的探索中, 不管我们能不能把学生引进民族文化的殿堂, 但我们始终相信, 至少能背诵经典诗文的孩子明确自己是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炎黄子孙, 无论何时, 身处何方, 都不会迷失方向, 他的心中永远会有祖国和人民, 他驿动的心才会踏实安宁, 才会有一个归属感。

其次, 人人写好字。

立足课堂, 面向社会,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是时代的需求, 是发展的需要。那么, “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写一手规范的好字”就成为学校对全体师生共同的要求。

1. 说普通话。

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 占总生数近70%, 为了沟通方便, 说普通话, 是师生们最值得骄傲的。几年如一日, 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坚持使用普通话, 让村民们刮目相看。可喜的是, 他们把普通话带到了家庭, 带到了校园, 带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2.写规范字。学校不仅要教学生唱好说普通话的曲, 还教学生练好写规范字的拳。学校每天安排1节20分钟写字课, 还聘请了中国书法协会吴老师作为校外辅导员, 来校指导书法。每个学期, 在学生中开展查字典竞赛、作文展示、小小书画展、征文竞赛, 为学生动手写好规范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 人人会演奏。

1. 乐器演奏全面普及。

以竖笛和口琴为基础, 全面普及“人人会一种乐器”活动, 分低中高年段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器乐教学, 学生音乐素养提高不言而喻。

2. 特长培养因人而异。

构建活动课程, 开设了以电子琴、爵士鼓、杨琴、葫芦丝等乐器为主的十八门课程,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自主发展。学校创设平台, 实施艺术特长生培养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及音乐天赋, 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 为做个“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几年来, 学生参与南安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达200多人次。

[管理策略]

尽享活动乐趣。

回归素质教育, 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 在引领孩子参与实践活动中, 让他们尽显风采, 尽享乐趣。教师们在指导活动中提升素质, 学校在特色活动中日益鲜活。

1.开展“一体化”教育, 感受大家庭温暖。学校的外来工子女较多, 这支庞大的队伍来自五湖四海, 家庭背景和思维模式大相径庭。因此,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我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一体化教育”。学校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融为一体, 学籍合理编排管理, 平行分班, 不歧视、不孤立, 让他们享受和本地学生同样的学习待遇。结合重要纪念日、节庆日, 学校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活动, 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一样具有参与机会, 让他们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的快乐。

“亲情化服务”。针对受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影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校实施亲情化服务,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还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 建立“谈心室”、“悄悄话室”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从而创建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未成年人共享优质教育、共同进步成长的良好机制。

2.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以主题月为活动载体, 结合各节日,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感恩教育系列化, 经常化;组织毕业班的同学走进边防派出所, 体验军旅生活;组织四五年级的学生走进石井镇郑成功纪念馆, 了解郑成功的戎马一生。如此鲜明的活动, 尽显着生命的精彩, 唱响着缤纷的乐章, 描绘着七彩的人生, 孩子的身心在清新的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塑造良好形象。

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起点。为确保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效, 学校特别设立多个岗位, 要求强化对学生一日生活常规的严格指导。一是设立“文明礼仪岗”。每天在校门口执勤, 检查学生佩红领巾、校徽、仪容着装、迟到早退及行为规范。二是“文明监督岗”。每天在教学楼各层执勤, 检查学生日常行为。三是设立“环境保护岗”。专门检查督促“绿色垃圾回收站”活动, 每班设立一个垃圾回收角, 把班级中废纸、空塑料瓶等可回收的垃圾收集起来, 再送到垃圾收购站。

打开文明之窗, 我们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新世界, 感受到的是崇高的精神世界。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提升教师素养。

1.加强自身学习, 提升专业素养。学校重点开展文本阅读练内功活动。为教师免费订购教育杂志, 并定期向教师推荐优秀教育教学专著, 并设“阅读茶座”, 促进教师参与到读书活动中, 通过读书, 提升专业素养。

2. 深化课堂教学, 注重总结经验。

几年来, 学校教师撰写论文有50多篇在南安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教师参加南安市级以上论文评选等各类比赛获奖达2000多人次。

3. 抓好课题研究, 营造科研氛围。

倡导老师做科研型教师, 在研修中成长。本着“让教学研究化, 让研究教学化”的原则, 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 切实提升教师素养。几年来学校研究的国家级科学研究课题、省级习作研究课题、泉州市级语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课题均已结题。

[发展愿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南安市第三实验小学这片新生的土地上, 我们拾得文化、秉承理念;我们陶冶心智、塑造文明;我们见证发展、规划未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引领下, 学校将踏步起飞, 守住前进的方向, 奋发有为, 锁定“省文明学校”“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等目标, 在前行的道路上, 奋勇拼博!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三实验小学)

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启教育新篇 篇3

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位于崂山区文化中心,南临青岛二中,西与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毗邻。学校前身为午山小学,始建于1922年,是一所有着浓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百年老校。多年来,学校夯实习惯教育基础,推进快乐教育实施,抓实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在崂山区教育目标管理督导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

2016年6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迁入蓝岸丽舍新校区。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将传承百年精神,创新办学理念,以内涵促发展,以质量创品牌,开启教育新篇章。

文化引领,建设幸福成长的乐园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崂山实验三小以“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为办学宗旨,关注师生的发展需求,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人文化、精细化、扁平化管理体系,激发师生成长的生命自觉,努力建设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学校目前有教师38人,和谐进取、富有活力,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学校加强名优教师培养,目前拥有市区级名校长、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专业人才6人,市区级优秀教师12人,十余人在市级以上的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学校以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为孩子自主成长搭建各类平台,引领孩子在参与体验中创造、提高。近年来学校素质教育成效突出,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频频获奖,绽放光彩。

携手新基础教育,提升学校生命质感

2015年9月,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加入由叶澜老师引领的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在“成人成事”理论指导下,学校将教育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既要在“做中学”,也要在“学中做”,通过少先队、红领巾志愿者、班级快乐联盟等平台让孩子在自我管理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重心下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开展课程整合高效能的研究,既重视知识传授,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真正实现课堂的育人价值;以“培养人的生命自觉”为目的,开展校园足球世界杯、校园吉尼斯、班级合唱比赛、红歌会、棋乐无穷、童眼看世界摄影记者团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挥优势,为幸福人生打好生命的底色。

新基础教育理念激发了学校内在的活力,提升了学校的生命质感,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校园足球特色

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是崂山区体育项目传统学校、青岛市足球特色学校,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足球进校园”号召,将足球运动引入校本课程体系,引领学生畅享足球运动的快乐。编写《快乐足球》教材,开发游戏性训练项目,人人有足球,班班有球队。特色课程点燃了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形成“健康、参与、快乐”的足球特色文化。

学校发挥足球育人功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4年崂山区“体彩杯”足球赛中获得男子乙组亚军;2015年崂山区“区长杯”男子乙组第二名、男子甲组第三名、女子甲组第四名;2016年青岛市第26届“市长杯”三支队伍全部取得参赛资格,男子乙组出线,踢进青岛16强。

阅读口语一体,听说读写特色化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打造“阅读口语一体”教学特色,加强表达与阅读理解有效结合的教学研讨,并通过开展经典诗文阅读考级、每天课前演讲、构建开放书吧、举行“书香雅言”读书节系列活动等,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内化—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与表达中绽放自信的光彩。

溯本求源,传承发展。一所百年老校重新焕发出熠熠光彩,走上创新发展之路——这彰显了对教育的尊重,也诠释了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育人模式的真谛。新的时期,学校将以创新的勇气和教育者的工匠精神,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努力打造基础教育新型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实验小学创城工作总结 篇4

第三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确立了核心育人理念“爱”——“让爱传承,大爱无边,关注师生健康,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坚持用“爱”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立足长远,面向全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了育人质量。学校现为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学校在创城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提升整体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素养方面,有着非常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年,是我市创城工作的关键一年,我校作为市、区确定的文明城迎验重点准备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正确领导、悉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校承担的任务。现将工作中的几点认识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创城工作得以实效性开展的先导

思想决定行动,没有统一的认识,就不可能形成工作的合力。让每位教干、每位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创城工作的意义,明确个人在创城工作中的位置,掌握学校、个人在创城工作中的任务,是我校在创城工作起始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创城知识培训会提高教职员工的认识,为创城工作的全员性参与打下了基础。同时,学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师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与激励。

1.强化舆论宣传。学校利用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创城宣传栏、校园电子屏、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创城知识及文明小常识,引导师生了解创城、参与创城,关注个人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学校设置了文明城创建专栏,每月一期;各班黑板报也设置了创城内容。强有力的宣传达到了人人知晓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目的。

2.开展文明知识学习。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校师生进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并开展相互监督、争创文明之星的校园实践活动。学校将文明城创建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开展了“好习惯贵养成系列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其文明素养的提升,通过开展“文明礼仪讲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文明小标兵评选”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分发创城知识宣传材料。学校通过发放“创城知识问答”、“文明礼仪常识”等材料,让师生将创城知识带入家庭,影响他人,服务社会。

二、健全组织机构是创城工作得以实效性开展的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任务部署、进展调度、过程监督、奖惩兑现。领导小组的成立提高了工作的力度,促进了创城工作的有序开展。在领导小组之下,我们成立了工作小组,由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安全办、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教务处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各处室分工协作,加强了创城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的有机衔接,保证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三、理顺工作程序是创城工作得以实效性开展的关键 文明城创建内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工作难度较大。使工作有序开展,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保证每项工作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我们深深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理顺工作思路,制定出科学的工作程序当作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1.明晰创建标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手册》是学校创城准备的重要依据,市创城办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列出了学校需要准备的部分,但测评手册是为验收设计的,对于需要提供的材料要求不是十分细致,特别是档案的要求更是如此,提供哪些最有力的佐证材料证明学校开展的工作是工作的起始,也只有将这一问题明确,才能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因此,我们组织了工作小组的同志们,对照《测评手册》的要求,一条条学习测评指标,结合学校平时开展的工作,确定了每一项的准备思路,制定了完备的准备方案,为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任务分解。文明城创建要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是相一致的,因此,在任务分解环节,我们注重细化,结合各处室、个人的日常工作分工,将创城任务分解到个人,每项大的任务都有牵头教干,如:档案准备由一名教导主任负责,少年宫由一位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负责,问卷调查由一位政教副主任负责,实地考察部分的准备也分工到各处室责任到个人。任务的分解保证了整体工作的协调推动,也促进了创城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的有机融合。档案准备也是如此,按B级指标进行分工,每一A级指标又有具体的责任人负责整个指标内B级指标的审核、完善、成卷。详细的分工保证了工作的扎实推进也避免了工作中空白点的出现。

3.规范档案建设流程。档案准备是创城工作准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工作量比较大的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工作流程的建立,保证了工作的质量。

(1)收集材料。各责任者根据各自的分工,对照要求及学校的准备方案,从平时的工作档案中抽取佐证材料,这一过程要求内容要充实,要尽可能地扩展。

(2)甄选材料。对先期收集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甄选,剔除价值不高的材料。(3)补充完善。对甄选出需要完善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4)整理成册。根据档案建设要求将材料按顺序整理成册。

(5)制作卷宗。对整理册的档案材料进行进一步地补充完善后,制作目录及封面按要求装订成卷。

四、整合资源、突出亮点是创城工作取得实效的着力点 创城工作面比较广,在全面做好准备的同时,也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从而提升工作准备的水平。我校承担着少年宫的验收任务,按照验收标准,少年宫建设只需要三、四个班的规模就可以,我们在准备的时候坚持以实用为出发点,将现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天一楼建设成艺术楼,将音、美教室集中起来,做到一室两用,既满足了平时教学的需要,也便于活动的开展。同时,我们扩大了乒乓球特色班的规模,成立了乒乓球俱乐部;我们充分挖掘、整合校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打造成一个立体的育人课堂。资源的有机整合提升了工作的品位,打造了迎检精品项,促进了迎检水平的整体提升。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禁毒教育工作总结 篇5

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政教处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和临沂市德育工作基本要求。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参加临沂市第二届文知星少儿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学校获临沂市优秀组织奖,高庆霞、张丽丽两位老师获市级指导教师奖,同时高庆霞老师还获得了省级绘画类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史梓廷等五位同学获市级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三人获三等奖。在第六届少儿文化艺术节中有一人获省级绘画类一等奖,三人获省级绘画类三等奖,一人获优秀奖。本学期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建设优良德育队伍

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繁重,但是也是学校管理的着力点。班主任是否合格,是否优秀,直接关系到他所带领的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学习,关系到优良班风的形成。

1.完善了班主任考核制度,主要包括班风班貌、学生管理、安全卫生、德育活动等。

2.举行班主任论坛,利用论坛的形式促进班级之间更有效开展交流经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分享班主任管理的成功做法。

3.利用班主任会和个别谈话沟通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师们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需要,努力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引导班主任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层次。

二、规范常规管理,完善评价机制。

落实常规检查是促进学校和谐优美环境的创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的保障条件,在检查方面要科学合理,公正公平,既体现制度约束,又体现人性化管理。

1.卫生方面,政教处采用轮班检查、学生检查和集中检查的方法,每天进行抽查,对班级教室卫生和班级卫生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然后根据得分情况进行考核,增强了卫生检查的效力。另外,不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对班级物品布置,教室墙壁,走廊卫生进行检查并打分,并统一纳入卫生考核体系,有效的提高了卫生检查的督促作用。

2.纪律方面,从学生进入校园,到放学路队,从大课间到上下楼梯,红领巾监督岗都进行纪律、卫生和红领巾佩戴管理,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检查扣分,记入班级量化。

三、强化养成教育,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本学期举行了大队委选举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大中小队干部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政教处、少先队,利用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少先队员的监督检查作用,对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实时检查,检查的内容涉及两操、课间活动、仪表仪容、路队纪律、校园文明、违规违纪等情况。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打分评价,一天一汇总,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的方法,对各班检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计入班级综合评价中,做为评价优秀班集体的一个依据。

2.通过班主任老师的日常管理,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融入到班级的整体管理当

中去。

3.开展“告别陋习,握手文明”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发放了家长调查问卷,让家长参与学生陋习的调查,引起家长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视。向学生发放了校园十大陋习调查问卷,让学生们自主地调查、发现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号召全校同学践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不文明现象说“不”,从自己做起,以文明之行,争文明标兵,创文明集体。并确定了学校的十大陋习,倡导学生在群体间开展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为了巩固活动成果举行了“向陋习告别,与文明握手”文艺展演活动,以分年级的形式进行观看,通过这种家校联手的教育和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告别陋习的重要性。

四、重视安全教育,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四勤”即:勤想安全措施,勤举安全案例,勤查重点部位,勤除安全隐患。

(一)继续落实好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好“一岗双责”的要求,有效运作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提高了责任意识。健全学校校舍安全自查、排查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学生放学进校路队值班制、上下楼梯、入厕检查制度,加强课间秩序的管理,形成有效的安全检查、反馈、整改制度,真正做到了安全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安全教育。一是通过分年级集体备课的形式,初步建立起了法制、安全备课资料库,加强对安全课程和安全班队会的指导与监控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二是学期中,分年级举行了法制与安全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交警队指挥中心,邀请交警队到学校举办讲座等,强化了学生的法规意识。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品德问题、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进行了个案跟踪研究并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四是举行多种形式的逃生疏散演练,每月举行一次逃生疏散演练活动,提高了灾害来临时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五是推广写安全周记,让班主任学生养成写安全周记的习惯,把一周中发生的所见、所闻、所想进行每周一反思的形式,让安全意识在扎根在师生心中。六是确保学生的上下楼梯安全,将非班主任安排到每一个楼层,监督学生的上下楼梯安全。将班子成员和非搭班教师进行分工,进行每天的大门口值班,要求提前在学生入校前30分钟,不仅管理学生的入校纪律,而且监督学校门口学生的安全。

五、德育教育丰富多彩,主题教育呈现序列化。活动是儿童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活动中,孩子的天性得到完全的舒张,人性得到自然的归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活动给予孩子道德的实践,促进孩子德性的成长,让孩子作为真正大写的“人”全面和谐地发展,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学校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每周一个主题,从文明礼仪到感恩教育;从爱护公物到文明护绿;从安全教育到预防踩踏;从法制教育到爱国守法,通过这些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文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2.举行了“感念师恩”主题教育。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尊师重师,感恩老师的情感,让感恩教师的脉脉温情在校园内涌动。开展中秋节“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3.开展“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活动,学习总书记提出的16字要求。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并知晓其内含。激发少先队员积极参与“争当美德小达人”雏鹰争章实践活动。举行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活动,全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了网上签名活动。

4.举办“祖国在我心中”书画展。活动展出了学生的国画、儿童画、蜡笔画、剪纸、毛笔书法等优秀作品,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书画兴趣,展示了我校学生昂扬向上的活力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5.联合体育教研组,举行了路队比赛、队列操校本操比赛、举行了首届秋季运动会、开发了校本操“小苹果”,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强健学生体魄的目的。6.以评价激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让孩子在激励中长大,得不到赞扬的人生是灰色的。我校一直以来坚持班级小明星评比活动,每月以展示,把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并制作“明星卡”进行张贴,宣传正能量,带动学生向善向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7.童声广播站。分校园直通车、校园七彩树、欢乐跳跳豆、健康快车以及音乐时空。每周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广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普及法律教育,普法教育进校园。

为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使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政教处、少先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本学期组织学生到交警大队监控中心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聘请交通普法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然后,把培训录像上传到学校群,再进行班级二次培训。学校还利用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手抄报、安全警句征集、安全绘画、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法制与安全警示教育》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学法、知法、守法。

邀请检察院领导到我校举行送法进校园活动。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团县委刘涛副书记、检察院刘娜检察官一行三人走进我校,为师生送上了一场精彩的“送法律进校园”报告,400余名师生聆听了法制报告。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学生互动等方式,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接受法律的约束,违法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犯错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做一个品德优秀的学生。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禁毒教育工作总结 篇6

—第三实验小学创建“红十字模范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第三实验小学

关注生命 奉献爱心 创造幸福

——第三实验小学创建“红十字模范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第三实验小学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办公楼7幢。现有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43名,专任教师112名。学校确立了核心育人理念“爱”——“让爱传承,大爱无边。关注师生健康,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坚持用“爱”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紧紧围绕 “一体两翼”发展模式,立足长远,面向全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了育人质量。学校现为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等。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切实保证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积极参与省市教育系统开展的“红十字模范学校”创建活动,把红十字会工作作为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内部管理,扎实开展活动,将创建活动分解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中,保证了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地进行。学校现有师生红十字会会员达2255名,师生员工入会率100%。创建活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就我校创建红十字会模范学校工作情况做如下简要汇报:

一、健全机构,提高认识,为创建活动打下牢固基础

1、为保障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红十字模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方案的制定及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学校把“红十字模范学校”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在人、财、物、活动时间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红十字会办公场所、规章制度、活动经费等问题,确保了我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正常运转,有力促进了我校创建“红十字模范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扎实开展。

2、建立“红十字会理事会”。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建立健全“红十字会理事会”,校长亲自担任会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担任理事成员。确保了红十字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红十字理事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各阶段工作重点,部署检查红十字会工作开

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组建成立了教工分会和学生分会,学生分会以级部为单位成立了红十字小组,并均设有办公室、宣传组、工作组等,职能完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扎实有效开展红十字特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以创建“红十字模范学校”为契机,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先后制定了《红十字会会员入会制度》、《红十字会培训制度》、《红十字会优秀会员评选表彰制度》、《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制度》、《红十字会活动制度》、《红十字会宣传制度》和《红十字会档案管理制度》等;制订学校红十字工作计划;规范建档,不断推进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4、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红十字模范学校”创建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次召开会议,组织教干教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红十字会法》,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提高学校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的工作水平,确实让师生感到参与红十字活动的过程就是净化心灵、感受温暖、传递友爱、奉献爱心的过程,投身其中,会享受到奉献后的欣慰与幸福。为此,学校把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有特色的红十字活动,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寓丰富多彩的红十字活动于学校整体育人的大氛围中,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创建和谐健康的学校文化。将“红十字模范学校”创建工作与学校建设有机融合,在师生100%加入红十字会组织的前提下,不断归纳总结、挖掘运用红十字精神与原则中的深刻内涵,做到与培养学生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每次活动,发挥感染激励作用,使学生以“接纳差异为荣”、“关爱生命为荣”、“帮助他人为荣”、“服务社会为荣”,从亲身经历到社会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公民意识、健康意识、社会意识。

二、弘扬精神,强化意识,丰富红十字特色活动

红十字贯彻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十六字方针与学校教育提倡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广大红十字青少年既是红十字

队伍的后备力量,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有助于在学生中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有助于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培养青少年一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广泛传播红十字运动知识。通过广播、板报、讲座、班会、图片展、问卷调查、文艺活动以及参加各种竞赛等形式广泛传播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开辟“红十字会”广播专栏、开展小学生红十字知识网络竞赛、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知识竞赛等,加深了同学们对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了解并内化为实际行动,营造了校园互助奉献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2、为更好地弘扬红十字精神,强化“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意识,创设健康和谐校园,学校提倡:微笑进校园,爱撒师生间;晨会一宣誓,课前一首歌;阳光大课间,激情满校园;午间好心情,快乐伴我行。每天的“阳光体育运动”安排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分“自由运动”、“趣味游戏”、“列队漫跑”和“韵律操”、“自编操”五个环节,伴随悠扬欢快的音乐,师生共同挥洒蓬勃活力,放飞美好理想。学校还经常组织师生同场竞技的田径运动会和多种多样的单项体育比赛,扩大师生参与面,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师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学校将乒乓球作为校球在师生中进行普及和推广,成立了星河乒乓球俱乐部,聘请校外著名乒乓球教练到校指导,极大提高了我校乒乓球运动的水平,连年在市区级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也为高一级专业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3、开展红十字主题教育。学校结合各种纪念日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5.12”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06周年、纪念国际人道法颁布60周年等系列教育活动等,有效吸引了更多学生参与到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中。

4、开展卫生救护培训。学校每年制订卫生救护培训计划,对会员进行四项技术和心肺复苏训练,使师生会员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红十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5、开展红十字“祝您健康”查体活动。学校定期、定点为师生进行健康查体,开展“祝您健康”血压测量和咨询,发放《血压记录卡》以便日后跟踪。此活动既为师生健康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又巩固和提高了师生对红十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拓展了师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关爱社会,服务大众”的精神风貌。

6、开展红十字救助行动。配合学校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学校又成立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坚持利用周末深入社区、农村、老人福利院等地方开展敬老助残、扶危济困等活动。仅为“5·12”汶川地震灾区就捐款四万余元,每年都组织教职工会员进行“慈心一日捐”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及服务对象的高度赞扬。

三、发挥教育优势,开展教育活动,促进红十字工作可持续发展 我们经过学习和实践统一认识到:红十字工作是一笔良好的教育资源,红十字会的性质、使命、精神及红十字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深刻的教科书,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能教育青少年尊重生命、珍爱健康、帮助弱势、维护和平、追求进步,这种引导和教育与学校德育中基础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红十字精神、宗旨的理解和内化过程,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过程。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把红十字会工作与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凸显红十字活动特点,使红十字工作多了一分主动,多了一份快乐,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多了一片舞台,多了一份收获。

1、教会关怀,在孩子心里播下爱的种子

孩子的世界单纯而广阔,独生子女的生活自尊并唯我,学会关爱他人是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红十字会与德育、少先队组织一起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知识;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充分利用“3·5”学雷锋、“6·1”儿童节、“5·8”红十字日、“9.9”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我们从关爱身边的身体有困难学生做起,进行助人为乐教育;从关爱身边的贫困学生做起,传递真诚的帮助;从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学会感恩;从关心社区养老院的老人做起,建立活动基地,传递真情;从社会上需要关注的地方入手,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生命价值。为贫困地区捐书、为干旱灾区捐款、和山区学生手拉手活等活动无不渗透着博爱的教育,闪烁着人道德光芒,凝聚着奉献的心意,时时体现“在困难的时候,红十字会员会伸出援助之手送来温暖”,在为受灾地区、贫困地区的捐款、捐物活动中,积极宣传、讲清意义、发出倡议,使每次的捐款、捐物活动,在会员心灵上都播下爱的种子,体现人间真情,体验大家庭的温暖。让“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红十字会每年在“六一”儿童都要为一些生活困难的学生赠送学习用具等,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学生,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歧视他们,而是处处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处处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每年重阳节,我校红十字会都组织师生会员到敬老院看望慰问那里的老人,给老人带去精彩的节目,送去水果,还力所能及地为老人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会员们从老人们开心的笑容和诚挚的感谢中感受到了光荣与快乐。

每年春节学校都组织会员代表上门慰问离退休教师,并送去一定数量的慰问金和慰问品,让他们也感受到红十字会带给他们的爱。还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人道主义教育,组织义务献血活动以及“捐献一日工资”活动,尽到了红十字会员的一份义务。

2、教会自护,让孩子掌握服务他人的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护自救技能是学校红十字会的一项基本职能。学校每年都邀请专家到校举办急救、卫生等知识讲座、培训。每位教师都要完成培训学习任务。一方面是让红十字会会员真正掌握救护技能,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发挥救助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培训,增强会员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责任感,从情感意识上明白自己作为红十字会会

员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把红十字精神和宗旨内化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方面的意义应该是更重要、更深远的。教师将自救自护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举办假期自救自护夏令营活动,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的溺水救护、包扎、外伤处理等技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帮助他人的基本能力。半数以上同学已参加夏令营活动,并掌握了相关的技能。

3、教会珍视生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的健康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影响他们一生的生活质量。在学习活动中学校努力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自觉抵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

学校倡导并引导全体教干教师树立“珍爱生命、健康为首”的工作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关怀学生的心智成长,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开朗地学习、生活。在师生中树立并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及生命质量。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媒介,向师生宣传“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知识,提高师生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师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红十字会重视学生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重视平时的安全演练、疏散演练,针对校内外易发事故类型,经常通过结合班会、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对学生开展“防震、防火、防电、防溺水、防车祸、防中毒、防拐骗、防盗窃、防传染病、防运动伤害”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并制定了各种预案,利用大课间的时间使疏散演练和交通安全演练制度化、常态化,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逃生技能,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红十字模范学校”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实效,但我们深知建设“红十字模范学校”的工作还属刚刚起步,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勤于创新,关注学生生命质量,围绕“学生健康发展”开展工作,加强学校红十字青

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2013 篇7

第一学期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学期悄然而逝,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告一段落。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校在市语委办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以迎接“安徽省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和创建“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为契机,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我校“语言文字省级示范校”的引领作用,认真贯彻和落实了各级下达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有关法律和工作要求,并以素质教育为载体,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及考评、考核等各个环节,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本学期,我们着重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学校工作:

(一)定期召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结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讨论安排下一阶段各项语言文字工作,使各项语言文字工作能够得到扎实有序的进行。

(二)在学科教学和学校一切集体活动中,要求师生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谈必须使用普通话。

(三)学校校牌及其它标牌、宣传栏、黑板报等要严格遵循文字的规范,不使用不规范汉字。

(四)加强教师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培训。本学期,我们利用周一例会时间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普通话知识讲座,同时各教研组也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有关推普方面的学习与研讨。我校教师的推普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间,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动员,努力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调动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积极性。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和运用能力,打造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教育氛围,活动如下:

(一)教师活动:

1.要求每位教师只要进到校园,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间与老师和学生及家长交流时必须使用普通话,并把是否使用普通话做为评优课和年终考核的标准之一。2.给每位老师发一块小黑板、一本字帖,要求老师们每天进行练字,并在办公室门前展示,同时各年级组老师所写黑板字每周轮流在学校大门内侧展示。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全体老师书写规范汉字的水平,同时吸引了学生及家长驻足欣赏,大大激发了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激起了学生朗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3.要求每位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计划、书写教案、作业批改、书写学生评语、填写学生成绩册等资料时,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得写简化字。学校在学期开学初、中、末检查时,其中一条就是看是否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4.在本学期进行的各种教学比赛中,都把是否使用普通话、规范字作为重要的评比要素。特别是在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竞赛中,我们对参赛教师从朗读、教案书写、课堂教学和粉笔字书写等四个方面进行评比,使普通话和规范字书写成为考察参赛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全体教师练说普通话、练习规范字的积极性。

5.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安徽省规范汉字书写能力测评。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本来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参加测评,其他学科老师自愿报名,而我校老师参与测评的热情很高,全体教师都报了名。报名后,老师们练习规范汉字的积极性更高了,都见缝插针的向身边书法水平较高的老师请教。

(二)学生活动:

1.将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要求纳入学生值周活动之中,要求值周学生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

2.利用国旗下讲话和校广播站进行了大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调动起了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积极性。

3.在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主要有:

(1)“中华诵•经典诵读”展示(六年级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2)学生演讲比赛

(3)学生毛笔书法现场展示

(4)各班出了一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黑板报

(5)三至六年级学生出了一期语言文字规范化手抄报 4.本学期,我校各班都开展了一次语言文字规范化主题队会或知识讲座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认识,在学生中进一步掀起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情。5.在市语委办的统一安排下,本学期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啄木鸟”行动活动(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在活动前,我们先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了动员工作;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甚至连过往的机动车上出现的不规范汉字也被他们及时发现并认真记录下来。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地方,他们总是主动向带队老师请教。这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感到收获很大,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写规范汉字的意识。

6.以全市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为契机,组织全校学生积极练习规范汉字。经过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加上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我校选送的学生软、硬笔作品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此我校荣获了优秀组织奖。

7.组织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并从中选出两名学生参加了全市小学生演讲比赛。经过老师的认真指导和学生的刻苦训练,他们一人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的好成绩,他们的指导老师也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奖。一学期来,我们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既是我们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今后,我们还将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师生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表达水平,为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整体办学水平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三实验小学读书节活动方案1 篇8

——第三实验小学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启动校园读书节活动,旨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 书;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活动目的: 1.以读书活动为契机,引导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节活动,开展一次全校性读书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

3.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领悟读书的真谛,真正使全校师生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

二、活动时间:2011年4月——5月份

三、活动主题:让读书成为习惯,使书香充满校园。

四、活动口号

1.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2.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3.博览群书一生充实,多读好书终身有益!4.让读书成为习惯,使书香充满校园。

五、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六、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做好环境布置:利用校园LED屏做好宣传,营造氛围。(总务处负责)、利用班级文化墙张贴学生的读书作品以及好书推荐等。各班设立一个专题性阅读学习园地,汇集学生读书所得。类似“诵读园” “我的推荐”这样的栏目,设置在中队角栏目。

2.启动仪式(时间4月7日上午9:00):

(1)校长讲话。

(2)学生代表倡议。

3、利用学校校园广播站,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

一、班级活动

1.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发动每位学生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并借助此活动,丰富班级图书角。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书,在读书节期间,带到班级,由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2.3.制作一份书签

各班自行组织学生进行小书签制作比赛。指导学生把优美名言,格言警句等制作成漂亮的书签,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并推荐部分优秀书签(每班3份)在3月17日之前由段长收齐交美术组,由美术组制作展板统一进行展示。(美术组负责评选,一到四年级每年段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五六年级每年段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3月21日前把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分别拍照,注意作品的署名清楚,发给。)

4.写一篇读后感 五、六年段的学生根据自己所看书本所得,写一篇读后感,由语文组各组长收齐交给语文教研组长,截止日期3月31日。每班限送3篇。(由语文老师负责,年段交换评出三四年级各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五六年级各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获奖的作品需打印稿加上老师的评语,4月5日发给备课组长,组长再发给教研组长。)

5.办一份读书手抄报

要求三至六年学生积极参加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统一A4卡纸)比赛,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读书活动,选择切合主题、短小精悍的文 章,可介绍读书格言,摘抄名篇名歌,抒发读书感受等,配以恰当的图画、色彩等,设计要富有创意。语文老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每班推荐5幅手抄报作品参加学校展评。(3月24---27日交美术组,美术组负责评选出三四年级各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五六年级各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 31日前把一二等奖的作品分别进行拍照,发送给琳敏。)

学校活动:

1.举办“好书共享”活动。

时间:3月13日。

地点:操场。

活动方式:

(1)每个同学把自己不看的书(必须六成新,没有破损,没有污迹,60页码以上,不足页码两本当一本)交给班级图书管理员,一本书换取一张“好书共享”券;每班指定几个换书员,第二节班队课每班搬四张桌子到操场,在操场摆摊设点;换书者持“好书共享”券可到任意换书点换书。活动负责人:

(2)划分各年级各班场地(可以一年段一列): 林国友;

(3)印制“好书共享”券(3000张左右):陈彬;(4)收集学生的书以及班级的相应工作:各班班主任;

(5)拍照:郑娜琼,胡晓薇,照片每人精选10张发给;5.安全负责: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以及各年级段长和各班2 班主任。

(6)写报道稿。

2.活动七:开展一至六年级的阅读能力竞赛活动。3.举行——“品味经典,放飞心灵!”系列活动

一二年级:讲故事。三年级:美文诵读。四年级:课本剧 五年级:故事吟诵 六年级:好书推荐

4.“读书小明星”评比活动和“藏书小博士”评比活动。

开展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的评比,学期结束将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评选出书香班级,不光要看学生读书的多少,还要看班级学生参与度的多少。学校将对读书小博士进行奖励,同时在橱窗内设立读书小博士展台,展示读书小博士的优秀事迹。(由班主任、教导处落实)

“藏书小博士”评比标准:要达到4个有: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有书房或书柜、书架;有书桌、台灯等);有一定的藏书数量(有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50册以上,每年购买新书不少于5册,至少订有一种报刊杂志);有明确的读书计划(家长和孩子能共同拟订读书计划,按计划读书。家长能教育并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亲子共读”每周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或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评比办法:语文老师组织全班根据学生申报和学生实际进行评选,各班评选出“读书小明星” 3名。“藏书小博士”2名,“藏书小博士”评选时,需配有学生书房读书照一张和藏书情况文字稿一份。各班辅导员通过调查学生阅读量,家庭藏书量及典型事例,各班选拔推荐3名学生上报学校,并进行演讲竞选。

6.古诗配画活动

(1)活动时间:4月1日—4月10日。

(2)参赛对象:3—6年级学生,各班班主任自行筛选择优报送5份作品至学校。

(3)活动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4)具体活动方案负责人:黄达妮

七、活动要求:

1、学校将做好宣传工作,开辟专栏,及时报道信息,让读书月活动实践起来。

2、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班主任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3、每个班级要制订相应的读书活动计划,课外活动时除了听广播,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外,一律用来阅读,并鼓励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充分利用闲散时间,如:中午午休时间,教师安排小助手组织20—30分钟的阅读;在双休日、节假日推荐学生阅读一定量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让更多学生在集体力量的召唤下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4、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班要在学校读书月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各类班级读书活动。语文老师可做好对学生摘抄、记日记、写随笔的检查指导,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师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是我们永远的追求。附2“读书小博士”评比

学校定期举行对读书小博士进行奖励,奖品主要有钢笔、课外书籍等。这项活动的实行办法是先由班主任对读过书的同学进行检验,证实学生确实读过后,就发给学生一张“小书迷成长足迹”卡片,上面先由学生写出所读书的主要内容和感受(低年级可以是佳句摘抄),然后由班主任签字。小书迷成长足迹卡片内容如下:

小书迷成长足迹

同学:

祝贺你读了《 》

热爱书吧—— 这是知识的源泉!

——高尔基

主要内容或感受:

班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生每读完五本书,得到了五张这样的“小书迷成长足迹”卡,就可以到学校教导处领取一张“读书小硕士”卡,当然还要经过教导处主任的抽检,确认学生真正读了书后才发给他这张“读书小硕士”卡,并把学生所读的书目记录在案,了防止学生重复领卡。读书小硕士卡如下:

同学:

祝贺你读了《 》、《 》等五本书。荣获 读书小硕士称号 希望你继续努力。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教导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当学生拿到了三张“读书小硕士”卡,就可以到校长室经校长检查确认,发给学生“读书小博士”卡,这样学生就获得了“读书小博士”的称号。读书小博士卡如下:

同学:

祝贺你读了《 》、《 》等十五本书。荣获读书小博士称号,希望你继续努力。

世界上最宝贵的珍宝是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是来自书籍。——古希腊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禁毒教育工作总结 篇9

李沛智

李沛智同学是我校四一班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勤俭自强、明礼诚信、讲究卫生、热爱劳动、团结友善,是老师和学生眼中的文明典范。

李沛智同学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从小爱读书,特别喜欢读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从我们中华民族那些优秀人物的事迹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在学习中,他不怕困难,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虚心好问是他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他不断发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成绩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成绩面前,他从不骄傲,他认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只有须不断努力,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

李沛智同学是个人人称赞的文明学生,平时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时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同学交往注意文明礼貌,豁达开朗,宽容和善;在班级中不乱扔纸片,看到不文明现象能主动制止,同时还能经常提醒学生注意文明行为,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楷模;与同学们相处得也很融洽,不论是谁有困难,他总是挺身而出;在同学们有矛盾时好言相劝。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威信,就连班里那些调皮

捣蛋的同学对他也心服口服。在校园里,爱护学校的各种设施,节约

水电,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努力为创设美好的校园环境作贡献。

老师总喜欢请他帮忙,他总是认真地去办每件事,是老师的得力

小助手。午饭后,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拖地板,排课桌,哪怕不是

他的值日时间,也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上学期,有一次,班级里

发3D电影的优惠券,发到最后,少了一份,他就主动要求把他的一

份让给别人,让老师和同学都非常感动!

他作为学生干部,总是以身作则,秉公办事。在校园值勤时,遇

到不文明的行为,他总是好言相劝,摆事实、讲道理,直到个别不文

明的学生改正错误以后才肯罢休。有一次,一个同学随口吐了一口痰,李沛智同学上前制止,但那位学生执意争辩,他什么也没说,从口袋

里掏出卫生纸俯身檫干净地上的痰迹,那位同学见状羞得满脸通红,诚恳地承认了错误。

他衣着朴素,勤俭节约,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无论是在家里还是

学校或其它公共场所,见到有水龙头还在滴水,他都主动上前去把龙

头关掉;在学校组织的向灾区捐款的活动中,他总是捐得最多,而这

些都是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小小年纪的他,由于父母工作忙,家里的拖地、洗碗、倒垃圾的活,他在学习之余总是主动去干;在学校,每次大扫除,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有时同学们都劝他,他却呵

呵一笑:“没事,多干活能减肥,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胡总书记在“八荣八

耻”里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而这一点在李沛智身上表现得尤为

突出。有一次他拿了20元钱去买油画棒,商店里的阿姨把20元钱往

钱盒里一放,就按实付50元给他找钱,结果多找给他30元钱,他发

现后全都如数退还,事后有的同学笑他傻,他却说:人只有从小就说

到做到,实事求是,长大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

大家听了,无不交口称赞。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不仅要做校园的文明学生,更应做社会的文明小公民。在三门峡市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中,李沛智同学不仅自

己见到杂物随手捡起,还自发地组织一个小组,利用星期天、节假日

到市中心捡垃圾、擦小广告、帮小孩和老人过马路„„街上的叔叔阿

姨看到后,都禁不住的夸奖他们,并询问他们的学校、姓名,而他们

却说:“我们是少先队员。”便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中。

这就是李沛智同学。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十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禁毒教育工作总结 篇10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我校课程建设和国家课程实施水平,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现状,特制定《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提高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丰富的课程营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审议及评价制度,形成专业化的课程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

二、我校课程体系

我校课程建设从两方面来实施,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我校课程体系中,将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必修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等学习领域实践活动 ;选修课程又分为限定选修课程(主要指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主要指社团活动类课程)。附图表如下:

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原因分析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教师、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文化脱节;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素养脱节,容易与教学资源、学科发展脱节;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面向中等学生)要求,容易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脱节。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内涵

国家课校本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它是指在参照国家所提出的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教学情境,特别是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需求,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校自身传统及当前校园文化等,所做出的创造性实践。它包括三个要素: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系统整合,师本课程的创生。其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运用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它是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建构,必须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落实。

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是简单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包括学校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空间内的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的完全自主的特色课程开发,同时也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指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五、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法途径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指导思想是,在国家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校本化研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和二度开发,首先需要调适,其次需要创新。

(一)国家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调适的课程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适应性,这是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要方式。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调适:

1、教学目标的调适——延伸和细化:教学目标的延伸是指适当提高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细化是将课程标准分解到年级甚至学期,结合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教材中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分解成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可以通过“研课标,说教材”活动来实现。

2、教学内容的调适——补充与调整:新课程要求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仅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非唯一),需要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所以,教学内容的调适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核心环节,具体包括简单内容的合并、部分内容的改编、学科内部有密切关联的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与先后顺序的调整。立足现行国家教材,吸纳多种版本教材的长处,收集报刊书籍、网络、地方文化等与教材有联系的内容,作为对课程资源的补充。

3、教学方法的调适——多元与更新:调适教学内容必然带来教法的更新与变化,使之符合内容与学生实际,所以各学科既要选择适应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不断优化创新。我校运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教堂”变为“学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4、教学评价的调适——优化与开发:在评价内容上要对学生进行多维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法上要多样化,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进行分层评价,让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评价主体上实行教师、学生、小组、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将口试与笔试结合,并不断优化。

5、教学策略的调适——规范与优化:精细化的实施教学常规环节,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强化前置性预习,强化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突出个性化教案。加强校本研究,实现研、训合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水平。落实学习规范,重视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

(二)国家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创新是指学校从国家课程中拿出部分内容和课时,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学科课程主题单元,它是在现有的国家课程框架内,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实际,创造性地开发相关课程内容或课程单元。如语文课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语文课程将针对本校学生语文阅读与习作能力弱的实际,开设拓展型阅读与习作课程,主要是对教材文本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教材单元的主题、文本的主题挖掘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推荐课外大量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延伸型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重视书写,开设书法课程,突出朗读,开设朗诵课程。这些拓展型的学科校本课程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必须写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方法等。

六、我校各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点

语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校本化实施方案》、《书法课程实施方案》、《以声传情,以情感人——语文经典诵读教程方案》、《亲近文本,润泽生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情境问题数学化>实施方案》、《<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英语:《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品德:《小学品德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科学:《小学科学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音乐:《小学音乐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体育:《小学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美术:《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七、措施保障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项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组 长:张德峰

副组长:王效国 刘德勇

成 员:高德水 陈 凯 侯晓菲 刘庆伦 张 军

2、培训教师,更新观念

通过参加省远程培训、县全员培训、校本研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课程观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3、加强管理,注重考核

建立完善课程实施与开发管理制度,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定期评估课程实施情况,并把评估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体系。

附各学科实施方案: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 语文阅读校本化的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依据本地区、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而进行的语文教育与教学。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并结合我校师生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语文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的依据和原则

从宏观上讲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以它为纲,以它为标。但国标毕竟是个纲领性的文件,我们在具体落实课标的各项要求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它进行细化和调整,以便教师操作。如:“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的“阶段目标”小学段只分了三个学段,目标要求相对比较笼统。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把国标中的低、中、高各学段的目标要求分解到具体的年级段,使教师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便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深浅。

二、语文教材校本化的实施

就语文教材本身而言,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同志说:“(语文)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课程资源的有限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校本化的实施,主要包括对教材进行诸如补充、拓展、重组等适当性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的加工,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的形成。

1.补充教材,增加新鲜内容。以往,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仅限于教科书。而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不仅面窄,而且存在陈旧和缺少弹性等问题。课标提出,课程内容要“新”,“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我校的语文教学,在充分运用好教材的同时,又为学生补充了“新”的阅读内容。一是学校图书室的图书。二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的阅读材料。三是学生的优秀的习作。四是各种媒体上的文章。如:可以从报刊、杂志、网络上中借鉴一些好的文章,经过加工,为我所用。这些文章具有很强及时性,对教材的滞后性作了极好的补充。

2、拓展教材,丰富精神体验。语文教学要根植于课本,而又不能囿于课本;立足于课堂,而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方式拓展教材,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1)围绕作者拓展教材。我们可以将一作者的多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异同点和作者作品风格。如《爬山虎》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其作者都是叶圣陶。《爬山虎》讲得是做人的道理;《记金华的双龙洞》则是一篇游记,让学生感受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在学完这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等文章,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受到启迪的同时也在享受着作者的的智慧。

(2)围绕同主题拓展教材。如人教版一年级到六年级,写景状物的文章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观潮》等。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都是借景抒情。在教学五年级《彩色的非洲》时,我们可以再次温习以前学过的有关的的课文,课后在补充一些写花的短文,让学生感悟同样是写景,不同的作者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3、整合教材,提高学习效率。所谓“整合教材”就是依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内容内在的联系,对教材进行重组。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课文的教学与特定时期的教育存在错位现象:没到教师节时却碰到了《孔子拜师》,到了国庆节,热爱祖国的文章却又不在本单元或本册教材中,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适宜的时候上适宜的课文。调整教学时段的总体思路是: 三月(植树节、环保教育):景物篇。四月(清明节,革命烈士教育)英雄人物故事。

五月(劳动节,热爱劳动教育)好人好事,如为人民服务的故事等。六月(童节,关注儿童)儿童的故事。九月(教师节,尊敬教师)老师的故事。十月(国庆节,爱国教育)领袖的故事。

十一月十二月(良好意志品德教育)哲理故事,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

通过这种整合,既有利于学生结合时令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教师因时开展活动,更好地教育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 《写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写字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之一,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重视并担负起对学生写字能力培养的任务。

2、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写字能力培养也要在学生的写字实践中达成。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书法学习的特点来开发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写字》的开展,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书法的文化,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按正确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的习惯。掌握写硬笔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规范、快捷地书写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字,做到横平竖直、结构合理。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意志坚强,陶冶学生美好情操。

4、营造书法艺术良好环境,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三、课程分目标

1、一年级:认识田字格,练习用铅笔写字,执笔法及坐姿正确,掌握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同时选择规范的范本,进行描红练习,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二年级: 续用铅笔写字。保持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坐姿,掌握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常见字的写法,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间架结构,行款格式整齐规范,平时以描红为主,临摹练习为辅,在反复的模仿中加深印象,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美观地写出汉字,培养练字兴趣和毅力。

3、三年级:练习用钢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并练习用毛笔写字,要求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学会运用毛笔练习基本笔画,书写简单的独体字,常用偏旁和含有这些偏旁的合体字,点画要描得圆满、规范,一笔到位,字要描写得端正,整洁,懂得笔、墨、纸、砚的使用保管知识,了解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知道写好毛笔字的意义,激发写字兴趣。

4、四年级: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钢笔,保持正确的书写,掌握各种笔画和的写法,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懂得钢笔的使用技巧和保管知识,掌握毛笔的执笔、动笔方法,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掌握常见字的书写要领,继续激发练字兴趣和毅力。

5、五年级:继续练习用田字格或方格进行钢笔书写,掌握基本写法,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习用横条格书写毛笔字,力求字体端正,分布匀称,字距适当,有一定的速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始用临贴,学会读贴,临贴,做到“眼中有格,心中有字”,把握笔画的形态特征,字形结构特点,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力求形神兼备,掌握各种基本笔画的动笔方法,提高毛笔的动笔技巧,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6、六年级:能比较熟练地写钢笔字,掌握各种字形书写方法,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匀称,会用横条格书写,写得端正匀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良好书写习惯,继续学习用毛笔临贴,力求动笔正确,结构合理,写得与范字形神相似,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写字》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设计,以“天天认真练字”、“提笔即是练字时”为宗旨,分讲学和自学两部分内容,一年365天,天天有练字内容,每次的练习量适中。

2、各年级写字教材应各有侧重点。一年级注重拼音的书写练习、部首练习、字的笔画练习、独体字练习;二年级注重字的笔画练习;三至六年级不同结构类型字的选录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3、以《写字》教材和司马炎的同步字帖为基本教学和练习内容,教师再按2中的要求补充丰富教学内容。

(二)实施形式

课程的实施以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充分利用每天中午的10分钟以及书法课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

1、课时安排:每天中午利用学生到校后的十分钟,各年级集中练习。

2、组织形式:采用集中练习、个人自学两种形式。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

4、成果展示:

①、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自愿申报考级。考级的等级评定标准: E级

你能做到写字姿势和纸笔方法正确吗?你能做到书写认真,卷面整洁吗?如果做到这些,就可以申报E级证书了。

D级

你是否继续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呢?能认真书写作业吗?你写的字间架结构合理,字体工整吗?你能主动练习写字,积极参加班级书法展示活动?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可以申报D级证书了。C级

你是否继续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呢?能坚持认真书写作业吗?你写的字间架结构合理,字体工整吗?写字 有一定速度了吧!你能做到坚持练习写字,积极参加各种书法展示活动?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可以申报C级证书了。B级

你一直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呢?书写是否依然认真,能继续做到卷面整洁吗?你能坚持明天练字,积极参加各种书法展示活动吗?现在你是否能够临摹字帖,写出布局合理的书法作品呢?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吗?这样才能使作品略有书法美感呀!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可以申报B级证书了。A级

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可是很重要的,你坚持做到了吗?作业的书写够认真,卷面也整洁吗?你已经养成每天练字的好习惯了吗?仍然积极参加各种书法展示活动吗?作品提、按、顿、挫笔法已经比较自然了吧,这样习作更具有书法美感了,你敢于评价他人的书法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吗?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可以申报A级证书了。

②每学期举行一次硬笔书法、毛笔字竞赛活动,评选“硬笔书法强班”和“硬笔书法小明星”“毛笔字小明星”,在班级、年级文化墙中开辟书法栏目,展示学生作品。

③教师书法论文、教案、随笔。典型的个案分析报告。④各类资料(教案、课件、录像、活动资料等)。⑤论文集成册、师生书法作品集。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课程开发与实施组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课程开发与实施组全体成员应该成为课程的主人,应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创设良好的氛围。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引导者与实施者。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创造性地开发与使用教材,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硬笔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以提高学生写字水平为基本目标,让写字教学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中进行,特别是评价环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应该成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活动方式。

2、在写字教育中,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书法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写字教学之中,努力实现写字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3、加强静心训练、加强双姿(坐姿、握笔姿势)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静心与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字写好,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把静心训练与双姿教学真正纳入到写字教学过程,高度重视,抓出实效;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保管、爱惜写字用具,书写时纸面干净。

4、在写字教学中坚持精讲精练和举一反三的原则。“精讲”必须使范字的讲述科学化、规范化、趣味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精练”必须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临写操作,坚持宁少勿滥,求质不求量,举一反三的原则。

5、重视学生读帖能力的培养。读帖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书写水平。要教给学生读帖方法,让学生亲历读帖的过程,在尊重学生的读帖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指导。提倡写前读、写时读、写后评的训练方式,真正将读帖训练落到实处。

五、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

《写字》校本课程的评价目的主要是检验和端正学生写硬笔字的态度,改进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毛笔字入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突出写字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书法素养。

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要相结合,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学生写字训练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可组织写字段位评定,每学期定时进行段位评定,及时发放段位卡,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促使学生进一步努力。同时,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要以书面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书法名人的了解,并以书法比赛、办小报、写春联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书法的认识。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使他们对练好硬笔字充满信心。

(二)写字教学评价

根据《纲要》、《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写字教学评价。

写字教学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评价目标(一级指标)各年级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对应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二级指标)以此为写字教学的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多样化,主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生集体评的方法,采用星级评价制度。

六、《写字》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8月1日——2013年9月7日)

1、制定《写字》教材开发与实施纲要

2、制定《写字》教材开发与实施方案

(二)编写教材阶段(2013年11月8日——2013年12月30日)

1、成立《写字》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

2、对《写字》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3、进行《写字》校本系列教材开发工作。

(三)实践总结阶段(2014年1月1日——6月31日)

1、利用《写字》校本教材,按照课程时间安排表全面展开教学工作。

2、每学期举办一次书法比赛和优秀作品展览。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

《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经典朗诵语文校本教程方案》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增加文化的底蕴。为了提高国家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水平,创建开放而又富有活力的语文校本课程,把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朗读、朗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主题从国家语文课程中提出来,开设《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经典朗诵校本课程》。

一、课程目标及目标解读

(一)课程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二)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体来说就是:

1、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把字音读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准确,调值要“到位”,没有语音缺陷和方音),做到不落(辣)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拖尾韵),词的轻重格式正确。(东平方言和普通话轻重格式比较)

2、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

3、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重音、停连、语速、节奏、语气等,能用声音生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要求。让孩子们从小亲近母语,让经典伴着孩子们成长,让每个三实小成长起来的孩子大脑存储器中存有中华经典若干,让每一个从三实小毕业的孩子在更高一阶段的学习中会因为在小学的朗诵课程而自豪。

二、课程内容及课程设计:

(一)时间设计:

1、一——六个年级全部开设,每周1节,每学期15课时。为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朗诵时间,我们号召“早晨到校诵经典,午间到校静静读”,每天早晨、中午到校后各15分钟,拿出《经典朗诵校本课程》,静悄悄地读,“让读书成为习惯”,一点一滴,可以汇成江河。

(二)栏目设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开设童话大王、故事天地、我爱童谣、古诗齐读、名人名言、格言齐诵、祖国之约、自然之约、家乡之约、名人之约、散文赏读、诗歌吟诵、文言启蒙、革命诗抄、爱我东平、国学天天、超级短剧等栏目,精心选文,悉心示范和指导。

(三)学段倾向:

第一学段(1——2年级)倾向于古典诗词的诵读和童话、寓言、童谣的趣读及背诵;

第二学段(3——4年级)倾向于美文赏析、革命诗抄和爱我东平,深入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熏陶;

第三学段(5——6年级)倾向于哲理性诗歌散文的赏析、课本短剧及文言启蒙。

(四)课程内容

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九个:

1、唐诗宋词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

2、文言启蒙

3、格言警句

4、儿歌童谣

儿歌童谣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低年段孩子最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孩子们通过传唱儿歌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5、革命诗抄——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和思想家,而且是造诣颇深的文学家、诗人,让小学生读一读毛泽东诗词,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胸襟开阔的大气,愿景厚重的深远的气质。

6、东平古代诗词

东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风景怡人,吸引了无数诗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灿烂的诗篇.,让学生读背宜都诗词有利于学生了解家乡,培养爱家乡的情感..7、爱国美文

8、自然山水

9、童话神话寓言故事

(五)内容统计:

15课时X2学期X6学年等于180首古诗词、180条格言警句、60篇童话寓言故事等,按照年级和学期设计主题。

三、朗诵课程的实施。

1、科学安排朗读训练的程序

就一般情况而言,朗读训练可以按照如下程序进行:(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指名试读,教师、学生评读,肯定优点,指出不足;(4)学生再次自由练读;

(5)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再次评读。

当然,根据需要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再进行若干次反复。

2、朗读的基本技巧与运用 第一学段:侧重基调、重音 第二学段:侧重停连、语速 第三学段:侧重语调及综合运用(1)基调

所谓“基调”,原指音乐作品中主要的调。作品的基调,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总的思想感情色彩和分量。而朗读基调,是指朗读某一作品总的态度情感及运用朗读技巧的整体特点,也就是朗读某篇作品时运用语气、语调、速度、停顿、重音等的大致方法。

要把握作品的基调,就要从分析文字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入手。在分析中,着重抓住作者的态度情感来概括提炼,就可以弄清作品的基调。然后,再根据作品基调相应地设计整体的朗读技巧,这也就是朗读一篇作品的朗读基调。

朗读基调是朗读一篇作品方法的整体体现。朗读作品各部分、各层次、各语句的声音形式,都必须服从统一的朗读基调,这样才能使朗读和谐连贯。但是,朗读基调在保持统一的同时,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这样才能避免单调呆板。

(2)重音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句子里的词和词组在表达这个句子的特定含义和思想感情时,它们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这就是重音。

如何表达重音呢?在确定了重音后,我们就要运用恰当的声音把重音表达出来。提到重音的表达,人们往往理解为加重读。其实,这是不够准确的。如果各种重音都用使劲念、大声读的方法加以突出,不但不能突出重音,也显得单调。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重音表达方法:

A.加强音量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读得重一些、强一些,而把非重音音节读得轻一些、弱一些。读重音,唇舌要用力;读非重音,唇舌可以稍松弛。这样可以在强弱的对比中突出重音。

B.增加音高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的读音提高一些,而把非重读音节的读音降低一些。具体来说,在读重读音节时,发音部位推前,声带拉紧;非重读音节,发音部位靠后,声带稍松。通过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重音。

C.增加音长

就是把需要重读的音节延长。

就是在朗读重音音节时,尽量把发音部位向后靠,降低声高,加大气音,然后用力地轻轻吐出。一般表示轻柔的动作语言、恬静的环境气氛、深沉的思想感情的重音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语速

语速,就是朗读时声音语流快慢的变化。A.根据人物个性运用速度

人物说话的音调和人物说话的速度,一般是协调和谐的。通常说话声音高而响的人,说话的速度可能快一些;说话声音低沉的人,说话的速度可能缓慢一些。一般朗读少年儿童、年轻女性、作风泼辣的人、性格豪放的人、机灵活泼的人、凶恶狡猾的人的语言和行动,可以用快速朗读;而老年人、成年男性、作风懒散的人、性格憨厚的人、心思迟钝的人、慈善老实的人的语言和行动,就应运用慢速朗读。当然,同一个人物处于不同的情绪中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语速。比如一个人激动、欢乐、喜悦、热情、狂喜、欢呼、惊慌、紧急、斥责、愤怒、凶狠、命令等情态下言行举止的语句,速度可快。而一个人悲伤、痛苦、失望、郁闷、惭愧、沉思、怀念、宁静等情态下言行举止的语句,速度要慢。

B.根据内容气氛运用速度

一般是表现危急、紧张、热烈、惊异、激愤、欢乐、驳斥、争辩等内容气氛的语句,速度快;而表现平静、庄严、安闲、沉痛、沉思、沉郁、失望、疑虑、怀念、劝慰等内容气氛的语句,朗读速度就应该缓慢一些。

(4)停连

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这里我们先谈谈句中的停连。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容越丰富,停顿就越多;相反,句子越短、内容越浅显,停顿就越少。感情深沉凝重时,停顿多;感情欢快急切时,停顿少。在处理停连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句中的停连的处理。

A.在没有标点符号或语法上本不应停顿的地方安排停顿、甚至延长停顿的时间。

B.在有标点符号应该停顿的地方,缩短停顿时间,甚至紧连。

以上我们谈的是句中的停连的处理。

那么,一句话、一段话、一篇作品朗读结束了,应该怎样处理停顿呢?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急收。例如: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飞夺泸定桥》)

“最前线”要坚实、迅速地收住,“线”字要读得声音实,音节短,不要拖长。

b.缓收。例如:

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结尾处要舒缓、松弛地收住,给人以回味和思索的余地。c.强收。例如: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我的“自白”书》)

“蒋家王朝”要坚定、果断地收住,既不能急促,也不能舒缓,声音要大一些,唇舌要用力,表现出必胜的信心。

(5)语调

语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和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都有关系。同一句话用不同的高低升降、轻重缓急来读,就形成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语气。这里我们主要谈句调。

整句话声音的高低叫句调。声音高叫高句调;声音低叫低句调。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朗读中常要运用句调的变化表达感情,烘托气氛。

A.表示兴奋、喜悦等用高句调;表示悲伤、惭愧等用低句调。B.赞扬的态度用高句调,批评的态度用低句调。

C.活泼开朗、狡猾奸诈的人说话,用高句调;沉着庄重、忠厚老实的人说话,用低句调。一般老年人、男性说话用低句调,年轻人、小孩、女人说话用高句调。

D.叙述和对话夹杂在一起时,叙述的部分用较低的句调,对话的部分用较高的句调。

E.紧张激烈的场面用高句调,平静或凄凉的场面用低句调。

3、不同体裁课文朗诵指导

不同学段侧重不同文体的朗读指导: 第一学段:侧重童话、古诗 第二学段:侧重诗歌、说明文 第三学段:侧重散文、文言文(1)童话

朗读童话要注意语调的儿童化。儿童化语调并不是模仿儿童的音调朗读,而是读给儿童听的语调,其特点是:语速较慢,语气柔和,停顿多,拖音多,以便于儿童理解。朗读童话,还要体现不同角色说话的音色特点,使各个角色的个性鲜明。要确定好褒贬对象,恰当表现好立场、感情。

(2)散文(写景)

朗读写景的文学作品,重点是绘景绘色,使人听了如见其物,如临其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加强形象感受,而加强形象感受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情景再现”。所谓“情景再现”,就是要求朗读者不仅要在头脑中浮现出语言文字描绘的客观形象,而且还要进入到作品描绘的特定情境、场景之中,仿佛我就是作者,要把作品中描写的一切都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进行设身处地的感受。此外,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语言细腻、含蓄,朗读散文一般要用较轻柔的语调。

(3)诗歌 古诗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定数量的古诗。古诗的语言非常凝练,因此在朗读古诗时,读音虽也有轻重、虚实之分,但总的要求是吐字清晰,不能含糊。同时,古诗的音乐性强,讲究韵律和平仄(ze),读时音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这样才显得更有韵味。韵脚要突出,方法是拉长字音或加重音量。绝句由四句组成,第一句一般读升调,句末上扬;第二句略降,为半终止形;第三句往往是全诗的关键句或转折句,一般也读升调,末尾字音可以有一较长的回旋的味道,形成朗读的高潮;第四句读降调,最后三个字渐渐放慢,形成全终止形,给人以结束的感觉。

4、成果展示

每学期一次专项活动(赛诗会、“美文”朗诵比赛、经典名句填空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二)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经典朗读的态度及表现。

2、学生朗读的成果。

3、教师实施课程情况评价。

(三)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投入程度及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表等方式作简单记录。

3、学校评价:学生对被评价者的表现给予合适的评价。

5、社会人士评价:家长、社会对学生、教师及本课程实施成效作出评价。

(四)评价原则

1、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可用考查的方式,评价依据平时的记录和学生成果。

2、评价以激励为主,在确定学生等级时一般不设定不合格,而是分“优秀、良好、合格”等次。

3、学生成果展示注意多样性。

。亲近文本 润泽生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校本化实施方案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读促写,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为了改变我校学生词语匮乏、惧怕习作的不良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促进我校倡导的“书香校园”的创建实施,我校决定将国家语文课程校本化,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制度化,并制定如下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课程的设置,在学校、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步转化为一种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营造书香校园

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二、课程主题:亲近文本 润泽生命

三、课程内容:课外阅读

“读书”,按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年级段规定阅读总量,推荐优秀阅读书目。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

四、实施措施

1、加强阅读领导 规范阅读行为

可成立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负责制定课外读书计划,推荐相关阅读图书的书目,组织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促进我校课外读书活动健康、有序、持续的开展下去。

2、主要形式:课外阅读课要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可结合语文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主要形式有:

(1)阅读指导课:此课是推进高效阅读的方法上的保障(读书态度、目的、方法指导、阅读中问题的处理等)。

(2)集体阅读课:此课是进行高效阅读的关键环节,在这里学生可以静心阅读,静心的感悟(可结合学生阅读需要和单元教学主题需要进行专题阅读等)。

(3)读书汇报课:此课是读书指导课和集体阅读课的延伸,是课外阅读的内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如词语接龙、心得感悟、读物推荐、美文欣赏等)

3、时间设置:课外阅读课纳入课程表,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4、做好读书笔记:

每天中午为课外阅读时间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低年级主要记下优美词句;中年级除了记下优美词句,还得写下读懂的内容或问题,试着仿效写好句.高年级要求则更高,除了记下优美词句,还得写下读懂的内容或问题,试着仿效写好句,写下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等。

5、现有物质条件的有效利用:

(1)利用好校图书室、阅览室,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可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

(2)利用好班级图书角,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3)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

5、奖励机制;

(1)班内:通过汇报课评选出课外读书月冠军、年度总冠军,并参加校级比赛等。(2)学校:结合读书节活动评选书香班级、读书小明星等。

总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分层次地指导了解、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结合集体阅读、专题阅读等形式,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国家课程校本化 ——情景问题数学化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数学资源。国家数学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实施,要求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在五、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数学化教学。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本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总体目标,通过将情景问题数学化,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数学的产生源于实践,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通过教师设计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情境形成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2、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尝试,敢于探索。

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一双数学眼睛,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逐步形成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周围事物、分析生活现象,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三、课程内容

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把各种实际问题不断进行数学化的过程。青岛版教材将数学问题以情景图或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所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把各种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形成数学概念,总结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觉参与的活动。

1、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赋予个人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3、创设合适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5、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

四、课程实施

(一)开设年级与课时安排 :五至六年级 每两周一节

(二)组织形式:集体辅导、独自练习、分组活动、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生活实践、调查研究等。

五、课程评价:

不能单纯地以知识点的掌握来评价一个学生。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首要的。当然,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评价也十分必要的,总之是不能单纯以一张试题来评价学生。

评价的方法很多:可自我评价;也可以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其实也就是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还可以由家长来评价,当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考勤、考核、课内外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多层次多方位地给予评价。

国家课程校本化 《趣味数学》实施方案(供一二年级使用)

一、指导思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我们结合教材和学校条件、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

趣味数学课是学科性的活动课。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动又有静,有游戏激趣又有动脑思考,有竞赛式又有讨论式,有个人活动又有群体活动,有动手操作又有动口训练,有课内的活动又有课外的延伸等等。

为此,我们积极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努力适应低学段孩子的智力和知识特点,规划了三个板块:“活动天地”、“人文之窗”、“数学广场”,让孩子们通过操作、游戏、探究、比赛、合作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课程目标:

1.应用课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2.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形成一定的 数学技能。

3.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

1.活动天地:以动手小游戏和手指操为主要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智力。.数学广场:以趣味数学题为主要内容,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开阔,视野更宽广,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人文之窗: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如搜集相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相关数学家的生平轶事,开发东平旅游景点蕴含的数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学数学、玩数学的兴趣。

四、实施措施:

1.从活动内容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使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的需要。

2.从活动形式入手,精心设计活动过程,用故事、游戏、操作、调查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思考能力。

3.创设良好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通过言语、动作、实物、照片、小实验、游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4.加强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合作交流,建立新型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有效合作、互动。

5.关注探究学习

“数学广场”模块中,鼓励并指导学生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等情况及时评价,评价可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六、课时按排

一 年 级

1、第一周:介绍数学,介绍自己,了解学生

2、第三周:数学趣味题

3、第五周:神奇的扑克

4、第七周:估算黄豆粒数

5、第九周:购物中的数学

6、第十一周: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7、第十三周:有趣的火柴棒

8、第十五周:趣味数学游戏:两枚曲别针

9、第十七周:分卡片

10、第十九周:一张纸折九次以上

二 年 级

1、第一周:数学趣味题一(1)

2、第三周:数学趣味题一(2)

3、第五周:数学趣味题二(1)

4、第七周:数学趣味题二(2)

5、第九周:数学趣味题三

6、第十一周:模拟购物

7、第十三周:平移和旋转

8、第十五周:多种角度想问题

9、第十七周:快乐运算

10、第十九周:参观森林公园

国家课程校本化 《身边的数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身边的数学”是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的合体。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本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让学生了解数学小故事和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的历史美。

2、欣赏数学图形、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形象美。

3、通过数学游戏,感受数学的魅力。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5、培养学生多渠道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

(一)所属领域:学科拓展类(必修课)

(二)授课对象:

三、四年级学生

(三)数学与生活——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解决的生活实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附部分校本课程教案

教案

1、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

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案

2、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 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 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人员以校内数学教师为主,每周一课时。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身边的数学》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因此,在《身边的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关注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3、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4、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上网查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研究性成果做成文字、图片等形式的调查报告进行展示。

五、课程评价

数学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实施对研究全过程的有效督导。通过评价,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自我评价作用。在《身边的数学》实施的过程中,作业有的是阅读资料的展示;有的是开放型作业,以数学日记、数学小报、以及制作的ppt等形式,在班上对作品展示交流的效果进行评价。另外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方面。

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农村,还有很多进城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很多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意识不到位,对英语不重视,导致很多孩子英语成绩不理想。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由于现有的小学英语人教版教材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统一的、共同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它必然地不可能以某一所学校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为对象来设计课程,因而很难充分照顾到每一所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问题。所以我们的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是有地方特点,有学校特色的,现行教材无法满足的那部分需要中主要的或比较突出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对英语课程校本的开发,使本校的英语课程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学校的环境与特色、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以及地区的特色和资源,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实施总目标

1.扩充英语课程校本化资源,内容包含英语故事、歌谣、歌曲、日常口语、情景交际、西方国家常识简介等现行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2.从教学方法上凸显本校特色,通过此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及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3.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学习手段为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3.兴趣性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入手点,寓教于乐。

四、具体内容

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在学校大力推广“Happy English(快乐英语)”。

1、英语教学课(“Happy Words 大家拍”)

主要是单词课和对话课。结合孩子们爱动爱说的特点,老师们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节拍英语”,并且鼓励学生表演课本中的对话(渗透在每节课和课外活动中)。由于课本中的chant是全英文的,孩子们掌握起来较困难,因此老师们为降低学习难度,结合每课内容自己创编英汉结合的小歌谣(此任务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完成),打着节拍跟孩子们一起练习,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用于学习新内容前营造气氛,在学习新内容后,学生感到疲倦时,用它来调节、放松学生的情绪;下课前用它来巩固,让学生课后还有余音在耳的感觉。说拍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鼓励学生试着自己编歌谣吟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可在这个基础上适当进行单词与句型的扩充,丰富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对知识有更充分更好、深刻的学习。

2、校园英语(“Happy English 校园行”)

包括校园内的英语标语、英语墙报、手抄报等。我们还在教室一角开辟英语角,经常性地将课本内容和搜索到的材料分板块进行展示,有儿歌类、绕口令类、格言类、谜语类,也有人物称呼介绍类、服装展示类、运动类、食品类,还有西方国家节日类的相关文化知识介绍等。还可以利用英语角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介绍。有时,将学生的作品在英语角上进行展示,学生被欣赏的欲望得到满足,越发兴趣。这样的材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密联系教材,深受学生的喜爱。

3、课外活动(“Happy English 小剧场”)

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每周三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包括小小导游、小小配音员、演讲、讲故事、短剧表演、影片欣赏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或带学生到真实情景中学习,融日常用语学习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发展语言的创造性表演,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灵活组合,扩展会话。

小学思品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课程以老师为关键和重点,以学生为立足点和归宿,顾及课程开发的普及性和地方性。开发的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使学生学有所长。

二、实施目标

以《基础改革纲要》为准绳,重视、突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三、实施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1)校园童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生活情趣。(2)国学经典小故事:学习国学经典,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理解经典,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3)德育剧场;培养学生社会历史人文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实施方法

1、教师学习课程校本化理论,转变观念。

2、向学生发布开课信息。

3、确定学习科目,排课后正式开课。4.认真备课、讲课、撰写教案;

5、组织课堂教学。

7.、管理、维护学习纪律;

五、实施评价

1、鼓励、支持学科教师师积极实施。

2、组织课程结业考试,完成对每个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提 出

加强科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担负着培养科学素养启蒙教育的重任。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目的意义

引导学生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科学实验,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向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知识,自行获得知识的新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1、开设植物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观察实验区:

校园内的现有花坛和绿地都是植物种植观察实验区,在保持现有卉品,树种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生态环保、循环利用,合理布局的科学发展观原则,增加一些具有美化校园、观赏食用经济价值的,便于学生在校园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实验的花卉果树品种,对一些没有观赏,研究价值的杂乱常绿树种只保留品种让学生认识这种树种,如小龙柏,樱花、红叶小波。为便于学生观察认识校园的绿化品种,对校园生长的花卉树木品种全部挂牌,注明植物的名称,科属,产地,生长环境条件,用途,经济价值。

2、选择科学课程校本资源开发饲养的动物

紧密结合小学科学教材编入的观察实验动物,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羊,兔、鸡、鸽子、蚕、昆虫、鱼类、蚯蚓等适合小学生观察实验的动物,这些动物,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园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自主性研究。而且它们的体型较小,性格温顺,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比较安全,并且都是植食性动物,饲料容易采集,相互之间有一条紧密相连的生态食物链关系。利用我校接近农村优势,号召学生在家饲养。

下面在简要介绍两种环保种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学生在家饲养)(1)“环保功臣”蚯蚓的饲养

“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动物,该实验要求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动物,从而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能力,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使学生通过饲养蚯蚓,了解养殖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从而达到保护蚯蚓和环境的目的。

(2)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的生产原料

我们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周边都是农业种植区,能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原料遍地都是,稻麦玉米秸杆、树叶、树枝,牛粪等都是培养食用菌的优质原料。由于当地农民不知道农业秸杆的利用价值,为了耕种省时、省力,用联合收割机收获过农田粮食后,农作物秸杆,大多数都火烧掉,没到收获季节,遍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乌烟瘴气,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浪费了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绿色资源。只知道粮食能吃,不知道农作物秸秆里也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绿色营养,经过发酵处理后,可以生产出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来,小学科学小本资源课程研究,选择食用菌栽培研究内容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在校开展食用菌栽培管理综合实践活动,亲身经历食用菌栽培管理过程,体验劳动成功的喜悦,学会一种实用技术。

小学音乐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决定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二、实施目标 音乐课程各学段目标的体系是相同的、一贯的,是由初级向高级方向发展的。在进行的每一级音乐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感受能力与音乐评价鉴赏的能力,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以及培养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实施目标如下:

(一)感受与鉴赏:

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要求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听到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时,能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听辨出不同类型的人声及演唱、演奏形式。在听赏曲目中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并根据听辨到不同情绪的音乐,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并通过肢体语言反应出来。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二)音乐表现:

音乐表现一块,我们偏重于歌唱,因为这是主要的课堂学习和音乐表现方式。每册教材收编了学唱歌曲,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用恰当的情绪、和谐自然的声音及正确的姿势有表现地演唱歌曲。在熟悉基础上尝试在部分歌曲中用唱名分句模唱乐谱,能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创编合适的表现形式。乐于参与各种演唱、表演、律动或游戏活动,并对自己和他人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创造活动

1、能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3、能够创作2——4小节简单的节奏。

4、根据歌曲创编音乐剧活动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3、接触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观赏相关视频,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三、实施内容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为复杂,多为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因家庭环境、学习习惯等多方因素造成学生整体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相对于市区其他生源质量较好的学校而言有一定的差距。但学生是具可塑性的群体,在教学中必须充分的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音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音乐技能、综合素养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决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审美趣味,随意降低教学要求,更改教学内容。

教学中我们使用人教版《音乐》教材,同时配有教师用书和教学配套音响。每册教材以人文为线索,贯穿审美精神及音乐文化,将人文性与音乐性有机地融合,每个单元内部,都包含着一个能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完整音乐艺术活动体验的活动过程,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展示的“平台”。除此之外,还应将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补充,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学校情况,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音乐教学实际,我们还开发了合唱训练,器乐训练和舞蹈形体训练等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增加对音乐的兴趣

四、实施方法:

1加强学习,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课程校本化实施。2每学期我们都做好三个环节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学段为单位,对课程校本化进行研讨。②对外展示:

利用教研活动或艺术节对外展示。③学生展示:

通过艺术节、家长会、文艺汇演等活动,都将给学生多次艺术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其展示自我的才能,使学生能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五、实施评价:

1、音乐表现的评价:

音乐表现是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结果的重要评价方面,满分40分。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进行演唱或演奏的展示,教师、学生都参与评价。

2、音乐欣赏的评价:听力测试是检验音乐听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满分40分,听力笔试作答。

3、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是个人综合音乐素养的体现,学生是否乐于投入地参加音乐表现活动以及有序的课堂常规是开展各种音乐学习活动的前提。本项评价体现在学生的课堂表现,满分20分。设计表格对课堂发言、小组纪律等常规进行记载。

4、艺术实践能力的评价:

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是反映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重要形式。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对于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及获奖的同学予以加分,凡参加学校组织的校级及以上活动每次2分。

5、评价标准:

以上4项相加的总分划分等级:90—100分优秀,89—75分良好,74—60分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小学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合适本校的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能够重建课程理念,“使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对体育教学要有全新的认识,进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丰富已开设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将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学生教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创建和谐、高效和充满活力的我校校园体育文化。

二、实施目标

我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我校每位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明显提高,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办法

1、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

(1)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育教学常规,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3)在体育课中,要增加身体素质练习的比重,积极推广

(4)要加强跳绳、乒乓球的教学,尽快将其列入体育课的主教材

2、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组建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小组

3、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

四、指导教师

张军、袁恒华、张灿辉、李传辉、吴金香

小学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家课校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它是指在参照国家所提出的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教学情境,特别是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需求,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校自身传统及当前校园文化等,所做出的创造性实践。它包括三个要素:国家程的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系统整合;师本课程的创生。其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运用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它是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建构,必须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落实。

二、实施理念

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出版部门要积极探索,缩写与出版有特色的美术教材。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这对我们执行课程来说,具有明确的指导方向。

学校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对现行美术教材进行选择、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的研究活动。使小学美术课程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美术素养得到更大的发展;更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升;更符合学校的独有的美术氛围与特点,形成本校独特的美术教学特色。最终目的是人本与校本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三、实施办法

美术教科书是由美术教育专家精心编写而成的,但是由于编写出来的美术教材受地区环境时代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客观现状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美术教材,对教材的编辑思路、教材的深广度、学科知识的网络结构以及学科知识的呈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推敲。

1、重组教材

我们使用的湘版美术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有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前一课与后一课之间;也有多条纵向隐线,贯穿于上一册与下一册之间。它们相互关联,血肉相依,如果独立地教学每一课,那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效果要大打折扣。反之,如果我们把课程有机整合,把美术课程的类别进行重组,并按着内容(绘画、工艺、欣赏等)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规划的章节整体脉络清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发展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使学习的效果得到深化和优化。

2、整合资源 目前我们学校除了有陶艺专用教室外,分别还有剪贴画教室、手工制作教室,这为我们上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在不同的专用教室上课,每个教室由各教师负责根据自己教室特点进行布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根据本校及地区定位,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完全不符合实际,我们把教材中的内容删去,调整。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将教材进行有机地调整。

将现行美术课程校本化,不仅把零散的点的学习串连了起来,而且将串连的线编织成了一张网,更利于学生进行块状的、系统的学习,这是看得见的好处。经过长期实践,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导向为航线,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找到了整合后的课程特点: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生活性,课程的趣味性,课程的独特性。

3.嵌入特色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第一,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第二,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第三,指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从以上所述中,我们发现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是导向性的内容标准,给学生的美术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所使用的湘版美术教材每册都留有20%左右的空间,为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留出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为广大美术教师能把自己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自己的经验投入教学工作留出用武之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除了应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外,还应积极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具体分析我校特色和师生特质等情况,我们一是要整合现有美术课程,二是要建设开发新的校本课程,目前对“陶艺、手工、剪贴画”三个内容重点进行了探索研究。

4.创建社团

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而,我们研究的重点阵地在课堂上,但是我们还应为学有余力、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组建了如“版画社团”、“手工社团”、“陶艺社团”、“儿童画社团”等课外社团,每周固定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创作活动,以更大地拓展了校本化课程的实效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宽泛度

四、执行教师

上一篇:入职三个月的感想下一篇:爱尔兰的科学与科技